小型企业的产品方略

2024-05-20

小型企业的产品方略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逐渐融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它们不仅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市场需求快速变化、技术更替加剧的趋势之下,针对中小企业而言,是否拥有快速、低成本、高质量推出产品的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与广泛的社会需求相对应的是产品研发的滞后与产品质量的不完善[1]。据调查,在一些企业中,很多的产品研发项目大都延期、超支,但为了确保按时完成,对很多必要的工作进行了删减,其结果是市场/客户的时间要求满足了,但是产品推向市场/交付客户后,就要开始走上一条永远“有修改不完的毛病”的不归路;还有一些企业,为了避免研发团队为满足客户的时间/成本要求而降低了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尽管建立了产品测试的团队,但是仍然很多产品的问题无法在测试过程中暴露出来,其结果却是让客户去担任产品的“质量纠察员”。

统计表明,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TOC)的50%~80%用于产品发行之后的初期的维护和更新,因此如果在开发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测试与验证,就能够及早地发现产品中的技术缺陷并加以纠正,则可以节省成百上千倍的费用[2]。因此,无论是研发新产品还是管理现有产品,产品测试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产品不能准确表达预期的概念,再好的创意理念和品牌定位也注定要失败。更谈不上确保产品的成本和服务优势,最终提高产品的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在对中小企业的电子产品测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产品测试模,并与不同规模的产品测试的需求进行了匹配,对产品测试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其中,第2节对中小企业的电子产品测试现状进行描述,第3节分析了常用的产品测试模,第4节在对产品测试管理体系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品研发生命周期的全测试流程,产品测试管理的风险应对机制等一系列改进措施,第5节简要描绘了产品测试管理体系应用的前景。

2 中小企业的产品测试现状

产品开发管理的目标就是满足企业的商业成功,而产品测试管理就是保障“大量的客户”以及“足够的利润”。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中测试管理的现状是测试过程缺乏可视性,测试经验缺乏有效积累,开发测试协调成本太高,产品级测试过程缺乏规范指导,测试技术发展缺乏一致方向,缺陷修复过程混乱以及测试质量保证活动缺乏流控依据。初步总结,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测试在整个产品制造流程中的地位偏低

从宏观上讲,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产品的制造流程中,研发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而测试则处于从属和辅助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几乎所有的中小型企业部门配置上即可窥其一斑。这种错误观念上的原因,造成整个社会对测试的重视度不够,从而一方面造成测试仪器方面人才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造成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比较薄弱,最终,导致中小型企业的产品研发测试与产品制造检验的过程更多的形同虚设[3]。

从微观上讲,也就是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产品测试过程缺乏可视性,测试经验缺乏有效积累,开发测试协调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产品测试相关的程序与规程,造成产品级测试过程缺乏规范指导,缺陷修复过程混乱,测试质量保证活动缺乏流控依据等局面。

2.2 高端测试仪表高昂的成本

高端的进口测试仪表动辄几十、上百万,昂贵的价格是一般中小企业不敢问津的,但这不能否定企业对高端测试仪表进行测试的需求。高端的测试仪表不但可以提供更高的测量精度、更宽的测量范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普通仪表无法提供的测量功能,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功能与性能进行全方位的测试,以往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部分指标的测试,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产品既定的特性。

当前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讲,他们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多为功能性测试,而鉴于测试设备购置成本的昂贵,造成测试手段相对单一。解决目前矛盾的通常方式是采用外包测试[4]。尽管对于高昂的采购成本来说,外包测试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研发与测试过程的分离仍然是每个企业所不得不面对的在研发过程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由于企业自身测试资源的缺乏,不但制约了产品研发,也严重影响了新产品的规划。

2.3 本土化测试仪器的良莠不齐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测试仪器配套行业的企业多为良莠不齐的小型企业,本身测试技术研发的层次也参差不齐,标准化的研究也没有跟上需求的快速发展,有些企业一味地追求精度或追求高指标,而没有处理好设备的先进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而更多的企业则是低层次的重复开发,这种种原因最终导致整个测试仪器行业的技术水平较低。

另以方面,本土仪器设备厂商大多只是重研发,重视生产,重视狭义的市场,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营销体系和面向应用的研发模式,因此无法满足目前整体解方案流行年代的需求,造成有“有需求”、“有市场”、“无产品”的被动局面。

3 产品测试模型分析

产品测试模型是一种抽象的测试过程,用于定义产品测试的流程和方法。众所周知,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同样的,测试过程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产品测试过程和产品开发过程一样,都遵循系统工程原理,遵循管理学原理[5]。

随着测试过程管理的发展,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很多很好的测试过程模型。这些模型将测试活动进行了抽象,并与开发活动有机的进行了结合,是测试过程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3.1 V模型

V模型最早是由Paul Rook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旨在改进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效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6],V模型也很好的应用在软、硬件结合的电子产品的研发测试中。V模型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设计活动的关系,在图1中,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明确的标注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测试,并清楚的描述了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但V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仅仅把测试作为在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是针对程序进行的寻找错误的活动,而忽视了测试活动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等活动的验证和确认的功能。

因此,通常V测试模型适用与中小型的软件产品,由于测试工作主要由研发人员在编码实现及系统联调中完成,因此具有较低的测试成本,及错误修订的快速响应机制。

3.2 W模型

W模型由Evolutif公司提出,相对于V模型,它增加了各开发阶段中应同步进行的验证和确认活动。如图2所示,W模型由两个V字型模型组成,分别代表测试与开发过程,图中明确表示出了测试与开发的并行关系。

W模型指出,测试伴随着整个开发周期,且测试的对象由实现扩展到需求与设计,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7]。W模型有利于尽早地全面的发现问题。制定应对措施,这会显著减少总体测试时间,加快研发进度。

W模型中,由于需求、设计、实现等为串行活动,同时,测试和开发活动保持着一种线性的前后关系,无法支持迭代的开发模型。也就无法适合对于大型复杂的软件产品的研发与测试需要[8]。

3.3 H模型

由于V模型和W模型均把产品开发视为需求、设计、编码等一系列串行的活动,而事实上,这些活动在大部分时间内是可以交叉进行的,所以,相应的测试之间也不存在严格的次序关系。同时,各层次的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也存在反复触发、迭代的关系。

H模型的提出,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将测试活动完全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流程,将测试准备活动和测试执行活动清晰地体现出来(如图3所示),该图仅仅演示了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某个层次上的一次测试“微循环”(图中标注的其他流程可以是任意的开发流程)[9]。

H模型表明产品测试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H模型指出产品测试要尽早准备,尽早执行。不同的测试活动可以是顺序执行,也可以迭代执行,只要某个测试达到准备就绪点,测试执行活动便可开展。

3.4 X模型

随着产品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为了实现迭代的开发和测试,Marick提出了X 模型( 见图3) .

X模型可以处理开发的所有方面,包括交接、频繁重复的集成以及需求文档的缺乏等。X 模型的左边描述的是针对单独程序片段所进行的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将进行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 (右上半部分),这些可执行程序还需要进行测试。已通过集成测试的成品可以进行封装并提交给用户,也可以作为更大规模和范围内集成的一部分[10]。

另外,多根并行的曲线表示变更可以在各个部分发生。由图4中可见,X 模型还定位了探索性测试(右下方)。这是不进行事先计划的特殊类型的测试,诸如“我这么测一下结果会怎么样?”,这一方式往往能帮助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在测试计划之外发现更多的软件错误[11]。

4 产品测试管理体系研究

要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设计的实现目标,最好的办法是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品测试体系。将产品测试体系化有三个优势:

(1)有助于保持每次产品测试的协调统一:具体体现在样本量、置信区间、测试方法、数据分析和报告格式等方面。

(2)能够利用大量测试数据建立产品测试数据库,并为关键指标提供参考标准。

(3)积累的测试数据可结合多种工具进行复杂分析,以了解哪些是产品性能影响的关键因素。

4.1 基于产品研发生命周期的全测试流程建立

通常,针对中小企业而言,产品研发过程的表现形式是以相关项目的实施及成果交付的形式予以体现的。同时,测试流程与开发流程的充分结合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重,图5表示的就是基于产品研发申明周期的全测试流程示意图。

4.2 产品测试管理的风险识别与应对

风险就是遭受损失(loss)的可能性。而风险管理是对风险问题分析的手段,它采用风险概率去估计某情况下的风险,达到对所涉及风险更为精确的了解。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分析、优先级排序和控制。

产品测试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是客观方面:产品测试方面培训不足,人员能力不足;缺乏管理层对测试的理解和支持;客户/用户参与不够;缺乏软件测试工具及用于软件测试的时间不够;缺乏完整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而主观方面是:测试人员不愿意充当带来坏消息和说“不”的人;测试人员“左右不是人”:因测试充分而找出太多缺陷,或因测试不足而遗漏重大缺陷;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的对立情绪;测试人员流失;过分依赖软件测试等。

产品测试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有:提高对产品测试的认识,加强培训,对必要的测试工具要多熟悉,多实践。消除人员风险;加强技术培训,选派懂技术人员做产品测试,多和开发人员沟通,帮助编写文档,规避技术风险;采取必要的加班、加人措置,选取重点阶段与重点模块测试,避免进度风险。

4.3 产品测试团队建设

(1)学习型测试团队的建设

加强测试团队的培训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重要的基础。这种培训包括公共知识技能培训与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其中公共知识技能培训包括:公司制度,企业文化、研发测试管理流程规范、工作方法、团队文化等。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主要由内部专业技术交流学习组成,诸如工作范围内和技术相关的内容讲解,内部的规章制度、业务工作流程等。

(2)考核机制的建立

测试团队的考核要与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有机的连接,目的是让员工理解考核标准当中透露出来的工作原则和工作要求,在工作过程当中能够自己根据原则和要求系统性的主动的应对工作,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指令。

一般的中小型企业的测试团队的考核不要片面追求公平和客观数据,最终不但达不到效果,还会产生部门动荡。通常,测试工作考核的方法是:采用能力/工作提升比较法,使用红黑牌的运作方式,用红黑牌的数量去比较得出排名,红黑牌的发放维度和尺度由测试组长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去把握;测试工作的评价:测试人员的进步突出测试工作的进步;兼顾能力提升、工作结果的数据;要从多个维度去考虑红黑牌的发放,以各种形式的文档数据(技术理解文档的质量和作用、测试案例质量(深度、广度)和更新(数量、角度)、测试角度的质量和数量、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影响作用、工作建议的数量和影响作用、bug数据(外部故障、内部故障的数量、发现的思路和技术含量)、新技术的拓展及应用、技术人员(开发、运维、客服等)的评价等去展现测试人员的进展、进步。

(3)加强技术文档库和交流社区平台建设

技术文档库是团队建设当中的重点,是团队技术积累、技术推广应用的平台。技术文档库的内容包括技术理解文档、测试案例/测试列表、测试角度checklist、各种方法、模板、报告、工作文档、技术文档、重点故障分析文档(内部、外部)等。交流社区平台的目的:文档存储和查找、文档质量审核、技术交流、文档任务监控。文档库存在于交流社区平台当中,交流社区平台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团队和谐。

社区可以有文档库、部门公布栏、灌水栏、测试案例设计技术、集成测试技术、性能测试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等等,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构建,平台建议采用web论坛/wiki方式。

5 结束语

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产品质量成为企业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武器,产品测试作为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表现。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组成部分的广大中小企业,其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高,测试作为技术产品化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已经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尽管中小企业的构成及产品研发的路线互不相同,但是建立合理的产品测试管理流程,注重测试团队的建设,不啻为保障产品研发质量的良好手段,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学科的特点,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运用系统的理念将产品研发的各个阶段进一步明确化、条理化、科学化,真正为中小企业的产品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平(LISA CRISPIN),格雷戈里(JANET GREGORY).孙伟峰,崔康,等译.敏捷软件测试:测试人员与敏捷团队的实践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80

[2]钱之欣,吴益明,曹磊.电子产品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9,28(9):1-3

[3]李伟,任枫轩.电子产品装配与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17

[4]房卫东,张为,汤羿.科研院所分支机构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6):30-34

[5]佩腾(PATTON R).张小松,译.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25

[6]陈绍英,金成姬.中小型IT企业产品测试案例解析[J].程序员,2006(7):73-75

[7]康一梅.嵌入式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0-35

[8]PMI.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guide):2000ed.[M].US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Inc.,2001:29-40

[9]牛中兴,吴剑.嵌入式产品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27(5):286-288

[10]郑文强,马均飞.软件测试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3-20

小型企业的产品方略 篇2

一、利用自身优势,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

实践证明,国内外市场离不开小企业,企业生存的基础不是规模大小,而在于它的产品及其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从国内看,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有关资料,20世纪90年代末,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其出口额占全国的60%左右;从国际上来看,小企业也是保证充分竞争、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小型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其适应性强、直接面对市场。 “船小调头快”。它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改变自己的产品。凭借这些优势,小型企业想在开放的经济时代异军突起,就必须扬长避短,开展特色经营。也就是说,小型企业应充分发挥“小、快、灵、专”的优势,做大型企业想不到、不想干、想干而干不了或效益低的事情,避免与大企业生产相同或相类似的产品而引发强烈的竞争,走产品专业化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真正理解“船小调头快”的内涵。多年来,大企业常常羡慕和无奈于小企业的“调头快”,很多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也往往自得于快“调头”。有时也的确获得过一时的显著经济效益,但时间一长,他们往往发现:自己的企业,既没有一种站得住脚的“拳头”产品,也没有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队伍,更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信誉和“地盘”。因此,如果小企业转产太快太频,产品的市场无法巩固,管理水平上不去,甚至出现危机。形成小企业根本优势的条件不是“调头快”,而是产品过硬,经营得法,这是小企业选择产品时必须注重的。

二、分析内外因素,选择特色的产品方向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小型企业产品方向选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企业经营者有独特的眼光和灵敏的嗅觉,通过对国内及国际市场及时做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预测,了解本产品在市场上现有和潜在的需要量,来决定是坚持原定的产品或彻底转产或保留原来方向增加新产品。选择合适的产品方向,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要特别慎重。

第一、要考虑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结合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深入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要真正弄清楚何种产品是市场急需的产品,是长远发展需要的产品,而大企业又无法或不愿生产的产品;何种产品是国内外大企业在生产的产品,避免一哄而上,重复生产,造成供过于求。

第二、要考虑本企业的长处和短处。都是小型企业,自身的特点也不同,通过内部条件的分析,可以提供企业能否利用的机会和如何利用机会。首先要搞清楚本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什么,设备和资金情况如何等关键问题,然后再选择或开发那些与本厂的生产工艺相近,产品结构相似,制造原理相通的产品,或企业很容易获得更新并有能力进行生产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小企业在扩大或转变产品方向时事倍功半,取得较好效益。如果企业开发的新产品,能有利于发挥本企业技术特长或技术装备优势,也是可以考虑的。更多地采用科技成果借以开发技术密集型的新产品,已成世界性潮流,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尤其如此。

第三、要考虑产品的应用范围和生命周期。应用范围广,在某一方面的产品服务对象需求量减少时,不会使企业的生产出现较大的波动,相反,应用范围窄,服务对象太少,太专,一旦需要量锐减,企业的生产就会急剧下降。比如,机械企业和电子仪表工厂单纯为重工、军工服务时,当重工和军工做调整时,造成大起大落,如果还能为各行各业服务时,真正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装备点,那发展的路子就广阔得多。其次,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有不同的特点。刚上市时,竞争对手较少,但需求不明显,当产品进人成长和成熟期时,市场销售量增多,竞争对手也大增,特别是利润高的产品,因此要充分考虑产品所处的生命阶段和周期的长短。

第四、要考虑同行业兄弟厂家的产品方向。同行业兄弟厂家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也是不可控因素,了解它们的产品方向,才能摸清该产品的竞争情况。要研究生产该产品厂家的数量、规模及优劣势,该产品的成本、价格和利润水平;市场占有率;兄弟厂家的主要产品服务方向,以及哪些是它们没注意或较少注意但却有潜力的,是消费者所需的短缺产品、空白产品,在一些边缘地带或空隙中寻找发展方向的机会,拾市场之遗,补市场之漏,采用“人多我少,人无我补”的方针。比如,兄弟厂家发展标准产品,我发展非标准产品,这也是一种方向。

第五、要考虑产品的发展趋势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产品的不断更新改进是不会停顿的,特别是高科技产品。有些产品也要求发展“四化”,即多功能化、微型化、简单化和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对产品较单一、批量较大的小型企业,可以花精力对产品改进,实现“四化”,从而满足消费者更高更多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有些产品的花色、品种、规格、性能、料质、式样、包装等要素是可以经常变化的,只要细心去留意,就有可能通过改变产品的某一方面可变要素而推出更迎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

第六、要考虑资源供应和技术发展趋势。在资源的竞争中,小型企业往往争夺不过大企业,如果所需的材料是急需或短缺的,小型企业很可能因此而造成无法再度生产下去,因此小企业要充分考虑一种充足和稳定的资源。在实际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大企业的主导产品的边角余料来生产。由于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对稳定,可以不愁原料来源,且价格便宜,成本也可以相对降低,这是小企业难得又有利可图的产品选择。同时,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决定产品的发展前景,在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不断涌现的形势下,企业要有战略发展的观念。

三、运用战略思维,开展特色的产品经营

特色之一;集中兵力,精专发展。

小企业应集中兵力,通过细分市场选择专业化产品,体现“小而精、小而专”的特点。在面对竞争力强大的同行大企业,就要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抓住大企业的薄弱环节,选择突破口,开拓自己的市场。实际上,细分市场有可能是个空白点,是个潜在的有待开发的市场,这更能使小企业青云直上。企业接着在生产经营趋向稳定时,通过扩大生产批量,提高专业化程度,达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当企业的某种产品畅销,很受消费者欢迎时,在一种产品线内增加高档、高价、高质量的产品项目,以此提高企业现有产品的声望或增加原有廉价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盈利。例如,失业工人周大虎夫妇在1992年创办温州大虎打火机厂,仅投资5000多元,当时温州地区象这样的打火机厂就有1000多家,许多打火机厂在激列的竞争中纷纷转行,唯独大虎打火机厂专心致志于本行业,以质量、技术、款式、价格等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制作设备和工艺技术,开发出80多种系列,几百多种款式和规格。经过十年的精心经营,大虎打火机成为国内打火机产品中之精晶,销售量占世界总量的80%,迫使世界三大打火机生产基地的日本、韩国和台湾的80%以上厂家关闭, 日本从最大生产国变为最大进口国。

其实大企业也很欢迎专业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的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小企业也能以此走向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专配套、以精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例如,台湾的一些电脑小企业,面对激烈的业界竞争,不着急,选择精专的方向,专门生产那些利小量大的鼠标器、键盘等配件,结果竞争力大增,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特色之二:独树一帜,以特制胜。

小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生产某些具有优越销路的特殊产品项目,或者凭借自己拥有的特殊生产条件提供能满足某种特殊需要的产品,例如提供特殊的工程设计、制造技术或特殊的心理需要等。由于产品的特殊性,所能开拓的市场是有限的,但是竞争的威胁也很小。例如:欧洲人、中东人、美洲人很喜欢吃巧克力,奥地利的山区小城萨尔斯堡是著名小提琴家、音乐家莫扎特的诞生地,当地就生产莫扎特系列的巧克力。在奥地利所有的食品店和欧洲的各大航空港都能见到各种尺寸、各种形状,但颜色、图像统一的莫扎特牌巧克力,在众多的巧克力晶牌中独树一帜。

另外,如果小企业能开发出由不同行业的不同使用功能的交叉渗透与重新组合的产品,比如改变传统产品的原料或是使用功能,或者不同行业结合而产生创新,也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体现了在“都有之中创独有”。

选择以上这些产品,企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较能发挥产品的优势,赢利能力较强。但企业还要对市场信息及产品销售情况不断分析总结,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产品组合,真正做到特色经营。

特色之三:拾遗补缺,以补夺胜。

小企业可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无”的原则,利用自己“快速灵活、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寻找市场空隙,干别人不愿干或不想干的事,耐心干平凡的事,或者专攻冷门,补缺口,选择差异性的个别需求、分散性的小额业务作为目标。例如,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宗庆后在1987年依靠借贷14万元,创办一家校办工厂,他发现进入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家长注意到儿童的身体发育问题,但是我国的儿童营养晶还是个空白,这同成人补品市场火爆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开始生产一种专供儿童的营养液“中国花粉口服液”,第一年就创造了270万元的产值,着实令他高兴,但处于成功喜悦中的宗庆后并没有停顿,找到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系主任,共同开发了“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

有时,某一类产品不能满足或专门考虑社会某一群体或地区的需要,造成供应上的空白,或因社会生活及政策的变动,使本来相互衔接的生产和消费关系在某方面出现脱节现象,这将给小企业提供很好的机会。它们可以“在衔接中找脱节,在热门中找冷门”来发展产品,从而避开企业之间强大而激烈的竞争。

特色之四;承上启下,发展联合。

小企业可以附着于大企业,利用大企业的优势地位,坚持走专业化生产的道路,甘当配角企业,从而能使产品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在经营上获主动权,并借助大企业的地位和声誉,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比如,积极参与“一条龙”生产协作活动,为龙头厂家提供自己开发的新产品,或为国内外大企业复杂产品提供配套的零部件产品,或为大企业主导产品提供服务产品或协作加工,如提供各种包装制品、铭牌、服务维修网点,从而减少销售工作的困难,取得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有6.2万家小企业为其提供零部件,德国西门子公司与3万家小企业建立了各种协作关系,日本的松下、日立、东芝等大型电气公司的产品零部件有70%是由小企业提供的。

特色之五;开拓不息,勇于创新

小企业可以将高新技术和自身的灵活性相结合,寻求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在尖端技术领域中从事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或敢于冒险,发展风险产品,做大企业做不到或不愿做的。我国已加人WTO,这将成为小企业冲人国际市场的契机,而且,许多尖端技术领域中,企业规模的小型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小企业虽然在资本实力方面比不上大企业,但在新产品开发、技术窍门、软件技术等却具有独到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许多高新技术的小企业应运而生,成为最重要、最活跃、最前途、最效益的力量。

小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元件或新技术,革新原有产品的工作原理或性能,使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对产品的结构、材料、花色、品种等方面进行改进,如日历自动手表、药物牙膏等,并花费一定的资金为自己的产品和制造技术等申请专利,或者购买某项专利的使用权,以获得独立经营该产品的权力,从而获得较多的利润,这种选择如果成功,可以使小企业很快发展壮大起来。

上一篇:西药的合理应用及管理下一篇: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