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普十篇

2024-05-09

小学科普 篇1

1. 加强朗读训练,挖掘科普文情 感因素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语文味”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动情诵读,静心默读”。但审视我们的科普说明文教学, 教师往往更多的是对说明方法的理性讲解与对科学知识的大量渗透,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朗读。虽然科普类文章简洁通俗,但作为文章,即使叙述再客观,文字再严谨,表达再流畅,也不可能不包含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努力地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与文本开展对话活动。例如:在教学《太阳》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笔者就借助各种形式的读来实现,先要求学生默读,找出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几个方面。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把它们的密切关系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抓住“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就……”这些重点词语比较读、引读。最后全班学生合读、 小组配合读,学生自然朗读成诵。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读得有情有趣、津津有味,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他们潜移默化找到了情感因素。

2. 展现语言趣味,焕 发科普文独有的魅力

我们小学语文的新教材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科普类说明文:《太阳》《鲸》《冬眠》《航天飞机》《大自然的语言》……这些科普说明文虽然短小精悍, 但十分生动,很有趣味。写人记事类文章,能用生动形象与动人的情节打动学生;写景写物的文章, 能用深刻的哲理与华丽的辞藻打动人。那么说明文却没有,尤其是科普类文章。如果说这类文章的魅力,那就是具有科学的真知,可以让人增长知识,这是其他类型文章都无法比拟的。例如: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时,笔者就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百科探秘》节目,里面有很多有关恐龙的视频,然后图片配上轻灵的音乐与笨重迟钝的大象作对比,还让学生自己去扮演一个考古学家。这样,学生不仅能提出许多具有价值的问题,还把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激发出来。由此可见,科普类的说明文也能有趣味,也能焕发出应有的魅力。

3. 了解说明方法,读出科普文趣 味与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学习科普类说明文时要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仔细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了“说明方法”,但只是“了解”, 并不是“理解”!我们总习惯地以为, 教学一篇说明文,就得讲透说明的方法, 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本来就没有什么生动情节与思维发散地方的说明文,就被教师弄得支离破碎。这样的课堂,学生当然缺乏学习兴趣,文字缺乏应有的魅力,科学也缺乏生命与活力。例如:在讲到埃及金字塔时,教师会自然而然地渗透一些说明的方法,这样效果当然比较好。

师:大家知道埃及的金字塔到底有多高吗?

生:埃及金字塔高约146米,相当于一座40层高的大楼。

师:你把“146米”与“40层”这两个词语读得比较重,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这两个词语能准确地反映出金字塔的具体高度,同时与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大楼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金字塔是很高很高的建筑物。

师:也就是说,通过具体的数字能说明金字塔的高度,并且与大楼进行了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对金字塔的高度有一种具体的感觉,是吗? 你是否知道这两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与作比较呢?

4. 引导自我阅读,内化语言文字 的运用

科普类说明文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等特点。教学实践证明,对于科普类说明文的语感形成,教师要致力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与局部上进行梳理、把握说明的内在结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致力于说明文逻辑与结构的把握呢?实践证明,表格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就绘制了表格并投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我阅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表格不仅是在梳理和把握文章结构的时候可以用, 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再次出示这张表格来辅助学生进行复述的练习,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美国有一个调查机构对此所作的研究表明,在分析那些内容较深、结构比较复杂的文章时,若利用捕捉要点、梳理层次、编写概要与制作图表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成倍地提高。利用图表作为辅助手段开展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就是在引导他们对科普类说明文进行自我阅读、自我领会,再到实践运用。

小学科普 篇2

一、科普阅读教学与科学课程

1. 科学课不能完全摒弃科普阅读教学。

小学科学课开设已经历了十多个年头, 从最早的常识课到上世纪末的自然课、再到本世纪初轰轰烈烈开设起来的科学课, 课程名称的不同, 不是仅仅一个叫法的变化, 更体现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发生了变化:从昔日的以知识为目标任务的常识课, 到如今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课, 体现出了人们对科学素养认识的不断演变。但我们在追求科学课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导向的同时, 不能完全摒弃科普阅读教学。

2. 科普阅读教学仍可以纳入探究活动。

通常, 学生在学习人类文化遗产精华, 丰富自己的心智与灵魂时, 对于大多数学习内容, 他们不可能自主发现式地进行建构, 但也不是意味着间接知识的接受式学习就只能采取被动的、消极的听讲方式开展。实际上, 学生围绕一定情境或问题开展的主动搜集资料的过程 (提出问题后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以便了解有关的已有知识) , 虽然是接受式学习, 但却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式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仍可以纳入到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之中。

二、科普阅读教学与学习策略

科学课中的科普阅读教学要利用科普材料设疑激思。教材中有些科普材料往往文字较多, 但课上教学时间有限, 科学课又不同于语文课, 阅读教学花时间多了, 会影响科学课自主探究的核心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对科普材料精加工, 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 使学生进入“产生和思考问题的亢奋状态”, 让其达到提出问题并努力地去解决问题的状态。具体地可采用比较性阅读教学、求解性阅读教学、质疑性阅读教学。

1. 比较性阅读教学。

比较性阅读是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的阅读方法之一。比较性阅读, 可以说是一切阅读理解和阅读思维的基础。

2. 求解性阅读教学。

根据一定的要求, 带着若干个问题从中寻找答案, 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打开思路, 关键在于问题的难易程度。科学课中往往通过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求解性阅读学习。

3. 质疑性阅读教学。

学生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情况下阅读学习, 往往能在阅读中思考发现问题, 提出自己的假说。如《地球的运动》的阅读学习中, 学生质疑人类在从没有看到地球运动的情况下为什么就能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并自转。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质疑:我们每天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设想地球和太阳之间可能的相互运动有多少种;排除那些不可能的, 剩下了“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自转”都可以看到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 那为什么说是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人看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呢?进一步的质疑、分析这种假设的合理性, 得到了合理的推断后, 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需要严谨, 为使结论得到验证, 还需要证据证明。

目前, 科学课的科普阅读教学开展得还不是很理想。存在于教师的认识和指导水平, 还有存在于科普材料的可读性、启发性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科学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 努力从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的高度注重学生的科普学习。

三、科普阅读教学与创新意识

科学课中科普阅读教学, 如果仅以比较性阅读教学、求解性阅读教学、质疑性阅读教学, 那还只是达成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还缺少基本的科学方法和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些“方法”与“能力”同样需要科普阅读教学, 学习有关创新的技法, 并自觉地应用于实际问题、公共事务, 提升为创新意识。

1. 科普阅读教学可以掀开“创新”的面纱。

在大多数人看来, “创新”是是遥不可及的。为了帮助学生从小了解创新的涵义, 认识到创新并不神秘, 可在科普阅读教学中经常提供一些青少年小改小革的成果及科学家小时侯的创新故事。如牛顿小时侯制作太阳钟、鲁班发明锯子等。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创新并不神秘, 鼓励、激发、肯定学生的创新, 珍视创新的火花, 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科普阅读教学可以形成创新的思维。

通过科普阅读教学, 学生得到大量事例, 还需要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哪些事例有价值, 哪些事例没有价值, 然后进行选择性的收集, 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条件的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 不仅要进行分析, 还要进行综合, 推断出一定的结论。

3. 科普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创新的精神。

创新教育是永恒的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这一科学启蒙的阵地上, 教师通过科普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取科学技术知识, 树立科学思想, 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 当然还需要激起创新的热情, 创设良好的氛围, 呵护创造萌芽。

小学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1-0052-03

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一个国家的科普能力,集中表现在为国家提供科普产品和公民使用科普资源的综合实力,而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又体现在公民特别是小学生对科普知识的了解与运用上。本课题通过设计问卷,在湖南省各个市州,选取了城市、城镇和农村等不同类型学校共55所,走访调查了小学科普现状,通过分析问卷、整理数据,分析小学科普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为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供依据。

小学生科普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质的科普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合小学生学情和增强兴趣的科普游戏、动画等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1]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是解决科普资源贫乏的关键和核心,下面笔者将详细论述科普资源开发共享的一些对策和设想,以期为后期的开发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下面笔者将从科普游戏开发和科普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论述改善小学科普资源现状的对策。

一、小学科普资源开发策略

针对小学科学资源现状,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经总结统计,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将其纳入考试科目;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适当开展科普活动,宣传科普知识;充实科普书籍,配备科普器材;开发科普游戏、动画,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网络宣传,建设科普网站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科普资源并保证实时交互。笔者认为,科普资源开发是改善现阶段小学科普现状的一个关键和核心,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科普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科普游戏的设计,并利用科普网站实现科普资源共享。[2]

1.开发科普游戏的意义

小学科普不足是小学科学知识普及的一大阻碍,科普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科普资源很少,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不足,很多深奥的科学原理难以理解,有些科普书刊无趣晦涩,这些都导致科学成为学习难点,而科普游戏以娱乐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感到没有畏惧感,所以科普游戏就是很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的资源。[3]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还不成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方式主要以形式思维为主,关注事物的外在,在学习上多被动,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刺激,科普游戏丰富了科普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科普资源现状。[4]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结合小学科学知识,开发吸引小学生的科普游戏,让学生寓学于乐,在快乐中收获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科普游戏开发的具体方向

科普游戏在科学教育和科学知识传播方面具有优势,根据调查统计,教师提出的策略主要也是设计开发科普游戏和动画,小学科普游戏的开发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向:

(1)内容的科学性

小学科普游戏不同于普通的网络游戏,它首先应该与小学科学的知识相结合,体现内容的科学性。[5-6]紧扣小学科学的课程标准,丰富游戏的内容,不仅仅注重游戏,更要把科学性放在首位。小学科学具有操作性、灵活性和探究性,这些刚好可以利用游戏来进行启智和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和双方的需要为主,科普游戏也应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适应社会发展和有利于小学生建造基础知识的内容。科学探究、认识生命世界、培养科学的价值观等都是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7]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感受到相应的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科普知识,认识世界,在游戏情境中充分应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形式的大众性

科普游戏的形式应该多样,最主要的是其应该具备大众性,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小学科普游戏。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足,生理心理各方面还不成熟,思维方式也有各自的特点,通俗易于理解的游戏形式有助于小学生对游戏的理解,在理解游戏的基础上玩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小学生的科普知识。形式的大众性主要表现在游戏难度不大、易于上手;在素材的选取上多是小学生熟悉的人物角色,比如孙悟空、喜羊羊等;色彩丰富明快,在视觉上吸引小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科学普及就是为了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能了解科学知识,应用相关的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丰富生活;多涉及资源和环保等时事热点问题,亲近生活,贴近自然。

(3)趣味性和学习性并存

小学科普游戏是一种游戏,而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规则,具有竞赛性。小学科普游戏同样如此,普通的游戏具有其特定的趣味性,吸引玩家完成任务、闯关、合作或是独行,在不同的游戏情境环节中有不同的趣味点,例如中国科技馆的虚拟生活的科普游戏“北极大冒险”,它采用白蓝主色调,以小男孩去北极探险的故事开展,玩家可设定为情境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闯关探险,这样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另外,科普游戏不能只求趣味性,它更应注重其学习性。一个只有趣味性的游戏,挑战之后容易令人遗忘,体验游戏之后并没有使玩家收获知识,不能使他们解决新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所以,小学科普游戏必须具备学习性。在游戏中融入基本科普知识,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接触更多的科学应用,在娱乐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同样是“北极大冒险”科学游戏,它设置了一个神奇的智者——小蜜蜂,它是无所不知的,它会给主人公讲解很多在北极探险将用到的知识,不是提前灌输,而是现学现用,这就很好地体现了科普游戏的学习性。只有趣味性和学习性并存的科普游戏才是开发设计的真正核心。

二、科普网络共享平台建设

1.建设科普网络共享平台的意义

早在2008年中国科技协会就颁布了《科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该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增加科普资源总量,提升科普资源开发水平,为公众、科普工作者和大众传媒提供科普资源服务,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8]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电子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公众获取科技知识和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平台。建立完善的网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能有效地利用科普资源,最大限度进行科普宣传,使科普知识渗透基础教育,服务群众。[9]通过网络平台整合各种交互科普资源,使科普资源充分共享,达到科普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调查表明,科普资源需求新特点突出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然性,科普资源与时俱进,公众的需求也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科普网络共享平台为基础科学教育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在科普网络平台上共享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科普网络建设的具体方向

网络科普的建设得益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普网络具有传统科普资源没有的优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放性强,使用方便;时效性强,传播迅速。小学科普网络建设的具体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众性

网络之所以发展迅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很好的受众性。早在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网络科普受众年龄表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其中18岁以下(含18岁)用户占20.4%,18~24岁用户占49.2%,25~29岁占15.8%,30岁以上占13.6%,具体如图1所示:[10]

从图1就可以看出,科普网络的受众性越来越年轻化,24岁以下的所占比重最大,18岁以下的主要是学生群体,当然包括很多小学生。针对不同的受众科普网络应该具体区分,小学科普网络的受众主要是小学生,当然也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和科学教师,而小学生是主要受众,因此科普网络要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轻松自如的娱乐学习环境,吸引更多的小学生学习交流。

(2)交互性

所谓交互,简言之就是在科普网络平台中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的交流互动活动。交互性可以说是科普网络平台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因为交互性能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和非实时交互。在小学科普网络平台中,既包含完整的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内容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又包含人机交互因素,使小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同时还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充分体现了网络学习的灵活性和时空不受限制性。结合前面的研究,笔者初步设计了小学科普网络平台,具体该小学科普网络平台以科普游戏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主要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部分:其中教师活动主要是科普游戏的组织、指导、迁移和评价反馈4个模块;学生活动主要是科普游戏的体验、分析、协作和总结反思4个模块。图2是基于科普游戏的小学科普网络平台结构:

(3)时效性

网络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信息更新速度快,所以小学科普网络的实效性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要及时根据时事热点话题更新相应的科普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科学问题。科学知识内容丰富,有其庞大的知识体系,检索起来很方便,所以要根据实际需要,找出当前最受欢迎的科普知识,例如最近的热点新闻所涉及的科普知识,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方向性和目的性。注重科普知识的时效性,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对应的科普游戏。

三、结束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是科普工作的目标和方向。科普资源既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同时又是提升科学素养的工具和重要因素,而提升科学素养又要抓基础科学教育。本文主要根据湖南省55所小学关于科普资源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旨在调查小学科普资源现状,从城镇和农村两个层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小学科普资源开发共享策略。这还仅仅是理论层次的设想,以期能为接下来的小学科普资源的具体开发和共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小林.论小学科普知识教育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178-179.

[2]孟鹤,张峻峰,郭强.互联网应用于农村科普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对14个省级地区的问卷调查结果[J].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2(7):636-645.

[3]危怀安.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科协论坛,2012(4):43-45.

[4]何丹,何维达,李梅,汪振霞.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5):127-129.

[5]郑念.科普资源开发的几个理论问题[N].大众科技报,2010-08-10:B06.

[6]张良强,潘晓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10):86-94.

[7]钟媚,高凌飚.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6):77-81.

[8]任福君.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9]罗启颖.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共建共享科普资源[J].科技传播,2009(2):67-68.

[10]冯雅蕾.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12.

小学科普作文 篇4

小学科普作文1

今天,天气真热,我和妈妈一起去科学馆看科普展。当我一进大门,哇!好多人,真是热闹极啦!我就迫不及待地往里钻。我觉得什么都很新奇,也觉得什么都很好玩,我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雅各布天梯”,我把手放上红色按钮,突然有束火花从底部升起,我完全被那个场面吸引住了,一直没动,心里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真是一个奇妙的现象。

后来,我又走到“锥体,上滚”这里,我用手把那个“东西”放在下面,咦?怎么它会滚上去了呢?平时,我看到的东西都是从上滚到下的,可这是怎么一回事呀?竟然从下面能滚到上面去,我一时真的不知所以然了。

我又到处看了看,真是太好玩了,太奇妙啦!我现在才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探究的知识,我要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科学家,弄懂这些奇妙的现象。

小学科普作文2

今天,我们做了三个小实验,下面就让你们看看这精彩的过程吧!

第一个实验需要等两天,现在还没有结果。

第二个实验是用筷子把装满了米的杯子提起来,老师也参与了其中,他用自己在家成功的方法试了一次,可失败了。有些同学说需要添水,可仍“失败”了。

第三个实验开始了。这个实验的内容是让一个比瓶口大的鸡蛋从瓶口上漏进去。我们按照老师说

的方法:先把开水倒入瓶内,用手捂上,直到里面充满了水蒸汽,我们接着将热水倒掉。然后把鸡蛋放上去,我们眼看着鸡蛋一点点的掉了下去。最后老师将瓶子倒了过来,不断的往瓶底倒热水。鸡蛋又神奇的从瓶里出来了。你说奇怪不奇怪?

不过,说真的,更奇怪的还在后面呢!我们那个用筷子提杯子的实验成功了!这就像一个死人“复活”了一样神奇,原来,要等一会儿才成功呀,害的我们“虚惊”一场。

看来,这科学实验还真神奇啊!

小学科普作文3

我们的地球也就应叫做水球,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有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地球是个十分璀璨的蓝色星球,它拥有的水量十分之巨大,总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

其中,96.5%在海洋里;1.76%在冰川、冻土、雪盖中,是固体状态;1.7%在地下;余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气和生物体中。因此能够说,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

水在阳光的照耀下,不断蒸发弥漫在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变成水滴、变成云朵、变成雨或者雪降落到地面上。

地球上的水,虽然说数量很大,但是淡水却少得可怜,能够给人类使用的水也没有多少。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淡水也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级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与全世界总水体比较起来,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小学科普作文4

我们的地球也应该叫做水球,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有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地球是个非常璀璨的蓝色星球,它拥有的水量非常之巨大,总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

其中,96.5%在海洋里;1.76%在冰川、冻土、雪盖中,是固体状态;1.7%在地下;余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气和生物体中。因此可以说,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

水在阳光的照耀下,不断蒸发弥漫在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变成水滴、变成云朵、变成雨或者雪降落到地面上。

地球上的水,虽然说数量很大,但是淡水却少得可怜,可以给人类使用的水也没有多少。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淡水也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级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与全世界总水体比较起来,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小学科普作文5

星期六下午天气十分闷热,但是,当我想起要到科技馆参观“世界大型珍稀动物科普展”时,我的情绪很舒畅。

爸爸、妈妈和我一齐乘着摩托车到了科技馆,在门口买了入场卷,欢快地进馆参观了。首先,我们看见了凶猛的美洲狮和威武的雄狮,我一会儿摸摸它们的尖牙,一会儿双摸摸它们的毛发,它们却纹丝不动,就像没感觉到似的。之后,我们又看了可爱的大熊猫,勇猛的东北虎、漂亮的北极熊等各种野生动物……。

看完了动物科普展,我想: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之外,还有这么多的动物,我们都就应来保护动物!共享地球上的空气、水和阳光,我真舍不得离开这美丽的景色。

小学科普作文6

周六下午天气很热,但是想到去科技馆看“世界大型珍稀动物科学展”,心情就很好。

我和爸爸妈妈骑摩托车去科技馆,在门口买了门票,愉快的参观了博物馆。

首先,我们看到了凶猛的美洲狮和雄狮。我摸了一会儿他们的獠牙,摸了一会儿他们的头发,但他们一动也不动,好像没感觉到一样。后来我们看到了可爱的大熊猫,勇敢的东北虎,美丽的北极熊等野生动物。

看完动物科学展,我想: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还有那么多动物,我们要保护它们!分享地球上的空气、水和阳光,我舍不得离开这美丽的风景。

小学科普作文7

今天,我想参加学校举办的科普知识竞赛。我为什么要参加科普知识竞赛?因为要为班级争光,增长见识。

大赛前,参加科普知识大赛的18名同学都因为怕考砸而努力学习。

比赛期间,我们非常紧张。比赛中有这么多问题,我们做梦也没想到会这么难。我只做了95%的题,其中30%得了,65%做了。

比赛结束后,我们18个同学都很放松。我觉得:我们是有备而来的,一定要考的很好,不然浪费半个月,考前十。

考试前,我们几个同学不想竞争,只有在父母的鼓励下。我们不仅为班级赢得了荣耀,也为自己增加了知识。

小学科普作文8

今天,妈妈带我去参观人体奥秘科普展。

科普展览共分五大部分供人们观参:1、人体九大系统的塑化标本。2、健康与疾病的介绍。3、血管铸型标本。4、生物化技术与转化。5人体的骨骼。

我首先参观了人体九大系统的塑化标本:胃、肝脏、肾脏、脾、肺、心脏、大脑……接着参观健康与疾病的介绍。看着看着,忽然看到有一个黑色的肺,我想:“我们的肺是黑色的`吗?”我便翻开说明书,目标射中了一行字:吸烟者的肺是黑的。我吓得不敢看,急忙走开。我又看了人的骨骼,仔细一数,居然有206块!

今天我又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一天我过得真有意义!

小学科普作文9

你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人为什么会走?自行车汽车为什么会跑?飞机为什么会飞到天上?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太阳只是一个巨大无边的大火球,从里面到外面,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和表层。表层是是色球和光球还有日冕。太阳的光和热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噢!原来太阳上有很多很多氢气,这些氢气的原子核不断发生反应,就像氢弹不断的爆炸,所以总有光和热发出来,太阳发出的光,要8分9秒才能到达地球。

牛顿,爱迪生……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从小就是对任何事都有一颗好奇心,认真做好每件事。所以我们每位小朋友从小就开始认真学好每门功课,认真观察身边的每件小事。才能掌握更多得科学知识。

小学科普作文10

每个人肚子里都有一个小坑。因为长得像眼睛,所以人们叫它“肚脐眼”。你注意到这个小肚脐眼了吗?你有没有讨厌过这个坑难见?曾经不喜欢,今天知道了它的历史,不想再忘恩负义了。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个肚脐眼,但那时候多了一根脐带,帮助我们传递“食物”。我们就像监狱里的犯人,等着狱卒送东西,而这个狱卒就是脐带。虽然那时我们都有嘴,但我们吃不下饭。那时候如果真的不吃,我们也会“饿死”,但我们现在叫它“饿死”。因为我们的脐带与母亲相连,它帮助我们将营养输送到胃里。脐带就像草的茎,把营养送到我们的胃里,让我们在妈妈的胃里生长。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脐带现在没有了呢?只剩下一个光溜溜的肚脐眼。原来我们出生后就被医生掐断了,因为没用。不剪掉就出不来。

从现在开始,我不再觉得自己的肚脐眼丑了。

小学科普作文11

你是不是对鸡的鸣叫声习以为常?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的学问可多啦!鸡界有十几种语言,包括接触、吃食、惊慌的信号。

比如,母鸡经常发出一种接触信号,表示:“我在这里,就在旁边。”小鸡听到后,会变得很安静,不怕周围的异常声响。

母鸡通知小鸡吃食时,能发出多种信号,一种表示“我找到了吃的”,另一种表示“有好吃的”。小鸡们听到声音后,就会立刻跑来吃食。

公鸡受惊时会发出特殊的鸣叫,警告同伴快躲藏起来。母鸡听到叫声,便立即逃跑,化险为夷。

小鸡失群后,会高叫“叽呀,叽呀”,表示寻找同伴。等到找到了同伴,就会发出“叽叽”的低叫声,表示:“找到啦,找到啦。”

凭着这些鸡语,鸡们可以很好地交流、生活。动物的语言真是博大精深,你可不要小瞧了它们!

小学科普作文12

真科学能造福人类,伪科学会贻祸一方。我们学科学,是为了促进人类的进步,所以要抱有一颗善良的和谐的心,保持一份淡然的平和心态去面对科学,善待科学,用好科学。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只要我们勤奋学习,永不言弃就会得到真科学。

一个个奇思妙想让“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人类对科学知识的聪明利用。所有的科学家都是从小发明走想大发现的,科学的大门永远向爱探索的孩子们敞开。同学们,你也试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走进科学,科学界中有许多妙不可言的事情,观察气象,收集标本,科学实验,科普活动,生活发现等都是探索科学的一种,人类因科学而进步,科学因人类而创新,人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离不开人类。

小学科普作文13

这天,我们做了三个小实验,下方就让你们看看这精彩的过程吧!

第一个实验需要等两天,此刻还没有结果。

第二个实验是用筷子把装满了米的杯子提起来,老师也参与了其中,他用自我在家成功的方法试了一次,可失败了。有些同学说需要添水,可仍“失败”了。

第三个实验开始了。这个实验的资料是让一个比瓶口大的鸡蛋从瓶口上漏进去。我们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先把开水倒入瓶内,用手捂上,直到里面充满了水蒸汽,我们之后将热水倒掉。然后把鸡蛋放上去,我们眼看着鸡蛋一点点的掉了下去。最后老师将瓶子倒了过来,不断的往瓶底倒热水。鸡蛋又神奇的从瓶里出来了。你说奇怪不奇怪?

但是,说真的,更奇怪的还在后面呢!我们那个用筷子提杯子的实验成功了!这就像一个死人“复活”了一样神奇,原先,要等一会儿才成功呀,害的我们“虚惊”一场。

小学科普 篇5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的科普文, 它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怎样挖掘它特有的优势, 闪现它的光彩?本文试从科普文的特点和意义剖析入手, 探寻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文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策略。

一、科普文的价值取向

1. 沐浴科学知识的光辉

科普文往往传达正确无误的科学知识。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字给学生讲述了一个个有趣的科学故事, 让学生了解和懂得这些最新、最优质的科普知识, 增长学生的知识, 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左右着我们的思维。

2. 激发科学探索的精神

科普文不仅带给学生知识, 还能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与渗透,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对动物、植物生命的珍爱, 对宇宙行星的幻想,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精神, 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反对迷信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 习得科学知识的表达方式

一篇篇科普文, 都是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如《太阳》一课在介绍太阳时, 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在课堂上, 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细细品味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从而提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 实现科普读物的“快乐阅读”

童年的生活是充满幻想的, 童年的世界是充满纯真的。以往的科普一向戴着深奥而枯燥的面具, 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普文, 是将枯燥的科普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文字中, 符合儿童童真、童趣, 送给学生的是知识和语言的大餐, 学生爱读、爱看, 在“快乐阅读”的世界里遨游。

二、科普文的教学策略

《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 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科普知识, 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问题、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所学知识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光辉。

1. 读:读懂知识, 读出情趣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科普文也不例外。对于不同体裁的科普文, 我们要不同对待, 该激情处, 读它个激情飞扬, 让知识与情趣共生;该平铺直叙处, 我们就不要刻意追求, 让学生有目的地读, 读懂知识。

(1) 指向性读

对于叙事性的科普文、科普说明文, 我们可以采用指向性朗读, 读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他们在学习活动中, 获得一种新知的时候, 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读书的任务和指向,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强化内驱力, 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加工整理, 然后再消化、理解、吸收。如教学《我是什么》, 初读第一、二自然段, 要求学生画出“我”的变化示意: ( ) —— ( ) —— ( ) —— ( ) —— ( ) 。再读,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出“我”的不同变化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后, 读得很认真, 很专注, 在这样的梯度朗读中习得知识, 习得语言。

(2) 情趣性读

情趣, 指的是情感和趣味。小学低段的科普文, 往往是童话、诗歌的题材, 如《小蝌蚪找妈妈》、《比尾巴》等, 语言诙谐、生动, 是学生练习朗读的很好的平台, 可以采用赛读、角色表演等方式读懂知识, 读出情感, 让知识和情感共生。

对于语言简练、相对比较枯燥的科普说明文, 语文教师也可以适度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读出情趣, 经历情感和智慧的旅程。如《我是什么》教学中, 先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 在小溪里散步, 在江河里奔跑, 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教师首先范读, 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让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而让学生感悟出睡觉应该读得轻轻的, 散步应该读得很悠闲, 唱歌、跳舞、开大会应该读得响亮一些, 快乐一些。最后师生配音朗读。在这里, 学生通过不断阅读, 知道了水在池子里是静静的, 在小溪里是流淌的, 在江河、大海里是奔腾的。他们读出言表之意, 探出言里之意, 更要悟出言外之意。

2. 品:品析语言, 悟出方法

新课标指出:在学习说明文时能抓住要点, 了解说明方法。因此, 我们在教学科普文时, 应该在不知不觉中巧妙渗透, 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 即怎么个准确, 怎么个简明, 怎么个科学等, 从中感知到了语言的精妙, 领悟到了文本中用词的准确性, 切不可枯燥讲解。长期训练, 将滋养学生精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1) 自主感悟, 感受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说明文的语感教学, 在引领学生掌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的同时, 更应点拨学生体会其说明方式的丰富多样。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渗透, 使知识获得与方法渗透合二为一。在教学《鲸》时, 在师生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说明的方法, 体会说明方法的多样丰富。

生:我从“目前已知道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 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这句话知道的。

师:我注意到了你把“十六万”和“两千”这两个数字读得很重, 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两个数字写出了鲸的重量, 让我们感受到鲸那么重, 那它当然称得上是庞然大物了。

师:也就是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鲸大, 是吧?你知道吗, 这一种说明方法, 叫做列数字。

在这里, 教师不是刻意地去讲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 而是引领学生去阅读文本, 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心领神会, 进而“豁然洞开水底天”, 对说明方法有所领悟, 有所习得。说明文教学的立足点在于让他们“悟得”与“习得”。怎么悟?通过朗读让他们朦胧地感受说明方法, 并通过品析词句, 让他们形象地感受说明方法。

(2) 理清关系, 感悟语言的逻辑性

科普说明文教学, 要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 这对学生今后说话写文章大有裨益, 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时, 有位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语言训练。先标一标有几个句子, 想一想每句话在讲什么;接着师生进行对对子的游戏, 知道每句话的意思;然后给5个句子理清顺序: ( ) 尘埃遮太阳。 ( ) 行星撞地球。 ( ) 植物枯萎、死亡。 ( ) 食肉的恐龙灭绝。 ( )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死去。最后出示句式:因为 ( ) , 所以 ( ) 。让学生说一说, 理清其因果关系。最后教师总结。就在这一步步精心预设下, 学生不仅读懂了句子意思, 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更是对他们以后如何读懂一段话做了方法指导, 授他们以“渔”。

3. 拓:有效拓展, 学会表达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 知识与能力是鸟儿的双翼, 缺一不可。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科普文的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 适度拓展, 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 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活用说明方法, 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1) 拓之有度

科普文由于篇幅的限制, 它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 为了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适度的拓展是需要的。但切忌泛滥拓展, 将语文课演变成科学课。课堂上的拓展主要发挥以下的作用。

①激发兴趣。在科普文的教学中, 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文字、图片、录像资料,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恐龙的灭绝》导课时播放一段恐龙的录像, 引发阅读期待。

②触发情感。在教学中, 适当地拓展资料, 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调动学生的情感。一位教师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时, 谈到“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不能再生, 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请班里的调查员汇报他们在课外查阅到的关于资源被破坏的资料, 伴随着幻灯片和学生的讲解, 触目惊心的内容映入学生的眼帘, 刻入学生的心间, 此时抒写珍爱地球的感受可谓情动而辞发。

③以读促写。课堂上的适当拓展是为学生的课堂练笔做准备的。比如学习《花钟》, 补充一些花的资料供学生阅读, 主要目的是为仿写提供素材。

(2) 拓之有法

①写作型拓展。科普文中也有文本的空白点, 在空白点进行拓展, 引导学生利用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在《新型玻璃》一课中, 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未来的生活中, 你还想设计出怎样的新型玻璃造福人类……总之, 就是让学生将课文的知识与课外收集到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 用自己习得的方式进行介绍, 实现语言由内化到外化的转变。

②活动型拓展。笔者执教《新型玻璃》时, 在学生认识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后, 创设这样的情境:模拟厂里的推销员向顾客介绍自己的产品。同时,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举办读书会、演讲会、图片展等语言实践活动, 落实大语文教学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实践中成长。

小学科普 篇6

《大自然的文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 (上册) 第24课, 是一篇科普性文学作品, 它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课文内容较为浅显, 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知识, 重点叙述了辨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

从审美的角度审视教材, 不难发现作为一篇科普文, 其同样有着独特的“美”:

首先, “美”在神奇美妙的科学知识。科普文是以介绍、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 知识性强是它的首要特点。如《大自然的文字》中, 提及的神秘的星空、多姿的云朵和各式各样的石块, 以及课后的科普知识拓展, 其本身美妙绮丽、魅力十足, 足以激起孩子的探究兴趣。

其次, “美”在丰富多样的说明方法。科普文依托丰富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列数据、摹状貌等使抽象的科学知识, 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如《大自然的文字》中, 作者巧妙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把星、云、石头等自然界的事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有趣的书;将生僻的“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砧状云”比作了常见的“铁匠铺里的铁砧”, 把树林中的花岗石块披着青苔的样子说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多么生动、多么形象!再如文中“爬过来”、“带着一起走”、“搬过来”等等一系列“比拟”修辞的运用, 赋予了这部分文字以生命活力, 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地质变化中的石块漂砾的缓慢过程……

再次, “美”在形象严谨的语言表达。作为一篇科普文, 它的语言表达形象、生动, 又极富逻辑性, 从而大大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效果。如《大自然的文字》, 题目就是那样的充满趣味, 引人入胜;“漂砾”、“地壳运动”等诸多深奥的科学知识, 被作者描述得那样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而又生动有趣。

一般而言, 科普文教学容易枯燥乏味, 缺乏“美感”。为了使本文教学既扎实高效, 也不失科普文教学应有的“美感”, 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从“审美角度”对教材进行挖掘, 教学设计中应贯彻审美教学的理念, 适当采用诸如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力求生动形象, 与文本语言风格相谐和, 努力使文字变得生动而有情趣, 营造美的氛围, 使学生在美的课堂中学到知识, 力求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第二, 要结合文体特点, 充分开发利用“文本资源”。课文多处运用了相关的说明方法及修辞手法, 措辞严谨, 思维清晰, 语言表达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在教学设计中这些“美质”应有所体现, 值得学生好好体会学习。

第三, 要适度拓展文本, 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教学中应做到适度拓展知识面, 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厚, 拓宽课堂学习的外延, 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提升学生的“美感”。

第四, 要重视方法指导、迁移学生对相关科普文的“阅读能力”。教学中, 引导学生在多遍的读中理解感悟, 抓住关键词, 品读赏析,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五, 要落实“课前预习”,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针对课文及学生的特点, 课前精心设计预习卡, 其涵盖了“课文阅读”、“知识拓展”、“相关资料”、“质疑问难”等内容。预习卡片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重点内容, 落实课前预习, 优化教学环节,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目标】

1.学会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文字, 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2.让学生感受、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修辞方法, 将文章写得通俗浅显, 生动有趣。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卡片。

【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美”

【打开课件, 配乐出示小诗《秋》】

老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把一首小诗带进了咱们的课堂。这首小诗太美了, 我很喜欢, 想读一读, 行吗?

众生: (笑着说) 行!

老师:我读的时候你们用心听, 想想, 这小诗能让你感受到什么?

【在轻快优美的音乐背景中, 教师深情诵读, 学生静静倾听】

老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啊?

学生:真美!

学生:秋天来了, 太美了!

老师:能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秋天来了吗?

学生:树叶!“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 上面坐着秋天。”

老师:是啊, 正所谓“一叶知秋”啊!这片片红叶, 就是秋的使者, 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啊!

【出示“红叶一片, 是大自然的文字”, 全班齐读】

【板书:大自然的文字】

老师:这节课, 咱们就跟随前苏联的科普作家、《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伊林, 一起去读一本有趣的书, 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一起去认识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

【生齐读课题】

老师:请打开书, 翻到第24课, 浏览全文, 迅速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描绘了大自然的文字?分别是什么?

【简析:教学导入是一门艺术, 意在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优雅小诗、精美图画、抒情音乐, 在令人陶醉的诗情画意中, 悄然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营造舒适愉悦的氛围, 奠定了教学的情感基调。在高效预习的基础上, 直接进入文本学习, 符合高年级学生特点, 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 质疑研讨, 诵读感知“美”

老师:谁来说说?

学生:第二小节, 介绍的文字是“星星”。

老师:是的, 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书, 师板书:星星】

老师:预习得不错, 读得很流利!其他同学还找到了哪些文字?谁来说一说, 读一读?

学生:第三小节, 介绍的是砧状云。

【生读书, 师板书:砧状云】

学生:第五小节, 介绍的是石灰石。

【生读书, 师板书:石灰石】

学生:第六小节, 描绘的是花岗石。

【生读书, 师板书:花岗石】

老师:一共四种文字, 瞧, 他们分布在哪里啊?

学生:天空和大地。

老师:大自然的文字分布真广!

老师:同学们, 你们已经认真预习过了, 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老师, 我想知道, 在漫天的繁星中, 怎样才能找到北极星呢?

学生:花岗石怎么会“爬”呢?为什么要用“爬”?

学生: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

老师:学贵有疑。你们有着很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提问!把你们的问题梳理一下主要有三个:如何找到北极星?为什么用“爬”?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 咱们会依次去解决的。

老师:现在, 请你拿出预习卡片, 和同桌交流预习收获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学生交流预习卡片内容:课文阅读:作者描述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文中勾出或摘抄, 谈谈自己理解) 如何认识这些文字?你有哪些疑问?】

【简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交流汇报, 提炼内容、梳理层次, 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在这个环节中, 根据教师的课前预设、结合学生的课堂生成, 灵活制订下一步教学的重点。关注到了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意愿, 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同时, “以学定教”, 精简了教学的内容和环节, 提炼出教学的重点,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 点拨引领, 体验赏析“美”

1. 辨星, 明“方位”。

【配乐出示星空图片】

老师:同学们, 夜幕降临了!抬起头仰望这蓝黑色的天幕, 你认出大自然的文字了吗?

学生:认出来了, 星星!

学生:北极星, 帮助人们找到北方!

老师:是啊, 古代的那些水手们, 就算迷路了也没有关系, 他们只要———

【出示文字———“他们朝天望望……”学生齐读】

老师:提示一下, “熊”写的时候四点底不能太拥挤, 一定要托住上面的结构。

老师:同学们, 咱们正坐着一艘轮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 西下探险!可是, 意外迷路了!没有罗盘没有辨别方向的仪器, 有的, 只是漫天闪烁的繁星……怎么办?有哪位博学的小水手能帮助我们找到航行的方向吗?

学生:我知道!只要我们找到小熊星座, 然后找到里面的北极星, 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北方, 接着就能找到其他方向了!……

【出示图片演示小熊星座———北极星, 师讲解, 指出北极星】

老师:只要会认这种文字, 即使是古代还没有罗盘的时候, 人们也不会迷路, 因为, 人们会利用星星———

【学生回答:辨别方向!】……

【简析:“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闪烁的星空图、清幽的小夜曲, 引领孩子进入一个充满幻想与神秘的意境, 使简单的文字变得形象、生动, 大大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在学生兴致勃勃探究感受小熊星座魅力之际, 补充介绍“共有88个星座”, 补充赏析《仰望星空》, 深化了探究星空的意义, 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星空、外太空的神秘奇幻, 激励学生热爱科学, 立志报国, 深入探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注重“丰富学生的积累”。课堂上的适当拓展, 正是为了引起学生课后主动探究学习、丰富自己积累的铺垫;在语文课堂中, 品读文字, 整理层次, 语言表达以及朗读的训练, 感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等, 体现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2. 识云, 晓“天气”。

老师:告别璀璨神秘的星空, 将目光投向湛蓝的天空, 上面正飘着文字呢!发现了吗?

学生:云!

老师:准确说是什么云?

学生:砧状云, 告诉我们会有雷雨!

【出示课文片段】

老师:是的!像铁砧一样的云!见过铁砧吗?

学生:没有。

【出示铁砧图片】

老师:这就是铁砧, 长条状、两头尖尖, 打铁用的垫板。你能据此猜猜砧状云的样子吗?

学生:细长的、两头尖尖的……

【出示砧状云图片】

老师:是的, 你们猜对了!为什么这样猜呢?

学生:作者说它像铁砧, 铁砧就是这样的!

【出示砧状云和铁砧的对比图片】

老师:是啊, 把陌生的事物比做咱们常见的熟悉的事物, 这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以后你们写作时也可运用。

老师:当咱们的飞行员一看见这种云就要———学生回答:躲开!

因为这种云中隐藏着———学生回答:雷雨!

这种砧状云就是雷雨的———学生回答:预兆!

老师:“兆”是生字, “预兆”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学生:我知道, 是事物发生前显现出来的迹象!

老师:你是如何知道的?

学生:查字典的……

老师:很好, 会学习的孩子!字典可是咱们的老师!

老师:我也查了字典, 我不仅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还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些许了解!瞧———

【简析:观铁砧, 猜砧状云特点, 直观体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体验的基础上, 理性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感同身受, 水到渠成也;词语教学穿插在教学中:“兆”字, 追根溯源, 甲骨文、古体字等常识的适当拓展介绍, 似冰山一角彰显出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个细节的处理, 正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 语文课程中应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小结拓展, “观云识字”, 列举众云皆源自生活, 启发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自然。作为母语, 可谓“生活之中处处皆语文”。作为教者, 我们有责任提醒孩子多关注生活, 走进生活, 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运用语文。】 (四) 拓展延伸, 课外探究“美”

小学科普 篇7

近年来,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据200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 截至2007年12月31日, 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 居世界第二, 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CNNIC预计在2008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挥, 近年来我国网络科普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网络科普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 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网络上以网民为对象开展科普活动。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 网络科普将视觉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结合在一起。相较于传统科普方式来说, 网络科普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 虚拟博物馆、网络直播、网上实验、互动游戏等网络独特的科普方式, 使得网络科普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关注度。

从网站的运营和建设来看, 科普网站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一类是专门科普网站, 另一类是不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非专门科普网站中的科普栏目。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网站中, 专门科普网站相对来说更为专业, 但无论是从科普内容数量, 还是从浏览网民的数量来看, 专门科普网站都远不及非专门科普网站。因此, 本文拟对非专门科普网站中的科普内容现状做一分析。

1 非专门科普网站的科普内容现状分析

以下对非专门科普网站的科普内容现状的分析, 主要包括综合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网站、聚合网站、博客、政府网站和在线文献数据库等。

1.1 综合门户网站

综合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服务。在我国, 典型的综合门户网站有新浪、网易和搜狐等。综合门户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科普频道、健康频道、母婴或育儿频道等。科普频道一般是设于科技频道下的子频道, 如新浪网科学探索频道、搜狐网科学频道、网易网探索频道等。科普频道的内容通常包括:科技新闻动态板块, 天文航天、历史考古、自然地理、生物等各领域的科学知识板块, 人物在线访谈、科技专题等深度报道板块, 博客、论坛等互动板块, 以及视频、图片区等。此外, 科普频道一般还会与若干科技类报纸、期刊、科教电视节目等开展合作, 将这些传统媒体的内容放在网上。

从对综合门户网站科普频道的分析可以发现, 综合门户网站科普频道可以依托本网站的各种资源进行科普内容建设和资源整合, 因而科普内容比较丰富, 展现手段多样, 能够在科普过程中将科学性和娱乐性较好的结合在一起。例如, 健康频道、母婴或育儿频道的主要内容是医药卫生健康、育儿方面的专题性科普知识, 除一般的文字介绍外, 通常还有博客、论坛等互动板块和视频区等。

综合门户网站访问量很大, 据粗略统计, 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综合门户网站的科普内容的日均IP访问量共可达到40万左右, 科普内容网页总字节数在17GB左右。

1.2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 (Search Engine) 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 并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 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面对海量网络信息, 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搜索引擎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因而近年来搜索引擎的使用率直线上升。百度是我国著名的中文搜索引擎, 依托其强大的服务功能, 提供了知道、贴吧、百科等相关科普内容服务。

百度贴吧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 与搜索紧密结合, 通过用户输入的关键词, 自动生成讨论区, 使用户能立即参与交流, 发布自己所拥有的和所感兴趣话题的信息和想法。百度贴吧中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学术学科和自然两个一级主题中。在这两个一级主题中, 共设有166个二级主题, 每个二级主题下平均约有近3000个三级主题。

百度百科是一部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 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访问并参与撰写和编辑, 分享并奉献自己的知识, 从而共同编写成一部百科全书, 并使其不断更新完善。百度百科中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地理、自然、科学这三个一级开放分类中。在这三个一级开放分类下, 共有293个二级分类与科普相关, 每个二级分类平均约有1600个词条。

百度知道是一个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 用户自己根据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其他用户在积分奖励机制的激励下来创造该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 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 从而达到分享知识的效果。百度知道中的科普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养生、理工学科、医疗/疾病这三个一级问题分类。在三个一级分类中, 包含44个二级问题分类, 每个二级问题分类中平均约有51000个已解决的问题。

1.3 网络视频网站

网络视频是指以WMV、RM、RMVB、FLV和MOV等内容格式为主, 可以在线通过RealPlayer、Windows Media Player、Flash、QuickTime 及 DivX 等主流播放器播放的文件内容。网络视频网站是指主要提供各类网络视频服务的网站。在我国, 网络视频大型网站主要有我乐网、优酷网、土豆网。

网络视频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科教频道、文化频道、专题频道等。我乐网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社会科教频道的子频道中, 包括教育、探索、知识、语言等子频道。土豆网有自身专门的科教频道, 下设英语、百家讲坛、新概念英语、新东方、科教等热门标签。优酷网设置科教频道, 按照时间分为今日、本周、本月、历史等不同部分。

视频类网站的访问量巨大, 部分视频网站只保留一定数量的科普视频, 并将播放次数较少的视频剔除掉,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科普视频的更新换代, 从而使网站中的视频保存了旺盛的生命力。此类视频网站中的视频点击率比较高, 推广程度较好。我乐网和优酷网均采用上述机制, 对相关视频实行低播放率淘汰机制。据估算, 这两个网站共拥有约5000个科普视频, 平均点播次数为11万。

另外, 部分网站保留了全部历史视频, 此类视频网站中科普视频数量庞大, 但单个视频的点击率相对较低。正是基于此种机制, 土豆网拥有约19万个科普视频, 但点播次数远不如我乐网和优酷网, 其平均点播率不到1000次。

1.4 网络游戏

这里的网络游戏是指广义的网络游戏, 既包括利用TCP/IP协议, 以互联网为依托, 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 也包括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操作的的单机版游戏, 还包括可以从互联网下载的单机小游戏、手机游戏等。

从游戏形式及其传播的潜在内容来看, 互联网上的网页小游戏和可下载的单机小游戏成为网络游戏中传播科普知识的主导力量。例如, 新浪网的小游戏网页中, 《保卫绿岛生态环境》是一款介绍工业污染、暗含保护环境知识的小游戏, 在迷你游戏排行中一度排行第五;在007小游戏网站中, 《怪怪水族馆》是一款介绍海洋生物的小游戏, 在游戏排行榜中也位列前十;在天天小游戏网站的益智类游戏中, 下载量最高的《小小神厨》为11000次, 而《世界奇迹魔拼图》、《化学守城》、《原子结构图》等涉及地理、化学、物理等科普知识的游戏下载量范围为1000到3500次, 相比于《小小神厨》并没有明显的劣势。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吸引着广大青少年, 甚至是中年工作者。2007年CNNIC报告显示, 26.6%的网民选择“网络游戏”为网络服务的主要功能。由此可见,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科普的新生渠道, 对科普的推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利用网络游戏传播科学知识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对它的开发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要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还应该注意游戏情节中的科普分量和科普内容等, 以免知识氛围太重而降低了人们对游戏的亲近度, 亦或游戏氛围太重而降低了科普的教育效果。

1.5 手机网络

手机网络是指基于手机移动通信技术而形成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它由内容提供商 (如空中网) 和技术提供商 (如中国移动) 共同组成。中国目前拥有5亿多名手机用户, 是全球第一大移动通信市场。随着3G和其它通信技术的普及, 中国将有更多的手机用户成为手机互联网用户。

移动梦网和空中网作为我国著名的手机网络信息提供商,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移动梦网的“手机读书”频道包含有历史、军事、科幻等与科学知识有关的内容, 而WAP服务定购中设有专门的“科普知识”、“掌上科普”业务, 极大的方便了手机网络用户对科学知识的需求。空中网设有“科技”和“探索”频道, 能够对相关科技知识进行解释, 使手机网络用户在获取新闻的同时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手机网络具有快捷、方便、受众群体大、普及面广等特点, 这些特点为其开展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极大便利。值得注意的是, 手机网络的技术手段、收费制度会对人们定制科学知识产生影响, 受众可能会因为手机网速较慢、收费较高而放弃对某些科学知识的了解。因此, 有关部门应该通过立法、资金支持等手段降低科普知识的定购价格, 使科普知识真正在手机网络上有效传播。

1.6 聚合网站

聚合门户网站是一类通过会员站放置链接代码, 把访客从会员站吸引到自己网站, 再通过交换流量的方式反馈给会员站的网站。聚合门户网站采用web2.0技术, 使用户可以获取并重组包括其它用户来源的数据, 实现共享。聚合技术在互联网上呈现多种形式, 如社区聚合、新闻聚合以及博客聚合等。聚合社区网站以奇虎、大旗网为典型代表。

以奇虎为例, 其“历史”、“探索”和“经验”等频道设置的内容与科学知识相关。历史频道中, 考古主题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 如对灭绝生物的介绍等。探索频道关于科普的内容则更为丰富, 设有“宇宙空间”、“地球探索”、“考古发现”、“生命奥秘”等多个栏目, 且每个知识解说都配有相关的图片。“经验”频道覆盖面广泛, 其涉及的科学知识主要为生活百科、健康保健、育儿知识等专题, 例如, “健康帮”中有777个相关问题贴, “育儿帮”共计398个问题贴。

大旗中有关科普知识的内容分布于猎奇频道中的科技报道、生命星球、天文地理、人类奥秘等栏目。各个栏目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 且标题大多十分引人入胜, 在满足公众猎奇心理的同时介绍了科学知识, 寓教于乐。

奇虎历史频道和探索频道的日均IP访问量均为3960, 大旗的猎奇频道访问比例占整个网站的5%, 日均IP访问量达到19050次, 两个网站的科普内容总字节数在250MB左右。

1.7 博客

自2002年博客概念引入我国以来, 博客市场有了飞速增长。2007年12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公布了《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报告显示, 截止到2007年11月底, 中国注册的博客空间约7282万个, 博客作者人数4700万, 这意味着平均每30个中国人、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

博客圈作为具有相同知识背景或者相同爱好的人员组建成的网络社区, 是一个互相传播信息、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与科普有关的博客圈则成为博客成员之间互相传播科普信息的有利工具, 同时也是圈外人士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园地。

新浪博客圈作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博客社区, 其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博客圈的类别设置来看, 在新浪博客圈“科学探索”类别下, 有312个博客圈, 在“自然”类别下, 有165个博客圈, 在“医药健康”类别下, 有548个博客圈。从人员规模来看, 各科普博客圈的成员人数不等, 规模较大的如“我们爱科学”博客圈, 现有圈子成员2151人, “科学乐园”、“天文爱好者”、“电子学交流圈”圈子成员数也在600至700人之间。虽然博客圈的访问量受其成员规模、内容丰富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大小不一, 但是如此多的博客圈累计在一起的效果则不可小觑。粗略估计访问总量超过10000的科普博客圈有150个, 参与科普博客圈的博客成员约有15万人。

科学网博客频道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博客群, 截止到2008年2月, 已开通1300多个博客, 博客作者均为生命科学、医药健康、基础科学、工程技术、信息科学、资源环境、前沿交叉、政策管理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这些博客中, 很多都开有科普文章板块或是含有科普内容。开设科普板块的例子有武夷山的“科普小兵”专栏、王鸿飞的“科普”专栏、周可真的“科学之思”专栏、蒋高明的“科学人生”专栏等, 含有科普内容的典型代表有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李淼, 其博客上有100多篇关于理论物理知识的文章, 从2007年8月开博到2008年2月, 访问量已超过13万次, 网友评论360多条。另外, 生命科学领域的刘念龙所撰写的博客文章中, 绝大部分都关系到身体健康, 访问量已达到76000次, 网友评论125条。

1.8 政府网站

政府网站主要有中央级政府网站、省级政府网站和地市级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载体, 这类网站提供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构职能、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新闻动态、专业服务、统计信息、搜索引擎、交流互动等。政府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公益性行业部门的科普频道, 例如, 有关环境保护的“环境科普”频道, 讲解地震知识的“地震科普”频道, 介绍气象变化的“气象科普” 频道等。

通过考察公益性行业部门政府科普频道我们发现, 在栏目命名上, 中央级和地市级政府网站频道一般直接以“XX科普”命名, 如环境科普、地震科普、气象科普等, 比较容易识别, 而省级政府网站多以“科普知识”、“科普宣传”、“宣传教育”作为栏目标题;在内容设置上, 这类频道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介绍、科普管理办法讲解、科普动态展示等;从表现形式看, 这些频道以文字和图片展示为主, 较少有科普视频和FLASH展示。

据估算, 目前中央级公益性行业部门政府科普频道, 如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三个部门的日均IP访问量约为1000, 其科普内容总字节数在7MB左右;省级政府网站科普频道内容总字节数在60MB左右;地市级政府网站科普内容总字节数在700MB左右。这说明, 在资源质量和知识展示形式上略显简陋的政府科普频道着实较难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1.9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Digital Library) 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 是一种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从实质上说, 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的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 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技术领域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主要的信息资源载体。超星数字图书馆 (www.ssreader.com) 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馆, 拥有最丰富的数字图书资源, 设文学、历史、法律、军事、经济、科学、医药、工程、建筑、交通、计算机和环保等几十个分馆, 目前拥有数字图书十多万种。随着各大高校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的日渐重视, 超星图书馆被全国大部分重点院校购买使用, 可以说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受众数量十分庞大。

超星数字图书中, 科普图书主要分布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天文、地球学、生物科学、航空航天以及环境科学等分馆中。其中历史地理类的科普图书共有425册, 自然科学类图书共计138册, 天文、地球学类科普读物有13本, 生物科学8本, 航空航天10册, 环境科学4册。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 除地理类以及自然科学类图书的数目超过百册外, 其他分馆中科普读物的种类都很少, 其馆藏中的书目主要为各门类的学术研究类图书或专业类图书。根据ALEXA排名, 超星图书馆的日均IP访问量为7200。

1.10 在线文献数据库

在线文献数据库是网络上期刊文章、报纸新闻等文献资料集中出现的场所。按照数据库的领域不同, 在线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领域也不尽相同。在我国, 在线文献数据库的大型网站主要有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在线文献数据库中主要是专业学术文献, 但也包含一部分涉及科普内容的文献。

中国知网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设置了科普动态、前沿科技、新技术、新产品、科学史话、科学生活、科普人物、科技发明等子栏目, 这些子栏目中的科普文献涉及生命科学、地球故事、万物之理、星宇迷尘、科技之光等诸多领域。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含有约60万篇含有科普内容的文章, 该库的日均IP访问量约为250。

万方数据库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科技动态栏目中。科技动态栏目中的新闻主要来源于《科学时报》、《北京晚报》、《现代快报》等报纸媒体, 以及如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络媒体。科技动态栏目中的科普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自然、航空航天天文、考古、地理环境生态、医药健康等诸多领域。

2 发展网络科普的建议

在对上述各类网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对网络科普的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2.1 政府积极引导并调动全社会的网络科普资源

科普资源不仅分布于公共资助的公益性科普网站或科普频道 (政府网站科普频道是典型代表) 中, 还大量的存在于各种商业性或非商业性的网络传播平台上。公益性科普网站是政府扶持网络科普力量的一个有效抓手, 但目前我国公益性科普网站数量较少、影响力较弱, 仅仅依靠这些网站来做网络科普还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传播效力, 也是对丰富的网络科普资源的忽视。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推动网络科普的发展, 既要扶助公益性科普网站使其建设的更好, 扩大其影响力, 同时也要重视对其他网络平台上的科普内容建设的引导和鼓励, 比如综合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中的科普内容等。商业性网站的科普内容较为丰富, 访问量也较大。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选择一些影响力大、访问量高、内容建设较好的商业性网站的科普相关频道给予一定资金扶助和精神奖励, 增强各种商业化网络平台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的动员多方面的网络资源共同为网络科普事业贡献力量。

2.2 以“受众”为中心, 针对受众需求提供网络科普产品

网络强调受众个性化的需求, 尤其是在web2.0时代, 用户个性化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在选择网络信息时常常以个体价值需求为取向。因此网络科普要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有效发挥效果, 需要在科普形式、科普内容等方面针对受众需求和喜好提供相应的科普产品。现在网络游戏很受年轻人喜欢, 因此可将科普内容以网络游戏的形式来展示。另外, 网络视频广受网民欢迎, 浏览量很高, 将公益性的科教电视栏目或专题片放到视频网站上, 是在电视渠道之外对科教电视节目的又一次推广。因此, 以受众所喜好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促进网络传播作用的充分发挥, 能够切实提高网络科普效果。

2.3 提高科普网站运营质量

从对科普网站的分析中可以发现, 目前有些科普网站建设较好, 但还有一些网站存在着表现形式单一、页面设计不够活泼、进入较慢等问题, 比如政府网站等。网站运营质量是影响网站访问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政府网站科普频道较难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重建设轻运营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要提高专门科普网站运营质量,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丰富网站科普内容, 并多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内容呈现更加生动有趣;二是网站中转载的科普内容注明来源, 提高科普内容的可信度;三是增强网站互动功能, 设立论坛、留言板等互动板块, 给网民提供参与交流的平台, 有条件时可适时开展在线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以活跃网站气氛;四是加强网站维护, 包括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增强科普内容和新闻动态的时效性, 以及提高网站技术维护水平, 尽量减少网页链接错误情况, 提高网站进入和网页打开速度等。

2.4 加强各类网络平台的合作, 共享网络科普资源

网络科普资源共享现在比较强调的是一般科普网站之间建立联盟和共享机制。由于现在各种新兴的网络形态也承载了不少科普内容, 因此要扩大网络科普的受众面, 提升网络科普效果, 应该集聚多方网络力量尤其是新兴网络形态, 促进各种网络科普平台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例如, 一般科普网站可以与手机网络、搜索引擎、聚合网站等开展合作, 共享科普内容资源, 这对于提高科普内容的质量和使用率、促进网络科普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强, 刘兵.科学传播的媒体转向[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3 (4) :45-49.

[2]曹红艳.媒体力量改变着科学传播的进程[J].中国青年科技, 2004 (11) :53-54.

小学科普 篇8

何谓“科学普及”?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话来说,“科普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科技知识,用简易、便捷和灵活方式推广实用科技”。按我国《科普法》诠释,“科学普及是传递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因而“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又进一步强调“科普是让公民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具备用科技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简而言之,科学普及是“知行合一”的创新过程,既是对科技知识的理解,又是科学技能的推广应用。科学普及与科技研发,作为科技创新的两翼,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普及既为科技创新提供需求,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

科学普及关乎区域创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科学技术只有被公众所掌握和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回望建国以来科普发展史,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生产科普期,建国初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科普成为改进生产的工具和助手;运动科普期,随着“文革”群众性政治运动的兴起,科普宗旨发生变异,变成泛政治化的群众活动;素质科普阶段,改革开放后顺应“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普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手段;民生科普转型期,彰显“以人为本”的科普主题,服从和服务于科学发展时代需求,至此科普实现历史回归,紧扣生产生活主题开展科普,为改善民生提供智力支撑。

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创造机会平等、改善民生的基础。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的人力资源理论,人力资源素质差异是贫富差距的根源,也是科技落后的症结所在。发达国家把科普纳入国家科技战略规划,美英日等国家每年都以20%的增幅投入科学普及。加拿大、韩国等国制定21世纪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日本将科技创新立为国策,都力图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成为科技领先国家。2000年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已达17,而201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仅为3.27,仅相当于欧美国家80年代的水平,科学普及率落后发达国家二三十年。

纵观我国科学普及率低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六大瓶颈制约因素,即社会科普需求旺盛而科普有效投入与供给不足,科普工作理念陈旧与客观环境变化的矛盾,科普职能部门协作与联动不足矛盾,科普领域广阔而资源支撑短缺的矛盾,科普检测单一而监管调控乏力的矛盾,以及科普实践活跃而理论研究滞后的矛盾等,科普供给短缺制约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进而制约公民理解和应用科学的需求,最终制约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型辽宁建设呼唤科学普及

2006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同年国务院颁布的《纲要》,计划至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以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又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辽宁省 “十二五”规划也提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大力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这就从国家政策法律上,确立了科普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基础性支撑作用。

科学普及成为唤醒国民创新发展的永恒主题。国民科学素质是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根基。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许多有识之士把“赛先生”请进了中国,科学技术首次取得了“无上尊严的地位”。进入新世纪,科技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焦点,质量与素质竞争考验国家科技创新实力,检验国民科学文化素养,验证科学普及的能力与水平。特别是国内沿海发达省份,都在致力于“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积极推行“创新驱动”战略,奏响了“创新强省”的号角。辽宁要想在第三次战略转型中实现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升位”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大力普及科学技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构建创新型辽宁。

区域创新发展的科普贡献率亟待提高。科普贡献率是科技贡献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贡献率取决于科学普及能力。2007年初国务院八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多元参与,职能部门与群团组织大联合、大协作的大科普格局,建立面向农村、城区、企业、学校和机关的科普服务网络,构建组织健全、设施优良、功能完善、运行有序的科普服务体制。推动以创新科普载体、开发科普资源、改善科普设施、培育科普典型为重点的科普综合能力建设,抓好惠及民生的重点科普规划、重点科普项目和重点科普活动,制定实施科普法律法规与政策,积极推进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科普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率,使科学普及得到业内认可、公众认同、社会满意的惠民工程。

全面提升辽宁科学普及能力

科学普及是复杂系统工程,须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来规划和开展科普工作,全面提升区域科普能力。

深入实施科普行动计划,构建现代大科普治理结构。要以全面贯彻落实《纲要》为抓手,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辽宁人力资源素质为目标,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及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科学摆布农村、企业、社区、学校、机关等五大科普板块,突出科普机构、资源、项目、经费、队伍等五项要素重点,着力推进科普组织、设施、载体、政策、考评等五支科普服务体系建设。要完善科学普及治理结构,积极构建城乡科普共同发展、党政群大联合大协作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发挥部门职能与资源优势,做到“各做一道菜、共办一桌席”,提升科学普及整体效应,力争实现科普效益最大化。

突出民生科普主题,加快实现科普工作转型。转变科学普及方式,积极推动知识型科普向能力型科普转变、活动型科普向服务型科普转变、封闭型科普向循环型科普转变、事业型科普向产业与事业混合型科普转变,加速由传统科普向现代科普转变。具体讲,要注重科普成本效益,突出民生科普主题,努力实现科学普及“五增”目标,即农民增收,依靠科技致富农民;职工增效,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为职工增加收入;居民增寿,健康是民生之福,科技铸就健康生活;学生增智,延伸和补充学校科学教育,以科技实践增强学生智力;干部增力,科学发展关键是领导干部素质,既要增强领导科学决策水平,又要提高干部科学执行的能力。

建立健全科学普及服务体系,提升科普服务综合能力。遵循科学普及基本规律,面向不同区域和群体,建立多元化科普服务体系。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发展农技协组织,建设科普基地,完善科普服务载体,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实行站栏员一体化建设、产供销一站式服务;企业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发展企业科协,加强科普班组建设,组织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城区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扶持街道和社区科协,组建“科普益民服务站”,建好科普大学、科普画廊、科普志愿者等服务载体;学校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中心),举办科普创新大赛,培育科普辅导员队伍,开展课外科普活动;机关科普服务体系建设,要组织科普进党校,科普教材进机关,科普讲座进会堂,利用网络发展在线科普等。

开发整合优质科普资源,倾力打造科学普及品牌。科学普及作为公益性服务事业,必须依靠公共财政投入,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繁荣科普作品创作与生产,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科普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必须重视科普的文化产业属性,“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的政策,探索和建立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并举、公益性与经营性互补的体制,借助行政与市场的双重力量,打造普适化科普品牌,让公众在娱悦休闲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在公众参与互动中理解和应用科学技术。

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科学普及评估监测体系,完善科普运行体制。如欧共体国家支付5%的科普经费用于科普评估;美国科学基金会采取第三方评估方式,进行项目前期预测性评估、项目实施过程性评估、项目完成总结性评估;英国政府“国家科技周”,由英国评估协会公司负责评估。 (辽宁省科协副主席 金太元 编辑:扶勇华)

(辽宁省科协)

科普小学生作文 篇9

我一进去,那里就有很多同学,我进去签了到,然后领取了一个牌儿,上面写着“5号”。待了一会,一个阿姨说:“挂绳是红色的跟着我上二楼。”另一个阿姨说:“挂绳是蓝色的请按序号排队。”因为我是蓝色的,所以我就跟着阿姨去了三楼。

我们到了三楼那个阿姨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叔叔,他姓魏,他是一名飞行员。我们叫他魏叔叔,他给我们讲述了飞行员的生活,飞行的部位……魏叔叔讲的是那么的细致,我们听的也很认真,叔叔又给我们每人一盒飞机拼盘,让我们拼。

我开始拼了,一开始我以为很好拼,可是后来我又不这么认为了,我拼着拼着,一个很小的零件一不小心掉到了地上,那么小,很难找,我找啊找,终于找到了!接着我拼的就很快了,可是在拼飞机舱盖的时候不小心又把那的一个小东西给弄断了,我心想:这可怎么办呀?后来想:就这样吧,也不能挽救了。终于我把飞机拼好了,我真开心!

我们又去了二楼,穿上机长服,戴上帽子,但是帽子不多,不是所有人都要戴,一个阿姨给我们讲解飞机的名称,还给我们看了关于飞机的视频。然后我们又看了些飞机。过了一会我和傅萱萱进了模拟飞机,她开的是晚上,我开的是白天。最后我们一起拍了一张合影。

小学科普 篇1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杨秉辉认为, “医学科普应该普及民众需要的健康知识, 包括民众自己意识到的需要、医生们从社会责任感的基点上意识到的民众的需要;应该普及关系民众生产、生活的科学知识;也应该普及能提升人的世界观、认识论的知识;还应该普及科学的知识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针对老年人这一群体进行的健康科普讲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一、老年健康科普讲座的内容选择

(一) 健康科普讲座选题应丰富。选题不能只拘泥于纯医学范畴, 对老年人的科普讲座应考虑其综合所需。成都大学教师团队承担的四川省老年健康科普基地坚持“身心健康、幸福享老”科普主题及“八维一体”健康享老模式, 从国学、心理、美食、艺术、医护、安全、运动、旅游八个维度促进健康, 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有品质, 幸福地享受老年生活。校内外多学科融合的八个维度科普团队进行了多次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 讲座的内容要符合科学性原则。内容正确, 有可靠的科学证据, 符合现代医学进展与共识, 没有事实、表述和评判上的错误。

(三) 老年健康科普讲座要满足适用性原则。讲座的选题及内容可以是老年群体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比如:老年人跌倒问题是前期的社会热点, 基地在社区和一些养老机构进行了如何预防跌倒和跌倒之后应怎么样处理的讲座;又比如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病, 如何正确选择和服用高血压药物也是一个较受欢迎的选题。

(四) 开展调查, 根据所需选择内容及形式。没有调查就没有针对性, 无法了解老年人群真正所需的知识。基地依托学校, 有大量的学生志愿者, 基地科普团队事先设计好各种问卷调查表, 再安排团队成员和学生志愿者进入各社区或养老机构开展调查, 初步确定:老年群体的健康信息需求、对健康科普信息的知晓程度。通过调查结果确定讲座选题、内容层次以及开展方式。在一次社区的调查中了解到该社区中下肢残疾人群较多, 急需轮椅, 于是通过各方努力获得了20架轮椅赞助, 将轮椅送到社区, 并组织了正确使用轮椅的讲座, 真正解决了群众物质和精神所需。

二、老年健康科普讲座的形式选择

(一) 讲座开设地点的选择。讲座开设地点应根据讲座的规模进行选择, 一般中小型的讲座主要在社区和各养老机构中进行。在社区进行的讲座地点最好选择社区老年人群容易集中的社区广场, 而在养老机构进行的讲座则可选择机构的会议厅。

(二) 讲座的形式要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的精力有限,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为有限, 每个课题的时间不应过长, 尽量减少纯理论的内容, 增加人群的参与性。比如在颈椎病的讲座内容中, 对其发病理论简讲而更多地融入颈椎操的演示, 并引导听众跟着一起练习, 科普团队的其他成员可以在旁边进行个别指导。增加真人模拟演示, 让内容更具体形象, 在讲述论椅的正确使用时, 让志愿者充当病人, 在轮椅上实演从卧位和坐位到轮椅的体位转换及轮椅在行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小型科普讲座, 主讲者最好在场地中央, 听众围坐在周围一圈, 这样更能使主讲者真正融入听众之中, 尽量避免采用纯讲台形式。

(三) 讲座最好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避免冗长的前述, 也可用提问方式切入正题或以故事开头引起听众兴趣。老年人的理解能力有限, 故此讲座要通俗易懂, 不能用太多专业术语, 深奥之处可以使用恰当比喻, 深入浅出。增加互动时间, 讲完一个主题后, 要留时间给听众提问, 并及时作答或讨论, 有时可以做到教学相长, 获得意外的收益。可以把讲座和义诊结合起来, 本基地依托医院, 每个主题都有相关的专科医生, 听众听完相关健康科普讲座后都可能有自已的问题向专业医生咨询, 讲座与义诊的结合真正为老年人群办了实事。

三、开办老年健康科普讲座的其他问题

(一) 预防突发事件。老年健康科普讲座针对的主体就老年人, 其身体状况参差不齐, 举办科普讲座一定要取得当地社区以及医院的支持, 一旦出现状况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

(二) 讲座要具有持续性, 不能遍地开花, 只注重社会影响力。科普讲座既要注重面, 也要注重点。对同一区域, 比如在同一社区或养老机构进行的科普讲座不能是简单的一、两次, 而应该是系统性的, 持续性的。

(三) 注意科普讲座效果的评价。注意信息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 深入了解老年人群对健康科普信息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从而进一步了解其对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认知和进一步的需求信息, 调整健康科普信息的内容和传播形式。

(四) 坚持老人-家属-社工“三位一体”的科普方向。科普主要对象是老年人群, 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促进能力;针对家属、社工:一方面传承国学, 倡导爱心、孝心;另一方面, 提高服务意识及能力, 真正做到想老人所想, 帮老人所需。

针对老年人群进行科普讲座只是进行健康科普的形式之一, 完善的科普活动还需要借助媒体、网络等诸多宣传形式, 更重要的还需要政府的重视, 公众的参与, 让身居老年大国的老年人能身心健康、幸福享老。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健康科普用心去做会更精彩[N].健康报, 2013-11-22

上一篇:《革命练习曲》下一篇:化工分析设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