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十篇

2024-09-04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篇1

关键词: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

接种率调查是对常规免疫监测报告系统的补充,其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属于主动监测方式。为了掌握铁路地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的真实情况,正确评价铁路地区免疫规划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免疫规划目标的预期效果,为制定相应的免疫规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特于2010年12月组织专业人员对五个卫生所和12个居委会所辖区域内的儿童基础免疫情况进行了接种率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已满1周岁的适龄儿童。

1.2 调查内容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及全程接种;建卡/簿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BCG卡痕率;五苗合格接种率、不合格接种原因。

1.3 调查方法及标准

(1)方法:按照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取30个组,每个组分别随机调查7名儿童。采取询问家长、查看接种证和接种日期,现场调查完成后,再到铁路医院防保科逐一核对接种卡的方法进行。(2)标准:根据《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及《山西省预防接种方案》的规定,合格接种率判断:a.有准确的出生和接种年月日以及接种单位接种者的记录;b.免疫的起始月龄正确;c.接种针(剂)次间隔时间正确,不少于28d;d.基础免疫在12个月龄内完成;e.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家长承认或卡证记录相符。

2 结果

2.1 基础免疫

2.1.1 建卡建证率

3 0个组共调查2 1 0名适龄儿童,建卡率为9 9.5 2%,建证率为99.52%,卡证符合率为92.86%。

2.1.2 疫苗接种率

基础免疫接种情况,见表1。

2.2 不合格接种

五种疫苗不合格接种的原因依次为:卡证记录不符、超期接种、免疫起始月龄提前、间隔时间不符。BCG主要是超期接种;OPV主要是卡证不符;DPT主要是超期接种、卡证记录不符和起始月龄提前;MV主要是免疫起始月龄提前和超期接种;HBV主要是卡证记录不符和超期接种。见表2。

2.3 儿童中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五苗接种率

适龄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为9 0.4 8%,其中常住人口儿童为91.62%,流动人口儿童为:78.95,二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7.92,P<0.01),见表3。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铁路地区的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0.48%,五种疫苗的单次接种率均在90%以上,达到了较高的免疫水平,这说明铁路地区的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调查的流动儿童中,五苗的合格接种率仅为78.95%,这提示了在流动儿童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免疫空白点,从而导致了五苗较低的合格接种率。同时在此次调查中,流动儿童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在卡证记录不符及超期接种的儿童中,90%也来自于流动人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口的不断涌入,流动儿童由于群体庞大,居无定所,他们已严重的影响了免疫接种率的高低,成为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他们的预防接种工作已经成为影响计划免疫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

流动人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管理好流动人口儿童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2]。外来人口的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合作的社会工程,面向外来儿童的计划免疫也需要管理部门、卫生、公安等多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紧密合作[3]。《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也提出了“对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儿童逐步实行保健管理”和“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基本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经本次调查,铁路地区的流动人口多位于城乡结合部,那里人员复杂,情况比较特殊,人口底数不太清楚。卫生行政部门应该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了解流动儿童中应种儿童的具体数字,做到排摸不漏户,登记不漏人,尽大限度的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同时继续抓好计划免疫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使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更具体、更有效,应该落实政府行为,重点突出在人、财、物上的支持和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如与教委一起在新生入学时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对于未完成免疫程序的儿童,要及时查漏补种,认真贯彻执行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制度,切实做好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杜绝免疫空白点的发生;与宣传部门积极合作,以“4.25”计划免疫宣传日为手段将预防接种知识长期,持久的宣传下去,在各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的宣传功效,提高儿童家长的计划免疫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免疫接种意识,稳固并加强计划免疫工作,使免疫规划工作迈上科学化、规范化的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余晓琼,路秀平,武滨,等.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1):73-75.

[2]李玉良.目前农村计划免疫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与政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0):53-54.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市的流动儿童282名, 作为计划免疫接种的调查对象, 接受调查的所有流动儿童均在本市居住3个月以上, 以上儿童的户籍均在外省, 或外市、外县。

1.2 方法

本院制订统一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调查表, 由专人负责, 对282名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展开调查, 具体调查内容包括有: (1) 流动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等一般资料的调查与记录; (2) 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登记本进行调查与记录, 若无登记本时, 儿童家属则需详细口述流动儿童的接种疫苗类型、接种时间等资料, 并由医院专人进行记录; (3) 流动儿童家庭收入、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在此地居住时间等进行调查与记录; (4) 详细调查并记录流动儿童家属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接种积极性与重视性、接种信息获取途径等内容[1]。

2 结果

2.1 资料分析

本次接受调查的流动儿童共有282名, 男女比例为156:126;年龄1~6岁。流动儿童及其家属、家庭的其它信息如下: (1) 于省内其它城县流入的儿童共有84名, 占29.79%, 于省外其它城县流入的儿童共有198名, 占70.21%。 (2) 已登记户口的流动儿童有269名, 占95.39%, 还未登记户口或户口询问不详的流动儿童有13名, 占4.61%。 (3) 在医院出生的流动儿童有204名, 占72.34%, 在私人诊所出生的有71名, 占25.18%, 在家中出生的有7名, 占2.48%。 (4) 所调查的流动儿童属第一胎者196名, 占69.50%, 属第二胎或第三胎者86名, 占30.50%。 (5) 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占比约为:文盲占14%, 小学文化占11%, 初中及高中文化占47%, 大专文化22%, 大学文化占6%。儿童家属从事职业占比约为:手工业16%, 建筑业23%, 服务业19%, 餐饮业21%, 个体商户15%, 无职业6%;家属获取疫苗接种的途径为:社区居委宣传、附近医院宣传、其他家属或同事告知, 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得知。

2.2 接种建证情况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282名流动儿童中, 接种建证的有252名, 占89.36%, 虽接种但未建证或未接种者有30名, 占10.64%。其中, 接种建证的252名流动儿童中, 于本地建证者131名 (51.98%) , 于原籍建证者92名 (36.51%) , 于本省其它城镇建证者29名 (11.51%) 。

2.3 接种合格情况分析

282名流动儿童中, “六苗”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接种全程合格有243名, 合格率为86.17%;不合格有26名, 不合格率为9.22%;未接种有13名, 未接种率为4.61%。

2.4 影响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

2.4.1 不合格接种原因分析

免疫接种不合格的26名流动儿童其影响因素主要为: (1) 重复接种5名, 占总不合格人数的19.23%; (2) 越期接种18名, 占69.23%; (3) 接种间隔时间、年龄与疫苗种类要求不符者3名, 占11.54%。

2.4.2 未接种原因分析

未接种的13名流动儿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1) 由于超生怕查出罚款导致未接种的有4名, 占总未接种人数的30.77%; (2) 因工作繁忙导致忘记接种的有3名, 占23.08%; (3) 对接种具体事项不了解而耽误的有6名, 占46.15%。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表明, 本市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合格率较低, 只达到了86.17%, 这远远低于本市常住儿童的免疫接种率, 而这种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 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部分流动儿童家庭收入较低, 家长文化程度不高, 导致了其对计划免疫接种的不重视; (2) 一些流动儿童家属的工作过于繁忙, 对儿童的免疫接种事项经常忘记, 最终导致漏接种、重复接种、越期接种等发生; (3) 还有部分家属是因为流动儿童属于超生的二胎或三胎, 未给其上户口, 怕接种时被查出致使罚款, 从而不敢给儿童进行接种; (4) 本市相关的接种等部门对计划免疫接种预防疾病的优势、免费政策等未能宣传到位, 使得一些家属对接种不重视, 或是怕收高额接种费用, 从而也导致了接种的不及时、未接种现象发生[2]。

针对以上几点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 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加强与完善: (1) 接种防疫医院需重视对当地流动儿童的接种, 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工作纳入到正常工作当中, 并作为年终的考核指标, 以促进其对流动儿童数量、接种情况的详细了解; (2) 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 开设计划免疫接种网点, 并长年为流动儿童进行接种服务, 以促进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覆盖率; (3) 以电视、报纸、广播、当地新闻、社区、宣传单、横幅、手册等方式, 加大力度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宣传工作, 以提高流动儿童家属对免疫接种的重视程度, 进而积极、主动带领儿童进行接种[3]。

综上所述, 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大部分是因为儿童家属造成的, 另一小部分是因为免疫接种宣传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针对各种的影响因素, 防疫接种部门也应该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 从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

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方法 选择本市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282名, 作为调查对象, 对我国计划免疫接种的接种情况进行调查, 并探究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结果 282名流动儿童中, “六苗”接种全程合格率为86.17%, 不合格率为9.22%, 未接种率为4.61%。结论 针对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 防疫接种部门需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 以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

关键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因素

参考文献

[1]范海英.本地区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9) :141.

[2]潘慧远.北海市某社区流动学龄儿童免疫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9) :1342-1343.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篇3

【摘要】 为客观地掌握接种率现状,遂川县于2010年11月对24个乡(镇)进行了接种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五种疫苗(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的单苗接种率均在90%以上。对接种率状况应进行综合分析,特别要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提高接种率。

【关键词】 接种率;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203-01

为了解我县基础免疫接种现状及计划免疫工作实施情况,真实反映接种率水平,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我县于2010年11月进行了2010年度全县计划免疫工作综合检查,现就其中接种率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凡调查时居住在本县的2008年9月1日~2009年10月30日出生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儿童均被纳入本次调查的范围。

1.2 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户口及居住情况、家长文化程度及儿童卡疤情况和计划免疫接种记录。

1.3 调查方法 按照WHO推荐的用于估计接种率的抽样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portional to Size,PPS)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在本县随机抽取48个村;第二阶段,在每个选中的村随机确定一户,并由该户开始按规定的路线调查询访6名适龄儿童的接种情况,共调查288名儿童并计算接种率。

1.4 判断标准 流动儿童:户籍不在居住地的外省和本省外县(市、县)适龄儿童。

接种记录以预防接种证为准,无证不作判断,仅做卡疤检查。合格接种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及接种单位、接种者的记录;免疫起始月龄及针次间隔时间完全正确(≥28天);周岁内完成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B)、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麻疹疫苗(MV),五苗全程免疫;及时接种—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BCG)、2月龄开始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3月龄开始完成百白破混合制剂(DPT)首针接种、8月龄完成麻疹疫苗(MV)接种;家长承认或预防接种卡、册、证记录相符。

2 结果

本次共调查302名儿童,分布于48个村,其中常住儿童为267名,流动儿童35名。调查儿童中有接种证人数288名,其中常住儿童257名,流动儿童31名。

2.1 全县儿童五苗接种情况 全县调查儿童302名,卡疤阳性数289,卡疤率95.70%。本次调查全县周岁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为90.48%,其中本县户口儿童为92.51%,流动儿童为73.91%,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8.22,P<0.01)。BCG合格接种率为91.90%;OPV合格接种率为97.62%;DPT合格接种率为92.86%;MV合格接种率为90.95%;HB合格接种率为95.71%

全县五苗及时率65.24%,其中常住儿童68.45%,流动儿童39.1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7.76,P<0.01),各苗及时接种率为:BCG79.52%;OPV70.00%;DPT68.57%;MV70.00%;HB72.38%

2.2 不同性别的儿童五苗接种情况 本次调查288名儿童中,男孩174名,女孩114名,男孩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2.91%,女孩五苗全程接种率为86.75%。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儿童疫苗接种率之间并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22,P>0.01),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家长们对女孩重视程度已不亚于男孩,女孩的受免疫的机会已等同于男孩。

2.3 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儿童五苗接种情况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儿童五苗接种情况分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疫苗接种率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χ2=58.18,P<0.01)。因此父母文化程度的偏低确实对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有潜在影响。

3 讨论

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县计划免疫工作情况,在本次接种率的调查前,调查组设计严密的工作方案,统一评价标准,并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抽样及调查方法科学、严谨,被抽样儿童分布范围广,代表性强,所得结果可靠,达到了预期目的。

随机对全县288名儿童进行五苗接种率的统计处理表明,五苗全程接种率在90.48%, 各单苗接种率均在90%以上,达到了较高的免疫水平。

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县儿童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率仅为65.24%,尤其是流动儿童,由于随着父母东奔西走,很难及时完成各种疫苗的接种。孩子父母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预防接种工作,文化程度低者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其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庭人口少,家长(特别是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母亲年龄较轻且受到良好的产前保健。而严重生理缺陷和残疾的儿童很少接受免疫。

流动人口是目前制约我县计划免疫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本次调查,我县应继续抓好计划免疫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开展预防接种门诊为工作中心,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必须按照《江西省流动儿童免疫预防工作管理方案(试行)》,落实政府行为,重点突出在人、财、物上的支持和多部门的协调、支持和配合。促使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更具体、更有效。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的宣传,提高儿童家长的计划免疫知识水平,稳固并加强计划免疫工作。

参考文献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篇4

抽样调查总结

为了解我镇2011年计划免疫接种率情况及存在问题,我院防保组于2011年11月1日对我镇1-6岁儿童进行了一次计划免疫接种率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以1-6岁儿童作为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对象,抽取了龙兴、木界村共29个儿童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根据被调查儿童的卡疤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的29个儿童中,上卡29人,上卡率100%,卡介苗接种率100%,卡疤数29人,卡疤率100%,糖丸服第一、二、三次均为29人、接种率为100%,百白破第一、二、三次均为29人、第四针为29人,接种率为100%,麻疹初种29人、加强为29人,接种率为100%,乙肝接种29人,接种率为100%,五苗覆盖率为100%,五苗全程接种率为100%,全程合格接种29人,全程合格接种率为100%,流脑A群第一针为29人、第二针为28人,乙脑第一针为29人、甲肝为29人,调查结果较为满意。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家长不知道计免五苗是哪五苗,不知道是什么疫苗预防什么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接种什么疫苗,更不知道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程序,只是部份家长按照防保人员预约的时间进行预防接种,有一部分家长对接种禁忌症不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要加强计划免疫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计划免疫意识,进一步把我镇的计免工作做好。

社区卫生院防保组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篇5

在许多国家,疫苗接种率已成为衡量儿童初级卫生保健状况以及公共卫生策略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1]。为了解南通市开发区儿童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现状以及计划免疫工作实施情况,真实反映接种率水平,促进全区计划免疫工作进一步发展,我们于2011年5月开展了全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情况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3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本地儿童和在本地居住满2个月的流动儿童共450名。

1.2 调查方法

按照WHO推荐的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随机抽取辖区内30个行政村(居委会)作为抽样单位,每个抽样单位调查2003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适龄儿童15名。对每名适龄儿童查阅接种证或接种卡,核对接种记录,并按“南通市开发区2011年儿童免疫接种状况入户走访调查记录表”逐项填写。

1.3 判定标准

完成指定疫苗规定剂次的判为已接种,基础免疫为多剂次的疫苗,必须完成该疫苗全部基础免疫剂次后,方可判为已接种。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标准才判为合格接种:(1有准确的出生、接种时间记录;(2)免疫起始月龄正确;(3)针次间隔时间正确(不少于28 d);(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5)家长承认或证、卡(信息系统)相符;(6)符合实施接种时的免疫程序规定。儿童免疫登记账册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EPI)有登记者计为建卡,持有预防接种证计为建证。本地儿童出生一个月内建卡判为建卡及时;预防接种证基本信息中儿童姓名、出生日期、现住址、父母姓名、联系电话、接种单位盖章和发证时间等项目填写齐全判为建卡合格。

1.4 统计分析

将调查结果录入计算机,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抽取的30个村(居委会),占全区总村数的73.17%,占全区总人口的77.86%。共调查适龄儿童447名,男、女儿童数分别为245名和202名,性别比为1.21︰1;其中本地儿童278名,流动儿童169名。流动儿童中省际流动128名,市际流动30名,县际流动8名,乡际流动3名。

2.2 建证和建卡情况

本次调查适龄儿童447名,建证率为99.11%,建卡率为96.64%。本地儿童建证率为100%,建卡率为99.64%,建卡合格率为88.13%,建卡及时率为80.94%;流动儿童建证率为97.63%,建卡率为91.72%。

2.3 基础免疫接种情况

本地儿童卡介苗(BCG)合格接种率为99.64%,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合格接种率为99.64%,百白破(DPT)合格接种率为99.29%,麻疹(MV)合格接种率为98.56%,乙肝(HepB)合格接种率为99.64%;OPV及时接种率为80.94%,MV及时接种率为73.38%;HepB首针接种率为90.65%,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8.20%。流动儿童BCG合格接种率为96.45%,OPV合格接种率为89.94%,DPT合格接种率为87.57%,MV合格接种率为89.94%,HepB合格接种率为92.90%,五苗全程合格率为84.02%。通过对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合格接种率对比发现,五苗合格接种率流动儿童均比本地儿童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2.4 乙脑(YN)、A群流脑(LNA)、甲肝(JG)和麻腮风(MMR)免疫接种情况

在此次调查中,本地儿童符合YN、LNA、JG和MMR疫苗免疫程序的应种对象分别为278名、236名、148名和148名,对应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64%、99.58%、98.65%和99.32%;在流动儿童中,符合YN、LNA、JG和MMR疫苗免疫程序的应种对象分别为169名、133名、71名和71名,对应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1.72%、90.23%、87.32%和83.10%。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4种疫苗接种率进行比较发现,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均低于本地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2.5 加强免疫接种情况

在此次调查中,本地儿童符合流脑3岁加强、YN加强、DPT加强和OPV4岁加强的应种对象分别为28名、78名、174名和18名,对应的加强接种率分别为85.71%、94.87%、96.55%和88.89%,与基础免疫接种率98.56%相比,除YN和DPT的加强接种率较高以外,流脑3岁加强接种率(χ2=11.83,P<0.01)和OPV 4岁加强接种率(χ2=3.84,P<0.05)均比较低。流动儿童符合流脑3岁加强、YN加强、DPT加强和OPV 4岁加强的应种对象分别为29名、53名、91名和13名,对应的加强接种率分别为75.86%、75.47%、89.01和84.62%,与基础免疫接种率94.08%相比,流脑3岁加强接种率(χ2=10.47,P<0.01)和YN加强接种率(χ2=15.05,P<0.01)均比较低。流动儿童加强接种率与本地儿童相比,YN加强接种率(χ2=8.87,P<0.01)和DPT加强接种率(χ2=5.99,P<0.05)均较本地儿童低。

3 讨论

实施计划免疫是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是评价计免工作落实情况的客观指标。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本地儿童的建卡、建证率连续几年都维持在99.00%以上,五苗基础合格接种率和YN、LNA、JG、MMR的接种率均达到了98.00%以上,表明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免疫规划基础疫苗的预防接种一直受到广泛重视,保持在较高的免疫覆盖水平。

本次调查发现,本地儿童除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90.00%以外,OPV和MV及时接种率均较低,分析原因主要是2009年江苏省南通市进一步规范了新生儿首针HepB疫苗接种工作要求,统一了各新生儿接种单位对HepB疫苗接种禁忌症的掌握标准,切实提高了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但对MV和OPV及时接种率一直缺乏考评要求,加之开发区部分地区MV与YN接种时分开预约,使其及时接种率大打折扣。另外此次调查还发现,疫苗的加强接种率有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本地儿童LNA 3岁加强和OPV 4岁加强的接种率均<90.00%。这是我区预防接种的薄弱环节,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免疫规划工作中应充分加强和认真做好宣传、推广及规范管理工作。

流动儿童管理一直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3]。近年来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开发区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相应的流动儿童也越来越多。流动人员居无定所、保健意识差、家庭经济困难、超生超育现象严重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了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所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开发区的突出问题。此次调查发现,流动儿童中有4名流动儿童无接种证,而且建卡率非常显著地低于本地儿童(P<0.01),说明流动儿童接种对象难以掌握,很多都未纳入系统管理,处于免疫空白状态。流动儿童的基础疫苗接种率和疫苗的加强接种率均显著低于常住儿童,与南通市的调查结果一致[4]。主要原因是由于流动人群流动性强,不能及时得到免疫服务信息,以及家长自主免疫意识较差[5],从而导致预防接种不及时、超期接种的现象发生。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免疫规划相关疫苗接种水平有以下特点:(1)本地儿童基础“五苗”、YN、LNA、JG和MMR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加强免疫接种率水平YN和DPT较高,但是LNA 3岁加强和OPV 4岁加强均比较低,有随年龄增高而接种率降低的趋势。(3)在所有疫苗针次中,流动儿童的接种率水平均低于本地儿童。

总之,无论是本地儿童还是流动儿童,在保持基础疫苗高接种率的基础上,必须提高合格接种和及时接种水平。同时,还要分析加强接种率偏低的原因,努力提高加强接种率水平。另外,对于流动儿童的管理,更要深入地调查研究,摸清流动儿童接种率的具体影响因素,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以努力提高接种率。

参考文献

[1]Dombkowski KJ.Lantz PM,Freed GL.The need for surveillance of delay in age-appropriate immunization[J].Am J Prev Med,2002(23):36-42.

[2]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233-243.

[3]李运权,蒋守海.计划免疫中流动儿童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1,28(2):223-224.

[4]张志兰,徐红,陶长余.南通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3):38-40.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辖区18个乡 (镇、街道) , 各抽取1个村, 对2002年1月1日-2008年5月30日期间出生儿童 (包括常住儿童和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 进行调查, 每村调查不少于30名儿童, 儿童数不足的到邻近村补充。

1.2 抽样方法

按卫生部2004年修改的《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2]的《批质量保证抽样法 (LQAS) 》, 从村口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开展适龄儿童的调查。

1.3 调查表

调查表由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 包括家长姓名、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卡痕有无、以及所有一类疫苗针次的接种记录, 接种记录全部填写年月日,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 未接种的疫苗询问未种原因。

1.4 判定标准[1]

规范接种判定, 所有调查对象均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 基础免疫规范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 (麻疹、麻腮) 疫苗、乙脑疫苗12月龄内完成;A群流脑2005年12月31日前出生儿童2周岁接种1次, 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18个月内完成 (AC结合疫苗) ;甲肝活疫苗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18~24个月完成。首剂起始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间隔:乙肝为0~1 (1~1.5月) ~6 (5~8月) ;脊灰、百白破两针间≥28天;A群流脑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两针间隔≥3个月。加强 (复种) 免疫:麻腮风、百白破18~24个月龄以上;乙脑2周岁以上;流脑A+C多糖疫苗:3周岁以上 (2002年5月1日-2005年4月30日接种1次, 2005年5月1日以后儿童接种2次, 两针间隔3年以上) ;脊灰疫苗4周岁以上。本次调查以接种证记录为准, 无接种证的以接种卡为准, 两者都没有的视为未种。

2 结果

2.1 “五苗”接种情况

“五苗” (乙肝、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苗) 规范接种:应种572人, 规范接种515人, 规范接种率90.03%, 卡痕查462人, 阳性451人, 阳性率97.62%。

2.2 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接种情况

基础免疫疫苗接种7 703针次, 接种率98.95% (见表1) 。加强 (复种) 疫苗接种1 748针次, 接种率89.09% (见表2) 。χ2=516.75, 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规范接种率

基础免疫疫苗规范接种7295针次, 接种率93.71% (见表1) 。加强 (复种) 疫苗规范接种1608针次, 接种率81.96% (见表2) 。χ2=273.48, P<0.05,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年龄段儿童规范接种情况

按2周岁为界分析, 2周岁以下年龄段疫苗规范接种8 180针次, 规范接种率94.16%, 2周岁以上 (含2周岁) 疫苗接种763针次, 规范接种率71.98% (见表3) , χ2=614.23, P<0.05,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不规范接种情况

接种起始月龄提前94针次, 延期接种118针次, 未种296针次, 见表4。

2.6 未种原因

未种原因中不知道要接种的占35.96%, 其次是接种时间不合适, 见表5。

3 讨论

调查发现, 疫苗接种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 基础免疫疫苗的接种率明显高于加强 (复种) 免疫疫苗, 因2岁以后各种疫苗的接种频次减少, 家长忘记儿童接种疫苗的时间, 特别是4周岁的脊灰疫苗和6周岁的白破疫苗和A+C流脑疫苗, 超期接种和未种现象较多。建议:在每年6月份按学校属地原则到幼儿园或小学发4周岁或6周岁应种疫苗接种通知书, 让家长利用放假时间带小孩到接种点接种, 错开开学时间, 免得家长因学习而不重视接种, 影响加强 (复种) 疫苗的接种率。

本次调查有提前接种94针次, 是接种医生不规范操作, 有的接种点是按月接种1次、有的是按8、18、28每月接种3次, 个别接种医生看有些儿童家离接种点较远, 来了差几天也就给予疫苗接种。建议:增加接种服务时间, 掌握接种时间和间隔, 科学地对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不要好心办坏事。

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工作, 特别是临时性的工地、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等地方, 要经常巡回、主动搜索流动人员中的儿童, 及时查验接种情况, 发现漏种及时补种, 无漏种的预约下次接种疫苗时间地点。

总之,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预防接种工作者的责任心, 加强接种业务知识的学习, 努力提高疫苗的接种率, 保障儿童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斯琴, 张双一, 赵鹏.鄂尔多斯市2004-2007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 41 (4) :468-469.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篇7

1 沟通的原则

完善预防接种门诊服务, 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应在预防接种护理实践中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熟练掌握业务技术, 完善沟通技巧,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逐步提高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工作质量及护理水平。通过完善预防接种门诊护士的护理技巧, 充分体现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 提高工作质量及护理水平。完善预防接种门诊护士的护理技巧是提高护士职业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2 交流的特点

由于预防接种门诊的特殊性, 其交流不同于一般场合的交流, 它是以儿童为中心, 目的是给予情感关怀和提高儿童信任, 同时帮助儿童家长提高对接种疫苗的了解、认识, 有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交流时要面带微笑, 语言亲切友好, 用词准确, 富于同情心;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切实为儿童着想, 使其对医务工作者产生信赖感。

3 沟通的内容

沟通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感情、愿望及要求等方面, 要培养对接种儿童的责任心, 只有本着对儿童高度负责的精神, 才能去努力学习, 刻苦钻研技术, 练就过硬的本领。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 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要不断加强学习, 补充知识, 以提高护理技术, 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要学会电脑操作和英语等, 以便多渠道、快节奏地获取信息, 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理论, 并把这些技术与理论真正运用于临床, 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护士应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并应守时, 说话通情达理, 随叫随到, 工作认真负责, 使儿童及家长感到被关怀。

4 沟通的方式

4.1 语言沟通

儿童心理发育尚不完善, 对医务人员的语言特别敏感, 因此, 我们应以知识和理解去解开心结。工作中与儿童进行语言交流时要全神贯注, 注重应用语言技巧: (1) 礼貌性语言。回答儿童、儿童家长询问时语言要温和, 避免冷漠粗暴。 (2) 解释性语言。当儿童、儿童家长提出各种问题时, 应因人而异, 恰如其分地给予解释。 (3) 告知性语言。结合健康教育告知儿童家长有关疫苗使用的情况, 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使其主动配合预防接种。

4.2 非语言沟通

人的情感复杂, 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 工作中应运用形体语言———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与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 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在沟通中护士还可以借助手势、表情等帮助表达思想感情, 面带微笑, 能够给予儿童感染力, 减少恐惧感, 还能给儿童以镇静和安全感。

这两种形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一不可, 甚至有时非语言交流更是取得儿童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如果交流时不注意特点和形式, 将会产生交流障碍或不足。

5 体会

接种疫苗可让儿童远离甲肝 篇8

人们的眼球无不“聚焦”到“惹祸”的甲肝疫苗上来,许多家长提心吊胆:原本为了防病才打的甲肝疫苗,究竟还能不能打?有关专家的回答是肯定的:到正规医疗机构接种疫苗是安全有效预防甲肝的重要手段。

甲肝威胁儿童健康

甲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消化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全球发病人数每年估计在150万左右,因隐性感染和报告不全,实际病例数可能超过报告数的10倍。在美国有超过1/3的甲肝患者是15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在法国甲肝是引起儿童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中国,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造成30多万人发病,47人死亡。所以,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传染性强、病情严重的传染病。研究表明,在由传染源污染的一般环境中,甲肝病毒可存活1个月,在水生贝类里能存活3个月左右。对于免疫力较差的儿童,甲肝更容易在幼儿园和学校传播。甲肝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公众对甲肝的认知度低

目前,我国儿童的甲肝疫苗接种率普遍较低。为了了解其中原因,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通过网站做了覆盖全国的家长及公众对“甲肝预防认知度”的调研工作,调查结果最终显示:有近40%的网民不认为儿童是最易感染甲肝的人群,有近20%的网民不了解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甲肝疫苗;还有近42%的网民不了解甲肝疫苗的接种方法。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家长对接种疫苗的认知度不够,对于疫苗的安全性不了解,这也是我国甲肝疫苗接种率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

接种疫苗可让儿童远离甲肝

甲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茶杯、牙具等,进食受甲肝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会受到传染。甲肝时常引起集体单位的暴发流行。一旦感染甲肝后必须隔离治疗,少则21天,完全康复需半年。因此,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防患未然”,为儿童筑起一道健康屏障,对预防甲肝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国人长期养成了会餐式的饮食习惯,要处处把住病从口入关并非易事。而注射甲肝疫苗即可产生很高的抗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力。

中国肝炎基金会常任副理事长王钊教授呼吁,甲肝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预防接种这种健康投资的必要性。接种优质的甲肝疫苗,可以提供长期、有效的保护,在保护个体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由于疫苗的使用对象为正常健康人群,所以要求比药品的制造技术更复杂、投资更巨大、研发周期更长,上市审批也更加严格。

到正规机构接种疫苗才能安全有效

据专家介绍,甲肝疫苗属于非血源制品,接种后不会传染甲肝及其他疾病,值得提醒的是,必须到正规机构接种才能安全有效。但甲肝疫苗接种也有一些严格的禁忌症,以下四种人群,即身体不适、发热,腋温超过37.5℃者;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患有免疫缺陷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者;过敏性体质者,尤其是已知对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或以前接种疫苗有过敏反应者,禁止接种疫苗。

据介绍,人体对甲肝疫苗的耐受良好,大多数人接种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少数人可在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的红肿或轻微疼痛,上述反应一般在24至72小时消退,属于正常的不适反应。初次进行预防接种者,注射后应现场留观半小时,防止发生速发性过敏反应,回家后72小时之内如有异常反应或迟发性过敏反应,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贻误抢救时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长应该了解孩子接种后全身反应和局部不良反应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安慰,消除恐慌,防止出现群体性精神性反应。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篇9

(县级自查、省级抽查和国家级抽查复核使用)

调查员在横线上填写或对选项打勾。右边的方格由审核者填写, 供计算机录入时用。省(区、市)县(区)乡(镇、街道)编码□□□□□□□□ □□村(居)村(居)编码(1-5)儿童编码(1-10)编码□□□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地类型 2.地貌类型3.被调查户住址 4.儿童接种信息提供人与儿童关系:5.儿童母亲文化程度 6.儿童父亲文化程度

二、儿童情况 7.儿童姓名 8.儿童性别 9.出生日期(公历)10.儿童民族 11.儿童出生地 12.儿童户籍类型

若非本县户籍,在当地居住时间

13.儿童平常去哪儿接种疫苗?

14.从家到接种单位交通距离

15.前往接种单位交通方式

(主要交通方式,单选)单程所需时间 16.获得接种信息主要途径(单选)城镇2 城乡结合部 3 农村1 山区2 丘陵3平原

队/社/小区/楼号1 母亲2 父亲3 外/祖父母4家庭其他成员5 其他人(提供人联系方式)1 初中及以下2 高中和中专3 大专及以上初中及以下2 高中和中专3 大专及以上男2 女

年月日汉族2 藏族3 回族4 蒙族5 壮族6 其他1 县级及以上医院2乡(镇、街道)卫生院3 家中本县户籍2 本省外县3 外省户籍 4 无户口 1 3-5个月 2 6-12个月 3 1年4 ≥2年

1乡镇卫生院2 村卫生室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 社区卫生服务站5 入户接种 6其他.公里(入户接种填99.9)公交2 出租车3 步行4 自

行车5 自驾车 6 其他分钟乡村医通知(电话、上门等)2 前次接种预约主动自行前往 4 村医入户接种其它□ □

□ □ □□

/□□/□□

□ □

□□ □□.□公里

□□□ 分钟

□□□□

三、接种情况

1.是否有儿童预防接种证?1有2有,但不在现场3有,已丢失4 无2.是否有儿童预防接种卡?1有2 无 3.卡证是否符合?1符合2不符合疫苗类型。填写的疫苗代码为:⑴麻疹疫苗;⑵麻风疫苗;⑶麻腮疫苗;⑷麻腮风疫苗;⑸ACWY135流脑疫苗;⑹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五联苗);⑻IPV疫苗;⑼甲肝灭活疫苗;⑽甲乙肝联合疫苗;⑾乙脑灭活疫苗;⑿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⒀其它(在相应剂次处注明)。

2、未接种时,需填写“未接种原因”代码。⑴不知道需要接种(或监护人忘记接种疫苗);⑵不知道需要接种第2/3剂次;⑶不知道接种地点和时间;⑷监护人不信任预防接种或担心异常反应;⑸因接种禁忌,接种单位不予接种;⑹接种单位太远;⑺接种时间不合适(上班,无法带孩子去接种等);⑻接种单位无疫苗;⑼接种单位未预约或通知;⑽没有接种医生;⑾父母太忙,家中无人带孩子去接种;⑿孩子生病;⒀接种等待时间过长;⒁孩子外出;⒂孩子无户口或户口在外地,不给接种;⒃接种时,与上剂次间隔<28天而未种,后续未补种;⒄接种单位搭配接种二类收费疫苗,家长拒绝接种;⒅其它

调查员调查日期年月日审核员审核日期年月日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填表说明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左侧为问卷问题,调查时部分项目可在选择项上打“√”。右侧方格为计算机录入时使用,调查现场请不要填写,调查后由审核人填写。

1.省、县编码填写最新国标码,要求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2013年编码一致。

2.乡(镇、街道)编码使用最新的统一的国标码;村编码1-5,乡(镇、街道)政府所在村编码为1,其他顺序编码;儿童编码1-10,顺序编码。

3.地貌类型:“山区”含牧区、海岛等“复杂”地形。城区填“平原”类型。

4.儿童接种情况提供人:“家庭其他成员”系指该儿童父母、外/祖父母外的其他亲戚,如舅舅等。“其他人”指邻居或无亲属性质的儿童监护人等。在调查时如果遇到适龄儿童的父母虽在家,但是有特殊情况不能回答调查问题(如该儿童的父母均为聋、哑人,或是精神异常、有病或监护人为无法回答问题的老人等)可由知情的家里其他人或邻居提供儿童接种情况和其他有关情况,同时结合户口册和接种证,登记卡的情况填写调查表。并在调查表中注明情况提供人。

5.儿童姓名:应按照接种证或户口册填写儿童的姓名。本项目主要用于调查的复核。

6.出生日期:以母亲提供为主,出生日期均以公(阳)历时间为准,若提供者说的是农 历,请转换为公(阳)历再填写。在实际调查中,遇到父母之外的其他监护人所提供的适龄儿童出生年月日,可能略有偏差或不符合时,均以户口册登记为准。

7.儿童平常去哪儿接种疫苗:单选,在选项中选取最主要接种单位。8.交通方式:指儿童前往接种门诊接种时,最常采用的交通方式,单选。

9.儿童是否有免疫卡片应从乡(镇、街道)(村)医生提供的接种登记册或信息系统中查找。

10.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应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时,可记录接种卡记录时间,将证、卡填写的具体接种时间分别按项目要求填写。二者均无者,视为未接种。

11.未接种儿童,需填写未接种原因编码,未接种原因编码参见调查表下说明文字。若情况提供人同时说了几种原因,由调查者判定哪种是最主要的原因,填入格内。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8月选择我中心预防接种儿童234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117例,男60例,女57例;年龄3个月~3.5岁,平均(1.84±1.52)岁。对照组117例,男65例,女52例;年龄4~4.5岁,平均(2.18±0.6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①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预防接种的目的和意义,嘱咐家长接种前后相关注意事项,既不要在发烧、感冒、抵抗力虚弱时接种或提前接种,也应注意接种后的卫生工作,改善儿童体质,并告知家长儿童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案。②心理护理:主动接触儿童,手轻抚儿童的头与手以获取儿童信任,促使儿童保持身体放松并主动配合接种;接种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并表扬和鼓励成功接种儿童的配合行为,将其作为其他待接种儿童的榜样,鼓励他们主动配合接种,并保证未接种的儿童不能接触到接种不满意的儿童;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建立亲切感,促使儿童主动、积极地配合接种。③接种环境:接种应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可张贴卡通、动画图片,或放置一些儿童喜爱的玩具,将室内设置成温馨的蓝色或粉色,以此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医护工作人员要务必做到“三查七对”制度,还应认真核对:姓名、疫苗名称、疫苗颜色、疫苗剂量、接种时间和针次、注射部位,根据不同疫苗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法。④接种后护理:接种结束后,嘱咐儿童家长接种0.5h后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若儿童在接种疫苗后24 h出现过敏性休克、晕厥、癔症等情况,立即打“120”进行急救;5d内出现恶心、发热、荨麻疹、腹泻、硬结、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及时与医生联系,医生应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嘱咐家长接种后保证儿童充分休息,少运动,多饮水。当儿童自觉注射部位瘙痒时切勿挠、抓,防止发生感染。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核实资料,对儿童进行常规检查;选取疫苗并打印注射单,宣传接种相关知识;儿童家长签知情同意书并接种;记录签名并嘱咐注意事项,留观0.5 h。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儿童的接种恐惧程度:当接种儿童轻度恐惧但不回避或未产生恐惧感时为Ⅰ级;当儿童产生恐惧感并尝试回避,但仍能顺利接种时为Ⅱ级;当儿童恐惧感强烈,尽力回避接种,需接种人员和家长强行接种时为Ⅲ级。并比较两组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包括接种意义、疫苗类型、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家长满意度包括讲解情况、接种技术、护理态度等。同时比较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7.0处理数据,利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间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儿童恐惧度比较:接种过程中,观察组儿童恐惧Ⅰ级例数少于对照组,Ⅲ级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接种后,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儿童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抗病原体能力弱,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防治疾病意识的增强,预防接种疫苗逐渐成为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举措[2]。然而,一些家长对预防接种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认知,不愿意对儿童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并且,进入机体后的疫苗属于异物,不同体质的儿童因自身敏感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不良反应,若不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或处理不当,不仅可增加儿童的痛苦和家长的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医疗纠纷,从而影响预防接种疫苗工作的顺利进行[3,4]鉴于此,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和耐心讲解,告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定期对家长培训相关疾病预防知识,使家长全面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加预防接种率,避免儿童出现疾病感染的情况[5,6];同时对家长讲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促使儿童积极配合接种,避免发生医疗纠纷[7]。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应用效果。本研究所应用的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措施主要从家长宣传教育、心理护理、接种环境以及接种后护理等方面入手,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家长水平认识、医务人员的素质、环境等因素对接种效果也有影响,采取换位思考方式去缓和与解决矛盾,避免发生医疗纠纷;这不仅可丰富家长的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缓解儿童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助于获取儿童及其家长的信任,保证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还可改善接种结果,保证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8]。研究结果显示,接种过程中,观察组的Ⅰ级恐惧的例数少于对照组,Ⅲ级恐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儿童的恐惧感,促使儿童配合接种,增加疫苗接种率,提高家长满意度,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预防接种儿童的临床记录资料234例。结果:接种过程中,观察组Ⅰ级恐惧的例数少于对照组,Ⅲ级恐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儿童,护理,预防接种

参考文献

[1]李燕荷,张丽君.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34-36.

[2]王洋.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分析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210-211.

[3]李建好,何焕燕,卢银娥,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33):7469-7470.

[4]程红梅.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32-133.

[5]黄晓宁.全程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重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343-344.

[6]田金云.全程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9(16):231-232.

[7]朱秀丽,代海平.浅谈心理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3):128-129.

上一篇:终结性考核模式论文下一篇:锅炉房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