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课十篇

2024-05-25

高职护理专业课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2005、2006、2007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 共3 298人。

未使用网络题库的为2005级学生 (817人) 的内外科护理学 (一) 、内外科护理学 (二) 2门课程及2006级学生 (1 218人) 的护理学基础 (一) 、护理学基础 (二) 、健康评估3门课程, 使用网络题库的为2006级学生的内外科护理学 (一) 、内外科护理学 (二) 2门课程及2007级学生 (1 263人) 的护理学基础 (一) 、护理学基础 (二) 、健康评估3门课程, 每位学生的使用频率为2次/周。

1.2 研究方法

(1) 采用永道TM标准化考试系统V6.0。该系统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操作简便等优点, 也具有自动组卷、设置练习或考试时间、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等功能, 其角色有管理员、教师、学生3种。管理员具有随时添加、修改和删除试题及试题库的功能, 并可根据实际要求设定学生对各题库的可见权限;教师具有设置班级、批改主观题、查看分数等权限;学生使用分配的账号、密码进入网络题库后, 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使用各可见题库。

(2) 建立高职护理专业课网络题库。由各教研室专业教师编写内、外、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及护理学基础等各学科题库, 编写时主要依据我院现用教材。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及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等。试题按难、中、易三级分类。题库编好后, 运用永道TM标准化考试系统V6.0建立网络题库。

(3) 组织学生使用高职护理专业课网络题库。根据我院学生的课程表及计算机机房的课程表, 合理、高效安排学生进行一人一机练习。练习时由专业教师及计算机教师进行现场管理及指导, 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排除可能出现的网络故障, 保证练习的质量。练习方式为“答案可见”, 即学生在练习时可根据需要查看正确答案, 从而及时纠正错误, 查漏补缺。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2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P<0.01) 。

学期结束后, 在所有使用网络题库的2006、2007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00人开展“高职护理专业课网络题库使用反馈”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对网络题库满意者占74%, 认为操作方便者占58%, 认为有利于成绩提高者占92%;认为网络题库试题的题型设置恰当者占87%, 难易度合适者占86%, 涉及面广泛者占63%;认为练习次数太少者占64%。

3 讨论

3.1 网络题库的优势

(1) 网络题库深受学生欢迎。问卷调查显示, 74%的学生对网络题库表示满意, 92%的学生认为使用网络题库后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 有64%的学生认为练习次数太少, 希望能增加练习次数。还有13%的学生希望适当增加客观题, 使答题更简便、快捷。

(2) 网络题库的练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提高学生复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每周2次的练习, 使学生对本周刚学到的知识及时进行反复练习, 加深了印象。学生在需要时可借助网络题库对以往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由于学生及时掌握了每周的知识点, 使考前复习变得简单、轻松,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其复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3.2 网络题库存在的不足

(1) 网络题库同时在线功能有待加强。由于目前建立的题库系统所使用的软件成本较低, 没有预留升级的空间, 在50~200人同时使用该系统时, 系统速度非常慢, 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42%的学生认为网络题库操作仍不够方便。

(2) 网络题库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目前, 我院护理专业课网络题库主要内容为护理专业的健康评估等课程, 37%的学生认为内容仍不够充实, 涉及面不够广泛, 希望能多增加一些题目, 特别是有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题目。

(3) 网络题库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 我院护理专业课网络题库主要用于学生的复习, 而没有用于网络考试。网络题库具有客观题自动阅卷、主观题教师评分、自动组分、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智能组卷等多项拓展功能。今后,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网络题库, 提高网络支持, 加快网络运行速度, 并将网络题库用于考试, 真正做到教考分离, 以杜绝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高职护理专业课网络题库建立的必要性和使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2006、2007级高职护理专业3 298名学生按学习健康评估等5门专业课程时是否使用网络题库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比较2组期末考试成绩, 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5门课程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74%的实验组学生对网络题库表示满意。结论网络题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课,网络题库,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一飞, 朱周星, 张楚.大专人体解剖学无纸化考试题库的建立及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20) :42~43.

[2]陈克松, 庞彩群, 黄振文, 等.“正常人体学基础”无纸化考试题库的建立与应用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13) :50~51.

高职护理专业课 篇2

1 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办出高职护理特色性专业

我们遵循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 精减、融合、重组课程,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确定了临床护理核心课程《护理技术》、《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系》、《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 并完成临床护理核心课程建设, 其中《护理技术》被列为省级精品课, 《儿童护理》和《健康评估》被列为院级精品课。新增开了《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等10多门必修和选修课, 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确定了高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方向、老年护理方向、涉外护理方向等, 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 就业范围扩大。

1.1. 加强教材建设

近几年来, 护理系教师主编医学院校实验教材《临床护理技能实训指导》、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配套教材《护理学基础》和《儿科护理学》等3部;作为副主编编写的教材有"十一五"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健康评估》、新视点高等护理专业教材《儿科护理学》、河南科技出版社教材《护理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护理学基础》等7部;参编教材有三年制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教材《健康评估》、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 高教出版社的教材《儿童护理》, 高教出版社《母婴护理》, 新视点高等护理专业教材《健康评估》, 同济大学出版社《社区护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精神科护理》等10部。

1.2.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尝试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中心, 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学采用启发式、探讨式、问题式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多媒体课件、PRL、操作竞赛等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声的配合, 给同学视觉和听觉的触动, 对课堂讲授的抽象概念和事物能很好地理解和感悟。实践课采取校内实训室情景模拟授课方法、病例讨论法、PBL教法学方以及校外实训基地课间见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变"以教为主"为"以导为主", 即导读、导思、导议、导练, 既符合现代教育观念, 又符合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体会当护士的滋味, 有利于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1.3. 加强教学实践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以"懂原理、会处置、会操作"为原则的人才培养新思路。根据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及职业资格准入标准, 修订教学计划, 增加实训内容比例, 使理论与实训比例由原来的1.5:1, 改为接近1:2, 主要通过课程实验课、课间见习、岗前技能强化、参加临床实习等方式来运作, 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主要措施包括: (1) 整合基础知识, 调整讲、习比例, 适当压缩理论课学时, 加大实践和见习学时比例; (2) 缩小操作示教和分组练习规模, 建立开放实验室; (3) 采用PBL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教学方法; (4) 开展和不断优化反思性实践教学; (5) 利用实习医院的物质、场地、经费、设施, 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及课间见习。

1.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交流活动, 开展科研工作, 撰写学术论文, 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提高自身素质。对青年教师制定培训计划, 进行"传、帮、带", 提高教学技能。加强教师临床技能训练, 增强临床思维与操作技能。目前已建立了一支专业素质良好的"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在学院教师优质课竞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共撰写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 撰写近10篇教学教改的论文。获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5. 改革考核方式

大胆改革考试方案, 与护理执业考试对接, 理论考试以执业护士考试的大纲为导向, 内容和题型与执业护士考试接轨。加大实践技能考核的力度, 采取课堂实践课单项技能考核, 实习前技能强化系统技能考核, 并将实训操作项目考核成绩单列。坚持教考分离, 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2 应用情况及成果

自2005年高职护理专业教育采取新的教学体系以来, 已完整执行了3届, 共招收30多个班级, 学生达2000余人。现将反馈情况归纳如下。

2.1. 招生生源良好, 特别是近两年招生的人数每年近800人。

2.2.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才能

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挥,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强化了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能力。

2.3. 实践教学的范围更广阔, 增大师生教学活动的社会面, 明显扩大了学校及专业办学的社会影响力。

2.4. 学生择业单位和渠道增多, 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

2.5. 绝大多数毕业后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体系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在

他们的就业、择业、工作和再学习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适合目前社会对素质型人才的需求。

3 构建临床护理课程新体系所取得的成果特色

3.1. 以教学队伍建设为核心

队伍是核心, 人才是根本。近几年我们十分重视本课题的教学队伍建设。在知识水平上, 本教学队伍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临床实践经验也较丰富, 能以科研促教学, 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交流活动, 开展科研工作, 撰写学术论文, 以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课题队伍教师数量还要不断扩大, 完善师资配置, 形成以副教授、讲师为主领衔理论教学, 以助教和实验师为主领衔实验与实践教学, 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2. 以教材体系建设为基础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基础, 没有优秀教材就不可能建成优质、精品课程。本课程组将教材体系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完成主编、副主编、参编各类教材, 使教材体系先进、完善,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3.3. 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重点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一方面强化实验教学, 另一方面改革实验、实习、实践课程, 建立实践教学新模式, 主要包括课间校内实训、临床见习与毕业实习。给学生提供模拟训练场, 加深学生对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和胜任工作。经过多年的实施和改进, 证实这种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的效果非常显著。

3.4. 以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关键

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课题组不断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讨, 并讨论修改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教研会对于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责任感、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并提高了教学效果。实验教学由每个学生独立动手实验, 教师及时解决操作中存在的理论和技能问题, 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和胜任工作。

3.5. 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保障

我院根据新形势的要求, 结合本校实际, 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我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并对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从而达到规范教师行为活动, 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学生的行为, 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秩序开展。

3.6.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根据用人市场的需要和学生的愿望, 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 大力推进因材施教, 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我系今年增设涉外护理专业, 招收300余人,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教学秩序井然。国际MSI组织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寄予了高度评价。为建设品牌专业, 形成优势和特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护理系系临床教研室在院、系领导关心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抓住了发展机遇, 勇于开拓, 积极创新, 在教学改革和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初步构建高职护理专业临床护理教学新体系, 这对21世纪护理高职高专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以及加强学生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专业技术技能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现"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 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的教学总体目标。

摘要:为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 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临床护理教研室结合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体系建设、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强化技能训练, 实现学校教育与临床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 取得良好效果。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探究 篇3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教育

一、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没有突出护理特点。当前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出护理专业的特点, 高职护理教育的教材只是简单地借鉴本科的教学培养模式,基础课的内容比较难、深,医学知识比较复杂、细,护理教育中更加注重护理的理论性内容,护理实践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而且课程比较多,大大超过了够用、必需的原则,护理教育中没有涉及过多的人文学科,高职护理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养没有得到科学的培养。

2.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目前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凸显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盲目借鉴本科医学以及护理课程的内容,职业教育的本质没有得到有效地体现,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护理实践技能不强,在工作中不能很快适应实际需要。而且没有根据当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教育工作,导致护理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不到位。

3. 教学方法不科学。高职护理教育中, 很多教师还是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片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教师对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不到位,不能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人文精神等进行科学有效地培养。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得不到有效地应用,护理教育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地实现。

4. 大规模扩大招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下,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接受高职护理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高职护理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却严重缺乏,难以承担比较繁重的专业教学任务。比如,在传授护理操作技能这门实践课时,由于教师人数少,学生人数多,导致在上课时,教师很难实施一对一的教学,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失去教育学生、纠正学生操作错误的好机会,进而培养出的护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操作技能不够扎实,严重影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5.学生专业思想极其不稳定。有些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学生其实在选择护理专业的时候,并不是自己的专业志愿,而是父母给予选择决定的。可是当这些学生一旦接触护理教育专业时,被一些复杂的操作技能以及护理工作性质所难倒,学习兴趣严重缺乏,此时就会产生换专业的思想念头,导致护理教育专业思想不够稳定。

二、加强高职护理教育的有效对策

1.明确高职护理教学的目标。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要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力,要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 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能够手脑并用,这是护理人才所需要具备的技能,也是高职护理人才与其他职业人才的区别,高职护理教育要明确教育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教育的开展,强化护理人才的职业技能。

2.科学设置护理课程。高职护理教育应根据护理专业以及当前护理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设置,了解当前临床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实际要求,制定科学的、针对性的课程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选择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使护理特色得以凸显。在课程设置时需要明确各个模块课程的比例,经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护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强化,使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毕业后能够适应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促进护理人才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3. 强化实践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护理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加强,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将护理知识从课堂中延伸到临床实践中,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距离缩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或是模拟教具进行,强化护理实践教学的规范性,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实现小班教学,将10 个左右的学生划分成一个实践小组,由一名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指导,通过小组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操作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在实践教学的评价工作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笔试、口试、病例的探讨以及临床能力等,多样化的实践考核能够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4. 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采用小班化教学。一名优秀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比较扎实的护理实践技能。因此,应该注重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环节。笔者认为,可以护理操作技能课程可以运用小班化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护理实践技能。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每10~15个学生可以成立1个护理实践技能学习小组,这个小组由1名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负责示范教学以及带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观察护理动作要领比较清晰,指导教师也可以指导操作更加细致,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操作错误并给予及时纠正。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高职生的护理实践技能,建议学生可以提早进入医院、社区等场所进行见习、实习,让学生在边学习以及边实践中,逐渐将所学的各种理论较好地运用在临床实践当中,得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相得益彰。

5.高职护理教育的目标应该具体化。现在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因此,要把那些重复、陈旧的护理教育理论摈弃掉,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的比重。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并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学会采用结合的手段,让护理教育课程能够设置更加合理,教育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好地为临床护理服务。同时高职护理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之间的衔接要具备“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千方百计有效避免重复性教育。

6. 实现校企合作。政府应积极支持高职院校与医院合作,为高职护理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基地, 加强高职护理专业教师与医院兼职教师的合作研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教学设备,保证学生护理临床实践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建立高质量的、稳定的护理训练基地,更好的满足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三、结语

高职护理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护理人才,高职护理教育应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制定科学化的护理教育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科学的设置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教育,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发挥高职护理教育的优势作用,促进高职护理教育实现良好的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游细玉.中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20(22):2053-2054.

[2]万晓燕.高职护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11,7(2):76-77.

[3]李学军,马占山.护理高职专业就业调查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0(9):208-209.

[4]程玉莲,史艳霞.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J].教育与职业,2012,15(8):150-151.

探讨高职护理专业 篇4

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是:①掌握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③在内科病人的护理中能够做到无需有意识地逐个步骤地刻板依照,而是熟练地、自然地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护理程序:全面评估病情→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并记录护理活动→评价处理效果。

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一般以学校专任教师承担,结合校内实训、医院见习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未按照内科病人护理的工作过程要求能力设计成的训练项目进行教学,而是侧重于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基本技能未做到“学中练,练中学,教、学、练合一”。内科护理学教学计划完成,学生或许具备了夯实的内科护理相关知识,但内科护理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没有真正具有或不熟练。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甚至对内科病人不知如何护理。要实现零岗位适应期,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及课程内容进行脱胎换骨的,颠覆性的改革,把临床生产实习转变为临床顶岗实习。如此巨大的改革,我们认为学校专业建设模式应先转变。由医院内科护理专家,ccu病房护理骨干,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校院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开展与医院的多元合作,分析职业能力标准,明确岗位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校院共建、工学结合―→学校+医院+岗位”的专业建设模式(见图 1)。构建与之相适应 “岗位需求―→专业+技能+基地” 工学结合新型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护理专业课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

在浙江省范围内选择8家医疗卫生单位, 其中综合性医院3家 (衢州市人民医院、浙江衢化医院、衢江区人民医院) 、2家精神病专科医院 (金华市第二医院、衢州第三医院) 、1家乡镇卫生院 (衢州樟潭镇中心卫生院) 、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衢州市柯城区兴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访问73名护士。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6家出版社作为观察对象。

1.2 方法

针对各级医疗机构, 专门设计心理护理课程建设调研表, 调研内容共四大问题, 每个问题设置若干客观选项, 供被访者选择, 其中有课程的主要作用 (4个选项) 、具体教学内容 (24个选项) 、心理护理量表 (5个选项) 和实验项目 (3个选项) 。通过网上查询方式查近5年《护理心理学》教材出版情况。

2调研结果

被访对象普遍认为《护理心理》课程开设十分重要, 在对护理人才培养作用上, 支持综合性医院护士必需开设的达99%, 专科医院护士达9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达79%, 社区健康宣教必需达78%。患者心理护理需求率高达96%, 在有关临床护理患者的心理护理中, 排列前10位的是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等, 其中重点是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等, 见表1。心理护理有关基础知识内容教学的需求调研结果见表2。关于心理护理教学量表与实训项目调研结果见表3。我国目前出版发行的《护理心理学》教材21个版本, 护理心理教材出版抽样调研结果见表4。

3讨论

3.1 基于护理专业岗位工作任务, 把握护理心理课程教学内容与重点

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人才。护理心理学作为护理专业拓展课程, 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调研表明, 目前护理专业的主要岗位在对心理护理的需求上, 综合性医院护士达99%, 专科医院护士达9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达79%, 社区健康宣教必需达78%。这说明医疗卫生单位对高职护理专业开设《护理心理》课程十分重视与支持。如何适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调整和设置高职护理教育中《护理心理》学教学内容, 已成为当代护理教育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曹建琴[1]研究认为, 教学内容选择上既要注重与相关学科, 如与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精神科护理等课程的衔接, 又尽量避免重复, 体现特色。笔者调研发现, 急诊、手术、不合作、老年、临终、焦虑症、睡眠障碍、女性、传染病和儿童患者是临床心理护理十大主要群体, 特别急诊患者、手术患者是重点;而在心理学基础知识部分比较主要的是情感活动、人格特质和认知活动三项内容;症状自评量表临床最为常用, 在实训教学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实训与气质类型调查二项是主要内容。鉴于我国201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已经将精神障碍 (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癔症、睡眠障碍、阿茨海默症) 列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心理护理与精神科护理关系密切, 而许多高校并没有开设精神科护理, 因此将此项内容整合到心理护理课程中是必要的, 也是合适的。心理护理教学安排上应重点加强以上内容教学, 使之更好地接轨护理专业岗位任务, 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理念。

3.2 基于护理专业岗位的《临床心理护理学》教材的编写策略

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得以良好实施的重要环节, 目前使用的护理心理学教材大多由普通心理学基础、医学心理学要点及临床心理护理三部分组合而成[2]。我国目前正式出版发行的《护理心理学》教材21个版本, 本课题组对全国6家主要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心理学教材抽样调研发现, 多数教材与实践需求仍有差距, 存在一些问题, 不能很好适应现代高职护理的工学结合教材建设要求, 如李妍与李国宏主编教材中将心理治疗内容作为重点列入, 这并不适合护理专业。蒋继国、李国宏、刘晓虹主编的教材缺精神科心理护理。张贵平、邓红主编的教材基础内容偏多, 而且同护士人文修养及护理其他专业课程有明显重复。陈素坤编写的《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和刘慧[3]编写的《助产心理学》能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念, 前者适用本科, 后者适用助产专业, 但其编写思路值得借鉴。根据高职护理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护理专业的就业面向, 笔者认为应该积极探索编写出《临床心理护理》教材, 以满足教学需要。本教材编写的改革思路如下: (1)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篇) , 宜简化, 重点保证人格特质、个体不同阶段心理特征、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心理应激五项内容。 (2) 第二部分 (护理心理技能篇) , 突出临床护理实用的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技巧。 (3) 第三部分 (临床不同类型心理护理篇) , 重点保证急诊、手术、不合作、老年、临终、焦虑症、睡眠障碍、女性、传染病、儿童、癌症、器官移植等患者的心理护理, 将精神科患者心理护理纳入其中, 以接轨护士执业岗位需要;第三部分编写中将以病例导入的方式进行, 从而引出该类型患者的心理问题, 提出心理护理措施, 进行心理护理评价, 接轨护士工作过程, 充分体现工学结合。 (4) 第四部分 (知识链接篇) , 详细介绍症状自评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A型行为类型问卷表等各种心理量表的科学使用, 服务于第二部分。 (5) 其他改革思路, 减少与护理专业其他教材的内容重复, 如去除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及培养或护理人员的职业角色, 减少同护士人文修养重复;去除心理治疗内容, 提高教材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曹建琴.护理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的调整与设置 (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0, 27 (2) :107-108.

[2]裴艳,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教学现状与思考 (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06, 21 (6) :76-77.

高职护理专业课 篇6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选择医学系2012级三年制高职护理学生10个班, 共712人, 均为高考统招生, 其中男生26人, 女生686人, 年龄为18~21岁之间。

2. 方法

第一, 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团队项目教学法:不同于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 最初在会计学中使用,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确定见习基地:通过医学系与协作医院协调, 将市护理院、市妇幼保健院下辖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确定为见习基地。

见习项目设置:社区护理学课程设置在高职二年级第一学期, 共48学时, 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在此基础上增加见习共15学时, 时间安排在周六上午, 每个上午3学时。依据医学系和见习基地的实际条件, 我们重新编写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同步开展见习, 具体包括: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实地进行社区健康护理评估 (3学时) ;开展学校控烟健康教育 (3学时) ;建立社区健康档案 (3学时) ;青春期保健 (3学时) ;糖尿病人的膳食指导 (3学时) 。

确定见习教师:聘请护理院3名教师参与见习环节, 1名为具有30多年教学与临床经验的妇产科医生, 1名为具有20年以上教学与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 还有1名为有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长。并且要求负责社区护理理论课程的4名教师全程参与实践教学环节, 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施方法:由于人数众多, 我系采取轮转的方法进行, 并将每个班分为8组, 每组8~9人, 进入社区实践, 每组完成工作都必须使用团队项目法。 (1) 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护理院为示范点, 带领学生参观机构设置、设施、规模及人员配备, 深入了解社区公共卫生“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学生以小组为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法进行社区护理健康评估, 获得一手及二手资料, 提出护理诊断和计划, 并制作PPT。 (2) 在护理示教室举办“大学生控烟健康教育讲座”, 内容主要涉及吸烟的有害成分、有害性、戒烟的技巧等, 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我国控烟的资料, 和各小组学生共同进行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 制作讲座的PPT、调查问卷, 并在健康教育活动完成后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 (3) 建立社区健康档案, 由社区教师仔细讲解社区健康档案的种类及社区健康档案的填写要求, 以及如何将资料输入网络, 并由社区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及家庭建立健康档案, 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 每组学生完成1份健康档案。 (4) 青春期保健结合了医学系女生多的特点, 教师指导每班一组学生举办青春期女性保健知识讲座, 而其他学生则作为宣教的对象;另外, 针对新生入学体检,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有关于乙肝疫苗的宣传折页, 并对新生进行宣教。 (5) 糖尿病人的膳食指导则由教师提供一份病例, 指导学生计算该病人一日总热量、热量三餐的分配以及每餐的食物搭配。

第二, 见习效果评价方法: (1) 实践教学成绩。社区护理学作为专业必修课, 理论考试成绩占50%, 见习环节成绩占50%。见习环节成绩评分要求:出勤率 (20%) 、完成效果 (30%) , 总分100分。 (2) 问卷调查。社区护理学课程结束后, 自行设计实践教学效果反馈问卷, 内容包括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实践教学满意度、收获最大的实践项目、增加社区护理见习的必要性、聘请社区工作人员参与社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及学生社区实践能力自我评价。向2012级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率100%。

二结果

1. 社区护理学见习成绩

见习成绩为 (89.5±4.56) , 最低82分, 最高97分, 84.73%的学生为优良。

2. 见习效果评价

21人 (21%) 对见习非常满意, 69人 (69%) 比较满意, 10人 (10%) 不满意;89人认为 (89%) 聘请社区工作人员作为见习教师非常有必要, 10人 (10%) 认为必要, 1人 (1%) 认为没有必要;83人 (83%) 认为增加12学时的社区见习非常有必要, 12人 (12%) 认为必要, 5人 (5%) 认为没有必要;学生认为收获最大的实践项目为建立社区健康档案 (55%) , 高血压健康教育 (28%) , 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7%) 。

三讨论

通过社区见习, 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体会了社区护士的职业角色、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直接途径, 社区护理课程的改革向护理教师及学生提出了挑战。

1. 将团队项目教学法使用在见习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去查阅资料、去沟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奠定了基础。

2. 社区护理见习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学生在建立健康档案、入户进行访视时, 克服了胆怯、害羞、不知如何开口等困难, 通过团队分工协作获得一份完整有效的社区健康档案, 增强了学生与社区居民沟通的信心, 使被动交流转变为主动交流。

3. 社区护理见习提高了学生健康教育的能力

学生为了完成健康教育必须充分去了解教育的对象, 主动查阅书籍和资料, 积极请教见习教师, 认真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调查问卷和卫生折页, 通过实践巩固理论。

4. 社区护理见习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进行家庭访视、建立社区健康档案的过程中, 可以评估个人、家庭和社区所存在的问题, 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在实践中勤奋思考。

5. 不足之处

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学生人数众多, 一年级12个高职班, 只有4位理论课教师和3位见习兼职教师, 课程的任务重、负担大, 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 (2) 应增加见习点和见习时间, 如去养老院开展老年护理, 评估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健康状况、心理状况、自理能力等, 并且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 (3) 应增加见习内容, 如儿童预防保健等; (4) 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且这种间断性开展的社区护理见习教学不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见习体系; (5) 有必要在毕业前实习期间增加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两周的实习。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社区护理的教学质量,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秋利.社区护理学 (第二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黄芳.团队项目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19)

谈对口升学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培养 篇7

1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不利于学生发展

护理专业知识大部分学生在中专已学过, 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已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如果大专继续讲授护理专业知识, 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如何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和收获,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课程重复, 未能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与中专的课程结构基本一致, 缺乏新意, 对对口升学的学生来讲, 高职教育没有起到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作用。

1.3 知识结构不合理

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来看, 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比重较大, 而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等课程量明显不足;专业基础课程中医学基础占的比重过大, 而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社会医学课程以及社会需要的护理相关知识 (如养老护理、中医刮痧、保健按摩、母婴护理、社区康复护理、营养配餐、口腔护理、美容护理、养生与保健护理等) 较少涉及, 甚至没有;护理学专业有关临床护理知识仍按照临床科室划分, 未能突出高职护理专业特色。

1.4 实践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验内容上看, 高职护理专业与中专的实验课内容重复, 前者的基础医学类实验课绝大部分内容为验证性实验, 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在中专实验课中学习过, 而且对最基本的操作, 学生通过一年的毕业实习已熟练掌握。因此,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实验教学在时间安排和内容上均不能满足学生提高与发展的需要。

2 解决措施

2.1 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分方向进行培养

中专生对口升入高职后, 入学之初, 可以先让他们根据不同的需求申请学习方向, 然后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设置课程。学习方向主要有以下4个。

2.1.1 涉外护理方向

强化英语教学及专业英语学习, 部分专业课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完成大专与中专不重复的课程学习及相关 (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 考试;根据学生要求开设部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 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增加就业竞争力。

2.1.2 实习就业方向

强化护理操作技能, 加强综合性实训操作训练, 在教学内容上, 增加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音乐、舞蹈、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完成高职与中专不重复的课程学习及相关 (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 考试;开设部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 实行护理专业“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课堂教学要与学生就业所需的各种资格考试紧密结合) [1]。第一至四学期开设养老护理、中医刮痧、保健按摩、母婴护理、社区康复护理、营养配餐、口腔护理、美容护理、养生与保健护理等课程供学生选择和学习, 以顺利考取所需的资格证书, 提升就业竞争力。

2.1.3 专升本方向

专升本方向包括全日制专升本和自考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方向主要开设专升本考试科目中的两门公共课 (英语、计算机) 和两门专业综合课 (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每门成绩满分为100分, 总分400分, 各科设有最低分数线, 加强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和强化训练, 使这部分学生顺利升入本科。对自考专升本学生提供护理专升本课程辅导, 以护理专业专升本自学考试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用自学考试科目课代替专科教学计划中的课程, 自学考试成绩可代替专科教学计划中的成绩并获得相应学分;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自学考试, 以取得自学考试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 为其继续深造做准备。

2.1.4 护考方向 (未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未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要重点学习相关课程, 并对其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训练, 使这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为就业做准备。同时让学生选修养老护理、中医刮痧、保健按摩、母婴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口腔护理、美容护理、养生与保健护理等课程, 考取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 提升就业竞争力。

2.2 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自学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 将教学课件和教学录像放在校园网上让学生学习, 通过网络安排作业和练习, 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等。

2.3 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改革实验教学, 减少或取消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针对中专生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现状, 开设一些独立的综合性实验 (如休克) , 将病理、生理、药物知识、健康评估及生命体征观测等内容整合在一个实验中, 让学生将相关知识综合起来, 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 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学生经过中专阶段的系统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习, 对基本的护理操作 (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导尿等) 已熟练掌握, 高职阶段需加强较为复杂的护理操作训练, 如呼吸机和抢救设备的熟练使用等。。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 对口升学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应适应现代护理服务工作的需要, 适应医院和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摒弃重复、陈旧的内容, 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同时, 还要使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 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 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高职护理专业课 篇8

关键词:高职学生;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

隨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已被大家所注重,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要求。

近年来,英语口语已经不断得到重视,对于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基本的交际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在工作中总结更多提高英语口语的实用方法,从而让学生口语教学越来越好。

一、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在一些涉外专业中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当前开办的高等职业涉外护理专业,有效顺应了国际上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并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涉外护理人才,向许多英语国家输送了大量的精通护理又熟练英语口语的人员。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看来,当前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还是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时,由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入学时整体水平都比较差,特别是英语基础更差,大部分学生对学好英语信心不足,对英语学习也兴趣不大,更别谈是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了。此外,即使很多阅读及写作相当不错的学生碰到说英语却难以启齿,在英语的应用上成了一个十足的哑巴,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

二、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生的第一语言为汉语,交流也都是用母语交流,除了一个星期的几节英语课之外,甚少接触到英语,听英语的机会太少,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没有实际的英语交际实践。同时,很多学生有模式障碍,许多学生在使用英语词句时总想着他们的汉语意思,习惯于靠翻译的办法推进,对口语练习更是唯恐避之不及。通过研究报告显示,对某一语言的偏爱会激发学生的综合性动机。这种动机所激发的学习欲望比工具性学习动机要大得多。但是,广大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大多是应付考试,求职等等工具性动机。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常常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此外,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上,口语训练普遍不被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积极性不高,形成“哑巴”英语。

三、提高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有效对策

1.应了解学生的水平

根据国外的惯例,学生通常被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但我们看到,以一个班为单位的高职学生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我国的办学条件和人口现况也不允许按等级分层次的口语教学。对此,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不同程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口语教材的选用、口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并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作用。

2.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因为无论教材有多好,都不会完全适合每一个班级、学生或教师,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当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和编排对高职学生不合适时,可以采用删除、替代、补充和改编。例如,针对同一班级高职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使用相同的材料,进行难易不同的活动,不必太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

3.口语教师也应有效地进行课堂设计

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根据学生类别、学习内容,设计怎样进行教与学,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教学设计应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时间的分配,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教学辅助工具,教学步骤,具体教学活动的目的、目标和所用的时间,以及这项活动与课堂中其他活动的衔接。这样设计出来的课堂教学才能通过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重视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成功的口语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协调者。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口语交流的内容、社会交际的功能,适当放低对语法的正确性、语音的标准的要求。教师还要及时地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做出调整,也应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估手段对学生的进展做出评价。总之,一个充满热情、富有耐心、幽默、常常鼓励学生的口语教师,是广泛受欢迎的。

5.创造适当的语言环境

高职学生的表现欲很强,英语课堂则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每人都到这个舞台上去尽情地表演,用所学过的英语知识表达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综上所述,当前国家对于英语新课程的教育改革已经深入,组织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不断追求的目标。英语教学的任务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加强语言功能意义和社会交往意义的教学。为了给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输送更多的外向型、交际性的人才,提高广大职业技术学院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当务之急。当前,英语口语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与国际接轨进程的加速,对人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确保培养新时代的护理专业国际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成云.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中国教学研究,2011.

[2]郑菊河.探讨高职涉外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2010.

高职护理专业课 篇9

【摘要】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护理人才成长规律,实训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训练项目从单一到综合;以基本职业素养、基本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断优化实践内容,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细化实践教学考核,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护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32-0099-02

护理界公认21世纪护理人才应具备的首要核心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对于高职护理教育而言,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以湖北省护理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依托湖北省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行业、医院调研,明确护理岗位职业能力,以此为依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为了科学定位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护理学院专业教学团队依托湖北省护理职业教育集团,深入行业、医院调研,明确高职护理专业就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以此为依据,确定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护理功底、娴熟的专科护理技巧、规范的综合护理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胜任一般护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二、构建实践教学框架体系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不仅强调“硬实践”,也就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更强调知识运用,临床思维、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等“软实践”活动。因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总目标,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技能与素质目标,与行业专家一道构建五个模块、三个平台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总体框架。

1.五模块包括职业素养模块、基本护理技能模块、专科护理技能模块、综合护理技能模块、岗位职业能力模块

模块一:职业素养模块。护士的人文素质主要是通过医学软科学课程设置来培养的,为此,我们增加了人文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护理导论”“护理心理”“护理伦理与卫生法规”“护理人际沟通”等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实训与社会实践,通过该模块的训练,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有初步的认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及积极的职业情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及伦理法律意识。

模块二:基本护理技能模块,包括基础护理、基础医学、健康评估等课程实训。通过该模块的实训,促进学生理解医学基础知识,初步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及整体护理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医学直观思维及基本操作技能。

模块三:专科护理技能模块,包括急救护理,内、外、妇、儿、精神科护理等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根据各专科护理岗位特点,以工作任务或案例为载体,在仿真或真实的工作情境下完成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熟练掌握常用的专科护理技术,获得过程性知识,进一步强化职业素质。

模块四:综合护理技能模块,包括10个综合实训项目。项目以案例为基础,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内容,案例由简单到复杂,由小综合到大综合。在学生学完了前期课程,顶岗实习前,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内模拟病房进行综合技能训练。首先小组讨论,分析案例,找出患者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然后制订护理措施,运用前期学习的单项护理技术,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单项护理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及形成整体护理的观念,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块五:岗位职业能力模块,即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36周。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明确各科室实习目标、时数、内容、考核要点。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形成岗位职业能力,实现由护生到护士的过渡。

2.三平台包括校内实训、教学见习与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校内实训平台:按照“环境真实性、设备先进性、功能多样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原则,依据真实医院环境建成基础医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五大实训区。购置一批先进教学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配备有危重病人监护急救仿真系统。除了加强实训平台硬件建设之外,还注重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在实训室墙壁悬挂护理职业道德名言名句、南丁格尔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事迹介绍、护士文明用语、护士服务忌语、护士行为礼仪守则、护理操作规程等宣传牌,以营造职业氛围,对学生进行职业熏陶。模块一、二、三、四均能在校内实训平台完成。

教学见习近平台:根据“三早一重”即“早接触、早了解、早融入,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别于第二学期与第三学期分别安排1周的集中见习。通过见习使学生了解医院文化、护理工作任务、工作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巩固专业知识,熟悉常见病的症状、护理常规。

校外实训平台:实习医院的等级越高,相对而言临床带教能力、操作的`规范程度及提供的实习岗位等综合能力越高。目前,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等30家三级甲等医院签订了实习协议,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的临床顶岗实践和学生的就业提供平台。

三、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载体。为了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在内容选取方面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以服务专业课程为目标,整合医学基础实训项目。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联合教研,明确基础医学与护理专业课之间的技能衔接点,按护理专业教学要求优化基础医学实训项目。二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实训项目。护理专业教学团队依托湖北省护理职业集团,对集团内24所医疗机构近3年护理操作的使用频次进行调研分析,删除过时的实训项目,引入临床新业务、新技术,丰富实训教学内容。同时还根据临床设备及耗材的更新,不断优化操作流程。三是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中心,开发综合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以案例为基础,融基础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急救护理等专科护理内容于一体。整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184个实训项目,2周临床见习和36周顶岗实习组成。逐步形成基本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实现了护理能力的逐级提升,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

四、构建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的“四级、三方、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了“四级、三方、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四级”即:一级考核是课程学习中,每项操作学完后由小组长进行单项技能考核;二级考核是课程结业时由任课教师组织的小综合技能考核;三级考核是实习前培训后,由护理学院组织的综合技能考核;四级考核是实习结束毕业时由医院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三方”即学生、学校、医院;“多元”指评价内容多元,包括知识、技能、安全、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及人文关怀理念等素质。

通过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实训项目的认真实施和系统的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燕.护理综合技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张静,张小芳.应用型护理高等职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6,30(10):3795-3798.

[3] 刘雪琴,孔卫丰.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81.

[4] 田玉风,陈泽新.从课程设置中看中美护士人文素质的差异[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31(10):75-76.

[5] 赵蓓.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15(8):951-953.

高职护理专业课 篇10

1 以就业为导向, 实施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校外实习基地调研

每年3月通过走访实习就业单位, 对拟开发的新实习就业单位发放用人计划问卷, 做好、做足先期护理行业市场调研工作。4月初, 召开由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及其家长、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就业实习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带教人员、实习管理人员等参加的研讨会, 将就业岗位按照医院等级、属地、专业方向、用人方向进行细化归类, 归纳成卷, 以表格形式发放给学生及其家长, 完成顶岗实习志愿填写后, 由实习管理人员根据学生综合情况, 确定实习单位。我院高职护理专业2008届实习生实习安排见表1。

2 就业“制导”实习基地设置标准制定

由实训实习就业指导中心牵头, 组建包括实习基地带教教师、用人科护士长、护理部专业人员、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专业教师的实习基地规范办公室, 结合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对护理行业的要求和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 按照“技术够用、实用, 3年不落后, 终身能发展”的要求, 制订基于就业工作过程的实习大纲、实习教研计划, 细化实习工作流程, 强化就业方向的实习环节,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及建设。2008年我院制定的高职护理专业实习基地设置标准见表2。

对照实习基地设置标准, 由校方牵头, 在实习单位和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的共同参与下, 按照学校、实习单位2∶1或1∶1的资金比例进行投入建设, 教育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学校、实习单位四方对建设情况进行质量监控。

3 就业“制导”的校内教学环节改造及建设方案制订

实习结束前, 召集由往届毕业生、实习生、带教教师、带教班主任、护理部专业人员、实习科护理骨干人员、校内教管人员共同参加的“头脑风暴会”, 对护理行业及护理细分行业工作过程进行细化, 对顶岗实习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 制订校内教学环节设置方案及对应环节的建设方案。如根据实习、就业要求, 将校内原以学科为单位的实践教学室改造为项目实训室, 对位实训项目, 对不同学科的理论教学进行校本教材替代的课程融合, 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共计建成的对位就业岗位的校内实践教学实训主体有:常规护理实训室、护理技术新进展实训室、精神科整体护理实训室、社区整体护理病房、尸体模拟操作实训室、技能操作实训室、外科类整体护理病房、内科类整体护理病房、儿科类整体护理病房、妇产科类整体护理病房、仿真手术室等, 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校内教学的革命化变革。

4 就业实习制度的后期教学分化

依据基于就业实习需求的“头脑风暴会”, 前伸校内教学, 综合前3学期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生进行就业实力评级, 依据评级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志愿等, 在就业实习指导教师的干预下, 将学生的实习方向归类为:卫生管理方向、内科系统护理方向、外科系统护理方向、社区护理方向、手术室护理方向、妇幼护理方向、急救护理方向、ICU护理方向等。从第四学期开始, 根据就业方向归类, 实施后期分化教学, 前8周进行公共护理课程学习, 后10周针对不同就业方向, 开展不同方向的护理工作流程实训, 整体病房护理实训, 尸体标本模拟技能训练, 活体模拟训练, 不同专业护理新技术训练及新进展学习, 特殊岗位岗前理论、技能储备学习等, 实现后期教学分化、顶岗实习与分期就业的和谐统一。

5 形成质控体系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就业、实习“制导”出的教学要求及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研究, 不断“制导”出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教学体系的改进要求, 完善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 如课程的融合, 教学内容的留、删、增、变, 校本教材的建设, 实训项目的改革, 教学各环节的衔接, 达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目的, 形成基于就业与实习需求的质控体系。

6 就业“制导”教学体系实施后教学效果的评定

上一篇:废弃玻璃骨料混凝土下一篇:信息服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