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竞争七篇

2024-09-10

垄断竞争 篇1

关键词:垄断竞争市场,竞争因素,回归分析,因子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 经过几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大批私有制中小企业的成立, 广泛活跃了商品市场, 同时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中国的各类市场逐步形成了垄断竞争的趋势。激烈的竞争中有些厂商脱颖而出而有些却濒临倒闭, 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 但商品销量的保证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 多数厂商也把扩大销量、抢占市场份额作为自己经营的目标。

从消费者角度来思考面对如此多的商品, 其购买偏好是什么?在购买时最注重哪些因素?对于商品使用的满意程度怎样?这些问题都是销售厂商应该密切关注的, 对于厂商进行产品改良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垄断竞争市场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经济生活中, 本文以手机市场为例, 通过市场调查获取数据, 分别采用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手机的各个竞争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最终得出消费者的偏好结论。

1 数据的获取与整理

企业要获得消费者偏好的信息, 首先需要对自己产品所在的市场进行调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力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数量。但需注意调查人群不能太集中, 数量也不能太少, 否则得出的调查结论会失去可靠性。由于消费者偏好是定性因素, 我们首先需要把定性因素量化才能进行模型分析, 一般采取被调查者打分的方式获得量化数据。

这里我们获得的数据为厦门市思明区105位手机使用者的调查结果, 由于数据量较少得出的结果可能会有偏差, 我们在这里着重探讨方法问题。

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题目1:你对你的手机有多少满意度呢? (五颗星表示最高, 一颗星是最低, 下同)

★★★★★ □★★★★ □★★★ □★★ □★

题目2:关于你正在使用的手机, 下列选项中你的满意度是?

价格低廉 □★★★★★ □★★★★ □★★★ □★★ □★

功能强大 □★★★★★ □★★★★ □★★★ □★★ □★

性能稳定 □★★★★★ □★★★★ □★★★ □★★ □★

售后服务 □★★★★★ □★★★★ □★★★ □★★ □★

外观款式 □★★★★★ □★★★★ □★★★ □★★ □★

题目3:购买手机时, 以下几方面因素对你来说有多重要呢?

外观款式 □★★★★★ □★★★★ □★★★ □★★ □★

质量 □★★★★★ □★★★★ □★★★ □★★ □★

功能 □★★★★★ □★★★★ □★★★ □★★ □★

价格 □★★★★★ □★★★★ □★★★ □★★ □★

售后服务 □★★★★★ □★★★★ □★★★ □★★ □★

品牌 □★★★★★ □★★★★ □★★★ □★★ □★

对数据的整理如表1所示 (问卷调查整理后部分数据) :

续 表

第一题是个人对手机满意度, 第二题是个人对手机各方面因素的满意程度, 我们推断对一部手机的满意度是由对这部手机的各个因素的满意程度来决定的, 所以二者之间应该可以建立回归方程, 用这五个方面的满意度对整体满意度的影响来解释他对自己手机是否满意, 可以指导厂商加强哪些方面来提高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忠诚度。

第三题的六个因素基本涵盖了同学们买手机时考虑的所有因素, 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是否买一部手机。对这些因素进行因子分析, 选取影响最大的因素, 可以明确手机研究开发商的开发方向, 为其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己产品提供指导。

2 研究设计

2.1 回归分析

(1) 分析工具和方法

运用SPSS15.0 进行回归分析。

(2) 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回归分析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数量分析方法, 它用于分析事物之间的统计关系, 侧重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 并通过回归方程的形式描述和反映这种关系, 帮助人们准确把握变量受其他一个或多个变量影响的程度, 进而为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3) 回归分析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回归方程中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②确定回归模型;③建立回归方程;④对回归方程进行各种检验;⑤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4) 第一、第二题联合回归分析的相关情况

本题回归分析采用105个样本, 解释变量为:手机整体满意度;被解释变量共有五个指标:价格、功能、性能、售后、外观。

试分析五个指标的满意度对整体满意度的贡献:

一是对数据采用强制进入回归分析策略, 结果如表2所示:

a.Predictors: (Constant) , 外观、价格、性能、功能、售后。

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617。拟合优度一般, 被解释变量可以被模型解释的部分较少, 未能被解释的部分较多。

a.Predictors: (Constant) , 外观、价格、性能、功能、售后;b.Dependent Variable:手机满意度。

根据表3可以进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4.480, 对应的概率近似值为0。如果显著性水平α=0.05, 由于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 应拒绝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零假设, 认为各回归系数不同时为0, 被解释变量全体与解释变量全体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可建立线性模型。

a.Dependent Variable:手机满意度。

表4最后一列为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概率p值, 可以看到, 价格和功能的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因此不应拒绝零假设, 认为这些偏回归系数与0无显著差异, 它们与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是不显著的, 不应该保留在方框中。由于该模型中保留了一些不该保留的变量, 因此该模型目前是不可用的, 应重新建模, 考虑剔除一些变量。

二是下面对数据采用逐步筛选策略, 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a.Predictors: (Constant) , 售后; b.Predictors: (Constant) , 售后、外观;c.Predictors: (Constant) , 售后、外观、性能。

在逐步筛选策略中, SPSS剔除了价格和功能两个变量。

a.Predictors: (Constant) , 售后;b.Predictors: (Constant) , 售后、外观;c.Predictors: (Constant) , 售后、外观、性能;d.Dependent Variable:手机满意度。

F检验的p值均为0, 满足检验要求。可以建立回归方程。

a.Dependent Variable:手机满意度。

剔除两个变量后T检验的p值均为0, 可以看出建立回归方程是合适的。

最终的回归方程为:手机满意度=0.284+0.257×售后满意度+0.366×外观满意度+0.315×性能满意度。

可以得出结论:顾客对于手机的满意度主要由售后、外观、性能决定, 其中外观占的比重最大。对厂商的指导意义是:应该注重自己产品的外观设计, 同时注重手机的性能和售后服务, 以保证顾客对自己产品的满意度, 实现顾客的二次消费。

回归分析结果简单明了, 但是有个很大的缺陷, 在做回归时如果无论采取强制进入策略还是逐步筛选策略时F值均非常大, 说明被解释变量不能很好地被解释, 得出的回归方程是没有意义的。不过在现实中, 一般情况下我们选取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我们只是不知道哪个解释变量更重要而已。下面我们采取另一种分析方法“因子分析”, 它不存在不能回归的问题, 而是直接考察因子的重要程度, 对因子进行排序。

2.2 因子分析

(1) 分析工具和方法

运用SPSS15.0 进行因子分析。

(2)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在教育、社会、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反映事物的多个变量进行大量的观察, 收集大量的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 收集到的指标之间同时不是相互独立的, 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 我们将利用少数几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指标 (因子) 来反映原来指标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以简化问题。因子分析就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间的内部依赖关系, 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 并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 用较少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大部分统计信息的一种统计方法。

(3)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

X1=a11F1+a12F2+…+a1mFm+ε1

X2=a12F2+a22F2+…+a2mFm+ε2

undefined

XP=ap1F1+ap2F2+…+apmFm+εp

其中, X= (X1, X2, …, XP) ′ 为原指标;

F= (F1, F2, …, Fm) ′为X的公共因子;A= (aij) p×m (m

(Z1, Z2, …, Zm) ′=B (X1, X2, …, XP) ′

其中B 由回归估计方程B=ATR-1 得到。比较各样本的因子得分, 就能作深入的评价分析。

(4) 第三题因子分析的相关情况

本题的因子分析采用105个样本, 有六个因素:即外观款式、质量、功能、价格、售后服务及品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 要先做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以判断样本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KMO检验的目的是分析观测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相对大小, Bartlett检验的目的是确定所要求的数据是否取自多元正态分布的总体, 检验变量间的相关阵是否为单位阵。

对本题有关数据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检验结果KMO值为0.692, 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因此本题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下面两表 (表8和表9) 是用SPSS15.0对本题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之后得到的部分相关表格。为了使得因子累积贡献率大于90%, 我们选取了五个因子F1, F2, F3, F4, F5, 其中各因子的贡献率递减, 即F1的因子贡献率为42.169%, 其余递减。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otation Method: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Component Scores.

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见表9) 我们可以得出每个样本在F1~F5上的得分情况:

F1=0.019X1-0.275X2-0.123X3+0.855X4+0.516X5-0.243X6 (X4 价格, 最看重因素)

F2=-0.032X1-0.116X2-0.046X3-0.251X4+0.477X5+0.789X6 (X6 品牌, 第二看重因素)

F3=0.969X1-0.048X2-0.154X3+0.163X4-0.340X5+0.105X6 (X1 外观, 第三看重因素)

F4=-0.147X1-0.119X2+1.109X3-0.109X4-0.032X5-0.051X6 (X3 功能, 第四看重因素)

F5=-0.084X1+1.195X2-0.128X3-0.182X4-0.207X5-0.054X6 (X2 质量, 第五看重因素)

其中“加粗”标注的Xj (j=1, 2, 3, 4, 5) 是对应与各Fi (i=1, 2, 3, 4, 5) 中对Fi影响最大的因素。又因为F1~F5的相对重要性依次递减, 我们即可得出大学生对手机消费的各因素排序。可以得出结论: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考虑因素的排序是:价格—品牌—外观—功能—质量。对于厂商的指导意义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应该先研发技术, 尽量降低制造成本来降低价格, 同时加强广告宣传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这样可以更吸引消费者。

由于个人财力精力有限, 获得的数据量小、地区局限, 但是本文仅以手机市场为例, 着重探讨方法问题。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可以适用于一切垄断竞争市场的竞争因素分析, 厂商进行数据调查时样本量应尽量大, 调查范围尽量广,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指导意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只靠经验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显然会被淘汰, 应该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用数据说话。

参考文献

[1]平狄克.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3]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垄断竞争 篇2

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有一段名言:“政治自由只有在温和的政府中得到, 但是温和的政府也不是总有自由。只有在政府没有滥用权力时才存在。然而这是一个永恒的经验, 任何具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 只有他遇到限制为止”。这段名言同样适用于拥有垄断势力的企业, 如果没有限制, 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同样倾向于滥用市场支配权力, 这同样是一个永恒的经验。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限制竞争的行为具体可分为四类:掠夺性定价、价格歧视和拒绝交易行为、限制竞争协议 (卡特尔) 与合并。

一、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是指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企业 (多指市场份额超过60%的企业) , 为了排挤现有的竞争对手或者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而采用的一种低价策略, 这种低价策略在排挤现有竞争对手的同时也向不具有完全信息的潜在进入者传递一种低成本低价位的信号, 使其误认为该市场无利可图而放弃进入的念头。实行此策略尽管会使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蒙受暂时的损失, 但在现有对手退出或者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消失之后, 它可以通过抬高价格从而弥补损失, 并在一段时间之内享受获得市场独占地位的好处。

当然, 该行为真正被企业采用以巩固其主导地位还需要一些条件。一是该行业必须存在进入壁垒。二是即使存在着进入壁垒, 也无法保证实行掠夺性定价能使现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三是, 存在现有顾客和进入者签订长期合同的可能性。对掠夺性定价策略的管制有一定的难度, 原因是这种行为与企业正常的竞争性的低价行为很难区分。对掠夺性定价管制的批评还来自于该政策执行的困难程度。

总结上述理由, 就可以理解近年来对掠夺性定价行为的反垄断管制逐渐放松的原因。掠夺性定价如果是无效率的企业为反对有效率的竞争对手所为, 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如果掠夺者与被掠夺者同为有效率的企业, 则低价策略对双方的影响往往是等同的, 甚至对掠夺者往往是更不利的。按照史普博的说法, “由于削价的代价对掠夺者而言是内部性的, 所以不能把因更低定价而对竞争对手带来的危害视为外部性。此处并无市场失败, 所以也没有管制干预的基础。”

二、价格歧视

最简单的价格歧视的定义是对具有相同成本的同类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实行此策略需要考虑几个条件。首先, 消费者的需求是否具有不同的弹性。其次, 企业对它所服务的消费者的偏好和禀赋是否具有完全的信息。再次, 消费者是否能够意识到套利机会和具备相应的交易技术。有了上述三个条件的不同假设, 我们就可以构造出多种定价策略。

受庇古 (Pigou) 的影响, 价格歧视传统上被分为三级。一级价格歧视的前提是生产者确切地知道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 (preservation price) , 并且有能够阻止消费者套利的可能。这时, 生产者就可以制定一个等于消费者保留价格的个体化价格, 通过这种完全的价格歧视, 生产者可以成功地获取全部的消费者剩余。当然事实上, 在现实生活中, 一级价格歧视几乎不存在, 原因一是因为关于个人偏好的不完全信息, 二是因为消费者套利的存在。当企业对每一个消费者的属性只有不完全信息, 但是企业拥有关于消费者特征的频率分布的信息时, 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数量和质量的不同索要不同的价格, 这就是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是

视点

建立在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的基础上的, 与消费者预期相关的一些因素 (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 使消费者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 生产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弹性向消费者索要不同的价格, 一般的原则是对需求弹性较低的消费者索要较高的价格, 而对弹性较高的消费者索要较低的价格。

虽然我们以上假设的是单个企业, 但大多数的价格歧视都发生在垄断市场上。垄断者作为竞争手段的价格歧视工具是很多的, 数量折扣、降价销售、优惠券、频繁的广告传单、组合销售、与对手进行竞争的报价等都是价格歧视的不同形式。

价格歧视会增加垄断者的利润, 但价格歧视的社会福利效果是不确定的, 必须要比较低弹性市场消费者的损失和高弹性市场消费者以及生产者的收益。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他们的分析使我们在理解针对价格歧视的反垄断政策时, 有了一定的原则。首先, 价格歧视并不一定都是“坏”的, 可能某一些形式的价格歧视优于另一些形式的价格歧视。其次, 我们应该注意到价格歧视的收入分配效应。再次, 价格歧视是市场中一种很普遍与内在的现象, 对这种现象的限制与规范往往失之考虑而且成本高昂, 而且最关键的是, 很难准确地区分什么是歧视价格, 什么是生产多种产品企业的保本定价, 所以针对价格歧视的反垄断政策的准确性与公正性值得怀疑。史普博就认为, “取消限制价格歧视的立法应该是可取的”。

三、拒绝交易行为

反垄断法所规范的拒绝交易行为是指垄断者拒绝向购买者销售或者供应商品的行为。垄断者拒绝交易的理由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支持与购买者之间的独家交易安排、迫使零售商维持转售价格 (如不得对商品打折、因为没有充分的库存不能提供相应的销售服务等等) 、按照销售计划只向特定种类的顾客或者特定地区销售产品或者购买者信誉差等等。从上述原因可以看出, 很难准确地判断拒绝交易行为是否是反竞争的, 需要根据个案进行具体分析。例如, 支配企业拒绝向其下游企业提供被管制的关键性的原材料, 导致下游的竞争对手被排除在竞争之外。此时, 如果下游企业能够避开该被拒绝的交易而仍然是竞争对手, 判定该拒绝交易行为是滥用行为就是证据不足的, 反之就可以据此判定其行为非法。一般地说, 在认定拒绝交易行为时, 需要考虑以下的因素:企业的市场力量、拒绝的理由、由此造成的竞争损害等。在处理拒绝交易案件时, 尺度很重要。因为如果当局为惩罚拒绝交易行为而经常要求大企业与其竞争对手进行交易, 就常常只会有益于竞争者而不是竞争, 同时会使大企业丧失进行产品与技术创新的动力, 因为他们会担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在美国和欧盟的竞争法中都有对拒绝交易行为的认定标准, 也都有相应的判例支持这种认定, 但总的原则是维持宽松的态度。正如美国最高法院在Colgate案 (1919) 中所阐述的原则:“在缺乏创设或者维持独占的任何目的的情况下, (谢尔曼法) 并不限制长期存在的经营者或者制造商在一种完全私人的交易中的权力, 其对将与之交易的当事人可以自由行使其自己的独立裁量权。”

四、限制竞争协议 (卡特尔) 与合并

亚当·斯密曾经说:“进行同一种贸易活动的人们甚至为了娱乐或消遣也很少聚集到一起, 但他们聚会的结果, 往往不是阴谋对付公众便筹划抬高价格。”这句话是在讲到同行经营者之间的卡特尔行为时被反复引用的一句名言。

水平协议与垂直协议是反垄断法对卡特尔行为的两种划分。水平协议是指在生产或者销售链条中的同一环节的经营者之间的限制竞争协议。而垂直协议是供应商与客户或者零售商就所供应商品或者服务的使用或者销售达成的协议。

不管是纵向的还是水平的协议, 都是厂商在竞争中的择优选择。尤其是在行业内厂商数量只剩下几家的情况下, 厂商很容易会认识到竞争的两败俱伤与勾结的好处。于是勾结寡头协议相应出现, 如为了获得最大的共同利润或为了瓜分市场的卡特尔协议, 或者进行非公开勾结的低成本厂商领先的、支配型厂商领先的、晴雨表型厂商领先的价格领先制等等。但是, 卡特尔协议的稳定性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费尔纳从决定相对谈判力量的因素入手, 认为寡头垄断性协议的达成难度很大, 利润共享安排存在着较大风险, 预计只可能存在寡头垄断者之间的限定条件下的联合利润最大化。威廉姆森采用交易费用分析方法分析了寡头垄断性协议, 分析了它与独占垄断的区别。寡头垄断者在达成、实施和执行协议方面, 一般存在以下的困难:由于存在交易费用, 使实现联合利润最大化的全面协议很少具有可行性;各方当事人考虑到执行协议的监督费用, 一般会拒绝接受联合利润最大化的协议;在不确定性条件下, 实施共谋协议将会由于机会主义和信息阻塞因素, 给垄断者造成严重的问题;在监督协议的执行方面, 存在着不遵守协议的激励, 非价格方面共谋的有效性差, 利润共享造成了严重的强制执行的难题。在处罚协议的行为方面, 存在着拒不承担惩罚成本的机会主义现象, 共谋协议的可行性较少。由于以上的原因, 威廉姆森的结论是, 在一般的寡头垄断模型中, 实施共谋的尝试不可能取得成功, 故此不必实施分解措施。但在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生产同质产品的高度集中的产业之中可以考虑实行分解措施。

垄断与竞争同步曲 篇3

相对电信和移动,家电行业要稍微好一点,其柜台人员对消费者可做到笑脸相迎,但其中稍具“官职”的小领导就不同了,可以说是一派官僚作风。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与整个家电行业寡头分治、进入门槛高不无关系。我说这话绝对有根据,下面我给大家讲一段我的“遭遇”。

一个周末的清晨,我高高兴兴地坐着公交车来到中关村,打算给小妹买一款MP3。当时,科贸前正有一长排厂家在做促销,我就开始一个挨一个挑选。我来到一个大胡子柜台前,发现竟然是厦华在卖MP3,本来看到一个大胡子我就很奇怪了:一般都是妙龄少女做推销的,而且没想到厦华也做MP3了!我一脸奇怪地问大胡子可不可以听听MP3的效果,大家肯定猜不到大胡子是怎么答复我的。大胡子说:“看你也不像买的,就不要试了!”我晕!我狂晕!一句话将我呛得一天心情不愉快!哪有这么做促销的?这些产品能卖得出去才怪!事后,我想这就是家电人的作风吧?

与家电行业比,IT行业的服务就好多了。我相信,每一个去过IT数码卖场的朋友都体验过做“上帝”的感觉。在每一个柜台前,在每一家体验中心,销售人员都会热心地向我们讲解产品特点和性能,就算不知道也会四处打听来告诉我们,真的做到了有问必答,那种热情的态度真的让人感到不买他的产品就不好意思。虽然他们的热情是有目的的,但我却很喜欢,因为他们不会因为我不买他的产品而给我脸色看。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篇4

案例分析

垄断和油源供应

有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油价又涨啦,钱包又瘪下去一块。真搞不懂老美一天闹个啥?油价涨了,对他也没好处,还带着坑了咱。现在挣点儿钱容易吗?”面对3月31日再次被调高的汽油价格,的士司机老宋无奈地摇摇头。

然而一位研究宏观经济的不具名专家指出,由于中国成品油流通体制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国内被人为放大了,这给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若不及早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瓶颈。”

这位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两大巨头把持下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以旗下的5万余座加油站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被数量众多的社会加油站和数量不多的外资公司加油站(以下称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所掌握。市场看起来实现了比较充分竞争,但是这一表象掩盖的却是中石化、中石油对市场的垄断。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邓郁松先生介绍,国家出于对能源开发的保护,基本上将国内所有的石油开采和炼制能力都纳入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旗下。

两大集团垄断了国内全部的炼油能力后,形成了对成品油供应渠道的完全控制(即油源垄断)。虽然每年尚有数量不多的成品油进口配额,但进口的成品油却是以燃料油为主,汽油每年的进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也占据了一定的零售市场份额,但他们的成品油供应却完全依赖于两大集团。由于在零售市场,两大集团和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是竞争关系,所以两大集团就可能利用其在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进行排斥,以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

该年报显示,中国石化2003年国内成品油总销量达7592万吨,较2002年的7009万吨提高了8.3%。其中,零售量3885万吨,较上年的3473万吨提高

1..9%;批发数量却从上年的2273万吨下降到2174万吨,同比下降了4.4%。

众所周知,零售比批发毛利率高很多。

一位熟知内幕的业内人士介绍,在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存在一个“省级结算价”,即中石化、中石油系统内的炼油厂与省级石油公司间的成品油结算价格。这个价格适用于获得了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证的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

由于国内几乎所有加油站销售的成品油都是由两大集团公司下属的石油公司进行批发,因此两大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内部价格转移的方法,大幅度提高成品油的批发价,从而大幅度缩小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使他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石油公司却可以通过内部的利润调剂实现生存与发展(即“内部紧密化、外部市场化”)。

据了解,在今年2月一次中石化的会议上,其集团总经理陈同海分析中石化去年收购加油站成本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之间的差价小,让社会加油站业主自感无法生存。

利用油品供销合同中对供货数量的限制,就是两大集团又一招。

据一家非石油石化系统石油经销商的内部人士介绍,该公司自建立以来,一直是从中石化进油,承受着很高的“省级结算价”。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加油站点几十座,“在消费者心目中,公司品牌美誉度甚至比‘中国石化’还高”。2003年,该公司利润总额“若是在中石化系统内省级石油公司利润中排名,位置肯定很靠前”。可他们却不敢加快公司发展的步伐,因为怕引起中石化的反感。“现在每月还能得到几万吨的成品油,如果他们不高兴了,断了我们的油源,那怎么办?”

而更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2003年“油荒”发生时,很多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处于无油可卖的境地,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却依然照常经营。对此,中石化广东省石油公司办公室主任董光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石化公司有规定,按常量供应民办油站,也就是说,如果该加油站平时每天向中石化入货100吨,则现在也是供给100吨,超过则自寻进货门路,中石化不予解决。

“省级结算价”、油品供销合同再加上1998年中央政府为支持两大集团上市和做大做强民族工业的目的给予两大集团的加油站建设权和特许经营权,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继续发展的空间被控制了。

被诟病的“98定价机制”

据了解,1998年之前,由于中国原油产量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石油价格基本上是由石油产品销售企业自行决定的。那时,各地石油销售企业自行采购成品油、自己决定成品油的销售价格,中国成品油定价完全是市场化的。随着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和原属地方的石油销售企业上划至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中国无法继续维持过去游离于国际价格之外自行定价的模式,原国家计委于1998年推出与国际市场挂钩的定价制度。

具体来讲,就是以目标市场的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根据典型运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再由中石油与中石化在中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出旗下石油销售单位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格。

为保证油价的平稳,制度规定建立价格稳定机制,在国际油价上涨或下跌不是很剧烈时,由两大集团内部自行消化波动成本。当然,什么时候调整价格,幅度多少,还要受当时国内形势发展状况而定。

然而,这个定价模式却有一处致命的“死穴”。

一位不具名专家介绍,出于技术上的原因,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直接挂钩,就存在一个价格滞后期,即国内市场价格的确定必然要对照前一个时期的国际市场价格。根据目前国内的技术条件与管理水平,国家规定这个滞后期为一个月。

但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这个滞后期就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交易各方都赢得了一个掌握市场价格行情的时间。对价格管理者来说是“事后价格”的中准价,对成品油交易者来说则是个“事前价格”。既然价格已经事先确定,就必然起调节市场交易行为的作用:价格上涨,就会出现生产者惜售、流通领域囤积、消费者多购或抢购的市场行为,放大甚至有时过度地放大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推动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呈现进一步上涨趋势;反之,价格下跌,就会相应出现生产者多售、流通领域减少购进量并积极抛售、消费者减少购买的市场行为,缩小有时甚至过度地缩小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

“现在中国油品消费者既不能有效预见石油市场的风险,也不能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市场手段化解危机。2003年长三角地区发生的‘油荒’,虽然主要原因是当地电力紧张,企业大量采购柴油发电,但国际油价高企和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过于透明,使市场产生强烈的价格继续上涨预期,从而引发抢购狂潮,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如果能有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也许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不会那样大了。”

据了解,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近些年一直都没有停息,但由于石油问题事关国家战略安全,改革需要涉及多个部门,所以对成品油流通体制和定价机制改革一直是举步维艰。

在中国较早进行油价波动研究的上海源复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说,现在对国际油价波动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经常会出现对未来油价波动预测的失误。

两大集团的“商业理性”

两大集团在现有的成品油定价体制中,承担着维护成品油价格稳定的“重任”,然而它们却都是海外上市公司。是毅然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任”,还是维持一个“商人的本色”,两大集团面临抉择。

有学者认为,中国原油开采成本较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太远。前期壳牌因为每桶原油开采成本达到7.9美元,股票遭到抛售,而中国石油企业开采成本却

比这还要高许多。1998年国际原油价格跌到9美元一桶时,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也降到很低,但中国的成品油价却依然维持高位,这为国内几大石油公司分流改制上市提供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现在国际油价高企,几大国企也应为国分担一些成本。

可是在目前成品油流通市场中,这种善良的期待能实现吗?

据了解,2003年中国共进行了两次成品油零售价调整:一次发生在上半年5月份,成品油价向下调整;另一次发生在下半年12月,油价上涨。

而这两次价格调整的背景是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油价已有较长时间的同向调整,为此两大集团承受了巨大的国际油价波动成本。

有不具名的两大集团旗下炼油厂老总坦言,“国际油价上涨意味着我们的原料成本增加,可是市场价却还维持不动,这意味着我们的利润被稀释,甚至可能出现亏损。我们也有利润考核指标啊,这怎么能有生产积极性呢?”对此,那位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炼油厂所需原油大部分是可以由国内自己供应的,且随着生产技术进步和分流改制的推进,两大集团的吨油加工成本实际上还在下降。此时选择涨价不过是两大集团的力量使然罢了。毕竟两大集团垄断着油源,而油源对于成品油市场来讲才是最重要的。”

1.导致油价上涨的因素有哪些?油价是怎样拉高的?怎样看“98定价机制”?

2.中国石油市场是否存在垄断?有什么特点?与油价上涨有什么相关?

垄断竞争 篇5

已经有一些从需求角度研究国际贸易的文献,比如: 嗜好与国际贸易,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等。但这些理论只是对国际贸易理论框架的补充和完善,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更没有数理模型化的系统传承。

1Homothetic函数的定义与特征

Feenstra ( 2002) 的文章开启了从需求角度理论化研究国际贸易的一个新视角。Feenstra ( 2002) 分析了Homothet- ic效用函数及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特征。Homothetic函数的定义参见定义1。

定义1 ( Homothetic函数) : V: R+n→ R是homothetic函数, 如果它是一个齐次函数( homogeneous function) 的单调变换( monotonic transformation) 。具体说来: 如果u是一个R+n→ R的一阶连续函数,那么u是homothetic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切面斜率在沿着原点的方向是相同的。即:

Homothetic函数及其特征参见下图。

齐次函数及单调变换的定义参见定义2和定义3。

定义2 ( 齐次函数) : k ∈ R , 一个实值函数f( x1,x2,…,xn)称为R次齐次函数( homogeneous of degree k ) , 如果f( tx1,tx2,…,txn)= tkf( x1,x2,…,xn)对 x1, x2,…,xn成立,且t > 0 。

定义3 ( 单调变换) : I是一个实数区间,那么g: I → R是一个对I的单调变换,如果g是一个I的严格增函数。进一步的,如果g是一个单调变换,u是一个n个自变量的实值函数,那么就称g ·u: x → g(u( x))是一个对u的单调变换。

注:任意一条从原点引出的射线与Homothetic函数的交点处的切线斜率都相同。

2CES效用函数与垄断竞争

关于垄断竞争,Dixit和Stiglitz ( 1997) 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其中,Ci是对商品i的消费量,i = 1,2,3,…,N 。在Krugman ( 1979) 的关于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经典文章中,也使用了公式( 1) 的效用函数,但是公式( 1) 的效用函数不能保证具有homothetic的性质。因此,很多后续的研究采用的是公式( 1) 效用函数的一个特殊形式:

公式( 2) 中的函数是homothetic,并且具有常替代弹性(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CES) ,常替代弹性 σ

公式( 2) 中效用函数用于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领域理论分析时存在不足:

第一,当N →+ ∞ 时,商品价格对边际成本的溢价为常数。

第二,对某些特定的成本函数,厂商的产出为常数,利润为零。

这说明当国际贸易导致厂商总数量增加时,现有厂商的规模以及产品价格不变,这显然与现实相距甚远。

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效用函数,这个引入的效用函数具有homothetic特征,并且不具有常替代弹性。Bergin和Fenstra ( 2000,2001) 的文章引入了这样的效用函数: 对称的translog支出函数。 但Bergin和Fenstra ( 2000, 2001) 假设经济中商品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开放经济条件下垄断竞争中不断有新的企业进入,从而均衡利润为零的理论相悖。下面将重点论证当商品总数量可变的情况下,Bergin和Fenstra ( 2000,2001) 中对称translog函数的优良特征不会受到影响。

3Translog支出函数与垄断竞争

假设社会中可能生产出的商品种类上限为N珟,支出函数为:

据公式( 3) 可知,消费者花费在某种特定商品上的支出比例Si满足公式( 4) :

假设市场中已经存在的商品为1,2,…,N 。没有进入市场中的商品为N + 1 ,N + 2 ,…,N珟。即:

Si> 0 ,当i = 1,2,…,N时;

Sj= 0 ,当j = N + 1,N + 2,…,时。

可以证明,在Translog的函数形式设定下,均衡状态下需求弹性随着价格以及竞争厂商的改变而改变。

根据公式( 5) 可得,当产品i的价格上升1% 时,花费在产品i上的支出比例将降低 γ % 。对产品i的需求弹性随价格pi的上升而上升。产品i的价格pi满足

公式( 6) 表明,产品i的价格pi是两部分的代数平均: 第一部分是边际成本,第二部分是竞争对手的价格。可以证明,随着新厂商的进入,市场中原来的厂商的产品价格将下降。

4结论

总结说来,在CES效用函数下需求弹性是常数,而Translog函数设定下,需求弹性随pi的变化而变化。在CES函数设定下,pi只取决于边际成本,pi等于在边际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固定溢价。CES下厂商i生产的产品i的价格pi不因为新厂商的进入而下降。而本文所设定的Translog支出函数下,pi不仅取决于边际成本,还取决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因此,pi随着新厂商的进入而下降。通过这个对比发现,Translog支出函数的设定方式对垄断竞争条件下国际贸易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效果明显优于CES效用函数。

摘要:论述了不同需求函数的设定对垄断竞争下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的影响。CES效用函数简洁明了,但在CES效用函数设定下,从封闭到开放,垄断竞争厂商的价格不发生变化。在Translog支出函数设定下,由于需求弹性不是常数,从封闭走向开放后,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会随着竞争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对比看来,Translog支出函数比CES效用函数更能准确反映垄断竞争条件下,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关键词:垄断竞争,CES效用函数,Translog支出函数,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1]Bergin,Paul R.,Robert C.Feenstra.Pricing to Market,Staggered Contracts,and Real Exchange Rate Persiste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4(2):333-359.

[2]Bergin,Paul R.,Robert C.Feenstra.Staggered Price Setting and Endogenous Persist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0(45):657-680.

垄断竞争 篇6

關键词:垄断竞争;传媒企业;经营模式

改革开放的到来加速了中国出版业的市场化进程,但在改革初期,其事业单位的属性成了发展的一大阻碍,因而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随着2003年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出版业的转企改制真正取得了成效。目前,中国出版业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参与竞争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差异性不大,可替代性较强。同时,出版业受到国家的高度控制,国有企业在竞争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垄断性较强。因而整个市场具有明显的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本文以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为例,试析传媒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的发展现状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全国首家百亿国有出版文化企业。集团涉及的产业领域包括出版、发行、印刷、酒店、地产和金融6大板块,现有员工10000多人,直属子公司3家。在“2010年(第七届)中国500家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品牌价值位居第243位,是全国唯一上榜的出版传媒集团;同年首次公布的新闻出版产业调查报告中,凤凰集团在全国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一。集团下属6家出版社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一级出版社,进入全国百佳出版社行列。集团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称号。

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正在积极地抢抓机遇,按照努力成为全国文化产业重要的战略投资者的新战略定位,聚焦书业,聚焦传媒,聚焦文化产业,积极探索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发展路径,争取在“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净资产翻一番的奋斗目标。

二、企业的经营模式

出版企业的竞争市场明显具有垄断竞争的特性。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产品差别。以图书市场为例:一方面,当你走进书店时,你会面对着各式各样,成千上万的书。同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写作或出版一本书而进入这个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竞争性。另一方面,每本书都具有独特性,出版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书的价格。在中国,还要加上政府的行政干涉,使图书的垄断性进一步加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作为国有出版企业,其面临的竞争可以概括为两种:民营出版业和跨国出版企业。民营出版业具有较之更为灵活的机制和丰富的市场经验,跨国出版企业则具备雄厚的资金、知名的品牌,更主要的是有“不怕赔钱,占领市场”的理念。那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如何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进行市场经营的?

(一)打造标志性品牌,增强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

打造品牌是出版企业力争做到的最高目标,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品牌意味着你的不可替代性。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兰登书屋、培生教育、巴诺书店等,都是可以努力学习赶超的对象,能否像它们一样成为大众出版、教育出版、连锁书店等领域的国际一流的企业,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凤凰出版集团正在努力的打造自己的品牌,在作者方面,有饶雪漫、杨红樱等有较强市场号召力的知名作家,饶雪漫的青春疼痛系列、杨红樱的校园小说系列已成为知名品牌。同时,凤凰投资的所开启的“文化商业地产”投资——凤凰书城已为其带来较好的收益。在一系列知名品牌的推动下,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自身也成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知名品牌。

(二)扩大与民营书商的合作规模,加快整合民营出版资源

民营出版业虽在现阶段受到政策的限制,只能打“擦边球”,从事一些与出版有关的外围业务,但他们所具有的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的经验正是国有出版业所缺少的。与民营书商战略合作是凤凰出版集团整合外部资源做大做强的一条重要路径。2011年5月28日,凤凰出版集团在与民营书商共和联动成功合作成立凤凰联动公司的基础上又与民营书商合作成立北京凤凰壹力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凤凰雪漫文化有限公司等。在这一系列合作的基础上,就实现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双赢。

(三)加强与跨国出版企业的合作,实现强强联合

与民营出版企业相比,跨国出版企业是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跨国企业本就拥有强大的实力和较为成熟的市场运营经验,与之“硬碰硬”只会带来不利于己的局面,相反合作反而会开创新的局面。集团与世界知名的法国最大出版集团阿歇特公司联合成立由凤凰集团控股的凤凰阿歇特公平合资公司,打开了阿歇特在全球的发行网络。这一合作,成为凤凰“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四)坚持多元扩张,搭建融资平台

凤凰的发展模式在行业内是独特的,即“出版传媒业为主,地产、金融等产业同时发展”。凤凰置业公司借壳耀华玻璃于2010年1月28日成功上市,凤凰置业现在已拥有凤凰和鸣、和熙、和美、凤凰山庄、苏州凤凰广场等五大骨干项目。通过北京银行、集团发行中期票据20亿元的筹资计划也运营顺利。凤凰集团积极开展资本运作,谨慎投资基金、信托、保险、金融工具的全方位运作,极大地提升了了集团的融资空间,更好地推动了集团的发展。

三、企业的前景展望

出版业的体制改革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也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改革还有许多不彻底的地方,如体制僵化、市场运作不成熟、资源浪费等等。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为借鉴,以下的建议和战略可以说是一点小小的启示。

(一)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融入市场经济

我国出版业的改革相对于其他行业多了行政管理的束缚,出版集团的成立大多是行政捏合而非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这也是我国出版业的特殊性所在,即使在经过较深层次的体制改革之后,其受政府控制的程度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版集团更应该努力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过去“人浮于事”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另外,还要增强市场意识,转变自己的观念,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让真正懂得出版经营的职业经理人去经营出版。

(二)整合出版资源,提高出版资源的利用率

整合出版资源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出版资源受到地域、行业、所有制的限制,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沟通的不畅,出版同质化、资源的浪费等现象普遍存在,加强出版资源的整合就自然而然的提上议程。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寻找适合各个成员单位的模式,能整的则整,不能整合的就不要轻易整合,总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

(三)在合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防范风险

正确的合作可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可企业不能因为急于合作便忽视了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与民营和跨国资本合作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又要坚持以我为主,确保自己在合作中对于重大的原则问题具有控制权。

我国的出版业改革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出版企业必须在这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寻找适合自身的市场经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未来的发展中稳步前进!(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参考文献:

[1] 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389-396.

[2] 刘拥军,魏玉山等·2009-201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6):233-236.

[3] 贺剑锋·我国出版业结构问题及其调整[J]·出版发行研究,20019(3):14-18.

垄断竞争 篇7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所以又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般说来,在竞争中总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信用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产生的原因: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也不相同。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短期价格协定,即几个企业在短期内订立一种或几种产品的售价协定,所有参加方必须遵守协定所规定的商品销售价格。这种垄断组织的稳定性是比较差的。

常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取更多的垄断利润,它们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

自由竞争垄断竞争竞争目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竞争手段经济手段(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除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竞争范围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而且经济领域以外。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发展,银行资本由集中走向垄断,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的依赖增强,大银行同大企业的金融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固定的关系。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金融寡头在掌握了经济上的控制权后,又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上层建筑,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加强其统治地位。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联合的途径:金融寡头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通过掌握政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或者是收买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或者聘请曾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等。

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以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从而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这样,垄断资本家有可能长期地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具体来源:

1、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2、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3、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

4、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其公式是: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垄断组织操纵价格带来的结果是抑制了市场上价格的自由波动,垄断价格长期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是,从全社会看,整个社会商品的价值,仍然是由生产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全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所以,垄断价格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上一篇:道路工程管理下一篇:给排水工程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