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经济九篇

2024-07-01

时尚经济 篇1

关键词:时尚,流行,时尚产业

古今中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方面对时尚进行了诠释, 大家的观点不一, 侧重点不同, 大多数学者都侧重于将时尚诠释成一种流行的行为模式和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及文化内涵。本文对时尚产业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 介绍了其新时期的新特性。

1 时尚产业的发展

时尚是一种社会现象, 又是一种历史现象, 只有在人类社会开化到了一定阶段, 社会内部有了阶级上和身份上的明显区别之后, 才有可能产生和传播。例如在我国历史发展中, 山顶洞人最早就有在服饰物品上装饰红色的喜好, 这可以被看做最初的对时尚的追求, 然而这种追求受到了历史条件的限制, 在原始社会初期, 无所谓时尚, 在封建社会, 也只是在社会上层才有, 但寥寥无几。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 随着社会财富的积聚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时尚现象才逐渐普及社会的各个层面。

在传统的西方概念中, “时尚”与艺术、品位息息相关, 时尚就是艺术, 它们都是“高雅品位”的客体。或者可以这样说, 品位是欧洲贵族的实践过程, 艺术是实践的对象, 而时尚就是这个从“品位”到“艺术”的实践本身。因此, 时尚是融合了品位和艺术的一种文化和行为模式。

“品位”往往是欧洲历史文化进程中阶级的产物, 在资产阶级的势力越发强大的压力下, 欧洲的古老贵族们感到自己难以跟那些资产阶级的“暴发户”相区分, 于是紧抱“品位”这根救命稻草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即便已经无法阻挡历史的发展趋势, 这些旧贵族们仍然攀附着这个象征着不变、高雅的“品位”来代表着自己的身份, 进而区分于所谓的“平民暴发户”。不只在欧洲, 在我国古代就有“楚王好细腰, 楚女多饿死”的事例, 从这个层面讲, 在历史的某个时期品位是自上而下的扩散开来的, 这就形成了时尚, 也使时尚具有某种意义上的阶级性。

在传统社会中, 阶级性和文化性的限制, 或多或少使时尚先天具有了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因素的限制, 天生被烙下了阶级的印记。财富往往聚集在少数人手里, 而这少数人为了使自己的地位超然于一般人, 必然推崇需要消费大量金钱的时尚, 这就是奢侈品的由来, 因为金钱是唯一区别于这些人的标准, 所以即便奢侈品可能会具有其他设计、样式上的特点, 但是其根本的流行元素仍然是它的价格。就像这些“贵族”即便拥有良好的教养、背景等一些资本, 但这其中起决定性的力量仍然是经济资本。

一百年前, 制度经济学奠基者凡伯伦在其代表作《有闲阶级论》中, 对上层阶级在出自差别化和炫耀地位、财富、闲暇等动机的驱使下追逐时尚的情形作了形象的描述和深刻的批判。他嘲笑资产者要靠服装上的“炫耀消费”和“炫耀闲暇”来显示自己的富有、与众不同与高人一等。事隔百年, 服装依然是人们借以体现自己的地位、身份、财富、闲暇乃至修养和审美力的最普遍手段。唯一的变化可能在于这一手段今天已不再是上流社会的垄断物, 而是成了一般大众的所有物。就像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认为, 审美的标准是人类共有的, 是趋同的, 它不依照任何外界的标准来界定。时尚本来就不应该被阶级和文化所束缚, 它应该是被世界上所有人类都共同平等享有的。

2 时尚产业的新特征

到了自由平等的现代, 特别是在我国新中国成立时破除了封建制度, 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打破了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建筑起来的樊篱, 无论商品生产者还是大众媒体都要重新划分审美的受众, 其划分的美学意义必被大众所接受, 在这种平等自由的社会背景下, 时尚产业开始与流行密切相关起来, 时尚产业成为了重新可以诠释社会等级关系的重要因素, 开始成为社会不同阶层们新的印记, 这都使其在新时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新特点。

2.1 善变性

“时尚是内在的运动, 因为它是随时不断变化的”。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意永远是时尚产业发展永恒的动力。

人类天生就具有对新鲜事物渴求、对陈旧事物厌恶的倾向, 人类对新奇事物的探求与追逐是永远都不会停止的。流行的特性就在于它的不断变换, 而时尚也同样具有善变和速度广泛蔓延的特点。时尚的流行一般表现为突然迅速的扩展与蔓延, 继而达到这种时尚现象在社会上的最大延伸, 得到辉煌以后又在较短时间内消失。时尚抛弃了永恒, 它以善变性吸引其追随者, 以不断变化的光怪陆离的形态使人们沉迷在新奇带来的感官刺激中。

流行心态是不断变动的。在现代社会,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媒介的大量普及和发展, 人们在接收信息方面非常迅速敏感, 这更加快了时尚从产生到消亡的周期。

2.2 求异性

流行可以说是基于一种以个人方式出现的社会群体心理。作为社会化的人, 要在自然界中生存, 必须在群体接受和认同的前提下, 尽力证明自身的与众不同, 以引起群体的重视。对流行时尚方面的追求更是如此。齐奥尔格·西美尔在《时尚的哲学》中讲道:“时尚只不过是我们众多寻求将社会一致化倾向与个性差异化意欲相结合的生命形式中的一个显著的例子而已。”

某种事物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差别”才有可能成为时尚, 但是如果这种事物的“差异”程度超乎现实太远或超乎人们的接受能力, 这就有可能导致此类事物在还没有演变成时尚之前, 已经被“常规”所扼杀, 或者其只是在小范围内存在, 形成被边缘化的“另类”。一个事物能够成为时尚, 首先所具备的“求异”特征要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与吸收和消化的群体。并且同样“特别”的事物,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 被接受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 在传统的社会, 事物的“求异性”很难被接受, 通常也只是在小范围中流行, 这与专制、保守的社会特征相符合;而在相对宽松、民主的现代社会, 事物的“求异性”则较为容易被社会群体所接受, 这也是时尚发展规律的一个体现。

2.3 从众性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 “模仿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就是因为善于模仿……”。人们都会不自觉的模仿一个榜样的行为, 思想决定行动, 这种人们做出的相同的举止行为也是由一种群体性的心理现象所导致的, 当个人的行为举止、生活方式通过群体性模仿心理演变成一种流动、扩散的社会现象的时候, 流行就形成了。

在时尚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从众性是阶梯性地迁移的, 一个等级抛弃该时尚的时候正是另一个等级模仿到极致的时候。现代时尚的不断复制与翻版, 是现代时尚制造中“模仿性”的体现。

社会成员之所以能够长此以往、乐此不疲地追逐时尚, 也是人们心理的一种求同性和趋同性所致, 每个社会个体都不愿意孤立地成为社会的“另类”, 不愿意在追求时尚的队伍中掉队, 不愿意被社会边缘化。所以他们只有不断地跟上社会的脚步才能够在心理上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从求异的心理到从众的心理, 其实就是流行心态的两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而且普遍存在于模仿者身上。

2.4 奢侈性

在追求新奇感和模仿心理的作用外, 人们还有追求奢侈的欲望。时尚天生就具有物质的影子, 因为它往往是在社会物质财富相对丰裕, 人们具有相对宽松的闲暇时间的基础上产生的, 毕竟只有在人们衣食无忧, 身心闲暇的时候, 才能满足精神的需求, 而时尚正是借助物质载体来体现精神生活的一个层面。这也就是为什么时尚往往是在上层社会富裕的群体中出现, 由中下层社会的群体们争相模仿的原因。德国著名学者康德在他的《实用人类学》中说道:“人的一种自然倾向是, 在自己的行为举止中与某个更重要的人物作比较并且效仿, 这种模仿的法则就叫时髦。”

从古至今, 从国内到海外, 人类无数次的用廉价材料模仿高档材料, 这种设计思想在不同的时代仍然在不断重复着, 迎合着人们追求豪华的心理, 因为时尚是归在虚荣和追求豪华奢侈的名下的, 它在受到高雅富有人士的青睐后, 逐渐被其他人所效仿。

2.5 周期性

时尚一般来讲被理解为特定时段内的社会风尚, 有一个特定的时间做限制, 在这段时间内, 某种生活样式被大众所认同推崇, 就形成了潮流和时尚, 过了这段时间, 就会有新的流行元素出现, 就会形成新的潮流, 又一轮新的时尚开始了。时尚从兴起、成熟到衰退、消失的过程, 便呈现了它整个的“周期形态”, 并且这种兴起与衰变已表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然而旧时尚的消逝并不代表终结, 一些流行过的时尚会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文化心理的支撑下以新的风貌重新出现。每一种得以存活的时尚在重新成为新的时尚的时候, 都是沿着产生、发展、传播、高峰和衰落这样的过程。我们在新生的时尚中仍然可以找到已经衰亡的时尚的踪影, 这种变相的模拟和复制也是时尚能周期存在的一个可能性。

2.6 渗透性

“创意时代已经来临”, 体育, 汽车, 服装, 家装等, 时尚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已经融入了各行各业, 我们已经进入了靠智慧创造价值的时代。

例如2008年Kappa版C2特装车, 完全是出自于Kappa设计师之手, 之后由东风雪铁龙甄选出了这款既融合法国雪铁龙品牌的浪漫和前卫, 又具有Kappa品牌时尚和运动特点的车型, 整款车洋溢着Kappa运动时尚的品牌理念, 这次时尚与运动和汽车的融合渗透, 对时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有着积极的借鉴与推动作用。

正是因为时尚具有了这些特性, 满足了社会调适的需要;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行进的道路, 既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 同时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个性化的追求。

3 经济转型的破冰船——时尚产业

很多学者都认为时尚产业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制造转型破冰之旅的先行产业之一, 因为这个产业是崇尚创新、个人创造力和文化艺术性的新兴产业, 虽然不一定是高技术产业, 但是却能充分应用高新技术的成果并且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的特点, 因而加快时尚产业发展与升级不仅是中国制造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对中国产业升级有重要拉动作用。韩国的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通过发展时尚产业, 带动了韩国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 搞活了对外贸易, 拉动了整个韩国的产业升级, 现在的韩国, 得益于时尚产业的带动, 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成为世界时尚经济的一支中坚力量。

提到时尚产业的发展规模, 法国当然是当之无愧排行第一, 但是说到时尚产业发展的速度, 就不得不提韩国。依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 韩国不仅顺利渡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 还将韩国打造成一个时尚产业强国。2001年又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 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5000万美元的资助。相比来说, 中国的时尚产业刚刚起步, 各方面的政策还很不完善, 时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政策, 我们应该多吸取和借鉴韩国的发展经验, 在信贷、电子交易、市场准入和税收制度等方面给予时尚产业优良的发展空间, 改善时尚人才的培养环境, 为时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力量。

4 社会经济发展与时尚产业经济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时尚领域。比如在物资匮乏的年代, 人们对衣服的偏好倾向于结实耐用;而在经济繁荣的时代, 更看重健康、舒适、美观。著名的“裙摆理论”, 形象地刻画了经济与时尚的密切关系:女人裙子的长度和经济有着某种神奇的关系, 经济萧条, 女人们的裙子变长;而经济繁荣, 女人们的裙子则会变短。

从另一方面看, 当今经济形势下, 时尚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助力。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和自己身上明显的看出, 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在经济持续发展中越来越萎缩, 其带来的利润空间逐渐被高科技及高附加值的产业所替代。因此, 以我国的国情来说, 必须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从下游产业链环节中获得微弱的发展机会。因此,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之一, 必须要建立自己的时尚品牌, 大力发展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特点的时尚产业, 以此来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

时尚可以拉动消费, 促进经济增长。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 人们对消费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等基本要求, 而逐渐转向对精神文化以及个性审美层面的需求。人们将个人审美、生活品位以及文化素养等个人偏好逐渐融入到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过程中, 这种追求美的表现其本质正是对时尚 (fashion) 的追求。而时尚产生的某种心理满足价值有时会超过产品本身的物质实用价值, 成为激发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给消费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时尚会聚全球资源, 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时尚产业与一系列经济活动和经济形态相关, 在现代商业运作模式下, 时尚元素和各种产业元素之间相互影响, 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形成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自身规律的时尚经济形态。由于时尚概念商品化的日益加强, 市场经济越发达, 时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时尚培育创新意识, 推动产业升级。当前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端制造业面临国外需求下降、反倾销和国内劳动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 恢复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模式, 首先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其次是从单一的产品层面创新向产业链的集成创新转变;最后是从价格竞争向构建非价格因素的竞争优势转变。以纺织服装业为例, 随着服装作为保暖工具转化为展示自我、追求时尚和商务交流的必要手段, 服装制造行业向时尚产业转变成为其成功转型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在全行业面临严重挑战的条件下, 只有率先实施观念革新的企业, 把服装作为文化时尚产品重新定位, 才能有效地推动产业升级。

在时尚产业发展的战略上, 随着世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们也应当借鉴韩国、日本及欧美国家的优点, 当然, 这里不能忽视的一点是, 过于陷入外形设计而没有技术工艺的支撑, 流行只能是一时的, 我国时尚设计的发展, 需突破模仿的樊篱, 发挥我们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及民族特性, 结合世界时尚趋势, 跨越文化壁垒, 塑造我们自己的时尚潮流。

笔者个人十分赞同梁勇在《百家讲坛》里面的观点, 对文化产业和时尚产业未来的把握, 关键在于拥有“流行”的话语权。中国只有成为世界创意产业和时尚产业原创设计的策源地, 才能使中国的品牌发扬光大。创意产业是时尚产业的领路人, 而现代大都市的各个产业都能为时尚产业的成长拓展广阔的空间。我国的经济只有持续发展, 才能使我国摆脱在与发达国家进行国际贸易时所处的劣势。

参考文献

[1]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2]John C.Mowen and Michael S.Minor, Consumer Behavior:A Frame work[M].LonDon: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1.

[3] (德) 齐奥尔格.西美尔.时尚的哲学[M].费勇, 等, 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72.

[4]伍蠡甫.西方文论选 (上册)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

时尚经济 篇2

这个题目毫无悬念地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有个学生由于在作文中表达出对出题老师的强烈不满, 作文竟被判了0分, 种种矛盾和争议也凸显了一个现实问题, 即教育与时尚的脱轨。在传统教育与时尚流行撞车的环境下, 让学生来写“品味时尚”, 真是奢侈。这也不能不引起当前教育者的思考:当一些学生一边嬉戏玩耍, 一边嘴里哼着“哼快使用双截棍, 哼哼哈嘿, 快使用双截棍, 哼哼哈嘿”时, 当一些学生眉飞色舞、如痴如醉地讨论着网络游戏时, 当一些学生情绪高涨, 谈笑风生, 宛如溪流喧闹而不止地说出自己心中的偶像如周杰伦、蔡依林、潘玮柏、张韶涵、SHE等明星时, 教育工作者是否意识到, 当你舌灿生花地诉说心中的理想形象是孔子、孟子, 并陶醉于他们的经典思想时, 另一边却是学生的淡漠甚或轻轻地唏嘘声……这不正是正统教育遭遇经典与时尚的冲突或尴尬吗?

时尚是风, 它无处不在。就在这一场一场的风潮不断袭来的时候, 我们往往还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被卷了进去。有一次批改学生的作文, 其中的一些符号把我搞懵了:“妈妈错怪我了, 很伤心, 555555……”这一连串的“5”是什么意思呢?我找来几个学生一问, 他们全都笑了, 说:“他哭了, 呜呜地哭……”我恍然大悟。这件事我感触颇深,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科技的信息发展时代, 思想行为和我们这些“70后”“80后”不同, 这是时代的进步、社会迅速发展的必然, 是值得骄傲、自豪的。针对这样的现状, 我呼吁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 从思想到行为, 从生活到工作, 让在人们的意识里似乎很难与时尚联系起来的教育工作, 巧妙、适时地与时尚这个词联系起来。所以教育必须与时代接轨, 教育必须与时尚接轨, 这样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走在时代的前沿, 永不会落伍。赵宪宇老师在《距离社会, 教师比学生更远》一文中所提到的“教师要首先关心社会事物, 了解社会的一些时尚, 和社会有同步的语言和意识”, 可谓一针见血。因此, 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做好准备, 把握时代的脉搏, 紧跟时代, 捕捉时尚新动向, 储备时尚知识, 与时尚相融合。

一、在教学思想中融合时尚

面对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孩子们, 我们的教学思想不能停滞不前, 不能固步自封地再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来教育学生, 而应该有所创新尝试, 运用当前流行的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追求教学时尚。

宁波万里学校的林良富老师在他的《教学时尚与教学个性化》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学时尚就是以教学为内核的时尚, 是循着现代化对人、对教学的要求而建构、形成的, 是主导性教学因素在特定时候的反映。通俗的说, 就是在教育界、社会上流行的教学风气和教学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生活现象、教育创新现象。它体现了人们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在认识上、操作上产生某种趋同化倾向。它具有新颖性、规律性、趋同性、时间性和审美性的特征。它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人物、教学书籍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虽然教学时尚应该被看做是一个无意识的客观形成的过程, 但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的有意识的创新性操作下的一个必然产物。教学时尚的形成, 将教学现代构建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视野中, 成为教学现代化、教学大众化的当代表现形式。”林良富老师的这段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 其实, 教育是最时尚、最能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工作。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状况发生的一切变化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折射到我们的工作中、课堂上,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 时尚是无处不在的。所以, 在教学中彰显时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当然, 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些当前的流行知识, 以便更快、更好地走进学生, 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达到相融合的目的。比如了解一些学生津津乐道的流行歌曲、走红明星, 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些时髦话、新思潮, 还有一些新鲜的网络词汇譬如“偶”、“沙发”、“顶”、“菜鸟”、“稀饭” (喜欢) 、“雷人”、“山寨”等。那么, 当你和学生聊天时顺口溜出“我们要低碳出行!”、“哼快使用双截棍, 哼哼哈嘿, 快使用双截棍, 哼哼哈嘿”、“一起去看流星雨”等热点话题, 以及学生们特别喜欢的明道、Rain、SUPER JUNIOR、东方神起、周杰伦、潘玮柏等偶像明星时, 相信学生定会对你刮目相看, 和你展开热情洋溢的讨论, 一下子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

二、在教学方法上彰显时尚

把一些时尚知识适时、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去, 使课堂始终充满新鲜血液, 洋溢着时尚感, 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这样的课堂也一定是时代所需要的。

我是这样做的:上课时适时地把去年春晚一夜走红的“小沈阳”的一些标志性的语言、动作适当用在课堂上, 学生感到新鲜可爱、有趣。当这些带有浓浓的东北风味的词语不经意间溜出时, 学生的反应是愕然继而大笑, 一些学生在下面还悄悄议论开来。学生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上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上学习气氛也浓厚起来。课后学生还兴致勃勃地找我讨论:他们心目中的明星是谁、我崇拜的明星是谁, 因为他们都是追星族。

背诵方面, 迎合学生追星的思想把“流行歌曲的排行榜”运用到课堂上, 也让学生自己过一把“明星”瘾。设立班级“龙虎榜”, 这种方法简单可行, 且能收到多方面的效益。所谓“龙虎榜”其实就是“明星榜”“状元榜”, 不过不是张贴的, 而是由每一个“明星”“状元”自己题到黑板上的。比如, 要背诵一篇课文, 要求第一个背会的同学自己到黑板前写上序号“1”, 并题上自己的名字, 下一个背会的同学写序号“2”, 依次类推———前二十名的大力表扬鼓励, 再适当地加分奖励。这个方法很有效, 而且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如果老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 表情、语气、动作再夸张点, 给学生制造一种紧张神秘的气氛那么效果会更好, 学生的兴趣会更浓。这种方法不仅在背书上可用, 其他方面也可以。比如进行学习小组竞赛, 这个方法不仅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能激发同学们的团队精神:每个同学都不愿因为自己而使本小组与头彩失之交臂, 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 这样每个集体、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而且达到最大化。长此以往, 想不提高学习成绩都难。此不失为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所以, 在教学中我经常用, 并不断拓展、完善, 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也品尝到了快乐。

在范读课文时, 我也尝试着用一种时尚的方法———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比如, 学习《俗事奇人》这篇传奇小说时, 一位擅长表演的同学用精湛的演技给大家诠释了凛然正气、机智不俗的泥人张形象, 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开场的一句“易中天”味十足的“话说……”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提到了高潮, 随着他抑扬顿挫的声音、眉目传情的表演, 一篇干巴巴的文章立刻生动起来了, 每个学生都深深地感受到泥人张的一身正气, 大义凛然, 这种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比老师机械地范读好得多。

还有很多, 比如写作方面可以采用时尚流行的互动形式, 学生自主结合自选题目搞个竞赛性的文学社。为了让学生扩展知识面, 指导学生运用科技信息平台, 收集知识, 增长学识。在课堂上整理知识要点的时候,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使课堂更新颖、容量更大。当然, 凡是学生感兴趣的, 有助于教学的新颖方法我们不妨大胆尝试, 有失败更有创新。

三、在教学形式上体现时尚

在教学的形式上, 我把时尚融入课堂, 比如现在的“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互动栏目, 它们的形式很新颖, 深受学生的欢迎, 于是我把这些形式运用到课堂上。比如, 在讲《吆喝》这一课时, 让学生提前准备了几个情景剧, 擅长表演的学生准备充分, 精湛的演技把学生“带入”了熙熙攘攘、此起彼伏的闹市场, 韵味十足的各种吆喝声甚至勾出很多同学的“馋虫”……

复习课是很多老师头疼的课, 若老师一味地讲, 枯燥无味, 学生没兴趣, 也不愿意听。学生一味地看不一会就腻味了。针对这种情况, 采用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课的方法, 这和我们经常看到的央视一套“新闻观察”栏目相类似, 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说白了, 就是自己总结问题自己阐明答案。具体做法是:指定复习内容, 让学生总结以前老师所讲的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给大家讲出来, 别人讲过的不要重复。留出一定的时间准备, 最好提前布置任务。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每个学生都能很全面地把握老师所讲的内容, 甚至有很多程度好的同学向课外延展了很多老师课上没讲过的内容, 自己的知识面拓展了, 也给其他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 同时, 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样也做到了教育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教无定法, 学无定法”这句话我一直都很赞同。当然, 这些方法还是和时尚密不可分的, 也和教育者本身的审美素养和捕捉时尚风标的感悟能力有关。因此, 要想做到教育与时尚接轨, 教育者本人要先行, 守得住经典的价值与韵味, 捕捉得到时尚的信息与气息。正确处理好传统习惯与时尚事物的平衡与统一, 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承前启后、开启未来的新型人才。教育工作者要运用灵动的教育智慧, 把经典与时尚巧妙地融合到课堂的细节上, 牵引到学生的视野里, 让时尚之花开满校园, 让它们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网络资源.教育与时尚.

经济衰退时代的时尚业 篇3

阴影下的时尚业

今年2月的时装周可谓是历史上最灰暗的一个时装周了。在过去的20年中,时尚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状态,尽管中间也出现过一些小小的停滞时期,但去年的经济危机却使得这一繁荣在短时间之内受到了重创。

时尚评论家林恩·耶格尔都惊叹道:“形势恶化得太厉害了。”

尽管去年9月,经济形势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是人们在时尚消费上所花的钱却并不吝啬。可是形势很快就急转直下,“人们突然就停止消费了”。11月中旬,第五大道的萨克斯(Saks)精品百货店打破了奢侈品市场至少保持正价品2个月,且不到最后关头坚决不打折的行规,商品最低至三折售卖。为了生存,萨克斯的同行们不得不跟风打折,由此也引发了美国时尚界商业史上最大的混乱。这或许对于消费者是个福音,但是对于设计师们就不是这样了,因为他们为秋冬季服装所做的全部设计和努力都打了水漂。

纽约的时尚业大部分都是由小品牌构成的。小型的工作室和公司常常能做出非常有特色的设计,但是因为设计、制作和推广上成本较高而规模很小,在经济危机中生存很是困难。时尚业和消费者的关系就像艺术家和赞助人一样,虽然赞助人口味多变而挑剔,但是投资也是相当大方。一旦失去了这个肥沃的土壤,很多优秀的设计便难以实现。美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戴安娜·冯·芙丝汀宝(Diane yon Furstenberg)认为,这种疯狂打折的行为对时尚业伤害很大,以后不能再发生了。

可是,现实形势却让人不得不低头。纵然不少服装精品店都表示会保证商品坚持正价品两个月不打折,但是两月之后就会“出血”售卖。精品店犹如此,更不用说一般的零售商了。即便这样,这些公司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萨克斯已经炒掉了1000多名员工,包括其女士时尚总监;而另一家精品百货店内曼·马库斯(Neiman Marcus)也炒掉了400多人。

时尚是时代的产物

纽约的时尚产业是和社会的发展脉络相互纠缠的。纽约的时装发布会最初的时候只对小部分人开放,他们大多是设计师的私人客户——上流社会的妇人们、以及奢侈品店的经理,高档时尚杂志的编辑和社会精英们。这些服装秀都十分隐秘,为了防止设计款式外泄,连速写都不能画一张。

9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时装周概念引入,纽约时装周开始在布莱恩特公园举办,T台设在公园里的白色帐篷中。虽然参观者的主要构成还是像过去那样,但现在的时装秀已经不再是属于少部分人的神秘,而是在无数的镜头前,只要几秒钟这些秀的视频和照片就能出现在网上给全世界人观看。

在经济繁荣的年代,纽约时装周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因为纽约时装周,原本属于瘾君子布莱恩特公园变成了超级秀场,声名狼藉的肉品包装区成了前卫设计师的展示橱窗,曼哈顿地区成为了一个广阔的时尚区。年轻的设计师们在这里肆意地张扬自己的创意和才华,培养了一批品牌忠实者。

而今,经济危机给时尚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跟去年秋季的时装周相比,今年的时装周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景象,由于参加时装周耗费甚巨,帐篷租用费、造型费、服装制作费、模特的工资等等,30多个品牌退出了纽约时装周;很多设计师在布莱恩特公园之外的场地进行系列服饰的发布,Marc Jacobs把发布会的邀请人数从1800人减少到700人,完全没有邀请明星;模特们的走台费太幅缩水,一场发布会结束之后模特们的庆功宴就是一张10美元的麦当劳餐券……

在此大环境下,设计师固然处境艰难,但也提醒了时尚界,必须更多地注重客户的需求,而不是宣扬自我。时尚是时代的产物,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这场风暴中适者生存。

经济衰退时代的新风格

《Vogue》的新闻主编莎莉·辛格发现了曼哈顿街头年轻女孩们的一个着装新趋势:她们的短裙和靴子外,搭配着自己失业了的华尔街男友们不再需要的昂贵的西装和衬衫。“其实挺好看的。”她耸耸肩说。

时尚业的巨擘们需要一种超前的洞察力,因为他们需要给出人们所想要却还没有实现的东西,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时尚的风向标,而如果是这样,美国时尚圈中的人士应当早在几年前就对今天的衰退有所准备了。但正如批评家们指出的,长期以来时尚界一直是为了追逐市场利益而向无知的消费者们推销一些花里胡哨又不实用的东西。因此,不少人认为现在的时尚业正经历着一场“价值观的改变”。 巴尼斯(Barneys)百货公司的时装总监朱莉·吉尔哈特就认为,经济危机能开辟时尚界新纪元。

经济危机其实并没有挫伤女人的爱美之心,不过现在的女性更为审慎了。她们添置衣服像一种投资,一件实用耐看的衣服比无用的花哨物件更能得她们欢心。即便它很贵,但是只要真正适合自己,而且确实值得起那个价格,她也会掏钱的。

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着装似乎也宣告了当前低调而审慎的潮流。米歇尔·奥巴马所钟爱的服装设计师并不大牌也不传统,他们的设计风格都不是标新立异型的。如她在就职舞会上所穿的那一袭著名的单肩白色刺绣晚装,其设计师华裔设计师Jason Wu的作品就是以清秀精致、线条流畅、颇具实穿性为主要特点的。

“或许我的设计会更为朴素耐穿,带有一点保守风格,”来自多伦多的设计师亚瑟·门多萨(Arthur Mendonca)说。“比起超短迷你裙,我可能会选择让裙摆留到膝盖,从而使顾客更容易接受。”

马修·埃梅斯(Matthew Ames),一个28岁来自纽约布鲁克林区的设计师,第一次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今年的纽约时装周。如果朱莉·吉尔哈特的论断准确的话,那埃梅斯就很可能成为新一代伟大的设计师之一了。他的设计追求“极致的简约”,以简单和线条感强为主要特点。驼色、米色、橄榄色、蓝色……埃梅斯的设计很美但是并不艳丽;而大量采用的开司米、毛呢、真丝和牛仔布显得既舒适、实用又高雅。“我希望我的设计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毕竟人们需要的不是穿穿就扔掉的衣服。”

经济栏目《时尚生活》策划方案 篇4

――经济栏目《时尚生活》策划方案

电视频道的专业化是在现有电视频道资源的条件下,以整个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节目内容能较为集中地反映某些特定领域的需求。其特性是频道节目内容的定位专一与目标观众的分众化。专业频道必须从根本上“专”起来,要让观众在他感兴趣的频道里找到大量有收视价值的内容。经济生活频道要抓住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大做文章,突出生活性、信息性、服务性。只有保证专业频道的纯度,才能使专业频道富有生命力。《时尚生活》栏目作为泉州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主打的生活服务类栏目,就一定要更注重节目的服务性和贴近性。按目前泉州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都市化进程,注重生活品味、关注生活时尚的人将越来越多。因此本栏目要想成为百姓收视的一个新亮点就必须注重整个栏目的策划和包装。我们先选择如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汽车、女性消费时尚等作为报道重点,为百姓在这三大消费方面提供服务指南,做潮流时尚的风向标。如果时机成熟,报道领域还可以扩大到旅游、家电、IT产业以及其他各种生活时尚等。我们要针对电视传播互动化、立体化、受众多层次化、观众选择自主化的发展趋势,以受众为本位,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具有具体对象性地编制电视节目,以此来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

《时尚生活》栏目的观众群体:

《时尚生活》栏目在观众群的选择上并不追求一体化,它有很明确的主体观众群。这些年龄在20至45岁之间,受过高中或高中以上教育,收入条件较好的观众他们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文化理想、生活态度、消费欲望和能力都相对较强,他们愿意,也有能力去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时尚生活》栏目的就是要揣摩了他们的心思,用对口的节目去满足他们的需要。实现对这一特定观众群“有的放矢”的个性传播。

栏目宗旨:

《时尚生活》栏目就是要关注群众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追踪生活时尚,提倡科学消费。作为一档生活服务类栏目,我们应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讲究报道的切入点。同样的一种时尚,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新改变。

栏目定位:

《时尚生活》栏目要坚持“三个贴近”的原则。一切为了消费者,在求新、求变、求实用的基础上注重节目的贴近性和指导性。整个栏目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并时刻用“三个贴近”作为检验节目成功与否的标准。

栏目风格:

《时尚生活》是一档具有较专业信息量的电视生活类杂志,应以轻松明快的风格亲和受众,以通俗风趣的语言增强亲和力,以真挚纯朴的情感贴近观众,生活气息浓郁,使之成为百姓经济生活中的好参谋。

机制的建立和资源的配置:

栏目运行机制是栏目运行的灵魂。《时尚生活》栏目今后的基本运行制度应实行制片人制,这样将更有利于在人、财、物资源的属性和利用权限上的界定。机制和资源整合利用,是栏目策划的关键,它解决栏目怎么做、谁来做的问题的。激励和制约的措施做到系统而完整,就能发挥效力。人员素质分析、定位、开发利用,实际上也是有效发现和激发人员潜能的途径。它的科学性决定了栏目运作的健康和可持续程度。按照目前栏目的播出频率和工作量来看,在人员的组合上需要责任编辑一名,编导六人,摄像三人,后期制作一人,主持人两名(最好是女性)。这样在房产、汽车、女性消费每一个领域的报道都要保证有两名编导和一名摄像。今后实行制片人制后,就必须靠栏目创收来养活整组采编人员以及日常设备、车辆的使用费用。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和栏目创收挂钩后将大大地促进了全体人员创精品意识和创收意识。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栏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持人的风格:

清新、自然、流畅是主持人的风格定位,“走动式”、“调侃式”、“多地点活动式”主持运用到节目中。主持节目的时候可以一个或两个人,以聊天侃谈的主持方式为栏目营造一种亲切、随和、贴近百姓生活的氛围。同时,要鼓励主持人参与节目创作,由以传播者为中心,变为以受众为中心,由“我说你听,我播你看”变成注重满足受众需求的方式上来。因此,我们不妨以“播报和讲说相结合的播音形式”来作为我们时尚栏目的创新形式。如果主持人能够融入到栏目中去,充分领会编导的意图,在主持节目时出彩的话,名主持带出名牌栏目还是可行的。

栏目的经营创收:

1、栏目设立初期可由本台广告部指定广告公司代理本栏目广告,等到栏目具有一定实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后,栏目可

以对栏目内广告时段根据实际情况在市场上进行投标。

2、继续通过社会力量,走联办节目的路子,使栏目在扩大影响的同时增加收入。

3、实施“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战略,不仅要把节目做好,而且要调整栏目的结构、整合节目资源,让有限的节目时段获取尽可能多的创收资源,吸引广告客户的广告投入。如栏目的特约播映,赞助播映,冠名栏目和时段广告,电视分类广告刊登房产信息、车行报价等。通过频道和栏目品牌形象提高广告创收。栏目的品牌经营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的目标是形成自己风格,强化品牌形象。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新的栏目只有不断提高内容质量才有可能成为新的品牌。

栏目的包装:

栏目包装是指栏目的识别系统、视觉包装、音频包装等栏目文化识别系统。视觉识别是栏目的名称标准、标识、话筒标志、主持人背景、记者采访服、采访车装潢及其它识别元素。视觉包装是指栏目的片头、片尾、片花、子栏目片头、栏目宣传片、栏目定位宣传片等。音频包装是指栏目主题歌、主题曲、片头曲、片尾曲、标识音符等。栏目的形象提升,被社会和观众认同的速度和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栏目的整体包装。

栏目类别设置:

根据可行性分析和本台的实际情况,我们暂时采取类别结构方式,将栏目分为周一的《侨乡房地产》、周三的《车行天下》、周五的《都市丽人》等三个子栏目。虽然,每一期的报道内容各不相同,但必须突出整体的节目风格和统一的栏目标识,注意避免三个类别子栏目各自为战,互无关联,让观众产生这是三个栏目的误解。这就要求在栏目整体包装、主持人串播上多下功夫。《时尚生活》子栏目《侨乡房地产》

《侨乡房地产》是《时尚生活》有关房地产的子栏目,时长15分钟。每周一晚21:30首播,周二晚同一时间重播。栏目背景: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房地产市场也正走向成熟。泉州人对住房的要求已不仅仅只满足于居住,而是朝着更高层次的要求方向迈进。而近几年来,我市房地产开发上市量越来越大,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也就越来越多,结构性的供大于求开始出现。买方时代特征,意味着商家要寻找消费着力点,抓住市场需求,形成个性楼盘,并讲究营销手段和策略的推广,从而提高楼盘的出售率。电视媒体由于具有形象生动的直观功能已成为越来越多购房者直接了解楼盘及周边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之

一。特别是一些现房销售或者是异地置业的情况,电视的优势就特别明显。通过具体形象的电视画面向广大房产投资置业者全方位地介绍各种有关房产的情况,这样就可以让观众在家里了解到许多房产的大体信息。

《侨乡房地产》小栏目的版块设置:

《政策解答》:结合国家、省及我市房地产政策、法律法规,让观众了解当前购房、装修、物业管理的一些有关规定,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地运用它们,更好地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置业广场》:通过采访政府官员、专家来共同关注泉州市区及周边县区市的房产投资热点。帮助购房者分析不同区位、不同楼盘的投资价值,以便其更好地掌握居家置业的政策动向和信息。

《购房指南》:这就要求我们编导要收集大量的购房知识介绍给广大购房者。具体到帮助他们分析楼盘的户型、朝向、环境和相关的房贷金融知识等等。做购房者的好参谋。

《装修设计》:可以通过和一些装修公司联办的形式,让观众了解新潮的家装理念。介绍装修的有关常识及注意事项。结合装修材料的产品性能、市场价格、流行趋势等。我们也可以请一些专家、观众谈谈居家装修的一些心得体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节目制作中来。

《物管天地》:就是为了向观众介绍一些物业管理的新理念、新动态,使得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使住户更好地与物业管理公司沟通,更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促进我市整体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房产超市》:要以短、平、快的方式向观众介绍我市的一些房地产信息,包括售楼信息,二手房信息、装修材料信息等。以信息类为主,突出信息量大且直观。例如,我们可以介绍楼盘的地段、每平方售价、户型等等。因为,这符合了购房者要在短时间获得更多房产信息的需求。

以上这些小版块可交替出现,也可视节目的长短略有取舍。但一些重要版块如《置业广场》、《装修设计》、《装修设计》、《房产超市》、等小版块要每期都要有,从而构成《侨乡房地产》小栏目的主体内容。

《时尚生活》子栏目《车行天下》

《车行天下》是《时尚生活》有关汽车的子栏目,时长15分钟。每周三晚21:30首播,周四晚同一时间重播。

栏目背景:

据有关资料统计,泉州每日挂牌上路的新车达近百辆之多,居全省首位,且多以私家车为主。如今,城市每百户居民的汽车拥有量正快速上升,这也带动了汽车经销、装璜、维修、保险、信贷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用电视这一声像具全的媒体去表达日益兴旺的汽车市场,需要为有车的、想有车的人提供信息服务。因为汽车不仅仅是一种商品、一种交通工具,还是一种财富,一种现代文化。

《车行天下》小栏目的版块设置:

《车市动态》:报道国际、国内汽车市场的最新动态,包括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国内外汽车厂商的动向,以及新车上市、车展等消息。让观众从宏观层面上了解汽车市场形势与发展趋势。

《名车欣赏》:通过外购节目或与本地汽车品牌代理商联合,定期介绍国内外新车、名车风采及性能。这个小版块可以直接提高栏目的收视率,因为不管有车没车的人,只要他对汽车感兴性,他就会去观注这些新信息。他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试乘试驾》:可不定期地发布汽车经销商各种试乘试驾活动,并结合各款汽车的性能、外观、构造等方面进行有系统地介绍各种车型的基本知识。从而为广大购车者提供有用的资讯服务,成功地搭起售车者和购车者的桥梁。

《爱车有方》:可以联合泉州各大汽车维修厂家、装璜公司、驾校分期介绍汽车主要的零部件功能和汽车保养、装璜配置、驾车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也可联合交通、保险、银行等部门就购车手续、投保、按揭贷款等相关业务进行介绍。在这个栏目中,观众可以学到很多与汽车有关知识。

《车行报价》:以信息类的形式联合泉州各大汽车专业市场、汽车经销商定期发布各式新车、二手车价格、各项降价优惠活动以及各汽车维修厂家的相关信息。这类节目也是要突出及时性和信息量。

《时尚生活》子栏目《都市丽人》

《都市丽人》是《时尚生活》有关女性消费的子栏目,时长15分钟。每周五晚21:30首播,周六晚同一时间重播。栏目背景:

女性,作为范围最大的特定受众群体,是电视机最忠实的观众,她们受电视传播的影响最深。因此,我们开设一档女性味十足的杂志性小栏目将会使广大女性同胞们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因为,她们可以从我们的节目当中,获得服饰、美容、健身的最新的流行资讯。了解有哪些商家可提供给她们新潮的商品和周全的服务。

《都市丽人》小栏目版块的设置:

《美容流行线》:主要是介绍美容、美发等专业内容的一些相关知识。通过与一些比较有规模的美容美发店的合作,向广大女性朋友介绍新潮的发型、化妆设计。顺带介绍各种品牌化妆品功能及使作常识。在表现手法上我们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来介绍各种美容、美发的一些常识。

《青春永驻》:主要介绍女性朋友的健美、健身、保健等方面的常识如何保养的方面,同时也可以涉及到一些相关产品的介绍。美丽而健康是每个爱美女性恒久不变的追求。

《服饰窗》:通过介绍女性服装、饰品市场的流行趋势,引导女性消费。从中也可穿插传授一些衣着服饰的搭配技巧等等。这一小版块既要引导女性消费时尚,又要教她们装扮自己的知识。帮助她们提高自已的服饰欣赏品味。

《生活点滴》: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如衣橱如何归类整理、如何自己动手装扮自己的居家等等,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又可帮她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生活品味。

《品味时尚》:这一小版块以外购节目为主和现场秀为主,主要是向观众介绍国际、国内最新的流行时尚,例如时装秀等等。这样一来,整个小栏目既可以让女性观众了解各地的市场流行动态,又能让她们一饱眼褔。

《造星工场》:这是一个与观众互动的版块。我们可以和一些商家、美容机构合作通过向观众征集自愿者,然后请专业的化妆师、形象设计师为她们作一个全新的造型改造。重点突出前后的对比,并在形象改造过程中根据不同自愿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如何在化妆和服饰搭配上下功夫,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每个女孩都有一个星梦,我们就是提供这么一个机会让她们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电视上尽量表现自己,这将会是一个出彩的版块。

以上就是《时尚生活》各个子栏目的版块设置。

但是各个小栏目之间要保持整个《时尚生活》栏目的个性优势,要以独具匠心的预告、赏心悦目的主持方式、形象生动的字幕、图表以及新颖活泼的文稿、不拘一格的拍摄手法等形式来表现。

栏目的推广:

栏目的推广即通过栏目主体和客体的全面炒作,尽可能快且深刻地被观众接受。这主要包括主体推广和客体推广两方面。

主体推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炒作主持人、记者、编导和栏目本身。通过影视和平面媒体的宣传,加大栏目知名度的提高和满意平台的建立。也可以以栏目名义做公益活动,观众互动活动。

客体推广。在于生动、形象地反映节目主题。有意识地提炼节目内容的可炒作信息,以致节目内容形成社会热点、热门话题。有条件的话,一年能策划若干次热点特别报道或观众参与的大型活动,如果有多家媒体、合作单位加盟炒作的话,其效果将更加明显和直接。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时尚生活》栏目也致力于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服从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时尚生活》将以其快捷准确的答疑解问,热情周到的服务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与观众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让观众朋友们既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又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相关知识,使人们的生活不单单是鲜活的,而且是精彩的。

时尚经济 篇5

听, 我们正在发出新的声音———真皮标志在新时期将以创新驱动, 时尚发力, 引领品牌走向“微笑曲线”两端;

看, 我们正在迈出新的步伐———首次举办中国国际时尚日, 中国国际时装周终于有了属于中国皮革业的一片时尚阵地;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全行业积极落实“两会”精神, 摩拳擦掌, 期盼着分享改革的红利, 充分释放企业的发展潜力。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我们仿佛在雾霾中看到了清新的蓝天, 在萧瑟的寒风中感到了浓浓的暖意, 我们正在勾画行业新的路线图, 正在寻找突围的新路径。

行业领导和权威专家发言高屋建瓴, 引人深思;真皮标志和生态皮革合作联盟论坛对接上下游, 意义重大;“零距离对接校企共话时尚产业”论坛观点精彩碰撞, 擦出重重火花;真皮标志时尚峰会颁奖礼托出众多为真皮标志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 现场气氛热烈;皮革面料、鞋包时尚趋势发布精彩不断, 专场设计师讲座场场爆满, 座无虚席;毛皮时尚秀场热力四射, 把中国国际时尚日活动推向高潮!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见证和感受这两个独特的春日带给我们的盛宴!

●真皮标志大会暨时尚峰会隆重召开

3月25日, 真皮标志大会暨时尚峰会在北京瑞安宾馆拉开帷幕, 会议由中国皮革协会主办、中国皮革网承办, 圣地集团作为支持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高延敏、副处长谢立安,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世成,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苏葆燕, 圣地集团董事长助理王艳宏等领导和嘉宾, 以及来自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真皮标志企业、制革企业、皮革化工企业、科研院校及行业媒体等250余人出席了会议。

●权威人士分析经济形势和行业经济运行

第一阶段的会议由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主持。首先, 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高延敏致辞, 他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分析指出, 十二五期间扩大内需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基点, 当前国内外形势下特别需要注重消费市场, 尤其是寻求新的消费热点。在此形势下, 真皮标志大会以及中国国际皮革时尚日的召开, 对真皮标志的品牌建设, 尤其对整个行业上下游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将会愈加凸显。他从企业、协会、政府三个层面如何进行品牌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指出, 当前全国工业总体下行压力较大, 有效需求不足, 企业面临困难较多。在产品价格没有太大变化之下, 还有成本上升的压力, 企业怎样重视环保, 怎样重视绿色制造, 怎样提高自动化水平, 怎样强化社会责任, 都需要创新, 才能让行业真正在短期内走出困境, 融入全国工业加速升级的进程中去。他希望皮革行业以创新为主线, 发扬创新精神, 加快真皮标志、生态皮革的国际化进程, 进一步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成为行业扩大内需的坚实力量。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世成在会上就“经济形势分析与思考”发表重要讲话, 他高屋建瓴, 深入浅出,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剖析了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并依据四大经济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几大升级现状, 归纳总结了企业战略再布局的重点, 为皮革行业乃至轻工行业目前和未来的发展勾勒了路线图。王世成副会长对中国皮革协会首次组织行业集体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并主办真皮标志20周年大会暨时尚峰会的举措表示充分肯定, 并希望皮革行业品牌通过时尚创意支撑来促进皮革行业更好地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他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在当前的形势下, 企业要突破困局, 应当考虑如何融合新经济, 新经济是当前的新机遇,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 并建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三方面下功夫:第一, 龙头企业可考虑在做大企业应用平台上下工夫;第二, 探索转变, 由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生产向智能化转变, 信息技术由单向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 应用重点由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向协同能力提升, 核心竞争优势由生产管理能力向整体管理能力转变, 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 建议有效地尝试O2O模式, 并注重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就“皮革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和真皮标志20周年发展与展望”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对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形势作了分析并预测了2014年的行业发展走势。他指出, 2013年尽管困难较多, 但是行业仍然保持稳步增长, 2013年我国皮革主体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1682.7亿元, 同比增长10.59%;完成利润总额777亿元, 同比增长13%, 增速加快3.4个百分点;出口829亿美元, 同比增长9%, 进口是84.7亿美元, 同比增长8.5%, 增速加快2.7个百分点。2014年皮革行业已经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整体来看一方面通过多年积累, 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美国和欧盟的经济正在逐步的复苏, 国内市场的需求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今年行业仍然会保持一个稳步发展态势, 这些都为真皮标志工作开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

苏超英理事长回顾并总结了真皮标志20年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 他指出, 20年来, 真皮标志企业本着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的理念, 通过不断的历练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最初的43个品牌, 到目前形成了凝聚515个品牌的优秀群体;从强调原材料的真皮保证到所用材质的源头监管;从强调品质赋予产品诚信、环保、品质、时尚的丰富内涵;从国内实施到完成国际1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可以说真皮标志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前提而取得的。正因为如此, 20年来真皮标志得到了社会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并且成为我国皮革行业实施质量自律、铸造品牌的成功平台。他对真皮标志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 强调一是要加强管理, 确保队伍先进性;二是以真皮标志为平台, 培育更多知名品牌;三是通过合作联盟, 加强原材料与制品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实际性合作;四是加强真皮标志与电商合作, 线上线下合作, 同时尝试与其他能够适应现在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趋势的一些新的动作, 逐步实施;五是借助真皮标志20周年系列活动, 加强真皮标志的市场影响力。

●服装界专家谈品牌、时尚和创意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苏葆燕就“品牌、时尚、创意支撑中国皮革行业向中国智造发展”发表重要讲话, 她分别从品牌、时尚、创意三个方面为切入点, 为皮革行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她指出, 品牌、时尚、创意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皮革行业与纺织服装行业从制造到智造的途径和手段。在品牌建设方面, 中国皮革协会早在20年前就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真皮标志这个行业公共品牌, 规定企业的使用标准条件, 通过真皮鞋王、真皮名鞋等等一系列的品牌的发布以及行业的创新推动活动, 用这个行业公共品牌来带动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建设, 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行业标杆企业以及社会认可的知名品牌。在时尚方面, 中国皮革行业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时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当下, 时尚产业时尚化的趋势越来越强, 整合国际国内资源, 推动产业链交流创新, 形成良性循环, 需要有一定的抓手。流行趋势预测研究数十年来为几个环节跨界合作协同创新起到一个穿线的作用, 也成为了一个引导时尚趋势的重要抓手。在创意方面, 创意是时尚品牌的灵魂, 创意需要研发投入, 需要我们自己的文化来滋养, 需要培养成熟的设计研发团队。

此次大会的支持单位圣地集团董事长助理王艳宏在会上致辞, 她代表圣地集团对中国皮革协会在推动我国真皮标志事业的发展中付出的努力和成果, 表示感谢和祝贺。她对真皮标志20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同时指出, 圣地集团能作为整个大会及活动的支持单位, 希望搭建一个国内外企业、时尚专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圣地集团新近在波兰建立了属于中国自己的皮革城, 希望能以己之力, 与中国皮革协会一起, 为中国的品牌营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齐参与、促提升”, 嘉宾共聚谈共赢

“真皮标志与生态皮革合作联盟论坛”以“齐参与、促提升”为主题, 邀请产业上下游企业代表就如何通过合作联盟这一平台加强优秀企业间的合作进行探讨, 加大马力推动我国皮革产业在品质、品牌、环保等方面的提升。

生态皮革企业在生态环保、设计开发、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而真皮标志企业在产品品质、设计、市场拓展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走在行业的前列。这些企业是我国皮革行业的优秀群体, 双方如果能够加强合作, 可以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实现双赢, 将对促进行业提升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目前, 真皮标志与生态皮革在供需方面的合作并不是特别密切, 如何通过合作联盟这一平台, 增强双方互信, 满足各自需求, 建立规范有效的合作体系, 是本次论坛重点讨论的话题。

本次论坛由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何有节院长主持, 邀请康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津淼、青岛亨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泽顺、海宁市凯阳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建阳、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辉永、珠海市华贸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志祥以及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 常务副主任戚晓霞共同参与话题讨论。几位嘉宾分别代表了皮革制品企业、制革企业以及检测机构, 他们结合行业内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的发展情况, 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规范皮料交易市场, 提高消费者对生态标签的认识, 加强标准化工作等。

我国是皮革大国, 皮革行业提升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 尤其是要发挥品牌企业的作用。合作联盟为这个目标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不断优势互补, 促进产业提升, 增强我国皮革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稳步迈入皮革强国行列。

●校企嘉宾共话时尚产业人才培养

皮革产业是一个时尚产业, 时尚带给产业的价值可以从高端皮革制品———奢侈品的定价上窥斑见豹。随着终端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发展, 设计在产品上所体现的价值越来越大。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告诉记者:“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以及国内外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 促使中国皮革企业把提高设计水平, 营造核心竞争力作为主要建设内容。同时, 整个行业需要积极应对, 加速产业升级, 打造专业高效的产业聚集区域, 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把产业推向新高度。”

设计师如何满足终端市场的需求, 如何最大化的发挥设计所带来的效益, 企业如何留住设计人才, 如何通过产业链促进设计人才发展和培养等等问题也随之成为行业热点, 针对这些问题, 中国皮革协会在大会上特邀各大专院校和真皮标志企业在“零距离对接:校企共话时尚论坛”做深入交流讨论。论坛由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弓太生教授主持, 参与论坛讨论的嘉宾分别是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李雪梅副教授、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运河教授、浙江红蜻蜓鞋业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吴建欣、佛山市南海区联港皮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柏华、浙江三星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雪良、北京环境与艺术学校校长单燕玲。

参与的嘉宾各抒己见, 分别从新一代从业者择业观的改变、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院校如何培养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真皮标志大会暨时尚峰会隆重的颁奖礼

中国皮革行业的大发展和取得的显著成就, 离不开真皮标志和生态皮革优秀群体中行业的领头雁, 它们的卓越贡献和榜样示范作用, 成为促进皮革行业品牌培育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2014年, 适逢真皮标志实施20周年, 3月25日晚上, 真皮标志大会暨时尚峰会颁奖礼在瑞安宾馆隆重举办。为进一步加快皮革行业品牌建设, 中国皮革协会根据近几年真皮标志日常管理数据、企业挂标情况和地方协会相关主管部门的推荐, 在颁奖礼上表彰了一批表现突出的真皮标志企业及生态皮革企业。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名誉会长张淑华、名誉会长徐永分别为获奖企业颁奖。

同时, 为鼓励设计创新, 协会还表彰了一批在“真皮标志杯”设计大赛中表现突出的院校和企业。1994年真皮标志正式注册, 1997年“真皮标志杯”中国皮革制品设计大赛 (简称:设计大赛) 正式推出, 至今走过了17个年头。在这17年中, 设计大赛范围不断扩展, 涵盖了皮革服装、裘皮服装、鞋和箱包, 参赛选手队伍不断壮大, 行业影响力越来越大, 其中被选送的鞋类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还屡获国际赛事大奖。颁奖礼上,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处长谢立安,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分别为获奖院校和企业颁奖。

●中国国际时尚日, 一场艺术与奢华的盛宴

3月26日, 走进“首届中国国际皮革时尚日”在北京饭店的活动现场, 无论是“2015/2016国际皮革面料流行趋势发布”, 还是“2014/2015国际秋冬皮草时尚发布 (秀场) ”, 抑或“国内外皮鞋、皮革皮草服装设计师专场讲座”, 一种有别于其他时尚活动的气息总是扑面而来———皮革流行时尚之于其他流行时尚, 更显其艺术与奢华, 更能诠释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体之美。

“与一般面料相比, 皮革除了具有其使用价值外, 还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尤其是裘皮。”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因此, 赋予皮革以最流行的时尚元素非常重要。

在进一步分析中国首次举办皮革时尚日的背景时苏超英介绍, 皮革产业一些大的品牌企业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时尚设计与创意, 但随着产业升级形成气候还是近一两年的事。他分析说, 与欧美相关产业相比, 我国皮革产业在原材料上走的还是大宗路线, 高附加值、更加突出设计与创意的产品还是少数, 在产品款式、手感、色泽、时尚表现等方面, 国际品牌更胜一筹。因此, 搭建一个国际性时尚平台, 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就成了大势所趋。

本次时尚日“2015/2016国际皮革面料流行趋势发布”邀请了意大利Schook Modapelle学院皮革及鞋履时尚研究专家塞吉奥·贝洛尼进行演讲, 从皮革原料流行色前瞻趋势、皮革时尚元素的使用等方面, 塞吉奥·贝洛尼进行了详细分析。

“2014/2015国际秋冬皮草时尚发布 (秀场) ”则更加凸显出国际同台的意味。来自意大利代表国际裘皮设计最高水平的THES&THES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西曼、元隆皮草、依奴珈、皇家纤紫兰同台走秀, 中西合璧, 尽显奢华。

“Thes&Thes”是源自意大利的时尚奢侈皮草独立设计师品牌, 其秉持“经典与流行成就时尚”的理念,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完美演绎女性优雅、温柔却不失活力之美。愉悦人生、奢华创新、实用主义概括了“Thes&Thes”的品牌风格。该品牌此次发布的皮草女装产品系列色彩丰富、注重细节、辅以奢华元素点缀, 完美演绎出隽永经典之美。服装裁剪轮廓清晰、线条修饰精准, 肩部设计均以自然下垂、飘逸流动为特点, 同时保持了鲜明的线条。所有产品均由托斯卡纳当地精选高级工匠独家制作。

“皇家纤紫兰Royal Chinchilla”以时尚的欧洲贵族文化為内涵, 完美融合东方含蓄典雅的时尚元素, 把贵妇的尊贵优雅、浪漫气息演绎得淋漓尽致。以尊贵优雅的黑色, 演绎永不过时的经典;以色彩艳丽的暖色调, 彰显女性青春活力的气息;以高贵典雅的冷色调, 展现现代女性有如宝石般的高贵气质。自然元素、画室风、光影, 成为今冬的流行趋势。

轻奢华、大时尚、简高雅是西曼皮草的风格定位。其本季设计理念为从美术设计的角度, 更多回归大自然, 将自然界的形态, 特别是色彩引入设计中去唤起人们热爱自然、回归自我的意识。色彩搭配上分为黑与白、咖啡色系、亮色系等组合。黑与白的对比搭配演绎出皮草的传奇色彩;咖啡色系展现皮草最原始的色彩, 传递出自然的亲切感;亮色系则紧随国际流行趋势, 展现出皮草斑斓多姿的风采。

“依奴珈”今年秋冬裘皮以自然界的色彩斑斓为无限灵感:浓郁的中国红, 高贵的宝蓝, 清新的粉绿以及永不过时的黑白……同时不同品种的毛皮拼接、同一材质不同色系的拼接、同一色系不同深浅的拼接、多色块的结合等成为了主流。水貂较以往增加了黑白以外的亮色系, 在款式的上, 横条、斜条、宽条、窄条以及不规格面块在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奇妙组合, 同样也引领了新一季皮草的流行趋势。

“元隆皮草”展示了充满文艺复兴时期特色的华丽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款式。这些款式性感漂亮, 女性味十足, 色彩鲜艳, 既有歌剧式的超平现实的华丽, 又能充分考虑穿着舒适性及恰当地显示体型。华丽但不铺张的装扮, 让细节点缀成为奢华的出口, 本系列服装用最经典的款式和剪裁, 不同原料的运用加以工艺的二次再造, 还有中国的刺绣的运用衬托出女性高贵的气质, 性感地表达女性的身体。

在“国内外皮鞋、皮革皮草服装设计师专场讲座”上, 意大利鞋类设计师吉安皮埃特罗·帕帕、意大利THES品牌设计师西奥多西娅·安东尼娅多·齐薇莉、香港皇家纤紫兰品牌创始人/香港皮草时装设计师豪尼, 更是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国际皮革鞋履、裘皮服装的时尚设计理念。

团购爱情,时尚相亲时尚爱 篇6

2010年12月31日下午,虽然济南的温度跌破零下十度,但影院里却热火朝天,浪漫故事正在上演。在“非诚勿扰团购爱情”大型白领交友征婚派对上,300位单身男女现场速配,成双成对进入派对影厅,共同参与游戏、展示自我、了解彼此。

活动伊始,在主持人轻松幽默的调侃中,派对以“华丽的嫁妆”诗情画意揭幕,男士们围着女孩子转来转去,或笨拙或可爱的为女孩子们亲手做着“婚纱”,女孩更是,第一次穿上“婚纱”她们的脸羞红得和苹果一样,现场气氛一下子热了起来。10位世纪佳缘会员展示环节更是夺目,美女们以最完美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眩花了在场男士的眼,帅哥们更是幽默风趣,惹得现场无数女孩阵阵尖叫。

世纪佳缘还精心设计了缘分对对碰等多个环节,“十全十美”的整场互动更将现场气氛推到了最高潮。在音乐的节奏下,1个绣球在有情人手中传递,主持人的一声“停”,手持绣球者带着自己的伴侣来到舞台,十位朋友在舞台上玩得不亦乐乎,台下笑声连连,最后的优胜者意外获得了茗钻坊价值千元的情侣手表,更是让大家惊羡不已。

一场爱情电影,一次情感升华的绝佳时机,更是一次对幸福的积极探索!“团购爱情”派对下半场,大家一起观看了贺岁大片《非诚勿扰2》,一齐在故事情节中一同守望全新一年的爱情!

2010年的最后一夜,济南又多了许多幸福的人。

时尚与公益同台 创想罗湖时尚夜 篇7

活动采取动静相宜的方式,将T台秀、颁奖大会、文化艺术长廊、论坛及时尚体验有机的结合:通过皮艺和第三届百丽公益皮革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示和行业精英的头脑风暴,汇产业之优、聚时尚之大潮,助力罗湖区创意文化产业和国际消费中心的打造,促进以罗湖区为总部、为中心的时尚产业整合:探讨行业未来十年发展、演绎皮革潮流,展示皮革行业创新之美、创意之美的时尚新罗湖,展现了深圳富有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形象。

公益大赛作为时尚之夜的一部分,第三届百丽创新公益基金-中国(深圳)皮革创意设计大赛,以“创新公益,倡导原创,发掘人才,服务企业”为宗旨,大赛主题为“创想未来”,意指“激励创造,同享未来”,以创意改变生活,以创造引领未来。通过设计,享受创造、创意带来的快乐与未来:透过作品,启发人们对于明天生存环境的思考。

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国内高等院校鞋包设计专业的学生、鞋包类企业设计师共5D0多人参赛,收到参赛作品共6D0多件,大部份作品能切合大赛主题,并体现了原创精神,充分地展示了东方元素、潮流风向。

在过去的两届中,大赛组委会先后派送了鞋包类的特等奖得主前往意大利学习深造,且有不少优秀设计作品为部分中小企业所采用,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同时部分收入投入于公益事业,促进了慈善业的发展。“百丽创新公益皮革创意设计大赛”正日益成为中国鞋包行业设计大赛中的品牌赛事,受到业内及社会的高度肯定。

罗湖时尚之夜系列活动是罗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打造魅力“时尚之都”的首个“大动作”,旨在整合辖区时尚产业资源,调动各大品牌企业积极参与,力邀国内外各界时尚人士、社会精英出席,将其逐步打造成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时尚潮流发布平台,利于构建时尚高地,推动国际消费中心的建设。

罗湖时尚之夜是炫目的,“足迹,深圳皮革罗湖时尚之夜”将激情绽放,回望流金岁月,金色罗湖将再续春的故事。

时尚经济 篇8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朱晓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席时平,监事会主席俞浩铨,总裁朱勇,上海普陀区委常委、副区长裴崎,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代表、上海杉达学院副董事长强连庆,副董事长、校长袁济,以及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党政领导、杉达学院董事会和学院党政领导、上海纺织协会、上海服装行业协会、上海国际服装服饰中心、上海戏剧学院、欧洲设计学院IED代表,上海利丰贸易、上海纺织各职能部门和兄弟公司的领导,党干校离退休老干部、老领导和部分教职工共200余人出席仪式。

上海纺织党干校校长吴仁俊主持奠基揭牌仪式。他简要介绍了时尚教育大楼、时尚设计学院等一期工程的规模、作用后指出,在上海积极创建国际时尚之都和上海纺织大力提升、发展时尚产业的背景下,上海纺织时尚教育应运而生,潜力巨大,市场广阔,发展无限。他表示将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指导下,让时尚教育尽早真正发挥“人才基地,时尚智库”的作用,引领时尚文化,全力助推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并为上海创建国际时尚之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流行色》杂志社社长席时平在讲话中指出:“时尚教育大楼奠基,和杉达学院联合成立时尚设计学院,这标志着上海纺织正式进军时尚教育领域,这是我们整个时尚教育规划实施的良好起点。要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时尚教育项目的引入,将其打造成以时尚文化为灵魂的时尚教育创意园,并成为与国内外时尚业界和教育业界互动对接的地标性载体和营运承载基地,构成以时尚教育为核心,集时尚信息咨询服务、时尚艺术设计、时尚展示和时尚休闲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时尚教育园区,充分体现城市、产业、教育和时尚等四重定位创新协调的发展模式。”

上海杉达学院副董事长强连庆在讲话中富有感情地回忆到,这块土地曾是杉达学院的摇篮,今天的进一步合作使校企合作办学前进了一大步,时尚设计学院将为今后培养人才、进行战略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监事长俞浩铨、总裁朱勇、杉达学院校长袁济共同为时尚设计学院破冰揭牌。随后,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朱晓明宣布上海纺织时尚教育大楼奠基开工,并和席时平、裴崎共同按动水晶启动仪。

时尚经济 篇9

【关键词】 时尚;消费;符号;时装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识码]A

消费社会的诸多分支中,时尚是令人无法回避的一个概念。它包罗万象,将变幻莫测的触角探向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通讯、广告、音乐、影像、手机、时装、品牌……乃至一瓶可口可乐,一切都是时尚的组件,与消费和金钱交互堆叠,形成一种庞大的景观。

一、时尚概念研究

时尚(fashion),即在特定时段内首先由少数人实验,并预认为后来将成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时尚,顾名思义就是“时间”与“崇尚”的叠加。按照这个极简化的意义来说,时尚可谓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段里被一部分人所崇尚的生活。

从外部特征来看,时尚是一种在这个时代和当下发生着的美丽的、追随物的、赏心悦目的、光怪陆离的事件、事物和话语中“前端或上面的部分”,并受到个人或者集体的追捧。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er)认为时尚是一种常规,它“和习俗一样,都是出自于人们对自己的身份性威信的关心”,“当一种行为方式的新颖程度构成行动取向的原因时,这种常规即是时尚”。[1]在韦伯的界定中强调了构成时尚的三个要素:常规、创新与区分。也就是说,时尚是被一部分人认可的常规,具有并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人们效仿这种常规,从而使个体从大众中区分出来,获得“对自己的身分性威信”。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时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或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因此时尚也经常被称为流行。他具体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相当数量的人对特定的观念、行为、语言、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共同的崇尚与追求,并使之在短时间内成为整个社会到处可见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时尚,时尚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是一个时期内大众社会中许多人都在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新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2]。在这一界定中则强调了时尚的社会功能。

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看,时尚包含着人通过对商品物的占有进而转向意义再生产的过程,时尚行为有对意义传递的承载。它来自于“一种时尚的‘冲动’,它与个体潜意识没有多大关系——它是某种非常强烈的东西,任何禁令都从没制止它。这种冲动就是废除意义、投入纯粹的符号、走向野蛮的直接社会性的欲望。与媒体化、经济化等社会过程相比,时尚保留了某种激进社会性,这不是在内容的心理交换层面上,而是在符号分配的即时层面上”[3]124。也就是说,时尚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消费。在后现代的仿象时代,在代码所支配的时代,不仅仅时尚是这样,任何消费商品的价值都不再有其真正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而是一种交换价值,符号价值。 周宪认为:“时尚是一种工业,一种商品,一种象征符号的运作和生产。表面上看,时尚来自百姓的自觉认同,背地里却隐藏着深厚的商业动机和主观意图。时尚被创造出来,就是将诱惑和欲望从潘多拉的盒子里释放出来。”[4]194这里指出的是需要将时尚置于消费社会的语境之下进行思考,尤其是在时尚产业背后所织造的商业逻辑与消费文化的庞大网络。

按照西美尔的观点:“时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满足了社会调适的需要;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行进的道路,它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但同时它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个性化的要求。……时尚只不过是我们众多寻求将社会一致化倾向与个性差异化意欲相结合的生命形式中的一个显著的例子而已。”[5]72在西美尔看来,时尚的重要功能在于调适,实现了既定模式与个性追求之间的有机融合。时尚在大众化过程中达到了对某些群体的统合,给予人群体性的归属感;同时在另一方面通过时尚的分野来形成区隔,并且像其他一些形式(特别是荣誉)一样,使人们互相分离,获得表达自由与个性的伸张。时尚的本质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时尚总是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一旦一种时尚被广泛地接受,我们就不再把它叫做时尚了;一件起先先是少数人做的事变成大多数人都去做的事,例如某些衣服的式样或社会行为开始只是少数人的前卫行为但立即为大多数人所跟从,这件事就不再是时尚了。时尚的发展壮大导致的是它自己的死亡,因为它的发展壮大即它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独特性。因此,它在被普遍接受与因这种普遍接受而导致的其自身意义的毁灭之间摇晃,时尚在限制中显现特殊魅力,它具有开始与结束同时发生的魅力、新奇的同时也是刹那的魅惑。”[5]76-77西美尔在此指出,时尚的显著特征是速朽。它在人类激情的冲动中迅速涨起、迅速席卷,却又如潮汐般在短时间内衰败、消融,其变化之快可谓转瞬即逝。时尚无法长久,也无须长久。

在《象征交换与死亡》(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中,鲍德里亚的关注点从“消费符号”转为了以“符号交换”来应对“仿象的逻辑”。[6]他在书中提出了“仿象的三个等级(The Three Orders of Simulacra)”。

仿象的三个序列平行于价值规律的变化,它们从文艺复兴开始相继而来:

——仿造(counterfeit)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时期的主要模式。

——生产(production)是工业时代的主要模式。

——仿真(simulation)是目前这个受代码支配的阶段的主要模式。

第一级仿象依赖的是价值的自然规律,第二级仿象依赖的是价值的市场规律,第三级仿象依赖的是价值的结构规律。仿造(以及时尚)是和文艺复兴一起出现的,是和封建秩序的解构一起出现的,这种解构是由资产阶级秩序和差异符号层面上的公开竞争完成的。[3]62-63

我们可以举时尚的典型产物——时装的例子来加以旁证。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古典”时期,时尚的源头来自于上流社会(贵族阶级)。“绝代艳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每一件时装一经亮相即成为宫廷贵妇们追逐的风向标,从一件成衣到另一件仿造品完全依靠手工制作,这种只在原作基础上增加“赝品”的模仿并不破坏自然规律。工业革命后,时装经由流水线实现了高效及大规模的制造。除了少量顶级时装延续了“私人订制”的奢侈品传统之外,大众化产品通过设计师的设计进入工厂,进行机械翻制,也就是本雅明所说“机械复制时代”的生产方式,市场规律成为调控原则。进入现代社会,也即鲍德里亚所言的“仿真”阶段,互联网时代的边界随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张,任何时装形象都可以被转化为无限制传播的影像代码,“这些被无限复制的‘仿象’已成为可以被简约为1和2两个数字的符码”[6]。通过时尚工业的运作,泛滥的视觉形象被过滤、淘汰的同时也同步衍生出游离于摹本而趋于无限复制的“仿象”。现代性是代码,而时尚则是它的象征标志。在机械复制的商业链之下,时尚产业生产着消费品的同时也生产着消费者。

“今天的一切都在同一律中受到时尚的影响,这恰恰是因为时尚能把任何形式都转入无起源的反复。”[3]116在鲍德里亚看来,时尚是一种“循环”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同样都应该做到‘跟上潮流’,并且每年、每月、每个季度对自己的服装、物品、汽车等进行再循环。假如不这么做,就不是消费社会真正的成员。……时尚是任意的、变幻的、循环的而且对个体内在品质毫无裨益。尽管如此,它仍具有某种深刻约束的特性,而其必然后果便是个体在社会上成功或遭到淘汰。(罗兰·巴特:《时装系统》)”[7]71一时无两的风行是时尚,朝生夕死也是时尚,时尚中的元素经过时间的淬炼与审美的考验之后亦可成为经典性的存留,而一种时尚潮流本身则不会。时尚要求其在自身体系内随时做出调整,去贴近社会需要,唯有以此来避免遭到淘汰的“厄运”。

“时尚没有内容,于是它成为人们给予自己的表演,基于他们所具有的使无意义产生意义这种能力的表演。(罗兰·巴特《时装系统》)”时尚给人具有魅惑性的心理抚慰,这是基于它“自己来源于自己所宣布的裁决,除自身之外没有其它证明”,“这是专横的快乐,仿佛来自圣宠,这是种姓的团结,它依赖符号歧视”[3]125。在鲍德里亚眼中,时尚早已成为游戏性的表演,成为空洞的、丢失所指的能指。人们以时尚为跳板求得越界,去越过来自地域、文化、身份、阶级、语言和社会等重重限制,为了满足物质与精神的层层欲求,沉浸在时尚的语言能指和节日式的消费狂欢之中,最终去实现对日常生活语境之中的严肃性与秩序的娱乐化戏仿和消弭。

二、以时装为个案的分析

时装是时尚的典型产物。汉语词典中“时尚”这个词的一条解释就是:仿照当时宫廷妇女服装的样式和时尚。英语中时尚(fashion)一词的定义有以下两条:1.(服饰等的)流行式样,时尚,风气;2.(尤指女性的)时装。从这些释义中可以看到,在狭义上,时尚本来就是指时装。要对时尚有所解读,就绕不开对于时装的分析。

时装是指款式不断变化,并在特定的时间里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服装。这个名词的内涵有三个要素:款式、变化和接受。[8]36时装之为时装,这三个要素必不可少。“款式”就是时装通过设计与搭配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特色。“变化”是指时装的发展方式与更迭。“我们最喜欢时装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停的在变。变化意味着我们今天所做的,到了明天可能一文不值,但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不变的,时尚就像是一列不等人的火车,要不你赶上它,要不它就走了。”所以,“时装就是还没有被穿旧穿破就得抛弃的服装”[8]36。这点名了时装本质性的、浪费的特性,它必须时刻保持舍旧与翻新,而所谓的“新”实质上就是建立在人们的健忘之上的“新瓶装旧酒”,是“压箱底”的旧元素的新组合,又抑或是被赋予新意义的旧元素。而“接受”则是指消费者的穿戴和购买行为,从而使特定时装成为一时潮流。

时装具有周期性,不过其周期的具体时间长短并无固定模式可循。有的时装不久就销声匿迹,有些却成为永久的经典。[8]38任何一个时期,一种流行的时装式样总是人人喜爱的,会博得很多人一时的合意,它形成于例如在颜色、质地、款式上的革新,也包括消费者自身对价格、合适、得体乃至品牌、质地等因素的考虑。在凡勃伦看来,其原因其实一部分是由于时兴的式样符合一种荣誉性的要求——荣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我们的爱好,因此在这一准则的指导下的任何事物,当其新奇性尚未消逝之前,或其荣誉性尚未转移到适应同样一般目的的别一新奇结构以前,在我们看来总是适当的,是可以接受的。[9]130只要一种事物的新奇性有所消散而另一种新的式样出现,其过时是为必然。

时尚的影响无所不在,即便对于多数人来说。2006年出品的美国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中有一个典型片段,梅里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饰演的著名时尚杂志主编米兰达(Miranda)挑剔初涉时尚圈却自以为“时尚与我无关”的新任助理安德丽娅(Andrea)。米兰达对不在意时尚的安德丽娅说的话直白地道出了时尚如何从尖端的奢侈品时装一步步流向到每个普通人的过程,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你以为你不介意自己穿什么,你以为你按照自己的意思选出了今天要穿的那件天蓝色粗花毛衣。但实际上那件衣服不是蓝色的,也不是青绿色或者琉璃色,它是天蓝色的。它的背后曾是大牌设计师们的杰作,这个颜色曾代表了上百万美元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直到后来它被模仿、被淘汰,才流进了清仓甩卖的大卖场,才流进了你的衣橱。你觉得穿这件衣服是你自己的选择,实际上不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指杂志社的时尚从业者——作者)替你从那一堆玩意儿中选出了它。

我们看到时尚如何运作——极少数人的创意、品味和决策,加上多数人的炒作、制造和服务,在经历几轮追捧与跟风之后,新的时尚一旦产生,旧的时尚即成为明日黄花,流向对时尚并不敏感的更广泛的人群。

人们对时装的需要早已超出了最基本的生理层面,大部分的时装消费都是源于对体面的要求。这是一种“选择”的过程。热内瓦齐说:“选择不是偶然的行为,从社会角度看,是受控制的,而且反映了它所处的文化模式。不是什么财富都要生产与消费的:它必须在价值体系里具有某种意义。”[7]41这种所谓的“受控制”意即并非自愿自发,虽然表面上是个体的自主抉择,但它的“自觉动机是在于同已有的习尚相一致,是在与同公认的爱好标准与荣誉标准相适应”[9]123。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一点已然成为了一种“义务”,带有不可推诿的色彩。若是达不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对身份的认同就会缺失。若是衣着服饰达不到社会习惯与文化体系所决定的标准,人们就易于感到局促或忐忑。所以人们不置可否地以时尚作为一种象征着一致性的选择。他们关注的目标不是物本身,而是其背后的价值,满足时尚需求首先需要附着在这些有所代表的价值上。消费者基本的、自主的、无意识的选择即是完成了对社会生活风尚的接受过程,这在本质上来说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选择”了。

人是社会性的人,一个人的身体属于自己的同时也必然属于其置身的社会环境。社会性促进了人的时装消费。个体通过时装装扮自身,是为了取得别人的肯定。一旦被社会标准和习俗所肯定,人便会对所处的社会产生一定归属感,从而产生自我肯定。“模仿给予个体不会孤独的处在他或她自己行为中的保证。换句话说,它通过先前的行为提升自己,就好像置自己于坚实的基础,从而使现在的行为免除了保持自身个性的困难。”[5]71

人既有与社会大潮保持一致的内在要求,又期望能凸显出自身的与众不同,在心理上占据优越地位。求同与求异并存正是人向往时尚的心理动因。

先看求同。时尚对个体来说具有“增势”的功能:“追求时尚也就是期待趋同。群体的压力会导致个体失去冷静的独立判断而追风逐火。……追随他们不但是一种群体的公共压力所致,同时也是个体生存的现实需要。”[4]196通过无限复制的机械生产,时尚给不同的社会个体一种对同一社会行为的效仿方式,电商时代以来层出不穷的所谓网络爆款的生产机制正是如此。客观地说,时尚中的所谓“个性”存在于既定社会阶层的共同特性在量上的强化——“他引路,但走的都是相同的路”[5]79。殊途同归,大家最终还是相同的。

再看求异。消费社会将消费者置于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消费者在现代社会中代表着什么?什么都不代表。他能成为什么?一切,或者几乎是一切。因为他孤独的处在上百万孤独者身边,他受到一切利益的摆布。(《合作者日报》,1965年)”[7]56现代生活全方位地给人提供感官刺激,人在物海中如同大海中的浮游生物,每个人都面临着在社会压力增加、传统习惯淡化、外来文化入侵、生活方式进步,在这些因素前,人对自身保持独立与个性化的需求更加强烈。时装作为明显易懂的时尚符号,最容易成为表达新潮与时髦的途径。尤其“对那些天性不够独立但又想使自己变得有点突出不凡、引人注意的个体而言,时尚是真正的运动场”[5]78。

时装无疑是现代时尚消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时装的褒贬争论亦影响深远。被誉为“时装设计师中的哲学家”的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对于时装在现代文明中所占有的功能位置,具有哲学性的思考和理解:“在这个机械化的时代里,时装是人性、个性和独立性的最后隐匿处之一,对现代的颓废和凡庸所带来的影响,产生一种抗争作用。”这是对代表时尚的时装的赞誉性观点。而对于时尚的批判则更是今日消费文化领域的焦点。

三、在时尚中拯救自己的灵魂?

“在时尚中拯救自己的灵魂。”[3]124鲍德里亚如是说。他言下之意并非是借助时尚能让人得到灵魂的拯救,而是人要在时尚的漩涡中自救,逃脱时尚对个体心灵的框束。然而,我们真的能在时尚中拯救自己的灵魂吗?

时尚乐观论者不乏其人。西美尔就对时尚抱有一种乐观的看法,他在《时尚的哲学》中反复言及时尚的魅力所在。他认为,作为“极有利的一种社会形式”,时尚能使人们退回到生命中被赋予的有限自由,而迎合时尚的冲动毕竟和个人的个性化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受时尚驱动的模仿行为“可以减轻个人美学与伦理负担”[5]93。在时尚产业驱动的攻势下,人们对时尚往往有一种它能使人“脱胎换骨”的印象。我们为《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在时尚圈逐渐适应后令人刮目相看的安德丽娅感到惊喜。影片中段,每穿过一个街口,每路过一块巨型广告牌,安德丽娅的造型就从头到脚焕然一新,通过这样一组蒙太奇的视觉冲击直接令观众见证了时尚魔法般的改造力。但是时尚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略。

一种莫名的快乐,这是身处时尚漩涡中的人所依赖的安慰剂。作为人,“无意识过程追求的只是获得快乐。凡能引起不快感(痛苦)的活动,心灵都‘拒绝参与’”[10]4。处于社会与经济压力的撕扯与挣扎中,处于物欲满足的激情和患得患失的惶恐之中,人就像疲于奔命的动物,尤其是大都市生活中的“红男绿女”。被现实压力压制越久、越重,就越容易滑向“及时行乐”的消极层面,潜意识里产生从现实中逃避的倾向。在幻象之中,无限的时尚快感带来无限的自由,而这无限的自由却导向虚无。如果人的神经长期处于强烈刺激的反应中,过犹不及的后果便是对什么都疲怠,对什么刺激都失去反应的能力。万象丛生的时尚令人兴奋,然而一旦形成“审美疲劳”,厌世的态度就会良久作祟。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时尚“对每人而言都成为具有强烈意义的场所——自身形象的某种欲望之镜”[3]126——我们失去了自我。喧嚣骚动,狂热不休,时尚带来一种快乐,也同时带来一种特殊的悲伤:“纯粹操纵的魅力和绝对不确定性的失望。……当理性在纯粹符号交替的影响下崩溃时,即便我们可以陶醉于理性的毁灭,陶醉于意义的消解(尤其是在我们的身体层面上——服装与时尚的亲缘关系来源于此),陶醉于时尚这种无目的的目的性,我们也将为时尚导致的这种合理性的堕落而感到深深的痛苦。”[3]116作为社会性的人是“不自由”的,受着内心道德与外部准则的制约,时尚融为社会赋予人的生活方式、价值标准,人身处其中,无从退避。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的《1961年标准版序言》中写到:“私人的、个体的精神成了一定程度上心甘情愿的容器,里边储藏了为社会所欲求、对社会所必要的志向、感情、满足和内驱力。”[10]15这难免令人绝望。

作为“时尚女魔头”的米兰达是以现实中的国际知名时尚杂志主编为原型的,无疑代表着时尚业的上流话语权威。她优雅、端庄、精致,整个形象体现着一股强大的气场和优越感。然而包裹在华服中的米兰达在大部分时间里显得自私、冷酷、不近人情和过分严苛。电影中这种夸张的手法下体现出的双面性既表达了时尚塑造的文明感,也暗示了时尚导致的人的物化。

近年来时尚还以各种文艺化的倾向表现出更加魅惑的姿态。作为弄潮儿的时尚追逐者早已不只是物质堆叠的化身,各种商业广告的图谱勾勒出另一幅“时尚青年”的生活:对物质细枝末节的考究,对完美主义身体力行的推崇,去“远方”进行徒步或心灵之旅,崇尚环保并热心动物保护事业,有某种宗教情怀,将奢侈品低调化地运用于生活,用醉心艺术装扮雅趣,用文学电影作为谈资,实践生活的理念是不仅仅要具备实际意义更要上升到哲学追求,消费不仅是花钱的俗气行为更是打扮成种种带有哲学、文化、艺术理念的活动……这些真的“看上去很美”。沉浸在这样一种文艺化的时尚幻想里,人们仿佛暂时忘却了物质世界剑拔弩张的紧张面容,在社交网络上把生活过得风情万种。这样蔚为壮观的时尚趣味消弭了文艺的抵抗性与独特性,借反媚俗之名而行,正中那些渴望个性化和脱俗的红尘中人的下怀,捕获了一颗颗在刻意掩藏物欲的平静之下仍然心潮起伏、激烈跳动的心脏。就像《包法利夫人》中写的:“爱玛在自己的向往之中,混淆了物质的享受与心灵的快乐、举止的高雅和感情的高尚。”

由此可以看出,时尚的真实力量不止于一时间的“改头换面”式的改造,而是达到潜移默化的和平演变,是持久的、掺杂在纷繁图景之中的放逐——对物的无休止的欲求。

作为旁观者目睹了米兰达与时尚圈的诸般作为后,年轻的安德丽娅决定渐渐远离。虽然这样一种转变是一部商业电影为传递正确价值观所做的刻意安排,其意义却是能够为人所理解的。在众声喧哗中必然要能明了自己的个性,在否定的否定中过一种并非完全随波逐流的生活,这是否称得上是“在时尚中拯救自己的灵魂”呢。时尚的至臻境界也许是从被动追随到通过理智而熟练驾驭,从一浪一浪的时尚潮流中抽丝剥茧,萃取出适用于自身的真义,消费时代的时尚中也仍要为审美和趣味的伸张留有余地。

鲍德里亚讲:“即使时尚是仙境,它也仍然是商品的仙境,更进一步说,它是仿真、代码和法则的仙境。”[3]127即使在一个糟粕盛行的年代,萎靡和放纵在更大意义上也属于个体的选择。真正坚韧且富有生机的,也是真正易碎的。在时尚中的仙境中飘飘欲仙的灵魂,是深深依赖、满心渴望、不屑一顾,还是一笑而过,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想起《双城记》振聋发聩的开头,一个最好的时代和一个最坏的时代——无论时尚的时代偏向于哪一端,我们都必须学会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生活。这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周晓虹.社会时尚的理论探讨[J].浙江学刊,1995(3).

[2]贺雪飞.潮起潮落——时尚文化解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5).

[3]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4]周宪.崎岖的思路:文化批判论集[G].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5]齐奥尔格·西美尔.时尚的哲学[M].费勇,吴,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6]刘悦笛.鲍德里亚的思想谱系[EB/OL].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15-11-26/204402_4.html.

[7]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吉尼·斯蒂芬·伏琳.时尚:从观念到消费者[M].王立非,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时尚经济】推荐阅读:

时尚也时尚06-03

时尚美女05-13

品味时尚06-13

时尚婚礼06-21

时尚口语07-14

时尚作文08-29

时尚05-16

时尚设计05-27

时尚趋势06-30

社会时尚08-21

上一篇:高校动画下一篇:主题酒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