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效果十篇

2024-09-12

地震效果 篇1

1.1 海上施工难点

(1) 海上水深、流急, 涨、退潮明显, 海域水深变化在0~25m, 且天气变化无常; (2) 近海遍布着大面积的养殖区, 海岸线上厂矿众多, 表层条件非常复杂。

1.2 技术难点

(1) 观测系统设计困难

煤田勘探目的层浅, 对浅层覆盖次数要求高, 这就要求排列间距、道距、炮排距都要小。这对观测系统的设计增加较大的困难。

(2) 海上检波器定位与测量

海上潮涨潮落会造成地震采集检波器偏离理论设计位置, 从海上采集的单炮记录初至轨迹上看, 存在较大的检波点位置漂移量。地震测量工作大都采用GPS定位系统, 依次标定出所有检波点和炮点的位置。在海上地震勘探中, 在测量标定的检波点放置检波器时, 由于受风浪、潮汐和海流的影响, 检波器的位置经常发生移动, 这使得测量标定的检波点位置与检波器实际位置往往不一致, 进而会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处理的质量和效果。另外, 潮汐作用对震源和检波器之间高差的影响也需要及时进行校正。

(3) 海上气枪激发和潮间带激发衔接问题

潮间带属于水陆连接部分, 水浅时气枪上不来, 人工打井又下不去, 影响两种地形资料的衔接。而且由于工区煤层埋藏浅, 最大只有520m左右, 以往在海上施工中采用的气枪阵列组合激发面积普遍比较大, 这相对目的层浅的煤田勘探, 使气枪阵列作为激发震源不再是一个点震源, 直接影响地质体的分辨率, 从而降低 (微) 小目标地质体的解释精度。

(4) 地质构造复杂

最深目的层的双程反射时间在300~400ms。

(1) 该区的目的层较浅, 初至和反射波在浅层交织在一起影响到资料品质; (2) 第四系底界埋藏浅, 厚度薄, 造成资料难得;勘探区内断裂小断块比较复杂, 断层较为发育, 对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要求很高, 但目前来说, 地震技术解决微小地质体很小 (小于5m地质体) 难度较大。 (3) 地层倾角较大, 影响着资料采集质量。

东部及南部分别被NNE乡的洼沟—北林院断层和NEE向的黄县断层切割, 形成—南深北浅, 向东南敞开的箕状断盆, 地层产状平缓, 倾角一般在7~13°, 局部受断层影响达30°左右。

(5) 高频随机噪音影响高频有效波成分

虽然海区整体上环境噪音较小, 但是存在部分高能噪声和随机噪声, 严重影响到高频有效波的信噪比。

2 有针对性的特色采集技术研究

针对海上煤田地震采集的难点, 从观测系统、测量、接收、激发等方面进行攻关研究, 形成了一整套现代海上煤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系列。

2.1 观测系统设计技术研究

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观测系统设计得是否合理关系到一个探区的成败。在观测系统设计过程中,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识别小砂体、小断层等地质体, 一般采用小网格、高覆盖次数。为了保证道集内的数据精确叠加, 要使炮检距从小到大分布均匀。因此, 进行观测系统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观测方式必须满足地质任务的需要;其次是要保证在浅海地区特殊的地表条件下所使用设备的能力, 确保得到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从而保证施工地区资料的完整性。一般说来, 浅海地区观测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主要体现在炮检距、方位角和非纵距三个属性上。

炮检距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覆盖次数和接收线排列的长度, 纵向覆盖次数是炮检距是否均匀的最主要因素。均匀分布的炮检距对多次波、地滚波及其他相干噪声的压制和衰减是极为重要的, 反之则会引起倾斜信号、震源噪声甚至一次波发生混叠, 严重时会使速度分析发生错误。如果面元内“成对”炮检距太多还会造成对多次波、地滚波压制不利。因此, 设计观测系统的原则是: (1) 使目的层位于最大炮检距和最小炮检距之间; (2) 使炮检距均匀分布, 且近、中、远炮检距的覆盖次数均匀; (3) 避免面元内出现“成对”炮检距。

叠加面元内方位角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排列片的纵、横比及横向覆盖次数。非纵距对炮检距和方位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非纵距越大, 方位角的分布范围越大, 方位角分布的均匀性较好;而炮检距与非纵距关系相反, 随着非纵距的增大, 炮检距分布均匀性变差。因此在设计观测系统时, 应充分考虑方位角的变化和非纵距的要求, 确保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较好。

2.2 接收技术的研究

(1) 海上检波器摆放精度的研究

(1) 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海上ARIES有线采集设备, 施工时采集设备连接为一条电缆沉入海底, 对各道的位置有制约作用; (2) 施工时采用即时定位即时放线的放线方式, 这样减少了抛锚过程所带来的误差, 增加了一次到位的检波点放置精度; (3) 为了防止检波器位置漂移, 我们增加了排列上的铅块, 压电加配重铁块等措施来保证检波点位置的精度。

(2) 二次定位技术的研究

为了确定检波点精度, 我们采用二次定位系统来实时监控和提高检波器放置精度, 并为后期处理提供检波点实际接收坐标。

2.3 激发技术的研究

激发震源的研究主要围绕压制干扰波, 提高有效波, 气枪是否点震源的问题、解决滩海连接激发问题和复杂地表激发的问题。

(1) 气枪震源的研究

在海上勘探中, 震源采用气枪激发, 由于工区煤层埋藏浅, 最大只有350m左右, 以往野外施工中采用的气枪阵列组合激发面积普遍比较大, 使气枪阵列作为激发震源不再是一个点震源, 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资料的分辨率, 从而降低 (微) 小目标地质体的解释精度。为了解决这问题, 进行了气枪阵列组合和沉枪深度试验。

(2) 滩海连接激发接收技术

在海、滩、陆连接带, 水深大于1.5m采用气枪震源和压电检波器, 水深小于1.5m采用炸药震源 (浅层采用聚能弹) 和沼泽检波器的施工技术, 多年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 应用效果分析

从采集单炮上看, 单炮频率高, 能量适中, 第四系底清晰, 信噪比较高, 分辨率高;从地震剖面上看, 波组特征明显, 信噪比较高。第四系底界面清晰;煤2目的层连续性较好, 能够较好的反映地下地质特征及其变化情况。

4 结语

地震效果 篇2

为进一步查明高庄煤矿煤层赋存和地质构造, 为矿井的合理开拓、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结合地震勘探最新技术的发展, 在高庄煤矿采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为了保证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效果, 决定采用的地震仪器是法国的428XL灵活数字地震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工作, 测量仪器为南方公司生产的GPS双频RTK接收机 (1+2) 。区内处于水域面积, 勘探难度很大, 尤其是其中渔网密布, 给野外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需要野外勘探人员根据最新的地震勘探技术方法, 灵活采用不同观测系统, 结合钻探资料仔细分析勘探区实地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勘探测线, 才能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 现场勘探技术人员通过对该矿以往地震、地质资料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勘探方法。

1 区域概况

1.1 地层

井田内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上侏罗统蒙阴组、下二迭统山西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中奥陶统。第四系厚74.05~92.13m, 平均86.28m。由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含砾粘土及中、细砂和粉砂等组成, 全区广泛分布。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侏罗系全井田均有分布, 钻孔揭露最大残厚931.49m。主要由灰绿色、紫红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中、细粒砂岩及砾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二叠系区内厚度100~200m, 不含或仅含煤线, 主要由杂色粘土岩、浅灰、灰绿色粉砂岩组成, 整合于山西组地层之上。石炭系包括上天气变化, 采取应急措施, 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统太原组和中统本溪组。奥陶系为煤系地层的基底。厚400~500m, 由青灰色、致密质纯的厚层石灰岩组成, 夹虎皮状灰岩, 含珠角石化石。

1.2 煤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山西组与太原组, 含煤17层左右。其中山西组含煤3层 (2、3上、3下) ;太原组含煤14层 (4、6、7、8、9、10、11、12上、12中、12下、15、16、17、18) 。其中12下煤层全区大部可采、16煤层全区可采。勘探区含煤地层为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主采煤层为3煤层, 又分为3上煤层和3下煤层, 其中3上煤层为3煤层分叉后的上分层, 位于山西组地层中、上部, 下距3下煤层7.81~14.1m, 平均11.16m, 下距三灰63.62~67.37m, 平均65.57m。煤层厚度3.61~5.73m, 平均4.95m, 属较稳定煤层。3下煤层为3煤层分叉后的下分层, 位于山西组地层中、下部, 下距太原组三灰平均厚为55m。该煤层在本区北部部分地段缺失。煤层厚度3.61~5.73m, 平均4.95m, 属较稳定煤层。

1.3 构造

位于鲁西地块的鲁西南断块凹陷的东缘, 鲁中断块凸起的西侧, 属于鲁西诸多断块中的一个凹陷块体。前人称之为滕县凹陷, 划为秦岭纬向构造带北支的一个组分。其北为NEE向的凫山断裂, 东为近SN向的峄山断裂, 西为SN向的孙氏店断裂, 南以峄县断层及太原组底部煤层露头, 西南至湖西省界。煤田内部构造比较复杂, 以中生代断裂为主, 并伴有较多的次级褶皱。断裂的方向性明显, 主要有NEE、NW、EW和SN向四组断裂, 绝大部分以正断层的形式出现, 其中NEE和SN向断裂分布最广。常呈地堑、地垒和阶梯状的组合型式, 构成整个煤田纵横方向上地堑、地垒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

2 地震地质条件

2.1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勘探区地处微山湖区内, 芦苇丛生, 湖岸分布着养鱼池、蟹池, 勘探区东部边界有张白庄港口, 西部是山东省与江苏省交界, 北部有岛及二级坝, 南部有两个小岛, 地表条件复杂。因此施工和工农关系的处理均有很大难度。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

2.2 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测区内第四系厚度比较稳定, 厚度为97.16~130.90m, 平均厚度99.23m。第四系底界面与下伏侏罗系上统蒙阴组地层相比, 在沉积环境、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其底界面是一良好的反射界面。但由于本区第四系地层较浅, 局部得不到其反射波。上侏罗统蒙阴组是煤系地层的直接覆盖层, 由于侏罗系地层为陆相沉积, 岩性多以粒度不等的砂岩及砂泥岩互层构成。其层间波阻抗差异较小, 因而在蒙阴组无强且较为连续的反射波发育。但其内部弱反射波层次较为丰富, 且多不连续。

2.3 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侏罗系底界面与煤系地层间上下两套地层间大多岩性差异不是很大, 因此该界面也不能形成较好的反射波。反射波的强度与煤层厚度近似于线性关系。即在这个厚度范围内煤层越厚反射波的能量越强。因而本区山西组的3上、3下煤等可采煤层所形成的反射波T3波的能量均符合这一规律。

3 地震技术方法

3.1 试验情况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三维地震勘探的地质任务, 正式施工前在三维勘探区内进行了4个试验点, 分别进行了不同地段内的激发和接收因素及最佳观测范围调查等试验。

3.1.1 井深试验

试验过程中对试验所获得的单炮记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试验记录面貌显示, 激发井深4m、6m、8m时炮井干扰明显;同时经频谱分析, 单炮记录分析, 本区10m、12m、14m井深激发, 反射波频率较高, 能量较强。在生产中根据所获原始记录反射波品质情况, 随时调整激发井深, 以得到较好的原始野外采集数据。

3.1.2 药量试验

激发药量从0.5kg至3.0kg进行了系统试验, 利用12m井深激发获得的单炮记录显示:1.0kg以下药量激发的记录其能量较低, 1.5~3.0kg不同药量激发的记录面貌变化不大, 本质上的区别不大, 反射波能量较强。

3.1.3 试验结果

通过试验资料分析, 本区原始资料有以下特点:本区原始资料信噪比、分辨率较高, 频带较宽, 在原始记录上能清晰地识别出煤层反射波组。本区由于煤层层数较多, 表现为监视记录上有煤层反射波组较丰富。最终采用12m井深, 2kg药量进行野外生产技术参数。

3.2 观测系统参数设计

根据野外现场试验和实际地形情况, 在野外拟采用8线12炮不对称中点激发的观测系统, 检波器采用自然频率为60HZ的数字检波器, 4个检波器小基距面积组合接收。接收道数为48×8=384道, 覆盖次数为24次, 采样间隔为0.5ms。CDP网格为10m×10m。有效的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质量。

4 观测系统特殊布置

4.1 双边加密观测系统布置

除了勘探区的水域以外, 勘探区东部的张白庄、张白庄港因在勘探区的边界, 接收线通过相对较容易, 但炮线无法通过, 因此采用“双边加密炮点”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即接收线直接通过建筑物, 在建筑物两边增加炮点来保证建筑物下的覆盖次数, 见图1。

4.2 中间加密观测系统布置

两个地物之间的空白地段较窄 (小于300m) , 若地物下采用双边加密炮点, 地物下均是远炮点, 覆盖次数较低, 甚至出现空白无资料段;因此, 采用中间加密炮点的方法以提高覆盖次数, 本区北部边界附近有二级坝, 致使部分炮点无法正常施工, 鉴于此种情况采用了变观测系统进行施工, 采取几束线同时进行施工, 增加接收道数以及加密炮点予以弥补不能正常施工的不足, 见图2。

5 取得成果

5.1 数据采集成果

按部颁《规范》对监视记录的评级结果评价, 其中甲级物理点1806个, 甲级率65.36%, 乙级物理点957个, 乙级率34.64%, 成品率99.24%, 三项质量指标均超过了《规范》和设计要求。

5.2 处理成果

在工作站上对三维数据体按照50×50m网格采用面积统计的形式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为Ⅰ类剖面面积2.375km2, 占79.17%, Ⅱ类剖面面积0.625km2, 占20.83%。在三维区北部边界附近受二级坝的影响, 东部边界附近受张白港港口的影响, 镶边工作量稍显不足, 因此地震资料的品质受到一定影响, 评价为Ⅱ类剖面。

5.3 地质成果

查明、基本查明了落差≥5m的断层33条, 肯定原有断层8条, 新解释断层25条。对落差≥5m的断层评价, 均达到可靠、较可靠控制程度。查明了3上、3下、12下、16煤层褶曲形态, 本区总体为走向走向北东, 倾向北西的单斜形态。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解释新技术、地震属性技术, 解释了3上、3下、12下、16煤层的厚度变化趋势。

6 结论

高庄勘探区原始资料质量较好, 处理流程、参数选择合理, 工作细致, 所获时间剖面质量较高。主采煤层标准波能量较强、连续性较好, 信噪比、分辨率较好, 波形波组特征较明显, 反射波层次丰富, 有助于对比解释。经过后期巷道掘进验证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高庄勘探区的地质成果解释可靠性较高, 地震解释地质成果被实地揭露充分证明了三维地震勘探效率高、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摘要:三维地震勘探对解决水域煤层构造和埋藏范围有精度高、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数字地震水平的发展, 尤其是野外数据仪器工作效率和勘探精度的提高, 三维地震在煤田勘探和石油勘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野外实际检验, 该方法在高庄煤矿的实际应用中起到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关键词:煤层,三维地震,煤矿,数字地震

参考文献

[1]程裕斌, 陈加林.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在潞安矿区高河煤矿的应用效果[J].中国煤炭地质, 2010 (08) .

[2]武喜尊.关于煤炭三维地震勘探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煤田地质, 2007 (02) .

薄煤层区地震勘探效果初探 篇3

薄煤层区地震勘探效果初探

山东省济宁煤田岱庄井田地质条件较复杂,主采煤层为16煤层,属于薄煤层勘探区.根据区内地震地质条件,采用高分辩地震勘探措施,研究了断层16煤层赋存状态等地质现象,经波阻抗反演,有较好的地震勘探精度和效果.

作 者:梁英 LIANG Ying 作者单位: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河北邢台,054000刊 名:河北煤炭英文刊名:HEBEI COAL年,卷(期):“”(4)分类号:P631.4关键词:地震勘探 地震反射波 波阻抗反演 资料解释

地震效果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南昌市新建县小学18个班三年级学生为干预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 120人份,收回1 016人份,回收率为90.7%;合格问卷909人份,合格率为89.5%。每人份指讲座前后每人各一份。共干预小学生1 120人,其中男生672名,占60.0%;女生448名,占40.0%。所干预学生中最大年龄11岁,最小为8岁,平均(9.15±1.85)岁。

1.2 方法

首先进行地震科学的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知识简介、地震的破坏、地震监测预报、各种场所地震避震技巧(室内、公共场所、户外、野外)、地震谣言的辨别等。然后讲座者发出“地震来临、大家快跑”等口令进行现场演习,模仿地震发生时情况,观察每位干预对象的反应、行为。演习后再进一步矫正、强化。

1.3 质量控制

干预方案经相关专家论证,重点对干预现场、干预对象的选择、干预措施进行反复讨论。广泛查阅文献,拟定调查表。通过前期的预干预,对问卷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反复修改后采用。

1.4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将合格问卷统一编号,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软件平行双录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2组的各项指标干预前后得分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教育需求

78.7%的小学生以前没有接受过地震知识或地震来临时应对技能方面的培训;95.0%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很有必要接受这方面的培训;接受过这方面知识的小学生中,67.0%是通过电视节目,25.0%是通过报纸、书籍获得这些知识的,其他获得途径占8.0%;对于今后希望得到的教育形式,56.0%的小学生希望通过专家讲座及讨论的形式,98.0%的小学生希望将有关地震知识制作成卡通片以便随时观看。

2.2 干预前、后得分比较

9大题共18分,讲座干预前得分最多16分,最少2分, 平均得分为(9.06±3.22)分,不及格率为63.3%;讲座后得分最多18分,最少3分, 平均得分为(13.80±3.00)分,不及格率为7.1%。干预前、后小学生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5)。除第5题(地震前有哪些异常)外,其余各题干预后得分均有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现场演习专家观察结果

讲座者第1次发出“地震来临、大家快跑”口令进行现场演习时,915名(81.7%)小学生立即冲向教室大门,出现拥挤不堪的场面;只有205名学生卧在课桌下并用书包或手保护头部、闭眼。可见仅通过1次现场演习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今后还需要多次反复强化演习,提高干预效果。

3 讨论

许多实践和研究证明,健康教育是帮助人们了解自然灾害相关知识,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1]。如果在震前人们就接受了地震科学知识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教育,则地震发生时,人们的警觉程度较高,临震的心理状态也好,处理险情的能力强,因而能较好地采取自救互救等手段减少人员的伤亡;反之,就会增加一些人为的伤亡。例如南黄海1984年5月发生的6.2级地震,虽然只有19间陈年房屋倒塌, 没有人被砸死,但由于震感很强,引起上海、南京等地许多人的恐慌,出现了500多人跳楼的事件,从而造成重伤54人,轻伤209人,8人由于恐慌而死亡。1960年摩洛哥地震死亡达1 031万人,其原因之一就是人们防震意识淡薄,感知地震后仍继续睡觉造成的。可见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减少人员伤亡最直接的措施[2]。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防灾意识教育最重要的手段,随着我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中小学生的安全和减灾意识教育日益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和模拟演练是提高地震意识和实际技能的最有效的手段[3],此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在小学生中开展培训与演习的确能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评价小学生地震知识及避震技巧干预的即时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地震知识及应对技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小学生开展地震知识讲座及现场演习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现场观察的方法,评价小学生地震知识及避震技巧干预的即时效果。结果78.7%的小学生以前没有接受过地震知识或地震来临时避震技能方面的培训;除地震前有哪些异常外,其余各项目干预后得分均有提高,且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学生中开展地震知识及逃生技巧的专家讲座与现场演习是积极有效的干预形式。

关键词:自然灾害,知识,干预性研究,学生

参考文献

[1]吴学杰,郑静晨,彭碧波.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中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288-290.

[2]马玉宏,谢礼立.关于地震人员伤亡因素的探讨.自然灾害学报,2000,9(3):84-90.

地震效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绵阳市“5·12”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评估报告和绵阳市极重灾县的乡镇灾后卫生学评价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报表,饮用水监测、群体接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恢复等专题调查报告,人口资料参考《绵阳统计年鉴2009》。

1.2 方法

研究“5.12”地震后3年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状况,描述并分析卫生防疫工作效果。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依据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水质监测按照“四川省地震灾区饮用水监测方案”要求进行,卫生防疫工作报表按规范填写,专题调查参照自制技术方案进行。

2 主要措施与效果

2.1 资源整合、统筹指挥,卫生防疫覆盖到村

“5.12”地震发生后,绵阳市迅速启动重大自然灾害救灾防病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医疗卫生救治指挥部[1],建立健全组长负责制、首问责任制、联席会议制等工作制度。整合外援医疗卫生队伍资源并加强协调配合,援绵卫生防疫队伍157支共6 900人纳入属地统一指挥,卫生防疫工作覆盖到全市9个县市区275个行政乡和3 428个行政村。

2.2 规范应急处置、统一技术方案

“5.12”地震后紧急制订《绵阳地震灾区灾民集中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地震后洪涝灾害、饮用水、环境卫生及消毒杀虫方法》和《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等技术规范和工作指南共25个,科学指导卫生防疫工作的实施。

2.3 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和消杀防疫、消除病媒生物疾病隐患

选择平坦开阔地建立安置点,建立简易厕所并消毒处理粪便和污物,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在远离生活区及水源的地方深埋家畜尸体,组织培训消杀灭专业人员,合理使用消杀灭药剂,快速处理人和动物尸体676.8万具,消杀灭面积21.2亿平方米,处理粪坑684.2万处(次),清除蚊蝇孳生地398.1万处(次)。2.4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加强对学校、建筑工地、灾民集中安置点等重点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总体上形成了“六有四强化”的卫生防疫模式(即有防疫队、有医疗队、有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有厕所、有垃圾堆放处、有饮水供应点,强化群众参与、强化环境卫生、强化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强化卫生评比公告)。严防过期、变质等不合格食品出现在灾区市场。制定《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卫生安全指南》,加强对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指导工作。对城镇灾后重新开业的餐饮业进行监督指导和拉网式检查,把好“病从口入关”。

2.5 保证饮水安全、加强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

农村灾区一般为分散式供水,震后饮用水安全尤其值得关注。对农村分散式供水和城镇集中供水分别采取家庭消毒和统一消毒的方式进行,并加强监督指导。现场监测各个安置点水样余氯含量,对极重灾区乡镇集中式供水进行浑浊度、色度、臭和味、总大肠菌群、饮水中余氯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对保障灾区人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使灾区供水合格率从灾后的56.68%逐步恢复并稳定在89.79%~95.22%之间,饮用水合格率基本得到保证。3年来无水源性疾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6加快能力恢复,注重疫情监测报告和分析通过手机代报疫情、快速检测和委托检测等手段恢复公共卫生能力,依靠市、县、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实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和24 h疫情值班,开展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周、月和季度分析。截止2011年1月,网络直报恢复率100%(283/283),实验室检测项目恢复率96.08%(710/739)。绵阳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到100%。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4.0938/10万)较地震前(2008年)同期水平(29.1069/10万)下降17.22%,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2.7 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尽快加强应急接种

冷链是计划免疫的“生命线”,它维系着疫苗的贮藏、运输的质量,关系到儿童免疫接种的效果。绵阳市极重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组织实施值得肯定,但必须加快灾区冷链设备的恢复与投入,增加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尽快解决疫苗的存储、保藏和冷链运转[3],在帐篷或板房内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开展应急接种和常规免疫。震后3个月共开展应急接种甲肝、乙脑和流感疫苗615 466人次,接种率分别为97.46%(100 870/103 500)、98.81%(46 779/47340)和97.83%(454 554/464 626),构建了健康人群有效免疫屏障,疫苗针对疾病防控效果初步显现

2.8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灾后防病知识

深入村社、场镇街道、办事处及灾民安置点,利用广播、板报、张贴宣传画(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知识讲座、设宣传点和巡回医疗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大众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 023.56万份。

2.9 开展灾民安置点及学校卫生督导检查,控制群体危险因素发生

统一方案,在灾民集中安置点和学校积极开展检查指导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和监督监测工作,在灾区学校积极加强晨检制度,搞好环境消毒杀虫工作,查找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卫生防疫措施。

2.1 0 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

控制四害密度是灾区防病的经典措施,我们实施清淤、清废与消杀同步进行的工作模式,消除蚊蝇孳生地和防止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的发生。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及开展化学防治是控制病媒生物的有效措施[4]。在极重灾县和重灾区积极开展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监测,平均密度分别为4.56只/(人工·h)、0.35只/m2和0.74处/2000 m2,得出较为科学的依据,总体呈下降趋势,未达到病媒生物危害程度,预防性消杀灭效果明显。

3 建议

“5.12”地震后,在自然环境及其恶劣的情况下,如山体滑坡、道路堵塞、堰塞湖形成、暴雨、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接踵而至,自然环境的改变、人畜尸体腐烂、食品饮水缺乏、灾民密集安置、防疫网络遭重创等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绵阳市以集中安置点与板房学校、集中与分散式供水点及餐饮单位、垃圾场站及厕所、化学及放射污染源等为重点部位,以受灾群众、在校学生、流动人口及婴幼儿等为重点人群,以灾区群众临时居住地卫生条件、饮用水与食品卫生安全等为重点环节,以严重危害当地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等为重点疾病,以极重灾县(乡)为重点区域,医疗卫生防疫工作覆盖到村,科学运用上述10项卫生防疫措施,总结并推广安置点“六有四强化”卫生防疫要求,早期着重于疾病监测、环境卫生、饮水食品卫生和学校卫生,后期着重于心理卫生和安全越冬工作,灾区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与地震前(2008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17.22%,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饮用水卫生状况逐步好转,蚊、蝇、鼠密度总体下降,未发生甲类传染病疫情及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防疫措施效果明显,取得了大灾之后3年无大疫的控制目标。

完善公共卫生建设最重要、根本核心是人才问题[5]。以往绵阳市在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6],在本次地震应急处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绵阳市平均每万人有疾病预防控制人员0.9人,职工专业技术队伍人才缺乏[7],基层公共卫生卫生站(室)力量薄弱、地震造成的环境卫生状况恶劣和公共卫生体系人员财产损失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性的调集外援卫生防疫队、现场培训专兼职防疫人员等行动,为绵阳市灾后卫生防疫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值得充分肯定。但着眼长远与发展,建议稳定并补充急需的公共卫生人才,以人为本,培养一支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方能满足社会和现实的需要。网络直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应急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8]。公共卫生实验室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前沿的阵地,担负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据支撑的重任[9]。鉴于能力恢复相对滞后和公共卫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议在进行公共卫生体系恢复重建进程中,增加监测分析、强化预防接种及疫情网络报告,加快实验室人员、设备等检测能力建设,尽快改善公共卫生实验室条件,提高疾控机构的快速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雷百灵,周云,朱颖,等.汶川地震绵阳极重灾区医疗救援应急指挥纪实[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8):581-587.

[2]陈志,李大春,罗贇,等,绵阳重灾区饮用水卫生恢复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6):1400-1419.

[3]凡娅,刘颜,张佩如,等,汶川大地震后绵阳极重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0):1953-1954.

[4]李仕一,刘昌弟,向定全,等,绵阳市地震灾区病媒生物控制与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2):96-97.

[5]王德斌,蔡海燕,洪倩,等,从系统论看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37-39.

[6]周云,侯再金,向定全,等,基层疾控机构应急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526-3529.

[7]米桂英,胡愠茹,尚爱平,等,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4-85.

[8]刘权,党继光,韩淑琴,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641-642.

地震效果 篇6

我国中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却由于交通、自然条件复杂, 特别是复杂山地地貌区, 以往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模块不能有效解决地形比高达数十米甚至二、三百米剧烈、起伏变化;另外, 黄土塬地貌区的干燥、巨厚的黄土在激发成孔、黄土对地震反射波强烈吸收作用等方面也是地震勘探难题。随着地震仪装备轻便化、勘探理论创新、数据处理中折射静校正、层折射静校正等技术、反射面元内共中心点离散控制技术的发展, 类似复杂山地、黄土塬等地貌地区地震勘探工作的开展才成为可能。

本文以陕西省某地区煤炭地震勘查为例, 研究了地震弯线技术在黄土塬地貌区地震测线布置方法、接收道距投影设计、反射面元内共中心点离散控制、折射校等技术,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地质简况

勘查区位于鄂尔多斯南缘, 秦岭构造带北侧。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中生界三叠系中统铜川组、侏罗系下统富县组、中统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上统芬芳河组, 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和环河组, 新近系上新统和第四系。煤层发育于中侏统延安组。

2 地震弯线采集

2.1 测线布置

勘查区呈剧烈切割地形, 深谷内基岩出露, 如图1所示的呈“V”型沟壑。弯线沿沟谷布设要求是:以“折线”代“曲线”, 以“短直线”代“长线”原则, 接收点道距投影到冲沟总体弯曲趋势线上, 确定相邻接收点的距离, 即在冲沟总趋势形态线上道距恒定, 相邻接收点遇“急弯”或“S弯”时, 道距“取直”。投影法测量放样工程量较大, 但保证了弯线采集时反射面元内共中心点分布均匀, 叠加次数分布较稳定。利用区内近南北方向沟谷与地层走向近垂直的特点形成主测线, 利用有限的近东西向的支沟形成联络线, 在全区形成测网。

2.2 采集参数

弯线地震观测系统为道距10 m, 偏移距为100 m, 120道接收, 单边激发放炮, 炮距20 m, 30次叠加, 形成的共反射点道集间距为5 m;检波器采用PS-60型陆地检波器;仪器采用Sercel公司428Lite型多道遥测数字地震仪。

3 地震资料处理

3.1 资料处理流程

该地区弯线地震资料的品质总体良好, 但面波和高频随机干扰偏大。资料处理要求是: (1) 消除面波、随机高频噪声干扰; (2) 做好起伏地形条件下的折射静校正; (3) 控制弯线共反射点离散性, 从而获得高品质的剖面资料。

资料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1,2]。

3.2 弯线地震数据空间属性

弯线地震数据处理要求检波点、炮点坐标有较高的精度, 本次地震资料采集采用测量放样点坐标, 满足了处理要求。通过录入检波点、炮点坐标建立每一炮与相应检波点一一对应的空间几何关系。通过建立点位与地震数据空间属性关系, 将几何空间数据与地震数据联系起来对原始资料进行几何关系检查。空间属性建立为计算共中心点提供了依据, 测线检波点与共中心点道集位置分布如图3所示。图3分别展显了测线炮点、检波点位置和检波点与共中心点分布。虽然炮点、检波点随地形而曲折变化, 但共中心点带呈平滑折线分布。与检波点位置有较大的偏移, 这是弯线所特有的共中心点分布特征。

(黑色线条代表检波点位置, 灰色线条代表共中心点道集位置)

弯线共反射面元中共中心点的离散原则上通过控制合适的炮检距关系, 剔除分散距较大的炮检中心道, 使得共中心面元内的各炮检中点的分散距以及分散度得到合理分布, 确保大部分共中心点聚敛于满足面元叠加的空间、时间条件的面元网格内, 从而提高叠加成像的信噪比。

3.3 折射静校正

折射静校正采用折射波的初至拾取和分析, 求取静校正量。如图4所示, 沿冲沟布置测线时, 激发记录中, 初至起伏相对较小, 有利于提高折射静校正精度。处理中先进行浮动基准面上的高频分量校正、叠加, 后校正至水平基准面。通过这种方法消除复杂地形对地震资料的不利影响。

4 处理效果

通过对弯线反射面元内共反射点离散控制处理, 应用效果较好, 如图5所示。叠加时间剖面反射层信噪比和分辨率均较高, 波组特征明显, 反射层次齐全清晰, 同相轴连续性强, 构造形态清楚。

5 结论

地震弯线技术充分利用了黄土塬区、复杂山地条件下山谷、冲沟等深切状“V”字型地貌, 进行二维地震数据采集, 克服了平原地区规则直线状布设测线方式的局限性, 避免了复杂地形、巨厚黄土塬区条件下的地形高差剧烈变化引起的静校正处理精度低、激发和接收资料差、采集工作难度极大等诸多难题。该地区二维地震弯线技术的应用成果表明, 地震弯线技术在西部煤炭地震勘查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分析了地震弯线技术在我国中西部复杂山地和黄土塬地区的应用方法, 指出弯线采集布线方法和反射面元共中心点离散控制是弯线采集和处理的重点。通过西部某地区地震弯线技术应用成果实例, 证明地震弯线技术在复杂山地和黄土塬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地震弯线,投影道距,静校正,共中心点离散

参考文献

[1]阎世信, 吕其鹏.黄土塬地震勘探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

地震效果 篇7

8BY淘范文网

今天政府机构的快速反应,为解救玉树地震灾难赢得了最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我们相信,行动更快的此次救援会让更多的被埋者从废墟中生还,会有更多的生命奇迹发生。8BY淘范文网

8BY淘范文网

玉树的不幸和汶川一样,牵动了我们亿万中国人的心,虽然远隔千里,但我们感同身受,心头发沉,看着网上和电视中那些现成的残垣断壁,那些埋在瓦砾中奄奄一息等待救援的受难者,我们心痛啊……今天我们身为华夏子民,亲人有难我们该怎么办?我只想说:8BY淘范文网

8BY淘范文网

地震效果 篇8

1 数据与方法

笔者收集、查阅了历史地震研究的相关史料和文献,特别对1556年华县81/4级地震进行了详细的查阅、分析,整理了这一地震对山西省破坏的史料。同时结合1556年华县81/4级地震等震线图,对山西省的各影响烈度范围内的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华县特大地震的破坏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对总结大震应对经验,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深入开展地震应急和地震研究工作意义重大。

2 华县特大地震对山西省造成的震害

2.1 从华县特大地震史料记载点上说明山西遭受严重震害影响

山西祁县: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地大震。

山西宝德州(治今保德):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地震,房屋有声。

山西临汾:嘉靖三十四年冬地震,有声如雷,坏城垣房舍,压死百余人。

山西襄陵(今襄汾西北襄陵):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地大震。有声如雷,自西北来,坏官民庐舍,压死者九十余人。汾河两岸,地裂成渠,宽尺余,或涌沙,或涌水,自后频震无时,累月乃息。

山西曲沃:光绪《曲沃县志》作:十二日夜地震,有声来自西南,屋舍倾,人有压毙者。

山西汾西: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地震有声,房舍倾颓,人有压伤死亡者。

山西蒲州:三十四年十二月蒲州地大震,有声如雷,地裂水涌,城垣房舍倾圮殆尽,人民压溺死者不可胜记。

山西临晋(今临猗西南临晋),猗氏(今临猗)、万泉(今万荣西南古城)、河津: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地大震,有声如雷,地裂成渠,城郭庐舍尽覆,人民压死不可胜数,三年余不止。

山西荣河(今万荣西南荣河):三十四年秋大水,黄河溢,水至城下,漂沫禾稼。冬十二月十二日地大震,声如雷,坏城垣及官民庐舍万余,压死者甚多,地裂泉涌,平地水深三四尺。绵绵震动不息,至次年方止。

山西猗氏(今临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地大震有声,坏城郭庐舍,人有死者。

山西万泉(今万荣西南古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地大震有声,坏城郭路段和,人有死者。

山西河津: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地大震,有声如雷,城堡官舍崩塌,人民压死千余口,县北干涧、东长、僧楼、故(古)镇等尤甚。

山西解州(治今运城西南解州):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地大震,有声如雷,城垣庐舍倾覆,居民压死不可胜数,至次年春未息。

山西安邑(今运城东北安邑):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地震,安邑县衙门尽塌,民房约倒八分,压死人口万余,头畜其数;城西办里崩出水泉十数余眼。荣河县地裂成沟,泉水如河。

山西夏县:嘉靖三十四年地震,蒲、解、夏为尤甚,城催隍湮,土涌井沸,儒学及温公书院、乡贤祠俱圮(pi)毁,惟文庙正殿独存,压死人民殆及千数。

山西平陸: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平陆县十二日狂风大阵,夜更时分,炮响三声如鼓。十三日子时,震,声响如万雷,摇塌房屋,山崖、平地崩裂,涌出黑水沙泥,压死人口数多。

山西稷山:时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地震,始自西北,有声如雷,地形侧摇,房舍尽覆,压死人民多寡不齐。

山西绛县: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地震十余次(原注:房屋倾塌,压死者千余人)。

山西霍州(霍县):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地震,有声自西南如雷。房屋倾倒,人多有压伤死亡者。

山西乡宁: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地震,庙学俱坏[2]。

记录到此次地震的地方还有芮城、永和、汾西、洪洞,霍州、灵石、汾州、孝义、平遥、石楼、临县、离石、中阳、柳林、太原、清徐、交城、文水、祁县、太谷、榆次、忻州、代州、定襄、保德、岢岚、兴县、平定、昔阳、左权、长治、潞城、壶关、黎城、晋城、高平、阳城、沁州、武乡、沁源等。

所有记录中,记录到人口伤亡的有17条,该地震对山西省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导致很多地方特别是运城地区死伤人数不可胜数,如解州、蒲州、荣河等地。综上所述,足见山西省受灾范围之广,灾情之惨重,人口伤亡之多。

2.2 从华县特大地震分析山西遭受震害分布特点

1556年华县81/4级地震,影响到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和河北省等。华山山前断裂和渭南塬前断裂是华县特大地震的发震构造[4],这两条断裂走向为近东西向,华县地震等震线椭圆长轴即为该方向,山西省的影响区正好位于椭圆的右侧长轴方向,波及范围极大。而且该地震烈度衰减符合典型的椭圆衰减模型。该地震对山西省的影响范围、程度极为深大,山西省绝大多数地区都遭受到5度的破坏,最大影响烈度10度。10度区分布在运城的永济和蒲州,占华县地震10度区总范围的1/4;11度区分布在运城的芮城、安邑、解州、临晋、荣和等地,占华县地震11度区总范围的近1/2。而8度区主要分布在临汾市,也有少部分分布在运城市的平陆,6度以上影响区域占到山西省面积的1/2;5度影响到山西省的绝大多数地区,从南部的运城市到北部的朔州市。

3 结语

本文广泛收集、查阅了有关历史地震研究的相关史料和文献,特别对1556年华县81/4级地震史料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分析,同时结合1556年华县81/4级地震等震线图,对山西省的各烈度范围破坏分布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大震的破坏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对总结大震应对经验,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深入开展地震应急意义重大,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历史地震研究。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历史资料汇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160-161.

[2]山西省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历史资料汇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163-209.

[3]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山西地震等震线图集[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9:64.

地震局机关地震应急预案 篇9

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现参照省、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本预案包括:应急组织、应急行动和应急工作程序。

一、应急组织

县地震局设立地震应急指挥部,在地震应急期间,统一指挥我局的地震应急工作。

县地震局地震应急指挥部由局领导、机关台办负责人组成。总 指 挥:局长

职责:负责地震应急的全面指挥工作。副总指挥:各副局长

职责:协助总指挥工作,分别负责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评估与救助;应急情况汇总及后勤保证工作。办公室、地震台职责:

办公室:负责局指挥部与市政府、省地震局的工作联系;负责与震情、灾情有关的报告(简报)的审定、印制、发送;负责有关宣传报道及接待新闻单位采访工作;负责应急经费、设备、车辆、物资的保障与调配。

地震台:负责震情分析和会商;地震发展趋势判断;地震现场监测预报的管理。负责指导各部门应急期间的有关业务工作;负责管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负责面向社会的宣传工作和声像摄制工作。负责地震参数的测定和上报;负责管理全局的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二、应急反应

县地震局在地震应急工作中,既要履行地震部门的职责,又

要履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县地震局应急反应为:

(一)有感地震应急

启动条件:安远县区发生有感地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应急行动:

1、尽快确定地震参数,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2、迅速进行震情会商,判断震后震情趋势,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3、县局进入应急状态,加强值班和地震监测工作,异常情况随时报告。

4、判断有无更大的地震,向县政府汇报后,及时发布震情判断消息,稳定社会秩序。

(二)一般破坏性地震应急

启动条件:安远县区域内发生4.5--5.5级地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时。人口稠密地区发生4.0--4.5级强有感地震及邻县发生强震波及我县时。应急行动:

1、向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报告震情。

2、迅速汇总灾情和进行地震灾害损失快速预测评估,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3、根据灾情向县政府提出应急反应建议。

4、组织震情会商,做出震后趋势判断,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5、派出地震现场工作组,进行震后现场震情监视、震害调查、震灾评估和地震现场科学考察工作。

6、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社会宣传工作。

7、按中国地震局的规定,及时上报震情、灾情信息。

(三)破坏性地震应急

启动条件:安远县区域内发生M 5.5级或造成特大损失的地震。

应急行动:

1、向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报告震情。

2、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进行震灾损失快速评估,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3、进行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及时提供震情发展趋势,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4、进行震害损失调查、评估、地震现场烈度考察及科学考察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地震新闻宣传报道,组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

6、按中国地震局的规定,及时上报震情、灾情信息。

(四)震情应急

启动条件:发现重大短临异常或者提出重大短临预测意见后。

应急行动:

1、台站对短临异常(观测点)及时上报。

2、随时核实异常。重要异常由县局派出人员到现场核实。

3、加强震情会商,对异常提出判断意见和对震情提出预测意见。

4、按中国地震局的规定,及时上报观测数据、异常核实报告及会商意见。

5、强化仪器维护,保证台站仪器正常运转,数据连续可靠。

6、加强震情行政值班,办公室和地震台昼夜值班,开展宏

观异常的观察、收集和上报。

(五)临震应急

启动条件:省政府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

应急行动:

1、在临震预报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震情跟踪,加强监测,及时核实异常,加紧震情会商。

2、做好地震现场地震监测、震害评估、科学考察工作的准备。

3、派出队伍,进入预报区加强监测和震情跟踪。

4、根据震灾预测结果,向县政府提出应急工作建议,协助县政府部署落实临震应急的有关工作。

5、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强化宣传,重点宣传防震、避震以及自救、互救知识。

(六)平息地震谣言

启动条件:在县区域或人口稠密地区出现地震谣言,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

应急行动:

1、迅速将谣言情况及时报告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2、调查谣言的影响情况,分析谣言起因,向当地政府提出平息地震谣言的对策。

3、协助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各类有关媒体,迅速平息地震谣言。

(七)应急戒备

启动条件:中国地震局规定的重大政治、社会活动期间。应急行动:

1、加强震情值班和地震监测,对异常及时上报与核实。

2、做好信息传递和震情会商工作。

3、适时将应急戒备情况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三、应急工作程序

接到临震预报或境内发生有感地震、邻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时,县地震局的应急工作程序是:

1、局地震遥测台网值班人员在震后5分钟内对地震参数作出测定,10分钟内报告局长、县委、县政府值班室。

2、局长根据震情,可宣布进入地震应急状态,局应急指挥部立即开始运行。

3、局行政值班室按照局长指示通知局指挥部成员及全体工作人员于半小时内(城内人员)到岗,进入应急状态。

4、召开局指挥部会议,研究提出地震应急对策、抗震救灾规模,向县长、主管副县长报告。

5、召开紧急会商会,提出震情发展趋势意见,并根据震情发展,随时进行会商,严密监视震情发展。

6、迅速了解震灾及影响范围,并组成现场考察队伍,于两小时内赶赴地震现场考察。

7、破坏性地震3天内,严重破坏性地震5天内完成震害灾情初评估;10天内完成严重破坏性地震震害灾情的总评估。评估报告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及中国地震局。

8、办公室及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发送震情、灾情简报。同时,按中国地震局灾情速报规定按时上报灾情资料。

地震效果 篇10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范文网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公共场所如何个人防护

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在地震时的应急防震工作 室内应急防震行动

防地震伤害主要是防震坏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伤。如果有临震预报,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动,离开建筑物。但在多数情况下,地震是突然发生的。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要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其办法是:一旦发生地震,如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 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可参考第三课中的室内防护动作)。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 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楼、跳宙,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 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场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架物中,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护住头部。

若在电影院、体育馆等地方,可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3注意避开吊 灯、电扇等悬挂物。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极好,已为唐山、包头地震实践所证明。所以只要来得及,就可以进入人防工程或地 下室。因为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核爆炸冲击作用有许多相同之处,防护原理和防护方法也很相似。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

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 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漏 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会呼救,等 待救援。

室外人员的应急防震行动

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骑车的下车,开车的停下,人员靠边行走。收听关于震情和行动指南的广播。

平时的防震应急准备工作 当政府有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后,人们应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应急防震准备。主要工作有:

①在家里或学校教室内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倾倒,固定柜门,防止物品掉下伤人,用透明膜或胶带贴玻璃,防止碎片伤人,将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顶和水泥板墙。保管好危险物品。准备消防灭火器具。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内安全程度。

②和人民防空应急一样,要备好个人应急包和帐篷材料。

③按照家庭、学校或单位的应急分工预案,确认工作职责、搞清学校或家庭的安全部位,以 便应急躲藏、避难。

④学习自救、互救、灭火、抢修、找、抬伤 员的技能相知识。确定邻里、单位人员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应 急抢救的计划。

上一篇:山楂果树整形修剪技术下一篇:资源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