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六篇

2024-05-22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 篇1

森林火灾是世界上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之一, 也是导致全球森林蓄积量不断下降的因素之一。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是“地球之肺”, 能够保持水分、净化空气, 促进生态平衡。而森林火灾则是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头号敌人, 扑救森林火灾的危险性非常高, 极易造成救灾人员伤亡。因此, 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 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2 森林火灾的成因及危害

2.1 森林火灾的定义

森林火灾的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指凡是失去人为控制, 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 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力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狭义指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一般森林火灾 (受害森林面积在1hm2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 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 ;较大森林火灾 (受害森林面积在1hm2以上100hm2以下的, 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 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 ;重大森林火灾 (受害森林面积在100hm2以上1000hm2以下的, 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 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 ;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hm2以上的, 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 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 。

2.2 森林火灾的成因

森林火灾的成因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自然成因包括雷电、自燃等, 雷电触击林木引起树体燃烧;天气干燥、阳光强烈辐射, 森林物质容易引发自燃。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比较少, 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100。人为成因造成的森林火灾是最普遍、量最大的。人为成因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火源:生产性火源包括农业、林业、牧业生产用火, 工矿用火等;非生产性火源包括烧火取暖、野外吸烟乱扔烟头、玩火、烧纸等。

2.3 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火烧后森林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如高强度、大面积的森林火灾, 对森林资源和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引起水土流失、山洪爆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更严重的会对居民财产、交通、大气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森林大火不仅无情毁灭森林中的各种生物, 破坏陆地生态系统, 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微粒物质等, 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直接威胁人类及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 而且扑救森林火灾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扰乱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秩序, 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3 森林火灾的预防

森林火灾的预防主要是指控制人为火源的发生,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森林火险高发期, 加强对人为火源的管理, 是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宣传, 树立“人人防火”的意识, 明确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加大力度宣传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 树立全社会“人人防火”的法制意识。进入林区不管是开展农、林、牧业等生产性活动还是开展度假、狩猎、祭祀等生活性活动, 都要牢记森林防火。特别是在森林防火期间内, 一定要禁止野外用火;特殊情况必须用火的, 必须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此外, 要抓好相关规章条例的贯彻落实, 提高依法防火的工作水平。加大力度宣传森林火灾的危害及纵火罪的严重性, 起到警示的效果。

3.2 精细化管理, 健全森林管理机构, 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水平

要建立各级护林防火组织, 健全完善森林防火管理机构, 指定专人负责日常护林防火工作, 研究制定护林防火措施和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监督指导各级护林防火管理机构的工作, 提高森林防火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森林防火工作必须精细、严格、规范, 要建立多渠道、多方位、多主体的管理机制, 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森林防火检查工作, 检查火源管理、防火工作薄弱环节、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等, 确保森林防火无隐患、无死角。避免一个烟头造成一场灾难、信息迟报致使小火酿成大灾等现象的发生。

3.3 种植防火树种, 修建隔离带, 建立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在森林进入防火期之前, 在村庄周边山脚田边、主山脊清理修建防火隔离带, 在隔离带内种植防火树种, 如木荷、油茶、石楠、冬青等, 这些防火隔离带对森林火灾的阻隔作用不仅是由于选用树种不易燃烧, 还可以形成隔离带内小环境, 阻止森林火灾的发生与蔓延, 是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一道屏障。一旦森林发生火灾, 专业防火人员能够迅速沿着隔离带通道奔赴火灾现场扑救。修建防火隔离带要因地制宜, 适应当地森林现状, 一般设置在山脚田边山脊、林地边缘、道路两侧、田林交界、集中墓地与森林交界处、人为活动频繁、火灾易发地段, 主要位置应该设置在山脚田边、主山脊线上, 最能有效组织火势蔓延。

3.4 强化学习, 提高防扑火灾能力, 建立专业的森林消防队伍

建立一支高质高效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 是顺利完成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 要强化学习、培训、演练, 提高森林消防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防火资金和设备的大力投入, 全面提高森林消防队伍的防火能力和战斗力。

4 森林火灾的扑救

森林火灾一旦发生, 必须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的扑救措施, 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各项工作,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火灾, 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4.1 森林火灾的扑救方法

只要破坏了森林火灾发生的三个条件, 即可扑救森林火灾。这三个条件是可燃物、火源和火险天气, 只要消灭其中任何一个要素, 森林火灾就会熄灭。采取的扑救措施应该能隔离可燃物或减少可燃物的蒸汽量使其低于着火下限;隔离空气, 或使空气中氧的含量低于14%~18%;还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窒息法。如复土、喷洒灭火剂和扑打等, 可隔离燃烧所需的空气, 达到灭火目的。适用于火灾发生初期。二是冷却法。即在着火可燃物上覆盖湿土或洒水等, 使着火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灭火。三是风力灭火机灭火。当风速大于15m/s, 风即能起到灭火作用。在实践中效果很好, 一台风力灭火机相当于20人灭火。三是隔离可燃物。如开设防火线, 将已燃可燃物与未燃可燃物彻底分离;在可燃物表面喷洒化学阻滞剂, 或大量浇水形成阻燃带, 使其难燃或不燃。

按扑救时采取的手段, 可分为直接扑救法、间接扑救法、航空灭火和人工降雨灭火。

4.2 森林火灾的扑救战术

森林火灾的扑救, 必须在初期阶段将森林火灾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通过扑灭火焰和封锁火头, 防止其发展;至平定火阶段, 须控制火灾扩大, 并在火场周围开设防火线;火平定后的熄灭火阶段, 应进行巡逻监视, 直到林火最终熄灭。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预防为主, 积极消灭”, 一般采取下列战略战术。

4.2.1 确定主攻灭火带

根据火灾的不同威胁程度, 可划分为主灭火地带和次灭火地带。主攻灭火地带是指在火场边界外无天然或人工防火障碍物者, 火势自由蔓延的地带, 要集中力量控制其火势。次灭火地带是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或人工防火障碍物, 火势不易扩大的区域, 可少量部署防守。

4.2.2 抓住时机迅速扑灭

火势不断变化, 扑灭时要审时度势, 重点部位重点防御, 抓住时机, 集中力量迅速扑救, 能节省大量人力、物资, 减少森林损失。例如:清明节某乡村民在村庄后山扫墓, 引起森林火灾。接到报告后县森林消防大队立即赶赴火场灭火, 当灭火到半山脊时, 无法控制火头和边缘火, 当时是中午气温28℃以上, 风力4~5级, 地形复杂, 指挥员下令撤离火场, 经请示, 采取以火功火战术灭火。就是沿着山脚小路加宽2~3m的防火阻隔带, 有组织地点火燃烧, 在用风力灭火机往火场里吹, 最终起到最佳灭火作用。

4.2.3 牺牲局部保存全局

在灭火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 为保存更多或价值较高的森林, 可牺牲部分价值较低的次要林地。在扑救一个火场时, 先尽力扑灭火场的外围火, 控制住后再扑救火场以内的火。

4.2.4 彻底清理火场消灭隐患

火灾扑灭后, 如火场清理不彻底, 树根、枯立木、病腐木等余火未灭, 遇到大风就会复燃, 造成新的火灾。必须彻底检查, 肃清火源。火场清理后, 经过一个中午的风吹日晒, 不再冒烟, 始能陆续撤离火场, 但仍需留下部分人员看守, 确认火场不会复燃后, 才全部撤离。

5 结语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 积极消灭的方针, 是加快我国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 必须要掌握森林火灾发生和燃烧的规律, 运用科学技术手段,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管理机构, 制定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加强专业消防队伍的培训、演练。减少火灾发生次数, 及时扑救森林火灾, 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损失。

摘要:指出了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 会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森林火灾的引发因素很多, 且一旦燃烧蔓延速度非常快, 扑救难度大, 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控制。根据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 分析了森林火灾的危害性, 提出了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阶段不同的应对措施, 以提高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的能力。

关键词:森林火灾,预防,扑救

参考文献

[1]王晓楠.如何加强森林火灾控制[J].中华民居, 2013 (3) :338~339.

[2]艾廷彪, 金荣军.论营林措施在预防森林火灾中的作用[J].绿色科技, 2014 (10) :225~226.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 篇2

关键词:建筑,电气,火灾,预防,扑救

由于电气设备的大量应用, 在设备安装, 使用和维护不当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频频发生, 电气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在探讨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的同时, 对火灾的预防与扑救进行简要的分析。

1 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

由于电气设备的大量应用, 在设备安装, 使用和维护不当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频频发生, 尽管电气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不当。

例如, 大功率电气设备使用小容量的插座;进户线进户无保护套管, 因磨损造成短路引燃周围易燃、可燃物体;嵌入式灯具散热孔被堵, 周围无足够的散热空间等。

1.2 电气设备短路。

相线与零线或相线与相线之间的导体相互碰连, 或相线与大地碰连, 就会使线路电流突然剧烈增大, 并产生电火花, 若保险丝不及时熔断 (当保险丝选择过大或用粗铜丝代时) , 导线绝缘就会被引燃, 引起火灾。

1.3 电气设备过载。

如果负载过大, 通过导线或设备的电流便会超过它们的安全载流量, 绝缘层会因过热而加速老化, 严重或长期的过负载, 绝缘层会变质损坏, 引起短路着火。

1.4 电气连接点接触电阻大。

在电气回路中不可避免地有许多连接点, 例如, 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导线与用电设备接线端子的连接等。在正常情况下, 这些连接点的接触电阻很小, 发热甚小, 如果安装不良, 使用日久被有害介质锈蚀等, 接触电阻将显著增大, 连接点严重发热, 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 并能引起绝缘材料、可燃物质的燃烧。

1.5 电气设备使用不当。

例如, 用灯泡烘暧被窝;灯泡过于接近蚊帐、衣物、纸张和木板等易燃物。特别是大功率灯泡、红外线灯泡、高压汞灯、碘钨灯, 这些灯泡的表面温度极高, 很容易引燃附近的易燃物品;电热器具接通无人看管或停电时没有拔掉插头、复电后又无人知晓;在一个插座上接入过多的用电设备等。

1.6 电气设备绝缘老化。

导线和电气设备绝缘被老鼠咬伤或机械损伤;使用年久的导线和电气设备自然老化;过负载或短路事故造成绝缘过早老化;以及设备长年失修等, 都会使绝缘性能降低或丧失, 造成设备短路等事故。

1.7 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放电的结果。大量密集的电火花构成了电弧。电弧的温度可达3000~6000℃。电火花和电弧能引起周围可燃物质的燃烧, 能使金属熔化、飞溅, 构成危险的火源。

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和操作时也会产生电火花。例如, 开关通断、插拔插头和熔断器插头, 都会产生火花, 这类火花属正常火花。另一类火花为事故火花, 即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产生的火花。例如, 导线短路;保险丝熔断;误操作;雷击等引起的火花。

1.8 不懂安全规则, 例如, 在可能发生电火花的设备或场所用汽油擦洗设备等。

2 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为预防或减少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在安装线路的电气设备时, 要正确选型、规范操作。尤其对于潮湿、有腐蚀性的物质、高温及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房间、仓库和作坊, 更应严格按规定要求选型和安装。修建房屋或装修时, 必须加强防火意识, 保证电气安装质量, 以免留下隐患。正确安装和使用照明灯和家用电器, 尤其是大功率电器、电热器具, 切不可马虎。在使用导线、电气设备和家用电器时, 不可超出允许限度。切实预防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短路、过载事故发生。切实做好电气接头的连接工作, 防止接触电阻过大引起的火灾。

3 电气火灾的扑救方法

3.1 常用灭火材料。

常用的灭火材料有水、化学液体、泡沫、固体粉末和黄沙等。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 灭火效率较高。但是水能导电, 因此, 在有电情况下, 一般不用水扑救, 只在断电的情况下使用。黄沙也是常用的灭火材料。用沙覆盖住火焰, 可使火熄灭。常用的灭火器主要有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1211灭火器等。其中酸碱、泡沫两种灭火器的灭火材料具有导电作用, 不适用于带电体灭火, 而且对电气设备有腐蚀作用, 对绝缘损害大, 不易清理, 因此只能在危急情况下, 方可用于断电时的电气灭火。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干粉灭火器的灭火材料绝缘性能好, 对电气设备的腐蚀作用小、损害少、易清理, 因此适用于扑灭电气设备火灾。

3.2 带电情况下的灭火方法。

如果处于无法切断或不允许切断电源, 以及时间紧迫来不及断电源 (否则会失去战机, 扩大危险性, 从而使火势蔓延) 或不能确定已断电情况下, 可采用带电灭火的方法。带电灭火是一项危险的工作, 必须注意以下事项:应使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干粉灭火器。但由于这类灭火器射程不远, 要接近火源才能发挥灭火作用。灭火器的机体、喷嘴及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以防发生触电事故。必须注意周围环境, 防止身体、手、足或者使用的消防器材 (火钩、火斧等) 直接与带电部分接触或与带电体过于接近而造成触电事故。若有导线断落地面, 应划出一定的警戒区, 防止跨步电压触电。用水枪灭火时宜用喷雾水枪, 同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如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靴或穿均压服等进行操作。水枪喷嘴应可靠接地。用四氯化碳灭火时, 灭火人员应站在上风测, 以防中毒, 灭火后要注意通风。

3.3 断电情况下的扑救方法。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或引燃附近可燃物时, 首先应该设法切断电源, 然后进行扑救, 以保证扑救人员的安全和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室外或街道的供电线路起火时, 要及时同供电部门联系, 切断电源;室内的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 应尽快拉下总开关或拔掉总熔断器插头, 切断电源, 并及时用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发生火灾时, 闸刀开关因受潮或烟熏、火烤, 绝缘强度降低。拉闸门或熔断器插头时, 要注意安全, 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如果要剪断供电线路, 应该使用电工钳, 并最好戴上干燥手套, 以防触电。切断电源的地点应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物附近, 要防止导线切断后掉落在地上造成接地短路或触电事故。在剪断纽缠在一起的合股电源线时, 要一根一根剪, 非同相电线和火线与零线, 应在不同部位剪断, 以免相互碰连短路。当电气设备在切断电源后, 其灭火方法与扑救一般的火灾相同。

参考文献

[1]张红雪.建筑电气火灾的预防[J].中国电力工程, 2006.

试论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措施 篇3

【关键词】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健全预报网络;GPS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同时林地失去了森林的覆盖,造成水土流失,容易发生水旱风沙灾害,影响农业稳产高产。将GPS技术应用于森林防火工作中,能够快速、高效、准确的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密坐标,完成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中各种境界线的勘测与定位,成为森林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的有力工具。在森林火灾的扑救上,通过卫星监测到的火场热点,指挥中心可就近调遣巡护人员携带GPS首先到达火场,详实报告火场火势、风向、地理坐标、火的类型、建议需要调集的兵力、采取的战术、扑打的方向、急需的扑火机具等。

1.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

发生森林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引发火灾的火源主要有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种。一是自然火源。它是自然现象,主要有雷电火、火山爆发等。我国主要是雷击火,其他自然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比较少。二是人为火源。人们用火不慎而引起的森林火灾。包括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生产火源主要有农、林、牧业生产用火:如烧垦、烧荒等;林副业生产用火,如烧炭,烧砖瓦等;工矿运输生产用火,如机车、爆破开山、林区冶炼等。非生产火源主要有野外吸烟,弄火、烟囱跑火,烧纸、小孩玩火和迷信用火等。这些火灾都是因为天干物燥,人们对森林火灾缺乏警觉性,疏忽大意造成的。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时段世界各地凡是干季和湿季分明的地方,森林防火期都在干季。高纬度地方多在夏季,中纬度地方春秋两季,但缺雨少雪的冬季和长期干旱的夏季也易发生火灾。

2.制定群防群护措施

各防火单位应在掌握自身的资源状况同时,分别查清林区内所有的居民点和作业点。建立健全防火组织,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区,建立以分片负责为中心的各项森林防火制度以及落实措施,规划委托乡、村、屯管护森林措施,规划群众扑火措施,落实群众扑火组织和人员等,每到防火期,应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和百日无火灾宣传竞赛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等设施,广泛宣传。在预防阶段,各种气候条件并存,火险等级或高或低,火源或有或无,但由于森林火灾三要素不同时存在,即便有发生火灾的可能,只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一般情况下可以防止火灾发生,而且不会对人的生命安全产生现实危害。同时可以根据人的活动规律结合火险天气预报对火灾发生进行预测。例如,清明前后是高火险天气,同时又是人们上山扫墓的高峰期,火源多且管理难度大,所以清明节是森林火灾的高峰期,而墓地山区则往往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区。由于森林火灾突发性强,人们往往对发生火灾的具体位置无法预测,所以预防火灾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全面撒网、重点布防。尽管采取了预防措施,但要做到完全避免火灾发生是不可能的。火灾破坏性强,可以使一片茂密的森林转眼之间化成灰烬,同时还危及到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是火灾蔓延速度快,一旦燃成大火,人力无法控制。在这一阶段,仅仅发动群众是不够的,必须依靠专业扑火力量和高科技手段,在短时间内迅速将火灾消灭。

3.开设防火线和营造防火隔离带

要在边境、林内、通过林区的铁路公路两侧易发生蔓延火灾的重点地段开设防火线和营造防火林带。这类防火线、防火林带也同样应该结合河流、道路,并尽可能从一个隔火物开始到另一个隔火物为止,使其形成隔火封闭线。防火林带的树种的选择、位置、结构和营造技术等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实施,幼林防火线、防火林带应在针叶幼林边缘和林内营造,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时,将幼林区划成若干个地块。

4.管理和减少林内可燃物

清理的主要对象是沟塘草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各林场和经营所等应该通过实地调查管辖施业区范围内的沟塘草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等面积和火灾的危险性,绘制在规划图上,对发生火灾危险性大的沟塘草地要有计划烧除。对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要分别尽早将站杆、倒木、火烧木和采伐剩余物清除,以降低森林燃烧性和火灾危险性。尤其对火烧木,有条件的地方要抓紧采伐利用,否则将成为站杆、倒木。伐区内林地杂乱、既易发生火灾,又易发生病虫害,要及时清除,防止造成更大的灾害。

5.GPS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GPS会自动记录行进路线,路线存贮后自动求算面积,可用于求算火场面积,绘制火场图形,测量两点间的距离。GPS接收的是卫星信号在行进过程中信号会随时变化,因此读取数据时要等数据稳定后再读数,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火场中应避免在林木等障碍物和高压电线及变电器的附近使用,避免高压电产生的磁场对GPS的信号有干扰,障碍物影响卫星信号的接收。应用GPS测绘火场面积比较简便,手持GPS沿所要测量的火场走一个闭合轨迹,即可求得面积,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为了保证精度,应保持匀速前进。正确合理的使用GPS将大大提高扑火队伍的作战能力,对快速扑灭森林火灾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6.森林火灾的扑救措施

森林火灾的扑救措施:林业森防专业扑火队作为一支以扑救乡镇、村屯火灾为主的作战队伍,在发生森林火灾时,主要任务有以下几方面:(1)防止山火进城(村、屯),保护城镇、村屯人员安全,保护重要的生产实施、消防重点部位的安全。(2)配合森林警察部队扑救穿越防火隔离带明火和阻止打烧隔离带火烧过防线。(3)向战斗在扑火前线人员和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在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防火指挥部有时要调动消防车运水和从消防车取水,补给生活用水。

扑救森林火灾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灭火人员和车辆保障。在接到扑火命令后,要选派身体素质强,技术过硬,有扑救森林火灾或大面积火灾经验的指战员参加扑救森林火灾;同时,要对灭火、通信指挥、给养车辆和装备进行全面检修,防止车辆带病行驶或参加灭火战斗,易损耗(坏)的车辆配件要有备份。根据扑救森林火灾需要,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材和装备,确保器材装备完整好用,为跨区域调动增援和灭火战斗提供强有力的人员、车辆和器材装备保障。(2)扑救火灾时人员、车辆安全。 在配合森警部队、专业扑火队灭火或打烧防护隔离带时,消防车停放车头调整到便于撤退的方向,同时要保持水罐内有足够的水量,一旦大火烧到附近而来不及撤离时,利用短水带向消防车喷射雾状或开花水流,做好自我保护。(3)宿营时人员和车辆安全。灭火人员和车辆要在空旷地带安营休息和停放,防止人员伤亡和车辆损毁等情况,导致非战斗减员现象发生。宿营期间要慎用明火,部队撤离时必须熄灭一切火源,防止出现新的火点,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现象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 篇4

一、森林火灾处理原则

(一)各县、特区、区在发生森林火灾时,应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及我市有关规定和本办法的要求,按行政区划和属地管理原则,由地方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组织扑救处理,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二)火场信息传递要迅速准确,保证指挥联络畅通。各县、特区、区要加快森林防火通信系统建设,提高信息传递速度

(三)发生下列重大森林火灾事故时,由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协助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森林火灾发生10小时以上,明火未能扑灭的;

2、两县区交界地区的森林火灾;

3、市中心城区发生的森林火灾;

4、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及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森林火灾;

5、受灾森林面积50公顷以上且继续蔓延的森林火灾;

6、威胁居民区和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

7、其他需要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四)上一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积极派员协助下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组织扑救森林火灾。

二、组织领导

当发生以上重大或特大森林火灾事故,接到火场或事故县、乡、村的报告时,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应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一)当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的报告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直接与事故乡镇联系,进一步摸清火场准确情况。

2、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向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市林业局汇报。

3、继续保持上下联系,直至扑救结束,并督促事故乡镇写出书面报告。

(二)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正副指挥长在接到重大火灾报告时,应采取下列临时性措施:

1、立即组织包括一名指挥部领导成员为领导的有关部门领导和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研究扑救方案,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火场,协助当地处理(包括指挥扑救)火灾事故。

2、成立临时救灾办事机构。

3、召开指挥部成员临时会议,成立前方指挥组、后勤保障组、火案查处组、善后处理组。

4、总指挥长应到市森林防火办坐阵指挥。

5、立即电示发生森林火灾的乡镇,汇报火灾和扑救情况,包括支援队伍、驻军、民兵、武警部队参加扑救工作和各项措施

6、立即通知市、县各有关部门(包括交通、通信、卫生、气象等),采取措施做好支援救灾工作。

7、请水城军分区、武警、消防支队做好支援救灾工作准备。

三、扑火力量的组织及调动

各县、乡、重点林区及国有林场要成立森林火灾扑救队伍,村级成立应急业余小分队,并明确责任区和责任人。各级人武部、武警、驻军,应在同级或上级领导机关领导下,开展扑火救灾训练,做好救灾准备。

当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时,市武警支队、消防支队所属部队及驻军,要按《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规定,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紧急开赴火场参加扑火救灾工作。

四、后勤保障工作

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的后勤保障领导小组,要指导有关部门开展支前救灾工作。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和业余扑火队应视历年火情,储备一定数量的扑、灭火机具,重点火险区要保证随时能应急调用。储备的风力灭火机、灭火器、灭火绳等机具,要加强检修,保证完好率。武警及驻军参加救灾的灭火机具,由各县、区及林场负责配备。

有关单位要做好林区及附近的粮食、食品、燃油、物资以及扑火工具储备和调拨,保证应急调用。

卫生部门要协助各县、区及重点火灾乡组织救灾医疗队,储备必要的救护药品、器械等。

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后,由市防火指挥部通知交通部门,保证救灾车辆调度,发生的费用,先运输后结算。

关于扑火经费问题,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支付。

五、通讯联络

市电信部门要密切配合,保证救灾工作中的通讯畅通。可按特殊通讯的管理规定,由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协助市电信部门和市无线电管理部门,监督各地实施。

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常备完好的手机或手持对讲机,为扑救森林火灾提供指挥通讯联络。

六、火情监测和天气预报

火险期内,各级气象部门应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及国家气象局颁发的《关于加强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工作的若干要求》及时向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电台、电视台提供高火险天气预测预报资料。电台、电视台应及时播放高火险天气警报。

重大森林火灾的火场天气预报,由市气象局指定当地或附近的气象台、站负责监测,并随时向当地扑火救灾指挥部和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七、善后工作

成立以民政部门为主,林业、卫生、监察等部门组成的善后安置处理领导小组,指导各县开展善后工作。

对灾民的抢救、疏散、安置及死伤人员的怃恤等,由当地行业部门归口处理,无业灾民的救济安置工作,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

八、宣传报导

市、县新闻部门对重大、特大森林火灾要跟踪报导,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市日报社等新闻单位派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市防火指挥部负责发布森林火灾事故的火情趋势、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信息。

九、火案处理及统计上报工作

火案的查处,由当地公安机关、森林公安机关负责,上级火灾案查处领导小组协助指导。

对重大或特大森林火灾案件,市领导小组要派员督促,并协助当地森林公安、地方公安、司法、林业部门组织专门工作组,深入火场,及时查明火因,对肇事者和事故责任人要依法处理,并报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备案。

统计上报工作由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各县森林防火办要深入火场,掌握情况,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

坚持逐级上报制度。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报告,要求5天内上报到市防火指挥部,火案处理报告要求20天内完成。

十、其他

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协调。

附件:1.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职能

2.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3.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职责

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职能

一、贯彻执行国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省、市有关规定。

二、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制定森林防火措施,组织群众预防森林火灾。

三、组织森林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四、组织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培训森林防火专业人员。

五、检查本市森林防火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组织有关单位维护、管理防火设施及设备。

六、掌握火情动态,制定扑火预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

七、协调解决县、区之间有关森林防火的重大问题。

八、配合有关机关调查处理森林火灾案件。

九、进行森林火灾统计,建立火灾档案。

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市森林防火办公室是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常设办事机构,在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地点在市林业局,具体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指示、决定。

二、组织检查、指导各县、区森林防火工作。

三、掌握全市森林火情,组织发布森林火险、火灾信息。

四、制定重大森林火灾扑救方案,重点林区的防火措施。

五、负责全市森林火灾统计工作。

六、协助各县及有关部门查处重、特大森林火灾案件。

七、完成指挥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职责

根据《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全市森林防火工作。按照职能分工,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如下:

一、市森林防火指挥部

召集指挥部成员会议,审议森林防火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森林防火工作方针、政策;发布森林防火重大新闻;提请市人民政府发布森林火灾处理办法和森林防火戒严令;组织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

二、市林业局

做好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搞好值班调度和统计,建立火灾档案;起草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有关文件,起草森林火灾处理办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和护林员的管理和培训;组织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森林防火先进技术;做好各成员单位的协调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消除火灾隐患;负责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侦破和查处火灾案件。

三、水城军分区、市武警支队、消防支队

组织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护林防火工作;根据需要就近调集兵力,参加扑救森林火灾;按照指挥部的要求,调集通讯器材、交通工具、扑火机具等支援指挥扑救工作,负责对扑火前线指挥部和火灾现场安全警卫。

四、市公安局

组织全市公安民警参加护林防火和扑灭森林火灾;组织对森林大火案件的侦破和查处;负责维持扑火现场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

五、市计委、市财政局

监督、检查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计划的实施;保证森林防火必需经费及市级配套资金到位;督促各县、区落实配套资金。

六、市法院、检察院

参与草拟森林防火重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指导县、区法院、检察院尽快审结森林火灾案件。

七、市交通局

及时组织运送扑火人员和救灾物资;对过往林区的乘客进行森林防火安全教育;保证国家对森林防火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

八、市广播电视局

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公益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森林防火有关方针、政策;发布森林火险信息。

九、市农办、农业局

教育全市农村群众增强森林防火意识,改变落后生产用火;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十、市建设局

组织风景名胜区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森林防火措施。

十一、市民政局

负责森林大火善后处理工作,组织对灾民的救济安置和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怃恤。

十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协助做好受灾林场职工的就业安置;组织灾区群众劳务输出。

十三、市卫生局、市医药监督管理局

组织医务人员及时抢救伤病员,做好灾区防疫工作;调集管理救灾药品和医疗器械。

十四、市气象局

做好气象卫星遥感火险监测,按时提供长、中、短期天气趋势分析,及时做好森林火险天气预报,发布高火险天气警报;指定火灾现场附近气象台、站适时进行天气监测预报,适时做好人工增雨扑火工作。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 篇5

1 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与潜在危险

地下建筑因其结构复杂、封闭性强、透气性差、外部没有空间、热量积聚且温度上升快, 往往使其的火灾具一些独有的特点, 给扑灭上带来了诸多困难。地下火灾的特点与潜在的危险主要表现如下。

1.1 烟雾、有毒气体多, 供氧量不足

发生火灾时, 燃烧时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性、燃烧是否充分有关。在同等条件下, 相比其他类型火灾,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一般氧气供应不足, 燃烧多不充分, 阴燃时间较长, 发烟量大。据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1磅木材 (相当于0.4535kg的木材) , 在1250平方英尺 (相当于381.25平方米) 的休息室内燃烧, 产生的烟量使该房间内的能见度减少至只有三英尺 (大概一米多点) 。70g的聚苯乙烯, 113g (相当于二两半) 的泡沫橡胶, 453g (约一斤重) 的聚氨甲基酸乙酯或473g的煤油发烟量与1磅的木材相当。地下工程密闭性好, 通气性差, 火灾产生的烟大部分不能及时扩散到大气中。同时地下建筑受室外地形地貌、建筑结构布局等的限制, 出入口数量少、开口难, 且极可能由于灼热烟气弥漫安全通道, 消防员无论是从外界还是内部都很难判断起火点位置中心及燃烧情况, 灭火过程的必要程序如作战阵地的转移、灭火器材的运送都将面临困难。且如今建筑, 大量使用各种装饰材料, 发生火情时, 会产生有毒的气体: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部分建筑材料燃烧产生的SO2、NO等。且在地下室等封闭性强、施援困难的建筑内, 燃烧对室内氧气的大量消耗, 同时加上高温, 有害气体以及大量烟雾, 消防人员在施救过程中极易发生伤亡。据研究表明: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15%~10%时, 人体的正常的机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肌肉活动能力下降人会感觉到四肢无力, 意识模糊, 判断错误;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10%以下时, 人就会发生晕倒或者死亡。

1.2 火场温度高

由于地下建筑的结构特点, 热量在短时间内很难排出, 大量聚焦, 导致火灾内部空间温度上升较快, 温度往往很高, 可达1000多度, 破坏性极强。如87年江西南昌发生的一场火灾, 高温使商场内一切可燃物烧成灰烬, 铝合金柜台烧毁, 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大面积露筋, 延深最深达10cm多。

1.3 施救困难且极易发生危险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逃生路线和出口都比地面建筑少。往往只有一、二条逃生路线, 此时的逃生路线或者救援路线与烟雾弥漫方向一致, 无论是逃生还是救援都是比较困难的, 加之地下建筑完全靠人工照明, 自然采光条件差, 一但发生火灾, 正常电源切断, 依靠事故照明, 人的视觉完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保证。如果事故照明没有保证, 火灾时建筑内将会是一片漆黑, 人员极难逃生。

2 预防措施

2.1 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建筑装修材料的选择

严格限制地下建筑特别是大型地下建筑的使用范围, 防火条件较差的地方严禁大面积使用地下室作为人口密集的场所, 如地下商场, 酒吧, 旅店等。同时建筑结构设计时, 容易造成人口密集的场所应避免设在地下建筑内发, 如商店、商场营业厅、医院的病房以及会议室、展览厅、游艺场。且人口密度就遵循随着地下深度的增加人口依次越少的原则。

由前面地下建筑火灾特点讨论可知, 燃烧时的发烟量、火灾的蔓延速度、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种类与数量与装修材料的类型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地下建筑有必要对其的装修材料进行必要的选择, 特别是那些人口密度大的地方, 应尽量选用不可燃材料, 如果非得采用可燃材料制作时, 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比如使用阻燃剂进行处理。

2.2 设置必要的自救系统

地下建筑还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结合实际用途及自身情况的特殊性, 设置与地下建筑相匹配的防火分区。对大中型、人口流量比较大地下建筑的还应设置相应的防烟分区, 同时配置自动机械化排烟系统 (要求尽量是非电力驱动) , 以便迅速及时地排出地下烟雾。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等的设置将为火灾发生情况下, 人员的安全疏散与火灾扑救工作的展开提供便利条件, 也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利措施。

做为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的必要补充, 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也是救火的有利措施。由于地下建筑发生火情时, 从外部施援难度较大, 很多地下建筑火灾阴燃时间较长, 当发现时, 火情已经不在可以开展施救的范围内, 此时若消防人员再展开施救, 往往不能保证自身安全。因此设置必要的自身的建筑消防设施有郊的减少火灾带来的人员、财产的损失。大型地下仓库、地下商场、地下生产厂房与地下公共活动场所等, 都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备, 以便及时发现火情并采取有郊措施。有条件的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以便第一时间控制火情, 为消防人员开展施救争取时间。

设置足够的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装置等, 现代地下建筑设计多样, 结构复杂, 特别是公共地下建筑内人员的流动性很强, 对建筑内的熟悉程度并不够, 而且多数人火灾逃生意识不强, 对安全逃生路线不明确。加之地下建筑采光性不好, 火灾烟雾较大, 都给完全逃生带来困难。所以地下建筑内部更应该设置足够的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 为火灾情况下人员逃生提供便利。经多次实验表明, 充足的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可以极大的提高火灾时人员的逃生率。

2.3 增强消防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确保安全装备周全、到位

消防人员是火灾发生时开展施救的人员, 若消防人员对开展施救的建筑特点不熟悉, 火情特点不熟悉, 往往会造成还没开展救援, 消防人员已经伤亡的惨剧。因此对消防人员展开特定火情特点讲解的培训是必要的, 同时还要确保消防人员的安全保护装备周全、到位, 确保救援方案万无一失。

地下建筑火灾的突出特点是烟雾大、温度高、有毒气体多、氧气含量少。因此进入地下的消防人员一定要对地下建筑火情特点做详细的了解, 温度多高、烟雾多大、氧气含量是否可能不充足, 有没有必要带空气呼吸器等。要根据地下火情的特殊情况给施救人员做必要的培训。进入施救的人员安全保护装备要尽量周全, 必须佩戴齐全个人防护器具, 如空气呼吸器、照明、通讯、导向绳、安全绳、破拆 (下转第98页) (上接第95页) 工具等, 穿戴隔热服、气体检测仪、携带火源探测仪等, 还要根据地下火情的特点考虑防火服或隔热服的安全适用温度, 安全保护时间、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等。在消防员进入地下建筑开展作业的同时, 还考虑是否配备相应的外线配合作战, 比如组织喷水掩护配合作战等。总指挥员在制定救援方案时, 要充分根据地下火情的特点, 做周详的安排, 部署力量时, 要充分考虑消防人员体力状况。

3 结语

安全责任大于天。虽然火灾复杂性决定了在灭火过程中难免会造成消防员的伤亡, 但我们有必要对各个火情的特点做必要详尽的了解, 尽量减少我们消防人员的伤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本文对地下火情特点、扑灭潜在风险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并将应对措施做了探究性的分析, 希望能给同行起到借鉴作用。

摘要:地下建筑的发展, 在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 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比如火灾隐患。由于地下建筑的一些特点, 火灾往往后果非常严重, 同时地下火灾扑灭比较有难度, 极易造成消防人员的伤亡。本文分析了地下火灾相比地上火灾的一些独特之处, 揭示了地下火灾在扑灭过程中的潜在危险, 并就其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以期减少在扑灭火灾过程中消防人员的伤亡。

关键词:地下建筑火灾,潜在危险,特点,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霍然, 胡源, 等.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 篇6

(以建水县古建筑为例)

红河州公安消防支队建水县大队建水中队副中队长 周小程

摘要:古建筑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和丽江束河古镇的大火对当地经济、政府形象、社会安定等造成重大影响,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建水县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辖区内有县级以上文物古建筑148处(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1项,州级21项,县级109项),日常防火、灭火救援任务重。笔者结合在建水工作的3年经验及今年的调研情况,从古建筑现状及古建筑火灾特点出发,分析了引发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并提出了古建筑防火措施与扑救对策。

一、古建筑现状及古建筑火灾的特点

据资料显示,全国有123座历史文化名城、252个名镇、276个名村、8630家文物保护单位、3744个古村寨。2009年以来,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多起。例如于一旦,教训极为深刻。建水县文物古建筑

2015年1月3日凌晨3时49分,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拱辰楼发生火灾,使这座有六百余年历史的珍贵文物古建筑毁

80%以上为明清时代的土木结构,普遍存在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通道不畅等问题,发生火灾后蔓延速度快,建筑物易倒塌,如果防火措施不到位、初期火灾扑救不及时,必将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势必带来较大政治、社会影响和巨大经济、文化损失,形势不容乐观,现状令人担忧。

(一)古建筑耐火等级低

古建筑群均采用纯木、砖木、土木等结构建造,可燃构件多,耐火等级低,这些木质结构,建造年代久远(如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朱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建水县朝阳楼有600多年历史)。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吹日晒,木质结构或多或少都出现腐蚀、干燥、疏松的现象,含水量远远低于一般干燥的木材,加之这些古建筑的表层涂有大量的油漆涂料,极易发生火灾。

(二)防火间隔少,水平蔓延快

古建筑群纵横毗连,建筑密度大、防火间距小,外观封闭,墙高院深。如建水文庙占地114亩,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沿中轴线共布臵六进院落,东西两侧对称布臵单体建筑37座。加之古建筑很少设臵防火墙,也不可能像商场设臵防火卷帘门等设施,多为木结构支撑,一旦发生火灾,若扑救不及时,势必造成建筑坍塌,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三)防火意识不强,火灾几率大

目前,多数古建筑已被作为宗教寺庙、旅游景点,与各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风景名胜,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加之游客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消防意识不强。一些地方在古建筑开发使用中,为了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片面追求经济增收,忽视安全,这些场所管理混乱,火源管理不善,电气线路私拉乱接。还有,古建筑游客流动量大,香火不断,这些因素均给古建筑人为的造成了许多火灾隐患。有的单位工作人员对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能及时进行整改,极易引起火灾。

(四)道路狭窄,消防车不易到达

古建筑的整体结构保存了古代建筑的特点,道路狭窄。即使后期修缮时,也无法改变其大总体结构,只能在外围开辟消防通道。所以消防队到达现场后,消防通道堵塞狭窄,消防车无法及时进入火灾现场,而管理单位自防自救能力较强的员工不多,不善于利用消防设施和水源,容易造成火势失控,初期火灾扑救工作做得不到位。就建水古城而言,建水古城内拥有大小街道40余条,能达到消防车行驶条件的仅有6条。其余的均因宽度不够、占道经营、死胡同等原因不能满足消防车行驶条件。

(五)易倒塌,造成伤亡

多数古建筑承重构件使用可燃的木质材料,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承重构件极易燃损、烧毁,失去承重作用,造成古建筑倒塌。对人员安全造成很大危胁,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

(六)从某些定义上讲古建筑火灾还存在社会影响力大的特点

由于现在的古建筑大本分都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州级保护单位,更有甚者会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其本身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就会不容忽视的。加之,目前大多数古建筑都被开发成旅游景区,社会知名度也随之增加,所以发生火灾所造成的社会舆论也会随之增加。

二、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

从查阅的资料和今年出警情况分析得知,引发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2009年以来,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多起,其中因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的37%,电气原因占总数的21%,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

(一)人为因素

1.用火不慎。一是日常生活用火不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古建单位均陆续招商引资,这些单位为了生活方便、追求经济利益,多数在古建筑周边地区私搭乱建一些易燃棚屋,周边地区一旦发生火灾,古建筑也容易受牵连。二是游客吸烟、乱扔烟头。到古建筑景点的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不听景区管理人员的提醒,在非吸烟区吸烟,乱扔烟头,极易引发火灾。

2.电气设备使用不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古建筑已被充分开发利用,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工作用电增多,电器设备增加,电线未按固定铺设的也很多,有的电线未穿管保护就直接敷设在古建筑的梁、柱等木料上。特别近来文化产业日益发展进步,很多微电影、电视广告片越来趋向于在古建筑内拍摄,在拍摄过程中,电气设备的使用量随之增加,经常出现超负荷用电的现象,很容易引发电器火灾。

(二)客观因素 2004年5月11日凌晨4时左右,一声惊雷过后,山西稷山县大佛寺突发大火,寺中高二层的古建筑大殿很快被大火烧塌。

三、加强古建筑防火工作的措施

(一)落实古建筑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按照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古建筑单位应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的主体责任,古建筑的董事长、经理、主任等管理者应对古建筑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一是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抓好抓实安全制度的落实,用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古建筑内部工作人员和游客的消防安全行为。二是要组建微型消防站,成立义务消防队,并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防火和灭火技能,具有初起火灾扑救能力。

(二)积极做好古建筑防火措施

一是建水大队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届党委班子的努力。目前已经建成古城消防中队,针对古城道多路窄的特点专门配备了小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等。大队积极跟县委县政府汇报在古城内部新增46颗市政消火栓,并且每年至少两次对全县消火栓进行维护保养,对存在问题的消火栓形成书面报告报政府解决。2016年建水消火栓完好率从58%上升到80%。尤其是古城内消火栓完好率达到95%以上。二是建水文庙景区和朱家花园消防站分别都建立了微型消防站,每站分别共有8人,配备5套灭火防护服,7盘水带,2支水枪,2把消火栓扳手,6具灭火器。微型消防站人员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防火巡查,并做好巡查登记。三是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增设固定消防设施,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装备,同时使内部人员都会使用灭火器材,提高员工的自防自救能力。如建水县朱家花园共设臵了5颗室外消火栓,18颗墙壁式室内消火栓,1个水泵接合器,2台手抬式消防应急泵,配备139具干粉灭火器。这些灭火器材都放臵在每个院落的门窗两侧,使用时方便快捷。四是及时整改火灾隐患。五是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古城二中队严格落实每日防火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三)严格生活用火管理

一是管好动态火源。所谓动态火源,是指不固定的火源,如吸烟、明火作业等,其用火的地点、场所不固定。在古建筑内不得吸烟,未经批准不得动用明火作业。不管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游客,吸烟后不得乱丢烟头。特别是景区导游在带领游客游览前,应适当穿插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特别是提醒游客不能在非吸烟区吸烟。二是管好生活用火。如使用明火做饭、取暖等,要严格管理,用火后要及时熄灭。

(四)严格电源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古建筑不准安装大功率电灯和其他电器设备,电视机、计算机、空调器等电器具使用后应及时关闭或切断电源,不得乱拉乱接电线,更不可超负荷用电。二是古建筑的电气线路,严禁乱拉乱接,必须穿管保护。

(五)改善防火条件,创造安全环境 在古建筑范围内,禁止堆放柴草、木材等可燃物品,严禁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

(六)充分运用技术手段

预防火灾的技术手段,主要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烟感探头、视频监控系统等。这些设备,可以随时观察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情况,及时发现火灾,及时扑灭初起火灾,是保护古建筑行最高效的手段。国家级、省级文物单位,一方面要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古建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优势做到发现隐患早、调级灭火救援人员准确及时。另一方面要结合古建筑分布情况,增设消防给水管道或消防水池,增设室外、室内消火栓,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水枪、水带手抬机动泵等灭火器材,确保灭火时有足够的水源。

(七)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古建筑内部人员以及附近居民、店铺业主的消防安全意识,是有效预防火灾的关键。古建筑单位要经常对内部常住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预防火灾的自觉性。消防部队消防安全知识宣讲大使定期到文物古建筑讲授消防安全知识,教授灭火技能,同时古建筑单位自行组织培训和教育,使全体人员真正掌握消防工作的“四会”(会使用灭火器材;会处臵初起火灾事故;会引导在场群众疏散)内容,着力提高“四个能力”,切实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八)深化实战演练,完善预案

古建筑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中队应在“六熟悉”的基础上,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在制定古建筑单位灭火救援预案的基础上,要适时组织演练,包括与古建筑内部员工开展联合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掌握古建筑的重点部位、地形地貌、建筑结构、疏散通道、水源分布等相关情况。通过演练不断完善预案,做到预案切实可行,符合实战要求,及时发现预案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做到未雨绸缪,确保预案的切实可行。

四、古建火灾扑救对策

(一)调研摸底,做到情况明、数据实

摸清辖区情况,充实基础数据,消防官兵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对辖区内古建筑涉及的所有道路、水源及内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火灾处臵资料,对单位消防组织、消火栓构件、管网水压、灭火器数量、消防水池等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堵塞的消防通道,为灭火行动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古建筑单位“六熟悉”活动,掌握建筑结构、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火势蔓延的一般途径、方向等,为扑救火灾奠定坚实的基。

(二)深入细致进行调查研究,制订切实有效的作战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灭火力量出动。根据古建筑与责任消防中队之间的距离,从火灾最大面积、最大难度和最不利的情况出发,考虑责任消防中队现有灭火装备情况,作出第一出动力量计划。

2、供水。根据古建筑火灾用水的实际,可依据一直口径19mm水枪控制燃烧面积20m2的标准计算,确定投入的供水量和泵数量,合理制定古建筑缺水区域供水方案。

3、灭火行动。对单体古建筑应根据不同起火点、火势发展方向确定进攻力量和方法。对古建筑群应预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和火灾,制订布臵力量的方案。对楼阁较大的殿堂或建筑,其灭火力量的布臵应以承重桩、梁、柱为主要保护对象。

4、文物疏散。对重要的文物,要研究疏散方法及疏散路线,定出具体疏散方案。对体积大、价值高,无法疏散的文物,应采取保护措施,同时预定疏散力量,实行包干到人,各负其责。

(三)组织火情侦查,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古建筑结构复杂,形成特殊,发生火灾时,要迅速查明起火部位及火势发展方向,文物受火灾威胁的程度,以便迅速果断地采取相应的战术和疏散方案。对不同形式古建筑,其侦查内容也有所不同。

1、单体古建筑火灾,应查明燃烧部位的承重构件是否受到威胁,有无榫脱铆现象和倒塌危险。楼梯、走廊、通道是否受阻,火势有无上下发展的趋势,火灾对文物的威胁与破坏程度,梁柱是否失去承重能力,吊顶内火情如何,电源是否切断等。

2、古塔起火,应查明火灾的发生部位,其重点应是塔顶位臵,各顶空洞是否有条件堵塞,以隔绝空气流通,火灾对各顶间威胁程度等。

3、古建筑群火灾,应查明火势发展的趋向,是否要进行破拆,毗连的重要建筑物是否受到火灾的威胁。

4、珍贵文物是否能用水流灭火,不能用水流的文物应采用哪些方法,以及使用什么灭火剂等。

(四)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灭火对策

1、对单体古建筑火灾,要采取内攻外堵,并以内攻为主的战术。内攻时要选择障碍少、烟雾小、视线好,能充分发挥水枪威力的进攻路线和水枪阵地。宫殿、檐尖、屋顶建筑着火,应从门窗进攻接近火点。天花板上部闷顶起火,应从堂内利用攀登工具拆开天花板,向内射水。

2、歇山顶建筑内部起火,要布臵一定力量组织火势向上,向周围蔓延。如已形成立体燃烧,在部署内攻的同时,要在外部部署力量,控制火势,如果条件许可时,要布臵举高消防车射水。

3、内部空间高敞,周围有回廊或阁楼环绕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火从内部初期时,可组织力量进攻,在接近着火部位处设臵水枪阵地。火势猛烈,突破屋壳时,将主要力量布臵在外部,围攻、堵截、组织火势向上或邻近建筑蔓延。

4、前楼起火时,因建在城台上,一般高达三四十米,木构架外面有二米左右厚的砖墙围护,墙体群有多层前窗,从外部施救难度大,主要以内功为主。初期火灾,主攻力量内功,同时部署力量在着火顶上层或下层及楼梯处设防,堵截火势蔓延,若火势猛烈,内攻困难,可组织力量使用云梯车或曲臂车设水枪阵地,从外部利用前窗为进攻路线向内部射水施救。

5、古塔发生火灾,要在塔侧快速架梯登上起火顶的上部登高堵截,严防火势向上蔓延,利用非燃烧物堵塞塔体上的孔洞,或用雾状水封闭孔洞窒息灭火。木塔着火,由于可燃物较多通风较好,火势发展很快,主要靠外攻射水灭火。

6、古建筑群的非主体建筑着火,要布臵力量组织火势向主体建筑蔓延。当存放有重要文物的部位受到火势威胁时,要重点布臵力量,组织火势蔓延。以院落配套的建筑群体发生火灾,应以庭院间的空地为依托设臵水枪阵地,将火势控制在起火部位。如建筑群发生大面积火灾时,把主要力量设臵在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上,在控制的基础上,将燃烧区划分为若干段,分段灭火,逐片消灭。

7、适时果断破拆,控制火势发展 古建筑发生火灾后,往往由于发现、到场迟,蔓延快,等原因形成猛烈燃烧。因此,指挥员应根据火场情况,果断破拆,控制火势。下列情况应进行破拆:

(1)古建筑毗连,灭火力量不足,无法控制时。

(2)火源隐蔽,建筑结构妨碍灭火剂效能发挥时。

(3)局部建筑严重阻碍和影响灭火战斗行动时。

(4)为消除建筑倒塌的危险时。

五、扑救古建筑火灾的注意事项

(一)加强第一出动,保证灭火剂供应充足、及时

消防部队一旦接到古建筑火灾的报警后,应根据灭火作战计划立即加强第一出动,特别要出动多部水罐车,保证火场的用水量。防止火场上供水发生间断。如果辖区内的古建筑发生火灾而不能用水扑救时,责任区应准备大量的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剂,保证充分的灭火剂用量。部分中队应根据责任区内古建筑数量及道路交通情况,配备小型机动性、越野性强的消防车,以便迅速到达火场扑灭初期火灾、控制火势。

(二)注意人身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1、在攻击火点的同时,要布臵力量保护承重物件,尤其是对榫铆交合处要重点射水保护以防这些部位烧损导致建筑倒塌。

2、各级指挥员要掌握古建筑起火后,建筑倒塌的规律,精确预测倒塌的可能性和时间,争取在倒塌前抢救被困群众和强攻火势。确保群众和消防员的安全。

(三)积极保护文物

1、根据燃烧对象,正确选择、使用灭火剂,在使用水做灭火剂时,应尽量减少水渍损失。

2、认真做好火场警戒,防止哄抢、偷盗。

3、制订详细的文物疏散预案,保证疏散安全、及时。

(四)认真清理火场,防止“死灰复燃”

战斗结束后,还要认真彻底清除余火,对未完全燃烧、表面碳化的木质,尤应注意。必要时留守部分消防员和器材,切不可麻痹大意,造成“死灰复燃”。

参考资料

上一篇:大学英语听力课堂设计下一篇: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