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管理分析十篇

2024-06-11

企业内部管理分析 篇1

一、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打造优质团队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传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已经不能与时代的经济需求相适应。新的企业内部管理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以人为本的领导方针指导下,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更具人性化。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时,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符合企业标准,这是企业改善内部管理对策的基础,员工没有真正地得到公司的重视与关注就不会产生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执行行为标准,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规定,企业也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考试等方式来增强员工的自觉性与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团队的质量。

其次,对于重大问题的处理措施,都应经过企业决策才可以进行,避免因企业某个人的独断专权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型损失。因此,应该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决策性。

最后,还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环境。提高企业的产权制度建设,保证其具有明晰的产权和权责,提高管理的科学程度,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应该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一步步深化管理。

(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度

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最为影响其发展的就是企业的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支撑主体,只有在企业员工能够真正地为企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的时候,企业的发展才会得到根本性的保障。就物质方面来讲,可以以奖金或绩效评价、奖励晋升机会等方式促使员工为企业付出更多的劳动力。就精神方面来讲,企业在员工入职之后,应向员工说明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让员工更加了解企业,同时还可以告诉员工企业的晋升模式,以鼓励的口吻加强员工对自身前程的向往,让员工更为清楚地认知到自己在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进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度的目的。

二、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工作

(一)规范资金管理

企业要想得到发展,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流动资金作为企业运作的支撑,这就需要企业规范资金管理了。资金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极为广泛的工作,其在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里有着重要的主导意义,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要做好这一项工作,首先必须使其规范化,其次应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然后不断完善应收账款的预警机制建设,为公司高级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加强对资金的预算管理

应提高企业资金预算的管理,控制不必要的浪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来制定合理的企业定额,然后将其交由市场中的竞争运作机制进行选择。通过对资金的预算,合理划分各个定额的子目。目前,由于很多施工工程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不适于建立较为系统的企业定额,因此,可以在相关资金管理机构的指导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借用通用定额,来适当修改和调整定价,并加强对典型工程各项成本的分析,明确自身企业和市场中通用定额两者之间的差别,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经营指标过程控制

围绕增收节支目标,量入为出,压缩各项支出,有效地保证收支平衡。在经营过程中强化会计管理,每月定时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沟通费用收支情况,对费用接近预警点的单位或部门,及时提出警告,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有效掌握和控制各项费用的合理使用。

三、强化成本管理

(一)严细管理标准

一是加强严细化管理、意识教育,在员工队伍中树立“严细”意识,培养符合严细化管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得到应用和体现;二是强化过程管理,使每一项工作从起步之初就踏上严细化管理的步伐,形成现场管理的“日清、日结、日考核”管理方法;三是加强严细化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措施不到位、工作死角现象,及时指导解决。

(二)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

各基层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及措施,以班组为中心细化分解经营指标,自上而下明确责权利,切实将成本控制落实到位,把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到基层,做到成本到岗位,费用到人头。严格执行预算计划,控制预算外支出。要认真落实每月经济分析会制度,确定各环节的控制点和预警点,提高成本费用运行的安全性。加强内部考核激励机制,严格按月度、季度、年度对费用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及时奖惩,确保年度预算完成。

四、结束语

本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深化进行了探讨,在管理中,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是深化管理的基本前提。为了突出深化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以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保杰.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煤炭技术, 2008 (02) .

企业内部管理分析 篇2

资料显示, 2011年冬至次年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约2600万千瓦, 其中既缺煤又缺水的南方和华中地区用电形势最为严峻。湖北省预计今年11月至明年3月, 全省电力需求将达569亿千瓦时, 共需电煤2042万吨。而10月24日的监测数据显示, 全省电煤库存仅剩370万吨, 低于目标值50多万吨, 用电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 为确保用电安全, 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科学有序的管理是企业至胜的关键要素, 而高效的现场管理是特殊的控制环节, 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电力企业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现场环境

OEC管理模式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是海尔独创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 也是海尔企业文化的精髓, 这一法则在湖北农电管理中也普遍适用。管理中主要是对物品进行分类, 再将不需要的物品加以处理, 对需要的物品彻底地进行整理、确定放置场所、规定放置方法、进行标识, 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 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 使之恢复正常。例如:湖北农电曾开展树障清理专项行动。精心组织精干力量对线路树障进行大规模清理, 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力度, 悬挂电力设施警示牌和标识牌, 张贴宣传挂图和标语, 同时利用村镇集市, 积极向群众进行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宣传及清除线路障碍的重要意义;二是加强统筹协调, 成立树障清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亲临清树障现场指挥监督, 协调工作开展;三是建立信息日报制度, 实时上报线路通道专项治理开展情况, 及时解决清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清障工作取得预期效果。截至目前, 该项清理树障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效地保障了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2.2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保证生产的连续安全正常的进行, 做到“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和机器伤害”, 减少内部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减少因安全事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例如湖北农电管理中依据《电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 结合秋季安全大检查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对原有的相关工作预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为防范《条例》中界定的大面积停电和电网事故, 该公司集中编制修订了《铁路保电预案》、《220千伏变电站防全停预案》、《保证重要用户的供电措施》等预案, 系统清理了各 (县) 市供区用户数, 在各类预案中增加了电网线路或母线故障可能损失的变电站数量、县市供电负荷损失的百分比、是否达到条例规定的事故标准、负荷转移措施以及对于重要负荷的防范措施等内容。

2.3 加强现场用电节约管理

节约就是减少库存, 排除过剩生产, 避免零件、半成品成品库存过多, 压缩采购量、消除重复采购, 改善设备性能, 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湖北农电管理中的降损工作就是节约用电的一个典型事例。具体措施是:一要坚持开展反窃电, 要长抓不懈。保持高压态势, 出重拳、惩首恶, 点面结合, 重点对高损重损台区、窃电重灾区打击;二要加强无功设备管理, 提高设备完好率。进一步深化AVC应用, 优化控制策略, 减小无功潮流。落实无功分层管理, 农网和配网应加强无功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减小农网、配网与主网之间的无功潮流;三要加强配变的节能管理, 通过配变监测系统的建设, 研究配变低负荷期间损耗较大的问题和配变无功补偿问题;四要在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的前提下, 积极开展主变经济运行, 加强站用电管理, 减少非生产用电;五要加强营销过程管理, 杜绝差错等管理因素造成追补电量使售电量和线损异常波动。六要严格执行抄表日程, 避免售电量波动引起线损异常波动。

2.4 规范配网故障报修 (抢修) 管理

为加强故障报修 (抢修) 工作管理, 规范工作流程和作业人员行为, 推进配网标准化建设, 很多电力企业制定下发《配网故障报修 (抢修) 管理办法》, 并通过开展竞赛的方式推动办法实施, 切实提升故障报修 (抢修) 工作的规范性和及时性。明确“安全第一, 恢复优先, 修必修好”的工作原则, 明确“谁主管, 谁负责”、“谁组织, 谁负责”、“谁实施, 谁负责”的抢修安全责任划分原则, 对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划分、工作范围划定、抢修队伍组成、抢修队伍管理、报修工作流程、报修工作监督、考核与改进六方面工作进行统一规范, 以强化配网故障报修 (抢修) 过程的安全管理, 提高故障报修 (抢修) 质效, 实现精益化管理。公司要求各保修单位, 严格执行规定, 每月对故障报修工作的到达现场时间、故障修复时间、服务质量监督卡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问题, 提出措施, 迅速整改。

3 结语

电网不仅是连接电源和用户的电力输送载体, 更是具有网络市场功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载体。充分发挥电网功能, 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促使发展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是湖北农电管理的使命。湖北农电管理中明确提出将牢固树立“电网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 开展“提前一分钟, 多送一度电”、带电作业、零点检修、“除夕无跳闸”等活动, 从细节处提升服务水平, 彰显优质服务形象。

参考文献

[1]韦仲康.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安全与稳定[J].电力安全技术, 2006 (5) .

企业内部管理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会计人员 影响 管理体制

一、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概况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中,企业会计人员的行政关系和工资待遇归属于会计人员所在企业单位,而在业务上要接受财政部门的指导对所在企业单位行使会计监督权。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并没有很好地行使国家对企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权。因为,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会计人员都是由企业自主挑选和任用并由企业来支付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而财政部门主要是传达国家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有就是负责会计人员的培训,从业资格考试,职称考核等财政会计专业方面的事情。因此,企业会计人员直接受聘于企业,在企业中领取自己应得的薪资,而财政部门只是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企业会计人员很难有很大积极性去对所在企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

二、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存的这种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对企业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督。会计人员是企业内部的员工,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同样是依照工作效绩领取工资,以维持自己的衣食住行,包括会计人员的任免、升迁、奖惩均依靠其在企业的任职及其所创造的业绩。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着领导管理,而财政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对企业会计人员管理疏松,即不管会计人员的薪资待遇问题,也不过问企业会计人员的任免、升迁、奖惩问题。甚至有些会计人员因为坚持原则,认真执行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权反而受到领导和同行的排挤、打击、甚至可能被开除,而此时财政部门也很难出来进行调停,对有关会计人员进行保护。也正是因为这样,财政部门无法很好地保障企业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得许多会计人员为了保护自身权益明明知道企业领导的违法行为也不敢检举,知而不报。这样现象的出现错不在我们的企业会计人员,这是我们整个会计人员管理机制所存在的问题,使我们财政部门管理疏松,难以保障会计人员权益所造成的。

一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够。一些企业会计人员过于依附单位负责人,其职业道德修养也不自主地偏向于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失去了自己的主观判断。比如有些会计人员计算利润总额时这样计算:“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而正确的算法应该是:“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补贴收入”,明显可以看出会计人员将补贴收入去掉了,导致公司利润受损。

三、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对企业内部的影响

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企业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得以实现等而实施的一个权责到人、制衡有力、灵活机动的管理过程。而企业会计人员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建立一整套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变化而能够随之适时改进和完善的企业会计人员管理机制对于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完善的企业会计人员管理机制也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外部治理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受资本市场、融资市场、经理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治理结构受各利益相关方权利制衡的影响。例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债权人等是代表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力机构,它们之间权力的制衡构成了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企业会计人员管理机制是这些权力制衡的重要手段。

同时,内部企业会计人员管理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控制环境中,由内部控制人依据一定的理念和一定的程序对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和重要环节进行监管的过程。在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而完善。

四、完善企业会计人员管理机制的对策

(一)尝试成立会计公司

目前,为解决我国会计人员管理机制的缺陷,有人发明了会计委派制。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立会计公司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会计公司可以为各个企业单位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人员信息,并负责全面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会计行为,为市场培养大量优秀的会计人才。同时会计公司要遵循财政部门传达的国家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照财政部门的要求进行会计人员的培训,从业资格考试,职称考核等财政会计专业方面的事情。这样一来便可以形成政府统管,公司管理,社会招聘,用工与工资分离的管理模式。

(二)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在工作中是否会坚定的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实行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权。在进行会计人员培训时要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的提升,培养会计人员的优秀职业道德。在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一定要严把道德关,对于职业道德低的人员不予通过。在职称考核中要求需要更加高,在专业知识过关的基础上必须要求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符合所评职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对于整个企业内部来说十分重要。只有积极地研究发现企业会计人员管理机制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才能更好地完善企业会计人员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艳彬.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4);110-111.

[2]崔光维.当前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分析及发展[J].新财经(理论版),2012(10);144-145.

[3]杨惠.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研究[J].经济视野,2014(4);100-102.

企业内部管理分析 篇4

成本的调研分析报告

审 计 部

2011年9月

摘 要

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加强成本控制是适应市场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发展以及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现阶段我国铁路企业成本控制主体缺失、经营体制转型不到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基层运输站段控制成本的主动性缺乏等问题,应通过提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积极地推进铁路运输行业的转型,发挥基层站段成本控制的作用,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及科学有效地、客观公正地业绩评级和激励机制等途径,以求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管理建议,以充分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铁路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地依据。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经营管理;内部审计

目 录

第一部分 加强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 成本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改善成本控制的途径………………………………… 强化成本费用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并提出管理建议…………… 结束语…………………………………………………

铁路运输成本管理是指对运输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系统地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成本控制在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铁路运输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一)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网络性是铁路运输生产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任何两点之间的运输都将涉及到整个路网的运输协调与组织。货物流动与运载工具的移动之间并非是完全一致对应的,这是铁路区别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本质特征。铁路运输企业组织和生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成本费用控制的复杂性,这就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充分了解本企业组织和生产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寻找新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手段,以提高成本控制的水平。

(二)适应市场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交通运输业方面的承诺的兑现,运输市场上竞争不断加剧,铁路运输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是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管理尤其是成本费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加强成本控制,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从而取得成

本竞争的优势。

(三)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

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增收节支是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直接的途径。增加收入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自由控制的,但是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来节约开支。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是企业主要的支出,加强成本控制是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此外,经营效益的提高不仅集中反映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提前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

二、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思想不深入、控制主体缺失。

企业的财务部门是成本核算的管理部门,大多数财务人员都能认识到成本控制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不是成本控制的执行者,业务部门作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由于成本控制没有真正的与他们的业绩挂钩,另一个原因就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核算成本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他们的任务只是保证运输生产安全,从而在执行各项作业时并不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不考虑成本效益,重生产、重投入、轻经营、不计成本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就造成了成本控制主体缺失,从而也使财务部门很难真正地实现成

本控制的目标。

(二)铁路经营体制转型不到位。

铁路运输行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从一开始就归国家所有和经营,其经营体制已刻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近年来,虽然铁路部门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但是经营体制仍未跳出几十年高度统一和单

一、粗放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桎酷,没有真正赋予铁路运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自主权,经营体制的转型还不到位。

(三)基层运输站段缺乏控制成本的主动性。

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基层运输站段依然深受“等、靠、要”思想的影响,没有上级部门的指示和分配的计划任务,基层运输站段主动进行成本控制的能力较差,缺乏控制成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基层运输站段是铁路运输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单位和主力,如果基层站段的成本控制不到位,就谈不上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

(四)成本控制的内容不全面。

通常铁路运输企业都会对成本支出总额进行控制和考核,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成本支出,降低成本费用的作用,但是仍有弊端,一方面,成本支出与实际需要脱节,另一方面,成本总额控制没有追溯到运输成本动因层面上,因工作量增加而增加的变动成本和执行部门的合理成本费用支出可能会被上级部门认定为成本费用控制失当,从而抹杀了执行层的工作和

管理业绩,降低执行层控制成本的积极性。

(五)成本控制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并没有完全市场化,也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尚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评价体系和约束激励机制,没有将员工和部门的经济利益与成本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很难客观准确的考核和评价铁路运输企业的各个组成部门的成本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成果,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激发,成本控制的各项措施很难得到最好的效果,成本控制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三、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改善成本控制的途径。

(一)提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

加强成本控制首先提高管理者及其全体员工,尤其是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是成本控制的主体,要让企业的全体成员都能认识到控制成本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且也关系到自身利益,只有成本控制的观念深入人心,成本控制才会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才能把成本控制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保持的更持久,提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是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果代价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

(二)积极推进铁路运输行业的转型。

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应该加快经营体制的转型,真正赋予铁

路运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自主性,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全行业尽快跳出单

一、粗放的计划经营模式,只有尽快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铁路运输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的地位。

(三)发挥基层站段成本控制的基础性作用。

基层运输站段是控制铁路运输成本的基础单位和主力,基层运输站段还包括站段科室、班组等更为细化的单元,他们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细小的单元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性作用,基层运输站段的成本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企业成本控制的成败。

(四)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财务部门是成本核算的管理部门,但是财务部门没有参与铁路运输生产过程,没有摸清成本消耗与运输生产之间的内在关系,不能从运输生产的角度来决定支出是否合理,而业务部门直接参与运输生产过程,对各项耗费和支出十分了解,因此,应该建立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促进生产业务部门参与成本控制,而管理部门参与运输生产过程,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运输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耗,改进运输组织方式,将成本控制融入到运输生产的整个过程,提高成本控制的水平。

(五)建立科学有效、客观公正的业绩评级和激励机制。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尽快的健全业绩评价考核机制,每个业务单位的业绩要以成本为重要参数,把成本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纳入到对各运输基层站段的经营业绩考核中,把货车周转时间、一

次编解作业时间等效率指标纳入到业务部门考核内容中,尽快的健全激励机制,将员工和各部门的经济利益与成本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成为其自觉行为,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

铁路运输企业必须有效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来控制和降低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时刻不能忽视科技的力量,应用现代科技成果能够扩大成本降低的空间,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从而减少对人员的依赖,降低人工成本,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坚持将成本控制与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成果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的水平。

四、强化成本费用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重点检查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照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规定的职责任务,把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单位、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具体目标和考核办法,建立目标成本费用负责制。

(二)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真实性审计。

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关系到能否正确、客观的反映企业生产耗费和经营成果,关系到企业经营决策的成败,对构成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诸要素进行审查,落实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性,是成本费用审计的核心,重点检查是否有弄虚作假、虚报冒

领、随意调节、虚增、虚列成本费用的行为,如审查机车、车辆及设备等大修主要材料使用数量,与账、证、表等资料核对,查证实际成本支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真实性,核对债权签认记录,审查有无成本挂账的情况。

(三)加强对成本费用支出有效性审计。

重点审查是否本着节约开支,精打细算的原则进行生产经营,以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是否有跑冒滴漏及人财物的损失浪费,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物耗能耗定额、存量资产,资源配置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和有效利用,首先将支出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查看哪些方面的支出超出预算范围或标准,超出预算标准则可能存在虚增支出或支出不经济的问题,对于市场价格易于发现的支出,可将其实际单位成本与定额相比较,如审查有无因机车、车辆或其他设备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造成的设备淘汰和原材料、配件积压、封存、不需用等闲置设备价值及产生的原因。

(四)加强对成本费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审计。重点检查成本费用支出是否符合“两则”及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规定等,各项开支是否符合成本费用开支的范围,有无将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专项费用支出和利润项目支出计入成本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严格区分前后期成本费用,检查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和计算分配方法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

有关规定,工资附加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业务招待费等支出,材料、燃料成本差异的分摊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或比例。

五、在开展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内部审计中,还应提出管理建议,着重帮助企业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一)盘活存量资产,减少成本负担。

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能转让的转让,该处理的坚决处理,发挥内部审计涉及面广、信息灵的特点,协助企业调剂资产余缺,实行资产重组、节省运用、维修和报废损失。

(二)积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

加强设备维护,降低维护成本,加强水、电、燃油等费用的管理,严格控制支出大户,设备修理、材料配件供应执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凡已经交付运营的工程、修竣的生产设备、使用的材料配件,在质保期内发生的质量问题产生的费用支出,要由部门负责人和责任人承担,并合理追索经济赔偿。

(三)净化物资采购和供应渠道,大力压缩消耗库存物资材料,推行集中采购,比选竞价,压减企业物资材料采购成本。

(四)严格控制非生产消耗支出。

将精细化管理贯穿费用节支的全过程,突出在“嘴”上省,“腿”上节,“差”上控,办公用车以派车单核定运行里程及燃油支出,推行无纸化办公,各类会议不印材料,全部启用电子邮箱传阅,业务招待费、会议费严格按标准审批,必须控制在预算定额之内,劳动保护、办公费支出不得扩大范围和标准,工具备

品没达到规定的年限,发生的丢失、损坏的要由责任人赔偿,办公用品一律实行申请后购置,对擅自购买的豪华办公用品,不准在成本中列支,一经发现由部门负责人和责任人负责,并给予严肃处理。

(五)加强工资总额的控制管理。

净化工资渠道,各种工资支出都要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严格落实核定的定员编制,对编制内已涵盖的工种、岗位及职责,不得外雇劳务,清理临时用工,对道口看守、线路治安防护、列车保洁等使用的外来劳务项目,要逐步配齐铁路职工,以减少劳务成本费用。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开放、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确定,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双重的竞争压力,控制和降低成本真正成为运输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决定运输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标,运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虽然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许多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还影响和控制着成本管理的深化发展,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铁路运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必定会不断更新成本管理观念、改进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企业现金管理问题分析 篇5

关键词:现金,管理,控制,研究

0 引言

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 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就会计核算而言, 货币资金的核算并不复杂, 但是, 由于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 加之货币资金也是最容易被贪污、偷窃或挪用的资产。因此, 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1 资金的管理的原则

1.1 严格职责分工即将涉及货币资金不相容的职责分由不同的人员担任, 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 以减少和降低货币资金管理上舞弊的可能性。

1.2 实行交易分开即将现金支出业务和现金收入业务分开进行处理, 防止将现金收入真接用于现金支出的坐支行为。

1.3 实施内部稽核即设置内部稽核单位和人员, 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监督, 及时发现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时改进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控制。

1.4 实施定期轮岗制度即对涉及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业务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岗位。通过轮换岗位, 减少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中产生舞弊的可能性, 并及时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

2 资金的企业内部控制

根据以上原则, 制定相应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

2.1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及环境

2.1.1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根本出发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有四个: (1) 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 确保企业库存现金安全, 预防被盗窃、诈骗和挪用。 (2) 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即检查企业收到的货币是否已全部入账, 预防私设“小金库”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出现。 (3) 货币资金的合法性。检查货币资金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 手续是否齐备。 (4) 货币资金的效益性。即合理调度货币资金, 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1.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所谓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 影响着特定控制的有效性。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 管理决策者。管理决策者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 特点是在推行企业领导人个人负责制的情况下, 管理决策者的领导风格、管理方式、知识水平、法制意识、道德观念都直接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的结果。因此, 管理决策者本人应加强自身的约束, 同时, 通过民主集中制,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其的监督。 (2) 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在内部控制的每个环节中, 各岗位都处于相互牵制和制约之中, 如果任何一个岗位的工作出现疏忽大意, 均可以导致某项控制失效。比如, 空白支票、印章应分别让不同的人保管, 如果保管印章的会计警惕性不高, 出门不关抽屉, 将使保管空白支票的出纳有机可乘, 由此造成出纳携款潜逃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3)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 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力度的强弱同样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效果。

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还很多, 如组织结构、管理控制方法、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等。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就必须改善其控制环境。

2.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

2.2.1 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

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的范围包括各种收入及欠款回收。具体地说, 是单位特别会计期间发生的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是否均已按规定计入有关账户。通过检查销售、采购业务或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收回和归还情况, 或余额截止日后入账的收入和支出, 查找未入账的货币资金。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发票、收据控制。发票、收据控制是利用发票, 收据编号的连续性, 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与发票、收据金额是否一致, 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入账的一种完整性控制手段。发票分类很多, 例如增值税发票、运输发票, 因为这两种发票涉及国家税收, 且有国家税务机关负责监督检查, 因此涉及这两种发票的货币资金收入一般较完整。但目前餐饮服务业等发票及收据管理较混乱, 给控制设计增加了难度。如企业违规开具“大头小尾”, “小头大尾”的发票;多给、不给客户餐饮发票;空白收据、发票到处可买;自制收据;收据不连号或无号, 或以白条代替收据等。因此, 对于发票、收据必须加强其印、收、发、存的管理, 建账核算。在此基础上, 利用这类发票的连续编号, 设计一岗位, 负责其存根联与入账的记账联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核对工作, 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 (2) 银行对账单控制。银行对账单控制是利用银行对账清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 以确保银行存款存在性与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可以发现未达账项, 分析其原因, 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 (3) 物料平衡控制。物料平衡控制是利用物质不灭定律, 复核主要原材料在生产﹑销售过程中, 量上是否平衡, 以确保生产资金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加工行业。 (4) 业务量控制。业务量控制是根据某项业务量的大小, 来复核其货币资金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比如, 旅馆可以按客房记录的业务量, 汽车运输可以按合理记录的业务量, 复核其货币资金的收入。 (5) 往来账核对控制。往来账核对控制是通过定期与对方核对往来账余额, 及时发现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 以评价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真实的一种控制方法。特别注意对于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 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账的情况。

2.2.2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由于应收﹑应付票据的变现能力较强, 故也将其纳入货币资金控制范围内。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账实盘点控制。账实盘点控制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 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的一种常见的控制方法。如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账实盘点按盘点的时间分为定期盘点和不定期盘点, 但不定期盘点的控制效果通常较定期盘点好。不定期盘点的主要特点就是突击性强, 会给货币资金相关岗位产生一种无形的, 无时无刻, 无不存在的压力。 (2) 库存限额控制。库存限额控制是利用核定企业每日货币资金余额, 超过库存限额的货币资金送存银行或汇交某一银行账户, 从而降低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风险的一种方法。利用此方法还能高度集中货币资金, 统筹使用, 特别适用于货币资金短缺的企业。 (3) 实物隔离控制。实物隔离控制是采取妥善措施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不得接触实物的控制方法。比如, 现金只能由出纳保管, 银行承兑汇票只能由一人专管, 否则将导致责任不清, 不法分子很可能混水摸鱼, 侵占货币资金。同时, 还应采取选择合格的保险箱, 选择安全的场所等保障措施, 以确保货币资金实物安全。 (4) 岗位分离控制。岗位分离控制是将不相容岗位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 以达到相互牵制, 相互监督的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比如, 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分离 (即出纳不得登记日记账) ;货币资金收支与编制记账凭证分离 (即出纳不得编制记账凭证) ;空白支票与印章保管分离, 银行对账单取回, 余额调节表编制与复核分离等等。在具体运用中, 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根据成本与效益原则设计各控制岗位。

2.2.3 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

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针对的是货币资金的收入与支付。合法性控制一般都采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方法:如对于业务量少, 单笔金额小的单位, 记账凭证可一人复核;对于业务量大, 单笔金额大的单位, 记账凭证应由两个人复核, 即增设复核会计, 科长再复核。又如, 通过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还可以发现一些不合法的货币资金收付;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网站, 从公众中取得不合法收﹑付的线索。另外, 可以对货币资金的支付实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 重点控制大笔金额货币资金支付。

合法性控制风险一般较大, 通常涉及企业决策管理者本人, 因此国家会利用政府机关、社会力量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检查。

2.2.4 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

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是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 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的控制方法。企业可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 在合理预测一定时期货币资金存量的情况下, 通过实施一些推迟货币资金支付的采购政策和加速货币回笼的销售政策, 还可以通过收回投资等方法, 解决货币支出的缺口, 但同时应权衡采取以上措施所付出的代价、成本或机会成本, 选择一项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样, 可以通过加快货币资金支付的采购政策 (可降低采购成本) 、一定的赊销政策 (可提高售价或扩大销售量) 、或参与各种投资, 以降低货币资金储量, 但同时权衡以上各种措施的政策收益, 以及考虑今后中、长期的货币资金状况, 选择最优方案,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要实现以上目的, 要求企业在进行筹资、投资决策时, 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 并要求参与分析、决策的人员不得少于三人。

3 小结

企业内部管理分析 篇6

1.1 传统企业管理的概念

传统企业管理又称为“科层制”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大部分采用“科层制”。什么是“科层制”管理?为对整个企业进行强有力的控制管理, 企业常常会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 按职能分工设立不同的机构, 下设不同的部门, 每个机构与部门都有总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 企业的总负责人可以监督控制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可以监督控制部门的下属人员, 下级管理者在遇到相关事宜要请示上级管理者。

1.2 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

传统企业管理在我国的企业管理的历史中长期存在, 至今仍然发挥着重大影响。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有五, 一是各部门职能明确, 各职位责任明确;二是企业各部门运转步调一致, 协调度较高;三是员工具有比较鲜明的等级观念, 下属人员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 不可擅自逾越。四是管理人员必须公事公办, 不能够把自己私人的事情带入工作之中;五是企业职员的入职、升职、离职具一套完整的程序, 在企业的招聘上要经过正规、专业的考试, 提拔任用也需要严格的考核。

1.3 传统企业管理的优点

传统企业管理采取层层负责的科层制管理模式, 此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上层对下层的监督, 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率, 保证企业的制度能得到严格遵守, 保证企业的管理命令能够能到执行。各部门行动具有高度的协调性, 一致性, 使得企业能够很快地适应外界的变化;企业的职员长期稳定, 职员的工作具有连贯性, 使得企业的方针能够持续有效的贯彻。

1.4 传统企业管理的劣势分析

传统企业管理的权利结构分明, 企业内部等级制度鲜明, 此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 传统企业的管理的对企业发展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1.4.1 增加了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与监督成本

通常, 在企业一个基层管理者的下属有五人到十五人, 企业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企业的规模必然有所扩大, 企业的职员也会增多, 此种管理的方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为什么说这种管理会跟不上公司的步伐?是因为:一、企业规模的扩大, 组织结构的扩大, 必然使管理阶层的层次变多, 信息从公司上层部门传达到下层部门, 信息从下层部门反馈到上层部门, 这样层层传递, 不仅费时费力, 信息还面临着失真的危险, 往往到了决策者或基层人员手中, 已经过时失去了价值;二、企业的不断扩张, 组织的不断膨胀, 造成管理面太广, 反而削减了管理力度, 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盲区, 部门推脱责任, 既增加了监督成本又破坏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

1.4.2 无法达到最佳效益

传统企业管理采用科层组织结构管理, 把管理分割给各个部门, 各个部门有相应的负责事务;就很可能导致部门小团体主义, 没有集体主义思想, 缺乏大局观念, 眼光短浅狭隘, 纠结于部门的小利益, 看不到大局, 看不到长远。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只专注于与自身相关的工作, 其他部门有什么事也不会全力配合、鼎力相助, 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利于优良的工作风气的形成, 降低了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哲言:“整体力量大于部分力量之和”, 意思是说整体效益为最佳效益, 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很难达到这个最佳效益。

1.4.3 忽视人性化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是固化僵硬的管理。此种管理中下级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 但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传统企业管理把系统的工作分割成不同的岗位, 每个岗位总是固定的, 规则也是一成不变的, 职员没有自由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岗位, 即使是有才华, 在这种企业管理体制下也很可能怀才不遇, 默默无闻, 无法为企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展现自己的才华。总而言之,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传统企业的管理缺乏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 学习型企业管理

2.1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概念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仍不失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 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中, 为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习型企业管理理念是:在现在企业管理中重视培养学习, 是一种柔性、人性、可持续性的现代管理模式。

2.2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类的知识日新月异, 如果不坚持学习, 将很快落伍于这个时代, 企业管理也是如此, 学习型管理方式最能适应这个时代。

从基本目标上看: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以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共同进步为基本准则, 形式上是以团队进行群体学习;从内容上看:把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培养管理人才。从策略上看:以建立学习型企业的管理模式, 提高员工的素质, 以促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促进企业发展的柔性管理策略。

2.3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分析

2.3.1 以扁平化的企业管理代替垂直化企业管理

扁平化的企业管理方式直接拉近了管理的距离, 很大程度上简化企业管理的结构, 管理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扁平化的企业管理方式有利于融洽企业内部的关系, 有效发挥管理功能。扁平化的企业管理还可以使企业的内部信息得到快捷的传达, 外部信息得到全面的接受, 帮助管理层做出决策。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以减少管理层、精减管理机构来拉近企业上下级之间的距离, 来融洽企业内部关系、协调企业内部工作。

2.3.2 以人文本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 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 现代企业想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追求创新, 提高本身服务、产品质量。学习型企业管理之所以受现代企业广泛应用, 就是因为学习型企业管理能够促进创新, 促进企业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的提高, 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以人为本是以客户为本, 以员工为本。以客户为本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根本目标, 只有产品与服务能够满足客户要求, 才能得到客户的青睐, 企业才能持续发展。人不是机器, 人有自己的思想意识, 以“员工为本”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学习型企业管理没有等级压抑, 它提倡双向的学习模式, 不仅重视员工向管理者学习, 还重视管理者向优秀员工学习以及员工之间的学习。发达国家的用人机制比较先进, 比如德国和日本, 他们对员工的管理比较自由, 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由发挥, 这种管理模式广受员工欢迎。学习型管理模式重视员工对物质与个人发展的需要, 企业管理者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员工, 并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 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特长, 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只有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 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充满关心, 对工作成功充满喜悦,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2.3.3 用工作小组来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

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快速调整企业的方针政策, 适应外界的需求, 而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很好地做到了这点。传统的管理组织模式是要等着上一个流程完成才来着手自己的工作, 一旦外部要求发生了变化迫使他们不得不发生改变时, 往往要各个岗位的成员在一起讨论, 讨论中因为各个部门的分歧常常不能商讨出一个有效对策。在学习型管理中, 有专门的工作小组, 小组内有设计师去考虑制作成本与市场需求, 设计出既能够满足客户要求, 又能使企业的效益最佳化的产品。工人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操作经验, 帮助工程师完成产品的开发设计, 工人自己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 开发出新的工具, 提高生产效率。市场经理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变化, 关注着客户的需求变化以及公司利润曲线。项目经理在学习型企业不是项目的决定者, 最终决定项目做还是不做的是客户与企业利润, 非项目经理的个人意志;项目经理在这学习型企业管理的工作小组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他的职责是引导企业走正确的方向, 为企业寻找优质项目, 并推动其发展。这个小组具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 整合各方面的需求, 寻找到优质项目, 开发设计出使企业效益最佳化的产品。而工作小组所有的这些都是面对面进行, 与市场同步进行的。

3. 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的对比及效果分析

本文通过对传统型企业管理的特点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对比分析, 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学习型企业管理与传统型企业管理的差别。

3.1 学习型企业管理方式为扁平式, 传统企业管理的方式为垂直式

学习型企业管理一改传统型企业管理的模式, 由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变为扁平式的管理方式。垂直式管理强调权利的结构化, 下级服从上级的命令, 等级观念受到极高的重视。学习型企业的扁平式管理恰恰与传统的垂直式管理相反, 扁平式管理正是以减少管理层, 精减管理机构, 来拉近企业上下级之间的距离, 来提高融洽企业内部关系、协调内部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3.2 学习型企业管理强调人本观念, 传统企业管理强调等有形生产资料

传统型管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 更加侧重如资金、土地、设备、材料这些有形的生产资料。学习型企业之所以称之为现代企业, 在于强调人本观念, 一切以人为中心, 重视人的发展。两种管理的方式产生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员工在工作往往充满热情与活力, 具有创造性且能与企业共进退;而片面重视有形生产的企业, 员工在工作中往往很压抑, 缺乏工作热情。

3.3 学习型企业管理重视多维管理, 传统型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十分重视制度化的管理, 目标是以企业严格制度督促员工服从管理、认真工作, 以达到管理目标。这种管理模式的效果是:员工抗拒工作中条条框框, 产生消极的工作心态。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与之不同的是更注重相信员工的个人的素质、能力以及自觉力;以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共同进步为基本准则, 形式上是以团队进行群体学习, 终极目标是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员工发展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促进员工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效果是:企业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员工关系融洽;员工快乐的工作, 快乐的学习, 自觉地完成工作任务。

4. 建立稳定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 企业面临激烈、残酷的竞争。企业的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更加重视社会责任意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积极面对来自市场的挑战, 拓展生存的空间, 强化生存能力。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如果只是喊口号, 而不去切实行动, 改革落后的管理方式, 就不能实现企业发展宏伟蓝图。

企业在具体实践中, 首先就要确立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学习应该从企业高层开始, 企业高层树立现代学习型企业管理思想首当其冲。其次是在整个企业推广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 积极营造学习型企业的文化氛围。

5. 完善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建议

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因此, 企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 就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 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上, 必须根据自身情况与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管理模式在我国虽然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但在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学习型管理模式在私营企业中普遍得到应用, 效果十分显著, 我国的私营企业的发展充满活力。但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远远不足, 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仍然是最主要的,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起着辅助的作用。学习型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前沿的管理模式,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运用, 能够大大的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 结合我国国企的具体情况, 综合运用传统企业管理与现代学习型企业管理, 两者互补, 推动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改革作用巨大。完善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建议如下:

5.1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的制度是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 尤其是现代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利用企业员工管理制度, 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现代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建立的出发点是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 保障员工的权益, 如持续、不间断地组织培训学习,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5.2 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2]。现代企业管理要重视文化建设, 文化对企业来说既是外表也是内涵, 企业留给社会公众心中的印象——社会效益,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企业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宣传, 不仅是宣传企业的产品与服务, 更是宣传企业的精神;二是积极参加公益事业, 回报社会;三是奖励勇于创造创新、担当责任的员工。

5.3 改变单一的企业管理模式, 建立多维的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的实际过程中, 根据环境的不同, 传统管理模式和学习型管理模式要灵活应用。两种学习模式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在实际管理中要会灵活运用, 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管理模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以人为本, 特别是要关心员工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以及思想状况, 扁平型的管理方式就是要拉近管理者与员工的距离, 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交流沟通。例如:当发现某个员工思想偏激, 情绪波动较大, 管理者就要借鉴传统管理模式, 对员工进行有效疏导。在重视资金、设备等传统有形生产资料的同时, 也要重视员工的素质, 加大对员工教育的投入, 持续的、定期的组织员工素质培训。

6. 结语

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是企业在面对市场化竞争中长期发展的成果。它在我国的私营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且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但在我们的国企中应用不足。根据我国国企的自身情况, 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与学习型模式相结合, 并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 对推动我们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历史中长期存在, 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看来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传统企业管理和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企业管理,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1]马蕾.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企业管理, 2011 (11)

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分析 篇7

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的现状

(一) 成本管理观念淡薄

许多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方式落后, 观念淡薄,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更多地根据经验节约材料使用, 而没有形成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方法, 对影响成本的因素考虑不周全, 不能科学地进行成本控制, 对成本的影响因素考虑也欠周全, 根本起不到控制成本的作用。由于观念淡薄加之人员素质不高, 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法上只是简单的使用一些传统方法, 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本例分析法、经济数学模型等运用极少, 不同部门之间缺乏过沟通和协调, 有进一步制约了成本管理的效果。项目经理往往没有充分的成本意识, 在工作过程中偏重技术而轻视管理, 这就造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过多注重技术而缺乏成本方面的分析与考虑, 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造价。

(二) 缺少项目实施全过程成本方面的控制

很多建筑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 往往只注重成本核算部分, 而忽视事前的成本预测和式中的成本控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本管理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由于成本核算的特点, 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时候记录、归类和计算, 只能反映成本执行的结果, 并作为以后成本控制的依据和参考, 由此可以看出, 成本核算缺乏主动性, 需要向事中和事前延伸。建筑工程项目的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的特点, 因此, 成本管理中心更应该移向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中来, 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成本。当前,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的成本管理缺乏施工前的计划、预测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 仅仅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甚至结束后才进行记录性地成本核算, 这种控制方法显然为时过晚, 不能达到较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二、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分析

(一) 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投标阶段成本管理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成本预测并确定投标报价。成本预测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包括以下内容:1、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勘察并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 确定工艺流程、选择施工技术、配置工种和人员、选择施工机械等;2、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确定施工材料到场的实际价格;3、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与现驻地之间的距离, 确定需要调遣的机械和人员规模和数量, 并计算调遣和现场管理费用;4、根据工程项目对工期的要求, 拟定和平衡各项资源进场和退场计划, 进而确定方案和计算工程总体施工费用;5、确定各类税费、预测保修服务费用、计算投标费用, 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工程的直接支出, 将其此作为投标的底价。这样, 经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测算, 考虑项目的财务成本, 结合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项风险, 就能确定合理的报价, 既有利于赢得竞标, 又能做到心中有数, 避免在竞争中陷入不利局面, 为企业取得理想利润打下基础。

(二) 施工前的成本预测和计划

基础施工时可能需要购进砂、石、钢筋、水泥等施工材料, 项目部技术人员要根据工程进度和实际工作量确定材料需求计划, 以满足计划施工部位为原则, 并注明所需材料的计划完工部位。负责材料采购的部门要对比施工预算, 在需求计划小于预算书提供的有关数据时, 编制材料采购计划, 并进入材料采购程序。当材料进场时, 要及时办理对应的入库手续, 实际领用材料时, 要办理出库手续并经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项目负责人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保证材料的投入和使用按照施工工艺严格进行, 对违章操作和浪费现象要严肃处理。

(三) 施工中的成本控制

首先是人力成本的控制, 人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实现成本控制的关键要素。要想做好人工成本的控制, 必须做好生产工人的素质方面的培训, 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减少无效劳动的发生, 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意识, 并注意赏罚分明。

其次是材料费用的控制, 这是整个生产费用支出最多的一块, 要从买价控制和用量控制两个方面相结合来做好材料费用的控制。在买价控制上, 要做到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购入材料时要以“质量择优、价格择廉”为指导原则。在用量控制上, 要严格执行材料的验收程序, 避免因质量隐患导致材料不符合工程使用要求而耽搁工期;要严格实行并遵守限额领料制度, 对超出额定数量的材料使用, 必须分析找出原因;施工中要加强现场管理, 避免材料的二次倒运。

最后是项目总成本的控制, 管理人员和造价编制人员要负责各工种直接费用的汇总和审核, 项目财务部门可以采取定额包干的方法对各种费用核算进行控制, 以减少总体成本。

(四) 工程项目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结算阶段包括工程验收后的结算和工程款的回收工作。一般而言, 工程结算价由中标价、现场签证和索赔费用三部分组成。核算人员要与财务人员进行账目核对, 与预测成本进行比较, 及时发现并处理需要业主签认的费用, 确保计算收入足额取得。在工程保修期间, 根据工程实际质量, 采用科学方法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 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 并预提相关费用。若工程项目需要维修, 可以就近指派人员或者委托专业队伍具体执行维修任务, 节约维修开支。

烟草企业预算管理分析 篇8

关键词:烟草企业 预算管理 研究

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烟草市场整顿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烟草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预算管理能够对烟草企业的经营规划进行整体安排,对烟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烟草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

1 烟草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意义

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烟草市场整顿力度不断加大,使得我国烟草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此,烟草企业应当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实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烟草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烟草企业进行预算管理能够明确企业的财务目标,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科学地规划和分析后,进行科学地财务预算,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加明确。预算管理为烟草企业的绩效评估和信息反馈提供了相应标准,使烟草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制度化。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协调烟草企业资源,优化烟草企业资源配置。由于预算管理涉及到烟草企业的多个部门,并由财务部门监督,能够健全烟草企业的监督体系。根据财务预算对于员工进行考核和奖励,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能动性。

2 烟草企业预算管理现状

我国烟草企业预算管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绩效,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2.1 未能对预算管理进行准确定位 现目前,我国大多数烟草企业都建立了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然而由于大多数烟草企业未对预算管理引起重视,导致制定的一些发展战略或计划过于宏大,实践性较低。此外,现目前烟草企业大多采用税利目标考核,烟草企业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对预算未能进行准确定位,导致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预算管理存在严重的片面性,降低了运输的可操作性。

2.2 缺乏科学预算管理机制 预算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是烟草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主体,然而一些烟草企业却认为预算管理应当由财务部门负责,更有甚者直接将预算管理的监控职责都划归为财务部门,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开展预算管理需要涉及到企业的发展环节较多,如:烟草企业的成本预算、销售预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现金流管理等内容,并且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才能完成。然而,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编制只是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制定和审批的,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导致预算编制具有较大的片面性,难以有效指导烟草企业进行科学、权威的预算管理。

2.3 预算管理力度不够 现目前,我国很多烟草公司都制定了相关预算编制,并对预算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然而未能有效控制预算的执行流程,导致预算管理未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形同虚设,加上不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手段以及模式,烟草企业只能对预算结果进行管理,为烟草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一些烟草企業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监督体制,导致烟草企业对预算管理的力度不够,大大降低了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

3 加强烟草企业预算管理措施

3.1 建立专业的预算组织 预算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是烟草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主体,是烟草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基础保障。为了更好地实现预算管理,烟草企业应当建立专业的预算组织,制定科学、权威的烟草企业预算编制,进行科学的审核和监督,并将审核及监督结果反馈给预算组织的决策层,便于及时调整预算以及为企业的下次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3.2 完善预算编制 烟草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应当建立在企业各部门的相互合作的基础上,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烟草企业在进行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应当采取“上下结合”的方法,烟草企业上级下达的预算编制通知和布置预算工作后应当与下级进行协调和合作,各个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当与企业的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以便收集更多的信息,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各部门在进行汇总预算时预算人员应当与财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并对上报预算材料进行分析,保证烟草企业的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3 加强预算监督 烟草企业的预算管理离不开有效监督工作,因此,烟草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监督工作,保证预算工作的稳定开展。烟草企业可以建立科学、规范以及高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来对预算进行监督和约束,确保预算工作顺利开展,发挥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为烟草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推动烟草企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预算管理能够对烟草企业的经营规划进行整体安排,对烟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烟草企业应当建立专业的预算组织,不断完善预算编制,并加强预算监督,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发挥预算管理的实效,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丁秀平.强化预算管理与全面提升烟草企业竞争力的时间实践分析[J].财经界,2011(24):139-139,141.

[2]洪芳.烟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3(8):93-93,95.

[3]林雪松.烟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69-70.

企业内部管理分析 篇9

训之以道 引吾成长

首先感谢公司给予的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这六天听了四位老师激情生动的讲解,内心深受震撼,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刻、更高层次的认识,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际,我深有感触,体会总结如下:

一、塑造性格、推销自己

想要成功推销自己,首先要塑造自己的性格。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每个人都会按着自己的性格漫步人生,当性格定型时,性格就会决定你的命运。

人生有“三宝”,微笑、点头、赞美。有人说人就象一面镜子,你对她微笑,她就对你微笑;你对她哭泣她就对你哭泣。在激烈的社会中要想成功地把自己推销出去,必须用十年磨一针的毅力去把自己的发光点最大化,然后审时度势。无论活跃型、完美型、能力型还是和平型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在工作生活中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增进人际关系,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期望,消除了性格中的缺陷,也就改变了你的命运,同时也就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二、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其实无论是年长还是年少,阅历丰富或贫乏,钱财多或少都会面对来自不同层面的压力。如家庭生活的负担、学习的繁重、人际关系的紧张、失业、升职、调薪等等。但是如果不正确对待处理,日积月累,将会影响我们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失去生活的动力,甚至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适应、道德。如何做到“3H”员工(健康、幸福、高效)必须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创造快乐,并以这种快乐影响和激励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比你累,每个人都比你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每个人都没有义务去帮助你。因此对待同事的帮助和认可,以及拥有快乐的平和心态尤其重要。人人都想拥有一个精彩、丰富的人生,而美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工作去创造。对于每个公司员工来说,工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工作快乐了,生活也就快乐了。

三、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曲《感恩的心》唱出多少深意。

感恩父母。父爱是山、母爱是河。父亲的爱就想一座大山,巍峨壮丽;母亲的爱就像山脚下的小河,婉转流淌,丝丝入腻。做一个感恩的人,首先第一个感恩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赐予你生命。

感恩同事。与同事们一起共事,是一生中的缘分,应该惜缘。珍惜缘分首先要懂得感恩,就是铭记身处逆境时同事的一句鼓励,在顺境时同事的一句忠告,取得每一点成绩同事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感恩同事就要心存感激,谢不离口;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无言不酬,无德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感恩企业。企业是船,你就是水手,让船乘风破浪、安全前行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遇到风雨、礁石、海浪,你都不能逃避,而应该努力使这艘船安全靠岸。感恩企业,积极主动、尽心尽责、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感恩企业,是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挥洒青春

热血、扬帆远航的平台。

感恩对手。工作中正是因为有了对手的存在,你不得不在压力中超越自己。对手不再是从前意义上的敌人,而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其实,真正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

感恩,会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就像换一种角度去看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进取的信念。做人就应该心存感恩,感恩一切使我成长的人。

四、态度决定一切

很多人总是认为:“我为企业工作,企业发给我薪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至于企业如何发展则与我没有多大的关系。”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世界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对面企业的态度。工作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更是我们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而我们的企业,正是实现我们自身价值的平台。

面对二十一世纪速度、多变、危机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端正态度、努力的塑造、大胆的创新“做一个别人需要的人”。要知道人的潜能无限,而我们自身已被激发出来的潜能是极其有限的。人生中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困险,我们也应具有“决不轻言放弃”的态度和信念,用积极乐观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只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一流的工作态度、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质量、一流的工作业绩“世界才会因你而不同”。

五、养成自动自发的工作习惯

“今天的不主动就会换来明天的被动,主动使人进步,被动使人落后。”这句话是说一个人除了会做事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工作的意愿,也就是要自动自发,没有人乐意被别人强迫来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所谓的自动自发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工作中多做一点、用心一点、优质一点、勤奋一点、坚决执行、没有借口、主动完善、主动出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不平凡事业,诞生卓越的企业。

1、要勤奋。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积极、勤奋地工作态度将会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

2、要敬业。无论做何事,务须竭尽全力,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凡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3、要忠诚。忠诚并不是从一而终,而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

4、要自信。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就不能等待别人来发现、来了解,应该积极地表现自己。

5、要诚实守信。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讲诚信。只有成为守法守信,忠诚可靠,承担责任、勇于纠错的企业;成为值得顾客、同仁、股东和商业伙伴信赖的企业才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有无限生命力的,有广阔舞台的企业。

六、成功优秀的员工从我做起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也一定有原因。一个人也许无法掌控方向,但是他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无法左右事情,至少可以调整心情;无法左右今天的结果,至少可以提前准备明天。

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员工首先心中要有成长的目标;要有乐于承担更多责任;带着激情去工作;处处为公司着想;学习、并付诸于行动。渠老师一句话特别感动我“工作不是为谋生才做的事情,而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工作就是我生命中的信仰,我再也不能去将就它。”

要想结果改变,先让自己改变;要让事情变好先让自己变好。当你在为社会,为企业奉献的时候,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得到了回报,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我想这样的人才是社会所需的,才是企业所需的,才是幸福的。

时间是勇敢者的朋友,是碌碌无为之辈的敌人。选择永昌就是选择了机遇选择了挑战,如果你想在这里成功就需要不断地战胜自己。一张白纸能描绘出美丽的蓝图,我将无怨无悔地在这里辛勤描绘我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蓝图。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的企业我做主,让我们以澎湃的激情,编织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以真挚的情感,和企业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

计财科:XX

企业新进员工的管理分析 篇10

一、新员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海峡科化受所属行业限制, 地处偏远地区, 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即使招聘来了, 新员工离职率也较高, 主要是因为新员工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足。

1.有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 新员工随着时间推移, 会逐渐适应环境而胜任工作, 以后新员工成功与否, 基本上取决于其自身的适应能力。

2.把新员工入职培训当过场, 敷衍了事, 内容单一、枯燥, 照本宣科, 缺乏企业文化及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使得新员工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抱有轻视, 疏忽感。

3.在新员工实习阶段, 把新员工安排到车间就撒手不管, 没有安排相应的辅导工作, 使新员工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工作重点。

4.对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 使新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二、改进新员工管理工作应采取的策略

(一) 情感留人

重视人才从尊重人才开始。为了让新员工来到企业第一天就觉得备受欢迎和重视, 海峡科化人力资源部都会特别举办一个欢迎仪式, 企业高层领导参加仪式, 并由总经理致辞, 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向新员工传达以下信息:你加入企业是正确的决定, 你有幸成为企业的一部分, 你的加入令企业增光不少, 值得企业为你骄傲, 以此激发新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衣食住行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 要留住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员工, 首要条件是满足其基本需求。为此, 企业特别筹措资金, 盖人才楼, 统一装修, 配备家具, 让新员工找到家的感觉。人力资源部还派专人对新员工进行事务管理、指导, 带领他们领取工作服、劳保护具等, 熟悉工作和生活环境, 使新员工消除陌生感、孤寂感。

(二) 入职培训

成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可以起到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塑造新员工行为, 在新员工和企业以及新老员工之间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为新员工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并与其他团队成员展开良性互动打下基础。

1. 企业文化培训。

主要采取集中上课的形式, 一般由企业高层领导担任讲师, 培训中一方面通过讲述企业历史, 企业典型, 企业未来发展规划, 表达企业需要怎样的员工, 鼓励怎样的行为, 树立怎样的标杆。另一方面海峡科化还通过组织新员工参观厂史展览室, 使新员工对课堂内容有直观的感受, 从而加深理解。在培训中应注意: (1) 告诉新员工真实信息, 把企业的相关情况, 如组织结构、专业技术与优势、发展与激励机制如实相告, 帮助新员工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企业发展, 尽快消除担心与顾虑, 做到心里有底。 (2) 鼓励新员工说出心里话。培训过程应改变以往那种单纯“我说你听”的模式, 通过课堂互动, 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 鼓励新员工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有助于激发新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也便于对新员工进行区分, 做个性化引导。同时新员工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培训结束一周后, 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采取总结性评估形式。为此召开新老员工座谈会, 企业高层领导参加座谈。在座谈会上, 新员工一方面通过师兄师姐的亲身感受理解企业, 另一方面可以让新员工讲述自己通过培训学会了什么, 该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以及他是否需要进一步帮助, 需要什么帮助等问题, 从中获取关于培训效果的信息, 并为以后修订培训内容和方式以及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提供依据。 (4) 邀请新员工献计献策, 参与制定与其工作相关的决策。开办“海峡科化通讯”作为新员工献计献策的“绿色通道”, 鼓励新员工积极投稿、提合理化建议, 对新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能够采纳的给予奖励, 没有采纳的, 则及时将原因反馈给新员工, 并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 让新员工感到受尊重、受重视。

2. 实习培训。

新员工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将进入实习培训阶段, 边实践边学习。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辅导员制度, 辅导员由生产车间领导担任, 车间领导一般都富有管理和专业技能, 能够对新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人力资源部会严格跟踪辅导过程, 首先是在新员工实习一周后, 根据新员工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心理状态, 由新员工和辅导员共同制订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其次是在新员工实习一个月之后, 要对实习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主要采取建设性评估的形式, 建设性评估是在培训过程中以改进为目的的评估形式, 评估结果将作为培训项目改进的依据, 其优点是有助于新员工实习培训的改进, 帮助新员工明白自己的进步, 从而使其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新员工后一阶段实习中, 会发挥巨大的激励作用。评估人员要与新员工和辅导员分别进行面谈, 了解辅导计划实施情况以及辅导过程存在的问题, 是否需要调整, 由评估人员间接反馈给新员工和辅导员, 帮助他们进行改进。辅导工作结束后, 人力资源部要对辅导工作进行考核, 考核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辅导员的自我评价, 新员工对辅导员的评价和人力资源部的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辅导员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营造一种尊重辅导员, 争当优秀辅导员的氛围。

(三) 薪酬激励

对新员工来说, 薪酬是维持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 薪酬能极大地影响新员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 是留住新员工的第一要素。在制定新员工薪酬等级前, 要先进行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分为市场薪酬水平调查和新员工薪酬期望调查。市场薪酬水平调查主要采取企业之间相互调查的形式, 以本地区、同行业人员的工资标准为参照, 制定一个对外有竞争力、高于市场水平的薪酬标准。新员工薪酬期望调查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为企业提供支付薪酬的空间和制定薪酬的依据。

海峡科化在给新员工制定薪酬等级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1) 生活费用, 如果工资不能够让新员工保持基本的正常生活, 肯定留不住新员工。 (2) 同地区同行业相同或相似岗位的劳动力的市场工资水平, 为新员工定的工资应保持对外竞争性。 (3) 新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满足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 要尽量兼顾内部分配的公平性。新员工的工资与同等能力的老员工持平, 但体现工作年限的年功工资可以比老员工低一些。海峡科化在新员工薪酬分配中除了可观的固定收入, 还给实习期满的新员工每人每月发放400元的技术津贴。在福利上, 除“五险一金”外, 为新员工建立“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员工意外险”等商业保险, 增加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和依赖感。

(四)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新员工进入企业, 最初的动机大多是获得稳定的工作, 但工作稳定后, 就会考虑个人的发展前景。近几年发现新员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存在一些问题: (1) 不能准确评估自己, 缺乏自我分析, 未能从全面的角度对自我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这也就会造成新员工进行职业目标确定时, 产生盲目自信或者失去信心妄自菲薄的心态; (2) 缺乏实践经验, 对职业环境不熟悉。当前企业新员工的社会实践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社会实践环节薄弱, 新员工群体整体缺乏对职业环境的关注与了解; (3) 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不明、方向不清。从新员工内在需求分析, 他们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 要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 对于自我定位、职业生涯路径选择、人生设计和规划, 单凭他们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很难把握的, 需要企业专职人员的帮助和辅导。

对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辅导, 首先要帮助新员工认识自己, 了解其真正的职业兴趣、工作能力、特长、优点及不足之处, 掌握其心理需求,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使新员工保持兴趣、发展能力、丰富经验, 让其取得成功体验, 为今后更好的融入企业、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海峡科化人力资源部指定专人主动与新员工进行沟通, 帮助新员工制定令他们满足、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成长平台。采取如下措施: (1) 为新员工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 例如根据新员工所学专业布置相应课题, 让新员工带着课题到生产车间实习, 了解实习期间工作重点, 培养新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期结束后人力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对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并把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新员工。 (2) 实习期间为新员工提供阶段性的工作轮换, 尽量让工作内容更丰富一些, 通过在不同专业领域中进行工作轮换或通过对新员工工作的丰富化让新员工获得一个评价自己资质和偏好的机会, 便于新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作出正确选择。 (3) 对新员工提供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工作绩效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新员工, 帮助新员工一步步达成自己最终的目标, 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摘要:新员工是增添企业活力的重要元素, 相对固定的员工队伍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如何留住新员工, 用好新员工, 始终是生产企业做好新员工管理工作的重点。结合海峡科化公司的一些做法, 探讨情感留人、入职培训、薪酬激励、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方面的工作策略, 强调新员工入职培训对于塑造新员工行为的作用, 指出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是留住新员工的第一要素, 对新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也是新员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激励,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夏志琼.留住技术与留住人才[J].四川经济, 2005, (2) .

[2]李志刚.对人力资源管理在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导向作用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 2008, (7) .

[3]苏丽.注重新员工管理为实现“人才强企”战略提供合格的人才队伍[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 (12) .

上一篇:超短波辅助治疗下一篇:硬膜外分娩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