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十篇

2024-08-26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 篇1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实验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验时学生只要按规定的步骤,机械死板地操作即可,一般由教师来准备实验,学生来完成实验,实际教学效果差。为了适应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尝试对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做法。

1.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能力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先由教师讲解与示教,学生被动地按照要求去做,这样造成实验从属于理论课,内容偏重于验证理论,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每次实验课都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做好一切准备,学生按老师所讲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过后学生对此印象也不深,照抄课本把实验报告交上来[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轮流写预习报告,在开放性条件下提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老师修改实验方案后,进课程结束时,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企业实习,学生分组到不同的岗位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摩,并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然后不同岗位的学生换岗,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亲身体会生产实践,激起学生的责任感。

3.建立多元考核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采用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理论课成绩和实践课成绩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3.1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结合。

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为6∶4。理论课的平时成绩主要指课程表现、课堂纪律和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参与和讨论;实践课的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态度,实验纪律,以及在设计性实验操作中的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

3.2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的结合。

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的比例为4∶6,实践课成绩包括基本技能成绩(40%)、实验成绩(40%)和实验报告成绩(20%)。

3.3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

学生自评成绩、互评成绩与教师评价成绩的比例为3∶3∶4。

这三种考核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包含,构成一个考核网络,最终决定学生成绩。

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以达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时间较短,但准备工作非常繁琐,每次实验之前均有大量的玻璃仪器需要清洗、包扎、灭菌等。目前,各个学校均面临学生人数明显增多的局面,这些工作单独由教师或实验教师去完成,工作量很大。同时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多学生并不珍惜上实验课的机会,对实验敷衍了事。因此我们对学生分组,由学生按照要求,在教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准备实验,如清洗、安装玻璃器皿,做棉塞,灭菌操作,配制试剂,等等。学生的感受很深刻,了解到了准备实验的辛苦,也由于参与了实验准备过程,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实验过程中,既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得了准备微生物学实验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独立开展工作。

3.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应根据本学科的具体特征,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系统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为相关专业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注重基础技能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培养基的配置、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操作技术、细菌染色镜检等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操作重点和注意事项,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其次,强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做基础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得结果与实验前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充分讨论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

4.实施成效

4.1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改革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训练、成果展示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找到了自信。

4.2课程在内容设置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从发酵工程的基本知识入手,以常规发酵目安排教学,逐步深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4.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和创新意识,更能适应未来就业需要,以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近距离对接。

5.结语

教师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紧贴岗位能力需求,能真正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而言,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薛娟萍,苏杰南.论《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职业圈,2007,19:114-115.

[2]皇儒强,尤蓉,李娘辉.发酵设备课理论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探.现代食品科技,2007,8(23):98-99.

[3]廖威,发酵工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山大学学

报,2003,1,(23):155-157.

机械基础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刘洪桥

(陕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陕西汉中

自实施“素质教学”以来,各学校密切结合国家的培养要求,依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推行学科实验的教学体系改革,将实验教学提升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高职院校作为学校与社会的中间体系,不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使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特点及实施建议

高职院校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的制约,对投入实验室的设备资金等有限制,教学和实验室相对简单。因此创造实景育人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实践教学贴近工程实际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教学对象的不同,需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全面培养学生。

具体措施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实验室构建方面。在实验设备可以达到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地引进一些高质量的实验设备,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良好条件,进而提高学生对实验与创新的兴趣。二是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实践认知,注重将学生的课本知识与机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感性认识、实践经验来加强对机械知识的学习兴趣。三是增加机械课程现场教学的课时数。

二、注重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

我校组织各位老师,共同商讨,确立了一个更加贴近学主动性,又能使他们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4. 综合实验的开展

为了克服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连贯性的缺点[2,3],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建立了一些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具有一定创新研究性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当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研意识。

在课程后期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查阅资料,查找实验方法,以解决自己的未知为目的,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中要求涉及所学过的各种实验操作,如细菌分离培养、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方案完成后指导老师根据实验室条件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等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学生再进行修改。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段时间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并为学生配备所需的实验材料、试剂、培养基和仪器等,以满足实验需要。实验完成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并将论文制作成幻灯片,班级内部进行交流。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课题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整个课题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实验过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且通过学生实验的尝试,科研课题可得到一定的初试,为教师课题的后继工作打下基础[4]。

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技能,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

生学习的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项目设置、课时多少等都进行认真商讨。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实验,我校开放了大量公共实验室,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条例,确保实验室开放与使用的安全与顺利。同时我校还建立了网上实验室,开放共享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大家查询预定信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实验操作。

我校还设置了一些验证性实验模拟平台,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注重学生对感性认识的理解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为目标,制定新的实践教学计划。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再按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增、逐层推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层次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同时结合工程项目队工作人员解说,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意识,使学生具备中等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通过鼓励、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实验探究,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将有创意的设计转变为产品。

三、重视教材和实验大纲的改革

在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设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比重,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这一直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建立理论模型,加深基础认知的关键。通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尽早地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给学生一个尽早接触专业领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的机会。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5]。

5. 结语

通过近几年对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实验课的效率。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新技术和新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了科研意识和专业信心。实验环节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了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莉,杨双全,孙慧.浅析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0,(6):25-27.

[2]周志平.如何构建开放实验教学机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20,(3):125-128.

[3]姜文龙,韩凤春,高万云,等.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2):103-106.

[4]左勇.提高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67-69.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 篇2

2013年6月23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主持召开了由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的“江苏省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应急体系建设”项目验收会。会议邀请了江苏省卫生厅应急办公室袁家牛主任等5位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 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机构与条件处有关负责同志主持了会议。

该项目以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为出发点, 开展了全省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应急体系的研究。研究了全省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协调机制;制定了《江苏省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培育了一支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应急人员队伍;面向全省开展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知识宣传培训3000多人次。通过该项目实施, 促进了江苏省实验动物科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验收会上, 专家听取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对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 对有关建设内容进行了交流询问, 查阅了有关资料, 按照项目合同重点对研究制定的《江苏省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应急预案》进行了查核。经对验收资料仔细审核和充分讨论, 验收专家一致认为项目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同意项目通过验收。同时, 验收专家建议下一步应大力构建覆盖全省的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应急体系, 加强省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疫病监测检测技术支撑机构的建设。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动物实验、教学、作用

生物和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中生不但要从书本上了解生物医学的知识,也要实际动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动物实验是学生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加深对动物器官结构功能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加强动物实验内容对培养学生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十分有益。

一、利用动物实验加强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高中生应该了解实验动物不同于家养或野生的动物。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动物试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材料,采用各种方法在实验动物身上做试验,研究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反应、表现及发生、发展规律和有关技术问题。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可以用来验证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科学真理,例如探索生命现象,开发新药等。高中生应该了解没有实验动物的巨大贡献,人类对于生命的理解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一程度。目前发达国家都相继颁发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法规或规范,已实现了实验动物生产的标准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实验动物教育、科研、生产管理与应用体系。我国也出台了实验动物的管理法规。我们应该为实验动物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干净通风的饲养房间,柔软舒适的垫料,供给充足的专门配制的食物和清洁的水,控制动物的密度,提供动物玩耍的物品,正常的昼夜变化频率。按时打扫饲养动物的房间,更换笼中的垫料。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开展了以替代、减少、优化的运动。实验动物的福利还体现在在实验中减少动物的痛苦,进行有损伤的操作前要进行麻醉,处死实验动物时要快,减少其痛苦。

二、利用动物实验培养学生对动物器官结构功能的认识

对于高中生来说,没有条件进行尸体解剖来了解人体的结构,用动物进行替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要了解人体或其它哺乳动物内部结构,我们可以用解剖大鼠来学习这些知识。用生理盐水和戊巴比妥钠粉剂配制成1%戊巴比妥钠,按4ml/kg对大鼠腹腔注射麻醉,麻藥起效后将大鼠用橡皮筋和大头针固定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剪剪开大鼠的皮肤、肌肉和腹膜,进入腹腔,用棉签拨开观察胃肠肝胰脾等器官结构和位置。通过这样的解剖学习,学生们可以对人体器官结构和位置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学和医学的兴趣。在研究动物器官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蟾蜍来初步认识生物大脑和脊髓的作用。用大头针从蟾蜍头与身体的结合部向大脑方向插入,左右移动破坏大脑,发现蟾蜍肢体变得僵硬,对刺激无反应。然后用大头针向脊柱中插入,破坏脊髓,发现蟾蜍肢体变得瘫软。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蟾蜍观察心脏跳动,用剪刀剪开蟾蜍胸部和腹部的皮肤肌肉,进而剪开胸骨,观察蟾蜍心脏跳动情况,然后把心脏周围血管剪断,游离心脏,放入纯净水中,发现心脏跳动逐渐减弱。同样把一颗蟾蜍心脏放入自来水中,心脏跳动的时间明显延长。这些动物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生物学现象背后的道理。另外,现在网络发达,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学习在实验中感兴趣的问题。

三、开展综合实验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

为了克服动物实验教学不连贯性的缺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建立了一些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具有一定创新研究性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当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研意识。在课程后期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查阅资料,查找实验方法,以解决自己的未知为目的,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中要求涉及所学过的各种实验操作,如细菌分离培养、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方案完成后指导老师根据实验室条件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等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学生再进行修改。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段时间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并为学生配备所需的实验材料、试剂、培养基和仪器等,以满足实验需要。实验完成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并将论文制作成幻灯片,班级内部进行交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课题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整个课题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实验过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且通过学生实验的尝试,科研课题可得到一定的初试,为教师课题的后继工作打下基础。其次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技能,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尽早地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给学生一个尽早接触专业领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的机会。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 篇4

第一条 为了维护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动物的福利,规范实验动物的伦理审查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并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根据《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参考国际惯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及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负责本单位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及动物实验安全的审查、监督和管理工作。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及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审查和监督本单位各种实验动物的饲养、运输过程,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过程是否符合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原则,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

第三条 开展动物实验,申请福利伦理审查,应先提交《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 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及动物实验安全审查申请表》,获得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及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方可实施,并接受日常监督检查。

第四条 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及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查依据的基本原则: 1 动物保护原则:审查动物实验的必要性,对实验目的、预期利益与造成动物的伤害、死亡进行综合的评估。禁止无意义滥养、滥用、滥杀实验动物。优化动物实验方案以保护实验动物,减少不必要的动物使用数量;

动物福利原则:保证实验动物生存时享有最基本的权利,享有免受饥渴,生活舒适自由,享有良好的饲养和标准化的生活环境,各类实验动物管理要符合该类实验动物的操作技术规程。伦理原则:应充分考虑动物的利益,善待动物,防止或减少动物的应激、痛苦和伤害,尊重动物生命,制止针对动物的野蛮行为、采取痛苦最少的方法处置动物;动物实验方法和目的符合人类的道德伦理标准和国际惯例。动物实验安全原则:动物实验要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不会影响其他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符合实验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执行实验动物室的管理程序和标准化操作细则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并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5 综合性科学评估原则:

5.1 公正性:委员会的审查工作应该保持独立、公正、科学、民主、透明、不泄密,不受政治、商业和自身利益的影响;

5.2 必要性:各类实验动物的应用必须有充分的理由为前提;

5.3 利益平衡:以当代社会公认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兼顾动物和人类利益;在全面、客观地评估动物所受的伤害和应用者由此可能获取的利益基础上,在审查后负责任地出具实验动物或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报告。

第五条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及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对批准的动物实验项目应进行日常福利、动物实验安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时应明确提出整改意见,严重者应立即做出暂停动物实验的决定。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通过审查:

1申请者的实验动物相关项目不接受或逃避伦理审查的; 2不提供足够举证的或申报审查的材料不全或不真实的;

3缺少动物实验项目实施或动物伤害的客观理由和必要性的;

4从事直接接触实验动物的运输和使用的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或明显违反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原则要求的; 实验动物运输和实验中缺少维护动物福利、规范从业人员道德伦理行为的操作规程,或不按规范的操作规程进行的;虐待实验动物,造成实验动物不应有的应激、疾病和死亡的; 动物实验项目的设计或实施不科学。没有利用已有的数据对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指标进行优化,没有科学选用实验动物种类及品系、造模方式或动物模型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没有采用可以充分利用动物的组织器官或用较少的动物获得更多的试验数据的方法;没有体现减少和替代实验动物使用的原则; 动物实验项目的设计或实施中没有体现善待动物、关注动物生命,没有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减轻或减少动物的疼痛和痛苦,减少动物不必要的处死和处死的数量。在处死动物方法上,没有选择更有效的减少或缩短动物痛苦的方法; 8 动物实验的方法和目的不符合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标准或国际惯例或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类动物实验。动物实验目的、结果与当代社会的期望、与科学的道德伦理相违背的;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 篇5

中国实验动物服务网为实验动物科学领域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实验室仪器设备、耗材及实验动物信息资源共享的专业服务型网站, 是立足于为提高我国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工作者实验动物学专业水平, 促进实验动物标准化、产业化和动物实验专业化、社会化, 以实现自然科技资源系统优化、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以及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综合利用的专业服务平台。

中国实验动物服务网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平台, 为我国从事实验动物科学、医药学、生命科学、实验动物仪器设备与耗材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技工作者提供先进技术培训服务、学术交流和实验动物仪器、耗材的市场行情、性价比较等导航性服务, 致力于为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和仪器耗材相关单位架起桥梁和纽带平台。

实验动物仪器设备和相关耗材资源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环节, 它是保证科研结果的准确性和科研结论的可靠性的基础保障, 本网站整合的以实验动物学科研单位和实验动物仪器耗材为核心的相关信息资源针对极强, 以供科研机构在选购科研器材时能快速方便地了解现时市场行情、供应商资质、性价比较, 以节约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降低经费, 以促使资源有效配置, 为发展我国实验动物学科学技术事业贡献重要社会力量。

动物实验课改革尝试 篇6

关键词:实验改革,动物模型,实验课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实验课课程体系,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开放的探究式学习, 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求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 更新教育思想, 改革落后的课程体系, 努力培养出具有探究知识理念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实验教学存在照方抓药、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 实验动物学基础及技术课程也不例外。传统的实验课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做好教材中有限的几个实验动物学的动物实验, 如何操作规范以及是否得到预期结果, 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开拓思维、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理念相背离。

实验动物学基础及技术是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特别是动物实验技能是现代医学、生物制品、检验技术、食品鉴定等部门的常用技能。本次实验课程改革, 通过加强实验课教学, 增加动物模型实验课, 以期达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课教学改革, 使医学生成为实用型人才, 适应社会需要。

传统的实验动物学实验二的内容是小白鼠阴道涂片的制作, 主要是掌握小白鼠动情周期的特点和小白鼠阴道涂片的基本方法;实验三的内容是大白鼠的基本实验技术, 主要是对大白鼠进行抓取、给药、取血、解剖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上2个实验难度偏低, 实验方法呆板, 而且在药理学课程中学生都已做过。因此, 学生对实验内容不太感兴趣, 这对学生知识的更新, 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以及视野的开阔和适应能力的训练等都极为不利。本次实验将其改为现代医学上常用的、新型的动物模型实验, 既可使学生通过已掌握的操作技术把正常的动物制成有疾病的动物, 增加实验的技术性和难度, 又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 使学生感受到实验所带来的成功感。

1对比改革前后实验内容

(1) 第1次实验改革内容, 是以完成大白鼠阻塞性黄疸模型为任务,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实验内容, 并予以评判 (见表1) 。

(2) 第2次实验改革内容, 是以完成大白鼠脑缺血模型为任务,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实验内容, 并予以评判 (见表2) 。

2实验改革后教学效果评估

在运用上述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后, 对36名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见表3) 。

学生认为通过应用动物模型, 对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增强职业意识有很大帮助, 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实验动物质量的综合措施 篇7

1 遗传控制

从遗传学质量控制的角度把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突变系、系统杂交动物4类[1],其各自的特点及应用如下。

1.1 近交系

一般来说,近交8~12代的近交群没有实验价值,只有同胞兄妹交配连续20代后,近交系数达到98.6%以上时,其群体基因才能达到纯合并基本稳定[1]。这样使用近交系动物进行实验时,不会因为隐性基因的暴露而影响实验结果。此外,近交系具有能跨越时间重复实验的特点,但由于杂合子隐性基因纯合频率增高,会导致动物的近交衰退,如出现产仔数下降、母性不良、适应环境性差等现象。

1.2 封闭群

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种,群体数量保持在50只以上,只在群体内进行随机交配,为日常提供实验动物而进行生产的群体称为封闭群。封闭群的关键在于不从外部引进任何新基因,同时也不让群内基因因近交而丢失,以保持封闭群一般遗传性和杂合性。由于封闭群表现出很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因此比近交系容易生产,且成本低,因此封闭群动物广泛应用于预实验、学生教学和一般实验中。

1.3 突变系

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具有了各种遗传缺陷的品系称突变系。这种遗传变异可以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后代,突变系动物作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应用广泛,例如糖尿病小鼠、纯合子小鼠肥胖,并伴有糖尿病等。

1.4 系统杂交动物

2 个不同近交系杂交所产生的第1代动物称系统杂交动物。

系统杂交动物本身不能通过繁殖来保持其遗传组成不变,因为它们不能真实繁殖;在系统杂交动物生产中必须强调的是2个亲本品系的性别,由于2个同样的近交系杂交,若所选用的动物性别不同,将产生2种不同的系统杂交动物,其差异会由于发育环境不同而显现。系统杂交动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抗病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适用于各种长期慢性实验以及营养、药物、病原体和激素的生物评估。而且,系统杂交动物具有2个亲本品系的特点,能够接受2个亲本品系的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移植,适用于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1]。

2 环境控制

2.1 选址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宜选在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应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若不能远离上述区域则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此外,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与生活区的距离应大于60m。

2.2 建筑卫生要求

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所有围护结构材料应无毒、无放射性。场所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均为圆弧形,以便于清洗、消毒。墙面应采用不易脱落、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的材料。地面应防滑、耐磨、无渗漏。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

2.3 环境条件

2.3.1 普通环境。

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应有强力通风设施,有未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垫料,有防鼠、防昆虫措施,但此环境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只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

2.3.2 屏障环境。

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的实验动物。饲育环境应为密闭。送入的空气需经过滤,洁净度达到万级,饲料、饮水、垫料需灭菌后方可使用,饲养人员进入要经过淋浴,穿无菌工作服,戴口罩、手套等环节。

2.3.3 隔离环境。

该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的动物。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内外环境的一致,此外,饲养人员不得入内。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悉生及无菌实验动物[1]。

3 微生物、寄生虫控制

在开放条件下饲养实验动物过程中,如不严格控制微生物、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不仅会使工作人员产生人畜共患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等),而且还会导致实验动物的大量死亡(如鼠痘病毒)以及实验结果不真实等危害。因此,做好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非常重要。在实验动物领域,除大型或稀有实验动物外,一般不采用疫苗接种或药物治疗,而通过加强日常预防管理,定期对房舍、笼架具、饮水器、饲料、饮水、垫料消毒,并且定期对工作人员体检,发生疫病时及时扑灭、消毒,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等手段以切断实验动物的传染病传播。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对传染源、传染途径的控制并降低动物的易感性[2]。

4 饲养控制

4.1 实验动物的引进

在动物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动物的引进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引进动物前,应确定引进动物的种类、品系、规格、数量及动物微生物控制等级等。购入动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引进动物前,应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就绪,如饲养动物的器具、器材的准备情况,饲养室的卫生和消毒情况;此外,还应检查动物的笼卡、实验记录本、垫料、饲料、秤等实验必需品的准备情况。(2)引进动物时,应向供应单位说明所需动物的质量控制标准,并索取动物质量合格证。(3)购入动物时,无论运输距离的远近,都应考虑运输环境的温度、湿度、饮食以及途中污染和氧气供应等问题。(4)引进清洁级以上的动物时,应注意运输工具。(5)新购进的动物最好不要立刻进行动物实验,应将动物雌雄分开,并分笼在隔离区饲养一段时间,以便动物得以恢复体能并适应新的环境。

4.2 饲养人员饲养动物时的行动路线

淋浴→更衣1→更衣2→风淋→清洁走廊→饲育→污物走廊→缓冲→洗刷消毒→更衣→非工作区[3]。

4.3 实验动物饲料的质控标准

在进行非营养研究时,由于动物的营养状况与其免疫反应、生化指标等密切相关,因而会影响动物的实验结果。因此各种实验动物的饲料配方,应根据实验动物不同需要科学设计。确定后的饲料配方不得任意更改,力求稳定。各种原料应保证新鲜、无杂质、无毒、无污染、无霉变、无虫蛀、鼠咬等。维生素类原料应存放在避光、低温干燥处。料块成品装入无毒清洁饲料桶或清洁纸袋内,封口贴有或挂有饲料种类、制作日期及制作人的标签,成品料块存放不得超过2个月。表1为常用实验动物饲料配方[1]。

(%)

注:预混料配比为小麦粉40kg,酵母粉25kg,石粉12.5kg;食盐12.5kg,微量元素混合物3kg,多种维生素混合物0.30kg,胆碱2kg,赖氨酸2.5kg,蛋氨酸1.5kg,AD粉0.7kg,合计100kg。

参考文献

[1]苗明三.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国家技术监督局.GBP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太空实验中的最牛动物 篇8

水熊虫的惊险太空之旅

2007年9月,一批水熊虫搭载俄罗斯发射的“光子-M3”科研卫星进入太空,接受严峻的生存考验。“光子-M3”卫星在距离地球表面258千米的高空绕地运行,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搭载一些生物进行太空实验。研究人员希望用一些容易生存的物种来测定太空中严酷环境下的生物反应。在能够立即让人类和其它绝大多数生命体丧命的太空环境中,水熊虫虽然停止了一切生物活动,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水熊虫居然奇迹般活了下来。

领导这项研究的是瑞典克里斯蒂安斯特大学的伊格马尔-约翰森教授。他和其他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如果地球上有动物能够在太空恶劣环境下生存,缓步类动物当是首选。因此,他们选择了两种水熊虫进入太空舱的“生物盘-6”实验模块中,接受为期10天暴露在辐射、真空和低温下的考验,进而观察这种生物在太空中会有什么表现。

太空的真空和低温对于许多可以休眠的生物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生物们最怕的是太空中的超强辐射,比如太空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地表的1000倍。结果,只有10%的水熊虫能够忍受如此极端的考验。所有大黄水熊虫都未能通过测试,全部牺牲在茫茫太空之中。而另外一种小斑水熊虫则有一部分经受住了生死考验,活生生地回到地球,成为了“航天英雄”,受到研究人员的热烈欢迎。

水熊虫的超强耐力仍然是谜

紫外线含有能够对活组织造成重大损伤的高能光粒子,晒伤和皮肤癌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在太空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大黄水熊虫的一些细胞遭受紫外线灼伤而坏死,从而导致大黄水熊虫死亡。此外,在完全开放的太空,紫外线还可以轻易地破坏生物体内的染色体,导致生物不育。小斑水熊虫在结束太空之旅后,仍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产下了一些“水熊虫宝宝”。这让研究人员大惑不解,他们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它们为何在受到太空强烈辐射之后仍然可以生儿育女?这仍旧是一个谜。”

研究人员表示,和微生物细菌耐辐射奇球菌一样,水熊虫肯定也有一种独特的细胞机制可以修复辐射造成的伤害,或者它们有办法直接抵御太阳辐射。约翰森教授说:“在遭受太阳辐射的时候,没有数据显示水熊虫的体内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不知道太阳辐射对它们的伤害有多大,它们又是怎样修复这些伤害的。”

如果有一天科学家能够揭示水熊虫的抗辐射之谜,那么抗辐射的药物和技术装备将会有大的发展,人类有望告别皮肤癌和辐射不育症的困扰。并能有效抵御在太空旅行中的辐射骚扰。

水熊虫的超强忍耐力

水熊虫是一种具有六足的缓步类节肢动物,它是1773年首次被一位名叫哥策的神甫发现并命名。水熊虫是一种很细小的虫子,体长在0.1到1.5毫米间。从显微镜下来看,它的外形很像森林中的大狗熊,熊头、熊身、熊腿、熊尾都清晰可见。它们有脑、有嘴、有眼、有神经系统,甚至和高等动物一样长有肌肉纤维和爪子。水熊虫种类很多,至少有1000多个变种。水熊虫分布也很广泛,主要生活在淤泥、潮湿土壤以及地衣和苔藓的水膜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的潮间带,可能就在你家后院的泥土中也能找到这种奇特的虫子。

除了在太空之中的卓越表现,水熊虫在地球上的超强忍耐力早就为科学家所熟知。当然,不同种类的水熊虫的忍耐力还是不一样的,大黄水熊虫和小斑水熊虫在太空之旅中的不同命运就是很好的证明。水熊虫虽然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是它们有超强的耐旱能力,能够进入脱水状态。当栖息环境处于干燥状态时,它们停止所有新陈代谢,处于一种假死的休眠之中。它们甚至能这样“假死”数十年,直到有一滴水来唤醒它们,它们才伸腿摇头地再次复活。

水熊虫在脱水状态和-271摄氏度的极端低温下可以存活;在脱水状态和15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也能存活;在极寒和气压极低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在水压极高的深海之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此外,它们还有很强的抗辐射能力,这是最令科学家感到惊讶的一种能力。原子弹爆炸之后,爆炸所在地还能找到存活的水熊虫,这是因为水熊虫能承受5.7万伦琴的X射线辐射,而人类在500伦琴的X射线照射下就有生命危险。

建立外星基地有了新希望

人类、大猩猩和犬类都可以在太空中生存,但持续的时间仅仅只有几分钟。数分钟后,这些动物肺内的空气开始膨胀,血液中的气体开始变成泡泡,嘴里的唾液也开始沸腾。但是,相对低等的苔藓、地衣类植物则可以在太空中长期生存,地心引力的缺失和强烈的温差对它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

实验表明,除了苔藓和地衣等低等植物之外,还有一些低等动物可以在严酷的太空环境下毫无屏障地存活。在这个“超级坚强动物”的名单上,除了水熊虫外,还包括轮虫类、线虫类、可抗干燥的昆虫幼虫。科学家发现,所有的这些“超级动物”都和水熊虫一样,具备高度抗干燥的能力。

不过,以前那些参与太空实验的动物忍受的太空环境不如水熊虫所忍受的恶劣,因此水熊虫能够拥有“最坚强动物”的称号。一些生物学家甚至认为水熊虫是外星生物,至今仍有众多研究人员为证明这个观点乐此不疲。来自“光子一M3'’飞船的研究成果为那些支持外星生命的科学家提供了新的证据,因为水熊虫的坚强经历表明,一些自然条件恶劣外星球也可能有生命存在。

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管理规程 篇9

1.1 为保证生物制品生产、检定和科研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的科学管理。

1.2 本规程所指的实验动物是指来源清楚或遗传背景明确,符合微生物控制指标要求,用于生物制品生产、检定及科研的动物。

1.3 本规程包括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试验两部分。实行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的认证制度。各单位实验动物部门应根据本规程和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执行。实验动物设施

2.1 选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对建筑物的要求。此外,应从实验动物卫生防疫的角度充分考虑。周围无家畜、家禽及其他动物饲养场,选择无可能成为中间宿主的昆虫滋生或可以控制滋生的区域。尽量选择无空气污染及噪音干扰的区域。

2.2 实验动物设施分实验动物生产和实验动物试验两类,动物生产和动物试验设施应严格分开。

2.3 应根据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及微生物控制的级别,建造相应的实验动物设施。以防不同品种动物相互干扰,不同品系动物发生遗传污染,以及不同级别动物发生微生物等污染。

2.4 应有足够数量的试验动物饲养间,以利于不同品种、品系,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试验目的的动物试验能隔离饲养。

2.5 进行有感染性和放射性等生物危害性试验的动物饲养间,应该与一般性试验的动物房严格分开,且有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生物有害物质的外泄和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危害。

2.6 设施的建筑要求

2.6.1 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对建筑物设计、建造的的一般要求,但要充分考虑实验动物设施的特殊性。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均为圆孤形,易于清洗、消毒。墙面应采用不易脱落、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的材料。地面应防滑、耐磨、无渗漏,下水设计合理,保证水流通畅。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饲养室应有良好的气密性。走廊应有足够宽度、门宽不应小于900mm,送排风应能控制,符合所饲养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级别要求。应有二路电力供应及备用发电设备,以保证通风设备正常运行。

2.6.2 实验动物设施内应有明显的区域划分。

2.6.2.1 动物饲养区域:动物生产、繁殖、试验期饲养观察。

2.6.2.2 动物试验操作区域:与动物饲养间相邻或相近处,设置与试验种类相应的实验操作室。

2.6.2.3 动物受领、检疫区域:新搬入动物进行检查、检疫。

2.6.2.4 物品搬入、贮存区域:饲料、垫料等消耗性物品、笼器具的搬入及贮存区域。

2.6.2.5 事务管理区域:记录及各种事务管理、更衣、卫生间和浴室等。

2.6.2.6 废弃物处理区域:垃圾、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前的暂存区域。

2.6.2.7 洗刷、消毒、灭菌区域:笼架具的洗涮消毒、饲料、垫料等物品的消毒灭菌。

2.6.2.8 机房区域:空调机房、配电室等设备设置区域。

2.6.2.9 其他区域:走廊、门厅、楼梯、电梯等区域。

2.7 实验动物饲养室的环境条件

根据对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要求的不同,饲养室的环境条件分为四类。

2.7.1 开放系统:适用于饲养普通级实验动物。

2.7.2 亚屏障系统:适用于饲养清洁级实验动物。

2.7.3 屏障系统:适用于饲养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实验动物。

2.7.4 隔离系统:适用于饲养SPF级及无菌(GF)级实验动物。

2.8 实验动物环境条件标准:按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标准》表1执行。3 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3.1 实验动物生产种群应遗传背景明确、微生物控制符合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质量标准》。生物制品生产、检定及科研用大、小鼠的质量应达到清洁级以上标准。为保证动物质量,应定期进行微持物学、病理学、遗传学的监测。不符合标准的应及时更新种群。

3.2 根据生物制品生产、检定和科研的需要,选育、生产不同品种、品系,符合微生物控制要求的实验动物。

3.3 根据动物的品种,品系及微生物等级的不同,严格分开饲养,严格按各自的饲养操作细则加强管理。

3.4 实验动物生产应有能准确反映生产过程和动物繁殖生产能力的各种台帐、笼卡,并认真填写。

3.5 动物试验前应给予一定的适应期,以适应新的饲养环境。患病动物或试验期患病的动物,原则上不作治疗。啮齿类小动物应及时淘汰处理。犬、猴等中型动物在确认治疗不影响试验结果的前提下才能治疗,并应记录治疗所用药剂、方法等。

3.6 在同一动物试验室,使用同种、同品系的实验动物进行不同的试验时,应有明显的区别。动物的饲养架或笼子上应标明试验名称、试验期、动物只数、试验负责人等。同笼动物必要时采取适当的办法区别标记,如刺耳、耳标、烙印、涂色等。进行活菌、活病毒试验的动物应与其他试验动物严格分开。

3.7 垫料要吸水性好,无害并消毒或灭菌后使用。定期换笼、换垫料、保持笼架具清洁卫生、干燥等。

3.8 应定期喂料给水。动物的饲料、水应符合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不能有影响动物健康及动物试验结果的病原体、化学有害物等的污染。严禁饲喂霉变饲料。必须饲喂蔬菜、水果等新鲜饲料时,应保证质量,有防止病原体和毒物污染的措施。饲料的营养水平应符合《医学实验动物全价营养饲料标准》。饮用水须符合城市饮水卫生标准。根据饲喂动物微生物控制等级,应采用相应的消毒、灭菌措施。

3.9 实验动物设施内应进行定期和临时的消毒杀虫。防止传播媒介的滋生。消毒杀虫剂不应对动物健康和动物试验带来不良影响。实验动物的供应和使用

4.1 根据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科研所需的动物规格、遗传及微生物等级要求,供应具有动物质量合格证的动物。

4.2 动物运输应使用符合动物生理及微生物控制级别要求的运输工具。实验动物的检疫和传染病的控制

5.1 实验动物的疾病防治,应以卫生的饲养管理及严格的检疫为原则,以预防为主。原则上不得采取疫苗免疫接种,免疫后的动物不得用于生物制品的生产、检定和科研。

5.2 凡引入实验动物时,必须按检疫制度进行隔离检疫。

5.3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及物品出入动物繁育室。

5.4 应建立防疫消毒制度,加强动物饲养室内及院落的卫生消毒工作。定期消灭蚊蝇、野鼠等可能的传染源、传播媒介。

5.5 废弃或淘汰动物应及时处理,尸体及其他废弃物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5.6 发生疫情应及时隔离封锁,查明病因,采取措施,慎重处理,必要时全部销毁。

已污染的及可能被污染的动物、环境和物品亦应彻底消毒,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5.7 邻近地区发生疫情时,必须严格封锁,并加强防疫消毒措施。实验动物工作人员

6.1 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及试验期动物饲养管理的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技术训练并获得上岗证,应有一定数量的技术干部。

6.2 从事动物试验的试验人员,应具备实验动物的有关知识,掌握所用动物的特性、习性、饲养管理要点等。

6.3 实验动物工作者应身体健康,每年体检一次,发现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应积极治疗,妥善安排。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10

一、改革传统实验教学不能全盘否定,应有所取舍

很多人一提起教学改革就把传统的教学方法说得一无是处,正所谓破旧才能立新。我们认为这种做法过于偏激。传统教学固然有其弊病,但自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当今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大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因此,对传统实验室教学的功与过,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传统实验教学侧重于传授知识[4],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则显得不足,这是应该予以改进的地方。但如果抛弃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一味地强调创新意识,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仪器操作都不熟练,就奢望他去搞科研、搞创新,那么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实验教学改革不能矫枉过正,标新立异。教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对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应当坚持,而对一些陈旧的、已经过时的教学方法应毫不犹豫地进行改革。我们在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中重点强化实验的课前预习及辅导工作,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在实验之前,根据教师布置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并安排专门的时间辅导。

(一)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及注意事项

实验教师将实验室的内部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实验操作流程等用相机进行拍摄,制成幻灯片。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先观看幻灯片,使学生对实验室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当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对实验室的一切已相当熟悉,教师只要对实验的细节稍加强调,学生就可以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这样可避免学生因对仪器设备、标本的好奇而随意动手,盲目操作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实验前的预习报告检查制度

教师在每一次实验课前布置学生书写预习报告,并及时批改,以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对预习报告不合格的学生,要暂缓实验,直到预习报告合格为止。教师对预习报告的检查应形成制度,否则,会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影响实验课的质量。

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针对教师讲得过多、包揽实验课大部分时间、限制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问题,进行大胆改革,突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则定位在“指导”的位置上,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5]。

(一)大胆放手,丢掉包袱

以前有些实验教师担心学生操作不当造成仪器损坏,不敢让学生动手;而一些学生也怕弄坏设备承担责任而缩手缩脚,所以整个实验都是教师在做,学生在看,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被束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先将操作过程进行演示,然后鼓励学生放心大胆地操作,并告诉大家只要按照程序操作,出现仪器损坏属于正常的设备损耗,学生无任何责任,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二)师生主体易位,各司其职

基于前期的预习、辅导,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对即将开始的实验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老师只需对个别细节强调一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着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学生之间可以交流、探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只进行场外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多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更大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6]。

(三)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

理论课所讲的各种疾病的表现、病理改变以及鉴别诊断等比较抽象,容易混淆。为此,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病鱼标本,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平时加强与实习基地及养殖场的联系,注意搜集病死的各类水产动物尸体,用相机拍摄,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用于实验课的教学,并对一些体征相似的病种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由于实验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生动、具体,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使理论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四)加强实验课与生产见习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课,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很多水产动物在发病时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甚至和书本上讲的差别较大,使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感到困惑。因此,学生仅仅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为此,我们进行大胆改革,将实验课与生产见习相结合,加强与实习基地及养殖场的联系和沟通,有病死的水产动物时,及时通知学院,我们将刚刚患病或病死的个体拿到实验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在表现,自己动手解剖,制作病理切片,了解病理改变;然后进行病原的提取和培养,使学生对疾病的诊断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遇到有大面积疾病爆发时,就直接将学生带到养殖场,让学生实地观察水产动物患病时的表现,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全程参与到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让学生提前感受疾病爆发时的实际工作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大有裨益。

三、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社会需要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市场的需求就是高校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实验室的设备资源对学生全天候开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再回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导,并对实验室的设备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目标已不单单是锻炼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主要包括:(1)注意在细微多变的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2)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7],善于从多视角进行观察,使其能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这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宽广的知识面,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

四、实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公布各教师的专业特长及科研方向,学生可任选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选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在科研过程中导师要逐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拓宽视角,增强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献检索能力等,为学生将来成为科研型、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优秀学生可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鼓励学生撰写论文。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成果已经初步显现,有17名学生的论文在国内的杂志上发表。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对人才要求已从注重某一领域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简单复制转变为更加关注组织领导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高校教师必须着眼于这种变化,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中既获得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所需的技能和智力,又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路,而且比起那种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培养内容的人来说,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与变化。”教师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再墨守成规,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这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促进高等教育创新,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3, (11) .

[2]黄永琴.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 2001, (1) .

[3]韩小平.浅谈实验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 2006, (3) .

[4]陈培森.优化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1) .

[5]刘霞, 黄平.生物学教学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8) .

[6]黄素梅, 周锦鑫, 李祥斌.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5) .

上一篇:HBV-DNA定量下一篇:保险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