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财务函数十篇

2024-09-09

Excel财务函数 篇1

关键词:Excel,财务函数,还款明细,住房贷款

1前言

随着住房市场化, , 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贷款买房, 每个月都要按期给银行还款。然而还款数大多数人都不清楚是怎么算的, 尤其是在利率频繁调整的情况下, 还款额会变化。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直接去银行问工作人员并要求银行给你打印一份还款明细。这种原始办法比较费时费力。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如何在Excel中建立这样一个模型, 让我们能明明白白还款。

模型中涉及到的常用财务函数主要有NPV () , PV () , FV () , PMT () , PPMT () , IPMT () , ISPMT () , RATE () , NPER () 。

1问题描述及分析

假设某客户在2008年元月1日购买了一套价值100万的房子, 首付20万, 余下金额向银行申请商业贷款80万元, 贷款年限20年, 当时利率为, 从2009年3月1日起, 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可以执行7折优惠。问题是, 客户怎么计算2009年3月份的还款额, 以及这个月的还款额中有多少是本金, 多少是利息, 本金还有多少, 如果按这样下去, 一共要还多钱。另外, 我们得弄清楚还款方式, 是采用等本金还款还是采用等额还款.由于现在大多数人才有的都是等额分期还款, 所以我们下面就按这种方法分析.

上述问题都是作为一般贷款人所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逐个分析一下:

首先是计算2009年3月的还款额, 其函数为PMT () 函数

功能:基于固定利率及等额付款方式, 返回投资或贷款的每期付款额。

形式:PMT (rate, nper, pv, fv, type)

参数:rate各期利率

Nper为总贷款期, 即该项贷款的付款期总数。

Pv为现值, 即从该项贷款开始计算时已经入账的款项。

Fv为未来值, 或在最后一次支付后希望得到的现金余额, 如果省略fv, 则假设其值为0.在贷款中一般省略。

Type可以使数字1或0, 用于指定各期的付款时间实在期初还是期末。

假定客户在此时本金还有800, 000, 还款期有18年9个月, 即225个月, 当时的利率为49%, 那么还款额就应该是P MT (4.9/1 2, 2 25800000, 0, 0) 。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 以后每个月的还款额就是这么多。

接下来计算2009年3月的还款中有多少是本金, 多少是利息。用到的函数是PPMT () 和IPMT ()

形式:PPMT (r ate, per, pv, fv, type) 和IPMT (rate, per, pv, fv, type)

参数:per用于计算其本金数额的期次, 必须在1~nper之间

其余参数同PMT () 函数。

所以客户在2009年3月的还款中本金是PPMT (5/12, 1, , 800 000, , 0, 0) , 利息是IP MT (5/1 2, 1, , 8 0 0 0 0 0, , 0, 0) 。、

最后, 计算一共需要换多少钱, 可以使用SUM () 函数对上述结果求和来获得。由于SUM () 函数比较简单, 这里不再叙述。

2房贷还款明细模型的建立

2.1建立模型框架

将公寓价值、首府、商业贷款、贷款年限、年利率等在工作表单元格B1:B5中形成一个已知数据区域;在单元格B15:E139建立一个还款表的框架, 该还款表包括还款本金, 利息, 月还款额, 贷款余额。在B18:B138输入0-240, 表示还款的期次共240期, 可以把它转换成日期。如下表

2.2计算整个还款期中还款本金、还款利息、还款总额和贷款余额。

2.3显示查询结果

2.4对模型的几点说明

在对应单元格输入以下公式:

在单元格F4:F7中输入如下公式:

在模型中描述的固定利率下的明细。那么, 在利率改变以后如何调整参数, 就像问题中提到的那样, 从2009年3月1日起执行新利率。我们只需现计算出在新利率之前本金的余额有多少, 还款期还有多长, 新利率时多少, 填入模型中相应的单元格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 这时的还款期从新开始从一开始算起。

3结语

在文章中我们通过一个房贷的例子讲述几个常见的财务函数的使用。其实Excel的财务函数还有很多, 在生活中用处也是很大, 比如我们要做一项投资, 就可以通过Excel函数来建立一个投资决策模型。

参考文献

[1]KEN NORTH JOHN著, Windows Multi-DBMS Programming Wiley&Son Inc., 1995.

[2]王兴德, 著.现代管理决策的计算机方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3]王兴德, 著.财经管理中的信息处理[M].远东出版社, 2000.

Excel财务函数 篇2

一、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概述

(一)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 月收入- 三险一金-个税起征点)×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 “月收入-三险一金-个税起征点”通常被称为“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为一个月内发放的工资奖金加班等工资性收入;三险一金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另外属于五险一金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只有单位承担, 不涉及到个人部分);新个税征收方法已于2011 年9 月1日起施行,税法规定的起征点为3 500元;分级税率从3%到45%,有7 个等级,相应速算扣除数从0 到13 505。

(二)Excel中用于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常用方法

1.利用Excel函数来计算。 在现实财务工作中, 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较多, 利用Excel函数计算个人所得税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IF函数嵌套计算方法;(2)LOOKUP函数计算方法;(3)MAX函数计算方法。

2.利用VBA技术来计算。 VBA是Visual Basic的一种宏语言, 是Visual Basic的一个子集,VBA不同于VB,VBA要求有一个宿主应用程序才能运行(即需要在Excel等软件的运行下才能运行), 是微软开发出来在其桌面应用程序中执行通用的自动化任务的编程语言。 通常意义上的VBA就是在Office中包含着的一种加强Office功能的Basic语言。 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自行编写函数进行复杂数据的处理。 个人所得税计算是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之一,用VBA技术来实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可弥补Excel函数的不足, 提高工作效率。

二、Excel函数和VBA技术在计算个人所得税中的具体应用

在财务实际工作中, 我们会碰到两种计算情况,第一种,直接计算应税月收入的应纳税金额, 也就是个人所得税部分由雇员自己负担;第二种,就是根据税后的工资所得返算应纳税金额, 也就是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 如何通过Excel达到计算的目的呢?

(一)利用Excel函数来计算个人所得税

1.由雇员自己负担个人所得税的方法。

(1) 以IF函数嵌套的计算方法。在工作表A2 输入公式=ROUND (IF(A1 >=80000,A1*0.45 -13505,IF (A1 >=55000,A1*0.35-5505,IF (A1>=35000,A1*0.3-2755,IF(A1>=9000, A1*0.25-1005,IF (A1 >=4500,A1*0.2 -555,IF(A1 >=1500,A1*0.1 -105,IF (A1 >=0,A1*0.03,0))))))),2)。 其中A1 为月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之后的金额,即应纳税所得额,其他的数据对应前面提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另外ROUND是保留数值小数点的函数, 在这里小数点保留两位到分。

(2)LOOKUP函数计算方法。在工作表A2 输入公式= ROUND(LOOKUP(A1,{0,1500,4500,9000,35000,55000,80000 },A1* {0.3,0.1,0.2,0.25,0.3,0.35,0.45} -{0,105,555,1005,2755,5505,13505}),2)。 公式中字母数字含义同前。

(3)MAX函数计算方法。 在工作表A2 输入公式= ROUND (MAX(A1* {0.3,0.1,0.2,0.25,0.3,0.35,0.45}-{0,105,555,1005,2755,5505,13505}),2)。 其中公式中字母数字含义同前。

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的方法。

(1) 以IF函数嵌套的计算方法。在工作表A2 输入公式= ROUND(IF(A1 >=57505, ( A1 -13505)/(1 -45% )*0.45-13505,IF(A1>=41255,( A1-5505)/(1 -35% )*0.35 -5505,IF (A1 >=27255, (A1-2755)/(1-30%)*0.3-2755,IF (A1>=7755,( A1-1005)/(1-25%)*0.25-1005,IF(A1 >=4155, ( A1 -555)/(1 -20% )*0.2 -555,IF (A1 >=1455, ( A1 -105)/(1 -10% )*0.1 -105,IF (A1 >=0, A1/(1 -3% )*0.03,0))))))),2)。 其中A1 为税后的工资所得扣除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之后的金额, 其他的数据对应前面提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速算扣除数,另外,ROUND函数同前。

(2)LOOKUP函数计算方法。在工作表A2 输入公式= ROUND (LOOKUP(A1,{0,1455,4155,7755,27255,41255,57505},(A1-{0,105,555,1005,2755,5505,13505})/(1 -{0.0.03,0.1,0.2,0.25,0.3,0.35,0.45})-A1),2) 。 公式中字母数字含义同前。

(3)MAX函数计算方法。 在工作表A2 输入公式= ROUND(MAX((A1-{0,105,555,1005,2755,5505,13505})/(1-{0.0.3,0.1,0.2,0.25,0.3,0.35,0.45})-A1,),2)。 公式中字母数字含义同前。

(二)利用VBA技术来计算

在进入Excel程序以后, 点击菜单 “工具”→“宏”→“Visual Basic编辑器”进入到VBA的编辑器。 先插入模块,再插入公式,然后在此函数中,按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要求, 录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Public Function tax( 算税基数, 起征点, 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1=雇员自己负担个人所得税,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

其中算税基数为月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之后的金额,其他的数据对应前面提到的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

如一个雇员的收入在扣除五险一金后的金额是6 000 元, 个人所得税是雇员自己负担,回到Excel工作表,任意在单元格录入 “=tax(6000, 3500,1)”, 敲回车键, 则显示应交的个人所得税为145 元。 如一个雇员的收入在扣除五险一金后的金额是6 000 元,个人所得税是雇主负担, 回到Excel工作表, 任意在单元格录入 “=tax(6000, 3500, 2)”,敲回车键, 则显示应交的个人所得税为161.11 元。

三、两种方法的比较

Excel中利用函数计算个人所得税在工作簿中人员数量较少时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当人员很多,手工操作就非常困难费事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IF分支语句函数是经过多层嵌套、 多层判断来达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由于分支太多,公式冗长、繁琐,可读性很差,不易于管理,除了自己之外别人可能很难理解, 没有体现出Excel的优越性。 (2) 通过利用LOOKUP函数在个税表的定位获取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算出个人所得税,此方法虽然直观,但数据的准确性容易被破坏。 (3)MAX函数计算方法每次计算都需要做相似的操作,增加了重复操作。

实际工作的要求千变万化,仅使用Excel内置函数常常不能圆满地解决问题。 VBA编制个人所得税函数的引入能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 计算快速准确;当我们需要求出某个应税月收入时,我们只需要套用“tax(算税基数,起征点, 计算方法)” 公式就可以轻易求出应纳税金额,极大地提高了在工资表中计算每个员工所得税的效率。(2) 通用性好, 提供了应税起征点的选择,可以设置不同的应税起征点来计算个人所得税。 已编制好的VBA函数, 使用时只要加载宏程序就行,使得该函数有很强的通用性。 VBA编程简单、数据引用处理便捷,而且还能在实际工作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四、结束语

Excel函数和VBA技术都是财务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实务中要经常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取以上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利用Excel函数较多, 但Excel VBA可以实现更多功能, 将使Excel变得更智能, 也能够大幅提高Excel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从而进一步为财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

摘要:Excel函数是提高现代财务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应用Excel VBA编程技术更能使我们财务工作事半功倍。本文通过Excel函数和VBA编制个人所得税函数的实际对比,让财务人员认识VBA的强大功能,以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充分利用VBA技术提高效率,完善Excel函数的不足。

关键词:VBA函数,应用,个人所得税

参考文献

Excel财务函数 篇3

一、利用LOOKUP()函数实现查询筛选功能

以我们单位的材料出库报表为例,以前是材料会计每月月底根据当月出库单统计好每个部门及项目出库材料的金额,然后根据其每个项目的项目代号查找相对应的科目代码,以便于生成会计凭证。由于每个月材料的出库量特别大,并且涉及的项目又特别多,既有科研项目、又有产品生产项目,其中又包括军品、民品等,仅就每月从科目代码表中查找每个项目代号所对应科目代码的工作量就特别大,并且每个材料库、每个月都要这样重复查找科目代码,长此以往,就浪费了材料会计大量的工作时间。

这时我们就可以应用lookup()函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科目代码库作为EXCEL文档的一个工作表,用lookup()函數实现表间查询及调用,即可达到在输入项目代号的同时,实现科目代码的自动调用。该函数的基本形式是lookup(lookup_value,lookup_vector,result_vector)。其有三个基本参数,其中 Lookup_value为函数 lookup所要查找的数值,它可以为数字、文本、逻辑值或包含数值的名称或引用。Lookup_vector为函数所要查找的范围,并且是只包含一行或一列的区域,其数值可以为文本、数字或逻辑值,并且必须按升序排序,否则,函数不能返回正确的结果,如果函数找不到 lookup_value,则查找 lookup_vector 中小于或等于 lookup_value 的最大数值。如果 lookup_value 小于 lookup_vector 中的最小值,函数 LOOKUP 返回错误值 #N/A。result_vector 为函数返回值所在的范围, 其范围大小必须与 lookup_vector 相同。在本例中,Lookup_value就是材料会计输入的项目代号,lookup_vector为科目代码库中项目代号所在的范围,result_vector为科目代码库中科目代码所在的范围。应用这个函数,使得我们的材料会计只要在EXCEL表格中输入任一个项目代号,其所对应的科目代码就自动出现在引用该函数的地方,这样就大量地节省了查阅科目代码所浪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lookup()函数的基本功能是在向量或数组中查找相同的内容,然后返回其指定范围内相对应的内容。明白了其基本功能和以上用法,我们就能够根据我们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灵活运用该函数,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二、利用IF()函数实现条件判断功能

除了前面我们讨论的lookup()函数外, if()函数也能在财务报表中发挥相当的作用,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报表

中解决多级税率的应用问题。由于个人所得税实行多级累进税率,并且在同一单位中,由于个人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使得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需要使用多级税率。如何根据每个职工个人的应税所得确定所适用的税率,就成了运用EXCEL编制个人所得税报表的瓶颈。

if()函数可以对数值和公式执行真假值判断,并根据逻辑测试的真假值返回不同的结果。其具体形式为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它有三个基本参数,其中Logical_test 表示计算结果为true或 false的任意值或表达式。例如,E6<500 就是一个逻辑表达式,如果单元格E6中的值小于500,表达式即为true,否则为 false。本参数可使用任何比较运算符。Value_if_true是Logical_test 为true时返回的值。Value_if_false 是Logical_test 为false 时返回的值。如果要实现个人所得税多级税率的应用,value_if_false必须使用嵌套语句,即用参数value_if_false调用if函数相应语句执行后的返回值。If()函数可以实现七层嵌套,能够同时返回8级税率,基本上能够满足各单位收入差距的需要。如果要按下表给应税所得设置相应税率,

则可以使用下列if()函数嵌套:

if (应税所得≤500,5%,if(500<应税所得≤2000,10%, if(2000<应税所得≤5000,15%, if(5000<应税所得≤20000,20%, if(20000<应税所得≤40000,25%,30%)))))。

在上例中,第二个 if 语句同时也是第一个 if 语句的参数 value_if_false。同样,第三个 if 语句是第二个 if 语句的参数 value_if_false。例如,如果第一个 logical_test (应税所得≤500) 为true时,则税率返回 5%;如果第一个 logical_test 为 false,则计算第二个if 语句,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级。

该公式看似复杂,其实结构层次非常清晰,只要编辑好后,就可以复制类推。

if()函数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比如在预算工作中,假设有一张费用支出预算对比表,B2:B4 中有一部、二部和三部的“实际费用”,其数值分别为 1,500、500 和 500。C2:C4 是相对应各部的“预算经费”,数值分别为 900、900 和925。可以通过公式来自动检测某部是否出现预算超支,下列的公式将产生有关的信息文字串:

if(B2>C2,“超预算”,“预算内”) 等于“超预算”

if(B3>C3,“超预算”,“预算内”) 等于“预算内”(如下图)

在if()函数中,value_if_true和value_if_false不仅可以象上面两例一样为数值和字符串,而且可以为表达式,如下例:如果单元格 A10 中的数值为 100,则 logical_test 为true,且区域 B5:B15 中的所有数值将被计算。反之,logical_test 为 false,且包含函数if的单元格显示为空白,如if(A10=100,SUM(B5:B15),"")

IF()函数的基本功能是判断所给条件是否成立,并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返回内容。明白其基本功能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灵活使用该函数,此外,EXCEL中包含有大量的函数,如能加以灵活运用,则对提高工作效率、解决财务报表中的一些复杂问题有很大帮助。

当然以上所述的这些功能完全可以用成熟的软件或程序来实现,但是对于一些规模小,或是条件仍不具备的单位来说,仍不失为一个简捷有效的办法,并且如加以灵活运用,其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Excel财务函数 篇4

用途:返回修正Bessel函数值,它与用纯虚数参数运算时的Bessel 函数值相等,

语法:BESSELI(x,n)

参数:X为参数值。N为函数的阶数。如果 n 非整数,则截尾取整。

2.BESSELJ

用途:返回 Bessel 函数值。

语法:BESSELJ(x,n)

参数:同上

3.BESSELK

用途:返回修正Bessel函数值,它与用纯虚数参数运算时的Bessel 函数值相等。

语法:BESSELK(x,n)

参数:同上

4.BESSELY

用途:返回Bessel 函数值,也称为Weber函数或Neumann函数。

语法:BESSELY(x,n)

参数:同上

5.BIN2DEC

用途: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语法:BIN2DEC(number)

参数:Number待转换的二进制数。Number的位数不能多于10位(二进制位),最高位为符号位,后9位为数字位。负数用二进制数补码表示。

6.BIN2HEX

用途: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语法:BIN2HEX(number,places)

参数:Number为待转换的二进制数。Number 的位数不能多于10位(二进制位),最高位为符号位,后 9 位为数字位。负数用二进制数补码表示;Places为所要使用的字符数。如果省略places,函数 DEC2BIN用能表示此数的最少字符来表示。

7.BIN2OCT

用途: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语法:BIN2OCT(number,places)

参数:Number为待转换的二进制数;Places为所要使用的字符数。

8.COMPLEX

用途:将实系数及虚系数转换为 x+yi 或 x+yj 形式的复数。

语法:COMPLEX(real_num,i_num,suffix)

参数:Real_num为复数的实部,I_num为复数的虚部,Suffix为复数中虚部的后缀,省略时则认为它为i。

9.CONVERT

用途:将数字从一个度量系统转换到另一个度量系统中。

语法:CONVERT(number,from_unit,to_unit)

参数:Number是以from_units为单位的需要进行转换的数值。From_unit是数值 number的单位。To_unit是结果的单位。

10.DEC2BIN

用途: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语法:DEC2BIN(number,places)

参数:Number是待转换的十进制数。Places是所要使用的字符数,如果省略places,函数DEC2OCT用能表示此数的最少字符来表示。

11.DEC2HEX

用途: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语法:DEC2HEX(number,places)

参数:Number为待转换的十进制数。如果参数 number是负数,则省略places。Places是所要使用的字符数。

12.DEC2OCT

用途: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语法:DEC2OCT(number,places)

参数:Number为待转换的十进制数。如果参数 number是负数,则省略places。Places是所要使用的字符数。

13.DELTA

用途:测试两个数值是否相等。如果 number1=number2,则返回1,否则返回0。

语法:DELTA(number1,number2)

参数:Number1

Excel中求和函数的使用 篇5

1 准备工作

如图所示, 先将一工作表中“性别”、“年龄”、“职务”和“分数”各列分别命名为“Sex”、“Age”、“Position”和“Mark”以方便后面使用用。命名的方法是:先选中一个区域 (比如D2:D21) , 然后在名称框中输入所要命名的名称 (如Position) 后按回车键即可。

2 求和函数

2.1 简单求和

最常用的求和函数就是“SUM”, 比如求全班的总成绩的公式就是“=SUM (Mark) ”或“=SUM (D2:D21) ”。这个函数最简单, 括号中最多可以使用以逗号相隔的30个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是具体的数值、引用的单元格 (区域) 、逻辑值等。与“SUM”相类似的函数还有一个就是“COUNT”, 它的作用是求数值型数据的个数, 比如要求全班的人数就可使用“=COUNT (Mark) ”。这两个函数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计算多个数值之和, 而后者是统计有多少个数值。

2.2 单条件求和

“SUM”与“COUNT”两个函数的功能较单一, 在统计时不能加条件, 为此微软还为我们提供了这两个函数的扩展函数“SUMIF”和“COUNTIF”, 也就是用来对含有条件的区域进行统计。

“COUNTIF”函数的格式为:“COUNTIF (条件区域, 条件) ”。基中的条件一般是一个不完整的逻辑表达式, 如要表示单元格的值等于某个数值则条件写成“32”或“"32"”的形式;要表示单元格的值大于某个数值则条写成“">32"”;要表示单元格的值是字符型则需在字符的两侧加“"”。例如要统计年龄等于20的人数可以使用“=COUNTIF (Age, 20) ”完成;要统计分数大于250的人数可以使用“=COUNTIF (Mark, ”>250") ”完成;要统计女生人数可以使用公式“=COUNTIF (Sex, "女") ”完成。

再例如要对学生按分数进行排名次, 比如对第一个学生的分数260排名, 那么就可以使用公式“=COUNTIF (Mark, ">"&E2) +1”来计算她在本班的成绩名次。其中的“=COUNTIF (Mark, ">"&E2) ”它表示在分数区域 (即E2:E21) 中大于E2的值有多少个, 假如说有0个, 那么它所对应的名次就应是1, 因此还得再这个的结果上再加1。这个公式的排名效果与“RANK”函数的排名效果完全相同, 对于其它同学的排名用自动填充即可完成。

“SUMIF”函数的格式为:“SUMIF (条件区域, 条件, 求和区域) ”, 其中的条件的表示方法与COUNTIF函数类似, 此函数表示只有在条件区域中相应的单元格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对求和区域中的单元格求和。比如要统计班干部的总分, 就可使用公式“=SUMIF (Position, "<>学生", Mark) ”。

2.3 多条件求和

要进行多条件求和, 使用“SUMIF“和“COUNTIF“往往是力不从心的, 这时我们必须借助Excel中提供的数组公式来完成。所谓数组公式就是用于建立产生多个结果或对可以存放在行或列中的一组参数进行运算的单个公式, 它的特点就是可以执行多重计算, 与普通的公式明显不同之处就是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结束, 而并非按回车。

例如要统计女班干部人数, 先输入公式“=SUM ( (Sex="女") * (Position<>"学生") ) ”, 然后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 这时上面的公式就会变成“{=SUM ( (Sex="女") * (Position<>"学生") ) }”, 这就是数组公式。特别注意的是公式中的“{}”不能直接输入, 必须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来自动产生。

在计算机中, 逻辑真用1来表示逻辑假用0来表示, 所以在这个公式中, 两个并列条件必须用“*”来连接, 也就是说只有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 它们的乘积才会是1, 然后再对1的个数求和, 即可得到既是女生又是班干部的人数。再例如, 要求女班干部分数之和, 就可使用公式“{=SUM ( (Sex="女") * (Position<>"学生") *Mark}”, 表示当性别是女、职务是班干部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记下她的成绩, 然后再对满足条件的这些成绩进行统计。根据此意也可以使用“{=SUM (IF ( (Sex="女") * (Position<>"学生") , Mark) ) }”, 表示如果性别是女且职务是班干部时, 返回她的成绩, 否则返回零, 然后再对这些成绩求和。

求女生和班干部人数之和。由于条件是“或”的关系 (在数组公式中逻辑“或”用“+”来表示) , 所以公式可写成“{=SUM (IF ( (Sex="女") + (Position<>"学生") , Mark) ) }“;求女班干部和小于20岁的女生分数之和, 相应的公式可写成“{=SUM ( (Sex="女") * (IF ( (Position<>"学生") + (Age<20) , 1) ) *Mark) }”, 在此公式中, IF函数表示当职务是班干部或者年龄小于20岁这两个条件任一个条件满足时就返回1, 否则返回0, 当IF函数返回值为1且学生的性别是女时记下她的分数, 然后再对这些分数求和。

总之, 如果条件是并列的即逻辑“与”, 各条件之间就用“*”连接, 如果条件是逻辑“或”, 各条件就用“+”连接。

如果要统计该班级职务共有多少种, 这时需用“{=SUM (1/COUN-TIF (Position, Position) ) }”公式来统计。其中的“1/COUNTIF (Position, Position) ”表示:查找每类职务各有多少人, 有N人, 就使这类职务每个人的值是1/N。比如职务是组长的共有3人, 那么每一个人的值就让它等于1/3, 然后再对这3个1/3相加, 也就是让这个职务总和是1。然后再用SUM对这多个1进行统计, 就可得出职务种类数。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SUM和COUNT两个求和函数的不断变型的介绍, 就会发现Excel的功能十分强大, 如何用好它使其为我们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这才是王道。

摘要:Excel电子表格软件最大的好处就是统计方便, 如果能使用好其中的函数, 那么就会事半功倍, 但是函数作为电子表格的精髓却常常令使用者望而生畏。文章主要介绍了日常办公中最为常用的两个求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求和,函数,公式

参考文献

[1]宋燕福, 高加琼.在Excel中求和函数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6.[1]宋燕福, 高加琼.在Excel中求和函数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6.

Excel财务函数 篇6

设计面试评分软件的目的是:简化人工评分过程, 提高评分效率, 缩短评分时间。基本要求是:当评委给出某一位考生的评分后, 只需输入每位评委的评分, 就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出其它评委的平均分, 操作人员可直接打印出“考生面试成绩确认表”;当全部考生面试结束后, 计算机会立即自动得出同一个岗位考生总评成绩排序。

二、面试评分软件的使用方法

(一) 面试前将考生基本信息录入或导入 (复制、粘贴) “表1考生信息数据库” (见图1) ;

(二) 考生在面试前抽签后, 计算机操作人员把考生抽签结果录入“表2面试抽签结果登记表” (见图2) 。为了便于区别不同组别的考生, 需要在每组考生抽签号前添加“组号-”, 例如:面试2组的5号考生, 其面试抽签号应为“2-5”;

(三) 面试中, 当某一位考生面试结束, 评委给出评分后, 在“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 (见图3) 中这位考生姓别右边的单元格里依次输入每位评委的评分;然后切换到“表4考生面试成绩确认表” (见图4) , 用鼠标左键点击右下角的翻页按钮, 当“考生姓名”栏里出现该考生的姓名时, 直接点击窗口上方的打印按钮, 即可打印出“考生面试成绩确认表” (已经提前设置好A4纸张) ;

(四) 所有考生面试结束后, 切换到“表5考生总评成绩统计表” (见图6) , 直接点击打印按钮, 即可打印出“考生总评成绩统计表”。

三、面试评分软件的制作

(一) 制作“表1考生信息数据库”

新建一个EXCEL工作簿。在“Sheet1”表中参照图1, 建立考生信息数据库, 并输入考生报名时的基本信息和笔试成绩, 最后把表的标签名“Sheet1”更改为“表1考生信息数据库”。

(二) 制作“表2面试抽签结果登记表”

将“Sheet2”工作表的标签名更改为“表2面试抽签结果登记表”, 并在表中参照图2, 输入标题和“面试抽签号”等字段名。

为了让计算机能够自动引用“表1考生信息数据库”中考生的有关数据, 需作以下设置:

1. 在“岗位编码”列B3单元格中输入:='表1考生信息数据库'!P3

2. 在“姓名”列C3单元格中输入:='表1考生信息数据库'!C3

3. 在“面试组别”列D3单元格中输入:='表1考生信息数据库'!B3。为了用同一种颜色来标注同一组别, 可以通过设置该列单元格的条件格式来达到目的:用鼠标左键点击菜单栏上的“格式→条件格式”, 在弹出的“条件格式”对话框中分别设置当单元格数值=1, 2, 3等数字时, 单元格的颜色。

4. 同时选中B3、C3和D3单元格, 拖住D3单元格右下角的拖拽柄, 向下复制公式至最后一位考生信息为止。

(三) 制作“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

将“Sheet3”工作表的标签名更改为“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 并参照图3制作好表格, 输入标题和相关字段名, 在A列从A5单元格起依次输入自然数1, 2, 3…。

为了让计算机能够自动引用已有的数据, 需要作以下设置:

1. 在“面试序号”列B5单元格中输入:='表2面试抽签结果登记表'!A3

2. 在“岗位编码”列C5单元格中输入:='表1考生信息数据库'!P3

3. 在“考生姓名”列D5单元格中输入:='表1考生信息数据库'!C3

4. 在“性别”列E5单元格中输入:='表1考生信息数据库'!D3

为了让计算机自动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并求出其他5位评委的平均分, 需在“面试成绩”列M5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SUM (F5:L5) -MAX (F5:L5) -MIN (F5:L5) ) /5。

5. 同时选中B5、C5、D5至E5单元格, 拖住E5单元格右下角的拖拽柄, 向下复制公式至最后一位考生信息为止。

6. 将A列隐藏。

(四) 制作“表4考生面试成绩确认表”

插入一个新表“Sheet4”, 将其标签名更改为“表4考生面试成绩确认表”, 并参照图4设置好“考生面试成绩确认表”的格式、输入相关文字。为了让计算机能够自动引用相关表格的数据并计算出“面试成绩”等数据, 需在下列单元格中作如下设置:

1. 在B4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 ($L$9, '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5:N42, 4)

2. 在D4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 ($L$9, '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5:N42, 5)

3. 在F4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 ($L$9, '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5:N42, 3)

4. 在C6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 ($L$9, '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5:$N$42, 6)

5. 在D6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 ($L$9, '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5:$N$42, 7)

6. 在E6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 ($L$9, '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5:$N$42, 8)

7. 在F6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 ($L$9, '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5:$N$42, 9)

8. 在G6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 ($L$9, '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5:$N$42, 10)

9. 在H6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 ($L$9, '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5:$N$42, 11)

1 0. 在I6单元格中输入:=VLOOKU P ($L$9, '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5:$N$42, 12)

上列公式中:VLOOKUP是纵向查找函数, 它的作用是当L9单元格里出现某一自然数时, VLOOKUP函数所在单元格将显示“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列中与该自然数同一行、指定列单元格的数据 (例如B4单元格:当L9单元格里出现自然数“1”时, 在B4单元格里将显示“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列中与“1”同一行 (第5行) 、第4列 (D列) 的单元格, 即D5里的数据:赵某) ;参数“$L$9”表示图4中翻页按钮链接的单元格;“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A$5:$N$42, 12”表示“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中所有数据所在地的区域;公式中最后一个参数 (数字) 表示“表3面试计分基础数据表”中引用数据所在的列序号 (A、B、C、D等列的序号依次为1、2、3、4等) 。在行号和列号前添加“$”是为了引用其绝对地址, 避免复制公式时面试分基础数据区域发生变化而产生错误。

1 1. 在C7单元格中输入:=MAX (C6:I6)

1 2. 在C8单元格中输入:=MIN (C6:I6)

1 3. 在C9单元格中输入:=SUM (C6:I6) -C7-C8

1 4. 在C10单元格中输入:=C9/5

下面添加翻页按钮:用鼠标点击菜单栏上的“视图→工具栏→窗体”, 再在窗体工具箱中点击“微调项” (窗体工具箱中右列倒数第三个选项) , 按下鼠标左键在窗口中由上至右下方拖画出一个矩形按钮;然后用鼠标右键点击按钮, 选择右键菜单上的“设置控件格式”选项, 调出“设置控件格式”对话框, 分别按照图5设置好各个数据, 最后“确定”即可。注意:图5中的“最大值”与考生人数相同。

为了能够打印出考生面试当天的日期, 还需在“考生面试成绩确认表”右下角J14单元格中输入日期函数:=TODAY () 。这样, 每次面试时计算机就会自动显示面试当天的日期了。

(五) 制作“表5考生总评成绩统计表”

所有考生面试结束后, 招聘单位都需要统计出每一个岗位考生笔试、面试总评成绩排序表, 以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用。为了实现当最后一个考生面试结束时, 计算机就能够实时显示出所有考生总评成绩按应聘岗位排序的目的, 我们需在“表5考生总评成绩统计表”中作如下设置:

1. 假设第1组 (第1个岗位) 共有6名考生参加应聘, 则可在“总评成绩按岗位排序”列中L3单元格中输入:=RANK (K3, K$3:K$8, 0)

式中:RANK是排序函数, 参数“K3”是第1位考生的总评成绩所在的单元格 (见图6) ;“K$3:K$8”是这6位考生总评成绩所在的区域;“0”表示将总评成绩高的名次排前。

然后用鼠标向下拖动L3单元格的拖拽柄向下复制公式到L8单元格 (注:L3至L8的左侧对应6位考生的总评成绩) 。

2. 假设第2组 (第2个岗位) 共有3位考生参加应聘, 则可在“总评成绩按岗位排序”列中L9单元格中输入:=RANK (K9, K$9:K$11, 0) , 然后用鼠标向下拖动L9单元格的拖拽柄向下复制公式到L11单元格 (注:L9至L11的左侧对应3位考生的总评成绩) 。

按照上述方法, 继续对L列中的其他单元格进行设置, 直到设置完最后一名考生为止。为了能够从其它工作表中引用相关数据, 还需对L列左侧的单元格进行设置:

3. A3至J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的方法与前“表2面试抽签结果登记表”相同, 此处略。下面仅对K3单元格中输入的公式作以下说明:假如笔试和面试成绩分别占总评成绩的60%和40%, 在可在K3单元格中输入:=I3*0.6+J3*0.4。

当A3至K3单元格设置完成后, 同时选中A3至K3单元格, 拖住K3单元格右下角的拖拽柄, 向下复制公式至最后一位考生信息为止。

四、设置密码保护公式不被修改

为了避免由于误操作修改了公式而造成错误数据, 需要将输入了公式的单元格保护起来。具体方法是:选中输入了公式的单元格, 在右键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 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保护”选项卡下, 勾选“锁定”和“隐藏”两个选项, “确定”后退出。最后点击菜单栏上的“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 输入密码后保存即可。

至此, 面试评分软件制作完毕。再次使用时只需要更新考生基础信息即可。

摘要:当前国家机关和学校等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都需要通过笔试和面试。面试是1位考生同时面对多位评委的考试, 当考生数量较大时, 面试的时间将会很漫长。因此, 提高每一位考生面试的效率, 缩短面试评分的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实践证明, 下面介绍的应用VLOOKUP、TODAY、RANK等函数和窗体微调项设计制作的面试评分软件, 能有效地提高面试评分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现代办公,面试评分,EXCEL函数应用

参考文献

[1]常桂英.Excel函数COUNTIF及VLOOKUP在考勤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 2011 (5) :73-75

[2]黄庆涛, 许春玲.EXCEL函数在教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 (4) :82-84

Excel财务函数 篇7

关键词:统计函数,构成,使用

一、Excel版本与用途

中文Excel2007是Office2007系列办公软件的主要组件之一,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制作软件。使用Excel2007可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排序、分类、汇总、筛选等操作, 并可将表格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和输出, 还具有强大的数据综合管理与分析功能, 可简单快捷地配合其他软件进行数据库相关操作。其广泛应用于财务、数据分析等领域。

二、函数的类型

工作表中的数据, 有些是直接输入的, 有些是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得出的, 而对基础数据的计算是通过公式实现的。Excel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函数, 这些函数都是Excel预定义的公式。如求和函数 (SUM) 、求平均值函数 (AVERAGE) 等。函数处理数据的方式与公式处理数据的方式是相同的, 常见的函数主要有:文本函数、数学函数、三角函数、数组函数、逻辑函数、信息函数、查找与引用函数、数据库函数、财务函数、统计函数这几大类型。

(一) 文本函数

在excel2007中, 可以利用文本函数来进行比较两个字符串、将文本的标题进行设置, 同时还可以对标题进行大小写转化等一系列操作。

(二) 日期与时间函数

此函数主要的功能是计算出当前的时间与日期和星期几等。

(三) 数字函数

在使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时, 经常会对工作表的数据进行各种数学运算。Execl为了支持各种数学运算从而提供了很多数学函数, 如常用的INT函数、MOD函数、PRODUCT函数、SQRT函数、FACT函数。

(四)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在几何运算中使用最多, 常用于正弦、余弦、正切、反正弦、反余弦等方面的计算。

(五) 信息函数

在使用excel中, 可以利用信息函数, 判断一个单元格是否为空、是否为数值、是否为字符串、是否为逻辑值等功能。常用的函数有:ISBLANK、LSUNMBER、ISTEXT、ISNONTEXT、LSLOGICAL等。

(六) 逻辑函数

此函数主要功能是, 我们在对工作表数据进行处理运算过程中, 经常要对数据进行判断, 从而应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逻辑函数来进行真假值判断或者复合检验。

(七) 查找和引用函数

我们在处理电子表格时, 需要对数据进行特定条件的查询, 这个时候, 就可以利用查找函数设立条件进行快速查找, 同时可以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或特定数值或者某一个单元格的数据进行引用。

(八) 统计函数

统计工作表函数用于对数据区域进行统计分析, 例如, 需要在工作表中对某公司某一时期的平均销售业绩进行统计, 就可以用AVER-AGE函数来计算相关的平均值。

(九) 用户自定义函数

此类函数, 主要指用户在电子表格中要进行相对复杂的数据运算时, 需要调用一些特殊的计算公式, 这就需要用户根据工作需要, 进行自定义函数的创建, 一般用户可以通过使用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来创建。

三、函数的构成

(一) 函数的结构

公式选项板是帮助创建或编辑公式的工具, 还可提供有关函数及其参数的信息。单击编辑栏中的“编辑公式”按钮, 或是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之后, 就会在编辑栏下面出现公式选项板。

(二) 函数的语法规则

函数由等号 (=) 、函数名和参数组成。函数名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用来描述函数的功能。函数的基本形式为:=函数名 (参数1, 参数2, …) , 参数可以是数字、文本、形如TRUE或FALSE的逻辑值、数组、形如#N/A的错误值或单元格引用。给定的参数必须能产生有效的值。参数不仅仅是常量、公式或函数, 还可以是数组、单元格引用等。参数要用圆括号括起来, 当参数多于一个时, 要用“, ”分隔开。函数本身也可以作为参数, 形成函数嵌套。所谓嵌套函数, 就是指在某些情况下, 您可能需要将某函数作为另一函数的参数使用。Excel最多允许嵌套七级函数。

四、统计函数应用举例

Exce l中共包含98个统计函数, 下面以“成绩单”工作表中“数学”列为例, 讲解统计函数COUNTIF函数的使用方法。

COUNTIF函数的作用:计算某个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语法:COUNTIF (range, criteria) 。参数:range要计算其中非空单元格数目的区域;criteria以数字、表达式或文本形式定义的条件。

(一) 输入函数单元格

首先选中工作表中“统计”单元格。出现编辑栏, 单元格编辑。

(二) 选择【编辑栏】左边的【插入函数】按钮, 弹出【插入函数】对话窗, 可以使用对话框中2种方法找到要使用的函数

1) 在【搜索函数】栏中, 填写函数名称“COUNTIF”, 然后点击【转到】按钮。然后在【选择函数】栏中选中“COUNTIF”函数。

2) 在【选择类别】下拉列表框中, 找到“COUNTIF”函数的类别, 即“统计”函数类, 然后在【选择函数】栏中选中“COUNTIF”函数。

3) 点击【确定】按钮, 出现【函数参数】对话框。

(三) 分别添加3个参数项

COUNTIF函数, 它由三个参数组成, 具体输入方法如下:

在“range”文本框中输入要进行统计的相关数据列表;

在“criteria”文本框中输入统计数据的条件;

得到根据条件获得的统计数据。

综上以统计函数为例, 对Excel函数及有关知识做了简要的介绍, 但是由于Excel的函数相当多, 因此也可能仅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函数使用方法, 其他更多的函数您可以从Excel的在线帮助功能中了解更详细的资讯。

参考文献

[1]李阳, 朱金均主编.信息技术基础,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2008.

[2]陈威黄, 锐编著.Excel 2007公式与函数实例详解,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Excel财务函数 篇8

1 实际问题的提出

某日,教务处接到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核对05级新生名单信息。这需要在数小时内从3 831个数据中准确核出3 306个数据,而且要将前者的考试号一一添加到后者当中。

为便于描述,暂且将下载的数据表作为母表,将实际在册的05级学生信息表作为子表。

2 问题的解决

2.1 思路

如果进行手工处理,必然效率低下,且错误率较高;如果进行条件筛选,虽然在效率上有所改进,但工作量依然很大,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笔者利用Excel函数处理,利用身份证号的唯一性,将下载母表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重新按实际在校学生名单顺序进行链接处理,这样就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2.2 具体方案

2.2.1 匹配定位

运用Match(lookup_value,lookup_array,match_type)进行匹配定位,其作用是通过匹配查找找到所需信息的单元格所在位置。主要参数:

lookup_value:要查找的值

lookup_array:要查找的区域

match_type:匹配形式(0精确查找,其他模糊查找)

以上搜索,如无匹配,则返回#N/A。

如S2=MATCH(子表!M2,'母表'!$F$2:$F$3832,0)(见图1)

2.2.2 调整处理

将处理的数据编号与Excel固有的行序编号一一对应起来,便于后期数据处理。实际有数据列3 831行,加上标题行,所以选择的有效区域是第2行到第3 832行。同理,每次操作时用到的行序号其实都要比实际数据行数要多一,即T2=S2+1(见图2)。

2.2.3 索引

Index(array,row_num,col_num,),其作用为返回数组中指定单元格数组的数值。参数:

array:单元格区域或数组

row_num:某行号

col_num:列号

根据已知位置,反馈出想要的内容。

本例中单元格选择区域只是一列,故列号缺省(见图3),如P=INDEX($A$1:$A$3832,T2)。

2.3 注意事项

2.3.1 关键字段的选取

关键字必须是各表中的具有唯一特性的字段。通过关键字段的桥梁作用,将各张数据表联结起来。

考虑到身份证号在两张数据表中都具有唯一性的特性,这个问题中就只能选择该字段作为关键字。

2.3.2 引用

引用主要包含3类:绝对引用、相对引用,混合引用。绝对引用指在公式中引用的单元格地址是固定的。在公式复制到其他单元格时,引用的内容不会发生变化。换言之,就是将下载的数据段的在表格中的地址固化。相对引用指在公式中引用的单元格地址是相对地址。在公式复制到其他单元格时,它引用的内容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将下载的母表中数据段的地址固化,会导致数据溢出,索引数据不完全,进而会影响查找的准确性。混合引用就是以上两者引用兼而有之。

在上述具体步骤中谈及的“MATCH(实际名单!M2,'A表'!$F$2:$F$3832,0)”实际就是一个绝对引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母表中的数据段的地址固化,使得match函数在运行时有址可循,有的放矢。而索引函数“index()”却使用了相对引用,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在子表中的指针自动地由首行开始依次指向下个数据。在一般情况下,实际应用中主要使用的都是混合引用。

在实际操作中,一旦发生数据溢出问题,会出现错误提示符“#N/A”。反之,错误提示符“#N/A”也能在使用公式时给出相应提示。因此在出现“#N/A”时往往可能是由于引用方式应用不当造成的。笔者在处理本例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2.3.3 举一反三

以上3条公式执行一次,仅仅只能判断出一条数据是否找到。要使子表中所有数据都必须在母表里检查一遍,需要挪动鼠标。将鼠标点选中第一个写入公式的单元格,移到右下角,当出现“+”时,双击鼠标左键,“一键”实现所有子表数据的查找匹配。

2.3.4 思考

尽管通过函数处理,将大部分数据都链接上了,但仍然有一些遗留问题。本例就留下有71条未能识别的数据。同时,在表格中显示“#N/A”。这说明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匹配的因素存在。

经分析,数据中出错提示符号“#N/A”的主要原因是:(1)身份证号的15/18位匹配问题;(2)学生填写身份证号时,出现的前后不符情况;(3)由于外省生源没有统一时间上传更新补录新生名单;(4)预科、成教等学生没有在网上显示;(5)数据录入格式不一致。

对于以上5类原因的解决,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1)第1,2类是由于学生个人原因造成的,请学生再核实后即可解决;(2)第3,4类是客观原因,通过核对录取花名册,也可清理出来,再进行数据链接时可以先将预科、成教等学生信息处理掉,以减轻后期核对工作负担;(3)在进行数据录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错误,为了尽量修正数据,尽最大可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规范,可以采用功能强大的Excel数据透视功能对录入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修正、规范数据;(4)优化参数配置,匹配定位时将“Match()”函数中“lookup_array”设为“$X:$X”,即选中某一整列,作为查询区间,这样可以省略具体方案中的调整这一步骤,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5)数据前处理,即在进行数据链接之初,就对数据按关键字段进行必要的排序操作,以提高查找的效率。以学籍管理为例,进行数据前处理就很有必要。一般规模上万的数据处理也应该进行数据前处理。

3 结语

Excel财务函数 篇9

(1)函数分解

RATE函数返回投资的各期利率。该函数通过迭代法计算得出,并且可能无解或有多个解。

语法:RATE(nper,pmt,pv,fv,type,guess)

Nper为总投资期,即该项投资的付款期总数;Pmt为各期付款额,其数值在整个投资期内保持不变;Pv为现值,即从该项投资开始计算时已经入帐的款项,或一系列未来付款当前值的累积和;Fv为未来值,或在最后一次付款后希望得到的现金余额;Type为数字0或1。

(2)实例分析

新建一个工作表,在其A1、B1、C1、D1单元格分别输入“保险年限”、“年返还金额”、“保险金额”、“年底返还”和“现行利息”,

然后在A2、B2、C2、D2和E2单元格分别输入“20”、“1000”、“12000”、“1”(表示年底返还,0表示年初返还)和“0.02”。然后选中F2单元格输入公式“=RATE(A2,B2,C2,,D2,E2)”,回车就可以获得该保险的年收益率为“0.06”。要高于现行的银行存款利率,所以还是有利可图的。上面公式中的C2后面有两个逗号,说明最后一次付款后账面上的现金余额为零。

Excel财务函数 篇10

函数图象是基础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继方程和不等式的学习之后,又一个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图象是原有知识和方法的延续和提高,并且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函数图象的基本知识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函数图象教学基本上是靠教师口头的描述进行的,缺乏直观性,对于学习函数图象的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引入Excel软件用于对函数图象的描述,将极大地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描述Excel软件在函数图象教学中的作用,本文将举例加以阐述.

一、利用Excel软件的公式工具进行函数图象生成实验

Excel软件自带了相当数量的数学公式工具,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教学需求,不需要复杂的编程即可实现函数变量的生成,并且自带了图表工具,能够很方便地将数据转化为图象输出.

1. Excel软件生成变量的方法

在函数教学中,变量的值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在Excel软件中,变量的生成主要用到了公式工具.

例如y=x2+4x+4,在Excel软件中我们则需要在相应的单元格内输入=POWER (x所在单元格位置,指数)+4*x所在单元格位置+4,如下图1.

在自变量取值为整数时,增加值为1时,可以通过向下拖动来实现数值的增加,但是要想实现任意值的增加时就需要通过公式来实现.

例如在图1中,要将A2单元格设置为0,以后每隔0.1取一个x值,则必须在A3单元格写入=A2+0.1,然后向下拖动就可形成如图2的效果.

2. Excel软件生成函数图象的方法

上面对函数值的生成方法做了简述,在函数的自变量和变量的值生成以后,下面要做的就是利用函数的变量生成函数的图象.

(1)首先要确定需要显示的函数图象的定义域;

(2)在确定定义域后按照上面关于函数值生成的方法生成函数值;

(3)选择工作表中除第一行标题外的其他数值为数据源,并生成折线图;

(4)将x轴的值设置为工作表中x的值,得到下图3.

该图即为函数y=x2+4x+4{x|0≤x≤2.1}的图象,为了显示函数的更大取值范围的图象,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i)增加x的取值数量,即增加A列x值的个数;(ii)增大x值之间的差额,在上图中差额为0.1,我们可以将差额增加到4,或者更大.

在更改差额时,我们就需要用到前面讲到的增加任意值的方法.

在增加了x值的差额后,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到二元一次函数的图象,但是该图象为{x|0≤x≤84}部分的图象,但是并没有x<0部分的图象,为此我们可以更改A2单元格中的数值来实现x<0部分图象的输出,当A2=-40时,函数的图象显示为图5.这时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函数y=x2+4x+4的图象了.其他函数图象的生成方法和上述二元一次方程图象生成的过程类似,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二、通过学生上机实践加深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对Excel软件环境下函数图象生成方法的演示,可以将函数图象教学的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例如一次函数、双曲线、椭圆的图象及函数的单调性、对称性等.同时对于函数的有关性质也可以利用上机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学习.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图中不仅包含函数图象,同时还包含函数的自变量和变量的值,数与图的结合,让函数图象教学变得直观生动起来.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函数图象教学变得更简单,让人印象深刻.

上一篇:美元升值下一篇:贵重仪器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