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技能三篇

2024-06-26

习作技能 篇1

一、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自然界、社会、家庭等去体验生活, 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或劳动。正如毛泽东所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亲口尝一尝。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直接的感性认识,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写作文时才“有米可炊”, 才能发挥写作的主动性。这样学生写起来才得心应手, 才能写出生动、具体、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小学生怕写作文, 往往无话可说, 语言干瘪, 内容空洞, 因此对写作文缺乏兴趣。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 我就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 如下象棋、养小猫、学武术、踢足球等活动, 让他们有选择地写。每个学生都渴望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便利用习作课在班上阅读他们的习作, 或把他们的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上及班刊上, 或在小广播的“佳作欣赏”里进行绘声绘色的朗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时, 先选择一项有趣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人人得到体验。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活动过程, 把过程、体会、乐趣议一议, 说一说, 写一写, 因为学生对活动过程了如指掌, 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不脱离生活实际, 更加生动、逼真, 学生乐意去写。

二、在观察事物时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

记叙文写作的起点是观察和形象思维。教师从指导学生观察入手,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和理解能力。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观察人物、事物、景物上下功夫,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学会观察的本领。一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二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要像医生看病那样望、闻、问、切。1.望 (用眼睛看) :按一定的顺序、选一定的角度观察, 边观察边想象;2.闻 (用耳朵听) :注意听别人的介绍, 边听边记;3.问 (用嘴巴问) :对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别人;4.切 (用手切脉) :对一些事物, 可以用手摸一摸, 把手感记下来, 并把边观察边记下来的资料进行整理, 去掉不用的内容。

例如:在指导学生作文《我心爱的×××》时, 我出示一件实物, 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着重从三方面点拨:一是紧扣题眼, 围绕心爱选好观察点。二是抓住特点, 细心观察, 抓住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作用、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特点观察。三是由此及彼, 发挥想象。由这件物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物品, 以及生活中无私奉献的精神。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农村的风景优美, 乡土气息浓厚, 美丽的大自然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 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 使他们“见景生情”。由于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学生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三、在博览群书时吸取书中的精华

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博览群书, 学生可以从书中吸取精华, 学到写作的技巧, 丰富写作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勤积累、多观察, 就像蜜蜂“采蜜”一样, 只有采了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通过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后, 自己写作的欲望就会增强, 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正如唐代诗圣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强调“读”的环节, 着重从三方面入手。

(一)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摘抄优美的词句, 背诵精彩片断, 结合课文进行仿写练习, 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二) 多读书可以使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 丰富自己的知识, 积累作文材料, 吸取丰富的科学知识, 还可以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 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1.提纲式。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列出文章的提纲。2.摘抄式。读书时把书上、报纸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优美词句, 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 还可以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进行分门别类。3.批注式。把重点语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符号勾画出来, 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或意见。4.讨论式。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和别人讨论。5.查找式。不懂的地方可以查找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 进行比较。

四、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积累的素材, 把作文写活

在“体验生活, 仔细观察, 精读书籍”的基础上, 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内容, 也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所以, 我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 采取“三不限”的形式, 即:写作体裁不限, 篇幅不限, 主题不限, 让学生的写作空间更加广阔。这样才能充分运用已经积累的素材。

要把作文写活, 必须学会修改习作。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三分文章七分修改”, 修改不仅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步骤之一, 而且是综合运用写作知识的实际锻炼。我在教学中注重从三个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一) 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通过古今作家关于修改文章推敲文字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激发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兴趣。

(二) 认真审题, 根据作文题目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让学生肯动脑筋, 把整篇文章进行比较, 分析归纳, 看一看布局谋篇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题意, 有没有围绕中心来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让读者有一种通顺流畅的感觉, 言之有序。

(三) 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修改习作的培养上下功夫, 使之习惯成自然, 修改时反复推敲, 注意遣词造句, 要循序渐进, 由易而难。能够熟练运用修改符号先改错别字, 再改句子、段落, 进行逐词逐句逐段的推敲修改。改好后, 可以跟其他同学互相看看, 让其他同学提个意见, 写个评语, 自己还可以欣赏到同学的作品, 然后自己再次修改。交上来后教师画龙点睛地进行点评。学生看了同学和老师的评语, 就知道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 努力方向。最后达到学生自己改文、自能作文的目的。

教师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训练学生的作文技能, 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连强.谈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小学生·新教育论坛, 2008.6.

[2]杨梅.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云南远程培训网.

丰富习作体验,提升习作技能 篇2

关键词: 习作体验 习作技巧 生活体验 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立足于课程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生活中的人和事,提取生活中丰富的习作素材,采用多种习作策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拓宽学生的习作想象思维时空,促使学生的表达富有灵性,丰富生动、具体、个性化的习作内涵,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亲历生活体验,丰富习作素材

学生的习作灵魂体现在习作内容是真实、感人、自由的。生活是习作素材之源头,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中花草树木、风花雪月,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使学生了解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积极因素,逐步积累习作素材。学生有了生活体验,教师就要把选材、想象、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抒发内心感情,写出生活的真实与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必说,表达真实可信的内容,表达语言的个性化,实现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习作一时,教师立足习作要求,紧扣生活中的景物,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如学生自由地观察校园里的景色,做到有序地观察,搜集校园中最优美的景色,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记录下来,回到习作课堂中时,学生在小组里畅所欲言,把观察到校园景物特点表达出来,并根据景物特点结合想象,使观察到的景物特点更具体形象。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生做到细致地观察景物,感受景物的特点,传神地描绘观察的事物,丰富真情实感的习作素材。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习作三时,在学生口语交际后,教师可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学生回想活动的过程,总结自己的心得,思考这篇习作框架结构的安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确定表达的顺序,引导学生对习作内容有初步的构思与安排,丰富个性化的习作内涵。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寻找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在搜集与反思过程中,丰富习作内涵,拓宽习作思路,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二、阅读结合习作,提高表达能力

教师结合阅读课堂活动,挖掘文本语言训练点,利用文本的重点词句,或文本空白处进行语言训练,在阅读课堂中结合习作训练,有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深化学生的自主感悟,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学生丰富和积累习作表达的语言,让学生领悟并掌握作者高超写作技巧,进一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放飞心灵地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表达。

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学生研读文中语句:①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②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教师紧扣“像”、“仿佛”、“不管”、“总”、“而且”、“还”喻词或关联词,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运用是否贴切?是否准确描绘出事物的特点?学生品味句子内涵和词语特点,要求运用以上喻词或关联词说几句话,再动笔写写。学生通过积极交流,动笔在本子上进行小练笔,生1:“初三夜的月儿弯弯像一把无齿的镰刀,又仿佛一只小小船儿,它要带着我的祝愿给我的外婆,船儿周围的星儿犹如调皮地飞向天空的萤火虫,不停地、不停地闪啊闪啊!”生2:“挺立在戈壁滩边沿的白杨树,不管风沙怎么肆虐,它总是顽强地用自己的胸膛保护着身后的那片绿洲。它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而且以粗壮的枝干和茂盛的树叶为荒漠带来生机与活力。”通过对文本词句的体验与练笔,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积累习作素材,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灵活地调用积累,使习作表达更丰富多彩和个性化。又如教学《穷人》时,文末描写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文本内容戛然而止,西蒙的孩子命运将会怎样呢?桑娜与丈夫带领孩子将怎样渡过一个个难关?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品读,深化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大胆想象,不脱离主线和人物的本质,再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引导学生填补文本空白处,有利于学生深化体验与感悟文本的内涵,拓展阅读与习作想象空间,锤炼学生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丰富习作素材。

三、强化活动体验,锤炼习作技巧

习作技能 篇3

我和来自全市3000多名教师、50多位教研员一起亲眼见证了16位赛课教师呈献的精彩的课堂,领略了他们的教学风采,感受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氛围,见识了他们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16位赛课教师,16堂习作教学课,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大赛所传递的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新信息让我受益匪浅。

一、乐习作——激发兴趣,营造快乐的习作课堂

教育家赞可夫也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由此可见,良好的写作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乐习作,抒发独特感受”是本次作文赛课的主题之一,参赛教师都十分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如何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方面下足了功夫。因此,老师们把平时儿童爱玩的、爱看的、爱做的游戏、魔术等搬进了课堂,让学生沐浴在快乐的习作课堂氛围中幸福地成长。如潼南县梓潼小学的贾悦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彭水县羊头铺小学的张小红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玩“添嘴巴”的游戏,秀山县东风路小学申小艳老师让学生跟着大屏幕模仿QQ企鹅头像的各种表情,还有的老师组织学生“搬手劲”,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表演魔术。当然,还有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的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激发了内心创作的兴趣,学生作文的思维更开阔,思维更趋于完善,从而增强 学生作文的趣味性和信心。

二、巧引导—— 从内容入手,开阔思路,开放习作素材

小学生习作一定要以内容的指导为主,习作指导环节基本思想是“从内容入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本次参赛的老师们都突出了习作指导从内容入手,依托生动具体的内容去进行形式上的指导。他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都十分注重让学生大量地感受内容,在增强对内容的感受之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句式进行表达。

本次作文教学课中,所有参赛教师不约而同地注重从内容入手,教会学生勤观察、善思维,落实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表述具体、生动、形象。内容是怎样来的?其来源有哪些?归纳赛课老师的做法:

第一是调动学生积累,包括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尤其要注重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如北碚区朝阳小学周辉老师执教的《传统节日中的习俗》,老师运用猜谜游戏、齐读传统节日儿歌、多媒体创设情境和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调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在头脑中迅速活跃起来,为习作表达奠定了基础。

第二是创造开展活动,让学生个体体验。做某一个活动,做某一个游戏,再进行内容上的表达,这是创造体验,这也是习作的内容的一个来源。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添嘴巴游戏”、“吹鸡毛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看桔子”、“剥桔子”、“尝桔子”等,及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表象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让学生获得充实的习作素材,提高了写作能力。这样让学生亲身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既有乐趣,又为个性写作打下了基础。

第三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童话家,他们是五彩绚丽的梦幻的制造者、追求者。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如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李婷婷老师执教的《我会变》,教师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以学生想象 “变成海鸥” 的内容为教学的线索,一步一步巧妙地引导学生讲清楚、讲生动,完成了“习作要求”中的各个目标,达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效果。沙坪坝区滨江小学的陈慕阳老师在引导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学中,更是引导学生“朝向想”“朝后想”,让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说起来”“动起来”,启发了学生如何想象,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即使在一些“写实”的作文教学中,也离不开引导学生联想,如《吹泡泡》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想象:“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它们飞上了蓝天,想„„;它们飞进了校园,想„„;它们飞进了草地,想„„”。通过引导想象,开阔了学生思路,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

三、转行为——扎扎实实、朴朴实实、简简单单教作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语文教育名家杨再隋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针对当今一些语文课堂出现的一股浮华之风、授课者而极尽“包装、渲染、夸张、展示”等手段,极力追求奢华、轰动、精彩、艺术”的课堂效应,呼吁:让我们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其实作文课也一样,也应该倡导“转变教学行为,扎扎实实、朴朴实实、简简单单教作文。”

在本次大赛中,老师们尽量摒弃了那些表面上的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摒弃了那些虚浮的东西,使课堂教学达到真实、朴实、扎实的效果,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了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如奉节县师范附小的杨蓉老师执教的《走进果园》,课堂教学中没有那些奢华、热闹的表演,也没有绚丽耀眼的课件,就是实实在在的引导学生有顺序观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强调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进行观察,还要把自己感受写进去,扎扎实实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沙坪坝区红糟房小学的王兰老师在教学《写一种动物》时,采用“慢镜头,抓动作;看动作,猜想法”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重激励——多元评价,有的放矢

讲评课重在交流评析、指导写法,解决“怎样表达、表达的效果如何”的 问题,让学生“有话能表达”、“有话善表达”。即如何做到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文从字顺、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等要求。

在课堂教学作文评价环节中,几乎所有参赛教师都注重以肯定优点为主,在展示、交流、对话中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精心呵护亮点,哪怕一个词用得恰当,一个句子写得准确都会毫不吝啬地激励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佳”。如垫江县的陈维老师在《看图编故事》中采用“五星级”评价法,按“写清楚——有序写(一星);写具体——动作、神态、心理(二、三、四星);好词佳句——五星”的评价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争“星”的机会。

上一篇:法制节目的人性关怀下一篇:幼儿园教育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