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诗歌九篇

2024-05-07

第三代诗歌 篇1

核电站与核设施的核应急信息系统是辐射防护应急以及核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保障。核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常因关联单位多、涉及各异系统集成, 存在若干关键难点, 而在进入核应急状态时, 后果预测评估、在线自动监测、协调指挥调度、数据分析处理都将随同应急人、财、物调度指挥瞬间爆发并同时动作, 信息与数据的采集、分析、传输、通讯将大幅增加, 信息源也种类繁多。种种原因对信息系统提出了诸多较高要求。

第一代核应急信息系统是以早期的核电站自动辐射监测系统为主的系统, 一般的核电站都配备相应功能, 侧重于辐射与环境监测基础能力;第二代是以欧洲RODOS为代表的预测、自动监测等功能较完善的系统, 监控网络化运行, 应急处理程序化执行;第三代随着核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现代新的技术变革下, 新一代核应急信息系统具有何种特征, 是目前面临的课题。

2 核应急信息系统分析

2.1 功能需求分析

核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思路是根据综合救援系统的思想, 开发事故发生时能快速应急响应的指挥系统。该系统是在完成日常性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事故应急监测和重大事故专项调查的基础上, 以物性数据库、监测分析方法数据库为基础,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 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决策模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做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信息分析的一套计算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同时该系统还可对人员疏散、警报解除等现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2.2 核应急指挥系统职能分析

(1) 组织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2) 组织指挥各成员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通过应急监测和跟踪监测, 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及污染范围。

(4) 根据监测数据科学分析污染变化趋势, 为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5) 组织专业队伍开展处置工作, 力争将危害降到最低。

(6) 组织有关专家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持。

(7) 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情况。

(8) 负责事件终止认定及宣布事件影响解除。

(9) 负责确定应向公众发布的事件信息。

2.3 核应急信息系统子系统划分

(1) 风险、隐患监测、监控系统.

(2) 核应急移动监测系统。

(3) 后果预测与评估系统。

(4) 基于专家知识库的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5) 核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6) 网络基础平台与信息发布辅助系统。

2.4 系统特征与关键难点分析

(1) 网络化知识中心。在核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及核应急中, 须依照相关国际、国内法规和管理部门规章, 制定应急计划、预案库并按照应急处置措施实施, 因此, 综合国家、各单位部门解决管理层面的协调、统一和权属划分问题, 以应对工程项目建设及核事故应急中的纷繁复杂矛盾, 因此, 网络为基础的知识中心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监测系统集成技术。辐射监测系统在向多功能集成化、实时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演化、变革过程中, 为了解决各异监测仪器的集成问题, 须早期就着手进行良好的总体设计、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的一致性设计。

(3) 联动应急指挥技术。在国家的法规中对核应急的反应时间要求极高, 要求从发现异常之时起仅30分钟内就要给出初步分析判断、预测预报和决策依据, 因此, 指挥力和执行力是极为重要的。在核应急响应中最困难的就是统一协调难题, 需满足快速反应要求, 属典型的关键任务。指挥系统的处理能力、事件处理的准确性、事件处理的深度等核心问题都需要得以良好解决。

3 核应急信息系统设计构想

3.1 总体框架设计

核应急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如下功能:总体联动应急指挥、辐射环境在线监测、事故评估与决策、视频会议、集群通讯、权威信息发布及基础网络平台等。

通过数据传输网络系统、通讯系统、指挥系统, 自动化环境监测站点、气象监测塔、流动环境监测车等在线获取监测数据, 输入事故评估与决策系统进行分析, 并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上实时显示, 实现国家有关部门、相关单位、控制中心及各应急支援分队的分析处理、协同动作。

为解决核应急响应中最困难的统一协调调动人、财、物难题, 并满足快速反应要求, 在先进的自动实时监测、核应急决策支持基础上, 需再融入应急联动指挥、高可靠安全性网络、协同管理和3G移动通讯技术, 推进核应急信息系统向第三代渐进演变, 并真正实现快速反应、联合行动、统一应急。

3.2 第三代核应急信息系统设计概要

(1) 总体功能设计。不但具有前两代的自动监测、预测与后果评估功能并加以完善, 还要致力于解决应急中最困难的指挥、通讯难题, 融合新的信息、通讯技术, 以构建新型核应急信息系统。在自动监测方面实现现场、环境、个人剂量的统一监控, 并构建基于软件的可重用、多功能复合系统;在预测与模拟方面实现复杂地形及可移动式决策支持系统功能;在指挥方面实现立体化、扁平化的联动应急功能, 提高指挥力和执行力;在基础网络方面实现高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的零管理平台;在工程建设方面实现预案库、专家库规划, 将核应急关键难题解决在事故发生之前, 并考虑灵活的异常处理手段。

(2) 联动应急指挥系统。应认识到, 核应急不仅面临核设施内部应急处置, 特别是核电站或反恐, 在严重情况下面临的是瞬间调动无核应急常识的地方政府、大众和各级技术支援力量的群体, 其规模有时类似于局部战争, 四川“5·12”地震有充分的参考价值。应借鉴现代化战争的C4isr联合作战指挥思想, 融合常规应急较为成熟的应急联动指挥技术, 通过扁平化、立体化、协同动作等新的指挥手段, 实现人员、资源、财物和信息的快速反应, 实现高效应急。

(3) 人们对核事故普遍具有恐惧心理, 易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其社会危害性往往比辐射危害严重得多, 因此, 应将核设施处置和大众行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009年杞县的放射源事故可作为特殊的分析案例。

(4) 在自动监测方面构建面向对象的快速、灵活软件模块为主的新型自动监测系统, 吸取美国军方提出的软件化、模块化、可重用设计思想, 平、战结合, 有利于小概率事件的核应急的长远发展和长期保持有效能力, 现场监测、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集中融合监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5) 移动式、可解决复杂地形大气扩散模拟预测, 是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深入扩展应用, 自主创新的新型系统, 在核应急场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 高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的零管理高可用性基础网络平台, 是在当前日益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多源网络、庞大信息安全系统配置的环境下有效的解决手段。

(7) 融合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 如民用3G (4G) 移动通讯网络、无线集群、卫星通讯、视频会议, 为新的核应急通讯指挥提供了更高效的平台。

(8) 核应急具有突发性、专业技术性强、无影无形的特点, 与常规应急有很大区别, 在设计、建设阶段基本决定了未来核应急能力的优劣。因此, 依据相关的法规, 在规划和建设阶段, 树立工程项目管理思想, 利用概念设计工具和办公自动化工具, 协调各方面的职能, 解决各种矛盾,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3 管理准则和建议

3.3.1 网络先行

核应急包含自动监测、预测决策模拟、协调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与视频会议、远程无线传输、卫星通讯、数字集群等众多系统, 为彻底解决工程纠纷、经费和进度难题, 比较有效和可行的办法是实行“网络先行、法规预案管理”, 通过网络协同、知识中心、项目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3.2 一把手原则

因为信息系统工程难度大、周期长, 涉及到人的观念、思维方式, 涉及到机构和管理流程的调整重组, 只有得到最高领导层的重视、支持、参与, 信息系统的构建才有可能顺利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并不是笼统意味着“一把手决定一切”, 而是将重点放在总体规划、理顺机制、建章立制、组建团队、资源保障等方面。信息化建设中人为因素至关重要, “一把手”对把握全局、统一思想、果断决策、顶住压力、化解矛盾起到关键性作用。

3.3.3 统一规划

信息系统规划必须在满足法规要求、符合科学技术规律的前提下, 统一规范、自顶向下系统地进行, 遵循使用和建设者统一原则, 以避免因规划不统一、数据或系统接口不一致, 给后续开发工作带来损失。“IT规划”应考虑战略本身是否明晰, 流程是否需要调整, 组织架构如何扁平化, 应用人员的态度、素质、技术选用的评价标准等。系统开发的投入、实施过程, 则可视具体情况分时、分布地进行。

4 结语

第三代诗歌 篇2

1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极限

“效率上限”是第三代太阳电池必须要讨论的问题之一。标准单结太阳电池能量损失主要来自图1所示的几种过程[1]。 (1) 光激发电子空穴对迅速失去超过禁带宽度的冗余能量。能量低的光子与能量高的光子在激发电子空穴对时输出是等效的。仅这一项损失就使标准电池的转换效率局限至44%左右。 (2) 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光子不被吸收。理论上采用多结太阳能电池可以避免这一损失。Shockley等求出带隙宽度为1.3eV的标准太阳电池, 其最高转换效率略大于30%。由于本征过程在辐射复合的极限之前便发生, 即使最理想的材料也不可能达到辐照效率的极限, 如硅电池的极限效率约为29%。

2 新概念太阳能电池

在新概念太阳能电池中应用多能级可有效提高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主要通过以下3条途径来实现[2]:增加能级数目;1个高能光子激发多个电子空穴对, 或者多个低能光子激发出单个电子空穴对;使载流子在热能化损失前被捕获。应用多能级吸收太阳光的方法可用于不同结构器件中, 对给定数目的能级, 其理论效率极限往往是一致的。不同结构器件转换效率的不同之处在于各自克服非理想状态的程度。下面分别对各种新概念太阳能电池进行分析讨论。

2.1 叠层太阳电池

叠层电池采用的是第一条途径, 由不同半导体材料的p-n结构成, 按照带宽渐增的顺序叠放在一起。优点在于光谱的分割和光子的选择吸收可通过调节叠放次序自动完成, 但这也是该结构趋于理想情况的困难之处。

为了得到最高转换效率, 叠层结构中的每一层电池的功率都要最优化。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带宽、厚度、结深、掺杂浓度等, 这样入射的太阳光就可以在子电池之间有效地分配, 并被充分吸收[3]。

叠层太阳电池结构设计有2种方案:机械堆叠和内部串联[4]。前者每一层子电池都有自己的前后电极, 后者整个电池只有1个前后电极。对一给定的太阳光谱, 在最优的结构设计条件下, 2种方案构建的器件效率相同。然而实际的太阳光谱不断变化, 机械堆叠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在优化I-V曲线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前者可对每一子电池进行优化, 然后用外电路进行连接;而后者通过每层的电流都一样, 缺乏可调性, 所以对光谱的变化更敏感。由于内部串联结构电池更容易制备, 所以目前人们较多采用该结构。叠层结构电池的效率与子电池的数目有关, 理论上1、2、3、4和无穷多层电池的效率在非聚光条件下分别为31.0%、42.5%、48.6%、52.5%和68.2%[5]。

2.1.1 Ⅲ-Ⅴ族叠层

迄今为止质量最好且转换效率最高的叠层电池是用Ⅲ-Ⅴ族单晶半导体材料制成的。Ⅲ-Ⅴ族化合物之间的灵活组合使其成为叠层太阳电池的首选材料, 一般用Ge作为衬底材料。这就要求大部分器件建立在AlAs/GaAs基础之上, 因为AlAs/GaAs的晶格常数与Ge的晶格常数相近, 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很好的晶格匹配关系。晶格常数和禁带宽度的双重要求意味着制备三叠层电池需要3种甚至4种化合物, 如InN/GaN/AlN [6], 这3种化合物的晶格常数均在3.2 Å左右, 而且它们的带宽分布覆盖了研究者所感兴趣的波长范围。为了减少晶格失配, 还可以采用高缺陷密度的应变层技术, 即生长一层与Ge晶格近似匹配的部分应变的子电池, 这种设计方案可以灵活地改变带宽。目前转换效率最高的GaInP/GaInAs/Ge形变太阳电池就是采用该技术制得, 其转换效率为40.7%, 也是目前唯一一种效率超过40%的太阳电池[7]。

2.1.2 薄膜叠层

为了降低每瓦的成本, 可以采用其它结晶质量较差的半导体材料来制备叠层电池。虽然所得的电池缺陷密度高转换效率低, 但制备方法简单、能耗低, 而且原材料丰富无毒, 能满足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要求。

(1) 非晶硅叠层

单结非晶硅电池由于材料本身的缺陷只能得到4%~5%的转换效率, 需通过与a-Si∶Ge合金构成叠层结构电池来提高效率。这种内部串联结构电池可用CVD方法或者其它真空沉积技术制备。由于不需要高结晶质量的薄膜, 而且只需几百纳米厚就可充分吸收太阳能, 所以能耗小, 成本低。采用两带宽或三带宽叠层, 电池效率可提高到19.8%[8], 但这也仅是在实验室得到的结果。产业化的转换效率只有10%。这种结构的电池与其它内部串联结构电池一样具有光谱灵敏度的问题。

(2) 纳米Si叠层

采用纳米结构的量子限制效应来调节硅基材料的带宽, 既可提高叠层电池的效率又可保留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优点[9]。这种硅基材料带宽的调节可通过在SiO2、Si3N4或SiC基体材料中制备Si量子阱或量子点来实现[10,11,12]。只要量子阱或量子点之间的距离足够近, 它们之间结合后就可形成微能带, 使吸收各种波长的光成为可能, 如2nm量子点就可形成1.7eV的带宽, 是理想的Si叠层电池的顶层材料。用溅射法或CVD法制备薄膜然后在高温下退火即可形成Si量子阱或量子点, 而基体仍是非晶, 这可避免晶格失配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缺陷钝化、结的形成以及电池的接触问题等方面[13,14] 。

2.2 杂质带和中间带太阳电池

杂质带和中间带太阳电池均是在材料中掺入1种或几种能级位于半导体禁带之间的杂质, 从而吸收不同能量的光子, 通过多步吸收将若干个光子激发成一对载流子, 减少热能化损失。它的极限效率与三叠层电池的一样, 非聚光条件下为48%, 因为两者具有同样的子电池数目。这2种结构器件均可吸收能量小于带宽的光子激发出电子空穴对, 而中间带的连续性避免了光子能量被同一电子重复吸收, 这可延长中间能级的寿命, 使第二个光子能够被吸收。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优点, 中间带必须处于半满状态, 即要求费米能级位于带宽的中间位置, 从而使价带电子的吸收几率和导带电子的发射几率相等。杂质光伏电池是在电池中引入深能级缺陷, 杂质能级的最佳位置位于带宽的1/3处。引入的缺陷同样增加了辐射和非辐射复合的几率, 可通过调整缺陷能级使其远离结的位置来弥补这一缺点。这种结构的电池既可吸收短波长的光又可吸收长波长的光, 然而所需条件之间的冲突使这种结构的电池到目前为止还不具备发展优势。中间带太阳电池可在Ⅲ-Ⅴ和Ⅱ-Ⅵ族材料中掺入过渡金属形成[15,16]。Martin A.等则尝试利用GaInAs/GaAs量子点超晶格的限制能级来制备中间带太阳电池[17]。目前中间带太阳电池还没有取得较好的转换效率, 但在人们的努力下, 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问题将会被攻克。

2.3 碰撞离化太阳电池

1950年载流子倍增在半导体体材料中被发现, 它增大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 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转换效率。这种倍增主要是由碰撞离化效应造成的, 其机理如图2所示。由于吸收了一个高能量光子, 激发一对高能量的电子空穴对, 当导带中的高能量电子跃迁到导带底部时, 其释放的能量又会激发产生另一对电子空穴对, 这样1个光子的吸收产生3对电子-空穴对。

碰撞离化效应在体材料中很微弱, 20世纪90年代后期, 阿瑟·诺基克研究发现在量子点超晶格结构中碰撞离化效应更为明显, 具体原因还不明确, 但这与量子点小尺寸效应降低了对动量守恒的要求有关。2004年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维克多·克勒默通过实验证实了诺基克理论的正确性。2006年他发现PbSe的量子点被高能紫外线轰击时能使1个光子产生7个电子。诺基克的团队不久后证明了量子点效应同样发生在其它一些半导体上, 如PbS和PbTe。诺基克实验室最近又论证了硅材料量子点的超电子效应, 利用量子点技术制造出的硅材料电池, 其成本将远远低于单晶硅。虽然许多光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在半导体材料中产生多个自由电子, 但在实际的光电转换中, 1个光子通常只能激发1个自由电子。这是因为在光子作用下产生的自由电子往往会与其周围的原子发生碰撞, 消耗了电子多余的能量, 不能激发更多的自由电子。该技术在短时期内还无法盈利, 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输运和收集等方面[18]。

2.4 上下转换太阳电池

中间带和载流子倍增太阳电池均要求材料具有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这就使制备高转换效率的器件变得极为困难。如果把这些要求分离, 就会使优化设计变得简单。以上讨论的各种太阳电池均是用自然光照射, 也可采用聚光技术, 光伏器件的理论极限就是在聚光条件下算得的, 因此通过修正入射光谱可提高标准单结电池的转换效率, 这就是所谓的上转换和下转换太阳电池。上转换即至少吸收2个能量小于带宽的光子, 然后发射出一个能量大于带宽的光子;下转换即吸收1个能量至少2倍于带宽的光子, 发射出2个能量稍大于带宽或等于带宽的光子[19]。

下转换材料放在标准单结电池的前面, 通过把高能量的紫外光转换成可见光来增加光生电流, 这就要求它的量子效率大于1。目前研究发现一些发光材料、多孔渗水Si和纳米晶硅等均具有较高的量子效率[20]。另外量子点中的载流子倍增机制也可用于下转换, 但要使量子效率大于1仍很困难, 相关研究正在进行。在标准单结电池后面附加上转换材料可充分吸收能量小于带宽的光子从而提高转换效率[21]。由于上转换材料不会干扰前面单结电池的入射光, 所以即便是低效率的上转换材料亦可增加光生电流, 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

2.5 热载流子太阳电池

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第3条途径是使光生载流子在热能化损失前被捕获。由于不需要带边来减缓光激发载流子的能量弛豫, 在太阳光谱相当宽的区域中, 载流子吸收都是可以进行的, 如果可以避免光生载流子的热能化损失, 采用很窄带隙的半导体材料或者金属均可获得这种大范围吸收。热载流子太阳电池的结构与其它多结单片集成的叠层电池相比, 在维持高转换效率的条件下具有相对较简单的结构。因此, 使其可以利用能量损耗低的薄膜制备工艺, 选择丰富无毒的原材料。热载流子太阳电池是指通过晶格内声子的相互作用, 降低光生载流子冷却的速率, 使其在被收集前保持较高的能量状态[22]。这种结构的电池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 也解决了光伏器件载流子热能化损失的问题。在热载流子太阳电池中, 除了要求吸收材料本身减缓载流子的冷却速率外, 还必须通过一个接收窄范围能量的接触不断从器件抽取载流子。

关于热载流子太阳电池的报道很少, 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性能量接触方面[23]。Jiang等采用双势垒共振隧道结构作为选择性能量接触, 用单层Si量子点作为共振能级[24]。延缓载流子冷却速率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 人们曾经在强光照射条件下观察到该现象, 这是因为在该条件下声子瓶颈效应限制了载流子的衰减机制。阴阳离子质量相差较大的化合物在自身允许的声子模式中有一个间隙, 可减缓衰减机制增加瓶颈效应。如GaN和InN, 实验证明后者确实具有较缓慢的冷却速率[25]。Conibeer.G等在理论上通过调整量子点超晶格中的声子带结构重复了这一效应, 但这还有待实验来验证[26]。热载流子太阳电池虽然很有前景, 但该技术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初步阶段, 要得到高转换效率的电池还需走很长的路。

2.6 其它新概念太阳能电池

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些其它的提高光伏器件转换效率的方法, 如热光电效应, 指发射区受不同热源加热后产生的辐射被吸收区 (太阳电池) 接收的光电转换过程。与普通太阳电池的区别主要在于电池不能吸收的那部分能量可以被重复利用, 从而得到高的转换效率。Robert Bailey在1972年提出采用天线结构收集太阳能, 这种结构的太阳能收集器的转换效率将不再受到热力学卡诺循环的局限, 应用到光电转换后其效率也将不再受到热力学局限。目前已经出现了几种天线结构的红外探测器。

3 结语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综合考虑了多重能量阈值、低成本的制备方法、丰富无毒的原材料等, 使降低每瓦成本变得较容易。叠层设计是目前发展最好的可通过聚光系统或降低成本或从优化薄膜设计增加效率等方面改进从而降低每瓦成本的技术, 然而该技术的稳定性不是很好。中间带和上下转换太阳电池的应用还为时尚早, 但它们在利用薄膜材料增加转换效率和提高光谱稳定性方面具有很大潜力。虽然应用碰撞离化和热载流子概念太阳电池可以大幅度降低每瓦的成本, 但这两种技术都还有很多理论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其它更深奥的新概念电池理论上可以提高转换效率, 但未必能在实际应用中实现。把这些新概念电池结合起来利用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如在同一个电池中既应用上转换又应用下转换机理;或者把上转换和叠层技术结合起来;另外碰撞离化和中间能级也可以应用到下转换电池中而非用来直接产生载流子。

“第三代诗歌精神”的历史性终结 篇3

今天为何还谈“第三代诗歌”,它不是已经终结于八十年代末了吗?诚然,作为诗歌运动的“第三代”在九十年代来临之际戛然而止,但其诗歌精神却在社会转折中有所转型,并延展到了九十年代乃至新世纪的写作中。因此,“第三代”对于我们而言并不仅仅是一个纯粹历史话题,更是一份在很多场合仍被频繁使用的遗产——即使历史情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觉的诗人们已经在诗歌创作中完成了对第三代的反思和超越,但仍不乏“第三代诗歌”的徒子徒孙们,固守着一种因为体制化而显得理直气壮,内在却相当乏力的写作立场沾沾自喜。因此,审视“第三代诗歌精神”的历史性终结,思考如何在当代立场上反思和消化“第三代诗歌”遗产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第三代诗歌”来自于“第三代诗人”的自我命名,据说是1982年10月由四川的万夏、胡冬、廖希等人提出。一次在重庆有三十多个诗人参加的聚会上,他们用“第三代诗人”来自我命名,以区别于以郭小川、贺敬之为代表的第一代诗人,和以北岛等“今天派”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第三代”的指称对象事实上存在着差异:“一种意见是,它专指始于八十年代前期由韩东、于坚等倡导,由‘他们’‘非非主义’‘莽汉主义’等社团继续展开的诗歌:主张诗与‘日常生活’建立有‘实效’性质的连接,与‘浪漫主义’模式保持警觉的距离,在诗歌风貌上呈现‘反崇高’‘反意象’和口语化的倾向。其他的理解,则倾向于将‘第三代诗’看做‘朦胧诗’之后青年先锋诗写作的整体,即泛指‘朦胧’诗之后的青年实验性诗潮。”[1]

我认同后一种界定,如果抛开对“第三代诗歌”过于琐碎的派别划分的话,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它事实上共享着至少四种诗歌精神,或者说写作伦理。我们会发现这些诗歌精神、写作伦理在“第三代”作为运动终结之后的延续,我们也将看到它们在当下语境中渐渐失效的困境。

必须指出,这里的终结指的是它作为诗歌启示者——先锋角色的终结。作为一种个人选择或局部选择,这些资源依然还会发挥作用,事实上至今仍有不少诗人把这些诗歌精神作为写作最重要的、启发式的资源。正因如此,它们还在某些角落被当成先锋的面具,这构成我们今天煞有介事地谈论“第三代诗歌精神”终结的前提。

口语诗歌解构伦理的终结

洪子诚说,如果把“第三代”看成是后朦胧诗的青年先锋诗歌写作整体,则“‘反崇高’‘口语化’等特征并非‘第三代诗’的全部”,这反过来说明,反崇高、口语化被很多人视为“第三代诗歌精神”的最重要特征。

反崇高的价值立场,口语化的语言实践,日常化的题材趋向是这种以日常伦理颠覆革命伦理的解构性精神的重要特点。“第三代诗歌”中,这一派日后被强调得最多,既因为他们旗帜鲜明、团队作战,具有标签效果、轰动效应,也因为他们的这种以日常解构宏大的话语立场在九十年代的新背景下获得了来自现实的更充分的支撑。

“第三代”这一脉以“他们”“莽汉”“非非”等为代表,包括“废话诗人”杨黎在内。他们以解构的姿态面对过往宏大的叙事,把柔软绵密的语言品质和日常生活带进诗歌。这种语言策略发端于八十年代的韩东、于坚等人,更被九十年代被伊沙、沈浩波等人所充分发挥,在具体的诗歌实践中主要呈现为反讽和口语的双向尝试。反讽和解构带来洞开生活的快感,但也使诗歌精神格局变得促狭。所以,日后不少诗人探索口语诗性,但并不一定呈现为反讽实践,比如于坚和韩东,这一现象提示着反讽式写作的内在限度。但口语反讽在九十年代、新世纪也不乏后继者,通过网络而广为人知的赵丽华“梨花体”、乌青“废话诗”都是这一脉在新世纪的延续。

我们反对大众阅读对口语诗歌的诋毁,却不能不指出:时至今日,口语反讽已经成了一种乏力的手段,既不能维持一种批判性的写作,与当代现实短兵相接;又不能培育强大的精神根系,为恶质丛生的时代寻找精神确认的资源。口语反讽于是成了一种聪明人的语言游戏,在一个虚假的敌人面前耍枪,以挠痒痒的方式成为一种安全的诗法,甚至成为媒体争相消费的对象,杨黎、伊沙、赵丽华、乌青等人莫不如此。口语诗歌与消费社会的交恶和调情是互为表里的。

口语反讽的写作在新世纪早丧失了作为诗歌先锋的角色,它只能作为有限的修辞资源出现于局部实践中。与其说口语诗歌是边缘的,不如说它才是诗歌领域内部一种庞大的体制。依然沾沾自喜地以为口语诗歌代表着前进方向的诗人,大抵是疏于思考、善于表演的。

口语诗歌在诗学上还呈现出“反意象”的倾向,其中探索最深,影响最广应该属于坚的“拒绝隐喻”。在于坚那里,隐喻之弊便是意象之弊。拒绝隐喻是对传统诗写方式的放弃,是写作上求新意识下的修辞弑父,它以拒绝的姿态吁请着诗写的更新。这种方案可能为于坚的写作带来新活力,但显然也给他带来了新的陷阱和悖论。

于坚混淆了隐喻修辞和隐喻思维的区别。作为修辞的隐喻也许可能在具体文本中被拒绝,隐喻事实上是对语言表意功能的拓展,使意义从此物进入彼物,从具体世界进入抽象世界,换言之,隐喻是唤起事物隐秘联系的方式。所以,作为思維方式的隐喻是不可能在文学中被驱逐的。在于坚的大量作品中,看上去隐喻被拒绝了,事实上被拒绝的仅是隐喻的修辞,在思维的层面上,于坚的诗歌同样乞灵于隐喻。

nlc202309090132

现代性的求新意识使于坚拒绝诗歌中的陈腔滥调,这是“拒绝隐喻”方案的问题意识和合法性基础。然而,在为诗歌的陈腔滥调归因时,于坚却找错了根源。他认为隐喻必须为诗歌的陈腔滥调负责,这无异于把杀人的责任归结到刀上。吊诡的是,这种方案在理论上虽然谬误重重,但对于于坚本人写作的自我更新却并非完全无效。

拒绝隐喻虽无充分的理论基础,不足以成为普适性的写作原则,却不失为某个诗人个性化的写作选择。正因此,其悖论性必须被指出:我们既不能因为它理论上的迷误而否认它作为个人写作方案的可能;也不能因为它在某个诗人身上产生的效果而将其扩大为普遍标准。

即使是于坚这样的具备很强诗学思辨能力的诗人,在为其口语诗歌实践提供诗学可行性时,同样充满悖论。反意象已经被历史性终结了,口语诗歌写作不但不是先锋,在今日的写作语境中甚至不再扮演启发者的角色。

身体写作伦理的终结

“第三代诗歌”中的性别书写由于敞开了前所未有的女性经验,从而跟“第三代”的“反”姿态产生共振。翟永明、陆忆敏、伊蕾这些诗人显然是个性各异的,翟永明以匪夷所思的黑夜意象和语言逻辑敞开了女性深渊般的内部体验;陆忆敏的想象同样灵动奇巧,但她的性别批判主要建立在对霸权文化体制的反思上;伊蕾的写作则呈现了一种跟伊利格瑞、西苏女性理论同源的女性主宰自身欲望的身体伦理。九十年代以降,翟永明的影响不减,但是其黑夜诗风几无继者,就连她本人也迅速转向。反而是陆忆敏的性别文化反思、伊蕾的肉身伦理被尹丽川所继承。但不同在于,尹丽川诗歌对身体的强调,有某种去性别化的倾向。她显然不像前辈那样从女性欲望的角度来表达对身体伦理的信赖,她和她的伙伴们混合了口语反讽和身体写作伦理,为九十年代后期以至新世纪初诗坛奉献了一场“下半身写作”诗歌运动。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下半身写作”除了口号原创之外,在写作理念上并无新鲜之处。它是诗坛内部代际博弈的结果,在口号上却悄悄地挪用了“第三代”就已高扬的欲望的旗帜。它企图以上一代的叛逆姿態把上一代送入历史,在写作中也不乏有趣的文本。然而,诗歌中的身体解放是否能拴住价值坍塌中的生命迷舟,这个问题是真诚的写作者必须面对的,曾为“下半身写作”干将的朵渔后来有了这样的省思:

我的“下半身”大概持续到2003年,这期间的一场病对我既是启示也是劝阻,警示我身体的乌托邦更甚于语言的乌托邦,对“身体性”的偏执强调对自我既是一种打开也是一种封闭。[2]

曾经的“下半身”诗人们,写作上纷纷转向,这意味着诗歌中的身体乌托邦已经被诗人发现,打开身体并不是诗歌面对这个时代、印证自身尊严的充分方式。身体话语和身体修辞依然出现于不同的文本中,但“第三代”飘扬下来的身体旗帜已然丧失了作为诗歌启示者的合法性。至少就当代诗而言,身体的打开并不必然匹配这个时代的复杂性。

圣诗写作伦理的终结

“第三代诗歌”中有一类后来被简化筛选并进入大众诗歌阅读视野的写作,那就是海子、骆一禾和昌耀的诗歌。最近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海子和骆一禾的诗歌创作称为一种圣诗写作,这是不无道理的。海子的写作终结于1989年,却在九十年代完成经典化。有人把海子的写作称为前现代的乡村写作,或者是沉溺于自我幻想的青春期写作,这种评价并不公允。海子、骆一禾、昌耀这类诗人拥有一种有别于“第三代”反崇高派的诗歌朝圣冲动。他们有着关于诗人身份的独特想象:精神生活在诗人生命中居于绝对的、不可替代地位,诗歌在精神生活中居于绝对的、不可替代地位;因此,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全部,而诗人则是精神王国中的王、先知、圣人、苦难承担者和精神殉道者。这种身份想象和价值立场,有强烈“形而上”的崇高意味,跟口语反讽、日常生活的反崇高立场如此不同,却同时居留于八十年代的文化空间。

圣诗诗人有别于九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嬉皮诗人”,对于“嬉皮诗人”,诗歌仅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无足轻重的一部分。嘻哈、无所谓、轻、对承担的嘲笑是下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但这种嘲笑承担的文化内部的价值匮乏又催生一种精神消费的渴求。所以,海子——特别是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择作为一种诗歌消费的对象。海子作为诗人的写作终结于八十年代,海子的圣诗写作姿态同样被终结于八十年代,但海子的诗歌名声却在九十年代真正确立起来。

坚持着和海子相近写作姿态的骆一禾同样很快离世;比他们更年长的昌耀则延续着一种几乎缺氧的形而上抒情诗,成了九十年代另一个被经典化,同时被市场消费的诗歌奇迹。

如上所言,海子和骆一禾对大诗、史诗、圣诗的追求跟他们的诗人身份想象相关,这种想象又依赖于时代提供的身份认同资源。在一个认同稳定的时代,文化场域内不断为诗人生产着种种身份认同的养料,确定的身份想象促使诗人将某种审美意义感投射于某种确定的风格中。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的身份认同资源发生巨大变化,时代(主要是文化领域)在认同资源上对诗人“断供”,而诗人的身份认同已经具有了稳定性和惯性,所以,就必然产生转折时代诗歌的撕裂感。

当海子沿用旧的身份想象方式和诗写方式,不能不深深感受到跟时代的对峙和分裂,为了弥合这种分裂,他选择魂归天国。其他诗人必须选择和新时代形成新身份契约,设置新的诗写方案(西川、欧阳江河无一不是,这不是妥协,而是协调),但周转不灵者往往以更激烈的书写延续着对既有诗歌方案和身份想象的维护,其结果,他们在诗歌中创造了一个幻想空间,而他们在现实中更进一步感到痛苦和撕裂。

在一个去崇高化的时代来临之际,圣诗写作迅速地贬值和消失,但它毫无疑义是“第三代诗歌”的家族成员。它已经历史性地终结,不可以恢复成为当代诗的姿态,但将它当做浅薄的青春写作面相显然也是驱圣时代的曲解。

圣诗写作伦理跟九十年代的政治和市场环境有最大的抵牾,所以它在1989年就面临文化压力和转型。以后的诗人,将不再能够分享圣诗写作的姿态,它往往面对两种消解:其一是来自口语派的讥讽,此时他们被视为无病呻吟的青春写作,如于坚对海子的评价;其二是来自大众读者和一般爱好者的模仿。模仿完成了海子诗歌的文化资本增值,却将其沉重的诗歌精神转化为安全的、可复制的意象菜单,坐实了口语派讥讽的内容。

nlc202309090132

圣诗写作伦理所缔结的诗人与世界的关系过于虚幻脆弱,但它所提出的人与精神、人与梦想的形而上关系却依然是一份今天的诗歌之胃需要重新消化的铁钉。

纯诗写作伦理的终结

纯诗是一个由瓦莱里提出的概念,二十世纪的中国新诗发展中,不断被重提,但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纯诗之“纯”,一种说法是针对于大众化诗歌的功能趋向,强调诗歌应有自身的文体和审美特质,此时纯诗之纯,并不排斥诗歌在捍卫审美自律性之外的现实见证,比如四十年代的所谓纯诗倡导者,如朱光潜、梁宗岱,提倡诗自身的同时,并不强调诗只能是诗自身。另一种纯诗之纯,则专营诗歌的语言,并拒绝语言之外的任何质素,一种绝对的“诗到语言为止”的纯诗姿态。

“第三代诗歌”在反崇高的解构式写作之后,“与此并存的还有别一倾向的展开,即继续着‘现代主义’的艺术态度,将超越的浪漫精神和诗艺的‘古典主义’结合,在展开的现实背景上,执着于人的精神的提升。”[3]这是“第三代诗歌”中现在被称为“新古典主义”一脉的探求,它以西川、张枣、柏桦、陈东东为代表。这里的“新古典主义”不但指某些诗人写作风格上的古典气息、江南逸乐氛围,更指他们对诗艺操持的那种谨严、重视形式秩序的立场。所以,他们主要不是新“古典”,而是新“古典主义”(对在规矩中求方圆笃信)。

纯诗立场在八十年代“第三代诗歌”运动中体现为“新古典主义”,这种立场在八九十年代的社会文化转折中经过一番调整和转型,成为了九十年代影响深远的“语言的快乐”——臧棣所提出的关于九十年代诗歌的两个主题之一,另一个是“历史的个人化”。

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文化人的身份认同成了巨大的问题,在强烈转折的社会背景下,旧的认同方式——一种介入的,启蒙的精英想象不可能再继续,知识分子新认同的寻找成了九十年代最重要的精神主题。文学场域中,身体写作、市民写作、大历史写作竞相出场。对于诗歌而言,无论是身体、日常还是历史寻根,在八十年代都已经有所实践,九十年代的这些命题都将继续,并催生出一种纯诗认同。纯诗认同把写作认同为技艺——一种语言内部风景的发现。它既有效拒绝合唱和鄙俗化,同时也在对语言的更新中重构了自我跟诗歌、诗歌跟社会的关系,通过把诗歌的领域紧紧地限定在语言内部,诗人重新获得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技艺诗歌观既是八十年代纯文学思潮的某种延续,又是“诗到语言为止”的更彻底推进。通过对诗歌语言装置的更新,诗人逃避了成为各种宏大叙事俘虏的命运。同时也以一种专业身份守护一个鄙俗化时代诗歌的尊严。在九十年代的背景下,再怎么高地评价这类纯诗诗学都并不为过。

然而,纯诗不但在九十年代特殊的背景中成为一部分诗人维持寫作的认同资源,在新世纪更是通过知识生产、学院诗歌教育成为一种典型的学院习气。姜涛如此分析道:

依据我的胡乱发明和引申,该习性可以做如下的概括:依靠一种貌似激进、实则安全的立场写作,把一些特定的主张、观念本质化,并视之为无需反思的正确知识。在这种“正确”的诗歌知识的荫庇下,无论埋头写作,还是撒娇卖乖,大家其实都在格套里、围栏里,只是浑然不觉,视此为天然罢了。[4]

学院习气与所谓的现代诗学互为表里,姜涛将现代诗学日渐自明的诗歌想象称为“现代诗教”并作了如是概括:

在与社会、历史的对抗性关系中,发展出一整套有关诗歌的完整认识:在诗人形象上,诗人被看作是未被承认的立法者,在世俗生活中应享有治外法权;在功能上,诗歌效忠的不是公共秩序,而是想象力的逻辑,诗人的责任不在于提供清晰的理性认知,而是要不断开掘、抑或发明个体的情感、经验;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上,诗人更多信任语言的本体地位,相信现实之所以出现于诗行,不过是语言分泌出的风景;在诗歌传播与阅读上,诗人与少数的读者应维护一种艰深的共谋,诸如“献给无限的少数人”一类说法,由此显得如此动人。[5]

纯诗显然是现代诗教的重要成果,纯诗致力于处理语言的内部关系和诗人以语言为中介的智性想象力,并有将其设置为诗歌唯一目标的冲动。

我并不认为纯诗写作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意义,然而一种极端的纯诗立场在今天不但失去先锋性,甚至是一种固步自封的新体制化想象。八九十年代的纯诗探索,通过对花岗岩般革命语言的打破,获得了在社会场域中的先行者位置,在所指宰制能指的环境下,纯诗写作的能指狂欢以审美自律性和审美颠覆性捍卫了文艺场域内的生态,它实际上是为诗歌可能性争取空间。如今某些诗人的纯诗立场——比如臧棣,却存在着将诗歌的语言工作扩大为诗歌全部工作的意图,它显然是以扩张的姿态压缩诗歌的空间,这显然已经成为一种需要反思的“知识”了。

值得注意的是,八九十年代的纯诗立场宣告“诗歌首先必须是诗歌”,而当下的纯诗写作立场却变成了“诗歌只能是诗歌”。前者强调诗的审美自律性和文体形式规律的探求,并不拒绝诗歌在此之外走得更远;而后者却希望把诗牢牢圈死在语言想象力设定的新牢笼中。

纯诗往往强调诗本体,但诗本体并非诗的全部。诗歌的语调、结构、修辞、建行建节都不是锁定的,它是一组相对稳定的范畴,向历史和经验敞开,并在想象力的参与下捕捉某个相遇的形式。纯诗在向历史经验、当代经验开放方面呈现保守立场,虽然它们并不完全宣称拒绝开放。

必须说,任何时候,有能力更新语言的诗歌都是令人敬佩的;同样,任何时候,理解语言的奥秘,尊重诗歌文体都是成为诗人的前提。然而,把诗歌的工作范围紧紧限制在语言的半径中,显然丧失了对诗歌“可怕的责任”的意识。这个时候,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是值得倾听的,针对所谓的现代主义纯诗观,他在诺顿文学讲座第二讲《诗人与人类大家庭》中援引另一个诗人——他的堂兄奥斯卡·米沃什的话:

(纯诗)这种小小的孤独练习,在一千个诗人中的九百九十九个诗人身上带来的结果,不超过某些纯粹的词语发现,这些发现不外乎由词语意料不到的联系构成,并没有表达任何内在的、精神的或灵性的活动。

过去的诗歌是不“纯”的。就是说,他们没有给诗歌指定一片狭隘的领土,没有把宗教、哲学、科学和政治留给被假设不能分享精英入会仪式的普通人。

诗歌始终紧跟着人民那伟大灵魂的种种神秘运动,充分意识到自己那可怕的责任。[6]

强调诗的见证的迫切性,在当下常常被纯诗诗人曲解为道德绑架。必须指出,强调诗“终紧跟着人民那伟大灵魂的种种神秘运动,充分意识到自己那可怕的责任”并非去恢复左翼书写中的人民性伦理和题材决定论。在强调见证的迫切性的同时,米沃什同样强调诗歌语言愉悦的迫切性。诗歌必须先成为诗歌,但诗歌不能把精神领域局限于语言的内部,它的触须必须以诗的方式伸向更远。这甚至不是为了拯救、为了帮助,不是为了“大众化”,而是为了诗自身获得语言之外更充分的承载力和可能性。

结 语

越来越多的当代诗人意识到八十年代“第三代诗歌”确立的写作伦理不能作为一种当下的支配性资源来使用。这意味着它已经历史性地终结,将它引入当代诗是有条件的。这也意味着当代诗歌写作的“当代”必须被重新发现和创造。有洞见的诗人们从前辈或者过去的自我的阴影中转身,去寻找匹配与这个时代复杂性的诗歌形式。这些人包括西川、欧阳江河、东荡子、陈先发、朵渔、雷平阳、梦亦非、黄金明等等,甚至连北岛新写的《歧路行》后面部分也开始充满相对于意象主义的北岛的“变数”。他们的写作充满“问题”——既是向当代提问的问题,也是新形式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是,他们警惕各种已经自明并体制化的写作伦理的“无害性”,为个人化写作发明一种配得起这个时代的全部黑暗,既见证又愉悦的诗歌形式,这也许正是“当代”诗歌“当代”的难度所在。

注释

[1] [3] 洪子诚:《第三代诗新编·序》,洪子诚、程光炜主编《第三代诗新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

[2] 朵渔:《追蝴蝶(后记)》,朵渔《追蝴蝶——朵渔诗选》,《诗歌与人》特刊,2009.5

[4][5] 姜涛:《当代诗歌情景中的学院习气》,《江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6] 切斯瓦夫·米沃什:《诗的见证》第32—38页,黄灿然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三代管理企业文化 篇4

丁远峙 《第三代管理 企业文化》

一套能即刻提升你管理档次的光碟

为企业全面系统的导入企业文化管理工程

主讲人 :

博大精深企业文化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

英国国际管理协会亚洲首席讲师

美国林肯大学客座教授

CCTV《赢在中国》特邀嘉宾

中山大学MBA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畅销书《方与圆》、《观念是一切》作者

目录:

第一辑上篇 企业文化概论

第二辑坚持理念管理,也就是坚持明明白白、深思熟虑的理性管理。

第三辑认识人的环境。企业不仅要注意改变个人行为,更重要的挑战是改变内部环境---人的氛围环境、它最终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第四辑企业文化史:内化为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企业行为。

第五辑中篇 企业文化建设

第六辑企业只有两条道路可走:要么扩张,要么衰退。企业是不可能原地踏步的。第七辑企业有二八原则,20%的绩效决定80%的成果

第八辑行动、改正、尝试、如果你尝试的某些事情有用,就保留下来,没有用的就改正,或是尝试别的事,企业就是逐渐演进的物种。

第九辑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学习的能力。人要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学习行动,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第十辑创新是普通的,并不是超人和骑士的化身。一个看似伟大的创新,结果可能除了技术精湛以外什么也不是;而一个普通智慧的创新,例如麦当劳、沃尔玛所作的创新活动,反面可能演变成惊人且获利颇丰的事业。

第十一辑 所谓执行就是一些工作、表现均按照预先的指令行使。战略讲得漂亮没有用,问题是能不能有效执行;光是执行也不够,重点是有没有偏差或出轨。

浅谈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互联互通 篇5

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互联互通———短信息

1.1 短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运营商在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时, 短消息业务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短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其他运营商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同平台及运营商间短消息的在互通原则上基本都是由短消息网关完成的。由短消息网关进行消息的转发、协议的转换、路由的管理和话单输出等等工作。具体包括互联网关和汇接网关的功能, 前者用于使用者和电脑传输之间的交互, 后者用于路由信息的管理, 也就是与其它平台及运营商的短信系统互通。

1.2 与固定网短消息的互通。

所谓固定网短消息, 就是利用现有的固定电话网, 向固定电话用户提供多种信息的服务。为实现固定网用户和移动网用户之间相互成功发送和接收短消息, 通过短消息中心之间的互通和经过短消息的互联网关互通来实现。运营商通过网间互联网关的连接以及互联网关与短消息中心之间的连接达到互通的目的, 也就是发短消息的一方在向对方用户发送短消息时, 该条短消息经双方的互联网交换关后, 提交给对方短消息中心, 再由对方短消息中心传向自己网内的用户。

1.3 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

在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 会出现一种意外现象, 那就是从固定网用户编号上无法区分这个用户是归属于哪一个运营商的, 这时候就需要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当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 移动网的互联网关不需要去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的运营商的, 它要做的就是把短消息发送给第三方的互联网关, 由第三方互联网关去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网络运营商。在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上, 关键问题是要时时刻刻对相应的各本地网的不同运营商的号码进行记录和更新。

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互联互通———多媒体消息

2.1 多媒体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多媒体消息业务, 提供了一种非实时的、基于存储转发机制的、多媒体通信方式。它可使多媒体消息在手机、电脑以及e-mail等多个户端和多种通信终端之间实现互发互收。多媒体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商之间的信息传递, 其形式也是包括了文本、图片等在内的多种样式, 加之它的预定功能和实效功能, 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

多媒体消息业务要使用短消息中心来发送多媒体消息给用户终端。多媒体消息中心是整个多媒体消息系统的核心, 它主要负责存储并处理进出多媒体消息中心的消息, 并由它来完成在网络上发送文本、声音、图片及其他媒体格式的多媒体消息。

2.2 MMS业务的互联互通。

MMS业务, 即彩信业务, 是多媒体功能中最具典范的一个应用, MMS能够传递功能全面的内容和信息, 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格式信息。彩信的这些功能, 还是基于多媒体消息中心 (MMSC) 的标准来进行的, 并且依靠整个多媒体消息系统的核心来完成的, 在网络上发送由文本、声音、图片及其他媒体格式组成的多媒体消息。简而言之, 彩信先被发送到彩信源头中心MMSC, 由MMSC对MMS进行协议转换、内容的适配调整、存储大小等处理后, 再传送到目的MMSC, 由目的MMSC下发到目的终端的彩信处。

2.3 即时通信 (IMPS) 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3G系统支持的新业务非常多, 以即时通信消息 (IMPS) 互通为例, IMPS业务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即Instant Message业务和Presence业务。Instant Message业务, 可以在一系列的参与者之间时刻交换各种媒体内容信息, 并且可以根据信息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即时通信消息 (IMPS) 具跟之前的信息功能相比, 具有便利性、快捷性、直接性的特点, 除了应用于传统的朋友之间, 还在企业和客户之间, 组织内部之间广泛应用。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互联互通———信用卡的引入

移动通信服务和信用卡相互联系, 以中信银行推出的中信12580联名信用卡为标志, 开始了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和银行业务的互联互通。中信银行通过推出此卡, 也成为首家牵手移动通信服务商的发卡行。随着发展的加强和扩大,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和全国十多家银行强强联合, 实现了优势资源共享, 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更实惠的一系列服务。

最初, 移动通信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相结合的时候, 采用了联名卡的形式。联名卡用户在逛街购物、餐饮娱乐时, 主动拨打12580可以获取优惠券享受折扣, 刷联名卡在12580订购酒店和机票还可享受双重积分, 并且还跟保险业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为联名卡用户提供高额航空意外险、航班延误险及意外入院险等险种。另外, 12580联名信用卡的一大亮点就是积分换话费活动, 即信用卡消费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后, 可以兑换移动话费, 话费可以本人使用也可以转赠给亲戚朋友。

现在, 移动通信业务和银行卡业务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 实现了信用卡和移动支付的结合。例如, 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的牡丹移动支付信用卡就具有手机移动支付功能, 持卡人只需将手机号码和联名卡账户绑定, 并开通移动支付业务, 就可以实现手机购物和手机缴费等功能, 同时持卡人还可享受到中国移动提供的话费优惠活动和电子商品购买优惠活动。

信用卡和移动支付的结合, 是应消费者对于支付的便捷性、速度性和及时性而生的, 这对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和银行信用卡产业的发展都有益。但是, 它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比如怎么提高安全性、怎么增强客户的使用率和认知度都是关键问题。

4 结论

近年来, 我国电信业在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 整体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伴随3G技术的发展和使用, 我国进入了3G业务的时代。这时候移动通信业务间的互联互通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在移动通信话音业务为主的时代, 移动通信业务的结构非常简单, 运营商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关系只是单纯的交易关系, 但在移动增值服务为主的数据业务时代, 产业关系的结构逐渐复杂, 出现了很多新的伙伴或者合作关系, 包括了终端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移动运营商、用户等等构成的产业关系。服务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都开始选择合作共生而不是单纯的打压竞争的关系。为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积极有效整合移动通信产业中的各个环节, 实现利益相关主体共生多赢的利益均衡格局是关键。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和业务的不断扩大, 3G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而它的出现也必将会导致更多的新业务出现, 而业务的互联互通问题也已经成为运营商开展3G业务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短消息、多媒体消息和信用卡的引入为例, 探讨一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互联互通的问题。

关键词:移动通,业务,互联互通

参考文献

[1]赵勇, 杨红梅.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服务规范研究[J].电信网技术, 2009 (10) .

[2]李载锐.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互联互通的研究[J].信息科技, 2008 (20) .

[3]周少晨.信用卡联姻移动通信业务[J].特别关注, 2007 (10) .

熊晓鸽 关注第三代平台 篇6

经济尚未回暖,A股熊途漫漫,更有800多家公司拥塞在A股的门口等待救赎——2012年投资界的冬天似乎格外冷。

对于2013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IDG大中华区董事长熊晓鸽认为目前还难以做出明确判断,需要密切关注政策面的因素。“现在真正赚钱的多是国企,民企的日子则比较难过,所以经济若想走出现在的低谷,2013年民间需要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

机会可能更多出现在哪些行业领域?熊晓鸽向《英才》记者表示:“一定要找到未来有发展空间的、有远景的企业,比如像第三代平台,包括移动终端、云服务、社交技术和大数据等领域的企业。”

除了TMT外,熊晓鸽亦表示IDG在诸如医疗服务、医药等方面也有投资,例如今年上市的双成药业(002693.SZ);同时也看好农业,但食品安全事关重大,食源性污染不好解决,所以IDG在农业领域的投资比较谨慎。

此外,“文化娱乐产业在中国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一定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与科技相结合,比如前段时间‘鸟叔’(《江南style》的歌者)的火爆流行就是得益于移动终端的推广。”

进口起亚第三代佳乐上市 篇7

5月23日,定位为“时代MPV 精智家庭之选”的进口起亚第三代佳乐于深圳正式上市。本次推出的5款车型包括5座标准版、5座舒适版、7座标准版、7座舒适版和7座豪华版,均搭载了2.0L Nu 汽油发动机,售价区间为15.98万元-20.58万元。

由彼得·希瑞尔亲自主持设计的第三代佳乐,获得了有工业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它那虎啸式家族前脸、流畅的车身线条、16寸镂空立体铝合金轮毂,均使其整车风格充满了动感。另外,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的家庭需求,佳乐提供了5座和7座车型以供选择,而增加到2750mm的轴距则保障了充足的空间。无论是全家出游,还是外出购物,第三代佳乐就像一个空间魔术师,总能找到最合理的布局方式。动力方面,第三代佳乐全系搭载了2.0L Nu汽油发动机和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这样的动力足以满足家庭出游计划。

对于爱家、爱生活的人士来说,第三代佳乐很容易成为他们购车的首选。

家庭成员驾到!

第三代佳乐与近期在全球热映的梦工厂3D动画巨制《疯狂原始人》进行联合推广。在上市发布会现场,大量的电影元素运用让整个现场充满欢乐和温馨的氛围。梦工厂与起亚还联合制作了描述克鲁德一家驾车冒险的短片“与佳乐的亲密接触”,将第三代佳乐倡导的家庭理念和产品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觉到第三代佳乐就是家庭的幸福符号,甚至本身就已经成为家庭中的一员了。

进口起亚凯尊

亮点:运用了更多硬朗的设计线条

6月7日,起亚凯尊上市,该车分为5款车型,售价为24.30万元-32.18万元。新款凱尊采用起亚家族虎啸式前格栅设计,前脸运用了更多硬朗的线条,整体感觉动感时尚。新款凯尊的内饰布局与现款车型基本一致,只是中控台样式经过了小幅修改。动力方面,新车搭载2.4L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132kW,最大扭矩为230Nm,与之匹配的是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

一汽红旗H7

亮点:拥有2970mm轴距

5月30日, 一汽轿车宣布旗下红旗 H7车型正式上市,该车背负着复兴红旗品牌的艰巨任务,一上市就引来众多关注。

据悉,本次上市的新车搭载2.0T/3.0L两款发动机,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9.98万元-47.98万元。除了丰富配置外,红旗H7车型的设计更是一大亮点,该车给人以大气、稳重的感觉,除了车头树立的让人有些肃然起敬的红旗标识外,LED日间行车灯的搭载更是使前脸看上去精神百倍。另外,长/宽/高达到5095mm/1875mm/1485mm的它拥有超长的2970mm轴距,为后排乘坐者带来舒适的乘坐享受。

上海大众全新途观

亮点:新途观推出了蓝驱版车型

6月7日,上海大众旗下新款途观车型上市。此次上市的新车共分为9款,售价区间为19.98万元-31.58万元。在外观方面,新款的途观变化只集中在细节方面,其中它的前大灯变更为进口途锐的设计样式,整体而言,新款途观变得更为大气时尚。动力方面,该车搭载了大家熟悉的1.8TSI、2.0TSI发动机。另外,新款途观还推出了蓝驱版车型,这款车型搭载了1.4TS发动机,与之匹配的是6挡手动变速箱,该车型还应用了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以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工信部数据显示新款途观蓝驱版车型百公里综合油耗为6.9L。

“双18”时代

亮点:东风雪铁龙C4L赢得先机

国内中级车销量一直坚挺,加上公务车采购“双18”新规影响, 1.8L做主角的“双18”时代宣布来临。与此同时,东风雪铁龙推出了1.8L CVVT车型,它在这样的趋势下,占全了天时地利人和,一经推出就引起广泛关注。在购置税政策优惠后,1.6L与1.8L车型的价格差距已经很有限,而C4L这样的1.8L车型在动力性上又更为突出,节油环保方面也更具竞争力,其兼顾动力和经济实用的特性,难免不被消费者所青睐。

动力强+油耗低

C4L所搭载的这款1.8L CVVT发动机,具有“低转速高扭矩”的特点,动力效率媲美2.0L排量发动机,油耗却和1.6L发动机相当。另外,它还能减少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的损耗,让用户在城市用车中节约起步时间。

舒适性+人性化

舒适方面的设计,也是C4L1.8L车型的亮点,尤其是座椅体验堪称出众,座椅根据仿生学原理,按亚洲人身材和乘坐习惯,设计成最舒适的29度倾角。另外,C4L的后排座椅头枕也非常具有特色,它配备了侧翼可调节头枕,后排座椅及侧翼可调成“航空式”睡眠头枕,方便乘客在后排长途旅行时休息,以减少乘坐人的头颈部疲劳。

路虎揽胜极光眩蓝限量版

亮点:采用了专属的毛里求斯蓝车漆

近日,揽胜极光3门眩蓝限量版车型正式上市,该车采用了一些外观专属设计,售价为65.08万元。据悉,揽胜极光3门眩蓝限量版车型的配置和3门耀动版相同,但在外观设计上却有着自己的特点。该车采用了专属的毛里求斯蓝车漆,尾部的EVOQUE字样变为红色。同时新车在车顶扰流板上方还加入了一个新的小扰流板,整体外观更加时尚、动感,让这个本来就充满亮点的车型,更加具有人气。

nlc202309040204

一汽奔腾X80

亮点:一汽历时4年研发的首款SUV

5月16日,一汽历时4年自主研发的首款SUV——奔腾X80正式上市,此次上市新车共分7款车型,分别搭载2.0L/2.3L两款发动机,售价为11.98万元-18.18万元。

奔腾X80源于B级车平台,定位为中型城市SUV。车身尺寸方面,奔腾X80长为4586mm、宽为1820mm、高为1695mm,轴距为2675mm,最小离地间隙190mm,头部及腿部空间在同级车中也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

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晓军

承载着奔腾品牌长期积累的“品质”、“安全”等优良DNA,奔腾X80以内外兼修的科技实力,实现了驾驶乐趣与实用舒适的完美结合。这种非凡的实力,必将助力奔腾X80开启出新的篇章,同时为一汽奔腾品牌、中国一汽及自主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MINI Clubman特别版

亮点:外观和内饰配色上采用新的设计

5月31日,MINI公布了旗下Clubman Bond Street版34.5万元-38.9万元的车型售价,该车以伦敦邦德大街命名,在外观和内饰的配色上采用了新的设计。

新车主色调为黑色,并配以香槟色作为点缀,还特别配备了17英寸的全新双辐条轮圈。同时,装饰“BOND STREET”标识的侧舷窗和车门踏板,令其外观独一无二。

全新一代宝马X5

亮点:比现款车型重量轻了90kg

宝马发布了新一代X5的官图,该车将会在2014年的北美车展上正式亮相。该车采用最新的設计理念,前脸显得更加硬朗。而L型全LED尾灯,与现款车型相比,添加了些许柔和,让车尾看起来灵活了很多。另外,新车采用轻量化设计,相比现款车型重量轻了90kg。

奥迪A6 40 Hybrid

亮点:是奥迪A6车系中唯一的混合动力车型

近日,奥迪A6 40 Hybrid车型正式进口上市,售价为63.8万元。据悉,奥迪A6 40 Hybrid是奥迪A6车系中唯一的混合动力车型。该车永磁同步电机在混合动力系统中扮演着电机、启动机及能量回收装置的角色,电机在车辆纯电动行驶时,能够输出40kW的功率,在车辆减速或制动时,则转变为发电机,将动能回收并转换为电能储存于电池系统中。

郑州日产帕拉丁十周年纪念版

亮点:全国限量发售1000台

近日,郑州日产帕拉丁十周年纪念版宣布上市,新车共分3款,售价为16.78万元-24.78万元,全国限量发售1000台。该车采用了特有的车身拉花设计,凸显了与众不同的身份,为了满足个性更强的消费者,官方还提供玫瑰红车漆版本。说到新车的亮点,就莫过于配置方面的升级,其中包括与车体同色的电动可调后视镜、倒车雷达、真皮座椅等标准配置。

北汽绅宝

亮点:提供7种车身颜色供选择

5月11日,北汽首款中高级轿车绅宝正式上市。此次绅宝上市共分8款车型,分别搭载1.8T、2.0T和2.3T三款涡轮增压发动机,售价为13.9万元-21.58万元。另外,新车提供墨玉黑、碳晶灰、铂金灰、玛瑙红、珠光白、极光银、楠木棕7种车身颜色供消费者选择,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第三代诗歌 篇8

截至2008年12月,国家核电已经完成了AP1000内陆核电站的总体设计、关键系统设计、关键设备的总体设计。该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郁祖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指出:“AP1000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安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该公司另一位专家、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林诚格向《中国经济周刊》披露:“中国在浙江三门新建的APl000核电站机组,第一台在2013年就能并网运行。这将是世界上第一座第三代APl000核电站,比美国提前了两年半。”

为此,郁祖盛感叹道:“世界在翘首看中国。在APl000技术应用上,中国不仅第一个吃螃蟹,而且还第一次就成批量吃了4个‘螃蟹’(同期在建四座AP1000核电机组)。为什么?原因就在于AP1000技术已经很成熟。”

“国家核电”伴随“AP1000”而生

提到中国核电发展现状,不能不提到两个词:一是国家核电,二是AP1000。如果说“贾宝玉衔玉而生”的话,那么,国家核电则“衔”着“AP1000”而生。

作为最年轻的央企,国家核电出身名门。从出身之日起,就站到了“央企第一梯队”。注册资本40亿,国务院出资24亿,占60%;其余40%由四大央企各出资10%组建而成。这四大央企分别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

2007年5月22日,国家核电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仪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其揭牌,并发表讲话指出,国家核电的成立是我国推进核电自主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完善我国核电建设体制机制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国家核电的定位就是代表国家对外签约,受让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中国核电技术品牌的主体,是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

中国正在运行的11座核电机组,均属第二代核电技术(专家也称二代堆)。2003年开始,中国处在了一个核电发展的“分水岭”。是继续沿用第二代核电技术,还是选择第三代核电技术?中央决定,要做就做最好,一步就踏上世界核电技术的最前沿。

然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成了巨人。再好的技术,如果不能化为己有,甚至越发展越受制于人,最终也是枉然。

事实上,中国政府在确定发展核电之初,就决定要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同时,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最终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无论是在招标过程中,还是谈判过程中,都坚持做到牢牢抓住“以我为主”不放松。

中国政府从2003年起,就开始启动了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招标工作。在诸多国际竞标者中,美国西屋联合体以最先进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APl000)胜出。据称,与美国西屋联合体的一系列谈判都是由国家核电(筹)来进行的。

专家介绍,中国购买美国4台先进的APl000核电机组,美方同时转让APl000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成套技术、建造技术等先进的核电技术,中方将完全拥有在引进AP1000核电技术基础上改进和开发的、输出功率大于135万千瓦的、大型非能动核电站的知识产权。

最终,国家核电于2007年7月24日,与美国西屋联合体正式签订了四台APl000机组合同。目前,合同执行情况良好,技术转让工作正有序开展。林诚格相信,“经过四台机组的消化吸收,中国就能实现APl000技术的自主化、国产化。”

AP1000“既安全、又经济”

林诚格指出,AP1000技术是全世界核电发展50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进一步保障安全成了世界范围内推进核电发展的第一要义。没有安全保障,核电发展就走进了“死胡同”。特别是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让人们认识到核电安全标准必须要进一步提高。

郁祖盛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核电站安全目标有两个指标,一是反应堆堆芯熔化率(简称堆熔概率),二是大规模释放放射性物质的概率(简称释放概率)。如果以每核反应堆每年来计算的话,二代堆的堆熔概率为10-4,也就是每堆每年出现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而释放概率为10-5,也就是每堆每年有10万分之一的可能会发生核物质大规模释放。两次核电事故后,法规和标准对安全目标的要求又提高了,而APl000的安全目标比前两者更高,具体见附表。”

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孩子上街,家长一般会说:‘当心路上的车。’但从来没有哪个家长说:‘当心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为什么?因为几率太小了。一般概率达到10-6,工程学上就认为可以忽略不计。”

“人类的认识规律总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核电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郁祖盛分析道:“在50年代刚开始建设核电站时,比较简单,但后来就越做越复杂。其中,日常发电的设备仅占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的设备都是备用于安全应急。价格昂贵,但又不能或缺。于是,核电站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从来就是一对矛盾。要安全就要不惜代价,要降低成本就难以保障安全。这也是困扰核电研究人员多年之久的重要问题。”

如何大幅提升核电站安全性又能大幅降低核电站的建造成本,做到既安全、又经济?“AP1000做到了。”郁祖盛细说其中原委,“关键就在于大幅压缩闲置应急设备。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核电研究人员经过20多年研究,他们给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拿掉了应急设备中的泵。我们知道,没有泵,流体是驱动不了的,但他们采用了非能动技术,用高位水箱,靠温差、靠重力,靠气体膨胀来推动流体流动,而使得整个安全设备系统没有一台泵。整个系统就是6个大水箱,加上些管道和阀门,简洁之极,也安全之极。”

郁祖盛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方案真是非常巧妙,AP1000有着技术上的先进性加上经济上的发展潜力。这代表着未来核电的发展方向。中央的这个决策非常英明。”

据林诚格介绍称,AP1000是唯一得到美国核管会最终设计批准的第三代核电站。目前,APl000技术已经在美国本土新建核电站计划中取得了主导地

位,已有12台新建机组确定采用该项技术,而在建机组已经达到了6台。

AP1000建到“中国内陆”

迄今为止,中国所有的核电站都是建在沿海。中国能不能将核电站建在内陆?郁祖盛给记者举出了一个数据:“全世界430个核电站中,70%以上在内陆。前苏联的压水堆型核电站是100%,美国是75.7%。而APl000本来就是为建在内陆而设计的。”

去年初,由于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电缆被压跨、铁路运输被迫中断、火电厂缺乏燃料被迫停工,令人“触目惊心”。加之,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能源供应能力和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以及我国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面临的巨大压力,也促使国家下定决心在内陆地区建核电站。目前,江西、湖南、湖北等都在计划之列。

既然核电站要建在内陆,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一是废水排放问题,二是万一发生放射物泄露,周边居民撤离的问题。

就废水排放问题,林诚格分析认为,一是排放总量,二是排放中放射性物质含量。首先就排放总量而言,第三代AP1000要比二代堆少,其设计量非常保守,每天仅产生不超过7立方米的废水;其次,废水的放射物含量问题,“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代价的问题。前苏联因为全是建在内陆,要求废水排放指标达到饮用水标准。只要肯投入,一定能符合要求,技术不存在问题。”郁祖盛坦言。

而放射物泄露问题,就涉及到一个关键设备——泵。AP1000与二代堆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采用了特殊的主泵——“屏蔽电机泵”,全密封、无泄露。

这个泵的厂家是权威的美国厂家制造,全世界独一无二。他们设计与制造屏蔽电机泵能做到60年不用任何维修。“做一台就像嫁出一个姑娘,永远不回头。”郁祖盛打趣地说:“当中方提出需要维修大纲时,美国人戏言,‘我们没有维修经验,因为从来没有维修过,也不需要维修’。”

“泵的技术能够转让,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得益于中美两国的友好关系。”郁祖盛不无感慨。而美国专家说“即使发生了核反应堆熔事故,我也可以保证在厂区5公里范围边界放射性含量不超标。”

据了解,美国有103个核电机组,占其总发电量的19%;法国59台机组,占80%;日本核电发电量占总电量的33.3%;韩国占28%……全球核发电量占所有发电量的17%,而我国仅占1.2%。发展核电,已是“时不我待”。

第三代诗歌 篇9

所谓第三代行政服务中心,就是以“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为指导思想,依托“以公众为中心”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3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统一管理与服务创新,倡导联动服务和自助服务。旨在把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行政服务的供给平台、政府信息的公开平台、办事方针的咨询平台、民治民意的汇集平台、政府效能的监督平台”。

在北京市西城区,被称为“智慧

型”的“第三代综合行政服务中心”设有四个服务大厅、131个服务窗口和55个后台工位,总建筑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自2011年4月投入运行以来,服务效果逐渐显现,对外实现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过程个性化,提供智能化、现代化的服务体验;对内有效集成的各类服务项目,高效协同的各种服务流程,实现了渠道通、服务通、流程通、信息通、监管通“五通”架构,实现了“规范服务、便利服务、亲切服务”的良好成效。并逐步促进政府各方面信息的透明、公开,显著提升了行政服务的社会效能。社会反响积极强烈,群众满意率稳步上升。

现在,北京市西城区已经有33个委办局共260余人进驻综合行政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多达368个。

垂直立体、全面覆盖的网络系统建设

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秉承“规范透明、高效集成、友好便捷、智慧回应”的服务理念,建立了著名的“集成-易”特色服务模式,即打造“一个”智慧行政中心、“两个”服务平台、“三级”联动网络和“四大”功能版块。

“一个”智慧行政中心。中心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物联网、互联网等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中心办事人员、工作人员、服务事项、资料申报渠道、证照审批机构以及相应服务环境等有效资源,高效集成各类服务项目,高效协同各个服务流程,为广大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流程服务。

运行以来,中心良好发挥了第三代行政服务中心的实践先导和示范效应,确保行政服务智能信息化、服务流程标准规范化、公共服务高效便捷化、行政管理公正透明化、办公环境低碳人性化的实现,确保广大市民和社会公众现今时代智慧型行政服务的享受成果。

“两个”服务平台。以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为代表的实体平台,和以综合行政服务网络为基础的网上平台,覆盖了线上线下行政服务的各方面内容。实体平台采取窗口集中办理方式,统一名称标识、服务时间、机构性质、办理事项、运行机制,提供面对面的人性化服务;网上平台采取网站自助办理方式,统一网址、支撑服务后台、办理事项、运行机制,实现个性化、全天候、可持续的便捷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两个平台的服务功能,有效满足了广大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三级”联动网络。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以自身为主体,以专业服务大厅为依托,以各街道公共服务大厅为纽带,以各社区服务站为基础,通过信息网站统一连接起来,有效建立了“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运行顺畅、就近覆盖”的行政服务立体网络,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行政服务体系,保证了各种服务功能和信息交流的顺利实施。

“四大”功能版块。高效建设不仅保证了各类信息资源的共有共享,各种交流互动的便利快捷,也进一步确保了服务中心在行政服务各种方式上的细分细化。服务中心在区级层面上有效构划了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效能监察“四大”功能版块,切实扩展了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体系范畴,在改善人民生活,服务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做出了更多更大的贡献。

此外,行政服务中心还分别建立了准入退出制、首席代表制、首问负责制、联合办理制、限时办结制、收费统一制、考核评议制、责任追究制八项运行保障机制,从而充分保证了服务中心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高效运行。

“五通”架构凸显智慧模式

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的“五通”架构是指渠道通、服务通、流程通、信息通、监管通,分别对应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技术架构的流通渠道、运营中心、责任部门、数据管理、行政监管等五个机构层面,达成了政务服务的“智慧”模式。

渠道通。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多种渠道提供统一行政服务,包括自助大厅、3G智能手机、固定电话等,并创造性地提出自助服务政务大厅这一全新模式。通过智能排队的叫号系统、自助行政的服务系统等智能设施以及现代物联网的有效应用,提升了公众政务服务的新体验。

服务通。行政服务中心始终不忘“以公众为中心”的目标宗旨,以建立更为全面的统一服务体系,为广大市民提供办事流程的个性化有效服务,包括统一窗口、统一咨询、统一资料、统一预约、统一受理、统一收费、统一评价、统一推送,提高了办事满意度。

流程通。融合更多的后台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后,服务中心也同时进行了流程再造,以提升政务服务的实际效率。后台部门不单纯是中心建立的行政审批系统,更是包括各部门专业审查、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垂直业务系统。

信息通。为了把“以公众为中心”彻底落实到实处,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服务对象信息档案,为广大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服务,服务对象信息档案包括基本信息、行为信息、资料信息等,一目了然。

监管通。强调自身政务服务的全程效能监察是服务中心监察监管力度的有效手段,监察范围不仅包括最初的信息和流程咨询和最终的服务满意度评价,也还包括所服务对象的历史所有办件,同时为政府领导和更多服务提供更为全面的中心运转情况。

自助服务便民生,实时监察促效能

西城自助行政服务中心设有三台自助机,广大市民只需将身份证放在感应区上,服务指南、我的预约、进展流程、小客车摇号申报等服务项目就出现在显示屏上。只需轻轻点击一下,即可通过部门分类查询和办理事项查询两种方式查询进驻中心的33个部门368项办理事项的相关信息,还可以查到事项办理进展情况。如果需要打印,也只需轻轻点击,一份告知单就到手上。如果需要上传资料,推开屏幕下方的白色挡板,把材料放进去,点击确定扫描键,电子版资料就即时生成了。

全市任何区县符合小客车购买条件的居民,都可以通过自助行政服务机完成小客车指标申报表的填写,并打印带有二维码的申报表。在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只需扫描一下申报表上的二维码,小客车指标登记就完成了,省去了填写多份表格的麻烦。

此外,通过自助行政服务机进行服务预约,还可享受优先办理。在24小时自助行政服务中心,即使夜色降临,这里的大门依旧敞开。

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建有电子监察系统来完成实时监控,中心三层效能监察室的液晶显示器上可以准确显示各窗口的工作状态。监察系统与后台内部系统实现联网,可以将中心运营状态实时传递到内部系统。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如果没有按照程序提供服务,就会被亮灯警告。一旦过了流程时限或有投诉,监察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窗口,即时解决问题。监察室隔壁是申诉接待室,这里对所有数据进行法定时限保存,以备查阅。

中心采取信息化手段,对行政审批过程、结果等进行数据汇总,形成图表和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通过对同类事项历史办理和当前办理的比较,可形成持续改进报告。将监察部门引入全区智慧型行政服务体系,不仅可以对行政服务质量结果监督检查,还可以对整个行政服务过程实现全程实时监督,促进行政服务效能提升,让公众切实感受智慧型行政服务体系带来的高效和便捷。

于细微处见精神,人性服务处处在

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创建的特色“集成-易”服务模式,即组织管理集成、信息资源集成、服务事项集成和易咨询、易办理、易取件。中心集成全区各部门行政资源,依托实体大厅、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和网上虚拟中心,利用虚拟和实体两个平台,梳理所有服务项目,建立网上专家资料咨询和人工资料预审服务,开展并联审批和优先审批服务,实现了多部门联合服务的流程集成。

为了创造全方位、多角度良好的服务体验,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了智能叫号系统、双屏交互系统、42寸智慧引导触摸屏、网络服务区、行政客户服务分中心、行政投诉中心、绿色办公环境、门户网站等硬件建设。

智能号单上除了显示办理楼层、窗口和等候人数等基本信息,页面上明显的“黑色小方块”标示就是智能所系的二维码,记录了办事人在排队机上输入的身份证信息,工作人员通过红外扫描,这份信息就自动出现在工作人员的电脑上,避免了二次录入。

双屏互动系统是通过两个屏幕进行互动交流,除了工作人员面前的屏幕外,还有一个对外服务的屏幕,可以显示办理流程所需要的时间和工作人员屏幕上的截屏内容等,服务结束后,就变成了服务评价器。

大厅中央的42寸电子触摸屏显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的整个架构和基本信息,中心简介、中心分布、个人事务、企业事务、进度查询、服务之星、绿色低碳、问卷调查等八个功能模块,轻轻点击,相应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网络服务区通过电脑设施和互联网络提供服务项目的线上申报、资料下载等服务,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协助办理。

服务中心的400-010-7070行政客服热线,可以提供热线咨询、预约服务,对于相应的服务事项依据相关规范回复,或通过业务系统分转、跟进。

作为电子政务的新尝试,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依托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通过集成的“易政通”网上服务系统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网上服务平台和中心实体大厅平台并行,广大市民不出家门即可享受各类行政服务。

整个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与时俱进地打造了一个绿色、低碳、智能的办公环境。设置在中心内部的传感器通过无线传感网可以即时呈现实地环境信息,实时监测中心内部的温度、湿度、光照度,控制照明和空调运行,设置在中心顶层的光伏发电机组和太阳能热水系统,为中心提供绿色低碳能源。在另一个方面上,中心也已经成为政府机构使用清洁能源的示范。

上一篇:曲普瑞林论文下一篇:河北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