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化反应五篇

2024-07-26

甲烷化反应 篇1

1 甲烷化装置简介

1.1 甲烷化装置的工况特点

压力高——甲烷化装置的设计压力在3.7~4.0M P a, 比一般的加热炉的微压或负压操作要高得多。

还原性气氛强——甲烷化装置内气体成分复杂, 包含大量的H2、CO、CH4等还原性物质。

温度高——做耐火衬里部分的设计温度在800℃左右, 且由于是纯放热反应, 存在超温可能性。

1.2 甲烷化反应器的工况特点

甲烷化装置的反应器属于高温操作三类压力容器, 内有中压易燃易爆含氢气体。

这些设备均采用金属壳体, 在高温临氢环境下, 存在高温软化、强度降低等机械性能的劣化风险以及高温氢腐蚀、氢脆、C r-M o钢的回火脆性、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氢致剥离等化学破坏风险。一旦发生金属壳体破坏泄漏, 会造成起火爆炸、空气污染等严重后果。

为此, 需要在金属壳体内部制作耐火材料炉衬, 一来保护金属壳体, 降低安全风险、改善作业环境, 确保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二来降低能源损耗, 提高经济效益。

2 耐火衬里对高温设备的重要性

耐火材料是高温工业的基础材料, 对高温工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耐火衬里指用耐火材料做成的直接接触高温环境的容器, 对金属外壳起到保护作用或直接接触环境, 通常还具有隔热保温作用。

现代高温设备一般使用金属做壳体, 而普通钢材的软化温度较低, 当操作温度超过其软化温度时, 钢材会失去大部分力学性能, 造成结构强度急剧降低, 继而造成设备或装置的坍塌破坏。因此, 耐火衬里的作用非常重要。

高温设备因耐火衬里质量不过关而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石化行业催化裂化装置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因耐火衬里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外壁超温现象时有发生。发生外壁超温后, 必须采取在设备外壁包盒子打衬里料的紧急措施或者停车检修, 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近几年, 包括宝塔石化、湛江石化、宁夏石化、北海石化等在内的多个炼油企业发生了严重的衬里质量问题, 不得不把衬里拆掉重做, 投资大幅增加, 严重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

甲烷化装置的反应器、余热回收器、高压过热蒸汽发生器属于高温操作三类压力容器, 内有中压易燃易爆含氢气体。

这些设备均采用金属壳体, 在高温临氢环境下, 存在高温软化、强度降低等机械性能的劣化风险以及高温氢腐蚀、氢脆、C r-M o钢的回火脆性、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氢致剥离等化学破坏风险。一旦发生金属壳体破坏泄漏, 会造成起火爆炸、空气污染等严重后果。

为此, 需要在金属壳体内部制作耐火材料炉衬, 一来保护金属壳体, 降低安全风险、改善作业环境, 确保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二来降低能源损耗, 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 对高温设备衬里的重要性一定要充分认识并重视。

3 耐火衬里质量的决定因素

耐火衬里一般用耐火砖、耐火混凝土 (即浇注料) 、可塑料、纤维材料及锚固件等做成, 其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结构设计、材料设计、材料生产、材料施工、衬里烘炉和使用等因素。

衬里设计要考虑操作温度、操作压力、气氛、介质流速等来决定使用的衬里材料、结构形式、衬里厚度等。

材料设计要根据温度、气氛、流速等决定使用的主材、结合剂等, 确定体积密度、强度、线变化、导热系数等指标, 再根据试验验证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材料生产即是按照材料配方进行材料采购、计量、混合、包装、检验, 保证达到材料设计的要求。

材料施工即是根据设计要求, 将衬里材料按照设计的结构形式安装到指定位置。

衬里烘炉就是将衬里施工中带入的水分干燥, 以使结构稳定的过程。

衬里使用过程中的温度波动、流速变化等工艺的不稳定因素都会对耐火衬里产生极大影响。

4 对耐火炉衬里的要求

4.1 耐火温度高

甲烷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存在超温的可能性。其反应温度在700℃左右, 因此要求耐火层的最高使用温度应该比设计温度高300℃左右, 即在1000℃左右。

最高使用温度是耐火材料一个重要的基础指标, 但是很难测量。因为最高使用温度和气氛、结构、荷重、磨损等实际使用工况有密切关系, 而实验室无法准确模拟现实情况。

一般可认为, 最高使用温度比耐火度低300℃~400℃左右。

考虑到节能环保, 炉衬均做成多层结构。隔热层的材料也应该具有较高的耐火温度, 以确保一旦耐火层出现磨损, 隔热层也可承受高温, 避免出现突然性破坏, 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充裕时间。

4.2 化学纯度高, 抗化学侵蚀性强

耐火材料按照化学成分可分成硅酸铝质、硅质、镁钙质、锆质等氧化物材料以及碳化硅、氮化硅等非氧化物材料。最常用的为硅酸铝质耐火材料, 具有原料广泛、耐火温度高、呈中性等特点。

硅酸铝系材料中的刚玉质材料, 由于杂质少、耐火温度高、化学性质稳定成为首选材料。材料中的氧化硅、氧化铁等杂质在还原气氛中会发生还原反应, 造成炉衬体积变化, 产生破坏。

(1) Si O2与还原性气体的反应:

(1) 当H2中不含水蒸气时, 反应形成Si O气体逸出, 造成耐火材料失重;温度降低时, Si O重新氧化成Si O2, 形成沉积。此称为“Si O2迁移”。含水蒸气时, 反应得到抑制, 但不能完全消除。

(2) 当H2中含水蒸气时, Si O2从耐火材料中蒸馏出来, 形成气态水化物。

(2) Fe2O3与还原性气体的反应:

(1) H2与Fe2O3的反应根据温度的不同会形成Fe3O4、Fe O以及金属单质Fe, 伴随着体积变化, 造成耐火材料破坏。

(2) CO首先渗入耐火材料的孔隙, 然后在Fe2O3的催化作用下形成C沉积, 造成耐火材料鼓胀开裂、剥落。

4.3 强度高

甲烷化装置属于中压设备, 耐火炉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能够承受3~4MPa的径向压力。因此, 耐火层材料的耐压强度一定要高。而隔热层承受耐火层传递过来的压力, 其耐压强度必须大于4MPa。

4.4 耐磨性好

耐火层材料长期工作在高压介质流作用下, 其耐磨性要好。一旦磨损严重, 外壁就会超温, 而破碎的颗粒会堵塞余热系统炉管, 造成效率降低, 影响正常操作。

4.5 体积稳定性高

为了保证炉衬的整体性和气密性, 需要制作整体浇注的浇注料炉衬。炉衬材料的烧后线变化率越小, 说明其体积稳定性越高, 在高温下越稳定。

4.6 致密度好, 抗渗透性优

介质中H2、CO均属于小分子物质, 其渗透能力很强, 如果渗透到耐火层内部会造成金属锚固件的氢脆及C沉积, 破坏炉衬。因此, 炉衬耐火层必须致密度高, 气孔率低, 具有优良的抗气体分子渗透性。

4.7 抗热震稳定性好

甲烷化反应是强烈的发热反应, 存在超温的可能性, 且停工开工也会造成温度的剧烈变化, 产生热震。因此, 炉衬必须具有较好的热震稳定性。

4.8 导热系数低

在H2环境中, 气体渗透性强, 热传导较空气中高很多。因此, 炉衬的整体热阻必须大, 导热系数低, 尤其是隔热层必须具有较低的体积密度和导热系数, 以降低壳体温度, 节能环保。

5 甲烷化反应器衬里的主要构造

对于反应器, 耐火材料衬里应该综合使用连续浇注和喷涂, 无干接缝。必要时应使用振捣器确保耐火材料彻底密实。对于管道和设备通道耐火衬里应该连续浇注, 干接头应该限于现场施工缝。必要时应使用振捣器确保耐火材料彻底密实。全部容器、设备通道 (适用时) 和管道的内表面应该做两层耐火材料衬里。

热面层应该具有最少94%的氧化铝, 少于0.25%的硅, 总可溶性硫和氯含量少于500p p m。衬里厚度不应少于75m m。材料应该可自由流动具有好的脱气性能。T背衬层应该是具有最少40%氧化铝、约1%氧化铁、低硫低氯的隔热耐火材料。面层和背层材料应该适合在热面和界面温度至少100ºC以上使用。耐火材料混合用水应该适于饮用、干净无气味, 氯含量不大于10ppm。耐火材料用锚固件固定, 锚固钉螺母作为钢壳的主要部分之一供应和焊接。锚固件在热面轴向和环向上的间距不大于300mm。锚固件螺柱直径不应大于10mm (UNC螺纹) 。

耐火层以刚玉为主材, 水泥或磷酸盐为结合剂, 将氧化硅、氧化铁等杂质含量降到最低, 添加复合外加剂, 提高强度、致密度。具有满足浇注施工的流动性、和易性、凝结时间等。

隔热层以高铝合成轻质骨料、氧化铝空心球等为骨架, 高纯轻质粉料填充空隙, 高纯度水泥为结合剂。满足浇注施工的需要。

耐火层材料体系属于纯氧化铝浇注料体系, 原料选择是基础, 也是保证纯度的前提, 配比最关键, 需要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性能调整。材料生产要保证计量的准确度。施工性能需要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煤制合成天然气工艺中甲烷化合成技术Methanation Synthesis Technology in Process of Coal-to-Synthetic Natural Gas武汉, 2010

甲烷化反应 篇2

1实验部分

1.1主要仪器和试剂

721型分光光度计。

钒(Ⅴ)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1 μg/mL。取1 mg/mL钒标准储备溶液0.25 mL于25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可。

DAmHM溶液:质量浓度为2 mg/mL。称取0.500 0 g DAmHM,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于250 mL容量瓶中。

Mn(Ⅱ)溶液:质量浓度为6.0 mg/mL。称取3.0 g Mn SO4溶于少量水中,再加3 ml浓H2SO4溶解,转入5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可。

Tween-80溶液:质量浓度0.02 g/mL。取10 g Tween-80溶于500 mL蒸馏水中即可。

H3PO4溶液:1∶1。取250 mL浓H3PO4与250 mL蒸馏水混合即可。

1.2实验方法

在25 mL比色管中,分别依次加入磷酸(1∶1)3.00 mL,6.0 mg/mL Mn(Ⅱ)溶液3.00 mL,0.02 g/mL Tween-80水溶液1.50 mL,2 mg/mL DAmHM溶液2.00 mL,1 μg/mL钒(Ⅴ)标准溶液5.00 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沸水浴加热15 min,流水冷却至室温。用1 cm比色皿,以蒸馏水作参比,于510 nm波长处测量该显色体系的吸光度A。

2结果与讨论

2.1吸收光谱

吸取5 μg钒(Ⅴ)于25 mL比色管中,按实验方法显色,测定不同波长的吸光度,绘制吸收曲线。λmax=510 nm,试剂空白吸光度较低。吸收光谱见图1。

2.2酸度的选择及用量

显色体系在酸性介质和碱性介质中均显色,磷酸效果最佳,磷酸(1∶1)用量在2.0~8.0 mL内吸光度较大且稳定,本实验选用3.0 mL为宜。

2.3Mn(Ⅱ)用量的影响

显色体系中无Mn(Ⅱ)存在时,显色效果极差,6.0 mg/mL Mn(Ⅱ)用量在2.0~6.0 mL内吸光度较大且稳定,本实验选用3.0 mL为宜。

2.4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用量的确定

试验了Tween类、溴化十六烷吡啶、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对体系的影响,其中Tween-80效果最好,0.02 g/mL Tween 80用量在1.5 mL时效果最好,本实验选用1.5 mL。

2.5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显色体系中2 mg/mL DAmHM用量在2.0 mL时吸光度最大,本实验选用2.0 mL为宜。

2.6温度及加热时间的选择

显色体系在常温下显色极慢,沸水浴加热15 min以上可显色完全。

2.7稳定时间的测定

实验测定该显色体系可稳定30 h以上。

2.8工作曲线

在选定实验条件下,钒(Ⅴ)的含量在0~0.2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1673C钒-0.025 9,r=0.998 9,按线性回归方程可算出ε=2.06×105 L/mol·cm。

2.9共存离子的干扰

测定25 mL溶液中2.0 μg(V),当相对误差≤±5%,以下物质允许量(mg)为: NH4+,Cl-,K+,Na+,SO42-(5.5);Al3+(2.5);Ca2+,Mg2+,NO3-(2.2);Pb2+(0.8);Ba2+,Zn2+,Cd2+(0.2);Co2+,Bi3+(0.1);Pd2+,As4+,W6+,SiO32-(0.04);Pb2+ ,Ga3+ ,Ti4+,Ce4+(0.03);Fe3+,Cr3+(0.01);Cu2+,Cr6+(0.005);Mn7+(0.002)[3,4,5,6,7,8]。

3回收率实验

取5支25 mL比色管,用实验方法加入1 μg/mL钒(Ⅴ)标准溶液1.0 mL配制显色体系,测其中一支显色体系的吸光度,其余4支分别再加入0.5,1.0,1.5,2.0 mL 1μg/mL钒(Ⅴ)标准溶液,实验方法测这4个显色体系的吸光度。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从回收率试验可知,用该显色剂在磷酸,Mn(Ⅱ)及Tween-8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测定钒的光度法试验切实可行,此方法有待于生物样品、钢铁样品及环境样品中钒的测定。此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研究在Mn(Ⅱ)和Tween-80存在下,二安替比林间羟基苯基甲烷(DAmHM)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钒的最佳显色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本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ax=51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06×105L/mol.cm;在25 mL溶液中,钒(Ⅴ)的质量浓度在0~0.2μ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该体系选择性好,稳定时间长,应用于样品中微量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钒(Ⅴ),二安替比林间羟基苯基甲烷,光度法

参考文献

[1]林会松,冯勋才.二安替比林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J].广西化工,1997,26(4):59-63.

[2]杨晓云,尹家元,徐其亨.二安替比林甲烷芳香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光度性质研究[J].化学试剂,1993,15(3):146-147.

[3]阮琼,李碧玉,白世发,等.二安替比林-(o-羟基)苯基甲烷分光光度法测定钒[J].冶金分析,2005,25(3):73-75.

[4]李强,徐其亨.在Tween-60和锰(Ⅱ)存在下二安替比林-(o-羟基)苯基甲烷与钒的显色反应[J].分析化学,1994,22(6):593-595.

[5]林会松,徐其亨,尹家元,等.钯(Ⅱ)对钒(Ⅴ)-锰(Ⅱ)-Tween-20-二安替比林-(间-羟基)-苯基甲烷体系显色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应用[J].分析化学,1998,26(9):1112-1114.

[6]武汉大学.分析化学[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18-327.

[7]阮琼,杨光宇.二安替比林对甲氧基苯基甲烷光度法测定锰[J].冶金分析,1998,18(2):43-45.

调光式甲烷取代反应演示器 篇3

现行高中《化学》(人教版)第2册第5章第1节“甲烷”中,要求进行甲烷取代反应的实验演示。常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由铁架台、铁夹、玻璃水槽和100mL的大量筒等组成。实验时需使用饱和食盐水多达约1000mL,连同实验装置,总重约5kg。老师要扛着这套装置去上课,会感觉很费劲。这个实验操作也很复杂,手要接触饱和食盐水,弄不好,量筒中的饱和食盐水还会流出来,空气也会溜进去,影响实验效果。一般天气,这个实验需要耗时10~20min,而且只能看到10~20mm的饱和食盐水柱,遇到阴雨天气,就根本看不到实验现象。这个实验也是高中化学最难做的实验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有:

装置笨重,操作复杂;

试剂用量多;

反应慢、现象不明显;

实验效果易受阴雨天气影响。

研制思路

要减轻装置的重量,减少试剂的用量,就必须去掉铁架台和玻璃水槽,用φ20mm、长200mm玻璃管代替100mL量筒,用60mL广口瓶代替玻璃水槽,省去了铁架台,也减少了试剂的用量,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装置的总重量;为了缩短反应时间和不受阴雨天气影响,就必须在新的实验装置中增加光源,并设计吸排系统和调光装置。这样,既能简化操作又能够改善实验效果。

?制作材料

塑料管,塑料板,60mL广口瓶,φ20mm、长200mm玻璃管,注射器,塑料导气管,橡皮筋,胶塞,双孔插管,气体调节阀,LED发光管,调光按钮,三通管,粘胶,螺丝钉等。

制作方法

用塑料导管、胶塞和双孔插管把注射器、玻璃管、广口瓶连接起来,套上气体调节阀,制作成有吸排系统的反应装置,见图2。

用塑料管、塑料板、LED发光管、调光按钮制作成光源座,见图3。

把反应装置放进光源座中,把橡皮筋固定在注射器上方并拉住注射器活塞下方,即制成了一个调光式甲烷取代反应演示器,如图4。

完成的实验装置外观见图5。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使用方法

在广口瓶中注入50mL饱和食盐水,把反应装置放进光源座中,关闭进气调节阀,把注射器活塞压至底部,松开手,饱和食盐水被自动吸满玻璃管,把氯气袋和甲烷袋分别接在三通管上,打开进气阀和氯气阀,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玻璃管4/5体积的氯气,关闭氯气阀,打开甲烷阀,收集甲烷至排完饱和食盐水为止,即得到甲烷与氯气的体积比为1∶4,按下调光按钮,调至适宜亮度,3~5分钟即可看到50~100mm高的饱和食盐水柱(为方便学生观察,可在饱和食盐水中滴入几滴1mol/L的KMnO4溶液,把溶液调成红色),见图6。取下反应装置,可看到玻璃管壁上有油滴。这一现象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玻璃管内的压强减小,气体总体积减小,并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CH2Cl2、CHCl3、CCl4等),CH3Cl为气体。

本项目特点

本装置设置了调光光源和吸排系统,用玻璃管代替了量筒,用广口瓶代替了玻璃水槽。整个装置小巧玲珑,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现象明显,安全环保,实验不受天气影响,填补了该项实验仪器的空白。

该项目获得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科教制作类一等奖。

专家评语

项目原理科学性强,思路明确清晰,针对中学化学教学中较难进行的反应,以巧妙的构思和合理的设计明显地改善了实验的效果。综合来看,本项目的成果是一件非常成功的科教制作作品。

发明的缘起

9年级化学教材中关于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原理如图1所示。该实验虽然结构简单,但在实验过程中,手要与电解液接触,而且每组实验的用水量较大,不能体现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有时,教师也常用霍夫曼式电解器进行实验(如图2),霍夫曼式电解器由于价格昂贵、易破损等因素,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很多学校都没有让学生进行该实验。据有关调查表明,全世界每年要消耗上百亿只一次性塑料打火机,而一次性塑料打火机使用完后通常都被人们当作废弃物扔掉,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且对环境是一种巨大的危害。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出发,笔者对一次性塑料打火机进行了研究,发现它的内部结构正好可以代替电解槽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篇4

四部取代反应方程式可以合并吗

需要注意以上四个方程式不能合并,因为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的化学反应平稳常数都不同,反应进行的程度也不同,两者反应的产物不是只有CCl4和HCl.首先步氯代,诞生CH3Cl,然后部分CH3Cl发生第二步氯代,诞生CH2Cl2,再然后部分CH2Cl2发生第三步氯代,诞生CHCl3,最后部分CHCl3发生第四步氯代,生成CCl4,因此,二者的反应产物应该是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的混合物,所以这个取代反应的方程式不能合并。

甲烷化反应 篇5

乳源东阳光电化厂年产10万吨甲烷氯化物、联产年产3.3万吨PCE装置,分两期建设,一期5万吨甲烷氯化物装置于2015年初建成投产。一氯甲烷生产工艺采用甲醇、氯化氢氢氯化法、其它氯化物采用一氯甲烷与氯气热氯化法生产工艺。该装置自2015年4月试生产以来一直稳定运行,但在2015年10月21日下午15点12分在热氯化工段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热氯化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如上。

一、事故经过

2015年10月21日下午15点12分,热氯化工段降生产负荷过程中,现场人员听到一声闷响,随后发现现场浓烟滚滚,现场班长立即报告给车间主任,车间主任立即通知DCS紧急切断热氯化反应器氯气进料阀、一氯甲烷进料阀,随后赶往DCS进行后续的应急处理及操作。

车间副主任根据黑烟喷出管道的位置,初步判断为反应器出口防爆片破裂,立即疏散周围人员至安全地带。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入场进行物料泄漏位置的确认,并制定堵漏和系统剩余废气的吸收置换方案。经过一系列的应急救援抢险措施实施,事故状态得到控制,现场无人员伤害。事故发生后公司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车间组织事故后生产恢复工作,对系统进行置换,对损坏设备管道进行更换和修复,对反应系统进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接地等专业按照新装置开车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全面的“三查四定”工作,经过确认后,方可重新开车。

二、事故原因分析

本事故为生产系统降负荷过程中DCS操作人员进行物料阀门开度调整时动作过大,温度失控,造成系统发生爆炸性反应,系统超压导致防爆片爆破,系统物料泄出。

三、事故经验和教训

1. 加强员工操作技能培训,对涉及到开停车的调节操作进行数据化线性操作规定,避免操作中出现的随意性。

2. 在爆破片后面增加双指针压力表,以保留其爆破瞬间的压力。

3. 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及应急响应程序还需完善,并对全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四、从本起事故教训提出对甲烷氯化物装置中热氯化安全生产的建议

1. 热氯化反应为重点工艺中的氯化工艺,氯化反应器是一个放热过程,尤其是在高温下进行氯化,反应更为剧烈,速度快,放热量大;热氯化原材料一氯甲烷有爆炸的危险性;氯化剂氯气为剧毒化学品,氧化性强,一旦泄露危险性很大,同时氯气中杂质水、氢气、三氯化氮在使用中已发生危险,特别是三氯化氮累计后容易发生爆炸;氯化反应生成的氯化氢遇水后腐蚀性强,对设备管道仪表易造成腐蚀。鉴于氯化反应、原材料及其产物的物化特性,热氯化安全生产中必须有下列连锁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液氯储罐液位高联锁、液氯储罐液位低联锁、液氯汽化器安全联锁、氯甲烷蒸发器安全联锁、氯化反应器安全联锁、二级冷凝器液位联锁、环塔压力联锁。其中氯化反应器安全联锁,包括以下各参数:

(1)气进料压力低(<0.8MPa)

(2)化产物释放槽压力高(>0.1MPa)

(3)混合器温度高(>150℃)

(4)化反应器温度高(>480℃)

(5)化反应器温度低(<360℃)

(6)氯化反应器压力低(<0.72公斤)(83-0402)

(7)冷塔顶温度高(>150℃)

(8)电信号

2. 为什么在反应系统中这么重要的机泵会出现气蚀,而且会相续气蚀;机泵重新启动后为什么能造成大量冷却物料进入到反应器造成反应失去控制;为什么装置作为氯化反应系统氯气大起大落现象?对此应该考虑甲烷氯化在生产过程出现的组分是氯气、一氯甲烷、氯化氢等沸点均很低的物质,这样使得该机泵容易出现气蚀的几率很高,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如何让其不会气蚀,考虑方案是可以选型气蚀余量更低的泵,同时,机泵在运行的时候可能导致升温,因此可以考虑增设气相平衡管,这样就减少了因为机泵气蚀所导致的反应系统出现故障的因素;机泵启动后,为什么大量的冷却物料进入反应器?机泵气蚀后,机泵重新启动应该进料调节阀重新归零,当机泵启动后再慢慢开启调节阀才对;氯气进料量大起大落,造成反应器温度失控的问题,针对氯化反应过程,应该要求控制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力的报警和联锁,反应物料的比例控制和联锁,紧急进料切断系统,事故状态下的氯气吸收中和系统,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等。

3. 再次操作时,员工为什么对于系统放热反应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反应系统里面出现爆炸性反应。在装置开车的时候应该针对员工好好培训,工艺上让员工了解清楚放热反应的危险性,爆炸的威力有多大,工艺流程每项物料对反应的影响,具体影响有多大。冷却物料对反应的作用和危害。出现异常现象后怎么处理,比如温度超高,或温度超低等因素怎么去处理。

上一篇:非正常上访下一篇:媒介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