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分析十篇

2024-08-11

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篇1

现有的新疆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研究多侧重于能源合作、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区域经济的合作模式等领域的定性分析。在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流量与贸易发展潜力的定量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正确、清醒的评估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流量、贸易潜力以及贸易影响因素, 有利于更好的明确新疆在对中亚国家的贸易中的定位、优势和劣势, 促进新疆与中亚国家各个方面的合作继续走向共赢, 进而明确今后贸易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我国向西开放战略的顺利实施。

1 模型的构建

贸易引力模型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贸易引力模型指出, 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总量成正比, 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2]。该模型虽然简单, 但是以往的研究经验表明贸易引力模型在分析国家间的贸易流量及其相关问题是非常有效地, 分析结果与基于相关贸易理论预测是一致的。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Mij=AYiYj/Dij

其中Mij为某一时期i国对j国的出口额;A 是常数项;Yi, Yj表示国家i和国家j的GDP;Dij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 通常用两国首都或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为了考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外商及我国内地对新疆投资等因素对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量的影响, 本文引入人均GDP、上海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内地对新疆的投资、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等变量建立扩展的引力模型。具体形式:

lnXj=a0+a1lnY+a2lnYj+a3lnPY+a4lnPYj+a5lnDj+a6lnFDI1+a7lnFDI2+a8lnITT+a9SCO+a10WTO+uij

其中, 变量Xj为新疆对j国的出口额 (万美元) , 关于各个解释变量的含义以及基于经济理论的预测详见表1。

2 样本、数据与方法

由于中亚五国在经济规模、人均收入、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选取中亚五国作为研究对象更能全面的反映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的贸易状况。本文采取的是一对多的形式研究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状况, 如果基于某一年度的截面数据, 那么样本容量仅有5个。考虑到选择的解释变量的个数五个以上, 自由度明显不足, 回归估计的偏差较大, 可靠性很低。所以,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进行估计, 选取1998年至2007年的数据, 将样本容量扩大到50, 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所采用的新疆出口量、GDP、人均GDP的数据来源于1999—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中亚国家GDP来源于1999—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 人均GDP是由中亚各个国家的GDP除与其人口得到的。考虑到中亚国家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 本文采用实际GDP进行回归分析[4]。为了避免汇率造成的数据之间的差异, 尽量减小实证误差, 本文根据各年的汇率将这些实际数据转换成以美元为计量单位的数据。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距离选用的是乌鲁木齐到中亚各国主要经济中心的距离, 数据来源于互联网。

计量方法上, 鉴于面板数据可能会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性问题, 本文运用Eviews3.1软件, 采用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广义差分法等基本方法, 在基本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新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引力模型的回归检验与结果分析

3.1 回归检验

首先, 对基本的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表明引力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流量, 但中亚国家GDP系数与理论预期相反, 而且不显著。其次, 在基本的引力模型的基础上, 向模型中逐渐引入新的变量对扩展的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新变量如果能够引起AIC和SC值的降低①、调整可决系数的升高, 说明新变量能够增加模型的解释能力, 否则将其剔除。最终, 剔除不显著的上海合作组织、内地对新疆的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三个变量, 利用逐步回归法得到方程 (1) 、 (2) 、 (3) 、 (4) , 其中方程 (4) 的解释能力最强, 是本文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通过D.W.值判断, 方程 (4) 可能存在序列相关性, 但进一步进行拉格朗日乘数 (LM) 检验和怀特 (WHITE) 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和异方差性问题①。具体回归过程及结果见表2。

说明:括号内为t统计量;***为1%的显著性水平;**为5%的显著性水平;*为10%的显著性水平。

3.2 结果分析

通过模型的回归检验, 我们可以看到新疆GDP、中亚国家的人均GDP、新疆与中亚国家绝对距离、WTO、新疆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等一些因素对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量影响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具体结果分析如下:首先, 对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流量促进作用由强到弱的因素依次是影响弹性为3.07②的新疆GDP、影响程度为1.6的WTO、影响弹性为0.7的中亚国家人均GDP, 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量受经济规模推动作用明显。

其次, 对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流量阻碍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影响弹性为-5.99的绝对距离、影响弹性为-0.55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弹性为-0.14的中亚国家的GDP, 运输成本是阻碍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中亚国家GDP对出口贸易量影响与理论预期不一致的原因:从中亚国家的GDP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大多数国家的GDP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 而新疆对中亚国家出口量则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过程, 最近几年的上升较为明显, 这将直接导致回归系数为负的结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由于独立之初的中亚国家, 由于经济结构单一, 经济上长期依赖于俄罗斯, 造成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量受制于中亚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 而不能随着其经济规模的增大而增大;另外一方面刚刚独立之初, 中亚国家非常重视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 中亚国家与俄罗斯同处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区域合作组织中, 这样就造成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量不能随着其经济规模的增大而增大[5]。

最后, 内地对新疆的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上海合作组织三个变量对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量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由于一方面中亚国家目前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 我国内地的一些企业往往是通过新疆的代理商向中亚国家出口, 新疆在我国内地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中只是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另一方面内地及外商大部分投资可能处于新疆与中亚国家主导产业相似的能源产业;再者,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有效的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机制还没建立, 区域经济合作的投资效应还没有显现。

4 新疆对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流量的潜力测算

综合考虑模型的各种回归结果, 本文利用方程 (4) 考察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具体方程如下:

lnXj=34.85+3.07lnY-0.14lnYj+0.7lnPYj-5.99lnDj-0.55lnITT+1.6WTO

对新疆出口贸易潜力的测算就是利用已有的经济数据和引力模型估算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流量的理论水平。然后将实际值与理论值相比较, 研究新疆对中亚五国的出口潜力。本文采用吴丹 (2007) 的贸易潜力分类标准, 实际出口额与理论出口额的比值大于1.2的称为“潜力再造型”;将实际的出口额与理论出口额的比值介于0.8与1.2之间的称为“潜力开拓型”;实际出口额与理论出口额之间的比值小于0.8的称为“潜力巨大型”[6]。测算结果详见表3:

万美元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新疆的出口贸易流量属于“潜力巨大型”的国家是塔吉克斯坦, 新疆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贸易流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属于“潜力开拓型”的国家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 新疆向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流量基本达到理论水平;属于“潜力再造型”的国家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新疆向这些国家出口贸易流量现有的条件下已经开发完。

5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 目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水平:

首先, 建立有效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机制。新疆应该在我国经济发展优势的基础上, 一方面利用市场机制与市场容量加强新疆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另外一方面在能源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完善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机制;再者, 积极推动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建立有效的多边经贸合作机制。

其次, 加强与中亚国家在交通运输业的合作。由于中亚国家基础设施落后, 运输成本严重制约着新疆对中亚国家出口的贸易量。新疆应该加大与中亚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合作, 降低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的阻碍因素。同时, 抓住新亚欧大陆桥的机遇, 大力发展物流货运行业。

再次, 加强新疆的外贸基地与口岸建设。一方面随着中亚国家人均GDP的提高, 从新疆进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日趋多样化, 力争把新疆打造为向中亚国家出口的外贸基地;另外一方面新疆要充分发挥自己向西开放的窗口作用, 做好连接我国内地与中亚国家的桥梁, 提高新疆各口岸的通关效率, 把依托我国内地优势加强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做为发展新疆经济的基本战略。

最后, 针对中亚不同国家进一步采取不同的经贸合作战略。与塔吉克斯坦的经贸合作中, 应当积极消除阻碍贸易的因素, 建立经贸合作机制;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经贸合作中, 应当积极发掘可以促进现有贸易量增加的积极因素;与吉尔吉斯斯坦的经贸合作中, 在保持现有的促进新疆出口贸易量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拓宽经贸合作领域。

参考文献

[1]王雪锋, 龚新蜀.试析我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 (2) :35-38.

[2]BERGSTRAND.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Som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5 (67) :474-481.

[3]潘沁, 韩剑.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9) :22-26.

[4]盛斌, 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 2004 (2) :3-11.

[5]崔颖.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187-198.

[6]吴丹.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与潜力: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亚太纵横, 2007 (6) :7-10.

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篇2

关键词:碳关税,经济效应,出口产业,反制性措施

一、相关概念及背景分析

(一) 碳关税及碳关税争端

碳关税指的是某国或地区对高碳进口商品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其本质上是一种关于碳税的边境调节税。碳排放的计算主要是通过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进行计算, 但迄今国际上还没有出台具体统一的商品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的计算标准或关税税率标准。

欧盟是最早提出“碳关税”概念的国际组织, 其针对的是来自未履行《京都协议书》 (2007, 12) 国家的高碳进口产品, 从而保护欧盟成员国碳密集型商品面对的潜在不公平竞争。美国国会众议院在2009年6月通过了《2009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旨在从2020年开始实施此项“碳关税”政策。同年11月, 法国政府提出从2010年起对来自尚未承担环境保护义务的国家征收碳关税。

虽然上述各种相关提议仍未通过或开始实施, 但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对中国、印度等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上可以看出, 未来相关问题可能触发严峻的国际争端。以中国为代表的贸易大国和发展中国家, 如何在保护本国主要出口产业和承担应负的环境保护责任的情况下, 减少碳关税造成的负面经济冲击, 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二) 中国出口产成品现状分析

作为主要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面对的主要难题是出口工业有高增长、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特征。显而易见, 中国易成为“碳关税”的征收对象。

1. 中国主要出口行业能源消费现状。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GDP的飞跃主要依赖于出口贸易额的不断增长, 但与此同时能源消耗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应角度考察,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并不理想, 总能源消费量中, 原煤占了70.39%, 原油是第二大消费能源;而清洁能源 (如水能源等) 仅占极小的比重。此外, 我国各出口产业部门能耗中, 金属及非金属矿物制品所占比重高达31.29%。

2. 中国出口产业碳排放现状。

中国在碳排放的问题上面对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碳检测行动网站显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国;但有相当大比例的碳排放是来自于生产向发达国家出口的生活、生产商品。在出口各类行业中, 机械设备制造业、矿冶行业、金属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工业等行业的碳排放所占比例很大。

二、“碳关税”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 外部性内部化理论

碳关税的本质是碳排放交易制度, 而外部性理论可以被视为碳税和碳排放权的理论根源。值得注意的是, 碳关税不同于国内碳税或交易制度的一点在于, 它跨越了国界, 涉及的是国家之间的碳排放调整。

庇古在《财富与福利》 (1912) 和《福利经济学》 (1920) 中提出了“庇古税”理论。为解决外部性问题, 他提出对负外部性的企业生产活动征收“庇古税”, 迫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最终让整个经济活动调整为均衡状态。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式: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 只要产权明晰, 经济体便可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交易成本为零时, 便不需要“庇古税”) 。作为对庇古理论的扬弃, 科斯定理提出了通过产权界定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法, 碳排放权交易便是基于这一思路的做法。

(二) 碳关税征收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大国情形下“碳关税”的经济效应

在本文研究中, 主要考察的是西方发达经济体 (如欧盟、美国) 对发展中国家 (以中国为例) 征收碳关税后对不同经济体产生的影响, 因此假定征收国是大国, 其征收后的价格和需求波动可以影响世界市场的价格的情形更加合理。在图1中, 图 (a) 表示的是出口国在被征碳关税前后的产品的供需情况, 图 (b) 表示的是进口国在两种情形下的供需情况。其中Pw代表世界市场的价格, Pt代表征收国征收碳关税后的国内市场价格, Pa代表征收碳关税后世界市场的价格。征收碳关税后, 大国的国内市场价格上升, 国内需求减少;最终世界市场价格下降, 出口国出口额减少。

1. 价格效应与贸易条件效应。

如前文所述, 大国向目标国家的高碳商品征收碳关税之后, 由于国内需求量减少, 世界市场价格上升。对征收国而言, 大国征收关税后, 进口价格将会下降 (从Pw降至Pa) , 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反之也意味着产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 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

生产效应方面, 对于出口国来说, 如图 (a) 所示, 在被征收碳关税之前, 该国的出口额为M1M2, 在征税之后, 相应的出口额下降为M3M4, 因此生产者剩余减少了f+g+h+i+j。另一方面, 从消费效应来考察, 由于世界市场的价格下降至Pa, 被征税国的国内消费者购买同类商品的成本下降, 消费者剩余增加i+j。综合两方面分析, 被征税国的社会福利减少了f+g+h。

三、简析碳关税政策及应对建议

(一) 发达国家碳关税政策背后的隐藏信息

以美国为例, 美国政界在推崇碳关税的优势时, 除了强调借此可以维护世界市场的公平贸易竞争之外, 强调此方法为寻求有效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途径之一。但易被忽视的一点, 是发达国家利用本身经济发展优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历史优势, 逃避本国或本区域曾经在历史上的大量碳排放的责任, 并对目前的主要发展中国家施加经济压力。

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的实质, 是以维持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维护美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名义对未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征收惩罚性的碳关税实施单边性质的贸易制裁, 由此开辟本国的新能源技术市场。

(二) 对发展中国家的建议

以中国为例,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高碳产业 (包括石油、化工、钢铁等) 占了中国产业出口的较大比重, 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极大的冲击。针对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试图利用碳关税把气候变化谈判与国际贸易捆绑的倾向, 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快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加深清洁能源的技术研发和利用潜力, 同时提高经济体系的对外抗压能力。

长期来说, 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改变工业品的出口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变革、限制碳排放密集度并主张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都是必然之策。与其同时, 需要考虑反制性应对措施, 譬如在WTO规则下研究累计人均形式的碳消费化测量模式、利用WTO规则设计更为严格的战略资源出口限制政策等。

参考文献

[1][美]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 梁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美]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黄卫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张乃跟.WTO争端解决机制论——以TRIPS协定为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4]张东海.世界贸易组织概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5]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1) .

[6]沈利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J].管理世界, 2007, (10) .

[7]武海峰, 王伟.WTO规则下碳关税法律问题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 3 (3) .

[8]杨仕辉, 魏守道.出口补贴还是出口征税?——碳关税背景下贸易政策及实施时机选择的博弈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14, 2 (2) .

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篇3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国向西开放提供重要契机,本文选取2008-2014年贸易便利化的数据测算中国及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水平,通过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处于不便利水平,贸易便利化对出口的带动效应大于关税减让;在贸易便利化结构指标中,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关环境、口岸效率、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

关键词: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出口贸易;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经过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长期努力,当前的世界平均关税水平较低,减税空间缩小,减税效应带来的贸易促进作用不断降低,而“贸易的非效率”正成为阻碍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致使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贸易便利化问题,即如何清除跨国贸易流通过程中的机制性和技术性障碍,以降低国际交易成本、减少贸易流通阻碍。本文拟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背景,通过测算中国和中亚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中国及中亚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测度

根据APEC官方关于贸易便利化的释义,Wilson(2003)构建了以港口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测度体系,本文参考该指标体系对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2008-2014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度。

(一)贸易便利化的指标选取及说明

本文以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作为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内包含多个二级指标,并形成贸易便利化测度的整个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口岸效率,该指标用于衡量一国的基础设施质量和工作运营效率,通常选用公路、铁路、港口和航空基础设施的质量进行衡量。指标含义:1在A1-A4中代表极差,7在A1-A4中代表极好。口岸效率指标得分越高表明该国基础设施越完善质量越好效率越高,从而贸易便利化程度也越高。

2.海关环境,该指标通常指外贸企业通关涉及的税收成本、检验手续与海关执法的公正性与透明度,多采用贸易壁垒状况、海关程序负担、非常规支付和贿赂与清廉指数进行测度。指标含义:1在B1中代表贸易壁垒盛行、B2中代表海关程序极其繁琐复杂且效率极低、B3中代表非常规支付和贿赂经常发生、B4中代表非常腐败,7在B1中代表无贸易壁垒、B2中代表海关程序极其简易且效率极高、B3中代表非常规支付和贿赂从未发生。关于B4,由于计分标准的变更,2011(含2011年)之前10代表最廉洁,从2012年开始100代表最廉洁①。海关环境指标得分越高表明企业通关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越少,通关流程越便捷高效,而且海关通关政策和执法过程越公正透明,从而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

3.规制环境,该指标属于贸易便利化的宏观影响因素,是指一国的法规政策制定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多选取政府政策制定的透明度、法规体制解决纠纷的效率和执法过程是否徇私进行测算。指标含义:1在C1中代表政府政策制定十分混乱不稳定、C2中代表法规解决纠纷的效率最低、C3中代表极其不严格执行,7在C1中代表政府政策制定十分透明稳定、C2中代表法律解决纠纷的效率最高、C3中代表极其严格执行。规制环境指标得分越高表明政府政策的制定执行越稳定透明,司法机关执法越公正廉洁,处置法律纠纷的效率越高,从而能够为贸易便利化提供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

4电子商务,该指标反映企业从事贸易活动中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与新技术的可得性,多选用移动手机普及程度、宽带普及程度和企业新技术的可得性进行计算。指标含义:1在D1、D2中代表移动手机和移动宽带的普及程度最低、D3中代表不满足。由于移动手机普及程度与宽带普及程度的数值为每百人移动手机和移动宽带的拥有量,存在一人同时使用两个移动终端的情况,100在D1、D2中代表移动手机与移动宽带达到全民普及,7在D3中代表满足。电子商务指标得分越高表示普及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实现贸易过程人员沟通、检验信息的传输共享和产销的联动,从而贸易便利化水平也越高。

(二)数据的指数化处理

由于指标体系的数据来自不同国际机构官网,且同一机构发布的数据在不同时期指标的取值范围也不尽相同,在测算比较过程中使用原始数据不具有可比性,需要将所有的二级指标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本文以Zi代表二级指标的原始数据值,Zimax代表该项指标能够获得的最大值,用Yi代表指数化处理过的数据,即Yi=Zi/Zimax。Yi最大取值为1,代表该项指标的最高水平,最小值不为0。对指数化后的二级指标Yi进行分类加总,求其平均值得出一级指标Xi,即Xi=(Y1+Y2+…+Yn)/n,其中n代表二级指标个数,贸易便利化的综合指数:

TFI=(X1+X2+X3+X4)/4(1)

(三)贸易便利化的指数测算与分析

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的综合指数的测算结果及排名如表2所示,根据TFI综合评价指标得分值划分的4个等级,08分以上为非常便利,07-08分之间为比较便利,06-07分之间为一般便利,06分以下为不便利。参照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的综合指数得分,可知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的综合指数处于最低等级,即不便利水平。结合2008-2014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中计算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的各国二级指标的世界情况分析,选取的8个样本国家的多数国家的二级指标世界排名处于80名之后,仅有中国的多数二级指标排名处于60名左右。从各国之间贸易便利化的综合指数排名与得分来看,中国在所分析的国家中贸易便利化水平排名一直处于第一,且贸易便利化的得分不断上升,在2014-2015年时接近一般便利水平。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近5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塔吉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变化不大,吉尔吉斯和蒙古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则处于底层水平,而且在近5年并没有明显改善。

二、贸易便利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引力模型源于17世纪牛顿在物理学中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Tinbergen(1962)和Poyonen(1963)将万有引力的思想引入国际贸易领域,通过计量方法分析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变化,贸易引力模型的一般表达形式为:

Mij=α0Yiα1Yα2jDα3ijAα4ij(2)

Yi和Yj分别代表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经济规模,Dij代表出口国i和进口国j之间的距离,Aij代表促进或阻碍两国贸易流量的其他因素。为了消除数据异方差并便于回归,多数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将上述一般表达式取自然对数进行线型转化,得到如下模型形式:

LnMij=α0+α1LnYi+α2LnYj+α3LnDij+α4LnAij+εij(3)

其中α0为常数项,α1、α2、α3、α4都为回归系数,εij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分析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本文选取2008-2014年的数据,以linnemannn(1966)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并加入中亚周边国家关税税率和贸易便利化指数,构建了调整后的贸易引力模型:

LnTradeijt=α0+α1LnGDPjt+α2LnGDPPCjt+α3LnPeojt+α4LnDij+α5LnTARjt+α6LnTFIijt+εijt(4)

其中Tradeijt为出口国i在t时期对进口国j的出口贸易额,GDPj为进口国j在t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j国当时经济规模,经济规模越大,国内进口需求也越大,预期符号为正。GDPPCj为进口国j的国内人均产值,反映j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财富水平。

在通常情况下,人均产值越高则居民对于国内市场流通商品的丰裕程度越高,从而对进口的种类和数量要求越高。部分学者考虑用人口替代该变量,人口数量增长不仅能够增加贸易需求,而且会逐步实现国内行业分工,减少贸易,预期符号不确定。Peoj为j国的人口总数,反映j国的人口规模,人口规模越大,贸易需求量和潜力越大,预期符号为正。Dij为出口国i中国首都或省会城市与进口国j首都或省会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反映跨国贸易商品的运输距离,运输距离越远则成本越高,贸易流通的福利效应越小,预期符号为负。TARj为进口国j的关税水平,关税税率的提高会增加外来商品进入的门槛,降低外来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对扩大贸易流量产生阻碍作用。预期符号为负。TFIij为出口国i中国和进口国j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国际贸易流量的增长,预期符号为正。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应用调整后的贸易引力模型(4),选取中国与7个中亚周边国家2008-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的出口流量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参赞处网站、中国商务部网站,即单位为百万美元。中亚周边国家人均GDP和人口总数资料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单位为美元和百万人。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的空间距离通过网站(wwwdistancecom)计算得出,中蒙的空间距离为北京至乌兰巴托的直线距离,中国与其他伙伴国之间的空间距离为新疆乌鲁木齐至其他各国首都的直线距离,单位为公里。中亚周边国家的关税水平数据来源于2008-2015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各国的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根据2008-2014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中的上述二级指标加权计算得出。

(三)实证结果

1贸易便利化对推动出口贸易效应的分析

对2008-2014年的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扩展贸易引力模型结果存在自相关问题,通过cross-section SUR赋权消除个体间存在的同期自相关与异方差性,最终得到调整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回归结果可以得到:

LnTradeijt=10696+02769LnGDPjt+06661LnGDPPCjt+0398LnPeojt-11685LnDij-06331LnTARjt+30055LnTFIijt+εijt(5)

从方程(5)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且各个解释变量伴随概率值均较为显著,回归结果较为理想,符合研究预期。进口国的GDP、进口国的人均GDP、进口国的人口规模和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具有正向影响,而与进口国的距离和进口国的关税水平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具有反向作用。

具体来讲,进口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影响最大,其回归系数为30055,即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将增加30055%。进口国的GDP、人均GDP和人口规模均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小于贸易便利化带来的影响。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2769、06661和03980,表明进口国的GDP、人均GDP和人口规模每增加1%,中国对其的出口贸易额将分别增长02769%、06661%和03980%。

回归结果中的两国距离和进口国的关税水平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具有反向阻碍作用,其中两国距离的回归系数为-11685,表明两国之间的距离每增加1%,中国对其出口贸易额将减少11685%,该指标的影响均大于进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和进口国人口规模。中亚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使得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加剧了出口贸易的物流运输成本,造成跨国贸易的福利水平随距离增加而下降。进口国的关税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6331,表明进口国的关税水平每下降1%,中国对其出口贸易额将增加06331%。减税与贸易便利化的推进相比,关税减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跨国贸易发展,但其效应远低于贸易便利化推进带来的影响。

2贸易便利化结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不同于减税和贸易限额,贸易便利化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鉴于各国资源有限,政策制定者深入了解各方面对贸易的影响程度有利于将有限资源优先用于对贸易发展改善更为明显的领域,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分别用其英文缩写代替,即分别为POR、CUS、REG和ELB,然后逐一替换方程(5)中的TFI变量,从而得到如下(6)到(9)回归方程式。

通过对方程(6)到(9)回归结果分析,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均通过t值检验,且方程(6)到方程(8)的拟合优度较好。其中,口岸效率的回归系数为23676,海关环境的回归系数为26079,规制环境的回归系数为19359,电子商务的回归系数为148。依据2014年中国对中亚周边国家的出口现有数据,若将贸易便利化一级指标值按公式Y=X+(1-X)*50%推进,可测算出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百分比,如表4所示。

各国贸易便利化的推进对于中国的出口贸易将产生显著促进作用,然而各国存在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差异,如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处于049-06之间,接近一般便利水平,中国对其出口贸易的通关阻碍相对较少,而如蒙古、吉尔吉斯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处于045以下,贸易便利化的提升空间较大。在贸易便利化的四个二级指标中,海关环境和口岸效率的影响居前,在国家资源有限情况下优先考虑改善海关环境和完善口岸设施对于贸易发展更为有利。

三、结论与启示

对中国和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的结果,显示中国和中亚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处于不便利的水平等级。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要素,发现贸易便利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大于关税减让,关税减让和进口国的人均GDP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较大;在当前贸易便利化的结构要素中,口岸效率的提高和海关环境的改善对进一步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应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推进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贸易便利化发展提供硬件支撑;应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使用率,以促进贸易便利化服务水平的发展。另外,应积极推进双边口岸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贸易商品信息数据共享,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

注释:

①透明国际公布的清廉指数在2011年(含2011年)之前采用满分10分制,从2012年开始采用满分百分制。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中哈贸易投资便利化与新疆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影响[J].新疆社科论坛,2008(5):50-53.

[2]胡颖.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发展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1(9):30-32.

[3]刘波.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广西推进贸易便利化的战略构想及对策建议[J].东南亚纵横,2012(10):67-72.

[4]李文韬.APEC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进展评估与中国的策略选择[J].亚太经济,2011(4):13-17.

[5]刘重力,杨宏.APEC贸易投资便利化最新进展及中国的策略选择[J].亚太经济,2014(2):26-32.

[6]程中海,罗超.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理论、实践与推进[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5(2):10-17.

[7]贺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协定问题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5(6):87-101.

[8]单君兰,周苹.基于APEC的贸易便利化测评及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2(1):40-45.

[9]王伟.基于引力模型的贸易便利化对东亚区域贸易影响实证研究[J].财经纵横,2015(3):

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篇4

很多考生在备考资料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对于一些资料分析中需要了解的概念没有掌握清楚,从而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这类型题目如果将需要了解的概念理解清楚,就很容易将相应的分数得到。资料分析在行测考试中单道题目的分值是较高的,如果在这些问题丢失相应的分数实属可惜。为了让考生在对了解的进出口问题中得到相应分数,故在此梳理了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基本的概念以及基本计算公式。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进出口贸易的基础知识

对外贸易顺额: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即进出口总额,也是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贸易差额(净出口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数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正数表示顺差,负数表示逆差。

贸易顺差:我国也称它为出超,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贸易逆差:我国也成它为入超、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贸易顺差=出口额-进口额 贸易逆差=进口额-出口额

2、进出口贸易的基本计算公式 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贸易顺差=出口额-进口额 贸易逆差=进口额-出口额

实现贸易顺差时,进口额=(进出口总额-贸易顺差)÷2 出口额=(进出口总额+贸易顺差)÷2 实现贸易逆差时,进口额=(进出口总额+贸易顺差)÷2 出口额=(进出口总额-贸易顺差)÷2 【例题】据海关统计,2011年1~9月,某省实现进出口总额29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进口增速3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0.5亿美元,增长28.8%,高于全国出口增速85.8个百分点。

问:2011年1~9月,该省进出口贸易状况为

A.顺差7.2亿美元 B.逆差7.2亿美元 C.顺差8.2亿美元 D.逆差8.2亿美元 [答案] A 【中公解析】2011年1~9月,该省进出口贸易差额为150.5-(293.8-150.5)=7.2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呈现贸易顺差。

消费与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篇5

国内外学者对进出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国外, Kaldor指出, 经济增长使生产成本降低, 有利于对外贸易;Ghartey认为, 经济增长就能带来出口的增加。在国内, 林毅夫、李永军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测算了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度, 即出口每增长10%将带来GDP增长1%。二是研究进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如Mundell认为投资与贸易是相互替代的。刘龚与张宗斌的分析表明, 在短期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存在替代效应。在长期内,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有互补效应。目前对消费与进出口的研究还很少, 笔者也未曾发现国内外对这个题目进行研究。本文将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消费与进出口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模型与方法

(一) 变量与样本数据

本文所采取的样本取自1978—2008的年度最终消费和进出口流量数据, 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采用其中22年的数据。

(二)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对数据取自然对数并不改变协整关系, 而且可以使趋势线性化, 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 所以分别对CON、EX、IM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后变为ln CON、ln EX和ln IM。接着用ADF单位根方法来检验序列ln CON、ln EX、ln IM的平稳性和单整阶数, 检验结果见下表。

注:本表中ADF检验采用Eviews5.0软件计算, 其中 (C, T.K) 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所包含的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D表示差分算子, D㏑CON2、D㏑EX2、Dln IM2分别表示ln CON、ln EX和ln IM的二阶差分。

由上表可以看出, 时间序列ln CON、ln EX和ln IM本身并不是平稳序列, 但它们经过二阶差分后都变成了平稳的, 说明它们都是二阶单整序列。

(三) 协整检验

虽然时间序列ln CON、ln EX和ln IM是非平稳序列, 但这些序列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 此时我们称这些序列具有协整关系。本文采用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来检验ln CON、ln EX和ln IM的协整关系。

1. ln CON和ln EX的协整检验

首先建立ln CON和ln EX的回归模型:

对上式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 不含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检验结果显示, 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 因此, 可确定序列平稳。表明ln CON和ln EX的回归不是伪回归, 即ln CON和ln EX的存在协整关系。

2. ln CON和ln IM的协整检验

ln CON和ln IM的回归方程为:

以同样的方法对上面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显示, 该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 也就是说ln CON和ln IM存在协整关系。

(四)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 ln CON和ln EX的回归方程的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估计得到ln CON和ln EX的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估计得到:, 令误差修正项

在上面的误差修正模型中, 只有截距项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不过t检验, 其中差分项的系数1.76代表了ln CON和ln EX的短期弹性, 它们之间的长期弹性为1.48, 即ln CON和ln EX的在短期和长期都是正相关的。

2. ln CON和ln IM的回归方程的误差修正模型

以与上面同样的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在上式中也只有截距项在10%显著性水平下通不过t检验, 常数项与误差修正项均可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从上式可以看出ln CON和ln IM的短期弹性为1.663, 长期弹性为1.39。

三、基本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分析所得结论可以看出, 消费和进出口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 笔者认为这不仅是由于消费和进出口本身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消费和进出口都和经济增长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主流西方经济学的观点,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 从上表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的最终消费是逐年增长的, 另外出口的增加要快于进口的增加, 也就是说净出口是增长的。所以我们在分析消费和进出口的关系时, 不应该片面的分析, 而应该与经济增长等联系起来看。

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最终消费的比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 2009年世界经济下降1.3%, 是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下降2.8%、4.2%和6.2%。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11%, 27年来将首次出现负增长。全球需求萎缩, 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对我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中, 日本进出口额的跌幅在40%左右, 美国和欧洲的跌幅在25%左右, 中国也是25%左右。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 受危机的影响很大。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最终消费的比重也是扩大内需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第一, 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第二, 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第三, 稳定居民的财产增长预期。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出台实质性利好, 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重树消费信心与投资信心。一是改革优化税收制度, 适当减税, 切实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二是可以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对税收制度作灵活、富有弹性的调整;适时调整消费税的覆盖范围和税率, 继续采取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减税施。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放弃对外贸易,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施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 从过去20多年的经验看, 出口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很明显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 发挥比较优势, 积极利用外部需求, 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大幅提升了经济实力。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 我国通过积极利用外需获取外汇收入, 扩大国内短缺的重要原材料和技术设备进口, 有效缓解了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90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利用外需弥补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现阶段, 外需不仅继续为国内发展提供市场支撑, 而且在经济效率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表明, 1978-2007年, 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达9.8%, 不仅明显高于改革开放前6.1%的年均增速, 而且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速, 其中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20%左右, 年均拉动经济增长近两个百分点。目前, 我国制定了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回头来看, 2008年9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点, ———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破产———次贷危机由此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9月之前的三个季度, 中国对欧美国家的出口增长率明显低于欧美和世界的平均进口增长率;之后到目前为止的数据, 中国对欧美国家的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欧美的平均进口增长率。这说明在金融危机期间, 我国在稳定外需、稳定出口方面的政策取得显著的效果。

摘要:本文从1978—2008年的统计资料中选择了其中2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消费和进出口的关系, 得出了消费和进出口在长期和短期都是互补关系。文章最后是结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参考文献

[1]Kaldor, N..Strategic Factorsin Economic DevelopmentM].Cornell University, NewYork.196.

[2]Ghartey, E.E..Causalr elationship between exports and economicgrowth:some empirical evidence in Taiwan, Japan and theUS[J].Applied Economics.1993.25.

[3]林毅夫, 李永军.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国际贸易, 2001 (9) .

[4]Mundll, R.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AmericanEconomic Review, 1957, 47 (3) .

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篇6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 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加强, 进出口贸易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越发凸显。当前我国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呈快速增长态势, 如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准确把握二者关系, 并结合浙江省贯彻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发展观, 把改革重点放在竞争模式, 增长方式及促进发展模式上。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基于效益型转化, 竞争模式从廉价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化, 促进发展上从量变到质变, 从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双向发展转化, 制定正确外商投资政策对浙江进出口贸易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外商直接投资概述

1. 垄断优势和国际资本流动

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 比较经典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垄断优势理论认为, 跨国公司想在东道国成功的进行经济活动, 就要具有本地企业无法比拟的垄断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产品性能为代表的市场垄断优势、以专有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垄断优势、以一体化生产为代表的规模经济优势。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 跨国公司可利用这样的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 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将各国的利率和利润率差异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 该理论的基本假定是: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分别为资本充裕国和资本稀缺国, 且两国的投资效益分别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则在开放经济系统中, 资本会从资本充裕国流入资本稀缺国, 使两国的效益都增大, 资本配置达到最优。将该理论进行扩展, 可以理解为各国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 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充裕国向资本稀缺国流动。投资国资本流出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市场、谋求更高收益, 而东道国也会因为接受资本流入可以更好发展本国经济, 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益。所以, 很多国家在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也会大量进行对外投资, 每个国家和市场都希望可以在资本流动中获利。

2. 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特性

投资总规模增加, 增速变缓:合同总金额可能出现我国投资者对投资的需求, 但实际数量更多的反映了实际经济形势。对比实际合同金额, 合同价值政策变化对东道国的性能更为敏锐。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总金额的快速增长不同于实际数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虽然总体表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但稳步增长, 增长率也显示出明显波动;钱来源广, 具有依赖性:亚洲一直是最重要的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 一年两个季度的投资来自香港, 其他主要投资者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和澳门。此外, 北美、欧洲、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是我国重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 拉丁美洲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和大量流入我国, 但由于它的特殊性, 其也是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目的地。

三、进出口贸易概述

进出口贸易也被称为进出口贸易, 相关学者对其准确定义为:具有独立关税制度国家之间展开商品交换的过程。进出口贸易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形式, 狭义进出口贸易一般是指某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有形商品进出口贸易, 而广义进出口贸易则包括有形和无形在内。其中, 无形进出口贸易又可细化为类似保险运输等服务性经济活动的直接性商品相关贸易, 与类似劳务输出, 侨汇等间接联系的对外经济活动两种。进口和出口是进出口贸易的两种主要形式, 运进商品或劳务的称为进口, 运出的则是出口。从本质上讲, 进出口贸易经济活动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并受生产力水平制约, 二者相互促进, 共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另外, 虽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没有直接说明外资利用率, 但改变投资项目数量可以反映出外国投资者的热情。以前文来看, 政策变化和突发事件也体现在改变投资项目的数量, 从汇率变动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数来看, 显著经济活动通过投资项目数量反映的灵敏度比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合同金额高, 因此会出现在投资改革汇率制度对关键年份的项目数量有较为明显的改变, 本身对汇率的变化不敏感, 显示出外国直接投资数量可以通过汇率变动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

四、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1. 浙江省进出口贸易的总量特征

浙江省不仅外商直接投资量飞速提升, 进出口贸易也取得很大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浙江省1986年进出口数量为6.96亿元, 2009年为3738.23亿元, 同比上涨537倍, 出口总量从1986年37.68亿元上升到2009年9085.93亿元, 同比上涨241倍。该省仅用二十四年就取得如此发展成就, 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该省进出口贸易过程中功不可没。其中, 浙江省1986年-2009年进口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 对经济时间序列变量平稳性的检验

(1) 时间序列平稳过程

时间序列yt (t=1, 2) , y为随机变量, 其中y为一随机变量, 当yt满足以下条件时则表示该时间序列为平稳过程。首先是无论何时t, t=1, 2, yt的期望值为常数:

yt (t=1, 2) 的协方差cov (yi, yj) , 和随机变量yi, yj在过程中的间隔i-j互相管理, 和具体位置无关联, 即:

(2) 平稳性检验方法

对于时间序列yt (t=1, 2) , 若为平稳过程, 则:

该时间序列就是单位根过程, 单位根过程经过一阶差分为平稳过程, 也就是:

所以, 时间序列yt就是一阶单整序列, 表示为I (l) , 常态情况下, 如非平稳时间序列经d次差分后平稳, 则d就是阶单整序列, 表示为I (d) , 此时的d就是单整阶数, 是序列包含的单位根个数。

ADF是变量平稳性检验中最常见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根据经济变量的本质去选定检验方程, ADF的检验事先假定变量序列为I (d) , 并提出相应假设

最后设定T的统计量为:

Se就是对应标准差, 接着进行显著性检验。相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上述T实际值>ADF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 变量序列的单位根具有非平稳性。反之则原假设被否认, 序列变量呈现平稳发展状态。

3.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笔者采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度进行浙江进出口贸易变化分析, 通过地方GDP的产值来展示该区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具体情况。其中, M表示进口数, X表示出口数, G表示GDP数。样本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采集为1989年—2009年度数据, 其中, GDP数值由当年中美汇率换算而来 (1989年:3.8;1990年:5.2;1991年:5.4;1992年:5.7;1993年:5.81;1994年:8.6;1995年:8.4;1996年~2004年均为8.28;2005年:8.07;2006年:8.07;2007年:7.817;2008年:7.30;2009年:6.83) , 浙江省该阶段的进出口和GDP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

以上数据为保证彼此之间的可比性和更好的消除序列之间的异方差, 对变量采取自然对数为Ln M, Ln X, Ln G, 对应的一次差分序列为d Ln M, d Ln X, d Ln G。以下分别是对Ln G, Ln X, Ln M三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后得到的图示, 详见如下:

表3示出了加入伪变量后回归结果。F检验值393.71, 在99%置信水平显著, 整体回归方程可以进行测试。在每一个解释变量, 实际有效汇率回到在1%的水平显着性显著的系数为负, 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进出口贸易确实有一定影响。在1%的显着性水平显著系数GDP的回报为正, 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 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在1%显著性水平的全国平均工资回归的意义, 系数是负的, 这说明增加国内劳动力成本的确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GDP整体增长在世界上不会对外国资本流入有显著影响。回归结果不显著PPI可能与有关外国投资近几年流入中国的变化有关。此外, 虚拟变量和常数项也能满足1%的水平显着性显著回报, 系数为正, 则对浙江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 而除了这个模型解释涉及的变量, 还会有其它一些影响浙江进出口贸易的因素。

五、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应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策略

笔者基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并综合以上实证分析结果, 提出以下三点改革策略, 以更好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1. 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要进行约束和调整, 加大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外资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产业的投资, 综合区位因素进行全省引资策略规划, 采用转让经营权, 兼并重组等措施吸引外来投资商关注, 突破传统以投资商数量为准的衡量标准。数量带动质量, 逐步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转移等举措推动浙江进出口贸易持续发展。

2. 调整进口策略

对进口方式进行调整是促使浙江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大力鼓励先进设备或技术进口, 对世界一流创新成果和紧缺资源准确把握和引进。对于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进口要进行适当限制, 从而促使浙江省进出口贸易摆脱粗放型模式, 逐步向集约型的产业结构靠拢。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不仅可有效促使劳动生产率增长。而且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上升, 出口增幅上涨, 达到进口影响出口以促进浙江整体对外贸易发展的目的。

3. 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造成浙江省区域国际竞争力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结构不合理, 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是浙江省出口商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以上实证研究曾表明出口对浙江省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因此, 从根本上改革浙江省出口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彻底贯彻科教兴贸的政府工作战略, 从而加快企业改革步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出口产业技术的革新。出口商品得到优化可有效实现产业向资本密集型过渡, 出口产品实现高科技和高资本含量, 出口贸易以此为基点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其次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 只有从根本上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在浙江省中所占的比重, 才可引领更多高新技术产品向国际市场迈进。例如通过加强电子信息, 高新材料, 生物医药等产业率先改革, 使浙江省产业发展拥有一定核心竞争力。最后要加强多元化主体出口培育力度和进出口贸易体制改革, 让进出口贸易企业重组过程含有更多实力派民营企业或私人资本成分, 加强国有进出口贸易改革进程。基于贸易主体多元化基础扩大进出口贸易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族群, 以扩大出口企业主体的方式来促进浙江进出口贸易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 浙江省目前已与230多个国家建立直接经济贸易关系, 一个具备民营企业, 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格局逐步形成, 进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 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加强, 外商直接投资在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发展中作用越发凸显。浙江沿海地带区位优势得到发挥, 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皆呈快速增长态势, 但新形势下如何以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战略为切入点, 带动我国其它省份的外贸发展, 并为其产业调整提供前车之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鹏.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 2015 (01) :235-267.

[2]石传玉, 王亚菲, 王可.浙江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 2014 (11) :256-432.

[3]卢菲.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大学, 2012.

[4]范柏乃, 毛晓苔, 王双.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1952年~2003年.国际贸易问题, 2013 (07) :121-145.

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篇7

关键词:欧债危机,对外贸易,多元化战略

1 欧债危机对湖北省对外贸易的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 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阴霾之中。为了应对危机, 希腊采取财政紧缩政策, 造成财政赤字过高, 政府债台高筑。2010年4月, 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调至垃圾级别,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的年底, 危机向包括荷兰和法国在内的欧元区核心成员国蔓延。标准普尔公司在2012年1月13日调低欧元区9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 其中, 法国和奥地利从最高的AAA评级下调至AA+;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主权信用评级均被下调两个级别。2012年6月9日, 西班牙银行业发生危机, 成为继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之后第四个寻求援助的国家。2012年6月25日, 塞浦路斯成为第5个向欧洲央行申请援助的国家, 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

作为湖北省第一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出口目的地, 欧盟成员国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与湖北省进出口贸易息息相关。2008年,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间接拖累欧盟各国经济的发展, 从而影响欧盟和湖北省的进出口贸易。2008年1-10月, 湖北省出口增幅达51.9%, 11、12月, 次贷危机逐渐显现威力, 湖北省出口增幅剧降。2008年11月份当月, 湖北省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总额为2.8亿美元, 其同比和环比均明显下降, 分别下降17.9%和28.3%。其中, 对欧盟出口1.3亿美元, 同比下降31.2%, 环比下降47.5%;从欧盟进口1.5亿美元, 同比下降0.7%, 环比增长6.6%, 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这一次, 在欧盟本土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湖北省进出口贸易的打击更加严重。2012年1-8月, 双边贸易总额为37.6亿美元, 下降15%。其中, 对欧盟出口25亿美元, 下降12.9%;从欧盟进口12.6亿美元, 下降18.8%。

如表1所示, 2010年爆发延续至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在2012年全面凸显, 双边贸易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全面下滑。希腊经过第二轮贷款救助之后, 经济毫无起色, 西班牙在是否请求援助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欧债危机似乎看不到尽头, 这场危机对湖北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越来越深。

数据来源:根据武汉海关各年数据整理而得。

数据来源:根据武汉海关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2 湖北省对外贸易的结构特点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所以对湖北省影响这么大, 与湖北省对外贸易的特点分不开。

2.1 一般贸易为主, 加工贸易为辅

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是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湖北省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 加工贸易发展缓慢, 这是造成湖北省对外贸易总量、规模小的重要原因。近年来, 湖北省加工贸易虽然不断发展, 但是比重还是较小。2007年到2011年, 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 22.2%、21%、28%、30.5% 、30.3%。其中, 201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明显高于一般贸易, 高出同期全省进出口增速13.1个百分点, 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0.5%。

2.2 武汉市为主, 其他各州市为辅

长期以来, 湖北省对外贸易以武汉市为主, 周边地区所占比重较小, 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制约了湖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2007年到2012年, 武汉市进出口总值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 67%、68%、66.6%、69.7% 和68%。

2.3 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 民营企业为辅

如表2所示, 2009年以前, 湖北省对外贸易的一半以上来自于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缓慢。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国有企业, 并且在随后几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 逐渐取代过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2.4 欧盟、美国、东盟、日本为主, 其他国家为辅

如表3所示, 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湖北省稳定的前4位贸易伙伴, 贸易总额占同期湖北省进出口总值的将近一半。当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和欧洲出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时候, 贸易伙伴的单一使湖北省的对外贸易遭受重创。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3 新形势下湖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建议

众所周知, 消费、投资和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 尽管张丽华通过实证分析, 认为投资与消费在湖北经济增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外贸易在湖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 但是, 在全球经济衰退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 湖北省有必要“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在稳定投资增加消费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拉动湖北省经济增长。

3.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树立品牌意识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 市场已经由“产品消费”走向“品牌消费”, 在产品日益多样化、个性化, 市场日益细分化和复杂化的今天, 企业依靠贴牌生产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单纯依靠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所赚取的利润有限, 因为从国际市场的价值链来看, 生产环节创造的增加值占30%, 以品牌为标致的研发和营销环节创造的增加值占70%, 知名品牌的增值效应更加明显。因此, 品牌的竞争力是提升企业形象及增加企业盈利的关键, 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效手段, 也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 我省应该转变贸易方式, 树立品牌意识, 创造出湖北省特有的品牌。但是品牌的生命在于技术创新, 所以政府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给相关企业以补贴优惠的同时, 建立由政府牵头, 高校与企业长期合作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可以使高校科研人员的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难题。

3.2 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建设, 发挥联盟作用

横向来看, 行业协会商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即能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 又能发挥企业代表的组织优势, 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纵向来看, 行业协会商会以某一行业为依托, 把各县市州的企业及各种性质的企业组合在一起, 共同抵抗贸易风险。对外贸易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 行业协会在国家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湖北省的行业协会商会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原因在于:一是行业商会在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缺乏影响力, 没有话语权;二是商会对所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引导没有计划, 组织教育培训少, 宣传教育不够;三是代表企业与有关部门沟通合作不够, 在为会员进行融资、维权、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方法少, 不能满足会员的需要。所以, 要想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特有的功能, 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必须克服商会是民间组织, 可有可无的思想, 进一步落实政策, 为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商会要建立健全行业信息服务和预警系统, 加强团结, 积极代表企业应当贸易摩擦。

3.3 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

湖北省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一直是欧盟、美国和日本, 出口市场比较集中, 对这些国家及地区依赖性较高, 不仅容易引起贸易纠纷, 而且当贸易伙伴经济出现波动时, 对本国的对外贸易影响较深。因此, 湖北省应该继续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 摆脱单一贸易依赖, 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可以按照收入和消费水平将国际市场分为不同的档次, 由于各档次市场之间的需求差异较大, 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偏好和质量标准等要求不同, 因此湖北省出口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确定本企业的市场位置, 充分发挥企业的产品特色, 抢占国际市场。

另外, 尽管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 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由于与发达国家金融关联度较低, 金融危机对其的冲击有限, 所以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因此, 湖北省在继续巩固和深化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 应借助新兴市场扩大出口, 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减少。

3.4 留住人才

人才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湖北省是科教大省, 是全国智力密集区之一, 拥有普通高校120多所, 研究生培养单位45个, 在校大学生130多万, 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1300多家, 在鄂院士61名, 但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方面, 高层次专业人才与湖北省科教大省的地位不匹配。根据调查, 在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中, 只有20%左右的本科生, 10%左右的硕士生和5%左右的博士生留住武汉工作。人才的流失使省内缺乏具有专业背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 后续人才供给不足, 出现人才断层。因此, 应对各种危机给湖北省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 应该出台相应措施, 留住人才。既要加强高层次和紧缺学科人才的引进, 又要立足实际, 在住房、医疗和荣誉等方面为现有的优秀人才创造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湖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5) .

[2]汪倩.浅析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品牌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 2012, (7) .

[3]黄孟复.商会蓝皮书:中国商会发展报告NO.3 (2011)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篇8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逐渐对关税政策的履行,促进了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连年呈现出贸易顺差的新局势。但是,在这一片繁荣的经济形势下带来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发生,加大了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难度。以此,扩大进出口贸易并不断的优化贸易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就零关税在实施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直接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变化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应对措施。

【关键词】零关税;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措施

一、引言

“零关税”的计划是由美国最先提出的,据称:如果这项计划顺利的实施,那么世界各过个从此后都将会从中获得各种利益,各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将得到迅猛发展。该方案是在2002年的世贸组织市场准入谈判小组会议上由美国的贸易代表向世贸组织提交的,该方案中建议:在2015年之前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取消所有工业品和消费品的关税,最终实现各国对外贸易的零关税。这就是美国人所设想的在2015年美国所有的角落中的商店都将成为“免税商店”。美国认为:一旦零关税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将会实现全球各国经济的共赢。美国所指的经济共赢首先体现在美国经济的增长推动作用方面。他们认为一旦零关税得以实施,美国非农业出口将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再加上美国国内的生产与就业方面的影响因素,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将增加950亿美元。可见,零关税的实施对美国的经济增长是呈现巨大的正拉动作用的。同时,美国认为该方案的实施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美国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计算分析后的得出这样的结论:两项零关税的实施将会促进发展中国家近3亿人摆脱贫困。

零关税已经实施多年了,零关税的实施真的会令美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吗?真的对全球的经济产生正拉动并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注入新鲜血液吗?真的会令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得到发展并帮助3亿人脱贫致富吗?零关税的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影响又如何呢?下面将分别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二、零关税环境下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正面影响

我国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多年来,我国不断降低对外的出口关税、不断降低贸易壁垒、不断加大对国内贸易市场的开放力度。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自加入WTO后,已经不断对9000种商品的关税进行了下调,不断放开的经贸经营权、对不发达国家不断扩大的零关税等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合作领域的迅速扩张,使我国的国内市场不断得到开放,进出口组织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从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各国的投资、贸易、国际资本的有效流动,使得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新的发展格局迅速形成和发展。

1.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和能源进口的增长

进出口贸易是以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它与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致的。因此,进出口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我国不断地对国内市场进行改革,并加强了对外进出口政策的改革。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紧急结构的到了完善与发展,例如:很多外资企业在我国享受与国内企业相同的待遇,这对我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内市场企业的竞争实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零关税的实施,使得国外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能源材料等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市场,有助于我国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2.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产品结构的优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不断加强了对进出口关税的管理,先后取消了一些优惠政策,如:两高一低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花了进出口产品的结构,逐渐减少了进出口关税。例如:我国2010年6月颁布了《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消包括有色金属建材、钢材在内的四百多中商品的出口退税。通过对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的减少与降低,我国基本实现了进出口的零关税。这一举措的实施进一步减少了国外反倾销的立案,减少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出现的贸易摩擦,全面优化了我国产业结构。

3.促进并进一步扩大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

零关税的实施扩大了我国的国内外市场,提高了对外开放程度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增长。我国今年来进出口贸易的增幅每年都有所增加,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500亿美元,但是,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进口国。虽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初级产品的价格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并对我国的进出口规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零关税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仍然与世界市场的经济发展很好的接轨,并对世界经济市场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很明显,经过世界各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事例来看,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抑制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拉动世界经济的复苏有着积极地正面作用。这对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有着决定性作用。

4.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连年增长,但是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GDP的增长中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外贸出口。这说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中对外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增长的一个表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因为由于过分的依赖外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其他国家的经济出现危机,就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蝴蝶效应”,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目前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动荡比较敏感的主要原因。

5.促进我国进出口商品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零关税的实施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进出口贸易环境,改善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提升了我国的出口商品贸易环境、促进我国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同时,我国对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促使我国产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对外开放的初期,我国的进口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随着零关税贸易的实施,我国的进出接口对象逐渐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在我国周边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国际贸易辐射圈。随着零关税的不断实施与推进,我国将加大对拉美、非洲等地区的出口比重,我国的市场也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零关税时代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更像是一把双刃剑。首先,进出口贸易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提升的同时更稳定着我国国内的经济局面。但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又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一旦其他国家出现经济危机,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又是过分的依赖于对外贸易,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分析我国目前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正趋于衰退

自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就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在2011年的时候,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额达到了22.5%,但是总体的发展前景并不容我们乐观。进出口贸易中最受冲击的行业还是纺织品与成衣产品行业。很多外贸纺织企业由于这一冲击而倒闭,这对我国国内经济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2.使我国遭遇反倾销案件增加

最近几年来,国际上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逐渐开始抬头,这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产品遭到反倾销的事件增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来对本国的行业发展进行保护,避免本国经济或行业受到外国经济或同行业的冲击。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某些特定行业的增长或本国经济的发展,要么对我国的出口产品的行业标准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要么增加反倾销来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例如:美国政府对我国的轮胎产品征税,这在无形中抬高了我国轮胎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这些行为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艰难局面。

3.零关税的实施影响了我国的相关产业

多种商品的零关税实施,造成国外大量进出口商品的进入,必然会损害到我国的相关产业的经济利益,最终使一些进口商品形成垄断的局势,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例如:我国的制鞋业,零关税的实施,使得国外大量鞋类产品进入我国,这对我国的鞋类产品在品牌和价格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另外,国外知名品牌的鞋业的品牌效应对我国那些正在兴起的鞋业品牌也是一种冲击。可见,零关税的实施对我国某些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

四、零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不断的下调关税并逐渐打开了关税壁垒,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畅通的渠道。零关税的实施使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逐渐呈现出发展的势头。但是就目前零关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而言,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想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来加以解决。

1.我国要有选择性的发展双边或多边零关税协议

当零关税协议在各成员国之间的产品结构、经济结构接近或相似时,零关税协议的实施才能为零关税的协议参与过的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零关税协议实施过的消费者带来正消费效应。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我国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发达国家最具竞争力的是汽车、高端机器、机械产品等的出口。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有选择的发展双边或多边零关税协议。

2.尽量规避零关税机制中产生的负效应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加入零关税协议后所要面临或承受的损失较大,过快的实施零关税,并不能给我过的经济发展带来正效应,反而会是我国的一些弱势产业被国外的成熟产业所抑制甚至扼杀。虽然我国的纺织产品、服装、鞋帽等产品很具有出口优势,并能给这些行业创造效应,但是还有很多行业是无法抵抗零关税带来的压力的,例如:汽车、食品、机械制造等。另外,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很多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优势产业产品利用非关税措施加以限制。例如:美国经常对我国的纺织产品实施反倾销。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零关税的利弊,避免零关税机制带来的负效应的发生。

3.合理的运用非关税措施作为对零关税机制的补充

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较低,经常运用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发展,而且做法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巧妙。因此,我国不能放弃合理的使用非关税措施的条件,应该更加合理的运用非关税措施将保护我国市场的主要手段从关税措施转向世贸组织许可并在国际社会范围内广泛实践的非关税措施,例如:反倾销措施、原产地规则、海关估计及装船前检查等。我们必须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中允许的保障措施,在我国建立长期的、积极地非关税措施战略的规划与实施。

当然,我国企业也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切实转化我国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强并逐渐改善现代企业管理,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加快我国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调整的步伐,在国内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尽快拓宽市场的能力,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全面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

总之,零关税进出口贸易政策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必须积极应对才能使零关税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音频.WTO框架下的零关税机制探析[J].涉外税务,2004(05)

[2]胡希,李相银.CEPA:货物贸易零关税对内地工业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2007(07)

[3]王政.浅析零关税对设计和中国经济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0)

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篇9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广东省签订第一份毛纺织品来料加工协议, 在珠海创办了我国首家加工贸易企业之后, 加工贸易在我国开始出现并获得了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 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迅速, 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仅有206.4亿美元, 而2008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25697亿美元, 增长了124.5倍。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1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4.85亿美元, 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5.64%, 这一比例随着年代的增长而不断增大, 2007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9861亿美元, 比1981年增长367.4倍, 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45.4%;到2008年, 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0535.9亿美元, 增长6.8%, 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41%, 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增加了国民收入,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而且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 加工贸易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二、协整分析的基本理论

宏观经济领域研究过程涉及的变量大多为非平稳变量。对这些非平稳变量, 如果我们仅仅采用传统的回归建模方法进行研究, 有时可能会产生虚假相关和虚假回归现象。在虚假相关和虚假回归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必然是不正确的结论;在这些不正确的结论基础上所做的决策, 也必然是不正确的决策。为避免由虚假相关、虚假回归导致的不正确结论和决策, 我们有必要摒弃传统的建模方法, 采用适合非平稳变量的新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最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协整分析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协整分析要求所研究的变量是同阶单整的。检验变量序列单整性的常用方法是单位根检验, 这里我们采用迪基、富勒提出的ADF检验方法。

假设要检验序列是否为形式的单位根过程, 可以对模型进行估计, 然后检验或。这一检验不能采用传统的t检验和F检验, 为解决这一问题, 迪基、富勒给出了检验所需的临界值表。检验时, 研究者只需将t统计量和F统计量与给定自由度和给定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相比较即可。这一检验被称为DF检验。

由于DF检验中不能保证方程的残差为白噪声, 为解决这一问题, 迪基、富勒假设随机过程服从AR (P) 过程, 对DF检验进行了修正, 形成了增广的DF检验即ADF检验。

当变量序列经ADF检验证明为同阶单整时, 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此时可对其进行协整检验。常用的协整检验方法包括恩格尔-格兰杰两步法和Johansen的系统分析法。这里我们采用恩格尔-格兰杰提出的E-G两步法。其检验过程是, 首先不考虑变量之间的协整性, 对其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 这一步常被称为协整回归。回归后对模型的残差做单位根检验。如果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为平稳的, 则说明所研究的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如果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非平稳, 则所研究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由于整个检验过程分为两步, 因此习惯上将此方法称为E-G两步法。

当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时, 我们可以区分二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 并分别进行研究。而误差修正模型是一种能同时考虑变量间这两种关系的模型。

在协整分析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做变量之间的协整分析, 发现其协整关系, 即长期均衡关系, 求出协整向量, 并以其滞后一期作为误差修正项。然后, 将误差修正项作为一个解释变量, 与其他反映短期波动的解释变量一起, 建立短期模型, 即误差修正模型。

三、我国加工贸易与进出口总额关系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和进出口总额关系的协整分析涉及到的变量序列主要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其数据均取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 首先对变量序列做单位根检验。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等问题, 我们对变量序列本身、对变量序列的对数、变量序列对数的一阶差分分别做ADF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 (其中manu表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 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对数, 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对数的一阶差分;tot表示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为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对数, 为进出口贸易进出口总额对数的一阶差分) :

检验结果表明, 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 其对数序列也为非平稳序列, 而其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也就是说, 两变量同为I (1) 过程, 是同阶单整的。

由于两变量序列为同阶单整, 因此可以采用E-G两步法对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根据相关计量经济学理论, 首先建立协整回归模型:

对其残差进行检验, 发现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 因此可认为我国加工贸易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篇10

一、人民币升值的缘由

1.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在21世纪飞速发展,GDP年增长量达到了十个百分点,人均国民收入较从前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造成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很多投资者看到了我国经济的良好前景,大量在我国进行投资,从而造成了人民币的升值。

2.我国积极调整汇率并主动调节出口产品种类。为了令我国经济飞速且健康发展,我国经常根据国情的变化,主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这使我国的出口行业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处在一个有利的地位,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可以说是必定出现的。

3.投资性短期资金的流入及“中国威胁论”的兴起。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大量投资性短期资金流入我国,这对我国人民币升值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一些国家不断宣传“中国威胁论”,认为我国为了在出口中占据有利地位,故意调低人民币汇率,因此,大部分西方国家渴望看到人民币升值。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积极影响。目前,我国仍然是工业化发展中期的国家,很多生产必要的原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等价值的人民币可以换取更多的国外先进产品,可以提高那些依赖进口产品的企业的利润,同理也可以提升我国人民的购买能力,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其次,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针对国际来说可以说是落后并注定被淘汰的。人民币的升值会对这些产品造成强大压力,迫使企业转型,会从整体上改变我国的产品结构,提高我国出口行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最后,随着我国出口贸易总量的日益增大,我国与昔日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与冲突不断加深,人民币的升值可以提高我国的进口总量,从而达到缓和摩擦的目的,有利于改善他国控制我国贸易的现状。

2.消极影响。目前我国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民币的升值势必会对这些企业产生极大的冲击,迫使企业提高商品的出口价格,而我国的出口产品一向以价格为最大的优势,提高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产品在国际上失去竞争力,进而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压力。其次,我国在金融避险方面一直存在缺陷,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在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的过程中会遭到损失,越大型的企业遭到的损失就越严重。最后,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冲击,迫使企业转型成技术型企业,这会大大降低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增加我国的就业压力。

三、如何令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起到促进作用

1.改进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无数实践结果表明,在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方面,技术型产品明显比劳动密集型产品更有优势,因此,国家应积极调整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对于一些技术型企业使用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者把资金投向技术性产业,取消对劳动密集型外企的优惠政策,迫使其转型,对高科技型产品的出口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

2.全力对贸易进行改革。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出口产品都是以价格为优势,造成了国外对一些产品的制裁和反倾销,对出口市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尽量不给国外政府控制我国贸易借口的前提下,鼓励国内企业和外企对技术型产品的开发,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消除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依赖性。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是针对少数国家,一但受到制裁或者反倾销,就会对我国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这有可能会使中国在世界各国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应适当减少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把贸易重点转移到那些曾经不重视的国家中去,减少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压力。

4.适当减少我国的外汇储备。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日益增多,我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国家,这会对人民币升值产生极大的压力,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也是不利的,我国应该适当放宽对个人,以及企业关于外汇的限制,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5.增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上文提到,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企业在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的过程中会受到损失,这就要求企业和国家开发并使用汇率避险措施,及时结算当前的外汇,在业务进行的过程中采用多种货币,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尽量减少或避免损失。

四、总结

近年来世界经济低迷,只有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造成了“中国威胁论”的兴起,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大,我国应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影响,调整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地发展。

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汇率在世界价格体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不能忽略,如何让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促进作用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如何让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起到促进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策略

参考文献

[1]徐圆,徐康宁.加工贸易的本土增值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放大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7):23~33.

上一篇:走向有效的语文课堂下一篇:言语幽默中的概念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