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博客四篇

2024-07-06

女性博客 篇1

1.1 公私领域的划分及传统媒体公共领域的女性缺失

作为两个对立共存的领域,公共领域“通常指政治、文化或市民社会的领域”,而私人范畴则“指家庭和家庭生活”,“工作场所、法律、经济、政治、知识以及文化等具有权力和权威性的生活层面被视为男性当然的领域,而家庭、炉灶边和孩子等私人领域被认为是最适于妇女的领域”[1]。

这种公私领域的划分在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上造成了对妇女的系统压迫,使女性不仅在公共领域受到话语和权利的限制,即使在私人领域,也由于自由主义所主张的“私人领域不可侵犯”而遭受到一家之主的男性所施加的权利及地位的剥夺而退居从属地位。

在理想的民主政治下,国家在法律制约下只能承担公共领域的担保人角色,是保障自由的权力机关,而不能干预。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

传媒作为信息和意见传播的平台,理所当然在公共领域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它一方面鼓励和保障大众参与公众生活和民主进程,另一方面对国家机器和民主进程行使批判和监督功能。为满足知情权,传媒必须使自己的传播行为专业化,由此发展出真实、准确、公正、客观等专业理念和“环境监测”、“社会守望”的基本功能与角色定位;而服务于大众的表达权,就要求传媒“提供一个交换评论与批评的场所”[2],使社会公众能够运用媒体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财富分配的不平衡导致进入和控制公共领域的不平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中,公共领域的结构性框架遭到来自国家干预社会和社会依仗国家权势的双重过程的夹击而致瓦解[3]。同国家合谋的传媒集团用它们的政治利益理性取代了大众话语,大众被排斥在外。一方面,公共舆论不复是理论话语的讨论过程,而成为传媒操纵的结果;另一方面,传媒的不断商业化使公共领域被广告利润所“劫持”,受众因此从文化批判走向文化消费。

1.2 网络空间公共领域女性性别重塑可能性

新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真正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的媒介,这个巨大、互动的信息传递工具急剧地改变着人们交往的方式和习惯。虽然在上网条件方面存在不均,但对于可以上网的用户来说,几乎是完全平等的。网络较之传统媒体具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民主。

新的信息技术与生俱来的优势又具备着这样一种可能,即让女性能够自主地建构一个新型的公共领域,在这个公共领域之中,没有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没有父权文化对女性权利和话语的剥夺,也没有拒绝女性加入的性别歧视的壁垒。完全克服传统的哈贝马斯所描述的那种将女性长期地排斥在外的公共领域空间的局限和弊端,女性可以在这一宽广的空间自由表达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传递内心的想法,听到不同的反馈,充分享受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物、参与社会的权利。

1.3 女性博客之取义及其公共领域意义

博客是英文Weblog或其截短形式blog的中译名,被用来指称博客网站或网页,它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作为一种不定时更新的个人网页,个人或群体作者以时间顺序发表博文,可以不定时的更新,通过多种方式(评论、留言、公告栏、加为好友、地址链接、纸条箱、圈子等)与他人互动。

鉴于女性在博客中的显著地位,人们不约而同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类别加以命名和运用,而“女性博客”这一概念迄今无一准确定义。一般意义上的女性博客大致指两种:一是完全为女性网友量身定制的社区,多半隶属于一些专门的女性网站或者商业网站的女性频道,前者如“瑞丽博客”,后者如新浪女性之“女性博客”;二是具体的女性个性博客网页,如“子首的博客”。笔者拟分析的女性博客属于第一种,指依托女性网站或女性频道而开通的女性博客,其中的“女性”专指写作者的生理性别(Sex),而非社会性别(Gender)。由于不排除男性在女性网站开通博客或以女性身份开通博客的可能,本文所选样本以博主身份注册资料上标志的性别为准。

2 女性博客公共领域构建之现状考察

2.1 样本说明

从“中国网络之门———精彩网址大全”中,笔者以“女性”为分类,共找到有效链接的女性网站53个,取排名靠前、点击率名列前茅的的六大女性网站(新浪女性-伊人风采、搜狐女人、腾讯女性频道、网易女人、瑞丽女性网、太平洋女性网)为研究和分析样本。除去太平洋女性网站没有设置博客板块,其余均有设置。

笔者选取样本为2009年9月1日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瑞丽女性网站或频道中,女性博客首页所推荐的排列前十位的女性博客。

2.2 内容构建

第一,博文及回复内容领域及形式。从这50位最佳女性博客日志和网友的回复内容看,女性博客发表的内容可以归纳为生活日记、婚恋情感、图片、读书、影评、时评和其他共7类。女性博主们发布网上日志,通过文字、图片和链接,将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等内容全方位地展示给公众,在这种“网络互识”的过程中,女性群体显示出现实世界中无可比拟的丰富和精彩,她们构成一种独特的书写景观,以创作和评说介入历史、文学和当下。

“情感教师”是许多女性博客非常愿意扮演的角色,它在文本上体现为便于微观方面思想沟通的集中问答的书写样式,在这种形式的框架中,她们无需提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却可以由感情问题个案拆解两性爱情的神话,架设女性独立自主的人生观。

而在内容呈现的形式上,几乎所有女性博主都会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展现自己的魅力,在个人形象展示方面更立体和直接。如上传博主照片:在这50个最佳女性博客中,40个博主上传了自己的真实照片,文章配图比例和个人相册建立比例分别是33个和16个;再如名人女性博主实名的运用,50人中,13人使用的是真实姓名,这部分女性绝大多数是我们所熟识的名人,她们的博客内容也多以日常生活随记随感为主,也有一些将博客与自己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或者说,博客是她们宣传事业、推广自己的重要工具,比如“李银河的博客”“杨澜的博客”。其它使用匿名的女性博客中,超过半数的女性使用的是象征图片来代表自己的容貌,很少设置个人相册,但是会开设互动平台,博文内容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辛辣大胆的见解、优秀的文笔、情感细腻的原创,通常设置音乐版块,通过轻柔的音乐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这一类可称为“草根名博”。

第二,更新情况。从女性博客的更新频率看,总体更新速度比较慢,其中只有2个博客每天都有更新;17个博客更新频率大概2至5天;18个博客更新频率大概6至15天;13个博客无规律。

第三,互动通道。50个最佳女性博客几乎都设置了“评论”、“留言”这样的与受众互动的平台,女性博客成为了女性抒发情感、分享经验、公布快乐、寻求解决痛苦问题的方法,以及进行分享和倾诉的平台。从女性博客的博文看,评论分为两类,一类是零乱的无针对性的回帖,如抒发对博主及其博文风格的喜恶之情,偶有两三句对该文的严肃认真的评论语言;另一类是专业人士就有关女性某种现象或某种事物极具针对性的评论。女性博客中高频率的互动设置和低频率的更新特征,是女性微妙心理的直接体现。而且女性博客的日志多是用形容性的言辞描述一件事情始末,然后对此倾诉自己的感想,通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

3 公共空间性别重塑的现实与再塑的理想

在传统社会,媒体是再现与建构女性形象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传媒通常强化女性被歧视、被异化的刻板印象。媒体一方面忽略女性,另一方面又利用女性。台湾学者林芳玫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主义、市场利益与精英文化三者互相利用,形成一套父权制度中的男性阳谋,以排斥女性在某方面的参与而又引诱女性集中于其他方面的展示。只有女性主体性和自由选择权的释放,才能跳出二元对立,打破媒体背后的性别权力关系。博客无疑是为女性提供了这样的一个释放主体性和自由选择权的独立场所,女性可以获得充足的话语权。但是在表达自我的同时,她所建构的自我,还是未能脱离男权社会下男性为女性设定的“好妻子、好母亲”的种种桎梏,甚至还在无意识地重复强化着女性从属、依赖、被动的刻板印象。比如,女性博客多图片和美文转贴,在体现博客的信息共享特性的同时,也泄漏了女性渴望获得关注,赢得他人认可的写作心理。众多女性博客的内容相当一致地关注感性的、“身体化”的、情感化的表达。而政治、历史、经济、管理内容在女性博客中很难找到踪影,却常见于男性博客。可见,女性作为博客的书写者,自我的性别意识还需要加强,以此才可以塑造更多元健康的女性形象,逐渐冲破传统刻板印象的框架。

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在网络传播中,性别仍未平等,中国女性在网络传播中处于传播主体、传播文本、传播受众三重缺席的状态。但是博客诞生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女性这种缺席的状态似乎开始呈现被打破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女性因为博客的吸引而参与到网络媒介中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博客是一个可以自我控制、自我设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自身的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性的话语正在通过博客而逐渐变得有力量。截止2009年6月,中国拥有个人博客的网民用户数量是1.82亿,53.8%网民使用博客进行交流沟通;截止2008年底,中国女性用户的博客数量是9234万;而女性博主徐静蕾个人博客自2005年开通至2010年5月,已有28461万余访问量。

传播学的受众分类为女性博客提供了一个存在的界定,然而,这一界定并不具有规定作用,以女性为首要受众群体并不意味着对男性受众的排斥。女性博客不排斥男性的参与,它追求的是两性平等、和谐发展,这一理想目标实现的首要前提是确立社会性别意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是作为传者还是受者,只有当他们传播的内容摆脱传统媒体公共领域中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可以引导社会性别意识的建立,女性博客才能成为公共领域中女性追求自身发展、兼顾女性公私领域、涵盖大我小我的赛博空间,女性博客的理想才有实现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兢常,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247.

[2]郑贞铭.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M].台北:三民书局,1978:327.

女性博客生意经 篇2

打响知名度后的Bagsnob.com,不仅一如既往地保留着赖以成名的“各大品牌新款手袋的编辑点评”,从设计、材质、携带方式以及性价比等各方面为女性提供中肯的评价,同时已经成为“城中名人”的两位创立人更是成为了各大品牌发布会、时装表演和电影首映礼的座上宾,并借此为博客读者提供最新的时尚信息以及设计师专访。手袋之后,两位创始人又相继开辟了“美容达人”(Beautysnob)、“儿童达人”(Totsnob)、“珠宝达人”(Jewelsnob)和“服饰达人”(Conturesnob)四个细分版块,为Bagsnob.com带来了更多的访问量和相应的广告商a不久前,网站又与“创意艺术家机构”(Creative ArtistsAgency)签约,将采访设计师的视频制作成短片在网站上播放,进一步丰富了网站的内容。

2008年5月的电影版《欲望都市》全球首映礼上,两位创始人应邀与四位电影主角一起出席,足以印证其影响力。如今,Bagsnob.tom每个月拥有5到10个广告商,像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公司(Saks FifthAvenue)、Nordstrom奢侈品百货公司、奢侈品网上商城Eluxury.com之类的广告商均每月向Bagsnob.com支付一定金额的广告费,当流量超过一定量时,Bagsnob.com还能获取额外的提成。每月接近28万的点击量(全球独立访问量约为7.8万/月)为Bagsnob.com带来了每年数十万美元的收入。那位因为听烦了妻子成天和朋友在电话上聊手袋而提议建博客的软件工程师丈夫现在也成了Bagsnob.tOm的全职CFO。

女性博主更擅“经营”

Bagsnob.com的成功绝非偶然。尽管博客的盈利模式仍未成熟,但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女性正在把博客从打发闲暇时光、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变成一份带来稳定收入的全职工作,不仅把兴趣和职业完美结合,同时赚钱和顾家两不误。

博客诞生之初,男性博主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女性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加,不管是女性博主,还是热衷阅读博客的女性数量都在显著提高。仅美国一地,2007年每周就约有3620万女性撰写或者阅读博客,这其中1500万女性本身就是博主。

知名的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推出的年度调查显示,虽然目前全球34%的博主为女性,美国国内的女性博主比例稍高为43%,但女性博主在博客商业化方面不仅更为主动,成功率也更高。16%的女性博主加入了专门的广告网络,以借此来提高博客的收入,而相应的男性博主比例却仅占到了7%。此外,有41%的女性博主积极通过在自己的博客上建立广告链接或者加入联合的博客平台来增加收入,32%的男性博主采取了类似的作法。建立在上述基础之上,调查的结果最终指出,高达36%的女性博主成功地把自己的博客发展成一门用心经营的生意,比成功实现博客商业化的男性博主比例高出9个百分点。

集中软性题材。线上配合线下

博客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吸引特定客户,并建立很好的忠诚度,从而获得广告收入,女性是靠分享趣闻轶事而活的一群人,她们不仅关注自身的一切,而且乐于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各种经验教训,因此女性博客的题材也多集中在时尚、美容、健身、情感、育婴以及明星八卦等软性题材,以期最大可能地吸引同性读者,并与她们之间建立起一定的黏性。对博客读者的黏性越高也就意味着对相应广告商的吸引力越大。

Bagsnob.com以手袋起家,话题扩展至美容、服装等多个方面,均属传统的女性话题。与其类似的Shoeblog.com据说不仅是最早的时尚博客同时也是最会挣钱的博客。博主显然由于钟爱马诺洛·布兰尼克(Manolo Blahnik)的高跟鞋而自称为马诺洛,她在博客中谈论包括鞋子八卦在内的有关鞋的一切。通过创立Shoeblog.com,不仅博主本人当上了《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而且她的博客也自然成了鞋子广告的最佳选择之一。而另一家以诙谐口吻谈论为母之道的博客Dooce.com的主页上则分别刊登着连锁百货公司、家具零售商、照片冲洗服务以及连锁酒店的各式广告,出色的盈利能力让博主和她丈夫双双辞去了原本的工作,专职经营起自家的博客。据估计,Dooce.com2007年的营业收入为前一年的7倍。

这些围绕女性自身而展开的软性话题无疑都经过了女性杂志长期的反复检验,也正是吸引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广告商的主要原因。更何况,eMarketer的跟踪数据显示,有半数的女性承认博客上的评论影响了她们的相关购买决定,一个能吸引众多女性读者的博客自然也成为了广告商们所追逐的对象。

除了广为使用的广告链接盈收模式之外,博客有时也成了博主们廉价却行之有效的公关平台。早年从事于广告业的斯坦芬妮·克莱恩(Stephanie Klein)2004年在网上开了名为“希腊悲剧”(Greek Tragedy)的博客,记载自己的生活,并因此获得出版商的赏识,赢得了逾十万美元的出版合同。而因为钟情手袋而在国内知名的博客平台上开博的“靓包小姐”,如今同时拥有了自己的网店和实体店,利用身在美国的优势向国内的顾客出售美国独立设计师设计的手袋,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依靠早前博客积累起来的人气,并且博客和店面两相辅助,网店开设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就售出了近400个均价在3000~4000元之间的钱夹、手袋。

集结与升级

在女性博客数量的与日聚增的同时,以个人博客为基础搭建而成的女性网络平台也不断涌现,并且引起了多家风投的兴趣。这些以女性为主要目标的网络把众多不同题材的女性博客集结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内容,衍生出更多的服务,从而形成更大的女性读者覆盖面,一方面帮助女性博主凝聚更为广泛的曝光率,而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众多的广告商定位寻找符合自己产品特性的博客平台,颇似一场双赢的组合。

女性博客 篇3

摘要 在现今博客形象的设定方面,男性与女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源于女性心理上呈现的矛盾性,现代女性正通过博客进行一种“真我与假我并存”下的自我形象设定的体验。

关键词 网络媒体 女性形象 自我设定

在传统媒介中,女性形象的设定都是非自主性的。这些形象的设定与展示都是由相应的媒介机构来完成的。客观来说,媒介机构掌握着话语霸权,这些片面的女性形象只是代表了部分女性,或者说只是代表了大众长久以来所认知的传统女性形象,并没有全面展示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而女性博客(本文专指由女性创建的博客),既是女性发布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女性进行自我形象设定的平台。女性通过对博客的使用,形成每个人不同的风格,体现着个人的观点与思想,个性与潜意识。这种完全由本人操控掌握的媒介,其创造的女性形象具有真实性、自主性、自由性的特点,使其在“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中具有了深入讨论的价值。

一、从男女博客形象差异性看女性自我形象设定的特征

因男性、女性在社会分工、审美心理、世界观、价值观等诸方面的不同,使得男女博客在各方面的设置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为了更直观的深入理解女性博客的特征,我们于2008年,采用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法,针对网络博客元素进行了抽样调查以及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网络博客样本采用了以新浪、搜狐为主要服务商的站点,调查了以上两个网站总流量排行榜的前50个知名博客,共计100名。另外通过站点链接的“滚雪球”方式,对100名普通博客进行采样。除此网络调查以外,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200名不同职业不同知识层次的人士进行了调研,针对博客中的色彩、文章、版面、图片等因素进行提问并加以分析。在以上接受调查的这400个博客中,男性、女性博客的样本比例均为50%。根据资料的整理和调查数据的依托,我们发现女性博客在自我形象设定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特征。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女性个人形象的展示更立体直接

在个人形象展示方面,图片的张贴运用,女性比男性更为立体与直接。几乎所有女性都会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展现自己的魅力。在博客设定中,最有效立体的形象展示就是上传博主照片了。在调查分析的200个女性博客中,71%的作者上传了自己的真实照片,文章配图的比例和个人相册的建立比例分别是63%和39%,都比男性博客的比例数据要高(见图表1)。女性博客中图片的运用,建立了一个真实可感的立体的女性形象,这可以说是女性博客形象的最大特征。

2 性将博客的角色定位为知己

在博客中我们看到(如图表2),男性更新博客的频率十分的频繁,每日更新至少一篇的比例就达到57%。而女性更新博客的规律我们很难掌握,无规律的更新人数比例达到42%。另一方面男性博客首页中只有51%的人设置了“评论”“留言”这样的与受众互动的平台,大大低于女性76%的数量。可以说,从男性博客来看,表达自己的见解就行了,表现出较明显的我行我素感。而博客之于女性则更多是进行分享或倾诉,她们希望借助博客得到肯定和帮助。女性博客中的高频率互动性设置和低频率更新性特征,是女性微妙心理的直接体现。 3 女性博客的博文具有更高水准的写作水平

从所调查的博客来看,总体而言,女性作者写作水平要高于男性作者。在浏览博客文章的时候,我们发现,男性博客文章都是在用叙述性语句陈述一个事实,然后对此事件谈论自己的看法,通常是一篇夹杂着议论倾向的记叙文;而女性博客多是在用形容性言辞描述一件事情的始末。然后对此倾述自己的感想,通常是一篇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的抒情散文。徐静蕾、洪晃、伊能静、胡茵梦都是以其出色的文笔获得数以亿记的访问量。流潋紫、蒋方舟、苍月、安妮宝贝更是以其出色的文笔、叱咤网络的连载小说变成明星级别的才女,赚得网络人气更赚得现实货币。而在所调查的男性博客中,除了韩寒、郭敬明和当年明月的博客以外,其他男性作者的写作水平均普遍偏低,没有“妙笔生花”的阅读兴趣点。网络博客女性作者的整体写作水平高于男性作者,这是女性博客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4 女性博客内容具有创新性、突破性

女性博客的内容更具创新性、突破性。如图3,我们发现,男性博客文章涉及的内容比较集中,多为股市经济、政治军事、体育汽车、生活杂谈、两性情感和娱乐轶事,这些内容都是适合于男性发表自身意见,进行评论解说的题材,没有太多修辞加工润色。而女性博文的内容,除了上述方面以外,还有众多创新性的题材,例如美容减肥、育儿宠物、游戏体验、心理测试,甚至还包括创意软件,装饰插件的解析和提供。

二、女性形象设定:“藏”与“露”的平衡

我们看女性设定的博客形象,前文所提到的界面特征是在“藏”与“露”的微妙平衡下形成的,基于此,就容易理解女性博客界面中视觉形象和思想形象的设定特征了。

在分析调查的200个女性博客首页中,71%的女性上传了自己的真实照片,63%的女性配备了个人相册,50%的女性使用的是真实姓名。这部分女性绝大多数是我们所熟识的“名人”,她们的博客内容也多以日常生活随记随感为主。这样的名人博客,她们“露”出来的是自己真实的形象,真实的生活,但是“藏”起来的是自己真实的思想,因为她们的博客形象也是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博客形象要符合大众认知的事业形象。即便在博客中偶而“露”出来一些属于个人的生活空间,也仅仅是一小部分,真正隐私的思想空间是绝对要”藏“起来的。在这类女性中也有反例,如柴静、闾丘露薇、胡茵梦等以深刻的思想深度闻名的女性博客,她们“露”出来的是真实的思想,但是对生活的感悟就被“隐藏”了,在这类博客中,女性将博客与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或者可以说,博客是女性宣传事业、推广自己的重要工具,因此,明星多喜欢以视觉形象辉映自己的事业,她们在设置自我形象的时候就突出图片的真实性;而作家学者多喜欢以思想形象映照自己的事业,她们在博客中设置自我形象的时候就会突出文章的理论性。这一类名人博客,你也不能片面的认为是虚假的,她们呈现的也是真实的形象,不过这种真实是带有目的性的真实,这是博客带来的一种“假我体验”。

而所调查的使用匿名的50个女性博客中,超过半数的女性使用的是象征图片来代表自己的容貌,不会设置个人相册,但是会开辟互动平台。这类草根名博,她们的博文内容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她们“露”出来的是自己真实的爱好、思想,深度的见解,优秀的文笔,“藏”起来的就是真实的形象和身份。博文内容越是辛辣大胆的见解,越是情感细腻的原创,博主就会将自身的真实形象身份隐藏得更彻底。同时这也是女性对自身传统女性性征的一种隐藏,此时她们推崇显露的是现代女性反传统的先进性一面。而在美食、育儿、娱乐这样内容为主的博客里,博主形象展示就相对明显起来。

这类弱化视觉性彰显个性的博客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博客,也是数量最庞大的博客种类。博主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她们通过博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经验,公布自己的快乐,寻求解决痛苦问题的方法,有效沟通的途径。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与生活中完全不同的形象。博客是她们重新定义自己的新起点。她们藏起来的是社会角色中虚假的一面,露出来的是心理角色中真实的面目。她们对代表自己形象的`真实图片的采用要求不高,因为不希望图片过度吸引阅读的注意力,她们通常会设置音乐版块,通过轻柔的音乐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这类女性博主重视思想形象的建立,希望通过博客展示或打造自身真实,全面的心理形象。这也是博客带来的“真我体验”过程。

总之,女性通过博客为自己建立形象带有强烈的意愿性和自主性,她们在博客中展示的形象都是自身最骄傲的部分,或是自身最想达到的意向。博客的访问量多少不是她们最关心的,她们在博客中倾注了多少才是她们最在意的。分析清楚女性博客中“藏”与“露”的真实情况,掌握了女性设定自我形象的特征要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女性博客的特点了。

三、女性与媒介的双赢

女性在网络媒介中的参与性和话语权是怎样的状态呢?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网络传播中,性别仍未平等。中国女性在网络传播中处于传播主体、传播文本、传播受众三重缺席的状态。。但是,博客诞生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女性这种缺席的状态似乎开始呈现被打破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女性因为博客的吸引而参与到网络媒介中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博客是一个可以自我控制、自我设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自身的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性的话语正在通过博客而逐渐变得有力量。16200万,这是截止至2008年底中国已有的博客用户数量;9234万,这是截止至2008年底,中国女性用户的博客数量;22793万,这是从2005年10月迄今徐静蕾个人博客的访问量。

博客红了,中国女性博客火了。然而,能否持续的红火?女性自己要思考。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言,在博客空间里,女性应该避免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弱点,充分以主人翁自居彰显自身主体能动性,张扬独特个性,避免跟风与千篇 一律的模式,真正成为博客的主人。另外女性博客内容、风格要避免枯燥乏味的陈词滥调,让语言更加的丰富化、时代化、娱乐化,带着女性无与伦比的智慧力量,突破“自写自看”的自我欣赏模式,让女性的话语通过博客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真正达到具有影响力的女性话语权掌控,建立中国女性传统美德与时代新感兼备的女性新形象。

网络博客独特的魅力使得众多中国女性采用博客的方式进行自我形象的设定,自我形象的宣传。她们重视博客,并正在通过博客展现自己,完全自主自由的设定自身想要向自己、向大众、向社会展示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女性在使用新媒介的同时,也为媒介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博客这一网络媒介因紊,为女性拓宽了接触媒介的入口,博客的自主自由性另越来越多的女性爱上它使用它,并借助它找到了展示自身价值的新舞台,同时因为女性的参与,也为这个舞台带来了更多的精彩。她们为媒介带来了新的创意、新的沟通、新的活力,女性与媒介是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双赢性共存。

注释

①李伟娜:《中国女性在网络传播中的三重缺席》,《青年记者》2005年第3期,第58、59页。

★ 从中国古代哲学的特征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终结

★ 从公共单车看规则意识生活随笔

★ 牡丹亭赏析

★ 牡丹亭名句

★ 西厢记读书笔记

★ 西厢记读后感

★ 西厢记赏析

★ 浅谈从信息不对称看二手车市场论文

★ 中国古代教学思想论文

女性博客 篇4

作者:许淑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散文的文体特征。

2.理解作者对人间纯真的感情的赞美。

(二)能力目标

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及深层意蕴,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德育目标

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言中所蕴含的感情。

2.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运用技巧。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人间真情感的赞美。

2、体会散文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四、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教读本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展开第一轮“泛读式”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接着展开第二轮“探究式”讨论,品味含意丰富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赞美的人间纯真的感情;最后是“交锋式”讨论,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感情基调,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的真情付出。

2.探究拓展法。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写作技巧出发向纵横拓展,力求从学习理解向迁移运用转化,从而达到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学习能力,完善学习素养的目标。

五、课前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图象资料等;让学生预习并解决字词。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对人间纯真的感情的赞美;师生共同研习课文,分析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样的回忆呢?是不是有很多开心的事情发生呢?(请学生作答)好,大家的童年都是多姿多彩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作家张洁的童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大家翻开课本68页,《拣麦穗》(板书)

二、导读

(一)回顾散文文体特征,复习旧知识。

(二)作者简介。(请学生作答,老师予以补充。)

提示:张洁(1937-),当代作家。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三、初读文章,“泛读式”讨论,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1.快速阅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醒学生积累一下词语:

(1)死乞百赖:纠缠个没完。

(2)戏谑:开玩笑。(3)步履:步行,步伐。

(4)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艰难的样子。(5)约莫:揣测、估计

(6)企望:期盼,盼望。

2.四人一组,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四、再读文章,“探究式”讨论,整体把握文意,深层探究,理解作者的感情

1.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细读文章。

问题:①课文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为什么要写她们呢?删掉可不可以?(解决课后习题第一题)②“我”拣麦穗时的梦是什么?

③卖灶糖的老汉真的是要娶“我”吗?为什么要如此疼爱“我”?

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老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组内讨论交流。请个别学生发言,持有不同意见的课自由发言。提示:①文章先讲述了村姑们幻灭的梦作为下文的铺垫和映衬,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人生美好事物的易逝——连自己都不自觉地就放弃了,就像那些农村姑娘一样。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令人伤心、惆怅)与后面写到的小姑娘的拣麦穗是的梦以及最后梦的破灭形成对比描述。我们不难发现,两种美梦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反差。一种是幻灭的梦,一种是失落的梦。因此不可以删掉。

② “我”在刚刚能够歪歪趔趔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的身后拣麦穗了。别人戏谑地问她为什么拣麦穗,她“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别人又问她要嫁给谁,答曰:“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不谙世事、憨态可掬的话充满了童趣。

③卖灶糖的老汉并非真的要娶“我”,只是“我”童真的感情慰藉了那个孤苦老汉,他珍惜这份童真的情感。他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小女孩纯真的感情,每逢经过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她。因为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不仅是带一些小礼物给“我”如此,还表现在尊重“我”的内心上,他保护“我”的感情,在“我”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称“我”是他的小媳妇。他的爱至真,至善,至美,是作者讴歌的爱。

④“我”是一个天真烂漫,幼稚纯真.天真无邪的小女孩;老汉是十分慈祥和善的人,以卖灶糖为生,勤劳而乐观,对“我”很好,并非是真的想要娶“我”,“他那样朴素地疼爱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板书:

村姑们——幻灭的梦

拣麦穗

小女孩——失落的梦

3.总结:作者通过村姑们“拣麦穗”的梦的幻灭表现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通过小姑娘与老汉的故事表达了她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美。

五、学生朗读文章,进一步深刻领会文意。

六、理解作者感情,“交锋式”讨论,合作研讨,开放探究。

提问:1.“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常常要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解决课后习题第三题)

提示:①“烟荷包”寄托了作者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②“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饱含了作者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疼爱的回忆,作者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朴素的温爱,这种温爱是作者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提供反例:报纸曾经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马路上一位老婆婆被一辆出租车所撞,肇事司机迅速逃逸。一位男子自告奋勇要送老婆婆去医院,想请路人留下个联络方式证明事情经过,谁知路人无人肯签。后来男子与另一不留姓名的货车司机送老婆婆到医院之后被老婆婆家属反咬一口,认定他就是肇事司机。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心目中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提示:真爱的失落,路人与老婆婆的家人均不信任男子,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3.那你是否能讲出现实生活中体现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故事呢?(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长途汽车上,陌生的邻座为晕车呕吐的你递上一张纸巾。纵然只是举手之劳,纵然是陌生人,这个举动也足以证明人与人之间可以存在着纯真的感情。总结: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也遭遇爱的幻灭,就如课文中村姑们梦的幻灭一般,但是我们对于真爱的追求从来没有中止过,我们也应该相信真爱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真诚相待,彼此相爱的。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

2.思考写作上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形成怎样的感情基调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熟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的感情基调形成,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品读文章,感受作品的感情基调,赏析文章中表现作者情感的细节。

1、问题: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作者的感情是如何的? 提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微带感伤的感情基调,令人伤心,惆怅。

2、品味文中语言,体会细节情感。

(1).等到田野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窑的时候,她想的又是什么呢?

唉,她能想什么呢!

学生读,然后四个同学一组思考讨论问题:

去掉加点的部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 月亮升起仿佛是隐秘的,羞涩的,犹如少女拣麦穗时的心情。

②突出“能”,她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嫁个好人。)

(2).觉得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实在是多么傻啊!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又有着多么大的距离。但是,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那种心情了。学生读,四个同学一组思考讨论问题:

第一处加点部分与前文“拣呀、缝呀、绣呀”似乎有些重复,换成“当初”,不是更简洁吗?“依依顺顺”去掉之后,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① 强调她们为准备嫁妆做了许多,而这一切在她们出嫁时全都成为一场虚空,更显出惆怅和伤感。

②“依依顺顺”有这样的意味:梦幻破灭就破灭吧,认命吧。这里有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屈服和认同。作者对她们依依顺顺的出嫁有否定,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3).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学生读,思考讨论问题:

把“常常”换成“很”,好吗?“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用词既不美,又与前文重复,删掉也不影响句子表达,那么可否删掉?最后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很”表明感情的程度深,刻骨铭心,“常常”指从那时到现在思念频率之高,过去的经历,和老汉之间纯真的情意从未忘怀,表达“我”对逝去的美好事物仍抱有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②多次提到“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是因为它会让人想到纯真的童年时代,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最后一句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与感伤,与作品开头营造的淡淡的哀愁这种感情基调相一致。)

(4)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课后习题第二题)

①、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象征)

提示: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运用了反衬手法。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这里以乐景写哀景,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②.“小火柿子”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火柿子”在这里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

③、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和喜爱以及对老汉离世的悲伤、痛苦、怀念之情。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着追求。

3、四人一组,找出你们喜欢的句子,说明原因。

提问学生:让每个小组谈一谈所找的喜欢句子,谈谈他们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多鼓励,一个成员发言,其它成员可以补充。看哪一个小组说得好。

总结:《拣麦穗》以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描述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追逐美好的人和事的故事,是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颂。今天我们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分享了张洁的一段令人伤感的儿时经历,感受到她对至真至纯的美好感情的渴求,向往。也愿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美好如风霜不倒的火柿子永远鲜红透亮。

二、布置作业

1.写作一篇有特定的感情基调的记事散文,五百字左右。

上一篇:语文课堂的几点尝试下一篇:损伤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