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医院手术患者十篇

2024-09-11

妇产医院手术患者 篇1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10月剖宫产住院患者511例作为研究对象, 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术前已有感染或术后出现与手术无关的感染患者, 统计剖腹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频次、使用率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11例患者中, 妇科156例, 产科355例, 年龄17~68岁, 平均年龄 (45.6±2.11) 岁;Ⅰ类手术156例 (30.53%) , Ⅱ类355例 (69.47%) , 以Ⅱ类手术切口较多;使用抗菌药物503例, 使用率98.43%。

2.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者168例 (33.40%) , 不合理335例 (66.60%) 。可见, 我院2014年7月~10月妇产科剖腹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率33.40%, 其中主要为预防使用品种选择不合理和用药时机选择不当等问题造成。见表1, 表2。

3 讨论

3.1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

正常情况下, 菌群相互抑制, 处于平衡状态。当手术等外界因素打破了平衡可造成菌群失调, 术后感染。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剖腹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明确指征的前提下如何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合适的药物剂量、以及适当的疗程来控制感染,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1]。

3.2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参照卫生部《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及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2], 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手术切口, 易发生感染, 故需预防用药。Ⅰ类手术切口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对β-内酰胺类过敏的患者, 也可选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的感染[3], 选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3.3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原则上选择广谱、有效、经济、安全, 对大多数病原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是最佳的首选药物[4]。我院2014年7月~10月妇产科剖腹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统计显示, 使用率最高的是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其次是注射用氨曲南和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偏高, 我院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不符合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甲硝唑在乳汁中的浓度与在血液中的浓度相似, 建议用药期间人工喂养[5]。

3.4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

要严格把握预防用药的时机, 应在切开皮肤前30 min或在麻醉诱导时开始用药。剖宫产手术一般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用药, 我院503例患者中只有241例符合要求。

3.5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

一般应短程用药, 术后不必再用药, 若有明显感染者, 可再用1~3次, 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 h。我院使用基本合理。

经分析发现, 我院妇产科剖腹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率仅为33.40%, 主要存在着选择药物品种不合理, 用药时机不合理, 频繁换药等不合理现象, 针对存在的问题, 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剖腹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朱淑平, 宫建, 胡春秀, 等.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12, 08 (3) .

[2]卫生部医政司.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2012.

[3]廖艺, 陈英.3种清洁手术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 13 (3) :230-232.

[4]周华, 赵玉民.基层医院妇科219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09.

妇产医院手术患者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0例患者 (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的准则) , 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18~46岁, 平均年龄为23.6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19~45岁, 平均年龄为24.7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 术前准备: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做好辅助检查。早晨医护人员需要嘱咐患者排空尿液, 保持空腹状态, 然后测量患者的身高和体质量, 有利于合理用药治疗。手术之前1d少渣饮食, 禁止食用易产生气体的食物, 术前6h禁食禁饮, 同时做好清洁处理。 (2)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体征的变化, 如患者的心率和呼吸,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切口缝合的形式, 缝合时注意力度, 并使用有效的缝合材料予以止血处理。 (3) 术后护理:术后回到病房, 医护人员要嘱咐患者卧床静养24h, 并做好协助患者每天做好生活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鼓励其多喝水, 避免剧烈运动。为了促进切口的愈合, 有关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床上起坐和大小便的正确方式, 如果切口裂开, 医护人员需要立即查看腹带松紧情况。同时保持患者的切口清洁, 防止脂肪液化[2]。

1.2.2 观察组

(1) 心理指导:患者均为女性, 患者自身及其家属会面临来自治疗、经济等方面的压力, 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的心理。所以在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其内心需求和恐惧心理状况, 针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做针对性的介绍, 让家属了解疾病的可防可控性,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2) 饮食注意事项:建议患者食用水果、蔬菜、蛋类和鱼类, 食物以清淡为主, 加强营养的摄入, 最好不要食牛羊肉和辛辣的食物。

1.3 观察项目

观察和记录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肛门排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方法上使用SPSS11.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统计软件,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在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肛门排便情况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腹胀和切口感染等,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 人们也在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在医疗方面,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减少医患纠纷, 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需要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 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对4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施行综合护理的研究, 发现采取综合护理方式的效果比较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运芳, 李碧娴, 彭巧华.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前瞻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13 (14) :253-254.

基层医院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篇3

【关键词】留守人员 ; 手术;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59-011患者术前心理分析

患者的心理活动随着病情、年龄、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不同,产生不同的心理表现。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具体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患者的心理,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和恐惧:

1.1 焦虑心理:手术患者的焦虑来自多方面原因。由于患者对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识。怕手术出现以外,怕麻醉会出现意外,怕疼痛,担心医生的技术是否过硬,术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对自己的愈后难以预料,缺乏心理准备。担心住院费用问题,担心住院过程中家里无人照顾,手术后自己无人照料。基层医院手术患者以上方面的精神负担尤为严重。女性患者不愿接受男医生手术,担心隐私部分暴露等。这些情况考虑过多,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不配合手术治疗。

1.2 紧张、恐惧的心理:病情不论轻重,手术不论大小,对患者的心理而言都是较强刺激,患者意识到这种刺激,会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进手术台可能出现发抖、四肢冰冷、意识丧失、晕厥等症状。对手术环境 感到陌生与恐慌。甚至出现病理变化。

2 患者手术过程心理护理分三个阶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2.1 手术前患者心理护理

2.1.1 手术前为患者常规宣教:术前宣教需在术前一天为患者讲解,包括:术前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胃肠准备、生活用物准备、术后呼吸训练、术后排痰训练等,使患者了解自己术前术后会涉及到的相关事宜,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宣教时注意沟通技巧,视患者为亲人、予以关心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有与你交谈的意愿,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诱导患者将心中的疑问焦虑不安以及恐惧发泄出来,不要打断患者的倾诉,选择时机鼓励和安慰患者,可以向患者讲述本科室同类疾病术后恢复良好的成功病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放松心态,调整好心情,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手术。防止因心理因素导致睡眠不足,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不利手术的问题出现。

2.1.2 手术前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护士在做术前宣教时可邀请家属一起参加,让家属有方向做各种准备,做好解释工作,将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性向家属讲明,认真解答患者家属心中的疑问,家属的支持能鼓励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最后能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更好的进行治疗和手术。

2.2 手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2.2.1 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对手术室环境会感到陌生及恐惧,此时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应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手术中,巡回护士始终陪伴患者,与患者交流,询问此时的感受,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讲话声音要轻,对手术要根据情况做出适当的肯定,要分散注意力,让其想象康复期锻炼的方法以及以后要做的事情,还可以放一些轻音乐,放松紧张的情绪。注意患者神志清醒患者的情绪变化,能及早的发现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输液管路是否通畅,熟练的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和完成。手术中医务人员不要大声喧哗,不能窃窃私语,尽量减少器械碰撞的声音,任何一点不良的刺激,都会导致病人情绪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身体的应激,导致术中出血、血压波动、心率的改变,从而加大手术风险,影响愈后。

2.2.2 术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由于手术等操作的需要.难免暴露特殊部位,多数患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难以接受,在操作前充分向患者解釋其必要性及不可避免性,并强调我们对尽力保护患者隐私,男性患者涉及隐私暴露操作时,尽量有男医生在场,女性患者隐私暴露时尽量有女医生在场,使患者消除紧张的心理。医护人员应一视同仁,有职业道德,操作中不谈论与暴露相关话题,尊重患者隐私权。

2.3 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2.3.1 告知患者手术情况:患者麻醉清醒后,首先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面孔,此时患者心理会觉得恐慌,并急于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医护人员应以简单亲切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目前状况良好,进行安慰鼓励,并告诉患者只要再静养几天就能恢复健康,打消患者的疑虑。胸部手术的患者应向患者宣教咳嗽咳痰的重要性,讲述练咳嗽方法,告知患者轻微活动及咳嗽,能促进伤口引流,利于伤口愈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腹部手术的患者取半卧位,利于伤口引流,并鼓励尽早下床活动,恢复胃肠功能。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传达有利的信息,多给予患者精神鼓励支持,减少患者心理焦虑。

2.3.2 缓解患者疼痛:术后的疼痛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麻醉方式以及麻醉用药有关,并且每个个体的疼痛域值、耐受力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所表现的适应状态也就不同。护士应理解患者的心理,应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避免燥声、强光的刺激,给予舒适体位,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遵医嘱给予止痛药,患者可以听音乐 分散注意力,从细微环节来减轻患者痛苦,给患者创造安静的治疗环境。

2.3.3 帮助患者战胜消极情绪:术后患者大多会出现消极反应,表现出不愿活动、不愿主动讲话、不愿与人交流、食欲下降、睡眠形态紊乱等情绪,消极情绪如果不及时缓解,会影响患者接下来的治疗与康复,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深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严重者会引起肺栓赛而危及生命,所以要尽量帮助病人解除抑郁情绪,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活动,主动关心体贴他们,顺利度过手术关,争取早日康复。

妇产医院手术患者 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够更好地为手术患者腹部切口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192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手术瘀痕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能促进患者切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56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

王颖霞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够更好地为手术患者腹部切口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192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手术瘀痕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能促进患者切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护理

妇产医院手术患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68例, 其中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共有60例, 男33例, 女27例, 年龄36岁~82岁, 平均年龄 (59.8±3.4) 岁;6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 呼吸道感染26例, 泌尿道感染17例, 胃肠道感染11例, 口腔感染4例, 其他部位感染2例。60例患者在入院时均未出现感染情况, 术后出现医院感染, 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2 感染原因调查方法

认真查阅本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病历, 记录患者的年龄、意识状况、住院天数等资料, 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3讨论

3.1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3.1.1年龄: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 且以老年人居多, 因老年人抵抗力差, 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更易继发医院感染。结果显示:>60岁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8.30%, 明显高于≤60岁患者的13.76%, 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1.2意识状况 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后, 其生理反射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 出现呼吸道不畅通, 易吸入呕吐物等症状, 进而导致呼吸障碍, 使患者出现医院感染[2]。结果显示:昏迷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达32.93%, 显著高于清醒患者的17.74%。

3.1.3其他疾病 脑出血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 会进一步降低患者免疫力, 因此, 更容易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感染细菌[3]。结果显示:患有其他疾病患者的感染率为29.86%, 明显高于无其他疾病患者的13.71%。

3.1.4住院时间 住院期间, 患者活动受限, 接触的多是医护人员、家属和其他病患, 消毒不彻底, 过多接触其他患者均可能引发医院感染[4]。结果显示:住院时间越长,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也就越高, 住院时间>20 d的患者感染率为25.87%, 明显高于≤20 d患者的11.94%。

3.1.5医疗侵入性操作 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侵入性操作, 而过多的侵入性操作会损害机体的天然保护屏障;同时, 操作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 也会增加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5]。结果显示:接受较多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感染率为25.78%, 明显更高。

3.2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针对以上引发脑出血手术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采取以下相应护理策略。

3.2.1基础护理 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若患者需长期卧床或年龄较大或存在意识障碍, 护理人员还需定期协助患者翻身, 并为其叩背, 避免出现压疮。若患者无法咳痰, 或痰液较多, 则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吸痰。

3.2.2无菌护理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的过程中, 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同时做好自身消毒防范工作。

3.2.3侵入性操作护理 充分掌握相应的侵入性操作规范, 严格遵照规范要求进行侵入性操作。

3.2.4健康教育 耐心、认真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 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包括年龄、意识状况、其他疾病、住院天数和侵入性操作, 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 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舒展容, 何建英, 周海帆, 等.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临床分析及管理措施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0) :3140-3141.

[2]龚玉丰, 葛奎, 平定, 等.不同病区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5) :2224-2226.

[3]李丽, 郑雅琼.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 (9) :1148-1149.

[4]黄晓哲, 张素红.634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多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4) :109-110.

妇产医院手术患者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分析两年来我院普胸外科收治的手术出院病历。在502例患者中, 男性326例, 女性176例, 男、女比例1.9∶1.0;年龄35~76岁, 平均55.7岁;其中食管手术120例, 肺切除手术251例, 纵隔肿瘤切除术50例, 肺减容手术41例, 脓胸皮质剥脱术25例, 其他15例。医院感染诊断均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患者切口、胸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脓液及痰液普通菌培养进行分析确认并做药敏试验。

1.2 方法[2,3]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通过翻阅体温单、病程记录、医嘱单、检验单、各种辅助检查、切口、胸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培养等, 使用统一调查表逐项登记, 确定术后感染后做药敏试验。同时记录来分析与医院感染发生相关的易感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的部位分布

本组502例患者中共115例发生医院感染, 发生率为22.9%。感染部位构成比见表1。

2.2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

392例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感染率见表2。

3 讨论

3.1 患者术后相关易感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分析

普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在感染部位构成比占67.71%。一方面由于术中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 导致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影响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另一方面与各种导管的留置均可导致患者因疼痛而影响有效咳嗽;再一方面也与高龄患者有关。其次是术后切口感染, 在感染部位构成比占17.43%, 居各部位感染的第2位。因此, 加强切口护理, 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对预防切口感染很关键。

3.2 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4]

加强病房管理, 医院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予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应保持病室卫生, 室内定时通风换气。病室地面、门窗及柜用消毒药水擦拭;患者出院后或死亡时, 物品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消毒。尤其是患者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 普胸外科收治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因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上均发生了退行性改变, 对外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及潜在储备力降低, 自身防病能力差, 加之多种疾病并存, 长期住院于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医院, 极易受空气中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感染[5]。

总之, 手术时间、年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涉等是普胸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应予以重视。我们认为, 增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 严把无菌操作质量关, 开展术后切口监护, 缩短住院日是降低普胸外科手术感染的关键所在。

摘要:目的 探讨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 对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2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02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5例, 感染率为22.9%, 其中对392例手术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 发现患者的年龄偏高、气管插管、手术时间较长等与术后医院感染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患者的年龄偏高气管插管、手术时间较长等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年龄、气管插管是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呼吸道护理、缩短住院时间等综合措施预防感染, 以改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关键词:普胸外科,手术,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毅.20例普胸外科手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处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6) :43-45.

[2]王彬, 袁顺达, 崔健, 等.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6) :3363-3365.

[3]周素敏, 罗秀娟.胸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4) :5535-5537.

[4]张艳萍, 林海燕, 徐建建, 等.171例胸外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J].福建医药杂志, 2008, 30 (1) :108-109.

妇产医院手术患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实施妇科手术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 (43.40±3.30) 岁, 行子宫全切除手术29例, 剖宫产手术21例。对照组50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 (43.65±3.44) 岁, 行子宫全切除手术30例, 剖宫产手术20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麻醉前置入导尿管, 在手术开始之前清晨置入导尿管, 记录好患者在插入导尿管之前的有关身体各项检测指标, 主要包括心率、血压等。实验组者使用硬膜外麻醉以后置入导尿管, 硬膜外麻醉结束后进行穿刺, 大约诱导20min后, 麻醉顺利实施, 对患者的有关身体各项检测指标, 主要包括心率、血压等做好记录, 之后置入导尿管, 密切的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在导尿管置入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结果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置入导尿管之前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对比

实验组在置入导尿管之前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结果和对照组在置入导尿管之前的指标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注:1mmHg=0.133kPa。

2.2 两组患者在置入导尿管之后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对比

实验组在置入导尿管之后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置入导管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置入导尿管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对比实

验组置入后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明情况显优于对照组, 这说明硬膜外麻醉后置入导尿管对妇科手术患者产生的影响较小, 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3 讨论

留置导尿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操作技术, 这种方式对患者会产生较大的不适影响, 置入导尿管后, 部分患者甚至由于疼痛难忍无法下床活动, 因此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如何降低导尿管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在患者手术开始之前、硬膜外麻醉后置入导尿管的方式开展临床治疗工作, 发现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小, 不适症状也明显减轻, 同时在置入导尿管后, 立即开始手术操作, 不需要进行移位, 因为在移位的过程中, 导尿管很容易脱落, 在脱落后进行二次插入, 一方面会对患者造成多次疼痛, 患者需要承受更大的痛苦, 另一方面脱落后导尿管比较难以插入。因此在麻醉后插入导尿管是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方式。

妇产科手术通常都是采用硬膜外麻醉, 多个节段当中的背神经进行阻滞, 那么麻醉效果只能够持续一段时间, 硬膜外麻醉方式其实就是开展局部麻醉方式, 在一个缝腔内注入麻醉药物后, 然后让麻醉药物和麻醉效果进行扩散, 这样背部神经就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从而达到减轻痛苦和短暂的麻醉效果。但是在置入导尿管的过程中, 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刺激反应, 因为导尿管插入过程中, 会对患者的尿道口位置产生一定的刺激, 从而影响了神经系统, 因此在临床实施妇科手术的过程中, 采用硬膜外麻醉后置管能够很好的减轻置入导尿管过程中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00例实施妇科手术患者, 对其分别进行麻醉前、后的导尿管置入影响效果分析, 结果发现两组在置入导尿管之前各项检测指标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两组患者置入导尿管之后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置入导尿管后实验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说明硬膜外麻醉后置入导尿管对妇科手术患者产生的影响较小, 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实施妇科手术患者在麻醉以后进行导尿管置入能够明显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同时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 于丹, 尹长久, 等.硬膜外麻醉前后导尿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7) :1131-1132.

[2]易碧坦.妇科手术病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舒适度对比[J].黑龙江医学, 2014, 38 (1) :88-89.

[3]秦燕, 王玉春, 赵霖.妇产科手术患者麻醉前后导尿反应的比较[J].淮海医药, 2007, 25 (2) :150-151.

妇产医院手术患者 篇8

[关键词] 外科;医院感染;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49-02

外科手术出现医院感染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本身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住院费用,严重时甚至可引起患者残疾或者发生死亡[1]。为了降低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加强外科手术后的感染的管理与预防控制,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降低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科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实施到工作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的安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外科手术的患者88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4.29±4.03)岁。

1.2 方法 此组患者均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顺利的通过手术,手术均成功,术后针对院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1.3 结果 最终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仅有2例,占2.2%,切口一期愈合的患者有78例,占88.6%。

2 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2.1 疾病本身的因素 由于骨折患者多数为开放性骨折,就诊时多伴有切口污染,如不妥善处理会发生感染,加上手术的创伤,机体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导致切口感染机率的增加[2]。因此外科骨折手术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安排手术。

2.2 引流管的放置 外科手术术后有些需要放置引流管,引流管的放置会导致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

2.3 营养不良 由于血清中的白蛋白含量不足,影响切口的愈合,临床上把应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作为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外科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病程长,并发症相对较多以及高龄的外科患者一般营养摄取不足,或因贫血等原因导致的切口愈合不良而发生免疫力低下。截瘫的患者会出现肢体感觉和活动功能障碍,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

2.4 急性应激性损伤 外科患者的急性损伤都是强烈的应激源,83%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是在疾病的早期,这与患者的应激应对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急性损伤后的应激水平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高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急性损伤引起的应激病理性的变化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物质基础。

2.5 环境因素 由于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是导致切口感染的有一个因素。患者的体温每升高1℃会导致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组织高热时组织缺血,温度高将增加切口感染的发生[3]。因此,瘫痪以及昏迷的患者因二便失禁,机体会过度的出汗、伤口渗出多等原因所致皮肤的过度潮湿,均可增加皮肤组织老化和减低抵抗力。再加之翻身变换体位时的动作粗暴等不当护理以及体位不合理会造成切口局部组织的感染,因此提高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3 护理对策

3.1 术后切口的一般护理 无论是纵切口还是横切口的切口,操作者要在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将两侧的切口对齐,缝合后术后伤口包扎松紧适宜,术后一日给予切口进行无菌换药一次,检查切口是否红肿、渗血及渗液等情况,针对一般的患者病情情况下术后切口隔日进行换药,可适当的給予理疗进行局部照射促进切口愈合[3]。

3.2 预防感染的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与围手术期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针对伤口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术后切口换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3.3 切口感染的处理 护士密切观察切口以及切口周围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热痛、血肿等炎性反应,测量患者体温有无升高。要早期发现切口感染,并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处理方法:早期进行切口引流,将脓液引出,在向引流管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感染期间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可以适当的加大剂量与联合用药。患者出现体温高而不退时,可以遵医嘱给予退热剂治疗,必要时可以使用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大动脉血管充盈处放置冰块等。

3.4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患者带有引流管时,做好引流管的护理随时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防止脱出、受压、打折。尤其是患者翻身、下床时防止引流管高于切口避免引流液逆流造成切口感染。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以及量。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3.5 保持足够的营养,加强机体体抗力 术后的患者要维持营养以及体液平衡禁食期间应静脉补充液体以及肠外营养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恢复胃肠功能。排气后可根据食欲调节逐步增加患者的营养以保证机体需要。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严重影响创伤的愈合,虽然营养不良和脱水不会直接的引起切口感染的发生,但由于营养失衡患者的皮肤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皮肤的弹性减少,增加了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

4 小 结

外科手术术后院内感染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感染一旦发生,不但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日期和费用,而且影响了患者的康复,重者会导致继发在出血、引起严重的败血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对外科手术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要多加重视,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的降低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孙俪.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杂志,2011(8):67-68.

[2] 胡敏霞.创伤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西安护理杂志,2009,12(7):234-235.

[3] 刘爱萍,饶珍保,徐敏.外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05(24):321.

医院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篇9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1.

1、一般资料; 1.2、既往史及健康状况; 1.3、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1.4、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1.5、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

2.手术前期准备:

2.1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

2.2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

2.3、备血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贫血;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备好一定量的全血;

2.4、预防感染: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5胃肠道准备: 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术前一夜肥皂水灌肠;

2.6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3、手术晨护理:测量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

3.3、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平衡,观察病人排尿及疼痛情况。

3.4、引流管的护理:应妥善固定,避免过度牵拉、扭曲;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5.1、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5.1.1、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

5.1.2术后协助病人早期活动,卧床病人做床上移动和翻身;5.1.3、鼓励病人每天做深呼吸、咳嗽及咳痰; 5.1.4、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术前积极控制感染。5.2(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5.2.

1、胃肠道手术术前灌肠,放置胃管;

5.2.

2、麻醉前给药。5.2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2.

3、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3~4天; 5.2.

4、卧床病人取半卧位,坐床上移动和翻身; 5.2.5、术后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5.2.

6、严密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5.3泌尿道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5.3.1、术前训炼床上排便;

妇产医院手术患者 篇10

心电监护仪被广泛配置于医院的各ICU病房、手术室、抢救室及一些需要密切监测人生理指标的场所[1]。在急诊科、手术室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 即为患者接好心电监护仪后启动测量血压键, 机器提示错误、机器的气泵放气时不稳定、瞬间放气完毕、不停充气等导致血压测量异常或者参数异常。送修设备科解决问题后不久又出现同样的问题。针对此情况, 设备科工程师解释为主机血压板有氧化物腐蚀电路导致血压测量异常, 至于氧化物形成的原因工程师也未找到。

1 心电监护仪故障产生原因

在医院临床科室中, 由于急诊科、手术室经常需要抢救突发性外伤的患者, 如车祸、打架等意外伤, 这些患者一般都会伴随有肢体的伤害, 当他们被送往医院, 医生接诊后就需要给患者接上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监测、检查设备, 以便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参数。在这个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将血压袖带套在患者的手臂上, 由于患者的外伤, 手臂上会有血渍和污物, 所以在测量过程中, 血渍和污物就会直接渗透在袖带上。当检查完这个患者后, 这个被污染的袖带是不能直接给下一个患者使用的。医护人员为消毒安全考虑, 将监护仪的血压袖带放入溶液中浸泡, 造成袖带进水, 由于监护仪内部是相当精密的电子元器件, 袖带进水后在血压检测中很容易因放气而导致水分进入血压检测电路, 损坏后排除水分相当困难[2]。

2 心电监护仪故障产生过程

由于这个棉质的袖带内层里面的皮囊并不是一个全封闭的, 而是有接口的, 在清洗过程中, 难免会有水进入皮囊。水一旦进入皮囊, 机器开机后, 只要启动血压测量模式, 在机器测量充气时, 袖袋就会把皮囊和气管中的水分都吸入到皮囊中, 当放气时, 这些水分就会随着气压被吸排到机器主板上、血压板的放气电磁阀和周围电路上。由于心电监护仪的电路板比较精密, 经过这样反复地进入水汽, 就会形成氧化物锈蚀主板上的铜箔, 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电路板上的线路异常, 引起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轻则导致无法进行血压测量, 重则导致整个机器工作异常。

3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 如果每次抢救1名患者就更换1个袖带, 价格太贵, 成本高, 既给患者增加了负担, 可操作性又不强。如果不更换, 只是清洗、消毒, 这样会损坏仪器电路板, 维修更换电路板成本更高。基于以上原因最后决定自己研究试验、改进, 经过多次的试验改装, 发明了一种塑料袋 (没有底) 样的袖带, 每次在抢救患者时先将这个塑料袖带套在患者手臂上, 再将仪器的袖带套在塑料袋上, 抢救患者后只需将污染的塑料袖带清洗、消毒, 或者直接更换, 快速、卫生、简便易行, 且成本低廉, 解决了清洗原装袖带带来的不便, 又防止了机器隐患。

4 塑料袖带的基本参数及应用效果

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 将塑料袖带确定为圆柱形, 如图1所示。

实际尺寸为:直径16cm, 高25 cm, 经过试验, 此尺寸胖瘦患者均能使用。此塑料袖带在临床的反复试验, 使用已经2 a有余, 效果明显, 心电监护仪未再发生因清洗袖带而损坏的故障。

5 注意事项

(1) 血压测量不正常:除高血压、严重低血压、心率过缓和过速的患者, 以及测血压不可靠或测不出血压以外, 如仪器测血压启动后测不出血压参数, 经反复多次充气, 显示测量超时及袖带漏气, 或有的仪器显示出错代码, 则首先要检查绕肌体袖带尺寸、松紧是否合适、平整, 袖带有无漏气, 导气管有无漏气和扭曲, 是否有脏污堵塞, 要将脏污清除或更换。在清除脏污和日常保养时, 不要将液体直接倾倒在仪器上, 清洗液不能残留在机器外表面的任何部位, 要及时擦拭仪器, 机壳内部不得进入任何液体, 不得浸泡监护仪的任何部分[3]。只有操作和维护人员做好相应的工作, 落实好三级保养制度, 仪器设备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张乔治.关于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及故障维修的研究[J].科技资讯, 2011 (19) :128, 130.

[2]潘学军.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维修浅谈[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2) :374-375.

上一篇:幼儿识字教学方法新探下一篇:人才培养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