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艺美术学徒制十篇

2024-06-25

现代工艺美术学徒制 篇1

衡水冀派内画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课程, 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是衡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的一个亮点。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内画文化和技艺传承, 我院在2010 年开设工艺绘画专业, 设置内画方向课程, 与“习三内画”进行合作, 共同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几年的努力, 使高职教育与传统的学徒制良好结合,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工艺绘画专业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是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主要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由教师和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以技能培训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衡水冀派内画作为传统艺术, 其传承方式主要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直到现在, 衡水还有些作坊一直保持着学徒制的传统。通过拜师学艺, 几年方有所成。徒弟出师后手艺高超, 画工精美, 但也有缺陷———缺乏创新, 只是一味的模仿。因此, 我院在近几年努力探讨和研究国内外其他高校“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 结合本专业特色及传统师徒传承的优点对工艺绘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和论证。通过几届毕业生反馈的情况, 针对市场上对内画人才的需要, 制订了适合本专业内画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艺绘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冀派内画产业发展趋势, 通过对衡水知名内画企业“习三内画”、“一壶斋”等大型企业进行内画产业技术进行调研, 通过这些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 同时, 我们的专业教师走进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国家级内画大师进行深入探讨, 并与“习三内画”合作办学, 共同建立内画实训基地, 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前二年在校, 在教室进行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育, 在画室进行国画、书法、内画等技能训练,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年, 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能够熟练的完成订单任务, 能够独立完成或参与作品制作, 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由过去只注重技艺传授的“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变为更科学的、注重技能和素质综合培养模式, 使内画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目前是全国高校中唯一开设《内画专业》的学院, 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因此, 我们进行市场、行业反复调研, 根据其他专业的办学经验, 结合本专业特点创建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 大师引领, 人才引进。聘请工艺美术大师内画大师王习三、衡水市冀派内画协会主席王自勇正担客座教授, 并聘请其他十余位位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北省内画大师为兼职教授。通过与这些大师的交流, 我们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和高职的教育理念,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并且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培养了三届毕业生, 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我们的教师队伍, 由三部分组成: 本学院艺术类专业教师、企业聘请的专业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 我们针对这三部分教师的优缺点进行统一集体备课, 教师们互相学习, 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教学。由我们的专业教师讲解专业理论知识, 提升学生文化历史知识、国画的培训、现代设计概念及创新创业的教育。企业教师利用自己专业长处在实训工场进行理论和时间教学, 对于学生提供手把手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进行内画设计与绘制。我们在每班配置两名专业教师, 能够满足学生需求, 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每次学生作品完成我们组织行业的大师进行统一评价, 提高学生与教师的整体水平。经过这几年的努力, 我们已经有了一只业务能力过硬、职业教育特鲜明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其次, 我们在课程体系上合理设计课程, 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技能知识。根据内画专业所需知识与技能, 结合本专业行业标准, 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设置了《内画基础》、《工笔白描》、《书法》《写意山水》等核心课程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内画营销》、《中国工艺美术史》等相关专业课。针对专业教材缺乏的实际情况, 我院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在教学中摸索、总结和完善校本教材的编写, 几经更改后预计今年出版正规教材。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几年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 我院专业课程内容不断的完善, 做到课程与内画行业职业标准相融通, 课程与岗位能力相一致, 并且将将课堂教学、校内培训、企业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

最后, 我们坚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能力的办学方法,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建设, 现与“习三内画”合作办学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和3 个校外实训基地, 以工学结合的方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搭建教学平台, 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实训项目结合市场需求, 按着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培训, 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训练。达到了学生在学校实训与现实工作的一致性, 课堂与企业的一体化。这种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加强锻炼, 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三、结语

经过三年的在校培养, 通过高职高专的专业教育, 提升内画设计人才的全面素质, 培养成技能突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企业大师对他们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三年内达到了传统培养五、六年学生的水平。学生在毕业生就达到了中级工职业职工水平, 有些学生甚至达到高级工职业资格水平, 在校期间参加就能获国家组织的各种奖项。肯定了“现代学徒制”内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是高效率、高质量的。得到了内画行业、企业的充分认可。

参考文献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11.

[2]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职教论坛, 2013.

[3]陈宏图.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代企业教育, 2013.

现代工艺美术学徒制 篇2

在校学生不但有老师言传身教, 每人还拜了一位师傅一对一地学手艺。最近, 一种古老的教学模式被引入浙江省绍兴市的职业教育中。据报载, 绍兴县职教中心在绍兴市首次推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31名烹饪专业学生成为绍兴市首批现代带薪学徒工, 他们一出师便可成为一名具有一定等级的技术工人, 一毕业就将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日前, 绍兴县职教中心举行了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开班暨师徒结对仪式。仪式上, 该校与柯桥的王子宴会、金永泰、永泰望湖等酒店达成合作办学协议, 该校2010级烹饪专业31名学生, 当场与来自这些酒店的大厨们拜师结对, “一对一”学手艺。

根据协议, 从1月5日开始, 这些学生即开始在上述酒店进行烹饪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成为带薪学徒。与中国古老的“学徒制”有所不同的是, 这些学徒虽然吃、住、工作都在酒店, 但是他们的另一种身份仍然是绍兴县职教中心的在读学生。在酒店做学徒工期间, 职教中心的老师仍然会在每天上午来酒店给这些学生上文化课, 传授基础和专业知识, 下午的时间一般由大厨师傅向“弟子”手把手地教手艺。在做学徒工期间, 如果学徒和酒店双方满意, 即可直接签订劳动合同, 学徒毕业后就能正式被录用为酒店员工。

绍兴县职教中心校长黄伟祥表示, 绍兴县职教中心在全市首推这种教学模式, 是为克服以往师生关系中“一对多”的弊端以及实习时缺乏针对性等种种问题,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技能。

现代工艺美术学徒制 篇3

现代学徒制的涵義及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机制,推行课程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增强服务能力,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个体成长发展。

正确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模式

变则通,不变则不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在推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考虑的变动。

更新“培养目标”。将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本依据,以酒店需求与岗位资格为标准,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动理论、能操作的新颖复合型应用人才。

完善课程体系。本着市场的需求和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原则,调整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将原来的2.5年在学校学习,0.5年在校外实习,改为2年在校学习理论和校内实训,1年在校外实习。

改革“教学模式”。积极开辟校外企业课堂,实际开放教学,把课堂直接搬进酒店厨房,学生作息参照酒店作息时间,每位学生认定一位带手师傅,确立师徒关系,以便更好的传授技艺。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在学徒制期间,学生顶岗实训,基础课堂教学,课余生活分别由指导老师、任课老师与班主任三位一体的进行管理。包括考核奖励机制也与此相连。

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施措施

隆重的动员会。为了学生能很好的选择到自己心怡的酒店实习,在实行学徒制之前,要请各酒店相关具体负责人到现场进行动员。确立学生与酒店的师徒关系,让学生能从思想上真正进入实习酒店。

学生双重身份的确立。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即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生尚未毕业,还要继续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以约束自身行为。作为酒店,学生又是员工,同时也要遵守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双重身份确立,双方相互约束,使学生能学有所成。

学生实习的安全保障的确立。为切实保证学生的安全,除了安全教育外,学生有城镇合作医疗,有商业保险,同时酒店也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保险,这样就确立了学生实习的安全保障。

签订实习协议。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酒店、家长、学生四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要通过协议未明确界定。四方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经过协商,制定协议,四方共签,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学生实习班主任全程跟踪。为了使现代学徒制良好的运行,为了使学生遇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在学生实习期间,班主任要全程跟踪。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能及时的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不规矩的行为加以引导和劝解。

酒店师傅手把手传授技艺。在动员会上所有学生认定自己的师傅,进入酒店后师傅要在做人和技术上手把手的传授,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成就感,从而更好的实施现代学徒制。对结对的师徒我们联合酒店要定期进行考核,从而来验收学徒制的成果。

严格请销假制度。为了保证学生在企业的出勤和安全,对于学生的请销假进行严格的控制。学生请假需提出书面申请,经带手师傅同意,酒店人力部门同意,还需告知班主任。通过三层请假手续未严格管控学生的请假,从而更好的执行现代学徒制良性运行。

系领导定期慰问实习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系里领导不定期去企业慰问学生,和学生座谈,询问学生实习情况,了解学生诉求,及时处理学生心理和生理的一切问题,使学生能愉快的在企业实习,从快乐中成长和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总之。要在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当前烹饪教育的现状及企业的要求等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工艺美术学徒制 篇4

近些年,工艺美术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工艺美术产业销售总额呈明显上升趋势。再加上国家不断提高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渐提升。这些都促使我国重视工艺美术教育,开设设计专业的院校普遍开设工艺美术课程。本文分析工艺美术教育中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融入现代学徒制的措施。

一、工艺美术教学现状

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展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对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高等院校专业教育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时间较短,而且许多院校的前身都是中职院校,在师资配备、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体系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专业角度分析,在教学中,工艺美术主要偏向于理论教学,但专业技术教育其实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应用技能的培训,与普通的高等教育还存在很大区别。但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式上缺乏创新,同时,培训项目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内容的`学习都只停留在表面,对提高学生工艺美术技能没有实际帮助。

二、现代学徒制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就是没有有效的反馈与沟通机制。而现代学徒制中学生与师傅同处一个空间,面对着具体问题,一旦有疑问就可以及时询问师傅,而师傅也可以结合具体事物分析,解决学生疑惑,激发其兴趣。

(二)实现因材施教

实现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就是现代学徒制。日常生产实践中师傅与学生间存在紧密联系。师傅都是结合具体事物与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这种一对一的模式不但可以让师傅了解学生的情况,还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三)优化学习方法

现代学徒制直接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广的学习的平台。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缺乏实践操作,囫囵吞下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教学模式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难以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只能被动跟随。现代学徒制教育则强调实践,从不同角度提高质量,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与学习。

三、工艺美术教学中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实践

(一)优化实践考核体系

改革传统考试形式增加实践技能考核的比例,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魍辰萄模式中只在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实践技能,且比例仅为总成绩的40%;现在依据学校情况将技能考核定位为每月一次,专业技能大赛每年举行一次,并将技能成绩作为单独的考核指标。考核方式仅采用单人实际操作,使学生具有学习动力与目标,奠定基础方便后期技能考试及岗位需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集中训练专业技能,避免传统学习松散、不到考试不着急的情况。考试形式改革后,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与优化,及时纠正操作中不规范的行为。

(二)运转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及责任;学校与企业都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身份具有双重性,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则是学徒;校企共同管理,接受双课程学习;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分别进行,实际中根据校企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1.双身份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联合宣传与招生。招生就是招工,这意味着学生都有两重身份。通过企业面试后录取并签订“预备员工协议”,此时学生具有预备员工的身份,而通过学校单招入校后获得学生身份,这样就同时具有预备员工与学生身份。

2.双体系特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具有两套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各有一套教育体系。但两者教育理念存在差别,因此侧重点也不同,学校重视理论、企业重视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要建立相互融合的培养体系。

3.双标准体系。学生要分别满足学校、企业的考核标准。学生落实学历考试,企业则实施技能考核。学历考试以学分的方式进行,分为三个级别,即铜级、银级、金级三个级别的评价体系。制定双标准评价体系,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出实践与理论同样具备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行业水准,促进工艺美术行业进步。

综上所述,工艺美术教学中引入现代学徒制,推进企业与学校师资队伍的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式,促进工艺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应用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与职业观,紧密结合专业学习、自我发展及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丽琴,左新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隐存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与职业,(17):112.

[2]胡涓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南通开放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6):78.

西方现代学徒制简析及启示 篇5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建立在现有经济条件下,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蔓延与终身教育理念盛行的情况下不断变革与完善而形成的。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摒弃了过去单一的技能训练转而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统一, 追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代学徒制相比于传统学徒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 其从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职业教育脱离实践的难题, 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技能与素养的整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标准。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指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 是对传统学徒制教育的发展, 其实质上是一种交替式的培训与学习 (2) 。学徒具有双重身份, 在职业学校为学生, 需要在课堂上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 在企业即为学徒, 需完成特定的实习与培训, 企业对于学徒创造的价值会给予一定的报酬, 学徒具有“准员工”的待遇, 但工资薪酬相对于正式员工有很大的差距。现代学徒制非常重视企业与学徒之间的“雇佣”与“培训”关系, 工作现场是学徒学习的主要场所, 学徒的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在工作场所度过的。不仅如此, 其还重视学校与工作场所之间的互动, 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整个过程中, 各利益相关者都需要互相扶持, 以此来保障学徒培训的顺利进行。同时现代学徒制强调企业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行业对现代学徒制的监督与指导。学徒在进行学徒制培训之前, 需要同企业签订相应的合同, 通过法律的方式进行管理与监督, 保障学徒与企业双方的权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 学徒培训重视能力目标的实现, 强调知识在工作场所高度自主化的积累与应用。

现代学徒制因其能够有效培养学徒的实践操作能力, 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与失业压力, 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与青睐。西方各国通过对传统学徒制的革新, 逐步实现现代学徒制纳入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兼容, 为各国自身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通道。因此, 基于对西方各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经验和历程的分析, 结合我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教育文化传统, 为建立稳定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 协调维护好利益相关者的权利, 在推进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摸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形态

目前, 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建立了或正在试图建立适合新时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系统。根据欧盟2012年的报告显示, 欧盟27个成员国中, 在中等教育层面开展了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的国家有24个, 另外有14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层面也建成了广泛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系统 (3) 。现代学徒制日益成为学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有力补充, 不再单一局限于传统的师徒培训方式。与此同时, 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各国已逐步抛去了高度统一的姿态, 转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就模式与系统的角度来看, 当前西方现代学徒制在各国的表现方式与形态各有特色。

(一) 三种模式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制度, 与一个国家的顶层设计息息相关, 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联系密切。因此, 不同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方式各有差异。

1. 注重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模式

在西方各国中, 德国和瑞士有着深厚的学徒制传统, 国家层面的学徒制立法较为完善, 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责任感与热情普遍较高, 企业与学校分工明确, 因此对于现代学徒制的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方面十分重视。德国现代学徒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双元制”, “双元制”体系中的学徒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地点、两个时间段内接受理论与实践的熏陶, 通常情况下是每周1-2天的时间在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中度过, 3-4天的时间花费在企业车间实训过程中。“双元制”对于培训的过程与质量控制十分注重, 行业协会也会定期对学徒的培训情况予以检查与监督, 同时在中期以及毕业时进行全方位的考评。瑞士不同于德国, 其学徒制必须根据联邦专业教育与技术办公室发布的“职业培训条例”来开展, 瑞士现代学徒制主要通过职业学校、企业、产业培训中心三方主体展开, 因此也被冠名为“三元制” (4) 。在三方主体共同支撑的现代学徒制中, 企业培训占据着主导地位, 学徒在培训期满后参加一系列的国家考试, 以获得联邦政府颁发的职业教育证书与文凭。

2. 注重结果控制的模式

英国、澳大利亚不同于德国有着深厚的学徒制培训传统, 相比之下这些国家能够给予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和教育机构很大的教学自主权, 并采取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学生参与其中。由于此类国家向来注重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 民众对于学徒制的了解也不充分, 因此政府通过不断的改革来保证学徒制的培训结果, 借此来博取民众的关注与参与。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培训主要依据行业技能委员会开发并颁布的“学徒制框架”来执行, 其核心内容是学徒需获得一定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英国学徒制框架本质上是一种“目标—结果”导向的管理方式, 对学习内容以及校企分工没有明确的规定与限制, 只注重培训的最终结果 (5) 。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则在职业资格框架的基础上增加培训包, 来为学徒制的开展提供依据, 其主要由TAFE学院和集团培训公司负责培训,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接受全国统一规格的考核, 来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

3. 注重行政开发与管理的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产生与发展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其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也会发生改变。法国在上世纪80年代“权力下放”政治背景影响下, 其现代学徒制的开发与管理主要体现在行政大区层面。在法国, 存在着国家或政府所属的公立学徒制培训中心, 同相关行业委员会协调管理学徒制的培训工作。法国所开展的学徒制培训从某种程度上需符合国家的资格认证, 一旦没有通过国家层面的资格认证, 学徒制培训将会被视为无效。法国学徒制的开发主体主要是各行政大区, 学区长组织企业代表、学徒培训中心代表和专家组成工作组, 通过制定“联络文档”的方式来规范本地区企业和学徒培训中心的培训工作, 同时该文档详细规定了学徒必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法国政府用基于行政开发指令的方式来推行学徒制, 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地保证学徒制在推行过程中始终保持规范化运行状态。

(二) 两类系统

加拿大生活水平研究中心将西方国家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划分为两大系统:北欧系统 (Northern European systems) 、盎格鲁撒克逊系统 (Anglo-Saxon systems) 。两类系统主要依据各国的国家背景与职业教育传统进行分类, 每一类系统都具有各自明显的标签。

北欧系统以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著称, 职业教育相关立法较为完善,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责任感很高, 同时各国普遍采用“双元制”培训, 企业与学校分工明确。德国是其典型代表, 丹麦、奥地利、瑞士等国家同样隶属该系统。而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则分属于盎格鲁撒克逊系统, 其中英国是其典型代表。该系统内的国家比较注重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地位相对较低, 国民普遍愿意接受普通教育,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培训。另外, 这些国家的企业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不是很感兴趣, 企业自主参与度较低。近年来, 盎格鲁撒克逊系统内各国纷纷推行学徒制改革, 如英国推行现代学徒制以及澳大利亚开展的新学徒制, 政府参与力度与日俱增, 学徒制的关注度得到明显的提升 (见表) 。

两类学徒制的根本差别在于运行机制的不同, 北欧系统属于需求引导型 (Demand-led) 的产业共识机制 (Industry consensus Mechanism) , 劳动力市场及学生对学徒制都比较认可;盎格鲁撒克逊系统属于供给引导型 (Supply-led) 的准市场机制 (Quasi-market Mechanism) , 政府通过较为直接的经济激励措施鼓励雇主提供学徒制岗位 (7) 。北欧系统中, 工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劳动力市场与产业的联系较为紧密, 产业界认同度高, 职业咨询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咨询充分。而在盎格鲁撒克逊系统中, 工会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缺乏强有力的职业培训系统。

三、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共性

西方现代学徒制发展到今天, 虽然在各国的运行模式上存在着差异, 但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点共性:

(一) 国家从制度层面加以重视

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西方各国将现代学徒制视为国家发展战略, 纷纷出台相关劳动和教育法律法规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国家加大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以及管理力度, 通过经费支持和补助的方式来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的规范实施, 各国建立现代学徒制的管理与监督机构, 从制度上加以规范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推广。区别于传统的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被纳入到国家管理层面, 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标准来保证现代学徒制的培训质量, 同时保障参与各方的合法权利。传统学徒制中, 国家将学徒制视为一种济贫手段来缓解社会矛盾, 而现代学徒制则被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其经济功能不言而喻。无论是何种模式、何种系统的学徒制, 政府在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与实施中的作用愈发明显。

(二) 注重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企业为主的特点, 学校以及培训机构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中采用的订单培养模式就是其典型代表。现代学徒制强调将学校本位知识与企业本位的技能学习相整合, 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责任 (8) 。学校是现代学徒制中的教育主体, 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起辅助作用。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 受教育者具有双重身份, 在学校是学生, 在企业是学徒, 通常情况下, 主要以学徒身份为主。受教育者在培训之前需获得企业的学徒资格方可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从而正式进入现代学徒制项目内接受学习。这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 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调动了企业提供现代学徒制培训岗位的积极性。

(三) 追求多方参与的利益均衡

现代学徒制的参与主体主要涉及企业、学校和学徒, 而利益相关者则包括了企业、学校、学徒、政府、工会、产业指导委员会, 以及第三方培训和中介机构等。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增加, 促使现代学徒制开始形成规范化的运作机制, 通过市场化的运行模式, 迫使各参与主体经过多次博弈后达到利益均衡。现代学徒制项目对各参与主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政府而言, 现代学徒制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改善就业环境以及提升就业率;对雇主而言, 现代学徒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形象, 提升企业知名度;就教育机构而言, 现代学徒制是其价值存在与价值贡献的重要体现, 培训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教育机构自身的发展前景;而对于学徒本人来说, 现代学徒制是其履行社会义务、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 通过市场化的运行方式可以合理有效地解决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均衡。

四、西方现代学徒制对我国的启示

现代学徒制这一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 在西方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 通过与社会的紧密结合, 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 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实用型技能人才, 为西方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 各项试点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但试点推进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如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定位不够明确, 校企合作改革不够深入,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环境有待改善等。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和运作模式, 对于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推进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 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 各国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现代学徒制加以扶持, 其国内企业及民众对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亦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 良好的运行环境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的稳定发展。当前我国正在加速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的推进工作, 国内民众及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还存在着一些困惑与误解, 政府有必要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普及性宣传。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应划拨专项经费来实施现代学徒制, 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采取减免税收的优惠措施, 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现代学徒制的推行, 最终形成制度上有保障、政策上有鼓励、财政上有支持的联动局面。教育部应协同有关部门按照项目推进的方式层层推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 将职业教育的经费分配向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倾斜, 另外政府需落实现代学徒制学徒双重身份的合理界定, 通过相关法律条款的修订明确学徒的有效身份。

(二)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改革

校企合作在我国产生、发展的时间并不长, 但其产生有效推动了企业生产与经营机制的转变, 促使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革, 制定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在于企业和学校两个学习中心的有机结合, 如何处理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推进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在学徒制整个培训过程中既要强调与工作相关的实践能力, 又要防止企业将学徒作为短期的劳动力。因此, 深化校企合作方式, 建立具有约束力的管理制度很有必要。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环节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层次较低, 经费分配机制不够完善, 培训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等。基于此,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工作需要优化拨款经费机制, 改变过去单一的拨款形式, 将教育质量引入拨款机制, 同时建立明确的责任制, 将负责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企业实行定期考核机制, 保证现代学徒制的培训质量。

(三) 加强多方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现代学徒制的推行需要学校教育、企业培训、政府投入的联动呼应, 谋求多方主体利益的统一才能使现代学徒制在我国拥有长期稳定的发展局面。政府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工作的主导, 通过政策、制度、财税等方面的一系列保障, 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作为试点推进工作的重要环节, 企业也要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 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新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于学徒的管理与教育, 主动谋求校企合作, 积极构造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 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在三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尝试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探索出一条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路径。

五、结语

西方现代学徒制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 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 对学生加以技能培养, 突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克服了传统的碎片式、模块化的培训 (9) , 既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也注重学徒的社会使命感的培养。西方各国将现代学徒制纳入到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形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强调技能与知识的统一, 注重国家统一标准的设置, 实现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对接。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以及所处的国情存在差异, 因此各国的现代学徒制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我国在借鉴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与经济制度, 立足国情,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同时以开放的态度鼓励多样化的尝试, 推动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 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以学徒培养为核心, 是既不同于传统的师徒式学徒培训方式, 也不同于单方面的学校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学徒制。它突破了传统的学徒制培训弊端, 将学校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学徒制培训方式相结合,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知识与能力的协调, 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的吻合。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快速发展为各国的社会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推进工作正处于起步状态, 需要合理借鉴西方现代学徒制的有益做法来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现代学徒制,启示

注释

11芮小兰:《西方学徒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载于《现代企业教育》, 2008年第4期, 第18-19页。

22 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 载于《职教论坛》, 2009年第12期, 第1页。

33 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为何国际上受青睐》, 载于《职业技术》, 2014年第10期, 第20-21页。

445 关晶:《现代学徒制何种模式适合我国》, 载于《中国教育报》, 2014年10月13日, 第6页。

56 Sharp A、James G:《The Apprenticeship System in Canada:Trends and Issues》, Ottawa·CSLS, 2005, P39。

67 石伟平、匡瑛:《比较职业教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第176-179页。

78 Steedman H《:Apprenticeship in Europe‘:Fading’or Flourishing?》, London·Center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2005, P4。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篇6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西方发达国家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我们国家还正在进行实践探索, 处于试点尝试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和现代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制度结合起来, 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 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我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使他们顺利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有利于推进“双证融合”, 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企业参与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去, 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 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对完善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学徒制是生产实践的产物, 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是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要求校企双方围绕共同合作目标, 实现互惠共赢。截至目前,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学校去尝试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呢?究其原因, 不难发现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 校企双方实际上只能做到浅层次合作, 存在“企业冷, 学校热”的现象, 根本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机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尝试阶段, 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支持, 参与合作的企业及学徒的合法权益更是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 现有的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执行力度也不够, 没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扶持作用, 结果使得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和参与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

(二) 企业激励机制缺乏。德国的“双元制”大家都知道非常成功, 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参与企业都能保持很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推进绝对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参与企业的规模、实力与他们的参与热情, 都影响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效果。

参与企业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没有远大的战略目标, 只关注短期成本, 只看到短期利益, 更缺乏储备人才的战略思维。参与企业在参与过程中要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进行技术指导, 并支付相应工资, 这些都增加了他们的经营成本。更需要说的是, 他们认为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将来学成后的流动性却很大, 在本企业可能干不长就跳槽了,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正是由于这些担忧, 参与企业出工不出力, 在实施过程中都是一副应付的姿态。因此, 目前对这些参与企业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来提升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 在院校方面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众所周知,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国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 这些都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例如, 专业课带头人在进行课程设置安排时, 很少考虑到让校企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参与到课程设置中进来, 教材的选择更是理论性太强, 缺乏适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高职院校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和教师的管理、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教材、课程标准等都缺乏经验和研究, 结果使得“现代学徒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不好。

(四) 缺乏稳定的专项教育资金投入机制。企业才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 学校、政府、学生以及社会都是次要的主体。参与企业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不高,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问题。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 所需要的经费是由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来承担的。澳大利亚实施学徒制以后, 政府也在不断尝试各种途径来帮助参与企业弥补他们参与学徒制的成本。只有资金的问题解决了, 企业才有能力也愿意广泛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来。而在我国, 让大多数参与企业为难的是政府的财政补贴不到位, 说好的优惠政策也不明确, 缺乏具体可操作性, 还有就是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比例偏小。这些都影响了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参与的热情, 结果造成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合作状态。

(五) 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一边跟着高职院校的老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一边还要跟着企业的师傅, 也就是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学习实践技术。然而, 一方面学校的老师理论知识确实都很扎实, 教学方法的把握和应用更是得心应手, 但是大部分老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很是欠缺;另一方面企业的师傅专业工作实践能力确实很厉害, 然而让他们把自己熟悉的工作实践知识教给学生们却是一件难事, 他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都不够熟悉, 有的师傅甚至自己会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

三、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针对上述在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需要政府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的大力支持, 而且必须落到实处, 有具体政策可依, 有具体法律条文可循。我国政府应该借鉴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国家, 制定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 并且在制定过程中做到权衡各方利益、组成专门的委员会, 让参与企业、高职院校、学生、行业机构都参与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中来。而且, 在法律法规以及优惠政策方面必须落到实处, 不能过于宏观, 无法操作, 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在制定对参与企业的优惠政策中一定要具体, 不能只提到给予税收优惠, 要把如何优惠及优惠力度写清楚, 便于操作, 更对参与企业有激励作用。

(二) 成立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专门机构, 加强行业协调。目前, 我们国家的政府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缺乏实质性的重视, 还没有建立政府层面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这样无法调动参与企业的积极性。我国应该上到中央, 下到地方都要建立起相应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专门负责解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协调参与企业、学校、学生等各方利益关系。

(三) 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专项教育基金。我国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的基金投入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去。各级政府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各种办法筹集资金, 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专项基金。比如可以考虑改革“教育费附加”这个税种, 好好利用这个税种, 以便好好发挥它支持教育事业的初衷。可以考虑提高征收标准, 给这项专项基金提供经费来源。

(四) 吸收我国传统学徒制优良传统和借鉴国外经验并重。“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不仅需要借鉴国外的很多成功案例, 更需要融入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学徒制经验, 在对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归纳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当地特色的做法, 否则就会造成水土不服的。因此, 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外来经验, 还要吸收我国传统的学徒制的精华, 并将其发扬光大。

(五) 不要盲目全面推广, 应有针对性的选择试点专业试行。高职院校的各位老师以及相关领导应考虑自己专业的特点, 找出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方式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不能一刀切的照搬别的国家、别的院校、别的试点地区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做法和方法。

就拿会计专业为例来说, 大家都知道会计这个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 有一些这个行业比较特殊的制约因素, 比如说会计资料涉密性强, 好多企业不愿意让外人接触企业的财务资料, 这些财务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的商业秘密;还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相对稳定, 而且一般企业所需的财务会计人员数量有限。上述因素决定了会计专业无法像其他专业一样选择行业大企业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

但是, 会计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社会现状来推行“现代学徒制”。比如, 我们可以依托代记账式公司, 提供仿真教学模式, 推行会计专业特有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校外企业无法满足会计专业特有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因此以校内代理记账 (或模拟) 公司为依托, 组织学生进行代记账实践, 以校内的代理记账公司作为推进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平台。为了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会计业务, 我们可以将代理记账公司的客户的业务信息进行技术处理, 在不影响客户的生产经营、不泄露客户的商业秘密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把真实的会计信息加工成教学资料用于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

(六) 对企业以激励性财政措施为主, 惩罚性财政措施为辅。我国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和英国的学徒制在某些背景方面是很相似的。例如, 企业对职业教育参与积极性不高, 没有责任感, 无论英国的学徒制还是我国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都是一场必须依靠政府大力推动才能有效进行的改革。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推进, 其中激励性的财政措施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如制定相应制度, 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 给予直接的经济奖励;如对那些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 按在企业中接受培训和指导的学生的数量, 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接受的学生越多, 培训效果越好, 奖励就越多;反之, 对不积极参与的企业适当惩罚。

参考文献

[1]关晶, 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11.31.

[2]刘晓.我国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考略[J].职业技术教育, 2011.9.

[3]唐文君.学徒制授业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新应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篇7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首先, 能够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因材施教。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教学的双向互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能够互相了解对方的特点, 师傅对徒弟的倾向性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针对性地开展学习, 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有着很大帮助, 是一种一对一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次, 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师傅教徒弟两者都是处于同一个教学环境和学习情境中, 徒弟和师傅的接触时间最多,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 师傅可以针对徒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时间指出徒弟哪里存在错误和不足, 督促学生及时改正, 徒弟第一时间给予师傅教学反馈, 徒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够第一时间解决, 能够保证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终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最后, 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保证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某一个环节的生产进程, 从而让徒弟能够更好地体验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际锻炼之间的差异性, 同时还能够体会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从而保证整个职业教育更加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徒弟提供了更多参与企业实际生产作业的机会, 通过在企业中实际操作考察学生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更好了解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分析

(一) 职业院校应该采用三元制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受到最大的阻碍就是学生能否真正深入企业内部之中, 这个过程必须获得企业在工作人员、工作岗位、项目、任务和时间、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而这项活动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和作业, 所以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 职业院校积极性很强, 而社会企业这种模式响应并不是那么积极主动。面对这种现状, 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公共实训平台, 聘请企业的一些优秀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师傅, 到这个平台开展教学, 同时, 学校可以组织优秀学生到企业中参观、交流和参与实际生产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 做好师傅的选拔和聘任程序及相关经费、评估等事项

要使学徒制真正发挥效用, 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 这些人往往都很忙、很累, 因此, 企业和学校应通过协议, 对师傅的选聘、指导等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荣誉激励, 并对师傅的工作教学业绩进行有效评价。一方面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给师傅颁发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资格证书, 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优秀师傅评选, 增强师傅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意识。

(三) 深化课程改革, 构建适合半工半读和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框架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与普通教学条件下的课程不同, 必须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 由校企双方、教师和师傅双方都积极参与并设计的课程体系。首先, 要在学校、企业、教师、师傅、职教研究专家等的共同参与下, 完成工作任务分析、教学标准开发等工作。其次, 必须要设计好校本教材, 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特点。第三, 要不断总结和完善, 而不是一成不变。

参考文献

[1]赵文胜.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 2016 (20) .

基于沙盘的财经现代学徒制研究 篇8

【摘 要】 以现代学徒制改革为试点的教学模式改革已经由教育部以试点工作意见方式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成为职业教育培训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强音。本文以财经商贸专业沙盘建设为依托,通过分析目前在校学生的财经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现代学徒制下学生财经实践能力水平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 财经实践技能;专业建设;沙盘;现代学徒制;财经教学建设

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职业教育学徒制培养模式在我国的正式本地化开展,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德国“双元制”,主要是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完成,是学校受众教育与市场经济个体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具有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特点的新型学徒制度。1969年德系《职业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德国对传统学徒制的最终改造完成,从而确立了具有现代性的双元制,它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助推武器。随着我国现代“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经营者迫切需要所招聘来的职业教育层面所培养的灰领要有一定的娴熟行业背景的专业技能技巧和相关专业知识。在此大环境下,随着校企融合的深度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培训的自我提高,现代企业对学生素质质量的要求更高了。现代企业要求员工诚实、文明、礼貌有团队意识,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相关的专业工艺等知识和熟练的生产操作技能,对职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结构和素质等方面要求更高了。对于中职财经专业学生来说,职业技巧、职业判断能力尚未习得,职业准入能力弱,而同时对人才市场来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对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发展在国家层面给了职业教育界和企业界沟通的一个桥梁,有利于校企深入融合,有利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众所周知,企业是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找什么样的企业合作,什么样的企业肯和你合作,怎样的校企融合深度能有效提升教育受众市场适应力,这些无一例外要成为决策者决策的考虑范畴。企业类型、规模、行业林林总总,学校财经专业学科建设其相对独立性的特征都促使我们从沙盘视角来获得新的体验。沙盘随着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学校化发展进入教育界,把企业搬进了课堂,在专业游戏中让学生体验经营。当沙盘经营课程学习有效结束时,教育受众对所学的内容理解的更透,记忆的更牢,跨学科展现企业经营的复杂流程,在实践中体验精彩,统一了财经专业课的“做”与“学”,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沟通技能等非专业化办公能力。同时由于在模拟中犯错不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任何伤害,所以有效规避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经营活动中的不当决策所带来的风险,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生产经营决策能力,这样独特的人生经营体验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伴学生快乐成长。让学生把课堂书本学习能力、实验室专业实践能力和现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经营、学会核算、学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综合素质,这正契合了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本质。目前中职院校财经专业群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教学目前一般分为两部分,即以手工单项会计业务为主的模拟处理及其会计信息化处理,毕业前所进行的财经类综合实验能力模拟。这种实验的数据都是提前设定好的,没有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角度进行设计,对企业经营理念、资金筹集、采购供应、生产组织、合理销售等均不涉及,是一种事后核算型的模拟,实验结果具有同一性。相对于学生在校专业实验课而言,学校还安排了企业实践实习任务,但其实践时间有限或专业不突出,不对口,无法亲身体验现代学徒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完整流程,包括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等,以及用工管理、知识培训、技能提升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投资融资能力、资产回报等绩效考核无从下手,教学内容与实习的工作相脱离,无从在实践中掌握企业在接收订单、安排原材料采购、组织生产、合理库存、控制销售等物流管理中的组织协调能力、生产管理能力等等,学生在实习中感受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精髓,只是一个被动的核算者,而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模式的开展对财经专业而言,其强调体验和实践正是要解决这样的弊端。沙盘模拟实验教学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能达到以上培养目标及弥补以上不足,因此,要使所培养的财经人才能快速融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与时代发展的素质能力要求相适应,充分开展财经沙盘模拟实验教学是必要的。而现实中,企业经营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和模板,只有历经失败磨难,才能领会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易和精髓。学生在以沙盘视角介入的财经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如何通过沙盘所展示的企业各种资源及其资源的配置情况,理解并初步掌握现代学徒制下企业经营、管理与核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沙盘的开展与完善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企业管理者的阿里巴巴大门。

基于以上考虑,为突出学校财经商贸专业的办学特色,学校财会商贸专业教学部、网络中心共同筹建了金蝶网络实验室和金蝶沙盘模拟室。利用金蝶沙盘模拟实验课程,来满足财经类专业学生实习教学需求,这一新颖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为中等职业教育财经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沙盘最初应用于战争中,是军事战地指挥工具,指战员通过沙盘实物模型可以通观全局、了解整个战场,从而对战局了然于胸,运筹帷幄,以有利于有效作战计划的制定实施。而现代ERP模拟实验沙盘将不同市场主体的行业商战经营视作战场,将企业的主要经营流程、经营部门和经营工作实施对象制作成类似的实物模型,将企业运行过程和流线设计为沙盘运作规则,在指定模拟性管理行业情景与条件下,演习各种经营管理活动。沙盘课程列入中职财经专业课教学体系也就意味着提前把未来财经类学生毕业后所会遇到的残酷竞争、激烈经营的工业和商业战场搬到了课堂上。财经专业课程的沙盘化处理就是基于军事战场和工商业战场的某些共性,在充分市场调研和课堂改造相结合的基础上而设计实施的,它通过模拟市场经营主体企业的整体运作,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分工,组织目标与经营战略制定,实施市场开发、资金筹集、生产投资、物料采购、销售计划等等,协调匹配相关职能,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系列沙盘规则,不同的生产经营理念会导致运行成果的差异性。学校定做的沙盘设备为深圳金蝶公司所应用开发的6个公司型,用户也可根据需要增加,但需相应地增加专业实习教师,以增强实习有效性。模拟经营期间要通过7年的经营运作,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完整流程及生产绩效考核,使受训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培养财经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目的。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综合性强、跨学科、跨专业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等,对教师综合知识能力要求高,如果没有企业管理知识、战略分析能力而只是单纯掌握会计类某一专业课程知识是无法胜任课程教学实践的,所以沙盘视角下的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的关键点之一是师资。要多方面、多渠道引进企业、社会、事务所等各类财经核算专家与能工巧匠,改变以往的财经专业课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习得性教学。教学的成功还需要老师深入了解课程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企业管理过程模型化、可视化,要主导、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系统地、综合地将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给予学生,这无疑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现代学徒制理论指导下,在更高层面上提升师生和企业的实践对接,可以考虑和不同行业的对口实习企业建立沙盘课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沙盘和特定企业经营思想、经营环境、财务状况、经营规则的融合帮助学生在就业前真实地了解企业运作规则、熟悉企业运作流程,便于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对职工的职业能力要求无缝对接,从而具备符合企业需要的实际动手操作和决策能力。这就需要财经类教师知学困而去不足,积极更新专业知识,迎接新挑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日常专业技能教学训练,而中职生由于视野和年龄的差异,导致技能训练中定性与韧性不足,训练效果事倍功半,给教师教学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有针对性地消除学生技能训练盲目被动的现状,以沙盘为依托,以现代学徒制为指导,寻找有效的专业技能教育与训练方法,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得到提升。随着技能训练中中职学生事业心、责任心和技能能力的提高,整个财经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才会得到全面发展。中职院校办学差异的一个显著方面就是其技能训练工作的重视与否,而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显现也必然以掌握专业技能为其基本任务。那么中职财会类学生日常专业养成能力如何呢?以邯郸市职教中心该专业群为例,据我们的调查(近300人例,6个班)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识别出原始凭证,能说出打算盘要领的的学生共有192人。认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这个教学主旨适合会计类专业学习的学生有285人。在综合模拟实习操作中,有168人怕辛苦、嫌麻烦、怕累、后悔自己选错了专业。能正确完成实习实训基本要求,具有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有78人。对动手操作课程有195人感兴趣。

综合调查发现,中职财经商贸类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以及技能训练课程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惑,存在种种复杂的问题,老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加以引导。近年来北京好利来公司、金都大酒店、邯郸市阳光百货集团总公司等用人单位来招聘我校商贸类毕业生,不约而同的一句话都是学校看着真不错,学生专业素质真薄弱。经据我们对相关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中原经济区在快速发展,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我们的学生无法应聘实践性、专业性要求极强的工作岗位。我们自己所面临的实际是就业市场要求越来越高,可生源的素质却越来越低。纯理论化的学校课程学生不愿意学,难以达到预期教学要求。所以究其根本是我们职教的教学模式出了问题——它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秩序的迅猛发展,无法适应生源素质降而又降的变动状况,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形式倒逼我们对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企业而言没有实际工作能力还不愿好好做的人,不是企业所需要和欢迎的职工。而实际操作动手的能力,是要在模仿实际工作中才能领悟的,良好的企业职工品质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才会更有效,这恰恰是现代学徒制带给我们的体验。现代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托,会设置实际或模拟的职业情景,在情景化教学中依照职业活动的程序组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最终促进教育受众的职业能力养成,以期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会做和愿做的人才来。我们认为虽然社会把分数低的学生给了我们,但其不一定不是可锻之才,低分不一定低能,这些学生或许只是在以逻辑思维能力等认知与解释世界的活动中遇到了困难,而在职业技术活动中可能会有其智力强项。我们认为在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以现代学徒制为代表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财经专业技能培养可以以沙盘为视角来更有效地介入。教育受众经过中职技能教育的熔炼,应具有较高的适应专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能具备解决生产经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市场经营与服务中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人才,课程改革应对此作出适应性调整。我们贯彻的改革宗旨是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突出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和教师现有专业教学能力,并且综合考虑到学校的教师资源,合理设计开发出财经商贸类专业校本技能教学目标体系结构、综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结构,进行综合课程设置改革,确保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建立以财经核心职业岗位群能力为基础的多元化、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管理软件操作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岗位进行能力分解,建构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实践技能教学有效目标体系结构及其课程综合改革,培养学生讲诚信、重操守、负责任的专业判断能力、娴熟的现金处理能力、守时遵制理念,初步成为职业财经人士。通过沙盘等校企合作实训项目和校外顶岗,培养学生在会计岗位群中的经营大局观念以及善管理、精核算的会计职业意识,全面检验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与技能,在实践体验中体会现代学徒制的魅力。

总之,以沙盘为视角有力介入财经专业课教学,在现代学徒制度理论指导下加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是突出中职特色的关键。

【参考文献】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自检报告 篇9

2016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自检报告

根据咸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6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年检的通知精神,我校高度重视,认真对照备案任务书进行自检,现将自检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自去年暑期参加市局召开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题会议后,我校立即着手制定了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去年8—9月开始招生,招到9名数控专业学生,作为试点专业的学生,10月份制定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任务书,11月7日学校和陕西泰丰汽车制动系统公司、学生、学生家长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联合培养四方协议,按照培养协议第一阶段为岗位认知阶段,学生在校学习4个月,在企业实践一个月。上学期2016年11月9日—2016年12月9日在企业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本学期是协议履行协议的第二阶段——岗位操作阶段,在校学习三个月,在企业实践两个月,2017年4月10——2017年6月10 实施第二阶段。目前学生正在企业进行第二阶段岗位操作实习。

二、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1、确定了试点专业,探索出了“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员工”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2、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基地与车间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培训与岗位对接五个对接。学校新增校企合作企业——陕西泰丰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一家,结合区位产业特点和办学优势,确定1个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试点专业引企入校,引入乾县新科机械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三、主要建设成效(重点任务完成情况)1、2、3、4、5、校企联合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

签订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四方协议。完成联合招生方案 试点专业学生录取花名册 实习手册

四、资金到位和执行情况

1、资金到位情况

2、资金执行情况

(1)招生支出:

(2)聘任专业教师支出:3.5万元

(3)实习带队教师支出:1800元

(4)实习指导教师:3200元(5)实习学生补助:700元

五、存在主要问题

1、招生难问题近几年,职教学生中愿意上职业高中参加职教分类单招的学生多,学专业技术的学生少,学专业中学数控技术的就更少。

2、生源素质差

招到的学生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文化素养差,单亲、留守青少年、问题学生多,学的兴趣不高,也不好好学,不愿动手操作,不愿吃苦,不能坚持下来,中途流失,造成培养难度增大。

3、企业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其一,试点学生人数少,素质差,对试点企业解决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意义不大;其二,试点企业当下也无实惠政策可以享受;其三,试点企业要为学徒安排实习岗位、提供师傅进行辅导,要留住学生还要支付相应薪酬,增加了直接成本,而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学徒,在合同到期后流失的可能性很大,多多少少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也增加了间接成本。

4、专业教师、专业设备紧缺,校内教学困难大

专业教师缺乏,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均存在;专业设备落后、紧缺,对学徒制条件下的学生和教师管理、课程设置、考核评价、资源统筹等都缺乏经验和研究,导致学徒制实施效果不佳。

六、改进措施和计划

1、“试点专业”招生上在今年暑期加大宣传力度。

暑期招生前制定出校企联合招生简章,加大学徒制试点宣传力度,在招生人数上实现突破,对“试点专业”招录的学生(学徒)素质上要有一定要求,选择素质相对高的学生录取。

2、通过招教、聘任、培训解决专业教师紧缺问题。

3、增加试点专业设备投入,加强试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创造好的校内实训条件

4、在专业人数较多的专业尝试试点。如我校汽修专业,这两年招生人数较多,可以尝试试点。这项工作下一步要加强在县域汽修企业调研、洽谈,争取 引入一个汽修企业入驻学校,加强校内汽修实训基地建设,为学徒制试点创造好的条件。

现代工艺美术学徒制 篇10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说即“手把手”教。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的界定。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用于13世纪前后。在此之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出现了学徒制这一技能传授模式。其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出现,以私人性质为主。

十三四世纪的欧洲,学徒制已经被纳入行业范围内管理,以父子关系为基础的学徒制开始转向以契约形式为基础的师徒分工合作生产模式。从16世纪到工业革命前,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学徒制从行业管理向国家管理发展。工业革命对学徒制形成了冲击,机器部分代替了人的劳动,原有学徒制所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的兴起取代了原有的学徒制。“二战”之后,随着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各国也在汲取德国“双元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纷纷实施“学徒制”,并对学徒制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各国普遍将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学徒制的性质仍具国家性质,国家对学徒制各个方面进行规范。

学徒制从萌芽到现代学徒制,其内涵和意义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学徒制作为一种特有的职业教育形式,具有培养周期长、全程教育、现场亲自动手操作、师徒关系亲密、以职业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注重其就业价值但不重视学历等特点。现代学徒制是职业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比较传统学徒制,它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法律保障,并具有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的演变,经历了从非正规的学徒制到正规的学校职业教育再到学徒制与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这样一个教育形态的循环。

二、“高等性”赋予现代学徒制新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这是基于对高职教育功能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刻理解。笔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定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办学功能,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管理等办学行为。无论是传统学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都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地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属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应职教育”。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多地强调社会需求,过分地强调了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较多地关注了教育的外在价值,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所以,在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应在凸显高职教育“职业性”而实现教育外在价值的同时不失其“高等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必须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教育的内在价值所在。

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和运作流程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这种“工”与“学”的交替、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建构和发展,使高职院校面向整个社会统筹教育资源,通过职业教育思想的确立、教学理念的变革、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模式的变化、校内外基地功能的拓展、教学团队的结构优化、多元评价体系的完善、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协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高职教育的内涵,有效地实现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这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本质特征赋予现代学徒制的新内涵。

三、支撑现代学徒制的要素分析

1. 学生、学校、企业的自觉约定———校企合作的平台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企业培养自己的“员工”,其责任感才能真正被激发。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这内含着学生、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自觉约定,学生在认同企业文化的前提下,会自觉地期待成为企业的员工,企业则为有志于加盟的学生提供作为企业员工应有的待遇和保障。这需要校企之间有着深度的融合,要有很好的合作育人的机制体制和运作平台支撑。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机制体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 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学习载体的重建

学生和学徒身份的相互交替,学习空间的校企贯通,不仅需要校企共同育人的机制保障,还需要对学生学习载体进行重建。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课程进校外“基地”和“基地”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应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安排,但这是目前高职院校都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高职教育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瓶颈。究其根源在于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这虽然强调了“高等性”,却又弱化了“职业性”。此外,按照岗位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缺乏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这显然也是强调了“职业性”却弱化了“高等性”。这一切均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各专业必须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并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特殊要求,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逻辑起点,针对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为主线,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重构中要更多地关注高职教育的内涵要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多地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和生产技术的核心要素,融入职业元素,使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不失“高等性”的同时彰显“职业性”。

3.“工”与“学”的交替———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实现这种“跨界”教育,必须同时遵循职业和教育规律,必须打破在企业里办培训或者在学校里办教育的思维,形成系统集成、“跨界”的理性思维。现行学校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工学交替。企业生产任务的不确定性和学校教学任务连续性之间的矛盾,是高职院校在教学组织实施中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教学空间的延伸———校内到校外,参与主体的多元———学校、行业和企业,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以学校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要求,必须改革现行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以他方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讲,就是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树立以他方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为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撑。

4. 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互补——教学团队的目标集聚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教学团队的特殊性。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也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支撑,通过团队中专兼教师的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在“工”与“学”交替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势,从而实现培养过程中“工”与“学”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对于专任专业教师而言,其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工”与“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对于兼职教师,也就是现代学徒制中“师傅”这一角色的主体,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教育教学方法及综合执教能力的培训,使他们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

5. 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学习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学生对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都将有其独特的优势。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针对性和发展性评价相协同的学习评价,是基于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的本质需求所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校企双方要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性,分析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因素,寻求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作为学生未来成长规划的依据,建立起促进学生把成长成才作为人生价值追求和文化自觉的动态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实现成长成才的热情。一是实施过程考核,按照培养方案的设计,结合“工”与“学”特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定期对学生的课业学习状况进行考核,适时进行反馈、沟通,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创设学生学习和创作成果展示及各项评优活动平台,如通过开展优秀学徒、优秀技能手、优秀设计师等的评比,组织各类技能竞赛,展示学生学习创作作品和先进事迹,发挥榜样激励对学生成长的促动作用。三是实施面向学生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的发展性学习评价,突出对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文化自觉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品质的评价。这些评价应贯通校企,全面体现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

摘要: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赋予了其新的内涵。现代学徒制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学习载体的重建、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教学团队的目标集聚以及教学评价的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要素。

上一篇:民族化下一篇:八大组合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