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品牌全球化六篇

2024-05-10

国际市场品牌全球化 篇1

一、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的核心———确定品牌核心价值

品牌定位的核心就是要确定目的地品牌的核心价值, 它应该持久、相关、易于传播、对潜在的游客有突出价值。这就需要考虑品牌与游客之间的相关性、品牌的新颖性以及与竞争品牌相比的差异性。同时, 品牌的核心价值要清楚地体现愿景, 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和潜在顾客都能够认同、“买账”并通过产品和各种市场宣传手段来体现。许多地区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 都展示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风光, 但是很多目的地都有这些品质。发现旅游目的地的某种特质, 并使它不仅现在而且在未来都能与消费者建立某种独特情感联系, 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品牌才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特质要能适应竞争需要, 虽然别的目的地有可能会模仿, 但是别的目的地绝对不能超越。如世界上的其他城市都可以宣称自己是浪漫之城或宗教之城, 但只有罗马的凡蒂冈, 才可以称为“不朽之城” (The Eternal City) , 它最早拥有这个口号, 现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声称自己是“不朽之城”;美国的弗吉尼亚推动自己成为“恋人天堂” (Virginia is for lovers)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是没有哪个目的地可以超越巴黎与浪漫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 印度的品牌塑造超越了产品的商品属性, 宣称能创造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很多国家都有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和迷人的文化遗产, 但是印度以鲜活的历史, 多元的文化为载体, 向游客承诺———“到印度一游会改变你的一切”, 这样的品牌核心价值带来的情感力量将是持续而长久的。品牌核心价值的确定就是选择以目的地的何种特质作为品牌的过程, 所选择的特质要能给人某种憧憬, 能与他们的预期所得相一致。

二、关于旅游品牌形象定位如何涵盖多样的旅游资源和吸引物

目前有不少地区在确定品牌形象时的做法是:先列出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历史上的名人、自然美景、民风民俗、发生过的重大事件等, 并把这些和人口、GDP以及各种统计资料放在一起, 然后把这大量的资源和数据浓缩成一句简洁的口号, 然后推向市场。这样做的通常结果是游客不会“买账”, 因为有太多同质的形象来混淆他们的视听。遥远的目的地要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印象并占有一席之地是相当不容易的, 你得弄清楚消费者心目中哪里会有空档, 哪里会有机会。河南省作为一个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的地区, 任何一种元素都难以展现河南旅游的全貌, 但旅游品牌形象的确立不是单纯的把旅游资源和吸引物做一个概括, 而是要基于国际旅游营销环境的综合考虑, 不必求全, 只需选择对目标市场最具吸引力的独特卖点作为形象定位的出发点, 对那些具有原生性和差异性的特质进行文字表述, 形成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在此基础上, 可以围绕旅游品牌形成系列的宣传主题, 在不同时期、面向不同目标市场时形成不同的推广主题。

三、关于品牌形象定位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塑造品牌个性

一个旅游目的地就像一个人, 自然、历史等各方面赋予其相貌、个性、爱好、价值取向, 但其品牌成功的关键则取决于品牌个性与目标市场相互作用的程度。所有的品牌都内涵丰富而复杂, 但最强势的品牌是那些个性最丰富的品牌, 然而现在大多数地区的品牌构建随意而肤浅, 个性丰富的品牌少之又少。诸如“天然、自然、健康”等描述品牌特征的随处可见, 这对于建设引人注目的品牌并无多大意义。品牌构建就是不断发展内涵丰富、彼此联系的品牌个性, 成功的品牌决不会停滞不前, 而是要动态地对顾客的变化做出反应, 品牌的核心价值保持不变, 品牌个性则是动态变化的。

品牌个性的塑造不能仅仅局限于其旅游产品本身, 还要把它表达出来。就像耐克代表的不仅仅是运动鞋, 它是持久、卓越、康乐的代名词, 河南也要找到独特的表达方式, 将其提供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旅游产品体验定格在旅游者的头脑中。成功的旅游目的地会达到一种程度, 以至于一提到他们的名字就能立即唤起游客的内心形象和知觉体验, 如一提到拉斯维加斯我们就想起它的自由, 一提到维也纳就想起音乐。

四、关于品牌定位如何表现———品牌识别

品牌识别是品牌形象的主要载体之一, 一个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 一方面可以引导和帮助旅游者方便、快捷、明确地完成旅游活动, 消除其进入陌生旅游环境时由于不确定性带来的紧张不安心理, 另一方面又通过标准化的设计, 使众多分散的视觉符号形成统一的、鲜明的形象特征, 从而更清晰地表达目的地的形象定位, 给予旅游者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使其产生最深刻的印象。品牌识别的构成要素包括形象宣传口号、基本符号和应用符号。

五、河南省国际旅游品牌形象定位建议

2004年到2008年, 河南省一直将“中华之源、锦绣河南” (Spendid Henan, origi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作为自身的旅游形象口号, 但随着营销环境的不断变化, 在2008年河南省提出“旅游立省”发展战略之后, 河南省的旅游总体形象进行了调整, 2009年6月确立了“文化河南·壮美中原”这一新的旅游主题形象口号, 但面向海外市场进行推介时尚没有清晰的英文旅游品牌形象口号。有时使用“Amazing Henan”, 也有人提议使用与此中文口号相对应的英文“cultural Henan, majestic central plains”作为国际旅游形象口号, 这些形象口号在独特性、时代感和冲击力上不够, 带给旅游者的形象感受相当模糊, 不够鲜明、突出。此外, 旅游品牌标识符号缺失, 在视觉上没有统一的、鲜明的形象特征。河南省也亟需在推出新的旅游形象口号的同时完善自身的品牌识别系统, 形象定位不仅包括中文的旅游形象口号, 还应包括英文的形象口号、标徽、标准色、标准字体等, 通过统一分散的视觉符号来形成鲜明的形象。

对于国际游客来说, 河南省的知名度是很不够的, 国际游客甚至对河南省主要的城市都没有印象, 也就是说, 对于这些国际游客来说, 河南是一个没有形成概念的目的地, 这是进行国际旅游市场推广首先要关注的问题。笔者建议, 河南省的国际旅游品牌形象定位打“功夫牌”, 可尝试使用“Real Kungfu”或“Kungfu Henan”等形象口号, 通过对中国功夫精神的传达将河南旅游所提供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旅游产品体验定格在旅游者的头脑中, 使其一提到中国功夫就想到中国河南。毋庸置疑, 河南国际旅游品牌形象的定位需要精细化与理性化的思考, 河南旅游品牌的构建更是一个系统化、战略性的工程,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能够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摘要: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在现代竞争性旅游市场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目的地品牌形象是影响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 旅游目的地品牌战略的核心就是塑造鲜明、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形象。但与此同时, 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也是困扰各级区域旅游营销组织的传统难题, 其定位十分不易。截至目前, 河南省在面向国际旅游市场推广时仍没有一个统一、明晰的地区旅游总体形象的宣传口号, 到底河南省的国际旅游品牌形象应该以什么面貌出现呢?笔者对这个问题从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的核心、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定位、如何涵盖旅游吸引物的多样性、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定位、如何适应市场变化等方面做了一些思考, 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能够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定位

参考文献

[1]邓祖涛, 尹贻梅.我国旅游资源、区位和入境收入的空间错位分析[J].旅游科学, 2009, 23 (3) :6-7.

[2]Dunae Knapp, Blaine Becker.The Brand Science Guide for Destination RFPs[J].Brand Strategy, Inc, 2004

[3]Cai.L.ping.Cooperative branding forruraldestina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4]Peter E.Murphy and Ann E.Murphy.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Tourism Communities[EB/O L].http://www.channelview-publications.com, 2004

国际市场品牌全球化 篇2

近几年, 中国经济呈现出令全球瞩目的增长,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 国际“快时尚”服装零售品牌也纷纷登陆中国, 把中国作为其海外扩张的重要市场。致力于“时尚之都”建设的国际化城市北京, 已经成为国际“快时尚”服装零售商投资发展的重点市场。本文选取四个有代表性的国际“快时尚”领导品牌 (见表1) , 分析其在北京市场选址布局的特征, 从中梳理出这些品牌的北京市场布局策略。

由表1所示, 这四大品牌发展历史长短不一, 但都把“时尚”作为其服装经营的核心理念。与引领世界服装时尚潮流的奢侈品牌不同, “快时尚”服装品牌在追求时尚的同时, 兼顾“平价”和“快销”策略, 以低廉的价格和最快的速度向消费者提供流行且质优的服饰, 被称为时尚界的“平民革命”。这样的定位, 使得国际“快时尚”服装零售商在市场扩张和店铺选址策略上既有别于一般的国际奢侈服装品牌, 又有别于一般的国内服装品牌, 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1 时尚新地标为选址首选

分析四大品牌选址地点 (见表2) 可以看到, 相较于北京的传统时尚购物地, 这些品牌更倾向于选择近年新开发并成为区域年轻人购物集中地的时尚购物综合体。如位于北京使馆区核心腹地的三里屯VILLAGE, 以前是三里屯酒吧街的西区, 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中外年轻时尚人士会聚的集文化、艺术、休闲和购物于一体的大型开放式购物区。又如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世贸天阶购物中心, 是一个将时尚与艺术、娱乐结合在一起的大型体验式商业中心。此外, 欧美汇商厦、国瑞购物中心、东直门来福士广场、华宇购物中心等, 都是近年新兴的区域代表性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具有客流量大, 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 集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等特点, 恰好迎合了“快时尚”服装零售商“迅速售卖时尚”的经营理念。

2 考虑区域布局的覆盖性

随着这些品牌在北京市场的加速扩张, 各品牌布局的区域覆盖性愈加明显。目前只拥有5家店铺的H&M, 布局于北京的不同区域:位于崇文区的前门大街店和国瑞购物中心店, 分别辐射京城西南和东南区域;位于东直门商圈的来福士广场店和西单商圈的大悦城店, 分别辐射京城东部和西部;位于海淀区的欧美汇购物中心点辐射京城北部。

从商圈的角度来看, 北京发展最早最成熟的商圈 (西单商圈和王府井商圈) 、传统商圈 (崇文门商圈、当代商圈、燕莎商圈) 以及后发展起来的商圈 (中关村商圈、CBD商圈、东直门商圈、望京商圈、改造后的前门商圈) 都能看到这四大“快时尚”服装品牌的身影。在北京的重要商圈中, 目前尚未覆盖的商圈仅有公主坟商圈、亚奥商圈和阜成门商圈。

3 选址集中

从这四大“快时尚”服装品牌的店铺选址来看, 呈现出一定的集中趋势 (见表3) 。例如, 在西单大悦城、王府井新东安、前门大街和中关村欧美汇商厦分别有三个品牌入驻;在国瑞购物中心、华宇时尚购物中心、来福士广场分别有两个品牌入驻。这一选址集中的特点体现出这些品牌相似的选址策略, 而某一国际品牌的入驻必然会带动某一商业中心吸引更多的国际品牌, 形成品牌经营的合力。

4 结 论

国际“快时尚”服装零售品牌在北京市场的迅速布局, 改变了北京服装零售市场的传统格局, 形成和带动了新兴的潮流服饰集中区域。随着这些区域的形成和逐步成熟, 北京服装市场格局必将产生进一步的调整和变化。国内时尚服装品牌应密切关注这一变化趋势, 在市场格局的调整中抓住机遇, 扩大发展。

摘要:近年来, 国际“快时尚”服装零售品牌迅速发展, 成为服装界的一支新兴力量。致力于“时尚之都”建设的国际化城市北京, 已经成为国际“快时尚”服装零售商投资发展的重点市场。本文选取四个有代表性的国际“快时尚”领导品牌, 分析其在北京市场选址布局的特征, 从中梳理出这些品牌的北京市场布局策略。

关键词:快时尚,服装,北京

参考文献

[1]徐璐明.“快时尚”, 时尚界掀起“平民革命”[N].文汇报, 2010-01-06 (9) .

[2]刘鹤翔.McFashion:服装品牌快时尚[N].财经时报, 2007-04-02 (E01) .

国际市场品牌全球化 篇3

近日,北汽发布了集团国际化战略。徐和谊表示:“到2020年,北汽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品牌。”这么多年来,“走出去”一直是中国车企的美好心愿,但是也一直是举步维艰。按照北汽的计划,北汽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在海外多卖车那么简单。徐和谊甚至明确要求北汽国际公司,在未来的海外市场中拒绝简单的卖车贸易。徐和谊描述北汽国际化的思路时称:“北汽在海外市场将秉承‘先品牌、后服务、再卖车’的三步走战略。”北汽在国际市场上将采用KD的形式在当地建厂,以更好地融入海外所在国、所在地的本土化。北汽的国际化也并非强调全面开花,而是深入和扎根于当地。比如,在南非,北汽选择的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合作伙伴,与合作伙伴建立合资公司;而在巴西,北汽则采取以产品和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当地建立合资公司。

徐和谊表示,北汽的这种模式也是汲取了一汽、长城、奇瑞等同行的经验教训后,采取的更切合实际的商业模式。为了融入当地,徐和谊甚至在短期内并没有给北汽国际下达销量上的硬指标。北汽国际能否融入当地的文化是目前的最高要求。到2015年,北汽国际的销售目标才规划了不足5万辆。

“红旗要打造国车豪华品牌”

一汽轿车总经理安铁成

刚刚由一汽大众总经理转到一汽轿车总经理,安铁成迅速完成了角色转换。目前的他,已经完全沉浸在“打造国车第一豪华品牌”的氛围中。“我赶上了一汽集团自主品牌的好时候,前人播种,今天要开花了。”安铁成这样描述接掌一汽轿车后的首项工作。他认为:“国人对红旗品牌认知度还是比较高的,这来源于中国人的国车情结和对自主创新豪华车的期盼。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进取,不断的成功,把红旗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国车豪华第一品牌。”

截至5月底,红旗H7在公务车市场销量过千。但是,以“国车”为传播基调的红旗H7,同时被贴上了“为政府采购而生”的标签。安铁成并不认为红旗H7是一款主打政府采购的高端车,他说:“我们的产品定位绝不仅限于官员,红旗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更广泛的市场,让更多中国人能够享受国产豪华品牌,这是一个我们将要努力开拓的市场。”安铁成还表示,红旗与奔腾会效仿一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和奥迪,作为严格分开的两个品牌、两个网络。

“广汽乘用车将迎来新车上市潮”

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

丰富产品阵营,是振兴品牌的必由之路,广汽深谙此道。自2010年9月传祺第一款产品下线以来,三年间广汽乘用车相继推出传祺GA5与传祺GS5。今年7月,广汽乘用车耗资十亿打造的新平台出产的首款新车传祺GA3将下线,并最终于8月份上市。吴松介绍说,在传祺GA3之后,这一全新A级车平台预计将推出一款SUV,计划于2014年或2015年推向市场。

此外,传祺第二代产品也在规划中。已确定的是第二代传祺GA5将于明年上市,这款车由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造型设计总师张帆亲自设计。传祺内部代号A86的新车也已确定搭载菲亚特全新7速双离合变速箱,并采用自主研发的1.8T发动机。另外,广汽乘用车正在开发一款C级车,轴距在2.88至2.9米之间,有望于2015年上市。在这款车的平台之上,还会继续推出大型SUV和MPV。同时,传祺运动车型平台也在搭建中,据吴松透露,平台命名已确定,将择期对外公布。可以预见的是,广汽传祺即将迎来一个新产品爆发期。目前正在进行的产能扩建工作预计于明年8月完工,届时将为多款新产品的推出和销售提供有力保证。

“哈弗要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大的SUV品牌”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两个月前,长城正式将哈弗品牌独立出来,针对这个SUV品牌的发展,魏建军表示,哈弗品牌独立经过了三四年的酝酿与论证,甚至是推翻再认证,公司是非常谨慎的。品牌强大必须通过品类强大来实现,哈弗专注于SUV,在SUV领域卖得好了,品牌就上去了。而对于重中之重的哈弗营销网络的独立,他坦言:“我们在召开经销商大会的时候,大部分经销商还是比较认可的。”

在长城汽车第三届科技节上,魏建军表示,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举办科技节,主要是希望在企业内部形成尊崇技术与创新的氛围和机制。目前在国际上有三个独立的SUV品牌,哈弗就算一个。然而魏建军并不满足于此,他预言:“未来3至4年,哈弗要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大的SUV品牌。”

“比亚迪‘分分钟’就可以造出‘特斯拉’”

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

近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召开股东大会,王传福在股东会上表示,经过三年的调整,比亚迪在2013年迎来转机,他将今年称为比亚迪的“二次腾飞元年”。比亚迪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领域的重点来抓,虽然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仍不完善,但是比亚迪的鼓励性销售政策推出后,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最有说服力的是,作为全球首个纯电动汽车出租车公司——鹏程电动开始盈利了。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盈利达500多万元,预计全年盈利将达2000万元以上。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特斯拉热潮,王传福认为,特斯拉在推广纯电动汽车和培育消费者习惯方面起到了极好的作用。他表示,比亚迪公司关于纯电动车的发展模式和特斯拉不同,目前的定位是出租车和公交车。王传福信心满满地表示:“一旦家庭消费起动,比亚迪‘分分钟’就可以造出‘特斯拉’。”

国际烟草业全球市场竞争态势概览 篇4

2013-1-17

总部设在英国的市场咨询公司ERC最近公布了一份报告,对近年来烟草行业的全球竞争态势做了一次简要回顾。这份报告显示:10年前,至少50家烟草公司加起来的卷烟总销量约占全球合法卷烟销量的一半;而2012年,仅30家烟草公司的卷烟总销量就能占到全球合法卷烟销量的半壁江山。

全球排名

除中国市场外,世界烟草市场基本上被少数几家跨国烟草公司、一些私人或国有烟草公司瓜分。

除中国烟草企业外,全球领先的跨国烟草公司当属菲莫国际。它是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控股公司,其分公司和联营公司遍布180多个国家,涉足卷烟及其他烟草产品的制造与销售。2008年3月前,该公司是美国奥驰亚集团全资子公司。奥驰亚董事会决定让菲莫国际自立门户是基于促进增长、为股东带来更大权益的考虑。菲莫国际目前总部位于纽约,但高级管理层和国际业务主管部门仍位于瑞士洛桑。目前,菲莫国际的年卷烟销量约占全球卷烟市场份额的16%。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得益于企业并购和有机增长战略,公司产品的全球销量增长了36%。

紧接菲莫国际之后位列全球第二的是英美烟草。这是一家基于英国市场发展起来的控股公司,股票在伦敦和南非的证券交易所均有上市,如今在180多个国家均有业务。在许多国家,英美烟草直接涉足烟草种植业。同时,它持有很多烟草公司的股份,但又不是多数股份。这些公司主要包括雷诺美国,以及印度烟草公司(ITC)和VST公司。此外,得益于并购了曾排名全球第四的乐富门国际公司,英美烟草海外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2011年,英美烟草的合作销量据预测大约为1640亿支,占到3%左右的全球市场份额。目前,公司年卷烟销量约占全球份额的12%。

总部位于东京的日本烟草公司是当今世界第三大跨国烟草上市公司。公司50%的股权归日本政府所有且目前仍为日本国内唯一合法卷烟生产商。在日本之外的地区,公司通过其子公司日烟国际运作,后者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主要依赖其国内市场。1999年,公司成功收购雷诺士国际,为其带来了骆驼、云斯顿等世界知名品牌,以及被收购方在美国之外的所有工厂;8年后,公司收购英国加拉赫烟草公司。这两次收购在相当大程度上增强了日本烟草公司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了地域覆盖面。目前,公司的年卷烟销量约占全球份额的9%。

帝国烟草排名第四,是近年来世界烟草市场上发展速度处于领先地位的一匹“黑马”。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它隶属于老的帝国集团,后者是一家经营食品、饮料、烟草等多种业务的综合型企业。1986年,帝国烟草被汉森集团收购。当1996年从汉森独立并在伦交所上市时,帝国烟草只是一个业务主要集中于英国、年卷烟销量仅为400亿支左右的区域性公司。然而,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跨国并购,现今帝国烟草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帝国烟草的卷烟年销量约占全球卷烟市场份额的5%。

除四大跨国烟草上市企业外,剩余全球性领先烟草供应商赢得今日排名主要是依赖国内业务规模,虽然其中一些近年来也已开始发展出口业务和海外运作。

菲莫美国是这类公司中的佼佼者。它目前仍是奥驰亚集团全资子公司,只在美国国内市场表现活跃。2011年,菲莫美国据报销售卷烟1350亿支。除卷烟外,奥驰亚集团在无烟产品领域表现较好,销售市场同样面向美国。主要瞄准美国市场的公司还有雷诺美国(全球销量排名第九)、罗瑞拉德公司(全球排名第十四)、利吉德/维克特公司(Liggett/Vectoris,全球排名第二十四)。

韩国烟草人参公社全球年卷烟销量排名第八。这曾是一家政府主导的垄断企业,于2002年实现了私有化。公司卷烟销量在韩国国内领先,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其海外业务风生水起,已开始与国内市场并驾齐驱。公司在土耳其、伊朗、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拥有工厂,也从韩国国内出口产品。

印度烟草公司排名与韩国烟草人参公社并列。迫于该国政府的压力,英美烟草持有的印度烟草公司股份现保持在31%左右。在印度烟草业发展受限制的监管环境下,印度烟草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产业多样化经营,包括信息技术和酒店业务等。虽然如此,公司目前仍是印度最大的卷烟生产商,其出口业务只占一小部分。

由于在国内拥有庞大的卷烟消费人群,印度尼西亚的盐仓集团(Gudang Garam)和嘉润(Djarum)公司分列全球第十和第十一位。前者如今已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在印尼国内排名第二,出口业务根基雄厚。后者目前仍未上市,属于家族私有,在印尼国内排名第三。全球排名前十名之后的有越南烟草公司Vinataba和埃及东方烟草公司,两家皆是国有性质的公司。

区域视野

美洲大陆市场主要由美国烟草公司主导,是英美烟草全球第三大市场、菲莫国际的第四大市场。英美烟草在该市场总体排名第一,主要是因为它在巴西和加拿大市场表现良好,在智利和委内瑞拉表现亦较好。菲莫美国在该市场排名第二,产品主要销往阿根廷和墨西哥,部分销往巴西;由于增持了乐富门加拿大公司的股份,它在美洲的地位得以巩固。雷诺美国、罗瑞拉德、利吉德/维克特分列第三至五位。帝国烟草在美洲市场排名第六,日本烟草公司排名则更靠后一些。

在西欧市场,近年来最大的变化是:由于税率较高,非法贸易猖獗,该地区合法卷烟销量大幅滑坡。尽管年销量已较10年前缩水三成左右,菲莫国际仍是该地区最大的烟草供应商。由于收购了阿达迪斯集团,帝国烟草在该地区排名第二,但受欧债危机影响,公司在西班牙的经营尤为困难。由于丢失了该地区一些重要市场的卷烟业务,英美烟草在西欧市场屈居第三,该地区目前也是公司规模最小的全球区域市场。通过收购加拉赫,日本烟草公司在该市场的地位为第四。其他几家较重要的欧洲烟草生产商还包括总部位于卢森堡的HvL烟草公司和希腊卡莱利亚(Karelia)烟草公司----均属私营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英美烟草因收购乐富门而掌握HvL公司25%的股份。

东欧和前苏联市场是日本烟草公司规模最大的全球区域市场,是英美烟草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菲莫国际全球第三大市场。得益于收购加拉赫----其从美国布鲁克集团手中购买了一家位于莫斯科的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在此地区排名第一。因为近年卷烟销量下滑,菲莫国际在该地区的排名下降至第二,但市场份额仍有所增长。英美烟草在此地区排名第三,因为其在2008年获得了斯堪的纳维亚烟草公司部分烟草产品的销售权。帝国烟草在该地区市场排名第四,这得益于其收购了阿达迪斯集团,而后者曾收购俄罗斯的巴尔干之星烟草公司(Balkan Star)。该地区值得关注的还有俄罗斯顿斯科伊烟草公司----它曾是该国国内最大的卷烟制造商,由于一系列控烟政策带来的压力,公司一度挂牌出售。另外两家分别是白俄罗斯国有烟草公司和克罗地亚TDR公司。

亚洲目前是菲莫国际最大的市场。在除中国外的亚洲市场,菲莫国际已占到27%左右的份额,这得益于它过去十年间在亚洲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与菲律宾福川烟草公司建立合作,收购印尼三宝麟集团等。2011年,英美烟草通过其分公司在亚洲销售卷烟1720亿支,约占市场总量的5%。如果把与其有关联的印度烟草公司、VST两家公司计算在内,这一份额还可继续增长两个百分点。虽然近年来日本烟草公司在日本本土采取了收缩战略----如今国内市场销量占亚洲总销量的55%左右,该公司在亚洲市场的总销量保持增长态势,排名仍为第三位。亚洲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还包括韩国烟草人参公社、印尼盐仓集团和嘉润公司以及越南烟草公司Vinataba、泰国烟草专卖公司。

非洲和中东地区是容量相对较小的一块市场。英美烟草是该地区的首要供应商。它对土耳其国有烟草公司Tekel的收购虽有助于提升其全球销量,但销量增长不及区域经济增长,其市场份额反而有所下降。菲莫国际的区域影响力虽不及英美烟草,但在该地区市场排名第二,销量和份额双双增长,在中东尤为明显。埃及东方烟草公司是该地区的第三大供应商,尽管其销量几乎完全依赖埃及国内市场。该地区的其他主要烟草供应商还有阿尔及利亚国家烟草与火柴公司(SNTA)、叙利亚烟草总公司以及突尼斯国家烟草专卖局(RNTA),它们主要瞄准国内市场。伊朗和伊拉克两国的烟草公司也主要是国有性质,因缺乏相关数据,ERC公司未将其纳入报告。

国际市场品牌全球化 篇5

从营销角度看, 品牌资产指的是以顾客为本的品牌资产, 即顾客对品牌的认识而引起的对品牌营销的不同反应。国际市场上, 了解原产地形象和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品牌从一国向另一国输出变得更容易, 企业出于各种战略性考虑, 倾向于向他国输出品牌。越来越多发达国家企业为了获取较低的劳动力和交通成本, 也正在向外国转移制造部门。例如索尼, 消费者认为它是日本品牌, 但实际上中国市场销售的索尼产品, 标签上注明的生产地都是中国。品牌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是竞争优势的基础、未来利润的源泉。品牌营销者把生产从母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之前, 必须了解原产地形象和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只有确认制造国的原产地形象不会对品牌资产造成负面影响, 生产转移才是可行的。

►►二、有关概念的先行研究

在国际市场营销的文献中, 原产地形象有两种定义方式。一种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定义, 认为原产地形象就是国家形象。另一种是在微观层面上进行定义, 认为原产地形象是消费者对一国产品 (包括服务) 的内在印象。Heslop and Papadopoulos (1993) 对美欧八国消费者进行调查之后认为, 原产地形象有两个维度——产品 (微观) 和国家 (宏观) 。原产地形象是企业家或消费者对一国微宏观能力的总体认知。它既是消费者对一国的整体评价, 也是消费者对该国所有产品服务的全面的认知。Aaker (1991) 和Keller (1993) 认为, 品牌资产的概念应该基于顾客或营销角度而不是财务角度。现有的品牌资产研究都是基于顾客认知提出的。Aaker将其定义为“品牌为顾客带来价值的资产, 品牌资产反映在四个维度, 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质量认知和品牌忠诚度”。

►►三、原产地形象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本文主张, 消费者对一国原产地形象的认知会影响该国品牌的品牌资产。即某一国家 (如美国) 及其所制造产品给一国消费者 (如中国消费者) 留下的印象, 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国品牌 (如Apple) 的认知。原产地形象影响品牌资产的主要维度, 如品牌联想、质量认知以及品牌忠诚度。

1.原产地形象对品牌联想的影响

同一国家的品牌拥有共同的原产地形象。特定国家的品牌在消费者脑海里会形成无形资产和负债, 而本国的其他品牌共享这一资产。既然国家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无形资产, 那么对特定产品而言, 其原产地形象将对它的品牌资产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例如, 消费者心中丰田、三菱和铃木等品牌是和日本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这些品牌在马来西亚和中国生产, 其品牌资产可能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变化。

2.原产地形象对质量认知的影响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认知受其原产地的影响。Häubl and Elrod (1999) 发现, 同一个品牌Elan (斯洛文尼亚的世界著名滑雪装备公司) , 顾客认为斯洛文尼亚生产的质量优于德国生产。因此即使是世界知名品牌, 消费者的质量认知和购买意愿也不仅仅受其品牌的影响, 还会受到产品生产地或组装地的影响。Han and Terpstra发现, 当日本汽车转移到韩国生产时, 其品牌形象会有所流失。Nebenzahl and Jaffe发现如果索尼在美国生产, 品牌形象会流失;反之, 当GE在日本生产时, 品牌形象会提高。

3.原产地形象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

已有文献很少提到原产地形象和品牌忠诚可能存在关联, 但本文认为消费者对原产地形象的认知应该会影响他们对该国品牌的忠诚度。Kim (1995) 提到良好的原产地形象可以提升该国品牌的受欢迎程度, 并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Paswan等人 (2003) 提出, 当消费者忠于某国品牌时, 他们同时会对该国原产地形象产生忠诚。因此, 假设品牌忠诚度和原产地形象存在联系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四、原产地形象对国际市场营销的作用

1.已有的研究表明, 原产地形象会从一个产品类别迁移到另一个产品类别。Agarwal and Sikri (1996) 发现:消费者因产品而形成的原产地形象信念, 会迁移到来自同一国家的新产品上, 这种信念迁移可能会延续到品牌。如果消费者对某一原产地的印象好, 他们对该国的品牌就会更忠诚。消费者评价产品或品牌时, 原产地形象是一条评价线索。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程度既影响着原产地形象作为评价线索的作用, 也影响了品牌资产中的忠诚维度。因此, 客户对一国产品是否满意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该国品牌的忠诚。如果消费者对一国产品非常满意, 那他们对该国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 他对该国品牌更忠诚, 反之亦然。

2.产品类别不同, 品牌资产和原产地形象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例如, 原产地形象对汽车品牌的影响比电视机更大。这或许因为和电视机广告相比, 汽车广告更愿意突出产品的原产地形象。原产地形象对这两类产品的影响存在差异, 或许还和它们的产品性能风险有关。和电视相比, 汽车明显的高风险特性, 说明了为什么原产地会成为判断汽车产品的重要线索。电视是低风险产品, 原产地作为外在判断线索的作用较小。产品的风险感知不同, 原产地效应也不同。

3.产品类别不同, 品牌资产维度对原产地形象和品牌资产之间关系的影响也不同。这一结论隐含的意义是, 品牌经理需要按照品牌资产不同维度, 管理和追踪原产地形象的影响。例如, 比起其他品牌维度, 原产地形象对汽车品牌的质量认知影响更大。而原产地形象对电视机的品牌联想影响更大。营销人员管理营销组合时, 应该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对原产地形象进行管理。

►►四、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指出, 既然原产地微宏观形象对品牌资产都有影响, 营销人员进行营销沟通时, 突出宏观形象还是微观形象, 要视不同的产品类别而定。如果是电视机的营销沟通, 营销者突出宏观原产地形象会好一点。如果是汽车的营销沟通, 则应该强调其微观的原产地形象。

如果一国政府寻求原产地形象管理和产品出口的方法, 那它就应该在海外市场同时管理其微宏观形象。像台湾就在政府支持下, 在美国媒体上展开宣传攻势。从2009年11月23号起, 中国广告协会商会、机械和电子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四家单位在CNN上发布了一则时长30秒的广告, 广告主题是“中国制造”。广告旨在塑造具有技术创新、良好产品设计的全新的中国制造业形象;改变国际消费者眼中中国作为廉价货品输出国的不利形象, 进而提升中国较低的原产地形象。此外, 我们建议各国政府应努力促使该国品牌改善其在出口目标市场上的表现。换而言之, 政府应该敦促企业改善其品牌在目标市场的表现。因为从长远看来, 企业建设品牌的行动在将有助于增强一国的原产地形象, 促使发达国家的制造商形成对本国有利的看法, 并且将它列为未来制造地的考虑范畴。上述措施也会正面影响出口目标国消费者对其原产地形象的认知。

摘要:本文研究了消费者基于国家层面 (宏观) 和产品层面 (微观) 而形成的原产地形象, 以及他们由于对该国的认知而形成的对该国品牌不同的反应, 即和原产地形象相联系的品牌资产。研究结果表明, 以顾客为基础的品牌资产与其原产地的微宏观形象有着显著关系。这两个概念体系之间为正向关系, 两者间关系随着产品类别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原产地形象,品牌资产,层面

参考文献

[1]Heslop, L.A.and Papadopoulos, N. (1993) ‘But Who Knows Where or When: Reflections on the Images of Countries and their Products’, Product and Country Images: Impact and Role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he Haworth Press: New York, pp: 39-76

[2]Aaker, D.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The Free Press:New York

[3]Keller, K.L. (1993)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57 (1) : 1-22

[4]Hubl, G.and Elrod, T. (1999) ‘The impact of congruity be-tween brand name and country of production on consumers'product quality judg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16 (3) :199-215

[5]Kim, C.K. (1995) ‘Brand popularity and country image in glob-al competition:managerial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4 (5) :21-32

[6]Parameswaran, R.and Pisharodi, R.M. (2002) ‘Assimilation effects in country imag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 (3) : 259-278

国际市场品牌全球化 篇6

1金融危机对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影响

从世界经济增速、集装箱吞吐量以及集装箱运价指数等3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影响。

1.1世界经济增速

这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远远超出预期,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期。美国2008年第3季度GDP下降0.3%,创下2001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期英国GDP环比下降0.5%,为1991年以来首次季度萎缩。法国2008年第2季度经济下滑0.3%,第3季度下滑0.1%。日本财务省2008年10月29日发布报告,连续3个季度下调经济评估。韩国第3季度GDP同比增长3.9%,创来最低水平。欧盟委员会2008年11月3日预测,2009年欧盟经济增长率仅为0.2%,其中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经济将出现下降。亚洲开发银行将2009年亚洲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从7.8%下调至7.2%。

在全球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的大环境下,全球贸易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不足,导致集装箱运输市场下滑到2002年以来的最低谷。航运公司股价“跳水”,货源严重萎缩,运价一路下跌,2008年10月更是改写持续多年的航运繁荣期10月运价一路上行的历史,成为世界航运史上最黑暗的月份。往年的第4季度是欧美圣诞货物旺季,欧美等主要航线均出现爆舱。2008年9月欧美市场货源减少,舱位利用率仅维持在90%左右,低于2003—2007年同期97%的平均舱位利用率,而这90%的舱位利用率已是船公司采取削减运力、减速、并线等一系列措施之后才达到的结果。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难免受到波及,这一点从2007年与2008年前3季度我国GDP对比中可见一斑(见表1)。

由表1可见,2007年前3季度我国GDP增长率呈上升势头,而2008年GDP增长率均低于上年水平,前2季度增长率已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前3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9%,比2007年同期的12.2%回落2.3个百分点。我国对外贸易在连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8年前3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07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2008年前3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回落的2.3个百分点中,有1.2个百分点是出口减速造成的,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回落并非完全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经济增长率回落的另外1.1个百分点是国内经济周期作用的结果。2008年前3季度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长22.2%,比2007年同期增长率回落4.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亿美元,增长29.0%,比2007年同期增长率提高9.9个百分点。受欧美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影响,我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长有所放缓,其中对第1大贸易伙伴欧盟出口增长25.6%,比2007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8月份和9月份增长率分别回落到22%和20.8%;对美国出口亿美元,增长11.2%,比2007年同期增长率下滑4.6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858.5亿美元,增长16.0%。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导致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投资和消费信心惨遭重创,国际需求减弱,我国出口产品增长放缓,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出口箱量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

1.2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我国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1大国,其中逾4成箱量来往于欧洲和美国,所以欧美经济发展与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有很高的正向相关性。从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变化情况可见金融危机对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影响(见图1和表2)。

由图1可见,2008年以来,除2月受春节及冰冻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外,其他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走势平稳,其中6月达到峰顶。随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欧美等国对进口产品需求减弱,加之当时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出口竞争力减弱,出口形势变得更加严峻,6—10月港口吞吐量出现逐月递减的趋势。由于沿海港口对外贸易较内河港口活跃,故受影响较大,吞吐量下滑较内河港口明显。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积极参与救市,先后出台多项鼓励企业出口的政策,不断增强国内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投入大量资金拉动内需,增加我国进口货量。即便如此,国外需求的减弱还是导致我国出口货量增幅小于进口货量增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体呈现下行趋势。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逐渐蔓延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尚未出现急剧下滑,只呈现缓慢下降的势头。逐月来看,2008年集装箱吞吐量与2007年同比增长率由1月的24.15%逐渐减少到10月的14.3%,10个月增长率降低近10个百分点,平均每月下降1个百分点。

从表2可知,2008年上半年除了2月受到春节的影响外,其他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长势头良好,表明金融危机尚未对集装箱运输造成影响。但从下半年开始,部分沿海港口由于受到奥运会影响,出现环比下降势头。从9月开始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长率非但没有上升,还出现下降趋势。9月集装箱吞吐量环比下降1.8%,沿海港口环比下降2.1%。虽然降幅不大,但集装箱吞吐量已不能继续维持良好发展势头,下滑在所难免,表现出衰退迹象。

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国内第1大港上海港除机电产品出口上扬外,集装箱、钢材、煤炭等进出口直线下滑,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创下来的新低。我国其他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也都因金融危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吞吐量大多呈现出逆市上扬的趋势,但增幅显然较往年严重缩水。

纵观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走势,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影响是逐步蔓延的。我国出口集装箱量受到的影响大于进口集装箱量。2008年1—10月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体呈现先扬后挫的态势,并且这种下滑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1.3集装箱运价指数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简称CCFI)是反映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走势的“晴雨表”,在业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对CCFI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了解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对金融危机对集装箱运输市场造成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图2显示2008年1—11月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的变化情况。

由图2可见,由于2008年初次贷危机尚未转变为金融危机,加之其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滞后性,集装箱运输市场在年初表现尚可。尽管当时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不高,市场行情表现清淡,但运价总体保持平稳。随后,由于市场平淡依旧,运价综合指数逐渐下行,在4月初下探至点后,运价水平整体振荡下行的趋势方有所遏止。从4月中旬至9月底,集装箱运输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奥运会的影响,总体表现不温不火。另外,在市场低迷之时,受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上扬的影响,班轮公司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不得不采取航线撤并、减速航行等措施应对市场,传统的货运旺季并未显现。10月初,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班轮运输市场也难免其害,货量再度下滑,舱位利用率急剧降低,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呈现新一轮的下行趋势。

对图2分析可知,2008年1—11月美西航线运价指数的变化趋势大体与综合运价指数一致,从年初的点开始小幅振荡,至8月下旬达到最高位点,上升28.86点,增长率仅为2.6%。之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11月底运价指数较峰值下降35.81点,美西航线总体表现平稳。而美东航线的波动较大,下半年运价指数明显高于上半年。且从9月下旬开始,北美航线运量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再下滑,市场供求的平衡关系终被打破。金融危机致使美国主要进口航线出现衰退,维持数月的市场运价开始松动下滑。2008年美国集装箱进口量预计减少到。美国集装箱进口量近一半来自我国大陆,美国商业信息公司(PIERS)曾预测,2008年我国大陆运往美国的集装箱量减少8%。

2008年欧地航线运量增长也明显放慢脚步。由图2可见,欧洲航线运价指数波动较大,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一路下跌。据远东班轮公会(FEFC)成员公司统计,2008年前3季度亚欧航线西行货量为707.5万TEU,同比仅增长2.1%。其中,远东至西北欧货量460.5万TEU,同比增长1.9%;远东至地中海地区货量247.1万TEU,同比增长2.5%。

由于货量缩减明显,欧美航线舱位利用率偏低,船公司撤船、并线的消息不绝于耳,周双班合并为周班,运力大幅缩减,运价严重下滑。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燃油附加费也随之下降,班轮公司收入下跌的趋势无力扭转。众多班轮公司难以抵挡亏舱的压力,市场运价再度下调,反弹乏力。

综合分析各航线运价指数一路下跌之势,很明显金融危机对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影响已逐渐显现。欧美等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减少,我国出口集装箱量锐减,班轮公司主干航线舱位利用率不足,纷纷降低运价恶性争抢有限的货源,船公司惨淡经营,运价下跌的势头进一步加剧。

2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前景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持续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日本经济在第2季度、美国经济在第3季度均出现下降。虽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承担着世界经济增长助推器的作用,但也出现放缓的迹象。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受此影响还将继续一段时间的振荡下行趋势。但此次班轮运输市场的急剧下滑并非正常的周期性下滑,而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投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恐慌心理所致。随着各国政府救市计划的实施,局面将有所改变。只要正确认识市场,正确分析危机,班轮公司也能找到潜在的良机。

2.1各国救市计划效果将在2009年显现

伴随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美欧日3大经济体陷入衰退的边缘,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也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在发达国家经济显著下滑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关键。但受世界经济下行的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明显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11月6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3.7%,其中发达国家增长率只有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6.6%。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2%,发达国家整体下降0.3%,将是“二战”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其中美国下降0.7%,欧元区下降0.5%,日本下降0.2%。

为缓解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行动:通过调整财政政策,直接为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尽可能加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投资者树立信心,但其效果究竟如何仍有待观察。

2.2金融危机影响或许将在2009年见底

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表示,本轮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的低迷状况很可能持续到2009年底,届时可能见底。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引发本轮危机的因素可能在那时出现转机。比如在美国,楼市有望在2009年中期见底,而杠杆化的过程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也有可能在2009年年底停止。此外,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也有望逐渐恢复,加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经济有望在2009年晚些时候复苏。

2.3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机遇大于挑战

2009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同样面临风云变幻的形势。据克拉克森预计,2009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约1.48亿TEU,增幅仅为7.2%。而2009年国际航运市场新船交付运力将再创历史新高,达179万TEU,到 2009年年底全球集装箱船队总运力将达,增幅12.7%。2008年和2009年全球海运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长率从前几年的2位数明显放缓至7%左右,实际运力约保持10%的增长率,市场供求压力较大。

尽管如此,业界还是有理由对2009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持有一定信心。一是当前各国政府开展联合救市行动,力度之大、协调配合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二是虽然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但南美洲、中东、印度、非洲、澳洲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远东——中东航线西行、远东——南非南美航线南行和远东——澳洲航线南行货量预计将继续保持10%左右的平稳增长速度。

总体看来,未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对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当前数据不足以预示未来的市场状况,2009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前景应为审慎乐观。基于IMF对欧美经济将在2009年底走出谷底的判断,加上我国经济持续数年健康高速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经贸全球化格局造就经济增长周期、制造业分工转移趋势支撑长期需求以及危机中孕育行业整合机会等一系列因素,未来全球经济仍处于新一轮良性发展长周期。

IMF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2%,2011—2013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7%的平均增长率。预计2010年以后,集装箱海运需求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未来航运市场需求仍处于新一轮的良性发展长周期。

3班轮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面临的货量锐减、运价下滑、成本剧增、经营亏损等严峻局面,班轮公司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3.1整合现有航线资源

集装箱运输市场已连续经历的繁荣时期,在这个过程中船队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扩张,航线布局不断完善,但在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面前,业已搭建好的市场格局显得不合时宜。对现有市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是业界当前的首要任务。

面对萧条的集装箱运输市场,各家班轮公司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削减运力、减少亏损”已成为班轮公司的经营目标。当前,船公司不断撤出运力,集装箱船的封存数量与日俱增。据法国航运研究机构AXS-Alphaliner预测,到2009年1月底, 船公司从各条航线上撤下的运力总和可达40万TEU,相当于全球总运力的3.2%。此外,目前大约有115艘集装箱船(合计运力27万TEU,相当于全球总运力的2.2%)遭封存。在遭封存的船舶中,租赁船舶比例较大,船公司自有船舶比例相对较小。一些船舶被提前报废,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11月已有运力的船舶被送往拆船厂,预计2009年还将有。班轮公司的运力削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力过剩的压力。

只有正确判断市场走势,超前进行航线资源整合的班轮公司才能引领未来市场,在危机中抢抓先机,既满足市场需要,又能获取最大效益。

3.2开拓新兴货源市场

当前欧美等航线的舱位利用率明显不足,运价一路下跌,亏损严重。班轮公司在守住各自航线经营底线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将航线经营的触角伸向新兴货源市场。

南美洲、非洲、中东、澳洲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持续看好,其物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长,相关航线货量快速增长,同时从我国进口货量持续增长,近几年的增幅基本保持在30%~50%。据预测,2009年国际油价继续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而2009年铁矿石价格可能仅在2008年的基础上略有回落,但仍居高位。因此,2009年南美洲、非洲、澳洲和中东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仍有不菲收入,从而推动其进口需求保持良性增长。IMF预测,中东地区2008年GDP增长率为6.4%,2009年则保持在6%左右;拉美主要国家2008年和2009年经济增长率均保持在4%左右;非洲这2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6%左右;澳洲经济增长率略低,2008年为2.5%,2009年为2.2%。

据统计,2008年 1—9月远东——波斯湾西行货量增长率为10.86%,2008年1—8月远东——澳大利亚南行货量增长率为13.17%,均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09年远东——中东航线西行、远东——南非南美航线南行、远东——澳洲航线南行货量将继续保持10%左右的平稳增长。此外,我国内贸运输市场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货源增长点。2008年前3季度我国内贸航线市场形势良好,货量旺盛,预计2008 年内贸重箱量有望达到500万TEU,增长20%。2009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政府决定投入4 万亿元拉动内需的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促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也必将有力推动内贸航线市场发展。预计2009年内贸航线市场箱量保持较快增长,总体增长率将达到15%~20%。

挖掘新兴市场货源增量,将给班轮运输市场带来新的生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欧美等主干航线的损失。

3.3降低班轮运营成本

在金融危机面前,班轮公司要合理调整航线布局,有效收缩运力投入,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寻求新的货源增量的同时,进一步压缩运营成本,将亏损额降到最低限度。一是压缩生产成本,包括采取经济航速、适度削减运力、燃油套期保值、严控箱管费用、退租租赁船舶、加速船舶折旧等措施,争取将班轮公司的生产成本降至最低水平;二是压缩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适度裁减人员。总之,在市场处于低谷之时,降低运营成本显得尤其重要。

3.4加强经营风险防范

金融危机致使众多中小进出口企业因不适应市场变化而被驱逐出市,给集装箱运输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班轮公司要特别注重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跟踪,对资信情况不佳的客户坚决执行“见款放货”政策,在处理揽货和运费收入的关系上,要更加注重运费收入,确保企业拥有足量的现金流,并最大限度地规避经营风险。

总之,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整合班轮市场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业界合作意识、提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优化班轮市场结构、规范经营行为等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上一篇:修饰性作用下一篇:雾化吸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