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十篇

2024-09-13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 均为新鲜骨折, 男7例, 女6例;年龄 65~82岁, 平均72岁。车祸伤3例, 跌伤10例。按 Seinsheimer分类法:Ⅱ型2例, Ⅲ型4例, Ⅳ型3例, Ⅴ型4例。并存内科疾病10例, 其中糖尿病2例, 心血管疾病3例, 肾功能不全2例, 呼吸系统疾病3例, 伤前生活基本自理, 能下地适当活动, 无明确手术禁忌证。术前根据POSSUM评分改良标准预测手术风险性[1], 平均24.43分。

1.2 术前准备

术前均予以患肢股骨髁上骨牵引5~10d, 并进行床头X线摄片, 适当调整牵引。完善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身体状况评估, 内科会诊协助诊治内科合并症。对患者健侧髋关节做骨密度测定 (HOLOGICQDR2000型) , 检测出骨质疏松8例 (骨密度T值>-2.5SD) 。

1.3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平卧于骨科牵引床, 患髋部稍垫高, 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满意后保持牵引, 大粗隆下外侧切口, 取大粗隆顶点下2~3cm为导针进针点。导针于股骨颈前倾角平行打入, 经股骨距和股骨头下半部, 针尖距股骨头软骨下1~2cm。测深后依次扩孔、攻丝, 根据测得长度减去5mm长度的粗螺纹钉拧入, 螺钉应恰经Ward三角, 拔出导针, 95°套筒钢板套入, 紧贴骨皮质用螺钉固定, 安装尾钉。若合并小粗隆骨折可用钢板最上方螺钉固定恢复内侧的支持, 必要时植骨。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预防并发症, 并补充钙剂600mg/d、阿法骨化醇0.5μg/d、联合降钙素治疗3个月 (第1个月50μg, 隔日1次, 第2、3个月500μg, 每周2次) 。术后1d即开始等长肌力收缩练习, 1周后床上髋膝功能活动, 6~9周扶拐不负重行走, 高龄不能扶拐者应适当推迟下地时间, 可在保护下作适应性行走, 根据复查情况扶助步器逐渐负重。3个月后停用降钙素, 改口服阿仑磷酸钠70mg/周。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

2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为 (92.6±21.8) min, 输血量平均为 (666.67±337) ml。13例获得9~36个月随访, 平均1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 平均4.7个月。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钢板松动、断裂, 骨不连等并发症;2例有轻度髋内翻, 较健侧短缩均<2cm。

3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有骨质疏松、内科基础疾病等原因, 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效果受较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 除了必要的手术技巧外, 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3.1 内科疾病的处理

本组所选取病例均为75岁及以上患者, 合并内科疾病13例, 多数患者患有2种以上内科疾病, 患者的身体机能及内脏功能是决定能否耐受手术以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 内科疾病的处理是手术前后必须重视的问题。术前必须全面系统的检查, 并对身体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常规给予支持治疗, 请内科及时会诊, 协助诊治, 排除相关手术禁忌证[2]。经过内科处理可耐受手术后, 还需要对手术风险及预后进行评估, 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术后仍需要注意内科治疗, 观察病情变化, 及早预防和处理。本组13例合并内科疾病, 均由内科协助诊治。

3.2 骨质疏松的治疗

骨质疏松是造成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常见原因, 本组骨质疏松患者占82.4%。并且, 随着术后长期卧床, 运动减少, 钙流失增加, 以及内固定的应力遮挡引起骨质吸收, 进一步加重全身和局部的骨质疏松, 常造成内固定物切割、松动和断裂, 骨折延迟愈合或二次骨折[3]。因此, 积极的骨质疏松治疗对于减少内固定失效和再次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3.3 内固定的选择

由于股骨粗隆下部位为股骨颈、干的交接受力点, 内外侧应力极不均衡;骨折多为长节段粉碎, 常波及小粗隆, 形成内侧壁缺损的不稳定性骨折;粗隆下方缩窄部分属于皮质骨区域, 断端接触面少;骨折近端受髂腰肌、臀肌、外旋肌群作用, 远端受内收肌的强大作用, 骨折移位明显, 复位后应力持续存在。以上特点使骨折对内固定的机械性和力学应用要求很高, 如何合理选择内固定是长期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内固定选择, 除了恢复骨结构的基本要求, 更重要的是要能对抗肌肉的持续张力和负重时产生的不均衡应力, 尤其对骨折近端内侧要有足够强大的支撑力, 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恢复或重建包括小粗隆的内侧壁。因为只有骨缺损被修复, 骨结构完整性获得基本恢复, 内固定才能获得最大的稳定性[4]。内侧骨皮质重建后可避免应力集中, 促进骨折愈合, 很大程度上减少畸形愈合或延迟和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5]。此外, 对于骨质疏松的骨质, 内固定物需要有足够的把持力, 防止固定物松动和切割。

选择DHS固定有一定局限性, 首先, 骨折低于动力髋螺钉位置, 固定主要依靠钉板结构, 滑动加压作用无效。如进针点恰位于骨折区域, 螺钉的滑动加压作用反而导致近端向内侧移位[6]。且近端仅有1枚动力髋螺钉固定, 难以控制近端受肌肉牵拉产生的强大扭转力, 易发生切割、旋转、内翻等移位。此外, 螺钉与钢板夹角的区域恰是内侧壁骨缺损位置, 内侧骨皮质重建未纳入钉板结构内, 负重时压应力不能从股骨距传导, 使内固定应力增大, 易发生切割、金属疲劳、骨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采用解剖型钢板固定能够较好地复位并重建内侧壁, 但是固定强度有限。笔者曾使用LISS-DF倒置固定, 其牢固的锁定系统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但是由于锁定钉螺纹较浅, 与骨质铆合力差, 尤其骨质疏松者, 难以对抗外侧张应力而易拔出, 部分患者仍出现不同程度髋内翻畸形。

AO组织推荐对于股骨粗隆下骨折可使用内锁式髓内钉、 DCS治疗, 而使用内锁式髓内钉, 要求骨折线最近端必须位于粗隆下2cm, 并且大粗隆无劈裂, 因此使用范围有限。采用DCS有较明显优势, 由于主要应用其钉板部位固定, 动力髁螺钉进针点不受影响, 螺钉与钢板结合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钉刃“U”型剖面, 在股骨颈内具有良好的把持力, 近端还可供至少 1枚螺钉辅助固定, 能有效地稳定骨折, 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动力髁螺钉固定于股骨颈, 与钢板成三角化拟悬梁臂固定, 在外侧形成张力带固定, 内侧动力髁螺钉支撑, 负重时应力作用于钢板短臂再分散至各个螺钉上, 符合生物力学原则。而且钉板夹角小, 近端可供多枚螺钉固定, 可有效地对内侧壁进行修复, 防止出现旋转、切割、内翻等并发症。因此, DCS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首选材料之一。

3.4 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和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的程度不同, 以及骨折类型各异, 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训练与护理, 即在入院时就开始, 全程实施。 (1) 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 在鼓励患肢锻炼的同时, 注意全身其他部位的活动, 增进血液循环, 改善身体机能。 (2) 加强老年护理, 如常规使用防褥疮气垫床、训练肺功能、提肛训练、合理膳食等,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内科疾病侧重专项护理和康复训练, 如呼吸系统疾病可促进排痰、屏气呼吸及吸氧等;脑萎缩患者持续吸氧、纠正贫血等。 (3) 手术前镇静, 术中、术后及时补充足够的血容量, 术后不使用镇痛泵, 持续吸氧不少于24h等。因为持续焦虑、一过性脑缺氧及麻醉是老年髋部术后发生谵妄的常见诱因[7]。同时应该认识到该类手术创伤较大, 要考虑隐性失血的因素, 笔者常规在手术半小时后开始输血至少400ml, 根据出血情况术后继续补充。镇痛泵延长了麻醉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 并能掩盖部分症状, 以及有胃肠道并发症等影响, 故不建议老年患者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涛, 岑建平, 李明, 等.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3) :170.

[2]黄公怡, 文良元.转子间骨折 (J) .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10) :637.

[3]邱贵兴, 吴志宏, 沈建雄, 等.阿仑磷酸钠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髋部骨折 (J) .中华外科杂志, 2004, (6) :347.

[4]王建辉, 刘长贵, 刘瑞波.PFN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 (11) :739.

[5]方大标, 王秋根.95°DCS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8) :518.

[6]刘阳, 周伟, 李家庚, 等.DHS结合TSP治疗EvansⅢB、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23 (3) :252.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 男7例, 女9例;年龄32~83岁, 平均61岁。左侧7例, 右侧9例;均为SeinsheimerⅤ型。致伤原因:跌倒及摔伤12例, 车祸2例, 高处坠落伤2例。术前合并症:合并高血压病4例, 糖尿病1例, 甲亢1例, 胸部损伤1例。

1.2 术前准备

入院常规进行胫骨结节骨牵引, 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对内科合并症予以相应治疗, 受伤至手术4~12 d (平均6 d) , 术前准备充分后再进行手术。

1.3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 C臂X光机透视下牵引复位骨折满意后消毒铺巾, 从股骨大粗隆顶点向近侧作长约5 cm纵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张肌, 钝性分开臀中肌, 显露大粗隆顶部, 于大粗隆顶点中央或稍偏前侧用菱形开口器开口, 插入导针, 正侧位透视观察导针位于髓腔中央后沿导针充分扩髓, 选择合适长度PFNA主钉沿导针插入股骨近端髓腔至合适深度, 调整前倾角, 用近端瞄准臂定位经套筒钻入导针至股骨头关节面下0.5~1.0 cm左右位置, 正位透视导针位于股骨颈的中下1/3, 侧位透视位于股骨颈正中, 空心钻沿导针扩股骨外侧皮质, 打入螺旋刀片, 利用远端瞄准器安放远端锁定螺钉, 最后拧入主钉尾帽。再次透视证实骨折及内固定位置满意, 放置皮片或负压引流管, 逐层缝合切口。对骨折分离移位明显、闭合复位不满意者, 将切口向远侧适当延长进行有限开放复位, 对较大骨折块复位后以钢丝捆扎固定, 2例患者因伴明显骨缺损以条状人工骨进行植骨。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3 d, 术后24 h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对原有合并症继续进行治疗, 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术后1周开始CPM锻炼, 2周后切口拆线。术后1周患者全身情况许可时鼓励患者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 X线显示有骨痂生长时开始部分负重, 逐渐增加负重量, 骨折愈合后弃拐完全负重, 对严重骨质疏松及骨折严重粉碎患者适当推迟负重时间。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 详细记录临床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采用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 半年内每月摄片了解内固定物位置及骨折愈合情况, 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

2 结果

手术时间55~150 min, 平均72 min;术中出血量80~500m L, 平均152 m L;1例患者术中出现大转子劈裂;全部病例切口甲级愈合, 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所有病例获5~18个月随访, 平均9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未出现感染、头钉切割、断钉、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及肢体短缩。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10例, 良5例, 可1例, 优良率93.8%。术后典型病例见附图。

附图患者男性, 43岁, 术后左髋正侧位片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交通、建筑业的发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创伤程度越来越重, 骨折类型越来越复杂。此类骨折多为粉碎性, 骨折段长, 内后侧皮质往往碎裂, 缺乏支撑, 因而极不稳定,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并发症多, 长期卧床患者痛苦大, 易造成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废用性骨质疏松、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死亡率高。Lin等[1]报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者死亡率达35%左右, 髋内翻发生率高达40%~50%。因此, 对此类骨折除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者外均应积极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使骨折获得稳定固定, 术后能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从而方便护理, 减少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 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 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对此类骨折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髓外固定及髓内固定两大类。髓外固定以动力髋螺钉 (dynamic hip screw, DHS) 为代表[3], 在治疗稳定性髋部骨折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DHS股骨头颈杠杆力臂较长, 抗剪切及抗旋转能力不足, 稳定性较差, 对不稳定骨折难以获得稳定固定, 侧方钢板位于负重线外侧, 对大粗隆外侧皮质的完整性有较高要求, 当内后侧皮质缺损时内翻应力均作用于外侧钢板, 导致螺钉切割股骨头、螺钉松动拔出甚至钢板断裂从而导致内固定失效、髋内翻畸形、肢体短缩、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后果, 在骨折严重粉碎及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4,5,6,7]。Audige等[8]报道手术失败率高达24%~53%。对逆粗隆间骨折及波及到粗隆下的不稳定骨折, 由于其髋部拉力螺钉没有通过骨折线, 且应力方向与螺钉滑动方向一致, 拉力螺钉的滑动加压最终将使骨折端分离而非加压, 从而导致内固定失败, Haidukewych等[9]报道其失败率高达24%~56%。另外DHS手术切口较长, 创伤大, 出血多, 广泛剥离骨折周围组织不利于骨折愈合。

与侧方钉板相比, PFNA属于中心性固定, 股骨头颈力臂短, 弯矩小, 力臂内移, 能承担大部分股骨近端尤其是经股骨距传递的载荷, 符合股骨生物力学, 抗剪切力作用强, 稳定性好, 因而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生物力学试验已证实螺旋刀片在打入过程中旋转压紧松质骨, 提高了其在股骨头颈内的锚合能力, 抗拔出力明显提高, 螺旋刀片的骨质通道为长方形而不是螺钉旋入时的圆形, 加上螺旋刀片锁定后自身不能旋转, 能有效防止股骨头轴向旋转, 抗切出力 (cutout) 明显提高, 对骨质疏松患者更为有利[10,11]。远端长凹槽设计及远端锁钉位置与主钉尾端距离增加, 可有效分散骨干所承受的应力, 避免股骨干骨折。

与DHS相比, PFNA具有强大的抗压缩及抗扭转强度, 整体稳定性好, 能有效防止髋内翻及肢体短缩, 术后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PFNA符合微创趋势, 手术切口小, 不追求解剖复位,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切口暴露时间, 从而减少手术创伤、出血量及感染率, 对全身干扰相对较小, 对内科合并症较多的高龄患者更为有利。对骨折端不作过多剥离, 扩髓时的髓内植骨, 利于骨折愈合。

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 我们认为PFNA失效载荷较大, 固定牢靠, 治疗该类骨折具有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 尤其适用于骨折严重粉碎不稳定及骨质疏松患者, 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 术后康复快, 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信临床应用会越来越多。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 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3年2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5150 min, 平均72 min;术中出血量80500 mL, 平均152 mL。所有病例获随访518个月, 平均9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 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及感染病例。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优10例, 良5例, 可1例, 优良率为93.8%。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固定牢靠, 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 术后康复快, 疗效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PFNA,内固定

参考文献

[1]Lin PC, Chang SY.Functional recovery among elderly people one year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J].J Nurs Res, 2004, 12 (1) :72-82.

[2]Pioli G, Barone A, Giusti A, et al.Predictors of mortality after hip fracture:results from 1-year follow-up[J].Aging Clin Exp Res, 2006, 18 (5) :381-387.

[3]Wong TC, Chiu Y, Tsang WL, et al.A double-blind,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dynamic hip screw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Injury, 2009, 40 (4) :422-427.

[4]章建华, 季卫锋, 童培建, 等.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 (8) :577-579.

[5]于德富, 王栋, 许东伟.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比较 (附173例报告) [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6) :514-515.

[6]郑玉堂, 林石明, 陈联源, 等.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式的选择[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5) :408-409.

[7]Adams CI, Robinson CM, Court-Brown CM, et 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n intramedullary nail versus dynamic screw and plate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J].J Orthop Trauma, 2001, 15 (6) :394-400.

[8]AudigéL, Hanson B, Swiontkowski MF.Implant-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meta-analysis of dynamic screw-plate versus dynamic screwintramedullary nail devices[J].Int Orthop, 2003, 27 (4) :197-203.

[9]Haidukewych GJ, Israel TA, Berry DJ.Reverse obliquity fractures of the intertrochanteric region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1, 83 (5) :643-650.

[10]Strauss E, Frank J, Lee J, et al.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 screw for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 2006, 37 (10) :984-989.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3

关键词:股骨膨胀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55-02

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且该疾病具有临床死亡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固定和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疾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呈现出了明显的降低趋势,且内固定治疗逐渐成为了老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首先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次临床实验对Fixion PF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8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3.3)岁,患者骨折时间在3d至7d之间,平均骨折时间为(5±1.3)d。其中,粗隆下骨折患者30例,其Seinsheimer分型结果为: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7例,Ⅳ型3例,Ⅴ型2例;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其Evans分型结果为:Ⅰ型18例,Ⅱ型24例,Ⅲ型33例,Ⅳ型1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Fixion PF组和DHS组,每组6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或是连续硬膜下麻醉,在C臂透视和骨科牵引床辅助下进行手术。DHS固定治疗:闭合复位,在患处外侧行纵向10至13cm手术切口,以股外侧肌止点为手术入路点。Fixion PF固定治疗:闭合复位,在大粗隆处行纵向的4cm手术切口。通常不扩张股骨髓腔。根据股骨颈栓钉孔与股骨下1/3之间距离确定主钉插入深度,直视下观察髓内钉的膨胀加压过程,直至髓内钉径打开向辐条处,并与髓腔内壁相互紧贴。在股骨颈正位下1/3处、侧位股骨颈的中心部位置入股骨颈内栓钉。常规使用股骨头对螺钉进行加固,避免其发生旋转,提高螺钉固定的稳定性。在C臂透视确认无误后,行负压引流,缝合手术切口。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6个月至18个月不等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2.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DHS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均显著高于Fixion PF组患者,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Fixion PF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与传统的髓外固定治疗方法相比,内固定更加符合微创治疗的原则和理念,而且更有助于体现骨折临床治疗由“以生物力学为主”转变为“以生物学为主兼顾生物力学”的趋势,即AO转变为BO的特点和趋势。由生物学的视角来看,Fixion PF膨胀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手术操作方法更加简便,组织损伤小,无需暴露骨折端,且闭合复位效果更加理想。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与DHS相比,Fixion PF膨胀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均较为理想,因而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参考文献

[1] 朱炜,苏长山,郑斌,张贵生.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手术治疗30例[J].中国厂矿医学.2004(04)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4

【摘要】对9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实施相应的护理后,所有患者均得到康复,患者的住院时间是10到15d,其平均的住院时间是(12.5±1.7)d;对患者随访2个月,90例患者总满意度是96.67%。结论: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细致、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手术效果得到大大提升,使患者快速康复,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且还可以减少并发症产生的几率,可以在临床中不断推广运用。【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因为老年人的骨强度在不断降低、弹性不断减弱、脆性不断增加,所以老年人中发生骨折的几率比较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最严重骨折之一[1]。目前,骨质疏松引起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逐渐增多,且老年骨折患者手术的耐受力比价差,给予其相应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卧床时间得到相应的缩短,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能够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产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就9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将其当做研究的对象。在90例患者中,66~74岁的患者有35例,74~84岁40例,84岁以上的患者有15例;导致患者受伤的原因是:38例属于扭伤,17例是交通导致的,35例是跌伤;根据Evans对骨折患者进行分类:20例Ⅱ型,26例ⅢA型,34例ⅢB型,10例Ⅳ型;所有患者均在受伤之后的3~12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90例患者均采用DHS/DCS进行内固定;患者伴发的各种内科疾病是:11例偏瘫,14例冠心病,27例高血压,13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糖尿病,10例脑梗死后遗症。1.2治疗方法

依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麻醉,50例实施腰硬联合式麻醉,27例实施硬膜外麻醉,13例则进行全麻。48例患者以DHS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另外42例则采用DCS内固定进行相应的治疗。1.2护理方法

(1)术前护理:首先应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健康状况,护理人员应该制定一份护理方案,对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应合理进行安排。其次,进行牵引护理;患者在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2到5d牵引护理,牵引护理可以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降低,帮助患者术后快速恢复。但在开展牵引护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几点内容:第一,对于骨突出的部位必须着重进行检查,查看患者有没有出现足下垂症状。第二,实施术前护理时,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交接班的相应制度,应增加巡视次数,对患者的各种症状一定要仔细进行观察,及时对牵引的方向和力度进行调整。第三,牵引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感觉变化、皮肤温度、血液循环等情况,患肢应保持在高出心脏部位的30°位置,且必须保持外展中立位[2]。

(2)术后的护理:患者完成手术治疗之后,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根据医生的嘱咐对患者的心电、吸氧情况进行监护,且必须时时刻刻关注着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对患者的血压进行观测时,一定要根据医嘱隔一定时间就对其进行一次观察。若患者在术后伤口部位有出血情况,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应更换敷料和新药,检查患者的伤口部位有没有活动性的出血,术区必须保持干燥,避免切口出现感染。对于老年患者,因为其自身的身体素质、精神状态与常人相比较低,所以在老年患者的术后护理中,一定要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排痰不顺、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存在,必要时护理人员将尿管置留在患者体内,且对患者的神志、呼吸、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进而便于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3]。

(3)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手术之后,比较容易产生的并发症是坠积性的肺炎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数据表明,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几率是40%~70%。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必须给予其特殊护理。还必须加强对这些患者的巡视,应定时帮助患者叩背、翻身,且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吐痰,这样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4]。1.3评定标准

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情况非常好,且对患者随访2个月,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实行打分制:≥85分为非常满意;60分~85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的比较可利用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比较有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0例患者经过相关的护理之后,均得到康复,患者的住院时间是10到15d,其平均的住院时间是(12.5±1.7)d;且对其进行2个月的随访后,9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60例,所占的比例为66.67%,满意27例,比例是30.00%,不满意的患者有3例,不满意率为3.33%,总满意度是96.67%。

3.讨论

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骨量较低且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一些患者,老年骨折患者中比较多见的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且因为社会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致使髋部骨折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年患者的骨强度、结构在逐渐降低,且骨痂成熟的速度在不断的延缓,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比较差,因此必须及早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还必须给予患者相应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使患者的骨折部位得到快速愈合[5]。

因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身体在不断老化,比较容易有骨质疏松等的情况产生,所以稍作忽视就会出现骨折。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手术成败和医护人员的术前准备及手术医生严格、熟练的手术操作之间有密切的连续,而细致、完善、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成功中也非常重要,只有重视围手术期的患者护理,才能使患者生活的治疗得到提升,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此外,老年患者发生骨折之后长期卧床休息,比较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细致的、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让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并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参考文献】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5

关键词:PFNA,股骨粗隆下骨折,内固定

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也随之增加。股骨粗隆下骨折是股骨粗隆周围的一个特殊类型, 老年患者通常由低速损伤引起, 青年患者常由高能量创伤所导致,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过去髓外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容易发生骨不愈合, 内固定物断裂及髋内翻等并发症[1,2]。本院2010年3月-2012年11月采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行加长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46例,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3月-2012年11月收入院诊断为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患者46例, 男31例, 女15例, 年龄31~81岁, 平均58.5岁, Seinsheiner分型Ⅱ型25例, Ⅲ型13例, Ⅳ型6例, Ⅴ型2例,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股骨粗隆下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 摔倒致伤11例, 高处坠落伤5例, 重物砸伤2例。入院后常规行胫骨结节骨或者下肢皮肤牵引3~7 d, 肿胀减退后, 其中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32例, 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2例, 术中均使用PFNA内固定物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1 d。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 患者在骨科牵引床上取仰卧位, 中立位牵引患肢, 然后进行牵引闭合复位, 使用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复位效果, 如果闭合复位困难, 可局部行有限切开, 暴露骨折端, 复位后用持骨钳进行临时固定, C臂机正侧位透视下复位效果满意后, 维持牵引下内收患肢约10°~15°并内旋患肢。先触及大粗隆顶点, 向近侧纵向作一长约4 cm的切口, 切开臀大肌筋膜, 钝性分离臀中肌肌纤维, 直达股骨大粗隆顶点, 于大粗隆顶点偏前方可触及一稍平坦的平面, 在透视下使用空心开口锥开口, 然后沿开口插入导针。根据患者的髓腔大小选用合适髓内钉主钉, 沿导针插入粗隆部开口处, 将髓内主钉向远端旋入, 此时适当减少牵引力量有助于助手复位。在C臂机透视下调整髓内钉主钉进入髓腔的深度, 使螺旋刀片能位于股骨颈下1/3的纵轴线上, 避免紧压股骨矩, 否则主钉置入困难, 注意瞄准器的前倾角, 在瞄准器的指引下插入保护套筒, 然后插入导针, 导针深度尽量达到关节面下5 mm, 测深, 如果患者为骨质疏松老年患者, 可不扩髓, 仅扩外侧皮质, 避免医源性损失造成股骨颈骨折, 解锁选好长度的螺旋刀片, 直接打入标记好的深度, 锁定螺旋刀片。然后通过远端瞄准器旋入远端锁定螺钉, 拆除瞄准器。再次行髋关节正侧位X线透视, 以确定复位效果满意, 固定牢固。拆除手柄后拧入尾帽, 冲洗切口并逐层关闭伤口, 放置橡皮引流片。

1.3 术后处理

术后第2天嘱患者行患肢膝髋踝关节的屈伸活动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 术后第3~7天嘱患者扶拐杖行走并逐渐加大患肢负重。

1.4 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

46例患者术后分别通过门诊和电话方式获得随访。术后6周及3、6、12、18个月复诊, 检查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常规摄片。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 随诊4~36个月, 平均17.4个月。随访时对患者患肢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 包括功能、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下肢畸形等项目。总得分为0~100分, 优≥90分, 良80~89分, 一般70~79分, 差<70分。

2 结果

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46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用时60~120 min, 平均82 min, 术中出血50~350 ml, 平均150 ml。所有46例患者术口Ⅰ期愈合, 均无术口感染。术后行X线片检查内固定物的位置及评估骨折愈合的情况, 46例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 无内固定失效, 无骨不连, 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1]进行功能评价:优35例, 良8例, 可3例, 优良率93.5%。经典病例见图1~图3。图1~图3为男性患者, 36岁, 车祸致右股骨粗隆下骨折, 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

3 讨论

股骨压应力最大的部位在小粗隆远端7.5 cm处的内侧骨皮质, 以往对这一骨折治疗常出现较高的并发症:感染、延迟愈合、畸形愈合以及内固定失败等[3]。在解剖上, 股骨粗隆下骨折位于皮质区域, 断端接触面积较粗隆间骨折小, 皮质骨的血运与富有血运以松质骨为主的粗隆间相比明显差, 不利于骨的愈合[2]。股骨粗隆下骨折的这些特点往往带来了临床上的困难和疗效的不满意。结合力学和解剖上的特点, 手术方式和内固定物的选择正确与否便决定了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的成败。

近年来, 广泛用于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内固定装置分为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系统。髓外固定系统的主流为动力髋螺钉 (DHS) 和经皮微创钢板 (MIPPO) 。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时往往需对骨折端进行较长范围的剥离复位, 容易损伤软组织、骨膜, 影响骨折端血供, 且髓外的钉板固定也容易造成相对的应力集中[4], 导致钢板位于股骨张力侧, 承受的折弯力大, 抗压应力落到内固定器上, 内固定物容易疲劳, 造成骨折处畸形或内固定失败。而且切开复位使手术创伤增大, 导致术中出血量多, 术后恢复时间长, 患者在恢复期往往出现创伤性精神障碍、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最近MIPPO技术是国际创伤外科的热门话题, 但是通过MIPPO技术处理股骨粗隆下骨折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股骨粗隆下骨折往往为高能量损伤, 常为粉碎性骨折, 在骨折复位和钢板塑形时常遇到很大困难, 技术要求很高, 有时不可避免的需要切开复位, 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概念, 保护不了骨折端的血运。

目前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为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 其代表作为加长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加长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髓内主钉以及近端头钉、防旋钉和2个远端螺钉组成。主钉近端外侧削薄处理, 减少对股骨近端外侧壁的压力, 防止外侧壁骨劈裂, 且具有6°的外偏角, 符合中国人骨骼特点。近端螺旋刀片设计为“打入”非“旋入”, 可压紧骨松质, 提高骨密度和螺钉稳定性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锁定后的螺旋刀片, 可有效防止旋转, 避免了股骨头, 这种有效抗旋转的特点, 充分达到了股骨粗隆下骨折对内固定的力学性要求较高的治疗要求。PFNA在整体结构上的优秀力学性能体现为力臂短, 弯矩小, 强力抗旋转, 内固定物与股骨整体连接牢固。生物力学实验表明[5],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动力髋螺钉, 提供了更好的内固定物稳定性与坚强性。使用加长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手术方式为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操作简单, 学习曲线短, 避免了手术切口长、需广泛暴露、失血量大、软组织损伤严重和容易发生骨折愈合障碍等缺点[6], 固定更为坚强, 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前良好的闭合复位效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必须恢复股骨颈干角和正确的力线, 可恢复股骨近端的力学性能和正常解剖, 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所需时间短, 术后关节稳定性好, 因此患者晚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几率低。反之不仅影响骨折的愈合效果, 同时还可导致髋内翻和关节不稳定, 术后容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对于部分复位困难的骨折, 可在骨折处外侧作一小切口, 进行撬拨复位, 此时无需暴露骨折端, 避免破坏骨折端血运。正确的入钉点前后位片上应在大粗隆顶点, 侧位片上在股骨中心, 置入髓内棒时应力求使棒在股骨髓腔的中央, 这样当应力传导到髓腔后, 力均匀地沿股骨皮质向下, 避免了应力集中, 避免了PFNA远端股骨骨折的几率。老年患者的骨皮质变薄, 髓腔相对宽大, 进针时多数不用扩髓, 这样, 出血少、操作简捷, 手术时间短。螺旋刀片的打入同样重要, 正位片上应位于股骨颈的下部靠近股骨距处, 头部距关节面1 cm左右, 此次建议再次透视, 以免因测量误差导致刀片穿透股骨头, 损伤关节软骨。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加长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拥有微创, 符合生物力学特性, 术后并发症少, 功能恢复好, 手术操作规范化, 学习曲线短等优点, 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理想方案。

参考文献

[1]Harris W 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 1969, 51 (4) :737-755.

[2]王岩, 周勇刚, 毕文志, 等.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556-2557.

[3]徐卫东, 吴岳嵩, 张春才, 等.股骨颈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及肿瘤[J].中国矫形外科学杂志, 2000, 7 (3) :219-221.

[4]肖湘, 张铁良.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06, 26 (3) :187-190.

[5]钱忠来, 徐耀增, 王现彬, 等.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第3代Gamma钉置入内固定后生物力学性能与临床效果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 2010, 14 (48) :8974-8979.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患者中男17例,女38例,年龄65岁~93岁,平均年龄73.5岁。受伤部位:左侧32例,右侧23例。致伤原因:跌伤41例,交通伤10例,坠落伤4例。按AO的Mller分类[1]:A1型13例,A2型22例,A3型20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 h~8 d。入院伴有1种疾病者5例,2种疾病者13例,3种疾病以上者6例,其中糖尿病11例,高血压12例,肺气肿9例,冠心病8例,脑血管病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个月以上未复发者4例,肺部感染者7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多表现为伤后即感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明显,无移位者上述症状可轻微,查体可见患侧大粗隆升高,局部肿胀及瘀斑,深压痛,纵向叩击痛常呈阳性及强阳性。本组病例均经X线摄片确诊。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对患肢移位不明显者行下肢皮牵引,患肢移位明显者行骨牵引7 d~10 d,同时对内科合并症进行治疗,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臀垫高25°~30°。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患肢内旋内收位,健肢外展后,于大粗隆顶端以上约5 cm~10 cm处纵行切开皮肤5 cm,大粗隆顶点插入导针入股骨髓腔,以17 mm空心钻头扩近端髓腔,沿导针插入PFNA主钉,拔出导针。在瞄准臂引导下向股骨头颈内打入导针,使导针在正位透视下位于股骨头颈中线偏下,侧位位于股骨颈正中。沿导针向股骨头内捶击打入螺旋刀片,到达位置后将刀片锁定。拧入远端交锁螺钉,最后拧入尾帽。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各层。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第1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第3天伸屈髋、膝练习。根据骨折类型、稳定性伤后及骨质疏松情况决定何时负重。对稳定骨折、骨骼质量好的患者鼓励尽早下地活动,对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术后摄片决定何时开始部分负重,直至完全负重。

2 结果

本组55例,手术时间1 h~2 h,平均1.5 h。失血量150~300 ml,平均200 ml。术后42例得到随访,时间3个月~2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按黄公怡评定标准[2]:优:骨折愈合良好,无髋内翻或外旋畸形,行走无痛,下蹲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功能恢复达到骨折前状态;良:骨折愈合良好,有轻度髋内翻,患肢短缩在2 cm,行走无痛,需或无需手杖支持,功能恢复接近正常;差:骨折愈合差,有重度髋内翻或外旋畸形,髋关节疼痛,功能明显受限,不能负重或行走。根据黄公怡评定标准,优34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7.6%,其中差1例患者系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典型病例见图1。

3 讨论

3.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特点及治疗现状

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和微结构破坏,使骨的机械强度显著降低,骨折固定的可靠性明显降低,骨愈合过程相对迟缓[3]。在治疗上,保守治疗因卧床并发症高,病死率高达35%[4],现多主张手术治疗,而手术内固定物则分髓内及髓外固定两大类。生物力学研究显示,髓内固定因其杠杆力臂短,比髓外固定更稳定,更适合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3.2 PFNA的特点及优点

PFNA有如下特点:(1)在骨质疏松骨中具有高稳定性。同传统螺钉相比,PFNA螺旋刀片打入时嵌压周围骨质,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加的芯直径确保最大程度的嵌压以及理想的锚合力,即使是骨质疏松患者也能获得很强的抗切割能力。(2)抗旋转及成角稳定性。PFNA螺旋刀片为螺旋十字设计,打入时能够嵌压周围骨质,从而获得理想的锚合力,具备成角稳定性,防止髋内翻发生。当刀片锁定后,能有效防止股骨头旋转。(3)内外向6°解剖型夹角设计。PFNA的完全解剖型设计,使髓内钉能够顺畅地插入股骨近端髓腔。(4)非扩髓型髓内固定。髓内钉直径9,10,11,12 mm,非扩髓操作使手术过程更简单,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5)远端动静态交锁选择。当垂直拧入交锁螺钉时为动态交锁,斜行拧入螺钉时为静态交锁,可根据骨折类型决定交锁方式。(6)远端可屈性设计。PFNA顶端细长杆状设计及相对柔韧的尖端,使髓内钉插入更方便,并且避免了骨局部的应力集中。

同股骨近端髓内钉相比,近端单根螺旋刀片的设计,使手术操作更简单,同时又将可能影响股骨头颈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尤其对于股骨头颈短小的患者更有优势。而PFNA螺旋刀片打入时可压紧松质骨,能提高螺旋刀片的锚合力,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尤其有利。生物力学实验证实,同传统螺钉固定系统相比,PFNA螺旋刀片抗切割力明显提高。另外,在本次研究中,42例患者无股骨头切割及髋内翻发生,无股骨干骨折出现。

3.3 PFNA操作注意事项

(1)术前复位非常重要。应力争解剖复位,但不必过于强求小转子复位,尽量避免切开复位。本组42例患者全部闭合复位。(2)入针点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通常位于大粗隆顶点或稍外侧,偏差过大会导致髓内钉与髓腔不匹配,从而导致骨折移位、进钉困难、术中骨折等问题。(3)螺旋刀片在股骨头颈中的位置,正位位于股骨头颈中线偏下1/3位置,侧位位于股骨颈正中,略偏后亦可接受。如此螺旋刀片可获得最大的抗切割力。(4)螺旋刀片的锁定是最重要的步骤,当螺旋刀片到达位置后,顺时针旋转插入器即可锁定。(5)如果是非常不稳定的骨折,可以通过瞄准臂再打入1枚导针防止旋转,因为螺旋刀片在打入时是旋转前进的,可能会造成股骨头的旋转移位。(6)PFNA螺旋刀片无加压作用,但仍可通过滑动产生与DHS类似的作用促使骨折愈合。不可限制螺旋刀片的滑动,否则可能导致其切出股骨头。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目的应是获得骨折良好的复位,坚强内固定,并尽早获得原有的活动能力。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满宜,杨庆铭,曾炳芳,等主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41~444

[2]黄公怡,王福权.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4,4(6):349~351

[3]黄公怡.提高老年骨折的临床治疗水平[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9):961~96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选择 篇7

股骨粗隆间骨折, 采用多种内固定治疗, 具有可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部分高龄严重骨质疏松又粉碎移位明显的患者, 其内固定治疗的失败率较高, 往往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现将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选择介绍如下。

1手术方式选择

入院后均给予皮牵引, 完善术前检查, 对症治疗内科并存病, 于入院后3~7 d手术, 选用腰硬联合麻醉。

1.1 外固定架 复位以前同空心钉, 于大粗隆下2.5 cm处, 在股骨外侧中轴线上, 平行于股骨矩方向, 尽量靠近股骨颈皮质拧入2枚直径6.0 mm×200 mm螺纹钉, 两钉相距约2.0 cm。于大粗隆下15~20 cm处股骨干平行拧入2枚直径6.0 mm×110 mm螺纹钉, 两钉相隔约2.5 cm, 安装外固定架固定。

1.2 DHS 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 股骨上端外侧入路, 复位满意后, 于大粗隆下2.5 cm处经股骨矩由135°导向器引导拧入合适长度的DHS螺钉, 再连接钢板与股骨干固定。

1.3 解剖型钢板 同DHS, 可直视下复位, 选择合适的钢板, 用C型臂X线机指导, 颈干角大于130°, 于股骨颈内拧入上端3枚松质骨螺钉和股骨干皮质骨螺钉。

1.4 Gamma钉 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健侧侧卧于骨科牵引床上, 大转子顶上方2 cm至其外侧纵行小切口, 自梨状窝外大粗隆顶端内侧打入导针后依次扩髓, 插入合适的主钉, 连接侧方瞄准器拧入股骨颈内拉力螺钉及股骨干锁定钉。

1.5 PFN 同Gamma钉, 插入合适的主钉, 于股骨颈内紧贴股骨矩拧入拉力螺钉, 然后在股骨颈拧入防旋螺钉以及远端的2枚锁钉。

1.6 PFNA 同PFN, 于股骨颈内中下半部分靠近 (不要紧压) 股骨矩打入1枚螺旋刀片至头下5 mm处锁定, 然后打入1枚远端锁定螺钉。

1.7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健侧卧位, 患侧髋部外侧或后外侧切口, 于小粗隆上1~1.5 cm处切断股骨颈, 移去股骨头, 扩髓成型后, 注入骨水泥, 植入适合的假体 (骨水泥型双动股骨头) , 保持15°前倾角。

2术后处理

术后放置引流管, 24 h后拔除, 预防感染, 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 2周拆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3 d开始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术后2周开始在床上行屈髋、屈膝活动。术后4周拍片复查, 每月复查1次。据拍片复查情况, 可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 术后3~4个月或迟至9个月, 至骨折断端有明显骨痂生成再逐步负重行走。关节置换术后3 d开始床上练习关节屈伸活动, 10~14 d后下地练习行走。

3讨论

最近研究发现, 骨粗隆间骨折延迟2 d手术就明显增加死亡率。因此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宜早期手术治疗, 进行功能锻炼及离床活动, 尽可能使患者恢复到伤前的生活质量。对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应进行全面考虑, 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法。术前应全面检查, 了解患者体质及健康状况, 积极治疗多种并发症。

空心钉:微创;利用2~3枚螺钉的空间分布, 特别是3枚钉的“品”字型三角空间布局, 固定牢固, 抗旋转力强;低位螺钉斜度大, 通过了股骨外侧皮质、股骨矩和压力骨小梁3个坚固部位, 钉子所受剪力小, 压力大, 骨折断端间能良好加压。但骨质疏松患者把持力低, 钉子易脱扣松动。适合老年患者身体条件差、稳定型、大粗隆外侧骨皮质较完整的病例, 即EvansⅠ、Ⅱ型。

外固定架:微创;避免二次手术。但力臂较长, 有弹性位移, 偏心距与外固定架刚度呈负相关, 固定强度相对较弱, 且需随时调整, 预防针道感染。适合高龄患者各种类型的粗隆间骨折。

DHS:优点是直视下操作、大的骨块复位效果好、较大骨块可用松质骨螺丝钉拉住固定, 缺点是切开复位, 创伤较大。PFN优点是可闭合复位固定、手术创伤相对较小, 缺点是粉碎性骨折插入导针困难, 插入主钉时可推挤骨折块导致移位, 闭合复位失败后改用切开复位, 创伤也不小。临床上, 对无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全身情况基本良好, 可耐受手术者, 可选择PFN或DHS固定。

解剖型钢板:对合并有大粗隆骨折的患者可根据骨折部位调节固定位置, 钢板近端呈三角形, 松质骨螺钉呈多平面固定, 角度也可调, 方便操作。但创伤较大, 螺钉有松动可能, 固定不够坚强。适合于干骺端与骨干移行处骨折, 主要是EvansⅣ型。

Gamma钉:创伤小;力臂短, 弯矩小, 加压直接;轴向固定;抗旋转力强;术后并发症多见的是股骨干骨折, 故术后较长时间 (6个月内) 应做保护性功能锻炼, 避免完全负重。适合EvansⅡ、Ⅲ型。

PFN:传承Gamma钉的优点, 并改进了股骨颈内的双钉系统, 一为承重髋部拉力螺钉, 一为颈内防旋螺钉, 大大加强了骨折的防旋、抗压和抗拉能力。主钉远端锁孔一为圆形, 用于不稳定性骨折, 属于静力性固定;一为椭圆型, 可在骨折断端间加压而促进骨质愈合, 属于动力性固定。远端锁孔与主钉远端距离加长, 减少了钉骨交界处骨折的发生率。但颈内2枚螺钉间骨质易退化而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可能。适合EvansⅡ、Ⅲ、Ⅳ型。

PFNA:相比PFN更优化, 操作更简化, 创伤更小。股骨颈内仅1枚螺旋刀片, 其横切面呈长方形, 片芯直径逐渐加大, 不仅防旋, 而且能填压骨质, 增加锚合力。适合各类型粗隆间 (包括粗隆下) 骨折患者, 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人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不需等待骨折的愈合, 康复快, 能早期下床负重活动;无股骨头坏死、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多数患者合并有小粗隆骨折, 手术需重建股骨矩, 恢复股骨颈基底的正常解剖结构, 否则患肢短缩, 影响假体稳定性。建议使用特制长柄人工股骨头。主要适用于高龄和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参考文献

[1]赵京涛, 王以进, 杨俊兴, 等.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优化实验研究.中医正骨, 1999, 11 (11) :3.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8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牵引;中药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08-02

Clinical observations of conservative trac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LIU Chentia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First Hospital of Tancheng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Tancheng 27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servative trac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suffere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and selec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ere enrolled in clinical therapy and observation. After trac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t compresses, clinical effect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hip function was excellent recovery of 80%,6 patients could not get a satisfied effect.Bedsore and urinary infection took plac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herapy. Conclusion Conservative trac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effective for patients, reasonable selection accord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necessary.

[Key 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Trac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根据骨折线的不同可有多种分型,治疗方法各不相同。现采用保守牵引合并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就诊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18例;年龄68~85岁,平均(75±5)岁;致伤原因为跌倒摔伤、车祸伤。骨折按Evans分型[1]:Ⅰ型17例,Ⅱ型12例,Ⅲ型1例。合并高血压病14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8例,脑血栓后遗症3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其中3例有3种及以上合并症,5例有2种合并症。

1.2 治疗方法

积极治疗合并症的同时根据患者骨折分型及有无可能下地行走,Ⅰ型予经皮牵引治疗,Ⅱ型、Ⅲ型予经胫骨结节牵引治疗。所有患者均内服“和营止痛汤”加减,药物组成:乳香6 g、赤芍12 g、归尾9 g、川芎12 g、桃仁12 g、续断12 g、乌药9 g、甘草6 g等,水煎服,1剂/d,并用药渣熏敷患处,早晚各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2.1 经皮牵引,重量3~4 kg,结合丁字鞋制动,每周复查X线片,5~6周后观察骨折有无移位,去除皮牽引,继续用丁字鞋制动4~5周。

1.2.2 经胫骨结节牵引,重量5~8 kg,每周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对复位和牵引重量进行调整。当骨痂形成,改用经皮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4~8周。根据康复情况扶拐下地逐渐增加负重训练。

1.3 疗效判定

采用Harri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价标准[2]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分为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以下)。

2 结果

30例患者的愈合情况:优18例,良6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为80%。1例并发褥疮,2例并发泌尿系感染。平均卧床时间(68.0±11.4)d。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患者,针对该病的治疗大多医生主张尽早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是由于该病的发病年龄、患者经济状况及合并症的严重程度等因素限制,很多患者不宜手术治疗。本研究分析保守治疗的疗效,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达到80%,虽然比手术治疗效果差[3-4],但保守治疗也有自身优势。

3.1 保守治疗的优势

保守治疗相对于手术来说,可减轻患者手术痛苦,减少手术花费,不破坏局部血运,不破坏骨膜,有利于骨折愈合。此外保守治疗避免了因麻醉、手术损伤对原有合并症的加重。临床应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患者或家属的要求,选择是否采用保守治疗。以下情况可选择保守治疗:患者有严重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肺功能低下经内科治疗仍无好转,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后切口不易愈合者;骨折时间过长,错过手术时机;严重骨质疏松者;患者及家属坚决拒绝手术者,反复告知病情仍要求保守治疗者。对骨折分型在Ⅱ型及以上患者,因有骨折移位,建议采用经胫骨结节牵引,保证治疗效果。保守治疗也存在缺点,因此在牵引和康复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牵引力是否有效,每周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牵引重量及判定何时下地康复,以防止髋内翻的发生。本研究中的30例患者牵引治疗平均卧床时间(68.0±11.4)d,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褥疮、泌尿系感染等疾病,因此应嘱患者勤翻身,多饮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2 中药治疗优势

在病情稳定、骨折端已初步连接但骨质未坚时,宜活血通络,续筋接骨。和营止痛汤中的乳香可调气活血,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促进伤口愈合。《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乳香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配合他药,合并药渣局部熏敷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和机化及骨痂的形成[5]。临床上还可根据患者骨折的初期、愈合期等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方剂辨证治疗,会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总之,保守牵引合并中药对有适应证的患者来说简单易行,对生理破坏小,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郑树,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00.

[2]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69.

[3] 陶仕坤.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4):87-88.

[4] 陈斌.股骨粗隆间骨折四种术式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 (16):3212-3213.

[5] 居一春,李祥.桃红四物汤化学成份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8,27(5):575-577.

(收稿日期:2011-12-08)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9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患者平均年龄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部分患者在伤前可能患有高血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或偏瘫等疾患。伤后因长期卧床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压疮和下肢静脉炎等合并症,其死亡率较一般骨折高。所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基础疾病的护理,是提高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生活质量的关键。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62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60~82岁,骨折前合并高血压23例,糖尿病15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0例。

1.2 骨折部位分型及治疗方法

Evans分型:Ⅰ型9例,Ⅱ型14例,ⅢA型16例,ⅢB型18例,Ⅳ型5例。其中保守治疗21例,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10例,DHS内固定15例,PFN内固定16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消除恐惧、紧张焦虑的情绪

患者面对突发疾病,毫无心理准备,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担心日后患肢功能是否能恢复等,均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的情绪。护士要以和蔼的态度,轻柔的语言耐心细致向患者解释,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介绍当今医学发展状况及同类疾病治愈病例供他们借鉴。

2.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和尊重患者

老人患者的心理特点:一方面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老,各系统器官功能退化以及伴随着心理方面的变化,感觉及反应比较迟钝,生活能力较低下,因此必须投入更多地关心和尊重。在治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全身情况;在生活上要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对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者,要做好耐心、仔细的劝说工作,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体位和卧床姿势不正确者,要认真耐心给予纠正[1]。同时做好家属子女的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不要忽视了对老人的关心,工作再忙也要多抽时间到医院陪伴老人,使他们不仅感受到医院的温暖,同时更多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心和温暖。

2.2 专科护理

2.2.1 牵引护理

2.2.1. 1 体位

骨牵引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牵引时肢体的位置是否正确与肢体功能恢复关系很大。骨牵引时将患者肢体放在布朗氏架上,肢体呈外展中立位[2]。保持上半身处于床纵中轴线上,患肢外展20°~30°,而牵引中最容易发生的错误往往是上半身偏离床的中线,而移位到患侧对边的床边上,产生形似外展,实为患肢与上半身同处于一条平行线上,没有达到外展的目的,牵引时为防止患肢外旋可同时穿“丁”字鞋。

2.2.1. 2 牵引力

牵引重量视情况适当调节,维持量一般为体重的1/7。牵引重锤必须悬空,牵引绳要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断裂或滑脱。因此,要经常巡视观察,发现卧位或牵引无效时及时纠正。

2.2.1. 3 针眼护理

保持针眼干燥清洁,每天用酒精滴润针眼两次。针眼处有分泌物或痂皮时需用消毒棉签将其擦去,防止痂下积脓。

2.2.2 引流管护理

施行手术患者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8 h内护士要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管腔内血块堵塞,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或扭曲,同时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和量,在进行护理工.作及使用便器时防止引流管被牵拉脱出。

2.2.3 功能锻炼

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加强对老年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2.2.3. 1 早期功能锻炼

即入院后或术后次日即可指导患者训练股四头肌收缩和做踝关节跖屈背伸锻炼,每日锻炼时间为10~20 min,每2小时1次,同时做健侧的抱膝运动,要求髋膝关节屈曲超过90°,健侧的直腿抬高运动要求提高床面15°。

2.2.3. 2 术后功能锻炼

骨牵引或内固定3个月后可以做屈髋屈膝练习,并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满意时,可扶拐下地或在骨科牵引床上站起扶杆做患肢不负重的行走[3]。

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3.1 预防压疮的护理

仔细观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及局部受压情况,确保患者个人卫生,勤擦洗,勤换衣,在骨突出受压部位用柔软的海绵圈外包纱布衬垫,以减轻局部压迫;勤翻身每2 h一次,尽量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位,依靠患者上肢的力量加上辅助进行翻身,用力由轻到重,动作轻柔,避免突然用力拖拽;勤按摩,主要是骶尾部及足跟,先做抬臀运动,每日2次,每次10~20次,用热毛巾擦拭后按摩10 min,后扑爽身粉,如有红肿,可采用微波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

2.3.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3000 ml。每日尿量保持在1500 ml以上,达到生理性冲洗,保持会阴部清洁,妥善使用便盆与接尿工具。如需留置导尿的患者,更换尿袋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并根据病情尽早改为自行排尿。

2.3.3 预防坠积性肺炎

鼓励患者每日定时做深呼吸,大声干咳,做扩胸运动,手握成杯状,由肺底向上方轻叩,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

2.3.4 预防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静脉血栓常发生与下肢,下肢静脉栓塞占全身的55.6%。下肢静脉回心血流量赖。于正常的静脉瓣功能,骨骼肌收缩的肌泵作用与胸腔的负压吸引有关,而下肢肌肉中的静脉回流缓慢或瘀滞时,局部组织因缺氧和细胞代谢障碍可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并且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下降,而致使血栓静脉炎形成。密切观察患者肢端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抬高床尾10,,以利于静脉回流,鼓励患者多喝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严格执行功能锻炼计划,以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必要时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如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或肠溶阿司匹林50 mg口服,每日1次,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形成[4]。

2.4 基础疾病的护理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大多数有基础疾病,因此护理也尤为重要。

2.4.1 高血压的护理

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每天早晚测血压各1次,继续服用降压药,维持血压稳定水平,又要注意防止诱发血压升高的因素,如患者疼痛、睡眠不佳、便秘,适当给予镇痛剂、镇静剂和缓泻剂;避免血压升高。

2.4.2 糖尿病的护理

因为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所以要严格控制饮食,定时测量血糖。糖尿患者的抵抗力低,容易感染,故应注意其口腔及皮肤卫生,尤其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更应该注意防止压疮的发生,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做到准时准量,同时观察该病并发症的发生[5]。

2.4.3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咳痰,每天给叩背排痰。遵医嘱适当应用抗生素,必要时行超声雾化吸入或口服祛痰合剂,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2.5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指导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告诉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一般是3~6个月,为预防骨不连和髋内翻,一定要嘱咐患者不能让患肢过早负重,每月定期复查X线片,伤后4个月经X线片复查,确定骨折愈合后,才能开始逐步负重。鼓励患者补充钙质,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豆类等含钙较多的食品,多晒太阳以增加骨密度。告诉患者吸烟和饮酒可以使骨量减少,成骨细胞功能下降,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帮助患者主动戒烟、少饮酒。需详细讲解指导在家康复训练的办法和安全措施,留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随时了解和指导康复训练,以求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3 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最长82 d,最短15 d,经随访3~6个月后全部痊愈,功能恢复理想。

4 体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因此入院后要进行严格的全面检查,护士对患者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尽快使患者全身状况及脏器功能状况能耐受手术的状态。术后患者要严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同时注意对患者家属进行医学康复知识的培训,以便出院后进一步协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8.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12.

[3]苏子新,马新华,王贵良,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7):344-346.

[4]荣国威,王承武,王满宜,等.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9.

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5例, 男24例, 女11例, 年龄63岁~88岁;骨折部位:左侧15例, 右侧20例。损伤原因:走路滑倒跌伤18例、坠落伤11例、交通伤6例, 均为新鲜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1]:Ⅰ型5例, Ⅱ型15例, Ⅲ型10例, Ⅳ型4例, Ⅴ型 (逆粗隆型) 1例。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老年性疾病10例, 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术前经相关内科会诊协助治疗后3 d~10 d手术。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入院后一般采用下肢牵引带持续牵引制动, 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 积极治疗慢性内科疾病, 改善心肺功能。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耐受能力及手术风险, 积极与家属沟通, 入院后3 d~10 d手术, 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

1.2.2手术操作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患者取仰卧位, 患侧臀部垫高,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自股骨大粗隆顶点向股骨外髁方向远侧做股骨外侧切口, 长度视骨折情况而定,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分离股外侧肌直达股骨干和大粗隆部, 暴露股骨粗隆部骨折, 尽可能不进行广泛骨膜剥离。选用合适长度的锁定钢板, 顺骨膜外插入, 置于股骨粗隆外偏后侧, 于粗隆部锁定孔, 按锁定操作技术, 置入3枚克式针, C臂机透视, 确保位于头颈内。同时调整钢板远端使其位于股骨干外侧中间, 导向器引导下向股骨头颈内置入3枚锁定螺钉固定, 远端锁定孔用导航分别置入锁定固定, 再次用C臂机透视见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颈干角正常, 内置物位置适宜, 被动活动髋关节无异常, 冲洗后放置引流管1根, 逐层缝合切口。小粗隆骨折块大多数在骨折复位可自行复位, 我们对移位的小粗隆骨折块一般不做特殊处理。术中为获得小粗隆骨折块复位、固定, 多数需要较大范围暴露;且很多小粗隆骨折块本身即为粉碎性、抑或存在隐裂, 勉强用拉力螺钉固定也难以获得后内侧的可靠支撑, 增加了手术创伤。笔者体会, 如果主要骨折块复位满意、固定物置放达到要求, 多数可以达到良好愈合, 并不需要强求将小粗隆骨折块复位、固定[2]。

1.2.3术后处理术后患肢外展30°中立位“丁”字鞋固定, 做到不盘腿、不向患侧侧卧、不负重。术后常规预防使用抗生素48 h~72 h,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48 h内拔除引流管, 摄片后指导患者积极股四头肌及髋、膝关节功能锻炼。4周后可逐渐扶双拐不负重行走, 12周后可逐渐部分负重行走。不稳定骨折或骨质疏松严重者及肥胖患者应适当推迟负重行走时间。

2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出现死亡情况, 围术期内无1例输血, 1例患者发生左小腿肿胀, 经抗凝等治疗肿胀消退后出院。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个月~3年, 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4周~8周开始逐步负重, 全部患者近端锁定螺钉均在股骨头、颈内, 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无髋内翻、螺钉穿出或退钉, 无继发骨折等并发症, 骨折愈合时间10周~20周, 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Harris评分:优27例, 良6例, 可1例, 差1例。

3讨论

3.1临床特点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如保守治疗, 老年患者往往因长期卧床引发致命并发症, 病死率可达20%, 手术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负重, 可降低病死率和髋内翻发生率[3]。由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 普通内固定螺钉易发生切割、松动、退出等导致内固定失效。且多伴有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疾病, 在股骨粗隆间发生骨折的患者手术及麻醉耐受能力一般都不高,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在骨折功能复位的基础上得到可靠的内固定, 以确保在短时间内能离床活动。对国内大量文献资料的不完全统计, 传统DHS手术的平均出血量400 m L左右, 输血300 m L左右。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时间长, 对伴有严重内科疾病, 如心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严重贫血等患者风险较高, 术后康复困难或延迟, 导致早期病死率上升。因此, 对高龄患者, 其手术方法必须以简单、迅速、有效、减少并发症为标准。

3.2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关键是可靠的内固定, 以确保在短时间内能离床活动, 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DHS固定可对骨折端持续轴向加压, 但老年患者骨质一般较疏松易产生内固定松动、退钉、头钉切割等并发症;DHS不区分左右侧, 容易出现钢板前缘贴附不佳[2], 且应力集中于钉板结合处, 易引起钉板疲劳断裂。锁定钢板象内置的外固定架一样, 近端三个钉孔呈“品”字形分布具有三维稳定性, 能有效克服骨折出现的旋转不稳定性。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是根据股骨近端解剖特点而设计的, 无需预弯, 贴附良好, 操作简单, 减少了钢板疲劳断裂的机会。锁定螺钉通过与锁定板锁定后, 把持力明显增强, 锁定螺钉均匀承担所受应力, 对骨的切割小, 减少了螺钉穿出股骨头的发生率和松动退钉率。

综上所述, 由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病死率和髋内翻发生率较高, 应尽量避免使用[3], 早期手术是多数学者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共识。因此, 除非患者有绝对手术禁忌证外, 其他均应首选早期手术治疗。目前内固定治疗主要分髓内固定和钉板系统两种, 常用髓内钉其生物力学设计合理, 但此类手术操作复杂, 需要骨科牵引手术床, 对术者的经验技术要求较高, 学习半径较长, 耗材费用较高, 不利于在技术及设备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广泛开展。而传统的DHS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时间长, 术后头钉切割等不利因素也严重影响着手术患者的康复。我们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便, 内固定可靠, 并发症少等优点, 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EvansⅠ型及Ⅱ型等稳定性骨折, 利于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 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780-781.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87-1192.

上一篇:提高家兔繁殖率技术下一篇:病区药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