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现代园林综述三篇

2024-07-19

欧洲现代园林综述 篇1

1.1 本土化的概念

本土化中的“本土”二字, 可做2层理解, 第一层含义是本国的, 是相比于外国而言的;第二层含义是地域的, 或者在地的, 是本地区相比于外地区而言的。本土化中的“化”字, 含义是转化, 表明的是一个过程, 而所转化的内容正是西方文化, 因此所谓“本土化”就是西方文化在非西方世界被吸收、认同, 进而转化为本土文化组成部分的过程。凡本地原有的文化, 无论是源于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 还是源于现实的活的本土文化, 都不存在什么本土“化”的问题[1]。

1.2 中国风景园林的本土化

基于对本土化概念的理解, 中国风景园林本土化的任务就是要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转化到本土文化中。中国风景园林最直观的本土特征之一就是古典园林式样, 但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转型是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古典园林是在私家花园里走向成熟的, 而这与现代人公众参与的开放空间相距甚远。另一方面, 当今消费时代下, 房地产商出售的中国式样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中国古典园林背后深厚的文化含义。总的来说, 中国风景园林的本土特征的形成应具有以下这些方面: (1) 延续场地内的现状特征, 尊重场地文脉。 (2) 形式与符号来自本国或当地。 (3) 应用本国的或当地的建造技术和材料。 (4) 运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和理论。其中场地文脉是形成本土特征的重要因素。中国古典建筑和古典园林的式样给人以直观的中国本土特征, 但是场地文脉, 作为现实的活的本土文化, 赋予了场地当下的在地特征。处理场地文脉就是处理场地内新旧事物的关系。而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文脉延续, 归根结底就是处理设计场地内外新与旧, 传统与时代的关系, 不管它们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三置论”理论体系正是针对文脉传承的问题有益的参照。

2“三置论”概述

“三置论”是清华大学朱育帆老师经过创作实践总结出的理论体系。”三置论”的适用对象侧重城市环境, 侧重与建筑结合的外环境设计类型, 并且“三置论”的设计技术与历史上一些著名作品所采用的方法不谋而合。“三置论”主要有“并置”、“转置”和“介置”3项设计技术, 主要基于“原置”和“新置”两个概念。

2.1“原置”与“新置”

“原置”狭义指场地设计之前存在的物体, 如建筑、遗迹、构筑物或植物等, 后引申为广义上原有的事 (非物质) 或物 (物质的) 。“新置”是指设计之后新生成 (改动或添加) 的事物[2]。

2.2“并置”、“专置”和“介置”

“并置”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事物直接并列放置在一起的设计行为[3]。“并置”经常在在古建筑改建中运用。贝聿铭对卢浮宫的改建可被视为是对“并置”的使用。贝聿铭采用了与传统建筑完全对立的肌理与材质。玻璃和钢材的使用, 以及金字塔的造型与卢浮宫古建筑的对比, 强调了新旧冲突带来的戏剧化的景观张力。

“转置”是通过隐匿以转换、改变或强化原有的组织秩序, 从而生成新的设计逻辑的设计方法[4]。经过“转置”处理后, 原置的结构基本不具备可视性, 但是“新置”结构的生成都是基于对原置结构的尊重和考量。

“介”有居中调和之意, “介置”是使设计场地内外环境协调共存的设计方法。“介置”带有强烈的组织色彩, 也就是说对于场地内外的诸多矛盾, “新置”具有明确的组织性和协调性[5]。

3“三置论”视角下欧洲现代园林的本土特征

欧洲现代园林的场地原址很多都是工业废弃地, 原场地上的遗存是引导设计的重要信息, 欧洲的设计师们保持着对原置尊重的态度, 设计出了很多具有本土特征的现代园林作品。本文主要对法国的贝尔西公园和雪铁龙公园进行分析。

3.1 法国巴黎贝尔西公园

贝尔西公园区域为矩形, 长700m、宽170m, 面积约13.5hm2, 贝尔西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段, 具有浓厚的中世纪般的乡村景致, 具有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城市演变的空间形态特征。贝尔西公园从18世纪以来就是巴黎重要的酒码头和仓库, 原有场地中垂直于塞纳河的道路保留了下来作为“原置”, 同时结合城市道路, 放置了平行于塞纳河的道路系统作为“新置”, 这种“并置”手法的利用加强了新旧对比, 形成了有张力的景观。另外, 作为点状遗存的铁轨、酒仓和酒窖也被保留下来。同时, 贝尔西公园将园圃这种传统的造园要素放置于网格道路之中, 也凸显着法国园林的本土特征。

3.2 法国巴黎雪铁龙公园

雪铁龙公园矩形平面所暗示的轴线是垂直于塞纳河的, 而这样的轴线设计是无法在塞纳河的另一侧找到呼应的。雪铁龙公园平面上最引入注目的是一条强烈的斜线, 这条看似无依据的斜线打破了原本秩序井然的绿地。这两项让人感觉有些不解的设计正是源于场地中“原置”的信息。作为原来工业运输的地块, 垂直于河岸的道路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码头和厂房的高效连接, 而场地上斜向联系也是一直存在的运输通道。雪铁龙公园对“原置”逻辑结构的理解, 运用“转置”的手法, 强化了这种逻辑结构, 形成了现在公园的空间结构。正是对“转置”的利用, 本土特征得以转换和保留, 凸显了场地与众不同的气质。虽然在公园内我们看不到雪铁龙工厂的厂房或者原来工业生产时所用的机械装备等, 但是工厂留给这片土地的痕迹已经通过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呈现给了公园的使用者。走进公园的人, 在这边土地上移动、停留、聚散的方式就是对雪铁龙工厂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的继承。

4 对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本土化的启示

欧洲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源之地, 同样也是现代园林最先开始的地方, 但是欧洲各个国家都保留着很强的本土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着很强的辨识度, 反观中国城市, 则是千城一面的现象。欧洲城市经历过现代化的改造之后仍能够保留本土特征, 原因之一就是对“原置”的保留和发展, 不论是古老的建筑, 还是近现代的工业遗迹。从“三置论”的视角, 可以看到尊重场地文脉是很多欧洲现代园林设计的出发点。反观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现状, 很多项目的建设都是清空场地的原有信息。在官员意志的影响之下, 可能作为本土特征的建筑、道路、植被等等被移除, 那些老旧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建筑被视为缺乏价值而被拆除。

在一块土地上, 曾经和正在生活的人们为了生存而改造这个世界所留下的事物, 是文化在物质上体现的形式之一。这些留下来的东西未必符合当下的审美取向, 但是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却凸显着地域的特点。以冯纪忠先生设计的方塔园为例, 其体现了对场地文脉的尊重。在何陋轩的设计中, 其屋顶参考了松江置至嘉兴一带农居的庑殿顶, 屋脊作强烈的弧形。这是超越方塔园之外在地区层次上的文脉延续[6]。“三置论”视角下, 欧洲现代园林本土特征的形成对于设计者的启示是需要培养对“原置”结构的判断力, 要能发现“原置”的造型潜力, 要对场地遗存保持尊重的态度, 这样形成的作品必然具有本土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朱育帆.文化传承与三置论, 尊重传统面向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J].中国园林, 2007 (11) , 33-40

欧洲现代园林综述 篇2

关键词:欧洲现代园林;空间设计;规则式;自然式

无论是在欧美现代园林多元化的今天,还是在它初创的阶段,现代园林从来没有表现为一种单一的模式。欧洲现代园林的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趋势。它从来就不是一种统一的现象,而是一种组合于许多细流的发展过程。

一 新风格的酝酿

(1)规则式与自然式争论的继续

从十八世纪初风景园林思想萌发之后,规则式和自然式就没有停止过争论。工艺美术运动的提倡人威廉·莫里斯认为,庭院必须脱离外界,决不可一成不变地照搬自然的变化无常和粗糙不精。1892年,建筑师布鲁姆菲尔德出版了《英国的规则式庭院》,提倡规则式设计。与布鲁姆菲尔德截然相反的,是以鲁滨逊为代表的强调接近自然形式的植物的更简单的设计。业余园艺家杰基尔女士也推崇自然式庭院。双方论战的结果,人们在热衷于建筑式庭院设计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对植物学的兴趣,不仅如此,还将上述两个方面合二为一,这一原则直到今天仍影响我们的设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曾长期与杰基尔女士合作的英国建筑师路特恩于1911~1931年间在印度新德里设计的穆哈尔皇家花园。美丽的花卉和修剪树木体现了19世纪的传统,交叉的水渠象征着天堂的四条河流。这里,建筑师运用了现代建筑的简洁的三维几何形式,给予了印度伊斯兰园林传统以新的生命。

(2)新艺术运动的浪花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席卷欧洲大陆,它是强调曲线、动感、装饰的浪漫主义艺术运动,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新艺术运动当时在建筑界广为传播,但在园林中始终没有成为主流。只有一小部分保留下来的园子可以算作“新艺术运动”的门下,这些作品大都出自“维也纳分离派”建筑师的手笔。他们创造了大量基于矩形几何图案的建筑要素,如花架、几级台阶、长凳和铺装。这一风格的最重要的作品是德国达姆施塔特附近的“艺术家之村”的庭院,于1899年由“维也纳分离派”的奥尔布里西设计。同时期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还有霍夫曼1905年开始设计的斯托克莱宫的花园。另外,维也纳设计师雷比施也设计了带有“维也纳分离派”风格的园林。新艺术运动脱离了古典主义风格,并为现代主义做了探索和准备。

二 欧洲的现代园林

(1)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和法国现代园林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巴黎一直是世界视觉艺术的首府。从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到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派都是以这里为中心的。这些艺术思想和艺术财富无疑是推动现代园林发展的巨大动力。

1925年巴黎举办了“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此次展览的园林作品位于两块区域,分别在塞纳河的两岸。虽然组织者的意图是要用园林去填充展馆之间的开放空间,但事实上,园林展品很少与它们相邻的建筑有任何形式上的联系,园林的风格也有很大不同。一个引起普遍反响的作品是由建筑师设计的“光与水的园林”。这个作品打破了以往的规则式传统,以一种现代的几何构图手法完成,并在对新物质、新技术的使用上,如混凝土、玻璃、光电技术等,显示了大胆的想象力。园林位于一块三角形基地上,由草地、花卉、水池、围篱组成,这些要素均按三角形母题划分为更小的形状,在水池的中央有一个多面体的玻璃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旋转,吸收或反射照在它上面的光线。

在这次博览会中还展出了一个庭院的平面和照片,它建于二十年代初期,设计者是当时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和书籍封面设计师P.E.Legrain。这个作品实际上是他为Tachard住宅做的室内设计的向外延伸。从平面上看,这个庭院与Legrain设计的一幅书籍封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似乎把植物从传统的运用中解脱出来,而将它们作为构成放大的书籍封面的材料。当然庭院设计并非完全陷于图形的组合上,而是与功能、空间紧密结合的。

(2)英国的现代园林:唐纳德和《现代景观中的园林》

从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欧洲虽然设计并建造了一些现代主义的园林,但是几乎没有人从理论上探讨在现代环境下设计园林的方法。英国的唐纳德于1938年完成的《现代景观中的园林》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他在书中提出了现代园林设计的三个方面,即功能的、移情的和美学的。唐纳德生于加拿大,曾学习园艺和建筑结构。他于1937年开始在《建筑评论》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后来这些文章被整理成《现代景观中的园林》一书。虽然唐纳德的观点几乎全是从艺术和建筑的同时代思想中吸收过来的,但他列举的一些新园林的实例,仍然对当时英国传统的园林设计风格产生了很大冲击。

欧美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与社会、艺术、建筑的发展紧密联系的。社会因素是任何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最深层的原因。现代园林产生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和文化的变革。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风景园林事业的迅速发展和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展,是由于战后社会经济进入一个全盛发展的时期所导致的。七十年代,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和人类文化价值的危机感日益加重,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初期对环境和历史的忽略之后,传统价值观重新回到社会,环境保护和历史保护成为普遍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Imbert,Dorothee:《The Modernist Garden in France》,Yale University Press,1993.

[2] Treib,Marc(Editor):《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Review》,London,1992.

[3] 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4] 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80年代》(曾胡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现代园林设计综述 篇3

现代园林设计综述

现代园林设计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它包含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本文就园林设计的.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 者:王蒙 王成义 作者单位:信阳市新凯瑞园林工程有限公司,464000刊 名:中国电子商务英文刊名:CHINSES ELECTRONIC COMMERCE年,卷(期):“”(10)分类号:S6关键词:园林设计 理念 风水学

上一篇:汉语条件句下一篇:消化道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