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番发展十篇

2024-09-10

翻番发展 篇1

一、前五年农民收入的增长分析

前五年的增长分析分两部分, 一是县统计局“十一五”期间各年度的农民纯收入的情况;二是全国固定观察点水秀乡武家庄村的收入数据。

(一) 全县前五年收入构成与增长分析。我们把2005年以来农民收入基本情况、结构、增长分别列于表1、表2、表3, 单位:元、万元。———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呈现出了加速之势。从表二可以看出, 过去5年,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155.11元增至8008元, 增长92.7%, 年递增14%, 如果延至“九五”末, 十年的年递增为11.8%, 而“十五”期间的年递增率9.7%。这三个数据表明, 太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这10年时间里, 不仅处于较快增长期, 而且呈加速之势。简单来讲, 就是在“十五”期间, 7年翻一番的速度。“十一五”期间, 进入了五年翻一番的速度。

单位:元

单位:%

单位:%

如果把农民收入构成简单划分的话, 可分为四大块:农业、非农、劳务与其他。

大农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年递增率为8.5%, 养殖业为25.8%, 这表明养殖业有着强劲的成长力。

非农产业五年的年递增率为29%, 二产为负增长, 三产为31.6%, 三产中, 交运业增长12.6%, 餐饮服务业增长37.9%。这与我县三产快速成长的现实相吻合, 而且还表明三产较之二产更适合于家庭经营。

劳务在“十一五”期间年递增率为11.6%, 十年间的年递增率为29.7%, 这表明, “十一五”期间的劳务增长低于“十五”期间, 这一点似乎与客观现实中劳务收入的快速成长不相符合。

其他收入即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增长十分迅速, “十一五”期间的年递增率为49.6%和83.9%。2010年的这两项收入就由2005年的42.2元增长为523.1元。这是尊重财产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的必然结果。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 尽管劳务收入的估算有偏低问题, 但总量也超过了曾是农民收入主体的农业 (2010年劳务收入2948.5元, 农业收入为2899元) 。

三产收入突破千元, 达到1010.9元。加上其他收入523.1元, 共计1534元, 占农业收入的52.9%。

如果简单地把农民收入分为两类农与非农就是3528.2元和4482.5元, 农与非农比为44:56, 非农比农高出了12个百分点。

在统计系统中, 少了一块林业。在太谷林业中的苗木是太谷农村的一项重点产业, 而且成长力非常强盛。对这一缺失, 我们应当充分估计。因为苗木收入是太谷许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是重要的一块。

———农民收入的构成呈优化之势, 农业的主体地位正被取代。

从表3可以看出, 在过去的五年中, 农业收入的比重由51.2%下降为44.1%, 下降了7.1个百分点。农业在农民收入的主体地位被打破, 这是我县农民收入构成优化的结果, 更是非农经济发展的必然。

从农业内部来看, 农业收入比重由46.4%下降为36.2%, 下降了10.2个百分点, 而牧业收入则由4.9%上升为8%, 提高了3.1个百分点, 这表明, 在大农业内部, 经济结构呈现了快速优化的趋势。

农户的第二产业呈现剧烈波动, 到2010年成为负收, 这表明, 家庭工业一部分扩大脱离了家庭经营, 一部分则因经营不善而萎缩。这是其第二产业在农民收入份额中不稳并呈现萎缩的主要原因。

农户的第三产业收入比重由6.2%上升为12.6%, 提高了6.4个百分点, 这表明第三产业适合于家庭经营, 呈现出了快速成长的发展之势。而且在家庭三产中, 餐饮服务业快速成长, 交通运输则相对放缓, 这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农户的其他非农经营性收入如财产和转移性收入由1%上升到6.5%, 增长5.5个百分点, 这表明农民收入中财产性、资金性的收益在迅速成长, 政策性转移也在迅速成长。

(二) 武家庄村27年农民收入增长规律分析。武家庄是全国的300个固定观察点之一, 从1984年开始除1985年、1992年、1994年三个年度外, 全部进行全面户调, 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令人信服的可靠性。因此在这里费点笔墨对该村农民收入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过去的27年, 武家庄村的农民纯收入保持了高速增长, 从1984年到2010年, 人均纯收入由501.4元, 增至10901元, 增长21.7倍, 年递增率达12.6% (见表1) 。如果深入到各年度来看, 该村的农民纯收入并不是连续增长的, 而是在剧烈的波动中增长的。在27个年中的24年, 历史最高年只有13个年头, 比上年增长的只有16个年头。1998年人均纯收入由2852元下降为1827元, 下降了36%。分年度数据还表明, 1997年至2002年农民收入的增长处于低迷状态, 5年的年递增率仅为0.097%, 不足一个百分点。

单位:元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如果分段来看的话, 增速是加快的。1984年到1990年, 年递增11.4%;1990年至1995年, 年递增为15.1%;1995年至2000年, 年递增9.1%;2000年至2005年, 年递增10.9%;2005年到2010年, 年递增16.8%。可以看出, 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收入的增长, 总体上是提速的。如果我们以新世纪划分的话, 上世纪的16年, 年递增率为11.8%, 新世纪以来的10年递增率为13.8%, 比上世纪16年的年递增率高了2个百分点;而十一五期间, 增速为16.8%, 比上世纪的增速快了5个百分点。这表明在较高基础上, 农民收入依然可以提速增长。

武家庄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发生着极大变化, 改革开放初, 主要是种养业, 占总收入中的81.9%, 到2000年种养两业的比重下降至38.4%, 劳务收入急剧上升至37.4%。新世纪以来, 又有了新的成长点。二、三产业 (主体是三产) 和非借贷性 (国家补助性和财产性收入) 迅速增加。

二、三产业由微不足道发展起来, 到2010年达到27.4万元, 26年来年递增率达13.58%, 全村人均达1053元;以政策性补助、资本性收入为主的借贷性收入达25.6万元, 是2000年的11.1倍, 10年的递增率为27.24%, 全村人均达985元。

劳务收入继续快速增长, 达121.1万元, 是2000年的4.47倍, 年递增16.14%, 人均4658元。

种养业的比重虽迅速下降, 到2010年为33.5%, 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如果分开来看, 养殖业处于停顿状态, 而种植业增速更快些, 26年的增速可达9.7%, 这与该村新发展设施蔬菜有较大关系;而畜牧业则与全县养殖业快速成长的现实不太一致。

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 农业的剧烈波动应为波动之源, 引发了农民收入的剧烈波动。以劳务为主, 三项并举 (劳务、三产、非借贷性) 的收入是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之源。

随着社会经济广度的开放性发展, 较为封闭的武家庄也走向了开放。家庭经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由88.5%下降为46.8%, 下降了41.7个百分点。而农业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只有37.4%, 非农收入已成为武家庄农民收入的主体, 接近了三分天下有其二。

二、未来五年农民收入的增源分析

过去太谷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分析和对全县55个村1080户的调查, 我们认为, 太谷农民收入增长的后劲较足, 通过努力, 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翻番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一) 从提速发展看翻番的可能性。无论县统计局“十一五”的农民纯收入的增长情况, 还是武家庄27年的户调, 一度地表现出了提速发展, 基本上接近和超过了五年翻番。全县“十一五”期间的农民纯收入增长14%, 离翻番发展15%只差1个百分点, 而武家庄2005年以来的年递增率高达16.8%。此翻发展高1.8个百分点。按照经济发展惯性来看, 这种翻番发展的势头不会停顿下来, 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大势也是一致的。

(二) 从农业规模扩张看翻番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将1080户和55个村依农业、非农、劳务三部分列表进行了分析, 现在先来分析农业。从粮食作物来看, 面积基本稳定而收入由395.4万元达到691.5万元, 增长74.9%, 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单产增加;二是粮价上涨。从总的趋势看, 太谷的粮食播种面积增减不会太大, 而单产会稳步上升, 粮价亦会持续上涨, 这就使农资成本亦会随之上涨。

单位:个、亩、万元

单位:亩、头、只、万元

设施农业的数量由65个增加到106个, 增加了63.1%, 收入由144.8万元, 增加到290.9万元, 增长了101%。

户调蔬菜的总面积基本稳定, 但总收入增长不少, 主要是单亩收入由2005年的2354元增至2010年的3171元, 每亩增加817元, 亩收益的年增率为6.1%, 应该是非常可观的。村调蔬菜面积增长34.3%, 年递增6.1%, 收入增长76.9%, 年递增12%, 亩收由05年的4811元上升到6370元, 净增1559元, 增长32.5%, 亩收益的年递增率5.8%。村调面积和亩收益均高于户调, 主要是村调蔬菜面积加入了设施蔬菜。

林果业的规模基本稳定, 略有上升, 而收入则显著上升, 亩收入由1483.2元上升到2249元, 亩净增766元。这是水果市场行情大幅上涨的结果, 应是太谷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 应科学组织选好品种, 在丘陵山区加快发展。

苗木产业是我县近几年成长力最高的产业, 以户调查的情况是规模增长了18.2%, 让人惊喜的是亩收由5274元增至8474元。村调面积增长113.8%, 年递增16.4%, 收入增长237.5%, 年递增27.5%, 这表明苗木产业是“十二五”期间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 应放缓规模扩张, 在品类和品规发展上下工夫。

规模养殖是快速发展的又一项农民增收主要产业, 户调表明, 5年规模扩张了75%, 收入则由272万元增至665万元, 增加了1.45倍。村调显示了同样的结果, 只是将猪鸡分开统计, 猪增幅小一点, 饲养量增长15.3%, 收入增长26.2%, 而鸡的饲养量由5.8万只增至117.6万只, 增长19倍, 收入由27.2万元增至384.5万元, 增长14倍。

(三) 从非农收入的快速成长看翻番发展可能性。从户调情况看, 家庭经营工业发展不是太快。家庭交运、服务类则是快速发展, 规模扩张了21.2%, 收入增长了79.9%。从村调来看, 表现了同样的结果, 二产户在减少, 三产收入增幅较大52.5%, 年递增8.8%。从户调劳务来看, 基本上户均一名劳务, 劳务规模扩大了17.3%, 收入则增长了98%, 年递增14.6%。村调外出劳务规模增长了30.1%, 收入增长了102%, 每个劳务年均收入9866元上升为15308元, 净增5442元。

单位:个、万元

单位:户、人、万元

(四) 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景看可能性。2009年初, 我县制定了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 把全县划分为三大区域, 新型工贸区、人文居住区、农业生态区。不仅在“十二五”期间, 而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太谷均会处于快速成长期。这必然会给农民许多发展的机会, 自然会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大源。近几年在边山丘陵区兴起的农业生态区的建设, 不仅使太谷边山丘陵区焕发新机, 展示亮丽的发展前景。目前在原四个山区乡镇形成了开发的热潮, 在原王公乡以梅苑山庄为核心, 开发面积已达2万多亩, 开发面积将拓展到4万多亩;原窑子头乡以官寨狩猎场为主的开发面积近3万亩;原东庄乡以凤翼山生态园为主开发面积达1.5万亩, 以欧阳英女士为主, 开发面积达1万亩的东庄沟生态园;原浒泊乡以中远威为主的投资的生态园, 面积达5000亩。这些项目势头好、前景广, 后续力量很大。今年以来, 又有近10家前来商讨开发事宜, 有5家签了协议。这些区域的大面积深度开发, 不仅给太谷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成为太谷真正的经济隆起带, 而且会给农民增收拓开更大的空间。从目前的现实看, 确实给当地农民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而且有不少是当地的老弱农民。值得一提的是农家乐、乡村酒店给了农民新的发展空间, 使农业这一第一产业直接成为第三产业, 并直接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五) 从国家惠农政策的发展看翻番的可能性。近几年来, 国家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越来越多, 对农村公共建设和农业基础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 覆盖的面的越来越广, 这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而且会大大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而间接地从更广的层面上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这样讲, 目前国家的惠农政策是前所未有的, 农民增收的机会与空间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对此, 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六) 从今年上半年农户经济运行看翻番的可能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今年农村形势一片大好, 养殖业全面看好, 现在出售一头生猪一般可得纯收入800—1000元, 每只蛋鸡可获纯利20元以上。蔬菜每亩毛收入大多在5000元, 有的一亩茄子已收入1万元, 这在太谷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劳务收入更是全面增加, 大多增幅在30%以上, 有的突破了50%。就是山区收入亦会大幅增长, 光玉米每亩增收就在400元以上。水果也是丰收在望, 应是最好年份之一。统计局上半年农户现金收入情况对此作了充分的佐证。从统计局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情况看, 显示了同样好的局面, 总的现金收入6251元, 同比增长48%, 农业翻番增长, 非农现金收入增长34.9%, 转移性收入45.3%。增幅最低的劳务 (工资性) 收入的增幅亦达13.3%。这应是太谷历史上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与绝对额最大的年份。据我们调查, 乐观估计, 今年太谷农民纯收入净增2500元, 保守一点的话, 亦应为2000元。全国固定观察点武家庄2010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901元, 比2009年净增2615元。

三、推进农民收入翻番发展的主要途径

上面, 我们从历史的发展的现实的资源, 对太谷农民收入未来增长的可能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将这些美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是我们最大的期盼。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就是我们今后五年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一) 紧紧抓住富民产业强力发展。在改革开放的30年, 太谷农民有不少创新选择了适宜当地发展的好项目, 而且在长期实践中, 被证明是稳定高效富民的好项目。近几年来我们选择了设施蔬菜、规模养殖、苗木花卉、农产品加工, 作为农业“四个一”工程,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予以推进, 取得了极为显著效应, 极大丰富了农民增收的基础。

实践证明, 农业“四个一”工程, 虽然具有较强的富民性, 农民是乐于发展的, 但单靠一家一户来发展, 必然步履维艰、极为缓慢。因此, 这些富民项目的发展, 必须县乡村联手, 统一规划、科学组织, 确实解决好一家一户发展中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 并赋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在“十二五”期间, 应继续抓好农业“四个一”工程的富民项目。“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的翻番发展, 农业“四个一”工程的全面推进, 无疑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再打“四个一”工程的翻身仗:使设施蔬菜的面积由6万亩增加到10万亩;使苗木总面积由10万亩达到15万亩;生猪饲养量达到200万头, 鸡的饲养量达到3000万只;规模养羊突破100万只…。这样, 就给“十二五”期间的农民收入翻番发展奠定极为坚实的基础, 还会给农民长期增收积淀持续力, 这是不容置疑的。

(二) 全面加快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设步伐。我县把百里边山的丘陵区确立为休闲度假区后, 这里的开发力度与广度迅速高涨。对此我们应高度关注。首先应根据总体规划、整合现有资源, 确立发展重点, 提升发展水平;要制定优惠政策, 树立开发典型, 总结发展经验, 创新发展模式。其次要规范农家乐模式, 扩发乡村酒店规模。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是我县观光休闲农业的最基本的成功模式。对农家乐要在扩规的基础上规范秩序、提升品位, 而乡村酒店则应在完善三个一 (一百人住下来、一百人吃了饭、一百人开了会) 功能的基础上, 尽快发展。这些是观光休闲农业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档次、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基础。第三, 打造中国最大的酒庄群。酒庄群是我县观光休闲农业的产业支撑。太谷是全国生产一类葡萄酒的区域, 实践中有怡园葡萄酒享誉海内外。2010年, 我们已经做出了全县的种植区域规模。目前, 已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制定太谷县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目前除怡园酒庄外, 又有四家与我们签订了发展葡萄酒项目的协议。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一是在太谷打造中国最大的酒庄群, 新增一项阳光产业;二是太谷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支撑;三是农民增收又有了新的源泉。第四, 建设中国北方最有品位的休闲度假区。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设, 是高品位休闲度假区的基础, 休闲度假区则是观光休闲农业深度延伸、综合拓展;是生态优势、山脉优势、文化优势有机结合, 重度提升。目前, 我们只是初见成效看到了美丽的曙光。休闲度假区的建设, 必然带来太谷第三产业的全面振兴与提升。

(三) 全面加快工贸园区的建设步伐。工贸园区的建设既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还是农民快速增收的重要源泉。与此同时, 要特别关注胡村、阳邑玛钢工业园的提升改造。实践表明, 玛钢业是一项富民产业。2010年胡村镇玛钢业发放工资7个亿, 发放于胡村镇农民的达3.8亿, 仅此一项胡村镇的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9500元。应该说玛钢是太谷的一项富民产业。对其发展中问题应正确对待, 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

(四) 采取必要措施, 提升家庭经营能力。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 农户间经营同样的项目, 但收益差别很大, 如一个新建的 (二个面积2亩) 日光温室, 正常的收入6万元, 而有的户仅收入3万元, 有的甚至2万元。这表明农户间的经营水平的差别很大。农户间经营水平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 但通过努力是可以缩小的。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经营水平较差的农户提高到中等水平, 那么农民的收入水平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而且还具有走向共同富裕的性质。从太谷的实践看, 应从四大功能的发展完善上来提高家庭经营的水平。一是自主选择功能。选择是家庭经营决定生产类别, 发展什么, 怎么发展的基本环节。从太谷目前的情况看, 太谷农户的自主选择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如随大流、顺自然的情况还十分严重。这些对家庭经营的发展极为不利, 应当在实践中继续加强农户自主选择功能的培训与提高。二是自主吸收功能。家庭经营面临的开放性市场经济。要想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立于不败之地, 不断发展壮大, 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广泛深入地吸收消化各种先进生产要素的能力,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现实中, 农户的自主吸收功能尽管经历30年, 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仍然差距较大, 急待提高。三是自主组织功能。自主组织起来是农户中最差的一种功能, 这也正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但离把农民组织起来和办成农民自己的组织的这一基本目标差距还很大的原因所在。自主组织是家庭经营走向现代化的基本功能, 需要倍加重视。而这功能的提高更是诸功能中难度最大的, 难点最多的;其中许多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研究的。四是自主对接功能。主要是指对接市场功能。在太谷农村, 家庭经营的这种功能还是比较强的, 而且农户这方面的积极性比较大。今后应在提高农户了解市场、把握市场能力的同时, 突出搭建农户团体对接市场的平台。

(五) 强化发展理念, 加强班子建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当谈及农民收入问题时, 大多收入高的, 其村干部徐徐道来、如数家珍, 情况清楚、思路清晰, 而收入低的村, 其村干部底数不清、思路不明, 有的甚至一问三不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发展理念不强、发展思路不明;互相扯皮、各自为政;有的甚至坐不在一条板凳上。对于这些问题, 必须强化发展理念, 加强班子建设。要把发展这一要务深深地刻在农村主干的头脑中。要把农村经济发展实绩作为村干部考核的核心指标。我们在要求农村干部的同时, 要关心和爱护村干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适当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

(六)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农村。无论你到了那个乡镇, 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书记乡镇长, 都在哪里忙, 忙得不可开交。细一观察, 他们忙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无奈地应对上面条条的例行公务;二是无奈地调理着农村的明矛和暗盾。老实讲, 真正经济发展的大事, 乡镇领导只能挤时间去抓。这种状况是农民收入翻番发展一大障碍。应当下决心予以解决。这里总的思路是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农村。具体思路是:一要尽可能地减少例行公务的条条活动。这看起来简单, 做起来非常困难, 喊了几十年, 持续了几十年, 是我们体制内的一大顽症。应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走出一条新路来。二要全力构建和谐农村。目前农村矛盾很多, 社会耗散非常严重, 有些方面存在失控。我们应着力创新, 在构建和谐发展的新农村上下工夫。减少冲突, 减少内耗, 使乡村干部的大部分精力能用到农村发展上, 这是农民收入翻番发展,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七) 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资。国家对农村发展, 特别是农业的发展的投入呈上升之势, 这是肯定的, 但离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离保证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还有相当的差距。这要形成相应的制度固定下来, 从现有的财政体制上, 地方财政是无力承担这一重大任务的。应让国家负总责。这里, 我们应澄清一个理, 就是从投资的角度看, 主体是谁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三:一是农村公共事业的投资, 国家是主体, 这是明确的, 逐步实现公共财政全覆盖;二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同样是国家。这一点国家承担了一部分, 显然是不够的。靠一家一户来完成农业基础设施是不现实的, 也与国际上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不相符合。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 应以国家为主, 家庭为辅。三是农业产业的发展, 应是以家庭或经营者为主, 对一些项目国家应引导与扶持。

摘要:翻番发展是“十二五”期间的亮丽风景。从太谷农村的实际出发, 广泛地探讨了太谷“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翻番的可能性及实现的主要途径。

翻番发展 篇2

孙政怀种大棚蔬菜已有10多个年头了, 说起他的种菜技术, 在十里八村都是有名的。可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 近年来自家大棚里种的番茄像病秧子似的, 怎么伺候也蔫巴巴的, 就是长不起来, 有的还整棵死掉。去年, 他地里的两茬番茄加起来才收了3 000多千克。

对照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自己在定植、施肥、浇水等方面都没有不对的地方。无奈之下, 他只好把北京市土肥站的专家请进自家大棚“把脉问诊”。专家们查看了蔬菜长势, 向他询问了选种、施肥、浇水等技术情况, 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 专家们取走了番茄植株和土壤进行实验室检验。检验发现, 老孙家大棚的土壤内有大量线虫, 百克土壤内有线虫1 580条之多。这些线虫寄生在番茄根部, 吸食养分, 使植株根部发生病变, 结满了密密麻麻小至针头、大到豌豆粒大小的白色肿瘤, 有的须根已经全部脱落, 仅剩主根, 如同鸡爪一般。这样主要是多年种植同一种蔬菜所致。针对这一情况, 专家丌丌丌丌为老孙家的大棚开出了“药方”:上茬改种芹菜, 每667平方米土地施石灰氮千克、防线虫生物修复菌剂千克、碎秸秆500千克。

专家告诉老孙, 石灰氮遇水和作物秸秆发酵都会产生大量的热, 将其翻入土壤并盖上薄膜, 20天后棚内土壤温度即可升高到60℃以上, 灭虫效果可达80%。另外, 线虫寄生具有专化性的特点, 一种作物的线虫一般不能寄生在其他作物上。因此, 上茬改种芹菜后, 未被消灭的番茄线虫因没有了寄主便很难生存。

老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选了334平方米的大棚按“药方”治理, 结果却让老孙“怎么也没想到”:第一茬芹菜就收了10 000多千克, 第二茬番茄收了6 000多千克。1千克石灰氮5元, 1千克防线虫生物修复菌剂6元, 334平方米土地用药总成本115元, 秸秆是自家的不用花钱。地头收购番茄每千克1.2元、芹菜每千克0.5元, 两茬菜卖了1.1万多元, 比没用“药方”前多收了5 700多元。

业绩翻番增长 深发展车贷独好 篇3

然而,有一家银行:突破围城,车贷不良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下,业绩翻番增长。

它就是深圳发展银行。专司汽车金融业务的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樊党生,近日接受了《投资者报》记者采访。

樊认为,深发展能够取得如此好的业绩,根源于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

不良率不足千分之二

《投资者报》:由于汽车贷款的不良率相当高,前几年银行在汽车贷款方面全面撤退,深发展是如何应对那场危机的?

樊党生:我记得2006年底有一个报告,全上海市的车贷不良率是12%。可想而知,当时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这个领域几乎是全军覆没。

2006年的數据显示,上海全年抵押的汽贷达到近5300万元,而抵押在深圳发展银行的是3300万元。这个数据意味着,深发展的车贷业务占据了上海个人车贷近六成的份额。

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深发展通过建立符合汽车行业特性的内部风控体系,实现了经销商库存融资业务授信不良率为零,个人车贷业务不良率不足千分之二的好成绩。

《投资者报》:不良率控制得这么好,深发展是否风险控制方面有秘诀?

樊党生: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当初我们的同业犯了错误,而且这个错误,今天还有人在走。他们想当然的找一个保险公司做履约的担保,有的找担保公司来做担保。最后出现许多虚假交易,担保公司不赔,银行只好坏账。

银行作为经营风险资产的机构,应该承担起把控风险的职责,不能想当然的认为第三方担保机构可以帮我们把控风险,这样只能造成巨大的隐患。

为此,我行采纳了国际通行的车贷风控管理模式,严格审查汽车贷款和汽车抵押贷款人的资质,并考察贷款人的还贷意愿和偿还能力。

比如,通过用贷款人的收入来作为资质审查的核心标准;用贷款申请人以往的信用记录像房贷、信用卡的还款记录,手机、煤气费缴纳情况等来考察他的还款意愿。能力是看收入,看资质。一切用数据资料来衡量是否符合申请车贷的资质。

换而言之,就是在具体环节上层层把关,像要保证车贷交易的真实性,要保证车子的贷款人和实际用车人是一个人等等,特别是这两个环节非常关键,因为实际上, 60%的坏账都出现在交易的不真实这个环节上。

只要在这三方面严格把关,我相信任何一个银行都会像我们一样优秀。

领先的汽车金融服务提供商

《投资者报》:能否具体谈谈深发展目前车贷服务覆盖哪些需求以及申请程序?

樊党生:我们的车贷业务主要专注于解决中、高端的汽车消费需求,低端涉及较少。比如说,4万以下的贷款申请,基本不会考虑批准,更小的贷款一般就建议消费者采用信用卡解决。

在申请方面,在许多4S店的展厅直接就可以做网上的预审批,申贷人输入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大概一两分钟,就可以得到一个预审批是否通过。通过预审批80%我们的贷款都可以批下来。如果不能通过预审批,则建议消费者改换一种购车模式,比如现金购买。

《投资者报》:深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

樊党生:我们的历程是伴随着中国的汽车金融发展的整个历程。记得当初我们只有几个人,今天我们在全国已经有六七百人的队伍来做整体的汽车金融服务的支持。我们的汽车金融在整个产业链是上下游打通的,链条式的存在。打造出国内覆盖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汽车金融服务平台。

从现在算起,我们希望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深发展打造成为领先的汽车金融服务提供商。

我们的车贷业务现在几乎覆盖了主要汽车制造厂商全国80%以上的销售区域。针对经销商的融资,计划在未来两年达到覆盖全国90%以上的汽车销售区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对自己提出了三方面要求。

第一,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第二,加强运营能力。比如说所有的零售贷款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两天之内一定给客人明确答复。全国一个审批标准,一个服务标准,一个窗口。现在深发展每个月的净接量已经超过7000个,今年的目标是到六月份,每个月10000个左右。这个强大的运营能力,实际上是对客户感受的最终保障,也规避和消化了很多操作上的风险。第三,提高营销能力。比如几乎在每一个4S店展厅都提供一个专员,在现场提供支持和服务等。

汽车贷款将翻番增长

《投资者报》:最近有部分银行停止了汽车放贷,车贷在银行信贷业务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樊党生:部分银行不做汽车贷款,可能和信贷额度的暂时紧张有关。但我们车贷业务从未停止过,一直在坚持做。

深发展的零售银行业务分四个板块,分别是房屋按揭、私人理财业务、信用卡和汽车金融。虽然我们是上海分行,但实际上,整个深发展汽车消费金融业务是以这边为主导来开展推行的。

2009年,我们新增汽车消费贷款近60亿元,增长率达180%以上,放款笔数30000余笔。至2009年末,深发展已与14家全球和本地汽车制造商建立了总部级合作关系,为近400家经销商提供了累计约1000亿元的采购资金支持,为1200多家汽车4S店提供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

汽车消费贷款在深发展的零售贷款总量中占比达到10%左右,按照发展规划,这一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而且车贷客户资源对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投资者报》:根据央行上海总部最新信贷数据,2009年汽车消费贷款全年增加40.3亿元,同比多增长16.6亿元,是仅次于房贷的第二大个贷新增业务。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你如何看待未来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的发展前景?

樊党生:目前全国的车贷渗透率只有10%左右,在2008年时大概在8%的水平,2009年增至10%到11%之间。车贷渗透率是指贷款购车在汽车全部销售中所占的比例。

仅仅10%汽车贷款渗透率与北美90%的渗透率相比,差距很大,可见国内车贷市场还很不成熟,因此发展空间也非常大。

在国外有九成的车辆是通过汽车金融来解决的,贷款买车或是汽车租赁是非常普遍的,很少有像国内这样通过全款购买来实现拥有汽车的生活。

但长期看,车贷肯定也会像房贷一样逐渐被老百姓接受,回想十年前,贷款买房的人也很少,但是现在,贷款买房已经成为很盛行的做法。特别像深发展去年给客户提供的车贷利率很低,最低3%左右,贷款买车其实非常划算,而且这样可以让购车人手中有更多灵活的资金去做其他投资。

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的路径研究 篇4

1 未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的问题

1.1 是经济增速放缓给农民就业总量增长带来压力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 农民外出务工总量增长, 增速下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带动快递业的新业态, 吸引大量农民就业和创业。

1.2 是农民工资收入增长放缓

前10 年, 农民工资收入增长较快, 前5 年仍然增长20%左右, 但之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 2013 年增长13.9%, 2014 年仅增长9.8%。农民工资收入由以往的大幅增长向随着劳动生产力提高迈入稳步增长。

1.3 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需要农民的技能提升

在经济转型的加速期, 也是农民技能提升的机遇期。当前, 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总体偏低, 大约1/3, 农民的技能提升, 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性工程, 也是农民实现稳定就业的关键所在。

1.4 是低收入农户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首先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水平普遍较低;其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过低;最后是农村低保水平和低收入家庭救助标准低。

2 农民收入翻番的措施

2.1 是着力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

近两年,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旅游村达900 多个, 仅2014 年, 就实现接待游客1.75 亿人数。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倡导下, “千村整治、万村示范”、“美丽乡村”等重大项目得以全面推动。浙北的水乡古镇, 浙南的田园村落, 浙西的秀山丽水, 浙东的海岛渔家, 浙江的乡村旅游百花齐放, 展现出勃勃生机。此外, 浙江的农产品电商经营户也不断壮大, 经商户居于全国第二, 农产品的网上销售额全年也近亿元。纯种植水稻、蔬菜、养殖的农户减少, 而承包田地, 大规模种植蔬菜或从事养殖业的则占相当大一部分。

2.2 是让工厂打工的收入变为农民的最主要收入

浙江农民收入的80% 是来自二、三产业, 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的浙江, 其二、三产业持续发展, 这成为农民收入的持续保障。在2005 年左右, 到工厂打工的收入只占农民总收入的一半, 而现在, 其比例则占到了90%。

2.3 是城乡结对, 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互助共赢

城市在资金、技术、管理、创新、文明创建等方面对农村进行帮扶, 农村则利用好土地、劳动力、森林、自然环境等资源优势, 与城市双向互动, 实现互助共赢。如送教下乡、科技下乡、文艺下乡、医疗下乡、金融下乡、选派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等, 多形式, 多渠道开展结对。

2.4 是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和农村管理制度

让生态农业、农业两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农业税减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社等举措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使它们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一项项重要举措。同时, 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机制, 培育小额信贷组织, 扩大农业保险范围, 保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3 农民收入翻番的政策保障

3.1 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摆在首位

强农惠民政策是启动农村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政府应增加粮食、农机、粮种、农资综合等各种补贴, 完善和落实种植农民的直接补贴, 实现农业各种补贴政策。

3.2 减除税费负担以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减轻农民在生产生活、创业就业过程中的难度, 减除农民在增收致富过程中的税费负担, 免除农民应当减少的农业税, 政府应在这些方面保持政策一贯性。政府还应制定相应制度, 特别是出台有关财政政策, 来减低和减免涉农的有关税费, 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农民负担。

3.3 加大在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供给

加大教育科技文化方面的供给, 是指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把农村喜闻乐见的戏曲、电影、科普知识等整合起来。整合农村中小学已有资源, 在现有基础上,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 建设集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健身室、卡拉ok室等为一体的综合大院, 供农民休闲娱乐, 尽可能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同时加大对农村的教育资金与科技扶持的投入力度, 对农村教育要确保师资力量与城市大致均衡, 加大农村教育补助与政策倾斜, 吸引更多教师投身农村教育事业。注重发挥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让科技在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方面发挥事半功倍的效益。挖掘并传承农村特色文化产业;扶持当地有资质的高职院校办农民学院, 鼓励其对当地农民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3.4 减少影响农民增收致富的体制机制障碍

要在户籍制度、产权制度、社保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政府管理制度等方面赋予农民平等权益, 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 整体设计, 城乡一体联动建设。尤其要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农机制。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 就是要加大对农民的财政直接补贴力度, 扩大直补范围;同时, 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健全农产品市场机制建设, 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 增加内部流通, 鼓励农民进入大市场, 打破经营垄断与区域封锁。

4 发展农村经济可选择的路径

4.1 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对农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对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显著的。城镇化能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户收入的增长, 将不再依赖增量增产和政府补贴, 单靠种地致富将渐渐退出, 规模化经营是出路。

4.2 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就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进程。现代农业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让其走向市场。同时, 让农民转变为农民工, 使得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 完善农民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发放保障机制、农民工社保制度, 实现劳动力增值增效。

此外, 由于农产品加工, 使得农业和工业化联系紧密, 促成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形成, 这就有利带动了运输业、服务业、包装等产业的发展。

4.3 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就是根据当前实际状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培育基地, 形成规模,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 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 有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推广种植、养殖、加工、储藏和保鲜等先进技术时, 鼓励农民创业, 积极向“创业经济”转变升级。改善农民创业政策环境, 出台相关鼓励和优惠政策为前提, 扫除阻碍农民创业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障碍。

4.4 激活农村要素, 增加财产性收入

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 保留传承乡村文化, 让乡村优良文化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 激活农地、山林房屋等财产要素, 改革农村产权制度, 把农村的土地房屋林权等激活, 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总之, 应坚持调结构、促改革, 以经济稳定增长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石;应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巩固工资性收入拉动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应推行农业多样化和多功能经营, 发挥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的重要补充作用;应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拓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挖掘转移性收入增长潜力。

参考文献

[1]顾益康, 张伟明.实现农民收入翻番, 该在何处着力[J].今日浙江, 2012 (24) .

[2]吴燕.农民收入翻番的路径选择[J].浙江经济, 2013 (13) .

[3]刘润兰, 刘兆征, 李廷荣.农民收入翻番与政府管理创新[J].科学社会主义, 2014 (05) .

南江县:低碳种植让农民收入翻番 篇5

“农家肥无公害、肥效长、成本低、土地碱化小, 种出的蔬菜品质好、卖价高。”蔬菜种植大户曾正平说, 去年, 他家养了羊和猪, 使用了农家肥, 不仅减少了化肥用量, 而且粮食产量也比别人高。今年不少村民都效仿曾正平的低碳种植方式。南江县农业局也将该经验加以总结, 并组织农技人员下乡进村, 举办“低碳春耕模式”培训班, 发放相关科技资料, 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 让“科技兴农、低碳春耕”在农村全面推开。

在该县长赤镇建华村翡翠米种植基地唐成荣的地里, 成堆的沼渣是老唐用来栽植水稻的肥料。唐成荣说:“以前种粮食用化肥, 必须逐年增加施肥量, 不但浪费, 而且对土壤不利。去年我改变方法, 用猪粪、牛粪、沼渣做肥料。这样一来, 农作物不怕天旱, 病虫害减少了, 禾苗长得好, 产量也高。”唐成荣算了一笔账:建沼气池虽然一次要投入两三千元, 但至少可用20年。用沼气做饭、照明, 每年节省燃煤、燃气费2000元以上。沼渣替代化肥, 每年省1000余元。

翻番发展 篇6

无线连接已成为电脑、通信、消费电子甚至汽车等领域应用电子设备所必备的功能, 它不仅使电子产品间可以进行无缝连接, 并可藉以上网, 因而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iSuppli公司日前发表的报告称, 今年世界WLAN (无线局域网) 芯片组出货量将成倍增长, 达到近7.4亿块, 并预测明年将突破10亿块大关, 2014年再创新高, 窜升到20亿块, 2010~14年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52%。

目前, WLAN芯片组主要釆用802.11n标准, 但其他标准如蓝牙、NFC (近距通信) 等也正被广泛釆用, ZigBee则有望在家庭自动化和智能大楼监控方面一显身手。世界最大的WLAN芯片制造商非博通莫属, 笔记本领域Atheros可称佼佼者, 我国台湾的雷凌则是后起之秀。

2020: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篇7

全国城镇人均收入

2010年19190元[翻一番]2020年38000元

农民人均收入

2010年5919元[翻一番]2020年12000元

实现人均收入翻番,关键在于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步增长。

回顾1980-2011 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尽管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近10%,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3.36%,但中国居民消费支出所占GDP比重却不升反降。这是因为,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收入主体结构中,国民收入在不断向政府和企业倾斜,而城乡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连续下降。

问题1 人人收入都能翻番?

这个倍增是去除了物价上涨因素的“纯倍增”,但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翻一番。应该是低收入者收入增长得更多一些,中等收入者平均增长,高收入者慢一些。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增长目标,是要求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不是要求人均GDP翻一番,而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应安排倍增。

由于我国的总人口到2020年间仍会处于增长状态,这意味着在翻番的GDP总量中将拿出更多的份额用于居民收入的增长。这预示着居民收入比重将因此得到提高。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不等于到2020年每个人都实现收入翻一倍。

联系报告所提“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目标中关于“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要求看,这个倍增应该是让低收入者收入增长得更多一些,中等收入者平均增长,而高收入者则应该增长得慢一些。

问题2 靠什么实现倍增?

实现途径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次分配领域更好地保护低收入者权益、二次分配领域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其他民生建设的投入等。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的过程,需要全方位推进、多方面配合。

首先,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创新驱动等等。这是做大做好蛋糕的根基。

其次,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也将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另外,加快城镇化进程,让农民更顺利转变为市民,也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倍增。

第三,就是抓好收入分配。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让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有制度保障。

倍增”五问

收入倍增的钱从哪里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国家实力的飞速上升。居民收入倍增,应该由谁买单?

能否实现普惠式增长?

中国区域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城乡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谁应该在倍增计划中先受益?

是否会带来新一轮物价上涨?

收入倍增是否会带来资源品价格的上升,从而推高物价?

是否会带来新的城市病?

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在改善生活的过程中是否会带来更严重的城市病?

中国制造业是否会有人失业?

人力成本增加,中国的“世界工厂”是否会转移到其他国家?

问题3 收入差距如何缩小?

“提低”的抓手有:普遍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城乡贫困居民的保障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一线劳动者的收入等。

调整收入差距,主要在于“提低”、“限高”。

提低

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重点是提高农民、城乡贫困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工薪劳动者这四部分人的所得。

限高

要根据不同收入来源,通过反腐、加大财政公开力度以及税收核查等方式调节高收入人群所得。

扩中

要通过减税减轻中等收入人群的税负,另外要发展教育、改变经济结构,让更多的人群进入到中等收入阶层。

翻番发展 篇8

(一) 基本乡情

张村乡是一个纯农业乡, 位于沁水县城西南15公里处, 总面积86平方公里, 全乡辖8个村, 耕地面积18826亩, 人口4434人, 人均耕地面积4.25亩。现有在建60万吨煤矿一座。2010年全乡实现总收入2807.6万元, 人均纯收入3582元, 较2009年的3074元增长16.5%, 增长较快, 然而同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近年来, 全乡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已由过去以粮为主的单一渠道, 形成现在的蚕桑、设施农业、干果林、畜牧业四项支柱产业, 其中以蚕桑产业为主导产业, 桑园面积达到6280亩, 拥有地埂桑40余万株, 素有“蚕桑强乡”的美誉。

(二) 农民收入现状

首先, 从农民收入构成情况看, 蚕桑产业的发展, 成为大多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2010年全乡共养蚕3601张, 蚕茧总收入达630.44万元, 人均蚕茧收入1421元, 最具代表性的瑶沟村, 蚕茧收入近100万元, 人均蚕茧收入2778元, 在农民收入中所占得比重较大。而设施农业、干果林等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其次, 从地区收入差别情况看, 冯村等村依靠周边煤矿等企业, 通过第二、三产业的带动, 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高, 达到3854元。而单纯从事种养殖业的几个村, 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相对较低, 均未达到全乡平均水平。其中张河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要低于冯村村404元。

最后, 从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看, 全乡像冯村村通过发展特色獭兔养殖、野猪养殖, 芦坡村通过发展野鸡养殖等, 基本上形成了“一村一品”, 农民收入平稳增长。但多数村仍然没有形成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 致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一)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 大多数农民仍然主要从事粮食生产, 种植经济作物的很少, 种植经济作物中名优稀特品种的就更少, 种植收入增长缓慢。二是蚕桑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张村当地仅有一个烘茧站, 产业链条短, 蚕茧优势没有转化成产品优势。

(二)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较少, 仅有的金田园、烘茧站等农产品加工企业, 生产规模不大, 附加值低, 产业链条没有形成, 与农户的利益连接不够紧密, 带动能力弱。另外虽有农业合作社, 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二是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缺资金、贷款难是当前群众和涉农企业最大的难题, 也是制约农民增收、投资创业的一个“瓶颈性”障碍。三是市场体系不够活。农产品直销、批发市场建设环节缺失, 主要靠小商小贩流通, 致使农产品流通不畅, 不能有效的带动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三) 农民支出负担过重

近两年来,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始终保持上涨的势头, 据了解, 农业生产投入最多占到收入的40%。另外, 粮食价格、蚕茧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严重, 再加上农资价格上涨, 农民增收两头受挤。此外, 子女教育费用、农民医疗费用的支出较大。据了解, 目前因教返贫、因病返贫现象还屡有发生。

(四)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群众对信息、技术等需求、期望值较高, 但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上显得乏力。二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无力承担服务的职能。多数行政村无经济来源, 集体经济为空白, 造成了“无钱办事”。

(五) 农民群众致富手段少、技能欠缺

从调查情况来看, 农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致富手段少、技能欠缺。导致一方面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 致使农村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 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 制约了增收空间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劳动力转移方面, 文化程度的偏低、劳动技能的欠缺也使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道路越走越窄。另外, 一些农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 思想观念保守, 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不足。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 构建优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机制, 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基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推广优良品种, 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坚持依靠科技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腾出空间。二是选准主导产业, 搞好产业规划。按照发挥资源优势, 合理区域布局的原则, 搞好特色产业规划。目前在张村乡要优先发展蚕桑、设施蔬菜、核桃园等优势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养殖业, 鼓励农民引进獭兔、野猪、野鸡等各类特种养殖, 实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 真正形成资源特点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三是加快发展订单农业, 真正让农民群众“拿着订单种、量着尺子长、贴着标签卖”, 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二) 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金田园、亿园蚕桑等企业, 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带动农民增收。二是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和农村专业合作社, 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继续完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培育壮大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对能够帮助农民增收、且群众公认、有一定影响的合作社、中介组织在给予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分别予以奖励。三是搞好农村市场建设, 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直接向县城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四是利用鹿台山公园、张村革命老区的资源优势, 开发农家乐项目等旅游产业。

(三) 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 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一是建立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坚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农村劳动力平等开放。二是逐步健全覆盖全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险政策, 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参保制度, 巩固和完善“五保户”供养、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农村社会救助和保障机制。三是要采取多种措施, 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不断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

(四) 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从实际情况来看, 张村乡的土地流转普遍不畅, 影响了土地的合理使用、规模开发, 到目前为止, 全乡规模开发的基地并不多, 500亩以上连片开发的基地不到10处。土地流转工作既要积极, 更要慎重。必须坚持自愿、合理、依法、规范、有序的原则。重点解决:一是要把劳务输出和人口外迁所搁置的土地集中起来开发, 不能让其荒芜。二是要集中土地吸引业主投资开发。三是通过股份合作制的形式组织农户联合规模开发。四是要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明晰产权, 允许使用权流转, 支持农民以多种方式经营并获得收益。

四、保障措施

(一) 大幅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一是强化财政投入。二是加大金融投入。三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二) 不断强化农村公共服务

一是加快农技推广应用, 加强技术指导, 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水平,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二是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四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全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条件。

(三) 继续加强培训, 培养产业人才

一是要加大对村级干部的培训, 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和本地交流学习, 培养他们想干事业、敢干事业的精神, 带领农民发展农业产业。二是要加大对专业大户的培训, 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典型推动, 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三是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 围绕选准的产业, 聘请专家现场培训和实地指导, 激发农民发展农业产业。

(四) 制定优惠政策, 扶持产业发展

一是要继续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二是投资兴建一些农业项目, 优先安排在农业专业村, 通过项目实施, 带动产业发展。三是要加大对农业大户的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通过重点扶持示范户、重点户、专业户, 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四是要加强对支农资金的捆绑使用, 围绕农业专业村建设, 重点扶, 扶重点, 促进产业发展, 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 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 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放在“三农”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部工作的突出位置, 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来抓, 统筹解决好农民增收的现实困难和长远制约因素,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 积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好根本性问题, 逐步建立起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的有效的产业支撑和可靠的体制保障。

摘要:文章通过剖析沁水县张村乡农民收入状况, 分析了制约农民增加收入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对策, 即构建优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机制, 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 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

杰出领导者让利润翻番 篇9

1994 年,戈登·贝休恩(gordon bethune)接下了即将破产的美国大陆航空这个烂摊子。他接手了一个每月亏损5500 万美元的公司。当时,美国第五大航空公司大陆航空的多条航线都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在全美10 大航空公司中的业绩一直是最后一名。除此之外,公司每个月在失联包裹,取消航班后的酒店住宿、超市和收入损失等增加成本要花费600 万美元。更糟糕的是,大陆航空在服务方面的排名也是最差的,常常因为糟糕的服务和粗暴对待行李等遭到顾客投诉。在10 年之内,大陆航空已经三次濒临破产的边缘。

很大程度上来说,贝休恩完成了史上最令人惊叹的企业革命。其中,最备受推崇的改革就是开启大陆航空45000名员工的价值,过去他们的价值一直被“隔绝管理”埋藏起来。

“企业糟糕的运营来源于员工和管理层的士气不足”,贝休恩说道,“我必须使员工专注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航空公司准时运行。我必须使员工相信我的话。”“经历过两次破产的公司,就像是与受虐儿童相处一样,他们不会轻易的相信你。对于他们来说,我只不过是另一个穿着意大利西装的人而已。”

贝休恩的前任CEO Robert R.Ferguson III,据报道称是在职3 年半后,被排挤出公司的。那段时间,《彭博商业周刊》称这位是“愚蠢又易怒的CEO”, 他看起来毫不关心下属,还当众羞辱管理人员。”

贝休恩则完全相反。他曾是海军飞机维修员,航空专业出身,并且常常与员工们交流。贝休恩说:“不能把员工当农奴一样,要珍惜他们。如果我惹恼了一个技工,他在维修飞机的时候或许就要花上两倍时间,这是人的天性,如果员工与公司为敌,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要你好看的”。

贝休恩施行了分红政策,就是每个月当大陆航空进入交通部评选出十佳准点航空的前5 名,每位员工都能获得分红。此外,贝休恩还推行了利润分享计划。

到1995 年,大陆航空已经在全美主要航空的准时表现评选中名列第一。10 年内第一次盈利,并且创下了连续11 个季度盈利的纪录,股价从原来每股3.25 美元飙升至50 美元,并且获得了顾客和员工很高的满意度。

贝休恩回忆说:“我开始给员工们奖金,让他们生活得更好。我们的管理者,顾客和员工是休戚与共的关系,要么共赢,要么皆输。”“这就好像一场足球赛,每次比赛前,大家都要围成一团,不是核心的几个人,而是要全体球队成员,球队里的每个人都要了解作战计划,这也正是我们经营企业的方式。”

2004 年,贝休恩从大陆航空公司退休,可是他的领导风格和管理手段已经使他成为航空业的传奇。他已经成为优秀领导力的典范。

优秀领导力拥有无可辩驳的商业价值

如何证明优秀领导力能够提高利润?美国著名民调公司盖洛普在30 多年里,对1700 万认同公司战略目标的员工进行研究调查,结果发现:

“参与度高”的员工工作更加高效,更有盈利性,更以顾客为中心。

“主动不参与”的员工会破坏企业的基础经营,仅在美国每年就造成3000亿美元的损失。

相比同行企业,高参与度的企业每股收益增长率是低参与度企业的3.9倍。

创造性领导力中心的高级副总裁Bill Pasmore 表示“通过调查发现,那些企业领导以共享的方式经营企业,以高参与度为原则的经营手段,而不是官僚主义,将每个员工当做是机器上不可缺少的齿轮一样重视的领导更加成功,企业的绩效表现能够有效提高30%。

该公司2009 年的报告“杰出领导者如何让利润翻番”, 总结前10% 的最佳领导和最差的10% 领导的结果发现:

在后10% 的领导企业中, 有50%的员工考虑辞职是因为领导,而前10%领导的企业,只有15% 的员工辞职与领导有关。

最差领导的部门平均每年的净亏损为120 万美元,而最佳领导的净收益将近450 万美元。

后10% 领导者的员工中有37% 的人满意自己的收入,而前10% 领导有将近60% 的员工满意他们的收入。

其实更快乐的员工并不一定是前10% 的领导者付出了更高的报酬, 这正是那句老话说的, 你给我再多钱,我也不给他干活。

优秀领导力拥有无可辩驳的商业价值,2013 年畅销书:《值得信赖的领导力》的作者心理学家Tasha Eurich 同时也是财富500 强的高管导师表示:“优秀领导者缔造的成功,不能由简单的财富来衡量,还要看他的员工是否心理健康。优秀领导者应珍视每一位员工,为他们打造渴望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人格是员工参与度的重要预报

究竟哪种领导力风格是最有利于员工的参与度呢? 领导力和组织有效性的专家Rober Hogan 分别对最佳人格和最差人格老板的1000 多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 管理者人格是员工参与度的重要预报。那些性格冷静,以工作为中心,有条理且愿意倾听的领导者拥有很高的员工参与度,相比那些好指使人、傲慢、不专心且极度渴望关注的领导者的员工参与度高出3 倍。

“轻狂的老板总是喜欢将自己的错误推卸给其他人,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团队忠诚度”,Hogan 在研究中写道,“喜欢指使人的管理者总是无视承诺,破坏规则,漠视他人的要求。这些统统打破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任,破坏了员工的参与度。”在值得信赖的领导力艺术中,Eurich 概括出两种模式,每一种超出范围的模式都是无效的领导力。

第一种,“家长式“ 领导者,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团队的快乐。他们不设定任何的期望值,给予诚实的反馈。在工作最开始非常开心,但是一旦你需要艰难却真实的反馈时,他就表现得像一只聚光灯下的小鹿那样不知所措。

第二种,“死人一般”的老板。这种领导享受痛苦煎熬,永不满足,吝啬称赞。工作最初,他会提升你的能力,但是他长期挑战你的工作成果,你在身体上超负荷工作,心理上缺少认可。endprint

可信赖的领导者是介于两者之间,Eurich 强调,当他设定了野心勃勃的工作目标,同时又理解并能照顾到团队的成员。想一想你遇到过的最好的领导。他/ 她或许就是一个行走着的“矛盾体”。

“我们应该警惕任何全能型的领导力方法。”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公共领导力讲师 Barbara Kellerman强调。

心理学专栏作家、高管导师RayWilliams 表示:“如今人们对于杰出商业领袖的理解已经扭曲了,甚至说现在的商业课上出现了许多心理病态的人。除去暴力倾向,剩下就是领导者心理病态最显著的特点, 我在许多董事会上发现了这些特点——极度自恋、渴望受瞩目,攻击性、道德丧失,而这些病态的心理反而被视为当今成功领袖最可贵的特点。”

当企业聘用领导者时,他们很看重那些冷酷且善于做出艰难抉择的人——他们的决定有时候会造成成千上万人的痛苦,而他们并不会为此辗转难眠。

Pas more 曾说过相同的言论。“糟糕的领导者会营造出自大且封闭的企业文化。他们认为自己从不会犯错,他们会聘用认同自己、对自己绝对服从的员工。他们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也是导致大多数企业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

最新指标

心理学家威廉认为管理层的聘用趋势将逐渐克服这些不好的现象,管理层中将逐步出现女性领导者。“女性心理病态者是很少的。在管理层中的女性越多,性别比例越平衡,我们企业的管理将越完善。”威廉强调。

威廉认为:“女性决策者是很好的合作者和调节者。我认为现代社会的领导者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输赢,为了打败对手不择手段。我认为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不健康的。”

同时, 他引用了著名咨询集团Catalyst 2004 年的报告“企业业绩与性别差异之间的联系”报告中显示, 拥有最大性别差异的企业相比低差异企业的股本收益率高出35%, 股东整体回报率高出34% 之多。

哈佛大学的凯勒曼认为应该有许多的衡量标准去判定一个商业领导者,而不是简单的市场表现。“他/ 她的企业的社会认知度高吗?造成污染严重吗?是否利欲熏心?员工福利如何?是否热衷公益事业?”凯勒曼问道,这些都是衡量一个企业家重要的标准。我们对于领导者的期待应该放在他/ 她所在的企业是否能为所在的区域产生有利的影响。

沪楼市3月推盘环比翻番 篇10

2月25日~3月3日这一周内,上海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5.85万平方米,环比(较前周)上涨57.3%;成交均价为2565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0.12%;新增供应面积为16.92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53.67%。据统计,2013年3月上海市场将有32个住宅(含别墅)项目开盘,数量上相比2月预开15盘,环比翻番。与2012年3月最终35个的开盘量相比则减少3个。另据统计,2013年3月上海市场预计还将推出3个商铺、5个写字楼(含商住公寓)项目。

可以看出,在3月份这个楼市“小阳春”,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显得“有所行动”,不过,由于正处于政策方面落实的敏感期,观望、谨慎的态度也会一定程度制约楼市的节奏。从新开住宅项目中我们看到,3月份的新楼盘分布可以说较为均衡广泛,以“外多里少”、“外低里高”的基本状况为主。嘉定、宝山、浦东新区的新开楼盘数量依然占大头,而黄浦、静安、普陀等地段较好的区域也有一定楼盘预计入市,且价格往往在6万~8万元/平方米的较高位。

上一篇:夏季用品专卖店下一篇:轴流风扇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