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十篇

2024-06-02

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 篇1

1 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从新世纪开始,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 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因此, 医院内部审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所当然要加强, 不能削弱。一是加强内部审计既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又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卫生需求, 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的健康发展、与时俱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二是组织规模越大, 管理层次越多, 就越需要监督。而现代医院的主要特点就是规模越来越大, 层次越来越多, 分科越来越细, 从强化医院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 更显示出医院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宽, 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 遇到新问题越来越多越复杂, 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它对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严格财经纪律, 维护医疗秩序, 促进廉政建设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更需要加强和发展医院内部审计。

2 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2.1 正确把握医院内审工作的定性, 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医院内部审计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拥有相对独立的内审权力, 开展独立的内审业务。根据目前的形势和医院的工作特点, 也为了做好领导的"贤内助", 应设立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行使内部审计职能, 为审计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审计环境, 便于对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计。

2.2 加强审计相关知识学习, 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医院内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 适应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现代管理需要, 是新形势下对医院审计人员提出的新的要求, 主要应以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 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种类型层次的审计及相关知识培训学习, 要鼓励支持审计人员通过自学, 外出培训等方式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 医院要积极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创造条件。二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医院审计人员要有危机感, 要深切感受到学习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必须获得新知识, 通过知识更新, 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更好地为医院改革发展服务。

3 开拓审计工作范围和新领域

审计工作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做到"有为"和"有位", 必须要开拓新的审计领域和扩大新的审计范围。笔者认为, 应以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3.1 积极开展维修项目和基本建设审计

医院工作范围和工作条件在不断改进, 目前维修项目和基本建设在不断开展, 是医院投资发展重项。面临当前社会竞争激烈, 在实施维修和基建时, 特别是隐蔽工程, 存在虚估冒算, 偷工减料, 以次充好现象。由于工作接触, 工程管理人员有时会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督审计, 促进医院减少支出, 降低成本, 提高建筑质量。

3.2 大胆开展药品管理审计

药品购进质量、价格是当前滋生腐败土壤社会议论焦点, 药品价格高低是社会反映热门话题, 药品差价高低是医院收入一个方面, 因而开展药品综合审计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

3.3 应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投资及效益审计

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 随着时代发展和医疗技术需要, 大型先进医疗设备不断涌入医院, 广泛用于临床, 资金投入量大, 还需要有较短周转期效益分析, 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审计并定期进行效益评价。

3.4 强化经济合同审计, 维护医院合法权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对外经济活动和对内的承包租赁, 都是以经济合同形式进行的, 往往因医院是买方市场忽略合同的严肃性、严密性, 因此, 审计人员要积极开展合同审计, 保证各项合同的合理、合法、合规、完整性, 维护医院合法权益, 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 篇2

随着高校信息化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高校内部审计正处于手工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重要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必须适应新的要求, 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和审计领域, 重新定位, 实现以下转变:一是在审计理念上, 由对内部审计本质是监督检查向内部控制机制转变;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二是在审计职能上, 由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三是在审计目标上, 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四是在审计内容上, 由财务控制向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转变;五是在审计方式上, 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六是在审计手段上, 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为主转变。

二、高校审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对审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 随着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审计工作的项目和内容都在不断扩充, 内部审计工作由过去单纯的财务审计扩展到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工程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等审计项目, 但由于对审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和标准, 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监督机制, 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基建维修工程跟踪审计未全面开展, 经济责任审计普遍是“先离任后审计”, 走过场, 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更多关注的是内部审计的查账工作, 忽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和风险评估, 内部审计有时会被个别人所利用, 给高校审计工作带来风险。

(二) 高校内部审计和监督执行不力。

表现在:一是内部审计管理薄弱, 缺乏科学的审计制度。科学的审计制度有助于内部审计部门强化审计管理意识, 合理确定审计目标,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将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但目前高校审计部门缺乏健全和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管理薄弱。二是审计主体不健全, 人员素质不高。我国高校审计工作起步较晚, 机构不健全, 审计体制尚须完善。有的高校在财务部门或监察审计部门设两到三个审计岗位, 人员编制不足。随着高校的发展, 内部审计业务日趋复杂, 高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捷的职业判断能力, 但当前高校审计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审计专业知识不扎实, 不能充分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三是审计结果未有效利用, 监督执行不力。被审计部门对于高校的审计建议不太重视, 加上高校领导对审计部门任务布置得多, 对审计报告的结果督促和落实得少,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都属于学校的同级部门, 审计部门也会在领导不追问的情况下, 尽量少得罪人, 不会督促审计处理或审计建议的落实。因此, 在现有的高校审计体制下, 内部审计的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造成监督执行不力。

(三) 高校审计风险加大。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 办学规模越来越大, 业务活动的复杂性使高校审计风险日益加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形成审计风险。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增加了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使审计人员的判断和评价缺乏一定的审计标准, 容易形成审计风险。二是审计建议失误, 造成决策风险。内审部门通过审计过程接触到高校的各种信息, 通过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以及对领导干部的任期评价, 为高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审计部门提供的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被审计人以后的任用、提拔, 如果提供的意见失误, 就会误导领导决策, 造成审计风险。三是信息环境给高校带来新的审计风险。随着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内部控制的范围和重点发生了变化, 财务的无纸化和电脑操作的不留痕迹形成了财务数据风险, 计算机舞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较大, 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入侵, 内部人员对数据的非法篡改和破坏等, 都会增加审计风险。

(四) 高校审计监督手段滞后。

目前, 一些高校审计仍以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 以查错防弊为审计目的, 不重视高校整体管理和效益情况的分析, 内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 监督手段滞后, 导致审计效果低、范围窄、深度不够。随着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审计任务, 传统的审计技术无法实现高效率的审计, 而计算机审计技术却较少采用。如果不能及时完善和发展现有的审计监督手段, 就会影响整个高校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加大审计风险。

三、强化高校审计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 提升审计理念, 促进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

高校要充分认识审计监督的重要性, 提升审计理念, 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充分发挥审计的管理和效益, 变单纯监督为监督与服务并重, 确立审计服务的理念, 推进审计工作的转型发展。首先, 高校要从宏观上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通过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等, 对学校的各项信息进行分析, 提出降低风险的建议, 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其次, 高校要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加大内部审计力度, 对学校预决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 促进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高校要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制定干部任期内和离任审计办法, 建立科学、统一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使审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再次, 高校要树立审计服务理念, 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在审计服务中实施监督, 在监督中强化服务, 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

(二) 加强内部环境建设, 优化审计人员队伍结构。

内部环境的建设决定着审计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 高校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法律法规环境, 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 通过开展审计法规宣传, 让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争取到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自觉地接受审计监督。审计工作牵涉面广, 审计部门要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具体分析, 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 使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高校要关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首先, 要造就一支政策理论高、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 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敢于坚持原则, 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 要优化审计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 培养既熟悉审计业务, 又懂得经济、法律、工程管理和计算机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素质。再次, 要优化审计人员队伍的能力结构,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行业能力, 从容应对高校审计工作转型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

(三)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强化审计监督执行力度。

高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教育系统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等建立高校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对学校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基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等实施内部审计, 及时发现各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堵塞基建维修工程项目中的漏洞, 纠正违法违纪现象, 提出正确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高校要定期对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建立审计结果问责制, 学校要对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责, 违规现象严重的要进行惩处, 对干部由于违法违纪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要提交校长办公会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被审单位根据审计建议提出整改方案, 校长办公室和审计部门督促其限期纠正, 并在规定时间内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整改方案落到实处, 对于多次督促仍不整改或整改工作不到位的, 及时向学校报告, 以强化审计监督执行力度, 确保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四) 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 推进高校现代审计的发展。

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 篇3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方政府拥有和控制的投资公司来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自身的改革,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管理,维护好出资人的权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应当加强对所投资企业改制和改组的内部审计监督

(一)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为被投资企业改制和改组决策服务

在公司决定对一个企业进行投资前,要求被投资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划分产权界限,确立投资各方的股份比例。下属企业重组或进行合资、联营、租赁、承包、出售等之前,或在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收购、联合等之前,必须对需要改制、改组的有关企业或实体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摸清其资产家底及经营损益等情况,在论证各种改制或改组方案的可行性及风险性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审计调查意见及建议,以便有效避免企业改制和改组中的决策失误,尽可能降低经营风险。

(二)开展资产清理,参与资产评估工作

当前在企业实施重组、购并、联合、分立、股权转让、拍卖破产等国有资产流动和重组过程中,内部审计应当联合专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或者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有步骤地清理盘点资产、清理债权债务、审核所有者权益与损益等,防止并纠正国有资产在企业改制与改组过程中流失或转移。应积极配合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资产评估工作,并监督评估结果是否真实、公正,防止并纠正损害国家及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侵权行为。

(三)围绕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及损益开展各项审计活动

企业内部审计应当围绕改制、改组后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及损益开展各项审计监督活动,包括:清点并盘活存量资产,剥离非生产性资产,处理积压设备物资;清理债权债务,核销呆滞账款;审查资产折价入股与资本到位情况,监督有无抽逃股本、代垫或虚假出资等问题;审查企业利润总额形成、会计计税、税后利润分配是否真实,符合规定;监督有无转移利润,虚盈实亏,转移或漏缴国有股权收益等问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对一些破产核销的企业进行清算审计,防止有些企业债权逃光、股本亏光的现象发生,避免损害公司权益。

二、强化对企业领导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内部审计监督

加强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及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整改意见和建议。以强化企业高层领导人对产权所有者的受托经济责任。

随着公司所投资企业法人治理体制的完善,公司所投资的企业逐步建立了完善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相关决策监督执行机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备。但是光有良好的制度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监督反馈、考核评价机制。公司作为出资人、所有者,如何在企业领导人的任期结束时,评价和考核他们(包括被投资企业从外面所聘任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成绩,内部审计常常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意义在于:(1)企业的领导人(通常指厂长或者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是企业的领头羊,企业经营的好坏、国有资产增值与否与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能力、责任感和行为道德准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企业领导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十分必要;(2)为考核和选拔领导干部提供依据;(3)有利于增强企业领导者的责任感、危机感和使命感;(4)有利于督促企业合法经营,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与完整;(5)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对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审核任期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2)审核企业现有资产,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3)审查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管理能力(4)审查企业遵纪守法情况;(5)审查企业的经营行为。

通过对被投资企业领导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更好的提高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更大限度的维护公司的权益, 应当加强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力度。

三、加强和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竞争更加趋向激烈,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显现出来;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了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已经成为良好高效的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其职能已不再单纯是防弊纠错的简单任务,而是站在相对独立、客观的立场上,从整个企业的管理角度出发,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诊断,为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出谋划策。在外资企业以及一些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都建立了地位较高又相对独立高效的内部审计部门。因此,要加大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宣传力度,更加重视和全面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并把它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进一步稳定并完善内部审计机构

要加强内部审计力量,为进一步开拓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三)抓紧内部审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

应结合内部实际情况,抓紧制订或修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内审行为。

(四)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业务水平

浅谈新形势下的医院审计工作 篇4

摘 要:2013年8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修订发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并将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新准则施行以后将对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医院管理的需求而产生的,是医院内部管理职能的分化。因此,新形势下为加强对医院自身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以及为维护医院内部审计自身的权 1 独立设置内审机构的意义

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但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也并不健全,不少医院虽迫于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其设置不尽合理,比如部分医院将内部审计设在财务部门或将其与纪委、监察合并。有些医院领导不清楚内部审计的真正意义,将其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没有 把它有机地融入到医院的管理体系中,使其真正担负起管理、监控的双重职责,这些都会使内部审计风险加大。尤其是在医改新形势下,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医院经营活动日益多样化,医院核算日趋复杂化,对医院内部审计的管理要求也日益精细化。为加强对医院自身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以及为维护医院内部审计自身的权威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医院需要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赋予其明确而完整的审计职能,保障审计机构在人员、经费及业务上的独立性,保证内审人员在部门关系上与被审计部门相分离,从而有效开展内部审计,为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2 强化医院内审工作的实现

2.1 设置权威的内审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要保证在机构设置上与被审计部门相分离,特别要求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设立。同时,在行政录属关系上,要理顺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要求在医院院长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业务活动中的权威性,内部审计部门有权自主确立审计计划,选择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报告,从而通过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医院应以书面形式授权内审机构特定的职责,树立其在医院审计工作中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避免审计意见和建议在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干扰,从而有利于内审工作在医院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 用,使其真正当好医院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

2.2 配置合理的内审人员: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好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掌握审计、财务知识,而且要求熟悉经济、法律、金融、税收、统计等知识,同时还需具备独特的敏锐性和判断力。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必须由单一的经济监督逐步向医院风险管理、改进绩效等多重目标延伸,促进医院

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具体业务上,除了进行财产物资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外,还要开展包括综合目标责任制监督、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投资论证等涉及医院管理领域的项目,因此,在医改新形势下,医院需壮大审计力量,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审人员除了在数量上需要扩充外,在素质上也需要提高。一方面,要扩大审计人员队伍,合理配置审计人才,以壮大审计力量;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在培训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同时,要求内审人员自身也要注意适时更新知识,拓宽知识层面,改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熟悉医院管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注重自身世界观的改造,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发扬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努力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另外,需加强内审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学习交流,开阔其审计视野,了解当前审计新动向,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

2.3 保证完善的内审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首要问题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制度。使其真正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其次,建立健全双重的审计服务机制,内部审计既要服务于医院管理者,又要服务于医院各部门,为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执行率服务。

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 篇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 “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2015 年2 月教育部印发 《 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政策,并对高校内审工作作出战略布署。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以下简称内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高校内部审计发展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

1.1 为内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基础保障

《意见 》强调单位行政 “ 一把手” 是内审工作第一责任人, 要依法依规直接领导内审工作,健全内审工作领导机制,充分保障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加强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 2015 年6 月11日,教育部召开内审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袁部长出席会议并作了关于加强内审工作的讲话。 教育部首次从文件上对高校内审领导体制、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内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石,为内审发挥规范权力运行、强化过程监管、提高资源绩效等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对内审工作确定重点领域,拓宽范围,强调结果运用

除三大传统业务外,《意见》 一是明确内审四大重点领域,包括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重大科研项目、重要业务环节,重大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资产管理。 二是拓宽审计范围,探索对教育部和高校重大改革项目、重要方针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跟踪审计,并督查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根据高教改革需要,配合党风廉政建设,适时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三是强调审计结果运用。 加强对被审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整改情况的检查及后续审计;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认定责任、提出建议,并配合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落实责任追究;在建立经济责任和其他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制度基础上,逐步按照法规,联系实际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

1.3 反腐工作深化,内审被广泛关注,工作环境、平台向好

近期,经中央专项巡视组检查后,中国传媒大学8 位领导违纪受到处分,校党委书记受到通报批评,正副校长被免去职务。 高校审计再次受到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党中央、教育部、高校师生员工、领导干部越来越重视、理解和支持内审。

1.4 高教改革发展对内审提出新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教育发展改革任务艰巨,2012年,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2014 年教育部部门决算总收入达3 000 多亿元,年末净资产总额达5 600 多亿元。 同时,作为党和国家的学术前沿,高校体量大、人员多、业务杂、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各级管理层在驾驭复杂经济活动和资金流量过程中,迫切需要校职能部门能按照法规提出工作建议和方案,并实施全过程监管。 作为熟悉高校内部各类经济现象的内审部门,责无旁贷,必须担负起加强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服务高教改革、促进发展的任务。

2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2.1 随着高度关注和重视,内审面临五大心理压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内审领导和人员普遍存在四大心理压力,一是职业操守要廉洁自律、恪尽职守;二是专业知识结构要不断完善,尤其是新形势、新政策、新制度的学习;三是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要具备,查出问题后,内审要争取被审计单位及责任人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屡查屡犯;四是政策宣讲、督促整改不能缺位,内审应检查、服务和促整改相结合,针对被审单位关于管理、财经等方面的疑惑,内审不仅要掌握各种知识,还要耐心答复。

2.2 随着范围和职能拓展,内审面临趋近管理层期望值的挑战

新形势下内审的职能和范围拓展,管理层和社会对内审的期望值由经济活动的揭弊露错上升到高校的全面治理。 如,《意见》要求:“内审要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促进改革目标完成和政策落地生根; 要利用审计反映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措施规定,揭示内部管理存在的风险漏洞,及时研究解决,推动改进完善”。

2.3 随着整改、责任追究和结果公示,内审面临质量风险挑战

《意见 》明确要求:内审部门要落实审计问题的整改和责任追究工作,注重审计结果运用,逐步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 这一方面增强了内审的透明度,扩大了影响力;另一方面对内审形成了无形和强有力的监督。 内审必须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给出正确、恰当的审计结论,增加监督检查工作的说明力、信服力,降低重大事项未被披露的概率和审计风险。

2.4 随着外部检查工作深入,内审面临 “倒逼”机制的压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教育部将健全监管体系、强化内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加大高校检查、结果公开、责任追究力度,外部检查工作已经对内审形成“倒逼”机制,内审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充分发挥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约束行政权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作用,内审必须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宽工作领域,加大审计力度。

3适应新形势的高校内部审计实现路径

3.1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内审体系

加强内审工作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权力约束机制的重要措施。 一是高校主要负责人应直接领导内审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报告,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和困难;二是按《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 号———高校内部审计》有关规定,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配备不低于教职工总数2‰的专职审计人员;三是完善内审制度建设,并促进落实;四是加强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综合利用审计成果,切实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

3.2 打造精干、专业化、职业化的复合型审计队伍

面对上述挑战,一方面,内审人员必须具备积极、阳光的良好心态,政治上讲规矩,业务上本领过硬,努力成为合格的复合性人才。 另一方面,高校应不断充实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专业背景和资格的内审人员,配备有经管类专业知识、有从事财经和审计等方面工作经验的内审部门负责人,并保障各类培训和后续教育的经费和时间,构建合格的教育卫士。

3.3 创新服务方式,采用自审和委托相结合的审计方式

随着内审业务范围、工作量、审计风险成倍增长,随着高校定编定岗、精减机构和人员等改革措施不断深入,鉴于内审力量不足,高校应严格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审计服务外包、以购买服务方式辅助完成内审新职能的实现;同时,内审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委托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而不能是“连联员”、“甩手掌柜”。

3.4 传统为纲, 突出重点, 拓宽范围, 实施内审 “ 全过程” “ 全覆盖”

首先,内审应不断夯实经济责任、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三大传统审计业务。 一是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情况通报、整改落实、责任追究、结果公告制度基础上,适时开展书记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确保重要岗位领导任期内至少审一次。 二是开展在预算执行和绩效审计前提下,强化预算编制、调整提前介入的参与式审计方式。 三是对采购、基建、合同等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监督评价。

其次,内审应加强重点领域审计。 一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加强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配置和使用、因公出国(境)、行政会议和培训支出等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审计。 二是加强对外协经费划拨、劳务费发放、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合规的重大科研项目、重要业务环节的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三是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竣工等环节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四是加强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对外投资是否合规的资产管理审计。

最后,内审应不断拓展范围。 一是探索重大项目、重要政策跟踪审计,促进高校改革目标完成和政策落地生根。

3.5 加强审计整改和责任追究,推进结果公开

高校内审一是应开展对整改情况的后续跟踪审计,督促被审单位、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完成有关整改工作。 二是对审计情况依法规认定责任、提出责任追究建议,积极配合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按审计结果和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是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报、其他审计结果校内通报制度,并结合实际,依法规逐步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

参考文献

[1]刘金霞.“十二五”时期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36-40.

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 篇6

一.应是学生人格的守护者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教育的灵魂。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 心灵的互相接纳, 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的自主性精神, 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 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 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 因为给学生以尊重, 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 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 由此导致消沉。反之, 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隐私等等, 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

二.也是学生行为的赏识者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学生最大的愉悦莫过于得到心目中教师的赏识, 这赏识使学生感到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能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 赏识教育需要我们具备阔大的胸怀, 客观而理性地对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过:教育艺术的全部真谛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我们可以适度地放大学生的优点, 让这些优点散发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同时教会学生“认识你自己”, 引导他们直面自身的缺点, 并凭借坚定的意志进行改良。

其实, 欣赏别人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 是一种给予, 是一种快乐, 是一盏明灯, 不仅照亮别人, 也照亮自己。培根说得好:“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 四海枯竭, 丛山荒芜。”因此, 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真诚赞美。只要我们对学生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激励, 收获的定是满园芬芳。

三.同时是学生情感的交流者

心理学家称, 中学生的青春期为“心理断乳期”和“疾风怒涛期”。随着生理的变化, 心理平衡被打乱, 其思想、情绪表现为不稳定, 既敏感好奇、憧憬未来, 又感情脆弱、容易消沉;同时孩童般的坦率少了, 不肯轻易向人敞开心扉, 内心深处潜藏着被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愿望, 常常处在自我矛盾之中。因此, 教师与学生应建立亦师亦友的观念, 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卸掉他们对教师权威的防线后, 学生便会和教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 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因此, 教师要不惜精力, 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乐趣, 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 使学生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四.更是教学舞台的导演者

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 篇7

1 内部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是参与企业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在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监督部门,其目的是协调单位人员有效履行责任,监督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并对其作出评价,以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它主要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所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并实施内部监督,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它既是企业内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企业内部的经济监督机构。

2 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家法家规”,是企业规范风险、控制舞弊的“防火墙”。只有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督企业内部控制运行、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在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估企业风险、促进企业信息沟通、监督企业活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属于环境控制要素范围,是单位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它按照内部控制要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为其制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及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目标,可以协助决策者监督内部控制措施和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并能及时发现内部管理环节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监督企业内部控制运行、评价内部控制管理,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没有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就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对于防范舞弊、规避企业管理风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应收账款的审计,能够了解各经营单位用户欠费和其他应收款的管理现状,强化资金安全和风险管理,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避免因为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并督促经营部门建立责任中心,将催收业绩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增加经营单位对清理和催收陈账的积极性。通过库存限额控制审计,能够了解库存积压状况,督促企业加快资金周转,从而规避资金安全风险。通过资金管理审计,能够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完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3 新形势下邮政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的重点及应用

3.1 新形势下邮政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邮政体制的改革,新形势下邮政的各项经营业务范围逐步向多功能、立体化的方向发展,经营活动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应从防错向服务管理转变,要把内部审计定位为四个字“管理+效益”,将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仅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确认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从事后审计转向以内控为中心的事中审计及事前审计,开展经营战略确立的恰当性、规章制度制定的合理性、新业务及大项目开发效益性进行有效的评估,监督企业内部控制运行、评价内部控制管理,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对被审计部门或单位的服务和指导作用,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对企业整体调控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及时向企业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服务,并及时反馈企业领导决策的落实情况,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企业风险,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比如,我局一直实行招投标制度,审计中心做为招投小组成员之一,对于固定资产类项目投资、改建、设备采购、材料采购、维修改造项目、设备维保、印制和制作以及日常经营所需大宗材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等建设及经营活动的开发参与招标,提出审计建议,在项目实施之前为企业成本把关,降低运营成本。其次,参与合同审批工作,在各项合同签订之前,审计中心进行审查把关,审定合同签订的规范性及合理性,事前防范合同风险,强化了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另外,审计中心围绕管控重点,开展专项审计活动,今年初为摸清大连局地区业务材料管理情况,完善材料采购及业务耗材管理程序,降低不合理成本费用支出,对全局物资采购及请领使用等业务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业务材料在县区局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比如末端发放手续不健全、帐物一人统管、业务材料帐外库存较大,因不能及时到货而导致领用手续紊乱等现象。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规范性指导及建议,助推业务材料管理有序进行,以督促财务部门建立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规范材料采购及使用内控管理。

3.2 信息化下邮政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点及应用

内部控制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帮助组织降低其所承受的风险,在信息化环境下,业务流程的改变、系统的开放性、信息的分散性和数据的共享性极大地扩展了内部控制的内容,而新的技术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信息化下,邮政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点也随之转变,由于邮政业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熟悉业务并识别隐藏在业务之中的风险,然后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控制风险的有效工具,并利用好经营业务管理系统对被审计单位实时监控,不但及时发现异常,还具有威慑作用,可以更有效的起到内控及监督作用。但若内部控制力的缺损或失效,信息化下的经营管理内控漏洞也会出现,因此内部审计更应加强信息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3.2.1 在量收系统应用环境下,内部审计在内控管理的重点及应用。

量收系统从2005年上线运行至今,电子报表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报表,对于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合理的利用内控职能,规范经营收入和欠费等的内控管理起到了很重要的监控作用。目前量收系统从理论上收入和欠费信息都能及时进入系统,但仍不能排除人为舞弊的可能。尤其函件、代办信息及家乡包裹及农资分销业务等补录业务,当专业部门存在非窗口交易或者其他的非营业过程带来的现金收入时,特别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控,以合理有效地保证企业营收款的真实性和欠费准确性。同时通过内部控制程序,对企业现金流做到更全面的了解。比如:重点关注量收系统中出现的各种调账、差错信息,平均单价等业务信息,审计部门可鉴定其真实性,从而确定会计期间内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函件欠费可根据量收系统大客户用邮情况及贺卡报批系统及业务合同确定欠费的真实性,通过内部审计,完善量收系统下风险管理内控制度。

3.2.2 内部审计利用专业经营管理系统进行内控控制分析的应用。

邮政各项经营管理系统的运行,利用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有效降低了审计成本。但系统是人为操作的,仅仅依靠系统数据不足以发现隐藏在系统外的内控弊端,审计部门应实行业务管理系统与实地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项经营业务进行抽样审计,通过收入执行情况、费用支出水平、库存商品的周转、资金上缴、库存管理情况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弊端,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的管理。比如,通过集邮系统与农资分销系统的库存明细,不定期进行实地库存盘点,能够发现出入库销售是否及时在系统出库,账实是否相符、从而发现收入、库存真实性,资金上缴的及时性;通过邮资封卡片报审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收入是否按照权责发生制入账,用户欠费的准确性;利用电子化支局的大客户系统,分析大客户代办费支出的合理性;利用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分析各项业务成本支出执行情况,分析经营业务的效益管理。

3.2.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是实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邮政内部审计人员不但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要熟悉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及经营业务流程及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树立和强化全面风险理念,并能够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并不断加强信息化下的审计技能和经营业务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就能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供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总之,内部审计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内部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从各个方面帮助并支持着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在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估企业风险、促进企业信息沟通、监督企业活动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邮政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企业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宁.内部持续审计:可行性分析与与应用框架[J].财会月刊,2011(7):81-83.

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 篇8

关键词:企业;治安保卫;内部

企业属于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不但有利于维护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且还有利于维护社会发展的稳定形势,从而保障社会健康的向前发展。因此,便需要在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水平[1]。

一、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不足,导致治安保卫缺乏有力的支撑

企业是以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而存在的,盈利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领导者将精力重点放在企业的经济发展指标上,而忽视了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此外,还有一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将自身的治安保卫工作看作是公安机关和保卫部门的工作,导致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撑,增加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

2.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管理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在我国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完善,这对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内部治安保卫管理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但是,在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治安保卫管理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从而难以推动企业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3.内部治安保卫体系不健全,治安保卫队伍建设水平低

在现代企业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停产和亏损的现象,各种政企矛盾、劳资纠纷和刑事案件相互交织,从而造成了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稳定的局面。同时,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一部分职工在合同被解除之后难以维持生活,从而造成这部分员工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成为诱发各种不安定事件的隐患,不时出现各种群体性事件,如:群体聚集、上访、冲击和围堵办公场所等,从而给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2]。但是,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治安保卫体系不健全,治安保卫队伍建设水平低,从而难以较好的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二、做好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改进措施

1.强化对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

为了保障现代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顺利开展,便需要不断增强企业内部治安管理意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要求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因此,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增强内部治安保卫管理的意识,全面学习内部治安管理知识内容,从而为企业更好的展开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提供良好的思想和知识基础。这样有利于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基本利益,充分调动起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2.建立健全内部治安保卫组织体系

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之后,主要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使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然而,以往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工作的范围直接限定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尚未明确划分内部治安保卫管理的对象。在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管理范围不仅仅只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而且还包括商业企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乡镇企业、合伙企业等。因此,各个企业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内部治安保卫管理水平,便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治安保卫组织体系,丰富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内容[3]。

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治安保卫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将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内容全面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中,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同时,还需要仅仅依靠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及时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周边的矛盾,有效避免矛盾被激化,促使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各项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加强。此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加大对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综合治理,及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产、经营问题,严厉打击企业发展中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工作水平。

3.强化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的规章制度建设

在新形势下,为了保障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便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落实“谁主管和谁负责”的管理原则。根据国家国务院制定的《企业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要求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全面、更加细致和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在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企业还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内容,由被动处置变主动防范,制定更加完善的治安保卫应急预案。特别是一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企业单位,更需要构建统一协调的内部治安保卫应急方案,以及协调有序和运转高效的处理机制,预防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危机预案,从而保障社会和企业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工作应该承担起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重任,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和改革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内容,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管理的防范意识,逐步做好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因此,需要企业在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坚持应用科学发展观来保障企业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顺利开展,促使企业能够在内部和谐稳定的情况下更好的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森.新时期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基础工作和信息工作的研究[J].教育;2016(07):01097-01097.

[2]王仲民.浅谈做好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6(1):48-48.

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创新的途径 篇9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了完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伟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新理念,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国家专职经济监督部门的审计机关,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就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总体要求和根本方法,紧密结合审计事业发展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胆创新审计审计工作思路、创新审计的方式方法和审计内容、创新审计环境、更要创新审计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一、审计工作思路的创新

20多年的审计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审计的地位不断提高,审计的影响越来越大,整个审计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坚持与时俱进,针对新的形势要求,不断调整审计工作思路,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创造性开展审计工作,实现审计思想观念的转变,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必须与时俱进,要做到四个克服,四个增强。一是克服就事论事的习惯做法,增强认识规律,为宏观服务的意识。二是要克服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增强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三是要克服狭隘封闭的部门局限,增强胸有全局的大局意识。四是要克服畏惧困难的思想障碍,增强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

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在审计工作中就要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服务改革大局,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在开展审计工作中,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环节,坚持紧贴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紧贴国家方针政策,紧贴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来开展审计工作;要把实事求是作为审计工作的立足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审计工作的内在规律,把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发展、完善审计工作;要把关口前移作为切入点,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坚持 “审、帮、促、”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帮助审计对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帮助其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审计对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把依法审计作为基本点,一方面要加强审计法制建设,使所有的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二、审计内容的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的新生事物将会不断涌现,特别是公共财政理论和效益财政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使政府的理财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财政改革的重点已逐步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转向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同时公众对政府行为也提出了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审计工作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并且只有适应环境的需要,创新和拓展审计内容,在继续搞好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注

意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在揭露重大经济犯罪的基础上,立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的路子。尤其是对于政府投资的各种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等具有非常明确绩效目标的项目,审计的重点目标主要是对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搞好绩效审计,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绩效审计的经验,抓紧制定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及准则,以保证绩效审计的顺利推广和实施。

三、审计组织形式的创新

当前,我国上下级审计机关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但是这个有机整体在审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的却是各自为战,封闭运行的形式。在审计业务工作上还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审计资源大多还在审计系统内部循环,没有形成整体社会效应。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自为战,封闭运行,尽管也能发挥作用,但是却不能充分整合审计资源,获取全面充分系统的审计信息,更不能发现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也就无法提出有宏观性价值的审计建议,严重阻碍着审计成果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形成大审计格局,树立全国审计“一盘棋”的思想,强化整体意识,实现审计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首先,重大审计事项要整体联动。如审计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目标等,全国必须保持一致,对重大的投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项目、国土项目、农业、社保、教育、卫生等重点专项资金和重点行业,应必须形成全国“一盘棋”,否则就无法实现社会效应的最大化。二是重大审计事项要统一。对重大审计事项必须坚持“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统一处理、统一考核”的原则。对重要行业性的专门审计事项要“上下联动”,“一条龙”审计,即以审计署为龙头,将审计龙头和各级审计机关以及延伸审计紧密结合起来。

四、审计方法的创新

科学的审计方法是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审计目标,就要适应审计的新形式和新任务,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才能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首先,创新审计方法要注意搞好四个结合,达到五个坚持。一是要将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二是要将经常性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三是要将行业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四是要将揭露查处问题与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相结合。同时,要坚持统筹兼顾,从单

一、局部、分散型审计向行业、系统、整合型审计转变,扩大审计影响;坚持点与面的统一,从单纯运用审计手段向综合运用审计和审计调查手段转变;坚持纵向延伸,将审计的重点从一级预算单位转向审计基层预算单位和资金最终使用单位;坚持科学筹划,从侧重审计实施向兼顾审前调查、内控测评、方案论证等方向转变;坚持跟踪问效,从侧重处理处罚向促进改革、完善政策方向转变。

其次,努力实现审计关口前移,实行标本兼治的办法,从抓被审计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做起,规范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强化审计时效性意识,即能够充发挥审计的预警性功能,又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优化审计环境打下良好基础。比如我们开展对预算单位和乡镇政府依法建账审计审核制度,经过多年审计实践检验,效果非常显著。三是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网络审计。第一,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审计的综合监督作用,与财政部门联合起来,积极推动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把住被审计单位选择财务

软件的关口,尽量使各部门各单位使用统一合法的财务软件,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网络审计修好桥铺好路。第二,逐步以计算机审计取代手工审计。第三,借助政府信息平台,实现远程审计,使审计人员能够随时访问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信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经常性监督,实现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五、审计环境的创新

审计环境是审计产生的土壤,也是审计发展的保证条件。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环境能够促进其发展,否则也会阻碍其发展。因此我们要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审计环境。首先要创新领导环境,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尊重领导意见,避免顾此失彼。二要注意协调周围环境,对审计出问题的处理,要坚持 “三个有利于”标准,实事求是地分析、处理和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对与现行法规不一致,但符合发展和改革方向的,要理解并帮助完善;对确系工作失误,但不涉及严重违法违纪的问题,要慎重妥善地进行处理,帮助整改;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违纪及舞弊和腐败的问题,要从严查处。三要始终保持机关内部领导班子和群众集体环境的和谐。

六、审计人力资源与开发创新

浅谈新形势下学校内部会计控制 篇10

一、新形势下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国家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 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改革的发展, 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与过去相比变得更为庞大而复杂, 但是与传统企业相比, 其内部会计控制涉及的业务仍比较少, 重点突出, 只要在做好预算的基础上, 抓住收入和支出两个重点, 制定严密的会计控制流程, 明确控制职责, 严格实时控制活动, 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学校与企业相比存在着众多优势, 尤其是其业务比较少,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 导致一些学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学校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重视, 制度建设力度不够大, 对学校的内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清楚。其次, 学校的内部控制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业务控制流程不够规范, 内部职责分工不够明晰。第三, 企业内部审计不够独立, 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学校的内部会计控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

二、强化学校内部会计控制

(一) 提高学校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上下共同的配合, 没有学校领导的参与和重视, 学校的会计控制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只有学校领导重视会计控制工作, 学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因此, 要想做好学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 首先, 应赢得学校领导的重视, 然而要想领导重视, 就必须让他们明确知道学校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可以让学校领导参加一些短期培训或者专家讲座, 学习内控工作的一些规定, 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学校的领导参与到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上, 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才能真正实现, 同时学校领导也对整个过程负责。

(二) 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学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一般情况下, 制定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 要坚持内部会计工作的互不兼容, 保证会计单位内部各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使每一个员工都没有整个业务的处理权。其次,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对学校内部所有人都有效, 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的遵守和执行,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游离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之外, 上到校长, 下到学校的一般教职工、都必须时时刻刻遵循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第三,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遵循官方性原则, 应将会计控制工作覆盖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并针对处理工程中的关键点, 将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都落到实处。

(三) 加强内控组织建设, 做到科学合理

良好的内部控制组织是学校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 因此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组织的基础和核心建设工作。以职务分离和相关核对为手段, 查错防弊为目的, 明确会计控制机构、各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 使他们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任何个人和部门都没有权利对任何一项业务进行完全控制。使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相互制约, 没有虚假、腐败, 防止虚假行为和争权夺利行为的发生。

(四) 完善学校的预算控制原则

做好学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 必须抓住预算控制这个重点, 只有本着量入为出、勤俭节约、不做赤字预算的原则, 才能将学校的经费指标使用均衡。首先, 学校的收入预算是学校的经济基础, 必须保证其及时足额入账, 并监督其来源是否合法、正当, 是否有被截留、挪用、占用、拖欠等情况的发生。其次, 要保证重点项目支出, 对每一项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预算, 保证预算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同时, 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过程中要对其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并查明原因, 对相应措施进行修改, 对预算支出要进行严格控制。

(五) 做好学校的风险控制

一直以来, 人们都认为学校是国家所有, 不会存在倒闭破产的问题, 因此很多学校风险意识淡薄。于是, 扩大学校规模、征用大量土地、向银行大肆借款、大兴土木等现象频频发生, 为学校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尽管学校不会倒闭破产, 但是若不能及时偿还银行的贷款本息, 会给学校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 进而因资金流失导致学校人才流失, 最终导致学校发展停滞, 失去竞争力。而且, 近年来生源人数正大量减少, 学校之间竞争逐渐激烈, 学校面临着被兼并的危险。因此要在学校内部切实贯彻风险控制思想, 最大程度的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

三、结语

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因此, 学校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学校领导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完善和改进内部控制组织, 加强学校的预算工作和风险控制工作, 才能有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 内部会计控制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校会计信息质量以保护学校资产, 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 促进学校各种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学校,内部会计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材教法下一篇:怎样治疗牛瓣胃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