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十篇

2024-08-18

中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篇1

1.1 内在因素

1.1.1 实用性: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座椅、电话亭、邮筒、垃圾桶、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灯。

1.1.2 审美性: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 地面艺术铺装等。

1.1.3 视觉传达性: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1.2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 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道路两侧建筑的构成形式、物质功能、视觉印象以及社会职能, 决定着道路的空间特点;同时, 建筑物的尺度应与城市道路和谐, 可采用双重尺度, 建筑的上部恰恰是在路上运动的汽车中人的视觉范围内, 因而只需设计色彩效果, 而建筑的下部是慢速运动的行人视觉可及范围, 可采用人的尺度进行设计。

2 道路景观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

在埋有地下管网的低端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 结果使植株生长态势减弱, 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 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香樟、杜英等大型乔木, 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 影响了美化效果, 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 因疏枝不及时, 造成线路中断,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2.2 片面强调绿化, 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

在人行道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 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 阻挡了行车视线。在环岛上, 这一矛盾尤为突出。

2.3 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

主次干道千篇一律, 没有特色, 没有创新, 缺乏生机与活力。分车带两侧栏杆过高, 显得道路拥挤, 影响市容。

3 道路景观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认真调查道路的周围环境和立地条件, 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查的指标有:周围绿化现状 (绿化的布局、树种及长势) 、土壤理化性质及地下、空中管线和大型公共场所。

3.2 仔细、合理规划

(1) 行道树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 侧重落叶类, 夏季可遮荫, 冬季可为行人提供天然日光浴。间距5~8m, 在有架空线地段, 应选择耐修剪的中等株形树种。

(2) 分车带是道路绿化的重点。应结合自身宽度、所处车道性质及有无地下管线进行规划。位于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 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 适当配以小型花灌木。

(3) 中心环岛地处道路交叉点, 目的是疏导交通, 要求绿化高度在0.7 m以下, 为使司机和行人能准确地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可采用小乔木和灌木、花、草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种几何图案或变形设计。

(4) 林荫带可以方便居民步行或游憩为前提, 参照公园、游园、街头绿地进行乔、灌、草、花的合理优化配置;同事, 可布置少量的园林设施, 如园路、花架、花坛、园桌、园凳、宣传栏等。

4 道路景观的营造

4.1 生态性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要坚持生态优先, 保证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 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 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破坏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 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 保证城市持续发展。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 绝不是空想, 它是发展的方向, 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4.2 协调性原则

城市道路是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中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要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 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另外, 还应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 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良性地整体发展。

4.3 服务和谐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的服务对象为城市居民, 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 满足各种不同情感的需求, 尽量做到自然布景与规划布景相结合。设计生态的滨河绿地, 更应体现“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环境观, 追求天、地、人的和谐, 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以人为本, 回归自然的主题。主要以自然美、植物美、景观美味基础, 体现自然的重要性。形成绿地成片、树木成林、花香四溢、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城市景区。

参考文献

[1]韩雅丽.廊坊市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 2003 (1)

[2]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12)

中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篇2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通行功能这样的单一方面,对城市道路的美观性也提出了要求,这实际上就是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所谓的景观功能,其内涵是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关系,也就是景观的能量流、物种流、养分流从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元素。城市道路使用者的空间位置变化实际上就是道路使用者们在景观带当中的穿越和流动,从而来感受和欣赏道路景观的美。景观的美学功能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自然景观的美学功能,另一部分则是文化景观的美学功能。道路景观还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通过设置景观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美化路容和环境。合理的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设计,可以修饰道路修建开挖时对原有环境和景观带来的破坏和改变,还有可能形成新的人造景观。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可以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增加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使得使用者感到心情愉悦,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提高道路安全水平。此外,城市道路景观还可以赋予一个城市四季的变化,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水平和实力。

2、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及设计内容

2.1道路线形

道路的线形包括了平、纵、横三者,城市道路作为一个城市的“动脉”,应能够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有效的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景观带。对于横断面,可以具体按照道路的功能、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设计,合理的布置行车道、人行道以及建筑等构造物。在横断面上也可以对绿化带等景观进行布置设计,选取合适的植物品种,美化路容环境。总的来说,道路线形首先要保证安全性,其次要注意线形与道路景观设计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从动态视觉的角度来设计线形。

2.2道路的植栽与绿化设计

通过植栽可以丰富道路景观的内容,提高道路使用的舒适性,改善行车环境, 诱导驾驶员的视线,提高安全性。绿化设计时,应根据道路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预算费用、道路沿线情况等来选取植物品种,结合选取的植物类型来决定其种植位置和范围。植栽设计应与周围的建筑物和道路环境相协调,做到色彩丰富、层次分明。

2.3道路节点的景观设计

道路节点当中的景观设计包括城市道路当中的各种交叉口、道路线形的变化点、交通岛、各类型的广场、景观雕塑、景观小品、各种广告牌等。对这些道路节点进行景观设计,可以很好的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经济、精神等各个领域的风貌,也可以供行人进行休憩等。各类型的广场、广告牌还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其作用不能仅仅从景观的角度进行衡量,也可以在从很大程度提高道路和土地的综合使用价值。

3、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3.1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

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首先应对其进行一个定位,详细了解道路周边以及整个城市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等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来对该城市道路进行景观设计,从而来彰显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出个性化和与众不同。

3.2做到“以人为本”

城市道路首先要保证其安全性,对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城市道路景观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等,更不能误导驾驶员,甚至是带来行车安全隐患。 对于不同的城市道路,应考虑其功能和定位,以此来决定其景观需求。设计时, 要注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需求,既要考虑到车辆因素,又要考虑到行人因素, 提升道路的生活性功能。

3.3整体与细节的协调统一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影响因素众多,因此,要注重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要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对景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使其不至于给人以零散杂乱、毫无章法的感觉。只有景观与其所处的道路、地形等相适应,做到协调统一,才能够形成一个给人以美的景观。此外,某一条道路上某一路段或者某一部分景观的设计也应与该条道路整体的景观设计相互协调统一。

3.4适应性

不同类型和性质的道路其作用和地位不同,其景观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景观设计也结合该城市道路的功能和等级,重视这两者之间的适应性。应注意选取的绿化植物对于其生长环境的适应性,这关系到种植的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和日后的养护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城市的整体规划与道路景观设计之间的适应性。

3.5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性指的是在有限的资金支持条件下,合理、有效的进行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工作。可持续发展是指应尽可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城市和城市道路的长远发展考虑,不为短期和局部的利益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4、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在设计时忽略了绿化植被与地下、地上各种市政管线设施或者构造物之间的联系,经常盲目栽种高大的乔灌木,使得其根系和枝干不能够自由生长,受到各种管线或者设施的束缚,致使植被的成活率过低,有时候还导致管线出现故障,带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2)设计形式过于单调雷同,千篇一律,缺乏变化和个性化,不能很好的体现一个城市的地理、文化、人文、风俗等特色;(3)盲目选择外来植被栽种,成活率低,不能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造成经济损失和浪费,未从长远角度来考虑景观设计;(4)缺乏人性化设计和考虑,生活性功能不足,未充分考虑行人因素。

5、结语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动脉”和“骨架”,而城市道路景观则是一个城市的靓丽风景线,合理、美观的城市道路景观是对外展示一个城市的 “窗口”与 “平台”,这不仅是道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当今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姚阳,董莉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4).

[2]陈飞,王政梅.城市道路景观要素浅析[J].山西建筑.2007,35(1).

[3]李小青,郭涛,李开正.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现代交通技术.2007,5(2).

浅析中小城市景观道路的规划设计 篇3

关键词:景观设计;道路;规划;可持续发展

现在中小城市的绿化、道路景观都成为了每个城市的门面,都想把自己的领域创造的有特色吸引人们的眼球,拓展人们的视野。道路景观的建设也可以衬托出这个城市的空间意象和人文精神的提升。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去改善这个门面。但是关于中小城市景观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促使中小城市的发展。下面笔者针对中小城市的景观道路规划设计进行了相关探讨。

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况

无论大小城市现在对道路景观的绿化都越来越重视,这也是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助城市的建设一臂之力。

1.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含义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就是指从美学观点出发,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美观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主要应用园林植物材料通过不同的布局形式和栽植手段,对城市主干道系统进行装点,让使用者感觉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道路的绿化,不仅对城市的空气进行过滤,还为行人们带去舒适感,提高心情指数,为生活和工作也提高了效率。让社会景观上更和谐,人们的出行带来好的心情和方便。

1.2 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道路是每座城市的主心骨,是连接一座座城市的“桥梁”,道路设计的质量过不过硬,结构合不合理,颜色美不美观,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所以现在每个城市的对道路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才能把道路绿化设计和地方特色及其周围环境相结合,成为了大中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和建设的重要问题。

1.3 道路景观设计的功能

每座城市都是由城市道路绿地和建筑、住宅组成的,而且道路绿化有很多的功能。改善环境,提高环境指数的生态功能,供人们放松、娱乐的游憩功能,由多种植物组成美化环境的景观功能,防灾避难,防风护沙,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安全防护功能,能准确的检测污染物质指标的检测环境污染功能,能为部分企事业带来效益的经济功能,等等全方面的功能使得人们对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有了更高层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也为大中小城市的绿化建设作了全方位的解析。

1.4 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所以城市的每一处建设都应该以人性化为前提条件,无论是从规划到建设完工,都应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基础,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应该满足人们出行的方便和舒适。所以道路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为原则主体,还要做到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也是为了后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道路景观设计一定要坚持生态优先,才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中小城市景观道路现状

大城市已经能完美的完成道路景观,然而中小城市还有一些本质性问题阻碍了道路景观的规划和完善,这不仅影响了中小城市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共同进步的步伐。

2.1 道路功能不健全

现在许多中小城市的经济还是较落后的,往往只是考虑到了道路路面的基本要求,却忽视了道路的辅助设施,例如道路狭窄,当货车或者大型车辆经过的时候行人便无法通行。受变压器电线网的制约,超高型车辆无法通过。这些都影响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2.2 环境质量差

环境质量差是阻碍我国中小城市景观道路的建设的重要问题。道路旁的绿化系统不健全,不能及时有效的补缺坏掉的绿化地带,这些无形中为中小城市的景观建设添上了污点。提高环境质量是中小城市当前为城市景观道路发展前做好的改进工作之一。

2.3 规划意识薄弱

有的小城市道路规划部门对道路景观设计不重视,一味的抄袭别的地区的规划设计和单方面的为了交通而建设的道路,管理部门和维护部门一直都鱼龙混杂划不清界限,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互相推脱。这些也同样的阻碍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3 中小城市景观道路的规划改造

根据以上的现状看来,要想改变中小城市的道路规划理念,首当其冲就要提高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划清界限严格要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拥有自己城市特色的道路规划方案,做到以人为本,合理规划,拓宽马路,提高进度追上标准城市的步伐,让小城市的绿化也能赏心悦目,为老百姓造福,为城市增添光彩。

4 中小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方法

4.1 道路的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是贯穿整个城市的枢纽网络,贯穿着每个建筑。城市的道路可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形,线形的设计对道路景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紧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还直接影响着道路景观的观赏性舒适度。所以线形设计一定要结合这当地城市的地形和整体规划,合理设计线型,使线形顺畅,美观同时保证行人行车安全、通畅。

4.2 道路路面的铺装设计

现在许多的中小城市都不注重道路铺装的美观和质量,导致了路面整体的美感体现不出来,而且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所以在道路路面的铺装上一定重视,道路路面是直接承受重力的,很容易被损坏,所以在选材上、设计中都要引起重视,对材料的选择要从其强度、耐磨性和施工上做考虑,当然为了道路的美觀还要在拼接上,色彩上别出心裁,使道路和周围环境相结合。

4.3 沿街植物景观设计

刚提到中小城市对街道两旁的绿化很不在乎,所以为了提高景观设计的美感,对街道旁的植物设计一定要别具匠心,例如和旁边的建筑物相呼应,运用设计的手法,对植物进行修剪,合理科学的规划多采用黑土种植,配上不同的树种和其它植物,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美观的道路景观。

4.4 辅助性景观设计

例如街边广场,马路天桥等都属于辅助性建筑设计,中小城市对这方面更是不在乎,然而这些建筑的存在必定会让道路景观添加了独到的风景。再设计上,一定要根据旁边的建筑形式,色彩及风土人情来人工建造。这样使整个道路景观规划更美观大方,让这些人工建筑融入到整体建设中,成为道路上的独道一景。

5 结 语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篇4

植物材料的质感特征是由景观植物的枝干特征、叶片形状、立叶角度、叶片质地、叶面颜色等构成。植物景观设计中,景观植物材料的质感必须与体量、形态、色彩、线条等密切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质量。在某些情况下,景观植物材料的质感本身可以作为景观中表现的主题。

2.植物的芳香及观赏特性

一般艺术的审美感知,多强调视觉与听觉的感赏,唯有景观植物景观中的嗅觉观赏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人们嗅觉感赏景观植物的芳香,得以绵绵柔情,引发种种醇美回味,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所以熟悉和了解景观植物的芳香种类,包括绿茵似毯的草坪芬芳,远向益清的荷香;编排好景观植物开花的时间对植物景观芳香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3.植物的季节变化及观赏特性

植物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时刻变换着外貌。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植物景观构图中,对于这种景观的季节变化,并不是听任自然,不经安排的。把植物景观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根据城市公共空间多种功能的综合要求与艺术节奏结合起来,做出多样统一的安排,就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季相图。

4.植物的文化内涵

论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篇5

成都龙泉驿区艺都大道(紫云路—龙环四路段)原为老成渝路的一路段,是连接四川省省会成都和直辖市重庆的一条交通要道,因为建路时间长,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道路设计标准和绿化景观表达效果越来越跟不上形势的需要,2008年我在上海园林设计院实习期间,应龙泉驿区城市规划局的邀请,对艺都大道(紫云路—龙环四路段)进行景观绿化方案的改造设计。

2 主题概念

前卫新颖,道路穿越高尔夫领地。

3 风格体现

开阔、气派、国际、现代。

4 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景;补充水景,形成山水格局;已有建筑外立面装饰,城市街景焕然一新。

5 主题定位

紫云路—龙环一路,长度约1 km,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风貌;龙环一路—世纪大道,长度约1 km,由现代城市景观向田园风貌过渡的景观风貌;世纪大道—龙环四路,长度约1.5 km,完整体现高尔夫球场景观风貌。

6 设计手法

1)高地利用形成高尔夫球场的高岭、台地。

低洼处形成森林湖泊湿地,体现城市水景风貌。改造现有地形高差,形成高尔夫球场自然起伏的丘陵地与高岭草坪,体现城市充分利用现有绿地资源,增加背景林的宽度和深度;体现城市森林景观,如图1所示。

2)具体体现。

现有地形利用改造。a.龙环四路—玉泉路道路北侧绿地试想。红线扩出去20 m,绿地宽40 m,水面水景处放宽50 m,保留利用原有高坡体现高尔夫球场的景观,就原有低洼地改造成湖泊湿地,与御源·大湖区联成一体。形成城市水景,并在局部增设游憩设施,形成大型休闲绿地,如图2所示。b.厂群区绿化。利用厂区内的绿地和树木形成生态背景林,改造现有地形,表现高尔夫球场的草坪景观。c.交叉路口的原有地势低洼地段挖水面,形成自然水面景观,并设置游憩设施。

3)人行道前后穿插在绿地中,体现“路在林中建,人在景中游”的景观,如图3所示。

其中:盲道,宽度约1.0 m,基本布置在路的外沿,以体现它的捷达、安全性;游步道,宽度约1.5 m,穿越在树林中,以体现其休闲舒适性;在交叉路口地段游步道宽度放宽布置在绿地外侧与盲道合为一体;水边、港湾式停车场附近局部放宽成休憩小广场,供游人驻足,如图4所示。

7 高程控制

靠龙环四路高差起伏较大,高岭处达到4 m左右。平均高差2.0左右,靠紫云路段平均高差1.5左右,最高处达2 m左右。

8 景观配置

1)道路绿化景观效果。景的感受是通过人体的五种感觉器官去感受的,道路景观是由各种景观元素构成的,作用都应恰如其分的体现在城市道路轴线中,由于道路宽度路面材料与绿化不值得在不同景观效果上形成主次之分,用园林植物表现出园林美,必然依据道路所标志出来的形式进行安排,每条道路都因性质的不同、功能要求不同而异,确定道路景观的基调用植物造景。如“主景”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为主;“夹景”用道路两边的树木形成夹景;“框景”用两丛树木做景框;“背景”用常绿植物衬托前面景物;“衬景”用植物色彩强调式加重其他建筑的效果;“隔景”用绿篱分隔人行道与路侧绿地;“障景”用乔灌木的地段阻拦视觉。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的景观风貌。

2)绿化种植树种选择。本道路设计的行道树银杏,此为市树,虽高大,但非遮阴树,故不荫蔽。其劲健、雄伟,可逾百千年,为生物活化石,正表现成都悠久、出类拔萃、不同凡响特色;且秋季来一片金黄,极尽秋色之美。其余为小乔木、灌木。如芙蓉为市花,寓意成都。还有白玉兰、桃李、桂树、梅花、黄花槐、龙爪槐、柳树、海棠、南天竹、栀子、杜鹃等,也可适当植小金竹,此为川西植物代表,且表现文人雅士淡泊明志之情操和潇洒飘逸的仙风道骨。

3)绿化种植树种的搭配。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协调空间上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季相变化等;道路绿化景观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植物的色彩、花期随季节变化,由于物候的变化植物随季节的推移而时刻变化着。

9 节约创新为原则,做到立意高、创意新、做工新、配件精

平均造价150元/m,乔木与草坪比例:草坪大于50%,其中水面与水生植物约10%~20%,果岭草占50%,普通草坪占20%,缀花草坪占10%~20%。森林大于40%,其中大乔木占20%,常规树木占20%。

10 结语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绿地种植要精心规划设计,与环境、建筑协调一致,使功能性和艺术性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摘要:通过概念化的理论定位、指导思想、道路绿化乔灌木配置方式、道路绿化树种选择,进行了龙泉驿区艺都大道绿化景观设计的探索,以达到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叶振启.园林设计[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8.

[3]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4]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篇6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道路绿地的景观质量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形象和环境,是反映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道路绿地现状,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原则和手法,旨在为今后的景观设计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框架和设计依据。

1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建国之初,我国即有一些大中型城市或是城市中心区开始有计划的进行道路树种的种植,形成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并且开始在道路绿化中使用绿篱作为隔离。20世纪70年代末,部分城市初次尝试在道路隔离带里建设花坛式绿带以增加绿地的观赏性和层次感。8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各大城市都把道路绿化作为实现建设城市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主要城市道路开始更换树种,追求树形、树姿。90年代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出现强调俯视效果以构图为主的设计,即高大的乔木作为绿地背景或中心点,草坪为底色,配合以整形修剪的花灌木和绿篱组成绿化图案,城市道路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中心绿地布置由绿篱和花灌木组成的图案。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开始强调季相变化和生态效应。

近些年,随着“城市热岛效应”概念的深入人心和PM2.5的监测系统的试点运行,全国各城市已逐步将道路绿地建设的重点由单纯美化、绿化转向道路的绿荫覆盖率、植物的配置比例,种植的厚度和层次等功能性、生态性的综合需求。

2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分析

2.1 北京实际道路案例调查分析

笔者通过日常的工作调研以及平时的观察,发现目前北京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不能很好的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的园林景观形象。

2.1.1 八达岭高速

此路段调查范围是西三旗桥至小营桥的主辅路隔离带,宽度20 m~30 m;小营桥至上清桥段主要是桥帮绿化,宽度较窄,在2 m~5 m。作为北京市城区至八达岭的重要连接线,绿化景观效果不佳,绿量不足,没有特色。隔离带中仅种植了稀疏的常绿树,缺乏立体效果和层次,没有发挥道路隔离带相应的功能和景观(见图1)。

2.1.2 中关村大街

中关村大街北起北京大学东门北侧,南至白石桥,道路总长度6 500 m。

随着中关村核心区的建设,中关村大街周边建筑和道路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道路两侧的绿地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绿化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景观需求,这种不足的具体表现为:

1)因新建筑、公共设施增多,原有道路的扩建和新道路的修建,建筑和道路的开口增多,使得原有道路两侧绿地破坏严重,失去了完整性,绿量不足(见图2)。

2)前期绿化种植的落叶乔木经过10年的生长,已经具有一定的冠幅,形成了遮荫效果,而前期的绿化中大量不具有耐荫性的常绿树、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种植在落叶乔木下,从而致使下层植物出现了长势不佳或死亡的状况,致使沿线绿化景观缺乏一定的层次,尤其是下层植物缺少(见图3)。

3)部分绿地内现状植物已经到达生长年限,生长状况不佳。

4)局部地块绿量不足,草坪大,树木规格小。

2.1.3 西四环

1)沙窝桥。

桥区绿化厚度不足,没有特色。常绿乔木零散,缺乏色彩、立体效果和层次。局部护坡以及桥底极荫处黄土裸露,整体桥区绿化效果不佳(见图4)。

2)定慧桥。

桥区绿量不足,部分地块过于空旷。绿地景观过于单一,缺乏立体效果和层次。地块特色不明显。局部地块黄土裸露或土壤质量达不到种植要求(见图5)。

3)四季青桥。

桥区绿地局部单薄、绿化种植品种单一,缺乏特色。

4)四海桥。

四海桥东侧地块目前绿化效果良好。而北侧和西侧绿化景观效果不佳,缺少桥区绿化的整体风格。植株稀疏、绿量不足,缺乏特色。桥区植物层次单薄,组团尺度与桥区尺度不协调,四季植物景观不突出(见图6)。

2.2 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从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城市道路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受宽度、面积、周边环境等立地条件的限制,以及设计施工、后期养护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城市道路绿化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1)绿量不足、植物层次不够丰富,碳汇量低;

2)重点地区绿化、节点特色不突出,缺乏标示性;

3)设计形式单调,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4)植物品种较为单一,缺少新优植物品种的应用;

5)缺少常绿树,冬季效果不佳;边角绿地绿化不到位;

6)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

2.3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和植物品种选择原则

通过调查分析及多年的景观设计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以下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原则应是设计之重,同时推荐部分适宜道路立地条件的高景观价值的植物品种以供参考。

2.3.1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功能优先。

人性化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兼顾考虑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感及舒适性。针对驾驶员的需求,主要是保证安全,既要考虑快速行车时的视距要求,又要确保道路路口视线的通透性。行人主要考虑道路遮荫和降噪除尘所带来舒适性的同时,也要避免使用易产生污染物或对人体有害的植物品种。

2)丰富层次,加大绿量。

过分强调形式和美感而不注重绿地质量的设计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对生态和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应多运用乔、灌、草、地被复层种植形式,增加道路绿量,注重配置比例和品种的选择,以增加绿地的生态效益。一些绿地面积较为局促的道路或是立交桥要做到见缝插绿、垂直增绿。

3)突出地域,表现特色。

要突出地域特征以及立地特点,多种植可以体现当地环境、历史的特色树种。

4)强调节点,精细配置。

在一些重要的路口节点可以采用软硬结合的手法进行植物配置,体现绿化效果,形成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增强路口的标示性。

5)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城市道路绿地依附于道路结构,因此植物在栽植时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的地上、地下物,将原有建筑,市政管线、地形地貌、植物等各因素都纳入考量范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以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

2.3.2 道路绿化植被选择原则

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绿地中主要作为行道树、背景树和点景树(孤植、丛植等)运用,主要功能为构成绿地林冠线、增加绿荫的覆盖率,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株形优美整齐,观赏价值高,有浓荫,叶色随季节变化,冬季可观树形、枝干等,如银红槭、千头椿等;b.树木寿命较长,生长迅速,花、果、枝无毒无害无飞毛,如白蜡、西府海棠、桧柏等;c.繁殖容易,在本地区已通过试点实地栽植,大树移植后易成活及恢复,如银白槭等;d.植株强健,病虫害少,有抗污染、烟尘的能力,养护管理费用低廉,如暴马丁香等。

2)灌木的选择。

灌木主要应用于乔木下层种植或大面积绿地边缘,可以丰富植物层次、遮挡视线、丰富植物群落的观赏效果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株形优美,树形饱满、花期较长,花多且显著,如榆叶梅、碧桃等;b.植株无刺无毒,萌蘖能力强,耐修剪,可人工控制树形和高矮,如锦带、棣棠等;c.繁殖容易,便于管理,能耐干旱瘠薄,如大叶黄杨、丁香、金银木等;d.在立地条件较荫的情况下,选择耐荫树种如棣棠、天目琼花等。

3)地被植物的选择。

地被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常绿和落叶木本地被、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宿根花卉、藤本植物、草坪。选择时应注重植株的生长速度、覆盖面积、繁殖能力等;易于管理,抗性强,耐践踏。主要有华北鳞毛蕨、沙地柏、平枝枸子、二月兰、玉簪、萱草类、五叶地锦、凌霄、蛇莓、白三叶草、丹麦草、野牛草等。

3 结语

城市环境和道路景观直接影响城市的第一印象。道路因其较高的使用频次而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简·雅各布(Jane Jacobs)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写到:“街道有生机,城市也就有生机;反之,如果街道沉闷,城市也显得沉闷”。因此合理设计、建造道路绿地景观,并使其生态效益最大化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必不可少的条件。

摘要:以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道路绿地现状,从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生态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原则和手法,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植物

参考文献

[1]阿兰.B.雅各布斯.伟大的街道[M].王又佳,金秋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66-304.

[2][日]土木学会.道路景观设计[M].章俊华,陆伟,雷芸,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李嘉乐.李嘉乐风景园林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郑西平.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1):43-45.

[5]王毅娟,郭燕萍.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与生态环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0(4):75-78.

中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篇7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道路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转型发展- - 绿色发展的的一种选择, 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工程建设中去。

1 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 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 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积存、渗透和净化, 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海绵城市的六字方针是“渗、蓄、滞、净、用、排”。

2 “海绵城市”构建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 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 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 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泄洪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

3 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对路面雨水的处理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是将地面雨雪水快速排除, 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交通, 避免路面结构因浸水而破坏。常规做法是: 通过道路的横坡和纵坡将路面雨水汇流至路面边缘的雨水口, 进入排水管涵快速排除。除了绿化带内的雨水, 其它雨水几乎不经过土壤就排入了河流、湖泊。路面结构设计时也是采取各种防渗措施避免雨水下渗影响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例如路面面层下设置封层、路面结构两侧设置隔水墙、绿化带下设置防渗土工膜等。上述雨水快排、处处防渗的设计思想, 仅是为了保证道路基本使用功能, 而忽略了城市道路还应具有的生态功能, 造成城市防洪排涝难题, 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4 城市道路的低影响开发措施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为了解决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破坏生态的问题, 城市道路设计必须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改变传统的将雨水尽快排除的思想, 代之以雨水滞、渗、蓄、排, 削减洪峰流量, 防止洪涝灾害; 控制面源污染, 改善水环境作用。此时的路面排水系统步骤如图2。针对道路的特点, 具体措施如下:

( 1) 采用下凹式绿化带。绿化带做成低于车行道10 ~ 15cm的下凹型式, 以便于收集雨水, 绿化带内必须设置溢流式雨水口以保证路面不积水。当路基土渗透性过小时, 应在绿化带下方设置碎石盲沟排水, 以免机动车道路床因浸水而软化。

( 2) 透水路面。分为透水水泥混凝凝土路面、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透水砖铺装路面。透水路面适用于轻荷载交通的城市支路、园林道路以及停车场和广场, 且路基土渗透系数大于或等于7 × 10 - 5cm/s;不适用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膨胀土地区、盐渍土地区。慢车道和人行道可以通过适当加强路面结构, 尽量采用透水路面。当路基土渗透系数小于7 × 10 - 5cm/s时, 路基顶面必须设置可靠的隔水层和排水层及时排水。此时的透水路面仅能发挥“滞”的功能。

( 3) 绿化带下设置蓄水、滞水、净化的措施。当人行道外侧有绿地时, 人行道的横坡可以向外, 利用绿地设置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槽、蓄水塘等设施。当绿化带较宽时, 也可在绿化带内设置生物滞留槽对路面初期雨水进行净化处理。

5 城市道路在低影响开发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 1)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进水口处应局部下凹以提高设施进水条件, 进水口的开口宽度、设置间距应根据道路纵坡调整; 进水口处应设置防冲刷设施; ( 2)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建设有效的溢流排放设施并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 3)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防止径流雨水下渗对道路路面及路基造成损坏; ( 4) 当道路纵向坡度影响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调蓄容积时, 应建设有效的挡水设施; ( 5) 城市径流雨水行泄通道及易发生内涝的道路、下沉式立交桥区等区域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调蓄设施, 应配建警示标志及必要的预警系统, 避免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 6) 在机动车道边侧设计浅碟边沟, 用来收集初期雨水, 送至生物滞留槽进行处理; ( 7) 在高架桥下因地制宜地设置收水箱, 收水箱与桥面泄水管相连接收集桥面雨水, 收水箱下方有阀门, 遇到干旱天气, 可以直接用收集的雨水为周边绿化带浇水。

6 结束语

海绵城市建设, 要以城市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等建设为载体, 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门、各专业要统筹配合, 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 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 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北京: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2014:87-88.

[2]曾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29) :28.

[3]刘喆, 王庆.海绵城市:从理念到实践[J].建筑设计管理, 2015 (5) :42-43.

中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篇8

关键词:海绵城市;沥青;改造;道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143-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城市内涝、水资源匮乏、雨水径流污染等共性问题日益突出。2015 年 4 月初,厦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笔者参与的新景路建设,位于厦门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马銮湾片区西南部地带,总体呈南北走向,本次设计范围南起阳光路,往北分别与阳泰路、阳明路相交,终点至翁角路。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海绵城市建立理念改造城市道路“白改黑”改造技术进行分析。

1 白改黑的概念

“白改黑”也就是沥青混凝土面层加铺法,主要是在对原沥青路面实施一定的病害处理后,再对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进行铺设的改造方法。由于沥青加铺层能够改善旧水泥路面的使用性能,同时对旧水泥路面进行充分利用,存在低造价、施工便捷以及影响交通及环境小的特点,在国内外旧水泥路路面改造中得到较多应用。

2 新景路工程概况

新景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 km/h,道路红线宽29 m,改造全长约700 m。

该项目改造起点位于与阳光路交叉口,往北分别与阳泰路、阳明路相交,改造终点至翁角路。其中桩号K0+030-K0+649.842:加铺改造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为改性沥青路面结构,新建 两侧透水路面非机动车道和透水铺装人行道; 桩号 K0+000~K0+030和桩号K0+649.842~K0+699.842:与现状交叉口采用缓坡连接。

2.1 路基设计

2.1.1 路基填料要求

填土材料要求用易压实的粘性土或砂性土,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0%,要求填土液限≤50%、塑性指数≤26。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 mm,路堤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 mm。不得采用杂填土、耕植土、淤泥、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 填土应分层进行,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填土要求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在路基宽度范围内,每层虚铺厚度应视压实机具的功能确定,人工夯实每层虚铺厚应小于 20 cm。施工之前做好本工程内各类土的最佳干容重、最佳含水率实验。

2.1.2 路基处理

本项目为旧路改造,采用“旧板处治+加铺新沥青面层” 改造方案,路面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

2.2 路面结构

旧路加铺厚度不小于10 cm且小于 18 cm的4 cm厚 SMA13(70号改性沥青)6~14 cm厚AC-16c(70号)2 cm厚橡胶应力吸收层机械铣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2 cm并拉毛,清洗干净(B)旧路加铺厚度不小于18厘米4 cm厚SMA13(70号改性沥青)6 cm厚AC-16(70号)8~(H-10) cm厚AC-25c(70号)2 cm厚橡胶应力吸收层 机械铣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2 cm并拉毛,清洗干净。

3 新景路道路路面结构的改造要点

该段部分路面结合阳光路与翁角路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相应的路面破除与缓坡处理。

3.1 坏板处理

由于原有的新景路是由伸缩缝分开的混凝土板构成的,长时间的车辆行驶会对混凝土板带来压碎、断裂、掉角等问题,这种现象在客流量较大的本工程道路中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在进行“白改黑”改造施工中,需要坏板进行处理。首先,当个别已经出现压碎或者压烂的板块,如果无法继续使用,可以采用砸除的方法进行处理,将混凝土石渣挖出并运出,之后采用比原有混凝土路面标高的水泥混凝土对该部分区域进行浇筑施工;其次,如果混凝土板块出现了轻度的破损,比如,仅仅产生的裂缝,可以不采用重新浇筑的方法,而沿裂缝位置采用割缝机实施割缝,并清理干净;第三,当原水泥混凝土板出现轻度破损且在边角处存在轻微破损时可无需对混凝土板进行破碎,在施工时应先沿破损位置运用切缝机进行正方形区域的切割再运用人工施工的方法对破坏位置进行一定深度的凿除并实施清理,最后运用水泥混凝土重新浇筑。

3.2 接缝处理

接缝处理是城市道路基层施工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接缝处理时,首先要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清理,之后对清理过的接缝运用灌缝机进行沥青玛蹄脂的灌注。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割缝机进行缝的清理时,务必要对缝内的杂物等进行彻底的清理,而且要保证缝的深度,一般情况下为8 cm以上。灌缝操作则是运用沥青玛蹄脂将伸缩缝内实施浇筑,一般应运用专业的灌缝机进行施工。灌缝前应先对灌缝机进行调整确保所流出的玛蹄脂达到均匀且油底细腻。灌缝操作应由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要求操作中的速度应相对较慢,确保缝中灌入的玛蹄脂达到密实且均匀使其达到净化凝固的作用。

4 路缘石

改项目设计中路缘石均采用#603花岗岩条石,露明面(光面)必须采用机械切割,直线段和平(圆)曲线路段每块缘石长度1m。路缘石饱水极限抗压强度大于100 MPa,磨耗率小于 5%(狄法尔法),放射性比活度Ce/Ra≤1 000 q/kg 镭当量溶度。I 型和II型路缘石做法及其余未尽事宜详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MR 404《城市道路路缘石》。 本项目在开口处采用特殊设计路缘石,每隔30 m处设置开口,具体位置见雨水工程。如图2所示。

5 SMA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正是因为SMA沥青混合料有着更好的使用性能,使得其在施工和质量控制过程中都比传统的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有着更好的要求,因此,在SMA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工作,要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

5.1 拌合和运输

在SMA混合料的拌合过程中,虽然工艺和常规的沥青混合料相似,但是由于其粘度大,对温度敏感性强,其拌合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所以拌合楼采用间隙式拌合楼,搅拌设备的参数作相应调整,即严格控制集料加热温度、纤维投放时间、搅拌时间等。同时,需要对其中每一个细节做好控制,比如,要仔细标定集料、沥青等的计量系统,保证拌合的精度,同时需要定期在相应的校正工作。

而且,由于施工现场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现场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运输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好有效措施,容易造成SMA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变异。因此,务必做好运输中的质量控制工作。一是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分三堆装料以减少粗集料出现分离现象;二是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双层篷布覆盖运料车,并加盖棉被以保温防雨或避免污染环境等。

5.2 摊铺施工

摊铺技术对于路面的平整度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在本工程中,主要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进行摊铺,从而有效提升路面的压实度与均匀性。同时,对摊铺的时间选择也要注意,一般选择在天气晴好、温度较高时进行施工。如果在摊铺过程中遇到降雨,要果断终止相应的施工行为。还要控制摊铺的温度和速度,温度一般为170 ℃左右为宜,而速度则选择为3.5 m/s左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一次摊铺成形的方式,以降低纵缝出现的概率。

5.3 碾压施工

上文已经论述,SMA混合料具有粘稠、很难压实的特性,尤其对温度十分敏感,因此,要重点关注其碾压施工过程,并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一方面碾压以钢轮压路机为主。虽然对平整度的指标有一定影响,但为了防止采用胶轮碾压造成沥青提浆,空隙率过小,在施工过程中初压、复压均采用振动压路机。另一方面,对压实温度的范围与控制比要比常规的沥青混合料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城市道路的碾压施工效果。

6 结 语

厦门市目前已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工作,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已经是未来城市建设势不可挡的趋势。《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已于2014年10月发布实施,作为一名城市道路设计者,需及时汲取设计新理念,并在工程项目中合理运用,设计方案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应提高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中华.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篇9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摘要:道路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一座城市的媒介,城市道路绿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道路形象进而决定城市的`品位.本文论述了当前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道路绿化设计的要求.作 者:任智生 作者单位:东阳市村镇规划管理处,浙江,东阳,322100期 刊:中国科技博览 Journal: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19)分类号:X5关键词: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 问题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浅析 篇10

1 目前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片面强调绿化, 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

在一些城市当中, 人们为了过分地强调绿化, 在人行道上栽种不紧凑的灌木, 不但影响了骑自行车, 还影响步行。由此可见, 如果人们只强调绿化, 却不按照相应的设计要求来实施绿化, 就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交通功能, 无法起到绿化应有的效果。

1.2 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

在城市道路绿化时, 有些把大型的灌木种植在地下管网上面, 久而久之使灌木无法吸收到地面的养分, 造成灌木死亡;有些在架空的线路下面种植大型的乔木, 如不及时疏枝, 会造成线路中断, 严重的话还会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危害。

1.3 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

在设计城市道路绿化带时, 如果分车带的两侧栏杆过高, 就会给人感觉道路比较拥堵, 但是如果只是照搬以前的分车带设计的话, 又会给人感觉没有创新, 过于单调, 无法凸显城市的精神面貌。

1.4 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

一些城市在选用道路绿化植物时, 只想到眼前的效果, 盲目选用没有经过驯化的外来植物, 造成植物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 生长不良甚至最终死亡, 不但给城市道路建设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还极大程度地影响城市的绿化效果。

2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

2.1 一板二带式

一板二带式是城市道路绿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绿化形势, 也就是在人行道的两边使用一条分隔线, 并在分隔线上种植绿化树木,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 管理也较为方便。但遇到车行道过宽时, 那使得树木的遮阳效果不够明显, 影响机动车辆的行驶。

2.2 二板三带式

二板三带式主要是运用在分隔单项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所进行的绿化, 这种道路绿化形式可以适用于宽阔的道路, 如高速公路绿化, 绿化的范围和数量较多, 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对提高。

2.3 三板四带式

三板四带式主要是指使用2条分隔带, 把车行道分成3个部分, 中间的1个部分是机动车道, 而旁边的两侧则是非机动车道, 这样行车道上就需要设计4条绿化带, 以达到夏季遮阳的作。由于此种方法使用的绿化面积较大, 对于一些较为混合的车辆, 可以起到控制互相干扰的作用。

2.4 四板五带式

四板五带式主要是使用3条分隔带将道路分成4个部分, 实现5条绿化带, 使车辆能够实现上行和下行, 达到互不干扰的目的。但当道路面积不适合设计五带时, 可采取栏杆来进行设计, 不但可以节约用地, 还可以起到分隔的作用。

3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

3.1 道路绿化种植设计

3.1.1 乔木的选择。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 乔木主要起夏季遮荫、美化街道的作用, 因此, 在选择乔木时, 应选用一些观赏价值高和株形整齐的乔木, 最好选用那些叶片会在秋季变色, 冬季可以观赏枝干和树形的乔木。此外, 在选用乔木时, 要注意观察乔木的花、果和枝是否有不良的气味, 尽量不要选用有不良气味树种, 并且乔木的树叶会在短时间脱落, 这样比较便于清扫。

3.1.2 灌木的选择。

灌木主要是运用在分车带或是人行道的绿化当中, 可以起到降低机动车噪音和遮挡阳光直射的作用。因此, 在选用灌木时, 首先要观察枝叶是否丰满, 株形是否完美, 避免由于枝叶过长而阻碍交通;其次要选择易于修剪的灌木, 这样便于人工修剪保持树形的美观和树体的高度。

3.1.3 地被植物的选择。

在选择城市道路地被植物时, 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和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地被植物;同样, 选择适宜的草坪也非常重要, 这样有利于地被植物的生长。

3.2 边坡支护生态设计

边坡支护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 对边坡采取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在城市道路绿化中, 边坡支护的生态设计要根据城市道路地质条件和周边的环境, 为保证周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下进行的绿化设计。在过去传统的土工合成材料的基础上, 生态型的边坡支护设计主要是将岩土工程学、生物学和肥料学等有效地运用到一起, 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创造安全和环保的技术支持。

3.3 节点及端头的处理

在城市道路绿化当中, 要特别注意道路交叉口节点和分车带端头的处理。在节点和端头的处理上, 要充分考虑对整个城市道路景观的影响, 保证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在分车带端头的地方设计植被较矮的花卉, 就可以保证行车的视线, 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达到美化景观的作用。除此之外, 在行车道的两侧设计绿化带, 还应该考虑当遇到人行过街通道的问题, 不应设计高大的或者过密的灌木, 这样会遮挡行人的视线, 使其无法查看过往车辆的行驶情况, 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3.4 林荫道绿地设计

林荫道主要是指和道路平行, 并且具备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当城市绿化不足的情况下, 林荫道就可以起到一定的绿化作用, 不但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还可以使人们的活动空间变大, 极大程度地改善城市的绿化环境, 使城市的街景变得更加丰富动人。如果林荫道设置在街道的中间, 那么中间就会有一个具备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这种设计的林荫道主要是方便周边的居民和行人作短暂的休息, 此类林荫道的设置较为常见。此外, 还有一种是林荫道设置在道路的一边,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行人和机动车通行的问题, 这种设置方法主要是运用在人流和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上。

4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在城市绿化设计中, 不能够仅为景观而设计, 一定要考虑机动车驾驶员的视线问题, 要多以绿色为主, 一些色彩鲜艳的景观要少用, 色彩鲜艳的花卉可以用作点缀, 以使整个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不过于单调, 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在城市中设计大面积的道路绿化时, 要拟定设计图, 确定方案后才开始实施, 要满足机动车驾驶人员的观赏感受, 减少在驾驶过程中出现的疲劳感和厌倦感。除此之外, 还要从长远来看, 要既不影响植物的迁移和更换, 也不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行驶, 以使老树在自然成熟期内对其进行采伐和更新, 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证城市道路绿化的观赏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城市道路绿化和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如果一个城市的道路绿化较差, 会严重影响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在选用道路绿化植物时, 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来进行设计, 以便为人们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一卓, 王阔然.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1)

[2]宋庆治, 邵华.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梅河口市建国南路景观绿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02)

[3]邹德斌.城市道路景观与绿地设计的分析研究[J].山西建筑, 2004, (05) .

[4]李智博, 马力, 杨岚, 胡金萍.从城市规划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01)

[5]刘库, 李河.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设计与选择[J].防护林科技, 2002, (03)

[6]杨维菊, 张轩, 徐岩岩.道路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及设计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9)

上一篇:硬膜外吗啡下一篇:职业院校毕业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