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课十篇

2024-09-10

美术专业课 篇1

既然是技术院校, 就要集中力量培养学生的技能, 开设的课程都要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主要任务。

美术欣赏课的开设绝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程, 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从欣赏的内容而言就是学生平时热爱的事物外加在欣赏课程中会有教师作为引导, 引导学生从多方角度对欣赏内容进行鉴赏, 真正发现一部美术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真正看懂一部作品, 了解其价值。

其实大多数美术专业学生或许能画出或者设计出美妙的作品, 但是由于缺乏对美的敏感度, 作品都缺少灵魂, 画出来的就是印在一个单纯画面上, 并不生动反而显得很呆板。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主要分支, 艺术是有生命的, 同样的美术亦要有生命。现就以动漫设计专业举例进行论述。

动漫专业的学生大多自小就热爱平面漫画或自己作画, 随着年龄的增长需求也会加大升级到了动漫, 因此他们对专业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一点, 就是在观看动画时极少数同学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在观看, 关注的都是故事情节, 就算是欣赏也没找准定位, 欣赏的是动漫人物的描绘。对动漫的欣赏内容固然重要, 但需要与制作效果相结合, 才能够欣赏全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欣赏动漫人物和故事情节背后的动漫制作, 欣赏动漫那些精彩绝伦的特效、色彩效果, 等等。动漫作为一个产业已渐渐发达,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达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动漫不仅仅指作为艺术作品被欣赏而形成的一种文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宫崎骏的动漫, 他的著名作品主要有《千与千寻》, 《天空之城》等, 都极其具有欣赏价值。在上欣赏课时, 建议不要提供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 那些美是显而易见的。所选素材要是那些不是特别有名却仍十分具有内涵的, 先由学生自主细细品味作品内容, 再结合内容讲作品制作效果的目的,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内在美。

不仅仅是动漫, 美术内专业还要把握住作品的内涵, 多欣赏多积累, 推动学生不断掌握对美的欣赏能力, 善于发现美才能创造美, 才能使所学知识发挥作用。

二、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

懂得欣赏一个作品的内涵本身就是对自身涵养的修炼, 做出的作品才能被同样赋予深意, 否则, 没有思想情感的作品都是空洞的。

欣赏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欣赏以此积累欣赏的作品中的精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学会对所欣赏的内容进行点评, 无论正确与否, 无论是褒还是贬, 只要学生能讲出自己的合理见解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艺术的创作本身代表的就是个人的思想, 极具讲究个性。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的积累, 学生将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的好作品学生或许现在仍然达不到此要求, 但教师可以借此鼓励学生以此为榜样朝这个方向努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美术教师, 一方面要求其自身有较高的艺术文化素养, 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爱岗敬业, 对艺术有着极大的热爱, 才能激励学生对所学专业保持热情。学校方面也要加大对美术专业的重视,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 使整个教学更为直观,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就目前来看, 美术专业涉及的行业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掌握此门技能, 相信未来就会拥有一副十分美好的蓝图。美术专业的学生通常都具有的特点是, 思维灵活, 创新能力较强, 热爱美术 (通常都是绘画) , 善于将脑海中所想的情景画面用画笔形象地描绘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要想发挥一技之长还要将之用于实际的创作, 如动漫设计与制作, 广告设计, 平面设计, 等等, 将自我心中的美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促进学生发现美从而创作美,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充分发挥技校的技能培养功能。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

美术专业课 篇2

一、以人为本, 创设情境, 调整学生最佳状态。

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需要以情激趣, 环境和气氛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在训练中要发挥电教媒体、范品、演示讲解的作用, 同时调动学生眼、耳、手、口等器官的综合功能的积极性, 创设并融入多维空间情境, 在对构图、造型、色彩、空间、虚实等的平面或立体感受中激发学生人画合一, 这样学生的精神状态才能得以激发, 从而“精神饱满”地去作画。专业课在轻松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美术老师应该将自己对艺术的热情通过自身美术素质与基本功, 融入到对学生的理解与爱护之中。

二、讲究技巧, 授之以“渔”, 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一直以来, 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 急功近利, 平时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选择一个范图机械地进行临摹和默写。画素描, 永远是那个固定的角度;画色彩, “一个苹果十三笔”。学生受到这些框框的限制, 失去了激情, 缺少感性和理性的认知, 以致最后考试时, 只能靠呆板的记忆答题, 模特儿角度变了, 还是按那个角度画。色彩静物中的苹果个个一模一样, 相同的用笔, 相同的色彩。也许最后, 可能有学生侥幸得高分, 但到了高校, 问题就来了, 因为他所画的画都是一个“模子”。

其实, 真正的老师不是我们而是生活,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法, 写生永远是我们认识生活的主要方式, 因为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最基本工程, 是手 (手绘) 、眼 (观察) 、脑 (认识) 、心 (感情) 相结合的产物。所以, 我在对学生的强化训练中把写生排在第一位, 临摹只是写生的辅助手段。在写生时, 我总是把几种不同风格的范图挂在墙上, 学生只在写生感觉不对时才看看范图。若写生时, 角度不好、光线移动或色彩静物中某些形体不美, 位置不利构图, 这时, 我们就要加入默写。不管人物、静物在客观上有哪些缺陷, 在主观上, 在最后的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应该是最好的。以大量的写生或默写为观察和达到对生活感受最初步的取舍, 选取精华或重新组合或由之启发而就的构图整体, 将有发展前途的构思升级为创作, 经过几次变体达到终极目标。创作, 还是基于写生。

三、举一反三, 创新发展, 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这里的“举”和“反”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没有固定的教材, 为此, 我找了一些风格不同的作品借给同学们看, 同时让他们自己到书店、图书馆接触各种作品, 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 并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幅作品, 进而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接下来, 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观察、分析、学习这幅作品的表现方式, 对作品进一步深入了解。“读懂”画, 然后进行临摹, 并能默写, 这是“一”。这样, 课堂写生就容易多了。不同时间, 不同光线, 不同主题的写生就是“三”。可以说, 写生过程就是“反三”过程。在写生中, 学生学习处理各种不同的色调、各种关系, 这是一个重点训练过程, 这一步强化训练做好了, 学生就能坦然面对美术加试了。

四、分组练习, 团队合作, 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

不同性格的学生作画风格是有区别的, 我发现那些敏感纤细的同学喜欢的作品风格多是清秀细腻的, 而一些活泼开朗的同学则喜欢大笔触、效果强烈而豪放的。我就根据不同的风格把学生分成几小组进行练习。老师把自己的风格强加给学生是不对的。我常对学生讲, 笔触大小、风格习惯甚至作画步骤都不是问题, 但这并不等于没有原则和标准, 一幅画的构图、色调处理、主次、虚实、比例、色彩等关系必须明确而科学。“感觉”很重要, 但“理性”同样很重要。这种分组练习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认识, 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分组练习的另一个好处, 就是组内同学互帮互助, 互相促进, 互评互改。当然, 老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 研究各组的风格, 悉心指导。小组人多时, 一定要重点抓好小组长的专业, 使各组有个榜样, 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短期内的强化训练效果非常显著。

美术专业课 篇3

[关键词]美术学 美术史论 审美文化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刘思智(1955- ),男,山东阳信人,滨州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史论。(山东 滨州 25660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111-01

由于近些年来艺考热的升温,美术类考生与高校招生数量都在大幅度增加,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的规模日益壮大。如此一来,美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加大,毕业生“改行”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一现象。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市场经济的时代,为个人的多方向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度在不断扩大。因此,高校美术学专业不能像生产标准件一样,把学生当做美术技能与表现方法的传承者来培养,应改革传统的大一统的技能性培养模式,重点加强审美文化素质和审美价值观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艺术创造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高校美术学专业美术史论的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使其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能够自信地迎接各种挑战。

一、改革美术史论的培养模式,加强审美文化素质教育

美国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艾斯纳(E.W.Eisner)等人认为,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审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造四个方面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统一的教学内容,并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扩展艺术的知识面,了解与美术相关的特定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他们创造视觉艺术形式以有效地表达思想的能力。他们的这种教育理念,对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不无启迪意义。

美术理论、美学、美术史及美术批评(统称美术史论)是构成审美文化的主要内容,而传统的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被强化的却是大一统式的技能化教育,美术史论课程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性,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可持续发展空间不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的必要性被凸显出来,加强以美术史论为主要内容的审美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美术史论的教学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识别、鉴赏和表现能力;其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的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相互协调并得到提高,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审美判断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其三是通过艺术鉴赏活动,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与完善的人格,并使学生“发展的个性与其所属的社会团体有机统一协调”,从而使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

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美术技能技术的训练。而仅有技能的美术教育,只是基于感性经验上的侧重于具体技法、技巧的传授,即某种技能方式的传承,难以培养出具有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具有完整人格和个性独特、思想情感丰富的美术人才。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大一统式的技能化教育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要增强美术史论和相关人文知识教学,同时将技能训练与审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构系统的和循序渐进的艺术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为学生打下深厚的人文基础。

二、从改革美术史论的教学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美术史论和相关人文知识教学。但是,长期以来,美术史论课程与教学总是处于陪衬地位,不少学生对这类课程缺乏起码的兴趣与热情。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加强美术史论教学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

传统的美术史论教学方法,教师较多地注重向学生介绍由于社会状况、哲学思潮,包括宗教、文化、伦理、风俗等的不同而导致的艺术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的演变发展走向,给某个时期的美术现象作一个结论性的概括或总结。教师习惯于按时间顺序讲解美术发展的历史,以美术发展的历史作为讲授的重点。这种方式,可以将美术发展演变过程讲得很详细,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在授课中,教师对美术理论讲授较多,对艺术作品分析不深入,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导致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培养不足,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并且学生也容易忘记所学的美术史论知识。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注重理论讲授的美术史论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枯燥有余而趣味不足,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主动思考获得的知识,比轻易获得或别人灌输给的知识的记忆印象和记忆持久性要强许多。在美术史论教学中,如果加强艺术作品的鉴赏,用直观的艺术作品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必然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在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师生处于一种急于交谈的良好教学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师传播知识,有利于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改革美术史论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美术史论教学中注重艺术作品鉴赏,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历史、思想文化背景及艺术思潮等“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美术鉴赏的思维活动实际上是艺术创作思维活动的逆向活动,对艺术家来说,其创作思路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美学思想融进作品中,通过作品传达给观赏者;就观赏者来说,其思路却是要通过作品将艺术家融入其中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意蕴挖掘出来。因此,鉴赏者要想深入地读懂一件艺术作品,就必须对作品所处的社会状况、思想文化背景、艺术观念,乃至艺术家的艺术个性、审美情趣、艺术追求、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等进行较深入的认识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时,这些“理论”就成为学生迫切想要了解的知识,教师自然获得了传授理论知识的良好条件。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指出,美术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创造性的艺术评价活动。课堂不是知识与真理的终点,课堂所讲的一切都是可以商榷的,对艺术的认识及对美的评价都是在发展着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给他们创造一定空间,提醒他们要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找答案,去创造性地看待世界。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得到艺术佳作带来的精神陶冶和审美快感,也不仅在于使学生熟悉几幅名家名作,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主动从前人留下的优秀艺术遗产中创造性地发现什么,自觉借鉴、吸收适合当代艺术发展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养料,从而提高审美修养。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并且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美术史论对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的重要性,意识到美术鉴赏活动的创造性所带来的重要价值。学生会在这种“向前人学习”的意识驱使下,在艺术鉴赏的兴趣和美感追求中,自觉在课外全面、系统地进行有关知识的学习。

最后,美术史论教学必须把比较研究的方法应用到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不同时期、不同画派的艺术特点以及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而且可以扩大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视野。例如,将欧洲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放在一起,人们就能从中比较分析出两者的不同风格特点:在中世纪浓郁的神学观念下孕育出的绘画作品,宗教题材最多,作品的神秘气氛浓重,人物表情刻板,缺乏生气,画面平板;而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对现世人性人生的重视,以及达·芬奇等艺术家对透视学、解剖学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使得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染上了浓郁的人性特点及生活气息,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画面色彩丰富,具有较强的立体空间和科学的透视比例。对不同风格流派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鉴赏研究,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认识、理解、分析、综合和归纳等复杂的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比较鉴赏研究的深度,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开放性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无疑是很有效的。

总之,在大学毕业生择业时面对多项选择的今天,高校美术学专业应从改革课程结构和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方法入手,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思考的学习方式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乐趣,从而利用美术史论教学加强对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美)艾斯纳.美术教育中七则神话的检讨[A].夏勋.美术教育选集[M].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86.

美术专业课 篇4

1.艺术设计、它包括的知识面较广,能适应未来的调整。但各方面的知识学的不会很深,需要你自己在大学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侧重点。

2.工业设计很好,发展很有潜力,但目前就业市场还较小。如果选择了就要争取到国外深造。可以去美国、德国、和日本学习工业设计。还要保证你的高中数理学的比较扎实。我国的大、中、小工业生产正在逐步调整到位,很快社会上将急缺优秀的工业设计人才。

3.室内设计是个较成熟的行业,就业面较广。前景也不错,但也要高精尖的人才。毕业时先问问自己是否能在短时间内成为行业的高水平人才。

4.动漫专业是朝阳专业,但很不成熟,就业不乐观。中国缺少敢于投资在动漫行业的资本家。动漫是需要养人的行业,见效很慢,目前做外包加工游戏的较多。行业整体水平偏低。精英还没打造出来。作品叫不上价。所以动画公司收入不高。

5.影视传媒正在红火起来,学好了做广告制片、策划、前期摄影、后期整理、文案编辑均可。但也需要精英人才。

综上所述,无论学什么,关键是学出个样来。不要在大学玩四年就好。美术学院的学费一般在1万~1.8万/年

艺术生该如何有技巧地填报志愿

艺术生是不是也像普通文理科考生一样,填报本专科志愿时有好几个批次,也可以填很多平行志愿?不少艺考生和家长对这一系列问题还是有很多疑惑,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专业的艺术生填报志愿解读。以下是各个批次的招生细则和规定。

本科提前批为: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含经教育部批准按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办法执行的院校专业)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不安排分省计划的非美术类本科专业。本科提前批常规志愿设4个(A、B、C、D)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本科批分成A、B、C三种类型,录取按A、B、C三个阶段顺序进行。A类型为使用校考成绩且在2012年属于我省本科一批招生的省外院校的美术类本科专业和福建师范大学音乐表演(圆号、长号、小号、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大提琴、小提琴、唢呐、琵琶、二胡、扬琴、中西打击乐器、贝司、笙、笛子、古琴)本科专业,泉州师范学院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艺术教育本科专业,福建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空中乘务方向本科专业,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各设1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B类型为使用省级专业统考成绩进行录取的本科院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设5个(A、B、C、D、E)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C类型为使用校考成绩进行录取的本科院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设5个(A、B、C、D、E)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

高职(专科)批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设5个(A、B、C、D、E)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

填报本科提前批院校志愿的考生,须具有一个专业类别省级统考本科合格证书且具有所填报院校专业的校考合格证书(承认省级专业统考成绩的院校除外);报考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的文考分数不限,报考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不安排分省计划的非美术类本科专业的文考成绩必须达到省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本科批或高(专科)批院校按照省级专业统考类别分类进行招生,填报本科批院校志愿的考生,应有与所填报专业相同专业类别的省级统考本科合格证书(填报泉州师范学院南音方向专业的考生除外,但必须取得该专业的校考合格证书),文考成绩须达到省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征求志愿可以在线下20分以内),填报本科A类、C类院校的还应获得所填报院校专业的校考合格证书;填报高职(专科)批院校志愿的考生,应有相应专业类别的省级统考合格证书,文考成绩须达到省定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征求志愿可以线下20分以内)。

填报注意细则

和普通文理类考生的志愿填报不同,艺术生填志愿的机会还是很有限的。那么,艺术生该如何填报2013高考志愿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网总结了以下注意事项供艺术考生参考参考。

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一是考生所在省市艺术类专业的招生办法,对所报考专业是否要进行省统考、专业考试成绩依据统考还是校考等问题要了解清楚。二是考生报考学校的招生办法,艺术类高校由于其特色鲜明,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录取的要求和原则不尽相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经教育部批准的31所独立设置艺术类院校,大部分都需要考生通过本校组织的专业考试,而对于省统考并不作过多要求,涉及参加省统考的考生要以考生所在省市艺术类统考政策为准;而对于绝大多数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类专业以及高职、专科等层次艺术类专业来说,考生在报考时必须先通过所在省市组织的艺术类统考才行。

其次,要重视第一志愿的填报,但也不忽视其他志愿填报。考生志愿要填报满,志愿间拉开梯度。拉开档次的志愿填报,无疑给录取增加了更多机会,某些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艺术类专业会考虑接收第二志愿报考的考生。经教育部批准的31所独立设置艺术类院校,大部分在进行艺术专业招生时不做分省招生计划,其本科艺术类专业基本上是全国统招,即全国考生成绩汇总后按招生录取规则择优录取。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考生必须持有该院的专业考试合格证后方可填报对应的艺术类专业。由于这类学校的专业报考人数比较多,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一般不会录取到第二志愿。

而另有一部分院校(包括少部分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和大部分综合类艺术院校)的艺术专业,招生时做分省招生计划,考生可根据其在本省所设的招生计划数及本省同类专业的报考考生人数和水平,冷静分析,合理选择报考。

再次,考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水平,结合报考高校的艺术专业录取规则,综合考虑填报志愿。

艺术类高校专业录取规则大体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在文化课成绩上线的情况下,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二是在专业课合格基础上,按照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三是按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的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大部分艺术类专业会按照第一种方式进行录取。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方面要参考所报考专业的往年录取分数线,另一方面还要特别关注自己在专业考试中的成绩排名,综合分析,慎重选择,才能最大程度实现自己愿望。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学校艺术类专业的录取会有外语等单科小分限制,考生在填报之前务必了解清楚,针对所报考院校的具体录取规则去积极认真复习备考,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加录取的可能性。

最后,报考艺术类的考生也可以报考普通类学校。在录取批次上,艺术类属于提前批次,但艺术类兼报普通类专业,是指兼报提前批次的艺术类和其后录取的普通类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等。对于兼报的考生来说,是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一定不要轻易放弃。

填报技巧——高分是第二志愿录取的关键要素

每年艺考的时候,考生和家长们都会特别重视填写第一志愿,但当考生的第一志愿不幸落榜时,第二、第三志愿往往对考生录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应该了解,不同批次之间,志愿的填报顺序是互不影响的。那么,究竟在二三志愿的填报上有些什么诀窍呢?

在艺考中,一些重点的、热门的学校在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的时候就已经录满计划招生人数,容易造成“只录第一志愿,不录第二志愿”的情况,但这并不是指第二、三志愿就不重要。考生填好第二、第三志愿,也有可能获得录取资格。

如果考生分数超出了第一志愿学校同一批次的高分优先投档线,而第二志愿学校在高分优先投档线上投档未满员,此种情况,依据从高往低录取的原则,考生可能就会被第二志愿学校录取。

举个例子,假设“高分优先投档线”为510分,首先会对510分及以上考生的第一志愿进行投档。如果某一考生的总成绩为520分,他的第一志愿A校的录取控制线为530分,自然其A校志愿就落选了。而他第二志愿的B校在“高分优先投档线”510分上第一志愿投档未满员,且B校在高于520分的第二志愿投档未满员,当地招生考试办公室就会将其电子档案投给B校录取。于是,该生凭借第二志愿的填报就可以被B校录取。但如B校在510分上第一志愿已经投档满员,或在520分以上第二志愿已经满员,那么,该生尽管上了“高分优先投档线”,也一样会落选。

不同批次志愿间互不影响

投档,按规定是分批进行的。不同录取批次之间,其志愿顺序互不影响。

假如考生在提前批填报了A校,录取时因分数不够而落选,该生在第一批也填报了A校(A校在提前批和第一批都有招生计划),而且上了A校第一批的分数线,则该生就有可能投档到A校,不会因该生在提前批落选就失去第一批投档的机会。但如果该生仅在提前批而未在第一批填报了A校志愿,当提前批落选,即使分数超出第一批A校的出档线,他也不可能被A校投档录取。

但同一批次,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会产生影响。每批次的第二志愿实际上就是择校(或自筹经费班)的第一志愿。因此,填报好同一批次里的第一、第二志愿尤为关键。

一般来说,第一志愿应报在该批次中自己最有希望又有可能录取的学校的公费志愿(或民办学校)。从第二、三志愿开始,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意愿将所选择的公费志愿和择校志愿的优先顺序做出排列,根据录取机会进行取舍,确定目标既符合自己意愿又有录取的机会。

综合分析把握以上几点,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一定能够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地避免志愿报考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加考取心目中理想学校的几率。

问:艺术生如何填报志愿?

美术专业课 篇5

美术学习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主要包含理论知识积累和技能知识积累两个方面。考前美术基础教学和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教学不再是相互割裂的单纯技法教学阶段, 而是要突破其传统“天然鸿沟”, 在学生学习态度、教师角色、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创新, 使其更好实现有效衔接。

一、学习态度的衔接

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态度。在对河北省五所高校 (邯郸学院, 邢台学院, 唐山师院, 保定学院, 石家庄学院) 进行的《大学生美术基础课程学习现状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中发现, 考前美术基础教学到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教学转变后, 学生美术基础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升。其中, 对美术基础学习很有兴趣由高中的12.0%上升到55.8%;有66.2%的高中生表示不需要家长督促可以自觉学习, 在大学美术基础课的学习中, 有19.3%的人表示如果没有人督促, 经常会主动学习, 68.7%的人有时会自觉学习。

因此, 对处于考前美术基础教育学习阶段的学生, 要不断丰富他们的生活知识和经验, 在此基础上, 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 激发起创造力和想象力, 使用各种结构组织其画面。对于这个阶段学习的学生, 重点是要培养起美术基础学习信心和兴趣, 通过绘画技巧的学习, 为其进入大学进行美术专业基础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置的衔接

由于我国考前美术基础教育和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教育阶段处于分割状态, 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忽视了学生正常学习规律,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出现不合理现象, 有92%的学生表示, “大学中学习的许多美术基础知识之前已经学过。”

第一, 要从学生美术教育连续性出发, 合理安排考前美术基础教育和高校美术专业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合理组织美术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传授和经验组织等各种因素, 形成美术基础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连续性, 有力地促进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其中, 在考前美术基础教学阶段, 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经验相互结合, 使学生在美术专业基础学习中, 体验到特定情况下的学习乐趣。而在高等专业美术基础教育阶段, 则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的训练, 注重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 通过一系列系统性和专题性的课题培训,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打破学生原有的绘画表现手法和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二, 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目标之间的有效衔接。美术基础教育目标的衔接包含了横向衔接和纵向衔接两个方面, 其中美术横向基础教育目标的衔接就是要注重美术专业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互动, 美术纵向基础教育目标衔接则是各个时期教学目标要具有连贯性, 要从美术整体教育出发, 合理安排考前美术基础教学目标和高等美术专业基础教育课程, 使之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把两个阶段的美术基础教育都作为美术教育整体的一个部分, 更好完成两个阶段美术教育衔接, 不断促进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三、教师角色的衔接

教师在美术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桥梁纽带作用。考前美术基础教育和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教育的衔接, 需要两个阶段的教师通力合作, 增强衔接意识和主动性, 确保衔接顺利实现。特别是在考前美术基础教育过程中, 为了使自己的孩子美术绘画技能快速提高, 比较注重绘画技能的训练和技巧的培养, 但是却忽视了不同阶段学习的特殊性和阶段衔接的特殊性, 短视效果的拔苗助长, 往往忽视了学生美术基础教育。

在考前美术基础教育阶段, 美术教师必须要不断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进行转变和衔接, 可以综合运用户外写生、小组讨论、操作和观察等活动性较强的美术教学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美术体验探究的乐趣。在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情绪、主动学习态度,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自参与和实践操作, 获得较强的美术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等。

四、评价方式的衔接

考前美术基础教育和高等美术专业基础教育都是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的重要阶段, 但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评价作为教学效果的一种肯定和反思, 需要在考前美术基础教育和高等美术专业基础教育阶段确定不同的评价体系, 整体上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美术知识技能持续提升为导向, 多角度建立衔接时期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等多方面都要体现多元化理念。

特别是在现代美术基础知识教育中, 不仅是绘画技巧的传授, 而且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因此, 在考前美术基础教育中, 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自我意识的培养, 注重评价的可发展性, 不仅要重视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价, 而且还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和提升的潜力, 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使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成为其美术基础知识提升的重要手段。在高校美术专业基础知识教育阶段, 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的评价, 更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一种评价, 使其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评价内容更加全面、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实现两个阶段评价体系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美术专业生高考之我见 篇6

高考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各环节的每个方面都需要注意, 不能有半点马虎, 美术高考尤其如此, 这还和文化课有一定的差异性, 这就需要从备考到报考再到填报志愿, 都要做好这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下面我就从这一过程谈谈我的看法。

一、备考

备考应尽早开始。由于学校的特点和课程的安排, 我校美术专业生起步晚, 学习时间短, 以前大部分学生是在高二或者高三时学习文化课吃力或者觉得凭文化课考不上大学而回头学专业课;即使是从高一学的学生, 也由于文化课占用时间多, 而专业学习的时间较少, 以致于在高三学专业课就相对吃力。因此, 学专业就应尽早开始, 且要保证训练时间。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备考的首要任务。学小三科的学生在好多人看来是文化课、学习习惯、纪律性较差、考大学没希望的学生, 家长也很少报有希望的学生。当然, 也有部分是混日子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 树立学生的信心就很重要了, 教师应首先看到他们的长处, 帮他们分析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你们为何学文化课时就差了?你们有哪些特长?能培养哪些特长?让他们认清学习小三科是对他们的“量体裁衣”, 同样也是考大学, 和文化课学生上的大学没有什么区别。树立学生考大学的信心, 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 只要付出, 就有回报的道理。

2.教学计划要有系统性、递进性。美术专业课从高一到高三的教学, 要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不能因为年级的不同和专业教师的更换而改变教学内容, 或是漫无目的地教学。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要相对固定, 并且要相互衔接, 有递进性。每个年级的每个阶段要让学生的训练水平达到什么程度, 达到什么目标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要求。“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不能因为高一、高二的基础都没打好, 就让到高三考大学, 或是高一、高二的教师不负责任, 让高三的教师去教学生考大学。

3.要保证专业课的训练时间。专业课的训练全凭时间的保证, 这不和文化课一样, 头脑灵活, 记忆力好就能行, 通过训练要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4.上课。确保上课的时间和纪律, 学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纪律性都较差, 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育, 严格要求。对学生在专业课水平上的优点和不足, 要实事求是地表扬和指出, 并帮其分析原因, 以便改进。

二、报考

每年的美术专业联考通常都在12月份进行, 联考要达到合格才能有资格报考省外院校 (校考) , 怎么报考省外院校这很关键了。根据这几年的经验,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注意。

1.分清院校档次。要把所有在甘肃省招生的院校按一本、二本、三本的层次作以划分, 让学生选择, 同时, 在各层次里面根据专业再区分几个等次, 让学生在各个层次的院校都有选择地报考。不要一味地只报考重点院校。

2.报考时要清楚这个院校在甘肃省的招生人数和报考的人数, 不要随大流, 每年甘肃的美术考生有1万多人, 而外省的每个院校在甘肃省招生的人数只有二、三十人或是几人。在报名结束之前要搞清各考点上各个院校的报名人数, 然后再去做决定。

3.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课水平和专业课水平。

(1) 根据平常的文化课测试成绩, 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课及英语成绩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要有一个大概的估量 (高考时能考多少分) 。

(2) 根据自己的专业课联考成绩和平常的训练, 要合理把握专业课的水平。有了这两点认识后, 根据各院校的招生简章再决定报考的院校。

4.清楚录取原则。每个院校在报考之前都有招生简章, 要让学生认真阅读简章, 搞清录取原则。美术类的高考, 和文化课的录取不同, 各院校的录取原则各不一样, 录取原则大致分为这么几种。

(1) 文化课达到考生所在省校考最低控制线, 按专业课从高到低录取;这一类院校适合文化课不行, 专业课好的考生。

(2) 专业课和文化课各占一定比例。这类院校有专业课和文化课占的比例有5:5、6:4、7:3之分, 这类院校的报考适合那些文化课和专业课都在中间层次的考生。

(3) 按综合成绩 (专业总分+文化课总分) 排名录取的。这类院校的报考就适合专业课和文化课都比较好的考生。

(4) 专业课合格, 按文化课从高到低录取。这类学校主要是从专业的不同而区分的, 如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史论专业。这类院校比较适合专业课较弱, 文化课突出的考生。

(5) 根据以上录取原则, 把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也划分为几个层次, 可报考相应层次的院校。

三、填报志愿

美术类的录取是分为两类进行的, 一类是参照联考成绩录取的, 一类是参照校考成绩录取的。填报志愿是整个高考环节当中较为重要的一环, 在这当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把握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衡量, 指导学生填报志愿。

1.根据取得院校合格证的成绩及名次、划出的合格线填报志愿。这就需要清楚录取原则和所取得的名次是否在录取名额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 (除重点院校外) , 名次和录取名额在3:1的范围之内都是把握性很大的。

2.根据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成绩, 按不同的录取原则填报。

3.要查清楚所报考的院校按其录取原则在近三年来的最低录取分, 以便参照填报志愿。

4.填报的一志愿和二志愿里的院校要有梯次。

5.按联考成绩录取的院校还要能估计出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最低划线。因为艺术类的划线是在填报完志愿后才给出的。

6.教师要收集近三年的学生的录取信息, 以便和当年报考相同院校的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综上所述, 美术生的高考, 是从多方面去关注的, 只有从各个环节上都去认真对待, 才能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摘要:随着近年来美术专业考生的增多和竞争的激烈, 许多美术专业考生在专业课考试结束后都是喜忧参半, 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值, 从而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 最终导致名落孙山。美术高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高一到高三的美术生, 专业课教师也就要有一个系统规划, 从各个方面都要去研究、准备, 在各个阶段,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应对策略。

刍议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 篇7

一、面向全体学生,并把握好本校学生的特点。

目前,因为各中等专业学校的生源所具备的文化素质、审美素养都不是太高,所以美术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美术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谋生技艺。因此,教师应该在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前提下,体现出美术的人文性,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改变认为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错误观念,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实现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教学目的。在中等专业学校中,不同类别的专业都可开设美术课或是美术欣赏课,课时则可以根据专业而定,这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美术家、书法家,而是让学校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美术基础,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体验到成功。

二、体现出学校特色,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从而为学生日后走上社会立业、创业服务。

中专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对于教学的要求与职校不同,中专学校在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更加地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在内容和深度上不能作过高的要求。例如:计算机专业的美术课教学知识传授面可适当广一些,重点根据专业要求可多放在基础性的色彩上,如色彩调和、对比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分辨和运用能力十分有利;营销财会专业则可着重放在书法课上,多练习硬笔楷书、行书,同时兼顾毛笔书法和一些美术欣赏及美术常识性的知识、技能等。这样,既符合中专学校美术教学和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相结合的特点,又能使学生一专多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断地创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课程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最终目的,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注重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旧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学会学习,让他们能够感到美术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教师可以把课堂大胆地搬到自然中、生活中去,并采用多种形式的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对各种事件或意境进行表现尝试。这种做法能够极大地发挥学生全方位的思维模式,从而避免照葫芦画瓢或闭门造车。同时,对于一些学习美术兴趣不大的学生,可先从学校里的环境布置、广告宣传到出黑板报、班级小报等方面的美化工作入手,让学生感觉到美术使用的广泛性,发现它的作用,将学生引到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美术教学可延伸到各类活动中,在其它活动中体现实效。

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美术专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同时,使一些对美术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开创更大的空间。比如,可以组建一些美术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设成几个不同科目:国画、水彩画、环境艺术设计、书法等,使学生在兴趣小组的学习中,由兴趣体会到乐趣,由乐趣转化成志趣,这也正是兴趣小组活动所起的作用。再如,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展一到两期大中小型不等的学生作品展览会。小型单元作品展范围可在本班交流,大型的作品展则可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请柬、海报和展厅布置等。这样不但能使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能对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提高本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五、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多媒体,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拥有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审美心理,具备鲜明的民族自尊心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是美育一个重要内容。美术属于艺术,但与其它的艺术种类又是有区别的。以音乐为例,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而美术则是一种纯粹的视觉艺术。它的绝大部分信息来源于视觉,就如同一位音乐家不能没有一对灵敏的耳朵一样,一位画家决不能没有一双犀利的眼睛。

在学生特别是在大多数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幅巨大的具有强烈的冲击力的画面一定会比什么都具有说服力。这就像和吃过葡萄的人谈葡萄是怎么个酸法是一个道理。在中专学校的美术教学中,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内容及要求不相同,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就会相应很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相关的教材资料缺乏、教学设施不齐备等情况。特别是在课堂欣赏教学中,所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较高,数量也较大。可往往有很多的美术欣赏作品在经过了数次的印刷后,色彩效果与源作大相径庭,图片又小,且质量很差,已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如果此时教师勉强让学生一味地去看、去理解,则明显会降低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激发学生的美感了。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呢?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势必很难实现。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软件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我们以往单一的美术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和提高教学质量就非常有必要了。多媒体所具备的强大的刺激功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特别是视觉和听觉。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中如果能正确使用现有的教学媒体,无疑将对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诸多资料,如:挂图、画册、幻灯等,让学生观看欣赏。同时也可以尝试脱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坚持黑板上画,学生努力在座位上描的这类单一授课模式,将一些教学内容制作成为课件(PowerPoint)的形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等条件的刺激,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用大量的具有冲击力和说服力的美术作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会使学生感到美术课不但很有趣味,而且能从中接触到很多其它方面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洗礼。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

美术专业课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脑美术 基础教学

一、中职电脑美术专业学生现状

中职学生虽然学习了许多设计软件,却不会利用这些软件设计进行美术创作,无法很好地融合,不能达到运用计算机进行美术创作的目标。随着现有设计软件的不断完善,利用简单的一些操作有时候就能产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由此产生了做设计只需要掌握好几个设计软件就可以了,没有美术基础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带着这种想法,很多学生完全沉浸在电脑世界中,作品常常只是一些花哨的软件技术堆砌,不懂得审美和造型的杂乱拼凑。一些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虽然不断增强,但作为美术设计上的创作能力却没有得到加强。电脑美术设计是必须以“美”作为基础的,“美”是电脑美术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而“美”如何通过视觉造型取得,那就是素描、色彩、构成基础、图案等美术基础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要让学生学好艺术设计,让学生能真正创作出动人作品,必须打好美术、设计基础,越是专业基础差的学生,越有必要。

二、中职电脑美术专业必备基础

电脑美术,继承了传统美术的基本含义和概念,具有传统美术的表现形态和特征。要创作出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除了掌握高科技的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有扎实的传统美术知识和技巧,需要有传统绘画要求的素描、构成、色彩等基本知识。美术基础是电脑设计的根本。

1.掌握素描的造型能力,能帮助学生对电脑设计中物体形态、结构、明暗、透视有更好的表现。学生在进行电脑设计之前,必须要有基本的素描基础训练。如果学生不具备素描的造型能力,就很难运用电脑对物体进行形体建模,以及表现出它的各种关系。比如,用电脑软件进行图形的绘制时,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往往比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抓形快,塑形准。

2.掌握构图的形式与法则,有利于电脑设计中的排版、布局和创意。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还要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增强设计的形式和美感,有利于电脑设计的创意、排版和布局。要想做到构图的完美性,学生就一定要加强构图的理论学习和基础训练,把握住构图的形式与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在电脑设计中熟练应用。同时还要多看优秀的设计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力和创造思维力,使设计出来的作品在构图形式上更具艺术美。

三、美术基础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创造水平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不能对他们的作品求全责备。在教育实践中,中专学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相似性,没有大的突破,设计创新能力不强。对这种情况,我们无须失望。与他们以前相比,他们的作品已经有了新的特点,有了新的进步。我们要在学生掌握基本法则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处理,鼓励他们打破常规。中专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性,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待到动手操作时,可能又改变了想法,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这种特点,必要时应给予鼓励和表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大胆创作,即使创作的成果不理想,也要鼓励和赞扬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作品便会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

2.电脑美术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不能完全依赖教材。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自己地区或学校的实际,如模块开设、选修安排、课时设置及当地美术资源的情况等来研究、开发校本课程。

现在市场上关于职业教育的美术类课程很少,而且有些已经过时了。往往很多老师上专业课时都把课本放一边,没什么用。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编排校本教材,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用书。另一方面是课程的形式太陈旧,无法满足本专业的要求。现在的学校基本上就是理论加上机课,第一学期上些美术基础课,第二学期上些软件课。如此以来课程单调,纸上谈兵,很多学生越上越没兴趣。

中职的美术基础授课不能太理论化,应该本着易懂、实用、强能的原则。教师教学应该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转变思想。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变为学生主动实践去做,教师在旁辅导启发为主。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美术专业类别 篇9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美术的迅速发展,当我们闲暇时抬起头看我们周围的世界,才发现身边到处都充满了艺术。其实艺术早已经悄悄的深入我们的生活,让忙碌而枯燥的生活似乎多了一些情趣。随着各大艺术院校不断的扩招,无数半路出家的同学进入艺考大军之路。美术已由过去的“冷三门 ”之一发展到现在高考捷径的“艺考热”。随着美术专业的迅速发展,专业分类已逐渐走向成熟和规范化。

根据近些年美术专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美术专业总体有三大类的发展趋势:

一、纯美术类

油画、雕塑、国画、版画、壁画、插画、漆画、公共艺术、综合艺术绘画、美术学、文物鉴定与修复等。

二、设计类

服装设计、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染织设计、珠宝首饰设计、鞋靴设计、玩具设计、现代手工艺设计、工业设计、印刷包装设计、网络多媒体设计、陶瓷艺术设计、会展设计、戏剧舞台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家具产品设计等。

三、传媒类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广告)、数字媒体艺术、录音艺术(影视录音)、摄影(影视摄影)、影视动画、广告学(广告策划)、戏剧影视美术、网络游戏艺术等。

四、其他类

比如书法、篆刻这些。

总体上设计类的专业要偏多一些,传媒类一些专业也是近些年才成熟独立出来的。最近在一美术网站看到一篇文章,艺术院校纯美术类招生遭受冷落。的确,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纯美术类大部分专业都体现不出它们的优势。而传媒类专业因为与网络、信息技术等一些社会主流发展紧追不舍,成为就业当中的新宠儿。现在社会的上的什么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影视传媒公司、游戏开发公司等无一不涉及传媒这个概念。

师范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结构分析 篇10

课程结构是一个系统、严密、科学的组织, 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科特点等角度考虑。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要求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为学生打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 针对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 对高中起点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结构做分析。

一、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科学安排美术课程结构。

高中起点初等教育专业的大学生, 在初高中阶段同美术学科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 美术基础普遍比较差, 学生也存在美术课程对于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完善师范教育的职业教育功能等方面认识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我认为, 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中, 如果本着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科学地安排美术课程结构, 学生就会在这一学习阶段受益匪浅。

首先, 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要与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相互协调, 强调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 无论何种教学内容, 自始至终都贯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 需要自觉养成美术观察习惯, 即整体观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整体观非常重要, 这种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着眼于全局的整体观能力的形成, 对于满足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需要及满足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简笔画、美术字、色彩知识、图案基础、板报的绘制、素描写生、中国画的学习、版画、手工制作等这些美术技能课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 对于学生整体观的培养、造型能力的提高, 以及促进学生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师职业意识的尽早确立、完善学生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应具备的造型能力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里需要重点强调, 师范院校非美术专业的美术课时有限, 不宜过多采取专业课的教学模式, 在师范专业美术课程结构的前期阶段, 如果过早进入很专业化的美术学习训练模式, 学生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阶段应该充分发挥简笔画、美术字、色彩知识、图案基础、板报绘制、教学挂图、手工制作等几种美术技法、实用技能方面的学习训练在本专业、本阶段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 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训练为主, 帮助师范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观察表现方法, 学会更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将此方法作为一种理念, 自觉养成良好的美术观察习惯。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 让师范学生了解简笔画、教学挂图、电脑课件、手工制作教具、板报这些具有描述知识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形象直观、要素特征明显等特点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 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训练为主, 对于增强师范专业学生学好美术学科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 在下一步素描写生、中国画、版画 (纸版画、实物版画) 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帮助学生如何解决造型艺术中各种关系的思维能力方面, 如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平面与立体空间的关系表现等学习内容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学习基础,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相对会比较顺利。

这一阶段美术技能课的教学课程结构的科学安排, 在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 掌握观察与表现的基础造型方法, 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以及色彩艺术修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使师范专业学生尽早明确, 学好美术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用好用活课堂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

艺术的传承和交流, 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合理安排美术课程结构。

人文性是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作为造型艺术的美术, 早已成为社会思想传播的媒体和工具, 甚至包括观念意识的形成和确立。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交流,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美术教育担当的使命。蔡元培先生对美育下的定义是:“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通过了解古今中外的重要美术作品, 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对艺术美的感受和评析能力, 是师范教育专业开设美术鉴赏课的教育教学目标。由于中外美术史论、美术鉴赏等课程大部分师范专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触得很少, 因此在高校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美术鉴赏课, 一直被美术教师们认为是较难讲授的一门课程。我认为, 美术课堂上的技能技法训练课同美术鉴赏课相辅相成, 相互配合的课程结构安排,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途径。比如在素描写生课、色彩性能练习课期间穿插西方绘画名作鉴赏, 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及重要绘画作品的概况;在装饰色彩画、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 穿插中国绘画名作鉴赏, 提高学生对民族绘画的欣赏能力;在图案基础、手工制作课的学习过程中, 了解实用美术的鉴赏知识, 等等。这种课程结构的安排, 有利于让学生通过技法课的学习, 在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线条、形状、结构、色彩、明暗、工具材料等美术基本要素技巧的同时, 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 可以以课题方式, 增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团结协作、解决问题, 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互动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 选择合适的课题, 学生积极进行课下思考、自学、拓展, 有利于培养主动思考、勇于表述的学习精神及对于古今中外美术文化的思考认识能力, 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间接经验的学习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参与学习。

师范教育专业美术鉴赏课的这种课程结构的安排, 在培养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精神及艺术修养等方面, 发挥着积极作用, 也是针对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的学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与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胜任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优化美术课程结构。

国家的兴盛在教育, 教育的基础在教师, 注重培养、发展师范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培养创造力的颇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优化美术课程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目标。我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 认为美术教育在技巧训练和情操陶冶的教学背景下, 任课教师应在注意引导师范专业学生学以致用, 强调课内外实践方面做足文章。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是知识的运用。学生通过美术课上技能技巧的学习训练, 明确了技能是成就一切的工具, 在具备基础造型能力的前提下, 教师应本着基础知识和技能只有与小学教育教学密切结合, 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手段的教学宗旨, 优化美术课程结构。如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应用的简笔画创编、创作及自由设色练习;在培养、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色彩艺术感知力、色彩综合应用实践能力、色彩艺术创意等方面有很大帮助的色彩教学中的发挥色彩性能练习活动;板报设计、制作的教学活动;在师范高年级阶段的手工制作课上, 教师配合学生试讲、教法课的学习, 指导学生创作手工教具的教学活动。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 教师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 运用不同的方法, 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美育本身是一种素质教育, 是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美术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我们相信, 敢于联想、善于表现、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未来教师, 今后才能正确引导、启发儿童的创造性。

另外, 学校可以广泛开展美术兴趣小组以补充课内美术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特长,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还会起到“小先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对于班级、年级其他同学学习美术、学好美术发挥着积极作用。美术评价也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时、定期举办学生美术作业、作品展, 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 通过美术展览的艺术活动平台, 对学生产生激励、鼓舞作用, 进一步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加强课程结构内容设置要与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强调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对美术课程结构进行分析, 更好地推进师范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 在加强学生美术综合学力的培养, 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 意义深远。

摘要:课程结构是一个系统、严密、科学的组织, 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科特点等角度考虑。本文以加强美术课程结构内容设置应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和能力等三个方面对高中起点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结构作出分析。

关键词:师范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课程结构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译码器结构下一篇:交点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