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产品六篇

2024-09-11

林果产品 篇1

关键词:林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大宗林果业作为新疆兵团特色园艺产业的重要组成, 已经成为农业种植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产业。兵团幅员辽阔, 而大宗林果产品的销售又主要依赖疆外市场实现其高附加值, 如果没有良好的冷链物流条件, 往往是淡季脱销、旺季滞销、贱买贱卖, 农民和农业在承受自然风险的同时, 又要承受市场风险。可见, 如何提高产品商品率和附加值, 有效促进流通, 冷链物流在大宗林果产品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对冷链物流概念的基本界定

冷链物流主要针对易腐的食用农产品实施的产地采收后, 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 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 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减少损耗, 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由冷藏加工、冷藏保鲜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藏销售四个方面构成。

多数林果产品水份含量高, 易腐易烂, 不易贮藏。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林果产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经过冷链贮藏和运输的林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至2%, 最高不超过5%, 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而没有经过冷链贮藏和运输的林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则高达25%至30%。因缺少冷链贮藏和运输的林果产品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损耗, 影响产品品质, 同时也造成了林果产品零售价居高不下, 一些易腐林果农产品的售价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货物的损耗支出, 严重压缩了林果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与市场销售半径。

2 兵团大宗林果产品发展现状及前景

2.1 林果业发展现状。

2006年新疆兵团特色经济林果面积8.1万hm2, 结果面积3.7万hm2, 水果总产量56.05万t, 实现产值13亿元, 较上年增长22.1%, 主要集中在南疆各师垦区、东部十三师和北疆农五、八师垦区等地, 品种以葡萄、梨、苹果、红枣等为主。

2.2 林果业发展目标。

根据新疆兵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到2010年, 经济林果面积计划发展到20万hm2, 总产突破250万t。其中鲜食葡萄4.7万hm2, 总产75万t;香梨3.3万hm2, 总产60万t;红枣3.3万hm2, 总产20万t;杏2.7万hm2, 总产20万t, 主要保鲜品种有葡萄、苹果、梨以及部分红枣。

3 冷链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初步评价

林果业的快速发展, 对市场规模与物流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势在必行。到2010年, 如果使兵团鲜果储藏保鲜率达到35%以上, 则林果产业可以实现增加值25亿元以上, 冷链物流设施成为林果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的增值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

3.1 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3.1.1 林果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冷链物流业的支撑。

林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 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 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减少损耗。兵团要在“十一五”末特色经济林果面积发展到20万hm2, 必须要使冷链设施相应跟上, 才能体现出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3.1.2 大量产品外销拓展冷链物流业的发展空间。

林果产品在常温条件下属于不耐贮品种, 这就形成了产品采摘与销售的矛盾, 在没有冷链物流设施条件下, 形成淡季脱销、旺季滞销, 农民增产不增收, 产品浪费严重, 价格低廉, 不能均衡供应市场。因此, 大量产品外销给储藏、运输和加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建立发达、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3.1.3 产品长运距、跨地区、大批量调配也需要冷链物流的支

持。兵团幅员辽阔, 产品市场销售大部分需要依托国内发达地区, 还有部分产品直接出口。由于消费市场与产品产地距离遥远, 需要各产地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 实现兵团各林果生产基地与内地市场长距离运输通道的有效联接。

3.1.4 低成本的冷链物流为林果产品增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产品旺季滞销往往伴随着竞相压价, 贱买贱卖, 产品销售陷入无序的混乱局面, 最终损害的是果农的利益。目前随着国家和自治区综合物流网络的不断发展壮大与完善, 多种运输方式互为补充, 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奠定了坚实的物流设施基础。因此, 林果基地只需要着眼于冷链环节的配套建设, 便完全可以形成较为完备的冷链物流运输体系, 从而完成产品从基地生产到收获后的自然增值, 有效延伸产业链。

3.1.5 冷链物流业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 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安全性、新鲜度、反季节消费和口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 因此农产品流通竞争已经主要表现为冷链物流水平的竞争。目前, 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 逐步加强了对各个环节的监控力度。法规约束也需要林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迅速发展与完善。

3.2 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现状。

目前, 兵团特色经济林果贮藏保鲜率约为25%, 保鲜总库容不足15万t, 产后产值和采摘时自然产值比约为0.4:1左右, 实现增加值5亿元。可以看出, 现在冷链物流的规模和对产业增值的贡献程度还非常有限, 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发展。

3.3 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 产品冷藏能力不足。

到2006年, 果品产量56.05万t, 而冷藏能力仅为15万t不到, 约为总产的25%。如果在2010年, 使兵团鲜果储藏保鲜率达到35%以上, 则大宗果品保鲜库库容需要新增加70万t左右的规模, 新建大宗果品冷藏保鲜库至少在150座以上。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特色园艺产业生产基地, 冷链贮运等后处理技术严重滞后于基地的发展速度, 因此冷链设施的配套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3.2 农产品冷链硬件设施水平低。

现有设施设备陈旧, 发展和分布不均衡, 呈现出“地窖式”、“半机械化半地下式”等简易贮藏方式并存的局面。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 第一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 第二是农产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3.3.3 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由于目前兵团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还不是很高, 虽然产销量很大, 但在农产品供应链上, 既缺乏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 因此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 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3.3.4 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 第三方介入不足。

大部分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务多由基层生产基地完成, 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 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4 对策分析

4.1 加大果品采后贮运投资, 增加贮运设施, 完善冷链系统。随

着经济的发展, 对果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 要使果品作为高质量的商品进入市场, 就必须将采后的贮运措施放到重要的位置, 这不仅是提高档次和升值的捷径, 更是延长果品上架期的有效手段;不断深入研究果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配套设施, 使果品数量多质量好, 形成强有力的品牌, 才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4.2 加强和重视果品采后贮运技术的研究工作。

随着各种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和社会对果品花色品种多、上市时间长、质量营养好的需求的提高, 就更需要加强果品贮藏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 只有抓住影响果品品质和贮藏期限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探索果品采后成熟衰老的机制, 才能为果品贮藏技术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探索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果品贮藏技术, 为果品产业增值提供技术支持。

4.3 做好采后贮运技术的科技推广工作, 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要在加大科研工作的同时, 做好贮藏技术的推广工作, 建立稳定的推广体系和渠道, 使科研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市场能得到急需的技术, 科研能得到市场需求的信息, 才能为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动力, 使科学研究更具有针对性。4.4上下形成合力, 大力推广果品采后的冷链物流技术。实际上, 果品的采后冷链物流技术一直是我国果品贮运加工中的薄弱环节, 这不仅影响产品的增值和市场竞争力, 也影响果品的贮藏加工品质, 制约着贮藏加工业的发展。果品的冷链物流技术要根据不同果品的生理特点和上市期要求, 有针对性的选择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 提高果品的贮藏和上市质量, 实现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5 密切果品采前采后的管理, 实现贮藏果品的专业化栽培模式。

果品的贮藏与加工品质除与果品的商品化处理直接相关外, 也与采前栽培措施密不可分。贮藏品种、施肥、水分供应、病虫害的防治以及采收时间和方法等等都会影响果品的贮藏时间和质量。因此要加强贮藏果品采前采后的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 探讨采后果品贮藏品质和时间与采前栽培措施的关联性, 使果品从田间栽培管理到产后贮藏技术相互呼应, 为贮藏果品的栽培提供成套综合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考察报告.经贸情况与研究, 2006, (67)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政策建议.经贸情况与研究, 2007, (12)

[3]新疆新疆建设兵团统计局.2007年新疆生产建设新疆建设兵团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4]王丁棉.引领奶业发展的冷链物流 (1) —浅谈冷链运输在奶业中的运用.中国奶业协会, 2007-10-09

[5]郑娟.新疆林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新疆财经, 2006, (3)

林果产品 篇2

近年来,辛集乡把发展葡萄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积极实施“万亩林果”计划,因地制宜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林果业发展特色。该乡先后建成4个6.7公顷以上的林果示范园区,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片,调动农户发展林果生产的积极性。张庄村以“张平洋百亩葡萄示范基地”为依托,成立了葡萄种植协会和葡萄种植专业农民合作社,发展会员533户,带动周边十多个村发展葡萄种植400多公顷,注册的“华豫仙缘葡萄”成为知名品牌,张庄村也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傅岭村注重对葡萄种植的引领,葡萄种植面积突破20公顷。程东村党支部书记赵国旗流转土地53.3公顷,成立鲁山万鑫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园,引进种植樱桃20公顷,首批樱桃去年上市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平顶山凡雨农业开发公司在徐营村落户,26.7公顷核桃基地初具规模,该公司按照订单安排种植品种,免除了农户销售产品的后顾之忧。

目前,辛集乡林果种植面积超过666.7公顷,1 200余户农民依托林果业走上了致富路。

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绿色营销浅析 篇3

关键词:绿色营销;深加工;绿色消费

1.问题的提出

“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以环保观念作为其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消费为出发点,以绿色文化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在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是传统市场营销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层次延伸,也比传统市场营销意义更深远,更具时代性。

虽然新疆的林果产品已大量销往内地并打开了国际市场,但是这些交易远没有实现新疆林果产品应有的价值。我们的林果产品是纯绿色产品,天生的就比别的国家、地区的林果产品甜,营养价值高,为什么我们的林果产品还是卖不到好价钱呢?原因是我们缺乏绿色产品、绿色营销观念,不懂得如何进行生产、营销绿色产品。

2.绿色营销对新疆林果发展的促进作用

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促进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规范林果产品市场,提升新疆林果产业发展的市场形象,对新疆林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1极大的提高新疆林果产品市场竞争力

新疆具有生产绿色林果产品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规划的实施,可在绿色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支撑和服务下,增强新疆绿色林果产品生产的自我调控能力,提升绿色林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规模,提高新疆绿色林果产品的市场准入能力。同时,由于绿色林果产品品质的提高,达到国内外市场标准,可极大的提高新疆绿色林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2.2有效的改善新疆林果业开发和投资的大环境

发展绿色营销将有效提高新疆林果业发展的社会地位,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增强林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改变林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状况,积极改变新疆林果产品市场环境。同时,开展绿色营销有利于吸引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和国外投资,增加绿色林果产品的资金投入,为新疆绿色林果产品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3有效的改变林果业的生产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绿色营销将有效的改变林果业生产方式,即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技术高倍整合与优化,资源的利用量将有效减少,资源投入降低,为新疆林果产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生产绿色林果产品将给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优质林果产品的安全生产,可使林果产品在现有生产利润的基础上新增利润10%以上。同时,由于林果产品质量和生产的提高,可有效地提高果农收入,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3.新疆发展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顶呱呱……”这样的民谣早已唱响海内外。近年来,新疆的水果在国际市场颇受青睐,新疆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果盘”。

但是,我们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新疆林果品种单一,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林果产业形成的产品主要以果品原料和加工品为主, 其中果品原料占到80%以上, 加工品不足20%。就加工品来看, 果品加工的成品单一, 如杏子只是酱、汁或制干, 仍处在初级产品阶段;核桃和石榴以鲜食品为主进入市场。这种极低的加工转化水平和很短的产业链,在短期内虽能够凭借地方特色及地域品质的优势占领一定市场份额,但从中长期看,极易受国内外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且全区已建立的果品加工企业,以引进国际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生产线为主,加工产品只是酱、汁,都是初级加工,缺乏提炼、分离的核心技术,制约着果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增值幅度有限。[1]

而且在冷链物流方面,由于冷链物流服务不到位,已严重制约新疆水果业的发展。冷链物流主要针对易腐的食用农产品实施的产地采收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由冷藏加工、冷藏保鲜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藏销售四个方面构成。[2]新疆的林果产品由于冷链物流没做好,在运输途中损失可达20%-30%,这可是一笔惊人的费用啊!

新疆的林果虽然已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但是由于绿色营销没做到位,我们的产品很难出口到国外,每笔交易都是历尽艰辛。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又搞绿色贸易壁垒,这使我们吃亏很大。

绿色贸易壁垒, 又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一国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健康或安全甚至生命、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 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使其在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和环境的目的。[3]由于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不仅我们的出口量受到很大限制,而且价格也提不上去,使得欧美国家既赚了便宜还装了老好人!

所以说,由于我们对绿色营销认识的不到位,已严重影响到了新疆林果业的发展。新疆在林果产品出口方面大多是出口初级产品,深加工不够,附加价值底,巨额的附加利润被人家攫取,绿色营销难以见成效。这急待人们改变落后思想,增强绿色营销观念,把新疆的林果业做大做强!

4.做好林果产品绿色营销的措施

新疆栽培瓜果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新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使新疆的瓜果含糖量高、口感极佳,是绿色林果中的极品。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天然的资源优势,再加上科学的种植,建立绿色生产基地,形成规模优势,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要做好绿色营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4.1大力宣传,培育绿色消费意识

以纯绿色林果和有机林果为招牌进行大力宣传,让人们知道绿色林果、有机林果的优点,要让这观念深入全国老百姓的心中,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从而把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

同时加大教育宣传引导的力度,尽快培育全社会绿色意识。要突出宣传风格上的绿色格调,多展示安详的田园风光、美丽的自然景观、绿色的生活风情和纯净的心理感觉,激发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欲望,努力营造绿色时尚。

4.2进行思想转变,走合作发展道路

要进行思想转变,对我们的产品进行深加工,改变以往的以初级产品为主,半加工产品为辅,终端加工产品基本空白的局面。形成以终端加工产品为主,半加工产品和初级产品为辅的局面。我们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增强对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能一直在为他人做嫁衣。

我们应该走出去,在国外大力宣传我们的绿色林果,积极参加各国、各地区的农业博览会。多请国外同行、专家来新疆考察,欢迎国外林果加工企业来新疆考察、投资办厂。借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技术,对绿色林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林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林果产品的收益。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新疆。

4.3加紧与国际接轨

我们必须加紧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来对林果产品进行生产、加工。特别是化肥和农药残留指标要达到发达国家标准,而且应该积极采用环境标志, 认真贯彻执行国际环境公约。

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 是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布的特定图形。用以表示某种商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等也符合环保标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符合“绿色标志”的拳头产品。同时认真贯彻执行ISO14000 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实行清洁工艺生产,在国际上为我国企业赢得良好的海外形象。[4]这样可以使我们的产品在欧美国家得以走进千家万户。

4.4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林果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变成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平台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更多的水果产品品牌。积极参加各种农林博览会,大力宣传我们的品牌。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例如: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等品牌早已进入了人们的大脑,形成了品牌价值。还有哈密大枣,哈密市通过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哈密大枣的品牌宣传,并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并通过了“中国大枣之乡” 的认证。为哈密市经济发展又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5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合理的扶持机制

为了促进企业营销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企业有效地实施绿色营销,政府必须强化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绿色法规对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环保行政等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参照国际惯例适时进行修订,对立法体系上还存在的相当数量的空白要尽快予以填补和完善,对环境执法要加强监督检查。同时给予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政策上的支持,加强林果产业的技术、信息、营销服务,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队伍和服务网络,全方位参与林果产业,在税收等方面要往绿色林果上倾斜,鼓励投资绿色林果产品、有机林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为新疆的绿色林果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郑宏,发展新疆林果特色产品加工业初探,·林果机械· 新疆农机化,2006年第1期

[2]葛烨,杨红,新疆兵团大宗林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01 期

[3]杜玉平,欧盟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2008.1 财会月刊(综合)·75

[4]郭淑宁,基于企业生态责任的绿色营销,安阳工学院学报,第五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8DKS012)

新大08年世川良一优秀研究生科研项目(编号:XJU--SYLLF07012)

秦安县林果产业信息资源利用研究 篇4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㈠问卷调查

为充分了解目前秦安县林果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以及林果产业最重要的两个信息需求群体—农民和客商的信息需求特征、获取产业信息的手段及其信息意识等, 对客商和当地农户分别发放问卷30份和50份, 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30份和46份。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 强调调查数据的客观性。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是年满18岁以上的客商和为当地农村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电脑拥有率、手机拥有率、需要的信息类型、获取信息的渠道等内容。收回问卷后, 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各项指标。

㈡访谈

访谈方法为辅助方法, 用以调查问卷调查不能涉及的内容, 使得调查更为客观, 全面。

㈢技术路线

详见图1。

二、调研结果

总体来看, 在被调查的农户和客商中, 以手机和电视拥有率最高, 达100%;电脑拥有率较低。表明手机已基本普及,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农民和客商已具备了通过该手段进行农业科技信息交流的条件。另外, 通过大多数调查, 都愿意以手机短信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同时, 结果也表明, 无论是客商还是农民, 其信息意识较强, 不仅认识到了信息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且大部分愿意以有偿形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经对现场访谈记录和对有效问卷分析的结果均证实, 农民对于林果产业最为渴望的是农业专家对林果生产技术的现场指导和生产问题的现场解决, 其次是市场信息;客商最渴望了解的是林果市场行情和动态。同时, 在众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中, 手机的使用人数最多, 手机短信获取信息的方式由于其便捷性和廉价性, 得到大家的认可。电脑由于地域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还处于劣势地位。

三、结果分析

㈠秦安县林果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秦安县林果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健全, 特别是广大农村, 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信息资源匮乏, 外加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反馈渠道不畅等因素, 使得林果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大多信息处于不可的状态和低可用状态。

1. 信息资源获取渠道落后。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 农户获取林果信息的主要途径为人际传播。其中, 以人际传播、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电视、广播、录音机等是农民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 通过专业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和机构及网络获取信息的农民数量极少, 且在使用范围和使用频度上都远远不及传统媒介。客商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也是在一定的时间跟市场上的熟人打听市场信息、亲临市场、林果基地查看。另外, 虽然在信息获取渠道中, 手机和电视的实用率最高, 拥有率也最高, 都达100%。但是, 人们看电视大多是为消遣和娱乐, 手机也只是人们嘴巴和耳朵的一个外延, 用于邻里或亲友传递相关信息。所以, 人们获取林果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人际传播。

2. 信息贬值或失效现象频繁。

调查发现, 在苹果、桃子等产品成熟的季节, 会有客商上门收购。客商相对于农户了解市场信息较多, 而大多数农户由于离市场 (信息源) 远, 信息获取不便, 不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 这样就形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使得农户在交易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有的农民等到交易结束后才知道自己的产品卖便宜了。

3. 信息发布和反馈渠道不畅。

秦安县林果信息发布渠道有广播和政府网站两种形式。广播发布形式较及时, 但具有时段性和地域性, 人们不能实时获取, 而且大部分地方广播网络不能覆盖;政府网站发布形式相对滞后, 信息更新不及时, 时效性较低。另外这发布渠道都是单向的, 信息的受众 (农户、客商) 不能将自己的需求进行有效反馈, 形成信息的互动机制。

4. 可获取的信息资源匮乏。

农业信息资源包括反映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自然资源信息和社会经济信息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和天气信息、土壤信息、水分信息、作物生长及病虫害信息等自然方面的内容, 为农业生产提供资源环境方面的信息支持。后者包括农业产品市场信息、资本信息、技术信息、法规政策、管理信息以及科研教育等, 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社会经济信息支持。就目前情况来看, 秦安县还未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 林果产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信息共享程度低, 信息结构不合理。各级政府部门难以及时集散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 也给农户和企业的信息查询使用带来较大困难, 使得指导生产经营的信息极为有限。

5. 信息资源零散, 专业性不强, 不易获取。

农业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物流信息、技术信息等不集中, 获取有一定的难度, 且耗时较长, 信息需求者不能同时得到有关生产经营的全方位的信息。另外, 秦安县各类农业网站和其他网站提供的信息不具专业性, 且宽泛重复。

6. 农业信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更新缓慢, 跟不上信息化发展步伐;信息分析人员严重不足, 使大量信息资源仅处在低水平开发状态;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比例很低, 特别是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奇缺。从而农村信息工作业务水平不高, 信息服务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7. 农户和客商的信息意识提高, 愿意以有偿形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值得高兴的是, 调研过程中农户和客商都表现出了对有价值信息的高度渴望, 也阐述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困惑和障碍, 大多数农民 (73.9%) 和客商 (83.3%) 都愿意以有偿形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84%以上的农户和客商愿意接受无偿的信息服务。这说明人们愿意以获取信息资源为生产经营服务, 节约成本, 提高收入。

㈡秦安县林果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林果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低, 在林果信息资源缺乏的前提下, 用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少。农村网络覆盖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是县域电信运营商在农村市场的投资在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的导向下, 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农村市场的发展有着巨大潜力, 但由于秦安县农村分布区域较广, 需要支撑电信运营的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成本较高。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落后, 使得农民和客商的信息收集、发布和反馈渠道受阻, 使大量的林果产业生产经营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最需要信息的农民和客商手中。

2.信息接收与使用的主体—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农民应该是农业信息需求量最大、最基层的用户群, 可是在农业信息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 农民却一直游离于网络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之外。究其原因, 主要体现在文化水平低和科技素质低, 这从两方面直接影响农民的信息素质:一是直接限制了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能力;二是信息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产品, 需要较高的分析理解和利用能力, 而较低的文化知识水平限制了农民理解信息的能力, 导致了信息运用水平低下。

3.农民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与信息应用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各种信息获取手段的费用减缓了信息进入农户的步伐。据统计局, 2010年秦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442元,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6%, 导致农民购置设备上网不仅不现实而且不经济, 采用电话、网络等先进手段获取信息虽然方便但费用普遍较高,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信息需求。

4.信息资源匮乏, 实用性不高, 传播效率低。目前, 秦安县各类农业信息网站上是综合性的信息多, 专业性、实用性的信息少;简单堆积的多, 精心加工的少;交叉重复的多, 有特色的少;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 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 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㈢秦安县林果产业信息资源利用对策

1.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建设首当其冲的是要加快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 同时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 力争尽快解决“最后一公里入户问题”。软件建设是指建立内容全面的农业信息网络数据库, 包括图像数据、文本数据、空间数据、分析数据等。此外, 还包括研制开发各种网络应用软件, 例如果树病虫害专家诊断系统、林果栽培专家系统和推广各种实用种植技术的多媒体光盘等。

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 利用政策导向引导电信运营商开发农村市场, 建设和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

2.加强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 有效发挥基层信息人才的指导作用, 以种植基地农户带头的方法提高农民信息能力。重视农业信息人才队伍特别是基层队伍的建设, 要制定相应的人才机制, 留住高素质信息人才, 激励其他信息工作人员进步, 并将信息知识带进广大农村, 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 进行信息知识的普及。并有目的地在种植基地或行政村选出一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的农民进行重点培养, 使其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 帮助他们借助信息网络, 开拓眼界, 寻求新的商机。并通过这些重点培养对象的传帮带机制解决农业信息化的主体-农民的问题。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为林果产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利的人力资源和人力准备。

3.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的优势, 降低农民的信息获取成本。手机普及率高, 以手机短信为获取信息的方式被大多数调查者接受。主要是由于手机短信具有投资小、见效快、价廉、方便快捷, 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短信平台的开通, 可以使农民随时将生产中遇到的难题通过手机短信发给短信服务平台, 专家的解答信息也可通过服务平台发到农户的手机上。此外, 还可定期向特定农户和客商手机发送农事操作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各类信息。

4.整合现有信息资源, 建立林果产业信息资源数据库, 建设秦安县林果信息网, 开发短信平台。⑴基于秦安县地理空间信息平台, 建立林果产业的空间数据库, 实现信息需求者对于种植基地和产业链相关企业、交通道路及配套设施等地理位置的查询。⑵建立秦安县林果产业信息资源数据库,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库。林果种质资源数据库, 包括林果类作物的种类、品种、各项属性做详尽的描述, 并用一定的数据结构进行存储, 方便检索。如秦安蜜桃包括京红、仓方早生、红桃、大久保、北京七号、秋玉、岗山白、八月脆、处暑红、沙红桃、莱山蜜、红雪桃、秦王桃等品种, 每个品种对应的各项属性如早熟、晚熟, 适应中的地区, 产量, 优缺点等。这样方便用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或经营。林果技术数据库, 主要包括林果作物栽培技术, 林果加工技术, 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林果产业统计数据库, 主要包括企业和产品数据库、生产信息数据库、农业气象资料数据库等。也包括市场信息数据库, 是林果产业整个产业链的信息的有序集合。包括从源头的果树苗的培育、化肥农药、水果用套袋、水果与处理、包装、加工、存储保险及物流等企业的基本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方便用户得到全方位的生产经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信息, 也方便人们应用历史的、实时的、未来的数据做出规律性分析, 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库, 如农业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 是生产者和经营者熟知国家的农业政策法规, 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依法进行, 同时政策导向可以使农民得到切实的利益。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 这部分数据可以同步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 (CASTDB)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国报刊所以数据库、中国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CGRIS) 、中国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agridata) 。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要合理规划, 尽量做到信息详尽、降低数据冗余度、提高共享性。⑶建设秦安县林果信息网, 开发短消息平台。在林果产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 建设秦安县林果信息网, 并在该网站预留短信接口, 开发短消息平台。在秦安县林果信息网上, 用户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两种方式将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发布到网站上, 达到信息互通, 供需求双方进行网内网外交易。同时, 用户可以将信息使用的效果及信息评价发布到网上, 促成信息的双向流通, 鉴别信息的真伪, 对信息的价值进行评价。最重要的是信息需求者可以得到专业的, 准确的关于秦安县林果产业的信息。短信平台的实现方式是通过与当地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机构的有效连接, 设定短信发送接口, 通过短信监测和短信应用, 将林果种植户与网站链接起来, 将种植技术、灾害预防资讯、应急信息和市场信息等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农户, 让农户获得最直接有用的信息, 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将农民联系起来的重要手段。

5.各政府部门要和相关事业单位做好统筹协调, 避免各自为阵, 要有效整合物力、人力和财力, 为秦安县林果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四、结语

秦安县林果产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和多利益主体, 但它对于发掘秦安县林果产业的增值空间, 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大意义, 它的实现需要当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 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努力。它的实现也将改变现有信息不可得、低可用的状态, 使开发利用后的林果产业信息资源服务林果产业的发展。

摘要:甘肃省秦安县是我国北方主要果椒生产基地之一, 林果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然而与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 林果产业的信息资源利用明显滞后。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调研秦安县林果产业信息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文献资料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 最后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彭阳县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5

1 彭阳县林果产业发展现状

2009年, 彭阳县坚持走由生态型林业向经济型林业转变的路子, 把以杏为主的林果业放到全县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 编制了《全县经济林发展规划》暨《2009年经济林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采用流域型生态经济沟、庭院经济、设施栽培和嫁接改良提升等4种模式, 重点在长城塬生态农业示范区打造2 000hm2 (杏子、核桃、花椒各666.67hm2) 经济林示范基地, 带动全县发展特色经济林果面积3 333.33hm2。其中按照改造提升型发展模式, 组织林果技术嫁接服务队, 在条件较好的退耕还林区域高接改良低产山杏林680hm2;按照设施栽培型发展模式, 在城阳杨坪、新集建设日光温室200栋26.67hm2, 在金岔经果林示范点搭建防霜冻小拱棚300栋。同时, 积极培育发展林业后续产业, 在全县28个护林点散养生态鸡3万多只。目前杏子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 呈现出明显的资源优势, 发展潜力巨大。

2 发展措施

(1) 立足县情, 完善思路, 坚持杏产业发展目标不动摇。把林果产业摆到发展山区经济、实现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导地位上来, 制定了长期规划和远景目标, 确立发展林果产业不动摇, 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 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林果产业相结合, 并提出“10年初见成效, 20年大见成效, 30年真正做强做林果产业”的战略目标。把农民人均0.33hm2经济林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主要举措来抓。

(2)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制定优惠的经济林发展政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以政府为投资主体, 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体系, 制定了资金补贴措施, 无偿提供苗木, 并把配套井窖灌水设施、扶贫项目、危房窑改造工程与经济林建设相挂钩。鼓励林业科技人员、农村乡土人才及农村致富能人领办和创办开发经济林基地;通过承包、拍卖等形式促进林地合理流转, 提高经济效益。

(3) 依靠科技, 培育典型, 发挥杏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从彭阳县实际出发, 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 走科技兴林之路, 切实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新品种的引进, 培育良种壮苗, 推广应用旱作林业新技术, 开展科技示范试验, 实行标准化管理, 加强技术培训, 带动了千家万户林果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1]。

(4) 完善制度, 强化管理, 不断提升林业科技人员工作效率。为强化科技人员管理, 制定了《彭阳县林业科技承包管理办法》, 对林业科技人员实行定项目、定任务、定指标、定奖罚、包面积、包成活、包质量的技术管理措施, 在林业生产上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 年终统一考核, 奖优罚劣, 并把技术人员的工作成效与职称评聘相挂勾, 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5) 打造品牌, 培育产品, 合理优化产加销模式。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树立果农、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意识, 增强品牌竞争力, 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水平[2];制定有利于争创名牌的政策措施, 加大对名牌产品的扶持力度, 对获取著名商标、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和果农, 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等政策, 鼓励创名牌, 注册产品商标;筛选出优良林果品种积极参加区内外各种展销会、展示会等, 扩大对全县优质特色杏产品的宣传力度, 提高特色优质杏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大果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扶持力度, 壮大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度, 着力培育果脯、杏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 扩大生产杏汁、杏酱、杏干等系列加工产品规模, 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完善“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一条龙模式, 组织技术干部或当地营销大户跑市场, 注重市场调研, 实行目标市场营销, 满足不同消费层次, 不同市场的需求;建立健全协会组织, 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引导农民加入组织, 起好桥梁纽带作用[3]。

3 存在的问题

(1) 果园经营管理粗放。全县林果资源面积中大部分是低产、低质、低效果园, 品系繁杂、品质差, 优质、高效、错季节果品面积小, 农民经营管理意识不强, 建而不管或建而轻管, 只满足于自食自用, 商品化经营意识淡薄, 更缺乏集约化经营意识, 大面积果树处于一种自然生长、低收益状态。加之自然干旱、杏小食心虫、蚧壳虫及鼢鼠危害严重, 导致品种不高, 质量差。

(2) 晚霜冻害严重。每年在杏树花期出现的晚霜冻是杏子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对杏树花及幼果威胁很大, 往往造成减产50%~90%, 甚至绝收;同期出现的大风天气也能使花柱头萎缩而丧失坐果能力, 春天一树花, 秋天却未必一树果, 造成“十年八不收”的现象, 经营者收入极不稳定。

(3) 贮藏保鲜及加工严重滞后。现有的彭阳县林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彭阳县果品开发有限公司2家龙头加工企业贮藏加工能力不足, 加工利用量非常有限, 贮藏加工量不到总产量的10%;杏干、杏仁的初加工基本以家庭手工为主, 大部分以原料的形式出售, 而且杏子成熟期正逢夏收大忙季节, 劳动力紧缺, 又值雨季, 霉烂变质现象较为严重, 有产量无效益的问题十分普遍;优良杏子品种改良步伐缓慢, 加工层次较低, 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步伐缓慢等方面的不足依然存在。

4 对策

为了做大做强彭阳县特色杏子产业,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区域化布局, 规模化发展, 一村一品, 整村推进, 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理思路、强措施、抓落实。一是以流域经济沟、庭院、设施、低产改造4种发展模式, 发展以杏子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二是针对近年来晚霜寒潮冻害频繁发生的问题, 选择丰产、抗晚霜冻品种, 稳定产量, 增加收入;三是建立杏子晾晒日光温室烘干棚, 提高杏干烘制效率和质量[4];四是建设鲜食、加工果品资源库, 通过贮藏延长鲜杏的上市及加工时间, 切实提高特色杏子产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贽祥, 于福洪, 齐岱亭.沧州市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 2009, 24 (2) :176-178.

[2]杜国新.张掖市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4) :14-15.

[3]张建民.林果产业发展规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1) :211-212.

林果产品 篇6

1 会泽县经济林果生产现状

近年来, 会泽县委、政府紧紧抓住省大力扶持发展经济林果产业的有利时机,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 在巩固提升传统经济林果产业的同时, 加快培植新兴优势经济林果产业, 经济林果种植重点逐步从水果转向了干果, 干果种植逐步从“四傍”转向山区耕地和荒山, 从零星种植转向规模化种植, 从政府一般性号召转变到形成规范性文件指导种植, 从无资金、技术扶持转变到稳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 加工、营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使全县经济林果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以金钟、者海为主的宝珠梨、苹果种植带, 以娜姑、大海为主的盐水石榴种植带, 以纸厂、迤车、马路、火红为主的北部山区核桃种植带, 以雨碌、鲁纳、上村、田坝为主的南部山区核桃种植带, 以待补为主的花椒种植带。2008年种植面积突破4.86万hm2, 产值突破29952万元, 培育产销协会、龙头企业23个, 发展种植大户330户, 建设丰产示范样板1333.33hm2, 苗圃面积达到了66.7余hm2。据初步调查:按一年种植两发作物计算, 在没有农业机械参与的情况下, 年劳均可管理水果园1.3hm2, 干果园3.3hm2, 而年劳均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不超过0.3hm2, 经济林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大批农户从单一的农耕劳动中解放出来, 逐步转向养殖、加工、劳务输出等行业。2008年外出务工及参与其它工种的农村劳动力达16.55万人。

2 会泽县经济林果生产的优势

2.1 生产成本低

会泽工业基础薄弱, 经济落后, 人均GDP仅8000余元, 是全国592个重点扶持县之一, 全县总人口94.9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87.3万人, 农村劳动力54.12万人, 农业从业人员37.57万人, 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价格较低。农民人均耕地较多, 达0.16hm2, 土地流转价格比平坝区低, 与平坝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果品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有利于经济林果的推广种植并获得较好的收益。

2.2 县委、政府重视

县委、县政府对经济林果生产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把经济林果生产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 并列为会泽县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县农业、林业部门分别成立了机构主抓这一产业, 实行生产目标责任制。县委政府出台了“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发展纲要”及其与之相配套的产业发展决定, 年财政资金投入在200万元左右, 实行核桃种植每666.7㎡补助35元, 花椒种植每667m2补助15元的干果产业扶持政策。经果林得到了长足发展。

2.3 资源优势

会泽海拔高低差异大, 立体气候明显, 耕地以红壤、棕壤、紫色土为主, 主要分布在山区, 远离工业及城市污染, 是核桃、板栗、花椒、盐水石榴、宝珠梨、猕猴桃、黄果柑等多种经济林果栽培的适宜区。全县耕地面积13.82万hm2, 森林面积22.94万hm2, 按农民人均拥有666.7㎡基本口粮田的要求, 可用于发展经济林果的耕地达8万hm2, 并通过改造部分林地, 可使全县经济林果发展到13.3万hm2以上。

2.4 悠久的种植历史和雄厚的科研、推广体系优势

会泽纸厂核桃、盐水石榴、金钟宝珠梨等经济林果种植历史悠久, 果品远销省内外, 年销售纸厂核桃400t、盐水石榴7000t、金钟宝珠梨2000t, 影响较广。县级有专门从事经济林果科研、推广的科技人员38人, 其中高级6人, 中级20人, 初级12人能较好地进行经济林果的引种示范、品种筛选、栽培研究及规格化科学种植。是扩大经济林果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的根本保证。

2.5 区位优势

会泽县地处三省、五地市的交汇点上, 与宣威、沾益、寻甸、东川、会东、巧家、鲁甸、威宁相邻, 影响面大。嵩待、昭待、水麻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213、326国道、长巧线省道通过会泽, 县乡弹石路、柏油路、乡村砂石路已全部修通, 拉近了与昆明、曲靖、昭通等周边地区的距离, 交通运输较为方便, 果品运输费用较低, 有利于经济林果的发展。

3 会泽县经济林果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对经济林果生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

现代农业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会泽县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5.7%, 乡村道路崎岖不平, 耕地分布在山间峡谷, 田间机耕道路难以修建, 不适宜农机化作业, 田间运输靠人背、马驮, 耕地靠牛犁、人挖、田间作业靠手工劳动, 劳动力投入大, 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可机械作业的平坝区。而经济林果生产同粮食作物生产相比, 除耕地、农用物资及产品运输可采用机械作业外, 其余田间作业一般靠手工劳动完成, 与平坝区相比, 粮食作物生产率较低, 经济林果则相差不大, 且经济林果单位重量单价比粮食作物高, 特别是干果类经济林果。因此山区的经济林果种植比粮食作物种植较易达到社会平均生产率水平, 是会泽县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在会泽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3.2 土地流转滞后, 经经林果规模种植困难

土地承包到户时一般按耕地质量、远近平均分配, 一片耕地一家一块, 十分零散;经果林根系比粮食作物庞大, 株高比粮食作物高, 相邻地块种植经果林对粮食作物影响较大, 一家一户种植形成规模较为困难。会泽受社会经济发展制约和长期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 经果林种植大户及全家长期外出务工农民相对较少, 大部分家庭仅丈夫外出务工, 子女在家上学, 妻子在家种地, 一些农民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阻碍了土地的合理流转。目前,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仅353hm2, 涉及农户1.9万户, 仅占耕地面积的2.5%。经济林果规模种植困难。

3.3 管理粗放, 效益不显著

由于会泽经济、文化落后, 群众科技意识不高, 大部分农户的经果林面积小而分散, 资金和劳动力投入严重不足, 重栽轻管, 管理粗放, 单产低, 大小不均、果形不正、果面租糙、色泽欠佳, 挤压、碰伤严重, 磨损率高, 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滞后, 果实品质差异较大, 商品率低, 价格不高, 经济效益不显著。

3.5 流通组织化程度低

会泽至今没有大型、全面、固定的经济林果产品集散市场和加工、贮藏企业, 果品下市时, 小商小贩、经营大户到果园收购, 或果农直接到市场叫卖, 流通组织化程度低, 造成旺季果品积压, 淡季无果销售的局面。

4 会泽县经济林果生产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进一步加强领导, 深入宣传, 正确引导, 让全县各级进一步认识到会泽经济林果生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并大力扶持, 制定奖励及优惠政策,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为经济林果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2 加快土地合理流转, 推动经济林果规模发展

在稳定承包关系的前提下, 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延包工作,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的农村保障体系, 制定资金和政策扶持措施, 为土地合理流转创造条件, 通过平等协商, 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 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 加快土地合理流转, 推动经济林果的规模发展。

4.3 增加投入、加大科研及推广力度

各级财政应进一步增加对经济林果产业的投入, 以引进选育新品种, 在不同气候类型带进行品种间产量、品质对比试验, 研究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加快低产果园改造, 选择群众基础较好、集中连片的村组举办规格化科学种植样板, 加强技术培训, 增强科技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 增加科技含量, 提高单产和品质, 加快优质苹果、金钟宝珠梨、盐水石榴、纸厂核桃、待补花椒等优质果品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提高经济林果种植效益。

4.4 合理布局, 稳步发展

立足于会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5.7%的实际, 根据会泽的自然环境条件, 按照经济林果的适宜种植区进行合理布局, 建设优质特色干果基地和水果基地。核桃布局在金钟、马路、迤车、纸厂、火红、雨碌、鲁纳、上村、田坝;板栗布局在金钟、迤车、乐业、者海、大井;花椒布局在待补;盐水石榴重点布局在娜姑、大海;金钟宝珠梨、苹果重点布局在金钟、者海。同时逐步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 促进经济林果的稳步发展。

4.5 市场化运作, 产业化发展

上一篇:螺杆空压机的噪声控制下一篇:中国本土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