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学习十篇

2024-07-10

小学生体育学习 篇1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体育

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较为关注, 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能让学生从此改变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态度。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当努力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融洽, 缓解体育锻炼带来的身心疲劳, 以此提高体育学习参与度和成效。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首先关心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态度和蔼, 学生遇到训练难点动作无法完成时, 总是耐心细致地进行传授指点, 从不粗暴地训斥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 以此乐于和教师拉近距离, 也乐于学习体育, 通过这样的和谐关系, 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 笔者在体育教学中还尊重每一位学生, 让小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的眼里大家都是平等的, 无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如何, 身体素质高低, 都坚持一视同仁, 对他们鼓励促进, 越是存在学习与训练存在障碍的学生, 越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以此促进学生更加投入到体育学习之中。

二、融入音乐快乐因素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体育

在许多教师看来, 音乐和体育是互不相干的两个学科, 其实不然, 任何学科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音乐能够给人以享受, 将音乐快乐因素融入到体育训练之中, 对缓解学生身心疲劳状态、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激烈项目的训练之后, 为了舒缓学生的身心, 笔者专门设计了一组放松操, 在轻音乐的柔和节奏下, 笔者带领学生做着舒缓的动作, 让激励的身心状态逐步趋于平缓, 从而实现放松身心、缓解疲劳的目的, 将对下一节课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另外, 在一些训练强度较大, 对耐力要求较高的训练项目中, 如中长跑, 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坚持以后, 身心会达到极度疲惫的状态, 此时运用激昂的旋律可以振奋学生的内心, 让他们一鼓作气冲刺最终的目标。由此可见, 音乐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起到舒缓身心, 激发后劲的明显作用。

三、提高教学趣味程度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体育

大多数情况下, 小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教学过程过于单调,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巩固训练, 过程单调乏味, 学生学习投入程度不足。针对这样的状况, 笔者从提高教学趣味程度入手, 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首先, 将以往单纯的师生师徒式动作训练转变为教师示范、学生小组自主训练模式, 在进行了动作训练的技巧点拨后, 笔者将剩余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开展训练, 以6到8人的小组为单位, 每一位成员在小组中开展训练, 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帮助, 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在这样的训练活动中, 每一位学生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 克服了以往单独训练枯燥单调以及无法进行直观评价的弊端, 遇到动作不规范之处, 都有人及时指出来, 提高了训练的实际成效。另外, 在教学训练中为了防止长时间枯燥单调的重复动作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对其中部分训练项目开展了竞赛模式改革, 将学生按照运动技巧和体质技能分为不同的竞赛小组, 要求学生在每一个小组里开展训练竞赛, 将原本的训练巩固转变为竞争模式, 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呈现出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 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体育训练的内在动力, 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体育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各门学科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克服陈旧的教学理念, 要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 多媒体手段能够营造良好的情境, 或是对体育项目训练发挥辅助作用, 上文所提及的放松操背景音乐舒缓身心, 激烈运动播放激昂旋律音乐激发学生迸发力等等, 都属于信息化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手段向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 拓宽学生知识面,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既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 向学生介绍他们所关心的体育运动起源、体育明星知识等等, 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揭示人体机能、体育锻炼的常识以及卫生急救知识等等, 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与体育相关的知识,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五、融入地方体育传统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体育

在每一地区, 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体育项目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本地区在乒乓球运动方面发展较为悠久, 先后有多名乒乓球种子选手入选省级运动队, 并在各级比赛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乒乓球运动在地方也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对此,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兼顾到这一点, 笔者在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于校本课程的形式, 增加了乒乓球运动的教学训练, 并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特长生培养等方式, 为学生搭建特长发展的良好平台, 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综合发展水平。

终上所述,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优化教学环节、创设良好氛围等途径, 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 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让他们愉快地学习体育,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家星.浅谈“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2008 (10)

小学生体育学习 篇2

一、用优美的示范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有许多动作需要教师亲自示范。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 一定要做得熟练, 轻松自如。这样做不仅能将原先抽象的动作概念, 变成直观、生动的连贯动作, 让学生容易掌握动作要领, 而且优美的动作还能让学生钦佩,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 在教跳高时, 教师可以示范跨越式跳高动作。因为它是跳高运动中, 技术最简单、最易学的。整个跳跃方式经历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阶段。教师可以用尽可能优美的动作进行示范。随着横杆的一点点升高和教师一次次圆满完成动作, 学生对教师的佩服程度也会不断增加。相应地, 学生也就有学好动作的兴趣。在进行了高质量的示范展示后, 教师再给学生讲解动作要求, 学生就会特别认真地学习, 教学效果就会非常好。

二、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他们之间的关系情况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 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 而且, 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学生的良师益友, 将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变成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就会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变得非常愉快, 同时他们也会更加尊敬老师, 爱戴老师。因此, 体育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耐心指导学生练习, 而且课后也要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主动参与他们组织的各项活动, 尤其是体育活动。比如, 积极参与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球赛, 和学生讨论他们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或体育新闻, 等等。这样, 学生就会将体育教师视为他们的朋友, 就会主动热情地和老师交流。此时, 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就会得到他们的充分认可, 他们就会充满兴趣地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三、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将学生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学生跟着教师转, 教师跟着教材转, 容易造成“教师教无兴趣, 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要求教师心中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 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因此, 要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首先, 教师制定的教学策略要符合学生的需求。为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技能的差异来确定教学目标, 安排教学内容, 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 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这样才能在强健身体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体育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 在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时, 都要根据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的差异而作相应的调整, 从而切合教学实际。例如, 耐力跑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 我就利用“障碍跑”“追逐跑”“领先跑”等不同形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再如, 在学生基本掌握起跑技术后, 我采用“背向”“侧向”“急停”“急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练习起跑, 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实践证明,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把单一沉闷的教材内容与活泼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 就会使学生对每堂课都能保持新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要让各种体育器材和设施物尽其用

由于教育经费不足, 许多中小学 (尤其是农村学校) 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都存在陈旧、短缺的现象。这时,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的作用, 开发其功能, 做到一物多用, 尽可能让学生享受体育活动带给他们的愉悦。比如, 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 也可以用来当做障碍物、标志物;跳绳还可以用于绳操和拔河等。另外, 也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 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 如自制沙袋、风车、呼啦圈等,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 这样既开发了一切可以使用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 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用表扬、鼓励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留意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 发现有学生掌握某个新的技术要领, 或有明显进步时, 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以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 也可以让他们给其他同学表演, 让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即使他们的动作不够规范、完美, 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也可使其他同学获得启发, 而他们自己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动作做到最好。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避免使用粗暴的语言对其进行刺激, 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挫伤学习自信心, 这样, 不仅可使他们觉得老师可亲可敬, 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之体育小组学习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小组学习;学习模式

如今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受到社会广大关注,教师不仅注重书本上的教育,更加重视起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小学体育作为一门可以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科目,自然而然地受到重视。关于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增强教学质量,达到使学生身心发展良好这一目标,教师深刻意识到一个合理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小组学习的模式就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目标,接下来我将简单地谈一下小学体育中小组学习模式的有效性。

一、小组学习模式的概述与作用

小组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布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小组各成员在共同探索、共同思考的情况下,完成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强了学习效率,锻炼了学习能力与身体素质。学生通过小组共同学习,懂得了团结与合作意识,学会了自主学习,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作用。

二、小组学习的现状

由于小组学习形式是新型教学模式,有很多教师不会运用此种形式,便不能发挥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性效果。目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学习小组分组分工不合理。小学生的心性还不成熟,每个人的性格、学习能力、身体素质都不相同,教师在分配学习小组时常常忽略这些,胡乱分组,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为每个小组的分工也不科学,发挥不出这种学习模式的效用。

2.教学内容时机分配不合理。教师在分配小组学习内容时,并不知道要分配哪些内容供学生学习,分配的内容没有小组共同学习的价值,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降低了课堂效率。再者,教师分配的时机也不恰当,小组学习应当在学生学习了课堂内容后开展,而不是在学生一无所知的时候开展,学生胡乱地学习,反而会降低学习兴趣。

3.学生缺乏团结合作意识。小学生年龄较低,没有共同学习的意识,面对体育这门学科如果没有合作意识,恐怕学生会胡乱练习,达不到锻炼效果,而且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大部分学生没有积极性,只是被动参与,小学生合作能力较弱,教师教学时忽略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没办法使小组教学发挥良好的效果。

三、如何开展小组学习模式

小组学习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特别是在小学体育这门科目上。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自己讲解动作要领,然后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分散混乱,课堂效率不高。而小组学习模式,不但使学生集中练习,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学生会发现新的问题,激发了探索欲,在教师的帮助下,加深了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共同练习,还可以带动部分懒惰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所以小组学习的科学开展尤为重要。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部分教师不会运用小组学习模式,出现了分组分工不合理的问题,那么我们第一步便是要合理地分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兴趣、学习接受能力这些方面的差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内科学分组,比如,把身体素质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3~5个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共同探讨学习要领,练习动作,这样身体素质差距不大,可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接着,小组分工要合理,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分工,安排不同的角色,性格开朗的可以做小组长,性格内向的可以做指导员等,在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时,会增强团结合作意识,还可以让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职责,得到不同的锻炼。

2.布置内容。教师在布置教学内容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布置,为每个小组多布置一些合作项目,锻炼到每一个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在小组里的存在感,从而加强了积极性与参与意识。其次,教师布置的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应布置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通过团结协作可以得到锻炼并解决的内容,否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好的锻炼。在教师布置了内容后,并不代表教师的工作就结束了,每个小组之间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要多多加入到小组中,共同交流、探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教师的权威性,使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言,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对动作的要领掌握得会更好。

3.小组评比竞赛。学习小组之间需要交流,因为交流会使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得到新的锻炼,小组之间更需要评比竞赛。教师可以在分配了教学内容后,为教学内容定制一项评分表,根据每个小组的完成度来打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等,优秀的给予奖励。这种评比竞赛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内的学习氛围也得到提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学会了体育知识,还得到了锻炼。或者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负责人,即小组长,鼓励学生课下锻炼课上学过的知识,小组长统计每个人的锻炼次数,每周结算一次,为锻炼最多的学生分发奖励。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使学生热爱课下锻炼,提高了身体素质。

4.教师定期检查评点。学生课上练习充分并不能得到好的身体锻炼,课下的巩固尤为重要。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锻炼目标,小组长管理,每个月或者每个星期教师检查小组完成情况,每个人单独检查,检查的时候教师加以指导,如果学生没有练习好,动作不规范等,教师要耐心讲解,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不可谩骂侮辱,打击学生自尊心与积极性。小组长进行监督与帮助,保证小组成员的锻炼效果,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锻炼,进行评比,锻炼优秀者担当小组长,所以小组长定期更换,这种方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小组的锻炼效果。此外,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内合作意识的培养,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小组学习模式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良好的身心发展。教师在运用这项小组学习模式时,要多加思考,发挥出它的实质性效果,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课上课下一样积极锻炼学习,才可以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宋安国.有效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8).

小学生体育学习 篇4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强自信心。这对于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和运动技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作用极其巨大。因此,一个体育教师应在每一次教学中重视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展体育思想教育,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充分认知。要想在体育课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必须从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入手,做好体育思想教育。

体育,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首先要从一个国家和人类的体育历史出发,充分挖掘体育历史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次要从祖国的体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上,引导学生去深切体验。如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便是教育学生的最好体裁。体育老师要从申奥、备奥和办奥等几个重要的环节,指导学生认识体育本身,理解这件体育盛会中所展现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百余年前李长春悲怆的奥运历程到今天的体育骄子之扬眉吐气,历史的沉重和今天的辉煌,学生如同身受,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便油然而生,从而产生历史责任感和对体育活动的由衷热爱。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熟知的不同人群的对比,通过对日日相处的同学们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状况的统计分析,找出差异,分析原因,让他们从自身的状况产生学习体育的内在需求,最终转化为学习的巨大动力。

可见,体育思想教育并非是空洞的大道理,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把教育做得更加全面,一定会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体育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结构呆板、形式简单、内容单一。虽然重视了体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体育的人文教育和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了体育锻炼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紧密结合。改变体育教学的结构,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最重要的一环。

1.巧设前奏,诱发兴趣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好奇心强、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的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所以,我们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必须将学生引向兴趣的大门。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好奇心强。那么如何让学生自行进入角色当中,教师的语言及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如《龟兔赛跑》可用录象或精美的语言来展现课的前提,也可以在教学前布臵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与上课场地,创设一种适宜的自然情景,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在怡然自乐的情感中学习。通过景象,让学生去思考龟兔是如何赛跑,比赛结果又是怎么样?如果你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你是怎样做的?学生会带着想象和急切地想表现自己,于是就会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

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自身能力。在每次上体育课时,我们都要有意培养一个个小“老师”,由教师讲转变为学生讲,由培养一个慢慢翻番,从单个慢慢发展变成集体。这样让整个体育课堂都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强了。

比如说:在体育课整队的时候,我们适当培养学生自行整队,告诉学生的规则与要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当“小小体育老师”,在他们整队的过程中体会到要求别人的同时更会注重自己的言行举动,更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既提高了自己的体育素质,又锻炼了自己的组织指挥能力。学生也学会了比较自己在实践当中的优缺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观察,无须教师过多的讲解,很自然的陶醉在成功的喜悦当中。

3.动手创新,升华兴趣

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老师和同学们看,以此来获得表扬。当老师拿出器材摆出来的时候,学生会很积极地凑到老师面前问到:这节课玩什么新的游戏?这时教师就需要耐心地讲解操作方法或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如果是你用这些器材,你会玩些什么活动?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给以足够的锻炼时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趣味花样跳绳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拿出绳子自己舞动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跳起来,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情绪非常高涨。但学生会说:“老师,我们这样乱跳就是趣味花样跳绳吗?”老师接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跳绳是趣味花样跳绳?”学生会说:“我跳来跳去就这几样。”老师说:“同学们说得很好,趣味是一种游戏,花样是把单个的动作合起来,也可以好几个人在一起,正跳、反跳、双摇跳、单绳双人跳、双人双绳跳等方法层出不穷。不同的组织就有不同的结果,就会玩出不同的花样。”然后带领学生练习,这样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教师的引导示范,学生们对这样的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改变体育活动形式,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我们所采取的一切练习形式不仅要生动有趣,更要科学性,这样既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又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心理中“快乐学习”激发和保持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1.快乐游戏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把体育教学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通过游戏,他们不但能在轻松中获取知识,体验喜悦,而且对这种知识会产生深刻的印象。如30m快跑可设计成“捉尾巴”、“找朋友”、“追逐跑”等,立定跳远可设计为“兔子跳跳跳”、“石头、剪子、布”等。都是很好的教学例子,记得在二年级教学“穿越时空回落地球”的游戏中,通过一个个穿越的过程,忘记了路途的漫长,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落地球,在喜悦中完成任务,赶走了短距离跑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体格,进一步让学生形成对体育课的渴望。

2.趣味比赛

比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个学生都想在愉快的学习氛围内展现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益感。如在“两人三足跑”中,因为这样的比赛很常见,可是十人十一足跑的配合就比较难了,这样才能进一步唤醒体育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体育教师在编排比赛项目的时候,要选择一些趣味而有富有活力的活动。以便体育教学更好的开展,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验到团结、协作、积极、成功的愉悦勇于超越的品质,达到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反思 篇5

一、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自主评价的重要性

在特定的学习目标中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思考和行为进行构建, 并且获取能帮助他们完成目标的策略, 当他们通过学习获得了接近目标的某种技能时,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成就, 相反当遇到困难时, 他们会及时地调整方向, 继续朝目标努力。学生的自主评价在体育教学过程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而以往很多体育教师却忽视了这重要的一点, 没有充分重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

2、评价手段单一

传统体育课程学习以终结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由于终结性评价以阶段学习或期末学习成绩为依据, 不能有效地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 无法适时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和学习, 失去了评价的有个性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和进步程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绝对性和终结性, 难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难以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由此可见, 教育目的与评价手段的不一致、评价手段单一都是影响体育学习评价的重要因素。

3、评价没做到“以人为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进行, 对体育学习评价“以人为本”的要求逐渐加大, “以人为本”已成为评价的主体, 但是仍有不少体育教师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原因就是收到传统教学环境的影响, 没有真正做到言行一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过程是人的精神生命过程, 生命自身的生长性活动, 是教育的实现机制。精神生命具有主宰性、整体性、创新性, 其本身是教育的优质资源。教育是依靠人的特殊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 它最终或基本上是由一个带有整体性、活动性和生长 (创新) 性的生命自己实现的。追求人生幸福, 提高生命质量, 丰富生命活动是教育的本质, 而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表现出强烈的“知识本位”倾向, 忽略了全面发展的要求, 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教育, 要使人持续地得到发展, 必须依靠生命自身去形成涵养他们的情感和认知的底蕴, 依靠生命活动去发展自身的素质。这是教育的核心和根本的部分, 可以说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确定“人格本位”, 弱化“知识本位”。

4、在评价标准上, 过分追求量化和指标化, 而忽视质性评价

现行的体育课学习评价重视对学生技能进行指标化测试, 这种评价方式占据了评价的绝对地位, 而忽视了学生在真正的技术运用过程中的动态表现、情感体验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千人一律。这种看似公平合理的评价, 对众多学生来说却是有失偏颇, 它会使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努力程度不够, 盲目自信, 而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即使做了非常大的努力, 还是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或成绩不理想, 从而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其不再努力去学习锻炼, 甚至厌烦上体育课。

二、对策与建议

1、体育学习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

评价应以“促进”为目的, 而非“检查”为目的;评价应淡化选拔、评定功能, 强化激励、发展功能。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和健康服务的, 考试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一种检验。因此, 体育学习评价应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目标实现情况, 而不是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客观要求之间的距离, 激励他们努力向目标靠近, 而不是为了给学生划分等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目标及价值的作用服务, 是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目标为目的的绝对评价, 而不是为了学习者之间的互相比较而进行的相对评价。

2、评价方法灵活化

更加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 进行多次评价和个性评价, 旨在促进学生的转变与个性发展。在同一学期, 给每个学生两次考试机会, 第一次成绩不及格或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同学, 可以参加第二次考试, 以两次考试成绩中最好的一次为准。减轻学生考试的心理负担, 鼓励体质较差的学生, 课下多参与锻炼。对体能测试 (如耐力、力量、速度、协调性等) 项目指标的评定, 重点看每个学生的进步程度。这样的评价方法能够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允许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把制订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 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各评价指标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 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 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激发其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随着体育的发展, 学生可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层面获得体育的知识与体育技能。如果单单以体育教师的评价来对待学生, 是很片面的, 是不合理的。因此既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 也要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 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 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4、实施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就是对处于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 体现区别对待。由于运动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身体状况、技术、遗传、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有很大关系, 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对不同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评价, 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等方面产生负效应。为了体现公平性, 实现体育为健康服务的目标, 应对不同运动技能水平的大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也就是说, 在每个学期的开始, 先通过一些练习或活动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初步的了解, 然后按照学生的运动水平划分层次。在期末评价时, 对身体确实有缺陷或运动水平差的学生, 在注重运动技能的基础上, 还应注重运动参与、学习态度等方面, 并把进步幅度纳入进来;对学期初运动水平较好的学生, 由于其先天基础好,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 进步幅度当然不会太大, 这时如果把进步幅度在评价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 显失公平, 此时除了要注重他们的运动参与、学习态度等方面以外, 还应把他们的创造能力、合作互助精神等纳入进来。

三、结语

中学生学习评价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们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应不断改进评价方法、改进和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淡化一般性评价, 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评价方法的制定和实践中, 应在尊重传统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创造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建国.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导刊, 2007, (10) .[1]刘建国.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导刊, 2007, (10) .

[2]王继梅.新课标下建构学生评价机制的策略[J].贵州体育科技, 2007, (03) .[2]王继梅.新课标下建构学生评价机制的策略[J].贵州体育科技, 2007, (03) .

如何激发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 篇6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1体育教学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当尊重和关注你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并让他们充分体验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在体育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教与学双边互动, 是个有机整体。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所有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配合教师顺利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 从而达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这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作为主导, 在教学中应该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如“不要害怕”、“没关系”、“老师会帮你”、“你能行”、“一定行”, 这样, 学生听了不但乐意练, 而且练习起来没有心理负担。对好的学生该表扬的, 就得表扬, 并提出新的希望;对有过失的学生, 应该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1.2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老师在台上讲, 学生在台下听, 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 盲目地跟做。学生表现得非常被动, 一点都兴奋不起来。笔者认为, 如果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就必须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并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 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笔者在一次跳绳课上, 不直接讲跳绳的方法, 而是试着让学生在20分钟内比赛看谁跳的花样多, 于是所有学生, 包括平时最不爱运动的学生都开始积极练习。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2.1传统的体育课的结构都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在准备部分上都采用单一跑2圈, 然后做定位徒手操;基本部分也是根据教师的安排, 按部就班地进行, 基本都是同一个模式。学生练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 提不起劲, 更不要说积极地创新和探索了。笔者认为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多注意新颖性和趣味性, 就既能满足学生好动和好奇的心理特点, 又能使学生练习兴趣倍增。例如:笔者给高中生上课, 试着用一些动作比较简单、易学的健美操作为准备部分, 并配上节奏明快的音乐;采用对抗性的比赛形式作为基本部分;用柔和优美的音乐作为结束放松。结果, 这堂课效果很好:每位学生在练习中都表现出极大热情, 甚至连平时纪律松懈、没耐心的学生都变得专心好学, 并尽力展现自己的积极面和成功面。

2.2在体育教 学中 , 应当更多地将娱 乐性、趣味 性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法时要有意识地使用游戏手段。从开始、准备部分就应该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出现, 如整队集合可采用“快快报数”等游戏;基本部分也可安排些比赛游戏或采用循环练习法, 让学生有新鲜感、有创意感。从生理角度分析, 学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了, 也克服了肌肉黏滞性, 运动中会防止不应有的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笔者进行体操教学时, 采用了两种教学模式:一种以趣味性的游戏作为准备活动;另一种以徒手操做准备活动, 其基本部分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用前一种方式练习的学生能在很短时间内较好地掌握动作, 并且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强的兴趣。而用后一种方式练习的学生兴奋不起来, 对练习表现非常被动、动作僵硬、容易疲劳, 不论完成动作的时间还是质量都不如前一种。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组织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多做调整、变化,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利用情景教学法

3.1在体育教学中 , 要有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奋发的运动情绪, 并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武术时, 笔者尝试播放《少林寺》电影主题曲和比较激越的进行曲, 营造“武林”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 这堂课学得最投入, 动作要领也掌握得比较快, 连平时不喜欢运动的学生的动作也很到位。

3.2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学习环境、生活实际, 设计教学内容。如:以“抗洪救灾”为情景, 通过对“抗洪物资”和“人民财产”的搬送, 既锻炼学生的体能,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又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如:以“捉小偷”为情景, 开展教学活动, 以促进学生对活动的参与, 达到发展体能、培养良好社会公德的目的。

4.利用信息教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 多媒体等的引入, 为体育提供更好的教学手段, 生动形象地演示优美的技术动作, 使学生获得视觉上的享受。用不同的演示播放速度, 特别是用慢速度重复演示完整的动作、阶段动作与单一的分解动作, 有利于学生深入观察与分析, 感受动作关键, 理解动作要领, 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诱导性, 使学生既感受到体育动作的美感, 又对动作的全过程产生深刻的表象记忆, 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欲望, 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总之, 只有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主动、快乐地体验体育运动, 从而真正体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的新课改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体育 (与健康) 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小学生体育学习 篇7

季浏教授说:“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迈向理想的过程”, 那这个“理想”是什么样的状态?当理想成为现实的时候, 我们的体育教学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本文尝试从学生学习的角度, 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当下的一些现状, 对理想的体育课程的可能状态进行憧憬。也许有人 (也许是很多人) 会说, 这种憧憬说得好听是理想, 极端一些就是一个梦, 一个学校体育的乌托邦。乌托邦有可能只是一个梦, 一个理想, 但是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不停下追求的脚步, 梦就有可能会成为现实, 理想也有可能会成为现实。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坚实的

这是理想中的体育课最最关键的标志, 如果这一点做不到, 那下面所提出的几点都是不成立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在20字工作方针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笔者认为, 这段文字对“谁是学习的主体”做了最为直白的回答。

在体育教学中有着这样的现象:“在没有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 有人就会打篮球了;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有些没有教的动作技术, 学生已经会做了;还有些动作, 教师做不了, 但是学生却能够做得很好。”笔者举的例子一定不是特例, 而是体育教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这些引起了我们很多的想象和思考:篮球没有教, 他会打了;运动技术没有教, 他会做了;教师做不了的, 学生却会做了。在没有“教”的情况下, “学”一定是可以发生的, 所以说学习应该是一种自我建构。当然这也是需要一些条件的, 比如想学、要有一定经验基础、且外部能给他一些帮助。

所以, 理想的体育课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是“以学定教”的。体育课堂上呈现的是“让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合作学习,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有人也许会说,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背后, 紧跟的是“以教师为主导”, 是的, 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导, 但是对于其中的“导”, 笔者理解应该是“指导、引导、向导”, 而不是“领导”。学习就像走一条未知的路, 教师不能抱着学生走, 也没有必要去领着学生走, 只要在关键的时候指一下路就可以了。教师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身后, 教会学生自己学习,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享受学习。

二、学习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刚刚过去的10年中, 所有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延伸之一, 其本质是教师必须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行为 (包括技能) 的改善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而这个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与最好诠释。但是在现实中大家可以看到, 同是体育课程, 有的更像“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 有的就离“人”比较远了。在有些体育课堂上, 我们更多的看到是毛老师曾经提到的“严肃、孤独、压力、高难度、不好玩、不尽兴”;更多的看到是条律与指令, 当然还有一些“假自主、假合作、假探究”哪么, 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谈起?

所以, 理想的体育课, 是基于人的课程, 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理想的体育课, 是能够帮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学到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获得全面成长;理想的体育课, 不仅是知识的传递, 技能的掌握, 还应该是运动情感的体验, 生活经验的积累;理想的体育课还可以引导学生把体育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 真正去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教育理想。

三、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享受快乐, 才是他们做一件事情的动力。体育对学生来说, 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但是可惜的是曾经一度流行学生“喜欢体育, 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 那就是直接指向了体育课由于教师的教而变得不快乐了。当然也有教师说体育学习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过程, 有些过程注定是不快乐的, 甚至是一种意志的磨炼, 比如发展耐力素质 (耐久跑) , 发展力量素质, 虽然结果直接指向健康, 但是练习的过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的。但是笔者要说的是学生身体上已经在经历着挑战、经历着煎熬, 那么在学生的心理体验上是不是可以快乐一些, 学习的方式是不是可以多样化一些, 耐久跑是不是可以不要像驴一样转圈呢?可不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去跑, 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心理体验呢?

以“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为基点出发, 教师就会更多关注让学生对体育学习有兴趣, 会更多考虑体育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悦的体验, 而不是一种负担。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毛老师也说“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快乐才会感兴趣”。快乐和兴趣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新课改改革实验开始到现在, 广大体育教师已充分认识到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 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重视选择学生化、趣味性、健康价值更突出的运动项目, 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多样化, 从而使学生对运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于是课已尽而意未尽, 体育学习也就成为了学生的主动行为, 学生表现出主体意识, 他会去不断地追求。也许这样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快乐。这就是学习的快乐, 追求知识的快乐, 追求理想的快乐。一个人有了理想, 有了奋斗的目标, 面前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即使面对长跑, 一定不会身心俱乏, 谈“跑”色变。

所以, “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一定是理想体育课程的标志之一。

四、学生学习的经历是难忘的

教育的效应是滞后的, 理想的体育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指标还要看看学生对学习的经历是不是难忘。笔者认为难忘的学习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所学的知识难忘。学习时的感受性强, 则所学知识不易遗忘, 巩固持续经久。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学习, 自然也是成功的学习, 应该是值得提倡的。因此, 理想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直观的、情境的、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 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给予学生相当长时间内的教育记忆, 甚至是难忘的。

二是学习的经历 (过程) 难忘。作为学生来讲, 喜欢运动是他们的天性, 体育学习应该是一段美丽历程, 它在学生的记忆中一定是难忘的。很难设想, 一个在学校没有积极的运动体验, 没有阳光的体育情怀, 会在日后走上社会成为一个热爱锻炼、享受运动的人。所以成功的体育课程, 应该能够触发学生运动情感, 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记, 能够让学生走出校园还坚持锻炼, 能够让学生毕业多年后还依然怀念你的课堂。当然这样的经历 (过程) 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做到的, 毕其功于一役也是不现实的, 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是一个滴水穿石的坚持。

综上,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理想体育课的畅想, 对“理想的体育课”做出这样的表述:在不久的将来, 理想的体育课程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坚定的, 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快乐, 学生的学习经历是难忘的。只有这样的体育课才是新时期下最受学生喜欢的体育课, 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我想“喜欢体育, 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也就不会再发生了。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季浏.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杨芳.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5]王韶峰.中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新视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小学生体育学习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习动机;教学质量;重要性;具体策略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国各大中小学普遍出现了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青少年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体育锻炼的时间被严重压缩,身体素质不容乐观,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大大减弱。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也快消失殆尽,体育教学质量更是令人担忧。毛主席曾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青年一代是社主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国荣使命。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体格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人,体育教学不可或缺。尤其,在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身心发育的一大关键时期,体育教学更是不容忽视。

二、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含义与重要性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是指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极大热情和兴趣、积极投身于体育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心理倾向和内心状态,反映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只有当学生正确认识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够对体育知识、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需求,才能够坚持不懈、突破自我,积极投身于体育学习中。

三、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具体策略

体育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强健体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力、积极向上的态度。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观察、积极思考,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促进学生价值观的转变,使其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尤其,在现阶段的应试教育下,社会、学校、家长乃至学生个人,都把升学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一心只读圣贤书,忽视了体育学习。现代社会,纯粹的读书人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知识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意义,端正体育学习的态度,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

(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包容学生的错误,避免动辄就呵斥、惩罚学生。其次,许多体育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积极融入学生,与学生亲密互动,耐心施教,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好地积极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

(三)积极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

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然而,现在的体育教学大多只是训练队列、跑步、立定跳远等简单的内容,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灵活选取新颖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避免单一、枯燥的训练,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首先由教师演示教学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对照着练习,练习一定的次数之后,就可以自由活动。这样的课堂节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成果不显著。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必须全方位的寻求突破。首先,教师要在教學理念上做出转变,教学不只是教师机械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共同进步。其次,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除过教师的教以外,还可以选择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来担任“一日教师”,由他们带领其他同学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五)将体育游戏和体育竞技有机结合

在生活与学习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初中的学生正青春年少,生机勃勃,他们更希望能够有机会展现自我的风采。鉴于这一特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多的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体育游戏和体育竞技。在团队活动中,激励每一个个体为了荣誉而拼搏。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六)对学生的优异行为与表现给予及时强化

古语有云:严师出高徒。但我认为,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每一件他们该做的事情固然重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也不可或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敏感好强,急切希望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及时得到认可或欣赏,他们这一行为的表现频率就会增加。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不吝啬于自己的表扬,对于学生的优异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增强他们对于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结语:虽然,我国青少年学生目前的整体身体素质不容乐观,体育强国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认识问题,积极寻求改变策略,一定会取得成效。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必须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端正他们体育学习的态度,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动机。当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不只是一句嘴上说说的口号,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策略来实施,由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郑雅云.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01)

[2]钱素林.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 2014(07)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9

体育与健康课程仍然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所以我认为上好一节成功的体育课,一节高效率的体育课,必须重新好好学习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始终以学生为本。

体育组组长朱莉芝老师带领全体体育老师认真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大家认真做笔记。

体育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意识作为重点。我深深的意识到,我作为一名新老师,由于经验不足,常常忽略了每个孩子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我认为我应该始终关注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做到每节课都能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喜欢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小学生体育学习 篇10

一、创设宽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兜住球,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扔球躲球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我把移动步法融于游戏练习中,学生的兴趣很高。

二、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

课堂人际关系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群体心理关系,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基础。人际关系民主、融洽的班集体,必然洋溢着和谐、友爱的气氛,师生以舒畅、愉快的心理投入到教和学中,形成积极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也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人际关系疏远或敌视,课堂心理气氛必然紧张、沉闷,造成消极甚至对抗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教师情绪过于热烈会偏离教学的目标,过于紧张会造成过高的焦虑,过于松弛会导致学生的腻厌和乏味。教师一旦进入课堂,就要自我调整,尽力摆脱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进入教学的角色。在课堂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起主导作用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里其他的人际关系,影响着课堂心理气氛。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感情深厚,课堂上情感交流、信息反馈畅通,易产生共鸣效应,能促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运用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教师应通过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1. 愉快教学法。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使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贯彻愉快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情,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由于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和其他因素使学生产生惧学的消极心理。

2. 教学“引趣”法。

体育兴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环境因素的诱发。教学中持续“引趣”是引起学生愉快体验并逐渐形成体育兴趣的重要条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又不能把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向极致,学生的体育兴趣只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依据之一,而不是唯一依据。而且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可以培养、拓展和改变的。在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中,除体育兴趣外,还包括体育参与需要、体育参与动机、体育态度和体育活动习惯等因素,只是在中小学阶段体育兴趣的作用更加突出一些。并且,学生在高中阶段后的去向与环境预期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选择和倾向。

四、善于适时地激励学生

1. 宽容式激励。

职业中学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可能产生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应热情教诲,以情感人。教师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同时也有损自身的形象。我曾遇到一个刚从外校转入的学生,在第一次上体育时,上课铃已经响了,他才匆匆忙忙地赶到操场,手上还拿个面包。这种情况谁也看不过去,但我并没有训斥他,而是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说:“某某同学可能确实饿了,为了上好体育课先充一下饥,但饭后不能立即激烈运动哦。”那个学生非常不好意思,赶紧收好面包,站到队伍里。在以后的体育课上这个学生格外努力,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的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对这些学生,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勉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经常让表现好的学生做示范,担任组长,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对有过失的学生批评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我从不对有过失的学生讽刺、挖苦。

五、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是双边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主导者,其教学能力决定着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示范优美正确,口令宏亮清晰,教法灵活独特,多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教学情境富有创意,对学生循循善诱,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很乐意去练习。当然,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教师一方面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的难点、重点,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另一方面要向同行学习,多听课、多开课,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人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需要一定基础的,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好体育,从而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徐和庆.兴趣对学校体育长期效果的影响.哈尔滨体院学报, 1988, (2) :22-26.

[2]詹兴斗.高中生上体育课的心理研究.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论文集, 1984.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钢琴启蒙下一篇:低压开关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