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油层

2024-07-17

莲花油层 篇1

千12块构造位置在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部斜坡南段上倾部位, 构造形态为在西斜坡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单斜构造, 东临欢127西块, 南接锦7块、锦99块。北、西、西南三侧被断层切割, 由北西向南倾没。本次研究的油层为莲花油层, 顶面构造面积为7.0km2, 断层内地层平缓, 倾角3°~8°, 构造高点在西北部的千34井附近, 构造低部位在南部的千14井附近。为边底水构造油藏。

2 油藏地质研究

2.1 地层特征

沙河街组三段下部是本次研究的目的层 (称作莲花油层) 。岩性组合为深灰、灰及浅灰色泥岩夹粗碎屑的砂砾岩。泥岩质较纯, 砂岩粗细颗粒混杂, 分选较差, 厚度变化较大。

2.1.1 层组划分与对比原则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进行油藏综合地质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主要方法是依据岩性、电性的组合特征、次一级的沉积旋回类型以及储层的含油性, 对目的层段逐级细分的前提下, 以沉积旋回为基础, 在标志层为控制下, 以沉积旋回为基础, 建立各井点、各断块并逐步延伸至全区各级层组的等时关系, 以实现油田范围内的统一划分与对比。

2.1.2 层组划分结果

在对比分层过程中, 严格把握旋回对比, 分级控制的对比原则, 在综合录井图上确定莲花油层的顶底界, 按次级旋回对比, 确定莲花油层内部为上、下两个旋回, 分为两个油组。在油层组内细分砂岩组:莲花油层Ⅰ油层组由3个三级旋回组成, 可分为3个砂岩组;Ⅱ油层组由3个三级旋回组成, 可分为3个砂岩组。

2.2 构造特征

依据地震和钻井资料共同落实断层, 同时充分考虑开发生产现状, 综合研究区块的断裂体系特征, 最终确定了10条大小不等的断层。其中北界千12-67-441断层走向近东西, 倾向偏北, 西界千34断层走向北东, 倾向南东, 南界千5断层走向北西, 倾向南西。断层延伸长度在3k m以上, 断层倾角60°, 断距80~100m, 均为二级断层, 分别在断块的北部、西部及南部形成断层遮挡。块内发育7条三级断层, 控制莲花油层砂体与油层分布及油水关系。

2.3 沉积特征

2.3.1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莲花油层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平面上由近北东、北西两个方向的水系控制, 以北西方向水系控制为主。在区块内发育辫状分流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前缘薄层砂, 及湖泥微相, 其中以辫状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间微相为主。

2.3.2 砂体发育程度与平面展布

根据储层反演把界面性的地震资料转换成可与测井资料对比的岩层性的波阻抗资料, 由波阻抗资料可绘制莲花油层砂体分布图。莲花油层储层砂体分布主要由来自两个方向物源的沉积体系控制, 其一是北西方向的物源, 是控制莲花油层储层砂体的主物源, 控制莲花油层储层砂体整体分布形态;其二是北东方向的物源, 是控制莲花油层储层砂体的次要物源, 仅控制其东部一角莲花油层储层砂体的分布。

3 油气分布特点

3.1 纵向上多层系含油

在纵向上, 分别在沙河街组沙三段大凌河油层及莲花油层、沙一+二段兴隆台油层、上第三系馆陶组等多个层系中发现油藏。

3.2 在横向上, 油气分布受构造带控制

区内发育的北东向断裂为主干断裂, 使其形成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 在不同期次、级次的断裂切割下形成断块群, 构造面貌十分复杂, 油气多在垒带内的高断块中聚集成藏。相对而言, 以外构造面貌简单的区域内, 油气富集程度不高。

3.3 油水界面不统一

由于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控制, 被断裂分割的构造带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 断块之间因断层遮挡往往形成独立的圈闭, 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3.4 莲花油层油气分布特点

平面上, 莲花油层的分布主要受构造带控制, 油层主要分布在高垒带上, 且高垒带上的高断块油层富集, 低断块和堑带油层不发育, 甚至未发育油层;同时莲花油层的分布还受沉积相带控制, 有利构造部位河道、河口坝砂发育处油层富集, 而河间砂体不发育地带甚至未发育油层。

4 精细地质研究莲花油层实现增储、挖潜

综合以上地质研究, 认为莲花油层部分断块储层动用程度低, 且位于构造高部分, 未被水淹, 仍具有挖潜潜力。根据研究结果, 针对不同潜力部位采用不同措施, 细化措施方案。自2010年千12块针对潜力井进行挖潜增储, 取得显著效果, 累计各类措施井18口 (包括侧钻1口、大修7口、调补层8口、堵水1口) , 累计增油0.9112×104吨。

5 经济效益分析

18口措施井累计增油0.9112×104t, 原油售价按3651.64元/t, 生产成本按1633.17元/计算。

成果净现值:

式中:

E-成果净现值:702.0626×104元;

F-分成系数1;

Q—增加的产量:0.9112×104吨;

P—原油或天然气的价格:3651.64元/吨 (不含税) ;

T—税金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 :635.58元/吨;

C—生产成本 (操作成本+折旧) :1633.17元/吨;

I—投资:180×104元。

6 结论

(1) 开展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储层特征、沉积特征、油藏特征研究, 有助于弄清千12块莲花油层的油水关系, 储层特性及油气分布特征。

(2) 开发实践证明, 开展地质精细研究, 有助于对油藏进行整体认识, 是提高油藏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

(3) 莲花油层地质状况复杂, 储层变化快, 应结合生产实际, 不断更新完善反映油藏特征得地质模型, 才能保证研究准确度和措施成功率。

摘要:千12块目前处于蒸汽吞吐开发后期, 针对稠油老区增储、措施挖潜难度大的不利现状, 在精细微构造解释的基础上, 运用油藏、地质学理论对构造相对较复杂的莲花油层开展砂体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储层特征、油藏特征研究, 油水关系再认识, 综合沉积特征、小层划分及油水分布特征确定增储及措施挖潜方向, 取得了明显效果, 对其它类似稠油老区挖潜实现二次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质研究,莲花油层,构造,储层,千12块

参考文献

[1]刘贵满, 马春宝.锦州油田开发实践与认识[C].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9:1-20

[2]王永兴.现代油田高效开采实用关键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942

上一篇:材料物资下一篇:电力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