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十篇

2024-09-12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篇1

一、寓教于乐, 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

复习课效果的好与坏, 关键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在平时讲授新课时, 新鲜有趣;复习时, 要重复已学的内容, 有的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根据复习目标, 遵照新课标的要求主动驾驭教材, 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 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 适应教学的需要, 让学生感觉到一些新意, 而不是老生常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使他们由感而发, 由趣而学, 集中注意力, 那么复习的效果便有了一定程度的保证。这样一来既让学生能在抓住基础的同时又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训练, 从而使知识的学习得到深化。

二、系统梳理原有知识, 有计划地进行复习

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复习课要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 形成完整的网络,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把握好复习材料, 选取有效的复习内容, 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 整合成适合班级学生使用的课堂教材, 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 达到最高的复习效率。当然, 这些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来进行:

1. 明确复习目标, 有的放矢进行系统复习。

上课开始, 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 这需要注意: (1) 目标全面。所谓“全面”, 就是指按照数学教学大纲上的要求, 针对性新课标三维目标提出复习要求, 不能厚此薄彼, 甚至只提出知识技能方面的复习要求, 把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丢在一边。 (2) 目标明确。即针对性要强, 目标中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要求要准确, 三者之间不能混淆。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 也是对教师提出的。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 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 复习课也不能“离标”。

2. 精选练习题, 查漏补缺进行高效复习。

复习课中的练习与新授课或练习课中的练习都有明显不同, 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就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 做到精讲精练,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 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好选取能够让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题目去研究,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还能促进学生探索能力、解题能力的提高。

3. 布置作业, 巩固复习成果。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 一节好的复习课就必须要有合适的作业用以巩固本节复习的内容。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出现一两道拓展提高题, 以适合各层次的学生不同的需求, 既能全面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又有利于拔尖。另外, 我吸取其他教师的经验, 在检查完作业之后提倡学生整理改错本, 收集错题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有意识地加强对易混、易错部分的辨析, 使错题收集在有限而紧张的复习阶段中成为他们进行复习的重要途径。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 我就是按照以上两大步进行, 力求把复习的机会还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只要教师大胆放手, 学生将带给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总之, 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出实效并不容易, 需要我们根据本班实际, 因人而异, 灵活多变, 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摘要:数学课的教学大致可分为新课教学和复习课教学两种, 新授课固然重要, 然而复习课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 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到目前为止, 复习课还不像新授课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因此, 许多数学教师认为“复习课最难上。”这是经常发出的感叹。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篇2

一、首先是复习目标定位问题

复习课应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因此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现状非常重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并不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开展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让学生会用概念和规则,更应关注方法与策略方面的教学目标。策略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发展的、开放的,对一个问题的解释进行多角度地审视、多层次地引申,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开放性、分层次的复习目标,实现“人人学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数学”。例如,我在复习“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前,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何让全体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不仅仅是会做,而且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会做。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经历建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直观依托,强塞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形同空中楼阁了。于是,“借助直观图”成了本节课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重要策略。课始,我创设生活中要给长方体游泳池四周及池底贴瓷砖和能装多少水两条信息,要求学生计算它的表面积和容积。于是,我让学生经历游泳池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实物图的作用,把具体问题上升到抽象问题,再解决问题。但是在探讨计算方法时,部分学生还不能充分的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究竟需要计算几个面。此时,教师就有必要调整好原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解决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如何引导学生梳理

梳理就是指导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整理,学会归纳,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话,这节课就成了练习课。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还有方法的提升。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对所有知识有所兼顾,是一个综合性的情境,它的背后应蕴藏着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对于这种情境的解决要促使学生从所学知识中挑选出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去应用,达到“一题领一串”的目的。这样的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更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也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在复习教学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它能让学生将整理知识点时沟通联系的隐性过程转化成外在的解题方法。复习课的练习应选择内容新颖、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训练形式上要多样,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并鼓励寻找多种解题途径,力求“一题多解”,在方法的对比中,寻求共性,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复习课的要求,对于学生继续学习也是终身有益的。

三、是知识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的有关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多采取举例说明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借助网络图反思,提出问题,鼓励质疑,让学生自评、互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评价等活动,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仅可以很好地落实了“双基”,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也得以提高。

四、拓展

复习课不能“老调重弹,机械练习”,而应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达到“旧中求新”的效果。这个新的收获,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引导学生察看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怎样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拓展顾名思义就是开拓、扩展的意思,数学拓展练习是指把握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开拓学生思路,形成学习方法,提升思维含量的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达到探索规律,融会贯通,训练思维的目的。它思维含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数学拓展练习的内容具有综合性。拓展练习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学习内容,而要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综合设计。同时形式具有多样性。拓展练习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形式多样、新型生动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率。拓展练习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行拓展练习,为了加强思维训练。拓展练习的开放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五、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篇3

一、数学复习课的目的和任务

(一)什么是数学复习课

数学复习课时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和综合运用,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复习课的作用

复习使一种温故知新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新授课中获取的知识,需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利用复习课将单一的、零散的,甚至对其理解和掌握还存在着一些缺陷的知识相互沟通,构建知识网络或把所学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网络体系中去,在得到巩固的同时,进一步体系化,条理化。

二、复习课的分类和结构

(一)分类

数学复习课可以分为单节复习课、单元复习课、其中复习课、期末复习课和毕业总复习课等。

(二)结构

复习课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单一式复习课和复合式复习课。

(1)单一式复习课是指复习的知识内容单一,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并对这项知识进行深化、提高。

(2)复合式复习课指复习内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交叉联系,组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综合训练,提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三、怎样上好复习课

(一)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識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复习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辩。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学生复习了知识后,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这些知识点,并说说各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二)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

在复习时,必须做到:①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②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③分层辅导。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重点。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

复习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情境题、趣味题、开放题。这些练习的设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综合应用,培养创新点

复习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复习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要有变化、有创新。考虑到潜能生,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标准。同时,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复习课的建议

(一)目标要明

一节复习课必须有清楚明晰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具体说来,一是复习的内容要明确,诸如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技能等要求向学生表达清楚。二是目标的层次要明确。对复习的知识给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会、比较熟练、熟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三是复习要求要明确。对重点、难点、关键、疑点及易混淆处让学生高度重视,学有重点,思有目标。

(二)择例要精

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新视觉、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达到温故知新。要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大纲和教材标高,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三)方法要巧。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掌握得牢。教师指导复习时要给出复习“导引单”,学生依“纲”复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是给法。对复习方法给予具体指导。第三是树靶。对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辩论,审视真伪。第四是立样。对辩论的结果给出是与否的肯定回答,澄清模糊认识,树立正确观点。

(四)训练要活。复习中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采取巩固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再次在训练形式上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

(五)评价要准。适时、准确进行复习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窥视解题思维心理、准确把握复习节奏。评价试题的拟定要准确。评价手法的应用要恰当。

(六)矫正要快。对评价中表露的“反面”信息,教师要及时加以矫正和补救,及时解除学生困惑,一般对个别问题采取分散指导、个别矫正的方式进行;对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集中会诊、集体订正的方式进行。及时有效地进行矫正和补救,有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篇4

李剑红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

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2、评价完善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篇5

一、调动情感因素, 注重“激趣”

上复习课时, 学生的表现不像在新授课时那样有兴趣、有激情, 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因此, 上好数学复习课, 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身心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每个孩子对游戏都是情有独钟, 将数学复习渗透于游戏之中, 学生会更感兴趣。

如, “统计与可能性”的复习课片段。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 (生:喜欢。) 既然如此, 那么今天的复习就从玩游戏开始吧!出示练习题:6名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正方体橡皮的各个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 然后任意掷出橡皮, 朝上的数是几, 选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再出示练习题:转盘平均分成10份, 分别标上1~10。甲转动指针, 乙猜指针会停在哪一个数上, 如果乙猜对了, 乙获胜, 如果乙猜错了, 甲获胜。

(1) 这个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2) 乙一定会输吗?

(3) 现在有以下4种猜数的方法。如果你是乙, 你会选择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 不是2的整倍数 (2) 不是3的整倍数 (3) 大于6的倍数 (4) 不大于6的倍数

(4) 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让学生的“学”融于游戏之中, “玩”中实践, 生动有趣, 学得轻松, 学得快乐, 有事半功倍之效。教学实践证明, 将复习贯穿于游戏之中,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活创新思维, 注重“求异”

在复习课教学中, 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独立自主地、自由自在地操作、思考与整理, 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自独创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同时, 运用“比较”异同这一思维方式逐步构建相同的结果, 让学生在体验、交流、反思、辩论中寻求一种最佳的结果。学生通过“存异———求同———求佳”, 认知结构得到充分的发展, 即达到“感悟———理解———升华”, 促使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 再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虽然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是正确和简捷的, 也可能是烦琐错误和无序的, 但他们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是自己独创的, 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创新”行为。

如, “多边形的面积”的整理和复习课片段。师:我们已经学了“多边形的面积”, 请你先回忆一下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说一说面积的推导过程, 写出计算公式。现在请你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你能想出哪几种方法?

学生可能想出:1.6×5+ (5+10) × (12-6) ÷2=30+45=75 (平方厘米) ; (竖分:分成梯形和长方形)

2.12×5+ (12-6) × (10-5) ÷2=60+15=75 (平方厘米) ;

(横分: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

3.10× (12-6) ÷2+ (12+6) ×5÷2=30+45=75 (平方厘米) ; (斜分:分成三角形和梯形)

4.12×10- (12+6) × (10-5) ÷2=120-45=75 (平方厘米) ; (补一块:长方形减去梯形)

复习课要关注学生差异, 激活创新思维, 注重“求异”。在复习中, 从基础知识入手, 紧扣基本训练, 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 同时, 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 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 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 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 发展思维能力,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高复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 注重“应用”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是一个大课堂, 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 远离生活就意味着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复习课素材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容易形成知识结构,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数学, 可使学习更有效。复习课的设计应该联系生活实际, 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生活情境。

如, “小数乘法”复习课片段。教师先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这一单元里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可能回答:学会了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知道了怎样取商的近似值;探索了一些有趣的计算规律;知道了什么是循环小数;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出示练习题1: (图例显示:小玲、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成人每张3.5元, 儿童每张1.5元。) 小玲一家去逛公园, 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又出示练习题2:小丽攒钱想买一套4本的《百科知识》丛书, 书价是23.2元。小丽攒够了钱去书店买书, 刚巧碰上书店促销, 《百科知识》丛书只售17.4元。小丽就用剩下的钱买了2本笔记本。试着提出数学问题, 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问题可能是:平均每本书便宜了多少钱?一本笔记本多少钱?

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原型, 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 联系生活, 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 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就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四、拓展开放空间, 注重“延伸”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 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 教师拓展开放空间, 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 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复习课的梳理不一定完全在课上, 也可以运用让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课上学生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 从中相互借鉴、学习。

如, 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后, 延伸课后阅读“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 而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如图所示:

又如, “数学广角”复习课片段:师:编辑室经常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 这些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呢?你知道这些邮政编码的6个数字的含义吗?小区新建了一楼房, 请你给这栋楼房的每一个房间编号, 其中13层2号房间的编号是什么意思?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开放与基础的关系, 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 “开放式”教学难以实现, 或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复习课中, 整理、复习基础知识, 使全体学生的基础更扎实, 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使复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如, 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是需要复习的知识画一些树形图, 把知识进行梳理, 并内化成自己的已有认知。

五、把握重点难点, 注重“补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 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 注重“补缺”。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 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 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在复习过程中, 把握重点难点, 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 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 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练习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 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抓住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契机, 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得到启发, 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 在学生课前整理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很多组都能够整理出网络图, 很好地再现推导面积的公式中各个平面图形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补充一些为中差生弥补知识缺漏的习题, 使复习落到实处。整理和复习课本来就是复习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不管是知识掌握得较好, 还是掌握得较差的学生, 都应再给他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让较好的同学带动较差的同学, 这样也可发散学生思维。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开放题, 开阔学生的思路,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 整理和复习才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总之, 教师要做到一是“理”,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 融会贯通, 弄清思路, 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做到举一反三。

六、优化复习过程, 注重“五步”

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复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复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和表达过程, 教育理念应由“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因此, 教师要注重以下五个复习过程。

第一, 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 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 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 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 可先粗后细, 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 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 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第二, 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 分清解题思路, 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 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 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 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 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 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 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第三, 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 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 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 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 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第四, 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 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 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 做到举一反三, 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 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设计练习时, 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 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 帮助沟通与辨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五, 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复习完成时, 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复习结束后教师要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 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以达到复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编测试题, 也可以参考一些资料进行测试, 测试题的类型要多样化, 知识点全面, 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所占比例要适中, 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怎样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 篇6

关键词:双基训练,梯度,迁移和延伸,分层要求与指导

近几年来, 随着“普九”的深入与落实, 小学毕业生已全部免试升入初中, 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尤其是升入初三年级后, 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不平衡。而初三的复习课不仅要保证全体学生顺利毕业, 保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 再加上这几年中招命题导向的“求新、求变、求活”及“课程标准”在考题中的渗透, 使得全体数学老师深感复习中的教学任务很重, 如何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是每个毕业班数学教师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高中招生还处于选拔性阶段的现实,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 本人在初三毕业复习的数学教学中, 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感觉效果不错, 在此予以交流。

一、复习课要保证双基训练到位, 要保证知识的系统化、完整化, 要注意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探索知识的能力

首先必须抓好双基训练, 虽然现在中招新题已成命题热点, 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切不可一味地“喜新厌旧”轻视双基, 因为“新题”求解的基础仍然是传统知识, 并非为异想天开的偏题、怪题, 因此, 在每章节复习时, 仍要狠抓双基、夯实基础。如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若三角形的简单计算掌握不好, 解应用题的新型考题就无从谈起。其次要保证知识的系统化、完整化。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受课时、教材的限制, 很多知识是一节、一节或一点、一点不连续的单一的知识点, 教师要在复习时启发学生, 引导学生将知识串起来, 使之成为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发现、探索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二、习题设计要有纲有目有梯度, 在

双基训练的同时, 注意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从近几年各地中招考题来看, 考查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已是命题热点, 因此在习题设计中既要切实抓住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又要适时增添适合上述要求的题目进行训练。

三、习题课要精讲多变, 注意知识的

迁移和延伸, 因势利导, 做好传统题目和新型题目的自然结合,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三复习时, 师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题海”中度过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做, 教师讲。而现在的题型变化大, 题目多, 这更需要教师正确驾航, 通过精讲引导, 让学生会一题而通一类, 从而获得学习的主动性, 不被题海所“淹没”。

四、对学生分层要求与指导

由于学生入学时就存在学习上的差异, 到初三更加明显, 若“一刀切”式施教, “一把尺子量”, 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教师愿望实现不了的被动局面, 为了克服这种现象, 在初三下学期开学时, 我依据学生成绩把学生分成A、B两层, 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使之学有目标, 赶有方向。

对A层学生在听课时可以给予一定的自由, 可以有选择地听课, 做作业时可以删去简单的题目, 可以自己有计划地自学相应的内容或各种教参资料。首先克服他们上课时感到乏味自满、吃不饱的弊端。其次由于他们思想活跃, 数学基础好, 要求各章节必须自己做知识总结, 构建知识体系表, 并适时让他们上台总结, 评比哪位同学总结归纳得到位、知识体系完整, 强有力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益。最后要求A层学生必须能上讲台讲课, 解答B层同学提出的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 有时也解答一些较为简单的新型中考题, 个别学科尖子则解答部分综合题目。这种通过“生教生”的方法, 课堂效益往往比教师主讲要好, 因为B层学生提问题不“怯场”, 可以尽情地问, 同时, 也让A层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何上好高三物理复习课 篇7

一、重视基本概念、规律的整合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以后, 很多师生都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深化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等方面, 然而, 他们却恰恰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历年的高考中, 都会围绕着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来出题, 然而遗憾的是, 这些最基础的东西, 反而是学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之一。因此, 在高三物理复习阶段, 一定要更加重视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当然, 高三复习阶段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不能同新课教学的时候完全相同。在新课教学中, 每个章节的概念和规律都是分开讲授的, 这样, 难免会让学生把各个章节的概念、规律分割开来, 而到了复习阶段,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孤立的概念、规律串联起来, 相近的进行比较、不同的进行联系, 使得学生在头脑中能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例如, 对于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这两个概念, 教师在复习阶段就可以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从意义、产生条件、大小等方面来比较两个概念的异同点, 从而达到正确区分和深化掌握的目的;又比如, 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这三者都属于牛顿定律在不同运动形式中的运用, 在复习的过程中, 就可以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联系, 这有利于理清不同概念知识之间的脉络。这样, 通过对概念、规律的对比、联系, 学生就会从一个更加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零散的知识, 从而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相关的概念和规律的认识。

二、注意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有序化

进入复习阶段以后, 很多的题型学生都会在各种练习中遇到很多次, 而一些学生反而会出现做得越多, 分数越低的问题。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教师抱怨:“同种类型的题目已经讲了很多遍了, 但是学生一遇到还是做错, 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问题呢?事实上, 冷静下来思考, 我们就会发现, 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大多还是集中在一些基本功上。一些学生虽然同种类型的题目做过很多次, 但是却从来没有在做完题目以后对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 这样, 就会使得解题思路和方法出现一个无序化的状态。这样, 无论是做多少次同类题目, 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犹如新问题一样, 该犯的错误还是会犯。因此, 教师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 要注意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使得解题思路和方法变得更加有序化, 这样, 学生就可以在有序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下提高解题的能力。例如, 在历年的高考中, 测量电阻的实验设计都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对象, 同时也是令学生非常头疼的一个知识点。看似无序的测量电阻的实验设计, 仔细观察和思考后我们会发现, 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在复习的过程中, 在遇到同类的问题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供电电路和测量电路的选择原则来分别设计电路、选择器材。接着, 再根据安全和读数准确的原则来进行修正, 如果遇到特殊的条件, 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考虑一些特殊的方式。这样, 按照这个思路反复多练习几次, 学生基本上就能够掌握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一旦思路和方法有了, 大概的轮廓基本上也就出来了, 然后再围绕着这一轮廓向其中添加具体的内容就会简单很多。

三、复习中注意结合生活原型

物理学科是一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运用的学科, 我们学习物理学科的宗旨就是要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 而这个宗旨在近年的高考题中也有着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在高考试题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围绕着生活电器、滑轮模型、卫星运行等问题设计的题目。因此, 在进入复习阶段以后, 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生活原型, 把物理知识同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借助于物理科学更深一步认识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 还可以提高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四、注意综合性习题的演练

在近年来的物理高考题中, 我们会发现综合性的题目出现的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类综合性很强的题目, 往往具有题设信息多、所涉及的物理规律多、物理模型多、表达方式多等“几多”的特点。如果在平时的复习中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那么, 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题目时往往会头脑一片混乱。因此, 教师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综合性习题的演练, 帮助学生学会寻找关键信息、隐含条件, 发掘“题眼”,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物理学科进入高三阶段以后, 也是学生和教师全力冲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冲刺技巧, 往往会让复习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作为一名高三物理教师, 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多学习、多交流, 通过复习技巧的使用来努力推进复习课的高效化, 让学生在复习阶段能够实现各方面能力的迅速腾飞。

参考文献

[1]兰祥.高三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初探[J].新课程学习, 2010 (11) .

[2]张安.上好高三物理复习课的七项原则[J].物理教学探讨, 2012 (5) .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篇8

关键词:罗列、针对、重点、难点、思考、交流、导学案、训练、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G633.6

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知识点多且零散,对它的教学,重在查漏补缺,而不能是旧有知识的机械的重复,它重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复习课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罗列知识点、梳理知识点,针对知识点配相应的题

1.教师要熟悉所复习的全部内容,对相关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搜集并按照相关的知识体系进行初步梳理,尽量使相关知识点具有条理性、逻辑性,便于学生们理解、记忆和接受。

2.编写导学案,借助导学案罗列知识点,以提高复习内容的针对性。由于数学要复习的内容多,相应就显得复习时间比较短,学案就是最好的教学媒介,教师可以将所有的内容罗列上去,督促学生鼓励学生在其中发现自己的疑点和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在小组中展开交流和讨论。人不同,问题不一样,这样多人多途径更能有效地进行查漏和补缺,能更有效地整合自己的知识点。教师编写的学案,尽量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这样效果会更好。

3.对罗列的知识点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题例。配备题例时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教师应当对复习中的重点和疑点进行充分地预设,力求把握好重点和难点。于重点,配题要充分;于难点,要进行肢解和分化,尽量能使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完成。

4.配备题例时易、中、难三种题型要全。只有三种题型都有,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才能使每类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才能在成功感中调动所有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一点三练

所谓一点三练就是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三个层级的训练:即基础知识训练,重难点突破训练,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能力提升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就是在概念、定理、性质、公式等基本形式的统领下,配以短小精干的簡答题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做到更好的理解,此时可以从概念性质到例题,也可以用例题引入概念和性质,我们要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定,一般情况,如果学生对知识概念比较熟悉,我们采用后者;如果不太熟悉,则采用前者。对于基础知识训练一般让学生自己完成。

2.重难点突破训练

对于重点和难点,我们必须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他们写写算算积极去思考,尽量使他们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遇到没把握的或者不会的,在小组内进行充分地交流和讨论,然后让组长将小组的问题整理出来呈交给老师,以便在教师的组织下在组间再次交流和讨论,最后对于全班都不会的或者有点问题的,教师在全班进行点化或教授。对于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尽管学生们会,但教师还要进行强调,以便引起学生们的重视,使其巩固时间更长。交流和讨论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们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3.综合运用及能力提升训练

对于综合运用和能力提升训练,由于知识点相互穿插,尽靠单一的知识点已不能解决问题了。这一类型的题我们还是要让学生先做,教师则要巡回查看,要发现学生不会的根本原因:有的可能是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不熟练,有的可能是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似似而非,概念比较模糊,有的可能是学生有关知识点根本就没有掌握。对于学生不熟的知识点,教师点拨一下,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便可以达成目标;对于学生对知识点似似而非概念比较模糊的,一方面教师要查知学生与哪些知识点相混淆了,再将与之相近的知识点进行比较,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力求能做到下次准确无误地应用;对于学生完全不会的知识点,教师则要对知识点进行分解,详细地加以引导或者讲解。由于综合运用型的题一般来说都是复合型的题,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这类题型上,不要仅仅强调会,而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否则下次还有可能不会。熟能生巧,只有相应的知识点学生能准确理解并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学生才能灵活应用;教师也必须留意学生的假会的现象,学生看似会其实并不真会,发现此种情况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变式提问。这也是我们教师培养尖子生必须重视的地方。

三、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导学案上复习课,有以下弊端:

1.学生练习机会比较多,时间一长,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有可能降低。

2.综合题难度比较大,学生接受起来有点困难,更容易分心。

3.复习课很难有新授课那样情景引入,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分心甚至失去兴趣。

面对上面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评价,我们要多表扬少批评,只要学生对某一问题能提出有根据的看法,那怕答案是错的我们也要予以肯定。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话夸张的描述了表扬的魅力所在。另外我们还应当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这样会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兴趣也会伴随着自信而产生。

四、课堂小结应以当堂检测的形式呈现

由于复习课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面又比较广,回顾面必然粗犷,导致课堂小结效果并不好。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教师不妨对本节课进行浓缩,再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进行当堂检测,有必要的话让学生对有些知识进行迁移和联系,这样,学生通过再次回炉,效果会更好,也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情,以便查漏补缺或者更有针对性地备好下一节课。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绝对不能满堂灌。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利用导学案有针对性地教学,这是切实有效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 仝太亮. 怎样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J]. 中学教学参考, 2012, 第26期:37-37.

[2] 杨改英. 怎样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66-66.

浅谈如何上好高一数学复习课 篇9

上好复习课,是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极为重要。因此,我们高一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复习,怎样具体上好复习课呢?

1、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精讲多练”。复习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说明常见的错误的防止和策略外,应大胆放心的地让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提高。这样,也有利于教师自己适当减轻自身的负担。

2、题目类型要精选,尽量做到重点知识重点讲。题目设计到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要让学生“会一题通一类”,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师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针对重点、难点、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作业、考试等出现的问题,进行强化复习,帮助学生进行基本例题的归类、整合。

3、强化分析过程,总结解题规律。例题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为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原形和模式,教学中应重视题目分析过程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的特点,探索解题思路。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要予以归纳概括,提示学生今后注意运用。

4、积极进行思维训练,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发展提高是复习的又一重要目的。通过复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应让大多数学生除了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所发展外,更主要的应让学生在思维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特别要注意发展提高学生的发现探索数学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要点知识的梳理?有些教师喜欢利用填空、填表、框图、知识树等形式引导学生填充回忆、整理

复习内容。其实,这样不能引导学生从较高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的讲述,很多学生的认知模式就错过了重组的时机,而且复习课上的概念、知识要点等的简单重复是枯燥的、低效的。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将复习的有关概念、知识要点等编成练习题,让学生见题想概念、知识要点。如果此时的题目比较简单,但覆盖面较广,重点比较突出。那么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配套练习,实现了网络基础知识和熟练基本技能的双赢效果。

如何把复习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让复习课焕发生命的活力,提升复习课的效率,应是我们一直要思考的问题。

试析如何上好初三语文复习课 篇10

关键词:语文复习,阅读分析,方法,规律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获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必须有良好的复习方法。近年来, 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以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为前提,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针对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在复习方法上进行了深入探究, 摸索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加强语段的阅读与分析训练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内容与形式来看, 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和语段阅读分析均占很大比重。因此, 复习中笔者以强化语段的阅读分析为主, 其中贯穿与融合基础知识的巩固, 并将重点字词、语法知识渗透于重要语段的复习中。教学中, 每个重点篇目的重要语段都作重点复习。如:“我躺着, 听船底潺潺的水声……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一段, 复习时, 笔者首先从有关小说的知识入手, 诸如“三要素”、文章线索等, 进行复习巩固, 而后结合本文及本段的具体内容, 从各个知识角度设计习题, 从本语段的含义及其与表达全文主题的关系上设计习题, 既测试学生基础, 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能收到触类旁通的功效。

语段分析训练既不能机械重复, 也不能蜻蜓点水, 必须抓住学生弱点, 精心设计练习。如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往往概括不到点子上, 不是抓不住要点, 就是以偏概全。在复习中就可以精心设计三种语段, 分别教给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一种是用文章的中心句作段意;一种是抓住要点, 综合概括;一种是分清主次, 抓住重点概括。通过三种语段的练习, 可以提高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二、学生拟题自测, 巩固复习

学生自己拟题自测, 虽然难度大些, 却有很多好处。它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及时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程度, 以便教师查缺补漏, 对症下药, 还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

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也着眼于画意……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般是本文重点。学生拟题自测前, 教师可以提示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应侧重的问题, 包括说明方法、对象、结构、顺序、语言的准确性等, 并要求给所拟出的问题做出答案, 完成后让学生当堂采用问答形式当众训练。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注意学生的疏漏之处。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要给予指导补充。如此段中, 有份自拟题对“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句后的冒号作用没提到。笔者指出后, 学生很受启发。经一段时间的训练, 大多学生能拟出像样的自测题了, 使复习成效大为提高。

三、运用“串糖葫芦”复习法, 增强复习条理性

把教材所选文章按体裁、各篇的字词等知识点整理归类进行复习, 像穿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如“朦胧”一词在初中课文中屡次出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社戏》) ;“三十年前, 我曾到过柳村镇, 说起印象, 确实很朦胧了。” (《社戏》) ;“我在朦胧中, 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故乡》) 。这几处的“朦胧”所处语境不同, 含义也不一样, 这时就应先给学生理清词语的构成方式, 在各句中的词性及所充当的句子成分等问题, 再进行语境分析, 使学生明确含义的异同。这种一词多义现象古文中极为常见, 更应多做串连与比较, 以便学生掌握。又如:给出某课文的一句或一词, 让学生答出该句或词的出处、文章作者、体裁等知识, 也是一种“串”法, 可增强知识的条理性, 加深学生记忆, 效果很好。

四、紧扣教材, 教给规律

在复习中要紧扣教材, 把分散在课文中的知识集中起来, 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找出规律,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进而巩固知识, 培养能力。

例如, 概括中心思想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训练, 它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把中心思想从全文的内容中概括出来。笔者在复习中, 让学生把本册中学过的课文按体裁加以分类, 然后通过比较, 得到概括中心思想的不同方法, 使学生通过复习, 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以概括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为例, 可直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都是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的, 把人物的特征加以概括, 并且得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人的结论,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找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就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是找关键语句, 从这些关键语句中概括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学生掌握了不同类型课文的不同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再配一些有代表性的例文练习, 这样指导方法、教给规律的复习, 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跟踪复习, 及时巩固

所谓“跟踪”即知识与能力的跟踪监测与巩固。具体做法是:每复习完一课, 根据该课重点、难点, 有针对性地再拟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起巩固作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材料, 必须及时完成, 否则就会脱节, 影响跟踪复习效果。还可以让全班学生都来充当“小老师”, 每人都出一些复习检测题, 比一比谁的检测题覆盖的内容全面, 谁的形式新颖, 这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了成功感和自豪感。

上一篇:规训与教化下一篇:乳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