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十篇

2024-07-14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1

高中语文蕴涵了道德教育的功能,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人文与科技教育, 还要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 拥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课堂, 应把握几个重点: (1) 要引导、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观, 树立科学观, 培养他们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意识。要善于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科学因素, 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 客观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论;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 运用有关科学原理进行阐述, 给学生灌输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 (2) 以教材为依托, 但又要对其有所补充, 让学生懂得一些课外知识, 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先进的知识, 增强他们的意识。 (3) 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 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老师必须更新语文教学观念, 拓宽语文教学思路, 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 拓宽语文教学渠道,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如在教学《祝福》时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断。师:下面我们来探寻一下祥林嫂的死亡原因?生:饿死的。生:被封建礼教害死的。……师:我们把自己认为的原因仔细归纳一下, 写一份祥林嫂的死亡分析报告。 (学生翻阅课本) 师:想不想知道祥林嫂死亡的真正原因? (生:想!) 同学们出出主意, 祥林嫂的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生:……师:我们可以分成几个研究小组:心理学家研究小组、社会学家研究小组、医学家研究小组……

课堂上,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如《雨霖铃》有一段词:“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我先把一部分学生分小组, 然后每个小组写一个脚本, 各小组进行交流。后让其他学生给词填曲, 感受词的节奏感。无论是写脚本、表演, 还是填词, 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 然后把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感受加入进去。整个教学片段, 充满了感性,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象、情感, 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2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反思的意义

知不足然后能改,语文教学一定要明明白白搞清楚各个环节的状况,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精心设计与准备各项活动,同时也要对开展的教学活动成效进行评估分析,从而寻找到其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拾遗补缺、 统筹推进。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具有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养成回头看看的习惯。有些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一头向前,只顾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方法不断向前推进,而对教学过程中达成度如何、 重难点完成情况如何却没有充分的认识,也没有直观的感知,有许多教学时间与精力花在了重复劳动上,往往事倍而功半,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开展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及时养成回头看看的习惯,既要埋头向前,也要回头望路寻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这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是准确评估教学的成效。对高中语文教学成效进行评价,除了当堂作业、课后检测等类型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路径就是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一节课或是一篇课文结束之后, 认真反思这一课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方法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都是教学反思的方面。开展全面的教学反思能够对教学的成效进行立体化的评估,无论是知识点达成效果、能力培养情况,还是情感教育程度,通过细致的反思能够对教学工作的实际成效画像评价。

三是有效找准薄弱的环节。一节课教学下来,开展教学反思可以针对这节课的目标任务进行逐项对比回顾,通过反思对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只有牢牢把握好这些薄弱环节,才能够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有效改进,因此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学工作中回头寻找薄弱环节的重要抓手。

四是探究改进教学的路径。教学反思不仅是为了评价教学效果、寻找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探究下一步教学更加科学的路径,反思这一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措施、新的教学路径。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才能够在教学中摸索改进的经验,在做中总结与指导实践,每一次的教学反思都应当成为教学方式方法改进的一个过程,能够对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教学反思的主要着力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既是教师提高岗位履职能力的需要,也是提升语文教学成效的必然需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提高精准性,准确把握着力点,使教学反思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1、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科学精准。

教学设计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脊梁和灵魂,有着什么样的设计就会有着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先进精确,则可以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方向引领,反之会让教学陷入一团糟的境地。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在完成教学过程之后,首先要对本节课的设计是否精准进行回顾,是否突出了目标任务的要点,是否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与以前的基础知识联系是否紧密,整个教学进度是否紧凑,时间安排环节连接之间有无改进之处等等。这样的教学反思能够将整个教学过程在脑海中重新梳理一遍, 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照教学目标任务一一对比,从而为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准确对照。

2、反思教学手段是否有效运用。

教学手段是高中语文教学非常得力的助手,特别是信息化成套设备的运用,让语文教学既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本节课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的科学性、 有效性方面进行回顾,首先要回顾信息手段运用的频率是否恰当,有没有喧宾夺主,是否达到了活跃教学氛围而不扰乱教学执行。要认真思考一节课要控制多长时间,演示几次合适。 其次,教师要反思多媒体所演示的信息是否紧贴教材内容,是否生动形象,对增进学生理解有没有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反思教学手段的运用对营造浓厚氛围、增强学生感悟效果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对信息化手段运用的状况进行反思,可以提炼出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最佳时机、 最佳频率,以及所发挥的主要作用等等,有助于下一步教学中的更加精准运用。

3、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高效互动。

高中生具备了较强的互动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应当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进行知识的交流与情感的沟通。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要回过头来反思整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首先要反思互动有没有如期开展,是教师讲解为主还是师生形成互动。如果还是抱着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则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如何改进。其次,对互动的有效性方面也要进行认真反思,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深广度,以及当堂检测所表现出来的掌握效果等反馈信息进行反思,以结果倒推过程, 以学生实际掌握的学习状况来反思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行之有效, 这样从结果找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切实可行。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开放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改革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让人眼花缭乱。有些教师抱着自己的方法不肯改变,也有的教师不停地换着方式模式,对于教学方法这一方面进行也要进行反思,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次教学、每一种方法的运用之后,对其实际效果进行反思,通过课堂氛围浓厚程度、师生互动热烈程度、学生掌握深刻程度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教学方法进行评估评价,从而有效增强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比对效果,筛选确定出最佳最优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教学反思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通过教学反思确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模式。

5、反思教学要求是否贴近实际。

教学要求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一刀切,而应当因人而异。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后,应当通过多方面搜集的学生掌握信息对教学要求进行反思,特别是对分层教学中确定的不同层级教学要求进行评估。优秀生的语文学习要求是否偏高偏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是否与他们的能力基础、学习状况相吻合。虽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了分层教学,也制定了不同要求,但是这样的要求并非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也不一定恰到好处。教师进行反思,对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教学成效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推断出这一成绩的语文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是否存在着偏高偏低的状况,只有通过认真的反思,才能够对层级的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提高,使之更加贴近符合学生语文学习实际状态,有利于教学的优化调整。

6、反思教学氛围是否浓厚热烈。

对于高中生而言,浓厚的教学氛围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浓厚的氛围既包括是否创造出与教材内容、 主题思想相一致的情境,也包括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投入程度如何。教师在教学后要针对这两方面进行回顾, 一方面要对教材中的主题思想是否在浓厚的情境中深入学生的内心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对教师是否创造出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教学氛围进行反思。 这样的反思主要着眼于教学氛围的创设,通过反思寻找其中存在的不足, 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紧扣要点,让学生学得更加充满激情。只有进行认真的深刻的反思,才能够准确寻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三、将教学反思作为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

教学反思对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功能,语文教师要将教学反思作为整个教学的必要组成。首先,要在每节课教学之后开展反思,通过当堂反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利于尽快的解决问题,通过每一节课的反思构成每课、 每单元乃至一册教材的反思积累;其次,要在每一课结束之后开展反思, 结合这一块的教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反思形成总结提炼经验,点出不足;另外,要在每单元完成之后开展反思,结合单元教学目标逐一比对形成本单元的教学总结,既要总结教学中的得失,也要分析学生掌握的实际效果;最后,在重难点复习之后也应当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对这些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评估、成效的评价,来体现教学工作中方向的调整与方法的选择。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将其充分融入到教学优化与调整之中。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非理性倾向[J].中学语文教学.2006(02)

[2]林刚.浅谈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J].教育探索.2003(04)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填鸭式;教学效果;反思

一、高中语文课堂采用的教学方法

1.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学生不仅不能体会到书本中的精神所在,反而会适得其反,他们会减少自己对课本的理解,一味地听取老师的讲解,把老师理解的当作自己的理解,所以在考场中我们会常常看到类似的文体,以及出现相似的观点。

2.还有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师生互动,在这个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各抒己见。但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在高中教学中出现的,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领悟到的和学习到的知识更多,也不会千篇一律。但对于老师来说高中课堂教学就是赶课时、赶进度,而学生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也不常出现在当代的高中语文课堂上。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现代语文教学方式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社会的现实原因,也取决于个人的想法问题。社会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傲的头:你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你就会被社会淘汰。所以要想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就必须改良现在的考试制度。教师以及家长很容易将一个孩子的优劣与成绩挂钩,这样便无法使教学朝我们想象的方向去发展,只有改变现状才能改变未来。由于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化,现代人养成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所以他们在学习上想不劳而获或者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这样的思想是无法学好语文的。其实要解决当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不仅可以从社会角度和个人角度中去完善,还可以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角色转换和教育方法中去实现。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师不仅仅只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是引导学生看书,品书的。”显而易见,叶老先生的话的意思是要把学生引进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的真谛,但有些时候学生会由于面对种种自身因素而不能理解文章,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发挥其作用了。

2.我们要凭借教育方法的转变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要做到教育方法的转变最主要的是要营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不能强迫学生赞同自己的观点,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应该各抒己见,这样才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3.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要因为学生的错误回答而责备学生,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地提高。

其实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一个奇妙的语言之旅、思维之旅。答案不是唯一的,我们都是从各自的理解出发,走向情感的共鸣。

语文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也不是简单地演绎思维,而是获取并积累知识的过程,即在积累与阅读视野中得到升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提升语文素养。当代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弊端,但我们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我们可以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利与弊来进行反思,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使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作者单位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4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以致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的重要性,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地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无处无“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 1

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以致有些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第一步: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你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咬钢笔头”,让你哭笑不得。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难怪学生时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的眼里只有你。” 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得第一步。

第二步: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有位语文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高再明老师曾向我推荐过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语文教师》,该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学研究员周国平先生。在文章中,周国平先生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别占80分和70分。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步: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5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均采用传统单一的“授———受”教学方式,学生习惯了教师在上面讲、自己在下面听的被动学习模式。而当推行新课程改革后,许多学生较难转变学习方法,无法适应高效课堂的学习节奏,导学案形同虚设,且学生缺乏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堂节奏混乱;同时,班级组织小组讨论时,做不到少数服从多数,无法达成共识。

(二)教师角色定位偏差

根据新课改要求,高效课堂讲究淡化预设,强调课堂构建与生成,且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于是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就单方面地认为课堂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越少越好,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教师没有引导,就直接要求学生阅读全文,要求他们了解、掌握文章写作背景以及作者内心感情变化等,整节课时间,学生都在自行阅读和讨论,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模糊。这种思维偏差不仅导致了课堂教学偏离教学目标和课堂重点,而且白白浪费时间,收获甚微。

(三)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所必备的一种新型教学技能,该教学方式讲究因地制宜,不能什么类型的课程都用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多媒体教学的过度依赖,易导致教师课前备课时间长,但教学效率却很低。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直接展示视频或画面课件,间接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局限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不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发散思维。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和策略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现状反思

针对上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经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因素。首先,许多教师对新型课程标准的理念把握不准,甚至解读有误,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教学形式化、随意化和盲目化等现象出现。其次,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足,急需拓展知识面,充实自己。同时,有些教师心理素质不高,缺乏正能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并且会对学生生活习惯和个人品行的养成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学生因素。一些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不愿参与课堂发言和小组讨论,会逐渐被边缘化,步入所谓的“差生”行列。少数学生学习动机不纯,过于功利,且缺乏适当的学习策略,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三,社会环境。高考制度带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很大压力,在此背景下,许多教师会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心,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策略

第一,重视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课前预习、准备,教师和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求疑和主动思考。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预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主查阅资料、总结全文并勤于思考。如《沁园春·长沙》一文,课前要求学生在预习过后,使用现代文描述文章所讲内容和主旨思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课前预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可优化课堂设计,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潜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借助多媒体可创设课堂情境,指导学生根据事物特点寻找并发现事物本质,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快速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能够帮助教师收集更多历史资料或资源,如有机结合图书馆与其他资料库信息,形成开放性课堂,扩大学生学习视野。

第三,课堂评价机制。课堂评价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真实反应课堂教学效果,并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依据。首先,设立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启迪、改进和激活学生思维。如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中,教师可先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再有效结合课堂评价,对学生思维进行巧妙引导,使其贴近教学目标。其次,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需注重全面性,包括学生新知识学习水平、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内心品质和学习兴趣等,并通过评价结果积极引导学生良性发展。最后,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可采用分层评价法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建立起具有较强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的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线教师探讨的焦点话题,本文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针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呈现暴露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反思,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四鸿.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J].中学语文,2011(36):22-23.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6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学改革让高中语文换了新面貌, 但参差不齐的教学方法似乎更多于形式上, 而忽略了其实效性, 加之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 让语文常常处于尴尬的位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让中国语文集哲学、历史、政治、文艺等于一体, 具有情感丰富, 内容多样的特色, 尤其是中国古诗文, 此种特色表现更突出。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让学习者不仅能够品位中国文化, 而且能够感受古人的丰富情感。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文章的情感, 而将重点放在文章结构、词语的解释, 将文章饱满的情韵剔除, 学生获得的也只是词意, 而一堆似懂非懂的词句无法勾起学生兴趣, 更无法达到与古人感情的交流, 在无法达到共鸣的学习中, 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

2. 忽视了教学的生活营养

生活滋养着世界万物, 当然也滋养着所有的文化, 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而文学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现如今学生的生活一般都为集中在学校, 接触生活几何少, 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而正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 让学生的语言缺乏生气, 写出的文章缺乏真实感, 甚者完全按例文的套路, 无自我的思考。

3. 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气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 反应和接受能力快的学生, 往往在课堂上表现活跃, 能够与老师的思路“擦出火花”, 有时候笔者会将这些学生的反应完全作为全班同学的统一反应,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未能很好的照顾到学习稍差的学生, 导致这些学生从跟不上到应付再到放弃。

二、高中语文教学调整对策

语文既难学又好学, 只要用对方法, 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 让文字绽放出生命,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就能吸引学生, 提高学习热情。

1. 灌注“情”, 铸就语文“魂”

心里学家认为:情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 没有情也无所谓智慧。常言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 语文并非“无情物”, 它也能“化作春泥更护花”, 只要教师将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融为一体, 教学就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比如在讲《赤壁赋》时, 我将景物描写与苏子和客的感情相结合,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从明丽和谐的情景中, 感受苏子与客其乐融融的畅饮场景;”,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客人用箫声感叹生命的短暂;“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表达出苏子豁达乐观的认识态度, 揭示出人生的最高境界。

2. 注入“味”, 深化语文“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身边, 也无时无刻不激荡着我们的感情, 更新着我们的认知, 教师若能将生活有效的融进课题, 必能引起学生心情, 再次激发起学习高潮。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 通过网络收集与文章有关的图片,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美, 这样就能够将无形的美化为有形, 让学生感受更深。对于作文, 是学生最为头痛的, 如何达到“下笔如有神”是每个学生的向往, 而实际中学生往往表现为“挤牙膏”。要想“下笔如有神”首先必须读万卷书, 读万卷生活之书, 学习生活语言, 才能具备说好话, 写好文章的基础。比如我常主张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读者》、《青年文摘》等优秀刊物, 并将所看到的美句、名句摘抄, 反复揣摩后加以利用。对于课外作业, 是对知识的巩固, 其质必须达到学以致用, 而非学以致考, 因此在训练学生基础知识后, 可自行设计课外作业。比如针对某个热门话题开展辩论赛或举办征文活动,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跃期思维。

3. 引入“新”, 定位语文“向”

任何学习都应与时代接轨, 体现出时代的特征, 与时代相联系, 特别是作文, 往往是社会的热点, 而作为学生, 由于其生活圈的单一性, 往往缺乏对这类问题的关注, 更无法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导致论述缺乏力度。因此, 老师可以将新闻、热点等“新鲜事物”引入课题, 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社会的变更, 同时也能够活跃其思维。比如利用上课前10分钟, 将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收集社会热点、国内外动态、关系到民生等方面的新闻读给学生听, 还可适当将相关评论一并阅读, 或者在课后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信息, 在第二次上课前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 给学生一顿既营养丰富又具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总之,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 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学生实际, 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 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习激情。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学园:教育科研, 2010

[2]陆小斌.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学刊, 2009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7

一、标准单一, 抹杀课程之间的差别

不同的学科, 不同的知识体系, 不同的认识规律, 有不同的教法学法, 显然用同一评价尺度来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失科学性, 看似公平实则极不公平。

同是知识积累教学, 也不尽相同, 一个数学公式理解了, 随之就可以实际运用, 经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掌握;而对一个语文的知识点, 没法在课堂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练习掌握。比如文章的写作技巧, 能让学生理解, 但不易让学生掌握 (掌握就是能运用写作) , 要掌握非经长期阅读写作训练不可。课后用一张试卷能检查数学课堂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 能用一张试卷能检查语文课堂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吗?在数学教学中, 可以不断地让学生动手做练习, 而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动手, 只动口、动脑不行吗?语文课堂学生动手比数学少, 有人就评价语文课堂学生动得太少;语文课堂学生显性活动比较少, 有人就评价语文课堂学生不活跃。试问, 语文教学中学生默读、沉思苦想, 尽管没有说、没有动手, 那就不算是学生的动吗?动辄评价语文课堂不活跃、死气沉沉, 可是, 在语文课上学生沉浸在对艺术的品味之中, 这样的“死气沉沉”不也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境界吗?

二、注重教师行为, 忽略学生行为

教法, 是教师的, 得当与否是评价教师的, 与学生无关。而课堂评估表仍是:目标制定是否具体明确可行, 重难点是否突出, 教法是否得当, 教学内容是否完成,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等等, 哪一条不是针对教师的呢?目标、重难点的制定, 要求谁的呢?学生要做的是老师的事, 当然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 有悖于新课程理念。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提出, 一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 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在做中学” (1) 。教师制定符合自己标准的目标适合学生吗?是学生想要的吗?

有堂观摩课, 让学生阅读《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分析“互见法”的运用, 结果遇到语句理解难、文章太长等很多困难。在课堂上, 学生都紧张、默默、积极地阅读思考。等到大部分学生看完后, 教师组织讨论, 可是下课了。在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时, 若把教学内容是否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当作合格课, 则无疑只看中教师如何教, 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而现在多数课堂评价都是评价教师如何通过表演完成他设计的课堂内容, 而不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发挥了积极主动性, 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必然导致教师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这样的评价无疑捆住了教师教改的手脚。

三、只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成, 混淆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概念

什么是目标?目标是要达到的某种境地。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要达到的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教学目标是关系到教学是否有效的首要问题, 也是一节课的方向或灵魂”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十条总目标也都属于“发展目标”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指向性、过程性和层次性” (4) 。由此可见, 无论是义务教育中的, 还是新课程上的, 课程目标都是一种动态的描述, 都是为学生描绘了发展的方向, 为教学指出了最终的目标。

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有教师把课程目标粗略地看成了总的教学任务, 且把这个“教学任务”和为实现目标而凭借的教材内容等同起来: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

1. 把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任务, 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就产生了一个错误逻辑,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的完成等于实现教学目标。如在工厂里, 工人当天做完了规定的工作或生产出规定的产品, 就算完成了当天的任务。而教学目标是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想要达到的理想目的, 它不能按课时去分割实现, 不是量的相加。完成一节课的任务仅仅意味着你把实现目标所依赖的知识载体呈现给学生, 并不意味着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 要实现“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这一目标,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所要理解并运用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查意、辨析、试用, 这些工作做完了,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会用, 不经长时间反复练习感悟是做不到的。如教学《边城》 (节选) 一文, 目标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审美能力目标。在教学中可以用三四节课把文本内容教学完, 但学生真的会鉴赏文学作品了吗?审美能力提高了吗?没有, 而真正能达此目标非经过长时间的大量品读不可。

反之, 未完成教学任务也不见得就实现不了教学目标。有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积极参与了思考讨论, 虽然没有上完这节课, 但有所领悟, 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完不完成教学内容不是关键, 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学法, 引导他们有兴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将目标的实现等于课时目标实现的简单相加, 例如, “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这种目标, 不可能在某一时段实现, 它需要一个艰苦努力的漫长过程。它不能等同于各个小目标之和, 不是小目标之和, 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可是, 我们在教学中, 却把这样的目标看成是具体的教学任务, 给分割处理了, 认为只要完成了这分割出来的课时目标就完成了总的目标, 于是教师在课堂上都是目标1、目标2等分点罗列、分点实施, 课堂就变成了目标的演示和罗列的场所。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教改。

总之, 在评价教师教学方面, 只有打破仅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评价模式, 只有解放教师的上课思想, 才能放开教师的手脚, 才能使教改顺利地深入下去。否则, 教材改了, 教师头上仍戴着“金箍”, 在教学中只会穿新鞋走老路, 表面热闹走过场, 新课改只等于一句空话。

注释

1 周国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302.

2 施良方等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52.

3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42.

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方法;效果

高中语文课程是极具创造性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大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是众多从事高中语文课教学的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新问题。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取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更快的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笔者根据日常教学实践中得出一些经验和体会,以供参考。

一、个别化教学与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总使存在着差距,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强些,部分可能稍微弱些,为避免一些学生吃不足而无所事事,或另一些学生消化不良而望尘莫及失去信心的情况,可个别化教学与分层教学。实行个别化教学,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很有效的手段。比如讲授写好记叙文,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一般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写一件小事,教师不把任何条条框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尽情地写,这样可以使好的学生精益求精,可以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篇文章,完成后互相欣赏,多鼓励,少批评。教学中使用这一方法,结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一节课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作品。尽管作品好坏不同,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此同时,高中语文在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面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或评价较为灵活的开放型任务。在完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愿多完成一些其他相关的更据难度的任务,以满足其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自主创新和练习,提高或拓展作业量。对于开放型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不用去考虑结果的差异如何,只要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即可,不要强求作业的质量。

二、形象演示比照法

形象演示比照法是指教師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从而让新教授的知识更易于被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

当然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和理解。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或者示例,对问题进行比照说明,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这种形象比照法教学时,应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比照的两种事物也许仅是在某一个方面相似,二者是不可混为一谈;二是比照时打的比方一定要贴切,那些易产生误导作用的宁可不要用而不至于使学生误解。

这种教学策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对知识进行比较时受到启发,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教师就能更好更容易地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三、悬念性课堂情景设置法

所谓悬念性课堂情景设置法,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学习。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想办法去实现样想象的模样,再在课堂和小组中提供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和步骤。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教师这时先给予肯定,然后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其实在通过一些阅读和讨论是可以解决了这类难题。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问、有想要解决问题的想法时,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新知识,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情景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四、兴趣培养激励法

高中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学生很容易对这门课学科形成“兴趣的萌芽”,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兴趣注入的时机,加以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形在学习上形成真正兴趣。要注意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都需耐心解答,强化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对学生的每一个困惑满意的解释,充分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中不断的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成长。

比如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教授中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迫不及待的想做出自己的作品来突显自己的能力,教师发现后,如果就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大肆批评,批评文章面杂乱,整体不和谐,甚至加以处罚,学生就会“扫兴而归”,学习兴趣就会陡然跌至低谷,很容易就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法保证了。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其的内容,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不能胡乱去想象不和实际,不能随性而为。

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采用兴趣培养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下,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荣誉感、价值感和自豪感,教师再进行强化,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的循环。课堂中尽量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小组讨论,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个人和集体有成就感,感到莫大的学习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高中语文的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上,我会经常把学生的作品选出一些,或者让这些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他们会充满自豪感。同学们在小组交流作品时,彼此之间也会相互激励和启发,取长补短,使自己的作品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的激励,这种方法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来说,简单,适用,教师也可根据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不同学生的方式,对优化课堂教学也很有好处的。

现代社会是发展的社会,高中语文知识就雨后春笋一样,多而其不可缺少。随着新课程的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课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适合时代发展的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将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总之,只要不停地思索创新,不断探究和解决新问题,灵活运用各种适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把握课堂,就一定能得到高效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反思 篇9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反思1

又是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了,这也意味着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可以短暂的歇一歇了。这一个学期是教的高三年级的语文,一共带了两个班,高三班和班,这两个班的基础情况都差不多,经过我这一个学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个学期的教学,可以说是十分紧张繁忙的,但是也是十分地充实的,所以对于这个学期的语文工作,我也是充满了感慨,现在我就我个人的工作谈一谈我这个学期,作为一名普通语文教师的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是临时接任的语文教师,我最开始应该是带的高一的语文课,但是这个学期有一位老教师退休了,学校觉得我的教学经历算是比较丰富的,所以将我调到了这两个班级,继续教高三的语文课。前面我就是刚刚结束一届的语文教学,所以对于再一次教高三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

我知道高三的孩子前面刚刚结束学业水平考试,他们很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上面轻视起来,而他们还有两个学期(加上这个学期)就要参加高考,所以我知道我这个学期的工作就是要让他们继续重视起学习来,至少在我语文的科目上面不能够掉以轻心。高考要考的东西是比较全面的,是针对的整个高三的学习,所以把所有的复习工作放在下一个学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知道,在这一个学期里面,我就要在一边上新课的同时,教他们考试复习好以前几个学期的语文。

教语文这么多年,我对语文工作还是有一点认识的,我们教学生们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是考出一个好的语文分数?是也不是!短期的目的肯定是考一个好成绩,但是更加长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上的思维能力和文化气质,所以我在教自己学生语文的时候,是非常重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所以这一个学期的语文课就是这样子做的,每上一节新课之前都会提前跟他们说好,让他么自己去学习这篇课文,然后上课的时候抽选同学上来给大家讲课,之后再给同学评价,分析优缺点。这样子做可以然他们自己去学习,可以增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反思2

平时的阅读教学总喜欢抓住文本里的那个最重要的问题,而后营造良好的讨论环境,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说话,尽量钻到文本的深处,尽量还原作者原来的情趣,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文本后面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请你永安她的灵魂”作结,阿长不过是鲁迅家里的一个保姆,我们还读出她各种各样的毛病,鲁迅为什么如此的祝福她,纪念她呢?抓住此问题,深入文本,读阿长的名字的由来,读阿长的相貌,读阿长切切擦擦的毛病,读阿长粗俗的睡相,读阿长烦琐的规矩,读阿长古怪的故事,读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了人面的兽、九头的鱼的三哼经……学生钻到文字底下,读出了生活中的阿长,或者是我的奶奶,或者是我的外婆,或者是邻家的老奶奶;学生也读出了不幸的阿长的乐观,千百年来朴实的农村妇女微薄的希望;学生更读出了不识字的粗俗的长妈妈是怎样在乎年幼的鲁迅,怎样历尽周折费尽艰难给他找来了山海经——文学大师的第一本书……一篇容量似乎很大的文章,在学生阅读一个早自习的基础上,我一节课就分析完毕。

还要学吗?课代表问我,好象那些重点难点都已经点破,好象我们已经入文、入境、入情、入理,也已经出味!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呢?这节课,有五位学生好几次练笔迟交或者不交,再这样下去,他们会养成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惯,应该施以惩戒,让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互相应和,于是我请他们几个去一旁补作业。其他学生上新课,不等他们几个吗?我总觉得不好,还是等等他们吧,

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我给阿长设计履历》的读书心得题目,要求学生这节课以此位话题作文,500字以上,当场交卷,算是复习此文吧。学生似乎皱着眉,我又写下了几个条目:阿长的姓名,阿长的相貌,阿长的性格,阿长的职业,阿长的经历。一些同学翻着书,开始动笔,一些同学如阿长一样切切嚓嚓的,似乎没有眉目。我不得不又安排几分钟的讨论,而后学生作文。外面下着冷雨,昨晚新闻里预报湘北有暴雪,今年的冬天来得太早了,学生们和老师们都穿得鼓鼓囊囊的,可是江南的教室里一般是没有暖气的,孩子们以人多取暖……我看着外面的天气,再看看孩子们瑟缩着双手,有的写了几百字,有的还才开头,我请一位写得很长的也是写作水平比较好的李腊同学站起来宣读自己写的,她还没写完,同学们听了,又动笔写起来,但是教室里总不能十分安静,中途那些补随笔的同学回来了,教室里又有一些骚动,似乎这题目总有些难度似的。

马上下课了,中餐以后,课代表把他们的作业收集上来,因为是学生自己的练习本,不是统一的本子,就显得七齐八不齐的,我批改过程中,发现特别优秀的只有几个,小部分的书写工整,合乎写作要求,大部分的不是马虎,就是篇幅很短,仅仅三百字,这可是一节课的要求,平时一节课是必须写一篇上本作文的!

他们真正读懂文本没有?要么是他们不能很好的对待这种课堂动笔的练习?语文书写习惯、当场写读书心得,这可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从这堂课中得知,不一定口头上热烈的讨论就能代表你的语文能力很强,能用笔分析吗?能把口头零碎的分析连缀成篇章吗?能在平时的这种练习中也养成写字方正的习惯吗?以后多注意吧,语文素养是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一个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不一定代表另一个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要读透文本,能够零碎的口头表达固然好,能够系统的口头表达当然好,能够书面表达更好,而三方面结合最好!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反思3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凭借教师的语言魅力,牢牢吸引住学生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

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即席”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语言: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几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来塑造了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究竟是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仔细学习,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几个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听讲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生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

二、体验成功,实施激励评价,激活课堂

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

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缓的语气,如“没关系”、“再想想怎样说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万不可伤及学生稚嫩的心灵。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地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如此,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紧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再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结合自己的个人风格,采用多种方法,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文色彩,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从而爱上语文课。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反思4

光说不写的语文课似乎成了一种时髦,学生练就了一张巧嘴,却留下了一只笨手,要写,就显得非常痛苦,这是缺少锻炼的缘故。写顺了,写惯了就不再觉得是一伯苦事,反而有一种写后的酣畅淋漓的快感。笔下流出的是文字,是思想,是情感,对写的人来说是一种物化的思维的结晶!所以,爱写,是习惯使然,一旦写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思考的方式,那么,语文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语文就成了一种素质。

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为了赶自己的教学进度,在需要学生花时间去读、去感悟的时候,往往“越俎代庖”,替代了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这犹如农民在晒干菜时“节约了阳光”,而用烘干的办法一样,得到的是老得蹦掉牙的干菜而已!

教师在学生与课文之间,应该做一个红娘。当学生对课文没有兴趣的时候,教师应当将课文中最精彩的、最有趣的、最有魅力的地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好感,从而愿意甚至主动地阅读文本、开掘课文的内涵;当学生及时提供指导,让学生与广西深入地对话下去……如此教学教师就是学生喜欢的红娘,而不是令人讨厌的“第三者”!

功利性的学习使学习本身失去了与生俱来的那种快乐、那种美妙的感觉。学习势必成为一种附加的、外在的`压力。游戏式的学习没有功利性,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由的活动,有利于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没有“游戏时代”的童年,是残缺的童年,是没有幸福可言的童年。我们决没有理由为了孩子的明天的幸福而剥夺他们今天的快乐。没有快乐的今天哪有幸福的明天?

我们总是苦于无法了解学生,而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儿童文学。读孩子们喜欢读的书,你就会走进那个神奇的缤纷的世界,才有可能读懂儿童、读懂学生。其实,无论到任何时候,文学对于我们心灵的抚慰作用都是无法磨灭的,它给予我们的温馨和美感,将会让我们一生受用。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反思5

上初唐诗的部分,比之之前的现代诗歌,感觉更加有内容可讲,针对的高考能力要求也比较显著,所以备课时内容更加充实。但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发现设置的问题并不是完全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时候问题太深,或者问题方式不对,容易造成学生的思考瓶颈,课堂气氛也冷场。授课是提问的艺术,如何更加科学地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到达老师所期待的彼岸,这是每一个新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所谓备学生大概就是指这方面。

另外还有关乎教授内容方面的思考。我们老师很多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比较多地停留在文学史,古代汉语等比较专业的层面上,所以在授课时,不免会陷入学院化的囹圄。比如在《劝学》一篇的讲授过程中,我对于文言句式,词语结构的讲解可能过于深刻,涉及到现代汉语的语法层面,但是学生的语法知识不系统,也比较混乱,初中阶段的语法学习大多停留在听听而已,用不到也懒得深刻学习的程度,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听懂,讲解文言的倒装,在学生眼里,也只是难懂的文言知识,自己仿佛感觉到这些内容只是讲给自己听的,为了讲而讲,或许说到底还是对于学生的程度有不完全的认知,所以在授课内容选择上并不能把握好尺度。

最后,我很想说,虽然这些日子以来,自己精神上,身体方面压力都比较大,但是与学生的交流也使自己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创造的快乐。学无止境真的不是说说而已,经过课堂的种种,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这或许也是幸运之所在。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反思6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1班和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该两班是高三理科基础教学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语文兴趣偏低,信心不足。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教有耐心,教有定法”的原则,从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欲望着手,坚守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设法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坚持“每课能得、每课必得”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审慎、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授课中摒弃随意性和遍地开花的教学局面,抓住教书育人的重点,推行启发点拨和自觉自主式教法、学法。

我以课本和高三复习用书为主要学习内容,积极培养、发展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阅读,认真大量地写作,将语文融入广阔博精的读写交流之中;坚持每日一读古典名著《孟子》、《庄子》或一诗一美文的课前活动,注重挖掘、发挥中华传统文化里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作用的精髓知识,引导学生能正确认识、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内涵的正确有价值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学期我完成了高中第五、六册和第一轮总复习用书的教学工作,还引导学生完成了6本《新读写》、3本《中学语文》和部分《孟子》、《庄子》的阅读任务,带领学生到校阅览室上了5次自由阅读写作课;认真落实了八篇作文全写全批的教学任务。指导全体学生参加《名著之旅——校第6届科技艺术节子活动之一》,部分学生效果良好。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反思 篇10

关键词:教学反思,概念,必要性,源头,善后

我们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论学习、观摩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不少, 但教学效率仍难以提高。经过认真的学习与思考, 结合实践与反思, 并总结出一个答案, 那就是我们的理论学习只是表面性的学习, 没有深入地探究及消化;观摩学习, 只是观摩而已, 没有认真对该活动进行思考与评价, 吸取其精华。若要取得进步, 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听取评课意见中学会反思, 消化和积累, 才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和提高, 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的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实践, 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说课、磨课, 并且不断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 尤其是在公开活动时。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 就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能使教师们更关注学生的感受, 更认真地研读教材, 明确教材的中心思想, 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同时, 更进一步熟练教学过程。

1. 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

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时都要不断地思考、否认、修改、自己磨课、再次修改、提炼。确定教育目标后, 还要认真思考:活动对推动学生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目标;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才能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

2. 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学生的经验

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是丰富和开发学生生活经验的依据。因此, 在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社会、生活经验进行充分思考:学生已有哪些经验?适合本班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学生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

如我在组织分享阅读巴金的《小狗包弟》观摩活动时, 认真研读教材, 思考教材的中心思想, 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 多次对该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修改。因此, 在观摩活动中, 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并得到指导老师和领导的肯定。但是, 因为课前的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社会经验, 当学生对读本的理解和掌握高出老师的要求时, 就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提升。因此, 教师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 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二 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

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 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方案和教育策略。它能体现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这也正是我校教师的弱点。

1. 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自发生成的事件或突发事件, 及时地进行价值判断, 调整预设计划, 灵活地反馈应对。

如有经验的、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 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 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 学生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 于是马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 你将怎样记录这样的天气呢?学生顿时醒悟, 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2. 根据学生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

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通常会预设一些问题, 但是, 在活动实施中, 就会发现学生对该问题很难理解和掌握, 而教师却没能够及时地调整问题的提问方式, 而只注重引导。

三 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后, 我们可反思, 在这一活动中, 哪个环节组织得好, 哪个环节还存在不足, 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等。

上一篇:建筑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下一篇:LOGO!控制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