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生产制造系统十篇

2024-09-12

模块化生产制造系统 篇1

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是德国FESTO公司生产的教学设备, 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该设备是一套开放式的设备,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设备组成单元的数量和类型。由多个单元组成的系统可以体现出自动生产线的控制特点。传感器一般处于研究对象或检测控制系统的最前端, 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 是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实现自动控制的主要环节。

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中主要用到了光电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和磁感应式传感器等四类传感器。

一、光电式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是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不仅可测光的各种参量, 还可把其他非电量变换为光信号以实现检测与控制, 又称为光敏传感器, 或光电探测器。光电传感器具有无损伤、不接触测量元件、灵敏度高、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响应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可靠等特点。

1. 对射式光电传感器

对射式光电传感器的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处于相对位置, 面对面安装。光纤 (探头) 共有两根, 一根用于导出光线, 一根用于导入光线, 其作用只是传导光。若有物体通过光路, 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光线被阻断, 引起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因此, 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是检测不透明物体最可靠的检测模式。如安装在模块化加工系统供料单元送料模块料仓中的对射式光电传感器, 就用于检测料仓中有无工件。

2. 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是做在一起的, 在工业生产中用的最多的是漫反射式和镜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1) 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集发射器和接收器于一体, 二者处于同一侧位置, 利用光照射到被测物体上后反射回来的光线而工作。由于没有反光板, 正常情况光反射器发射的光, 接收器是无法接收到的, 只有当被检测物经过时, 将光发射器发射的光部分反射回来, 使光接收器得到光信号, 传感器才产生输出信号。对于表面光亮或其反射率极高的被检测物体, 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是首选的检测模式。

(2) 镜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镜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也是集发射器和接收器于一体, 二者处于同一侧位置, 在其相对位置安置一个反光镜。利用光反射镜, 发射器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回到光接收器。在光的传输路上如果没有被检测物体, 则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发射器发出的光线。如果在光的传输路上有被检测物体, 则接收器接收不到光线, 引起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在检测单元中, 镜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作为安全检测之用。

二、电感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线圈自感或互感系数的变化来实现非电量电测的一种装置, 能对位移、压力、振动、应变、流量等参数进行测量。它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输出功率大、输出阻抗小、抗干扰能力强及测量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 因此在机电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电感接近式传感器属于一种有开关量输出的位置传感器, 又称为电感式接近开关。这种接近开关所能检测的物体必须是金属物体。在加工单元, 电感式接近开关用于旋转工作台的定位, 驱动工作台旋转。

三、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是以各种类型的电容作为敏感元件, 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 再由转换电路 (测量电路) 转换为电压、电流或频率, 以达到检测的目的。因此, 凡是能引起电容量变化的有关非电量, 均可用电容式传感器进行电测变换。电容式接近开关亦属于一种具有开关量输出的电容传感器, 其检测物体既可以是金属导体, 也可以是绝缘的液体或粉状物体。当检测物体是非金属时, 检测距离要减小。在检测单元中, 电容式传感器和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配合使用用于识别工件的颜色和材质。

四、磁感应式传感器

磁感应式传感器是一种将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具有体积小、惯性大、动作快等优点。磁感应传感器用永久磁铁驱动时, 多作检测之用, 如作为限位开关使用, 取代靠碰撞接触的行程开关, 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PLC控制器中常用作位置控制的通讯信号。磁感应传感器只能检测磁性介质, 检测范围与磁场强度有关。在操作手单元中, 在磁性无杆气缸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磁感应传感器, 以检测操作手运行位置。

下面以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中的成品分装单元为例, 分析传感器技术在模块化加工系统中的应用。

成品分装单元的作用是对加工后的工件按照材质和颜色进行分拣, 将它们分别放置在3个不同的滑槽上。该单元由工料检测模块、传送模块组成。

工料检测模块:工料检测模块用于识别工件的材质和颜色。该模块由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及光电传感器和阻挡气缸组成。漫反射式传感器位于传送带的起始位置, 当工件被放置在传送带的起始位置时, 首先受到漫反射式传感器的检测。此时, 传感器的光线被遮挡后返回, 就输出信号“1”。所以, 漫反射式传感器用于检测传送带有无工件传送。电感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工件的颜色和材质。电感式传感器在有金属物质接近时就动作, 输出信号“1”;光电传感器对于接近它的物体反射回的光线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动作, 可以用于识别非黑色物体。所以, 这3个传感器单独使用时, 无法达到检测的目的;当它们联合检测工件时, 就可以实现工件和材质的识别。表1为传感器检测信号的真值表。

模块化生产制造系统 篇2

一、课程设计思路

以岗位需求及职业证书的需求为依据,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岗位需求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将职业素养与理论学习、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以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工作过程为导向, 设计工作任务;以MPS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教学设备为载体实施教学过程;以职业标准为参考, 实现考核评价多元化。

本课程以生产中常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西门子300系列PLC控制技术为主线, 设置了3个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又分成多个任务, 从各个工作单元控制等真实任务入手, 以典型的控制任务为途径,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整个教学过程将基本知识点贯穿始终,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 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会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 逐步提高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与思路 (一) 课程内容改革设计

1. 课程内容改革的原则: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 对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与表述, 分析工作过程, 建立学习性工作任务, 实施学习性工作任务。

2. 课程标准开发

(1)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集成了机械、气动、液压、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等技术的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为载体, 通过综合技能培训, 使得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仪器和仪表, 根据给定技术资料, 对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进行编程控制、调试、维护、检修及管理。

(2) 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技术, 掌握气动控制技术, 掌握可编程序控制技术, 掌握传感器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一般的电气、机械和通讯故障分析、诊断与维修, 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设备维护方法, 相关技术文件书写, 熟悉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规范。

(3) 学习情境:设计了3个学习情境, 即单机编程控制与调试、工作单元的组合联机安装调试与编程控制、整机安装调试与编程控制。

(4) 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 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 开发与生产过程结合的项目。项目实施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

资讯:教师给学生分组, 布置任务, 教师运行设备, 明确工作任务, 学生通过查询网站、听课、观看视频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

计划: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制定计划并讨论该计划。 (填写工作计划单)

决策:教师审核学生制定的工作计划, 对工作计划提出意见。 (理论教学区)

实施:学生编程并调试设备, 教师监控学生并给以必要的指导, 保证学生能完成任务。 (理论教学区, 填写工作实施时间表)

检查:学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 并及时地提出问题, 设置相应的故障。 (实训教学区)

评价: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并提出修改意见和注意事项。 (理论教学区)

(5) 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团队合作进行成果展示, 学生共同评价 (自评与互评) , 教师和企业人员对其评价。包括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控制程序设计能力, 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调试等操作的行为规范性, 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职业素质, 过程考核标准和目标考核标准。

(6) 教学建议:将《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控制与调试》各个知识要点, 贯穿到每个学习情境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学生是学习的工作主体,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怎么学, 如何学得更好, 用六步法完成教学。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克服传统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们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上改变以往只关注认知指标和技能指标的评价, 增加了对情感指标、职业素养的评价。考核评价标准及学生最终成绩评定:考核满分100分, 60分为合格。

考核方式如下表:

摘要:本文以岗位需求及职业证书的需求为依据, 校企合作开发出任务驱动的中、高职课程内容, 实现中高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衔接, 使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获得阶梯式提升。高职的课程学习是在中职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将中职学习任务的技能训练与高职课程中的学习任务有机结合, 实现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控制与调试课程在中、高职对接的课程衔接贯通。

关键词:中高职对接,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与调试,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Z].2010.

[2]肖琳.对机电专业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3) :36-37.

模块化生产制造系统 篇3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System Should Consider the Function Modules

Cui Hong

(Inner Mongolia Unicom,Customer Service,Hohhot010020,China)

Abstract:The Securi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System for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safety and accident prevention,rescue,dealing with an integral system.The companies want to implement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information to be considered the construction of many functional modules.

Keywords:Security production;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Function module

大多数企业希望将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和事故的预防、救援、处理中,将企业安全生产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转变,实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控制管理风险,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的目标。那么,企业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应考虑建设的功能模块应包括:

一、设立一个标准的安全工作信息中心

安全工作信息中心是一个导向性模块,通过自建的短信发送和邮件系统,可以发布安全生产公告,实现安全生产业务的通知提醒,以及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该模块可以有效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的传递效率,促进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安全工作计划和报告实时动态信息展现

安全工作计划和报告通过标准的安全生产年度计划的制定,并要求基层按照月度、季度汇报安全生产情况,从而实现安全生产情况的实时动态信息掌握,为决策者提供年度安全生产计划的指标完成情况。

三、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报告及处理管理

用于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指导管理人员根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标准格式要求制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生成安全管理网络图,输出安全生产工作通讯录,并保存电子版的安全生产责任书;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清晰完整,有据可依。功能包括安全生产组织结构图建立和更新功能,各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编订查看功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编写和改版功能,安全生产责任管理网络的展示功能等。

四、随时可获取的法律法规

建立随时可获取的安全生产专业法律法规文库,确保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到国家和行业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帮助企业做到安全生产的有据可依和有章可循,建立符合体系要求的法律法规文档管理体制。用于法律、法规、规章的下载、专业维护、定期更新等。

五、安全管理制度的分类归集

对行业及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收集分类保存,便于使用者随时查询,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管理、危险源管理等内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可制定相关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提交发布于各岗位,设置定期管理制度评审提醒功能。功能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制度的管理,内部资料的共享,文件控制清单生成、文件等。

六、安全教育培训和档案管理(可选)

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培训控制和档案管理。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的要求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对培训情况进行控制,并建立以人为单位的安全生产培训档案,保存特种作业、管理人员等相关资质证书,形成分门别类的安全教育档案卡。对将要年审或再培训的人员提供证件有效期提醒功能。协助企业实现标准、规范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流程和档案。

七、危险作业许可管理

用于对企业内部的危险作业实现网上备案和网上审批,例如动火作业、动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空作业等,建立完整的危险作业实施档案,实现对临时危险作业的有效控制,降低作业风险。

八、现场重点部位管理

对企业内风险较高的、安全生产重点关注的作业场所进行管理,它由重点部位的审批流程、人员安排管理流程,定期检查、危险源输出等相关的子节点组成,可以与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现代化监管设施相结合,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现场可通过手持PDA或平板电脑记录现场检查记录,将现场图片与相关信息传输至管理平台实时汇报安全工作,多方位保障安全生产重点部位,确保不出重、特大事故。

九、生产设备管理

注重特种设备,大型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卡,详细记录型号、购买时间、产地、维修记录、定检时间、报废日期等内容。设计安排设备安全检查表,记录检查明细并保存便于查询;根据设备相关属性提醒定期设备保养、维护、检测。促进企业的设备管理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管理要求。

十、隐患排查治理

提供对隐患按照上报、整改与复查的闭环管理,在流程中对“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进行严格控制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在平台中即时查询隐患的发现和治理情况,组织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复查;系统可以输出符合国家安监系统要求的隐患报告单和统计报表,帮助企业实现23号文件对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要求。

十一、危险源管理

旨在建立一套符合体系标准要求的危险源辨识评价流程,主要包括树形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单审批,专家组评审,按月风险评价等主要功能,可以输出符合体系要求的危险源清单,建立统一危险源档案,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对危险源管理情况可随时了解查看。该系统还能够与其它模块建立联系,将危险源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档案。

十二、职业健康管理

旨在实现有职业危害点和有毒有害人员管理,包含职业危害点(岗位)新设、修改、撤销的审批流程,有毒有害人员界定管理流程,职业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流程。实现职业危害点的台账建立,定期监测提醒和数据保存,人员岗位界定,有害岗位津贴的发放,职业健康体检提醒和数据保存的功能。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有毒有害作业点和有毒有害人员管理。

十三、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能清晰的记录每一件劳动防护用品的有效期、检测期、价格、附件购置方式等相关记录,在人员领用时,会在劳动防护用品上粘贴条纹码,形成领用清单,形成规范的合法的领用记录。

十四、应急预案和演练管理

通过应急预案的指导编制,应急资源的管理和应急演练的计划安排,建立企业应急预案数据库,形成应急资源台账,记录并控制演练区间,通过短信实现应急信息的快速传递。从而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巩固安全生产应急防线。

十五、环境管理

制造业基本ERP管理系统模块 篇4

一、销售模块

1.成品分类、客户分类需要能做到多维统计,比如一个产品属于成品,还可以属于铁制品。成品和客户都必须能实现这种多维分类,相应报表也能根据这些多维分类进行分析统计;

2.查看该销售订单时,可以直接查看到该张销售订单的执行情况,如出货数量、出库数量、退回数量、退回入库数量、退回补货数量、每条记录的执行状态等;

3.销售订单页面必须能关联和集成该销售订单下游作业:发货单、出仓单、退货单、退仓单、发票等单据;

4.系统必须支持业务人员销售跟单,就是在销售订单页面可以直接很清楚的查看该销售订单对应的采购订单和生产订单,以便跟单员更好的跟踪销售订单执行进度;

5.系统必须支持协议订单功能,允许营业和生产先进行备料生产,等接到客户正式订单和出货通知时,能迅速交货;

6.销售发货单和销售出仓单页面都要可以关联查看到该发货单上游的销售订单、下游的发票信息、应收账款凭证等信息;

7.系统需要支持销售订单历史数据查询,如果一个销售订单在数量、单价、交期方面有变更的话,系统需要保留历史的销售订单数据,最好能支持变更前后数据的差异比较;

8.系统需要有直接调用的销售数据综合查询报表,可以以订单日期、订单编号、预计交货日、客户编码、料品类别、料品编码、出货日期、出库日期、交货状况等任何一个条件或者多个条件组合来做销售订单执行状况查询;

9.系统需要具备销售订单历史交易单价查询,可以查看到一定时间范围内任何一款产品销售单价及价格变动趋势;

10.系统必须具有未交销售订单明细表,需可以查看任何一个时间段范围内的任一客户、任一产品的未交数量、未交金额明细及汇总未交数量、未交金额;

11.销售收入明细及汇总表,需要查看任一时间段各个产品都各自的销售数量、金额明细(最好可以关联到对应的发货单)及总共销售金额汇总的报表;

12.系统必须具备销售对帐明细表,可以筛选任何一个客户的一个月的发货和退货明细,并汇总对帐总金额,以便业务人员的月底销售应收账款对帐;

13.销售订单和出货单毛利分析,在系统成本计算完成之后,可以很清楚的查看任何一张销售订单或发货单的销售单价、销售金额、成本价、成本金额,毛利率等指标;

14.销售排行分析,需要系统支持以客户排行、以产品排行,按照销售金额大小、毛利等指标进行排行分析,以确定那些产品利润较高,哪些客户是我们的重点客户;

15.销售订单交期预测模拟分析,很多时候客户会口头询问我们,如果下达一定数量的某产品的订单,我们大概能什么时候交货,在不问生管和计划的前提下,系统能快速的支持订单交期预测模拟,快速的给予客户答复,这也是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一项措施。

二、采购模块

1.材料、供应商分类需要能做到多维统计,比如一个材料既属于原材料又属于铝型材,材料和供应商都必须能实现这种多维分类,相应报表也能根据这些多维分类进行统计分析;

2.系统必须支持销售订单转采购订单功能,由于我们研发事业部在售后服务过程中会出现直接从供应商购买一些配件,随后直接交货给客户,自己不做生产的业务;

3.由请购单可以直接查看该请购单明细已经抛转采购单的状况,以及可以直接关联到该请购单已经抛转的对应采购订单;

4.采购系统需支持采购配额管理,为了降低采购风险,一些物料会有多家供应商供应,需要系统支持采购的配额管理,同一请购数量可以抛转多家供应商的采购订单;

5.查看某一采购订单时,可以直接查看该张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如到货暂收数量,暂收退出数量、合格入库数量、退货数量、退货出库数量、退出补货数量、每条记录的执行状态等;

6.采购订单页面必须能关联和集成该采购订单上下游作业,上游的请购单、销售订单;下游的到货暂收单、暂收退出单、合格入库单、退货单、退仓单、发票等单据;

7.合格入库单页面要可以关联集成查看到该入库单上游的采购订单、到货暂收单、销售订单,下游的发票信息、应收账款凭证等信息;

8.系统必须支持采购暂估作业,由于当月发票未到,入库金额只能以暂估处理,系统必须支持单到回冲、单到补差、或者月初回冲的其中一种;

9.系统需要支持采购异常退出作业,我们是机械加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铝型材和压铸件都会出现工废和料费的情况,做退料处理是不合适的,一般需要做生产不良入库,然后仓库做采购异常退货流程;

10.系统需要支持采购订单历史数据查询,如果一个采购订单在数量、单价、交期方面有变更的话,系统需要保留历史的采购订单数据,最好能支持变更前后数据的差异比较;

11.系统需要有直接调用的采购数据综合查询报表,可以以订单日期、订单编号、预计交货日、供应商编码、料品类别、料品编码、到货日期、入库日期、交货状况等任何一个条件或者多个条件组合来做采购订单执行状况查询;

12.系统需要具备采购订单历史交易单价查询,可以查看到一定时间范围内任何一款产品采购单价及价格变动趋势;

13.系统必须具有未交采购订单明细表,需可以查看任何一个时间段范围内的任一供应商、任一材料的未交数量、未交金额明细及汇总未

交数量、未交金额;

14.采购入库数量、金额明细及汇总表,需要查看任一时间段各个材料的采购入库数量、金额明细(最好可以关联到对应的入库单)及总共采购金额汇总的报表;

15.系统必须具备采购对帐明细表,可以筛选任何一个供应商的一个月的送货和退货明细,并汇总对帐总金额,以便采购人员的月底采购应付账款对帐;

16.采购排行分析,需要系统支持以供应商、以材料按照采购金额大小等指标进行排行分析,以确定哪些材料做重点管理,哪些供应商做重点管理。

三、库存模块

1.成品、半成品、原材料、易耗品等所有料品都需要做到多维分类,相应仓库报表也能根据这些多维分类进行统计查询分析的;

2.系统需要支持仓库的借出还入作业的功能和报表,由于我们公司有多个事业部,多次出现不同事业部仓库之间借还料的业务;

3.仓库计划库存量查询,我们不仅需要查到当前库存量,还需要根据目前的业务知道某一产品某一天的计划库存量有多少,这些计划库存的来源单据又有哪些?

4.系统需要支持仓库库存呆料分析,可以以仓库、物料、时间范围、库存数量和库存金额提供一张仓库库存呆料汇总表,以供仓库人员做库存呆料分析;

5.仓库盘点差异分析表,在进行月末盘点之后,需要系统显示每一存货盘点数量、差异数量、差异金额及总差异数量和总差异金额的盘点分析表;

6.系统需要提供一张库存进销存日报表供仓库使用、库存进销存月报表供成本会计使用,以及查看每天和每月的存货变动情况;

7.当前库存量查询及库存来源跟踪查询,我们不仅仅知道当前库存量是多少,更需要知道,这些库存的来源,系统需要做到库存来源跟踪的查询。

四、生产模块

1.由于我们是严格的接单生产模式,成品很少做备货生产,材料也很少备库存,基本都是接单后才生产和采购的,也是随时接单,随时做材料需求和生产需求的,系统要么支持LRP的作业模式,要么支持衍生式的MRP需求运算模式,同时也能够做到订单跟踪;完全意义上MRP运算太耗服务器资源,不希望系统只有这一种的材料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的生成模式;

2.生产订单界面需要知道该订单的工序级别的排程,就是能很清楚的查看该产品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哪些加工中心来完成、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完工、需要几天来完成、每天各计划完成多少;

3.生管人员需要在生产订单页面查看该生产订单页面每张派工单每个工序需要投入多少材料、已经投入了多少材料、目前还有多少在制材料等信息;

4.可以直接在生产订单页面可以查看该生产订单每一工序派工单的派工数量、不良数量、报废数量、完工数量、在制数量等订单执行进度查询;

5.生产订单页面可以查看该订单需要耗用哪些加工中心的哪些资源,标准耗用工时多少,实际耗用工时多少、工时差异多少;

6.可以从生产订单页面直接关联查看该生产订单属于哪一张销售订单、属于哪一张生产计划产生的;

7.在生产订单页面可以直接关联下游的领料单、补料单、退料单、工序移转单、生产不良报废单、完工入库单等下游的该生产订单的执行单据;

8.系统需要具备独立的补料流程,以控制原材料的耗用;系统应具备生产工序不良入库流程、生产工序报废入库流程,以控制和统计生产异常状况;

9.系统需具备期初未完工的生产订单不同工序录入功能,还需具备车间在制品盘点功能,要能严格的管理车间工序作业状态;

10.系统必须能支持非标生产,就是不建产品BOM,直接可以给产品下生产订单,因为我们公司有不少小批量、短交期的客户订单的,如果严格按照建料号、BOM、工艺路线的方式,时间根本来不及;

11.系统需要支持合并工单领料的功能,因为我们机械加工行业会有一个下料作业,会出现领用一个材料,产生多个半成品的情况,那系统必须支持工单合并领料功能;

12.生产模块要有严格控制生产挪料的参数,任何一道工序往下游交接的数量都不允许大于从上游接收的数量,防止挪料情况的发生,只有如此,后续的生产成本才是可信的;

13.工单缺料分析表,这个报表是结合生产订单材料需求数量、材料库存数量、采购在途数量、制造在途数量、已分配数量等信息,重新计算的工单的缺料分析,最好支持缺料数量转请购单或采购单;

14.工单用料分析表,就是通过生产订单的材料应发数量、实发数量、超领数量、短耗数量、在制数量来考核工单用料状况,也是生产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15.加工中心产能分析表,可以根据加工中心的资源数、总有效工时数、已排产耗用数、剩余产能数,系统支持查看任何一个加工中心的产能负荷情况,供生管参考做生产排程;

16.生产订单执行反馈表,在生产订单做完排程之后,哪些订单做了提前执行、哪些订单做了延后执行,与正常的生产计划差异多少,系统需要一张生产订单执行反馈表以系统预警的形式提供给生产管理人员做相关调整;

17.加工中心生产日报表,系统需要支持查看任一加工中心的昨日结存数量、今日接收数量、今日转出数量、今日结存数量的生产日报

表;

18.生产重工、不良、报废统计表,系统需要支持任何一个时间范围之内的任何一个加工中心的生产重工、不良和报废数量的明细及汇总报表;

19.加工中心完工统计表,系统需要支持查询任何一个加工中心、任何一个时间范围内的完工移转和入库数量;

20.发退料明细表,系统需要支持任何一个时间范围内、任何一个加工中心的任一生产订单的收料和退料情况,在成本计算之后,并可以知道每一工单的材料领用金额;

21.料件生产订单明细表,我们要通过的反向查询,要知道某一物料由哪些生产订单需要耗用,并需要知道各自耗用多少。

五、委外模块

1.对于生产过程中突发的委外作业,系统是否具备委外工序功能暂不做要求,但系统必须支持比较简单方便的处理这类突发性的委外作业,还能做到委外对账、发票及成本核算;

2.系统必须具备委外对帐明细表,可以筛选任何一个委外厂商的一个月的送货和退货明细,并汇总对帐总金额,以便委外人员的月底委外应付账款对帐;

3.系统可以随时查看委外厂商的在制物料数量,就是说我们生产人员可以随时查看任何一个委外厂商处还有多少材料在制未交货,以便生产人员跟踪;

4.已入库未核销委外订单查询表,系统必须能过滤出已经委外入库但未做核销的委外订单明细查询报表,以便委外人员及时核销及月底成本计算。

六、财务模块

1.系统必须预设最新的大陆体系的会计科目,常用的“管制科目”(系统自动生成凭证的科目)系统可以预设,也可以允许财务人员根据工厂实际做调整;

2.系统必须支持总分类账余额表和明细分类账关联查询,就是我们既要知道总账科目余额又要知道是哪些明细票据和凭证生成的这些总账余额;

3.系统需预设三张常用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利润表),并允许客户修改这些计算公式,最好能支持不同两期之间的财务数据的比较;

4.系统必须支持个人余额表和往来明细账、部门余额表和往来明细账、客户余额表和往来明细账、供应商余额表和往来明细账的关联查询;

5.应收模块必须有客户对账单报表,应付模块必须有采购对账单报表,以供会计人员和客户、供应商进行应收、应付账款的核对;

6.系统需要支持简单的财务预算,比如对一些职能部门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预算等,并可以就本期实际发生额同预算进行比较,超过部分可以进行控制或者预警的功能;

7.系统必须支持呆坏帐处理(备抵法或者直接转销法),支持以销售收入百分比、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法中的某一种来计提坏账准备;

8.系统需支持应收、应付账款账龄分析,财务人员可以随时查看任一客户、任一供应商的应收、应付账款的账龄时间,以期减少财务风险;

9.系统最好支持财务高级应用的KPI分析,如偿债能力分析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经营能力分析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获利能力分析的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纯益率等财务高级应用。

七、成本模块

1.系统必须支持标准成本维护,如外购材料标准成本维护,自制成品、半成品标准成本维护,委外产品标准成本维护,并可以根据产品实际成本来重新发布产品标准成本;

2.系统必须支持分批、分步、品种法的成本核算方式,就是需要系统能够支持按生产订单、按产品工序、按产品别来计算企业的实际制造成本;

3.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公共材料需要支持多种比较合理的分摊方式,不可以仅仅以入库数量来分摊,最好需要支持权重、工时定额或者材料定额的分配方式之一种;

4.系统需支持公共材料的费用分摊,需支持重工生产订单的实际成本计算,需支持非标生产订单的实际成本计算,这些异常情况的生产成本计算系统必须支持;

5.存货成本的计算跟踪过程。比如生产订单某一款产品的材料耗用数量是多少、材料耗用金额是多少,材料耗用成本价是多少,材料耗用成本价又是如何得来的?系统必须支持存货成本计算的过程跟踪;

6.系统需支持查看工单材料耗用明细表、人工费用成本分配表、制造费用成本分配表、公共材料领用分配表及各占百分比,以便成本人员很清晰的知道一个产品的组成部分;

7.系统需要支持查看销售成本明细及汇总表,如可以查看本月销售产品数量、销售产品金额、销售成本、销售毛利及毛利率等相关信息;

8.系统需支持查看存货成本汇总信息,如材料的自制领用金额、委外领用金额,半成品的入库金额、领用金额,成品的入库金额、销售成本,公共材料的耗用金额等信息,系统只有提供这些信息,才可以在成本计算完成之后向总账切相关成本凭证的;

9.系统需支持存货进销存累积明细及汇总表,可以直接查看任何一存货的期初数量、金额,本期投入数量、金额,本期转出数量、金

额,期末结存数量和金额及按类别汇总查询,类似成本台帐的一支报表;

10.系统需要支持在制品成本明细表,可以查看任一工单在制品期初原料、人工、制费,本期投入的原料、人工、制费,本期转出的原料、人工、制费,期末结存的原料、人工、制费等在制品信息;

11.系统需支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比较分析,可以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公共材料等方面,对产品的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12.在成本计算完成之后,可以根据企业的存货实际成本发生额出具完整的营业成本明细表,可以查看任一类存货的成本结转状态。

八、固定资产模块

1.系统需要支持固定资产按直线法或者双倍余额递减法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月末可以分明细和汇总自动去计提当月固定资产折旧;

植草混凝土模块化生产方法研究 篇5

现有公园的路面大多采用混凝土铺设而成, 混凝土路面虽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诸多优点, 但是, 混凝土表面粗糙, 质感脆硬、内部呈现强碱性, 绿色植被无法在混凝土上健康成长。由混凝土制成的路面往往给人一种硬、粗、暗、冷的感觉。

以往在公园种植树木, 一般情况下是在公园路面上铺土, 均匀地喷洒营养素和水, 然后播撒种子。这种情况下生长出来的植物抗冲刷能力弱, 植物生长稀松不茂密。尤其是矮小植物, 在暴雨大风天气出现将植物被连根吹走的情况。公园路面土质差, 由于土层下面的混凝土呈强碱性, PH值达到11-12, 不利于植物生长。

植草混凝土多以多孔混凝土为基本构架, 内部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连通孔隙, 通过技术调节混凝土内部碱性环境, 为混凝土表面的植物提供根部生长、吸取养分的空间。从而使得透水混凝土面层长出茂密植物;同时, 植物经过生长, 根部发达至土下十几厘米, 可以抵御狂风暴雨天气对植物的影响。

在推广实践中发现, 由植被混凝土制成的路面, 植物生长较普通混凝土路面, 长势茂盛。然而, 通过以往长达两年的研究发现, 植物的生长快慢程度不同, 有的植物生长得快, 有的植物生长得慢;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自然死去, 植物尸体不易除去。导致的结果是公园路面地坪高低不均匀, 影响美观。

2 模块化生产方法

针对现有公园植被混凝土路面存在的不足, 本文提供一种新思路, 即模块化生产制备植被混凝土。植被混凝土模块事先在预制构件工厂内制作完毕, 模块形状可以是方形, 菱形, 六边形, 如图1。

模块内部放置固定容量的泥土、植物所需营养成分、保水剂、一定数量的植物种子。采用模块化需使种子发芽生根, 植物数量和生长环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出现植物死去或长势不好的情况, 可以替换模块移植新的生长好的植物, 操作简单方便。

需强调的是, 在种子生根发芽后才可将模块卸除。在植物生长过程中, 若出现某个区域植物死亡或生长不茂盛, 可用模块移植方式将长势好的植物轻松取出进行替换, 操作简单易行。透水混凝土层孔隙内部填入植物所需酸碱适宜的营养成分和保水剂, 为植物提供良好生长环境;土壤层事先需清扫干净, 且喷洒营养素, 保持土壤肥沃。

3 模块构件设计

为了便于构件现场搬运, 本文设计出一种易于搬运的模块构件, 专门应用于边坡防护中。该构件由外框体和透水体组成, 外框体为呈∩形的普通混凝土框体, 主要由制成一体的左边框、右边框和后边框组成, 左边框、右边框的中段对称地均呈内收的等腰梯形, 在左边框、右边框上分别带有前后两个通孔, 以穿装吊具, 方便小车搬运, 在左边框、右边框后端部之间带有朝后凸出的长方体的后边框, 此外框体可用C20-C30的普通混凝土浇筑而成, 如图2。

在外框体的内腔中, 为与之制成一体且具有同一底平面的透水体, 此透水体的前端面与左边框、右边框的前端段之间形成直角缺口槽, 此缺口槽与另一块本植被护坡构件的外框体上的后边框相对应嵌合, 此透水体的厚度为外框体厚度的2/3, 以减少构件的重量, 此透水体用透水混凝土浇筑而成, 透水率可为26%-30%, 抗压强度可为5Mpa。此透水混凝土可由16.5mm-30mm的粗矿石、水泥、胶结料、Fe SO4溶液和水按照设置的配合比配制而成。

使用时, 将各本植被护坡构件在江河、湖泊水岸的斜坡上由下往上依次铺设并使各对应的后边框均分别与缺口槽相嵌合, 形成一个稳定的护坡体, 在各透水体 (即透水混凝土) 内掺入营养素和保水剂。然后在各透水体的表面填土植草, 实现水岸的绿化美观, 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此种易于搬运的植被护坡构件, 不仅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而且便于搬运, 构件相互之间连接性强, 提高了护坡上植被防护构件的稳定性。

目前该种护坡构件已形成实用新型专利, 获得授权。专利授权编号为zl201320494358.5。

1、外框体1-1、左边框1-2、右边框1-3后边框2、透水体3、缺口槽4、通孔5、透水混凝土6、植物草种

4 透水混凝土的制备

4.1 原材料的组成

透水混凝土由透水混凝土专用胶结剂、碎石、水组成。

(1) 专用胶结剂

透水混凝土专用胶结剂是由标美彩石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专用胶结剂, 以高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为基料, 配以多种助剂增加强度与粘结力组成的粉状料。同时, 可按用户要求加入无机耐候颜料, 使其和碎石、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 组成不同色彩的透水混凝土面层。

(2) 碎石

本项目面层采用2.4~4.75mm级配碎石, 基层采用4.75~9.5mm级配碎石, 选用尾矿石、钢渣石等废弃资源作为透水混凝土的骨料。

(3) 水泥:强度为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4) 水:普通自来水即可用。

4.2 三种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配合比

彩色:32kg胶结料:1600!

石子:400kg水泥:120kg水 (参考)

原色:8kg胶结料:1600!

石子:400kg水泥:120kg水 (参考)

要制造出高质量、高标准的透水混凝土地面, 在原材料固定的条件下, 严格控制以上三种原材料的配比。这是制备中的重要关键, 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比例。

4.3 透水混凝土制作过程

透水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透水水泥混凝土初凝时间短, 拌合后不宜过长时间停留, 因此搅拌机容量的配置应根据工程大小、施工进度、施工顺序和运输工具等参数选择, 运输工具必须适应搅拌机的出料量。

制作过程:先将石料和50%的用水量加入强制式搅拌机拌合30秒, 再加入水泥拌合40秒, 最后加入剩余的用水量拌合50秒后出料。可以先润湿石料表面, 防止水泥浆过稀、过多影响路面透水性, 并且对透水混凝土强度有保证。

养护:制备后在透水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并均匀洒水, 保持透水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洒水只能以喷淋方式, 不能以高压水冲洒。养护期视气温不同而不同, 一般不低于14天。

4.4 实验数据

表1列示了透水混凝土配合比;

表2列示了透水混凝土各项性能试验数据。

5 植物草种选择

植草草种的选择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以及工程要求进行选择, 从保护当地物种平衡的角度出发, 应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多年生自然生长草种。植草草种应适应碱性土壤, 具有一定的抗热、抗旱能力, 根系发达健壮、穿透土壤能力强。研究表明, 常见的多年生草类, 例如耐碱性、耐寒性、耐热性良好的狗牙根、百喜草、假俭草、顶锋等, 以及耐热性稍差的紫羊茅和早熟禾等, 均可在生态植草混凝土中生长。

植物应具有良好的抗旱抗热能力、根系强健粗糙、穿透土壤能力强的优点, 本文优选高羊茅、狗牙根、黑麦草三种植物混合播种, 原则上按照20-25g/m2均匀播种。构件内部应喷洒保水剂。保水剂优选丙烯酸酞型保水剂。因植物品种多为多年生植物, 构件内部还需要填充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缓释肥。缓释肥优选PPG缓释颗粒, 施肥量原则上应为150-200g/m2。

小结

应用于边坡防护的植被混凝土研究中, 植物的选择和养护很关键。在应用中发现, 发现植物存活率达到不足60%, 存活率低的原因和周边的环境及人工养护有很大关系;边坡上风大, 斜度高, 这也是植物存活率低的原因之一。应找寻现有植物在护坡中存活率低的原因, 对症下药。采用模块化生产方法, 提前制备好植被混凝土预制构件, 工厂化规模生产, 可有效提高植物前期存活率。目前, 该易于搬运的植被构件已在十七冶集团预制构件厂试产, 采用模块化方法生产出的植被混凝土, 植物生长状况良好。

参考文献

[1]何向玲.透水混凝土地面在城市园林道路综合效益的分析[J].北方园艺, 2011 (15) :146-149

[2]王诗琴.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分析[J].南京标美, 2009 (12) :28-32

[3]透水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4]张亮.易于搬运的植被护坡构件.实用新型专利, 2014, 2

模块化生产制造系统 篇6

1.1 模块化

模块化起源于计算机等加工制造业, 大大提升了加工制造企业各模块间的有机协作关系。近期在服务业中也开始出现, 尤其是服务型的跨国公司全球扩张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组织业态, 模块化不仅是企业适应市场多变的生产方式, 也是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及世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创新组织模式, 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1997 年, 鲍德温和克拉克首次提出了模块化的概念, 他们对模块化在产业结构变革的划时代意义进行了分析, 认为全球产业已进入了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模块化消费的产业模块化大发展时代[1]。

随着敏捷制造和个性化需求对规模生产的冲击, 从福特制到丰田制再到温特制生产方式的演进, 产业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模块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程序化和具体化。产业模块化促使产业价值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 对产业实现创新的路径实现了技术标准到功能标准的转变, 改善了产业内部的不均衡分配格局, 有力促进了国际制造业的协同优化与升级, 极大地提升了加工制造的效率与效益, 并对物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物流业模块化

面对产业模块化在制造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产业模块化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开始了积极的实践。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 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服务的个性化、服务产品种类的多样化, 服务产品生命周期的不缩短和竞争的日益加剧, 迫切要求形成标准服务业模块来实现个性化、多样化及效率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在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扩张, 既满足本土化的服务需求, 又保持全球市场上的服务竞争优势中形成产业模块。服务模块不仅能推动跨国公司的全球业务扩张和产业梯度转移, 又能顺利实现服务模块在全球范围内的拆分与整合, 为发展中的经济体迅速融入全球价值链, 促进服务外包、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服务功能集聚区的建立与形成。

物流业作为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面对产业模块化在制造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产业模块化对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开始了积极的模块化实践。针对物流产业, 模块化可从产业内部与外部进行两种模块化路径[2]。物流产业内部模块化主要植根于产业内部, 从物流产业的活动环节进行模块化, 即对物流产业内部的运输、储存等基本活动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物流产业外部模块化从供应链向上下游延伸进行, 把物流活动中涉及到的各产业部门都纳入到模块体系, 既包括物流产业活动上游供应产业部门、物流生产部门及下游的消费需求产业部门。物流产业模块化有效解决了产业的条块分割及小而全大而全等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又加强了物流业与其他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程度。

何俊对物流业模块化进行了扩展, 延伸至现代服务业, 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有生产性服务业模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模块和外资拉动模块等三种产业模块[3]。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日趋紧密, 是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性产业。物流业及生产性服业模块化对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实现产业合理化都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2 广东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广东经济建设凭借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和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充分发挥与港澳经济合作, 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广东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受到严重挑战, 外向型经济与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需要适应新的产业格局, 谋求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物流业模块化意味着物流产业内部各模块的重构和与上下游产业关系规则的重新制定。在物流业内部, 逐渐形成“以模块集成的主导企业为核心, 以模块生产为追随企业配套”的产业生产格局[4]。原有产业内大企业或龙头企业通过价值链分解, 扩展成许多零星的模块生产企业, 而本身只保留价值链高端部分。与上下游产业的关系则向供应链管理的网链模式演进, 导致供应链体甚至产业价值链的优化与重组,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产业模块化, 巩固广东现有主导企业的市场地位, 促使主导企业向研发经济、品牌经济和总部经济转型。同时, 主导企业具有制定产业规则的权利, 通过规则制定, 进一步巩固自身优势, 保障自身的价值高端地位。模块生产企业在遵守主导企业制定的规则前提下, 进行自主生产, 同时与产业内其他模块生产商展开竞争, 在利润空间有限的前提下, 很多模块生产商会因为不能承受珠三角高昂的土地和人力成本而逐渐向广东其他地区转移, 而珠三角仍然保留产业内的主导企业和产业规则制定权, 广东产业模式开始从一体化模式向产业高端集聚的模式转化。

物流业模块化是在经济系统主导要素的演进更替下对传统产业组织形态的突破和创新, 是信息时代新的组织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本质[5]。广东物流业模块化能够推动市场结构演进:使市场集中度降低, 改变少数核心企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 降低进入和退出壁垒, 促进产业的竞争与重组, 增加产品多样化程度。物流业模块化改变广东物流企业与其他关联企业行为, 在模块化价值网络框架下进行企业边界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3 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3.1 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动因

随着产业模块化在产业组织业态的全面深入, 对物流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广东区域经济结构中, 制造业是产业结构的主体;而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 物流金融等服务业逐步成为主导甚至支柱产业, 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当制造业规模较小的时候, 服务业内化于制造业, 普遍以“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组织模式, 即制造企业自身承担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商品销售以及物流等几乎所有的服务活动。但由于产业模块化组织的深化, 企业规模的扩大、竞争和专业化分工的加剧, 企业因为资源约束不得不将物流等业务外包, 由此产生了制造、物流等生产性服务活动的相对独立。到了生产相对比较发达的今天, 制造与物流的独立掩盖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降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协同的呼声日渐高涨。广东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推进阶段, 在承接国际先进产业转移的同时, 依据产业模块化规律, 逐步将制造业内迁, 向粤北及东西两翼转移, 以实现全省物流业乃至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实现区域产业的协同升级。

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 而物流业又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两者在物流业模块化甚至区域产业模块化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融合互动关系[6]。当前, 广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地位日趋显著, 然而制造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功能没有真正转化为社会需求, 导致物流服务成本高、效率低, 降低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制造业服务化与转型升级极为不利。因此只有加速物流产业模块化,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 才能实现广东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顺利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与优化升级。

全球金融危机再次说明, 广东未来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就是要促进制造业的服务化, 实现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而通过供应链管理和对制造业的流程再造, 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在产业模块化基础上的融合互动发展, 正好体现这一发展趋势, 成为有效抵御金融危机, 产业全球化转移风险的有力利器。

3.2 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主要问题

广东区域经济结构仍以制造业为主, 制造业是区域产业结构中发展最快和比重最大的产业, 因而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广东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等服务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

物流产业模块化要求物流等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分离的基础上实现融合互动发展。然而广东造业对现代物流等服务业的分离与融合程度均存在不足。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仍存在“小而全、大而全”的产业模糊状态, 物流理念认识的落后, 制造物流与专业第三方物流仍处于分业状态, 制造物流基本以粗放式经营为主, 第三方物流对外开放度不高, 经营困难重重。

物流等生产性服务外包已成为国际趋势, 国际发达经济体的产业发展已成为行业的典范。广东社会物流成本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仍比国际发达经济体高出一倍左右, 在粤投资的世界500 强企业中, 有90%左右的外资企业选择了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务外包, 生产性服务外包是国际跨国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而国内的物流外包比例只有16%左右, 其他生产性服务外包也很低, 严重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失去了产业优化升级的大好时机。

供应链是物流业模块化的基础, 供应链是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及其相互之间的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有机协同组成, 供应链首要是各产业模块的协同。而目前在多数情况下, 国内供应链由制造业主宰, 大型制造商长期霸占链主地位, 制造商在制造业的视角过分强调经济效益, 认为服务业处于从属地位, 在这种产业模块化基础上供应链难以协同。各产业模块之间不是合作关系, 而是竞争关系, 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供应链等新兴业态还基本处于概念阶段, 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更没有形成产业优化升级的生力军。

物流业模块化程度不够, 产业标准化滞后。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需要制造业的支持。与国际发达经济体相比, 广东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设施设备自动化程度有待提升, 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衔接困难,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 多式联运迟迟得不到大的发展;国际贸易中货运标准与规范不协调, 金融供应链有待完善等问题严重妨碍了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升, 社会和企业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

3.3 与制造业融合互动, 实现产业协同升级

制造业服务化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以物流业模块化为抓手, 实现供应链资源整合, 有效分离、外包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务, 提升竞争力。鼓励大型制造业主辅分离、流程再造, 外包物流、会计、人力资源等非核心业务, 支持生产性服务部门向专业领域渗透, 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互动发展。大型物流企业应该做强做大,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同时, 现代物流业应该充分发挥已有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网络布局, 减少物流响应时间, 以更安全、及时、完好、优质的服务尽可能为制造业提供物流技术,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有能力、利润逐步增加的物流企业还应不失时机地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研究力度, 为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或其它行业, 提升现代物流水平。

协调产业供应链, 融合互动发展。对于广东制造业来说, 制造业应立足于核心业务, 与物流及其他生产性服务企业合作, 以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 提升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运作效率。率先实现制造业升级。对于广东物流企业, 应发展针对制造业的物流服务。将发展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作为利润增长点, 加深双方的合作共赢关系, 使得物流服务商在整个生产中参与水平型分工, 从而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强区域协作, 将模块化引向纵深发展。粤港澳区域合作已全面展开, CEPA协议为广东物流业乃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珠三角拥有发展物流业的独特区域优势,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入, 广东将全面承接港澳产业转移, 并向内陆辐射。物流业在此过程中必将大有可为, 以物流业为首的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新一轮的优化与升级。

4 结束语

产业模块化是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升级的重要途径, 物流产业模块化能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分离与融合互动发展, 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广东物流业在区域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 不但能有效衔接制造业与其他生产性服务业,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状产业组织结构, 同时还能对港澳形成产业梯度发展, 实现区域产业的协同升级。

参考文献

[1]Baldwin C.Y., Clark K.B..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 75 (5) :101-106.

[2]沙磊, 钟晓明.基于模块化思想的我国物流业发展路径分析[J].市场周刊, 2006 (12) :194-195.

[3]何俊, 韦志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模块论及对我国的启示[J].软科学, 2008, 22 (8) :67-70.

[4]胡晓鹏.模块化整合标准化:产业模块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9) :67-74.

[5]徐雯静, 郝斌.产业链形态演进、产业模块化与上海产业升级[J].生产力研究, 2009 (14) :121-131.

信息系统自动升级功能模块化设计 篇7

在软件的生命周期中,软件维护是一个重要的阶段,维护过程中涉及程序文件的升级更新。当部署的用户端数量较多时,升级程序的工作量大,目前通过网络(包括互联网、局域网)自动检测并更新程序的模式已经普及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尽量使用可复用模块化设计技术,这点在软件行业内已形成共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模块化设计需使其具有通用性,即能满足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差异化需求,这就要求模块化的软件设计在软件功能上提供众多的参数配置,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使用不同的配置。

本文所述的设计是笔者多年从事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同系统升级方案的经验总结。绝大部分的软件需要不定期升级更新,在软件设计期如果不考虑软件升级更新的问题,在后继的软件维护工作中会遇到极大的困难。

2 系统设计

2.1 架构设计

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升级端和发布端通过网络分别与系统升级服务端连接。发布端发布新版本的软件至软件升级服务器,升级端从升级服务器下载新版本的软件。

2.2 功能设计

服务端在一个TCP端口监听升级端和发布端的连接请求,升级端或者发布端通过向服务端发送用于表达自己身份的字符供服务端识别。

当升级端连接服务端时,服务端启动升级服务功能。服务端向升级端发送文件列表,列表中包含每个文件的名称、大小、版本、MD5文件熵值等信息,客户端将列表中的信息与本地文件进行比较,自动生成需要更新的更新列表。升级端根据更新列表,逐个向服务端请求新文件,服务端根据客户端请求发送新文件。

当发布端连接服务端时,服务端启动发布服务功能。发布端与服务端连接成功后,发布端向服务端逐个发送更新的文件。服务端接收新文件后,更新文件列表以便在升级端连接时提供最新的文件列表。

2.3 详细设计

2.3.1 服务端工作方式描述

服务端以Windows Service服务模式运行,可在Windows服务管理中对其管理。针对Windows服务程序没有界面、不易调试的特点,服务运行过程中在Log文件记录服务的运行情况(包括出错记录、服务开启时间、关闭时间等信息),便于系统管理员通过此文件分析服务的运行情况。

服务端维护最新软件的文件列表,响应升级端的升级请求,向升级端提供文件列表,提供TCP服务套接字供升级端下载升级文件。响应发布端的请求,发布新版本文件,及时更新文件列表。

2.3.2 发布端与服务端的交互及其工作方式

发布端与服务端的交互较为简单,客户端主动连接服务端后,需要更新的文件逐个发给服务端,服务端更新文件列表即可,过程分3个步骤(见图2)。

3 关键技术

本设计的主要特点在于其通用性,其他软件将本模块嵌入并适当配置即可直接使用。发布软件时将升级端与升级配置文件一并打包发布,并将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指向升级端。主程序运行前,先执行升级检查,检查完成后,由升级端调用执行主程序。配置文件是一个ini文件,格式如下:

软件启动的流程见图3。

4 系统实现

升级端通过TCP网络方式主动连接服务端,从服务端下载“程序文件列表”。从服务器下载文件信息列表,包括文件的版本、MD5熵值、文件大小、文件日期。逐个与本地文件比较,略过一致的文件,下载不一致的文件。升级时间点标志,本地记录。与服务器比较,将文件列表中的文件信息与本地文件进行比较,从服务端下载需要更新的文件到临时目录。下载完成后,执行更新操作用新的文件替换旧文件。升级端工作流程见图4。

升级的过程是服务端与升级端交互的过程(见图5)。能够完成升级过程的前提是服务端开启升级服务,在指定的TCP端口监听客户端连接。升级端主动向服务端发起连接请求,在服务端响应后,向升级端发送“文件列表”。客户端取得“文件列表”后,在客户端自行完成文件比较工作,该动作不需要服务端的参与,由客户端独立完成。接下来,客户端根据比较结果,需要下载的文件由客户端向服务端请求并下载。下载完成后,客户端独立更新新文件。至此,整个升级过程已完整执行。

5 结语

本方案对信息系统的自动升级功能进行了模块化设计,避免了同一功能的重复开发,节约了有限的人力资源,提高了开发效率。系统管理人员使用发布工具发布新程序,减少了工作量,同时避免手工拷贝可能带来的失误。一个软件通常由多个文件组成,在软件升级时,可能并不需要更新全部的文件,在本设计中对此进行了区别对待,只下载需要更新的文件。与另一种方式“完整下载所有程序文件”比较,本设计明显节约了服务器资源以及网络资源。

摘要:目的:设计一个独立的自动升级功能模块,可嵌入到其他应用软件中使用。方法:采用C/S架构,利用TCP/IP网络进行升级文件传输,应用程序自动连接服务端执行升级操作。结果:应用软件通过调用约定的模块接口实现自动升级功能,不需每个软件单独设计网络升级模块,避免了同一功能的重复开发。结论:模块化设计自动升级功能,有效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利用网络进行软件升级能减少部署新程序的人工成本。

关键词:信息系统,自动升级,模块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周渝霞,颐凤军,周芃.“军卫一号”客户端软件自动升级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2):45-46.

[2]顾希,曹鸣.软件自动更新的两种方法[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2):38-39.

[3]杨毕辉.医院信息系统客户端程序自动升级的实现方法[J].医学信息,2008,21(9):1504-1505.

[4]矫桂秋.网络软件自动升级技术剖析[J].计算机应用,2003,23(11):121-123.

模块化生产制造系统 篇8

该项目要求候选者在今年9月进行硬件测试,2002年签定生产合同,交付时间在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间。

所要求的前方观察系统主要部件包括观察模块、热成像仪、测角仪、三脚架、外部电源、外部接口、三脚架携行装置及陀螺仪。其应能在60s内测出10km处目标的坐标,水平方向允许误差为15m,垂直方向允许误差为9m。质量大约13kg(最终将降至10kg),带内部电池时应能使用24小时。不带电池时,单个部件不得超过4kg;带上电池时,热成像仪和观察模块不得超过7kg。观察模块应包含一个内置的GPS卡、一个激光测距仪(作用距离10~10000m,1级或3A级,并包含测量计算软件)。其白光瞄准镜的识别距离应为3km,热成像仪的识别距离应为1.5km。

目前,由萨伯技术公司、西姆拉德公司、莱卡公司和BGT公司联合成立的小组已研制出了样机(附图)。其中的观察模块由西姆拉德公司的LP10TL目标定位器(集成了带640×480分辨率的VGA微型显示器的计算机)、数字磁罗盘、工作波长为1.57μm的激光测距仪(作用距离50~10000m)组成。附件包括GPS、数字相机、目标照明器、被照明的分划线和操作手册等。质量约2.5kg,外形尺寸为230mm×190mm×80mm。

配套使用的前方观察热成像仪系统质量3.5kg,可单独使用,也可由LP10TL目标定位器控制使用。它由一个第三代量子井红外光电探测器——320×240元长波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组成。

2002年,采用640×480元的高分辨率探测器将研制成功。未来可能的探测器将是长波/中波双重探测器或长波/近红外波双重探测器。◆

模块化生产制造系统 篇9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系统模块化建模与仿真

文章运用模块化建模与仿真方法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系统进行了较全面的仿真计算.首先论述了模块化建模的`思想和步骤,然后介绍了仿真系统计算程序结构和仿真流程,最后举例说明了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系统中气、液两路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模块化建模和仿真方法正确、有效.

作 者:宋振龙 耿卫国 陈锋 作者单位: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74刊 名:航天器环境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年,卷(期):26(z1)分类号:V475.1关键词: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 建模 仿真 模块化

模块化生产制造系统 篇10

10%的企业在整个公司中全面应用了ERP信息化,7%的企业已经进入到深化应用阶段,另有20%的企业在核心业务部门进行了广泛应用;但仍然有55%的企业处于局部应用阶段,还有8%的企业仍处于信息化的起步阶段(见图2)。

总的来说,2011年中国制造企业应用ERP系统最多的是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相关的模块;其次是与生产计划、成本管理相关的模块;应用最少的是车间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而这正是ERP系统最需发挥其强大效力的领域。

1 ERP生产计划模块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ERP产品主要集中于各子系统、子模块的建设,忽视了ERP的基础和核心——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如何既满足企业复杂多变的生产计划需求,又能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是ERP系统中生产计划模块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ERP生产计划管理模型在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的基础上逐渐优化,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1.1 ERP生产计划模块难以应对不确定性干扰因素

ERP生产计划模块是在一定条件下开发设计的:假定生产计划的工件集合是确定的,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假定工件的加工时间在理想状态下确定的,不考虑加工时间的延误和质量发生异常;假定用以加工工件的工装、设备是连续可用的,不考虑工装、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假定所有参与生产计划产品的工艺设计描述和约束不变;假定在生产计划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库与数据库都集中在一个地方。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干扰因素,如设备损坏、负载能力有限、工序延误、原材料延期到达等。这些不确定因素,通常会导致生产计划方案无法按预定目标正常执行。因此,ERP系统中关于车间生产能力的信息常常导致任务到达以后被搁置,时常出现系统中任务到期而实际却并未排产的情况,造成生产线设备负荷不均匀、生产能力不平衡,极大地影响了车间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和产能的充分利用。尤其在小批量、多品种、工序复杂的制造企业矛盾十分突出。

1.2 ERP系统内部运行机制与算法陈旧

由于ERP系统软件是针对原来特定环境设计的,而企业运营始终处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当企业业务流程优化时,该系统没有与之相应进行调整,即在动态环境下应用静态的系统,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个瓶颈。

如生产等待时间是系统负荷的函数,应随系统负荷的变化而改变,系统负荷的变化又与任务量以及任务的协作相关度有关。但ERP中的MRPⅡ运算,其需求时间按固定值进行运算,使实际生产及计划无法与系统编制生成的生产计划相匹配。另外,ERP软件没有充分考虑零件加工批量、单道工序加工时间、准备结束时间、生产能力、零件换线等待时间、零件周转等待时间、外协件等待时间等因素;且MRPⅡ系统要求固定的工艺路线,但实际工艺部门通常会给出多个能够满足工艺要求的柔性工艺路线,程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1.3 无限能力的假设前提过于理想化

ERP在进行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展开时,以无限能力的假设使生成的生产计划有缺陷。尽管MRPⅡ系统有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CRP)模块的闭环反馈机制,然而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是分开编制的,在发生能力冲突时无法自动平衡冲突,只能由计划人员凭经验调整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来平衡能力负荷,且MRPⅡ逻辑没有优化机制,它的MPS、MRPⅡ和CRP是顺序执行的,缺乏相互的协调和优化,因此制订出的生产计划往往缺乏可执行的基础。总之,ERP建立在提前期固定并且无资源和能力约束的前提下,计划模型粗略、难以优化操作。

1.4 生产计划与控制相分离

MRPⅡ制订计划时不考虑控制,而通过事后反馈进行生产控制,对生产实际存在滞后。即MRPⅡ为每道工序编排计划需严格执行,无法动态保证每道工序间的关联,造成工序间产量的不平衡、制品库存增加以及需求与生产不一致等问题。又由于ERP生产管理系统中,生产决策层与车间执行层、计划层、生产计划层、控制层是独立分开的,导致车间生产信息反馈周期长,计划管理层不能从生产层及时获取现场第一手数据,使生产和管理无法紧密结合。

1.5 底层功能较弱

现在的ERP软件大多只是对MPS、物料需求计划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对车间内的工序作业计划涉及的很少。由于车间的工序作业计划要与车间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具有很大的动态变化性,ERP系统不能及时获得这些变化信息,从而使车间数据不能及时向上层计划反馈,割断了MPS、物料需求计划与车间生产的联系。ERP系统不能及时掌握每台设备、工人的工作情况和产品目前的具体位置、加工到哪一道工序,造成生产计划的抗扰动能力差。另外,MRPⅡ通常以周或天为运行周期,无法对每周或每天之内发生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响应,致使计划难以修改。

1.6 缺失企业用户最需要的决策支持数据

我国现行ERP系统的决策支持能力匮乏,令很多高层不满,企业希望软件能够提供决策功能。但ERP系统目前存在:第一不能根据不同情况和工艺流程随机应变;第二凭经验找几个关键设备进行估算;第三计算结果是一个估计值。企业要承担决策风险,这样的不足必然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很多问题。

1.7 不适应精益生产的要求

在当今市场竞争的形势下,运营策略已从产品中心转向客户中心,运营策略中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传统的MRPⅡ计划包括降低运营成本、人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损耗已不再适应。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形势下,这一缺陷往往会导致企业在客户关系、市场开拓等方面处于被动。

1.8 缺乏供应链生产计划的协调

ERP生产计划模块只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却忽视了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不能给企业提供周密的供应链计划,难以为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系统的运作提供支持,因而缺乏供应链生产计划的协调。

1.9 中小企业ERP系统实施难度较大

国外大型厂商的ERP软件价格过高,国内软件价格低但生产计划模块不理想,存在以下这些问题:单一的计划方式不能够满足多种生产类型企业的需要;生产计划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缺乏动态响应;计划员只能按以往产能状况进行重新生成或调整生产计划,但这又与计划人员的经验、素质密切相关。

总之,MRP、MRPⅡ以及ERP都是集中式生产计划管理,未将企业内的各生产车间作为自治主体进行研究和管理,其生产计划的下达是行政命令式的,与车间生产作业计划常处于脱节状态,在复杂多变的制造环境中计划的灵敏度和柔性不高,也造成实际生产计划的指导性和预见性不强。生产计划如果离开了工艺、设备和人员,那就变成不可执行的摆设。ERP要解决生产计划问题,不但需要计划与动态的订单、设备、人员等进行关联,而且还要将计划制订流程简单化、易于操作与管理。

2 优化ERP生产计划模块的对策

生产活动控制的目标就是应用反馈控制原理校正这种系统的偏差,使物料流动和系统资源利用等尽可能与生产计划和调度计划所期望状况吻合,而APS技术和MES的出现为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带来了新契机。它们实现了生产计划与作业生产计划的融合,解决了ERP的计划缺乏柔性的问题。

2.1 引入APS

计划就是排序,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问题。APS被誉为供应链优化引擎。其对所有资源具有同步的、实时的、有约束能力的模拟能力,对物料、机器设备、人员、供应、客户需求、运输等影响计划因素,长期的或短期的计划都具有可优化、可对比和可执行性。当每一次改变出现时,APS就会同时检查能力约束、原料约束、需求约束、运输约束、资金约束等,就保证了供应链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有效。APS是一种基于SCM和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与调度系统,包含大量数学模型、优化及模拟技术。对制造业而言,APS能及时响应客户要求,快速同步计划,提供较精确的交货日期,减少制品与成品库存,并自发考虑供应链的所有约束,自动识别潜在瓶颈,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AMR)研究中心经调查认为,那些已经采用APS模式的企业产生的投资收益率约为300%,并称APS是日益复杂的商务环境下具有革命性进步的企业计划工具。APS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到客户以及供应商在内的整个供应链,其计划范围扩展到整个企业之外,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帮助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约束进行模拟分析,找出最佳计划或解决方案。因而,APS成为支持企业协同计划最主要的手段。ERP与APS的结合是ERP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与当前BOM-MRPⅡ的简单运算和进销存财务功能相比,APS占据了ERP的核心功能,APS系统处于整个企业信息系统架构的核心地位,整合所有模块起到决策作用和SCM集成功能。

2.2 实施ERP与MES系统集成

MES是根据APS的排程计划去执行并实时反馈,实现生产任务监控、限额发料,生产过程执行信息流在双系统之间的传递、监测、分析、控制和优化。当工厂实时事件发生时,MES能及时作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进行指导和处理。这种迅速的响应能减少企业内部没有附加值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的生产运作过程,既提高工厂及时交货能力、提高物料的流通性,又能提高生产回报率,使整个企业有了一个自上而下无缝连接的信息平台,自动执行计划层制订的生产计划,从收集的实时数据中提取ERP系统所需的正确信息,从而解决了生产与计划之间的“断层”问题。ERP与MES系统的集成解决了生产计划的适应性,增加了底层生产过程的信息流动,并提高了生产管理的实时性和灵活性,从而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顺畅,能够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响应。

2.3 ERP、APS、MES、PCS的一体化集成模式

ERP、APS、MES、过程控制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PCS)(见图3)的集成模式,使企业将数据信息从产品级(基础自动化级)取出,穿过操作控制级,送达管理级,通过连续信息流实现了企业信息全集成,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1)更适应精益生产的需求。APS、MES能提供全面计划资源约束及生产能力限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约束条件,产生动态的目标计划。APS的生产计划技术以能力约束为计算依据,能适应精益生产模式的需要。通过各种规则及需求约束自动产生现在与将来的、可视的详细计划。APS的生产计划能对延迟订单进行控制及行动,包括资源工时、物料、加工顺序等约束条件。

2)实现灵活改变生产工序前提下的计划编排。APS的生产计划技术可实时、动态地进行再调度。相对于传统ERP系统的BOM模式下重新修改MPS、重新产生优先级计划与能力计划再进行调整的方法,在灵活性和时间性上具有很大的优势[1,2]。

3)能够实现对中间品的细致管理。ERP、APS、MES为企业建立一种动态的生产工艺流程模型,把工序与资源与物料紧密连接,中间品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企业对中间品进行有效管理[3]。

4)能够提供管理者最需要的决策支持数据。APS生产计划调度基于企业实际能力,以及调度方法的动态性和及时性,快速准确地判断已下达的生产计划发生某种变化会造成的结果。如一个计划取消,另一个计划能不能提前完成,能提前多长时间?从什么地方入手,增加哪些资源,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某个客户发过来的紧急订单是否有可能插入现有的生产计划?最早什么时候完成?这样的问题,能够为用户提供最需要的决策支持数据。

5)具有计划优化能力。APS、MES的生产计划技术通过优化算法,自动给出最优生产计划,然后产生对应的物料需求计划;不像传统的MRPⅡ-BOM模式在优先级计划与能力计划之间做手工调整,然后人工选出相对较优的计划,从而降低了计划对于人工确认、调整的依赖度、影响度。最后,通过生产的工艺路径、订单和能力等复杂情况自动生成一个优化的、符合实际的详细生产计划,同时自主评估计划的优劣程度。

6)能够满足企业管控需求。ERP、MES、APS、PCS系统之间数据及时交互,使得管理和控制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采购、销售、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异常问题,有效给予指导和管控。

3 结语

利用APS和MES等先进的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和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企业的制造资源,优化企业车间生产计划和调度算法。通过改变企业传统的生产计划模式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提高交货速度,进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按订单生产(Make To Order,MTO)的制造企业内,车间订单的计划与执行情况决定了生产物流的速度和效率,从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运作的速度和质量。生产计划和集成系统架构,可以在业务优化流程基础上,通过ERP、APS、MES、PCS四者的集成,实现对生产计划的同步化和执行管理的优化,最终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

现代制造企业中,ERP已经成为必备的业务和数据平台,无论是APS,还是MES,都需要与ERP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获得系统自身运行必需的相关数据。鉴于ERP、APS、MES、PCS集成的时候必须的数据交换,所以在企业IT整体规划的时候必须通盘考虑。因为不是所有的ERP都可以和APS与MES等系统无缝集成,所以企业必须前期调研各个品牌的ERP产品的特性、APS与MES系统的特性,然后结合自身的行业特性及企业管理目标做出合理选择。

摘要:在对生产计划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ERP系统生产计划模块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提出了ERP、APS、MES、PCS集成信息模式,并给出了传统ERP生产计划模块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ERP,生产计划,制造企业,系统集成

参考文献

[1]刘磊.基于MBOM的飞机制造过程管理技术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6:3-20.

[2]刘所锋.烟草企业信息集成项目的生产调度链接方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11-30.

上一篇:农业资源权投资影响下一篇:超前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