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检测装置十篇

2024-06-13

超大型检测装置 篇1

关键词:机械制造,压力机,飞轮,轴承,温度检测

1引言

大型压力机在装配完成后, 需要进行8小时连续研车测试,如果发生过载,造成飞轮轴轴承温升过高,人工监测不及时就会造成飞轮轴研伤、扭断和轴承抱死、损坏等问题。 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则必须将主传动零件拆除,动辄几吨、十几吨的大型零件从十几米高度拆下,工作量大,安全隐患多,飞轮轴、轴承等重要零件其精度要重新进行检测, 若受到损坏甚至报废则需重新加工或购买,不仅造成巨大浪费,对整台压力机的精度也将产生很大影响。

当前普遍采用的避免飞轮轴和轴承损坏的办法是,在研车时派人在上横梁处监测飞轮轴轴承的温升,利用激光测温仪进行人工检测,若发现温升过高则通知操作者停车。 其缺点是人工检测准确率不高,检测频率低,反应慢,在进行8小时连续研车时,飞轮轴和轴承损坏现象仍时有发生。

压力机运转时, 最重要的是主传动的稳定,作为压力机制造企业最担心的就是飞轮轴研伤、抱死甚至扭断。为克服上述的技术不足,设计了一种压力机飞轮轴轴承温度检测装置,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2技术方案及实施方式

该装置的原理是在最接近飞轮轴的轴承座位置安装能够持续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将实时数据传送给PLC,由程序控制检测及报警。涉及到的压力机零部件包括:上横梁、飞轮传动轴、飞轮支撑套、轴承, 需增加温度传感器、信号接收器等元件。

该装置能够实时监测飞轮轴轴承温度, 快速向PLC传送监测数据,飞轮轴轴承局部温升到57℃左右时,就停止离合制动器,关闭主电机电源,具有检测准确可靠、安装简单、结构合理、维修方便的优点。

下面对本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装置的安装结构为:在上横梁1的支撑板上加工安装孔, 在飞轮支撑套3的安装面上加工安装孔,如图2所示,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8。

1.上横梁 2.飞轮轴 3.飞轮支撑套 4.飞轮 5.湿式离合器 6.轴承 7. 轴承 8.温度传感器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主电机启动后,飞轮4开始旋转,湿式离合器5进行结合动作,带动飞轮轴2转动。 同时,如图1所示,温度传感器8开始对轴承6、7进行实时温度检测, 当检测到任何一处温度大于57℃时,温度传感器8将信号发送给信号采集器,PLC控制湿式离合器5进行脱开动作,并关闭主电机电源,飞轮制动器起效,飞轮4停止。

大型压力机飞轮轴轴承温度检测装置已在公司为通用汽车旗下子公司哈尔滨轻型汽车厂提供的自动化生产线L4S1800- MB型及E4S800- MB型压力机设备中实际使用, 有效避免了因温升过高造成飞轮轴轴承和轴承损坏事故的发生, 完全达到预期设计效果,实现实时向PLC传送监测飞轮轴轴承温度数据,确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提高了整机自动化控制水平。

3总结

超大型检测装置 篇2

申请日:2013.12.19

公开 (公告) 号:CN103643223A

公开 (公告) 日:2014.03.19

申请 (专利权) 人:成都康洁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超大型检测装置 篇3

既然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能够利用大型的钢铁管道输送到东部地区,为什么我国东部、南部、长江下游以及珠江下游丰富的淡水资源就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调往西部高海拔的柴达木盆地呢?因此,只要发明出一种能够实现远距离调水的装置,就能实现南水西调的设想。本文提到的这种新型远距离大型调水装置,就是一种能够实现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远距离大规模调水的新发明。

这种新型远距离大型调水装置主要由一根输水管、动力套环和推进器组成,输水管中有一个隔板,将输水管道分隔成上、下两层,上、下层均安装有梯格动力套环和滑轮梭槽,管道的两端安有大型推进器,管内装有小型推进器,大小推进器共同带动梯格动力套环分别在上、下两层卡在左右两边水平的滑轮梭槽滑行、转动,而梯格动力套环的套环节上安装有输水叶用来推进水的运输。

新型远距离大型调水装置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我国古老的输水、调水工具——脚踏动力水车。这种古老的脚踏动力水车尽管只有4~5米长的木厢槽沟,但是却能以60°~70°的倾斜坡度将水提升至3~4米高,而全部的输水、调水工作都在木厢槽沟中进行。受此启发,在新型远距离大型调水装置中,可以用两米粗的大型钢铁管道来代替木厢槽沟,并将其延长至数千公里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安装运送输水叶槽,下层作为输水、调水槽,只要启动电动机,装置上的梯格动力套环就会拖着半圆形的输水叶,将水从进口处抽入管道内的输水、调水槽沟内。

想要成功往高海拔地区的柴达木盆地调水,在这个几千公里长、直径两米的管道里,半圆形钢板输水叶每次需要推动上万吨、甚至亿万吨的巨大水量,传统的虹吸管原理、抽水机原理都无法拉动如此巨大的水量,唯有我国古老的脚踏动力水车的输水、调水原理才能达到要求,脚踏动力水车输水、调水的原理就是利用人的脚力,拉动输水叶推着水在长木厢槽沟中往上倒流。新型远距离大型调水装置主要是利用电动机促使大型推进器和管道中的小推进器一起带动输水环转动,输水环上的输水叶就顺着输水槽将水向前推进,直至将水从低海拔地区远距离大规模调往高海拔地区。由于每一段运动都有相同功率的电动机匀速地带动输水环转动,所输送的水已具有惯性,再加上水的粘性和张力,所以整个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泄露现象。

要实现远距离输送长江、珠江下游的淡水资源到柴达木盆地,可以用一根管道一直铺设或一节一节地铺设到三峡大水库,再从三峡水库取水输送至嘉陵江上游的白龙江水库,进而在白龙江水库取水送往柴达木盆地。所以,为了保证取水水源的充足,需要在长江、珠江各流域内建设两大拦洪、蓄洪区域,其中两大江河各流域下游建设一个拦洪、蓄洪区域作为调水区,为了保证调水区白天黑夜、一年四季都能有足够的水量可调,还必须在两大江河各流域区内建设三个大拦洪、蓄洪区作为水源供应区,蓄洪调水区和水源供应区之间用管道连接供应调水。

建造这样的拦洪、蓄洪供水区域有几大好处:首先,拦洪、蓄洪区能够将长江、珠江各流域中上游暴雨或特大暴雨区内的宝贵淡水资源保存起来,从而有效减轻下游洪水、洪涝的压力,同时对缓解我国华东、华南等地副热带高压造成的旱灾也有一定作用。2010年西南地区干旱近半年之久,其他旱区早已滴水贵如油,而贵阳市人却一点也不恐慌,生活有条不紊。贵阳市之所以能够在旱灾面前继续保有丰富的水源,主要得益于市区附近的几座特大型、中型水库。因此,提前储存好水资源能够缓解不时之需。其次,在长江、珠江流域下游一些长年遭受特大洪水袭击、需靠国家下拨救灾资金帮扶的重灾地区建设拦洪、蓄洪区域,既能有效解决这些地区的灾害影响,也能为远距离输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最后,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几乎每年都会遭受强大台风和特大暴雨的袭击,如果能够在这些区域建设拦洪、蓄洪水源供应区,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些地区遭受灾害威胁,在保护当地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又能为远距离调水工程储存充足的水源。

众所周知,柴达木盆地介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之间,是青藏高原凹陷最深的巨大封闭构造盆地,其四周山脉的海拔一般为3500~4500米,盆地底部海拔为2600~3100米,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如果能够打通阿尔金山东段山脉,从柴达木盆地底部穿山铺设一条大管道进入塔里木盆地,同时借助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位和蓄水深度的压力,就能对我国第二级地势,即海拔2000米以下的塔里木盆地、甘肃、宁夏、内蒙古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沙漠、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草场进行自流喷灌。

超大型检测装置 篇4

因大型焊接式煤粉钢板仓中吸附了大量空气,极易慢慢氧化,当达到着火温度后便引起自燃。煤粉和空气的混合物在适当的浓度和温度下会发生爆炸;煤粉由于颗粒细小,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可采用气力方便地在管内输送,但若大型焊接式煤粉钢板仓内粉位太低,则易出现自流现象,大量煤粉自动穿过给粉装置,流入风管造成堵塞;煤粉的水分对流动性与爆炸性有较大的影响,水分太高,流动性差,输送困难,且易引起粉仓搭桥。同时也影响着火和燃烧。水分太低易引起自燃或爆炸,同时干燥耗能增加;煤粉愈细,着火愈迅速完全,锅炉效率越高;煤粉变粗所引起的危害是很大的,如锅炉灭火、结焦、高温腐蚀、过热器、再热器超温爆管、尾部受热面的磨损以及燃烧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特别对于贫煤和无烟煤(难以着火和燃尽),当煤粉颗粒较大时,煤粉在离开燃烧器区时很难及时着火(反应速度低),可能灭火;

相应的安全检测装置部件有除尘器、压力安全阀、上料管、高低料位计、卸料阀、温度探头、CO检测探头、O2 检测探头、N2检测探头等。

一、安全监测问题关键点

首先是安全的问题,气粉混合物遇火源会产生爆炸;沉积的煤粉也会缓慢氧化、自燃甚至爆炸。煤粉和空气混和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产生爆炸,影响煤粉爆炸的因素有:煤的挥发分含量、煤粉浓度、煤粉颗粒尺寸、介质中氧的浓度和介质温度等,挥发成分含量越多越容易发生爆炸,当挥发成分含量<10<>~14%时,煤粉一般不会发生爆炸;在一定范围内,煤粉浓度提高,爆炸可能性增加;气粉混合物所处环境的温度越高,煤粉爆炸危险性越大。

二、防止自燃和爆炸的措施:

制粉系统设计时,避免煤粉的沉积发生(控制气粉混合物的流速、系统管路要求水平、弯头少),运行时,控制磨煤机出口的煤粉气流的温度,避免气粉混合物的流速过低。保持磨煤机出口温度不超过规定值,按规定进行降粉,经常检查和消除制粉系统及粉仓漏风。建造和检修粉仓时要保证合理角度。四壁光滑,不应有积粉。运行期间,煤粉料位尽可能保持在80%左右,并且最好保持稳定负荷,减少自由空间;注意跟踪煤粉温度;长期停磨前排空煤粉;短期停磨,在仓中倘存煤粉,应向仓内盖一层生料粉,并严密监视仓上下温度变化;在袋收尘器、煤粉输送绞刀内着火时,严禁向仓内输送带有火种的煤粉;一旦发现煤粉着火,应沉着、冷静、迅速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1、停止向仓内进煤粉,关闭吸潮管阀门及绞龙下粉插板;

2、关闭仓顶袋收尘器废气入口挡板及卸料阀(保护袋收尘器);

3、关闭仓底助流空气系统;

4、向仓内注入CO2,直到所需的量为止(根据空间而定),观察其温度、压力变化,若需继续喷入CO2气体,直到恢复正常为止;

5、待熄火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如有必要将仓内排空,然后进仓清扫,处理后投入运行,方可进煤粉;

三、操作指南:

在往储料仓内输送煤粉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不间断的按动除尘器振动电机的按钮,抖落附着在除尘器布袋上的煤粉,防止堵死布袋,发生爆仓。一旦堵死布袋,仓内压力超过仓顶压力安全阀的安全压力,压力安全阀即可打开释放仓内压力,防止爆仓事故的发生。通过高低料位可以观察到仓满或缺料。当需要放料时,首先打开锥体底部的手动卸料阀,然后通过输送装置将煤粉输送出去。在放料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起拱”现象,就及时按动破拱装置电磁阀的按钮,进行吹气,消除“起拱”进行送料,保证煤粉供应顺畅。

超大型检测装置 篇5

通过动态实时监测曲轴箱或传动箱内的油雾浓度进而判断机器工作的健康状态,在故障发生的初期及时发现并根据其严重程度执行预警、报警、停车等控制,可有效预防内部运动件磨损、零件损伤和活塞组件过热或其他原因导致发生的重大机器故障,避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甚至整台柴油机报废,是保障柴油机和传动箱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兴动力生产的油雾探测及报警装置信号传输时间短、探测精度高、声光液晶显示报警、控制柴油机自行停止、新鲜空气自动清零的功能;该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填补国内油雾探测器空白。该设备具有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可对1~20个以上的柴油机曲轴箱进行多工位并行监测并显示工作状况,可在1000米范围内进行远程监视,并备有通讯接口连接打印机和电脑,以便打印运行记录,真正意义上实现柴油机房的无人值守。

超大型检测装置 篇6

本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为处理海上油田的伴生气而设计的, 其最大处理能力为150MMSCFD (约为420万Nm3/d) , 最小处理能力为50MMSCFD (约为140万Nm3/d) , 产品有商品气、液化石油气和凝析油。原料气通过海管系统输送至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 商品气通过陆管系统输送至发电厂用于发电, 液化石油气和凝析油销售至当地用户。

本装置采用乙二醇脱水以满足天然气水露点及制冷工艺对气体含水量的要求。再采用J-T膨胀制冷工艺回收天然气中C3+组分, 满足天然气烃露点的要求。另外, 在原料气含水量较高或乙二醇加注系统故障时, 由甲醇加注系统来防止入口分离器及低温分离器中形成水合物。

按照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投产要求, 投产前需完成装置关键设备的单机试运[1], 由于现场无稳定的天然气源, 燃气发电机、热媒炉等燃气设备无法在投产前完成调试。

2 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试运思路的确定

2.1 原设计试运思路

装置原设计为在进气投产过程中使用海管系统原料气调试火炬系统及燃气发电机、热媒炉等设备, 然而利用原料气进行试运存在以下问题:

(1) 投产成功率低

若设备调试过程中发现影响机组运行的故障, 将导致装置投产失败。

(2) 天然气放空量大

由于调试期间热媒炉和燃气发电机无法投运, 仅完成入口分离器、入口过滤器及燃料气单元部分的进气, 其他设备和工艺流程无法投产。

(3) 试运过程安全性低

投运过程超压或者手动放空 (例如海管气质不合格时的放空) , 都将会造成可燃气体直接排空, 存在安全隐患。

(4) 投产过程不确定因素多

燃气发电机、热媒炉等关键设备机械结构复杂, 控制联锁信号多, 调试过程繁琐。

2.2 利用陆管返输气试运

(1) 利用下游输气管网的商品气投运陆管

(2) 利用下游西非输气管网的商品气试运燃气设备

(3) 所需返输气气量计算

(4) 陆管试运最终压力确定

3 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试运方案的优化

利用返输气完成陆管投运后, 将陆管返输气接入燃料气单元入口阀, 将返输气直接送至燃料气调压撬。方案流程示意图如下: (见图3-1)

此方案只需从陆管发球筒至燃料气调节撬需连接4"、长约85米的临时连接管线直接至燃料气撬, 流程简单, 投用设备最少, 风险小, 较易实施。

4 试运方案实施效果

4.1 利用返输气进行陆管试运

(1) 成功实现了控制气体流速、气体流量在要求的范围内。

(2) 因为使用返输气, 气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很容易实现气体流速的控制, 而且没有造成任何的天然气放空损失。

(3) 在投产前实现了陆管的试运, 为整个项目的一次投产成功奠定了基础, 同时有效避免了对装置平稳运行时的扰动。

4.2 利用返输气进行火炬系统试运

在陆管成功试运进气后, 首先对火炬点火系统进行了试运。设备厂家使用返输气对火炬点火系统进行了测试, 测试过程中发现3个点火器只有一个能点火成功, 后经过调试, 排除了点火故障, 完成了火炬点火系统的试运。提前暴露了火炬点火系统存在的问题, 避免了装置投产时火炬系统不能成功投用的潜在风险。

5 结语

(1) 通过对设计资料的仔细研究, 结合设计资料, 发现此装置的设计缺陷, 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利用陆管返输气进行试运的方案。

(2) 通过理论分析计算, 确定了详细的燃料气消耗量、调试时间及陆管试运最终压力的确定。

(3) 在试运过程中暴露出了各设备存在的问题, 提前暴露了各设备存在的问题, 使得在装置投产前得以整改解决, 确保设备在装置进气时能够及时投运。

(4) 方案实施后, 避免了试运期间出现大量原料气放空的问题。同时也消除了原料气放空是发生冻堵、试运期间产生的液态烃无法处理等安全风险。

(5) 提高了投产成功率

由于在装置进气前完成了关键设备的试运, 确保这些设备能够及时、成功的投用, 使得装置一次投产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摘要:按照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投产要求, 投产前必需完成关键设备的单机试运。然而, 本装置在投产初期无稳定的天然气源, 如燃气发电机、热媒炉等燃气设备就无法在投产前完成调试。本文通过对此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的整体工艺设计试运思路进行总体分析, 确定了利用陆管返输气对装置进行试运的思路, 并进一步优化了装置的试运方案, 采用将陆管返输气接入燃料气单元入口阀临时管线的方案, 从而实现此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的高效试运, 为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的顺利投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返输气,试运,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

参考文献

[1]门存贵;加强生产准备确保石化装置试运投产一次成功;《石油规划设计》, 1995 (1) .

[2]吴海涛;气体处理装置试运投产程序研究;《化工管理》[J];2014 (30) :124-124.

[3]王召民;大型气体处理装置的吹扫及试压施工工艺;《石油工程建设》, 2003, 29 (4) :27-30.

[4]李洪印, 杨晓秋, 龙艳华;天然气厂、站投产试运风险分析及预防预警;《天然气与石油》, 2015 (1) :44-48.

超大型检测装置 篇7

笔者参与设计的某大型石化项目的加氢装置,用于驱动3台往复式压缩机的3台同步电动机容量较大,正常运行时释放的无功功率较多。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时,这3台同步电动机共用1组6 kV单母线分段系统,设母线联络开关。其中K-1A和K-1C同步电动机在一段,K-1B同步电动机在另一段,供配电系统较为简洁。由于两台大容量同步电动机由一段母线供电,1台同步电机正常运转时,另1台同步电机起动,大量的无功功率释放通道不够通畅,造成已运转同步电机假失步停车。

事实上,如果在初期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不仅充分考虑有功功率的平衡,而且也充分考虑无功功率的潮流和平衡,并通过软件对供配电系统进行仿真模拟,特别是动态仿真,对保证整个供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十分必要的。

1案例

加氢装置是生产高质量油品的重要手段,往复式压缩机可以说是装置的心脏,而驱动压缩机平稳运行的电动机尤显重要。大型往复式压缩机一般均采用同步电动机作为驱动电机。

笔者参与设计的加氢装置,其最大容量负荷为3台往复式压缩机,同步电动机驱动。同步电动机K-1A/B/C单台功率为4 500 kW,采用6 kV电压,配置软起动柜。

K-1A/B/C往复压缩机及配套同步电动机选用国外公司产品,同步机励磁系统由电机厂配套。K-1A/B/C为二开一备。电气系统图见图1。

1.1K-1A/B/C同步电动机有关参数

额定电流IrM=494 A

额定起动电流倍数Kst=4.4

st额定功率因数cosφ=-0.9(超前)

1.2开工时K-1A/B/C同步电动机跳闸情况

3台压缩机K-1A/B/C同步电动机及励磁系统现场的实际情况是:

1)K-1B不具备运转条件。

2)在加氢装置开工过程中,开始只运转了K-1C。随着负荷的增加,因为K-1B无法运转,只能开启同段母线上的K-1A。在开车过程中发现,软起动柜带动K-1A同步电机起动,切换至工频旁路均没问题,但是励磁柜发出投励信号后,虽然K-1A正常起动了,但是原已正常运转的K-1C却跳闸停机,K-1C的励磁柜显示的故障类型为“失步”。为进一步确定问题,又反过来在K-1A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起动K-1C,出现的结果一模一样,励磁柜故障类型也是“失步”。

3)无论是K-1A正常工作,起动K-1C同步电动机,还是K-1C正常工作起动K-1A同步电动机,在上述过程中,当起动的电动机迁入同步的瞬间,检测到起动同步电动机向电网发送的无功功率约为15 000 kVar。

1.3K-1同步电动机跳闸原因分析

1)同步电动机容量为4 500 kW。按起动功率因数cosφ=0.25计算,异步起动时,无功功率约为17 428.425 kVar;软起动柜起动完毕(此时电机转速为95%电机同步转速)切换至工频旁路后,功率因数约cosφ=0.9(此时仍为异步起动),无功功率约2 179.45 kVar;也就是说,待同步电动机处在95%电机同步转速时,大约有15 248.9 kVar的无功功率差值。当电机迁入同步转速时,该部分无功功率瞬间将送至电网,这个数与前述检测到的数值基本吻合。

软起动柜带工频旁路,待同步电动机起动至95%电机同步转速时切换到工频旁路,同时发一个“允许投励”指令至励磁柜,开始投励。

外商配套的励磁柜判断同步电动机的失步是仅判断无功功率的方向,正常时,同步电动机向电网释放无功功率,按照cosφ=-0.9(超前)计算,4 500 kW同步机额定工况时应向电网释放 2 300 kVar的无功功率(方向:电机至电网)。失步保护整定为:当电机从电网吸收1 500 kVar时(方向:电网至电机),延时5秒报警,此时cosφ=0.95;当电机从电网吸收2 000 kVar时(方向:电网至电机),延时2秒跳闸,此时cosφ=0.91。

由于该6 kV母线上带有两台大容量同步电动机,以K-1C运转,起动K-1A为例。当K-1A迁入同步转速时,由于有大量的无功功率(15 248.9 kVar)送至母线,无法迅速被电网吸收,因此,造成原已正常运转的K-1C回路被强行送入大量无功功率,造成该线路上的无功功率流向反向,并超过失步设定值,造成假失步停车。此时母线电压应该升高。

2)外商配套的励磁柜调节方式有“恒功率因数”、“恒无功”、“恒电压”三种选择方法;无恒励磁电流方式。在起动过程中,各同步电动机选用的均为“恒功率因数”励磁方式。在电机起动过程中,由95%电机同步转速迁入同步时的励磁电流大约是额定励磁电流的1.08倍。

3)综上所述,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同步电动机起动时的无功功率释放通路不畅,造成正常运转的其它同步电动机假失步停车。

1.4K-1同步机跳闸解决方案分析

为解决上述问题,工程设计人员与业主、电机制造厂及励磁柜厂家一起研究、讨论,并对所提出的可行方案进行试运行。主要的几个方案有(以下均以K-1C运转,起动K-1A为例):

1)方案一:将本段母联合环,以加大系统容量,增加K-1C运转,起动K-1A时所释放出来的无功功率流通路径。此方法需要调整总变电站对应馈出线的运行方式,操作过程影响面太大。

2)方案二:调整K-1A/C的失步保护时间,拟躲开电机的起动时间。当K-1C运转,起动K-1A时,虽然K-1C同时发生真失步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一旦真的发生失步,如果不及时起动电机保护,K-1C同步电机有可能因过热而产生危险。也可以在K-1A/C的失步保护中增加另一台电机是否起动的判据,当另一台电机起动时,运转电机失步保护暂时被屏蔽。但是,一旦在另一台电机起动时,运转电机真的发生失步,怎么办?补救措施是K-1A/B/C电机均设有定子温度检测装置RTD,可以在联锁停机条件中增加定子温度高停车接点,以确保安全。但此种方法仍然不可取。

3)方案三:在K-1A/B/C同步机起动时,降低上级变电所35 kV的电压,使得无功功率能尽量向上级电网输送。此种方法会影响上级变电所35 kV母线所带其它负荷的稳定性,不可取。

4)方案四:建议调整软起动完成后,切换到工频旁路的延迟时间,尽量保证投励时电机不处于起动状态,此时功率因数应该可以回复到cosφ=0.5~0.6,相当于无功功率减少了一半。换句话说,电机起动完成后肯定要向电网发送大约15 248.9 kVar的无功功率,增加时间是为了使这些无功功率能以较为平缓的速率发送,而不至于一下子将这些无功功率发送至电网,造成电网无法吸收产生上述后果。但是,由于励磁柜设有AVR,从软起动柜受电起,旋转整流器就受电,增加时间旋转整流器有可能无法承受,同时,这也会增加电动机的热容量要求。因此,此方法还需要做试验,以确定较为合理的延迟时间,并需取得电机厂和励磁柜厂的认可。

5)方案五:更换励磁柜。同时对已起动同步电动机的励磁方式进行调整。已正常运行的K-1C的励磁柜,在K-1A起动时,其励磁方式设为“恒励磁电流”,抗系统干扰性能较好。待起动的K-1A的励磁柜仍采用“恒功率因数”励磁方式,但将其设定的功率因数降低,以尽可能减少K-1A起动结束后反馈至电网的无功功率。对于同步电动机失步的判断,除原有的“无功功率方向”变化外,还增加了“电流变化”判据,确保不会出现假失步误停车现象。

1.5K-1同步机跳闸解决方案

经过工程设计人员与业主、制造厂及励磁厂家一起研究、讨论,决定先对其中一台电机的励磁系统进行更换。励磁系统的改造包括静态励磁和旋转励磁系统,由励磁厂家负责;工程设计人员负责相应的电缆连线及电仪电缆的调整设计。

经过改造后,上述问题解决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现场反应情况良好。

为进一步改善上述6 kV供配电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问题,在后续的改造设计中,工程设计人员有意识地将另一新建变电所的2路6 kV电源从该6 kV单母线分段引出,其它新增的几台小容量6 kV异步机也由该单母线供电。目前现场运行平稳、可靠。

2大型供配电系统电气一次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

3台压缩机同步电动机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知,在进行供电系统,尤其是大型供电系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有功功率的平衡,而且无功功率的平衡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完美的供电系统设计,就是需要对整个负荷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对包括有功、无功在内的各类负荷均衡布置。对于如同步电动机这样的正常时释放无功功率的负荷,如能合理地和其它正常工作时吸收无功功率的负荷组成合适的供配电系统,则不仅可以提高电能质量,减少无功功率补充装置,而且可以节省投资,一举多得。

摘要:某石化项目加氢装置的往复式压缩机采用同步电动机驱动。在压缩机试车时,出现同步电动机“失步”停机现象。通过技术人员分析、研究,采取改造励磁系统、平衡无功功率等措施,解决了问题,压缩机投入平稳运行。在今后类似负荷的电气一次系统设计中,可采用专用电气软件进行相关的无功功率的动态仿真、平衡,保证同步电动机顺利起动、运行。

关键词:同步电动机,跳闸,中压开关柜,软起动柜,静态励磁柜,旋转整流盘

参考文献

[1]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编,电气工程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防雷装置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篇8

一、总则

为增强公司人员防范和安全责任意识,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要求作业,依据国家《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职责

(一)领导安全职责

1、由公司负责人制定并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作业的规定和要求,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管理。

2、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督促员工遵章守纪,严禁违章、违规行为。

3、布置安排工作时要明确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

4、确保安全装备、消防设施、劳动保障用品和急救器具的配备,定期检查工作,督促员工正确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

(二)检测科长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作业规章制度和安全部署及要求。

2、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与监护,每次进入检测场所前应预先了解现场情况,对安全隐患和可能出现的事故要明确,避免事故发生。

3、定期对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和汇报。

4、作业前应按规定佩戴劳动保障用品,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

5、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6、作业前明确互保对象,负责对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和不安全行为的纠正制止,并对其安全作业进行监护。

三、安全作业制度

第一条

防雷装置检测为现场露天作业项目,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和高空作业场合较多,因此安全工作是防雷装置检测的首要工作。为保障我市防雷技术服务健康发展,防止、杜绝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防雷技术服务中的安全工作作为本单位重要管理内容。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要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有关的法规、技术规定,并贯彻落实。

第三条

全体检测人员必须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本规定和有关要求,掌握安全常识和技术要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违章作业。

第四条

实行防雷检测持证上岗制度。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得人员必须取得省气象学会颁发的资格证书,必须通过安全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防雷装置检测。

第五条

在施工场地检测时,必须戴上安全帽。检测人员应做好相互间的监护责任和义务,必须作好相互监护工作,不得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第六条

现场检测必须请受检单位安全人员参加,首先熟悉环境状况、防雷类别、设备性能,确认无危险因素。在不致损害人员和设备的情况下方可开始检测。

第七条

禁止在雷雨天气从事现场检测。

第八条

禁止酒后从事现场检测。

第九条

高处作业要有充足的安全措施:

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当时身体状况良 好,熟悉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2、高空作业现场必须有2人以上,现场有安全措施,有1人作为监护人。

3、登高前工作服、绝缘工作鞋、安全带、安全帽须穿

戴妥当,在较好天气时(晴朗、无风或多云、微风)进行

作业。

5、严禁酒后进行高处作业。

6、禁止乘座塔式起重机、龙门架式升降机至作业点。

7、使用梯子或高凳工作时,工作前必须检查梯子和高登 是否牢固。在光滑及冰冻的地面上应有防滑措。

8、塔(杆)上作业时,安全带应拴在可靠处。栓好后,首先将钩环钩好,保险装置上好,再行探身或后仰。在塔(杆)上转位时,不应失去安全带保护。

9、登高至作业时,必须妥善放置好所用工具,防止、杜绝高处坠物伤及低处人员和设备、设施。

10、需要从高处放线检测时,应当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避开高低压架空线4米以上;应首先将线的一端与被检测点可靠电气连接后,将另一端缓缓放下。

第十条

易燃易爆场所的检测:

1、了解并严格遵守被检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注意事项;

2、不得进入非检测区,不触及非检测点;

3、检测时注意保持动作敏捷迅速,尽量缩短检测作业时间;

4、应触摸接地装置,泄放自身静电后再进入检测现场;

5、不穿着带钉鞋和容易产生静电火花的服装;

6、严禁吸烟,将打火机、火柴交门卫保管;

7、必须使用防爆仪表和器材进行检测作业,使用金属工具时避免产生火花。

第十一条

输变电设施的检测:

1、发电厂、变电所、独立变变压器等输变电设施的检测应被检单专业人员陪同,指认检测点位置,确认是否安全。

2、必须穿着绝缘鞋进行检测;

3、不得在带电情况下检测高压避雷器的接地点,以免发生电击事故;

4、检测高压装置(设施)接地时,必须与带电点保持2米以上距离,防止人体放电发生;

5、不进入非检测区,不靠近非检测装置(设施)。

第十二条

计算机中心机房和重要电子设施的检测:

1、了解设备功用和连接形式,由被检单位指认被检点位置,保证被检设备和检测仪表的安全;

2、不进入非检测区,不靠近非检测装置(设施);

3、对大型计算机设备、矩正阵设施等大规模存储设备接地的检测应首先检测零—地电压,如零—地电压较大,须做补充接地后再进行检测,以防测试电流对被检测设备的影响。

4、应首先检测机房总接地端子确认接地良好后再进行其他接地极的检测。

第十三条

楼体天面接闪器的检测:

1、攀爬外楼梯时必须有人监护;

2、天面作业必须2人以上,相互监督,保证安全;

3、对无女儿墙的天面,靠近女儿墙时必须有安全保护措施;

4、不得将身体胸部以上探出女儿墙;

5、天面风力较大时应停止检测作业;

6、布放测试线时必须遵守本规定第六条的规定。

第十四条

在建建筑物的跟踪检测: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应当在现场人员的引导下进入检测现场;

3、禁止乘座塔式起重机、龙门架式升降机等升降装置至作业点;

4、不得攀登脚手架,不得在脚手架上从事检测作业

5、不得在起重机械下进行检测作业;

6、必须注意观察,防止落物的伤害;

7、检测现场必须有2人以上,互相监督,保证作业安全。

第十五条

超大型检测装置 篇9

一、《大国崛起》的叙事结构———装置艺术中“并置”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言之,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心理学家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展现。这一观点为“并置”的叙事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心理学家韦特海默曾针对艺术中“部分”与“整体”的组织关系,论证了“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这些关于视觉认知的理论,催生了装置艺术的发展。本文将“装置”概念引入电视纪录片的组织建构中,创新纪录片的叙事模式。装置艺术中的“情感”是一种艺术精神的能动性,它能有效处理装置中所包含的事件“摆放”位置。《大国崛起》集12个特定时空事件的剧情,以九国崛起的大致时间为序,并置事件,分集呈现。历史事件通过装置艺术的扁平化处理,有效解决了大型纪录片记录众多事件时所存在的事件之间关系纠缠不清或事件之间“各自为政”的问题,使事件主体独立,内存关系明晰,结构组织完整,视觉传达直接,论据客观充实,主题内涵丰富。在《大国崛起》里,以“开放、发展、改革”为情感主轴,来安排装置内容,从海洋经济、工业经济到现代知识经济,将各国发展历史的“场地+材料+情感”并置呈现———《海洋时代》《小国大业》《走向现代》《工业先声》《激情岁月》《帝国春秋》《百年维新》《寻道图强》《风云新途》《新国新梦》《危局新政》《大道行思》。装置艺术叙事是一种非逻辑叙事,通过事件并置,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作用。

二、《大国崛起》叙事元素的调度———装置艺术的“布局”

装置中事件如何“摆放”、艺术呈现,直接关系到装置的功能发挥,应注意三点:一是事件的整体性。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各种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在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上并以有组织的方式来进行。《大国崛起》中尽管九个大国各自成章,但开放、发展、改革始终是它们相互联接为一体的内构力,这个内构力表现为该电视片事件的整体性,形成场效应。二是事件的依存性。事件并置不等于事件“各行其事”,“部分”是“整体”的“部分”,在《大国崛起》中,那些“全知”性角度的评说及其各集电视中相互关照的图征,产生了异质同构的效应。三是事件的欣赏性。欣赏动力的聚发同样是电视纪录片结构中的重要内容。电视纪录片结构不同于故事情节结构,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在于对事件“整体”性描述,故事情节结构仅是抽取了事件运动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时间顺序。在装置艺术的电视纪录片中,尽管镜头在事件发展时间序列中不连贯,包括了许多“不确定点”,留下许多“空白”,但观众的知觉仍可以把它们连续起来,发挥审美主体的再创造作用,对“不确定点”和“空白”进行“具体化”和“重建”,以完成作品并挖掘其潜在涵义。

三、《大国崛起》的叙事形态———装置艺术的“能动”

装置艺术的属性具有恒定性,“场地+材料+情感”的并置结构,为探索大型纪录片叙事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任何艺术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装置”模式的生命力就在于装置内容安排、布局的多样性,装置的功能是通过装置中“部分”的功能来实现的。《大国崛起》叙事的形态主要有:

(一)叙事主线———“动因式”

《大国崛起》以历史演进为坐标系,以突破性事件为结点,勾勒出创新思想推动时代飞跃发展的历史轨迹。沿着这个叙事轴线,观众对于历史的革命性、发展进程及其推动力量有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围绕“事件动因”,编导不拘泥于政治斗争,不纠缠于战争,通过对英、法、美等国家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采用跳跃式的方式,把历史故事串联起来。《大国崛起》的主线是表现世界级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是文化思想和历史进程的高度浓缩,用典型事例推动故事的叙述和发展。站在世界的高度,用中国视角,吸收全世界各地的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的最新成果,在总体上不评判他国的对错,不展现他国历史的整个部分,而是从中选取与中国发展相关联的部分,以两条线索贯穿全片,一是各国是如何在创新中继承和发展的,二是经济的发展过程,重点反映的是历史过程经历的曲折,为观众提供了历史本真而不是提炼概念。“动因式”组织结构能够强化欣赏动力,是因为这种形式可以造成一种有定向、有强度的心理势场,使处于这一势场中的神经活动由此获得能量,始终处于定向活动的状态或预备状态。

(二)叙事方式———“封闭式”

“封闭式”组织结构,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等叙事要素来传递信息,“封闭式”结构易于激活、聚发欣赏动力。

1.同向集聚镜头组接

同向集聚镜头组接,是指镜头传递的信息与欣赏动力的趋势相一致。本片以同向集聚镜头组接叙事方式,还原历史。

(1)宏大问题微观化

例如对日本明治维新时的企业家涩谷荣一的讲述。在以往的历史纪录片中,往往是以历史人物为叙事的中心,而不是以企业家为重点,正是由于企业家承载着国家经济命脉发展的重任,所以成为了本片的重点指涉,这样就把宏观、抽象的经济大课题,微缩成一个具象的人物来说明,更让人有贴近现实之感。

(2)历史事件情节化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在《大国崛起》中加强了对故事情节的描述,在这一段历史叙述中,有活生生的人物描写,有生动具体的心理描写,有曲折的斗争过程,把历史情节生动化、具象化,引起了观众的想象和审美体验,激发了观众的收看兴趣和热情。

(3)情景细节典型化

除了拿破仑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在片中,编导选择了一个《拿破仑法典》起草的细节,表现出拿破仑对法典的关注,背后传达的信息是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编导通过对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把气势恢宏的历史带进观众思考的“点”中,用细节拉近了历史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使片子更具有亲和力,用感性具象的故事来感化观众,“情”“理”兼顾,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2.逆向强化镜头组接

逆向强化镜头组接,设置一系列的障碍因素,传递的信息与欣赏动力的总体趋势相逆,使总趋向的内容实现受阻,进而增强欣赏动力。

《大国崛起》打破了历史教科书对几大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和解读方式,用新方法阐述了编导的意识,新视点拓展了观众的思维和认识。它的存在不是为了挖掘“野史”进行“解密”,而是通过已有的历史史实,以其为鉴,进行思考和反思。《大国崛起》创新的视点是独特的视角,把大家熟悉的事件,以逆向强化镜头组接,客观理性的剖析和评价统治者的功过,读解史实。在《大国崛起》中,编导用了很多心思通过叙述历史史实来表现历史人物的个性特色,立体的描述出一个个当权者的真实面貌。如在第八集中,以1698年10月的1000多名俄国军官被处死的历史画面为引子,揭露了沙皇一世的残暴。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讲述彼得大帝年轻时的优秀事迹,从最原始的木匠做起,成为优秀的工匠,打开了俄国强国的序幕,解放思想、向先进国家学习意味着俄国逐渐走向强盛,但对于封闭自大的俄国来说,是非常艰巨的而浩大的工程,于是就有了开篇的一幕,同时彼得大帝还参与了处死他儿子的仪式。本片对一个君主帝王如此立体客观深入的表现,打破了以往对人物的概念化,高大全的解读,甚至是偏见,把历史真实客观地表现给观众,让观众通过荧屏自己去解读历史人物,而不是先入为主的给历史人物下定义。

(三)观察视角———“开放式”

“开放式”组织结构,主要是通过“发散”、“召唤”等释义要素来传递信息。

1.拖延叙事的镜头组接

拖延叙事的镜头组接,通常是指“引而不发”,镜头总有一股巨大的潜力存在着,张弓搭箭,待而不发,唤起欣赏动力。

本片重温历史巨擘的思想精髓,纵观五百年的大国崛起史,挖掘其背后深厚的思想积淀和内涵。编导在片中“引而不发”,以讲述经济发展为主线,以文化思想为复线,表现主题。艺术、哲学、科学、文化精英的思想,推动了经济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在大国的崛起史中,历史先哲在其中熠熠生辉。在第五集《激情岁月》中,编导全神贯注表现思想家的作用。当推镜头移向国家图书馆时,引用了伏尔泰的话“我的心脏是在这里,但是到处都是我的精神”。被法国人称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的伏尔泰正是因为精神的力量,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冲破了封建和宗教的桎梏,宣扬了科学和理性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内驱力。这样的“开放式”组织结构叙述,全方位地展示了大国崛起路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让观众能够站在更理性的角度来观察历史,进行自主思考。

2.引发联想的镜头组接

引发联想的镜头组接,是镜头通过推动矛盾体破裂即通过起、承、转、合,进行欣赏动力的聚发,促使欣赏者做整体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反思,让观众有目的地去寻找与发现意义聚发过程中的突兀之处,进而使观众的悬想被释放,疑问被解释,使欣赏主体展开想象。

《大国崛起》梳理五百年的世界现代历史,用12集电视片为观众构建一个窗口,通过看世界坐标来寻找自己的位置。它不是一部普及世界近现代史的历史知识片,而是通过影片让观众思考,对九个强国的500年发展史进行总结和归纳,寻求中国在当下社会中应该走什么样的崛起之路。通过分析大国的崛起史,不是为了学习历史,而是为了寻找发展模式,反省自己。富有仪式感的场景是历史延续的一种方式,在第二集解说讲述了“在每个星期天都会在荷兰海运博物馆举行一个特殊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重温四百多年前荷兰水手的海运生活,孩子们用游戏的方式记住祖先的创业史。在第三集《走向现代》中,采用“动静结合”的对比手法来表现伊丽莎白一世的理性与智慧。在一张平面油画上,突然画上的女王眨了眨眼睛,动静对比,虽然只是局部的动态,却表现出女王神秘庄严与理性,配以解说词是“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地坐着,孵育着英吉利民族。这民族初生的力量,在她的羽翼下面快速地变成熟,变统一了。她一动不动地坐着,但每根羽毛都竖了起来。”

(四)视觉表达———“喻体式”

“喻体式”组织结构,主要是通过“比兴”、“借喻”等要素来传递信息。它是由镜头反衬的组接来实现的。镜头反衬的组接主要由声音、色彩反衬影像等。衬体镜头与本体镜头之间具有某种逻辑关系。

1.抽象反衬镜头的组接,在乎神似

它不是一种直接的对接,而是一种感性精神和理性思维的对接,可以给观众更多期待视野,引发更多联想想象。在第一集《海洋时代》中有一个表现斗牛的场景画面,这个场景说明了罗马人喜欢冒险的豪情,这个点把古今联系起来,再配以史诗般的音乐,把观众带去对历史的“诗”性体验。历史活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中,艺术形式是历史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手段,音乐、舞蹈、戏剧无一不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第十集《新国新梦》表演者模仿美国国家创始人帕特里克的演讲,镜头更加感性和具象。

2.声音、色彩、光影反衬镜头的组接

(1)音响

在片头中,一声响亮的雷鸣划破天空,引出大海翻腾,海浪卷起的画面,象征着历史风云的变幻莫测,一声汽笛响起,牵动了人们的心弦,告诉观众科技的划时代意义,科技引领经济时代的到来。

(2)光影

在《新国新梦》中,编导为了突出美国版图的扩大,选择了使用动画效果。以地形模版为底色,闪动明亮的光影表现增加的板块,强调了重点,突出细节,增加观众的兴趣点,使画面更具动感,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3)色彩

色彩是一种独立的表意符号,有强烈的形象性和隐喻性,色彩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内涵和意义。在第一集《海洋时代》,编导以代表海洋的蓝色为主色调,讲述了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海洋崛起历程。第十集《新国新梦》中,主要讲述了美国的崛起历程,由于美国是新兴国家,历史短,文化多元,所以色彩是多变的,五彩斑斓的,更符合美国的气质。

(4)音乐

音乐自身具有很强的表意性、抒情性,有独特的表现力。总片头中的音乐铿锵有力,随着画面的变化,变成柔软的轻音乐。在《新国新梦》表现人们背井离乡开发西部时的音乐则是遥远悠长的,表现了淡淡的忧愁。

参考文献

[1] .钟大年.纪录片创作史纲[M].北京: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2] .朱羽君.现代电视纪实[M].北京: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3] .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 .徐舫洲,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 .赵化勇.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DB/O L].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6] .罗明.电视人也在铸史[DB/O L].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7] .任学安.用纪录片的语法重现历史[J].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

[8] .杨伟光.中国电视论纲[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8.

[9] .郑征予.电视文化传播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 .肖平.纪录片历史影像的制作基础及实践理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11] .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超大型检测装置 篇10

1 压缩机曲轴箱安装技术分析

在确保压缩器曲轴箱装置以就位于安装基础的情况下, 现场作业人员首先应选取临时垫铁装置垫于曲轴箱装置底部, 起到支撑曲轴箱装置的关键目的。与此同时, 将曲轴箱装置上表面部位的机械加工作业面作为曲轴箱装置安装过程中找平处理的基础性参照, 找平阶段的相关参数测定也应当以该机械加工作业面为基准。对于石油化工装置大型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装置而言, 曲轴箱安装水平度基准位置的测量应当按照如下图 (见图1) 所示方式设置相应的参考点与测量点。此过程当中应当特别关注这样一个方面的问题:曲轴箱安装水平度基准位置相关参数测量作业实施之前应当于放置水平仪装置 (水平仪装置测量精度参数应当设定为0.02mm/1000mm) 的测量表面进行彻底清洗, 清洗过程当中应当选取专用清洗试剂, 清洗过程当中不得以拂刮或是打磨的方式进行清洗, 以此防止水平仪装置测定数据出现失误或是缺失性问题。在此过程当中将压缩机曲轴箱水平度参数设定为0.1mm/1000mm。

与此同时, 曲轴箱装置在水平测量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装置运行环境下的早晚施工温度差异, 在安装初期找正过程当中应当确保监测作业时间间隔的有效性, 以此种方式明确压缩机曲轴箱装置安装过程中的水平变化规律。在曲轴箱装置水平度及设定标高参数符合安装施工要求的情况下, 现场作业人员应当展开曲轴箱装置地脚螺栓的预紧施工处理。此过程当中应当首先确保地脚螺杆装置光杆位置防腐处理的有效性, 预紧施工过程中预紧作用力的给予应当按照液压终紧作用力50%的方式进行预紧处理。在预紧处理完成之后应当针对曲轴箱装置地脚螺栓部件进行灌注处理, 该部件中间层为干砂原材, 并结合100mm厚度砂浆层对该部件上下部位置进行密封处理。

2 压缩机十字头与连杆安装技术分析

对于大型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装置而言, 十字头与活塞杆的连接处理应当在压缩机装置曲轴箱一次灌浆施工期间进行处理。特别针对锁紧螺母部件接触面位置与十字头部件连接器端面位置进行合理配研处理, 确保以上两部件接触处理的均匀性。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 压缩机装置十字头滑道部件多考虑设定为椭圆形性状, 这种特殊性的性状设定使得十字头滑道部件在滑道处理的基础之上也有着自动调心处理。从这一角度上来说, 薄壁大头瓦部件锁紧螺栓装置应当在连接安装作业之前进行预紧处理, 预紧过程当中应当确保其预紧均匀与平衡, 力矩作用力控制在1000bar参数范围之内。

在此基础之上应安排专人针对曲轴轴瓦的轴向间隙与径向间隙参数予以复核处理, 特别注意间隙参数的复核应当同时考虑最小值与最大值, 具体测定方式如下图所示 (见图2) 。完成对间隙参数的检查之后, 同样应有相关工作人员正对压缩机装置活塞部件及活塞杆运行状态下的跳动情况进行详细观测, 确保压缩机装置活塞表面无任何明显裂纹或是毛刺缺陷。活塞环安装完成之后应当以气缸为作业平台进行漏光处理, 确保漏光弧长参数严格控制在36°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确保活塞部件跳动波幅在0.1mm范围之内。

3 压缩机曲轴箱精确性找正及二次灌浆安装技术分析

首先, 从压缩机轴箱装置的精确性找正角度上来说, 精确性找正应当借助于高精度水平仪装置予以实现 (水平仪装置精确度设定为0.02mm/1000mm) 。曲轴箱装置横向安装水平精确性应当在轴承孔位置进行测量处理, 水平偏差参数应当控制在每米0.1mm参数范围之内。与此同时, 曲轴箱装置纵向安装水平精确性应当在十字头部件滑道位置前后两段进行测量处理, 与之相对应的水平偏差参数应当控制在每米0.1m参数范围之内。

其次, 从压缩机曲轴箱装置二次灌浆施工技术的实施角度上来说, 二次灌浆的作业时间应当确保在压缩机曲轴箱精确性找正作业完成的24h时间之内予以完成。在二次灌浆过程当中, 为确保灌浆层对于压缩机曲轴箱运行机组质量支撑作业的有效性, 灌浆材料应当优选环氧树脂材料 (优选无收缩性的环氧树脂材料) 。灌浆作业之前应当确保机组底座装置于基础清洗干净, 灌浆之前应安排装置对灌浆部件进行湿润处理。与此同时, 在确保灌浆作业持续性的基础之上同时进行压缩机装置机组二次灌浆与气缸装置地脚螺栓孔灌浆处理。

最后, 在确保压缩机曲轴箱地脚螺栓部件终紧处理充分完成的情况下, 现场安装作业人员应当借助于气缸支撑地脚位置的螺旋式千斤顶装置完成气缸部件的最终精度找正处理。在此过程当中可以同时进行进压缩机地脚螺栓部件的灌浆施工处理, 有关灌浆施工相关要求同机组二次灌浆基本需求保持一致。在此过程当中, 确保压缩机装置气缸部件的纵向水平允许偏差始终控制在0.1mm范围内。

4 结束语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 压缩机装置可以说是整个石油化工装置运行系统的动力来源及基础所在, 特别是对于应用优势极为显著的大型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而言, 其已成为石油化工装置压缩机应用的必然性选择及发展趋势。为确保此类压缩机的应用性能及其相关优势得到充分性发挥, 压缩机装置应用之前安装技术综合性应用所发挥的决定性影响是极为显著的, 各方工作人员均需要特别重视这一问题。总而言之, 本文针对优化石油化工装置大型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安装技术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 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上一篇:馆际互借服务下一篇:曾国藩的道德教育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