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论文十篇

2024-09-06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论文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 在强大的经济实力背后, 中国的创新能力有愧于经济大国的盛名。目前, 我国一些行业, 如金融业和能源行业, 这些行业中的一些先进企业, 已经跨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规模很大, 实力很强, 但是其中真正具有国家级市场控制力的企业很少, 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的创新能力低下, 没有领先全球的技术创新。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技的贡献是有限的。

近几年, 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断上升, 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 使得企业从前那种靠低成本的经营模式开始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主要是依靠低成本的优势, 但是目前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 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不快速的向创新型企业转型, 那么很多企业就会逐渐消亡。中国的企业如何在金融危机之后, 在周边国家 (如越南, 印度) 逐渐取代我们的成本优势, 以及发达国家 (美国, 欧盟等) 回归制造的战略的形势下, 实现生存和发展,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隐含的深层危机。

2006年国家制定的中长期规划目标是R&D投入占GDP 2.5%, 技术依赖度低于30%, 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70%。由此, 全社会把自主创新推向到前所未有高度。而2012年7月7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讨论了两个重要议题: (1) 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 (2)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由此可见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存在的问题, 即科技经济两张皮, 企业不是创新的主体。这两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依然是全国性探讨的重要问题。

1 自主创新与新科技经济两张皮

1.1 线性的思维仍然严重

自主创新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也给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反思。近年来, 我国科技经费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 说明政府非常重视科技投入, 期望通过科技的投入改变我国企业对外技术依赖的现状。但是中国的自主创新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 线性的思维仍然明显, 认为科技投入高就能提高创新能力; (2) 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应该包括开放创新, 但是当强调提高技术自给度, 强调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之后, 创新思维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封闭性; (3) 政府干预的力度在增强, 政府成立了16个重大专项, 实施采购政策, 加大科技投入, 都是加大了政府对各类科技的领导权, 加深了政府对科技的干预; (4) 科技人员更加重视获取纵向的科技经费, 这虽然大大加强了科技人员为国争光的精神, 但也削弱了科学家真正关心产业科技的发展。

1.2 科技的举国体制难以催生突破性创新

我国建立举国体制来发展科技, 是动用了国家的力量和国家的意志, 仍然成效不大, 主要原因是: (1) 我国的战略是一种跟随战略, 缺乏原创性, 国家科技计划和目标大多是只做可见的, 即技术已经到了成熟期的东西, 不做不可见的, 因为对可见的技术的追赶容易动员, 容易达成社会和科学界共识。 (2) 我们经常关注的是技术参数和实验室的成果, 对市场并不关心, 如科研院所长期只出论文, 没有技术转移贡献的考核。 (3) 国有企业有能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但是很多行业的国有企业的利润获得十分容易, 没有创新的动力。 (4) 科技的举国体制强调国家意志, 但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困难, 存在不同利益间的抗衡, 难以实现协同创新。我们的研究发现, 这一举国体制有助于科技的快速追赶, 但不利于突破性的创新。如我国在芯片等领域已经投入大量的科技经费, 但缺乏真正重大的技术突破。

1.3 自主创新的政府难题

许多重大科技创新行动, 采用了国家的“包办”的方法, 但其实质是抑制了自主创新。 (1) 中国国家大而复杂, 许多相关单位有着竞争性的目标。如, 常常的情况是, 让科技部和信息产业部官方指定一家技术和计划的优胜公司, 并不意味着其他的国家机关 (包括一些同一部委主持下的) 会跟随这一战略。 (2) 在现有的制度下, 中国的许多目标经常变化, 这一现象也增加了特定产业公司创新行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抑制了企业进行长期计划的研发努力和实力。 (3) 许多项目在强调了国家目标后, 不重视市场的成功。然而, 没有市场上的成功, 即使国企也无法真正做到自主创新。

1.4 企业创新能力问题

温家宝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2010年, 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为5185.47亿元, 约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73.4%, 企业似乎已经成为了研发的主体。然而事实上, 企业真正从事研发活动的很少, 据统计, 不到10%的规模以上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 不到5%的规模以上企业拥有研发机构 (2004年) , 国内500强企业中, 316家是国有企业, 占资产总额的90%, 但拥有国内专利申请的只占有35%。垄断市场的企业拥有超级利润, 但是也直接导致其没有创新的动力, 同时, 超级利润也扭曲了企业家心态, 不会把企业定位在创新主体上。中小科技型企业具有创新的动力和理念, 但是得不到政府的充分支持。

由此, 可以看出, 科技的举国体制, 政府的计划导向, 再加上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低, 导致无法解决中国科技经济两张皮, 企业不是创新主体这两个创新的根本问题。

2 中国的二次 (代) 创新与自主创新

2.1 什么是二次创新

美国的布瑞茨尼茨认为, 中国经济增长, 企业竞争力提高是不争的事实, 这得益于中国出现了大量产业组织方式, 产品工艺, 商业模式的创新, 这一模式是最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Briznitz and Murphree, 2012) 。中国企业的这种生产工艺的创新, 生产组织方式, 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中国企业延续了台湾OEM的生产组织变革, 实现了企业的成长和经济的繁荣。这就是Briznitz and Murphree的二次创新论 (second generation innovation) , 认为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其他的创新也能推动经济的增长。

中国式的二次 (代) 创新包括:集成已有技术, 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的创新;基于组织的渐进工艺创新;生产流程的再造;制造方法和技术的创新;设计的创新, 物流领域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等。中国的企业在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上难以有所作为, 但是确实已经嵌入到全球生产体系之中, 做了大量的二次创新。联想, 华为都是这类公司的典型。

2.2 二次 (代) 创新与自主创新

中国的二次创新多, 自主创新少, 主要原因在于:

(1) 企业不敢作长期风险的针对核心技术的投资。 (2) 政府决策慢, 各部门间难以协调。 (3) 创新的目标是不确定性的, 而目前制定的科技计划战略目标都是瞄准现在市场确定性, 具有统治力的技术, 是对已有技术的追赶。 (4) 大学院所过于强调国家导向, 忽视产业需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 在自主创新的战略下, 大学院所承担了完成自主创新重大任务的神圣使命。但是, 目前所有的项目都有国家意志, 最终是以SCI论文出现, 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在提高, 但有助于产业创新的成果很少。大量产业需要的科学技术却没有科学家关心。 (5) 国家意志的凝聚与产业需求难以一致。

3 政策建议:建立需求导向的国家创新体系

3.1 科技的合理规制:政府与市场

在科技体制中,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政府角色的定位。应该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 进行新的思考、新的判断和决策, 实现从上至下的创新;政府要成为“更公正、公平的良好制度环境”的维护者;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扶植战略新兴产业, 促进小企业的不断涌现;重视和强调产业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科技不能搞举国体制, 要降低科技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 主要重点在于促进产学研合作;要让科技创业, 有效的技术转移成为促进产业创新, 新型产业形成的重要机制。

3.2 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以能力与竞争为导向选择人才。尊重企业家, 体现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大量的课题立项由企业提出, 企业应该参与大学的博士培养体系, 企业在产学研中真正成为主体。在德国, 从副教授升迁教授, 必须在企业实验室工作一年。这些是要求大学要了解产业的需要。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研究院的建设, 构建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平台。解除人才的自由流动的困境, 促使更多的技术人员向企业流动。

3.3 加强产业导向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强加国家意志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将一国基础研究水平的提升寄托在政府主导的少数重大科学计划身上, 可能会南辕北辙。企业应该更多参与一些重大的科技决策。

3.4 在全球化条件下实施自主创新

全球创新体系作为一个基本生态, 预示中国不能过于强调本国创新体系而陷入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状况。如过于强调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自主的标准体系, 会建立起技术的孤岛,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中国需要挖掘未来的产业科技机会, 引导企业实现突破性的产品创新。

中国要重视二次创新对经济和企业能力提高的重要贡献, 不能鼓励与全球技术体系的对立。但仅仅依靠二次创新无法支撑核心技术突破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 因此, 如何在全球化条件下构建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制度环境和国家创新体系就是一个我们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论文 篇2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从“一区”发展到“多园”,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定位和使命各不相同: 中关村示范区要建设成为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东湖示范区要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上海张江示范区则将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域,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1]。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历史沿革见表1。

注: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三个示范区面积日益增大。目前中关村已形成包括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 海淀园在内的16个园区; 武汉东湖示范区面积达到518. 06km2,由光谷软件园、关东光电子产业园等组成[2]。目前上海张江示范区的规划面积已扩大到“一区十八园”和紫竹高新区,共约470. 5km2。北京中关村因起步较早,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在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发展最好,在总收入、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工业总产值等各项经济指标中都位居前列。上海张江虽然起步略晚,但发展迅速,仅随中关村之后。武汉东湖位居中国内陆,地理优势不明显,经济表现力略差,但示范区拥有的企业数量超过张江。2011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指标见表2。

注: 数据来源于 2012 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近年来,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出示范带头作用,形成较为完备的创新体系和独特的创业文化氛围,孕育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取得了大量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催生了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力量源泉。

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特色比较分析

2.1支柱产业错位发展

在示范区内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分类集聚、竞相发展,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按照技术类型划分,北京中关村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和节能环保为支柱产业; 武汉东湖示范区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形成光电子信息、生物、现代装备制造、能源环保、现代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 上海张江示范区形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支柱产业。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柱产业比较见表3。

注: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比较三个示范区的支柱产业可看出一些共性,如这些示范区都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但各示范区又拥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在电子信息方面,中关村致力于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等优势产业; 武汉东湖以光电子信息产品为主,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其光电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 张江示范区是国家微电子产业、软件产业( 出口) 基地,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 /3,芯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3% 。

在共性之余,三大示范区也有着各自的优势。中关村形成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3],在新能源、新材料和环境保护方面特色显著; 武汉东湖示范区作为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现已形成了新型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科技金融、地球空间信息级应用服务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生物医药是张江示范区支柱产业,张江作为“中国药谷”汇聚了覆盖新药创制各环节的机构400多家, 建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形成了完整的研发和产业链,张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示范区内汇聚了网络游戏、动漫、数字、新媒体等文化类企业约380家。

2.2知识产权北京领先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产出能力可通过专利授权数、国家标准制定数等量化指标予以衡量。2013年上半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4122件,同比增长了28. 8%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166件,同比增长了22%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获得授权专利10555件,同比增长了45. 6% ,半年授权量首次突破了万件。 截至2013年8月底,中关村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6240件,占全市的65. 5% 。截止2012年底,中关村企业参与制修订的标准共4471项,包括国际标准103项、国家标准2566项、行业标准1677项、地方标准125项[4]。武汉东湖示范区企业已主导创制国际标准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00多项,示范区授权专利总数已突破1. 1万件,万人专利授权数达到275件,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授权数为75件。

在创新产出方面,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出水平不尽相同。由表4可知,中关村走在标准化的前列,参与制定了大量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相较于其他两个示范区,上海张江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也较多。比较可见,示范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正不断向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迈进。

注: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2.3创新产出特色

自主创新成果各领风骚: 中关村取得了汉卡、汉字激光照排、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5]。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成功为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道路,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则结束了美国GPS系统独步天下的局面。 此外,中关村还诞生了世界上性能最好的固态硬盘,传输速度是普通硬盘速度的15倍。武汉东湖示范区创造多个第一: 新一代光纤( 光子晶体光纤) 研制技术、 全球首台71英寸激光电视、中国首款新型光纤接入技术、中国首台核电设备核心器件制造新型数控机床、中国首台大型航空航天非标准化专用机床。张江示范区诞生了世界首台20流明微型激光投影仪、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商用微机电陀螺仪,世界首款第三代电子书、世界最大容量的超级电容车、全球最大的华文游戏动漫平台[6]。张江自主研发的各种芯片在全球市场份额排名榜首。

科学技术奖项的统计比较: 在众多科学技术奖项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授予在推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这些科学技术成果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比较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所获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更能凸显三大示范区的创新产出能力。从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立的2009年开始统计,截止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主持完成的获奖成果共226项, 每年获奖成果都超过55项。武汉东湖示范区和上海张江示范区相对较少,东湖示范区4年所获进步奖的总和仅有50项,上海张江示范区共有60项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表5) 。

注: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整理。

2.4各示范区争相推出吸引人才政策

为了进一步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中关村示范区大力建设人才特区,开辟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其中,人才特区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就诊绿色通道、医疗照顾、直接办理落户手续、随迁配偶优先推荐就业岗位的待遇,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定向租赁住房。武汉东湖示范区于2009年开始实施“3551”人才计划,即从2009—2012年每年至少投入1. 5亿元经费,在五大支柱产业领域引进50名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约1000名新兴产业高水平人才; 给予示范区引进的世界一流创新团队最高1亿元的经费资助,给入选 “3551”人才计划的优秀人才最高500万元的无偿资助,给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人才300万元配套资金。张江示范区大力推行“张江聚才计划”,加速高端人才集聚,其中包括“张江人才”评选活动。为了体现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园区企业和创业者直接参与评选“张江人才”,给予“张江卓越人才”每人价值100万元的资助,成功入选“张江优秀人才”享有每人价值50万元的资助,并在住房、户籍、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在住房方面,建造限价商品房,定向配售给示范区内的引进人才、技术骨干自住。

2.5创新企业扶持特色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汇聚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以中小微企业居多。为了引领中小微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三大示范区采取了独具特色的扶持政策。中关村自2003年推出“瞪羚”计划,旨在改善示范区内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瞪羚企业”可享有由中关村担保机构提供的高效、低成本的担保融资支持,以解决企业发展的困难,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不断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7]。

张江示范区推行上海科技小巨人工程,对一些具有完善的创新体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势头良好的科技型企业按照不同的评选要求分别授予“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与“科技小巨人企业”称号; 市、区( 县) 按照1∶ 1的比例进行资金补贴,主要用于自主创新的建设,如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等创新活动的补贴[8]。湖北省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的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东湖示范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助政府的资金扶持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果,促进企业自身快速发展。

3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不足

3.1没有原创的新兴产业

所谓原创性新兴产业,是指那些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出现的,需要原创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当前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支柱产业都属于相对成熟的产业领域,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培育出先进的商业模式,中国作为这些产业市场的“后进者”,只能通过模仿来跟随领军者的脚步。

3.2产学研合作力度不足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资金薄弱、经济实力较差,虽有创新热情,却无法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另一方面,大企业虽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但由于研发投入具有较高的风险,从开始研发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周期太长,大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愿或不敢对产学研合作进行投资[9],导致掌握相关技术成果的科研机构与急需技术转型的企业各自为营,阻碍了知识流动和成果转化。

3.3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科技创新涉及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等多个主体,包含人才、资金、知识产权等多个创新要素。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体系,各主体相互独立、自成体系,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此外,创新体系内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缺少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介组织, 不利于创新主体成果的转化[10]。

3.4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展与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时间较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汉化”国外先进成果时,经常会面临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此外一些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不法侵害。

4提升国家示范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4.1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力度

在国家创新示范区内,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等各参与主体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实现人才、技术、资源等创新要素的共享。高新技术企业应紧盯市场,不断捕捉市场信息,并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加强联系和信息沟通。学校和科研院所应根据市场反馈研发市场急需的科学技术,最终由企业将最新研究开发的成果推向市场。在整个产学研的合作链条中,各主体才能实现优势互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11]。

4.2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科技咨询评估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相互衔接合作组成示范区内完整的中介服务体系[12]。通过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协调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

4.3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 篇3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国家利益 政治教育

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今时代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遇,只有抓紧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时代的变革之下赶上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的快车。同时,这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控主动地位,获得经济主动权和合作主动权提供了可能。这也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必然途径。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我国依然很欠缺,很多技术含量很高的科技产品都不得不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产业的发展。因为我国的创新能力相对其他国家略显不足,而且很多核心技术都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这为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多弊端,一方面我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技术,另一方面我国很多相关企业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导致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多年经济发展证明,只有拥有过硬的自主创新技术,才能够将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努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从而保障我国的国家利益。

二、民族复兴离不开自主创新

从历史上的经济发展来看,我国在国际上担任的角色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伴随最近几年劳动力和资源利用成本的不断增加,我国多年位于低端产品的发展所带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例如,我国每制造一台电脑所带来的利润最多只有百分之五,有一位企业家曾说:“我国买一台电脑赚的钱只能买一捆大葱。”我国的苏州为美国罗技公司代工的鼠标,每个鼠标的价格大约40美金,我国的企业只有3美元的利润;类似,我国生产的dv机,每台的价格不到三十美元,但是还要付给国外公司10美元的专利费,到最后我国企业到手的利润大约只有一美元左右;我国代工的每台电视机,获得的利润其实最多只有10元。然而因为技术都是国外引进的,国产制造企业只能将每部国产手机价格的20%、计算机价格的30%、数控机床价格的20%作为专利费支付给国外。根据商务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制造的六百多种产品中,能够达到供求大致平衡的产品仅有27%,供过于求的产品则达到了73%,供不应求的产品则几乎不存在。由此可见,不管是国际上的市场还是我国国内的市场,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以劳动力和资源消耗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出产品核心技术,才能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这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唯一方法。

三、自主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任务

从我国的历史发展来看,英美各国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全民族的力量实现。美总统华盛顿上台的第一天,故意身着国产服装,用意显而易见:“让之后的人们,让全美国都知道,怎样才能为国家发展利益,维护国家利益。”二战期间,美国将大量资金用于高新技术的开发。而且,美国对于高新技术的推动还体现在美国的企业对于更新技术的利用和需求方面。信息技术、通信行业、装备工业、航空制造、生物工程等方面都是推动美国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支柱产业,这些产业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都有赖于美国对于科研的投入,同时有赖于美国政府对于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应用。在美国大力发展创新技术的同时,日韩两国也在全力赶超,他们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投入到了国家政治教育之中。我国的科技发展起步较晚,在大力开展技术研发的过程中有着重重阻碍和风险。所以,在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方面,要全民族一同努力,制定便利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将自主创新的观念融入政治教育中,带到高中政治课堂上,让全民族同心协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将企业作为主体,以市场变化为方向,将产业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经济发展体系,这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决策。国际上,各国经济的竞争主体是企业。美国的企业如苹果、微软,德国企业如大众、西门子,法国的企业如雷诺、阿尔斯通,日本的企业如丰田、索尼都是每个国家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力军。最近几年,我国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竞争力不断提高。如我国的华为、HTC、吉利、海尔等企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特别是1986年在深圳成立的华为,对于技术的开发相当重视,每年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开发中,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大量核心技术专利。华为的发展不仅将自身的企业竞争力大大提高,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结语

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然在国际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落后,但是我们要有奋起直追的精神,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融入政治教育之中。让高中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明白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的利益休戚相关,树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利益作出贡献的伟大理想。

参考文献:

[1]梅永红.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J].中国软科学,2006,02:6-10.

[2]梅永红.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J].求是,2006,10:15-17.

[3]路芳.高校科技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S2:18-20.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论文 篇4

学生姓名:

专业: 2011年秋季研修班会计学学号: 12020111119

一、基本概念和内容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提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研究文献的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在经济大环境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在此前提下,党中央要求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建设强大的原始科学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并从容应对,从而形成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当今发展的需求,结合世界经济环境发展大趋势,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因此我国必须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指向,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实行自主创新。

三、进一步研究的具体问题及现实意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又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家外部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从制度、体系,从政府、企业多方面进行完善和努力。制度是一切政治经济行为有序发展的保障,有力的制度执行可以规范现有的创新体系,加大自主创新积极性,同时引导我国在通往创新型国家道路上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次研究主要从政策或制度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举措。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1、阐明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

(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已经有20多个,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芬兰、瑞典、新加坡等。2000年以来,我国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2009年R&D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达到1.7%,创历史新高。尽管从数据上来看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与自身相比有所提高,但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创新驱动型,以适应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完善资源配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且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下,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需求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如此现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是根本出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将大大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资源利用配置。同时提升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分配方式的合理性,达到有限资源使用最大化。

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可以避免在生产技术上依赖于他人,在产品销售上受制于他人。拥有创新优势,可以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站稳市场,获得与外来产品对抗的能力。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位,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地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政策或制度方面的举措

(1)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供资金筹集简便途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建立创新型国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企业的执行上。因此,充分调动企业自身创新积极性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从制度上要给企业宽松的环境进行自主创新,同时引导并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可从税收及融资制度上加以改变。税收方面可对高新技术等企业可在现有基础上降低其研发税负;重新整理规范自主创新领域与行业,对不同类别的创新技术有重点地实行不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企业如果愿意帮助学校或者其它研究机构进行科学研究,政府可以适当对其给予减税,增加企业投入到科技领域的积极性。融资方面需简化企业研发技术融资的审批手续及流程,提供多种融资方式,尤其对于小型技术企业可提供专项技术研发基金。同时制定出合理的还款方式,可按不同还款比例分期偿还,以便加速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投入资金变为技术产出、技术更新带来的经济效益重新转化为资金、资金的再投入转化为更高层次技术研发的良性循环。

(2)坚持人才培养,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企业要创新,国家要创新,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来支撑。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另一关键。发展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持续不断地执行相应制度措施,从基础做起,有计划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从教育体制上就要有所保障。培养大批技术型人才要从娃娃抓起,坚决推行素质

教育,提高师资水平,在城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保证乡镇等地的教育水平。将技术研发与技术实践相结合,培养人才全面发展。其次,完善制度以提倡创新精神,营造集体创新氛围。政府要和企业相互配合培养创新人才团结协作、钻研科学的精神;要具备相关政策保护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同时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勇于创新。再次,吸引创新型人才,扩大队伍,保证人才不对外流失。可有计划地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水平,完善职称和人员选拔制度,使专业技术人才术业有专攻,有更好的空间施展其才华。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已经在财政政策、研发投充、物质奖励等多方面作出努力,鼓励企业及全社会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自主创新,書关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我国的自主创新程度在近几年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对于我国来说,未来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之路还很长,需要政府和企业互相配合,在体制、机制、文化、国民素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共同打造出一个协调的创新环境,激发社会各界对于自主刓新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论文 篇5

一、知识产权国际化的内涵与表现

知识产权的国际法治化是人们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现实要求与理性期待。知识产权的国际法治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实现或倡导知识产权国际法治的缘由;第二, 怎样实现知识产权的国际法治;第三, 知识产权实施的主题和客体是什么;第四, 知识产权的国际法治的效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知识产权国际化具体表现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国际化的绝对领导。从知识产权的法制化发展历史可以看出, 欧洲国家和美国在19世纪时所建立的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并不完备, 对外实行的是较为歧视的原则。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重大的压力下。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的政策构架上显得步履维艰。知识产权法是在奖励发明和促进创新的基础上, 为了达成提升科学文明的终极目标, 从而赋予发明人在成果上有一定的独占权利。发展中国家作为发达国家的技术输入国, 在知识产权的制度上并无过多的话语权, 即便是知识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革新与发展, 但在实际上, 知识产权国家化知识发达国家的独自建构。而作为保护标准的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法律, 只能是众发达国家的保护伞[1]。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 通过垄断核心产业技术, 发展高科技。来拉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鸿沟, 从中获取高额的知识附加值, 在世界经济的领导中处于霸主的地位。知识产权是美国话语系统中的重要基石, 是美国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手段。

当前知识产权的国际法框架, 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正当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 我国在制定知识产权法律的同时, 既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状况, 又要考虑到国际市场的发展需求, 不能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而是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地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 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主要原则, 制定合乎实际情况的知识产权保护法。

二、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完善

(一)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从各个国家知识战略的实践历史上来看, 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是每一个国家的发展策略。知识产权战略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是相互吻合的, 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同时。在TRIPS框架下实施知识产权的建设, 利用其弹性空间, 将知识产权的战略和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我国所出台的知识产权的战略纲要中, 可以看到, 我国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现了在知识产权日益国际化的同时, 消除各方面的不利影响, 实现并发挥我国知识产权的特色和优势。在知识产权的完善与维护中, 应当及时地修订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 做好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地理标志等方面的公正立法。对于违反竞争的手段, 在对外贸易、国防和科技方面严加规定。在已经加入的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中, 我国应当信守承诺, 按照其要求和相关准则, 制定“最低保护标准”的要求, 在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之间, 实现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协调[3]。

(二) 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

《纲要》中还指出:企业应当成为知识产权运用和创造的主体, 以便促进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和产权化。在企业知识产权转让的同时, 以许可、质押、转让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从而构建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生产调查研究相结合。在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进入了关键性的环节, 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化的竞争, 是实现从“制造”到“创造”改变的关键。实现我国跨越式的发展, 缩短科技成果投产的周期, 可以为我国在知识产权的维护方面创造巨大的优势, 在国际的竞争中争取有利的地位。

(三) 建立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的机制

发达国家在防止知识产权弊端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在《纲要》中,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严防知识产权的滥用, 为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与发达国家建立发垄断的体系以及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 在原则上具有一致性。但是, 应该看到, 我国的竞争法缺乏普遍的竞争力, 在国际上制约知识产权的相关限制也并不完善。在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的打压行动中, 充分地利用TRIPS的相关原则进行知识产权的限制性规定。通过制定完备的反垄断法的法律法规, 充分保护在成长中的产业免受扼杀。

(四) 将传统知识等作为我国战略重点的优势领域

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 在2003年加入WTO之后, TRIPS协议下再去过多地强调知识产权的保护意义不大。通过完善的保护制度, 完善遗传资源的利用, 保护和开发的制度, 在完善的同时, 对民间的文艺进行保护。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进行文化资源的优势保护。

三、知识产权法律国际化框架下的国家利益保护

(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今, 世界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经被发达国家所占据。从世界主要竞争手段和形式上来看, 赢得对知识的把控是成为世界竞争中的胜利者和得益者的关键。在世界贸易的结构从传统的货物贸易向着服务和技术在内的综合贸易发展的同时, 知识产权中的商标和贸易问题是建立世界贸易型秩序的关键。当前我国的经济, 对外贸易的发展量虽然迅猛, 但是在关键和核心的技术上仍旧受人制约, 在大量关键的设备上依靠进口, 在科研和开发的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我国的战略部署、体制改革、环境苏在、政策指引进行塑造, 在极大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 在轨迹化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条件下, 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维护我国在对外交流中的正当利益。

(二)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 是把握经济技术主动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引进新的技术, 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水平吗, 利用新的发明和创造, 来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引进的同时, 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将知识产权应用在本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上。

TRIPS协议中明确规定, 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经济技术和社会公共政策的发展。为了防止权力滥用的情况发生, 严禁不合理的垄断, 严防影响技术国际性的转让。这些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 在具体的细节上, TRIPS协议并没有对转让的程度以及合理性、转让的条件和限制进行明确且规范的要求。因此, 在TRIPS的基础上, 我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 在国际技术转让过程中形成更为明确的规范, 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大的空间。

(三) 采取正当化的外交手段

争取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 联合其它发展中国家, 促进科技技术的传播。扩散以及应用们很有必要。经济的全球化不仅仅是投资和自由的自由化, 应当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 根据新的知识, 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开展正确的外交手段, 维护我国在世界经济交往中,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国家利益的维护。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知识产权法律发展的国际化现状, 提出了这一国际潮流下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对策略, 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手段。知识产权法律的国际化, 建立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的统治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应努力适应并因势利导, 在知识产权法律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获得话语权和发展的机遇, 维护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益安全。

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TRIPS协议是实现知识产权国际化的最高标准与典范。在知识产权法律日益走向国际化的同时, 发展中国家应将知识产权法律的国际化和国家的利益保护相结合。通过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先进技术、展开正当的外交努力等三个方面将知识产权法律国际化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法,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何志鹏.全球化经济的法律调控[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4 (13) :56-58.

[2]张耕.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4 (15) :124-126.

[3]刘银良.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J].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 6 (17) :56-58.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论文 篇6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和探索。2009年12月8日,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继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之后,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不仅对进一步激发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的自主创新活力,支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各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带动意义。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方面着手深入推进,而人才无疑是最核心的建设力量,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模式和建立人才长效运行机制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保证。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成功启示东湖高新区,要建设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实施创新人才发展战略,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活居住、工作选择、价值创造、信息沟通、知识交流等条件环境,并协同园区内的各方力量,建立园区人才科学合理的激励模式和长效运行机制。基于人才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必须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聚集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转化出更多的科技成果,挥人才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创造性作用。

2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的设计

建立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的长效运行机制,就是要根据人才的实际特点与激励效用最大化的基本要求,进行人才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安排。

2.1 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的设计要素

要建立一套长效运行的人才激励机制,每一个相关环节都必须为了总目标的实现积极配合,这其中涉及到的设计要素有:激励的主体、激励的客体、激励的手段和激励的环境。

激励的主体是指对国家自主示范区内的高科技人才进行激励的组织,包括企业、园区管委会和政府。激励客体就是人才,在国家自主示范区的特定环境下就是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他们直接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企业宝贵的财富。激励的手段从大的角度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前者大致包括股权激励、工资激励和福利激励;后者大致包括企业文化激励、市场竞争激励和工作激励。激励的环境在本文具体指的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企业高素质人才的激励影响。

2.2 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的设计思路

要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并且能得到长效执行的人才激励机制,发挥出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还要注重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设计出具有灵活性、多目标、多层次、多阶段的动态机制。具体看来,激励机制要与高科技人才的创造性相匹配,与人才尊重相匹配,与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相匹配以及与人才的自我激励相匹配。

3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东湖示范区要建立起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必须统筹企业、园区、政府三方面的资源,对区域内的科技人才进行全方位的激励和支持。

3.1 企业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技术领先的关键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直接在企业内工作,所以企业的激励措施对于人才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企业必须坚持企业的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及按需适时激励等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确保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1)物质方面的激励。物质激励在现阶段仍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长期处于相对较低生活水平、相对贫困的经济条件决定了中国人重视物质激励的心理。物质激励的形式有很多,如工资、奖金、各种福利等等,不少企业仍在沿用以职位为基础的报酬制度,但是对知识产权的创新这种高智力活动的激励,最根本的应该是股权激励和创业激励。成立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务院批示示范区作为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的试点,更是为企业开展和深入对科技人才的股权激励提供了良好契机。

(2)精神方面的激励。人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而精神追求对于高科技人才来说尤其重要。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员工培养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作为一种内滋激励,它能综合发挥目标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竞争激励、奖惩激励等多种手段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无穷的力量。作为示范区内的企业,企业文化中对于创新的强调应该成为一种共性文化。

对于科技人员来说,有挑战性的工作和能促进他们创造出更多知识产权的工作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工作责任感和成就感,因此,创新性的工作本身对于科技人员来说就是一种激励方式。

荣誉是一种成就和能力的象征。示范区作为国务院批示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在采取物质奖励的同时,企业要注意加以荣誉激励,大力宣传科技人员的创新工作,并辅助以职务晋升的荣誉奖励,使得荣誉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园区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园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对于整个高新区的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12月8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144号)。这是东湖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对于在示范区进行各项试点工作的批示,示范区管理委员服务管理情况会应该据此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多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服务,少涉及行政事务和行政干涉,实行一种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全国各地高新区管委会的分析,总结各地高新区管委会职能的改革方向,具体见表1所示。

第一为行政审批类,这是政企双方依法必需履行的职责。例如到园区申办企业,申办者对园区管委会提出高效的要求;作为办理部门,管委会有义务去满足企业的要求,为其提供服务。第二为行政服务及导向类,这项职能面向符合要求的企业,属于企业的自愿行为。例如申请国家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基金,对于申请成功的企业,管委会将利用财政资金给企业配以同比例的支持资金。第三为行政管理类,这项职能是企业和政府双方必须履行的,更多地体现为管委会的政府职能。这类事项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即提供公共物品和公益品(城区管理)、管理国有资产(土地资源、房屋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税收和财政支出)、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

总体来说,高新区管委会的职能,就是在实施过程中贯彻落实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的意志,营造更强烈的自主创新小氛围,将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和企业的需求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管理委员会,一定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推广电子政务工作方法,实现开放式、电子化、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的信息交流频度和力度;坚持“为企业服务”的工作理念,落实领导挂点联系、企业直通车、企业大走访和承诺制、督办制等制度,为企业提供全过程、跟踪式、“保姆式”服务,让示范区成为自主创新的乐园。

3.3 政府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一谈到政府激励,企业和个人往往希望政府设立知识产权创新基金对自主创新提供补贴、对创新产品减免税,以及为技术创新提供低息贷款等等,但实际上,政府的作用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一种有利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转化和保护的制度环境,而不是规定具体的激励条款。

(1)调整和明确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政策,加大产权激励的力度,构筑有利于激励知识产权创新和保护的价值体系。目前,我国高新区内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一大障碍是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模糊。产权不明晰,利益关系模糊,必然使发明者失去创造的积极性,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政府要加快制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政策,鼓励知识产权参与收益分配,加大产权激励的力度,构筑有利于激励知识产权创新和保护的价值体系。

(2)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动和保障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就知识产权的立法体系来说,应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专利保护、专利中介市场管理、流通领域专利商品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逐步完善有利于推动和保障科技进步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体系,在全国形成强有力的专利保护网络,为创新企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建立合理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调整科技成果奖励结构,提升科技成果的法律内涵和市场外延,把自主创新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确立专利在专业人员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调整科技成果奖励结构,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成果管理和奖励体系,提升科技成果的法律内涵和市场外延;将自主创新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并通过各种政策和奖励措施进行鼓励。

4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的实施

一套好的激励机制得以建立,要使其能够长效运行下去,关键在于实施。实施需要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良好计划、专门的部门负责和面对实施过程的新问题不断地进行调整。

4.1 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的实施部门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地跨武汉多个区,除了高新区内管委会外,还涉及到所在区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因此,需要成立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试点专项工作组,由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组织部、经济发展局、发展改革局、规划局、财政分局、知识产权分局为成员单位,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试点实施方案,负责专项工作的落实与监督。除此之外,可以结合东湖高新区目前已有的“绿色通道”,设立关于人才激励的专门通道,运用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直接进行奖励。

4.2 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的实施计划

人才激励的激励方式有多种,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激励方式只需要企业做好进一步的调整和革新。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获得了政策上的优惠,关键是做好股权激励试点的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组建人才激励职能部门,制定人才激励发展规划,选定第一批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成试点方案并逐步开展试点工作。第二阶段,推进中介服务平台的搭建,研究具体路径。引进一个无形资产评估的专业中介机构,并以光谷联交所为依托,打造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平台,方便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试点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工作。

第三阶段,设立人才激励专项基金。设立“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基金”或者“高科技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对于具有自主创新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专门有效的奖励和激励。

第四阶段,在对首批试点单位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总结股权激励试点的成功经验,查找试点开展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座谈会、外出考察等方式进行前期试点工作的总结,形成《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工作成果总结》。

第五阶段,进一步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组织建设,将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纳入到试点工作中来,出台更为完善的人才激励政策,促使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

4.3 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的实施要点

由于东湖高新区地跨武汉的三个区,涉及多个政府部门,所以在实施人才激励的长效运行时需要一个专项工作组统筹规划,并且需要一个专门的政府部门牵头引导。

试点工作的开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股权激励的试点工作开展也需要首先确定先行试点单位。应该在尊重企业意愿、尊重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意见的原则上,在高新区内分批分阶段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的先行先试,重点引导高新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政策上积极探索股权积极的措施,引导学术科研开展以实用性为导向,以产业化、市场化为目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进行人才激励工作时,要充分借鉴其他省市现行政策的有益做法,突出开展对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权激励的支持,重点做好策划引导:加大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力度;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模拟股权”试点工作。对股权不宜量化的单位,可采取不改变股权性质,只奖励股权分红收益的做法,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摘要:探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的长效运行机制,就是探讨示范区的人才激励机制如何能够得到长期的运行和保障,在基于个人、企业、园区、政府多赢模式的前提下,这些因素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保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能够得到有效激励,从而发挥人才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创造性作用。

关键词: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徐顽强,刘毅.中国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

[2]钟书华.科技园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5

[3]文魁,吴冬梅.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41-251

[4]彭锐.高科技企业知识管理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67

[5]银路,邵云飞,成红.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般股权和技术股权激励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8):86-89

[6]柴达,鲍慧琼.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5):139-143

[7]彭剑峰,张望军.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1(6):90-95

[8]康江峰.我国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8):23-25

[9]周新.国有企业Z公司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论文 篇7

关键词: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智库联盟,网络平台,人才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原地区的高科技产业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第12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河南省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示范基地。作为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其总体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具体定位为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

郑洛新三地“组团”共建示范区,以最大的合力推进河南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原崛起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中央着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发展为郑洛新智库联盟创造了天然的契机。

1 智库联盟的兴起

智库联盟是指由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其他组织机构,以政府和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目标是为政府科学决策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的模式创新型合作组织[1]。

智库联盟的组织形态最早出现在2010年,广东省为落实“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的改革任务,成立广东智库联盟[2]。2015年,智库联盟发展势头迅猛。4月8日,为凝聚国内外各方智慧力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前瞻性、政策性研究,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成立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3];12月6日,国内第一家互联网治理智库联盟宣告成立,该智库联盟搭建起了一个横跨学界、业界和政界的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新型平台[4]。大多数智库联盟都在积极建设中,由此可见,智库联盟已逐渐成为一种互助合作的主导方向,以联盟的形式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流动,发挥出合力作用,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咨询和知识服务,促使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入新阶段。

智库联盟是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的“乘法”,是将万众智慧充分集中的体现[5]。一方面,智库联盟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智库联盟服务交流平台,快速整合社会网络信息资源,抽取精准有效数据信息,开启政府和民众直接对话模式,克服单一智库主体发展障碍,对用户需求做出及时有效响应,提供综合性决策咨询意见,提升智库整体服务质量,为智库联盟发展提供范本。

另一方面,建设智库联盟既是响应国家提倡建设智库的号召,又是推动智库适应信息化向新型智库转变的发展动力。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对智库联盟内部组织、外部协调,创新协作运行模式的研究,不仅拓展了智库理论研究的范围,而且丰富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

2 智库联盟的类型

据《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指出,智库联盟大致分为四类,即:区域性智库联盟、行业性智库联盟、主题类智库联盟和国际智库联盟,见表1。

第一,区域性智库联盟,以山东智库联盟为代表。此类联盟主要以省社科院或政府部门为发起人,为解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问题,综合该区域内多类型智库,开展重要领域、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等方面课题研究,为省级、地方政府决策和区域企业、行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第二,行业智库联盟,以上海高校联盟为代表。指为强化某一类型智库的优势功能,将区域内同一类型的全部智库进行联盟,形成协同化建设的新型科研组织形态。第三,主题智库联盟,以“一带一路智库联盟”为代表。指将以同主题研究的智库进行联盟,对某一主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此类联盟能避免研究扎堆、资源浪费、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够、成果转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快速找准问题切入点进行对症下药,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四,国际智库联盟,以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为代表。指为提高现有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加快国际智库的沟通,打造国际化的智库交流平台,促使国际资源互补,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目的组成联盟。第五,其他智库联盟,指目前尚未形成稳定形式的国内其他智库联盟及还未成立的新的智库联盟类型。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按照“三市三区多园”的架构,加快形成创新一体化发展格局。即以郑洛新三市作为示范区建设主体,以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国家高新区作为核心区,在三市内规划建设一批园区[6]。结合智库联盟的类型来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属于典型的区域型智库联盟,在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大郑、洛、新三个地区的智库资源利用率。统一联合相关智库机构,搭建信息、资源、成果共享的交流合作平台,提高各智库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集中优势资源,服务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需求,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推动智库研究与政府决策良性互动。

3 智库联盟对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促进作用

3.1 增强整体功能

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城市各有特色,发展侧重点各不相同,要使三个城市“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则很有必

要在每个城市选择一个较为强大的智库为依托,联合其他智库共同打造区域智库联盟,整合各类智库研究资源,形成研究合力,开展联合攻关。针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需求,推出智库联盟研究成果,不断提升服务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水平和生产高质量智库产品的能力。从而使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发展地方城市特色产业,又可以增强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功能,使地区城市和整体建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3.2 优化资源利用

通过建立郑洛新三市智库联盟,可以使资源利用最优化,减少资源重复、浪费、使用不当、效率低下等现象的发生。智库联盟中的各个智库主体,通过内部资源共享,分析郑洛新三个地区的资源利用情况,提出政策性建议。如资源跨区域的使用,若一地方的某种资源为闲置,而另一地方则紧缺。此时,则应采取资源跨区域使用,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加快形成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的产业格局,提高资源转化率,开创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创新局面,全面增强区域资源的整体效能。

3.3 提升创新能力

郑洛新三市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力争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群体。

建立智库联盟,一方面可以汇聚智慧,引进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引进不局限于本市、本地区,跨地区、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更符合当下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需求。通过智库联盟,组建一支创新能力最强化的新型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创新型服务;另一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智库联盟发挥创新能力支持的基础上,力争突破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打造研发平台,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使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提升得以具体实施。

3.4 精化产业技术

郑洛新三市主导产业的发展是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加快产业发展的突破点。掌握产业核心技术,不但可以加快郑洛新三市的产业协同发展,还推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技术的转型升级。

相关产业智库联盟,则可以实现产业技术精准化。相关产业智库主体之间,通过交流产业技术经验,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强化关键技术,形成核心技术产业链。利用智库联盟的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借鉴其他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强化本产业技术模式。产业之间形成联盟集群,扩大产业规模,规范生产流程,提高产业技术,提升核心技术精准度。

4 自主创新示范区智库联盟的建设路径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发展为郑洛新智库联盟创造了天然的契机,同时智库联盟也推动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结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际建设需求,提出以下3条智库联盟的建设路径。

4.1 搭建智库联盟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智库联盟网络平台。通过该网络平台,加强各智库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协同发展、资源整合,加强专家学者、各界精英的及时有效沟通[7]。同时,借助智库联盟网络平台,汇聚多方智慧,实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用户可直接表达政策建议,实现自下而上的有效沟通,消除组织内部壁垒,公开透明组织管理模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各类所获数据进行发掘和分析,逐步形成具有独立信息来源的权威数据中心[8],打造权威的信息发布与品牌服务,定期推出智库联盟产品,实现对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建设问题的监测、评估、预警,为郑洛新三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思想和行动方案。

搭建智库联盟网络平台,需以联盟为依托,积极开展智库交流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地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需求提供服务。拓展智库联盟交流平台,通过电子期刊、网站运营、媒体传播等方式,加大对智库联盟及其成果的宣传,重点推介研究动态及最新资讯,共享数据信息。智库联盟网络平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使人们能够更清楚地掌握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程及最新进展情况,该平台也起到一定的舆论监督作用。

此外,联盟内的各个智库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实时进行信息共享,及时高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选择第三方机构作为联盟平台,避免了信息共享不均衡,增强了信息服务的透明度。

4.2 强化智库专业人才队伍

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牢固树立人才为先、人才为重、人才为本的理念,完善柔性引才政策。设立首席科学家、特聘研究员等特设岗位,支持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河洛英才计划等,广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创新创业。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薪酬激励等机制,形成“两院”院士、中原学者、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创新型科技团队组成的金字塔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以“高精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人才的引培和使用。为促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市场繁荣和发展,构建出技术交易市场体系。为此,需在智库联盟中选取或培养技术交易经纪人才队伍,促进我省技术市场健康发展。智库联盟网络平台的搭建,与专门的数据管理与分析部门的支撑密切相关。培养和造就一支大数据时代掌握专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分析撰写能力、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迅速提炼挖掘信息的人才队伍,则成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关键。

在引进海外高端科技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地域人力资源优势。支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高校智库及科研院所的人才供给,根据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际情况,输送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同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也引导高校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高校与自主创新示范区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使学生把本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又符合自主创新示范区当前建设需求,也强化了智库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进一步促进智库联盟的建设。

4.3 稳固开放式合作新局面

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既要鼓励引导郑州、洛阳、新乡三市之间加强创新要素互通流动,推动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信息技术中心、企业开展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基地,探索跨市区合作机制,又要打破地域的局限性,发挥智库联盟的跨区域开放性发展,积极与其他类型的智库联盟形成合作,探索新的创新发展机制。

开放,才能有更多机遇;合作,才会有更好发展。自主创新示范区应充分发挥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加强主题智库联盟,推进开放联合。积极构建国际开放合作体系,大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促进技术市场繁荣和发展,促进国际科技融合发展。引进国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科技研发中心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高校智库、科研智库等智库主体间的联盟,共享知识服务[9]。同时,重视当地高校智库、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技术开发、产品应用、知识服务等合作新模式,集众智实现开放式创新,稳固互助共赢新局面。

5 结语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智库联盟建设,依托联盟网络平台,借力专业人才,加大合作开放力度,不仅加快了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程,还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产业发展格局。智库联盟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也充分发挥了智力支持、决策咨询、资源共享等功能。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智库联盟协同发展,在区域创新的实践中,丰富了智库理论研究,推动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杜欢政,王岩,郑伯康,等.浅谈智库联盟助推再生资源产业加快发展[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10):22.

[2]冯爱琴.“广东智库联盟”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9-30(002).

[3]崔文毅.“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旨在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15):11.

[4]史竞男.国内首家互联网智库联盟成立[N].中国信息报,2015-12-08(002).

[5]傅义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记录(2013-2015)[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12/29/content_2798382.htm,2016-09-10.

[6]河南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公布——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核心载体[EB/OL].http://www.radioluoyang.com/xwpv/ahui/201606/90975.html,2016-0-10.

[7]苗国厚,刘岚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机构、人才和网络资源的整合[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2):76-79.

[8]张述存.关于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J].东岳论丛,2015(9):5-9.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论文 篇8

【热点综述】

1.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

2.2009年12月26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正式通车。武广高铁的建成,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又一重大成就和自主创新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现,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正式步入高速铁路时代。

3.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指出: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要靠科技的力量。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要性:①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型,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2)重要性: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从国家的角度看)有利于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③(从企业的角度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④(从社会的角度看)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2.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应深化体制改革,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我国的长远发展。

(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

2.我们党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坚持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护知识产权,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

(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解放思想,努力探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工作方法。

(3)实现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并从思想上、组织上确保贯彻之。

3.政府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政府应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生产力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2)政府应履行文化建设职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采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3)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必然要求。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1.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教育、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抵制西方敌对势西化、分化的图谋。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1.自主创新的哲学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给各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

(5)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多种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青年学生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2)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自己的认识,培养创新能力。

(3)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创新训练】

一、单选题

1.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既是长久的大计,也是当前的大事。为此,企业应该()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扩大生产 ②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加强科技开发与应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④以盈利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出发点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只分得2%的利润;由外国演艺公司联系的中国节目出国演出,只拿到相当于票房几十分之一的演出费„„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好为国外做代工、做贴牌,或者出口一些“零件”、“素材”,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收益率低。为此,我国应该()

①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④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争取更多的企业利润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要在当代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国必须()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与世界各国开展综合国力的较量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D.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④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面对的阻力并非来自未知事物,而是已有的经验。所以,应该()

①跳出自我,解放思想 ②一分为二,统筹兼顾 ③发挥能动性,预见未来 ④把认识看作一个发展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

豪、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要创新就必须()

①深入学习和研究前人已有的知识,把握已知规律 ②解放思想,认识、运用和创造规律 ③善于把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 ④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简析题

7.日前,2010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陆续闭幕。盘点各地“两会”可以看出,知识产权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提及的内容。各地纷纷对2010年知识产权工作做出了部署,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步伐,积极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等。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保护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8.2009年12月26日8时55分,武广高铁客运新干线首列“和谐号”列车从新落成的武汉火车站启动前往广州,武广高铁通车仪式开始,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在短短4年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建设者们突破了一系列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他们通过超前预报、加强监控量测等多种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并针对复杂地段的施工方案、工艺等,组织各方专家数次现场探勘,确保施工质量。武广高铁采用本线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与跨线时速250公里列车共线运行方案,这一运输模式在国外还没有先例。

武广高铁的成功运营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5.B 6.C

7.① 完善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促进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调动所有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③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 充分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局面。

8.①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武广高铁的建设者组织各方专家数次现场探勘,全面掌握复杂地段的实际。

② 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武广高铁的建设者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施工的质量。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论文 篇9

一、常州物流集聚区发展现状

(一) 物流的社会总量持续平稳增长。2013年, 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5849.8亿元, 同比增长13.1%。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2191.3亿元, 同比增长13.6%, 占社会物流总额的76.9%;进口物流总额543.6亿元, 同比下降7.2%, 占社会物流总额的3.4%;农产品物流总额66.9亿元, 同比增长12.8%, 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42%。全市物流业增加值为310.8亿元, 同比增长11.7%;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15.8%。

(二) 综合交通体系设施持续完善。公路网密度全省领先, 2013年底常州公路网密度202公里/百平方公里, 位列全省第二;二级以上公路占比接近30%, 位列全省第三。“三纵四横一环线”的高速公路网络覆盖所有10万人口城镇, 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干线公路通达率100%, 东大门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焕然一新, 常金一体化步伐加快, 农村公路通达程度和技术等级不断提高。

(三) 物流集聚区建设全面推进, 集聚效应初显成效。常州围绕主要交通枢纽和产业集聚区, 依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 积极引导物流企业适度向城东、城南、城西、临港四大物流板块集聚发展, 建成了常州亚邦物流基地、常州奔牛港物流中心、常州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功能较为完善的综合物流园区以及医药、汽车、农产品等专业物流园区, 形成物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物流园区的积极引导作用逐步显现, 特别是在物流企业退城入园的引导、城市用地结构的优化、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等方面, 物流业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逐步改善。

二、常州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物流园区用地存在障碍。由于常州用地指标的限制, 很多的园区没有办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 从而增加了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真正的物流服务商不是遭遇“没有用地指标”就是要付出“商业用地”的惨痛代价, 因而只能“蜷缩”在城乡各地。

(二) 物流主体供应数量的主体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截至2014年6月, 在常州市已登记在册的物流企业达三千余家, 而实际从事物流业务的超过了两万家, 平均运输车辆为1.87辆。物流企业在市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上异常分散。自备运营成为了不少大规模工商公司的主要运作形式, 而常州市内全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形式的占到23.6%, 工商企业又不愿意外包给一些“小、散、弱”的物流企业, 这就导致不良循环的出现, 形成了常州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

(三) 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运作水平比较低。常州物流的基础设施线路发展快, 节点的建设比较落后。常州市的公路、铁路、水路、空运和管道的建设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 但是相应的节点建设相对滞后, 譬如:水港、物流园、物流中心、大型的仓储设施等, 特别是仓库仍为普通的平方库、楼房库及开放式堆场等。这些就导致了物流的效率低, 成本高。

(四) 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低。物流的信息系统是开展物流服务和物流效率的重要保证。目前常州市各层次的物流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对信息化不够重视的现象仍存在于很多企业中, 在自建的网站和第三方网站上发布的信息比较少, 更新不及时。尽管亚邦物流和常州武进保税物流园内基本上实现了本物流园之间的信息共享, 但各个物流园间还未真正实现互联互通。所以常州的信息平台和技术还有市场覆盖等方面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五) 缺少专业型的物流人才。在未来几年, 市场对专业素养较高的物流人才需求不断攀升。现如今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具体的物流人才可分为规划咨询物流、物流工程技术、外向型国际物流等, 所以常州市物流专业型的人才缺少也大大影响全市物流业的发展。

(六) 物流管理体制的分散。现在的物流管理体制分散, 对物流园的管理就出现了多头管理的局面。与此同时物流业又是复合型产业, 所涉及的行业和部门众多。在常州物流产业的发展当中, 体制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这就难以和社会发展规划还有各地的经济形成合力。

三、常州物流产业集聚区的优化对策

(一) 合理利用资源, 控制用地的规模。对物流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并结合物流的现状与实际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最终确定物流项目用地的规模大小。结合各物流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因素, 选择合适的用地方式。与此同时, 加大把关力度控制物流带住宅地产的开发模式。

(二) 健全常州市物流市场的监管制度, 保障物流系统的良性发展。要想常州物流市场能够发展更好就需要明确物流市场的主管, 建立市场的协调机制, 加快建立物流市场的准入制度。要对区域、市域和业务等领域都应要求其具备反应能力快、功能集成化、作业规范化和组织网络化等特点。

(三) 明确常州物流定位, 构建升级路径。要通过调研或其他方式明确常州市物流产业的真实需求。结合江苏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真实情况, 明确常州市的定位和今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方向。

(四) 鼓励主辅分离, 发展第三方物流。着重打造“生产物流外包”, 大量培养第三方物流企业, 重视第二方物流的现代化发展。根据调查发现, 工业制造业物流在社会物流总额中所占比重超过80%, 但是在产品销售物流企业的承担仅仅只有16%, 而据经验表明, 独立的第三方企业占全社会的物流比例只有达50%以上才能真正形成。常州目前第三方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 故国际著名的物流企业应被积极引进, 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五) 增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 完善物流网络与节点。要继续加快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公路网建设, 进一步完善铁路枢纽, 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营能力。以物流园区为节点、配送中心为重点、仓储网点的基础建设、扩建和整合各节点和空间网的形成相配套。加强对物流业的监管和整治, 使之更为安全。

(六) 加快技术的进步, 提高物流信息平台的含金量。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本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 所以应建立健全物流公用信息平台。还需要建设各专业物流的信息系统, 着重建立电子数据的交换, 建立航空港、水运港口、铁路主枢纽的公共信息平台, 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健全让智能化、信息化来带动常州市的转型与升级。

(七) 加强对现代化物流人才的培养, 构建立体化人才储备库。发展物流产业, 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和储备的形式很多:一是加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预测, 制定科学的目标和规划;二是要利用常州市相关高校资源, 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三是积极引进既熟悉国际规则, 又熟悉现代化管理的高层次物流型人才, 发挥引导作用。

摘要:面对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带来的机遇, 优化常州物流产业集聚区, 是常州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常州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入手, 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 为常州物流产业集聚区优化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物流,集聚区,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州市统计局.2014年常州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 篇10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2号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12月23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创新创业主体

第三章 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

第四章 人才资源

第五章 科技金融

第六章 土地利用

第七章 政府服务和管理

第八章 核心区建设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保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组织和个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的组织和个人从事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相关的活动,也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由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论坛 新闻)、通州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及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划定的其他区域等多园构成。

第四条 示范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坚持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建设成为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五条 示范区应当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营造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环境,创新组织模式,构建和完善以项目为载体、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六条 示范区建设应当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统筹示范区与行政区协调发展,统筹各种创新资源配置,统筹示范区研发、生产和生活需要。

第七条 示范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以各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示范区重点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等海淀区和昌平区南部平原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整合后空间资源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第八条 鼓励和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

第九条 鼓励组织和个人在示范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支持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在示范区先行先试,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服务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

市人民政府设立示范区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落实。

第二章 创新创业主体

第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在示范区设立企业和其他组织,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在示范区申请设立企业,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可以申请筹建登记。对符合设立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办理筹建登记,并将办理筹建登记的情况告知有关审批部门;企业获得批准后,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筹建期限为一年,筹建期内企业不得开展与筹建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示范区设立企业,除申请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外,以指定集中办公区作为住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登记。

示范区内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各类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转换组织形式;企业的分支机构或者分公司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隶属关系。

第十二条 鼓励科技人员以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在示范区创办企业。

以知识产权和其他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科技成果作价出资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以由出资各方协商约定,但是以国有资产出资的,应当符合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规定。

投资人可以其所有的可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股权和债权作价出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

中国公民以自然人身份在示范区出资兴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登记注册。

创业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可以按照出资人的约定分期到位。

第十三条 在示范区设立企业,以货币作为初次出资或者增资的,可以银行出具的企业交存入资资金凭证或者以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作为验资凭证;以非货币作价出资的,可以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或者以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作为验资凭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在示范区设立的企业的章程、合伙协议实行备案制。

第十四条 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组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为法人。

第十五条 鼓励在示范区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持信用、法律、知识产权、管理和信息咨询、人才服务、资产评估、审计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发展。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示范区设立大学科技园、创业园(论坛 新闻)、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类创业孵化服务机构以及科技中介机构,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第十六条 申请在示范区设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登记前须经批准的以外,申请人可以直接向市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按照前款规定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可以吸收本市行政区域外的境内组织及个人作为会员,跨行政区域开展活动。

按照本条第一款设立的社会组织,名称应当冠以行政区划名称或者“中关村”字样。

第十七条 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示范区建设,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制定标准,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品牌推广,承担法律、法规授权或者政府委托的工作。

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服务于示范区的社会组织的发展。

第十八条 示范区应当推进自主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围绕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项目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以企业为主体或者采取企业化的运行模式,聚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整合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创新要素,链接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各个创新环节,形成协同创新、利益共享的自主创新机制。

第三章 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

第十九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鼓励示范区内的企业自行或者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境内外设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示范区内的企业联合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织科技人员为示范区内的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第二十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通过资金资助、设立孵化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引导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十一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产业技术联盟按照规定申报国家或者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或者资金项目,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市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等行政管理部门在编制本市重大科技项目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过程中,应当听取示范区内的企业、产业技术联盟的意见。

第二十二条 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国家和本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在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中列支间接费用,用于支付实施项目(课题)过程中发生的管理、协调、监督费用,以及其他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第二十三条 市科技、教育、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整合公共科技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为示范区内的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研发、工业设计、咨询、检测、测试等技术服务,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

第二十四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联盟利用各自优势,开放和共享科技资源,共同培养人才,共建国家和本市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联合承担科技项目,开展产学研用交流与合作。

支持战略科学家领衔组建新型科研机构。

第二十五条 鼓励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法转让科技成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和教学、科研及事业发展。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示范区创办企业,转化科技成果。

第二十六条 对本市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与示范区内承担项目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组织就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约定知识产权目标和实施转化期限,在项目验收时对知识产权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首都科学发展需要,定期发布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与应用示范项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由其组成的联合体参与招标。

第二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自主创新活动;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组织实施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等方式,发挥政府采购对社会应用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十九条 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纳入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推荐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纳入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市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使用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

第三十条 使用市、区两级财政资金的采购以及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全额或者部分投资的市政设施、技术改造、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节能环保等项目,应当采购、使用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

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评标规则中应当对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给予一定的价格扣除或者加分。

第三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不断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资金统筹机制,统筹各类资金的使用,采取股权投资、贴息、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示范区内的重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项目;逐步提高科技和产业化资金的统筹比例和使用效率。

第三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在示范区创新创业、建设创新环境和促进产业发展。

市人民政府可以运用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和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科技成果在示范区转化。

第三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补贴、奖励等措施,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人员获得专利权、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

鼓励示范区内的企业成立专利联盟,构建专利池,提高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导和帮助示范区内的企业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加强商标管理,培育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据企业申请,对企业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在本市企业名称登记中予以保护。

第三十四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创业主体开展标准创新,参与创制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成立标准联盟,加强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的战略合作,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应用,促进创新产品开发。

第三十五条 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的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平台以及有关案件行政处理的快速通道,完善行政机关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案件移送和线索通报制度。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鼓励、引导示范区内的企业建立专利预警制度,支持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预警和战略分析服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企业专利海外应急援助机制,指导企业、协会制定海外重大突发知识产权案件应对预案,支持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援助。

第四章 人才资源

第三十六条 本市在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

示范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示范区创新创业型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评价等制度,为示范区内的人才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第三十七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组织根据需要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为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在企业设立、项目申报、科研条件保障、户口或者居住证办理、房屋购买和租赁等方面提供便利。

本市在示范区建立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适应的职称评价制度,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职称评价服务;对示范区内的企业引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紧缺人才,建立侧重能力、业绩、潜力、贡献等综合素质的人才评价机制和突出贡献人才的直接引进机制。

第三十八条 示范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采取职务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方式,对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股权和分红激励。

示范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可以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有利于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

第三十九条 支持高等院校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示范区的发展需求开展新的学科建设,开设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接收高等院校学生实习和就业,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负责人举荐人才在示范区承担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

第四十条 鼓励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示范区开展人才信用评价和管理,建立人才信用记录,推广使用人才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

第四十一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示范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科技人员与企业的双向选择。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在示范区创新创业、为示范区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 科技金融

第四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示范区开展金融创新,促进技术与资本的对接。

市金融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健全企业上市联动机制,为企业上市提供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上市。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在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运用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公司债、信托计划等方式筹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第四十四条 支持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开展针对示范区内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等业务。

支持商业银行在示范区内设立专营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考核奖励、风险管理、授信、贷款审批和发放等机制,为企业融资服务。

支持企业和其他组织在示范区内设立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小额贷款机构和担保机构。

本市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开展针对示范区内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信用保险、贸易融资、产业链融资等提供风险补偿。

第四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和基金,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境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在示范区开展不同阶段的投资业务。

第四十六条 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支持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为示范区内的中小企业投标承担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立项的重大建设工程提供优惠、便捷的金融服务,对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或者其他资金支持。

第四十七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购买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营业中断保险、信用保险、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团体健康保险、意外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商业养老保险等保险服务。

鼓励保险机构在示范区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建立保险理赔快速通道,分散企业创业风险。

第四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对符合条件的,按照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第六章 土地利用

第四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统筹示范区与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与利用。

第五十条 示范区集中新建区的建设用地应当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

鼓励将示范区城市建成区存量土地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市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示范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和动态监测机制,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第五十一条 示范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建立对企业使用示范区建设用地的联审机制,制定示范区的产业目录和项目入驻标准、程序,统筹企业、项目的进入、调整和迁出。

第五十二条 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用地,经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采取协议出让等方式。

示范区内原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擅自转让、改变用途;确需转让的,须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土地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有优先购买权。

示范区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的流转机制,重大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可以通过租赁、入股和联营联建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第七章 政府服务和管理

第五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建立示范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服务平台,健全跨层级联合工作机制,统筹政府的资金投入和土地、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配置,推进政策先行先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型人才服务、新技术应用推广和新产品政府采购等工作。

第五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态良好、节能环保、用地集约、产业聚集、设施配套的原则,编制示范区建设的各类规划。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实施相关规划。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对示范区各类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可以依法对规划进行调整。

第五十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示范区内的组织和个人办理行政许可、审批、年检和其他服务、管理事项,应当简化程序、缩短期限、减少层级、优化流程,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公开对示范区建设所采取的支持措施的适用范围、标准和条件、申请程序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方便组织和个人查询。

第五十六条 本市实行示范区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和科学论证制度。有关示范区建设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机关应当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媒体公开征集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并组织专家或者研究咨询机构对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进行论证。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与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相关政策、规划、计划的起草和拟订,归集、反映行业动态或者成员诉求,反馈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第五十七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金融、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建设人才流动和技术、资本、产权交易的平台,促进创新要素的聚集和高效配置。

第五十八条 市统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设立示范区统计机构,建立并完善符合示范区发展特点的统计指标体系,负责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对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和评价,组织编制并定期发布中关村指数。

第五十九条 示范区应当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的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使用企业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培育信用产品的应用市场。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政府采购、财政资助、政府投资项目招标等事项办理中,将企业信用报告作为了解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

鼓励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机构在融资服务中使用企业信用报告。

第六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为示范区内的组织和个人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生产、研发、服务、投资等跨国经营活动。

示范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科技园区的合作,推动人才交流、协同创新和产业合作。

第八章 核心区建设

第六十一条 为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带动示范区整体发展,根据自主创新资源分布状况,在示范区设立核心区,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支持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改革、科技经费改革、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政府采购、工商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在核心区先行先试。

第六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划分管理权限、简化管理程序、直接委托等方式,推进核心区行政审批改革。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等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减化审批环节。

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减少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的原则,推进核心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承担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行政执法权。

第六十四条 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核心区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组织和个人在核心区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

第六十五条 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规划实施、环境建设、业态调整等方式,推动核心区的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统筹配置,吸引创新要素在核心区聚集,建设高端产业集群。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行政机关未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实施本条例需要制定配套规章或者其他具体办法的,由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制定并发布实施。

上一篇:联合保险下一篇:中文事件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