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形势十篇

2024-06-15

中国石油形势 篇1

1 2007年中国石油产品市场运行状况

1.1原油生产增势平稳, 成品油产量增速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快报资料, 2007年中国原油生产完成1.87亿吨, 与上年相比增长1.6%, 比2006年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3.27亿吨, 增长6.4%, 比2006年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主要成品油生产完成情况:汽油5994万吨、柴油1.24亿吨、燃料油2310万吨、煤油1153万吨, 与上年产量相比, 汽油增长7.2%、柴油增长6.2%、燃料油增长8.7%、煤油增长19%;与上年增速相比, 汽油提高3.5个百分点、柴油提高0.7个百分点、燃料油和煤油分别由下降6.3%和2.9%转为增长8.7%和19%。 (详见表1)

注:本表依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工业生产统计快报》资料整理。

注:本表依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海关统计月报》资料整理。

1.2原油进口稳步增长, 成品油出口大幅提高

为保证国内市场需求加快增长的需要, 2007年中国继续加大石油进口贸易, 并出台相应政策控制出口, 使原油进口保持稳步增长, 出口继续维持大幅下降;与此同时, 在国内外差价明显扩大等因素影响下, 成品油进口下降, 出口大幅增长。据海关总署统计, 2007年中国共进口原油1.63亿吨, 比上年增加进口近1800万吨, 增长12.4%;原油仅出口389万吨, 比上年少出口245万吨, 在2006年出口量下降21.4%的基础上再降38.7%。同期, 成品油进口3380万吨, 比2006年进口减少258万吨, 下降7.1%;成品油出口1551万吨, 比上年增加316, 增幅达到25.6%。 (详见表2)

1.3需求增速快于资源增长, 市场呈现紧平衡格局

2007年, 中国原油国内市场需求量达到3.39亿吨, 比上年增长6.8%, 比2006年增速大约提高1.6个百分点;资源供给总量近3.5亿吨, 比上年增长6.4%, 比2006年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国内生产量1.87亿吨, 增长1.7%、进口1.63亿吨, 增长12.4%。如果再加上新增的储备和少量出口, 2007年原油市场基本实现储备有所增加供需基本平衡。

2007年, 中国主要成品油消费需求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其中, 柴油的国内消费需求量在1.24亿吨, 与2006年相比增长7.6%, 比上年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汽油的国内消费需求量在5560吨, 与2006年相比增长7.8%, 比上年增幅加快1.9个百分点。在需求加快增长的同时, 资源供给量增速也有所提高。2007年, 主要成品油资源总量达到2.6亿吨, 比上年增加1176万吨, 增长5.3%, 比2006年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 柴油新增资源量超过1.25亿吨、汽油达到6017万吨, 比2006年分别增加808万吨和420万吨, 分别增长6.9%和7.5%。考虑到出口需求的因素, 中国成品油市场基本维持紧平衡格局。因此, 当季节性需求增加或运输、价格等环节出现问题, 脆弱的紧平衡格局很快就演变成紧缺的矛盾, 这种情况在四季度已经在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

1.4原油进口依存度持续提高, 2007年达到47.2%

在消费需求增长和储备增加等因素作用下, 中国原油进口持续快速增长, 从而使中国近三年原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呈现明显提高。2007年, 中国原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7.2%, 比前两年分别提高2.2和4.9个百分点。 (参见表3)

1.5国际油价持续攀升, 进口成本继续扩大

2007年, 在世界经济保持5%以上的强劲增长、中东地缘局势恶化、伊朗核问题悬而未决、炼厂事故频发、游资炒作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共同推动下, 国际油价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 全年纽约市场西得克萨斯 (WTI) 原油期货年均价格为每桶72.3美元, 同比上涨9%。

虽然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涨幅是最近五年来最小的, 但持续上涨的价格使我们原油进口成本不断提高, 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形势下, 油价上涨必然导致更多的外汇支出, 这就意味着我国国民财富的净溢出。

石油是目前我国单一商品最大的逆差项目, 2006年逆差就达721.8亿美元, 2007年逆差又扩大到853.7亿美元, 上升18.3%。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 200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比2006年增长12.4%, 进口金额增长20.1%;平均每吨进口价为488.9美元, 比上年上升31.4美元、比2005年上升112.6美元, 升幅分别达到6.9%和29.9%。如果按照2006年的平均进口价格计算, 由于价格上涨的因素, 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又多支付外汇大约5 1.2亿美元。 (参见表4)

1.6价格由稳转升, 提价后升幅超过10%

2007年中国成品油价格经历了由上半年的持续平稳, 到下半年价格在高位平稳中不断小幅向上推进, 同时, 汽油、柴油均出现资源趋紧形势下价格升幅加快的变化。

注:本表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整理表观消费量= (国内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 、净进口量= (进口量-出口量)

注:本表依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海关统计月报》整理, 平均进口价为当年进口金额除以当年进口量。本价格仅作趋势参考。

单位:元/吨

注:本表依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价格监测调查资料整理, 本表价格为简单算数平均价, 仅可作为变化趋势参考。

尤其是11月后, 随着上调价格政策的实施, 成品油价格涨幅大幅提高, 11月份环比及同比价格分别上涨10.8%和11.6%;12月份分别上涨1.4%和14.2%。由于自2007年1月14日国家出台下调成品油价格政策后的10多个月, 一直未出台上调成品油价格政策, 因此前10个月主要成品油市场价格同比还下降0.5%;11月后累计同比才由降转升, 全年成品油平均价格比去年上升1.8%, 其中柴油上升2.9%、汽油上升0.4%、燃料油上升1.5%。 (参见表5)

2对2008年中国石油市场供需形势的基本预测

2008年, 全球石油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相对脆弱的供需形势使价格继续呈现高位波动大幅震荡的行情。中国石油市场供需也将维持紧平衡态势, 供需增势平稳, 价格将伴随国际行情变化呈现高位趋稳的走势, 一般不会出现明显下降行情。

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需求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2008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4%以上的稳定增长, 并导致石油需求增长率达到1.6%左右, 全球石油日需求量约在8717万桶, 同比增加138万桶, 其增量仍将超出过去十年平均水平。中国随着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及从紧的货币政策效应、经济周期变化情况, 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GDP的增长速度将由2007年的11.4%回落到10.5%左右。这一速度表明中国经济仍处在稳步较快增长阶段, 对石油需求仍将形成刚性拉动。但从节能、环保以及生物石油、替代能源将加快发展的角度看, 节油降耗、调整消费结构、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 仍将是各行各业乃至个人的紧迫任务和现实需要, 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石油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2.2资源供给有所改善

持续上涨的石油价格将促进石油生产国加大对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投入, 并将逐步形成新的产能。如欧佩克国家计划在2 0 1 0年前投资1 2 0 0亿美元着手扩大石油生产能力, 初步计划将原油日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3170万桶提升至2010年的3690万桶 (不包括伊拉克) , 增长16%以上。同时, 大幅扩大石油精炼能力, 增加精炼油产量, 计划将精炼油日产能由2006年的1230万桶扩大至2011年的1770万桶, 提高近50%。由此来看, 2008年全球石油产量有望得到较快增长。美国能源情报署报告预计, 2008年全球石油供给量为8739万桶/天, 同比增加253万桶, 增长率为3%, 增速较上年大幅提高。

2.3国际油价仍将在高位运行

中国石油形势 篇2

1 强化政治意识

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就是要在企业干部职工中大力开展理想以及信念教育。干部职工中如果缺少理想和信念, 企业就会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 尤其是我们的青年, 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 战胜千难万险, 使革命胜利呢?就因为我们有理想, 有马克思主义信念, 有共产主义信念”。新形势下, 我国正处在体制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性时期, 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关系的调整、经济形式、就业方式等都打破了单一的格局, 呈现出多样化。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逐渐增加, 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产生消极因素, 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意识逐渐淡化、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针对石油企业新的思想动态, 企业各级部门必须统一职工思想,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职工头脑, 坚持不懈地在石油企业干部职工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在干部职工中大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 用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成果教育干部职工, 引导干部职工真正懂得“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帮助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切实增强干部职工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 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心,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坚定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念。

2 强化责任意识

政治工作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本。各级政工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多种经济成份的共同发展和多种利益群体的出现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 势必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 矛盾斗争错综复杂。

一方面, 石化企业有的在城区, 受外界的影响大;有的在野外, 与城市灯红酒绿的反差大。近几年干部职工的思维更加活跃, 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 干部职工极易出现思想上的疑惑和心态上的失衡。另一方面, 石油企业以确保企业内部安全稳定, 建立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确保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因此, 各级政工干部必须增强使命感、危机感, 自觉履行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使命, 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3 强化大局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大局为重, 心系大局、维护大局、服务大局。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维护企业内部稳定和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任务为大局, 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各级政工干部要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只要发现不稳定的苗头, 就要坚持把它解决在萌芽状态。企业自身的稳定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确保企业稳定这个大局想问题、办事情。要解决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企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也要靠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要调动各级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为企业内部稳定作贡献。

4 适应新形势, 寻求新方法

当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纪要在加强的情况下改进现有的工作内容, 又需要在传承传统方式的同时, 挖掘新的内容, 对现有的方式进行创新。社会的多元化, 以及企业职工思想的多样化, 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做出顺应时代潮流, 以人为本的全面改进和创意。

首先, 要正确面对职工的实际的物质利益, 避免空乏的说教。作为新形势下的企业, 需要建议一套广泛的激励机制。在执行政治思想的工作中, 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激发职工工作动力的利益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落到实处。使职工真正享受到新型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好处, 从而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 使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其次, 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求实效性。一直以来, 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经逐渐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正常发挥, 职工对于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已经厌倦, 从而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声誉的败坏。所以新形势下的石化企业必须挖掘新型的为职工所欢迎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摆脱形式主义, 使思想政治工作从脱离实际转变到贴近职工的正确轨道上来。要以生动活泼, 简单易行且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注重职工关心的问题及热点, 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职工, 职工也更愿意接受和支持, 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再次, 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讲究以人为本, 提倡尊重人, 关心人, 信任人, 反对传统的居高临下。新时代的发展, 使企业职工的自主意识普遍增强, 传统的我说你听的工作方式已经违背时代的发展。因此新形势下,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重视职工自身的发展规律, 提倡个性发展;在充分调动个体积极性的同时, 促进群体素质的整体提升;而不能对所有职工利用一成不变的模式, 禁锢个体的发展。党的十八大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八大再次明确了坚定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 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企业应该深刻理解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以党对十八大提出的文化产业为指引, 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企业文化建设, 给职工创造一个和谐, 融洽, 轻松, 舒适的办公环境。把传统石油企业文化中的大庆精神以及铁人精神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使职工在良性的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达到顺应时代的效果。

5 结语

企业在新的形势下, 就会有新的挑战。如果要顺应新形势, 就需要在传承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 加强政治、责任以及大局意识的同时, 探寻新的思想政治方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核心。作为新时代下的石化企业, 我们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 以调动个性为前提, 整体提高群体的素质为基础, 才能保证在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高志和, 浅谈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职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商业文化, 2012-4-15[1]高志和, 浅谈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职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商业文化, 2012-4-15

新形势下延长石油政工管理对策 篇3

关键词:延长石油;政工管理;对策

一、政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范围大

延长石油企业规模庞大,企业现拥有员工10万多人,工作人员数量众多。企业大部分处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带,近年来在榆林沙漠地带和海外也有发展。生产场所分散,无法形成工厂车间式的集中管理。加上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一样,思维方式、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也都不通,这就导致政工管理十分困难,无法满足所有工作人员的需求,无法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政策和活动也没办法顺利的开展。

(二)基层政工落实不当

在延长石油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中,基层工作很关键,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基层员工的思想意识也产生了新的动向。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逐渐失去优势,进两年受国际石油持续低价的影响,延长石油发展也受到了巨大影响,企业减产,员工减收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延长石油基层员工的价值观受到较大冲击。基层员工的个人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整个企业的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整个企业的集体意识、忠诚意识慢慢减弱,个人维权意识和个人价值体现意识却在逐渐增强。在延长石油转型和寻求新发展的时期,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如何从实际工作中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仍然能够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才能有效的打开员工心结,缓解基层矛盾,使队伍保持稳定和谐,积极向上的态势。

(三)政治思想工作内容老旧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都是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不管是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实际上都是服务于国家体制的工具。但这也导致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比较老旧,形式老套。单调乏味的政工管理行为已无法跟现代企业管理内容相结合。延长石油在生产形式上,是劳动力非密集型企业,相对的管理难度也比较大。若是缺乏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无法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所以要用于创新,打破传统。

(四)石油市场低迷

目前世界油价持续走低,影响了我国的石油企业,也给延长石油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延长石油企业开采原油的成本较高,生产成本也较高,石油价格的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了延长石油的整体效益,对整个企业员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政工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二、 延长石油政工管理的创新发展对策

新形势下的延长石油政工管理需要针对新问题、新情况,提出新的对策,一方面利用企业精神和物质激励等方法,激励员工积极面对自己的工作,及时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消除,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找好政工工作的着力点和平衡点,引导员工和企业齐心协力的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为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加强企业政工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者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明确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将日常生产工作和政工管理工作相结合,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若想彻底的执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使管理人员和负责人有明确的政工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企业还要结合自身情况来制定思想政治管理制度和内容,在新时期、新的发展形势下,管理的内容应该与社会发展接轨,使内容和形势都是员工乐于接受和与当下有紧密联系的。对企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许多单位都建立企业内部交流的网上平台,但内容和形式都没有与时代接轨,当下应该把政工管理工作完全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使命感,才能有效的促进延长石油的发展。

(二)完善政工管理体系

针对目前延长石油现状,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工管理组织,明确政工管理的工作内容,将政工工作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中;选拔有政治意识、思想意识强、理论水平高的职工担任政工管理工作;面对企业生产场所分散,职工人数众多,政治思想工作难做的现实问题,在二级板块设立政工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在三级单位设立专职的政工管理人员,甚至在一些工段、采油区队等基层也要安排政工管理人员,保障企业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并能深入了解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员工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石油企业若想将政工管理体系标准化,就必须结合当前日常生产工作来完善,但思想上的认识和规范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将这些内容真正的落到实处才能促进企业政工管理的发展。

(三)提高政工管理人员能力

政工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能否做好此工作的重要前提。企业应与政工人员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积极针对政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他们认识政工管理工作对延长石油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认真谨慎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带动引导身边的员工重视工作、转变思想,落实好政工管理工作。

三、结语

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产业,延长石油是陕西省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企业。目前外部石油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各种问题和冲突都阻碍了延长石油企业管理发展。而企业的政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政工部门和其他部门都应重视延长石油的政工管理工作。延长石油的政工管理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与延长石油的生产经营融为一体,购建完好的工作制度,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谢荣.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政工干部的修养[J].中国科技博览,2015(7):99.

中国石油形势 篇4

2011-11-25

【打印】

11月2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召开党组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国务院对大连“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等四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批复意见,决定深刻汲取事故教训,把安全环保作为中石油的天字号工程,力争经过“十二五”的努力,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根本好转。

会议指出,国务院的处理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既是对集团公司工作中存在过失的严肃警诫,也是对集团公司的爱护和期待。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蒋洁敏说,大连“7·16”等四起事故,经济损失重大,社会反响强烈,对国有企业形象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反映出安全环保理念树立不牢固、安全环保责任制不落实、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等问题,作为集团公司的主要领导,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必须深刻反思、吸取教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各项工作做好、做扎实。

会议指出,安全环保是政治、是大局、是责任,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事关构建和谐企业的大局,事关国有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干部员工的幸福安康,必须把安全环保作为天字号工程,持续提升安全环保业绩和水平,通过“十二五”的努力,杜绝重大及以上工业生产员工伤亡和环境污染事故,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根本好转,树立中央企业良好形象。

要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在作出深刻检查的基础上,切实按照国务院调查组提出的意见,加强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要以四起事故为案例,在9-10月份全集团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三基工作全面督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集中进行安全环保隐患专项整治,加强承包商管理、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和事故管理,狠抓冬季安全环保工作措施落实,强化重点领域、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专业安全监管,扎实推进以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三基工作,坚决守住安全环保这条红线。

要以这次事故处理为契机,教育引导公司广大干部员工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的处理决定上来。要按照中央要求及有关组织程序,认真做好后续处理工作,充分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振奋精神,再鼓干劲,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大局,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石油形势 篇5

关键词:石油,供需形势,对外依存度,发展战略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快速而稳定的增长,1980年到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82%(计算依据见表1),按照“十二五”规划重申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计划2020年GDP达到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

在经济迅速增长的背后,一系列压力与挑战也随之而来,其中石油能源保障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石油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只有近10吨,人均可采储量只近3吨,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国内石油供需形势不容乐观,亟待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

2 国内石油供需形势

从国内石油生产情况来看,未来的前景不容乐观。据《中国石油年鉴》分析与预测,中国石油产量增长率未来几年内会逐年下滑,2010年国内石油产量为2.02亿吨,2011年石油产量会比去年增长2.24%,2012年会比今年增长2.13%,而再之后的一些年度,石油产量会出现逐年递减趋势,预计2012-2020年,中国原油年产量约为1.8-2.0亿吨[1]。由于新增探明储量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今后中国国内原油产量突破不会很大,按现探明剩余储量(近30亿吨)测算,中国石油只可再开采15年左右[2]。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带动能源需求与消费的迅猛增长。世界石油消费主要分布在OPEC国家和地区,表现出极大的不均衡性[3]。石油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印度和韩国[4],每个国家均有超过1亿吨的石油消费量,七国消费总量占世界总量的52.13%[5]。中国自2003年以来,一直是位居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6]。相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中国原油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为4%左右,同期国内石油产量却仅有2%左右的增长速度[7]。国内外能源机构为此纷纷对中国石油供需状况进行了中长期预测(如表2和3)。

(单位:亿吨)

(数据来自《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1999).

(数据来源:国研网行业经济中国可持续油气能源战略2005-5-6).

从表2可以看出,预测2000年的石油供需缺口为4000万吨,而实际却超过5000万吨,实际状况比预计更加不乐观。2010年中国石油国内消费量超过4亿吨,国内供给仅2亿吨多一点,供需缺口超过2亿吨。

从表3可以看出,几大国际权威机构预计的中国未来石油需求增长速率与国内有关专家提出的4%左右的需求速率相吻合,可见中国今后石油需求态势之严峻。

虽说石油能源约束并非制约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绝对瓶颈,但中国目前面临的石油能源约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8]。迅速增长的石油消费需求和国内原油产量的有限性,使中国原油供应很大一部分要依靠进口,连续的消费缺口使得中国日渐成为世界上越来越重要的石油进口国[9]。1993年以来,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进口依存度在之后的年度内不断提高[10]。据中国商务部和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之前的一些年度,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有增有减,从2005年开始至今,每年都有所增加,2003年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分别为38.7%、45.1%、42.9%、47%、49.8%、50%、52%、53.7%[11]。

结合《200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得出中国石油过去20年的对外依存度图,如图1所示。

据《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1999年预测,201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约为40%,可实际却达到了53.7%,并无否定该报告预测准确度之意,旨在说明中国石油国内供需矛盾及其态势增长之[12]。据专家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升至60%,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尽管未来一些年内,在中国境内还会发现一些油田资源,但仍无法改变石油的供需缺口状况[13]。

3 新时期国内石油发展战略

在石油短缺、自供需矛盾极大的情况下,要想进一步确保中国能源供给尤其是石油安全,通常有三种发展战略可供选择:

第一,合理并有效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继续进口,从国外买油;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外采油。前者使中国对境外石油的进口依赖继续保持,后者是一种直接获得境外石油资源的方式,它不仅可以保证国内的石油供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回避价格风险,因此近年来其地位日渐凸显[14]。而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国际石油投资风险的提高,国际石油资源的获取难度在日益增大。同时,出于能源安全问题考虑,中国的能源战略应倾向于加强对蕴含石油资源的内陆地区和海洋的开发,以增加国内产量,降低进口量[15]。

第二,加紧国内现有主力油田的二次和三次开采,即利用现代石油开采技术,深层挖掘石油资源。但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和探明储量的有限性,很难使主力油田的多次开采战略长期维系,再加上新开采技术的成本攀高和产出率的日益下滑,老油田的成本收益分析指标及其不乐观[16]。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后,目前中国陆上主力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很多油田产量已明显呈递减趋势,而且在已探明可开发的新增和未动用储量中,可供开发的优质储量较少,越来越多的是岩性复杂的低渗透和稠油储量[17]。

中国石油形势 篇6

一、坚持技术创新不动摇, 巩固行业技术领跑地位

四机厂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做到“三个到位”, 确保行业领先。资金投入到位。持续加大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 每年用于新产品开发的费用占销售额的5%以上, 同时通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争取部分资金支持, 对前瞻性和基础性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足额资金保证。体系建设到位。构筑“战略层、研发层、执行层、基础层”四级技术创新管理构架,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形成了以科技项目为龙头、以创新团队为支撑、以工艺攻关、QC攻关为基础的科技管理执行体系。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为依托, 深入实施“引智借脑”工程, 广泛网罗国内外智力资源, 通过课题攻关、项目合作等形式, 实现强强联合, 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人才保障到位。出台了《科技成果奖励办法》、《首席、责任工程师评聘管理办法》、《技术部门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等激励制度, 积极探索薪酬激励、事业激励、福利激励、精神激励等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 四机厂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 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 制订和参与制修订行业、国家标准30项, 获国家专利授权近200项, 承担项目数、获得专利数位居行业领先。

二、坚持管理创新不停步, 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机厂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泉, 突出抓好“三化”管理, 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抓好体系化管理。企业安全、质量、计量检测分别采用国际上先进的HSE管理体系、ISO9001API质量管理体系和LMS实验室管理体系, 进行系统管理和规范运行, 经过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企业各项基础管理扎实有效, 荣膺湖北省安全生产“红旗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抓好信息化管理。2006年, 四机厂在业内率先上线ERP系统, 包括生产、销售、财务、成本、质量、项目管理等九大模块, 通过CAD/CAPP/PDM/ERP/PLM系统的集成和共享, 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三流合一”,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 奠定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抓好精细化管理。针对产品品种越来越多, 生产周期越来越短的实际, 四机厂遵循“柔性、准时、零缺陷”制造理念, 全力推行精益管理, 从设计、制造到物流、发运等各个环节, 持续进行精益改善, 努力做到生产管理精耕细作, 现场管理精雕细刻, 成本管理精打细算, 技术管理精益求精, 不断释放企业经营潜力。工厂荣获TWI2014年度大奖峰会卓越发展奖。

三、坚持品牌建设不松劲,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机厂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 品牌就是附加值”的理念, 在创造精良产品的同时, 为用户提供超值服务, 不断丰富“石油四机”品牌内涵。完善服务网络。在国内油田建有20个常驻技术服务部和1个流动售后服务队, 在国外主要产油区设立了6个常驻技术服务站和“石油四机”产品4S店, 确保产品销售到哪里, 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开展全员服务。强调每一名员工都是服务用户的重要一环, 把“敬畏市场, 感恩用户”落实到每个岗位、每项工作, 建立了以厂领导班子为关键点、五个销售市场主体为关键线、全体员工为关键面, “点线面”相结合的营销服务工作格局。从制造商向制造服务一体化转型。为用户提供油气勘探开发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 根据不同用户的地域特点和个性化要求, 度身打造主机、核心装备, 量身订制辅助、配套设施及工具, 提供设备使用、管理、维护指导以及技术培训、井场布置、现场质量检测、设备升级改造等专业服务。涪陵页岩气开发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得到用户欢迎和认可。“石油四机”被评为“世界市场 (中国) 石油机械十大年度品牌”, 成为信誉和品质的保证。

四、坚持集群发展不止步, 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中国石油需求模型分析 篇7

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危机的爆发, 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许多人甚至预言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 能源危机将不可避免, 国际油价大幅上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石油产品净输入国, 石油消费年均增速为7%, 而产量的年均增速仅为1.8%。巨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我国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为了认清我国石油资源现状, 保持今后几年石油资源的有效供给, 满足石油消费需求, 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一些学者运用投入产出法与统计因素分析方法, 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 初步解释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一些学者利用年度数据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得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还有学者运用统计学的分析预测方法, 在归纳、分析历史数据资料的前提下, 建立了相应的统计分析预测模型, 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石油的需求总量。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中国石油需求模型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为我国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制定好能源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切实可靠的政策依据。

二、模型建立

(一)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影响石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某种商品的价格水平是该商品的有效需求的直接影响因素, 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会影响我国石油的需求, 在模型中用X1来表示;中国城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 并间接影响石油需求, 在模型中X2表示;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反映了我国工业生产对石油的消耗情况, 在模型中用X3表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将会增加对能源消耗性产品的购买, 加大对石油的需求, 在模型中用X4表示;石油的加工转换率影响石油利用率, 加工转换率越高, 对石油的需求就会相应减少, 在模型中用X5表示;某种能源的消费需求不仅取决于对该种能源的需求, 还取决于它的替代能源的需求, 因此石油的替代能源消费情况用X6表示;由于各种原因未考虑到和无法度量的其他因素归入随机误差项, 在模型中用Ut表示, 如国家的经济结构政策、消费者偏好等;中国石油年需求总量, 用Y表示。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1995年至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

(二) 建立模型

本文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 构建中国石油资源需求模型并对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 最后得到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模型。模型的初始形式如下:

三、模型求解

通过eviews5.0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 以石油价格、我国城镇化水平、工业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替代能源使用情况等作为解释变量, 其他一些无法度量的因素在模型中用随机扰动项来表示, 模型求解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 R 2=0.9 9 6 3 4 6, =0.992692, F=272.6898, DW=2.776696。由表1可以看出X4、X5、X6的符号与实际情况相反, 所以模型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法, 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 剔除多余变量, 得到模型结果如表2。

其中, R 2=0.9 9 3 9 0 8, =0.992081, F=543.8535, DW=2.397514。通过A R C H检验发现模型中存在异方差, 下面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异方差进行修正, 消除异方差后的结果如表3。

其中, R 2=0.9 9 6 2 8 1, =0.995166, F=178.8200, DW=2.060065。在0.05的显著水平下, 查表得到d L=0.767, du=1.779, du

得到模型的最终结果为;

四、对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石油需求模型的分析, 发现中国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中国石油需求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 而替代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则会减少中国石油的需求量。模型的结果显著, 系数符号与经济理论相符, 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我国石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未来中国石油资源需求仍会以较高速度增长, 然而石油资源的供给不确定性较大, 自中国入世以来很多方面的因素如投机、美元贬值、地缘政治等都将在长期内影响中国石油资源的供给, 因此在未来如何保证中国石油资源的供需平衡, 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创新能源管理体系等都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课题。

(一) 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

在解决石油资源问题上, 要兼顾国家石油安全和市场效率, 建立既能从整体上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又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石油经营管理体制。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平等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公平的企业竞争机制, 保障原油和油品供应的安全与平稳。同时加强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 通过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建立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政府管制方式, 对石油生产实行统一监管。

(二) 推进能源结构合理化

我国的石油安全要放在能源结构合理化的背景下, 走以煤炭为主、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一方面,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降低高耗能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另一方面, 调整交通部门的出行结构, 尽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 控制小轿车的发展。在汽车类别上适当发展清洁燃料的汽车, 降低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 优化能源结构。

(三) 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当前石油提炼技术还有待提高,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浪费较多, 同时一些深海石油开采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石油的供需平衡, 因此进一步提高石油开采和提炼技术, 提高石油工业的科技含量, 对于未来保持我国石油资源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四) 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制度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 然而石油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 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在增加石油的储备, 同时一些石油富有国和石油输出国也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规则来规范石油的出口, 因此需要与这些国家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确保中国进口石油来源, 建立石油储备。

(五) 大力发展石油替代能源

21世纪中期特别是后期, 新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对此, 我国要加强对石油替代能源的重视, 大力发展气代油、煤代油、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新能源等石油替代能源。政府要未雨绸缪,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财政税收引导机制和加大科技投入, 提前进行技术储备, 为石油替代能源的产业化、商品化打好基础, 为未来抢占新能源的战略制高点做好准备。

摘要: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石油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石油需求的大幅增加, 石油大量依赖进口, 未来中国石油需求面临严峻的形势。本文先分析影响中国石油需求的因素, 并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中国石油需求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石油需求,实证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韩智勇, 魏一鸣, 焦建玲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 2004, 22 (12) :17-21.

[2]、汪旭晖, 刘勇.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J].资源科学, 2007, 29 (5) :57-62.

[3]、陈新平.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财税政策[J].宏观经济管理, 2010 (4) :39-41.

中国石油形势 篇8

二.项目负责人及其合作者应认真阅读并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办法的要求(查阅http://),从文献库中检索和收集项目成果,建议将基金项目资助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也统计列入成果目录。

请注意检查研究成果目录所列成果数与数据统计表的一致性。

三、附件材料

1、附件不需要报送纸质材料,但需电子化后按成果目录顺序在线上传,2、论著需提供首页和有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页;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供封面;已录用的稿件除首页和标注页之外,须附编辑部录用证明;大会特邀报告须提供邀请函以及会议文集有关目录;科学技术鉴定、奖励、专利等需提供相关证书。

论中国石油审计的发展 篇9

1 审计的特征

1.1 独立性特征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国内外审计实践经验表明, 审计在组织上、人员上、工作上、经费上均具有独立性。

1.2 权威性特征

审计的权威性, 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审计的权威性总是与独立性相关, 它离不开审计组织的独立地位与审计人员的独立执业。

1.3 客观性特征

客观性是指不偏不倚, 实事求是, 这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作出审计结论、报告审计结果, 才能达到审计目标, 也才能使审计工作令审计意见的利害关系人信服。

1.4 广泛性与综合性

审计监督从时间上来看, 可以进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从空间上看, 不仅可以对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 而且可以对财政、税收、银行、工商行政等专业监督部门进行监督, 因而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 审计还具有法制性、强制性、超脱性、公正性等特点。但由于审计主体的不同, 其具体特征又有所不同。

2 审计的分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计加以考察, 从而作出不同的分类。对审计进行合理分类, 有利于加深对审计的认识, 从而有效地组织各类审计活动, 充分发挥审计的积极作用。

2.1 按审计执行主体分类

按审计活动执行主体的性质分类, 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政府审计 (governmental audit)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 在我国一般称为国家审计;独立审计 (independent audit) 独立审计, 即由注册会计师受托有偿进行的审计活动, 也称为民间审计;内部审计 (internal audit)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单位内部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实施的独立审查和评价, 审计结果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

2.2 按审计基本内容分类

按审计内容分类, 我国一般将审计分为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 (financial audit) 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 旨在纠正错误、防止舞弊。

经济效益审计 (economic effectivity audit)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状况进行审查、评价, 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增强盈利能力, 实现经营目标。

2.3 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

按审计实施时间相对于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前后分类, 审计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2.3.1 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实际发生以前进行的审计。这实质上是对计划、预算、预测和决策进行审计, 如国家审计机关对财政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等进行的审查;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盈利预测文件的审核, 内部审计组织对本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计划的科学性与经济性、经济合同的完备性进行的评价等。

2.3.2 事中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例如, 对费用预算、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通过这种审计, 能够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 尽早纠正偏差, 从而保证经济活动按预期目标合法合理和有效地进行。

2.3.3 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之后进行的审计。大多数审计活动都属于事后审计。事后审计的目标是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鉴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 评价经济活动的效果和效益状况。

3 石油审计的发展

中国石油的审计事业从1985年起步, 历经20年的风雨, 铺就了20年的辉煌发展之路。20年与时俱进, 石油审计伴随中国石油成长, 改革开放催动着中国经济迅猛向前发展, 也为石油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石油工业亿吨产量大包干解放了生产力, 各油田龙腾虎跃加速上产, 石油工业对外开放, 展示出勃勃生机。

1985年7月, 伴随着石油工业走向市场的矫健步伐, 石油审计应运而生。1988年11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的颁布以及随后颁布的《审计法》, 使得审计监督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中国石油审计的发展取得长足发展, 体现在以下方面。

审计覆盖面不断扩大。石油审计部门成立之初, 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审计工作就是从财务大检查脱胎而出的。由于专业人员缺少等因素, 集团公司对所属大部分企业两年也审计不到一次, 审计覆盖面只有40%, 审计没有形成制度。而如今, 集团公司对所属单位的经营成果考核和财务收支审计覆盖面已达到100%, 每年都要审计一次, 已经形成了制度。随着审计力度的加大, 审计已从最初的对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审计, 拓展到现在的对海外投资企业和项目进行审计。面对多元文化、不同的法律体系以及伙伴公司之间不同的会计准则, 审计工作者大胆工作, 积极维护中方的投资权益。

审计职能不断拓展。石油审计从监督延伸到服务, 监督与服务并重,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审计的内容已经不局限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 而是向着效益审计、决策审计、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延伸。审计的职能也不仅仅限于纠错查弊,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个体审计, 一方面找出问题的规律性, 从机制上、制度上分析原因, 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服务宏观决策;另一方面, 针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意见, 服务管理。审计不仅是监督, 更是参谋和助手。

4 未来展望

中国石油形势 篇10

2009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及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评选日前揭晓, “渤海湾盆地歧口富油气凹陷整体勘探配套技术”等10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复杂地质环境油气勘探分析技术”等10项国外技术成果分别入围。

2009年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十大进展:

1.渤海湾盆地歧口富油气凹陷整体勘探配套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2.石油地质研究有效指导非洲邦戈尔盆地勘探新发现

3.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4.松辽和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5.我国首个超万道级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研制成功

6.应用分支井和鱼骨井钻完井技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

7.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研制成功

8.输油管道减阻剂及多项减阻增输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9.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工业化成套技术开发成功

10.加氢异构脱蜡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成套技术工业应用成功

2009年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

1.复杂地质环境油气勘探分析技术解决多种储层钻探难题

2.页岩气开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3.油藏数值模拟能力达到十亿网格节点

4.双程逆时偏移技术解决复杂条件地震成像难题

5.高密度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实现规模应用

6.有缆钻杆技术突破钻井自动化信息传输瓶颈

7.井间电磁测井仪器研发取得新进展

8.过钻头测井系统投入商业应用

9.非接触式磁力断层摄影术可有效实现管道完整性检测

上一篇:中英研究生教育下一篇:化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