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十篇

2024-08-17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 篇1

关键词:特种设备作业培训,现状,发展方向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 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 (含气瓶, 下同) 、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此类设备用量广泛, 并且国家在它们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等7个环节进行管控, 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些设备的事故发生率。

但是, 现实仍然告诉我们, 特种设备事故还在不断发生, 并且通过统计发现, 导致我们相关作业人员巨大伤亡事件发生最多的区段是使用环节, 而在这个环节中又牵扯了各种各样比其他环节要复杂得多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在这些因素中, 我们的特种作业人员又恰恰处于这么一个重要的地位。所以, 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 我们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整体素质并没有显示出这样的重要性。

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整体素质未显示出重要性的原因

1. 对特种设备培训的认识有误区, 重引进轻培训

(1) 有人认为企业培训既花钱又占时间, 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效益, 还不如花重金从外部挖掘有用之才, 能解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燃眉之急就可以, 所以不愿派人参加培训。 (2) 重成本轻培训。有些企业认为培训是企业出钱, 个人长本事, 成本投入为别人做嫁衣, 所以怕出钱不合算, 不愿派人去参加学习。 (3) 重使用轻培训。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是经常强调的事, 你抓紧了我就派人应付, 你不提了我就不参加, 所以企业采用先用人, 等你查到了再说。这些认识危害极大, 使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无法放在应有的高度以形成正常的培训管理体系和制度。

2. 对特种设备安全培训的定位不清, 导致培训与企业长期发展脱节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然而现实中往往是企业没有将培训放在一定的高度来考虑, 企业生产紧张了不培训, 企业效益不好了不培训, 安全方面不出事不培训。与此相应的最为明显的是, 许多职工也就认为培训就是来应付差事, 培训结束了事情也就了结了, 培训根本没有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联系。

3. 对特种设备岗位安全需求分析不深入, 对特种设备安全培训的重视度不够

企业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应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 更应该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必要的重大危害性分析和评价, 充分认识岗位的危险因素和发生事故的机率。部分企业管理者把日常管理的重点放在企业的重要岗位上 (如流水线上) , 而不是放在危险的岗位上 (如锅炉) , 他们可以聘请高级管理人员管流水线, 而不肯花钱培训几个高层次的锅炉工。这就是企业中安全需求和生产需求发生矛盾的时候, 片面强调了生产需求而忽视了安全需求, 造成了对特种设备安全培训的重视度不够。

4. 与国外企业相比, 我国企业培训投资太少, 使培训管理受到严重制约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 美国公司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已占到全美培训投资的一半, 且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每个员工平均每年接受1~2次培训;而我国企业只有5%左右的企业加强了培训经费投入, 20%左右的企业培训费人均仅为10~30元, 30%的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费, 年人均在10元以下, 其他的亏损企业已停止了投资。有些企业现在根本就不存在培训这一块, 说是“培训社会化”。然而参加社会培训又是心不甘情不愿, 不愿投资出钱, 造成了对特种设备安全培训的严重制约。

5.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们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素质本身也处于不能符合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状态

大部分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职工文化水平和技术素养普遍不高, 这批人基本上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出生的, 所受教育不规范、不全面, 大部分只有初中以下学历, 在面对现今的先进技术时比较不适应, 极大制约了培训效果。

6. 开展培训的方式不符合特种设备行业发展要求

现阶段, 在特种设备培训中存在方法单一、手段贫乏、理论与实际不符、面广内容粗等问题, 无法满足企业和职工对特种设备技术知识的需求。

二、如何改善这种现状

1. 完善并强化体系管理力度

我国应该在现有特种设备管理体系中, 开展以政府为主导、以技术培训为导向的特种设备培训工作来推动特种设备技术培训。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 强化企业对特种设备人员培训的责任意识和职工对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培训的认知, 让企业职工能主动组织参加特种设备相关的技术培训。

2. 要将危险隐患识别和评价的知识加入特种设备培训中去

在特种设备的培训中要大力宣传对特种设备作业危险隐患进行识别和评价的目的、作用, 以及对识别和评价结果的整改活动, 提高工厂企业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观念;要主张在生产岗位上广泛开展安全检查和危险源预知活动, 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在生产岗位上组织自查。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 篇2

一、抓规范, 建立明确的特种设备管理组织架构

医院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 由法定代表人为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 对全院安全生产负总责, 并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 总务科长、设备科长作为业务科室具体管理负责人, 下设特种设备安全小组, 全面负责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配置了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员, 负责监督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对特种设备建立档案台账, 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单位编号、设备型号、制造企业、出厂编号、注册登记编号、使用专管人员、操作人员、投入使用日期、下次检验时间。结合实际, 确保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有效、可操作。

二、抓落实, 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制度执行情况

医院对正在使用的3台锅炉、11部电梯、3台制冷机、高压氧舱、氧气罐等特种设备,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向济宁市特检院提交书面检验申请。未经检验的或检验不合格的绝不使用。

同时, 建立了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制度, 每年一大修, 每季度一巡查;每月一专项检查, 每周一夜查 (由一名院领导在夜里12点以后查值班情况) 。管理人员每日有巡查记录、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另外, 医院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有效避免隐患。

医院大部分特种设备都和厂家或有资质的公司签订了维保协议;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设备运行, 并及时进行全面检查, 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 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文件, 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三、抓培训考核, 确保安全无事故

多年来, 医院严格执行培训考核制度, 做到操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并定期培训, 严禁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操作, 直到考核合格, 同时建立了培训及考核记录。每年都聘请市质监部门的专业人士来医院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所有上岗人员都要掌握相关法规和业务知识, 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 方可上岗。对持证上岗满2年的人员及时进行培训复审, 所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都建立了三级安全教育卡。将培训与年终考核挂钩, 每年进行上半年和年终业务考试, 对考试不及格的人员, 将停岗学习职责和操作规程至少一周。

四、抓防患, 建立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制定了《特种设备事故处理预案》, 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教育, 增强能力, 做到有备无患。同时使医院在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权益、规章制度、安全条件、隐患治理、事故处理、应急管理和行业特殊要求等方面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 一旦发生事故容易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和较大社会影响, 甚至影响到公共安全。医院应从制度制定、人员考核及事故预案等方面, 注重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尽力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或设施,诸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高校设施设备不断增加,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比重逐渐加大。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稍有疏忽,就会给教师、学生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一、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也在不断兴建和扩建,进而致使实验仪器和设施增多,实验项目增加,一些如木材实验室常用的高压反应釜、物理化学实验室常备的各种气体钢瓶及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的高压蒸气灭菌锅数量也相应增加。有些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甚至要接触到大型的起重机,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累积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效率都明显地有所增加,实验室设备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另外,电梯锅炉等非实验设施设备分布较为分散,管理权多划归后勤公司管理,管理人员业务的素质不高,人员情况复杂。归纳起来,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种设备分布分散,所属权相对独立,管理难度大;(2)各实验室设备精良,特种设备种类呈不断上升趋势;(3)特种设备所涉及的试验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4)实验室特种设备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5)电梯、锅炉、起重机等非试验设备的管理办法滞后;(6)无证上岗,甚至尚未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擅自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现象较为普遍。

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表现主要有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电梯事故等。爆炸性事故是特种设备的常发性事故,主要易发生在锅炉及高压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毒害性事故大多发生在使用具有化学药品和有毒物质的设备的化工实验室。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易发生在有起重机、弧焊机等大型、高温或冲击运动机械设备的实验室。设备损坏事故主要发生在突然停电或电路故障有用电加热、存在机械高速运转设备的实验室。电梯在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舒适、快捷之余同时也存在着对人身安全的隐患问题,电梯突然停运、电梯突然自由下滑都会发生电梯事故。其他还有诸如气储罐及其压力管道泄漏,气瓶火灾等具体表现形式。

2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1)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转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觉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投入大而产出小,认为特种设备和普通设备没有太大区别,不需要加以特别管理。而且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所谓的重大安全事故不太可能发生,忽视了对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学院使用部门全体教师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

(2)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的问题。很多高校安全工作由保卫处负责,但并没有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单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保卫部门人员有限,没有精力分管全校几百台甚至更多的特种仪器设备每天的安全运转,而在保卫部门中配备精通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员又难度较大,无法实现对某些专业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另外,还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够明确,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

(3)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员工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安装及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种设备登记档案的建立,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事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他们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把关能力、科学监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些是出于安排人才家属的考虑,大多学历不高,有些是与原来专业知识不对口,需要一个阶段的适应。而有些人年纪较大,接受特种设备管理的能力本身有限。

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

笔者认为在分析了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情况前提下,今后的工作要在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基础上,从注重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入手,切实做好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提高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实现网络动态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的人、机、环三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所导致事故持续高居60%以上的比例。所以,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乃是管理工作重点努力方向。在教师方面,要求对实验室中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操作规程非常熟悉,向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教授的第一课,应该是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课,在接下来的各项实验中,也都要贯穿安全知识的教育,避免学生在今后进行的实验或科研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针对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应要求其克服麻痹思想,工作时间绝不能脱岗,在学生方面,进入实验室前就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在学校方面,应定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聘请专业人员讲解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使用方法。

2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责任制。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从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维修等环节都要严格管理。要改变由保卫部门只负责事故后管理的简单模式,采取设备管理部门及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多部门联合,并明确各部门在安全管理各阶段的职责,进行全程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所属实验室安全

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各学科可根据情况再设一个学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分级签定安全责任状,树立从上到下、安全事故人人有责的新观念。设立专门管理单位,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组织全校的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工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工作。

3加强特种设备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培养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是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安全防护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每年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安排,组织几次特种设备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集中学习,举办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及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对全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优秀的职工进行通报表扬、资金鼓励等多种奖励形式,促进职工的积极性,将其安全管理业绩直接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对于极少数不能胜任岗位的职工实行短期暂时下岗,到期后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聘任,形成一个可上可下的流动管理机制,使其产生危机感,责任意识逐步提升,从而促进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

4推行两级管理,实现网络化动态监管。特种设备应注重档案管理。两级管理有助于二级单位管理工作的细化和优化,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简化了校级管理部门的工作,保证了信息交流快速通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各二级管理单位应聘请相关专家对新购入的设备进行特种设备鉴定确认,确定为特种设备的仪器设备则要注册登记,详细记录和掌握特种设备的地址、设备名称、设备功能、设备台数、设备种类和使用单位的联系电话等,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等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服务网络,对特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对不合格或故障设备作出迅速处理反应,校级职能部门对大型的新增特种设备如电梯、起重机等采购和安装进行监理,防止设备竟标压价和安装偷工减料等现象,以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验收环节聘请专家对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形成双保险,保证投入使用后安全运行,设备运行中按照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加强对保养环节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和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设备要坚决予以停用或拆除,处理不了的要报告当地政府以便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5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有章可循,除了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应建立和健全适合高校基本校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不同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较为详细的日常检查维护的内容、范围时间及具体要求。规章制度是实践的总结,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全面贯彻现有条例的同时,对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事项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要听取师生员工的反馈意见,使管理更具人性化,为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和更优质服务。

6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特种设备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只要使用特种设备就有危险,就有发生事故并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后果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措施及不同的救援预案,防患于未然,特种设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要立即组织指挥学生疏散,远离事故现场,力争无人员伤亡。并且,按照预案立即组织实施扑灭事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遇有人员伤亡等情况,要做到事故应急救援不拖延、不推诿,并立即送伤员到医院进行抢救,有关单位负责人要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救助工作,校设备管理部门、保卫部门要及时查明原因,发生重大的特种设备事故或当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报警和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请求市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协助市有关部门处理事故和责任认定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试卷 篇4

东通道DT2标段第三作业队

特种设备操作安全教育培训试卷

单位:姓名:职务:

一、选择题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A、安全宣传标语B、安全宣教挂图C、安全警示标志

2、《安全生产法》规定,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三种。

A、民事责任B、财产责任C、其他法律责任

二、判断题

1、《安全生产法》关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主要有四项:即遵章守规,服从管理;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2、车辆出行前、行驶过程中及收车后应实行“三检”制度。()

三、填空题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取得(),方可操作,操作者要()本机的性能、结构、原理,穿戴好()。

2、挖掘机不适宜于长距离()。履带式挖掘机,转移距离不应超过()公里。轮胎式挖掘机的机动性好,但自行距离不应大于()公里。长距离行走,应用拖车拖运。

3、履带式挖掘机行驶前,应对走行机构彻底()。行驶时,驱动轮在后,大臂在前,插上回转止动销,铲斗斗齿离地面高度应在()m左右。选择平坦道路行驶。

4、转弯时,要避免转()。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要()行驶,防止石块碰撞液压马达。尽量避免在()的地上行驶,必要时应垫以()或砖石。在坡道上行驶时,坡度最大不应超过()度。

5、爬坡时,铲斗斗齿距地面高度应控制在()mm,出现异常时,可放下铲斗确保()。上坡时驱动轮应在后面;下坡时,驱动轮应在前面且大臂在()。

6、挖掘机工作时,其停放的位置必须()、()。履带停置方向应与挖掘机挖掘工作面方向(),左右不得有(歪斜)现象。在软土地或沼泽地进,应用()或砖石()。行驶时液压马达应在机器后部,挖掘遇险时以便()。

7、在挖掘机装载活动()内、不得停留()和()。若往车上卸料时,应等汽车()、驾驶人员()驾驶室后,方可装料。挖土作业应与回转作业分开,在回转未终止时,()落斗铲土。向挖土面回转时,应()铲斗碰撞挖土面及从驾驶室()越过。

8、停止作业时,应将机器驶离(),停放在()、()的地方,将动臂、斗杆、铲斗油缸全部(),铲斗置于地面;将各操纵杆置于()的位置;()液压泵离合器,将所有()放在工作位置。发动机熄前应低速动转几分钟。停止作业时,应对挖掘机进行()工作。

9、运输挖掘机,应注意空中的(),()的吨位和()高度。行走要平稳,速度要慢。注意()牢固。

10、轮台式、汽车式起重机作业前应全部伸出(),撑脚下以方木()。作业时严禁()支腿操纵阀。斜坡上严禁吊重(),满载时不得升降()。

11、开车前必须鸣铃();吊装过程中不得从事()作业,检修保养时,必须切断(),悬挂();工作中突然断电或闭合主电源前,应将所有控制器手柄置于();轨道起重机工作结束时,上好夹轨钳,风力大于()级时停止起重作业,爬杆、()。

12、轮台式、汽车式起重机作业时,禁止用()校正货位或手脚()已吊起的货物下方取放()或传送();指挥人员应站于()明显部位指挥,起吊臂下严禁(),起吊物禁止从人员()通过;不得乘吊物索具(),不得在臂杆等危险部位()。

13、装载机必须由经过(),经严格考试并取得规定部门颁发的()的人员进行驾驶。操作者应了解()的构造,性能;()交通法规、();熟悉维修保养规程。

14、装载机装料时,使用()档前进,对准料堆,距料堆()米左右下降动臂和旋转铲斗,使铲斗斗底()接地,逐渐加大油门,使铲斗()切入料堆。

15、卸料时,把动臂提升到需要的()过铲斗转到最大()角度卸料。要避免物料()运输车辆的车箱底板和铲斗()车箱边板。向边坡和沟坑卸料时,要保持一定的()。

16、装载机在作业过程中,严禁()在斗臂下()或()。运输车辆也不要在斗臂下()。应等斗臂()车辆后再通过。作业中如需检查、润滑、也要将斗臂放在()位置。

17、装载机在行驶中应()不适当的高速度与()。行驶时,除驾驶室外,任何地方均严禁()

18、起步前,应先()示意,作业时,应使用(),用高速挡行驶时不得进行()和翻转铲斗动作。严禁铲斗()。

19、装载机在公路上行驶时要遵守(),避免高速行驶与(),严禁下坡()。

20、停止作业时,应将装载机停放在()场地上,铲斗()在地面上。发动机熄火前,应低速运转几分钟。机器停稳后,使用手制动()或制动锁杆()将装载机固定好,同时对装载机进行()工作。

考试日期年月日编号

东通道DT2标段第三作业队

特种设备操作安全教育培训试卷答案

单位:姓名:职务:

三、选择题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C)。

A、安全宣传标语B、安全宣教挂图C、安全警示标志

2、《安全生产法》规定,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A)三种。

A、民事责任B、财产责任C、其他法律责任

四、判断题

1、《安全生产法》关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主要有四项:即遵章守规,服从管理;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对)

2、车辆出行前、行驶过程中及收车后应实行“三检”制度。(对)

三、填空题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方可操作,操作者要(熟悉)本机的性能、结构、原理,穿戴好(防护用品)。

2、挖掘机不适宜于长距离(行走)。履带式挖掘机,转移距离不应超过(5)公里。轮胎式挖掘机的机动性好,但自行距离不应大于(150)公里。长距离行走,应用拖车拖运。

3、履带式挖掘机行驶前,应对走行机构彻底(润滑)。行驶时,驱动轮在后,大臂在前,插上回转止动销,铲斗斗齿离地面高度应在(1)m左右。选择平坦道路行驶。

4、转弯时,要避免转(死弯)。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要(低速)行驶,防止石块碰撞液压马达。尽量避免在(松软)的地上行驶,必要时应垫以(枕木)或砖石。在坡道上行驶时,坡度最大不应超过(20)度。

5、爬坡时,铲斗斗齿距地面高度应控制在(200~300)mm,出现异常时,可放下铲斗确保(安全)。上坡时驱动轮应在后面;下坡时,驱动轮应在前面且大臂在(后面)。

6、挖掘机工作时,其停放的位置必须(平坦)、(稳固)。履带停置方向应与挖掘机挖掘工作面方向(一致),左右不得有(歪斜)现象。在软土地或沼泽地进,应用(枕木)或砖石(铺垫)。行驶时液压马达应在机器后部,挖掘遇险时以便(退避)。

7、在挖掘机装载活动(范围)内、不得停留(车辆)和(行人)。若往车上卸料时,应等汽车(停稳)、驾驶人员(离开)驾驶室后,方可装料。挖土作业应与回转作业分开,在回转未终止时,(不得)落斗铲土。向挖土面回转时,应(防止)铲斗碰撞挖土面及从驾驶室(顶部)越过。

8、停止作业时,应将机器驶离(工作区),停放在(安全)、(平坦)的地方,将动臂、斗杆、铲斗油缸全部(收回),铲斗置于地面;将各操纵杆置于(空档)的位置;(分离)液压泵离合器,将所有(制动器)放在工作位置。发动机熄前应低速动转几分钟。停止作业时,应对挖掘机进行(清洁保养)工作。

9、运输挖掘机,应注意空中的(电线),(桥梁)的吨位和(涵洞)高度。行走要平稳,速度要慢。注意(捆梆)牢固。

10、轮台式、汽车式起重机作业前应全部伸出(支腿),撑脚下以方木(垫实)。作业时严禁(扳动)支腿操纵阀。斜坡上严禁吊重(转杆),满载时不得升降(臂杆)。

11、开车前必须鸣铃(示警);吊装过程中不得从事(检修)作业,检修保养时,必须切断(电源),悬挂(警示标牌);工作中突然断电或闭合主电源前,应将所有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轨道起重机工作结束时,上好夹轨钳,风力大于(6)级时停止起重作业,爬杆、(锁定)。

12、轮台式、汽车式起重机作业时,禁止用(手脚)校正货位或手脚(伸入)已吊起的货物下方取放(垫物)或传送(索具);指挥人员应站于(安全)明显部位指挥,起吊臂下严禁(站人),起吊物禁止从人员(上方)通过;不得乘吊物索具(上下),不得在臂杆等危险部位(行走)。

13、装载机必须由经过(培训),经严格考试并取得规定部门颁发的(操作证)的人员进行驾驶。操作者应了解(装载机)的构造,性能;(遵守)交通法规、(操作规程);熟悉维修保养规程。

14、装载机装料时,使用(1)档前进,对准料堆,距料堆

(一)米左右下降动臂和旋转铲斗,使铲斗斗底(水平)接地,逐渐加大油门,使铲斗(全力)切入料堆。

15、卸料时,把动臂提升到需要的(高度)过铲斗转到最大(下翻)角度卸料。要避免物料(冲击)运输车辆的车箱底板和铲斗(碰撞)车箱边板。向边坡和沟坑卸料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6、装载机在作业过程中,严禁(人员)在斗臂下(站立)或(行走)。运输车辆也不要在斗臂下(通过)。应等斗臂(移开)车辆后再通过。作业中如需检查、润滑、也要将斗臂放在(最低)位置。

17、装载机在行驶中应(避免)不适当的高速度与(转急弯)。行驶时,除驾驶室外,任何地方均严禁(乘坐人员)

18、起步前,应先(鸣声)示意,作业时,应使用(低速挡),用高速挡行驶时不得进行(升降)和翻转铲斗动作。严禁铲斗(载人)。

19、装载机在公路上行驶时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高速行驶与(急转弯),严禁下坡(熄火滑行)。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分析 篇5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广泛接触且不可缺少的设备设施。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系到社会的安定。

二、特种设备基层管理问题分析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存在漏洞。

无论哪个方面, 人总是基础和核心的因素, 抓特种设备管理也是如此。只有做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环节, 才可以为特种设备安全提供最可靠的积极保障。目前在特种设备管理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无证上岗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 之所以会存在这个现象, 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最主要的是企业认识不到位, 一味降低特种设备的管理费用。

2、在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上存在

严重的片面性, 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 只抓“违章”而忽视了本质安全。没有开展预测工作, 没有进行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 工作重点是处理已发生的事故, 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安全。

3、现场监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基层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环节在客观上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制约。其一是监察人员本身的资质问题, 众所周知, 因为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是近年来才重点加强的一项工作, 所以基层工作人员大多不是专业出身, 对于特种设备的原理和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有限, 故在开展现场监察工作时难以发现不明显的技术隐患。另外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特种设备的检定需要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 而这些检测仪器设备往往都是大型的, 难以带到现场, 而企业又不能把特种设备拆下来进行送检。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就从客观的角度上限定了现场监察工作只能局限在眼看手摸、简易检定及一些设备档案文件的检查上。

4、其他存在问题。

(1) 没有明确的目标, 凭经验处理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 心中无数, 盲目性大;

(2)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3) 企业对特种设备监控、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不够完善。

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建议

1、运行中的特种设备要定期进行巡检、监测。

检查周期要比其他设备短, 检查项目和力度都要大, 特别是对安全附件, 如锅炉安全阀、液位 (水位) , 起重机械的吊钩、大小车行走开关, 更要密切注视运行状态。设备一旦发现异常, 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 遇到紧急情况, 随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 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 则立即停机。设备部门对重要的安全设施, 应储存型号规格相同、质量可靠的一定数量的备件, 以备紧急状态下更换。

2、特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修保养情况要随时记录。

使用人员应将班中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在运行日记中, 做到班班交接。在生产中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要对设备的运行参数做完整的记录, 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技术改造、检验鉴定情况也要随时记录, 定期组织单位主管、技术人员对各项记录进行分析, 总结规律。做到特种设备设备管理工作有规程、实施有记录、问题有整改、处理有结果, 形成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积极组织开展状态监测, 使设备现场管理和事故预防手段趋于科学化和现代化。

3、制定规章制度, 保证特种设备档案收集齐全完整。

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 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 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设备全套图样, 构造和使用说明书, 备件图册, 总成件的检验证明等收集齐全。为加强对特种设备档案的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按照相关特种设备管理办法规定积极掌握特种设备施工标准, 确保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4、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人为因素, 应通过培训教育来纠正。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 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 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 取得“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5、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

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 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 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 对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本单位没有维修保养能力或资质, 应委托有资质或能力的单位代为维修保养。

四、结语

总之, 安全工作事关重大, 关系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抓好企业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唯有如此, 才能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摘要: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全局, 本论文针对当前企业在特种设备基层管理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 分析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结合生产实际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和建议, 对于加强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特种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分析 篇6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指政府机关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公众安全和国家利益而从事的决策、组织、管理、控制和监督监察等活动的总和,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 监察机构、监察体制和监察人员是执行监察工作的要素。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 所以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时, 要立足国情, 以人为本, 建立出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现代管理与科技水平的安全监察制度。制度的建立依托于法律法规的完善, 经过多年实践的探索, 从1982年颁布实施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到2003年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再到201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特种设备安全法》, 中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内容与特点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坚持了“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 反映了“从严处理”的客观需求, 体现了“高效统一”的管理原则, 强化了“技术支撑”的法定作用, 明确了“各负其责”的管理思想, 与中国国情相适应, 操作性强, 为预防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行政许可制度

特种设备的行政许可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 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许可、制造许可、安装许可等。行政许可制度有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 市场准用制度是在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保养和改造过程中, 对实施单位进行资格验证, 而且在部分产品出厂时实行安全性能的检验。

3监督监察制度

监督监察具有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是国家赋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职责。从特种设备的安装到改造过程中, 进行一体化的监督管理, 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 对于出现的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及时监察发现, 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还要建立危机处理机制, 包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技术支撑及后勤保证等, 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 找出事故原因, 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根据相关规定来确定责任归属。

二、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作为特种设备的制造和使用大国, 中国具有很高的特种设备拥有量, 据调查统计, 中国现有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达两万余家, 特种设备数量近几年以每年30万台的速度增长, 平均涨幅超过8%。

目前中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 已经初步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 安全监察、检验机构逐步健全, 并且实现了依法行政的全面实施。自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以来, 特种设备引起的重大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法律保障,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是立法的层次还不够高, 监督力不够, 法规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缺少专门法律, 许多规定还没有形成标准、完整的法律规范;法规内容不够完整, 对某些特殊环节没有做出明确规定;部门规章不健全, 许多规定事项由“部门文件”形式发出;安全技术规范不完善, 缺少事故分析和安全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2) 依法执政力度不够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管理意识薄弱, 管理方式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要求, 随意执政和违法行政现象严重。在进行安全监察管理时经常出现部门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情况, 模糊了行政责任。违法不究问题普遍, 安全监察人员还不能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依法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力度薄弱。

(3) 投入经费少

目前国家和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经费投入有限, 安全监察机构没有足够的经费和物质作保障, 所以无法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现场督察;为了节约投入, 企业对人员的培训、设备的维护、应急预案的设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 安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我国的安全科技水平还不能满足现代安全生产的需求, 国家在特种设备安全科技投入方面仍然不足, 信息管理技术、检测监测技术、寿命预测与评估技术、风险评估技术以及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技术水平等有待提高。

三、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管理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 所以必须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安全监察工作。

首先, 完善法规法律体系。构建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以及安全评价体系, 夯实依法监督、有效监管、科学监管的基础, 为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第二, 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更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所以管理者要落实三方安全责任, 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提高工作效能。

第三, 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对于主要的安全保护装置要进行定期检查, 每年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及时检查和排除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四, 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与普通设备一样, 特种设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和范围内使用, 所以使用时要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的使用规则。此外, 特种设备还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其中包括简单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以及专业的维修和养护, 结合设备的特点, 确定维修保养重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和养护。

最后, 国家和企业要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意识, 加大投入, 确保安全监察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

结语

实现特种设备安全, 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国家要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完善立法。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中, 要规范执法, 不断在创新中进取, 积极推进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的不断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体制、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7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 (场) 内机动车辆八大类及其所用的材料、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有关的设施。根据特种设备的结构特征和属性, 一般将其分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和机电类特种设备。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数量也不断增多, 设备的管理面临巨大压力,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必然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 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1) 设备使用数量不断增加, 安全管理任务艰巨。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201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结果来看, 截止2015年底, 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到了1100.13万台, 比2014年底增加了6.14%。从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的执法监督检查的结果来看, 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依据较多。例如, 对545.71万台在用的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发现并督促使用单位处理质量安全问题就多大131.77万个, 随着特种设备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 安全形势严峻, 任务艰巨。

(2) 伤亡事故发生率降低, 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015年, 全国发生特征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共计257起, 死亡278人, 受伤320人。与2014年相比, 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9.19%、1.42%和3.03%, 没有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 伤亡事故发生率在不断降低, 特种设备万台设备死亡率为0.36。

(3) 责权不清, 安全管理效率低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在此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存在政府干预过多, 没有充分考虑八大类特种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 一味地采取全过程的监察模式, 限制性的规章过细, 行政许可的项目设置过多, 导致了责权不清。根据统计的数据来看, 我国特种设备监察人员从2011年的11542人上升到了2015年的23648人, 短短的5年时间里上升了104.89%。期间, 我国的特种设备总量也由2011年的729.15万台, 上升到了2015年的1100.13万台, 增长了50.88%。虽然特种设备数量增长很快, 行政管理实务增多, 但仅靠增加人员和机构也不符合机构改革要求, 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存在人员配置效率不高、不科学等问题。

(4) 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虽然我国搭建了“中国特种设备公众信息网”管理平台, 但与美国的NBBI和加拿大的TSSA充分实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相比, 在规范数据、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以及快速发硬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还没有实现通过互联网技术, 将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修理改造、报废以及行政监察管理的静态、动态信息的相互连接, 在线检测监测技术和手段还处于起步阶段, 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3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对策

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 因此, 要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 既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严格落实责任, 提升设备检测监测技术水平。

(1) 加强宣传, 强化依法管理理念。以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为核心, 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体, 不断加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力度, 尤其是广大设备使用人员和监测人员, 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严格依法治特, 切实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予以查处, 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及时出台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完善特种设备召回、报废等配套制度, 为依法治特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2) 加强培训, 提升检测业务能力。特种设备作为一项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需要广大检测人员要及时掌握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2]。一方面, 检测机构要招录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型人才, 另一方面, 需要对现有从事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 增强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 尤其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检测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 传统的操作方法难以有效满足现实需要, 这就需要通过邀请专家授课或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再培训, 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切实提高广大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 加强演练, 提升应急能力水平。科学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并做好特种设备突发事故的应急演练, 例如, 针对2015年7月份全国电梯事故发生的情况, 当时, 国家质检总局及时召开了全国视频会议, 部署开展针对性检查,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及时开展电梯安全网络调查, 并与有关方面联合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综合演练。不断完善风险和应急体系建设, 开展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控研究, 切实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

(4) 加强检查,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一方面要加强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积极推动建立健全统一标准的特种设备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平台, 要继续完善各级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分类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另一方面, 要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开展重要活动、重点时段和重大工程特种设备安全保障, 加强重点设备和薄弱环节的安全监察, 开展高风险及易发事故的承压设备隐患治理, 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还需要推进分类监管。鼓励企业引入团体标准, 开展特种设备风险等级和使用单位风险管理状况评价, 推进使用单位分类监管。

(5) 奖惩有别, 培养检验质量意识。一方面,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频率和次数, 对发现的违反相关规定操作特种设备的要及时予以纠正, 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惩戒。另一方面, 要对建立一套激励机制。确保检验质量的关键是进行检验工作的各级责任人员, 通过清晰的激励机制的建立, 科学评价检测人员的工作成果, 并将其作为对员工奖励的重要标准, 增强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 进而提升整个检验工作质量, 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安全隐患问题依然突出, 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提升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 加强日常演练, 从而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涛, 边洪波, 孙文帅.如何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C].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 (冶金) 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机械电气卷) , 2012年.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 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K82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28-2

0 引言

我国近些年加快了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这大大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各个地区的高大建筑层出不穷,建筑物数量逐年增多。同时在科技信息的影响下,建筑行业越来越多地应用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但是同时也给施工过程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建筑施工中,目前常用的特种设备有起重机、轨道车以及大型养护设备,庞大的体积和重量导致操作和运输难度大,安全隐患多,对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

为此,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的顺利实施。

1 概述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需要应用大量的特种设备,比如有着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等,特种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就会产生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在这些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安全隐患的处理,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建筑项目安全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注重技术人员在特种设备的操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建筑施工中特种设备出现的问题

2.1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低

建筑项目施工中最容易受到安全隐患威胁的人员就是一线施工人员,同时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也是风险管理中重要的组成内容。目前建筑施工人员在安全方面并没有很强的意识,对特种设备的威胁性更是存在严重不足。有的设备使用者和管理者没有在施工前对特种设备进行仔细的核对检查,导致没有预制安全事故应对预案,一旦出现事故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2 机械设备操作专业水平低

在建筑施工中大型特种设备的使用需要由专门的操作人员来运行,而这些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要进行岗前培训,获得岗位证书后方可上岗。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上存在严重的匮乏,有的施工单位对操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就命其上岗,甚至有的人没有经过培训直接无证上岗,在专业水平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仅仅以经验来处理现场施工所遇到的问题,没有指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不但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同时还会对现场施工产生严重的安全威胁,导致安全风险大大升高。

2.3 特种设备老化

特种设备在购买、使用、维护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人力。有的企业对特种设备没有实施定期维护或者维护方法有误,导致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增大,同时缩短了特种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有些设备已经老化,企业没有及时做好安全检查,也没有投入资金进行更换,导致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创新

3.1 创新安全管理理念

无论是建筑单位还是政府部门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管理方式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管理要求,开始转变到科学管理方式中。在安全管理理念上也需要跟随时代进行一定的转变,要提高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得忽视安全问题。

3.2 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现代建筑建设安全管理方法有很多种,在信息时代,不但需要加强安全监理、提高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同时还可以将信息系统引用到安全管理中,通过监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对施工过程实施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同时,可以加强排查力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对于特种设备的选购和使用需要进行合格性检验,保证所有的设备都在合格期内,检测不合格或者超出合格期的设备不得使用。检测单位同时要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保证检测的全面性,建立专业化水平的检测队伍,共同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服务。

3.3 提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专业水平

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操作专业水平,应当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并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杜绝无证上岗的现象。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员需要给予一定的处罚措施,从而督促操作人员遵守操作规定以及安全管理制度。

3.4 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特种设备应用中难免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应当在事前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保证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避免问题扩大化。在施工现场应当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语以及注意事项,这能够起到警示作用,明确安全风险点。此外,还可以定期实施安全事故演练,这会大大提高施工人员应对风险的能力。

3.5 建立特种设备台账清单

建筑施工过程需要应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同时在现代科技信息背景下会不断引入新的设备,并且逐渐朝着机械化施工方向发展。对于繁多的大型设备,很难分清其功能,有效地利用。可以建立特种设备台账清单,这样能够清晰地统计出现场特种设备的功能、状况,便于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此外,要建立安全检查记录,在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中需要详细地记录设备状况,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解决。设备的维修过程同样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不断要记录故障现象、和处理过程,还要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和记录,从而为今后的设备管理提供参考。

同时需要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设备使用寿命的长短和后期保养是否到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保养维护中,需要重点检查电器的开关、线路、系统、接地等运行状况,对设备的整体性能和操作性作出客观评价。

4 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工作内容繁杂而细致,需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对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对产品本质安全性进行提高。受到不同地区社会环境的影响,安全风险也有所不同,但是关于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却大同小异,为此,需要结合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安全风险分散、转移等。在最近几十年,信息科技的发展速度惊人,并且逐渐渗入到各个领域,尤其是现代机械设备的发展,为建设项目施工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有效地节约了施工的时间。在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引入安全监控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充分发挥系统的安全预防作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目前国外已经有利用互联网、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管理的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安全工程信息化进程落后于国外,所以在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严重不足,导致信息化系统应用率低。目前我国主要针对微型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未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在建筑项目建设中,特种设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旦特种设备出现故障和问题会导致整个项目的施工进程和安全受到威胁,所以需要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人员意识、操作水平、设备本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从管理理念、方法、专业水平、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的建议。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本刊讯.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关于2014年度特

种设备行政许可监督抽查的通报[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01:76-80.

[2] 宋继红.《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年新年致辞[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01:1.

[3]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2014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05:1-5.

特种设备人员培训制度 篇9

1、锅炉安全管理员、司炉工和水质化验工应经过培训考核,取得由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2、作业人员的培训包括:外委培训(由具备相应资格的当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机构或管理咨询机构提供)和单位内部培训两种;

3、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建立锅炉安全管理员、司炉工和水质化验工的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换证考试,保持作业人员证的有效性。

4、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每年编制当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报告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

5、单位内部培训由锅炉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锅炉事故的案例分析;锅炉有关技术知识的学习,必要时可组织人员进行笔试。每次培训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

6、参加外委培训(当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机构或管理咨询机构)的人员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培训合格的予以报销相应的费用。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 篇10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扬子石化日前荣获“2012年度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该公司目前共有特种设备8000余台套, 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阀以及起重设备和电梯等。公司均按照特种设备的管理要求进行了检验、检测、试验、检查、修理和延期检验申办登记审批工作, 确保了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为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对在检修中查出的有腐蚀、裂纹等缺陷的压力容器, 进行了及时修理, 所有压力容器缺陷全部修复, 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全部达到3级以上。在有关特种设备大修中, 公司还采用在线定压仪完成安全阀的在线热态校验, 校验后安全阀运行正常。

上一篇:设备安装质量控制下一篇:喜辽妥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