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科学论文十篇

2024-09-10

民主与科学论文 篇1

“绿领巾”“红校服”, 色彩斑斓、花样翻新的学生等级制度让人们大开眼界;贫困生要竞选、不孝顺不能被校长推荐, 大学里的评价标准引人深思;“虎妈”“狼爸”靠打骂, 把孩子送进名牌大学;曾被称为“神童”的最小博士, 却因为要求父母全款买房而迅速成为反面典型。

滚滚而来的各种教育观让人思维混乱, 我们的教育到底以什么为标准?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我认为, 教育是以学生为本, 依靠自主学习, 教会学生学会思维, 学会学习, 充分体现民主、科学与个性的教学理念。

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一观点, 我以《分子》这节课为例, 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将这节课重新设计, 并与3年前的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 充分体现了升本课堂理念。

我3年前的教学设计, 主要采用了启发引导的教学模式, 开始时, 创设问题情境, 精心设计了一个个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寻找答案, 最后一一得出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做我挑选的练习题, 做一道讲解一道, 接下来引领学生小结, 最后布置教材的课后习题为作业, 我认为此种设计的最大弊端是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现在社会似乎更流行快乐教育、鼓励教育、赏识教育, 孩子作为教育主体的地位应得到充分尊重, 要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关系来看待, 正所谓因材施教, 教无定法。教育是最个体化的活动, 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种教育法;只有根据孩子特点实施的教育, 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因此, 这学期我运用生本理念, 将这节课重新设计, 主要采用了模块教学模式, 根据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利用活动元教学设计原理, 将教学设计的重点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生参与“活动”。将本节课分为5个模块, 每一个模块又设计了不同的学生活动单元, 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实验探究等自主学习方式, 完成一个个活动任务, 得到结论, 从而实现了“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学习”这一教学目标, 充分体现了“民主、科学和个性”的这一教学理念。

为了使学生学得积极, 学得主动, 学得高效。我的做法是:

1.多方设疑

启迪思维化学教学中巧设悬念, 存疑设问,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促进学生求索的欲望、思维的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巧用实验, 诱发思维

例如, 注射器探究分子基本性质的实验, 氨分子扩散实验, 等等。用生动、鲜明、新异、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诱发学生的思维, 突出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1) 实验操作能力的指导

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只有规范操作, 实验才能成功。教师亲自示范规范操作, 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 教师巡视, 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 先将查→装→定→点→收→离→熄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 圈上关键的词语, 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 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 强调注意事项。导气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才收集氧气, 以免气体不纯。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 要将导气管先离开水槽, 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等等。这样, 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 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

(2) 实验观察能力的指导

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而对实验的认真观察, 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 实验中要精心设计观察步骤。实验步骤要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对有能力的学生要留有余地。如在观察“蜡烛及其燃烧”时, 可分三步进行:

①燃烧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等, 并嗅气味;切下一块石蜡, 放入水中, 观察它是否溶于水, 是浮在水面上, 还是沉入水底?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②燃烧中

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火焰分为几层, 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 拿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约一秒后取出, 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燃烧的情况, 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 哪部分的温度最低?取一支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什么物质?

③燃烧后

熄灭蜡烛,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蜡烛能否重新燃?这样通过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 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 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3.保持兴趣, 深化思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设计了不同的学生活动元,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实验得出结论,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和不断思考的状态, 自然地踏上教师搭起的阶梯, 攀登知识的高峰, 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 总结, 发展思维

课的结尾, 要做好归纳小结。小结时, 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 又要将知识浓缩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 编织成知识网络, 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必要时还可设置悬念, 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民主与科学论文 篇2

一、增强民主意识, 依靠师生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开放式的, 是兼容并包的, 是需要创新发展的。闭门造车、行政指令办不好教育, 只会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远。现阶段,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与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教师和学生是办学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和理念, 突出人才工作战略地位, 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造出良好的的育人环境和成才空间, 不断地把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充分发挥师生参与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需要不断增强师生主人翁意识, “以校为家, 以校为荣”, 将学校的荣辱融入到一言一行中;需要不断增强行政管理者的公仆意识,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将师生合理诉求融入工作中;需要不断增强依法治校的法制意识, “民主法制化, 法制民主化”, 搭建起畅通民意、凝聚民心、发挥民力的管理平台。

二、增强法制意识,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师生法律意识、提升综合素质的必然趋势。它是党和国家加强对教育领导的保证, 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教育领域实现的法制保证。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必须强化高校的法制化管理, 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 这既是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 也是我国迈入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

依法治校是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以一定的教育法律体系为基础, 依据法律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规范, 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和手段。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是走在依法治国的前列, 为社会作出表率。

实现高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 要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在广泛征求民意基础上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 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权威性;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民生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障民生, 维护民权;要不断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平台, 用制度确立在事关学校发展大局、重大事项等重要问题的公开机制, 引导师生用合理、合法、合情的方法反映解决问题;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三公原则, 建立健全校务公开机制, 明确公开事项, 增强校务公开的实效性、时效性和透明度。

高校要以法制化的手段和依法治校的理念, 构建起学校民主管理的平台, 实现学校各项事务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制约滥权, 提高效率, 推动内涵发展。

三、增强科学意识, 与时俱进

高校民主管理科学化, 就是在高校的日常管理过程中, 结合工作实际, 尽可能运用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提高管理功效,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加快高校民主管理的科学化是我国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应有之义。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高校民主的制度化和现代化必须坚持走科学化的道路, 不断汲取新的营养, 拓宽管理思路, 开阔民主领域, 率先垂范, 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领路人。

高等学校是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 绝大部分教职工有着良好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绝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认知能力强, 校园整体民主氛围浓厚, 追求科学的愿望强烈。另外, 广大高校教师掌握着世界前沿的理论和知识, 对高校民主管理有着较为强烈的需要。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人员, 特别是主要的领导干部, 不能固步自封, 要与时俱进, 积极吸收国内外好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逐步建立起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教育制度, 满足师生诉求和教育需求。

在新形势下, 努力提高民主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深化创新的关键所在。要把民主管理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内容, 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增强其民主意识和科学化水平;要积极学习贯彻中央有关规定, 把公开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等“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作为深化创新民主管理的重点, 在规范、深化上下功夫;要切实加强教代会和学代会的民主评议功能, 提高“两会”质量, 畅通民主监督途径, 有问必答, 有疑必查, 有错必究;巩固完善“统一协调、各司其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机制, 形成共同推进民主管理工作深化创新的合力, 共同推动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民主与科学析(下) 篇3

在另一方面,正如西方人一如海氏所强调的,哲学之功能即是对“存在的分析”。而这种存在,已经有别于任何外延的、科学的真理,而仅仅停留在:通过存在,阐明概念。当然,这一阐明仍旧带有理性的色彩,而不同于中国哲学中的“内容”性“启发语言”。然而,这一语言特征——一如海氏所言——已带有诗性的内容——虽然这种诗性与中国的诗性仍有不同,但互相接近的可能性毕竟大大加强了。

这是海德格尔哲学最为接近东方——中国主体哲学之处,亦为其第一阶段;其第二阶段呢,就多少又有一点回到客观析察的气氛中去了。因其对环境与技术问题的关注,人与客体的关系再次得以阐发。然而,由于对技术“存在”之忧喜参半之虑,海氏对科学——科技并不抱有全盘肯定的态度。人们从新近出版的《海德格尔选集》中可以读到许多关乎于此的文章。科技本身的负面性;它作用于环境的负面影响;人在技术中的异化;乃至技术是否最终可以驾驭人……都成为他关心的课题。摒弃对于宗教、文化、艺术语言的“真理”,而转向科技、理性、逻辑,对于无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是不无补益之择,问题在于在科技、理性、逻辑之外甚而之上,人们的宗教、文化、艺术诉求,乃是另一种“存在”,即对人性本身之追求;否则,未来的高智商机器人不是理所当然地可以取代人的存在了吗!一如逻辑实证论者们所言,“逻辑的任务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去认识世界,也不是去描述它。……那方面的位置都让各种科学占了,……哲学的任务是提炼这些科学所采用的方法——澄清它们所使用的概念和论证方法。”有趣的是,由此一来,哲学——一如麦基和艾耶尔所说——被视为二级主题,“一级主题是关于世界的论述,这二级主题就是论述他们关于世界的论述”。

牟宗三先生固然主张要学习科学,但是,科学思维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此事体大,不可不析。从牟氏的学术经历看,他一生最喜欢两种哲学,一为《易经》;二为怀特海。他说,“怀氏美感强,直觉尤强。他的美感既是内容的(强度的),又是外延的(广度的)。他的直觉所悟入之事理,亦既是内在的,又是外在的。”他告知,国人知怀特海少。但在怀氏之《历程与真实》刚出版时,“张申府先生曾有一个简单的介绍,深致赞叹之辞”。又说,张氏以为“没有人能懂,亦无懂的必要”。牟氏承认,在他年轻时,却也对主体、道德、宗教、历史、文化的价值论抒反感,谓之“百姓日用而不知”,但后,才会正视之;谓之“落寞而不落寞的超越”。可见,连牟宗三,也不是没有受到泛科学之潮之袭扰的。

牟氏之所以看重怀特海,实出于怀特海将主、客体一并细查的哲学特征,这一特征带来了(或许!)东西哲学主、客体兼容的可能。用M·怀特《分析的时代》一书关于怀特海的文章标题看——《自然与生命:阿·诺·怀特海》——即可得知怀氏哲学较之海德格尔们的主体意识并不弱。“怀特海在所有人们的心目中同时具有三方面的人格——逻辑学家、科学的哲学家和形而上学家。”这位被称之为“试图在狮子自己的鬃毛竖立的兽穴中捋住唯智主义、唯物主义及实证主义的狮子的胡子的英勇思想家”,“极似一个逻辑的和科学的罪人转回到形而上学的教会来一样”,使分析哲学进入颇似柏格森的突创进化论——普鲁斯特的忆年华逝水的经验论上去。以至牟先生说,怀氏之范畴,“数学秩序、永相、缘起事、摄受、主观形式、创造、潜能、实现、真实、现象、客观化、满足化、连续、不连续、个体性,等等,一起融组而为一,成一庄严美丽之伟构。……故既为内在的,又为外在的,既为内容的,又为外延的。义如前述。”这种思维恐怕是牟宗三将中西哲学观点迥异所做的一次反其道而析之。西哲之本体论的特征其实须臾也不离开他们的客体哲学或曰自然哲学。一方面,科学史上的陈述屡屡被验证、被运用、被提升,是使科学哲学之语系受到肯定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这种泛科学、泛生产力的学说在宗教与道德方面,在人的存在及其异化方面留下的巨大裂隙,也已引起西方智者们的注意与关怀。人们一方面看到外延论证的硕果累累,另一方面则从科技带来的异化——以及终极关怀里的设问,却始终未得解决。虽然海德格尔洞悉了语言的本体论存在,由他之口说出了“语言说出了我们”——但在终极的意义上,是谁说出了语言呢——“我们”受制于话语的本体论,不能超越而诉诸于诗性——但在中国,在东方,圣贤之士不是不断以“我们”——主体的位置,使“语言”得以说出吗!综观外延——内容的不同探究,是谁让中国人说出了语言,抑或应当像维特根斯坦或以后的德里达、富科们那样,否定这一说出语言之“主体”呢!牟宗三先生起码没有做过这种并连的思索与反省。问题在于,其一,怀特海(含海氏、郭氏……等等)是否解决了外延与内容之悖论?其二,如果撇开西方人对语言与陈述所表达的悖论,中国人的求仁得仁的“天问”的姿态是否也应当受到怀疑;故此三,如若如此,中国哲学及其传统文化,就非但没有了民主与科学,其内容性真理也就会受到实质上的否定——如此一来,人们只能转回到对于西方之内容真理的考查之上,惟其如此,人们才能获得对于中国哲学之内容真理的最终反省之结果。于是,人们可以听到这方面的一些声音。

一如法兰西一度听到过三响钟声(自由、平等、博爱)一样,中国文化的三位一体即儒释道的文化生命有无发展,是否要汲取基督教之文明,而后经过“刺激摩荡”而获新的发展,则成为中国文化向何处走的最大回应与挑战。这种摩荡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千年之考验已获成功,耶教东渐与中国化之可能性究竟如何?确为一个偌大之疑诘。况且,西方现代哲学,多含有对于基督之挑战;固然,他们也并不能在哲学与宗教之高度上,回答牛顿的第一推动力的设问,从而解释“为什么一切物体相互吸引”这一致命的一问。又,固然,《等待新上帝》(现译《等待戈多》),“以最无可忍受的方式表达了存在于一个漫无目的的世界上的人的虚无感和孤立感”。然而,人,知其必死而仍要活——这一海氏的命题,现在,抑或可以改为,人,知其上帝已死(或必死)而仍要活。从外延、内容,一元、二元论言,人的思维状况并不会达至无论是西方诗人还是中国诗人所创建的“栖息地”——因为上帝与人必死——诗意的去蔽难道可以惟独意外吗!所以,一如牟氏所言,中国人在坚持其内容真理之外,尚应“吸收西方的科学、哲学展开智性的领域”——此为“中国哲学的未来”。于是,以后人的处境追步前人,以中国人的处境追步欧美,成为中国人时下不得不做,不可不做之事——而在进入或必将进入西方之科学、民主新阶段的中国人,同时又面临着他们的抉择——一是,是否同时否定自己创造的内容真理,抑或接受西方的内容真理,抑或合璧之——二是,是否能够兼顾这形而上与形而下、言说与无可言说、外延与内容之真理——而非求下而弃上。

让我们以罗素评定留卡尔的一句名言对上述“二元”论做一个结语,算做对于拜读牟宗三先生的感言吧!

魏书生的民主与科学 篇4

魏书生老师讲的科学是指做一切事情都应该有计划、有检查、有评价,而不应该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杂乱无章的。科学应该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教师在工作中要想做到科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教育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班级管理的两大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当老师的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师生互助的关系,互相搀扶着,帮助着,度完这段不太长的人生;发展学生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决策过程要民主,班级怎样管,语文怎样教,课堂怎样,怎样更加活跃,更加适合同学们的需要,都大家共同商量。科学分为三段,一建立计划系统,二建力监督检查系统,三建立总结反馈系统。三个系统,互相制约,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的管理的网络。班级管理上了民主和科学的轨道,班主任就越当越好当,大家也学起来越学越高兴,越学越自由。

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

一、培养民主治教的习惯。

所谓民主,就是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把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尽责任当作享受,学会把个人、家庭、集体、国家利益统筹考虑,多方兼顾。我们从树立服务意识、建立互助关系、发展个性、决策大家商量四个方面培养民主治教的习惯。(一)增强服务意识。

2005年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升为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需选拔一位新校长,合适的人选是大洼县新兴农场中学张百清校长。为表示诚意,我驱车到这所农村中学拜访张校长,没想到他婉言谢绝了。我以为事情来得太突然他没有考虑好,便告辞,请他再考虑几天。过了几天,我再去,他还是不答应。第三次我去的时候,向他分析了利弊:实中校长由市委组织部任命,享受县处级待遇,新兴校长连副科级都算不上;实中校长比新兴校长工资高一倍还多(那年农场没改革,教师工资极低)。百清也动情地讲他的价值观:老师们工资这么低,还这么爱学校、爱课堂、爱学生;学校坐落在农村,还有15个省的学生到这里来读书,真舍不得离开这些老师和孩子们。他说他还想把校园建得更美,学生宿舍建得更宽敞,教室都安上多媒体,教师们的待遇要提上去。谈到离开,他表情凄然;谈到为师生服务,他眼里闪着快乐的光芒。对他的选择我只能表示尊重。

2002年市一中与五完中合并。范宝丰同志任校长,两年以后这所薄弱学校有了起色,现在已经踏入了先进行列。老师们谈起7年来宝丰校长任职的经历,一致佩服他满心惦记的都是为师生服务,老师学生有了困难都愿找他倾诉。7年来他不仅为师生们解决了许多难题,自己还一直教物理课,后来还当一个班的班主任。

我们盘锦有许多学校的校长都像百清、宝丰一样,努力做到“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校长诚心为师生服务,师生自然乐意为学校、为国家服务。办得好的学校共同特点都是校长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强,先进班级的共同特点是班主任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强。幸福人生的共同特点是谁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强,谁的人生就充实,就快乐,就幸福。12年来教育局一直强调树立“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核心价值观和苦乐观,越来越多的校长、师生树立了服务意识,这不仅符合每位师生的利益,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互助关系。

奴隶社会,人与人是角斗关系,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没有赢家,刚刚取胜的奴隶主又紧接着新一轮更残酷的厮杀。到了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人皆为尧舜,个个都是圣贤,知识渊博,技能精湛,自然充满和谐与互助。

助人为乐是千千万万好人的追求,把助人当享受的人越多,社会就越民主,越进步。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把助人当享受的师生越多,大家就越幸福,集体就越进步。(三)发展人性与个性。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从宏观的角度看世界,人永远不要骄傲,从微观的角度看自我,人永远不要自卑。任何一位平凡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人性中最美好的资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开发人性中这些最美好的资源,并帮助其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我们心中都有日月星辰、江河山川、花鸟草虫、阶级政党;真善美、假恶丑并存;积极乐观勤奋、消极悲观懒惰共生。

被动生存的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面对发展提速、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利益重组,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带来的评价体系多极、评价标准多元的现代社会,面对滚滚红尘、遍地诱惑,失去自我、贪婪堕落、傲慢挥霍、自私懒惰,心灵深处假恶丑泛滥,这样的人即使当了地球的球长、太阳系的系主任,有了几亿吨的黄金,也还是不会有人生的幸福,也还是要经受求之不得的煎熬。

主动生存的人,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会自觉地坚守自己心灵深处追真、向善、求美的阵地,坚守心灵深处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我们的时代、祖国为我们坚守人性中这些最美好的阵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定会促进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朝着更真、更善、更美的方向发展。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受教育者,也包括教育者本人抓住机遇,坚守自己内心深处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阵地,坚持人性中真善美的阵地,坚守坚守再坚守,拓展拓展再拓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就能高楼住得,茅屋居得;高官做得,百姓当得;顺境处得,逆境受得;表扬经得,批评听得。不管生活的大浪把我们冲上高峰,还是卷入低谷,我们都能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即使不断受挫折,即使一辈子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能精湛,但仍然做极平凡的工作,做工、务农、当兵、做推销员,也仍然能够迅速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积极乐观进取,不断改革创新,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往精细处钻研,在为祖国为人民尽到责任的同时,品尝到做人的幸福感、自豪感。宇宙浩茫,人生须臾。每个人个体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注定了人不能在多个领域都有所作为。人生归根结底两大任务:做人与做事。每位师生员工在做人上要争取与伟人相同,永远保持平常心,即平等正常之心。在做事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点、特长、个性,即使全市文化课考试成绩倒数第一的同学也要找自己的特长,或音乐、美术,或打球、跑步;或焊接、钳工;或养鱼、育苗,认识到任何一个平凡的工作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静下心来,聚精会神,一心一意,越钻越深,越做越精,做得有滋有味,与众不同,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学校、教育部门要为学生多设舞台、多设赛场、多设跑道,使每位有特长的同学都有机会上舞台、上赛场、上跑道,去展示自己。局里每年除了开运动会之外,还要举办艺术节、科技节。

我们要求各学校张贴七十二行状元榜,大张旗鼓地宣传学生们的个性特长,鼓励每位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坦坦荡荡承认自己的短处,满怀信心地发展自己的长处。(四)决策大家商量。

我们的工作,既是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是为了全市师生员工的利益。既然是为了师生员工的利益,决策时就应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大家有了决策的参与权,主人翁责任感才越来越强。领导者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决策才越来越符合实际,越来越科学。

一、科学的内含。

1、建立科学的计划系统。在班级管理中,魏书生老师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计划系统。如班级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一年常规。在一日常规中,学生每天写一则格言,课前唱一支军歌,每天集体跑步5000米,每天写一篇日记、写50字左手小楷等等。这一系列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体现了教育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市教育每年的工作总结和下的工作要点,都分三个大部分:坚持民主治教,推进素质教育;强化依法治教,尊重科学规律;端正领导作风,提高教师系质。计划要点的内容安排体现了教育局工作的科学性。

2、建立科学的检查监督系统。班级制定的一日常规等班规,不是仅仅挂在墙上,更重要的是检查和监督。每名学生既是班规的制定者、执行者,又是检查和监督者。各项制度和各项任务的监督检查者,通过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检查五种方式进行。各种检查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确保检查工作到位。检查、评价已成为各项工作的监督手段。

3、建立科学的总结评价系统。评价系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班规制度本身的科学性、有效性、操作性的评价。这种评价通过个别讨论评价、班干部评价、班集体评价及家长评价进行。通过评价使班规更趋于科学。第二个层次是班级各项活动质量的过程性评价。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其发展过程和结果。魏书生老师十分重视过程评价,根据不同的任务,制定不同的考评细则,把目标任务的完成进行量化,使评价过程客观,具有可信度,从而使评价体现出科学性。

民主与科学论文 篇5

学师系;民主平等《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探生学习文变被, 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 引导学习方式, 究关张手, 逐步培养/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勤于动中力、分析和解决系志芸学信息的能力、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 以及的能民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突。而成功出创新主建关系的教。育离不开民主平等的师生平立一生关系、的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学探究中民主平等的师等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成功开展, 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积极创造轻松、愉快、

和谐的课堂气氛, 必须要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民主, 因材施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要有差异, 即使回答出格, 教师也要捕捉闪光点, 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这样学生在心理上轻松愉快, 思维才能活跃, 才能迸发出火花。

二、如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一指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师需要更新观念, 不要认为教师没架子, 学生岂不是要骑到老师头上来, 老师怎么教育学生。在现代社会,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 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时代发生了改变, “天地尊亲师”在现代社会已经行不通了。教师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悟学生, 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学生就会信任老师, 在学习上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向上的动力。关爱学生更符合身心发展规律,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怀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真诚之心, 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失误或错误。

第二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要平等对待, 不能区别对待, 也就是说“一碗水端平”。人与人之间在智力等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 肯定有成绩好的也有不好的。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 觉得能给自己挣面子而一味偏爱, 即使犯了大错误也是轻轻放过;对于成绩差的, 无视、冷淡、歧视、厌恶, 有时犯了个小错误也大声呵斥。学生是敏感的, 这样下来, 一部分学生的“优越感”无形中滋长了, 歧视其他同学, 自觉高人一等, 另一部分学生的情感受到了伤害, 人为地制造了学生的小群体, 树立了教师在学生中不公正的形象。学生不信任教师, 学生是幼稚的, 他们很容易拒绝学习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反之, 学生信任喜欢这位教师, 他就会爱屋及乌努力学习该学科, 产生学习的兴趣, 直到真正喜欢学习。可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应该是一视同仁。

2. 正确地对待学生犯的“错误”

如在上实验“鉴定食物的营养成分”时, 教师在示范碘液滴在馒头上馒头会变蓝后, 就有学生把碘液滴在其他食物材料 (如花生、鸡蛋清) 上甚至白纸上, 他们惊讶地发现其他材料也变蓝了。我们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这样做既不是经过教师许可, 破坏课堂纪律, 课本上又没有要求, 多此一举, 浪费实验材料, 于是劈头盖脸对学生一顿训斥;显然后果是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笔者遇到这种情况时, 首先提醒学生实验的安全性, 自己私自做万一出现危险怎么办, 所以要先问下老师“可不可以”;然后才表扬他积极思考,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其他材料也变蓝了”, 很自然的得出“其他食物也含有淀粉”, 继续分析“虽然其他材料也变蓝了, 但是没有馒头蓝, 说明了什么”, 也很自然地得出“其他的食物没有馒头含有的淀粉多”……

其实学生的“错误”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机会,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

3. 真正的科学探究不存在教师

在教学中要淡化教师这个权威。真正的科学探究中是没有教师这样一个角色。教师也不要太注重课本这个权威, 要灵活机动, 不要完全照搬课本内容, 这样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要鼓励学生想书本之没想, 创前人之未创。如上“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时, 有学生在动手实验前主动提出白糖多了这不是有利刺激, 而是有害刺激, 因为以前学过糖拌番茄会有汁液流出来。又比如上“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时讲到37℃恒温水浴, 有学生主动提出可以把试管握在手心, 因为人体温度也是37℃。

教师不是运动员, 教师不是裁判员, 不要代替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才是科学探究的主体, 教师只是引导员,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应该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帮助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教师要让学生相信自己, 大胆地想, 不要怕出错, 把学生的每个假设和猜想都写到黑板上, 请学生自己组织起来, 进行探究, 验证对错。即使假设错误, 也是一个结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场所、仪器、材料以及充分的时间来验证假设。如果遇到不成功的情况, 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是实验条件不充分、实验方案不完善还是假设错误。笔者遇到学生假设错误这种情况时, 举到爱迪生发明灯泡的以及类似失败了很多次最后成功的例子来鼓励他们, 只要完成探究的都给分。有的学生不气馁, 重头再来, 教师要给予支持。

4. 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

民主与科学论文 篇6

作为一名80 后的教育工作者, 在2005 年工作了之后, 我拜读的第一部教育专著便是魏书生先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说实话, 通读之后, 不甚明白, 只能模仿一些做法, 尝试着用“民主+ 科学”管理班级, 但收效甚微。巧合的是, 我尝试着用自己的一些方法和学生交心, 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案例是: 我的第一届学生中, 有名同学叫杨鹤翔, 他的家离学校很近, 但他坚持要住校, 我同意后, 他家长找我谈话, 要说服我不要同意孩子的请求, 我在家长那儿了解了一些情况后, 在和孩子交流时, 我发现他特别烦躁, 并且瞪着大眼睛注视着我, 我记得很清楚, 我给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人和人的交往需要互相了解, 但我从来不会因为别人告诉我谁是什么样的人, 就先入为主的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 听完这句话后, 我发现他的眼神柔和了许多, 当他仍然坚持要住校时, 我同意了, 并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去宿舍看他, 和他交流一些学习以外的事, 一学期下来, 他和家长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搬回家去住了, 整整三年, 我再没有在这位同学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2008 年高考成绩出来, 他考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我那时把这个现象称之为“交心”, 并发现了这和魏书生先生的一些做法很像。

同时, 我又是一名年轻的物理教师, 我发现, 我所教的学生中, 善于跳跃思维的学生, 更合我的风格, 他们对我的认可度更高, 物理成绩更好; 而喜欢教师一板一眼讲课的学生, 物理成绩总是提不起来。于是我总结为: 学生需要符合自己“风格”的教师。

直到今年4 月份, 学校组织我们去兰州参加“全国中小学 ( 含中职) 德育工作创新与魅力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 听王文英女士的《文英给力支招》时, 我学习到了“征服”。王文英女士正是利用自己的全面素质, 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大方张扬的性格, “征服”了自己的一批批学生, 成了新时期的全国优秀班主任。我感觉, 王文英女士告诉我的这个加引号的“征服”, 比我之前所总结的“交心”“风格”等, 更能反映我心中所想, 也帮助我揭开了我一直理解不了的魏书生先生的一些做法的疑虑, 魏书生先生应该是用“民主+ 科学”征服了自己的学生的。

二、魏书生先生的“征服”路

浏览魏书生先生的事迹, 不难发现, 他的教育历程, 就是一条“征服”路。

他首先通过阅读“征服”了自己。1965 年, 在他少年时代, 就接触了对他此后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的两本哲学书籍《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哲学讲义》。之后直到1978 年他重返讲台, 在这长达13 年的时间里, 我不知道他读了多少书, 思考了多少问题, 但我知道, 他“征服”了自己。高万祥老师在他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映证了这一点: “有一次我问他, 你早先在农村的时候, 有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辉煌。魏书生先生很认真地回答我: ‘应该是想到的。’从回答中我感觉到了一种强大的自信, 而这种自信便来源于阅读。”在管理班级时, 魏书生先生用的是“民主+ 科学”, 这和我当初生搬硬套的“民主+ 科学”不同, 他用的是经过十几年深思熟虑了的, 那个时期学生更需要的, “征服”了自己的“民主+ 科学”。

他成功地“征服”了自己的第一届学生。1978 年到1981 年间, 是他实践自己教育理念的关键时期, 正是“民主+ 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 让他仅在重上讲台第3 年, 便被辽宁省政府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他的“民主+ 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 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魏书生的学生管理》一文里记述到: “《语文报》的副总编, 去采访我们那第一届常务班长。他说: 当年魏老师, 就是13 年以前根本不管我们。不管我们有坏处也有好处。坏处是开头我们不知道怎么管; 好处是练得能力就出来了。‘八一’建军节慰问解放军,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慰问, 所以只好自己去联系。我们常务班长找到部队领导, 问人家你们愿不愿意跟学生搞联欢呢? 人家说当然欢迎啦。他挺高兴回来, 就领着我们全班同学练节目, 到了‘八一’那天带着锣鼓, 打着彩旗呀, 领着这学生就去慰问解放军啦。在部队里我们演的什么相声、小品、独唱、合唱啦, 人家部队演的队列和拳术、打拳。回来以后他说, 他挺自豪。通过这件事增长了能力。”当时, 如果第一届常务班长没有被魏书生先生“征服”, 就不会有此惊人之举了!

他“征服”了自己的历届学生, 也“征服”了我的心, 让我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魏书生先生在教育岗位工作三十余年, 从他历届学生的采访实录中, 不难发现, 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付诸实践的“民主+ 科学”班级管理理念, “征服”了一批批学生, 获得了他们的友谊, 帮助他们获得了长远发展, 也成就了自己的辉煌。而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至今仍在自我“征服”路上前行, 我要像魏书生先生那样, 持一颗对教育执着的心, 走好自己的“征服”路!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漓江出版社, 2008.5-45.

[2]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4-5.

[3]王文英.别样甘苦另类人生[J].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 2014.4-12.

精英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比对分析 篇7

一、韦伯的精英民主思想

韦伯关于“民主”方面的思想, 是根植于理性化时代和科层制发展的背景之中, 韦伯提出民主是“选举领袖的一种手段”, 是“服从人民自己选出来的领袖”[2], 在他看来, 民主是少数政治精英的事业, 是为了精英统治合法性而采用的手段。

韦伯认为, 伴随着理性化、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时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古典民主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的直接民主, 全体公民集合在一块空地上举行讨论后就一切有关问题通过举手或者叫喊的方式进行表决, 通过抽签决定执行官, 每个公民都有同等机会参与政治。成型于18世纪的古典民主学说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政府组织机构和庞大规模的社会经济体系。

事实上, 直接民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不可避免地瓦解了, 取而代之的是官僚制下的民主。基于这些考虑, 韦伯希望扩大民主, 但目的并非扩大人民的权力, 而是为了能进一步使精英领袖产生, 进一步巩固和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精英民主理论的提出, 既是韦伯着眼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强大的现实目标, 他相信民选的领袖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一目标;同时, 这也是他结合政治发展状况, 对于冲破官僚压制下“铁的牢笼”的一种尝试和探索。这种民主思想, 在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体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延续。

二、协商民主的提出和认知

同精英民主相比, 协商民主更加偏向于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 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 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

协商民主理论认为, 精英民主的要素已经与现代公民的要求及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 公民与官员之间就共同相关的政策问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对话与讨论, 是政治民主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也是任何其他方式所不可取代的。他们积极倡导公民直接的政治参与, 并相信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是当代民主的核心所在。

有学者认为[3], 协商民主的产生, 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弥补选举或票选民主的缺陷,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二者是相互对立的。前者注重的是通过“协商”来实现人民的权利, 而后者则认为是通过“选票”来实现人民权利。前者在处理分歧时是按照多数主义原则进行, 而后者则采用讲理、讨论、协商等方式进行沟通进而达到共识。从这个角度上来讲, 协商民主和具有聚合民主特质的精英民主思想是对立的。

与精英民主思想产生于官僚制盛行, “铁的牢笼”正逐渐吞噬人们的自由与活力, 国家和民族需要强有力的领袖带领实现振兴等背景相比, 协商民主的兴起同样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从单一的均质社会到多元的异质社会的转化打破了普遍主义宰制下的、同质的民主文化的概念;民众参与政治理性特质的增强;和平社会环境下社会治理问题的错综复杂等, 都为协商民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而必要的条件。

三、对于精英民主思想和协商民主思想的对比分析

(一) 两种民主思想的产生逻辑与价值

精英民主思想有其非常清晰的产生逻辑和民主价值。它的逻辑是破解在科层制度日益加强统治的当下, 人类如何保证自由这一难题。这种民主设计, 意味着人民有权以形式上自由的方式选择自己的领袖, 而且一旦领袖失去了他们的信任, 也同样可以进行领袖的更换。这种民主的价值, 尽管是一种出于选择性的工具民主, 但不可否认, 在现代国家中, 这种通过公民投票来建立政治权力的形式, 是可行而且有意义的民主政治。

协商民主理论产生的逻辑也是社会现实需要的反映。这一民主理论的兴起, 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内外交困, 合法性面临严重挑战的现实密不可分。面对自由主义民主在政治实践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协商民主论者反思西方民主实践, 挖掘古典民主中的协商元素, 赋予协商以当代价值, 民主理论逐渐转向协商。约翰·S·德雷泽克说, “现在, 人们更多地认为, 民主的本质是协商, 而不是投票、利益聚合和宪法权利, 或者自治。民主走向协商, 表明人民正持续关注着民主的真实性:在多大程度上, 民主控制是实质性的而非象征性的, 而且公民完全有能力参与其中”。

由此可见, 精英民主思想产生的逻辑是基于对科层制社会发展的悲观预测, 而协商民主的逻辑则是追求一种实质的民主, 是对自由主义或者说是精英主义的对抗与补充, 认为民主的价值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工具性上, 而且应该落实在表达性上, 真正赋予人民权利, 通过协商方式, 达成政策的决议。

(二) 社会大众在两种民主思想中所占地位分析

对于社会大众的分析是精英民主思想和协商民主思想共同围绕的主题, 围绕作为“民主”主体的社会大众所具有的理性化分析以及其在民主化程序中的参与度问题, 两种民主思想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基本观点。

精英民主理论为现代民主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该理论体系当中, 民众参与政治过程的主要作用就是“选择领袖”, 而其作为主体参与政治是具有障碍的:一方面的障碍是民众更多关注自己的生存需要, 而缺乏对政治的关心,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 关注生存需要的程度是远远甚于对政治的热衷程度的。另外, 该理论认为民众除了缺乏参与政治的热情, 在一定程度上还缺少参与政治事务的理性, 不能经过足够的理性分析来对公共政策和政治事务作出准确的、理性的判断, 而更多的是基于情绪化的瞬间激情。

与此不同, 平等性是协商民主的一条重要特性, 它既是协商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也是协商民主力求达到实现的目标之一。强调平等性, 是因为作为协商参与者的社会大众和政策实施者只有地位平等, 才能确保更好的观点发挥作用, 避免过于强势的一方将观点强加于另一方。过程平等是协商民主重要的一个环节, 最大程度上确保过程平等, 才能确保所有参与者完整表达自己的价值诉求, 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交流。

(三) 精英民主和协商民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虽然韦伯提出精英民主思想的时代距今已经相去甚远, 但不可否认的是, 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制度发展, 很大程度上日益体现出精英控制的趋势。

精英主义民主的内涵从一开始即将重心落在了“精英”而非“民主”上, 经由这一思想演化而成的自由民主主义思想在当今日益注重实质性民主的政治环境中面临着重重挑战。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不再简单停留在“选票”上, 而是更加渴望意见的传达和接纳, 与此同时, 如果缺乏有效的机制进行规制, 政治精英极有可能会“异化”, 非但不能实现民意, 还会利用职能谋取私利, 那么则会使这种对抗更进一步加剧。

相比较于精英民主, 协商民主的主要挑战则主要来自于协商民主运作过程中的操作模式, 即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契合其民主目标。在众多模式当中, 有如美国的伊森·里布设想在美国建立一种公众部门的制度, 他认为美国的分权制衡体制下的代议制政府并不适合担当人民主权的重任, 他建议通过随机挑选公民陪审团来组建政府第四部门负责制定法律, 彻底取代目前的美国国家创制和复决体制。也有人认为可以随机挑选一些有可能受到某项特定政策影响的公民出来服务一年, 他们的义务就是与那些负责制定政策的专家和行政官员碰面, 就相关行政事务表达自己的意见。

尽管这些操作模式是结合协商民主思想作出的践行尝试, 但也不得不注意到在协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际的问题:参与者事实上的不平等、协商对参与者能力的高要求和参与者信念差异的客观存在等都会导致协商的偏差, 协商从某种程度上会发现和鼓励更多的分歧, 从而产生令人不快的结果, 非但无助于形成共识, 反而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客观上为协商民主的实践增添了难度, 也是协商民主在真正操作落实过程中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四、总结

综上所述, 精英民主思想的形成与其科层制理论及当时社会政治环境背景密不可分, 以精英民主思想为起点的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在近现代西方社会中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而与此同时, 协商民主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思潮, 是对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现实困境的反思和批判, 代表了民主理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尽管协商民主还面临种种问题, 但这一理论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践行民主的新视角, 它所倡导的原则和理念, 其思考民主问题的批判精神, 对我们反思当代西方民主政治实践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摘要:精英民主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关于政治民主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民主是“公民投票的领袖民主”。而近年来日益兴起的关于协商民主的讨论, 则起源于对美国“精英民主”的反驳, 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协商民主是当今多元化背景下, 伴随公民理性化程度加深的一种现代民主体制。两种思想都在民主理论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者的关系既是相互对立的, 又是相互继承的。

关键词:精英民主,科层制,协商民主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251.

[2] (德) 马克斯·韦伯 (著) .阎克文 (译) .韦伯政治著作选[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9.

科学要搭民主“顺风车” 篇8

联合召开的一次双清论坛上,与会者讨论了如何通过

制定有效的政策,来调动承担国家科研课题的科学家

来从事科普及更广泛的科学传播工作。

尽管与会者提出了种种困难,但大家还是认为,

这是一项值得进行的事业,通过有力的政策推动也可

以进行下去。现在需要的是国家各个相关部委制定更

加积极的政策,协调一致来推动这一事业。

的确,中国做事情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但

这并不意味着推动科学家参与传播,这只是政府的事

情或者说是政府推动的结果。相反,科学家参与面向

公众的科学传播工作,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

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不断发展的

科学传播工作,我们会发现,科学传播不是科学

界和科学家以及政府给予民众的恩赐,即便是出

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科学传播工作。实

际上,科学传播在西方的蓬勃发展,是基于从核

能利用到转基因到干细胞等被一些公众质疑的“问

题科学”的不断出现,以及科学界不断扩大的研

发规模需要获得更多的公共资金。

另一方面,由于科学的相对政治中立性,西方各

国,特别是北欧各国在推动参与式民主的实践中,常

常把一些争议的科学问题作为主要内容。换句话说,

即科学搭了参与式民主的顺风车,而参与式民主则从

科学中找到了用来鼓励参与的话题。

而与此同时,科学传播的研究者们也发现,传统

的基于“科普”模式的科学传播,也就是教育公众获

得更多科学知识的科学传播,并没有在提升公民科学

素质及降低公民对争议问题的反对方面发挥极为明显

的作用。而在各种争议问题上,本来并没有自然科学

训练的公众则会表现出极为强大的学习能力,尽管有

时候学习的方向并非是科学家们所认可的。

这一点,与笔者在中国多年来推动就热点科学问

题的社会对话中所获得的经验极为相符。例如,2010

年11月,笔者当时负责的《科学新闻》杂志在门头

沟召开了一次专家与公众就垃圾焚烧问题的对话。

让人惊讶的是,参与讨论的两位主要的反烧派,

尽管没有环境科学的专业训练,但是对垃圾焚烧问题

的掌握程度确实达到了相当深入的程度,比起参加科

普活动或者间读科普书籍之后的公众,他们无疑更胜

一筹。而同样有趣的是,这两位嘉宾尽管没有用几个

专业名词,却能把垃圾焚烧的科学问题讲得清清楚楚,

就像给台下的听众上了一堂科普课。而这堂科普课涉

及的远不止是科学,还包括政策、市场以及管理体制。

而这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恰恰是目前很多科普传

播活动中所欠缺的。毫无疑问,目前的科普传播活动

虽然开始抓住了一些热点问题,但是对争议性比较大

的话题仍然有意无意地回避。于是,我们也同样会担

心,即便在政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科学家们开始做

科普,他们及其背后的政府力量也会回避那些因为争

议而成为热点的话题,而这些争议,本来是可以成为

调动相关科学家从事传播的激励因素的。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愿意建议有关部门,

在推动普遍性的、甚至是强制性的科学传播政策

的同时,也要仔细地考虑民众的主动参与,并让

这种公众参与成为相关社会成员就科学问题进行

广泛对话的重要形式。

民主与科学论文 篇9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应当肯定近年来,随着咱们县城的公共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功能逐渐增强,以城管为主,通过各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得到明显改善和好转。就这次我们政协对城管局的民主评议,我有以下几个看法。

一、工作中值得肯定的几个方面

XX年以来,县城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工商、卫生等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有效整合部门力量,形成合作力,认真履行职责,在规划管理、市容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县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具体体现在:

1、城市管理职能在加强。

2、城管执法力度在加大。

3、依法行政有序推进。

4、提案建议办理扎实有效。

5、队伍形象逐步改善。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创新。

城管部门的工作贴近咱们的老百姓的生活和工作,实际的人性化的宣传教育还需要加强,缺乏经常性的典型案例剖析的宣传教育,对城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大。

2、执法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咱们的县城整体市容市貌虽然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与我咱们建立的旅游大县、文明县城的要求比,还 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沿街搭建的简易棚、设置的违章广告招牌、人行道被商贩侵占,再比如沿街管理、门前三包不够到位;运输遗撒物、噪声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部分地段尤其是学校、市场周边,乱设摊点、乱停车辆导致交通不畅的现象还十分严重。重点部位如商贸城清化街和葵城路十字口、中心岗楼附近、葵城路和群英街口,这些问题虽然是城管工作中的细节问题,但也是难点和重点问题,亟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3、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城管队伍结构复杂,队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能力有待提高,执法方式有待改进,执法主动性有待增强,有个别人员言行举止不够庄重,执法方式比较简单。

三、对进一步做好今后工作的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城管工作要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不断创新执法理念。在市容管理中,改善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摊位、摊点和停车位,并相对集中规范设置,既要保持市容的整洁和道路的通行,又要兼顾摊贩的生计和老百姓的方便。力求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些埋怨粗暴;多一些教育劝阻,少一些强制执行;多一些亲情提示,少一些行政处罚,使更多的老百姓和摊贩理解和支持咱们城管工作。

2、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精心组织实施普法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地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让老百姓更加深入了解我们的城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改善城市管理的执法环境。

3、平时多与我们的政协委员及行风监督员联系,多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及建议,更加认真对待每一件提案的办理及结果。城管局科学发展观交流会发言稿

城管局科学发展观交流会发言稿

为了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针对我局党员干部人数多、分布广、层次复杂等特点,我们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做到了行动迅速、衔接紧密、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下面对我局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做法作简要交流。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领导带头是关键。按照区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在 采取了党支部代表和党员代表发言的形式;在对各党支部活动开展部署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会代训的形式;在联系点制度方面,我们把烟墩镇新街村作为局党组联系点,把局各党支部作为局分管领导的联系点;在局机关支部集中学习会上,我们采取了人人领读、带学的形式;在宣传发动方面,我们在局网站上开辟活动专栏,各党支部制作展板等形式;在开展大讨论方面,我们采取利用局信息交流平台开展网上大讨论活动;在调查研究方面,我们为局各个活动单位确定了一个调研专题,同时自选2至3个调研专题,形成调研报告。通过创新载体和形式,丰富了活动内容,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各项活动扎实推进。

(三)、突出实践、解决问题是重心。在活动中我们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全区‚保增长、促发展、上水平‛的工作主线结合起来,与树立‚大管理‛理念、推进‚三大市容‛建设结合起来,与‚迎中博、美环境、树形象‛活动结合起来,以学习促进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重点围绕影响市容城管长效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五个调研专题,分别是‚如何加强市容城管系统办公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如何加强环境卫生市场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重点是精细化管理)‛、‚如何加强依法行政工作(重点是文明执法建设)‛、‚如何加强市容市貌管理(重点是店招标牌规范管理)‛、‚如何高标准管理滨湖新区、服务滨湖新区‛等,针对调研专题,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同时,把学习、调研、讨论活动紧密结合,以‚迎中博、美环境、树形象‛活动为契机,边学边改,大力开展了店招标牌整治、市容秩序集中管理、文明礼仪进机关、规范交通秩序、开展安全作业教育增加安全作业设备、举办执法队伍教育培训等活动,局领导带队到常青街道调研金寨路常青段店招标牌整治方案、深夜到滨湖新区督查渣土管理,组织4050人员专业‚除癣队‛对全区牛皮癣、乱张贴进行清理等,从4月10起正式实施市容城管长效管理考核,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解决存在问题、提高队伍素养、提升城区环境软实力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是保障。我们在局网站开辟学习实践活动专栏,信息准确、及时,内容丰富、生动,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专门创办了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已编发简报12期,发放到各基层党支部,使之成为情况交流的平台、指导活动的阵地;认真总结经验,发掘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经验,常青街道市容科宋业才同志在市容创建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始终如一的执着精神受到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是市容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其先进事迹已在局网站、《***》报进行了广泛宣传,引起良好反响。强化宣传报道,注重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对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持续的活动热情、确保活动成效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1、学习实践活动要分类指导实施。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特点和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党员干部的情况,统筹安排学习实践活动,不搞‚一刀切‛,努力做到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和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

2、学习实践活动要注重解决问题。切实突出实践特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重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破解体制机制瓶颈,把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成为长期的、具有开创性、指导性、前瞻性的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大课堂。对存在的问题要做到边学边改,围绕解决问题这个重心,使活动各个阶段环环相扣、紧密衔接。

3、学习实践活动要创新活动方式。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创新,鼓励和支持各部门、各单位精心设计和组织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贯彻落实区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着眼于推动当前工作,不断丰富活动方式,不断创造新的经验、新的模式和新的做法,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效果显著。

民主与科学论文 篇10

1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达到政治经济发展同步的目的,全面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1. 1农民民主意识不强,政治参与不充分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就总体而言,当前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仍然偏低。民主意识薄弱,参与政治事务的热情不高,法律知识缺乏,法治观念不强。大多数年轻农民进城务工,只操心自己的工资收入,无暇顾及农村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等事务。

1. 2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为民服务意识差

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力量,对当前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使农村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些村干部根据自己的喜好处理村务,不能很好地听取村民建议; 处理村民矛盾时,根据和自己关系的远近作为评判标准,不能实事求是。有的制度虽然写在纸上,但并没有真正落实。 有些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政策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1. 3村民对村务信息了解甚少

由于受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基层干部掌权,对村务公开度不够,使村民对村务了解模糊,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村务信息的公开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有效促进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村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阻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

1. 4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民主需要法制作保障,当前制度不完备可影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委会组织法》作为一部法律只是从原则上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规定,具体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执行,必须用细化、完善的相关制度来保障。如在民主选举制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贿选、暴力威胁、暗箱操作等现象,使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落实不到位[2]。

2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 1基层群众文化不高,政治交流不充分

在农村基层社会中,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的缺乏,没有切实有效的办学机制,导致有些村民想学习,机会却很少; 义务教育实施不好; 政策制度不完善,待遇得不到改善,使得大学生等技术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去,导致农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2. 2村民参与协商地位不平等

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要想更好地协商交流,就必须保证每位参与者的地位平等。虽然给每个村民提供了平等机会,但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制约,在协商过程中基层群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村干部自认为是领导在参与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协商地位不平等。

2. 3农村基层工作信息不公开

协商民主要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开展,而现实中村务公开并没有按照程序进行,大多数村务由村干部决定。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一些村领导认为自己可以做任何决定,也不愿意将村务公开,他们往往采用对村干部不利的事不公开,要群众出钱、 出力的事公开的原则,时刻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就打消了群众参与政治的热情。

2. 4基层群众责任意识淡薄

由于受封建思想影响,基层群众的责任意识淡薄,比如说: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些观念禁锢了人民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责任意识,养成了无组织、无纪律的思想。由于处于农村基层的人们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民主权利的理解程度还不够,导致基层民众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

3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加强协商民主路径的选择

协商民主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广泛的实践,广大农民开始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管理自己的事情。 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加强协商民主的途径,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重大意义,可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发展。

3. 1宣传农村教育,提高协商民主参与者的素质

正如列宁所说“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就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当前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要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做好: 解决好农村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确保农村享有必要的教育资源; 保障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在农村广泛开展夜大、电大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机制,为基层群众补充科学文化知识; 继续鼓励大学生和各类技术人才到农村工作,协助村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做好农村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群体文化素质低的状况。

3. 2发展农村经济,为协商民主奠定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根源于经济,政治意识也必然根源于经济水平,社会成员的政治心态也必然受社会经济水平、经济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影响[3]。要积极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推进农产品多种经营实现农民增收,更要重视科技创新在农业上的应用,切实保障提高农民经济水平。

3. 3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协商民主法制保障

上一篇:多种表达下一篇:监守自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