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煤矿安全生产十篇

2024-09-12

小煤矿安全生产 篇1

一、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分析

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煤炭企业共发生较大安全事故17起, 其中国有煤矿集团管理下的中下小煤矿发生较大事故8起, 占总事故率的47%。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造成。

(一) 重生产, 轻安全

部分煤炭企业依然存在安全管理工作薄弱的现象, 良好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运行的重要保障。一些煤炭企业在实际工作中, 安全意识不强, 安全管理不到位, 开采中未执行相关安全措施规范, 导致事故的发生。贵州水城矿业集团马场煤矿煤与瓦斯事故中正式由于违章作业所造成。

(二) 资金不足、装备落后制约技改升级, 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部分小煤矿虽然被大煤矿收购整合, 但由于近期煤炭行业整体效益下滑, 其资金不足, 装备改造技术升级困难, 一些煤矿的井下系统依然使用国家已经淘汰禁止的系统。

(三) 煤炭安全监管力度不强, 部分小煤矿中依然存在违章开采情况

部分监管机关对监管工作重视不够, 缺乏采掘、通风等技术人员, 致使在资源整合过程中, 有的矿井在许可证过期的情况下仍进行采掘活动;部分改扩建项目不按批准的方案施工, 有的煤矿存在着边建设边生产现象。

(四) 从业人员素质低, 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

小煤矿中一线职工大多是以农民工为主, 劳动技能、综合素质大多比较低, 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而掌握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大学毕业生又因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不愿呆在小煤矿, 对小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措施

煤炭企业中小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安全管理意识、装备设施、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等造上成。针对以上状况, 煤炭企业应将安全培训工作作为确保安全事故零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 努力做好安全管理意识教育工作、加快装备设施技改及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三篇文章。

(一) 强化安全生产理念, 全面推行安全责任制

首先从安全管理人员入手, 通过现场指导、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 全面加强管理层的安全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的培训, 促进安全观念转变, 为一线员工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其次重点做好操作层的安全理念培训, 制定培训标准, 通过经常性安全教育和班组文化建设, 全方位、持久性的安全意识教育, 使全体员工提升安全观念, 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推行安全管理直线负责制, 把安全责任、安全压力细分到各个层级和岗位, 建立起班组—区队—煤矿—公司垂直安全保障体系。管理层次重点负责各项安全制度的制定及履行情况检查及各项装备设施安全运行检查, 基层岗位着重做好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过程现场执行、落实情况。

(二) 加强装备设施的技改工作及先进工艺的采用, 提升安全工作的硬实力

装备设施的安全良好运行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 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过时装备。同时, 煤矿的上一级集团应加大对小煤矿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 制定装备设施技改专项计划, 设立专项基金, 重点做好井下通风、开采系统等装备的建设改造投入, 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稳步推进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 制定严格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在生产中严格执行标准化要求, 严格执行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规定, 发现问题记录在案, 及时改进, 杜绝一切生产安全隐患。

(三) 加强监管检查力度, 提高安全监管检查效能

各级煤炭安全监察机关, 要加强监管检查力度, 严格执法, 秉公执法, 以安全生产许可证、开采装备设施、井下安全为监察重点, 对存在无证开采或许可证过期依然开采的煤矿, 该罚的罚, 该关的关, 坚决杜绝一切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煤炭安全监察的职责, 加大安全监察机构人员编制、经费支出、装备购进等方面工作的落实。

(四) 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安全文化团队

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综合能力素质是安全生产的保证。煤矿开采涉及到地质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 同时一项综合技能需求非常强的工作。煤矿企业应该加强一线员工的专项技能培训, 有针对性的将各类一线人员送入学校接受正规化培训, 提高业务技能。对新入职、转岗的员工, 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封闭式培训和岗位基础知识培训, 提升他们基本的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全年培训计划, 有计划的组织全员集中学习安全理论知识, 事故处理应急逃生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 提升全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采取分类别, 分层次专项培训。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招收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学员, 建立企业自身的实践培训体系, 采取“以老带新”、“定岗实践”等方法手段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晋升制度, 鼓励从业者通过竞争进入管理岗位, 以良好的环境, 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 为安全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

三、结论

小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工作, 其涉及人员培训、设备改造。安全监管等方面, 因此作为中小煤矿在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不断加强安全责任意识, 做好监督、培训工作等方面, 才能确保生产安全运行。

摘要:随着国家煤炭产业战略调整,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对小煤矿的整合, 使得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部分集团在收购过程中存在的收购速度过快、片面强调物权整合、在对所收购的小煤矿的人员培训、装备改进和管理提升等投入精力有限, 小煤矿的安全事故依然屡有发生, 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同时也影响了企业集团的社会形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集团如何加强对中下小煤矿安全管理。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责任制

参考文献

[1]刘国兴.浅谈如何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J]煤矿安全.2003.6.

[2]杨庆华.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素质[J]现代企业教育.2007.12.

[3]王光辉.规范人员行为, 预防事故发生[J].大唐国际北京热电厂, 2011.

小煤矿安全生产 篇2

小波理论作为一种信号处理技术,因其在时间域和频率域都可达到很高的分辨率,被称为“数学显微镜”[1]。数十年来,该理论已经在多数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如医学信号处理、电网电能质量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压缩重构去噪、生物医学、机械振动、化工、湍流分析、电磁场信号处理、故障的诊断和预报、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以及计算机视觉中的数字图像融合等等[2,3,4,5,6,7,8]。

预测和应对煤矿突发事故的首要工作是对煤矿干扰事件的检测,只有在煤矿生产系统中精确检测到干扰或某些突变数据,才能具备预防事故发生的基础。相似地,在数字信号分析中,当发生故障或特殊情况时,被监控信号会发生突变,如果能较精确地检测到这些突变信号,就可以对故障及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和控制[13]。同时,小波变换可在信号突变处模达到极大值,如果将煤矿生产系统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监控数据当做数字信号进行小波变换,那么不需要很多先验知识,就可以突出局部特征,检测干扰事件,在事故发生时作出快速反应,为煤矿应急管理的前期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1干扰事件

在煤矿生产系统中,如果取一种或几种监控数据作为信号,那么信号特征的奇异点或突变点处极有可能发生事故。将煤矿突发事故模拟为数字信号中为外部扰动,即系统的干扰事件。

如果稳态系统方程(系统装置方程)为:undefined

其中,x为状态变量xi组成的向量,u为输入变量ui组成的向量。

那么扰动系统方程为:

undefined

其中,w是外部扰动参数,三式分别为系统的装置方程、外扰模型、输出误差方程。

常见的煤矿突发事故有透水事故、火灾、煤尘引发的事故、瓦斯爆炸或煤与瓦斯突出、顶板垮落、运输事故、机电事故、放炮引发的事故[9]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生产的干扰事件。

2离散小波变换

目前,基于小波变换的扰动检测与定位所采用的小波及相应算法太体上可分为两大类[10]:一是连续小波变换,尽管其具有检测精度高、抗噪性能好的优点,但由于计算量太大,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是离散小波变换,实际计算中不可能对全部尺度因子值和位移参数值计算连续小波变换值,加之实际的观测信号都是离散的,所以该方法已成为信号瞬态突变检测普遍采用的方法,具有实现简单、计算效率高等优点。

对任一信号,离散小波变换第一步运算是将信号分为低频部分(近似部分)和离散部分(细节部分)。近似部分代表了信号的主要特征。第二步对低频部分再进行相似运算,不过这时尺度因子已经改变,依次进行到所需要的尺度。

若信号f(t)的连续小波变换为

CWTa,b=∫Rf(t)ψa,bdt (3)

其中,ψ(t)∈L1(R)∩L2(R),并且满足undefined,即∫Rψ(t)dt=0,则ψ(t)称为一个基本小波或母小波。

另外,若undefined,则称ψ(t)为一个允许小波,该条件与undefined近似等价。满足上述条件,即可对函数进行小波变换尺度因子a和平移参数b进行如下的离散采样:

尺度离散化a=aundefineda0>0,m∈Z (4)

位移离散化b=nb0aundefinedb∈R,n∈Z (5)

则小波ψa,b(t)变为

ψm,n(t)=aundefined(a-mt-nb0) (6)

将离散小波变换定义为

DWTa,b=∫Rf(t)ψm,n(t)dt (7)

写成内积形式为

undefined

3干扰事件的检测

由于小波变换可在信号突变处模达到极大值,具有检测局部突变的能力,那么可将对干扰事件的检测转化为对模极大值的检测,这里采用多尺度边缘检测法[11],可以结合多尺度信息来进行检测,由于边缘是信号变化率最大之处(转折点),因此可以采用光滑函数的一阶导数作为小波函数,多尺度边缘检测就是在不同尺度上用低通的光滑函数先对信号进行光滑,再由光滑后的一阶和二阶导数检测出信号的突变点,其一阶导数的极值点对应于二阶导数的零交叉点和平滑信号的拐点。

设实函数θ(x)满足

undefined

则称θ(x)为光滑函数。

设θ(x)二阶可导,定义其一阶和二阶导数为ψ(1)(x)和ψ(2)(x),那么有∫∞-∞ψ(1)(x)dx=0和∫∞-∞ψ(1)(x)dx=0 ,该式表明ψ(1)ψ(2)就是小波。引入记号

undefined

f(x)关于小波ψ(1)ψ(2)在尺度s和位置x上的规范小波变换定义为

W(1)sf(x)=f×ψundefined,W(2)sf(x)=f×ψundefined (11)

而通常的积分小波变换定义为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

由定义式(11)可以得到

由上式可知,f(x)关于ψ(1)与ψ(2)的规范小波变换,变成了光滑函数θs(x)的卷积关于s的一阶、二阶导数分别与s、s2的乘积。这样,W(1)sf(x)的局部极值就与W(2)sf(x)的零交叉点和f×θs(x)的拐点相对应。

4离散小波变换检测对于煤矿生产系统可行性分析

以一次煤与瓦斯突出干扰事件为例,将A矿南2采区掘进工作面2011年4月17日至20日每5分钟记录一次得到的1440个瓦斯浓度监控数据储存在p点集中,将p中数据均减去平均值0.46后存入q点集中,t为记录点1-1440。在MATLAB的非线性拟合工具箱cftool中打开后,用Gauss逼近函数Gaussian8进行拟合得到图1中实线所示的拟合曲线。

具体参数如下:

General model Gauss8:

ψ(t) = a1×exp(-((t-b1)/c1)^2) +

a2×exp(-((t-b2)/c2)^2) +

a3×exp(-((t-b3)/c3)^2) +

a4×exp(-((t-b4)/c4)^2) +

a5×exp(-((t-b5)/c5)^2) +

a6×exp(-((t-b6)/c6)^2) +

a7×exp(-((t-b7)/c7)^2) +

a8×exp(-((t-b8)/c8)^2)

其中系数及其95%的置信空间如表1所示。

Goodness of fit:

SSE: 0.9897

R-square: 0.6913

Adjusted R-square: 0.6863

RMSE: 0.02644

对此高斯函数ψ(t)容易验证ψ(t)∈L1(R)∩L2(R),且undefined,即∫Rψ(t)dt=0,那么对该瓦斯浓度监控数据进行小波变换是可行的。

5瓦斯浓度监控数据的离散小波变换

将前述瓦斯浓度监控数据转换成*.mat信号格式,在MATLAB的小波工具箱wavelet中打开,得到图2。

选择小波类型为db2,分解尺度为2,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由极大值边缘检测法可找到A、B、C、D四个模极大值点(即突变点)(在图2中用▲标出),经过时间换算,分别是4月16日9点10分(0.53%)、4月17日17点15分(0.57%)、4月19日19点30分(0.75%)、4月20日15点05分(0.76%)。

同时,由近似部分a2和细节部分d1、d2可以看出,4月17日—19日期间瓦斯浓度在0.5%左右波动,4月19日起开始在0.5%—0.6%水平上密集波动,4月20日15点开始瓦斯浓度达到0.75%—0.76%,此时煤与瓦斯突出。如果根据小波分析图观察到4月17日到4月19日多次瓦斯浓度瞬态突变情况,并采取有效的防突措施,4月20日的煤与瓦斯突出是可以避免的。

6应对煤矿干扰事件的相关措施

6.1计算机软件实现实时检测与控制

根据上述思路设计一套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煤矿干扰事件的检测和控制两大模块,可以在搜集监测数据的同时,快速通过小波变换检测到瞬态突变现象,根据突变量大小实施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最终使得生产系统恢复稳定状态,如此不断循环即可实现对煤矿干扰事件实时检测和控制。具体思路如图4所示。

6.2在现场生产中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

当监控系统中监测出煤矿瓦斯瞬态突变点时,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防突[12]。

(1)加强矿井通风

合理、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可保证井下各工作地点有足够的风量和适当的风速,以冲淡和排除瓦斯、粉尘及其他有害气体,使瓦斯浓度降至安全界限内,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因此,加强矿井通风,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突出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2)瓦斯抽放

当煤层瓦斯含量很高时,仅采用通风方法冲淡和排除瓦斯,不仅经济上不合理,而且技术上也很困难。可以采用专用设施(钻孔或专门巷道、管路、瓦斯泵等)抽出煤层及采空区的瓦斯,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同时,将瓦斯充分用于燃料或化工原料。

(3)煤层注水

从煤的孔隙注水,改变煤的力学性能,减小瓦斯压力梯度和地应力,降低了瓦斯释放速度,加大瓦斯流动阻力,减小了煤与瓦斯突出时释放潜能的功率,从而起到了防突的作用。

7结论

(1)运用小波变换原理对干扰事件进行检测,方法简单、实用,计算效率高且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该方法可以用来检测煤矿突发事故。

(2)在煤矿系统中,其他参数如温度、矿井水位、粉尘浓度、氧气浓度等等,均可以根据监测数据的小波变换图观察细节中的瞬态突变现象,以对各种干扰事件进行检测和预防。

(3)在实际应用中,可据此设计建立一套瓦斯浓度监控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测煤矿系统中的各个参数并适时做出防突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治真等.小波变换及其MATLAB工具的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

[2]王世明.小波变换在图像信号消噪问题的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3]李良成,刘秋宏,张璟.小波变换在生物医学信号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8):24-25LI Liang-cheng,LIU Qiu-hong,ZHANG Jing.Wavelettransform in the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signal[J].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2008,14(8):24-25

[4]陈国金,梁军,钱积新.基于小波变换去噪的多元统计投影分析及其在化工过程监控中的应用[J].化工学报,2003,54(10):1478-1481CHEN Guo-jin,LIANG Jun,QIAN Ji-xin.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jection analysis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de-no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emical process monitoring[J].Chemical Science,2003,54(10):1478-1481

[5]姚菡,盛立芳,贺赟,等.利用连续小波提取近海大气湍流中的相干结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5):7-14YAO Han,SHENG Li-fang,HE Yun,et al.Coherentstructures extraction in coastal water atmospheric turbu-lence using[J].Journal of China Oce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41(5):7-14

[6]严家斌,刘贵忠,柳建新.小波变换在天然电磁场信号时间序列处理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8,44(3):75-78YAN Jia-bin,LIU Gui-zhong,LIU Jian-xin.Application ofwavelet transform in natural electromagnetic signal timeseries[J].Geology and Exploration,2008,44(3):75-78

[7]雷宏宇.基于多分辨分析理论的数字图像融合方法[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9

[8]李水根,吴纪桃.分形与小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汪理全,徐金海,屠世浩,等.矿业工程概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10]杜立东.小波变换在电能质量暂态信号检测中的应用[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

[11]杨福增,王峥,韩文霆,等.基于小波变换的红枣裂沟的多尺度边缘检测[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6):92-95YANG Fu-zeng,WANG Zheng,HAN Wen-ting,et al.Multi-scale edge detection of dates fissure based onwavelet transform[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5,21(6):92-95

小煤矿安全生产 篇3

通知指出,将以辽宁、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为重点地区,逐步淘汰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重点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快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煤矿,坚决关闭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统筹考虑现有小煤矿数量、地区分布、开采条件、煤炭供需和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等因素,按照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原则,到2015年底全国将关闭2000处以上小煤矿。

通知确定了13类依法实施关闭或淘汰退出的小煤矿,并指出了6条关闭到位标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做出关闭煤矿决定,关闭煤矿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出具书面验收意见,关闭完成情况在省级人民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告,公告中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完成关闭时间等内容必须据实填写,并与关闭煤矿一一对应;依法注销或吊销关闭矿井的相关证照,注(吊)销时间要在颁证部门政府网站上公告;停止供水、供电、供民用爆炸物品;拆除设备,炸毁或封闭填实井筒,填平场地(为确保相邻矿井安全予以保留的井筒和整合后技改矿井需要再利用的井筒除外);矿山环境治理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煤矿所有从业人员劳动关系得到依法妥善处理。

小煤矿安全生产 篇4

1、小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意义

经过连续多年的整顿关闭,到2006年6月,我国各类小煤矿还有1.8万处左右,占全国煤矿总数的85%,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成左右。总体看,这些小煤矿生产规模小、起点低、基础弱、条件差、伤亡事故多,应该成为政府监管和指导的重点,而多年来对这些煤矿似乎没有作为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以前全国性的核定生产能力这种在生产管理领域很基本、很基础的工作,对这些煤矿也不进行。这种做法,使小煤矿的生产处于一种缺乏科学依据、近乎失控的状态,不利于监督和指导其规范有序生产。

进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是全面加强和改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建立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新体系、新机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煤炭生产监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和安全生产,巩固“十五”以来煤炭工业的好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小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查清了各系统的生产条件,计算了各系统生产能力,确定了矿井综合生产能力。这是小煤矿组织生产的依据,是政府监管和指导的依据。

2、核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未履行改扩建核准程序,手续不全。在核查中发现,许多小煤矿不懂煤矿改扩建基本建设程序,于2004年前进行了矿井改扩建,改造方案有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地方煤炭管理部门进行了审批,但大多数小煤矿没有改扩建完成后的竣工验收文件,因此,缺乏提高矿井综合生产能力的法律性文件。

(2)自行改造单个系统,造成各系统生产能力不均衡。在核查中发现,许多小煤矿根据自己判断进行了一些系统的改造,如更换矿井通风机时期功率由小变大,电源线路由单回路改造成双回路,增加或更换了采装设备等,但这些多是小煤矿自己进行,没有通过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改造完成后没有竣工验收,缺少竣工验收文件,缺乏提高被改造系统生产能力的法律依据。

这种自行改造,造成有的系统生产能力增大,其它系统却未变化,使各系统之间出现不均衡,造成资源浪费,也为超能力生产留下可能。

(3)矿主(长)经常更换,业务水平差。小煤矿的经营者有矿主或矿长两种人。矿主即使小煤矿的法人代表,又是直接的经营管理者,这样的小煤矿实际上属于个体企业,主要管理人员都是家族成员。另一种是股份制公司,作为法人代表的矿主并不直接管理其下属的小煤矿,而是聘用矿长进行煤矿的经营管理。

矿主多通过以下渠道进入煤炭行业:在其他行业发展获得成功后,投资买下小煤矿;由村、乡投资建矿后承包给个人。被聘用矿长也多是股东,是在小煤矿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村民。这些人的文化程度低,初中毕业都算是高学历。

无论从何种渠道进入煤炭企业作为经营者,真正懂得煤矿业务的并不多。虽然每年都要进行培训,但这些人文化水平低,培训时间短,在煤矿这样实践性极强的行业仅靠十多天的理论学习,其成效多少值得磋商。小煤矿经营者对煤矿这样由多个生产系统组成,系统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体系驾驭的能力差,因此在核定工作中一问三不知,看不懂核定资料的人屡见不鲜,增加了核定工作的难度。

有些小煤矿矿主(长)经常更换,其他主要管理人员多随矿主一起变更,后任对前任时期矿井各系统的情况多不清楚。矿主(长)的经常更换常引发急功近利,重生产重效率,轻安全请生产的问题。

(4)技术人员匮乏,技术管理薄弱。大部分小煤矿无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技术工作多是经营者自己兼任,一些小煤矿共用一个技术人员轮流到各矿服务,这些技术人员很少是煤炭专业学校毕业生,多是在小框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又经验的村民,有的干脆由会计兼任。惊吓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更是薄弱,很少有管理技术人员到现场监督检查,井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理。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最为混乱,很多需要的技术资料没有分类保存,临时翻箱倒柜查找。一些小煤矿的技术资料随前任矿主一起离去,现任矿主只好打电话一层层向前查找;有的资料已石沉大海,没人知晓。

(5)产量自行管理,存在超能力生产机会。井下煤炭生产产量一般由两种方法获得,一种是一些小煤矿在井口设井口地磅,对出井煤车进行称重,另一种是一些小煤矿由会计等人员下井测量、计算每月所采煤炭的产量。煤炭销售量由小煤矿自行负责,煤炭实际产量除煤矿个别人员知道外,其他人员无从知晓。受煤炭行情看好与高额利润的刺激,存在超能力生产而又少受制约的机会。当在调查煤炭产量时,经营者们总是含糊其辞。

3、做好小煤矿管理与生产工作的建议

(1)规范小煤矿改扩建基本建设程序。按照《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039号)的精神,严格小煤矿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的审批核准程序,保障其规范有序的进行。对拒不停止建设的,要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予以制止。

过去已经完成改扩建的小煤矿应主动向有关管理机关申请项目核准,补办核准手

续,及时进行竣工验收,拿到验收文件。

(2)整合小煤矿,组建煤炭企业集团。小煤矿的分布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从大区域看小煤矿分布在一个乡镇的各个地方,从小区域看,小煤矿往往集中在几条沟内等小的范围内。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由一个或若干个有资质、有资金、有技术、可采资源量大、管理水平高、装备条件好、生产规模大的法人主体整合邻近矿井,形成若干个生产规模较大煤矿,再由这些较大的煤矿组建煤炭企业集团,提高集约化和规模化开发水平,形成管理、技术、设备、资金等共享。由集团出面,任用懂业务、会管理的矿长和总工程师,各矿主要管理、生产人员相对固定;在集团内部设立技术服务机构,引进大、中型煤矿富余技术力量,招聘矿业院校毕业生,技术人员定期或随时到各矿进行技术服务,统一保存技术资料;集团内设备统一调度、维护和管理。通过一些较大的民营集团公司的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失为目前小煤矿管理的一个很好的模式。

(3)建设产量集中监控系统。这种系统类似于瓦斯监控系统,对煤炭产量数据能

小煤矿安全生产 篇5

陕北煤炭资源非常丰富, 煤炭资源的开采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状况产生极大的扰动, 特别是对开采区域范围内的水文地质环境产生极为明显的不可逆作用, 从而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的自然赋存条件, 使陕北本来就已经十分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生态环境更加恶劣。

2 采煤流失地下水资源的主要因素

2.1 地质构造特征。

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起着重要的控制与导水作用, 局部也起着阻溢作用, 地质构造愈复杂, 断裂愈多, 开采煤层离断层愈近, 补给充分, 则排水量就愈大。反之构造简单, 开采煤层离断层愈远, 补给来源少, 则排水量愈小。但陕北地区地质构造简单, 对地下水的流失基本没有影响。

2.2 水文地质条件。

首先隔水层和含水层的厚度、节理、裂隙、岩溶发育程度以及含水层的富水性、补给来源是影响地下水流失的关键。含水层厚度大、裂隙岩溶发育、含水性强、补给来源丰富, 则矿坑排水量就大, 反之则小;隔水层厚度小、裂隙岩溶发育, 则矿坑排水量就大, 反之则小。其次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主要取决于:煤矿平面位置与附近河流、水库、泉的关系, 一般离河流、泉、水库近, 且水力关系密切, 侧向补给来源大, 则矿坑排水量大, 反之则小。最后当地降水量、入渗系数大小、煤层深浅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是开采煤层埋深浅, 降水量大, 入渗系数大, 降水可直接转化为矿坑水, 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影响到地面, 则矿井排水量就大, 且季节性变化明显, 即每年雨季7、8、9月降水量大, 矿井排水也增加, 反之则小。

2.3 煤矿开采阶段。

一是煤矿开采初期, 各含水层处于自然饱和状态, 含水性强, 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 就会逐步发生顶板冒落, 勾通裂隙导水带, 煤系顶部含水层中地下水就会直接渗入矿坑。二是矿井开采进入中期, 由于一般不会大面积揭露新的含水层, 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 含水层水位不断降低, 以矿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趋于稳定, 部分含水层由承压转为无压, 矿井排水量靠入渗量补给, 处于补、径、排平衡状态。三是矿井开采进入后期, 由于含水层部分被疏干, 导水裂隙带和节理裂隙逐步被充填, 地表入渗补给量逐步减少, 则矿井排水量逐步衰减。四是矿井开采进入末期 (停采) , 在其影响范围内, 矿坑排水变小或不排水。但由于煤系底部有隔水层存在, 采空区积水导致地下水流失。

3 煤矿开采地下水流失量的估算

煤矿开采破坏了含水层, 会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流失。根据采煤过程中排水量变化规律及影响矿坑排水量的因素等条件。可从动储量与静储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 对地下水流失量的估算均采用下列经验公式来计算:

式中:

Q1、Q2——分别为静储量和动储量;

S———煤矿采空区面积;

U——含水层给水度;

M1———采煤破坏地下水模数, m3/ (h×m2) ;

H———采煤破坏含水层厚度, m。

该公式对含水层较多, 含水性较强, 降水量较大,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地区的煤矿排水量的估算比较适用, 结果一般较准确。但是, 这个公式并不是对所有情况都适用。所以, 在运用这一公式时, 要针对所评价煤矿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深度、开采面积、开采阶段、开采量大小、大气降水等因素进行分析, 并对该公式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例如新民矿区的某井田建设项目中的地下水流失量的计算就有较大的误差。

选用上面公式得如下结果:

Q1=12.0×16.80×106×0.1=2019.90×104m3Q2=16.80×106×5.13×10-5=862.13m3/h

据相关历史气象资料计算该区域 (面积16.80km2) 地下水资源量为7235m3/d, 远小于上述公式计算的破坏水资源量。

因此, 在新民矿区选取上述公式计算数值过偏大, 不符合本区实际。由于本区位于每年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不利于贮存, 且隔水层厚度较大, 导水裂隙只在局部地区导通第四系含水层, 该矿井文地质条件应属简单, 宜改用计算矿井涌水量预计水的流失量, 矿井的涌水量计算有很多种, 但对于陕北地区简单而又较为准确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大井法、廊道法以及相似比拟法, 本文主要通过前两种方法对水的流失量进行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a.大井法

将采区的整个坑道系统视作一大的集水井, 采用承压转无压公式即

b.廊道法

将整个采区视为一狭长廊道, 形状为矩形, 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公式中:

Q——矿井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水柱高度m

Hw——疏降后水柱高度m

M——含水层厚度m

S——水位降深m

R0——引用影响半径m

r0——引用半径m

R——影响半径m

C——矿井采区周长m

有关辅助公式:承压水, 因采区面积为矩形, 故r0采用矩形表达式, 即r0=η (a+b) /4, (η取1.16) 。

根据萨拉乌苏组的含水层厚度为12.0m, 据钻孔资料渗透系数K=0.0515 m3/d、水柱高度H=83.80、水位降深S=83.80、采区周长C=12200以及引用半径r0=1959.17。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得大井法和廊道法涌水量分别为:Q=5624 m3/d, Q=6866 m3/d。

综上, 通过大井法与廊道法计算某井田的第四系萨拉乌苏组涌水量分别为:5624 m3/d、6866 m3/d (234.3 m3/d、286.1 m3/d) , 基本与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相符。

4 结论

对于不同地区进行井田水的流失量计算时,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为合理的参数和计算方法, 以获得最为准确的结果。地下水流失的准确性对当地地下水资源的控制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尤其是对于生态环境恶劣的陕北更加重要。地下水的流失将会导致大批植被的死亡从而加剧生态恶化, 地下水流失量的合理计算有利于陕北地区水资源的规划, 有助于保水采煤的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屠世浩, 陈宜先.探讨绿色开采技术, 保护矿区生态环境[J].能源环境保护.Vol.17, No.4, 2003.

[2]牛仁亮.山西省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影响及评价[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9.

小煤矿安全生产 篇6

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已在全国煤矿推广, 但现有的煤矿监控系统成本高、设备体积大、不易安装和调试、维护困难, 不适用于地方小煤矿。面对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少、小煤矿远、散、多等特点, 要实现对小煤矿的有效监管, 必须采用有效的手段。本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通过成熟的GSM (G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无线网络, 采用其短消息方式, 构建以GSM为基础的小煤矿群无线安全监控监测系统, 由远程监控中心对分散的小煤矿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 可实现瓦斯等环境安全数据完全共享, 形成全方位的快速反应能力, 从而实现远程网络化监测和监管。

1GSM通信与GSM短消息业务

GSM是目前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移动通信体制中最成熟、最完善、应用最广的一种系统。我国目前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提供多种业务, 主要包括话音业务、短消息业务、数据业务。比较这3种业务可知, 短消息业务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 借助GSM网络信道传递间隙进行传送, 不会占用话务信道, 它不用拔号建立连接, 直接把要发的信息加上目的地址发送到短消息服务中心, 由短消息服务中心再发送给最终的信宿。并且, 如果传送失败, 被叫方没有回答确切消息, 网络会保留所传消息, 当发现被叫方能被叫通时, 消息能被重发, 以确保被叫方准确接收。短消息每次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 这对通信信息量不大的小煤矿监控系统是足够的。

采用GSM无线通信的优点:

(1) 公用移动通信网覆盖面广, 利用现有的已建成的公共通信网络, 不需另外铺设网络, 为客户节省了昂贵的建网费用和维护费用;

(2) GSM无同频干扰, 保密性好, 通信速率高;

(3) 对用户的数量没有限制;

(4) 短信 (SM) 的收发使用的是GSM网络信令信道, 不占用语音信道, 费用较低;

(5) SMS为双向通信, 采用存储转发模式, 具有一定的交互能力, 短信发送端能知道短信是否已被接收端收到, 可靠性高;

(6) GSM芯片及GSM收发模块技术较成熟, 也有现成的模块供选用和集成, 二次开发比较容易。

2系统设计

2.1 小煤矿群安全监管模式

小煤矿群监控系统采用“多矿一机”的监管模式, 改变了单一矿井监控系统必须自成体系的模式, 其结构如图1所示。

各小煤矿以群的形式由监管部门统一管理, 采用多个煤矿共用1套监控系统、实行“多矿一机”的集约化监控方式, 各矿只配备瓦斯传感器、CO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开停传感器、远程断电仪、智能分站和相应的显示报警装置, 负责有害信息的连续采集与上传, 井上智能分站在通信系统中起到联系枢纽的作用, 监控主机置于远程集中监控中心, 各矿的情况直接传送到远程集中监控中心。该中心在上级安全监察局的直接管理之下。

小煤矿群监管模式的特点:

(1) 系统结构上:井上智能分站代替了矿级监控主机, 由智能分站将数据上传到远程集中监控中心。同时由智能分站分析所采集的信息, 判断监测数据是否正常, 一旦发现超限, 立刻报警, 并启动断电仪。

(2) 管理体制上:传统的监控系统由矿区自行管理, 而小煤矿群的监控模式中, 远程集中监控中心负责所辖区各矿的安全生产监控工作, 其管理权不在矿区, 有效地避开了小煤矿自行监管、弄虚作假的局面, 各矿由远程集中监控中心的技术人员直接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进行集中监管和调度, 实现对小煤矿的有效监测和监管。

(3) 构建以矿务局或监察局为主管单位的煤矿群安全监控系统, 对提高安全监测的针对性、主动性, 动态监视矿井灾害信息变化, 及时控制灾害事故发生,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系统总体架构

该系统由传感器群、中心控制器、无线射频模块、GSM模块、远程监控中心上位机组成。

传感器群负责现场的数据采集, 中心控制器负责数据处理、传输、接收和处理远程集中监控中心的命令等功能。中心控制器将数据按采样时间顺序保存, 将采集的数据进行优选后按中心站指定的取数时间间隔由无线射频模块传送给井上智能分站的GSM模块, 取数时间间隔一般为10~20倍采样间隔,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系统的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远程集中监控中心具有远程遥测功能, 定时向各小煤矿智能分站发送指令, 接收采集各矿的监测数据、整理数据并建立数据文件或数据库, 完成数据显示及查询、各种报表和检索、Internet网络发布, 实现数据共享。还可以通过公用电话网或Internet向上级管理部门传送各种统计管理信息。

图2为系统总体结构图。各矿井智能分站中16位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在处理传感器群采集的相应数据后, 经远距离低功率射频芯片SM-45-4将数据不断地发送至井上接收模块, 接收模块中单片机MSP430F449通过同样的射频芯片接到各种指标数据后, 若发现有危险数据则立即启动报警装置;同时利用GSM模块TC35i, 通过AT命令, 并通过GSM网络经GSM短信息中心将数据定时转发到远程集中监控中心的GSM模块TC35i上, 并通过RS232送入上位机。同时报警信息发送到有关人员手机上, 使相关人员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也使监管部门对矿井安全生产状况能够有效监控、监管。

图3为智能分站内数据采集框图, 瓦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转换成0~5 V的电压信号, 送入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进入单片机系统, 经数字滤波处理后的信号作为本次采样值;CO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转换为电压后, 经A/D转换器送入单片机内;风向传感器用格雷码显示风向, 风速传感器用频率显示风速;温度传感器是数字传感器, 很容易将数据采集到应用系统中。

2.3 系统通信

系统通信网络分井下数据传输和井上数据传输2级通信网络。由于在矿井内监测各种数据指标时, 需要将测得的数据传输到矿井外的中心控制模块上, 所以一般井下采取有线传输方式, 铺设CAN总线、RS485或其它线路。但这种有线传输方式不但安装复杂、极易受损, 而且经费比较昂贵。针对以上情况, 该监控系统的井下部分采用无线传输方式, 使用桑博公司研制的SM-45-4射频模块发送信息。SM-45-4射频模块采用433 MHz的频段, 该频段在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受管制, 即免费使用, 且在2 500 m的距离内都可以稳定传输。由于各小煤矿相距较远, 所以各小煤矿井上都设有射频接收模块, 以保证数据的有效传输。对于井上数据传输, 由于远程集中监控中心和管理人员手机都距小煤矿很远, 井上数据传输采用GSM模块TC35i, 通过GSM网络的短消息中心以短消息的形式与监控者进行通信, 监控者也可用短消息的命令形式去设置TC35i, 以发送短消息查询命令查询其监控情况, 从而达到无线监控的目的。

每个小煤矿的智能分站发送到远程集中监控中心的短消息中都包含该端唯一的用户标识模块SIM卡号以及发送时间等信息, 远程集中监控中心可以清楚地知道是哪一个小煤矿发送来的数据, 并将这些数据存放到相应的数据库中, 供显示、报表打印使用。

3结语

本文设计的小煤矿群无线监控系统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 采用集约化监控方式, 利用GSM模块和无线射频模块实现数据量小的数据采集点的监控, 避免了在信息传输系统环节中出现人为因素导致整个监控系统运转失灵的问题, 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也减少了小煤矿欺报瞒报现象的出现, 可以比较经济和方便地实现对地方煤矿的安全监控, 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居高不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兴龙.小煤矿安全面临主要问题对策[J].科技信息, 2007 (22) :276~276.

[2]赵长奎.GSM数字移动通信应用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

[3]叶丹霞, 王家礼.GSM模块TC35及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 2005 (5) :62~64.

[4]李家福, 余立建, 郭成宝, 等.基于GSM的智能监控模块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5 (12) :8~10.

小煤矿安全生产 篇7

该矿原筛分系统采用滚动筛筛选法选煤, 不能区分2~4 cm及以上煤块, 且不能将8 cm以上煤块与矸石分开。随着矿井生产规模的扩大, 原筛分系统已不能满足原煤产量筛分需求。此外, 由于该矿主要目标客户用煤为钢铁集团高炉吹灰用煤和周边电厂动力用煤, 客户对煤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原煤如不经洗选加工, 就较难满足用户的质量要求。基于此, 建设选煤厂势在必行。

1 煤质特性及原煤可选性分析

1.1 煤质特性

石桥煤业选煤厂入洗原煤主要为石桥煤矿矿井出煤, 2010年3—4月, 石桥煤矿委托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对M4和M9煤层矿井开采煤样共12.2 t进行煤质试验。经肉眼观察和一般鉴定, 煤层煤岩为黑色、亮黑色, 条痕褐黑色, 具玻璃光泽和弱玻璃光泽 (暗淡光泽) , 参差状、阶梯状及棱角状断口; 硬度系数约为2, 密度1.40~1.45 g/cm3, 平均1.43 g/cm3, 具块状、粉末状、片状构造, 性脆、染手; 燃烧试验时见短焰、弱烟, 烧后结块, 全井田M4、M9煤层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 为8.03%~9.88%, 小于10%。根据国家标准划分, 可以初步判定M4、M9煤层属中高硫、低灰、高发热量无烟煤。

1.2 原煤可选性

由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对M4、M9煤层煤样进行原煤筛分试验、粒级沉浮试验, 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显示, 石桥煤矿所产原煤在煤质、块煤、密度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可选性, 具有较高的筛选经济价值。

由表1可知, M4、M9煤层原煤灰分为22.10%, 属于中灰煤;主导粒级为3.0~0.5 mm和0.5~0 mm, 3.0~0.5 mm占原煤总样的42.78%, 0.5~0 mm占原煤总样的21.56%;原煤大块夹矸含量为2.48%, 属于中矸;原煤3.0~0.5 mm含量为64.34%, 3.0~0.5 mm灰分低于其他粒度级和原煤灰分, 说明煤易碎, 且随粒度减小, 原煤灰分减小;大于3 mm原煤及矸石占总样35.66%, 筛分子煤率高, 且子煤块煤品种多, 产品结构层次提高。

表2为M4、M9煤层入选原煤50.0~0.5 mm粒级浮沉试验数据。由表2可以得出:M4、M9原煤煤样的主导密度级为1.40~1.50 g/cm3, 占本级的44.93%, 灰分为8.53%;煤样中密度<1.50 g/cm3级含量占本级47.45%, 灰分为8.30%。将精煤灰分控制到8.50%, 分选密度<1.50 g/cm3, 这时的 (1.50±0.1) g/cm3含量为37.67%, 属难选煤。将精煤灰分控制到12%, 分选密度一般在1.80 g/cm3以上, (1.80±0.1) g/cm3含量为2.9%, 属易选煤。煤样中密度>2.00 g/cm3级含量占本级19.95%, 灰分为63.51%。这表明煤综合样的高密度物含量较高, 因此该煤的总灰分处于较高水平。综上, M4、M9煤层煤样总体轻重密度物含量比较分明, 中间密度物含量较少, 在分选密度1.60 g/cm3以上, 可选性等级为易选, 可方便地将矸石和精煤分开。

2 工程方案及选煤工艺选择

基于对煤质特性及原煤可选性的分析, 决定选择跳汰工艺实行原煤的分选。

(1) 工艺系统布置。

石桥煤矿选煤厂工艺系统布置在石桥矿主斜井井口房东南面场地, 工艺系统由原煤筛分及储存系统、洗选系统、产品储运系统、煤泥水浓缩沉淀系统等部分构成[1];其主要建 (构) 筑物由原煤筛分车间、原煤储煤场、主厂房、浓缩车间、精煤仓、块煤堆场、尾煤堆场及相连的胶带输送机栈桥等组成。

(2) 选煤工艺流程。

主斜井原煤在1号转载点处经除铁器除去杂铁后转载至原煤筛分车间, 车间内设置1台双层原煤分级筛, 筛孔Ø80 mm和Ø13 mm, 当煤质较好时, 撤去第2层筛板, 将原煤分成2个级别:+80 mm、-80 mm, +80 mm级直接落地作为大块煤销售, 筛下-80 mm级进入原煤储煤场;当煤质较差时, 将原煤分为3部分:+80 mm、80~13 mm、-13 mm, 80~13 mm部分入洗, 其余部分直接外销;原煤通过筛分车间80 mm分级后, 作为入选原煤。主厂房采用三级产品跳汰机分选原煤, 粗煤泥用浓缩旋流器回收, 细煤泥进入浮选工艺。通过三级产品跳汰机分选, 可得到精煤、中煤、矸石3种产品, 精煤经精煤脱水分级筛脱水, 筛子末端部分设筛孔Ø13 mm, +13 mm精煤经过30 mm块煤分级筛分为80~30 mm、30~13 mm两个粒度级作为块煤产品, -13 mm精煤经离心机脱水后作为高炉喷吹煤, 矸石经斗子捞坑脱水后作为矸石产品, 中煤含量较少, 可以有2种走向:中煤灰分较低时, 跳汰机中煤断闸门关闭, 掺入精煤;中煤灰分过高时, 中煤去斗子捞坑, 经中煤脱水筛脱水后掺入尾煤。脱水分级设备脱下的煤泥水经煤泥分级浓缩旋流器组分级后, 粗煤泥采用煤泥脱水筛、离心脱水机脱水回收, 粗煤泥和精煤共用1台离心机;细煤泥进入浮选系统, 浮选精煤、尾煤分别采用快开隔膜压滤机和厢式压滤机脱水回收, 确保煤泥厂内回收, 洗水闭路循环, 以满足环保要求。浮选精煤掺入末精煤, 尾煤可作为电煤, 也可掺入矸石[2]。

至此, 整个选煤流程结束, 各种子煤流入自身储煤场, 整个选煤厂布置紧凑、合理, 各种设备性能可靠、技术先进, 可为石桥煤业减少资金投入, 减少征地面积和运行成本。

3 经济效益评价

石桥煤业选煤厂生产规模为45万t/a, 原煤经洗选后有+80 mm、80~30 mm、30~13 mm及末精煤等子煤产出, 子煤可用作高炉喷吹用煤、化工用煤、钢铁厂用煤及电力动力煤, 市场前景广阔。

石桥煤业达到正常生产能力45万t/a后, 预计产+80 mm子煤3.47万t、80~30 mm精煤1.41万t、30~13 mm精煤1.05万t、末精煤28.18万t、矸石9.14万t。按当地煤炭市场行情分析, 该工程年销售收入 (含税) 约为26 739.84万元。经测算, 选煤厂设备费用、材料费用、工程建设费用、预备费用等共需投资3 229.32万元, 其中前期投资3 018.16万元, 流动资金211.16万元。根据石桥煤业目前生产情况, 估算原煤生产完全成本为563.13元/t, 年生产成本约25 340.85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关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估算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为27.41万元, 年增值税304.61万元[3]。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 选煤厂年净利润为1 067.32万元, 项目投资回收期为3.1 a。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石桥煤业跳汰选煤厂建设方案是可行的, 投资回收期较短,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4 结语

贵州地区煤炭储量十分丰富, 有很多中小型煤炭生产企业未建设自己的选煤厂。而通过石桥煤业建设跳汰选煤厂的可行性分析, 可知贵州地区广大中小型煤炭企业建设选煤系统是可行的, 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提升产品结构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荣祥, 李捷, 任效乾.矿山工程设备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

[2]刘军.跳汰选煤技术工艺设计与操作规程实施手册[M].煤炭科技出版社, 2007.

小煤矿安全生产 篇8

一、关于房屋建(构)筑物的成新率问题

在小煤矿兼并重组中,笔者发现各个评估机构对于房屋建(构)筑物的成新率的计算方法没有统一,主要有两种做法。

(一)第一种方法

综合成新率的确定采用年限法和观察法以不同权重加权计算,其中:年限法权重取40%, 观察法权重取60%。即:

综合成新率=年限法成新率×40%+观察法成新率×60%

1.观察法成新率

评估人员实地勘查委估建筑物的使用状况,调查、了解建筑物的维护、改造情况,对其主要结构部分、装修部分、设施部分进行现场勘查,结合建筑物完损等级及不同结构部分相应的权重系数确定成新率。

观察法成新率=(结构部分合计得分×权重+装修部分合计得分×权重+设备部分得分×权重)x100%

2.年限法成新率

依据委估建筑物的经济耐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计算确定房屋建筑物的成新率。对于煤矿与矿井服务紧密相关的房屋建(构)筑物,其尚可使用年限按照其经济耐用年限与已使用年限确定的尚可使用年限和矿井的尚可服务年限孰低法确定。计算公式为:

年限法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100%

(二)第二种方法

1. 观察法成新率

评估人员实地勘查委估建筑物的结构(包括基础、承重构件、屋面、非承重件等)、装修(包括门窗、楼地面、内外粉饰、顶棚、装修等)、设备(包括水、电、暖等)等的现状以及平时维修情况,结合建设部颁布的《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对各个部分分别鉴定打分,汇总打分情况,综合计算该房屋的现场勘察成新率。基本公式为:

观察法成新率=(结构部分合计得分×权重+装修部分合计得分×权重+设备部分得分×权重)×100%

2. 年限法成新率

评估人员依据现场勘查的情况,根据被评估房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建筑面积、内部设施以及装修、改造、维修等实际情况,估计出尚可使用年限,并结合被评估房屋建筑物的已使用时间来计算确定其年限法成新率。基本公式为:

年限法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100%

对于与生产不直接相关或当井下资源开采完毕后可另作它用的地面建筑物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年限法成新率。

对于与煤炭生产密切相关、除了用于煤炭生产别无它用的房屋建(构)筑物,根据矿井剩余生产服务年限与尚可使用年限孰低原则确定其尚可使用年限,计算出房屋建(构)筑物的年限法成新率。

3.综合成新率的确定

采用观察法成新率和年限法成新率孰低的方法确定。基本公式为:

综合成新率=Min(观察法成新率,年限法成新率)

本人认为,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比较适用。对于与矿井有关的房屋建(构)筑物,第一种方法确定成新率有一定的弊端,例如,一主井口房,砖混结构,已使用两年,其建筑质量合格,没有缺陷,尚可使用年限为38年,而矿井尚可服务年限为3年,那么,其年限成新率确定的尚可使用年限为3年,年限法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100%=3/(2+3) ×100%=60%;经评估人员现场勘查,该建筑物质量合格,使用情况正常,无重大缺陷,且才使用两年,按照观察法确定的成新率应该在90%以上,按此确定的综合成新率应在80%左右,矿井服务结束该主井口房无其他用途,综合成新率的提高影响评估值的增加,本人认为这种年限法和观察法相差较大的按照二者孰低的方法确定综合成新率比较实际。

第二种方法对于房屋建(构)筑物已使用年限较长,中间经过改造的,要根据改造的情况确定其尚可使用年限,不能简单的按照经济耐用年限减去其已使用年限,许多改造会增加其尚可使用年限,确定的年限成新率和观察成新率正常使用的房屋建(构)筑物相差不应太大;对于使用年限不长,但现场勘查有质量缺陷,如墙体裂纹,门窗损坏等,应根据缺陷减少尚可使用年限,不能简单的按照经济耐用年限减去其已使用年限确定尚可使用年限,那样年限成新率会很高但观察成新率可能很低,虽然不影响综合成新率的确定,但二者差别理论上不能太大。

二、关于井巷工程评估套用定额问题

在本次小煤矿兼并重组评估过程中,各个评估机构对井巷工程的评估套用的均为《煤炭建设井巷工程概算定额》,作为小煤矿除资源外最主要的资产,井巷工程的评估也是兼并重组双方争议比较大比较多的地方。因套用的是概算定额,评估人员的解释往往让双方不是很满意。

根据井巷工程概算定额总说明,概算定额主要用于编制矿井初步设计概算之用,也可编制矿井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作为井巷工程的评估,笔者认为和建筑及安装工程一样,套用预算定额较合适。《煤炭建设井巷工程消耗量定额》总说明,本定额供编制井巷工程工程量清单报价及施工图预算之用,也是进行工程结算和编制招标工程标底或投标报价的依据,以此来确定井巷工程的建安综合造价(重置基价)比较合适。

例如,主斜井井筒混凝土砌碹,倾角<18°,掘进断面为7㎡,中硬岩,支护厚度300mm,按照《煤炭建设井巷工程概算定额》,定额直接费套0948,该概算定额是以10m为单位,掘进断面<8㎡,包括上、下行掘进,临时支护,砌碹,水沟,台阶,扶手,粉刷等内容,如果按照正常设计,包括的内容可能都有,但是对于小煤矿,一些煤矿有,一些煤矿部分有,但按照概算定额,有、部分有或没有,且断面<8㎡的,定额直接费均相同,造成几家煤矿互相比较就会提出异议,而重组主体单位也会提出问题,参数有区别,评估单价却没区别;一些没按照正常设计或没按照正常设计实施的小煤矿的井巷工程,评估值会高。而套用《煤炭建设井巷工程消耗量定额》,首先,其掘进断面分的相对较小,概算<8㎡的,分成<4㎡, <6㎡,<8㎡三级,概算定额中硬岩,消耗量定额分为f<3,f<6,f<10,f>10,且消耗量定额是以100m³为单位,掘进断面7.1㎡与7.2㎡的定额直接费就有区别,消耗量定额是将掘进,临时支护,砌碹分开按不同定额号分别套用,概算定额中套用定额子目包括的水沟,台阶,扶手,粉刷等内容消耗量定额中是分开的,有就套,没有就不套,保证了和井巷工程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如果套《煤炭建设井巷工程消耗量定额》,需要的参数要比概算要求多的多,虽然比较复杂,但比较有说服力,对重组双方比较容易解释,同时也比较接近井巷工程的实际造价。

三、关于资金成本问题

本次小煤矿兼并重组资产评估,各个评估机构对房产类资金成本主要有两种确定方法,一种是将整个资产作为一个整体,所有的均按照一个建设工期取资金成本;另一种是按照每个建筑物的规模,按建筑工期分别确定资金成本。

对于新建的煤矿,所有的房产均是按照设计满足正常生产所必需的,项目处于生产期或达产期,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的规定,可以将整个资产按照一个整体以建设期时间取资金成本;但对于已经生产多年,不是直接为生产服务必不可少的房产类,按照单个建筑物的建设工期确定资金成本比较合适。例如,有的生活类房屋建筑物,建筑面积很小,整体按照两年或一年考虑资金成本,就不太合适。

对机器设备,新建的煤矿,按照设计满足正常生产所必需的,可以将整体资产按照一个整体以建设期时间取资金成本;但对于已经生产多年,不是直接为生产服务或较小的设备类,可以按照单个设备从购买到安装调试完成投入生产周期来确定资金成本或不取资金成本。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在本次小煤矿兼并重组资产评估中发现的评估人员交流沟通问题比较多的方面,所有观点仅为本人观点,受能力所限,不妥之处请谅解,主要目的是与大家共同探讨。

小煤矿安全生产 篇9

文兴乡小松山煤矿 二○一三年七月 文兴乡小松山煤矿 安全大检查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宣煤安发(2013 54号文件精神,我矿积极开展 了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活动, 并高度重视此次检查工作, 根据我矿的 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制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 案,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认真按照 工作方案及时开展我矿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部 署,进一步有力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现将“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情 况总结如下:

一、当月安全生产情况

1、自 7月 1日至 7月 7日避险硐室工程的施工,我矿把该工作 做为重点来抓, 为了加强避险系统的工程质量, 特在这 7天里对该项 工程加大施工力度,初期工程基本完工,紧跟设备、设施的安装。

2、C2下山掘进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报,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 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地测防治水科认真按 照规程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了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并组织掘进队 人员进行了学习、贯彻,并严格按照该措施进行作业。

3、材料下山的维修工作,并制定了检、维修安全技术措施附予 施工作业。

4、为了满足井下各个作业地点的检测需求,通风科对井下使用 的瓦斯探头, 确保正常进行监测有效数据, 防尘设施已安设到各个作 业点及规定的位置。

5、在 7月 2日机电科对井下所有地点的开关接地极进行了全面 详细检查工作,对不合格, 不规范、不达标准的接地极全部重新进行 补打,大大提高井下用电的安全。

6、我矿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自检自查工作: 自 7月 1日经现场详细检查发现一般性安全隐患 3条(机电设备 方面 2条、其它方面 1条。

7月 2日经现场详细检查发现一般性安全隐患 4条(通风 2条、工业卫生方面 2条。

7月 4日经现场详细检查发现一般性安全隐患 4条(通风方面 1条、采掘支护 3条。

7月 6日经现场详细检查发现一般性安全隐患 4条(机电方面 1条,一通三防方面 2条,其它方面 1条。

对自检自查所排查的问题,落实人员及时处理,基本整改到位。

二、工作总结

我矿针对七月份这 7天检查存在的隐患问题做了详细总结, 同时

我矿组织各科队管理人员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进行分析总结, 存在隐 患的主要原因就是员工心存侥幸、有章不循,安全意识淡薄,组织纪 律松懈。大部分隐患都是因为员工粗心大意, 违章操作造成的一系列 隐患问题。隐患问题重要的是去落实,整改,但更重要的是认真吸取 分析每一次存在的安全隐患, 避免下一次再出现同类的问题。把隐患 问题落实到每一名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身上, 实行谁的问题谁整改, 从 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让每一名员工都能清楚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 性, 努力将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制度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我矿 将认真吸取好经验,好办法,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扎实的做好安全 生产大检查工作。

小煤矿安全生产 篇10

1 新时期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的问题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新时期煤矿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与安全生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目前我国对此要求十分严格,但现实中由于相应政策和要求并没有贯彻到底,工作中依旧还存在不少隐患,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

1.1 制度问题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与其他的管理工作一样,需要以制度作为依据和保障。然而,长期以来煤矿企业的重心一直都放在生产上,对于机电技术管理则大多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致使相应制度的建设也明显滞后,甚至部分矿井至今都未形成规范制度。缺乏健全的制度,会导致管理中存在疏漏,进而使得安全风险的防控有效性差,最终造成安全生产受到威胁。

1.2 养护问题

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矿区往往环境恶劣,再加上企业不重视对此进行养护,这些设备在使用中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部分矿井当前依旧在使用一些严重老化或者过时已久的设备,尽管设备还可以运转,但零部件却大多都已经处于异常状态,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意外事故,威胁操作者及周围作业人员的安全,一旦设备失控或者作业精度出现问题,将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1.3 成效问题

迫于外部压力,煤矿企业目前大多已经加强了管理,但是,成效依旧未明显改善。导致此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偏低,当管理与生产规模不匹配的情况下,成效必然会很不理想。比如,部分企业片面的认为改进机电技术管理就是强化对通风设备及排水设施的管理,没有考虑其他方面,致使管理广度不够,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依旧比较多。

2 关于做好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安全生产实现的相关建议

2.1 修正现行制度

鉴于目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依照的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现实中有必要重视对其实施修正,以促进管理的系统化。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将新时期的管理要求融入其中,以保证管理深度。修正制度的目的是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因而,更新工作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促进新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这一点是改进工作的基本要求,若新制度得不到贯彻,那么“修正”和“完善”也将毫无意义,管理改进永远无法实现。为了避免出现“阳奉阴违”等现象,工作中还需要消除管理人员的应付心理,增强其责任意识。而对于目前管理中存在部分管理者推诿责任的情况,在管理制度中有必要对管理责任进行清晰界定,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指导,理顺权责关系,明确每一位管理者的责任范围。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还可以避免问责难等情况。另外,为了使相关管理人员真正重视机电技术管理工作,还需要以考核为辅助,进一步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2.2 从资金投入上给予安全生产可靠保障

机电设备对煤矿生产效率影响极大,所以,无论是从经济效益上讲,还是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讲,煤矿企业都有充足的理由重视机电设备养护及更新。企业发展中,目光必须放得长远一些,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还要为长远发展做好规划。煤矿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渐老化,这是无可避免的,企业必须要正视这一点。经济成本固然重要,但设备养护也是必须的,企业应理性看待设备养护这一开支的必要性。鉴于当前煤矿机电设备普遍相对陈旧的现实,煤矿企业除了要注重对这些设备进行及时的检修之外,还应另投资金添置新设备或者更换旧设备。在更新设备这个问题上,企业应正确认识先进设备引入为自身发展带来的好处,明确此举是利大于弊的。简单来讲就是,尽管先进设备的引入需要更多的资金,但是,其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创造的价值是远远高于耗费的成本的,所以,眼前的资金投入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是完全必要和值得的。比如,先进的监控设备能够起到危险提示的作用,可减低爆炸事故的发生率。爆炸损失是远高于设备成本的,因而,企业引入先进设备的做法,尽管看上去投资较大,但实际上其可能蒙受的损失却因此减小了。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企业才会真正重视设备问题。所以,当前阶段煤矿企业有必要适当加大在设备养护与更新方面的投入,以此来给予安全生产可靠的保障。

2.3 在积极推进制度建设的同时,引入专业人才

针对当前机电技术管理中成效不佳的问题,该文建议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并对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国家和煤矿企业对于此项工作均提出了一些要求,但在具体工作中,这些要求大多并没有贯彻到底。这种局面的产生,一方面应归于执行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乏健全制度的保障。在这方面,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尽快建立起考核机制,借助考核的形式,来督促相关要求的落实。同时,管理中也应结合新时期的形势,对管理要求进行更新,以保证新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众所周知,矿井是一个安全风险较高的场所,但是,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参与管理的人员需要不时下井。此项要求使得管理人员心理上存在负担,久而久之这种负担就会使得管理人员对下井心生不满,进而提出离职。所以,目前这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专业人才留下的几率低。再加上矿井大多环境恶劣,此项工作的人才补充是相当困难的。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煤矿企业从提升此类管理岗位的薪资水平、改善福利待遇等方面入手,来提升岗位吸引力,进而达到引入专业人才的目的。另外,对于在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也是必要的。培训是提升他们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有助于缓解目前人才资源相对不足的局势。

3 结语

整体而言,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依旧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克服,安全生产也无法得到保障,各种事故发生率高居不下。对于二者的关系,该文认为机电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好机电技术管理,方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所以,在当前阶段,煤矿企业必须将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切实重视起来,借助有效的改进措施,来尽快改变煤矿生产安全风险过高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唐强.浅析如何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5,28(5):216-217.

[2]牛慧琼.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5(16):208.

[3]路龙.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和应用浅谈[J].工业B,2015(49):78.

[4]王浩宇.浅析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应用研究[J].工业B,2015(38):218.

上一篇:干压瓷质砖下一篇:ERP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