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高产六篇

2024-08-19

粮食高产 篇1

自2009年以来, 隆化县共承担了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共13个, 其中玉米7个, 水稻4个。共涉及唐三营镇、张三营镇、章吉营乡、汤头沟镇、韩家店乡、旧屯乡6个乡镇63个行政村, 15600余户, 总面积达9110hm2, 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 加大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 使隆化县粮食生产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在2012年出现霜冻、风灾、洪涝、干旱等不良气候影响条件下, 粮食总产已达到32.05万t, 实现了粮食产量四连增, 创历史新高。并荣获河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重点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2.1 高产攻关成效显著

在每个玉米、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内都建立了千亩高产展示片和百亩高产攻关田。示范区内, 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经专家验收, 2012年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亩产709.7kg, 玉米平均亩产837.5kg, 较项目实施前分别亩增产53kg和86.6kg, 增产幅度分别达到8%和11.4%。

2.2 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

通过严把播种质量关、田间管理关和病虫害防治关, 极大地提高了主推技术的普及应用。水稻无纺布和无土育秧、水稻机械化插秧、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都得到了极大普及。

2.3 加速了新品种的推广

近年来, 由于品种多、乱、杂, 一些品质、产量俱佳的玉米、水稻新品种推广选用步伐始终较慢, 高产创建实施以后, 隆化县高产、优质玉米、水稻新品种推广进展迅速, 今年玉米、水稻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

2.4 示范区示范效果明显

在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 各乡镇分别建立了乡镇示范片, 开展了现场观摩和田间指导, 促进了农业技术进入千家万户, 提高了技术到位率, 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先进科技, 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 实现全县粮食作物单产大幅提高。

2.5 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社会效益显著。通过高产创建工作,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为领导指挥生产、农业科技提升、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途径。二是生态效益明显。生产上通过标准化生产, 科学用肥用药, 特别是无公害、绿色水稻、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对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3 高产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

3.1 强化组织领导, 确保高产创建活动有序推进

3.1.1 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为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县政府制定了《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 县农工委、农牧局、财政局、发改局、开发办、水务局、工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协调相关单位和人员, 组织开展创建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 协调财政、发改、开发、水利等各方力量, 密切协作, 确保高产创建项目顺利实施。县农牧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 科教、推广、土肥、植保、执法等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实施小组”, 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成立了“隆化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专家指导组”, 负责粮食高产创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3.1.2 制定方案, 落实责任。

县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 深入调研, 反复论证, 结合实际, 对万亩高产示范区、千亩高产展示片和百亩高产攻关田建设进行认真规划, 制定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明确了高产创建实施范围、主要目标、预期效益、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实行领导干部分片包乡、技术人员包乡镇、包村、包示范点的行政负责与技术负责双重责任制。

3.1.3 加强监督检查, 严格考评。

为保障隆化县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见实效, 县政府将粮食生产和高产创建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 与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时在播种、管理和收获的关键时期, 加强对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督促检查。

3.2 加强技术服务, 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能力

3.2.1 实行五统一。

在技术指导上, 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措施加强技术指导与管理。一是根据隆化县玉米和水稻生产实际确定主导优良品种, 玉米选择先玉335、农华101等品种, 水稻选择长选12、松辽6等品种。结合当地气候统一组织整地播种。二是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集成组装高产技术并进行统一技术培训。三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采取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四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 实现统一肥水管理。五是推进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 促进农机农艺结合, 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提高玉米、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3.2.2 强化技术培训。

聘请河北农业大学和市农牧局专家来隆化县培训和技术指导。县农牧局还以领导干部包片、技术人员包乡的形式,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30余名, 以村为单位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去冬今春以来, 围绕粮食生产培训农民1.2万余人次, 同时, 推行标准化生产, 制修定技术标准, 印发水稻、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使农户家家都有张明白纸、户户都有个明白人。

3.3 采取“三结合”, 推进高产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把高产创建活动与国家级绿色食品1.33万hm2玉米和1.09万hm2水稻基地建设相结合,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既增加了粮食作物产量, 又提高了粮食品质, 保障了粮食生产的质量安全水平。二是把高产创建活动与领导干部示范田建设相结合。在每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片内, 都建设了以承德市委、隆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高产示范田, 各乡镇也建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粮食高产示范田。增强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力度和示范带动作用, 有效地促进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把高产创建活动与各项农业项目建设相结合。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补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结合起来,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抗灾减灾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3.4 宣传引导, 典型观摩,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在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中, 我们把宣传引导和现场观摩作为推进高产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作物生长关键环节, 选择有代表性的高产创建典型, 组织农业行政部门、技术推广部门、示范农户等进行现场观摩, 开展技术交流, 总结先进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模式, 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多次召开现场观摩会和新机具演示会, 收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二是通过电视新闻、制作专题、报纸、简报等媒体, 加大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 确保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有序开展。三是亮牌示范。每个示范片都设立了标牌, 注明了品种名称、生产目标、工作责任、技术要点等, 既方便农民学习, 又接受社会监督。

摘要:近几年, 隆化县严格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 以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内容, 通过采取增加投入、落实政策、科技支撑、龙头带动等多措并举的办法, 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着重解析隆化县在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粮食高产 篇2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是推进山西省“十二五”新增5×108kg粮食生产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新形势下推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有效方式, 是促进粮食生产政、技、物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是增产增效集成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 朔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 积极抓住国家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良好机遇, 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努力营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高产创建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按照“十亩引进试验、百亩核心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高产创建” (1 亩=0.067 hm2, 下同) 的模式, 通过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合理施肥、集成推广高产技术, 科学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 在玉米、杂粮、马铃薯上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100 多处, 在各级领导、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做法体现在5 个方面。

1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朔州市积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坚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统筹兼顾, 初步形成具有朔州特色的种植结构体系, 即以东南部4 个平川县区为重点的优质玉米和延秋瓜菜两大基地, 以西北2 个山区县为重点的优质马铃薯、小杂粮、油料三大基地。在粮食生产上, 实现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基础, 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切入点,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 增加粮食总产, 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通过大力调整优化结构, 全市优质高产高效粮食作物比重进一步扩大, 其中, 玉米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重连续4 年增大, 2014 年玉米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重为55.9%, 分别比2011 年—2013 年提高2.7%、2.0%和1.9%, 为全市粮食持续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朔州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降水少而不均, 旱作农业占全市农业的70%以上, 干旱是制约全市粮食生产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 朔州市从实际出发, 遵循客观规律, 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着力破解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 全面启动增粮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农村土地整理、高标准粮田建设、旱作农田改造等重大农田基本建设工程,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为粮食高产创建和大面积粮食增产创造了条件。

3 努力提升粮食科技增产水平

近几年, 朔州市各级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强化技术培训, 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大力推进高科技在种植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开发建设以及主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聘请知名专家包村包户进行技术指导, 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开展科技培训2 000 多场次, 发放技术资料50×104份, 受训农民达10×104人次。“十二五”期间, 全市共引进试验示范玉米、燕麦、荞麦、豆类、马铃薯等新品种1 000 多个, 农作物良种使用率达到99%以上。推广马铃薯第一代脱毒种薯6 667 hm2, 实现了大面积连片单产3 500 kg/0.067 hm2的高产典型;引进、试验示范玉米超高产种植技术, 每0.067 hm2产量达1 000 kg, 玉米生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示范推广旱地谷子渗水地膜机械化精密穴播免间苗技术, 平均每0.067 hm2产量达400 kg;推广山区小杂粮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技术, 小杂粮平均增产20%以上。全市粮食作物地膜覆盖面积达到9.33×104hm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8×104hm2。粮食作物“耕、种、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粮食综合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 积极扶持发展规模种粮大户

朔州市认真贯彻中央1 号文件, 落实中央和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从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种粮补贴、科技培训、农业保险、地膜覆盖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培育种粮大户, 让种粮大户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 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 全市发展“百亩”种粮大户1 000多户, “千亩”种粮大户70 多户, 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产出率、经营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5 引深高产创建活动

高产创建,粮食生产的修武参照 篇3

“修武县是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的重点县之一,也是公认的豫北粮仓。在粮食生产工作中。修武县时刻在寻求突破。”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如是说。

辉煌的一页

“今年我承包的近2000亩地都实现了颗粒归仓,其中1600亩地产量都比去年好。”修武县五里源乡卧龙岗村种粮大户呼福安谈起今年的小麦收成时,一脸灿烂。

呼福安只是修武县农业的一个缩影。

周庄乡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622.6公斤,超额实现了农业部确定的高产创建目标,为修武县粮食“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高产创建活动再添新的一页。

丰收的季节

修武县是一个以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36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5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8.6%。

曾经,修武县粮食单产一直徘徊在500公斤左右,这让修武县的主政者开始了深思。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生产水平,保证粮食总产的稳定增加,确保粮食安全,从2007年开始,修武县就把提高粮食单产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攻目标,组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实施为载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组织小麦、玉米高产竞赛活动,在全县建立小麦玉米万亩科技示范片、千亩丰产示范方、百亩高产攻关田和小面积超高产攻关点,培植高产示范户,推广高产集成配套技术。

通过抓品种、抓技术、抓管理服务,该县粮食单产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2008年,全县夏粮单产达516.6公斤,较上年的501.6公斤增15公斤。秋粮平均亩产479.7公斤,较去年的454.4公斤增25.3公斤,秋粮中的玉米单产531.5公斤,较上年的504.6公斤增26.9公斤。

郇封镇建立的万亩小麦科技丰产示范片单产达611公斤,其中在郇封镇小文案村建立的130亩超高产攻关田单产突破700公斤,达718.2公斤,较同等大田亩产高出150公斤。玉米百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865.8公斤,其中16亩超高产攻关田,亩产达901.8公斤,创全省乃至全国小麦、玉米攻关田单产新高。在同一地块,夏秋两季平均亩产达到1619.8公斤,率先在全省实现了超高产攻关田年亩产吨半粮的目标。

今年,修武县周庄乡和郇封镇的两个万亩连片丰产方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22公斤和606公斤,再次超过了农业部规定的小麦万亩方单产600公斤的产量指标,受到农业部的奖励;其中的百亩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和15.6亩小麦超高产攻关点平均单产再创新高,分别达到722公斤和732.2公斤,处全省领先水平。

在今年秋季继续开展的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修武县制订了《2009年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在周庄乡建立1个玉米万亩示范片,目标单产800公斤以上;在郇封、小营等乡镇建立5个千亩玉米示范方,目标单产850公斤以上;在郇封等乡镇建立5个超高产攻关田,目标单产900公斤。

在修武县8月的原野上,长势良好的玉米正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节的来临。

高产的秘诀

修武县是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的重点县之一,也是公认的豫北粮仓。在粮食生产工作中,修武县时刻在寻求突破。

据修武县农业局相关技术人员说,第一关是品种选用。

粮食创高产,品种是关键。修武县把选用推广高产优质良种当做头等大事,摆到首要位置,专门聘请有关专家,成立了品种应用研究小组,结合本地实际,抓好小麦、玉米高产品种选定工作,科技丰产示范方良种推广率达100%;示范方小麦选用具有抗冻、抗病、抗倒、高产以及品质优势的百农矮抗58新品系高产优良品种为主导品种,搭配豫农949、豫麦49-198高产优良品种,超高产攻关田全部选用综合抗性好的百农矮抗58新品系。玉米示范方和攻关田主要选用浚单20、隆玉5号、陕单972等。高产优良品种的正确选用,为实现粮食高产创建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相关材料中,记者看到修武县打好保障基础后的第二步行动——强化高产综合集成配套技术应用。

修武县围绕示范方和超高产攻关田预定产量目标,按照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规程,在万亩科技丰产示范方实行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土壤处理、统一整地标准、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药剂拌种、统一机播的“六统一”的粮食高产管理模式、高产栽培。播种时施足底肥。小麦在增施粗肥的基础上,配合秸秆直接还田,亩施土壤改良增肥剂15公斤,加快还田秸秆的腐熟,增加调节了土壤养分,同时,每亩施入沼渣沼液1立方米和有机——无机生态肥50公斤,使土壤养分协调平衡,玉米播种前普施沼肥,不仅满足了苗期生长的需要,也为中后期生长奠定了肥力基础。

小麦播种前全部浇塌墒水,运用精量机播技术,于10月6日~8日下种,保证适时足墒,提高了麦播质量。玉米落实早播措施,在6月5日前播种结束,合理密植,每亩达4000株以上。

“在整个粮食生产过程中,合理应用高产栽培新技术,以增施有机肥为基础,示范应用有机——无机生态肥,推广配方施肥、超常量使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化控防倒,合理促控、氮肥后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隔行去雄等先进实用技术。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对示范方及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各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记者了解,修武县在管理服务层面可谓是面面俱到。

修武县农业部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与所在乡村结合,督促示范方群众对小麦玉米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精细化管理。播种前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在全县大张旗鼓地宣传开展粮食高产竞赛活动,并以精播机、弥雾机等现代农机具为奖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高产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农业局免费为示范方和核心攻关田提供高质量的农药和磷酸二氢钾;借助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在小麦、玉米生长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有针对性地印制小麦、玉米生产技术手册和明白卡发放到农户,指导农户科学管理,在示范方内培养树立了100个小麦高产示范户,为小麦创高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借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及时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知识,使秸秆还田、深耕细耙、增施粗肥和“稳氮、增磷、补钾、添微”的施肥原则以及测土施肥、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新观念、新技术深入人心,在示范区得到大面积推广,保证了粮食创高产目标的实现,有效促进了粮食大幅度增产。

粮食高产创建协议 篇4

甲方:

乙方:____乡(镇)____村____ 丙方:____乡(镇)____村委会

根据《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意见》,为切实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确保粮食作物高产优质集成栽培技术入户到田,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水平,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经三方协商同意,特签订本协议。

一、甲方负责制定粮食作物生产技术规程,根据农时对乙方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及时将技术资料、项目补贴等发放到乙方手中。

二、乙方应严格按照甲方的技术规程进行农事操作,统一种植推荐品种、落实主推技术,种植推荐品种和落实主推技术情况将与项目补贴挂钩;积极接受甲方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三、丙方负责组织协调本村农户落实粮食作物生产技术规程,为甲方技术服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以上条款三方须共同遵守,不得违反;本协议一式四份,三方各执一份,报项目实施单位备案一份。

甲方(签章):

乙方(签字):

丙方(签章):

粮食高产 篇5

1 主要成效

落实粮油作物万亩高产创建片25个。其中玉米17个, 大豆5个, 马铃薯2个, 水稻1个。示范作物为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4种作物, 示范片建设规模2.134万hm2。17个玉米示范片平均产量9 384 kg/hm2, 比非项目区增产973.5kg/hm2;5个大豆示范片平均产量2 269.5 kg/hm2, 比非项目区增产286.5 kg/hm2;2个马铃薯示范片平均产量22 134 kg/hm2, 比非项目区增产4 422 kg/hm2;水稻示范片平均产量8 578.5kg/hm2, 比非项目区增产766.5 kg/hm2。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 带动了全旗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生产总体水平的提升[1]。

2 主推品种与技术

2.1 主推品种

各项目片根据本地积温、生育期及自然条件科学合理确定高产、稳产、抗性强的品种。玉米选用九玉1034、先锋38P05、东农292、哈育198、罕玉5、海玉8为主导品种;大豆选用垦鉴27、黑河38号、华疆2、合农69为主导品种;水稻以稼禾1号、龙粳31、绥粳4等为主导品种;马铃薯以兴佳2号、克新1号为主导品种。通过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带动, 全旗新优品种的覆盖率明显加快[2]。

2.2 主推技术

通过几年的创建推广, 玉米总结了一套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技术、高效缓释肥料施用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的应用, 使阿荣旗玉米栽培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大豆重点推广深松整地技术、“垄三”栽培技术、窄沟密植技术、大垄高台栽培技术及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 使农机农艺相结合得更加紧密。马铃薯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 采用农机农艺一体化栽培技术,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马铃薯晚疫病得到控制, 产量明显提高。水稻重点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旱育栽培技术。

3 工作措施与方法

3.1 加强组织领导, 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由政府旗长担任组长, 政府主管旗长任副组长, 相关科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负责高产创建项目推进工作。二是农牧业局成立了专家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规程及内业档案归档工作。三是每个示范片成立技术指导服务小组。明确示范片责任人, 负责项目组织落实工作, 全程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3.2 强化项目整合, 加大资金扶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将高产创建与节水增粮、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具补贴、马铃薯脱毒种薯补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测土配方施肥、玉米双增二百等项目进行整合, 充分发挥各类项目的优势, 使高产创建项目区的资金、物资、人力、技术、措施最大化[3]。

3.3 开展校企联合, 助力高产创建

一是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部门协作, 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示范研究、不同整地作业对比试验、不同秸秆覆盖还田试验、新型肥料试验等试验示范, 使示范片建设内容有层次、有深度。二是与涉农企业开展合作, 定点采购配方肥、玉米大豆种子、安全高效除草剂等农用物资, 保证了示范片播种质量和作物生长安全。

3.4 培育经营主体, 促进规模经营

在开展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工作过程中, 以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 推动土地向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集中, 每个示范片抓住1~2个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进行牵头引领建设示范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 开展整地、播种、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服务, 推进了项目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3.5 加强技术培训, 突出宣传重点

春播前, 重点对科技示范户及种粮大户进行培训;在播前、播种、化学除草等关键时期安排100名技术员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同时在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关键时节, 举办现场观摩会, 使农民看有样板, 学有典型。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技术培训和指导, 保证了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共举办培训班124期, 发放技术资料手册2.1万份 (册) , 直接培训农民6 200人次。

3.6 做好数据收集, 规范档案管理

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及时将有关的文件、方案、信息、图片、测产结果和工作总结等归档立案, 汇编成册[4]。以示范片为单位, 做好生产数据和技术指导日志的记录工作。包括农户花名册、物资使用情况、作物生长记录、农事记录等。聘请专业人员剪辑制作了阿荣旗高产创建工作纪实,

3.7 完善技术规程, 提升单产水平

针对每个示范片实际情况, 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详实的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了4种作物种植技术模式图。抽调推广、土肥、植保业务人员, 编印了农资选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法等系列技术明白纸, 发放到技术人员和示范片农户手中, 指导落实关键技术措施, 提升单产水平。

摘要:2015年阿荣旗实施了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 实施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4种作物, 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 总结了一套适合阿荣旗的高产创建工作做法, 带动了全旗粮食产量的提升。

关键词: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成效,做法,内蒙古阿荣旗

参考文献

[1]刘梦龙.渭南市玉米高产创建成效与做法[J].中国农技推广, 2015 (6) :11-12.

[2]刘先芬, 纪春香.多措并举抓创建, 集成模式创高产[J].中国农技推广, 2015 (8) :14-16.

[3]高丽丹.阿荣旗整建制推进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的做法与体会[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 (1) :60-62.

粮食高产 篇6

摘 要:2009年云南省省委提出,将发展优质稻、专用玉米、马铃薯、麦类四大粮食作物和豆类、薯类、荞麦等小杂粮;稳定完善现有补助政策,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先进增产技术,增加复种指数,努力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本研究主要通过探讨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管理策略、服务机制、关键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的建设和创新,体现高产创建配套服务的管理科学性,为提高科技服务的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管理策略;创新

基金简介: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省科技厅高产创建省级综合配套服务”项目资助。

0 引言

云南受耕地面积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下降、科技支撑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粮食综合平均单产和人均产粮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耕地不断减少的趋势在所难免,增加粮食生产面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在耕地资源无法有效增加甚至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为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了“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云南省开展了科技增粮、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粮食产量取决于增加粮食生产面积和粮食单产两个因素,提高粮食单产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云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而非农业强省,如何全面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率、确保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创新方式

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是充分利用科技优势,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量,提高粮食品质的重要措施。高产创建省级综合配套服务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点在于运用建立的服务机制、关键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的建设和创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服务、管理科学化,提高了科技服务的实效。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的方式,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示范增产,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粮食安全,全面提升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根据省委、省政府“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的总体部署,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及支撑作用,通过技术集成、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增加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使高产创建活动成为良种良法、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和技术的增产潜力。

1.1推广模式创新

复杂的生态条件决定了云南粮食生产对品种需求的多样性,也为云南粮食作物品种选育与大面积示范推广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多年努力,云南粮经作物品种选育取得了突出成绩,培育了系列“云”、“滇”优良粮食作物品种,如云光和云粳系列水稻品种、云瑞系列玉米品种、云麦系列麦类品种、云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等,在生产中表现出较强的增产潜力。在云南省科技厅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中,主要以这类新品种作为示范推广品种。

农业科技的创新体现在:

一、构建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体系,充分结合云南生态类型、气候类型多样的实际,加强对适合云南不同生态区域和气候类型的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体系的集成研发及示范推广,强化不同类型、不同模式间套种技术的区域科学布局,充分发挥间套种技术促使复种指数最大化的优势,以扩大间套种技术推广来减少云南耕地资源相对不足带来的影响。

二、扩大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面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项有效节约成本、增产粮食产出的技术,目前云南示范推广面积已达 200 多万亩;进一步加强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深入研发推广,对增加云南水稻产量、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围绕云南土壤特点,遵循肥料报酬递减律,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确定最经济的肥料用量,针对云南粮食产区土壤养分实际,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产品质量,使化肥利用率提高 10%左右,增产率达15%左右。

四、加强适合云南粮食生产的抗旱技术研发,对实现云南粮食稳产、增产,确保粮食安全。

1.2管理模式创新

1.2.1建立服务组织机构模式

加强对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创建活动正常推进并取得实效的关键。从组织管理层面,云南省成立了省级行政部门引导,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负责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制定、事务协调、资金落实、监督检查及考核奖励等;从组织实施层面,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立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工作组,由科技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和成员,负责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资料收集汇总、检查指导及总结等;从技术指导层面,成立了由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大、云南师大等单位组成技术指导组,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为项目实施承担者,负责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编制、高产创建粮食作物品种的推荐与发布、技术检查与指导服务、技术总结等;从品种与技术落实层面,各责任单位、州市农业局和农科所(院)等单位组成了高产创建活动品种与技术实施小组,负责品种与技术的组织实施等工作。

1.2.2搭建工作经验交流制度

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来,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不定期召开现场交流会,让各地代表实地参观学习借鉴;同时在此工作基础上,加强相同作物、相同生态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把现场参观拓展到部门与部门、州市与州市、部门与州市间的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共同推动创建工作,提高实施成效。

1.2.3完善高产创建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肯定了粮食生产市、县及单位、个人的贡献。通过简报表彰等方式,对在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褒奖,从而更好地保持继续做好粮食高产创建的热情和激情。

1.2.4建立投入产出评估制度

粮食高产创建主要以科技来体现成效,新品种、新技术是粮食高产创建的主要支撑。新品种、新技术在推进粮食高产创建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项目承担单位在服务过程中,要求粮食生产潜能的最大化,建立健全粮食生产投入产出评估制度,让粮食高产创建更加体现科学、更加符合生态规律。

1.2.5建立作物品种区域轮流推广制度

转变观念,重视优良作物品种的交替轮换种植,避免多年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田块种植同一品种,而采用多个品种轮流替换,以降低作物品种快速退化、作物病虫害大范围大面积发生的风险。高产创建管理策略探讨

2.1逐级签订责任书,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为使高产创建活动取得实效,把高产创建活动纳入目标考核,与示范区科技管理部门签订了项目实施任务书,责任到人,服务到点。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的研究院校实行分片承包责任制,进行技术指导,与基层科技人员协作共同完成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各示范县科技管理部门与实施项目乡镇、基层分片包干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指标。

2.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

结合我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分布、优势生产区域、不同生态类型、种植节令、科技基础,制定了《云南省科技厅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每年示范作物的创建目标,选择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小麦、油菜等作为高产创建的示范作物,每年在全省25-26个县(市、区)建立50-52片高产创建示范区,每片高产创建示范面积为1万亩,明确示范作物的创建目标。各示范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内容、主栽品种、协调机制、工作进度及保障措施等,为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3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配套技术,优化示范推广体制

在充分考虑生态、气候、土壤的基础上,由示范县(市、区)科技人员提出品种名单及科技措施,专家组审核通过后,采用统一供种的方式推广新品种,共示范推广种植新品种近百个,良种覆盖率达100%,其中主要以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选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为主。按照 “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围绕“六个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培训)开展工作。

在技术措施方面水稻应用旱育壮秧种衣剂、旱育保姆等育秧技术,精确定量栽培、免耕带土抛秧、单双行条栽等栽培技术;玉米采用种子包衣、育苗湿直播或“三干”播种,宽窄行单株种植、地膜覆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合理密植等技术;马铃薯重点推广脱毒种薯种植,高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等技术。

技术培训方面各示范区组织技术人员在生产关键时期,通过现场指导、墙报专栏、咨询讲解、专题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对乡村干部、蹲点人员、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积极推进实用技术入户到田。在百亩核心区选择重点地块、重点农户,实行重点扶持,对积极性高、经验足、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进行重点辅导,使创建活动创出精品、创出典型,真正发挥技术指导及技术辐射带动作用。

2.4搭建监督管理机制,认真组织测产验收

为加强对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监督管理,科技厅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关键农时采用集中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方式组织人员对实施县开展“五查五看”等督促检查工作,组织检查组每年分别对25个或26个示范区进行集中督促检查一次,不定期对示范区中耕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实施县(市、区)领导小组则对示范片区现场督促检查。制定并实行月报工作制度,要求各实施县按格式定期上报粮经作物高产创建工作进展,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实施县共同协商。进入收获期后,按照《云南省农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按县(市、区)自测、州(市)级复测、省级抽测的方式认真组织测产验收,对高产创建的成效严格把关。

2.5扩大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影响力,创新宣传方式

为便于农民学习,加强社会监督,加强科普宣传,每个示范点均设立一块展示标牌,全省每年共建立50-52片高产创建示范标牌,标明创建单位、行政及技术负责人、指导专家、产量目标、种植品种和实施关键技术;各示范区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工作简报等方式加强高产创建活动宣传,扩大了影响面;同时规范高产创建活动档案建立工作,各示范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完成了档案、图片、电子文本、宣传培训资料以及多媒体汇报材料的整理和保存工作。

2.6勇于探索,创新高产创建服务咨询模式与机制

上一篇:数字机房下一篇:平等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