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特色地方品种三篇

2024-09-12

甘肃省特色地方品种 篇1

1.1 供试品种 (系)

本地早, 红玉柑, 满头红, 温岭高橙, 瓯柑, 胡柚。

1.2 砧木苗培养

茎尖微芽嫁接采用枳橙和枳壳为砧木, 于上年秋季 (9月) 采摘枳橙和枳壳成熟果实, 用75%酒精擦洗作表面消毒, 用保鲜袋装好贮藏于4~5℃冷藏柜中贮藏备用。翌年5~9月, 分批播种。

从成熟的枳橙和枳壳果实中剥取饱满的种子, 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0分钟, 软化种子表面的果胶, 用清水冲洗直到果胶去除干净。在无菌条件下, 用5% (v/v) 的次氯酸钠溶液对种子消毒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4~5次。在灭菌滤纸上剥除种子的内外种皮, 置入固体的MS培养基中, 每试管接2~3颗种子。标好品种和日期, 置于25±1℃的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14天左右, 获得黄化苗供嫁接用。暂不用的砧木苗可置4℃冰箱内保存, 时间不超过1个月。

1.3 茎尖微芽嫁接

取2~3cm的春、夏梢, 置于有清水的三角瓶中保湿。用洗洁剂清洗干净嫩芽表面的杂质, 在无菌条件下, 用5% (v/v) 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嫩芽消毒6min。切去砧木顶端和部分根端, 留茎长1.5~2cm, 留根长2 cm, 然后在砧木上切出三角形创口。在可视显微镜下用嫁接刀尖剥取保留生长锥及2~3个叶原基的茎尖, 嫁接到准备好的砧木上, 用刀背按压使茎尖与砧木的横切口完全接合。嫁接好的试管苗置入滤纸桥支撑的MT基本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培养温度保持在25±1℃, 光照为2000Lx, 每天12~14小时。1个月左右, MT基本液体培养基中的养分基本耗尽, 及时转接MT培养基。

1.4 除萌

嫁接后1周左右, 砧木萌芽开始出现, 生长迅速, 会吸收大量营养, 如不及时去除, 会严重影响接穗生长, 有时甚至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褐化死亡。除萌时, 用长镊子将嫁接苗小心取出, 用嫁接刀将砧木萌芽在灭菌滤纸上切除, 注意不要伤害到接穗。一般经过2~3次除萌, 接穗便会抵制砧木萌芽的生长, 萌芽便不再发生。

1.5 嫁接成活苗的移栽

转管后约1个月, 嫁接苗长出4~5片叶片后, 便可进行移栽。将待移栽的嫁接苗在自然光下炼苗1周。在移栽前准备好培养土, 成分为1/3珍珠岩+1/3蛭石+1/3泥炭, 配好后高压灭菌。将经过高压灭菌的培养土分装在培养钵中。将嫁接苗从试管中取出, 洗净根部的培养液, 移栽入培养钵中。把试管中残留的培养液倒入培养钵, 用清水浇灌, 直到底部有水滴出。培养钵上罩以塑料袋, 保持水分。移栽后3~8天浇水1次。2周左右待嫁接苗生长稳定后, 将上面的塑料袋去除。60~90天后, 苗木长大, 移栽到大的培养钵中继续生长。

1.6 茎尖嫁接苗二次嫁接

为加速茎尖微芽嫁接脱毒苗的生长, 将营养钵中生长60天左右的小苗连同砧木再嫁接于无毒的健壮大枳橙砧苗上, 采用契形靠接法, 切面约2cm, 接后用嫁接薄膜绑紧, 罩上保鲜袋保湿, 置于网室内培养10天左右, 即可去掉保鲜袋, 移入温室中继续看护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微芽嫁接成活率差异较大

采用微芽嫁接培育6个柑桔品种 (系) 的茎尖嫁接苗, 生长状况均良好。嫁接成活率以枳橙为好, 平均成活率达20.1%~35.7%;而枳壳较差, 平均成活率仅为8.1%~13.5%。原因可能是枳橙的砧木苗较枳壳粗壮, 茎尖与砧木切口愈合性好。试验表明, 以枳橙为砧木, 供试的6个品种间的嫁接成活率差异较大, 以本地早成活率最高, 为38.3%~52.1%, 其次是温岭高橙和红玉柑, 平均成活率分别为35.6%和33.1%, 满头红的成活率较低, 平均10.6%。

2.2 二次嫁接促进试管苗快速生长

二次嫁接试验表明, 采用二次嫁接的茎尖嫁接苗在营养钵里培养10天左右即发出新芽, 而对照直接移栽的则需30天左右才发出新芽, 且缓苗期长。二次嫁接苗培养约60天, 试验的15株本地早二次嫁接苗平均叶片2.1~5.6片, 最多达8片叶, 比直接移栽的试管苗生长健壮, 二次嫁接成活率达76.3%~95.1%。

3 小结

推荐两个优质特色地方肉鸡品种 篇2

1.品种形成:德化戴云黑鸡主产于福建省德化县戴云山主峰和九仙山周边的村落,属优质肉鸡地方品种,具有独特的品种特征特性。

德化戴云黑鸡主产区属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地处山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当地农户养鸡主要利用杂草、虫蚁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自家农副产品、青绿饲料,以放养为主。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逐步形成了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相对稳定、能适应山区饲养条件的德化戴云黑鸡品种。德化戴云黑鸡有丰富的黑色素,胆固醇含量低,肉质鲜美甘润,风味独特,是膳食和滋补佳品。当地中医认为,黑鸡具有滋阴补肾、祛风湿等功效,比其他鸡更滋补,是民间传统的滋补食物。当地人民喜食黑鸡肉,有用黑鸡作为婚嫁种鸡、招待贵重客人、产妇“做月子”等传统习俗。据《德化县志》记载,该品种在德化至少有上百年的饲养历史。

2.体形外貌:德化戴云黑鸡公鸡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全身羽毛深黑、呈片羽状,主翼、背部和尾部羽毛呈墨绿色;单冠直立呈黑紫色,冠尖一般为5~8个;乌喙、乌脚、乌骨、乌灰皮、乌灰肉等。母鸡形似公鸡,但体型较小,鸡冠比公鸡小并微钭。

3.肥育性能:德化戴云黑鸡的生长速度较慢,据测定,5月龄公鸡的平均体重约为1650克,母鸡约为1350克。在农村以饲喂糠麸拌饭、菜、稻谷和煮熟的甘薯片等为主的条件下,料肉比为5~5.5∶1。据屠宰测定(公母各4只),6月龄公鸡半净膛屠宰率为82.9%,全净膛屠宰率为73.2%;6月龄母鸡半净膛屠宰率为80.8%,全净膛屠宰率为69.2%。

4.繁育性能:德化戴云黑鸡小公鸡5月龄开啼后即可配种。母鸡6月龄开产,就巢性强,年产蛋约120枚,平均蛋重40~45克,蛋壳为浅褐色。种蛋的受精率一般约为90%,入孵蛋孵化率为75%,受精蛋孵化率为83%(彩图参见88页图6)。(福建 刘鸿涛 刘志军)

二、安义瓦灰鸡

甘肃省特色地方品种 篇3

为贯彻落实最近召开的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腾冲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我县生态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稻米生产。创建我县高原特色水稻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水稻产业强县的步伐,提出创建我县高原特色水稻产业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一、水稻生产现状和发展优势

(一)生产概况

水稻是我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居于全县粮食生产的首位,常年种植面积40-45万亩,2011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44.71万亩,平均单产404公斤,总产18.07万吨,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40%,总产的52%左右。

(二)发展优势

腾冲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因此、生态资源极为丰富,培育了水稻品种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云南省少有的水稻种质基因库,享有“天然植物园”、“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的赞誉,目前,省内培育推广的水稻品种多数都有腾冲水稻老品种的亲缘。中部有专用于加工地方特产干鲜饵丝的晚籼优质饵丝稻品种天杂58、74—35,西北部有品质优良的晚粳糙米品种老大谷、大水谷、“三邦70罗”,南部有红细软、毫木细、黄板所等地方名特优稻米品种。

全县拥有热区优质稻、饵丝专用稻、优质粳稻三大稻米资源和品种类型,按种植区域和品种类型可分为三大生产区域: 一是南部低热河谷优质“软米”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龙川江、大盈江流域的荷花、新华、蒲川、团田、五合、芒棒及曲石、界头(部分村社)等中南部9个乡镇,适宜优质杂交籼稻和热区优质稻种植,常年种植面积10—15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是滇瑞、德优品系、细红软和籼杂内香、宜香等一批常规和杂交籼稻高产优质软米品种,还有黄板所、毫木细、紫米、香米等地方名特老品种。

二是中部籼粳交错区的腾越、清水、北海、和顺四乡镇及北部曲石、界头两乡镇的部分区域,是地方特色饵丝专用稻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5—6万亩。饵丝稻是我县特有的地方品种,是在我县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经长期选择而形成的一个高原晚籼硬米类型,是加工饵丝的专用稻谷,当地称为“浆米或粑粑米”。由于腾冲饵丝对稻米的品质有特殊的要求,需用含直链淀粉高胶稠度好的籼稻硬米加工,一般的稻米很难替代。现存可用于加工饵丝的的地方品种不多,仅有天杂、红20、广陆矮等品种,目前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品种是腾冲县农业技术推广所从天杂58变异株系中选育的腾58—

6、58—7两个品系。

三是西部的猴桥、滇滩、明光、固东、马站五乡镇及中北部界头、曲石、北海、腾越等乡镇的中高海拔区域,是我县优质粳稻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约20—25万亩,目前推广种植的粳稻品种主要有鄂粳杂、滇杂、岫系、云粳、楚粳等系列品种类型中的优质高产品种。

二、发展思路

围绕以“品种为龙头、配套高产技术”为依托的技术路线,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栽培管理措施,加强抗病高产水稻新品种的引 种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加快品种的更新步伐,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和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等科技示范项目的开展,加快腾冲特色水稻产业开发利用。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地方特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的建设

1、在中南部荷花民团片、腾越洞山片建设地方特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按照成片区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强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配套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路,以及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逐步把目前的中产田建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把低产田改造成产量稳定的中产田,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优质稻米商品粮生产基地。

2、加强政策扶持。对龙头饵丝加工企业和民间稻米经销商的扶持力度,帮助饵丝加工企业和稻米经销商拓宽市场,提高农产品质量,创造名优产品,增强企业消化能力,扩大订单农业生产,首先要制定相关政策,督促企业和稻米经销商在稻谷收购价格上体现出优质优价,防止变相压价,损害农民利益。其次是对相对集中的优质稻主产区和饵丝加工专业村,如荷花坝派村和腾越镇胡家湾可采取联合组织稻米、饵丝加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分散的种植户和加工户组织起来,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创造名优产品,提升产品价值。

(二)措施和对策

1、抓好良种良法的配套与实施。创建高原特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和开展地方特色优质稻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的重点,关键在于: 一是在全县范围内抓好以品种为龙头、适用技术为依托的良种良法的配套实施,抓好科技培训和品种改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工作力度,提高全县水稻生产整体科技水平;二是在整个示范区内,重点突出产业体系建设对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率,扎实开展水稻高产创建,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幅射带动平衡增产,重点推广机插机收,稻草全量还田培肥地力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力度引进示范、展示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扩大示范区的样板幅射带动效应,加快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旱育秧、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示范推广。

2、重视和加强地方特色水稻生产的科技推广工作。加强对品种选育、试验、示范等基础性工作的项目支持,安排专项经费,抽调技术骨干组成专业技术队伍,抓好试验示范及科技推广工作。

3、加强对地方特色品种的良种繁育和提纯复壮工作。我县目前大面积种植的优质软米品种滇瑞408、201、细红软等因种植年代过长,品种退化比较突出,抗病性、丰产性均有所降底。目前推广种植的饵丝稻品种均系从天杂58变异单株中经穗选穗繁系统选育而成,因此遗传基础较窄,品种比较单一。饵丝稻品种由于其生育特性所致,一般整齐度都比较差,遗传因子很不稳定,品种的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容易发生变异,已定型的品种多年种植后,在米粒颜色上仍难稳定,有白米红米之分,影响了饵丝的外观质量。为确保品种纯度,必须年年进行原种扩繁、去杂去劣、提纯复壮后再进行良种繁殖,所以加强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为今后饵丝产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优质种源的供应,是一项亟需认 真抓好加以落实的工作。

4、加强对外交流和与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引进外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以加快品种更新和成果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近两年我县已成功地与省农大、省农科院稻作所、市农科所合作,利用我县品种资源和育种单位的技术,合作培育新品种。

5、抓好品种布局,实现区域发展、规范栽培。长期以来我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稻米生产多为农民的自发种植,面积分散,管理粗放,这是我县优质稻米产量不高、效益不显、品种混杂、米质掺杂、品质不保的主要原因。为保证龙头企业和稻米经销商收购到优质原料和实现优质优价,扩大订单农业生产的规模,应引导和鼓励农民实行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发展。在品种布局上优先发展荷花、蒲川、团田等优质软米和腾越、界头饵丝稻两大特色稻米主产区,以滇瑞408、细红软、腾58—

6、58—7为主推品种,扩大示范腾58—

8、T08—17,在南部低热河谷地区扩大示范内香优、宜香优和德优等杂交常规籼稻软米品种,形成以中部腾越、荷花为重点,南北并重的生产格局。

6、加强科技创新

要确保我县高原特色水稻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须在科技推广工作上有所创新,加强选育种工作,提高栽培措施的技术含量,调整品种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实行区域发展、实现规范化种植。加强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确保食品安全,扩大订单农业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效应,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上一篇:手机卡牌游戏下一篇:创新创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