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无张力十篇

2024-09-12

开放式无张力 篇1

关键词: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式,腹膜外疝修补术

体内某脏器、组织若脱离其正常解剖部位, 透过先天或后天所形成的缺损、薄弱处到达其他部位, 称为疝。腹股沟疝作为一种较多见的腹外疝, 有腹股沟斜疝和直疝之分, 患者多见于男性, 发病时, 做走路、跑步等动作后会出现强烈痛感, 影响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方法包括传统疝张力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以及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目前, 传统疝张力修补术已遭淘汰, 而腹腔镜疝修补术还未被广泛应用[2]。所以,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目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首选手段。本文就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30~65岁。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A组男45例, 女9例, 平均年龄 (51.0±4.5) 岁, 平均病程 (4.7±1.9) 年;B组男41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53.0±3.8) 岁, 平均病程 (4.2±2.1) 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疝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3,4]:①已成年的患者;②符合成年腹股沟疝诊断标准的患者;③知情签署同意书的患者;④能配合研究及进行实施随访的患者。 (2) 排除标准[5,6]:①不满18岁的患者;②严重肝功能受损及心脏、肺脏功能不全的患者;③不具备自主能力的患者。

1.3 手术材料

2组选取同种平片, 材质是聚丙烯, 型号大小为8cm×12cm, 根据情况将A组补片裁成椭圆形状, 将B组平片裁成一侧呈上下两片式, 对侧呈圆弧状。

1.4 手术方法

1.4.1 A组:

进行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 患者进行全麻, 等待麻醉起效。首先, 在患者脐旁横切一个约1cm的小切口, 暴露出腹膜前间隙, 进行腹腔镜的放置。然后, 对疝囊进行分离, 注意保护精索不被损伤, 当遇到较大疝囊时可作出必要横断。远端不作处理, 缝合近端, 使腹腔关闭, 将补片放置得当后, 固定于腹膜前间隙, 并保证其不移位, 止血后, 闭合切口。

1.4.2 B组:

进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患者局麻后, 开一约5cm的斜向切口, 注意保护神经及血管。逐层打开后, 在不伤害精索的前提下开始游离疝囊, 当遇较大疝囊时作出横断, 远端不予处理, 近端结扎, 腹股沟管后壁放置并固定补片, 止血后, 闭合切口。

1.5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复发情况以及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血清肿、切口张力性疼痛、尿潴留、阴囊水肿等并发症的情况, 并进行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并发症

经术后随访观察发现,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B组的20.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由腹壁肌肉的强度减弱及腹内压增高所引起的, 其临床表现有可复性疝、滑动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等, 其诱导因素包括腹内压力上升、腹部强度减弱等, 大部分腹股沟疝通过查体或临床症状可被确诊[7]。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段有非手术疗法与手术治疗, 而为了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手段。而开放性无肌张力疝修补术就是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常用手段。

20世纪末, 新兴一种生物性质的复合材料, 可以用来增加腹股沟管后壁的强度, 从而使腹股沟疝得到了有效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被称为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8]。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膜外疝修补术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开放性无肌张力疝修补术。这两种方法应用时避免了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毁坏, 在生理机理方面更合理, 且由于无肌张力, 因而大大缩短了术中缝合时间, 术后患者手术区域无张力性痛感, 对手术后患者的术后活动无需予以过分干预, 且较传统修补术创伤小, 用时短, 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愈合快以及复发情况也不明显。就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而言, 其在手术过程中, 操作简洁, 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基层医院也可得到普及。因而, 早在2009年时, Lichtenstein术式就被作为一种最佳的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 但Lichtenstein术式在适用疝型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较为适合初发直疝及斜疝的治疗[9,10]。而腹膜外疝修补术, 操作过程相对复杂, 对手术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有更精细的要求, 不仅花费方面也相对较高, 应用范围也相对较小。但与Lichtenstein术式相比, 腹膜外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创口较小和适合于各种疝类型的特点。在腹膜前间隙健全的前提下, 腹膜外疝修补术便可以对复杂型的复发疝进行治疗, 且当对双侧疝进行修补时, 可经同一切口治疗。但是, 采用这两种术士治疗时, 要特别注意平片的放置与固定, 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张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 由于不同的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之间优缺点各异, 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时, 关于如何选取方案方面依旧存在分歧。

本文结果显示, 2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复发情况等诸多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但对比组间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发现, 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 差异显著 (P<0.05) 。由此可知, 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应用方面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故而, 若应用得当, 治疗效果都较理想, 值得继续沿用。

参考文献

[1]张朋, 牛兆健, 屈彬.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 2014, 35 (19) :4203-4204.

[2]刘玉华.腹腔镜疝修补术 (TEF) 与开放性无肌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 (8) :15.

[3]李凯, 许光中, 王桐生.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比较研究[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16.10 (1) :21-23.

[4]宋旭波.Lichtenstein法与Bassini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37 (6) :703-704.

[5]金磊, 刘文生.二种术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14.8 (4) :356-357.

[6]Izumi S, Muano T, Mori A, et al.Common carotid artery stiffness,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 bolis mafter menopause[J].Life Sci, 2015, 78 (15) :1696-1701.

[7]张文海, 白剑, 侯湘德, 等.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21) :3911-3913.

[8]辜树勇, 沈映玲, 郑宗珩.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5, 18 (6) :481-483.

[9]吴任鸿, 李佳勇, 郭汉东.不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 2015, 26 (14) :2134-2136.

开放式无张力 篇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6例腹股沟疝患者,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5±9.2)岁,男性86例,女性10例。斜疝75例、直疝19例、复合疝2例,单侧疝83例、双侧疝13例。疝分型[3]:Ⅰ型24例、Ⅱ型42例、Ⅲ型25例、Ⅳ型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疝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前行常规检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消毒,给予硬膜外麻醉,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2 cm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暴露疝囊,高位结扎疝囊,先用4-0缝线缝合疝囊[4],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剪裁适当大小的补片进行修补,充分缝合固定,术闭依次关闭腹腔,进行无张力缝合。

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式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术前行常规检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消毒,给予全身麻醉,脐下缘10 mm处切口,置入腹腔镜,填充CO2气腹,压力为13 mm Hg[5],置入10 mm的Trocar,分别于脐与耻骨联合中点、脐与髂前上棘中点连线处置入5、10 mm的Trocar,用单极电凝离断疝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剪取适当大小的补片,缝合固定,手术结束后留置导尿管。

1.3观察项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和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尿潴留、血清肿、神经感觉异常以及阴囊血肿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成年人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不同于小儿,腹股沟管区为腹壁较为薄弱的区域,且此区域有精索通过,导致局部腹壁强度减弱,易诱发腹股沟疝[6]。早期可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一较小的可复性肿块,患者仅在劳动、剧咳、站立等条件下出现,用手按压或者平躺肿块可消失,随着疾病的进展可逐渐影响劳动和行走。

腹股沟疝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法,其复发率较低,开放式无张力山修补术的手术设计非常合理,手术适应证范围较广,复发率较低,手术切口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7]。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改良式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被应用到临床,其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其具有微创、简单的特点,更佳符合现代审美学的要求,且其术后并发症少。汪江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住院费用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和复发情况无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尿潴留、血清肿、神经感觉异常以及阴囊血肿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蒋能孟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术后疼痛评分、恢复日常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改良式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复发率低,但住院费用较高,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改良式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6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式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和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尿潴留、血清肿、神经感觉异常以及阴囊血肿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复发率低,但住院费用较高。

关键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植入,腹股沟疝

参考文献

[1]姚丽峰,杨福鹏,段毅勇,等.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8):85-86.

[2]曹景恺,任重,王晓辉,等.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与Lichtenstein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比较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6):490-492.

[3]廖江泰,王新广.探讨疝补片在中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7):70-71.

[4]赵海生,张晓华,黄明华.成人女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开放手术术中不同处理方式及效果的比较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1):1547-1550.

[5]Goede B,Klitsie PJ,van Kempen BJ,et al.Meta-analysis of glue versus sutured mesh fixation for Lichtenstein inguinal hernia repair[J].Br J Surg,2013,100(6):735-742.

[6]马庆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44-145.

[7]Choi BJ,Lee KJ,Lee SC.Direct application of single-port laparoscopie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inguinal hernia repair by an experienced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surgeon who was inexperienced in conventional TEP hernia repair:initial experience with 100 eases[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eh A,2014,24(5):333-338.

[8]汪江,龚建云,邱学辉,等.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27-28.

开放式无张力 篇3

【关键词】腹股沟疝;复发性;无张力修补术;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10-01

现阶段,腹股沟疝临床上多行手术治疗,但是术后多伴有并发症,且复发率较高,针对复发性腹股沟疝临床上多采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有文献报道[1],复发性腹股沟疝采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复发率低,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复发性腹股沟疝采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24-85岁,平均年龄为(46.5±2.7)岁,合并高血压患者25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10例,合并肺气肿患者9例,合并冠心病患者6例,合并顽固性便秘患者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本组患者中斜疝患者52例,直疝患者28例,股疝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史,复发时间短于12个月患者42例,12-24个月患者30例,24个月以上患者28例,初次修补手术后复发患者62例,2次修补手术后复发患者24例,3次修补手术后复发患者14例,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手术禁忌症患者等。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均使用美国进口的网塞补片装置(8个花样结构锥形疝环填充物、1个外层带凹槽层、1个一端有圆孔便于精索穿过的加强腹股沟疝管后壁补片)。修补材料为聚丙烯单丝编织成的不可吸收的锥形填充物及成型补片,抗感染性与组织相容性良好。患者术中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于原手术切口部位切除瘢痕,切开皮下组织集腹外斜肌腱膜层,分离组织后定位疝囊与精索,注意不要损伤神经及精索组织。术野尽可能暴露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及联合腱组织,分离疝囊直至内环疝口。如疝囊较大,横断疝囊,近端分离后结扎,远端不作处理,化大疝囊为小疝囊,后将小疝囊推入内环口再送入腹腔,如疝囊较小,直接将疝囊经内环口推入腹腔,将锥形填充物填入疝环内,保持腹横筋膜与填充物外瓣平行,后将周围组织与填充物叶瓣缝合,将成型平片置于精索后方,保证补片上下缘固定于斜肌、腹横肌及腹股沟韧带相应位置,平片圆角缝合固定于耻骨结节2cm部位耻骨腱膜组织[2],最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组织。术后6h均给予沙袋加压,抬高阴囊,给予抗生素治疗。

1.3观察指标统计患者手术实施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等。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x±s)形式,行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形式,行X2检验。

2.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手术时长为35-90min,平均手术时长为(55.4±2.7)min,术后7-8小时可少量进食,术后8-12小时可下床活动,且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均可耐受,且无牵拉感,无需给予止痛药物。100例患者术后8例患者出现急性尿潴留,经尿管引流48小时后可自行排尿,6例患者出现阴囊积液,给予注射器穿刺抽液处理后病症明显缓解,1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并未给予处理15天后自行吸收。本组患者住院时长为5-10天,平均住院时长为(6.0±0.5)天。术后随访6-12个月,并未出现复发。

3.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操作方便、设计合理等优势[3]。有文献报道[4],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具有微创性,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见效快、恢复快等优势十分突出。本文临床统计结果显示,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手术时间短,康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低,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提示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于复发性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现阶段,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体分为平片式与充填式两种术式,各种术式均有应用。有文献报道,各种无张力疝修补术通过无张力缝合可以减少切口并发症诱因[5],减少术后患者疼痛,且术后患者肢体活动不受限,手术材料成本低,应用优势十分突出。国外统计资料显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复发率在1.0%左右,预后效果较佳。本文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疗效,可见,无张力疝修补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智明,邹寿椿,裘华森,施墩,姜蔚.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5,24(02):122-123.

[2]汪海.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36(23):54-55.

[3]陈光明.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2(04):196-196.

[4]戴荣国.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15(04):596-596.

[5]施欲新.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64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7(18):55-65.

开放式无张力 篇4

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及要点。

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40例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成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手术失败或术后并发症4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成功经验。

结果:参考组患者年龄>60岁、合并慢性疾病、前列腺增生症、硬膜外麻醉方式、术后慢性疼痛、内环缝合过紧等人数明显多于参考组(P<0.05);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切口、阴囊浆液肿、切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股沟区异物感等。

结论: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然而医护人员要严格操作,掌握手术适应症,从而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腹股沟疝 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 成功经验 要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27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71-02

腹股沟疝是威胁中老年患者健康的常见病症,患者需要通过手术复位痊愈,传统手术切口较大,对患者机体损伤较为严重,同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近年来随着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使用,患者手术质量明显提高,然而老年患者具有身体抵抗力差、合并并发症等特殊性,同时手术操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可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为对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要点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笔者对我中心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采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2例,女8例,其中斜疝23例,直疝12例,复合疝5例;选取同期采用采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后出现并发症患者作为参考组,男31例,女9例,其中斜疝24例,直疝12例,复合疝4例,两组患者性别、病情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手术方法为填充式网塞、平片修补法、腹膜前修补术(Kugel、PHS)三种方法中的一种,知情且愿意参与研究患者;排除标准:嵌顿疝、复发疝、双侧疝、绞窄疝患者。

1.3 方法。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在术前0.5h静滴抗生素,在耻骨结节部位与内环口做手术切口,长度为5cm左右;术中操作时加强对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的保护,尽量不打开疝囊,疝囊过多进入阴囊或者疝囊过大患者可打开,在缝合时避免对耻骨骨膜的缝合;将精索钝性分离,并高位分离疝囊,自内环口将网塞送入腹腔,填充到位后,间断缝合疝环周围与网塞周缘的腹横筋膜,之后在精索后方放置单层补片,固定完成后将腹外斜肌腱膜与皮肤进行缝合,手术完成。参考组患者除麻醉方法与观察组不相同外,其余操作步骤均一样。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患者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类型等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腹外疝的90%~95%。传统疝修补术复发率高达10%~15%。目前,由无张力疝修补术替代传统疝修补术,其手术复发率降低到1%左右。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成败主要在于腹股沟后壁缺损的修复情况,我国腹股沟疝患者大部分在基层医院进行治疗,基层医院较大型综合性医院存在规模小、设备较落后、各种医疗资源有限等情况,在基层医院开展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且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可学习性强、禁忌证少及复发率低,既可降低麻醉意外风险,亦可降低长时间住院所带来的治疗费用升高,节省医疗资源。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的观察能够看出高龄、合并并发症及术前前列腺增生症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主观因素,因此在治疗前,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积极治疗患者合并症,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等,基本处于正常水平后可进行手术治疗。术中硬膜外麻醉是导致尿潴留的重要原因,而术中疝补片放置不平整是导致腹股沟区异物感的重要原因,其中体型偏瘦患者此感觉更加严重,同时患者出现的害怕、恐惧、不信任感等意识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及异物感的几率更大[1]。术后内环缝合过紧、术后慢性疼痛、疝补片对神经、血管及精索的压迫等是导致术后神经瘤的重要因素。术中止血不彻底、疝囊操作过多等可导致阴囊、切口浆液肿的主要原因。

为提高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医护人员在操作中要严格手术操作,遵循无菌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强拉硬扯,尽量轻柔,从而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切口积液、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2]。游离疝囊时要高位游离,以可看到腹膜外脂肪,达到腹膜外间隙为原则;在对巨大斜疝疝囊进行游离时,避免完全分离,从而减少对精索血管损伤的危险。缝合耻骨结节处时要熟练操作技巧,缝合深度得当,既避免疝复发,又避免结扎过紧所导致的神经分支的损伤。总之,在手术操作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手术操作,严格手术适应症,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实现手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谭嗣伟,梁存河,田然,等.成人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1572例 [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4):53-55

无张力疝修补术80例应用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成人腹股疝80例, 男6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65岁, 60岁以上占到80%.其中腹股斜疝69例, 直疝11例, 复发疝5例;合并有心脑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泌尿系疾病患者30例。

1.2 材料

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Bard网塞一套, 它是由一个漏斗状各8个花瓣的网塞和一张成型补片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装置, 网塞主要是对疝环进行充填, 而成型补片主要是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缺损。疝补片是用超纯纤聚丙烯编织的未染色丝网, 它提供了成纤维细胞渗透的框架, 并最终与邻近组织结合, 在人体内是无毒的, 不会引起细菌滋生。

1.3 手术方法

(1) 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前30 min静脉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2) 取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常规切口, 找到疝囊, 高位游离至疝环, 游离精索并提出, 此时如果疝囊较小, 可不切开疝囊, 斜疝患者将疝囊直接推入内环口, 直疝入直疝三角。然后将网状锥形疝充填物填至疝环内, 与疝环固定6~10针, 深度应与腹横筋膜持平, 再将网状补片置于精索后方并与周围组织固定, 使之平整地覆盖于腹横筋膜的表面, 补片于耻骨交叠1 cm~1.5 cm而固定于该处的腱膜组织上, 补片的周边缝合固定, 最后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缝合切口。如果疝囊较大, 则将其横断, 近端高位分离后结扎, 但不要高位结扎, 结扎后使大疝囊变成“小疝囊”, 然后将“小疝囊”推入疝环口, 置充填物间断缝合固定, 再将网状片补放置在精索后方并缝合固定[2]。

2 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40 min, 最长70 min, 48 h~72 h后下床活动, 术中出血较少, 术后疼痛轻。尿潴留1例, 伤口局部隆起异物感1例。平均住院日5 d~7 d, 随访目前无复发病例, 无肠粘连、肠梗阻、术后固定性神经痛等并发症。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外科常见多发病, 成人腹股沟疝多见于老年人, 病因与腹股沟区薄弱结构、腹横筋膜的缺损及一些增加腹内压因素的慢性病有关。手术是成年人疝惟一的根治方法, 经典的疝手术方式的缺陷是非生理解剖性的高张力修补将不同的组织强行拉拢缝合, 不仅偏离了正常的解剖部位, 张力很大, 而且缝合的邻近组织多有缺陷, 不易产生真正的愈合, 增加了患者术区有疼痛及牵拉感, 术后恢复生活和工作较慢。此外, 高张力的缝合极易使组织产生撕裂, 造成修补失败, 亦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是目前疝治疗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其依据现代腹股沟内区的理论基础, 强调: (1) 修补加强腹横筋膜, 而不是各层次组织修补; (2) 组织修补应完全无张力[3]。所利用聚丙烯网片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较稳定, 其强度及柔韧性较好, 不易老化, 极少有异物反应, 能促进纤维细胞的内生长, 使之能承受超过生理范围内的压力[4]。采用聚丙烯网片无张力修补术有着明显的优势, 用网状锥形疝环充填物填塞疝并与四周固定, 与组织相容, 形成坚固的屏障, 可使腹内压分散, 避免局部高压形成, 达到真正加强后壁的效果。该术式设计科学合理, 符合正常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 有利于功能恢复, 特别是对于复发疝具有根治的效果, 减轻患者痛苦及负担, 术后早期可下床活动[5]。因此, 具有复发率低、伤口小、恢复快等优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不做腹股沟广泛解剖, 仅将疝囊剥离至内环口, 用网状锥形疝环充填物填塞疝环并与四周固定, 可使疝环口消失, 简化了操作, 减轻了局部损伤, 较传统的疝修补术更为先进、有效。由于置入网片后使后壁加固, 故对有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症等患者可放宽手术指征。本组80例腹股沟疝, 包含多种临床类型, 利用该手术修补, 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较少, 术后疼痛轻, 并发症少, 随访无复发, 与既往报道相符, 因此是成年人疝修补的理想选择。该手术方法在术中要求做到止血彻底, 术后用沙袋压迫4 h~6 h, 以减少阴囊血肿的发生。术中在置入补片时, 卡住精索一定要松紧适度, 以免影响睾丸血供。术中尽量避免损伤或补片压迫髂腹下神经或髂腹股沟神经, 以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注意对修补材料的保护, 防止污染或丢失。无张力疝修补术优势明显,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寇志泰.腹股沟疝术后复发原因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6 (2) :71.

[2]陆云飞, 曾健, 廖清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J].广西医学, 2001, 23 (5) :1015.

[3]侯利民, 姜洪池.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2) :113.

[4]吴肇汉.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2) :65.

无张力疝修补术76例诊治体会 篇6

关键词:复发性,腹股沟疝,网片,无张力修补

无张力修补手术方式在手术操作、术后恢复、感染及并发症控制、并且复发预防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优势。选择2002年2月~2013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02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15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6例。其中观察组男72例, 女4例, 年龄48~76 (59.2±13.1) 岁, 单侧疝68例、双侧疝8例。首次复发者63例、二次复发者13例, 斜疝71例、直疝5例。45例腹股沟区腹横筋膜明显缺损, 复发时间术后2个月~8年。对照组男73例, 女3例, 年龄46~78 (57.2±14.1) 岁, 单侧疝66例、双侧疝10例, 首次复发者53例、二次复发者23例, 斜疝74例、直疝2例。39例腹股沟区腹横筋膜明显缺损, 复发时间术后3个月~7年。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复发时间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观察组患者修补使用规格为15.2cm×15.2cm、6cm×11cm的ETHICON疝修补网片 (美国强生公司生产) , 具体方法:根据原切口将疤痕切开, 向上分离皮瓣2~3cm以后, 再转向下方解剖腹外斜肌腱膜, 解剖范围超出原手术野, 腹股沟管后壁缺损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切开疝囊并在颈部高位结扎, 再取适当大小的网片双层重叠、剪成椭园形、边缘比缺损区大2~3cm、预防手术以后网片移动造成复发。网片在内侧与联合肌腱、下方与陷窝韧带、耻骨膜和耻骨梳韧带、外侧与腹股沟韧带间断缝合固定均使用4号丝线, 将网片上缘裂口重叠后, 与腹内斜肌缝合2针固定, 手术野仔细止血, 在精索前缝合腹外斜肌腱, 重建外环口。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有张力修补手术治疗, 首先硬膜外麻醉处理, 麻醉见效后实施有张力修补手术, 术后沙袋压迫术处5h左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本组患者修补治疗之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腹股沟管后壁情况、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状况、复发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10~16 (9.3±4.1) h, 住院时间术后6~9 (6.8±2.3) d, 腹股沟管后壁有所加强, 手术以后没有张力、手术以后的恢复比较快、没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72~84 (65.4±7.9) h, 住院时间术后12~15 (10.4±3.8) d, 术后尿潴留2例、术处皮下渗血1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率, 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 传统的疝修补术在手术适应症、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其根本的缺陷在于对原本已经薄弱的组织进行高张力的缝合。成人原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率为1%~15%, 复发性疝再次手术复发率>20%[1], 手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是疝修补后引起的张力, 因上次手术操作或增大的疝块压迫、毁损组织太大, 经腹股沟管解剖后所剩的结构不足以缝合缺陷, 不可能将腹横筋膜或腱膜弓缘缝拢至耻骨梳韧带和髂耻束[2]。传统手术修补方式难免对患者手术部位产生一定的张力, 阻碍手术部位局部血液循环、新陈代谢, 还容易对周边组织的正常分解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缝线断裂[3], 极易引发术后病情反复。新型网片无张力修补手术疗法中所用的网片不会强行拉拢正常组织而改变患者缺陷部位及周边的生理解剖结构, 与传统的有张力修补手术方式一样可有效完成后壁部分的修补加强, 也可辅助实现腹壁完整性的恢复。另外, 此种手术操作更加合理, 相对创伤小, 术后恢复效果更好, 利于手术后并发症与感染预防,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国忠, 姜杰, 庞绍春等.双切口法Ⅰ期无张力网片修补绞窄性腹股沟疝 (附16例报告) [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0, 14 (1) :22-23.

[2]袁喜红, 周凯, 王俊, 等.轻质量型网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6 (2) :102-104.

成人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式97例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97例, 其中男性患者91例, 女性患者6例。病例报告中有腹股沟斜疝84例, 直疝13例。其中4例为普通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再次手术 (1例为女性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 3例为直疝复发) 。患者的年龄22岁~81岁、平均年龄57.8岁, 患者的体重为50~75 kg、平均体重为56.4 kg。单侧发病93例, 双侧发病4例。

1.2 方法

(1) 全部在腰硬联合下进行, 做平行腹股沟韧带之切口, 长4~5 cm, 分离显露腹股沟管, 将提睾肌, 用纱布推向精索内侧, 提起无提睾肌附着的精索, 于精索内上方找到疝囊, 切开疝囊, 还纳内容物, 探查内环, 见内环明显增大。疝囊较大者中间横断, 远端止血旷置, 近端疝囊游离至内环疝囊颈处, 缝合结扎。如果疝囊较小, 可不切开疝囊, 直接将疝囊从精索上钝性游离疝囊至疝囊颈部, 用止血钳夹住疝囊底部旋转数圈, 将疝内容物挤入腹腔, 再于疝囊颈部缝扎疝囊, 剪出多余疝囊, 再仔细检查疝囊颈部缝扎处有无内容物。若有内容物可剪开结扎线, 还纳内容物后再缝扎疝囊残端。于精索后下方内环处于行腹股沟韧带向内下方剪开腹横筋膜至陷窝韧带处。注意无损伤腹壁下动静脉。钝性分离腹膜外脂肪, 将腹膜外脂肪连同腹膜一起从腹股沟韧带和腹壁分开。内侧到患侧腹直肌后方, 外侧至耻骨梳韧带下后方, 上方至内环上方2 cm处, 下方至陷窝韧带后方。注意轻柔操作, 以免损伤血管。小的出血可结扎或电凝止血。然后将网片放入腹膜外腹横筋膜下, 展开腹平网片, 使网片下缘达陷窝韧带后方。内侧缘达患侧腹直肌后方, 外侧缘达耻骨梳韧带后方复盖卵圆孔, 精索从网状补片圆孔通过, 疝囊颈结扎残端置于网片下方, 连续缝合腹横筋膜至内环处。重建皮下环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肤。 (2) 直疝同斜疝, 游离精索后直接于精索后方内环处剪开腹横筋膜, 去除多余变薄的腹横筋膜, 大的疝囊于疝囊颈部缝扎, 小的疝囊无须处理。网关补片与斜疝放置方法相同。 (3) 此方法只须网状补片, 大小型号因人而异, 并可修剪。网状补片无须缝合固定。 (4) 术前30 min~2 h预防应用抗生素1次, 术后压沙袋6 h~12 h。

2 结果

本组选取的97例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只有1例患者术后肌注止疼药物, 第2 d可进行活动, 无术后及切口感染病例, 所有患者经随访3年, 未见复发。

3 讨论

无张力疝网片修补是由Lichtenstein在1989年首先提出的, 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标准技术, 采用网片的使用能有效的减少疝复发的可能性, 而实际在临床应用已被应用多年, 这一全新概念是对传统疝修补一种补充和修改, 而改良术式是普通无张力疝的改进。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传统经典的腹股沟疝修补术, 其共同特点是有张力修补, 将有距离的来源不同坚韧组织在张力下缝合, 由于组织退变局部组织合成减少和分解增加, 抗张力能力减弱, 至使疝修补失败和复发。据报道, 复发率高达10%~15%, 无张力疝是用人工材料进行修补, 不可吸收, 无排斥反应, 但网片毕竟是体外的物质, 很有可能会诱发一些临床上的慢性炎症反应, 经临床进一步证实, 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抗感染性[2]。临床研究表明, 任何腹外疝都存在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和缺损[3]。腹横筋膜的修复在疝修补中是防止疝复发的重要因素[4]。普通无张力疝修补是将网片植于腹横筋膜外, 并须缝合固定。虽然和腹横筋膜融合后加强了腹横筋膜的强度, 但网片下缘不会和耻骨贴连融合, 仍有复发机会, 且本组病例有3例是普通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 术中探查证明了这一点。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解决了这一缺点, 且同时防止两种腹股沟疝的发生, 也是无张力修补, 术后疼痛轻, 复发率更低[5]。

综上所述,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7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进行治疗, 术后3年随访, 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复发率更低等优点, 在临床上安全性高且操做简单,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朱卫华, 王福顺, 李澍, 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256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5 (1) :41-44.

[2]朱淼, 张国强, 周苏君.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2) :74-75.

[3]周湛帆, 田德清.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1, 5 (2) :33-35.

[4]王玮, 刘克忠, 李鹏程.腹横筋膜前后双层修补腹股沟滑疝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 (6) :769-770.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67例体会 篇8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

【中图分类号】 R656.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70-01

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手术方法可归纳为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的疝修补术都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和修补组织愈合差等缺点。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因硬件费用大,技术复杂,医疗费用高,目前临床开展较少。无张力疝修补术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其因复发率低,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指征宽[1]等原因得到迅猛发展。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广泛,但充填物的植入,加上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尤其是聚丙烯材质的充填物在局部逐渐成为一个质地坚硬的纤维团块,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而出现疼痛和异物感很难解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7例病人,男,62例,女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64岁。双侧疝2例,股疝1例。Ⅰ型疝10例,Ⅱ型疝12例,Ⅲ型疝30例,Ⅳ型疝8例。发病时间6个月到30余年。疝的分型按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学组于2003年8月制定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的分型法[2]。

1.2 方法 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沿腹股沟管走行方向切口长6-8cm,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充分游离向外暴露出腹股沟韧带,向内暴露出联合腱、腹内斜肌弓状下缘。找到疝囊后高位结扎,疝患者腹横筋膜多变得薄弱,需要结节缝合几针以加强。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聚丙烯材质的平片规格为15cm×30cm,一般可裁出两张平片。将一张或两张平片依据腹股沟管大小下方剪成舌形,上方沿长轴方向剪一缺口,平片置于精索后方,将精索由缺口通过,上方超过精索5cm。下放超过耻骨结节2cm,4号或7号丝线结节缝合两针,如为股疝则缝合在耻骨梳韧带和腔隙韧带上。外侧与腹股沟韧带内侧与联合腱及腹内斜肌腱膜结节缝合数3-4针。上方之补片缺口缝合两针,缺口大小以不压迫精索为原则。手术过程必须严格止血,如不确定应当果断放置引流。

2 结果

67例患者手术时间50-90分钟,术后第一天切口疼痛轻微,未用止痛药。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引流术后第二天拔出。一例双侧疝病人,左侧直疝术后复发,右侧斜疝未复发,二次手术发现下方补片与耻骨结节缝合线断裂,补片上移,整张补片上已有致密纤维组织生长,将补片下缘与耻骨结节再次结节缝合4针,关闭缺损。术后随访一年未复发。

3 讨论

疝的手术治疗在国内,从术式选择到补片材料选择上种类颇多。各种补片依据不同理论基础,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疝手术中,效果各有优、缺点。到底应用何种术式及选择何种补片,各医院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对技术掌握不同而各有选择。我们体会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硬件投入高,手术费用大,技术复杂,很难推广。传统开放疝修补术,因将不同组织强行缝合到一起,很难达到真正愈合,因此造成病人术后切口下方牵拉、疼痛而且复发率高。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所用补片价格昂贵,以我国目前经济情况,对于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大多数农民患者仍很难承受。我院所使用的平片,费用仅为网塞式补片的一半,而且技术简单,术后效果良好,疼痛轻,恢复快,经济适用,更容易为大多数患者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因我们开展此手术例数不够和随访时间短,对于合并有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及习惯性便秘的病人术后效果及与其它材料在远期效果比较上尚缺少依据。

参考文献

[1] 马颂章. 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和展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10(2):109-110.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 [C].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4; 19(2)∶126

开放式无张力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0例, 其中男107例, 女3例;年龄21岁~73岁, 平均年龄47岁;腹股沟斜疝79例, 直疝30例, 复发疝1例。

1.2 材料

均选用意大利Herniamesh公司生产的赫美网塞和补片, 成分为单纤聚丙烯。

1.3 手术方法

①做平行于腹股沟韧带上方1 cm的斜切口,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Camper筋膜和scarpa筋膜) , 暴露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口。②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向两侧充分游离向下达腹股沟韧带, 向上达联合肌腱。注意保护好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神经。③切开提睾肌及游离精索。用电刀切沿长轴切开提睾肌, 止血钳牵开后, 其下方就是精索内筋膜包绕的精索。游离出精索, 以橡皮片包绕精索以行牵引。④寻找疝囊。a) 斜疝疝囊位于精索的前上方, 与精索一起被精索内筋膜包绕, 故斜疝疝囊与精索紧密相连。b) 直疝是发生在郝氏三角腹横筋膜薄弱处突向前而形成的, 故直疝疝囊与精索粘连不紧密。c) 分离斜疝疝囊到内环口。⑤较小的和中等大小的疝囊容易翻转, 回纳于腹腔内。较大的、降入阴囊的疝囊可在腹股沟中点处离断, 近端回纳于腹腔内, 远端彻底止血后开放留于原位。

单纯平片修补术:修剪网片成上方宽、下方窄, 外侧燕尾状的2尾叶。将修剪好的补片平铺于精索后方, 内侧以单股不吸收缝线缝合于联合肌腱上, 下缘与腹股沟韧带间断缝合3~4针, 2个尾叶交叉部超过内环口缝合于腹内斜肌上, 最内下方缝于耻骨结节上的腹直肌前鞘而非骨膜。

疝环充填式+平片无张力修补术:高位游离疝囊后, 根据疝环大小, 选取适当的网塞, 将已成型的伞状锥尖朝向腹膜, 塞入缺损处, 与周围较韧的组织固定,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同单纯的平片修补术。

2 结果

110例腹股沟疝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2例, 予以拆线充分引流15 d左右痊愈。脂肪液化1例, 换药7 d痊愈。术后随访20 d, 耻骨上区疼痛1例, 予以理疗后好转。术后随访半年, 复发1例, 为复发疝术后1个月再次复发, 行腹腔镜手术修补后痊愈, 余109例无复发。

3 讨论

3.1 术后复发

本组复发1例, 为复发疝后行疝环充填式加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后再次复发, 复发时间为术后1个月。原因为隐匿疝复发。

3.1.1 补片移位或皱缩是造成疝复发的重要原因

放置补片前要游离出相应大小的空间, 放置的补片要足够大, 范围内至腹直肌外缘, 外至腹股沟韧带, 下至耻骨结节, 上至弓状下缘上方3 cm。

3.1.2 注意隐匿疝[1]

腹股沟疝可能同时存在隐匿的直疝或斜疝, 特别是在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时, 需将隐匿的疝囊游离回纳, 否则术后极易复发。

3.1.3 患者的全身情况

伴有慢性前列腺肥大、尿潴留、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易复发。

3.2 慢性腹股沟痛

3.2.1 补片固定

在固定网片时缝扎了耻骨结节骨膜可产生局部疼痛, 尤其当患者抬腿时, 网片牵拉刺激骨膜使局部出现明显的刺痛感。

3.2.2 修补材料因素

目前使用的修补材料为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网片及充填物, 质地较硬, 置入人体后网片边缘及其形成的瘢痕对周围组织和神经产生压迫和牵拉, 引起疼痛。

3.2.3 术中神经损伤

术中钳夹或缝扎髂腹下、髂腹股沟或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容易导致术后疼痛, 术中应注意妥善保护。

3.3 抗生素的使用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时机在切开皮肤前30 min~45 min开始静脉给药。有证据表明对高危人群如高龄、糖尿病、肥胖、慢性呼吸道感染、复发疝、放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感染率。

3.4 感染

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开展, 可能会因增加补片置入引起的感染。

3.4.1 非丝线缝合

丝线缝合可导致感染和脓肿形成, 在缝合固定补片及缝合组织时最好使用单股非编织线或可吸收线。也有报道使用黏合胶固定。

3.4.2 彻底止血

血液、渗出液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 对于皮下组织出血不能长时间电凝, 防止脂肪液化形成积液。游离精索、疝囊时要准确地找到间隙, 避免术后血肿形成。

3.4.3 术后切口感染

无深部补片感染时通过换药即可痊愈, 发生深部组织感染, 大部分也能通过彻底充分的引流和静脉使用抗生素治愈, 经过治疗半年或更长时间无效时需将补片取出。

3.5 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

腹股沟嵌顿疝能否Ⅰ期行无张力修补术仍存在争议。杨林华等[2]认为是可行的, 但需要注意选用耐感染性强的聚丙烯补片, 术式为较简单的Lichtenstein术。

3.6 复发疝的手术治疗

避开前次手术创伤所造成的解剖不清和手术难度增加, 是复发疝手术治疗优先考虑的因素。复发后可采用后入路或腹腔镜手术修补[3]。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不改变正常组织结构, 不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较传统张力修补术创伤更小,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复发率降低, 患者下床早、恢复快、痛苦小, 是目前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最为理想的方法, 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福全.预防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6) :441-443.

[2]杨林华, 陈涛, 王坚.腹股沟嵌顿疝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12) :1043-1045.

开放式无张力 篇10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疗效观察

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人造网片和人造网塞在临床中得到了迅速地普及应用, 使得传统的疝修补手术呈现出了向无张力方向发展的趋势。目前,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临床作用。我院有40例腹股沟疝患者在我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临床效果确切, 现将有关资料和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 男38例, 女2例;年龄22~78岁, 平均49.5岁;年龄超过60岁者共10例 (25.0%, 10/40) ;2例为股疝, 5例为直疝, 31例为斜疝;伴便秘者1例, 伴前列腺增生者2例、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者2例、伴心脑血管疾病者3例。

1.2 手术方案

手术中所需要的人造补片尺寸为11 cm×6 cm, 由国巴德公司提供。麻醉方式选择为续硬膜外麻醉, 其中2例患者由于上述麻醉方式失败转而采用局部麻醉方式。皮肤切开采用常规方式, 切口面积一般保持在3.0~4.5 cm, 妥善止血、保持视野清晰, 将提睾肌切开之后寻找疝囊, 疝囊到腹膜外的脂肪进行剥离处理, 经过内环口把疝囊翻入到腹腔的内部;与此同时, 为了确定疝的性质究竟如何, 应该隔疝囊壁对腹壁下动脉进行触摸。假若疝囊相对比较大, 则需要打开疝囊, 将一部分疝囊壁减去, 而后缝合疝囊;裁剪6 cm×3 cm大小的网片, 并把把它做成锥状网塞, 而后将其填充到内环口, 压向腹腔, 对内环口周围腹横筋膜和锥状网塞底部进行5~7针地固定。游离精索, 把平片覆盖于精索后方腹横筋膜的表面之上, 放置必须要尽可能平整, 对四周和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进行6~8针地固定;对外上方精索穿过平片孔穴进行1~2针地固定。最终, 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缝合Sear-pa筋膜、缝合患者皮肤, 手术至此完成。

2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45 min, 最长95 min, 平均60 min;患者术后10 h内均能够下床进行简单活动, 12 h内能够自主进食;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阴囊积液, 1例出现腹股沟部异物感, 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切口疼痛感持续最短1 d, 最长3 d, 对于为数不多的痛感耐受力低者给予止痛栓或者肌内注射镇痛剂即可;所有患者均没有并发切口感染;在术后随访中, 未发现复发病例与补片排斥病例。

3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既避免了传统修补术的张力过大问题, 又解决了内环及后壁的薄弱问题。由于避免了将各种不同层次的组织强行牵拉缝合, 几乎所有患者术后都觉比前次手术痛苦小, 无牵扯感, 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1]。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 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术中解剖要到位, 特别是复发疝将原有的层次解剖出来, 解剖范围一般内侧到联合肌腱, 外侧到腹股沟韧带, 上缘超过弓状缘3~4 cm, 下方超过耻骨结节2 cm左右;第二, 修补材料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固定必须牢固、可靠, 放置要平整, 充分展开[2]。无张力充填物与疝环缝合2、3针, 即使填充物固定更可靠, 又可使网片与组织充分接触, 促进其愈合;第三, 术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剥离, 止血彻底;第四,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性适用抗生素;第五, 积极处理引起术后腹内压增高的病症, 包括便秘、前列腺增生、长期咳嗽等;第六, 缝合补片时应选用不可吸收的缝线, 因为不可吸收线的降解衰减差, 维持张力时间长, 它可以与补片一起提供长期的强度支持[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具有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手术时间短、愈合进程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建, 刘永强, 谢伟, 张雷, 杨德中, 孙安仁.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中国临床医生, 2007, (07) :102-104.

[2]曲立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84例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14) :155-156.

上一篇:聋校作文教学下一篇:景观格局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