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教材的摄制

2024-09-12

精品课程教材的摄制 篇1

课堂教学是完成的一个教学过程, 它应充分发挥视、听、说、做等功能, 师生共同参与, 直接交流, 互动性很强, 在摄制时一定要充分地把这个特点体现出来。

一、拍摄的前期工作

1. 拍摄注意事项

(1) 尽量保持教室自然光线充足, 适当补充光源。

(2) 保持讲台清洁, 与授课无关的东西不要堆放在讲台上。

(3) 教师服装的颜色和款式要得体, 不要穿白色的衣服, 便与墙壁白色形成反差。授课教师还要求教师形象端正, 普通话标准, 化妆自然并且教师着装宜利于脸部正确曝光。

(4) 讲课声音清晰、洪亮, 要配备话筒。

(5) 讲课需用PPT, 在制作PPT时题目和内容最好采用较大号的黑色字体, 文字和背景要对比明显, 以保证后排学生能清晰观看。

(7) 学生集中在中间前排就坐, 前面几排不宜出现空位。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纪律, 保持教室安静, 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清晰。

(8) 授课教师和学生课前做好沟通。

2. 拍摄人员要提前熟悉并参与教学活动

为了使拍摄工作更具有主动性, 把教学中好的地方, 通过拍摄体现出来。拍摄人员要提前介入教研室活动, 熟悉该授课教师的讲课过程。为后面能够从容拍摄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同时要对整个制作过程预先作出估计,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摄制计划, 包括对时间的科学安排, 尽可能预测到摄录编制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好摄制前的准备工作。

3. 演播室或教室正式拍摄前的布置

根据新拍摄课程的具体要求来选择拍摄环境, 既要满足拍摄要求, 又要符合实际条件, 伴随着科技进步, 不断涌现出更为先进的拍摄器材和手段, 磁带录相技术已逐步遭到淘汰, 代之以大容量的活动硬盘或光盘直录或直接输入至电脑进行非线性编辑制作, 完成后进行光盘刻录。

(1) 演播室 (教室) 的要求。面积在80m2左右为 (宽6-7m, 长9-11m) 的演播室 (教室) 拍摄比较适宜, 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和容纳2~3台摄像机空间的余地。演播室 (教室) 的建筑要有对声音效果的要求:要有隔音、吸音、回音的效果, 能保证同期声录音的质量。室内要求声音清晰, 不要浑厚。

(2) 在摄像方面。确定摄像机机位, 做好多台摄像机拍摄和调用教师课件内容的统调, 如果不采用硬盘录像机的话, 还要做好录像带、电池的准备等等。

(3) 演播室照明。最好采用自然光或冷光源照明, 要有专门的控制开关, 悬挂的灯位合适, 最好高度是4m左右。基本照度要达到2, 000勒克斯以上, 以保证色彩的正确还原。在拍摄节目之前仔细检查好灯管和配件。若使用不同色温的光源 (有条件的单位, 可使用冷光源) , 准备好色温片或玻璃纸。演播室 (教室) 照明宜采用三点式布光: (1) 先对教师采用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相结合的方式。 (2) 对学生易采用散射光大面积的照射的方式。 (3) 注意对黑板区的消光, 否则学生看不清黑板的板书。 (4) 注意多媒体投影屏幕区域灯光要暗, 以突出屏幕内容。

(4) 在声音上, 教师上课要采用领夹式的无线麦克风。若在没有条件的地方, 在教师上课正前方吊麦克风。演播室在学生座位顶上均匀分布几个全指向性好的麦克风。

二、正式的拍摄录制

对片子的计划与构思有比较高的要求, 拍什么不拍什么, 用什么方式组接, 根据需要随时插入多媒体素材等的策划, 都需要有统一的考虑, 有充分的预计, 要求对拍摄的内容、过程较为清楚, 甚至需要事先专门的了解。

1. 多机拍摄, 现场编辑

现场使用两部以上的摄像机, 应通过切换台进行控制。对几台摄像机所摄取的画面进行现场切换的摄制方式。有条件多机拍摄的一般采用3部 (正常要有2部) 摄像机拍摄。1号机 (主机) 架在演播室的后面专门负责拍摄教师讲课的全过程, 开头和结尾处, 以大全景为主, 中间以中景为主拍摄教师讲课、板书、操作计算机、投影及演示实验等。2号机 (辅机) 架设在演播室前侧。拍摄学生听课、回答教师提问等镜头, 以近景、特写为主, 兼顾中景, 如学生听课、做实验、练习、回答问题等, 同时抓拍好个别学生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瞬时动态。3号机 (辅机) 主要用来拍摄实验特写或者拍摄多媒体屏幕的镜头。 (若只有2部摄像机进行拍摄, 2号辅机可离开机位, 去拍摄3号机内容的镜头。) 多机拍摄、现场编辑一般是一次性摄制完成的。编辑时以1号机拍摄、记录的镜头为主镜头, 必要时插入教师课件内容或学生听课、回答问题或实验操作等2号或3号机的镜头。

另外, 拍摄过程中, 要求有扎实的基本技术, 如何调整光色、角度、景别变换、镜头的移动等, 都需要当机立断, 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因此, 编辑者在拍摄时要抓住最主要的内容和最有价值的镜头, 以免返工。

2. 采用“边改边拍”的摄制方法:

即非实况录像, 也区别于先录后编。所谓边改边拍就是在拍摄中修改, 在修改中拍摄。拍摄内容和对象是可以“控制”的, 就是按照课程进行的顺序满意一段通过一段, 直至完成整个内容的拍摄。

在摄录阶段, 编辑制作者应对现场发生的情况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规定好指挥操作的手势 (或用其他信号) , 发出的指令必须简洁、明确。并且坚持经常使用, 使之相互默契。

3. 摄制的注意事项

(1) 景别的控制。画面的景别主要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在拍摄时, 主机 (1号机) 拍摄教师的以中近景为主, 辅机 (2号机或3号机) 拍摄学生的以3-6个学生的中景 (全班同学为全景) 的景别为主。因为这样画面稳定, 摇镜头很容易捕捉到被摄对象。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画面构图, 以回答问题的学生为主构图。精品课程教学视频不仅要客观反映教学的全过程, 还要表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 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展现出来。应该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结合实际, 运用拍摄技巧, 开展摄制工作。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开头和结尾处镜头以全景为主, 用于介绍或展示教学全貌, 如课堂的环境、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态等, 强调课堂的氛围、情景;中间以中景和近景镜头为主拍摄教师讲课、板书、操作、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

(2) 镜头的运动。镜头的运动包括推、拉、摇、跟、移、甩、升、降等。在精品课程的拍摄过程当中主要用到推、拉、摇、跟。推镜头有突出主体、强调局部的作用。如用于引导观察板书、挂图、投影、人物表情或动作以及实验现象等。推镜头是通过画面的运动来引起观众对某个形象或教学环节的注意, 因此, 其应有明确的表现意义, 那种没有任何意义, 仅仅是为了表现摄制技法而推的镜头应该避免;拉镜头强调的是主体与整体以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如起幅是老师专注的眼神, 然后再慢慢拉开, 落幅是这个老师在专心做实验的近景, 拉镜头在一个镜头由小景别向大景别连续的变化中保持了表现空间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画面表现上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摇镜头其画面效果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绕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其目的就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 使画面更加开阔, 给人完整的印象。如为了强调课堂上学生活动或反映整个课堂气氛, 就可用这种拍摄方式拍摄全景来完成。切记摇镜头过于频繁地使用或来回摇动都容易使观众感到不适;跟镜头有利于展示运动主体的神情变化和姿态变化, 如拍摄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表演节目等。拍摄时要注意把握好焦距的调整, 以免图像模糊不清。当然在拍摄过程当中要把推、拉、摇、移、跟等几种不同摄像方式的拍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 光圈的选择。整个多媒体教室, 讲台处为了满足投影银幕显示内容观看的需要, 照度较弱。而学生座位处, 增加了日光灯照明, 则照度较大。为了给师生保留一个与平常教学一致、更为真实的教学环境, 我们放弃了区域布光的方案, 而采用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相结合的拍摄方式。近景拍摄教师讲授活动及屏幕内容时, 一般采用手动光圈, 开大光圈增加曝光量。当转至拍摄全景时, 则采用自动光圈。

(4) 在现场录制前, 注意拍摄一些镜头。如学生认真听讲的镜头, 全班同学的全景、几个人的中景和1个人认真听教师上课的特写镜头, 集体翻书的镜头等等, 为后续拍摄时用来替换拍摄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失误。

(5) 进行编辑时可聘请教研室或一位专业教师兼听, 避免教师上课时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三、后期制作

1. 选择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作为主要制作工具

非线性编辑系统能兼容各种视、音频设备等, 提供了复合S2VHS、YUV分量、数字输入输出接口, 可遥控各种录放设备, 可连接并控制各种录像机, 可连接控制台并受其控制。优秀的高质量的教学录像应根据具体学科及教学内容的需要, 穿插多种生动活泼, 富于表现力的多媒体素材, 如优美的背景音乐、活动图像、影视片段、字幕、特技、图片、动画、解说、音效等, 从而达到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良好的艺术效果。非线性编辑系统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已被各高校普遍使用, 它强大的非线性编辑功能可以使我们自由调度和剪裁各种多媒体素材, 将他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实现预期的目的。

2. 剪接过程中要把握好镜头的组接原则

镜头组接原则中有“动接动、静接静”的一般原则, 但是在编辑录制课的过程中有时用到“动”与“静”连接的这一情况, 如果直接组接就会有视觉跳动感, 我们不妨在这两个画面中间加一简单的“化变”特技, 可起缓冲的作用, 避免了视觉跳动, 从而增加真实感。

镜头的组接原则中还有“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 特别是在制作体育教学片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教练在结束一段示范动作后, 要学生模仿练习, 当时主机拍的是教练中景, 副机拍的是学生模仿练习的全景, 如果直接转换, 使人有跳动的感觉;如果用慢切或者中间加“淡变”这一特技, 人们就会比较顺畅接受, 人眼也感觉不到跳动。

3. 严格把握精品课程时间要求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要求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上, 当然有的教师上课时间控制的非常好, 我们在制作时不需要考虑时间问题, 但也有不少教师达不到规定时间要求, 有偏长的也有偏短的, 这就要求我们制作人员进行处理。当然, 有的教师拍摄时间甚至不足40分钟, 对这种情况, 如果不能重拍, 我们尽量在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上下工夫, 如延长重点、难点内容的呈现时间, 加长视音频素材的播放时间等等。

4.“优化”教师形象

有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在镜前的训练, 难免会在讲课过程中出现一些纰漏和差错, 这就需要我们在后期制作中给予一定的优化或包装。例如有的主讲教师“口头禅”比较严重, 总是带有“是不是”、“对不对”、“啊”等等, 如果这些“口头禅”出现在课堂中, 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为此, 我们有必要进行处理掉。一般方法是这样的:如果出现在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处, 可以把画面和声音同时剪切;如果出现在一句话的中间, 我们可以只剪切声音, 保留画面。有的主讲教师在前期拍摄时已经重复了几遍, 我们只有选择最为满意的一遍进行编辑, 尽管如此, 还会有所遗憾, 如个别画面主讲教师表情不自然, 出现一些小动作等等, 我们当然不能保留那些不雅观的画面, 一般采用辅机拍摄的学生镜头替换教师的镜头或是用同步的多媒体课件镜头替换教师镜头。

参考文献

[1]郭红霞, 周效章.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后期制作技艺分析[J].中小学电教, 2007, 6

[2]舒晖, 陈俊.谈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7, 5

[3]李文莉.制作精品课程全程教学视频的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4]钟大鹏.课堂教学录像片摄制技巧之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 5

上一篇:控制网优化下一篇:抗日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