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感动六篇

2024-06-24

病房里的感动 篇1

预约的时间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总算等来了女儿入院手术的通知。

三叉神病痛折磨女儿久矣。发病的时候, 只见她眉头紧皱, 双拳紧握, 牙关紧咬, 汗水直冒。因为痛, 不能说话不能正常吃饭, 甚至不能很好入睡。每当发病就去医院扎银针, 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中药, 十天半月下来, 病情才稍微好一点。但说不准什么时候, 那钻心的疼痛又会袭来, 因此心里负担就特别大。妻子忧心忡忡地说, 这个病折磨女儿一生怎么办?我心里也为此暗暗着急。

为要生养下一代, 女儿和我们全家都一再忍着, 治疗的事总是一拖再拖, 这其中女儿忍受了多少病痛折磨, 外人是无法知道的。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也期盼着给女儿彻底治疗的那一天。等女儿满月后恢复了一段时间, 小孙子的脸由小老头模样变得粉嘟嘟的可爱时, 我们立即下定决心:对女儿的三叉神经病痛发起决胜般的总攻。于是女婿和我妻子带着女儿来到成都某大学医院, 负责的主治医师张教授讲, 这是由于脑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引起的疼痛, 需要通过手术将血管和三叉神经分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 妻带着女儿, 走进了医院外科大楼, 被安排在816病房。

从外科大楼底楼乘电梯到八楼, 然后往右拐, 经过神经外科的几间办公室, 再跨过一座封闭的天桥, 穿过被一张张临时病床挤占的过道, 然后数着门牌前行, 便到了过道那头的816病房。病房里有六张床位, 一边三张地排列着。靠门两边, 一边是储物柜, 一床一格;一边是狭小的厕所兼洗漱室。病房的窗口面对着楼下的花园, 此时栀子花和杜鹃花都开得如火如荼, 但因为楼层太高, 望出去是一片艳阳高照的天空, 瀑布般的阳光倾泻进病房里来, 将病室炙烤得非常炎热。因此我们的窗帘总是拉拢着, 遮挡着这个季节热情的阳光。房间里没有电视, 没有书刊, 只有金属支架的病床和洁白空茫的墙壁, 以及已经手术之后病床旁支棱着的吊针架子。不时进来换药打针的护士, 是病室唯一的风景。

妻子在医院承担着照顾女儿的责任, 我要在另一个城市上班, 一时脱不开身, 亲家夫妇俩则要在家照看襁褓中的小孙娃吃喝拉撒睡, 担子也不轻。女婿要上班, 只有下午下班以后才有时间过来陪伴。因此办理入院手术和术前的一系列检查, 都是由妻子一个人楼上楼下地跑。知女莫如母, 女儿也愿意让母亲照顾着。

我是医院通知做手术的头天来到医院的。走进816病房, 只见房间里住得满满登登的。最靠窗户的两张床位, 左边的一号床位住着一个四岁大的小姑娘, 由她年轻娇小的妈妈陪着等待手术。一个身穿迷彩服的小伙一早一晚出现在女孩的病床前, 听说是成都某驻军的一个现役军人。窗户二号床位上住的是一位年近七十的黑瘦精明的老太太, 从自贡农村来的, 已经做完手术在观察康复阶段, 由老伴和儿媳轮流陪护。中间的两张床位, 左边的三号病床上的是一位七十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婆婆, 也是做完了手术处在恢复观察阶段。老婆婆保养很好, 白净富态, 是成都本地人, 他的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轮流端汤送水, 老伴也被她支使得团团转, 看得出在家的权威很高。中间右侧的四号床位是一个年近四十的男子, 由他的妻子全天候陪伴着, 也在等待手术中。看得出男子思想负担很重, 但他妻子不时逗他笑着, 有时竟当着大家的面亲昵地打打闹闹, 很恩爱的样子。

只有对面的五号床位暂时空着, 放着一些病友们的杂物, 偶尔有陪同的家属躺在上面看看书, 微寐一下。

其时, 病痛、哺乳加上不能正常进食, 女儿瘦得很厉害, 娇弱的样子惹人怜惜。对此, 我们全家都非常着急, 希望能早一天解除病痛的折磨, 还我们一个青春朝气的女儿。

女儿满头的青丝已经被剃了个精光, 如削发修行的女尼一般。女儿一时接受不了这般模样, 赶紧把准备好的帽子戴在头上。病友的家属亲友来到病房, 都以为我们年近三十岁的女儿是个十六七岁的大男孩, 还闹出了一些笑话, 直到看见亲家抱来小孙子看望住院的儿媳, 他们才相信女儿已经是年轻妈妈。更可笑的是, 亲家母把小孙子抱到女儿面前叫他认妈妈时, 小东西望着变了模样的女儿, 一时竟然愣在了那里。

说好是次日上午九点半手术, 结果推到中午十一点。当电梯就要关上的那一刻, 我们都看见了女儿脸上紧张的神情, 手紧紧握住自己丈夫的手。亲家两夫妇和我们, 此时也很紧张, 脑部手术毕竟不是小事, 但此时我们都无能为力, 只有默默地为女儿祝福。

女婿代表病人家属, 履行了一系列相关手续后, 女儿终于被推进了位于十一楼的外科手术室。我们抱着熟睡的孙子, 在楼梯口站了许久, 知道这一过程中我们都将无事可做只能等待, 便一起来到楼下的花园, 坐在一处鲜花簇拥绿叶扶苏的长廊里, 不时有患者及其家属亲友, 从身边熙熙攘攘地来去, 夹杂着医生护士匆匆晃过的身影。尽管我们的心都紧紧系在手术中的女儿身上, 但大家都尽可能谈些别的, 或者逗小家伙寻开心, 以缓解心头的忧虑和压力。小孙子好像也知道大人们心思似的, 表现得特别乖, 不哭不闹, 笑得也非常可爱。

手术之前医生告诉说, 手术时间是两个半小时。两小时一到, 我们就急急地往楼上去, 焦急地等在推女儿进去手术的电梯外。可时间过了十分钟女儿还没有出来, 过了二十分钟还没有出来, 过了半个钟头还没有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心头的焦虑感愈加强烈。这其间, 吞吐手术床的那道电梯门开了若干次, 我们的心被提起了若干次。女婿似乎更紧张, 汗水细细地从脑门上沁出。直到下午四点过, 随着电梯开门的轻响, 女儿才被医院的护工从电梯里推了出来。我们立即围了上去, 只见女儿脸色苍白, 虚弱地半闭着眼睛, 表情还算平静, 我们这才把悬着的心缓缓放了回去。

病房的病友和家属, 见女儿手术很成功, 都纷纷表示祝贺。女儿尚在麻醉中, 虚弱地闭着眼睛, 只有我和妻代她感谢大家的关心。护士推来了吊针支架, 在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装满药水的瓶子, 在女儿手背插上输液的针头。负责的小赵护士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年轻护士, 打针输液动作优美娴熟, 如舞蹈一般。她还手把手教妻子如何排除输液管子的空气, 反复叮嘱看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比如伤口在头部耳侧, 最好不要戴帽子, 怕感染。

女儿手术后的第二天, 我们对面的第五床, 安进来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 由一个近五十岁的妇女照看着。环绕在小男孩床边的还有两个穿红着绿的小姑娘, 一个十五六岁, 一个五六岁。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个小孩子不时为什么斗气打闹, 围绕一个小平板电脑的玩耍权争抢不休。那做母亲的总是当然的调和者, 也许因为男孩是病人, 所以调和时总是护着他。这一家子的到来, 给病房带来不少生气。

我是白天去医院, 给妻子打个帮手, 比如订订餐打打饭菜和开水什么的。其余的时间里, 要不就是一个人躺在过道的空床上看书, 要不就和病房的患者及其家属东扯西拉地聊天, 但心却全系在女儿身上。

临近中午, 该吃午饭了。

三床富态老太婆的老伴一早来看她, 刚走。儿子儿媳又用保温桶提着熬好的三七炖鸡汤赶来, 可老太婆不乐意, 说是要吃成都的龙抄手, 儿子连说晚上一定满足她的愿望, 中午还是先把鸡汤喝了。老太婆翻了儿子一个白眼, 嘟哝着端起了鸡汤来。自贡来的大娘用羡慕的眼神看了一眼三号床, 接过老伴和儿媳从医院打来的饭菜, 无声地叹了口气, 默默地吃了起来。她老伴似乎没看见, 自顾低头吃饭夹菜, 倒是她敏感懂事的儿媳妇, 脸上流露出了羞惭的神色。四号床的小两口, 因还没有动手术, 一到吃饭时间就不见了人影, 估计去了医院外面饱口福去了。而一号床上的小女孩, 不喜欢正经吃饭, 总缠着年轻的妈妈买这样那样的零食, 不满足便闹个不止, 拿她最喜欢的玩具小狗也诓不住。五号病床的一大三小, 总有人陆续来看望, 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 看来那做妈的平日人缘挺好。而我和妻子定了三天的餐, 早中晚都在医院吃, 菜不咸不淡, 不麻不辣, 毫无特色可言, 但我们还是坚持着。女儿的小米粥则是我在家里熬好提来的, 温在保温桶里。

也许是年龄大的人怕被冷遇, 所以病房里, 就数两位老太太闹腾得厉害。其实医生护士都说两老太恢复得很好, 但她俩却总感到不舒服, 白天也不时哼哼;据妻说晚上更是大呼小叫, 加上一号床的小女孩, 晚上常常在睡梦中被惊醒, 弄得一屋子的人都睡不着。

女儿手术后的第三天, 自贡老太太和成都老太太都被通知出院, 到其它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自贡老太太便办理了出院手续, 收拾好了大包小包的东西, 准备回到所在县的医院治疗;成都老太太却害怕出院, 呆在病房就是不肯挪窝。

自贡老太太即将离开的这天早上, 病房里有两个人被推进了手术室。一个是四号床的那位男子, 一位是一号床的四岁小姑娘。小姑娘少不更事, 有妈妈陪着她好像不怎么害怕;倒是那位年近四十岁的男子, 从剃头师进来的那刻起就开始神情紧张, 尽管他年轻贤淑的妻子反复安慰, 他还是难以放松脸部的肌肉。待这一大一小被推出病房, 大家就把话题集中到他俩身上。先是有人夸奖四号床男子的妻子, 人长得好看, 性情也温柔体贴, 真是一对好夫妻。后又聊起那四岁女孩, 某个人恍然记起那颇精神的现役军人丈夫, 好像出现的时间少了许多。便有另外的人解释, 据那女孩年轻的妈妈自己说, 他们俩正在闹离婚, 是因为女孩的病才推迟到现在。于是大家不禁为现在年轻人对婚姻的草率而感慨, 为四岁小姑娘的未来感到忧虑。

五号床的中年妇女也指着熟睡在床上的十岁男孩说, 这小家伙也是苦命, 他父母两年前就离了婚, 现在两个人都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 都不愿抚养孩子了, 作为姨妈的她只好替妹妹承担起了抚养的责任。这不, 儿子住院了他们俩也不来看看。她这话一出, 大家才搞清了他们的关系, 对那男孩的遭遇都充满同情, 也对他父母的不负责任表示了谴责。

女儿做过手术后, 伤口痛替代了三叉神经痛。但她一直坚强地忍住, 从不吭一声。我从家里熬了粥送来, 她总是不要我们喂, 自己一小口一小口地艰难张嘴吃着。吃还不算什么, 现在最困难的是, 只要一动身子就感觉天旋地转, 妻子和我不由心里担着忧。到了第二天下午, 主刀的张教授带着几个风华正茂的实习大学生走进病房时, 妻子才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张教授宽慰说, 这是由于长时间躺卧引起的, 你女儿年轻, 恢复应该是最快的, 要叫她努力起来自己走走, 多活动活动。我和妻子听了这才放下心来。

这话女儿也听见了。于是, 等每天的吊针任务完成后, 她便叫把她扶起来, 努力克服晕眩的难受, 试着在床边缓缓走动。这样坚持了几次后, 便提出自己去上厕所了, 尽管有些痛苦难忍她还是坚持住。到底是年轻人, 果然康复得很快, 胃口也恢复了不少。我和妻都很感动, 也很欣慰。

自贡老太太和她诚笃的丈夫、孝顺的儿媳, 提着锅碗杯盏和换洗的衣物出院了。恢复中的老太太颤巍巍地一一向我们告别, 感谢大家对她的照顾和包容。

除了睡着的女儿外, 病房所有人都起身相送, 祝这个重情的自贡老太太早日康复。也许老太太都有些恋旧, 直到经过五十米外的护士站还在回头挥手, 连声道谢。

老太太一走, 小赵和另一位护士推着小推车, 走向五号床位的小男孩, 一边软语轻声地给男孩聊天, 一边给他量血压测体温, 做着手术前的各种准备。那男孩似乎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又蹦又跳, 又闹又骂, 有两次都差点把手推车给掀翻了。他姨妈也积极开导自己的小外甥, 但他还是极不配合, 俩护士在一旁有点哭笑不得束手无策。大家见状便一起围上去做工作, 说了很多“男子汉要勇敢”、“治好病才健康”之类鼓励的话, 总算配合护士完成了任务。之后, 大家不由开心地笑了, 他姨妈更是笑出了眼泪。

成都老太的高挑儿子来了, 提来了儿媳亲手做的鸡汤抄手。伺候老太太吃完睡觉后, 便和我妻子拉起了家常, 我们才知道老太一辈子过得也不容易。她本来是资本家小姐, 还没长大就解放了。后来为了政治上自保, 嫁给了一位根正苗红的工人 (即现在的丈夫) 做妻子, 但还是没有逃过劫难, 被下放到了成都郊县做农民。上世纪八十年初才落实政策回了城, 可刚稳定了十来年又莫名其妙下了岗。子女们知道她这生不易, 所以全家人都顺着她, 子女们都孝敬她。

黄昏时分, 四号床的年轻男子和一号床的小女孩儿, 先后做完手术被推了进来。男子被俩护工从推车上小心翼翼地搬上床, 妻子赶紧给他调整了病床的角度, 使丈夫躺得更舒适一点。护工离开后, 那男子虚弱地睁开眼, 对大家艰难地咧了咧嘴, 算是向我们微笑致意, 有如激战沙场凯旋归来的勇士。我注意了一下他妻子的表情, 一脸的轻松明朗, 有如释重负的感觉。那四岁女孩仍在麻醉中, 被护工轻轻一搂, 再轻轻放在床上。年轻妈妈俯身亲吻了一下女儿的小脸蛋, 小心地给她盖上棉被, 再将身后的窗帘拉开一条缝。夕阳朗照在苍白的小脸上, 使小女孩的脸显得非常美丽可爱, 如同阳光下静静开放的花朵。看着他们俩归来, 就像看到自己亲人手术成功一般, 我们都感到非常欣慰。

清明节后的一天, 医院就通知女儿出院, 回家去康复治疗。次日一早, 我和妻楼上楼下地跑, 忙乎半天终于办完了出院手续。正在再次检点昨天就收拾好的东西时, 亲家和女婿就上楼来了。我们扶着尚且虚弱的女儿, 向816病房的各位病友和家属告别。这时我和妻才发现, 五号床的男孩及其姨妈和表姐表妹, 也都不在病房里。女儿告诉说, 男孩一小时前进的手术室, 目前正在手术中。我们不禁歉然。

病房里的感动 篇2

大概因为是夜里,医院又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被放在病房冰冷的地板上。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着孩子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

“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

“是!”母亲的脸上竟然挂着慈爱的笑,好像很轻松的样子。

“妈妈,那要过几天?”孩子的声音很小。

“用不了几天,孩子。”

孩子没有说话,闭上眼睛,眼泪流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说:“妈妈,我疼!”

母亲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用自己的脸擦干孩子的泪水。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依然挂着那种轻松的慈爱的笑:“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孩子点点头,眼泪还是不停地流下来。

母亲讲的故事很简单:大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给大象过生日。它们各自都送给大象珍贵的礼物,只有贫穷的小山羊羞怯地讲了一个笑话给大象,大象却说,小山羊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它的礼物是最值得珍惜的。

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样一个故事。孩子的眼睛亮起来,她一边用手抹眼泪,一边高兴地说:“妈妈,它们有蛋糕吗?我过生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给我买最大的蛋糕?”

“当然要买蛋糕,等你好了,出院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买蛋糕。”母亲的声音那样轻快,孩子也笑了。

“妈妈,再讲一遍。”于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讲下去,她的手一直握着孩子的小手,脸上挂着轻松的慈爱的笑。

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再次流下来:“妈妈,我很疼!”并轻声哼起来。母亲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问:“你想大声哭吗?”孩子点点头。病房却是出奇地安静,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睡了。那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

“让妈妈陪你一起疼好吗?”孩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把自己的手放在女孩的唇边说:“疼,你就咬住我的手。”孩子咬住了母亲的手,可是眼泪还是不停地流。

后来,孩子终于闭上眼睛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水,母亲这时却是泪流满面。

凌晨3点的时候,孩子就从梦中疼醒了,她叫了一声“妈妈”就轻轻地抽泣起来。母亲忽然没了语言,她不知所措了,嘴里只是轻轻地叫着:“我的孩子!”

“孩子要哭,你就让她大声地哭吧。”一个声音在房间里响起。“孩子你哭吧。”房间里的人一起说。他们竟然都是醒着的。

母亲看着孩子的脸,说:“想哭就哭吧,好孩子。”

“妈妈,叔叔、阿姨不睡了吗?”孩子哽咽着问,眼泪浸湿了她的头发。她的小脸像个天使。

屋子里能走动的人都来到了孩子的跟前,一名40岁左右的妇女拿起一个橘子,一边剥皮一边说:“吃个橘子吧,小宝贝,吃了橘子,你就不疼了。”说着眼泪滚落在孩子的脸上。孩子吃惊地看着她,然后伸出自己的小手去擦阿姨脸上的泪。那女人更止不住地哭泣起来:“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

病房里的感动作文 篇3

晚上9时,医院外科3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小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在当地做了简单的固定包扎后被连夜送到了市医院,留下来陪着它的是她的母亲。

大概是因为夜里,医院又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放在病房冰冷的地板上。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住小孩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晴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

“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

“是!”母亲的脸上竟然挂着慈祥的笑,好象很轻松的样子。

“妈妈,那要过几天?“孩子的声音很小。

“用不了几天,孩子。”孩子没说话,闭上眼,眼泪流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孩子说:“妈妈,我疼!”

母亲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用自己的脸擦干孩子的泪水。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依然挂着那种轻松的慈爱的笑:“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孩子点点头,眼泪还是不停地流下来。

母亲讲的故事很简单:大森林的动物们都来给大象过生日。它们各自都送给大象珍贵的礼物,只有贫穷的小山羊羞怯地讲了一个笑话给大象,大象却说,小山羊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它的礼物是最值得珍惜的。

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样一个故事。孩子的眼晴亮起来,她一边用手抹眼泪,一边用快活的声音说:“妈妈,它们有蛋糕吗?我过生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给我买最大的蛋糕?”“当然要买蛋糕,等你好了,出院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买蛋糕。”母亲的声音那样轻快,孩子也笑了。

“妈妈,再讲一遍。”于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讲下去,她的手一直握这孩子的小手,脸上依然挂着轻松的慈爱的笑。

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再次流下来:“妈妈,我很疼!”并轻声哼起来。母亲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问:“你想大声哭吗?”孩子点点头。病房里却是出奇的安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睡了。那时已经是夜里 11点多了。

“让妈妈陪着你一起疼好吗?”孩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把手放在女孩的唇边说:“疼,你就咬妈妈的手。”孩子咬住了妈妈的手,可眼泪还是不停地流。

后来,孩子终于闭上眼晴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水,母亲这时却是泪流满面。

临晨3点的时候,孩子就从梦中疼醒了,她叫了一声“妈妈”就轻轻地抽泣起来。母亲忽然没了语言,她不知所措了,嘴里只是轻轻地叫着:“我的孩子!”

“孩子要哭,你就让她大声哭吧。”一个声音在房间里响起。“孩子你哭吧。”房间里的人一齐说。他们竟是醒着的。

母亲看着孩子的脸,说:“想哭就哭吧,好孩子。”

“妈妈、叔叔、阿姨不睡了吗?”孩子哽咽着问,眼泪浸湿了她的头发。她的小脸像个天使。

屋子里能走动的人都来到了孩子的跟前,一名40岁左右的妇女拿起一个橘子,一边剥皮一边说:“吃个橘子吧,小宝贝,吃了橘子,你就不疼了。”说着眼泪滚落在孩子的脸上。孩子吃惊地看着她,然后伸出自己的小手去擦阿姨脸上的泪,那女人更不止不住地哭泣起来:“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

那一夜,大家都没有再睡,大家都被感动着,被那孩子感动着,被孩子的母亲感动着。有一个称职的母亲才会有这样优秀的孩子。

病房里的婚纱照 篇4

提起在病房内拍婚纱照的想法,90后的海宁略显羞涩,他坦言是要给病床上的恋人一份最美丽的爱情誓言。病床上的会香是个开朗、爱笑的女孩,这很难让人与她的“抗癌”身份联系在一起。由于癌症的侵袭,会香需要长期接受化疗,尽管身体极度虚弱,但只要看到海宁在身边,会香总会将最美的微笑送上。看着病床上饱受病痛折磨的恋人,海宁的心里异常酸楚。相恋5年,他们早已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而海宁也深知会香此刻最渴望达成的心愿,她希望披上嫁衣,成为他最美丽的新娘!

自从会香从海宁的口中得知要在病房内拍婚纱照后,平日里十分坚强的她,竟紧张得不知所措,她不时问身边的爱人:“我会是个漂亮的新娘吗?”每每听到这句话,海宁的心中就会涌起阵阵波澜,而他则将目光深情地注视着她:“无论何时你永远都是我最美丽的新娘!”此时的会香脸颊绯红,女孩的羞涩尽显。

11月11日上午,一份关于爱情的美丽约定即将上演。得知会香要在医院内拍婚纱照,医护人员、病友以及一些陌生人纷纷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一向开朗的会香面对如此之多真诚、善良的眼神,娇羞地倚在海宁身旁。为了缓解会香的紧张情绪,海宁将一记香吻轻轻奉上,同时还深情地唱起了他们最喜欢的《丫头》:“我这乖乖的、坏坏的丫头,是我心上甜蜜的伤口……”海宁动情地唱着,会香则被深深陶醉着,嘴角上扬了一抹甜甜的笑意。

当工作人员将美丽的妆容重现在会香的脸上时,会香对着镜中的自己连声称赞,这份美丽她期盼了太久,渴望了太久!由于会香的癌变部位在胸椎,为了防止会香在拍摄中过度劳累同时防止她受伤,海宁特意为会香穿上了用于支撑腰部的模具。随即海宁又将一件绣花的白色拖地婚纱穿在了会香身上。抚摸着婚纱上的每一粒珠子,每一寸花纹,会香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的花海之中,身旁不时有蝴蝶起舞,锦簇的花团将她和海宁置于深深的幸福之中。不知何时,沉浸于幸福中的会香,眼角遗落了一滴透明的晶亮。

“哇,好帅!”这是海宁身穿西装出来后大家发出的赞叹,而对于会香而言,无论他是成熟、稳重,还是帅气,只要身边站着的人是海宁这才是最重要的!

長期化疗导致会香的头发几乎掉光,在拍摄前会香则特意剃了个光头,她要将最真实的一刻展现,因为,她相信真实的才是最美丽、最动人的。海宁轻吻身边的“光头新娘”目光极尽温柔与疼惜,“光头新娘”则笑靥如花地与心爱的人温情相望;一记香吻吻上了新娘的额头,新娘则幸福地微闭双眼,嘴角的甜蜜弧度绵长而深远。对于这样一组“光头造型”,看过的人都觉得这是最值得纪念,同时也是最真实的美丽,因为镜头下的他们始终洋溢着一种纯真的幸福!

待拍完“光头造型”后,会香戴上了黑色波浪假发,温婉可人的新娘再一次抢夺了大家的眼球。病房内的两个人紧紧依偎在一起,没有过多的造型,四目相接的那一刻,有一种温暖而绵长的幸福缓缓流淌。因为太高兴,会香几次任幸福的泪水滑过脸颊,这时,身边的海宁定会将她紧紧拥入怀中,他不忍她有半点难过,他希望自己的新娘是个永远幸福的小女人。在医院的病房内,走廊上,人们亲历了这对甜蜜恋人的幸福时刻。

挽着恋人的手,会香略带撒娇地问道:“我今天漂亮吗?”看着眼前美丽、善良的她,海宁用略带沙哑的声音答道:“你永远是我最美丽的新娘,也是我今生要守护的爱人!”

此刻,一种久违的幸福滑过这对相守相依的恋人;此刻,属于他们的真挚爱情之花悄然怒放,哪怕它很短暂,但这一刻即成永恒!

病房里的春天散文 篇5

春天来了,一切都焕然一新,到处充满了温暖的气息。这美好的大自然之春,让我想起了更温暖的另一个春天。

我妈妈的两只眼睛,患有白内障已经好几年了,一拖再拖,一直没机会带她去医院手术治疗。早春二月,我带她去医院做了双眼检查。医生说,妈妈的眼病,已经不能再拖了,只有做手术治疗。此前,妈妈曾跟邻居们闲聊,听说去私人医院做白内障手术不要花钱,就絮叨着要去。我明白,妈妈是怕花钱,给我们增加负担呢。为了保险起见,我没听妈妈的话,做眼病手术是一件大事,关系到妈妈今后的视力恢复,马虎不得。再说妈妈都这把年纪了,也该我们儿女尽孝道了,怎么能够为了省钱,让妈妈去冒险呢?我宁愿选择在公立医院花钱为妈妈看病,也不能去贪那样的小便宜。我拿定主意,陪妈妈来到了市中医院,主要看眼病,也顺便为她做一次全面体检。

我平时忙于工作,也很少有时间陪妈妈。在医院的那些天,治病之余能够陪陪妈妈,对我来说,也是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上了年纪的人爱唠叨,有时让人有点烦,但想想自己从小到大,让妈妈操了不少心,受了不少累,也就不觉得烦了。乌鸦尚知反哺报恩,何况我们?百善孝为先,对年迈的父母来说,儿女们的孝心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快乐。

一直记得我小时候生病时的情景。那时候,我因体质太虚弱,常常因感冒高烧不退。妈妈既心疼又害怕,恨不能替换我所有的病痛。在我生病期间,妈妈常常寝食不安,不辞劳苦地为我求医问诊、煎汤熬药。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我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有了好转,一天天强壮起来。生病的日子里,妈妈为了不耽搁我的学业,常常背着将我送到离家一公里外的小学去上学。趴在妈妈的背上,我感觉那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港湾。现在回想起这些来,我仍然能感受到那份暖暖的爱意。

妈妈尽管常年身体不好,但她很少往医院跑,这次来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在我记忆中是她第二次住院。妈妈说在医院花费高,一做完手术就要回家。我当然不会同意,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很重要,不能掉以轻心,再说,那些医疗费用对我来说也不是大问题。只是妈妈习惯了凡事都为儿子着想,心里唯独不在乎她自己。我坚持要她在医院住几天,她也只好听我的了。

妈妈虽然一把年纪了,对于“手术”这样的字眼,还是极为敏感,一听说要动手术她便心生胆怯,还未跨入手术室门,她就开始恐惧,吓得浑身发抖。医师翁主任及手术室的护士们,都耐心地劝慰她不要紧张,但她依然如故。为了消除妈妈的紧张情绪,医生特许我进入手术候诊室,陪伴着妈妈,以便让她能安心手术。对于医务人员的宽容,我非常感激,感觉心里暖暖的。

按照医生的安排,两只眼睛必须要分开做手术。这样,妈妈就得分两次住院。妈妈的病房是三人间,而且凑巧两次都是中间的床位,这也方便妈妈和其他病人交谈。她在医院住着,也不至于太寂寞。

第一次做完手术后,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妈妈说肚子饿了。我正要去买饭,邻床病友的家属听到了,赶紧给妈妈盛了一碗她刚刚送来的稀饭。这让我觉得很是过意不去,只好连声道谢。我知道,这简单的“谢谢”根本无法表达我的感激和感动,但是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关怀,却让我初次感受到了病房里春天般的温暖。

平时不爱说话的妈妈,在病房里感受到了邻床病友的热情,就情不自禁地和病友拉开了话匣子。她处处跟人说儿子的好,对她如何如何孝顺等等,这让我听得有些惭愧。妈妈辛苦了大半辈子,在她住院期间,作为儿子的我,来服侍妈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俗话说,养儿防身老。所以,对她的全程陪护和细心照料,是我的分内之事。可妈妈还很是感动,也很满足,觉得儿子的孝顺是她最大的福气。

妈妈只需要上午输液,下午没什么事,她就一边陪伴病友聊天,一边提醒护士为持续输液的病友换药。妈妈几乎成了她们的半个陪护,这同样让病友们也深受感动。

妈妈第二次来医院后,邻近的床位住的`是一位不足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她叫张晓红。别看她年龄不是很大,孙子却已经六岁了,病床边也常常被四代人的爱暖暖地包围着。从闲聊中得知,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三次住院了。她第一次生病是在36岁那年,因感冒病毒侵入了大脑,导致她半身不遂。在当地人民医院治疗了二十多天后,因疗效甚微,不得已转到上海华山医院进一步诊治,这才得以保住了性命。

都说病人容易烦躁、爱生气,可令人羡慕的是,在这十三年中,张晓红的丈夫何俊从来没有让她生过一次气。何俊放下了一贯的大男子主义,不离不弃陪伴着她,鼓励她一天天战胜病魔。他十三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为她做必要的康复治疗,每天为她端屎倒尿。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天临上班之前,何俊总要为她梳头发扎小辫子。这样的“必修课”一做就是十三年。乡邻们没听说过举案齐眉的故事,也不知道张敞画眉的典故,但都被何俊所感动。当张晓红一脸幸福地给我们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的内心也被这人世间难得的真情深深地触动了。

在病房里的那些天,我每天都能看到丈夫何俊一勺一勺地喂妻子吃饭的情景,他那体贴入微的样子就像在服侍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这让病友和医护人员深受感动。张晓红的婆婆也同样对儿媳关怀备至,每天为她做饭洗衣,收拾房间,出出进进地忙个不停。她婆婆告诉我,她共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一直把儿媳妇当成亲生女儿来看待。这些淳朴的话语听得人心生温暖,让人感觉到爱的伟大和生活的温暖。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关怀和照顾,张晓红才得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幸福地生活着,并且一直生活在春天般的温暖里。

春天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勃勃生机。在这乍暖还寒时候,妈妈的病房里始终氤氲着暖暖的春意。医护人员对病人嘘寒问暖、细致入微的关怀,病友之间亲密无间的互相帮助,陪护人员热情坦诚的笑容谈吐,都让我们感受着春天般的温情。

关于《病房里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6

本文讲述了一个给人无穷回味和无限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文章篇幅短小,却给人留下了大量的思考空间。本文采用白描的写法,写了病重的吉姆对同样病重的的大卫给予的鼓励和希望,以期使之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则当吉姆死后,大卫搬到靠窗户的那张床时,他惊奇的发现被吉姆描绘得如诗如画的窗外,“除了一堵灰白色的、光秃秃的水泥墙之外,什么也没有……课文写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无限回味空间。

在教学时我首先从课题引入“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此时孩子们畅所欲言,分别谈出了自已的疑问,其中不乏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病房里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为什么了发生在病房里?这件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我马上追问“好的,同学们现在就带着你的这些疑问,我们到书中去寻求答案吧!”孩子们在初读课文之后,都能简单的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在语言上还是有些啰嗦,我因势利导,马上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孩子们马上就对文本有了一个整体的定位。

“同学们,在读文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为什么说这个病房是特殊的病房?它特殊在哪?”“为什么吉姆要把窗外描述的那么美好?”……这些问题产生之后,我并没有马上公布答案,而是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小组讨论发表自已的看法。在合作处理完这些问题后,我又请同学分别扮演两个人物,通过读吉姆描绘的外面美好世界,请学生读出自已的体会,那么你能为文章补白吗?这样处理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已对美好生活的独特感悟!

文章结尾,当结果大白于天下的那一瞬间,不只是大卫,就连所有的读者都为之振撼,窗外是一堵墙,什么都没有,当读到这时,我感到孩子们有些振撼了,我引读“孩子们,窗外没有……没有……没有……”此时我发觉孩子们的眼角湿润了。他们饱含深情的朗读着文本,读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你是大卫,你会说什么,做什么?大卫会怎么对待疾病和其他困难?如病房里又来了病友,大卫会怎样做?”请学生动笔写写你的感悟,借此小练笔训练学生的文笔,同时在孩子们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珍重自已的同时,树立一种“大爱”之情!

上一篇:红斑狼疮下一篇:Ⅱ区拇长屈肌腱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