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原则十篇

2024-07-03

把握原则 篇1

一、板书设计的预设性原则

众所周知,老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充分的备课是前提。有效备课过程中,教师课前要考虑好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流程。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板书设计,也需要在教师备课时基本确定下来,因此,板书设计遵循这种预设性的原则非常必要。例如:执教苏教版三上《北大荒的秋天》,课前预设板书: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总分。

有效的板书预设能让教师走进课堂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但有效而充分的板书预设必须是在充分研读教材和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否则适得其反。

二、板书设计的生成性原则

板书设计的预设性原则有其优点,但在新课改背景下看来也有其缺陷性,预设好的板书缺乏学生立场。如果教师将已经预设好的板书,不分实际一股脑的强加给学生,而全然不顾课堂实际生成的有价值资源,这样的板书设计必然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课堂板书设计还应该遵循生成性原则。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完善教师在备课时预设的板书内容,使语文课堂的板书真正成为师生课堂思维汇聚和智慧碰撞的产物,是师生双方都认同的创造性阅读的再现。例如执教《黑板跑了》一文时,预设的板书是这样的:安培非常专心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一丝不苟车厢后壁。

经过师生交流,思维碰撞生成如下的新板书:安培边走边想边走边算“黑板”演算发现真相

预设的板书既体现了课堂中学生对“专心致志”一类成语的积累,也凸显出了安培这一人物形象特点,但是人物形象的展现缺乏梯度性、层次性,让人印象不深刻。生成的板书既清晰展现了文章脉络,层次分明,还在层层推进中鲜明地展现了安培这一人物形象,同时还能结合板书很好的总结全文,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板书的生成性原则,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把握文本核心的能力,灵活捕捉和智慧处理生成资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学生立场,尊重学生有价值的个性化体验和感悟。

三、板书设计的美观性原则

精湛的板书,还要遵循美观性的原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副新颖别致,富有美感的板书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的美感是凭借直观形象对课文内容进行艺术的再现,让学生在享受、欣赏优美板书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的美观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用词准确,线索分明,重点突出——内容美;布局合理,条理清晰,造型美观——形式美;字体工整,美观大方——书写美;例如执教《台湾的蝴蝶谷》时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色彩斑斓金光灿烂迷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四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用五颜六色水彩笔着色,既兼顾了色彩美,又便于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最后,利用板书总结课文,并将板书形成一只彩色蝴蝶的造型。执教《青松》一文时,抓住青松“坚强挺且直高洁”的特点,总结课文时利用这三个凸显青松品质的词语,将板书巧妙设计成一棵松树。相信这样的板书学生是印象深刻的,美丽的蝴蝶和蝴蝶谷,坚强高尚的青松会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因此,板书的造型艺术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以美感激发学生,寓教于乐。

四、板书设计的实用性原则

板书既要美观更要实用,因此板书设计还需要遵循实用性原则。板书设计切忌只追求表面的形式美,目标不明确,太单一。实用性强的板书能恰到好处的体现文本内容,由于它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往往能抓住关键字词,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概括力,发展学生思维。例如:特级教师薛发根执教《我选我》,板书设计就是四个看似简简单单的词语“委员集体班级教室”,可是课堂中看似简单的几个词语一再被巧妙地利用起来。既突破了重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中习得了“谁是什么?”的言语表达方式,并理解了四个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词语的含义,这样实用性极强的板书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要想设计科学有效、实用性强的板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研读教材,把握文本主旨和要义。还需要教师充满教育智慧,板书设计目标多元,具有较强的捕捉语言的敏锐力,板书处处彰显教学目标。毫无疑问,实用性强的板书设计,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明晰,重点鲜明突出,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必然会提高学生的言语敏感力和思维品质。

总之,“教无定法”板书设计也是如此,也许这正是板书设计的魅力所在。不管怎样,我想,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把握板书设计的原则,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则,肯下功夫钻研大纲、教材、教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探索,不断创造,必定能设计出目标准确鲜明的板书,使之成为精彩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

摘要: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设计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练和浓缩。所以,研究和运用教学板书设计艺术,掌握其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预设性,生成性,美观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刘显国.板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把握原则 篇2

征收补偿决定行为是司法强制征收的前置行政行为, 也是可复议可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 依法做好征收补偿决定, 对于维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 依法推进房屋征收进程意义重大。

一、征收程序合法、协议商谈充分、申请材料齐全是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基础

1. 征收程序要合法

征收补偿决定是房屋征收过程中的具体行政行为, 如果前面的征收程序不合法, 必然影响到征收补偿决定行为的合法性。如房屋征收决定、分户初步评估结果和签约期限要依法公告, 评估机构要依法选定, 被征收房屋分户评估报告及其装饰装潢、附属设施等评估报告要依法送达并生效。征收部门提出补偿决定申请之前还要向被申请人履行告知义务, 告知被征收人有依法选择征收补偿方式和陈述申辩的权利等。

2. 协议商谈要充分

商谈是和被征收人达成征收补偿协议的关键, 在征收工作中, 协议商谈是重点, 也是难点。房屋征收部门或委托的征收实施单位在与被征收人进行商谈时, 内容上要涉及被征收房屋、装饰装潢、附属设施等的补偿价格, 要向被征收人宣传解释房屋征收法规政策并体现在商谈记录中。不少于3次的商谈记录要求则是对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3. 申请材料要齐全

房屋征收部门报请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达不成补偿协议的被征收人作出征收补偿决定, 要提供申请书、被申请人身份证明、被征收房地产权属、性质、用途等证明材料、未登记建筑认定意见、对被申请人的征收补偿与安置方案、房屋征收决定及公告、签约期限公告及公示证明、选定评估机构的证明材料、分户初步评估结果及公示证明、被征收房屋分户评估报告及其装饰装潢、附属设施等评估报告, 送达证明及生效证明材料、房屋征收部门或者征收实施单位与被征收人不少于3次的商谈记录等材料。对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房屋提出补偿决定申请, 除提供一些共性材料外, 还应当提交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证明材料。

二、决定内容规范、补偿方式合理、救济渠道明确是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核心

市、县 (市、区) 人民政府依法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 要制作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 征收补偿决定书是直接跟被征收人见面的法律文书, 也是征收补偿决定的物质载体。因此, 要确保征收补偿决定书的依法和准确。

1. 决定内容要规范

补偿决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房屋征收部门与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被征收房屋的基本情况、作出补偿决定的依据和理由、决定货币补偿的, 应当包含补偿金额及支付方式、支付期限、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搬迁期限等;决定产权调换的应当包含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位置和面积、产权调换差价及支付方式、支付期限、搬迁期限等, 告知被征收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和期限。

2. 补偿方式要合理

在房屋征收部门提请政府作出征收补偿决定之前, 会告知被征收人有选择补偿方式的权利。但从实践情况来看, 几乎没有被征收人主动选择补偿方式。因此, 在作出征收补偿决定时, 一定要综合考虑被征收人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补偿方式, 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3. 救济渠道要交代

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制作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时, 要依法告知被征收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和期限, 既让被征收人知晓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救济渠道, 也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

三、依法送达决定、加强宣传解释、力促达成协议是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目的

征收补偿决定行为是推进房屋征收工作的有效手段, 也是维护房屋征收工作严肃性的必要途径。但是, 征收补偿决定不是房屋征收工作的终极目标, 房屋征收部门在补偿决定作出之后还应该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1. 依法送达决定

从征收实践看, 绝大多数被征收人不愿意在征收补偿决定书的送达回执上签字, 而街道、社区基本都直接参与了房屋征收工作, 其作为“第三人”的证明效力减弱, 因此, 补偿决定书最佳的送达方式是公证送达并制作公证书。同时, 将征收补偿决定书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张贴公告。

2. 加强宣传解释

征收补偿决定作出后, 房屋征收部门或者征收实施单位应当继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一方面向被征收人解释补偿决定书的内容, 另一方面说明补偿决定书送达之后拒不签订补偿协议、不搬家让房的法律后果。

3. 力促达成协议

征收补偿决定书作出并送达之后, 房屋征收部门不能坐等诉讼时效届满之后, 申请法院对被征收人强制执行, 而应该借助于补偿决定书送达之后对被征收人造成的“威慑力”, 继续做好被征收人的思想工作, 力争达成补偿协议。

做好准备 把握原则 篇3

一、手风琴集体课的教学准备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需要制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案。

手风琴集体课是多名学生一起上课,不同于小课教学,它的教学更加复杂、更加严密。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就算是一个班的学生程度一样,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也会逐渐的拉开距离。所以除了制定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以外,每一节课也都要有周密的教学安排,比如:每节课要针对每个学生、每个小组的情况,精心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何时处理重点和难点;何时示范;何时让学生观摩演奏;怎样总结和考核等等。只有这样,教师在集体课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重点、难点突出,课时安排合理。

手风琴集体课需要教师精炼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教师在集体课上要贯穿精讲多练的原则,精练教学环节,节省教学时间,但绝不意味着教师少讲。集体课教师应当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合理掌握课堂的时间与节奏,周密地安排和设计好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做到“少而精”。

3.合理、科学的安排教学进度,本着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

手风琴集体课教学进度要适中,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教师要为学生制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如通过一个学期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演奏水平。如果学生没有循序渐进地学习,弹奏乐曲不注意风箱的安排,没有按照手风琴的气息规律去弹奏,急于求成,学习过程就会被打乱,不利于系统性的学习。教师教学要使每位学生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术,正规系统地学习手风琴演奏,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使手风琴集体课教学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手风琴集体课的教学原则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集体课教学中,上课方式与教学内容应当丰富多样,让学生感到学习手风琴是件高兴的事,并能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琴,这样就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还调动了学生学琴的积极性,加上教师的示范与同学间的合奏、伴奏,激发他们浓厚地学习兴趣,也解除了学生上课的紧张心理,为他们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取得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运用情境式教学, 在学习新课之前, 生动地演示及欣赏音乐作品和准确示范、形象地描绘都将把学生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激起学习的兴趣。从表面来看,这些只是上课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恰恰就是这些课形式的变化使学生获得一种良好的心境,促使他们兴致勃勃地上好手风琴集体课。既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使学生学琴正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让兴趣成为教与学的动力,集体课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手风琴集体课中凸显出的共性与个性

所谓的共性就是针对学生在学琴期间共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手风琴的结构与左手排列规律、演奏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练习的要点、风箱的使用方法以及记谱法。对作者的介绍、作品的分析及要求,练习的方法等等。集中全班同学的共同问题讲清讲透。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共同点,发挥好集体课的大效果作用。利用大教室这一有利条件,自编简明、精练的基本练习,并与对应的练习曲、乐曲结合起来。教学上采用耐心讲解、分析、辅导,反复巩固的方法,让幼师生的手风琴人门学习得到规范和系统的训练。

所谓的个性就是指问题的各异。比如:这个学生的坐姿不够准确,那个学生的手形不规范,另外这个学生的风箱不够平稳。这些问题出来时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自己给自己当老师,看看谁有问题就指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有的放矢,增加一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个人演奏技术的弊病,并能弥补教材中某些枯燥的内容,做到顾此不失彼,把握共性与个性的平衡。

3.教材的选择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统筹考虑,在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的基础上,有目的地严格选择适合集体授课的教材,同时还要补充一些喜闻乐见的乐曲来提高学生兴趣,科学地选择使用教材在集体课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教材内容既要突出重点与难点,又要顾及知识的全面性、连贯性,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技术风格的联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选择教材做到精而又精,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课教材的功能,训练学生尽快掌握必要的技术技巧,帮助他们系统地、完整地学习手风琴。

把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原则 篇4

(2006-12-04 00:08:21)

一个人要处理的事情分为4种,如:

I、重要且紧急的(危机、紧迫的问题、限期逼近的项目)

II、重要但不紧急的(预防、PC 活动、建立关系、认识新的机会、计划、改造)

III、不重要但紧急的(临时插入的事,一些电话、一些邮件、一些报告、一些会议、直接而紧迫的问题、受欢迎的活动)

IV、不重要且不紧急的(琐碎而忙碌的工作、一些邮件、一些电话、消磨时间、娱乐活动)

把精力放再I的人,整天紧张、筋疲力尽、危机处理,就跟消防队似的,到处在灭火。

把精力放在III的人,活动集中于短期行为,反而认为目标和计划毫无价值,感到自己受害和失去控制,与他人的关系都比较浅薄或者最终破裂。把精力放在III和IV的人,基本上过着对自己不负责任的生活。

卓有成效的人不注重“问题”,他们注重的是机会。他们充实机会,减弱“问题”。他们从预防的角度考虑事情。这就是II的重要意义。关注Ⅱ的结果是具有远见卓识、平衡、纪律、控制和很少危机。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的人,只要你努力建立起Ⅱ行为模式,你的成效就会显著提高,你的危机和问题就可以缩小到处理得过来的程度,因为你想在前面,从根本入手,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情发展到危机程度。用管理的行话说,这叫做巴莱多原则——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结果。也就是事半功倍。

如何能够做到把精力放在II中呢?

1、确定角色——写下你的主要角色;

2、选择目标——考虑今后一星期里你应该在每个角色上取得的两三个重要成果。这些作为目标记载下来,这些目标应该与你的长远目标相联系;

3、日程安排——把每个目标转化为这一周的某一天,或者作为优先项目;

4、逐日调整——按照方格Ⅱ确定的一周安排,每天早上再根据轻重缓急进行调整。对预料之外的事件、关系和经历做出有意义的反应。

初中化学教学应把握循序渐进原则 篇5

一、循序渐进原则概述

循序渐进原则是教师按照学科内在的某种顺序进行教学的一种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过程, 而在这期间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具体的化学教学中, 循序渐进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以及接受能力, 并根据一定顺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同时还能够降低化学学习难度, 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当中, 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化学教学的目标,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以求能够探索出化学教学中的规律, 并遵循规律进行教学,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循序渐进原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1.坚持循序渐进促进良好认知意识的形成

良好认知意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 在初中阶段, 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其认知意识和认知能力较小学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高, 但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知识, 难免会产生恐惧感和怀疑, 对化学学习方法和化学知识的学习感到困难。再加上化学知识涉及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元素等, 这些对于从未接触过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太过困难, 因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将化学知识进行分解, 从简单的化学知识入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进行教学, 从而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熟悉感, 降低化学学习的难度, 同时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化学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空气这部分内容时, 由于空气是人类每天都要接触和呼吸的物质, 对于其成分的学习, 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氧气以及二氧化碳入手, 让学生对空气成分产生良好认知, 将氧气和二氧化碳自动划归到空气成分当中, 接着教师可逐渐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引入空气中占绝大部分的氮气, 并与学生所熟悉的氧气进行比较学习, 这样就降低了空气成分学习的难度, 增强了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坚持循序渐进积累化学知识

随着化学教学的进行, 学生接触到的化学知识也越来越多, 化学知识难度越来越大, 因而在中期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渐积累化学知识, 同时注意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同时也能够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在积累阶段,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 教师可以借助有效预习这一方式来进行,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提前对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 同时也能够明确新知识中有哪些问题是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不能解决的, 从而增强了化学学习的针对性。而在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教师应该注意时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回顾, 可以采取旧知识引导的方式, 用旧知识来引入新知识, 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旧知识进行了巩固, 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积累。例如,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空气部分的知识, 回顾一下空气组成部分, 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等, 以此来引入氧气化学性质的内容, 这样学生在空气部分的化学知识就能够得到巩固, 同时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引入新知识, 还能够降低氧气性质内容学习的难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这种方式也体现了化学教学当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因而, 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要多注意运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总之, 教师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化学教学,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相关教学策略, 并坚持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 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帮助学生打好化学基础, 逐步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学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20) .

[2]胡路漫.“小步子大目标”——多层次实施初中化学探究教学,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J].化学教与学, 2012 (11) .

会计工作中应把握好谨慎性原则 篇6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 是指在会计核算中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进行判断时, 要保持必要的谨慎,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谨慎性原则要求资产计价从低、负债从高, 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但如果有合理的费用基础可以估计时, 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应用较为广泛, 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 “八大”准备金的计提

现行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八大准备金, 其目的就在于更稳健的计量资产, 最后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就是各项资产的净值, 有效地防止了资产的虚增, 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资产价值, 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二) 存货发出成本的“后进先出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 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企业可选用其中任何一种, 并根据一贯性原则, 一经选用不得任意变更。但随着市场的变化, 如果企业认为原有的会计方法已无法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也可采用新的会计方法。比如在出现通货膨胀时, 企业就应改原来采用的“先进先出法”为“后进先出法”, 这样就可以使成本核算更加贴近实际, 利润提供更加谨慎。

(三) 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种。直线折旧法计算简单, 每年折旧额相等。加速折旧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多提折旧, 而后期少提折旧。跟直线折旧法相比, 它不仅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而且也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因为折旧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固定资产的更新, 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较长, 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无形损耗较大, 早期多提折旧促使资金及早回笼, 这无形中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再从折旧费用对净利润的影响来看, 前期多提折旧, 多计费用、少计利润, 这和谨慎性原则提倡的负债、费用估计从高, 资产、利润计价从低的指导思想相吻合。同时, 在整个固定资产的使用期内利润总额不变, 上缴国家的所有得税总额不变, 却得到了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收益, 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 在收入的确认标准上

新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2) 企业即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 相关的收入与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从以上条件可以看出, 在确认收入时不但商品售出, 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 而且还要有把握对商品的价款能够收回。如果购货方正处在财务困难时期, 没有能力支付货款, 即使商品已售出, 也不能确认为收入的实现。在这里既体现了谨慎原则, 又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五) 在债务重组的核算上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在债务重组中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债权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应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而对债务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收益原先是在“营业外收入”里核算, 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 这给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调节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所以现行会计准则规定, 对于债务重组取得的收益在“资本公积”帐户里核算, 这里再次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指导思想。与此相应的还有捐赠收入, 则在“资本公积”帐户里核算。由此可见, 对于损失、支出则反映利润的减少而对有些所得、收益却没有增加利润, 谨慎性原则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六) 对或有事项的估计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在的一种状况, 包括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内容包括票据贴现、背书转让、未决诉讼与未决仲裁、产品质量保证、提供债务担保、追加税款等。或有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 或有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 它区别于会计准则中的资产与负债的概念。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或有负债, 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另以披露, 如果与或有负债相关义务满足的确认条件时应在“预计负债”账户中核算, 并在资产负债中单列项目反映;对于或有资产, 企业一般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当或有资产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 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对于或有资产, 一般会在会计报表中披露。由此可见, 会计准则是对于或有事项的估计也是遵守了谨慎性原则的。

实施研究性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篇7

一、研究性教学需有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研究性教学是适宜于全体学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不是为某些所谓的优等生设计的,也不是他们的专利。毋庸置疑,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非部分人或少数人的特权。受教育的机会及成功的机会均等是教育平等观念的基本体现。开发、利用 研究性课程也必须体现教育平等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智能、个性等的和谐发展。教师在进行研究性教学时,可以和每篇课文后面设置的相应“活动”题联系起来 ,有机互动 ,教师有目的地指导,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的经历,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说明,使学生从课本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实现语文新课程基本的理念和目标。

二、研究性教学需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有限,不同的学生又各有差异,因此,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师要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定。如,五律《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两种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等文章主题的多种理解,都是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好课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研究性学习的运用可以先从一词一句入手, 再到某一作家作品的比较深入的研究,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尤其是研究性教学在其内容开发上, 要贴近初中学生生活的实际, 关注自然界、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 结合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 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专题、课题作为研究性教学的内容。

三、研究性教学需有助于初中生实践能力 的生成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实践、尝试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因而,它特别关注学生从特定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师指导初中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性教学课题时,应以初中学生实践能力的生成为基本立足点,让他们把已习得的知识综合应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亲自应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深刻的体验,有效地防止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脱节的现象。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书本以外的生活,既是人生的教科书,也是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因此, 研究性学习不仅要关注课本知识, 更要关注课内知识与 课外知识 、生活实践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初中学生的阅读量有限, 生活积累少, 在研究性 学习中 , 视野就不开阔, 探究也就不会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就可以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 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感悟, 使语文学习的研究能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延伸, 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变得生动活泼。

四、研究性教学需有利于初中生实施操作

语文课堂上的研究性教学,要拓宽教学内容,能为研究性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也有利于初中生操作, 提高初中生的知识素养和创新素质。研究性教学是师生协作才能完成的,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开展研究性教学之前,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想得到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解决什么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整个研究性教学活动有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必须怎样学习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预期的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初中生实施操作,具体还包括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初中生发现自己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方法上有哪些“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研究性教学有时候要遇到课题选择,研究性教学课题的确立宜小不宜大,要结合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课题难易要适中,既要符合初中学生自己的研究能力,又要条件许可,能较容易获得相关的资料,还要考虑能否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或同学有效的帮助,以顺利克服研究过程的困难或障碍。

坚持合法性原则 把握关键环节 篇8

征收补偿决定行为是司法强制征收的前置行政行为,也是可复议可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依法做好征收补偿决定,对于维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依法推进房屋征收进程意义重大。

一、征收程序合法、协议商谈充分、申请材料齐全是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基础

1.征收程序要合法

征收补偿决定是房屋征收过程中的具体行政行为,如果前面的征收程序不合法,必然影响到征收补偿决定行为的合法性。如房屋征收决定、分户初步评估结果和签约期限要依法公告,评估机构要依法选定,被征收房屋分户评估报告及其装饰装潢、附属设施等评估报告要依法送达并生效。征收部门提出补偿决定申请之前还要向被申请人履行告知义务,告知被征收人有依法选择征收补偿方式和陈述申辩的权利等。

2.协议商谈要充分

商谈是和被征收人达成征收补偿协议的关键,在征收工作中,协议商谈是重点,也是难点。房屋征收部门或委托的征收实施单位在与被征收人进行商谈时,内容上要涉及被征收房屋、装饰装潢、附属设施等的补偿价格,要向被征收人宣传解释房屋征收法规政策并体现在商谈记录中。不少于3次的商谈记录要求则是对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3.申请材料要齐全

房屋征收部门报请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达不成补偿协议的被征收人作出征收补偿决定,要提供申请书、被申请人身份证明、被征收房地产权属、性质、用途等证明材料、未登记建筑认定意见、对被申请人的征收补偿与安置方案、房屋征收决定及公告、签约期限公告及公示证明、选定评估机构的证明材料、分户初步评估结果及公示证明、被征收房屋分户评估报告及其装饰装潢、附属设施等评估报告,送达证明及生效证明材料、房屋征收部门或者征收实施单位与被征收人不少于3次的商谈记录等材料。对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房屋提出补偿决定申请,除提供一些共性材料外,还应当提交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证明材料。

二、决定内容规范、补偿方式合理、救济渠道明确是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核心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要制作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征收补偿决定书是直接跟被征收人见面的法律文书,也是征收补偿决定的物质载体。因此,要确保征收补偿决定书的依法和准确。

1.决定内容要规范

补偿决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房屋征收部门与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被征收房屋的基本情况、作出补偿决定的依据和理由、决定货币补偿的,应当包含补偿金额及支付方式、支付期限、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搬迁期限等;决定产权调换的应当包含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位置和面积、产权调换差价及支付方式、支付期限、搬迁期限等,告知被征收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和期限。

2.补偿方式要合理

在房屋征收部门提请政府作出征收补偿决定之前,会告知被征收人有选择补偿方式的权利。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几乎没有被征收人主动选择补偿方式。因此,在作出征收补偿决定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被征收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补偿方式,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3.救济渠道要交代

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制作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时,要依法告知被征收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和期限,既让被征收人知晓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救济渠道,也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

三、依法送达决定、加强宣传解释、力促达成协议是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目的

征收补偿决定行为是推进房屋征收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房屋征收工作严肃性的必要途径。但是,征收补偿决定不是房屋征收工作的终极目标,房屋征收部门在补偿决定作出之后还应该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1.依法送达决定

从征收实践看,绝大多数被征收人不愿意在征收补偿决定书的送达回执上签字,而街道、社区基本都直接参与了房屋征收工作,其作为“第三人”的证明效力减弱,因此,补偿决定书最佳的送达方式是公证送达并制作公证书。同时,将征收补偿决定书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张贴公告。

2.加强宣传解释

征收补偿决定作出后,房屋征收部门或者征收实施单位应当继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一方面向被征收人解释补偿决定书的内容,另一方面说明补偿决定书送达之后拒不签订补偿协议、不搬家让房的法律后果。

3.力促达成协议

征收补偿决定书作出并送达之后,房屋征收部门不能坐等诉讼时效届满之后,申请法院对被征收人强制执行,而应该借助于补偿决定书送达之后对被征收人造成的“威慑力”,继续做好被征收人的思想工作,力争达成补偿协议。

今年以来,盐城市区共向政府提出征收补偿决定申请12份(含去年结转2份),作出补偿决定5份,由于征收工作依法进行,且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作出之后的宣传解释工作充分到位,提出申请的12份征收补偿决定中,已经签订补偿协议10份,仅剩2户未签订补偿协议,较好地发挥了房屋征收补偿决定这一行政手段的作用,加快了房屋征收进程。

把握原则 篇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和转折点意义的重要会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有许多新看法、新表述、新论断,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在实践上有重大创新。全会通过的《建议》,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决策部署,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建议》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提出一系列新的对策、举措、方法、路径,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坚定“三个自信”具有重要强化作用,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关键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入手下功夫;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关键是形成平衡发展结构。要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下功夫;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关键是改善生态环境。要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入手下功夫;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关键是实现合作共赢。要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以及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等方面入手下功夫;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关键是增进人民福祉。要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方面入手下功夫。

在研究中我们感悟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包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闪耀着人性、理性、党性的光芒,彰显了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把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辩证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个《建议》把握了“五大统筹原则”。一是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筹的原则。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二是立足国内和放眼全球相统筹的原则。既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又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三是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统筹的原则。既着眼于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国防建设和党的建设,又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举措。四是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统筹的原则。既强调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突出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做到虚实结合。五是科学性与人民性相统筹的原则。既遵循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又体现以人为本、以群众利益为中心的思想,把客观性、主观性、必然性统一起来,把生活化、均等化、法治化统一起来,把个性、共性、特性统一起来。

把握原则 篇10

依法治警, 就是武警部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 依法建设管理部队, 依法履行职能, 依法规范官兵的言行。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贯彻党中央依法从严治军思想, 推进武警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它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部队建设和履行使命的内在必然。

( 一) 依法治警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

习主席在视察武警部队时, 强调“要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 作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重要指示。党和国家通过法律, 明确武警部队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指挥关系, 确保党对武警部队的绝对领导。武警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 永远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依法治警, 要抵制西方敌对势力鼓吹的“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的影响, 永远保持武警部队的人民军队性质。

( 二) 依法治警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概念。新的历史时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明确提出“从严治警”的思想, 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理军队的行动纲领, 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行动指南。依法治警是从严治警的基本要求, 是依法治国的延伸和体现。

( 三) 依法治警是武警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同志说: “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 就是要求部队建设的正规化, 就是要求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 就是要求实现诸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要做到上述“五统一”和“一协同”就要通过条例、条令等多种军事法规形式, 规定出统一的制度和行动准则。当代, 依法治警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部队建设和履行职能的制度化、法律化, 努力把武警部队建设成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推进武警部队正规化建设。

( 四) 依法治警是提高武警部队法律素质的重要举措

武警部队在执行任务中, 所遇情况往往比较复杂, 既有一般的违法行为, 也有严重的犯罪行为; 既有人民内部矛盾, 也有敌我矛盾; 有些情况或事件涉及民族宗教问题, 有时还有涉外问题。武警部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水平的提高, 从客观上要求官兵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法律水平。因此, 各级领导和机关要用法律知识武装官兵, 筑牢依法管理、依法执勤的思想基础, 提高广大官兵的法律素质, 培养官兵的法制意识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依法治警应把握的问题

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以法制化为特征的治军方式的变革, 在这方面武警部队尽管作了不少工作, 但不少同志在观念上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言大于法”、“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认识还有市场, 依言带兵、依权管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对于法规, 虽然依了但没有严格依, 依了部分但没有全依, 依了一时但没有长依。其表现是, 重视用讲话、批示来领导, 而轻视用法规制度和条令条例去规范; 重视个人威信的建立, 轻视法规制度权威的维护; 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于自定章法, 搞“土政策”, 不习惯按条令条例办事。这些问题的存在, 表面上看是工作习惯, 但根子还是人治观念的影响。观念新, 才能事业兴。新形势下依法治警, 必须确立以下四个理念。

一是法大于权。要承认法规制度的至高无上性和权威性, 承认法规一经作出, 就对全体官兵具有统一的指引、评价、调节和制约作用。领导的指示、过去的经验不能取代法规的规范作用, 更不能违背法规。要确立法大于权的观念, 必须实现由忙于“治事”向“治法”转变, 由习惯于“人治”向“法治”转变, 由随意性、盲目性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

二是民主管理。法律与民主是矛盾的统一体。强调依法治警, 并不是否定官兵的民主意识, 相反, 要把广大官兵当成依法治警的主体, 而不仅仅是治理的对象。因为“法治”在本质上是讲民主的, 民主是“法治”之母。法治的意义在于制约公共权力, 而民主的意义在于促进社会正确运用公共权力。依法治警中的民主亦应是依法治警之母。

三是执法必严。治军从严, 军则存; 治军不严, 军则亡。古今中外, 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军队, 概莫能外。从严治警必须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在二者之间, 当前的主要矛盾在后者。在当前武警部队存在一些法规制度不落实的情况, 如勤务制度不落实。从部队执勤情况看, 勤务制度已相当健全, 除《内卫执勤规定》外, 多数单位又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勤务制度。但是, 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落实难、难落实。各种规定制度形同虚设, 是安全执勤之大患。

四是违法必究。“条令条令, 条条是令”。法规是法律化了的指示, 是带有强制性的命令, 必须严格执行。武警部队执行任务的特殊性要求我们, 必须树立绝对服从的意识, 官兵教育管理中出现问题, 一定要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维护条令条例的严肃性。使官兵养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做到招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

摘要:当前,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 武警部队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 使部队出现管理松懈、纪律松弛、作风松散等问题。法治以与人们实现自身利益直接关联的方式, 并起着既约束人, 也引导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 其效力更具根本性, 树立依法治警的法治理念, 对提高武警部队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花生病毒病下一篇:政府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