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服装产业十篇

2024-08-23

宁波市服装产业 篇1

SWOT分析法大多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分析。以下结合宁波服装产业的发展态势, 运用SWOT分析方法, 探索服装产业实现区域品牌国际化的路径。

宁波服装产业区域品牌的现状和问题

区域品牌是某地区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 并在较大范围内形成的该地区某行业或某产品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反映了该地区有主导优势的产业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良好印象, 它有三层特性——产业性、区域性、品牌特性。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 宁波服装生产企业自发地逐步集中、扩大, 最终形成了以西服、衬衫生产为龙头, 集针织服装、羊绒服装、休闲装、童装、皮装等为一体的庞大产业。这一产业群主要集聚在从鄞州的东钱湖镇至石碶镇的鄞县大道一线、石碶镇至奉化江口镇的宁奉路一线, 长约20公里、呈“L”形的服装产业园区, 拥有几十家一定规模和品牌效应的知名服装企业。宁波服装企业年销售收入在千万元以上的达80多家, 服装纺织产品出口占宁波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其中服装出口量占55%, 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现拥有雅戈尔、杉杉、罗蒙、唐狮、洛兹、太平鸟、培罗成7个中国驰名商标, 巨鹰、爱伊美等16个中国名牌, 7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出口品牌, 已形成国内少有的服装品牌集群。

宁波的服装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虽然形成了品牌集群, 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 知名度、美誉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服装产业链还不完善, 高附加值环节薄弱, 大部分面辅料供应来自其他地区, 高档面料还是依赖进口;三是缺少现代服饰文化内涵, 未建立现代化、高品位、多功能的服装展览中心和集服装、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服装一条街。

宁波服装产业区域品牌国际化的SWOT分析

1. 优势

(1) 人才建设不断推进。宁波通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吸引大量人才, 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2009年宁波市新增各类人才9.5万人, 全市人才总量达78.5万人, 比上年增长了13.8%。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万人, 高级职称人才2.8万人, 博士、博士后1534人, 硕士14317人, 各类专家2214人, 为服装产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供了宽裕的人才基础。

(2) 区位优越。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带, 毗邻金融中心上海, 可方便地吸收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宁波港2009年货物吞吐量达3.8亿吨, 居我国大陆沿海港口第四位。现拥有集装箱航线216条, 其中远洋干线113条、近洋支线51条、内支线20条、内贸线32条, 水路运输四通八达。

(3) 产业实力雄厚。据宁波市经委提供的数据:2009年1~7月, 宁波服装业共实现产值166.7亿元, 同比增长4.9%;实现出口交货值94.9亿元, 同比增长15.4%。服装企业在全国依旧保持集群优势。

(4) 产业不断升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宁波市政府也为推动企业创新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每年不断增加财政投入。2009年市财政科技支出17亿元, 比上年增长9.4%;完成新产品产值1256.9亿元, 增长1.8%。服装产业升级也初见成效, 2008年服装产业完成新产品产值达13.37亿元, 同比增长39.73%。

(5) 品牌基础深厚, 国际化意识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 宁波的服装产业已在国内形成了服装名牌产品“群星汇聚”的局面,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如雅戈尔、杉杉、罗蒙堪称男装的“领头羊”。为了开拓国际市场, 一些服装企业实施了“走出去”、经营全球化战略, 在国外投资办厂、注册自主品牌商标, 或与国外知名服装企业合作, 不断提高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如雅戈尔成功并购美国KELLWOOD旗下的香港新马集团,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杉杉集团公司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进行全面合作, 借助其在人才、产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领先优势, 加快了企业发展。

2. 劣势

(1)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 大部分服装企业长期以来依靠OEM (贴牌生产) 方式生存, 即使是大型知名服装企业也采用这种生产方式。据调查, 2008年只有56.41%的服装企业重视服装设计团队建设, 有23%的企业根本没有服装设计师, 17.24%的企业聘请国外设计师。虽然部分龙头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但是开发的深度不足, 这与企业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有关。大部分小企业因缺少资金, 更没有能力进行新产品研发, 只能模仿, 导致原创能力弱, 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

(2) 信息化水平低。现代的服装行业处于个性消费时代, 经营模式要求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短周期, 这就要求服装行业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 提高信息化水平。而宁波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 信息化水平低, 不能对动态变化的市场作出及时的反应, 盲目采购、盲目生产, 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缺少现代服饰文化内涵。世界上知名服装品牌不仅在于有知名设计师的设计, 而且还在于其品牌所蕴涵的特有文化内涵, 而这正是宁波服装企业所缺乏的。宁波大部分服装企业是由乡镇企业演变而来, 虽然现在规模较大, 但是不重视企业文化塑造, 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 现代服饰文化内涵显得浅薄。

3.机遇

(1) 与国外企业交流合作, 取消配额。我国加入WTO后, 许多国外知名服装企业进入我国, 带来了新技术和新工艺。宁波服装企业可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 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交流合作, 加快技术升级, 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 取消配额可充分发挥企业的劳动力优势, 有利于服装产业外贸出口和区域品牌建设。

(2) 长三角新一轮的发展。宁波地处长三角的沿海地带, 经济基础雄厚, 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早。特别是上海, 可带动宁波经济发展。杭州湾大桥通车后, 缩短了宁波与上海浦东的距离, 宁波可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 有利于服装产业发展。此外, 上海世博会对宁波服装产业来讲也是个很好的机遇, 可借此更多地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流, 也可把上海作为通向国际的一个窗口。

(3)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人民的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 部分消费群体进入追求时尚和个性的消费阶段, 这就为服装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内需市场。2009年宁波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34.4亿元, 比上年增长15.9%, 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的零售额达53.945亿元, 同比增长了5.2%。服装对外出口也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

4.威胁

(1) 国外服装企业的挑战。目前, 宁波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两难的境地, 在自主品牌方面, 由于服装企业发展起步较晚, 与发达国家知名服装企业相比, 无论技术、工艺、经营管理都存在很大差距, 服装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更无法与之媲美, 大部分利润被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商赚取;在一直处于优势的产品制造方面, 面临来自印度、土耳其、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的挑战。近年来, 宁波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减弱。

(2) 利润降低。一是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后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 给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二是国内的原材料、从国外进口的高档纺织面料的价格不断上涨, 导致产品成本上升。三是由于宁波服装产业的外贸依存度较高、营销手段单一、管理水平低下等, 造成企业的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不断上升。四是宁波服装产业出口大部分都是OEM产品, 附加值低下, 企业之间互相模仿, 产品同质现象严重;企业之间为了获得国外订单, 互相压价, 依靠低价格进行竞争, 损害服装出口产品的形象。

(3) 区域品牌的机会主义。区域品牌是一种公共物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因此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如以次充好, 使得区域形象受损。目前, 区域外仿冒的劣质产品代替了区域内的产品充斥于市场, 破坏了宁波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4) 反倾销、绿色壁垒的出现。随着配额制度取消, 在欧美主要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以产品的环境质量为代表的绿色壁垒, 阻碍我国服装的出口, 如绿色标志认证、SA8000社会责任认证、美国的WRAP (负责任的全球成衣制造) 等。这也与我国当前服装产业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关系, 如缺少统一技术标准认证系统, 服装技术达不到标准, 都是宁波服装产业区域品牌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宁波服装产业区域品牌国际化的路径

1.制定全球化品牌战略

宁波服装产业要想走向国际, 就必须制定国际化品牌战略, 强化企业国际化品牌理念, 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宁波服装产业打造区域品牌的目的, 应是解决企业与国外知名品牌竞争势单力薄问题, 通过品牌联合扩大规模, 产生协同效应, 与国外知名服装品牌进行竞争。目前, 缺少国际化的经营理念, 技术达不到国际标准,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都与缺少人才和技术有关。宁波形成服装区域品牌后, 可吸引国际上的人才、技术、资金, 为国际化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2.实现从OEM方式向自主品牌生产 (OBM) 方式转变

宁波的服装企业大多依靠OEM生产方式生存, 外贸出口产品大部分也是以这种方式生产, 这种现象可能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企业要正确对待, 不能长久依赖它, 否则不仅大量利润被品牌商赚取, 而且还会导致区域内进行恶性价格竞争, 影响可持续发展。企业采取OEM方式, 一方面要不断积累资金, 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技术和品牌管理经验,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实行全球化经营打下基础, 实现从OEM方式向自主品牌生产 (OBM) 方式转变。

3. 构建服务于服装产业集群的信息技术中心

宁波服装产业应建立集技术研发指导和信息服务平台于一体的信息技术中心, 它的职能应包括:一是制定、检测服装产业集群的产品质量标准, 尽快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 提高产品的国际形象。二是为服装集群内各主体搭建一个技术交流平台, 促进产学研合作, 促进集群内企业不断创新,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搜集国内外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技术进步、流行趋势等信息, 使服装企业可及时了解国际服装产业的发展态势, 同时对外发布自身发展的信息, 吸引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集聚, 不断提高宁波服装产业对外的美誉度。

4. 充分利用会展经济提高服装区域品牌的国际形象

随着宁波会展经济的发展, 服装产业应不断扩大“服博会” (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和“消博会” (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 的影响力, 为服装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 丰富服装产品的文化内涵。如服装产业提出了“三服一城”发展战略 (以弘扬宁波服装文化、提升宁波服装产业、创新宁波服博会平台, 着力把宁波建设成为中国服装名城) , 为服装产业对外营销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今后宁波服装产业应借助这个平台, 开展更多的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 不断与国外知名服装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 提高服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增强服装集团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还要促进宁波“服博会”的招展、招商和品牌推广, 使之成为宁波服装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

宁波市服装产业 篇2

进入“十二五”以来, 宁波市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正日趋国际化, 同时人民币汇率变动、人力成本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都促使制造业企业由“成本竞争”向“管理竞争”、“制造流程竞争”、“工艺竞争”模式转变, 利用信息化软件系统通过改进制造工艺和流程、提高业务管理能力等方式来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 宁波市正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两化融合程度也日益深化, 利用软件提升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提升制造业层次的需求潜力十分庞大。因此研究宁波市在实现软件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追求两化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软件产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途径与角度

软件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绿色环保、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 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对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改变支柱产业结构、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优化城市人才结构等各方面具有极强的引擎效应。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呈现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趋势, 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 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融合, 产业技术创新加速。软件产业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软件产业网络化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计算技术的重心正逐步从计算机转向网络, 软件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与网络发展将深度耦合, 网络将成为软件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的主流平台, 为工业信息化提供发展平台。软件产品基于网络平台开发和运行、内容基于网络发布和传播、应用基于网络构架和部署、服务基于网络创新和发展成为大趋势, 网络化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开发工具、网络运行管理平台、智能终端平台、远程运维等基于网络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 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的新兴服务将推动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网络化趋势进一步打破了市场竞争的区域、国别界限, 全面呈现出全球性竞争态势。

(二) 软件产业服务化为工业转型提供服务支持

软件服务化进程不断加快, 原有软件产品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模式正在改变, 软件技术架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以软件应用商店等为代表, 服务导向的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以用户为中心, 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软件应用等服务成为软件服务的主要模式。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深化耦合, 推动了硬件、软件、应用与服务协同发展, 加速了软件产品开发企业和部分电子制造企业向服务的转型。服务化趋势促进了产业的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变革, 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了产业转型和升级。

(三) 软件产业体系化为工业转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体系化的软件产业为工业企业提供从原材料到销售渠道的整体解决方案。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渗透, 软件向更加综合、广泛的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 硬件与软件、内容与终端、应用与服务的一体化整合速度加快。未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构造产业链, 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基于平台体系的产业链竞争, 产业纵向、横向整合步伐加快, 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主导市场竞争。产品、资源和服务的体系化趋势日趋明显, 软件即服务 (Saa S) 、平台即服务 (Paa S) 和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 S) 等基于平台的服务模式日趋成熟, 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电视等综合平台不断涌现, 基于产品、信息、客户的资源整合平台及其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 软件产业融合化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 与业务融合的日趋紧密, 软件正成为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要的支撑工具。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个人计算、通信与娱乐等服务功能的融合, 网络平台上通信、内容、计算等服务的融合, 软硬件之间的融合, 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业务创新空间。信息技术加快向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渗透, 将推动行业间的融合渗透,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生产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三、宁波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产品竞争力弱

宁波软件企业规模较小, 业务收入低, 盈利能力低。在国家和浙江省软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 在我市各级政府的扶持下, 软件企业群体迅速扩大, 企业数量快速增加, 从事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几乎涉及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行业和领域, 但从总体上看, 缺乏规模较大的软件企业, 迄今为止, 仅有一家企业 (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12年度的全国软件企业百强中, 没有一家总部设在宁波的软件企业入围。

我市软件企业在国内软件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我市软件企业主营业务分散, 纯粹的软件企业很少。此外, 我市众多软件企业的产品主要以应用软件为主, 虽然绝大多数应用软件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但是我市软件企业缺乏著名的软件产品品牌, 这会对我市吸引国内外大的IT企业的投资与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 软件产业发展与工业转型升级结合不够紧密

尽管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逐步融合, 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但工业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 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软件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中小企业信息化软件应用主要集中在财务软件应用、ERP部分模块应用、网上信息发布和信息查询, 而在供应链集成、分销渠道构建等方面的信息化软件应用尚未普及。

“两化融合”广度和深度有待继续加强。大部分企业尚未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型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标杆榜样作用还未有效体现, 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型骨干企业在改造业务流程、实现企业业务统一集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小型企业信息化应用管理水平尚停留在初级阶段。

工业软件对提高工业生产制造效率的作用还未充分体现。部分工业企业还未能实现生产制造过程中工业软件的深层次应用, 生产制造过程软、硬件的普及率不高, 较少使用与智能化、自动化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软件。企业当前只着眼于使用工业软件实现部分生产流程和生产环节的改造, 未能有效结合先进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装备制造技术来实现生产制造的整体优化。

传统工业企业对软件企业缺乏信任。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工业企业曾经对使用工业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提升自身生产效率抱有极大兴趣, 也尝试与软件开发企业合作使用工业软件, 但是效果都不理想。企业认为问题出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找不到真正了解自己需求的软件服务商;第二, 软件企业人力结构不合理, 只有软件开发人员, 他们实际上并不了解工业流程和工业标准, 无法做出好的工业信息化服务系统;第三, 实际上很多软件企业在与工业企业合作项目时, 只专注表层设计缺乏对于深层次技术研发的动力, 且对于工业软件使用后续服务支持不足。

(三) 资金匮乏制约软件企业的发展

软件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 决定了软件企业固定资产较少, 在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申请专项时, 申请银行贷款成为问题, 影响了企业的再发展。在调研过程中, 大部分中小型软件企业均提出了政府补贴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以及融资困难等问题, 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来自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更多的相关项目补贴资助。由于政府的资金资助也比较有限, 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政府的资金引导, 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企业利用各种融资渠道, 解决发展中所需的资金问题。

(四) 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有待加强

在我市, 软件开发的基础平台和应用工具主要来自国外大的软件公司, 因此需要不断的跟踪其技术发展状况, 从而实现同步升级;外包业务仅从基础的数据处理、编码开始, 已跟不上外包市场的需要, 也必须向设计、开发、测试、服务等流程外包发展, 这就需要不断的了解需求;系统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主要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 也需要深入了解行业的需求和业务流程。软件企业的经营活动, 急需搭建信息交流与合作的服务平台, 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宁波软件产业助推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 推进协同创新,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联盟、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研究院、体验中心、公共平台等建设, 逐步推动“工业软件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驱动载体,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间优势互补, 资源整合。

深入推动企业信息化, 以产品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商务电子化和管理信息化为重点突破口, 强化相关信息化技术与重点产品的渗透融合;推动行业和产业集群信息化, 以重点行业为主体, 推广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门类的深入应用, 推动跨地域协同制造、全流程业务监控、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等信息技术在我市支柱产业中应用;以软件、物联网、高端元器件、智能控制器、电子整机产品为重点, 以产品智能化升级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解决方案为突破口, 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间的协同创新。

通过顶层设计, 由政府牵头建立企业转型升级云平台, 使得大中小制造业企业、各软件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减少信息传递成本与信息沟通障碍, 提高信息共享效率。由政府牵头推动“软件企业素质提升工程”, 比如建立大小企业合作的“导师制”, 提升大制造业企业与小工业软件企业的接触机会, 实现互助共赢。

(二) 深化两项活动, 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带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落到实处

推进“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 整合全市电子商务资源, 分别到各区、县 (市) 进行辅导对接, 力求对各区、县 (市) 全覆盖, 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走进传统企业为特色, 重点在装备制造、建材冶金、纺织印染等领域, 开展的对接交流活动。通过嵌入式软件部门与专业软件企业强强联合, 共同针对制造业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专业软件企业籍此积累成功经验;专业软件企业将大型制造业企业工业软件开发的成功经验向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扩散;大型制造业企业将嵌入式软件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软件企业。

(三) 主抓四大领域、推动三个延伸, 培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注国际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 结合宁波实际, 不断创新发展, 重点扶持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等四大领域的产业发展。深入组织开展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 配合推进全市“政务云”建设, 积极引导、大力扶持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加快开展云计算相关技术研发;引导开展大数据的开发应用, 培育我市大数据研发应用产业。

鼓励企业软件开发从行业应用向高端延伸, 积极参与核高基项目的申报和共建, 提高我市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推进行业核心应用向现代工业、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延伸与转变;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由主城区各向区、县 (市) 延伸发展, 鼓励龙头企业走出主城区,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 关注龙头企业, 着力构建宁波知名软件品牌

软件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软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目标, 不仅要形成若干个软件龙头和骨干企业, 更为重要的是, 要着力把“宁波软件”培育成全国知名软件品牌。围绕这一工作的进行, 可以解决在吸引投资过程中缺少对等的投资主题的问题, 可以解决在软件产品的大市场中缺少知名品牌的问题, 也可以解决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整合问题。

(五) 全力推动软件企业上市, 拓宽软件企业融资渠道

要建立以政府少量投入为引导, 社会、企业投资为主体, 市场化运作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建立软件产业风险投资机制, 鼓励对软件产业的风险投资, 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企业上市, 并为符合境外上市资格的软件企业上市提供方便, 软件企业的上市融资工作, 对带动软件产业上规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协调相关部门, 努力拓宽软件企业的上市融资渠道, 按软件行业所面向的应用领域的类别整合, 对在行业中有影响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要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 实现非上市软件企业的资本流动, 吸引社会资本增加对软件产业的投入;鼓励外商在省内独资或合资、合作办软件企业。鼓励并帮助软件企业申请有关部委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或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贷款贴息项目等。

五、结束语

宁波软件产业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背景, 在一个技术市场环境动态变化, 而IT应用环境层次复杂的大背景之下, 宁波软件产业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动态复合的道路。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使得宁波软件产业有可能实现后发优势, 但目前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宁波本土软件只有与跨国企业在平等互惠基础上加强合作, 才能实现自身更快的发展, 形成一个良性的宁波软件产业生态链, 有效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

摘要:软件产业的发展将对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通过对宁波市软件产业存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产品竞争力弱;软件产业发展与工业转型升级结合不够紧密;传统工业企业对软件企业缺乏信任等问题的分析, 论文提出注重需求导向、强调协同创新、注重集聚发展、重视商业模式创新等对策建议, 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思路。

关键词:宁波,软件产业,工业转型升级,对策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7) .

[2]王维.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分析[J].亚太经济, 2012, (04) .

[3]方慧.中印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08, (06) .

[4]陈蕾.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路径选择[J].改革, 2010, (10) .

宁波市服装产业 篇3

【关键词】产业集群; 政府行为; 集群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138-01

在宁波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中,宁波市政府充当了产业集群内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经济环境及政策调控的主体,政府的行为选择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升级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对宁波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中的政府行为选择的这个实例的研究,通过对纺织服装企业壮大的原因及政府行为选择所存在的不足的分析基础上,认为宁波市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优化自身的行为选择。

1 引导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整合产业链

针对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同构性,产品组合过于单一及产业链较短的现状,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聚集”及规模经济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变单一的纺织服装,尤其是男装为主的产业结构,为以服装为主,包括纺织、印染、辅料、服饰配饰、服装机械工业等等在内的有效产业结构,并积极引导小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拉长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实施纺织时装业上下游的有效衔接,形成真正的“葡萄串”。在此同时,围绕高质量、高档次进行配套和扩大纺、织、染一体化,信息、设计、生产、营销综合开拓发展,进行集群生产的深加工,通过增加科学技术的投入,提高产品的品位、附加值、科技含量,降低生产的污染与消耗,走循环经济之路。

2 培育完善产业集群升级的专业市场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中,缺乏专业的原材料与劳动力市场,纺织服装企业中高端面料大多来源于国外及其他各省份,专业的原材料市场成为宁波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个瓶颈。宁波市政府必须引导集群内企业投资设立面料加工基地,并与研究院建立合作,其次,集群内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比较匮乏,比如服装设计师、板型师、工艺师、染艺师、针织人才等等,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宁波市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外部优秀人才,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进交流平台,并做好留住人才的保障条件与政策,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升级吸引与留住人才提供基础条件,做出政策倾向,吸引更多的各个档位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此来满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形成产业集群的专业劳动力市场。

3 督导行业协会功能与职责的进一步发挥

宁波市地方政府要对纺织服装产业的行业协会职能加以引导与监督,比如给予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参与接收国际贸易争端的权力,帮助企业规避出口风险,提高防止外贸非技术壁垒的能力,其次,督导和鼓励行业协会,定期举办各种产品及技术的展览与交流,协调产业集群升级中的的企业间关系,规范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

宁波是政府要做好行业协会的行业内部培训工作,比如组织开展相关纺织服装行业专业知识及国际贸易政策法规的普及和培训,让企业在熟悉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惯例与规则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规则、惯例来进一步扩大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外贸出口,减少与规避贸易风险。

4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映系统

针对宁波尚未完善的預警机制及反应系统,缺乏进行技术壁垒研究与实施通报的专业咨询机构,以及技术壁垒预警系统的现状,宁波市政府政府要建立通报咨询制度的信息渠道,及时掌握更多的技术信息,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提供服务。(1)要加大对预警机制和快速反映系统建立的监督与引导, 建立疏通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快相关咨询及预警人才培养。

(2)做好纺织服装产业与国际贸易的信息收集与分析, 加强信息网站的建设,加快信息传递的渠道, 建立国际贸易壁垒的信息数据库,包括各国的技术法规、发展动态、出口产品的价格等数据,并进行纺织服装行业的进出口的前瞻性预测,定期发布信息,为宁波纺织服装行业提供咨询服务,从而更好的引导出口企业调节数量和价格,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5 科学的引导产业集群升级,建立组织性、创新性产业集群

从宁波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布局来看,仍有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集群,太过于盲目追求产业集群发展的速度,处于产业集群的最低端,非正式集群较多,组织性与创新性集群较少,针对这种现象,宁波市政府需要依据经济规律,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引导产业集群进行升级,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整合产业链,将非正式集群平稳的过度到有组织集群或创新性集群。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创新力及抵抗风险的能力。

6 完善集群升级创新网络,提高产业集群升级的创新升级能力

在宁波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中后期,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不足,是不愿意投资进行创新活动。而政府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群的创新主体。没有政府的参与,群内能够实现的创新是有限的。所以宁波是政府必须在宁波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承担产业集群升级中引导创新网络建立的责任,从而满足集群升级创新中的公共需求,克服市场缺陷所带来的创新困境。首先必须要建立集群升级创新所需的组织架构,其次奠定宁波纺织服装的产业文化基础,并通过内在流动创新机制,完善集群升级创新网络;只有拥有完善的集群升级创新网络,才能增加产业集群及升级发展的驱动力量,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增强产业区域竞争。

参考文献:

[1]李创,任荣明. 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述评(Ⅱ)[J] ; 2006年02期.

[2]吴芳芳.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J] ;中小企业科技; 2007年06期.

宁波服装项目实施方案 篇4

实施方案

泓域咨询/ /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报告说明—

受益于消费升级与二胎政策红利,我国童装市场处于新增长阶段,规模增速连年攀升。2017 年我国童装市场规模达 1796 亿元,同比增长 14.3%,2012-2017 年 CAGR 达 11.14%,市场规模创历史新高,未来前景可期。

该童装项目计划总投资 4255.46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241.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6.16%;流动资金 1014.3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84%。

达产年营业收入 8486.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6768.91 万元,税金及附加 81.41 万元,利润总额 1717.09 万元,利税总额 2035.34 万元,税后净利润 1287.82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747.52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35%,投资利税率 47.83%,投资回报率 30.26%,全部投资回收期 4.80年,提供就业职位 165 个。

大量的童模需求被释放出来的背后,是一个正处在红海的童装市场。二胎政策的放开,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得童装市场越来越热闹了,不少老牌服饰也开始纷纷下海童装。

目录

第一章

基本信息

第二章

项目单位概况

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

第四章

产业研究分析

第五章

产品及建设方案

第六章

项目选址说明

第七章

工程设计说明

第八章

工艺技术分析

第九章

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

第十章

项目安全保护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概况

第十二章

项目节能概况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五章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估

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

基本信息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我国童装市场已进入快速成长期,但童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单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限。与此同时,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竞争成分日趋复杂,市场竞争压力加速了童装市场的深度细分,也收窄了单个品牌的市场空间。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童装企业必须要创新思维来迎接挑战,深挖内功。

在大环境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成人服装市场增长放缓,男女装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童装行业尚处成长期,而且童装市场的快速增长显得尤为亮眼,已成为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新兴增长领域。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宁波服装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 循环经济产业园

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截至 2019 年,全市下辖 6 个区、2 个县、代管 2 个县级市,总面积 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854.2 万人。宁波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宁波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量位居世界前三,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 2000 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鄮、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唐朝长庆元年(821 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 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2019 年 8 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 2018 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宁波排名第 8。2019 年地区生产总值 11985.1 亿元。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3246.62平方米(折合约 19.86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52.15%,建筑容积率 1.5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8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63.20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13246.62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6908.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0399.79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15344.72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1400.93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07 台(套),设备购置费 1062.53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534655.99 千瓦时,折合 65.71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8188.99 立方米,折合 0.70 吨标准煤。

3、“宁波服装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534655.99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8188.99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66.41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18.73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1.66%,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 xxx 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符合 xxx 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4255.46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241.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6.16%;流动资金 1014.3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3.84%。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8486.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6768.91 万元,税金及附加 81.41 万元,利润总额 1717.09 万元,利税总额 2035.34 万元,税后净利润 1287.82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747.52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35%,投资利税率 47.83%,投资回报率 30.26%,全部投资回收期 4.80年,提供就业职位 165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选派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高、施工经验丰富、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投入本项目施工。undefined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 xxx 循环经济产业园及 xxx 循环经济产业园童装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

设对促进 xxx 循环经济产业园童装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宁波服装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 xxx 循环经济产业园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165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747.52 万元,可以促进 xxx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0.35%,投资利税率 47.83%,全部投资回报率 30.26%,全部投资回收期 4.80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4.80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扩大投资的重要主体,吸纳劳动力和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

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要求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推动《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实施,中央财政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 2025)资金。围绕《中国制造 2025》战略,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产业向纵深发展。重点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加强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支持力度,为各类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撑。

工业经济面临速度、结构和动力的多重转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多种要素约束日益趋紧,传统扩张式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必须把创新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换。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3246.62

19.86 亩

1.1

容积率

1.54

1.2

建筑系数

52.15%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63.20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6908.11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20399.79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400.93

绿化率 6.87%

总投资

万元

4255.46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3241.15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1478.79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34.75%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1062.53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4.97%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699.83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16.45%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76.16%

2.2

流动资金

万元

1014.31

2.2.1

流动资金占比

23.84%

收入

万元

8486.00

总成本

万元

6768.91

利润总额

万元

1717.09

净利润

万元

1287.82

所得税

万元

1.54

增值税

万元

236.84

税金及附加

万元

81.41

纳税总额

万元

747.52

利税总额

万元

2035.34

投资利润率

40.35%

投资利税率

47.83%

投资回报率

30.26%

回收期

4.80

设备数量

台(套)

年用电量

千瓦时

534655.99

年用水量

立方米

8188.9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66.41

节能率

21.66%

节能量

吨标准煤

18.73

员工数量

165

第二章

项目单位概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有限责任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

公司自建成投产以来,每年均快速提升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综合管理效益较高的企业之一;项目承办单位技术力量相当雄厚,拥有一批知识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精湛的专业化员工队伍,为研制、开发、生产项目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不断推动转型升级,使产品在全球市场拥有一流的竞争力。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xxx 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902.48 万元,同比增长 11.32%(701.74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童装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6068.75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7.92%。

上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1449.52

1932.69

1794.64

1725.62

6902.48

主营业务收入

1274.44

1699.25

1577.88

1517.19

6068.75

2.1

童装(A)

420.56

560.75

520.70

500.67

2002.69

2.2

童装(B)

293.12

390.83

362.91

348.95

1395.81

2.3

童装(C)

216.65

288.87

268.24

257.92

1031.69

2.4

童装(D)

152.93

203.91

189.34

182.06

728.25

2.5

童装(E)

101.95

135.94

126.23

121.38

485.50

2.6

童装(F)

63.72

84.96

78.89

75.86

303.44

2.7

童装(...)

25.49

33.99

31.56

30.34

121.38

其他业务收入

175.08

233.44

216.77

208.43

833.73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1316.23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284.27 万元,增长率 27.55%;实现净利润 987.17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211.35 万元,增长率 27.24%。

上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6902.48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6068.75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7.92%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11.32%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701.74

利润总额

万元

1316.23

利润总额增长率

27.55%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284.27

净利润

万元

987.17

净利润增长率

27.24%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211.35

投资利润率

44.39%

投资回报率

33.29%

财务内部收益率

28.14%

企业总资产

万元

6672.91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4.13%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2277.80

资产负债率

31.14%

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

一、童装项目背景分析

大量的童模需求被释放出来的背后,是一个正处在红海的童装市场。二胎政策的放开,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得童装市场越来越热闹了,不少老牌服饰也开始纷纷下海童装。

2011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已达 964 亿元,并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态势。2012 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已是千亿市场规模。截止至 2017 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接近1600 亿元,2012-2017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 8.65%,人均消费达 19.2 美元,仅相当于美、英的五到六分之一。

初步测算 2018 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 1680 亿元左右。预计未来五年,童装市场将以 5%左右的速度增长,预测 2022 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0 亿元,并预测在 2023 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了 2183 亿元左右。

童装本身具有穿着周期短的特点,再加上电商近年来的发展,加快了童装产品的流转速度,线上童装更像是速成的童装(生产周期约为一周),随之网拍童模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据了解,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每年童模的需求量在 8000人次,从全国童模市场范围来说,已有将近百亿级别的市场,加上衍生的童星培训等,至少为近千亿级别的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小小的织里镇上聚集了近1.3 万家童装生产企业、7000 余家童装电商企业。从最开始只供线下渠道到借助淘宝等电商渠道,2017 年,织里

童装的线上销售额高达 70 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织里每年童模的需求量在 8000 人次,拍摄量约 500 万张,而且每年都以阶梯式递增。

二、童装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受益于消费升级与二胎政策红利,我国童装市场处于新增长阶段,规模增速连年攀升。2017 年我国童装市场规模达 1796 亿元,同比增长14.3%,2012-2017 年 CAGR 达 11.14%,市场规模创历史新高,未来前景可期。

2011 年 11 月起我国各地开始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开始放松;2013 年 12 月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生育限制进一步放宽;2015 年 10 月,我国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实施全面二孩,标志着二胎政策的彻底放开。得益于政策的助力,我国出生率明显反弹,2016 人口出生率达 12.95‰,同比提升 0.88‰;0-14 岁人口数量在 1997-2010 年经历缩减后,自 2011年起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6 年我国 0-14 岁人口同增 1.3%达 2.3 亿人,增速达近年最高水平。新生人口增加为童装市场扩容带来庞大消费群基础,童装品牌迎来良好发展机遇。②国内消费升级趋势。随着城镇化加快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显著提升,消费观念明显改善,随着中国的 80-90 后人群步入结婚生子的阶段,80 后妈妈已经成为儿童消费的重要推动力,新生代妈妈的超强消费意

愿和现代育儿观,正在推动儿童消费升级,对童装的质量、实用性、审美等等方面的要求日渐提高,童装行业因此迎来独立的高速发展,类别和款式的丰富程度日益增加,行业景气度明显提升。

2015 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1,966 元,同比增长 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4%。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增强的消费能力为婴童产业的繁荣提供了保障。此外,80、90 后进入婚育高峰期也进一步促进婴童消费规模的快速增长。80、90 后群体占育儿群体比例超过 85.9%,他们多数为独生子女,经济成长环境优越,对生活品质要求更高,更加注重优生优育的育儿观念。目前,几乎每个家庭都在不断增加婴童食品、教育、玩具、服装等方面的支出。据调查,80%的家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 30%-50%,婴童消费已经成为家庭消费的最大支出之一,婴童消费集中地体现了家庭支出的消费升级。

我国童装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龙头竞争优势凸显。2017 年,我国童装品牌 CR5、CR10 分别为 8.5%、14.9%,较 2012 年分别提升 2.1pct、3.5pct,集中度稳步提升。其中巴拉巴拉一枝独秀,2017 年市占率达 5%,相比于 2012 年提升 2pct,与其他品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17 年,AdidasKids、小猪班纳、安奈儿、嗒嘀嗒分别以 1.1%、0.8%、0.8%、0.8%的市占率位列 2-5 名,相比于 2012 年,除 Adidas 市占率提升 0.4pct 外,小猪班纳、安奈儿、滴答滴 12-17 年间市占率皆下降 0.1pct。

从 2017 市场占有率前 15 的品牌来看,位于前列的品牌内既有专业的童装企业,也包括运动品牌儿童线及各大快时尚、成人装的童装副线。本土专业童装巴拉巴拉具先发优势,稳扎稳打占据行业第一名,而以运动童装如AdidasKids,拥有时尚设计为成人装童装副线如 MiniPeace、H&M也在童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四章

产业研究分析

一、童装行业分析

我国童装市场已进入快速成长期,但童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单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限。与此同时,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竞争成分日趋复杂,市场竞争压力加速了童装市场的深度细分,也收窄了单个品牌的市场空间。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童装企业必须要创新思维来迎接挑战,深挖内功。

品牌格局正在形成。垄断的全国性童装品牌、强势的区域品牌、代理商品牌以及零售商品牌即将出现。品牌从地域、档次、风格类型等多层面形成梯队模式。对此,童装企业必须要精准定位,明确品牌发展方向。一线市场将以国内实

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本土大品牌与外来高端品牌平分天下,从而打破目前外来品牌在一线市场上独领风骚的格局;二三线品牌将以独具规模的本土大众品牌或区域品牌为主;批发市场将出现品质精良、注重品牌形象的批发品牌。

企业运营和终端操作精益化。童装企业要着力提高终端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终端营销模式呈现立体交叉态势,不但包含百货专柜、商业街街边店、超市店中店、多品牌集合店,还不断涌现出一站式儿童商品购物生活馆和体验馆。同时,电子商务也已成为主力销售的手段。

品牌整合营销成趋势。品牌不但通过在终端与消费者互动,更通过动漫与卡通营销、网络营销、快时尚营销、体验营销、定制营销等整合营销手段来进行品牌文化传播,提升品牌形象力。童装企业必须要整合优势,多元化发展。

质量成为企业生存的根本。今后,童装企业要更加主动地融入低碳时代,采用绿色的原、辅材料,努力让童装更环保、更健康,并主动研究儿童成长的生理、心理特征,努力通过品牌和产品来诠释儿童的需求。

高中档品牌仍是城市中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童装销售的重心,童装销售领先品牌的优势不是很明显,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外资、合资品牌价位较高,但在大型百货商场中仍收到追捧。

最后,从童装市场的消费受众来看,主力军主要由 80 后父

母构成,而且未来几年就会蔓延到 90 后父母。至此,典型的 6+1 家庭结构越来越多地出现。也就是说,目前的孩子俘获了整个社会与家庭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而童装市场也由满足基本穿着的实用型向追求时尚美观的品牌化转变。

高端童装市场需求爆发,奢侈品大牌加码布局

近年来,奢侈品行业深陷寒冬,但高端童装市场却逆势增长,呈现出勃勃生机。高端童装续期爆发,吸引了众多奢侈品大牌加码布局,成为奢侈品寒冬中一簇徐徐燃起的火苗。

童装主要是指 0-16 岁年龄段人群的着装,按材质、价格、设计等划分为高端童装市场、中高端童装市场及低端童装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

和成人衣物不同,消费者在选购童装时,会综合考虑舒服度、质量、品牌、填充物等因素,而不仅仅只是好看。这是因为儿童正处于成长期,对贴身衣物要求更高,既要保证舒适度,又不能损害到健康。

童装选购理念的不同,给高端童装市场创造了巨大潜在需求。随着消费升级、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健康意识觉醒,高端童装市场需求将逐步得以释放。

2015 年,我国童装零售量为23.15 亿件,童装市场规模达到 1372 亿元,同比增长 8%。其中,高端童装零售规模为 144 亿元,占比十分有限。随着二胎开放和消费升级,2017 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1,597 亿元,未来五年(2017-

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8.05%,2021 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2,177 亿元。

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童装行业尚处于成长期阶段,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上升空间巨大。特别是伴随全面二胎政策落地,童装行业前景可期。今年 2017 年,我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 1500 亿元。高端童装细分领域有望因此受益,并迎来快速发展。

全球范围内来看,高端童装潜力同样不小。一方面,高端童装逐步发展成为馈赠礼品,童装礼服销售量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健康生活观念深入,高端童装需求将迎来爆发。

高端童装的大好前景,吸引了众多奢侈品牌入局。Burberry、Gucci 等国际奢侈品牌纷纷进军童装领域,开辟童装产品线,各地的童装精品店铺随之不断涌现。

相对而言,国内高端童装行业主要以中小企业。随着高端童装市场崛起,有望掀起一轮洗牌,优质企业将脱颖而出,甚至与国际奢侈品牌展开竞争。

总的来说,随着中高端收入家庭增多,高端童装市场在未来几年内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内外企业已开始加码布局,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二、童装市场分析预测

在大环境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成人服装市场增长放缓,男女装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童装行业尚处成长期,而且童装市场的快速增长显得尤为亮眼,已成为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新兴增长领域。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 16 岁以下儿童有3亿多,其中6岁以下 1.71 亿,7~16岁达1.7 亿,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独生子女占儿童总数的34%,并且每年还有 1000 多万新生儿。年均消费需求量在 8 亿件左右,庞大的适龄消费人群为童装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显而易见童装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童装市场将成为最有增长性的市场之一。

并且独生子女成长于相对优越和宽松的经济环境中,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中国目前主流的 4+2+1 家庭结构为儿童消费支出提供了两代人财富积累的基础,随着家庭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童装市场的消费需求由过去的满足基本生活的实用型开始转向追求时尚型、科技产品,童装作为儿童消费中占比相对大的品类,将受益于本次消费升级。

再者,从中国服饰发展历史来看,我国童装业发展起步晚,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对于童装缺乏科学的认识,童装的季节性不强,时代感又很弱,一直存在轻儿童服饰研究的状况,没有童装设计人员去研究预测、发布国内外童装的流行趋势,在设计与市场之间缺少沟通,信息不畅,存在着差距误区。

而小马嘟嘟以自然、时尚、童趣、舒适,强调多元化的设计风格,把握时尚脉搏与流行趋势为设计风格,牢牢吸引住孩子的目光,也深深打动了家长,彼此产生共鸣,从而与消费者建立密切的联系。

其次,市场童装也有众多瑕疵,例如色彩暗淡,不合儿童口味;款式单调、陈旧,缺少童趣;面料选择不合理;装饰过于花哨;服装号码与相同年龄的个体身材差异大,且规格不全,尺码断档严重。

而小马嘟嘟童装在印花和染色工艺环节采用的染料色素都源于天然植物,符合国家标准的拉链,上乘质感,耐用安全;用最好的丝印等印花工艺,色彩鲜艳;甲醛、可提取重金属含量、浸出液 PH 值、色牢度及杀虫剂留量等指标均符合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

第五章

产品及建设方案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童装,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8486.00 万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目标,国家出台并实施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于相关行业来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各行各业面临市场国际化,相应企业将面对极具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将会形成新的分配格局。项目承办单位计划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 xx 省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拥有“立地条件好、经营成本低、投资效益高、比较竞争力强”的优势,因此,发展相关产业前景广阔。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13246.62平方米(折合约 19.86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13246.62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19.86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20399.79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15344.72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20399.79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1478.79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07 台(套),设备购置费 1062.53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4255.46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8486.00 万元。

第六章

项目选址说明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x 循环经济产业园。

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截至 2019 年,全市下辖 6 个区、2 个县、代管 2 个县级市,总面积 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854.2 万人。宁波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宁波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量位居世界前三,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 2000 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鄮、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唐朝长庆元年(821 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 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2019 年 8 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 2018 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宁波排名第 8。2019 年地区生产总值 11985.1 亿元。

园区积极开展产业园区清理整顿。按照淘汰一批、整合一批、飞地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省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组织对各级各部门批准的各类产业发展区域进行集中清理整顿,重点解决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布局零散、规模不大、效益不好、管理混乱等问题,依法严格查处越权审批、违规设立产业园区,违规违法用地,违规使用资金,破坏污

染环境等行为。以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为主体,整合同一行政区域区块相邻的各类产业园区,建设 10 个左右产业园区集群。加大省级及以下各类低、小、散产业园区整合、退出力度,对一个功能区块上存在多个主体的产业园区,按照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原则进行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清理整顿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公布。园区明确了今后五工业行业的房展方向:一是实现在高起点上持续、平稳、健康、较快增长的重任,形成产业集聚度更高、产业链更完善、产业布局更科学、创新优势更突出的新局面;二是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任,形成新兴产业引领、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助推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基本实现从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加快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群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项目投资环境优良,当地为招商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投资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地拥有完善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设施和工业配套条件,项目建设区域市场优势明显,对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十分有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项目产品及相关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已具有龙头地位,同时,xx省又是相关行业在国内的生产基地,这就使本行业在国际市场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参加国外会展和网络销售,可以使公司项目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用地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符合行业厂房建设和单位面积产能设计规定标准,达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绿化覆盖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绿化覆盖率≤2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绿化覆盖率≤20.00%”的具体要求。

三、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52.15%,建筑容积率 1.5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6.8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63.20 万元/亩。

土建 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3246.62

19.86 亩

基底面积

平方米

6908.11

建筑面积

平方米

20399.79

1478.79 万元

容积率

1.54

建筑系数

52.15%

主体工程

平方米

15344.72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400.93

绿化率

6.87%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63.20

四、节约用地措施

投资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地已有生活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区域少建非生产性设施,因此,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和节省建设投资。

五、总图布置方案

1、达到工艺流程(经营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输送线路最短、货物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的标准要求。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同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沿围墙、路边和可利用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坪及常绿植物,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

道路设计注重道路之间的贯通,同时,场区道路应尽可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应与场外道路衔接顺畅,便于企业运输车辆直接进入国道、高速公路等国家级道路网络,场区道路应与总平面布置、管线、绿化等协调一致。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场区主干道宽度 6.00 米,次干道宽度 3.00米,人行道宽度采用 1.20 米。道路路缘石转弯半径,一般需通行消防车的为 12.00 米,通行其它车辆的为 9.00 米、6.00 米。道路均采用砼路面,道路类型为城市型。

2、场区植物配置以本地区树种为主,绿化设计的树木花草配置应依据项目建设区域的总体布置、竖向、道路及管线综合布置等要求,并适合当地气象、土壤、生态习性与防护性能,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

场内供水采用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生产补给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在场区内形成供水管网。

3、投资项目水源来自场界外的项目建设地市政供水管网,项目建设区现有给、排水系统设施完备可以满足投资项目使用要求。投资项目水源来自场界外的项目建设地市政供水管网,项目建设区现有给、排水系统设施完备可以满足投资项目使用要求。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 TN 接地型式;车间配电室采用 TN-S 型三相五线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及外露可导电的金属部分必须与 PE 线可靠连接为一体;保护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构成共用接地系统,所有接地电阻 R≤1.00 欧姆。项目承办单位采用高压计

度方式结算电费,低压回路装有电度表,便于各车间成本核算;在 10KV 电源进线处设置电能总计量;每路 10KV 出线柜均装设有功电度表和无功电度表。车间电缆进户处要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 10.00 欧姆,其他特殊设备的工作接地电阻应按满足相应设备的接地电阻要求。

4、场外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供给以及产品的外运;产品的远距离运输由汽车或铁路运输解决,项目建设地社会运输力量充足,可满足投资项目场外远距离运输的需求。

主体工程及原材料仓库等均采用自然通风为主、机械换气通风为辅;对生产系统中个别温度高、粉尘多的工位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方案,以保证良好的生产环境。车间采用传统的热水循环取暖形式,其他厂房及办公室采用燃气辐射采暖形式。有空调要求的办公室和生活间夏季设置空调,空调温度范围要求为 26.00℃-28.00℃,空调设备采用分体式空调控制器。

六、选址综合评价

投资项目用地位于项目建设地,用地周边交通便利,由于规划科学合理,项目与相邻大型建筑物有一定安全距离,与周围建筑物群体及城市规划要求协调一致,项目施工过程中及建成运营后不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构成任何影响,是投资项目最为理想、最为合适的建设场所。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缜密比选后,充分考虑了项目拟建区域的交通条件、土地取得成本及职工交通便利条件,项目经营期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

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等,通过建设条件比选最终选定的项目最佳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投资项目建设区域供电、供水、道路、照明、供汽、供气、通讯网络、施工环境等条件均较好,可保证项目的建设和正常经营,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七章

工程设计说明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融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以建设和谐企业为前提条件,以建筑“功能、美观、经济”三要素前提为出发点,全盘考虑场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等各方面要素,极力打造一个功能先进、生产高效的现代化企业。本次设计充分考虑现有设施布局及周边现状,力求设施联系密切浑然一体,总体上达到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的效果。针对项目承办单位提出的“高标准、高质量、快进度”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共同的目标,投资项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这一原则,以“尊重自然、享受自然、爱护自然”为基点,全力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实现项目承办单位经济快速发展的奋斗目标。

二、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的,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为Ⅰ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Ⅷ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各建筑物均采取相应抗震构造设计。砌体结构应按规范设置地圈梁及构造柱,建筑物耐火等级为Ⅱ级。

三、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建筑设计是根据生产工艺提出的设计条件结合总图位置,进行平面布局,空间组合,结构选型,全面考虑施工、安装及检修要求,既要充分满足生产经营要求,又要注重建筑的形象。

四、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20399.79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20399.79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1478.7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75%。

第八章

工艺技术分析

一、技术管理特点

投资项目所需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实行统一采购集中供应,并根据所需原材料的质量、价格、运输条件做到货比三家。验收材料应根据领料单或原始凭证进行清点实测验收,发现规格、质量、数量不符等问题应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处理;做好原辅材料原始记录和资料积累,及时准确地做好月报、季报和各种统计报表工作。

投资项目将通过 PDM 与 ERP 系统的结合,把设计项目承办单位生产工艺、原材料定额预算、原辅材料仓储、生产制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承上启下信息共享,通过 MES 系统实现原辅材料需求分析和准确调配和管理,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软件技术支撑。ERP 及 PDM 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在投资项目中的充分应用,将有效提高项目产品的制造成本控制能力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undefined

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工艺技术生态效益与清洁生产原则:项目建设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将项目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一致;投资项目建设应与当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项目选址应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对于项目产品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综合利用资源”的进步原则,采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

生产线的各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

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产品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产品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

三、设备选型方案

工艺装备以专用设备为主,必须达到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性能价格比合理,使项目承办单位能够以合理的投资获得生产高质量项目产品的生产设备;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设备的最佳技术水平;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充分考虑设备的正常运转费用,以保证在生产相关行业相同产品时,能够保持最低的生产成本。项目承办单位在选择设备时,要着眼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相关工艺设备、检测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力量及信誉程度进行详细的了解,并通过现场参观、技术交流等方式,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质量控制等环节进行较全面的对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在交货期、质量保障、价格优惠、售后服务及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的厂家。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107 台(套),设备购置费 1062.53 万元。

第九章

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

中国制造 2025》提出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具有高度的战略关联性和目标协整性。这些方针和任务立足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要求,又与主要发达国家应对工业 4.0 的举措形成战略呼应。从要素利用方式、生产流程变革、能源管理潜力及其效果来看,以创新为支点,绿色化与智能化互为条件、相互融合,将共同支撑中国工业整体素质的改善和全体系再造。为此,《规划》将《中国制造2025》确立的方针任务细化落地,进一步提出“实施绿色制造互联网,提升工业绿色智能水平”。推动互联网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是大数据时代两化融合的提升和深化。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分享经济等智能技术和模式,不仅为绿色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提供新的研发理念、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而且传统产业绿色改造、资源回收利用方式的绿色化创新同样需要丰富优质的数字资产和信息平台做支撑。进入21 世纪,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导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日益凸显,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文明陷入困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资源消耗和需求拉动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后危机时

代,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工业部门在财富形成和积累中的重要作用,相继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旨在以创新激发制造业活力,重振实体经济。同时,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和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实施“绿色新政”,意图通过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发掘新的绿色增长点,将全球工业带入绿色化发展的新路径,为重塑全球产业链、推动消费者行为变革提供持续动力,进而在实体经济领域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工业生产是物质财富的主要来源,工业化是现代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必须认识到,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但历史和辩证地看,工业生产的创造性与污染排放破坏性之间的矛盾,正是工业活动持续改善人类生存境况的内在动力机制。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建设区域 CODcr、BOD5、氨氮值浓度均不超标,CODcr 质量指数在0.43-0.50 之间,BOD5 质量指数在 0.29-0.32 之间,氨氮质量指数在 0.26-0.27 之间,硫化物未检出,由此可见,项目建设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投资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 PM10,根据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连续 5.00 天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建设区域监测到的二氧化硫、PM10 和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Ⅱ级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环境空气质量本底值较好。投资项目拟建区域范围内土壤

中 pH、Zn、Cr 等指标均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中的Ⅱ级标准要求,土壤环境现状质量较好。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土建建筑施工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因需要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在临时工棚内进行,加水泥时尽量靠近搅拌机料口,加料速度宜缓慢,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对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应适时洒水、清扫,在施工场地每天洒水抑尘作业四至五次,可使扬尘造成的 TSP 污染距离减小到 30.00 米以内范围。

(二)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我国服装消费与服装产业升级 篇5

1.产业升级

关于产业升级的定义, 有各种说法。笔者将产业升级与产业链结合起来, 认为一个企业的产业升级, 是指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 由上游产业到中游产业、下游产业的转移;一个国家产业升级, 是指在这个国家的某个产业里, 能够起到支柱作用的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什么位置, 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有多少。然后, 循序渐进地采用各种政策使支柱企业向发达国家靠近, 向产业链的下游前进。

2.产业链

产业链依据各环节产生价值的不同, 分为下游、中游和上游。

(1) 下游游企业是整个产业链中创造价值最大的环节, 是产业的技术标准发布地, 有很强的行业壁垒, 上游企业掌握了行业的关键技术, 有很强的技术密集型特点, 并且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占据了产业内最大利润的环节。

(2) 处于中游的厂商主要是根据上游企业提供的技术标准, 运用自己的生产工艺对上游企业提供的初级加工产品进行精加工, 中游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 利润主要来源于降低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 属于劳动密集型, 他们扮演的是技术追随者的角色。大多数处于中游的企业对技术革新的压力不大, 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减少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利润, 这比技术革新要容易得多。但是有少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已经足够大, 对成本的管理也很有效率, 就是说减少成本和扩大规模带给他们的利润已经十分薄弱, 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这些企业来说, 他们的升级压力要远大于那些还处于可扩大规模期的厂商, 他们追求技术升级的动力来自于利润。

(3) 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 上游企业主要负责为中游厂商提供初级产品, 基本不需要技术含量, 行业进入壁垒较低, 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由于下游厂家数量多且规模小, 对中游厂家的计价能力较弱, 最重要的是他们承担了因为技术革新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以及短期内因价格动荡所带来的风险。一般来说, 下游的利润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低的, 并且不断趋于下降的趋势。但服装产业有所不同, 为服装产业提供初级产品的上游产业也需要很高技术含量, 服装面、辅料需要较强的技术性, 其好坏决定了服装的质量和款式。实际上, 我国服装纺织业中的染整业技术落后, 是造成服装行业迟迟得不到发展的“瓶颈”之一。

3.服装企业的产业链和产业升级

服装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及企业价值的增值速度, 取决于服装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及各环节的增值速度同步。目前, 世界纺织业发达的国家都在服装面、辅料行业投入相当大的力量, 试图掌控服装行业链上游最有价值的部分。

产业结构高度化, 源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其根本动力来自于产业附加值的提高。传统的服装产业链如图1所示。其中, 上游企业提供服装原材料, 包括面料、辅料、各种服装配饰;中游企业根据订单进行加工生产;下游企业批发或者零售, 实现产品价值。节相对应服装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价格。其中, P1指的是服装面料、辅料的市场价格;P2指的是服装厂商对服装面料、辅料加工之后的出厂价格;P3指的是服装消费的价格, 也就是消费者面对的价格。但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 服装市场越来越庞大, 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现代服装产业链和价值链对传统服装产业链作了如下修改 (见图2) :

图1的左列是服装产业链, 右列是与产业链每一环

现代服装产业是趋向于综合能力的企业, 而原本处于下游的企业最初的只能是服装销售, 他们主要面对的是消费者, 任务是将服装销售出去, 实现产品的价值, 至于销售何种类型的服装并不由他们决定, 厂商生产什么样的服装, 消费者就购买什么服装, 销售企业起的是连接纽带作用。但自从以法国设计师为首的设计行业兴起之后, 这一情况发生了重大改变。设计师从选择面料, 到设计服装款式, 再到揣摩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可以说整个服装产业链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当设计师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之后, 整个服装产业链变得更加紧密, 同时业更加有组织性。

图2的左侧仍然是服装产业链, 但其中的下游企业与修改之前 (图1) 有所区别, 修改之前的下游企业仅仅是指服装销售企业, 修改之后则包含了服装设计企业, 或者说是包含了服装设计环节。右侧的价格链中增加了P’。P’是指P3加上服装设计所赋予服装价值之后形成的新的价格。在价格链中, P1包含了服装面、辅料的利润, P2-P1是服装厂商的利润, P’-P2是服装销售业的利润。在整个价格链中, 利润最高的是P’-P2, 而P2-P1利润非常薄。这就是为什么服装加工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最易受到冲击, 尤其是为国外品牌做代工的企业, 利润薄弱使得他们无法承受价格波动、汇率变动及国际市场低迷等种种的负面冲击。

因此, 服装企业的产业升级反映在一个企业利润的增长, 这种增长不是由企业规模、降低劳动力或其他成本带来的, 而是由于服装企业在服装产业链上位置的前进, 也就是在价格链上前进到了比以前有更丰厚利润的环节。

我国服装消费市场分析

1.城镇居民服装消费结构的变化

1995~2011年, 我国服装消费市场迅速扩大, 服装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表现出的是服装消费数量的变化, 量变引起质变。图3、图4显示的是我国城镇居民服装消费结构的变化。1995~2011年间, 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逐渐增长, 人均服装消费支出逐渐增加, 而居民人均消费服装数量也从1995年的5.37件, 增至2011年的8.74件。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与人均纯收入保持同步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图3可看出, 城镇居民服装消费量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而且在2001~2002年后, 服装消费量增长率迅速提高, 这应该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纺织服装业迅速发展, 但存在滞后效应。2005~2006年之后, 服装消费量增长速度比前一阶段更快, 这是由于2005年取消了纺织配额限制, 有效促进了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图4可以看出, 城镇居民人均服装消费量和人均服装消费支出同步增长。自2003年之后, 人均服装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大大提高, 而人均服装消费量增长并不明显, 说明在这一阶段, 服装价格的大幅上涨。我国城镇居民自2005年以来, 平均每人每年服装消费支出, 从1995年至2000年增幅不大, 2000年之后, 增幅逐渐增大, 尤其是2005年之后, 服装人均消费增长率越来越大。1995年, 城镇居民人均服装消费为288.02元, 到了2011年, 达到1273元, 平均每年增长20%。从趋势图可看出, 2002年以前增长较为缓慢, 2002年之后增长迅速, 这可能是由于2000年加入WTO给我国服装产业带来的效应需要一两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所致。

2.农村居民服装消费结构的变化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增长比例相近。1978~1997年,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人均衣着消费同比例增长。2007年以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放缓, 到2011年,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接近7000元, 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接近350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图5可看出, 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还不是很明显, 说明在边际消费曲线上, 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还未越过曲线的最高点,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收入水平的两极分化严重。1996年, 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开放阶段, 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但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有限。1996~2011年, 我国GDP增长6倍, 但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增仅长了3.5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甚大, 贫富分化、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教育水平和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平等影响居民收入来源不统一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 由此带来的服装消费水平差距明显。

目前, 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新政策, 从居民收入来源、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新农村等方面, 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逐渐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同时, 也鼓励企业开拓农村市场, 并给予各种资金和政策补贴。对服装企业来说, 城镇居民的服装消费已经进入了追求品牌、时尚的阶段, 而对大部分中小服装企业来说, 在品牌上要与大企业竞争, 有很大难度, 而且缺乏资金和人才的支持, 因此农村市场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农村居民已经基本摆脱了服装的生理需求, 进入追求品质和质量的阶段, 对品牌的注重不如城镇居民, 而大品牌也极少考虑农村市场。中小服装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 扩大市场份额, 挖掘市场潜力, 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产品, 也为自身的发展积累资金支持。

我国服装产业升级现状分析

我国服装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如服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科技创新贡献和品牌贡献”的意识与自觉行动在服装行业日益盛行, 名族品牌和自由品牌不断壮大, 服装产业和多元时尚文化齐头并进, 国内市场成为服装产业新的增长单, 整合国际资源, 走向现代运营模式等现象出现。但同时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严重不足, 如服装市场需求低迷;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专业人才匮乏;处于世界服装产业链的低端等。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国际服装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从下表看, 我国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欧盟的出口增长率起伏不定;美国和日本市场在2009、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低迷 (2011年有所回升) ;东盟作为我国服装出口的新市场在度过危机后增长较明显。但从2012年开始, 服装消费国际市场再度出现需求低迷现象, 2012年, 我国对欧盟的服装出口量增长13.6%, 对美国出口仅增长3%, 对日本出口则增长1%。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整理)

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使不少纺织品服装生产商都陷入了“贫困化增长”:压低生产成本—以低价抢占市场—进口商进一步压价—出口商再降低成本、更低价出口, 获得更少利润———更以低成本的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更低价出口, 最终陷入几乎无利润的境地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国服装协会报告显示:从分块区域板块构成来看, “长三角”地区服装产量下滑明显, 其中浙江省服装产量下滑最快, 广东的服装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但其以产品加工为主, 过分依赖出口, 企业规模不大。随着沿海地区生产成本日益提高, 土地等资源稀缺, 东部服装产业集群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江西、湖北、河北、辽宁、河南、安徽等省份的生产均呈现良好的势头, 中部地区服装产量占全国服装总产量比重达11.46%。服装产业的竞争日益成为产品与创新力的竞争, 而东部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非中心城市, 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县级地区, 这些地区的总体人文环境、产业氛围及人才资源等远不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

我国服装产业自21世纪开始, 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设计、研发中心向大城市转移, 形成新的以大城市为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倾向。这一倾向开始于1999年我国服装业规模最大的彬彬公司把总部从宁波迁往上海, 有些公司则选择将设计中心放在香港、深圳, 将营销中心和设计中心放在上海, 而把公司总部留在本地。产业的双向转移, 促使东部产业集群面临新的产业定位。如何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之上, 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引导产业在经历量的积累之后, 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 成为其面临的重要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国务院公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 东部沿海纺织工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 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 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行业和产品。

纺织服装企业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产业, 对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是历次经济调整中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的行业, 而现在的产能过剩更多地表现为结构性过剩 (如低档产品过剩, 中高档产品缺乏) 。其产能过剩的根源, 在于纺织服装产业高投入、高产出、投资见效快, 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做大GDP的动机, 为低水平扩张大开绿灯, 而政策的支持, 又导致了土地、信贷等要素价格的进一步扭曲偏低。“不转型升级等死, 转型升级找死”, 使纺织服装产业的利润率极低。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抗风险能力低, 而从基础设施建设, 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引进, 再到品牌建设等都需要注入庞大的资金, 甚至承受极大的风险, 这对勉强生存的企业来说是有困难的。作为发展最快、市场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以“物美价廉”走向国际市场, 产业的整体利润率极低。

建议

综上所述, 我国服装产业升级需要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

1.企业层面

企业在产业升级上所做的努力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消费的角度, 应从消费市场的分析中, 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 根据顾客不同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二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 应提高品牌知名度, 提升品牌价值, 提高顾客忠诚度。

2.政府层面

政府一方面应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因为消费能力的提高, 才是产业升级最有力的后盾;另一方面, 应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上, 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 包括制定有利于服装产业升级的各项政策、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等。

参考文献

[1]李敏.北京中产阶层服装消费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 2008, 12.

[2]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J].中山大学学报, 2007 (4) .

[3]当前中国服装消费需求及变化情况[J].纺织服装周刊, 2009 (9) .

[4]王瑶.浅析服装消费认知心理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1 (9) .

宁波市服装产业 篇6

一、宁波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因分析

(一) 宁波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动因

波特认为一个产业集群经过10年的发展基本上比较成熟, 若不及时升级则可能出现衰退。德国学者格拉伯赫将地方产业集群失去活力的效应称为锁定效应, 突破锁定意味着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制度安排和市场秩序, 其结果必然是极高的转换成本, 这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企业、政府及其他机构都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因此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这个命题, 旨在为产业集群寻求持续的创新和升级之路。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互依赖性, 他们生产类似的产品, 很容易沿着相同的路径产生技术趋同现象, 形成技术和制度锁定, 从而导致集群竞争力的降级。例如英国的默西郡原来是世界闻名的造船业集群和转口贸易港, 但是地理聚集和技术趋同也使其变成孤立和封闭的系统, 不能迅速适应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在信息化时期, 默西郡衰落成英国人均GDP最低和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并且不得不接受欧盟的产业政策治理。因此, 产业集聚及其锁定是造成区域经济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此外, 拥挤和过度竞争也将导致集群竞争力的下降。

(二) 宁波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的现实动因

1.重塑竞争优势, 需求模具产业集群升级

宁波模具产业集群面临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价格优势的双重压力。工业发达国家模具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实力, 在中高档模具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随着他们逐步进入我国, 对宁波的模具工业形成了巨大挑战;印度、泰国及东欧一些国家, 近年来模具工业发展也很快, 而且其模具的价格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宁波模具产业的成本和价格优势会逐步削弱并最终消失。因此, 这在客观上迫使宁波模具产业集群的升级。

目前, 宁波模具产业集群在繁荣的表面, 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产业利润率没有随着总产量的上升而增加, 要真正发展宁波模具产业, 必须要确立和保持产业优势, 必须要嵌入全球价值链, 优化生产环节, 才能获取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更多机会, 才能逐步提升宁波模具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需要模具产业集群相应升级

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 宁波制造业原有的土地、劳动力、水资源等要素资源的廉价优势, 日渐消失, 现有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 模具是制约制造业企业产品档次、质量的提升, 以及新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宁波模具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学习和模仿创新阶段, 加工设备大部分使用的是普通台湾机床和国产机床, 模具的精度、型腔表面粗糙度、生产周期、寿命等指标要比日本、德国、美国等模具技术先进国家落后许多, 与韩国、新加坡等国也有一定距离。为了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 模具产业集群就必须在技术上上一个台阶, 更好地满足制造业的需求。

二、促进宁波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的保障措施

宁波模具产业应以现有的产业优势为依托, 以市场为导向, 以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为契机, 通过多种保障措施, 尽快现实产业集群升级, 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宁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模具产业基地, 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模具之都”。

(一) 发挥政府职能, 出台优惠政策

市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 根据国内外模具产业发展趋势、国家和浙江省产业技术政策, 围绕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以及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 积极出台扶持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的优惠政策。

一是根据模具产业集群的特点, 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如:模具行业招商引资、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引进世界一流先进机床设备和软件的优惠政策;模具人才服务和人才培训的优惠政策;高精度模具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创建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等等。二是支持模具产业集群的基础建设。在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的过程中, 政府部门要相互协调, 划出合适的地块并提供水电气等配套服务, 在厂房场地租金、税金等方面给入园企业相应的优惠。三是提供更多的促进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的专项基金, 用于宁波模具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支持模具专项课题的研究;奖励新产品通过鉴定的企业、申报并获取各类专利的企业及优秀工作人员等。四是促进骨干企业发展。对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有市场有特色有信誉和发展前途的中小型企业, 要切实关注他们发展中的困难, 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二) 统筹协调发展, 制定升级战略

一是进一步强化区域特色, 完善模具布局体系。促进现有模具城升级, 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区域统筹、错位发展、配套完善的宁波模具布局体系, 把宁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模具设计和制造中心。二是扩大商品模比例, 提高标准件覆盖率。引导企业向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各地区模具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改善产品结构, 提高模具档次。充分发挥宁波对外资的吸引力, 利用大量外企进驻宁波市需要高档次模具配套的契机, 大力发展高精度模具, 缩小缺少竞争力、市场过剩的中低档模具比例。四是实施品牌战略。打响“宁波模具”、“宁海模具”、“北仑模具”和“余姚模具”等集体品牌, 形成国家、省、市三级梯状名牌产品集群, 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先进、面向市场的专业模具生产企业。

(三) 重视人才培养, 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积极鼓励集群内企业引进国内外模具高级设计人才, 加快培养IT及其他精密模具开发技术人才,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生活待遇, 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利益留人, 使各类模具人才在宁波安心创业。二是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和在校大学生的培养, 充分发挥宁波大学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在甬高校现有师资和设备的优势,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发挥企业和高校的各自优势, 联合培养既懂教学技巧又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师资, 进而培养一大批既懂设计又会动手操作的复合型高级模具人才。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训模具企业的在职员工, 发挥在甬高校和职业技校数量较多的有利条件和龙头企业的优势, 成立宁波市模具人才培训基地, 强化对在职员工的培训, 提升模具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四是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成立宁波市模具产业人才评估服务中心, 制定IT及其他精密模具设计、编程、检测、质量等各类人才的等级评估标准, 组织模具设计师等资格认证。

(四) 建立服务平台, 提升信息化水平

一是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 完善宁波模具网。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 推进企业信息化, 普及CAD/CAM/CAE等先进制模技术。促进技术交流, 发展电子商务, 降低企业营销成本, 提高市场开拓能力。特别是要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服务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 使广大中小企业受益, 最终促进模具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二是建立热处理技术咨询和服务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先进的热处理工艺或热处理科研机构, 建立热处理服务平台, 引进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 创办高水平的热处理公司, 消除模具发展的“瓶颈”。三是建立模具检测平台。充分利用在甬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优势, 为企业进行模具检测, 把好产品质量关, 为扩大商品模比例, 扩大出口份额, 实现宁波模具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建立高新技术设备服务中心。模具工业是大投入大产出的行业, 高新技术设备可大大提高制造水平, 但价格高昂的高新技术设备毕竟不是多数中小企业能够承担的, 同时高新设备使用效率低也是制约中小企业投入的因素;高新技术设备服务中心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 从而形成双赢局面。

促进宁波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的保障措施是多方面,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四大措施外, 还应进一步提高宁波模具产业集群的组织化程度, 为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流通、贸易、生产、人才及其培训等服务;加强模具标准化管理, 与国际市场接轨, 争取更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扩大国际知名度;培育和扶持集群内的重点模具企业, 使他们成为宁波模具产业集群内领军型的龙头企业。

参考文献

[1]竺培楠.大力发展宁波模具产业努力抢占先进制造业高地.宁波通讯, 2007, (1) .

[2]刘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述评.科研管理, 2007, (3) .

[3]陈博.浙江余姚模具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模具技术, 2007, (2) .

服装产业趋势:创意、创造、创新 篇7

2011年10月21日-23日,宁波举办了第15届国际服装博览会。观展人数突破10万人次。

一、博览会上永远的亮点——女装

“2011年的流行色应以裸色为主,色相为米咖,纹样以动物纹、田园、碎花等自然元素为基调;未来服装的流行方向应是年轻、个性化,带有‘亚洲感觉’的……”太平鸟女装公司总经理陈红朝说。

太平鸟、斐戈、德玛纳、SV、ESBACK、COOPOOL、花时美……服博会2号馆成了女装的海洋,20多个女装品牌争奇斗艳。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时尚、知性的FIOCCO女装,这个品牌新生代从2006年创牌以来就从没有缺席过服装节。

斐戈集团董事长施云说,几年来,靠自营的方式,FIOCCO女装在全国开了20家店,2011年6月,FIOCCO女装开进了杭州大厦等高档商场,开始与Gucci、Dior等国际一线女装品牌同台竞技,明年准备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再开10家店。目前公司在FIOCCO女装品牌上的投入已有近亿元,销售以每年50%的幅度增长。

太平鸟女装公司则展示了旗下的三大系列:代表帅气、艺术气息的Trendy女装,代表知性、女人味的Collection女装,代表年轻、活力的Jeans女装。太平鸟集团旗下的乐町女装品牌也参展。“我们根据消费者的年龄、喜好、收入,把产品和市场进行了细分。靠一牌通吃是不可能的,只有细分市场才能引领市场。”太平鸟女装公司总经理陈朝红说。

艾盛服饰旗下STEVE&VIVIAN则在现场摆上了钢琴,在柔和舒缓的钢琴声中细细地讲述着品牌故事。企划部经理金国栋说,STEVE&VIVI-AN分别是其品牌创始人夫妇的英文名,品牌LOGO两只蝴蝶,也是爱情的写照。STEVE&VIVIAN擅长与明星打交道,2010年底,签下姚晨代言,姚晨还在服博会现场签售,联手打造明星衣橱。“目前,短短2年,STEVE&VIVIAN就在我国15个城市拥有40多家店,并计划未来3年在我国一线市场开出60家直营店,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

以袜子加工起家的斐戈女装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时尚白领”的高姿态。副总经理说:“时尚商务又不失浪漫,并融入属于中国女性的时装文化内涵,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未来的主旋律。”

“宁波女装沿袭的是日本及欧美女装风格,保持着20%的年增长率。”市服装协会秘书长张晓峰说。

二、告别OEM迎接创意时代

15年来,宁波服装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品牌经营发展,从二产向现代服务业延伸。

太平鸟、菲戈、雅戈尔集团等服装企业感触最深。

全球价值链把产业升级细分为四种方式:产品升级、工艺流程升级、功能升级、跨产业升级。服装产业的关键就是沿着服装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从低附加值环节,逐渐转向设计、研发、营销和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

“时尚就是一种创意。”第十五届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罗蒙集团总裁盛静生说:“我们不能长期给外国人‘做嫁衣’,现在要告别OEM(贴牌加工)时代,迎接创意时代。”这次罗蒙集团展示的主题“艺术与时尚”,大胆采用环保纸筒作整体背景,结合“文化创意提升品牌价值”理念,打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展区,给人冲击力极强的视觉印象。

雅戈尔集团全新亮相的MAYOR、CEO、HANP等品牌,采集行业时尚前沿信息,吸收最新创意设计理念,明显有从“昔日的制造者”向“自主创意的品牌创造者”转型的迹象。雅戈尔集团副董事长李如刚坦言:“目前我们与国际大品牌差距,主要还是设计师队伍的自主性创造。创意产业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得提前谋划,这样品牌才有魅力。”

太平鸟集团总裁张江平称:“这几年, 太平鸟专注于研发设计, 目前平均每天有十几个款式推出, 平均一年要推出4000多个款式。为什么能行?因为自主创意研发团队力量比较强。”

三、转型升级服装企业多招创造新市场

1. 出口转内销品牌运营是关键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不少服装企业失去大量海外订单、库存压力骤增,不得不转内销,推动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促使他们加快打造自主品牌,掌握核心竞争力。同时,内外销并重已成为行业整体平稳增长的关键举措。

提到“出口转内销”的销售渠道转变, 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感慨道:“服装企业做服装内销的春天到了!本来雅戈尔的外贸和内销总体上各占50%, 但从2010年下半年起, 雅戈尔的外贸销售开始削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内销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做外贸的。如雅戈尔服装, 内销卖1件获得的利润, 外贸要卖5件, 2010年, 雅戈尔内销销量增加了20%, 利润增加了30%, 销售额达到了340亿元。”

罗蒙总裁朱绪龙也介绍了他们的转型经验:“外贸转内销的过程中, 品牌运营是关键!以前我们注重‘量’的提高, 现在则讲究要把服装做‘精’。罗蒙现阶段并不急于搞‘多品牌战略’, 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服装品牌价值的提升上, 继续保持经典正装的领先地位, 做好自创品牌, 同时向时尚类服饰‘进军’, 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

2.电子商务推动“新内销时代”到来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很喜欢网上购物, 而我们旗下的服装品牌如唐狮、德·玛纳、艾夫斯等, 刚好定位就是这些年轻人。2010年11月11日那天, 博洋网销创下中国之最, 在淘宝商城当日销售额3468万元, 高居淘宝所有品类销售冠军的宝座, 是电子商务史上的最高纪录。未来, 博洋的销售发展方向是线上和线下并存的局面。线下实体店销售能让购买者拥有体验感, 而线上销售则以低价、便捷取胜。线上销售还时常让我们有一些意外的惊喜发现, 甚至能影响线下销售。如我们发现线上的很多包裹都是发往海南, 这个地方之前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于是, 现在我们将实体店也开到了海南, 而且生意还挺红火。”宁波博洋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惠君说。

向来以“快时尚”作为卖点的太平鸟集团也借助电子商务推动“快时尚”服装的销售。“‘快时尚’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带动全球的时尚潮流,服饰始终追随追季潮流,新品设计、到店的速度奇快,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太平鸟副总裁刘军介绍说。

四、玩转自主品牌需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为了玩转自主品牌,企业几乎都在绞尽脑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一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专注核心技术;一些企业向下游拓展,开发自己的流通渠道,实现生产向商业的转型;一些企业开始尝试时装、家纺产品的自主设计,组建培养设计师队伍,以自主品牌开拓国内市场;还有一些企业通过代理国际品牌,依靠品牌、流程规范、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等资源,向以品牌经营为主的轻资产公司方向转型。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当其他企业遭遇“寒流”,亚洲最大的针织服装企业——宁波申洲针织集团有限公司却逆势而上,每年销售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更令人惊讶的是,光是贴牌加工,申洲也能赚取20%以上的利润,是一般贴牌加工企业的4倍左右。

“之所以我们的贴牌能做得这么好,首先要归功于我们淘汰落后产能,不惜成本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设备,保证面料的品质。申洲使用的面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具有环保、舒适的特点。面料好了,自然吸引了国际知名品牌的目光。在为服装企业做贴牌加工的时候,我们尽可能选择大企业,选择国际知名品牌,这些企业单子多、利润高。目前申洲的主导产品为阿迪达斯、耐克、彪马等国际知名品牌针织运动休闲服装,并设立了专用品牌生产车间,基本上都能保证满额工作量,每天能够生产70万套成衣。虽然我们的贴牌加工做得很好,但从2010年开始,我们也尝试做内销,高薪聘请香港等地的设计师,打造自主品牌‘马威’。现在‘马威’已经在上海开设了4家旗舰店,在宁波开设了1家旗舰店。‘马威’服装的面料和耐克、阿迪的一样,但价格却是它们的三分之一左右。”申洲集团总经理助理徐惠国说。

五、竞争由初级的价格战变身综合大战,众多品牌大浪淘沙

过去只靠降价竞争,如今,时尚女装品牌开始注重款式、时尚、销售环境等综合因素,强调软硬实力相结合的大竞争。因此,很多品牌大浪淘沙。

2011年上半年,宁波的博洋集团旗下的女装品牌33layer专卖店不见了,取代的是FIOCCO的专卖店。博洋表示:“企业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罗蒙集团旗下的女装品牌喜丽美狮早在2008年就变成了男装品牌。仙甸女装、沙路草、露薇莎琪……如今都已淡出女装市场。宁波长期以男装为主,女装的品牌重地还在杭州、深圳等地。各家的加盟政策大体一致,一般都为3.5折进货,当季10%调换货。

100多年前, 宁波“红帮”裁缝, 夹着一把尺子、一把剪刀登上了历史舞台, 其“诚信、创新和国际化”的精神传承至今。

100多年后, 新“红帮”举办了历经15个春秋的宁波国际服装节。

相关链接:

宁波市服装产业 篇8

齐聚全产业链“智”造力量

本届服博会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7个国家、33个省(市)、区和香港、台湾等地330个品牌参展。参展企业除雅戈尔、罗蒙、斐戈、Apple等知名品牌外,眾多新近崛起的潮流品牌更是主动加盟、积极参展,如男装潮流品牌IT’S UP,女装设计师品牌简蔻,电商品牌宿色,童装品牌GXGKIDS等。新老品牌将一起以多元的创意和丰富的内涵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品牌文化的饕餮盛宴。

本届展会继续做实产业链,打造特色展区,全方位展示服装产业链上下游的转型成果,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的精准对接。首次把智能设备展区单独设馆,首次设立动漫授权展区和“互联网+”展区,继续设立学生装展区。

海外展团来袭规模提升

本届服装节海外展团规模进一步升级,来自英国、美国、赛尔维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品牌通过展会平台,试水中国市场。其中,英国皇家私人定制服装品牌乔治·布鲁摩联合Holland & Sherry和DASHING TWEEDS等3个顶级面料品牌联合参展;智能设备馆聚集了来自美国伊士曼、日本飞马、台湾奔腾、日高等国际品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入围“凤凰庄杯”宁波国际时装设计大奖赛。宁波服装节将架起沟通桥梁,引领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中西交汇共享时尚盛宴

精彩纷呈的时尚发布秀在和丰创意广场珍珠贝揭开了面纱,由英国皇家定制品牌“乔治布鲁摩”领衔的开幕首秀演绎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英国绅士服装高级定制的前世今生和创新故事。展会期间,同时有18场秀陆续发布最新潮流趋势,精彩上演一场场接轨国际潮流的时尚盛会。包括Andrea Lazzari、Francois Eymeric等4个塞尔维亚顶尖服装设计师品牌与SER FASHION水晶饰品联手推出的一场充满异域风情的发布秀;女装品牌旦可韵以“弥”为主题,展现充满东方意蕴的羊毛绒设计,此外Steve&Vinian、ESBACK、ZENE也发布了2016最新春夏季新品。

宁波市服装产业 篇9

一、准确定位, 确定整合目标

重组整合前, 应先对企业准确定位, 明确企业功能, 确立企业的主业和方向, 明确企业的优势产业, 确定与企业功能定位不吻合的需清理和处置的投资和资产范围, 从而确立企业的重组整合目标。通过重组整合, 力争企业能尽快从低效无效的投资领域退出, 摆脱历史遗留的包袱和压力, 集聚企业核心资源到优势产业, 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资产质量, 从而实现宁波市属企业保障民生和提供公益性产品等功能目标。围绕着整合目标的确定, 应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统筹考虑, 准确界定企业战略定位。按照国有企业在国家和地方经济中的作用, 通过广泛调研和科学规划, 做好顶层设计, 明确企业的功能定位。功能定位既要结合企业的历史和经营现状, 又必须具有前瞻性;既要听取现有经营者的意见, 又要吸收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意见;要科学界定企业是提供公益性产品和服务的, 还是一般竞争性领域的, 或者是拥有垄断资源的。

二是明晰主业, 发挥企业优势资源效益。根据企业不同功能定位, 充分发挥企业优势资源的影响和辐射效益, 明晰企业的主业。在此环节, 要体现国有资本在地方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特别是一些前瞻性、战略性产业要结合企业实际, 列入发展产业范围内。在明晰各企业主业的过程中, 应注意区分存量和增量, 对地方国企已有的一些业务, 虽然与定位不符, 但发展较好的, 应予区别对待。要同步考虑解决各类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机制问题。如对主业设定为公益服务和产品提供的企业, 国有出资人应负责企业项目投资和运作中配套要求的资本金充足等问题, 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或者可以通过增设辅业, 以辅业弥补主业, 提供企业自身造血功能的方式来解决发展问题。

三是对照现状, 明确需清理和处置的资产。结合企业目标功能定位和已确定的主业, 将与主业发展目标无关或关联度不大的或者低效无效的投资和资产, 都列入需清理和处置的清单范围内。

四是确定目标, 落实整合的时间和节点要求。企业经科学论证后应确定整合目标, 目标同时包含“瘦身”目标和“强体”的目标, 市属国有企业应抓住改革契机, 争取3年左右完成重组整合, 第一年应重点完成“瘦身”目标。

二、重点突出, 制定整合方案

重组整合的总体方向和原则是:以加强国有资本在地方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为目标, 以做强做优市属国企主业, 推进产业布局集约化为主导方向;避免业务分布过宽过散, 压缩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坚决清理处置低效无效投资和资产, 进一步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和提升经营效率。

一是由市地方国资委牵头组建产业投资公司, 加强对地方前瞻性产业的投资和扶持, 引入淡马锡经营模式,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加快产融结合, 提升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 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向。

二是统筹布局, 合理配置地方国企资源。要将重点放在充分发挥和进一步挖掘各企业的核心资源优势上来, 发展相近甚至相互竞争的业务和企业, 应考虑统一运作布局, 可以进行业务兼并或企业兼并。

三是清理地方国企交叉持股问题。对市属企业共同投资的企业应予以清理, 归口一家企业进行投资, 如因关联交易回避等需要确需由多家企业持股的, 必须落实一致行动人机制, 加强对投资企业的归口管理。

四是在市属企业之间、企业集团内部通过股权转让、置换、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 含市属企业在内投资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以内。

五是积极研究, 着力解决改制企业股权流通机制问题。在本世纪初期地方对国有企业的两项制度改革, 目前逐渐暴露出改制不彻底的遗留问题, 比较突出的是国有参股没有控制力, 且退出机制不畅问题, 急待解决。

六是建议由地方国资委牵头组建改制剥离资产的代管中心, 对列入重组整合目标, 但企业自身无法在三年内予以解决的低效无效资产, 以及上一轮企业改制遗留下来的资产, 统一由代管中心来集中管理, 并加紧研究彻底的解决方案。

三、改革创新, 确保整合实施

一是要创新思维引导重组整合。在重组整合的方案设计中, 要以改革驱动、创新驱动的“双驱动”思维来设计方案, 在解决历史形成的顽疾问题中, 更要突破固有思维, 大胆创新, 在确保符合深化改革的总体方向前提下, 提出富有成效的解决落地方案。

二是以全局的观念推动重组整合。无论是国资委还是各市属企业或其子企业都应该树立全局观和大局观的意识, 高度重视此次地方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 应摒弃集团和部门的局部利益, 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来推动重组整合工作。

三是要多部门联合保障整合实施。各行业主管部门、工商、税务、土地和规划等部门都要充分调动起来, 各尽其责, 出台制度, 为市属国有企业的“二次改制”提供便利和条件, 产权交易机构、评估审计中介机构也要积极服务, 促成整合方案的落实和到位。

摘要:加大地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力度, 加快形成规模实力较强的优势产业, 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促进地方国有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找准企业定位、确定整合目标、制定整合方案、确保整合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了以整合促进宁波市属国有企业优势产业形成、健康发展的建议。

大连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篇10

一、大连服装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特征

外向型经济是实行开放型经济交往体制, 面向国际市场, 建立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广泛利用国际资源, 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经济。服装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主要是以大量的FDI (国际直接投资) 形式进入的外资企业以及本土企业以加工贸易或代工贴牌方式, 加入到主要由国际大卖家或跨国公司主导与控制的全球服装价值分工体系中, 发挥的只是一般性的、低级要素的比较优势, 从事的主要是技术含量低、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生产、加工和组装等环节。大连服装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 便以“两头在外, 中间在内”的模式奠定了产业基础。“两头在外”即是上游原材料供给和研发, 下游市场销售在国外;“中间在内”即是加工在国内。

二、大连服装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连服装产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地区的税收、创汇、土地使用费和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带来一定的贡献, 但也应客观地看到:以代工为主的服装企业, 在研发、设计、营销和品牌等高端环节中没有竞争优势, 只具有加工与制造等低附加值特征, 处于国际服装产业链条上的微利困境之中。

1. 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抑制服装产业升级空间。

以低级要素嵌入全球服装价值链的外向型经济, 目前大多数企业看到的仍然是产量的增加, 销售收入的提高及利润的增长。当有的企业开始关注全球服装价值链上的研发、设计、品牌和营销等高端环节时, 能获得的成功经验的企业证据又极少。因此, 绝大多数的本地服装企业只有以大规模、低成本、低价格取胜, 很难走出产业链的低端环节。

2. 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给服装企业带来资金压力。

由于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 服装企业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 日韩市场是主要服装出口地, 其次是欧美地区。由于受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方面使我国的服装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 导致收入下降;另一方面, 大部分代工企业从接受订单到加工生产, 最后发货到收汇, 一般将近半年时间, 这期间资金压力大, 企业将面临正常的资金流转困难。

3. 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使服装企业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

以国际代工和加工贸易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 为满足国外消费者的挑剔和外国政府对服装产品质量等的严格规制, 导致国内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落后, 需要企业动态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进行生产, 付出巨大成本和代价;其次, 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目前, 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 服装业的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丧失。

三、大连服装产业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创新型经济的对策

为了摆脱“世界工厂”的尴尬处境, 大连服装产业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由粗放发展到科学发展, 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开放创新型经济兼顾开放与创新, 培育增长点, 紧盯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把握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最新趋势,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 以企业自主创新带动自主品牌发展,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 以创新带动发展。

1. 打破依赖性经济, 以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为突破口。

外向型经济是依赖性经济, 主要表现为对国际市场需求和国际大卖家的依赖, 对国外技术和品牌的依赖, 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等等。大连服装企业只有以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为突破口, 促进产业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和运行质量提高, 全力推进大连服装品牌的战略升级, 实现全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 通过控制供应链成本弥补成本短板。

近年来服装企业又面临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降、新《劳动法》出台、原材料上涨等多种外部因素, 这些都直接加大服装企业成本, 形成成本短板。值得大连借鉴的是江浙一代的纺织业, 凭借他们轻捷便利的成本渠道优势, 有丰富的上下游成本供给大本营, 研发了一批享誉国内的本土男装品牌。因此, 有实力的大连服装集团企业应重视上游原材料企业如毛纺织厂的建设和收购, 注重企业内部研发中心建设, 从品牌研发到营销渠道展开, 形成基于供应链上的企业成本优化, 降低集团内企业成本, 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3. 政府适当保护劳动密集型服装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上一篇:围护项目情况下一篇:农业产业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