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的文学特色四篇

2024-07-30

艺术歌曲的文学特色 篇1

作为声乐体裁, 艺术歌曲具有四大艺术特色: (1) 采用文学性较高的歌词; (2) 歌词与曲调平衡; (3) 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4) 表演者的完美再现。其中“歌词与曲调平衡”是指艺术歌曲对歌词的要求相当高, 认为语言音调与歌曲旋律不仅同等重要, 而且要充分结合, 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令情感与思想相交融, 这是其他任何声乐体裁都无法比拟和超越的。伟大的文学家福莱曾说过:“诗是寄寓于文字中的音乐, 而音乐则是声韵中的诗。”采用大文豪的优秀诗作, 的确彰显了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和文学魅力。

艺术歌曲为什么如此注重歌词的文学性呢?

第一, 这是由音乐和文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海涅曾说过:“语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开始的地方。”可见, 音乐与文学是有着密切关联的一对艺术姊妹。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是声音的艺术, 是听觉的艺术, 是时间的艺术, 也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一种有特定思想内容的音响形式, 是人类现实生活的某种反映。艺术歌曲作为音乐形式之一, 同样具有音乐的本质特征。其歌词代表了特定的思想内容, 通过与曲调的完美结合反映了人类某方面的现实生活。

文学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人类情感发展、演变、升华的历程, 是历史的真实反映。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 音乐通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目的, 而文学的表现目的则通过语言达到。但音响与语言在表现形态上又有某种一致性, 即他们都是通过声音展示出来。所不同的是, 音乐的声音是音乐艺术的生命, 音乐的美主要存在于声音自身之中;文学语言表达中的声音并不是文学的本质特征, 文学的美主要存在于语言的含义之中。[1] (P101~102) 所以艺术歌曲中的文学——“歌词”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符号。

第二, 受浪漫主义时期整体的艺术创作特征所影响。

(1) 浪漫主义的作曲家沉醉于个人情感的主观体验。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不像古典主义作曲家对未来充满着乐观与自信, 他们对封建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 为了摆脱生活的苦闷, 寻求精神的解脱, 他们沉醉于个人情感的主观体验, 寄情于遥远的过去与大自然, 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冷酷和艺术家在社会中感到的孤独, 而把爱情美化。创作内容的变化使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个人主观感情的表现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与加强, 这正如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所说的“音乐是最纯的感情火焰”。作曲家内心的激情得到了深刻、强烈甚至夸张的揭示, 他们的音乐所表现的主人公常常是充满了想象、憧憬、渴望的带有明显自传性的人物。

(2) 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标题音乐”的时代, 主张“艺术综合”。

浪漫主义时期正值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文化史上开始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运动, 西方古典主义音乐体系开始衰落, 本时期的音乐作品被赋予标题, 成为西方音乐史上的“标题音乐时代”, 主张“艺术综合”, 即音乐与文学、戏剧、诗歌、绘画等艺术的结合。

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看来, 任何一门单独的艺术门类即使再完美也是有缺陷的, 完美的艺术形式应该是不同艺术门类相互结合的产物。这种综合性的艺术作品使音乐的表现力更为扩大和丰富, 也更加具有活力。

第三, 歌词文学语义的提升、完美通过音乐才能完现。

歌唱中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 具有文学性。一首好的歌词, 就是一首好诗。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 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

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真谛在于诗歌的生命力需要音乐的滋润与渲染, 否则诗不成诗, 诗的文学光辉也暗淡无光, 这是艺术歌曲中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当然我们不能否定, 文学中的诗歌是不依附于任何其他艺术形式的, 它有着自身的个体表现。因而可以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 只有音乐是最具人性化、最富诗意和最有想象力的。

艺术歌曲离不开文学性的诗歌, 没有诗歌, 艺术歌曲就失去了与世界交流的话语权, 因此诗是艺术歌曲创作的源泉。音乐可以提升诗所表达与预表达的境界。音乐人类学家戴维·科普兰认为, 舒伯特、舒曼的欧洲艺术歌曲中, 是歌曲将歌词完全融化为音乐的表达模式, 还是作曲家通过阅读诗作来获得美感, 从而形成音乐曲式, 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解决。[2]

以舒伯特艺术歌曲为例

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特性的声乐体裁之一, 其创作群体以德奥音乐家为主, 主要代表人有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与理查·施特劳斯等。其中以舒伯特最为著名, 他共创作了600多首旋律优美、感情充沛、形象生动、扣人心弦的艺术歌曲, 歌词大多采用浪漫主义时期大文豪们的优秀诗作, 不仅丰富了歌曲的文学语义性, 而且提升了艺术歌曲的音韵意境。舒伯特因此而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舒伯特对诗作的选材要求不拘一格, 既有歌德、席勒、海涅以及莎士比亚等大文豪的诗歌, 也有他的友人索贝尔等的诗歌。除此之外还采用能激发他灵感的, 即使当时尚未成名的诗人的词作, 比如《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的歌词都是出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勒的诗。我们试举几例:

1.歌曲《鳟鱼》创作于1817年, 是一首寓意深刻、抨击现实的作品, 歌词取材于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

明亮的小河里面, 有一条小鳟鱼, 快活底游来游去, 像箭儿一样。

我站在小河岸旁, 静静地朝它望, 在清清的河水里面, 它游得多欢畅, 在清清的河水里面, 它游得多欢畅。

那渔夫带着钩竿, 站在河岸旁, 冷酷地看着它, 想把鱼儿钓上, 我心里这样期望, 只要河水清又亮, 他别想把小鳟鱼钓上岸, 只要河水清又亮, 他别想把小鳟鱼钓上岸!

但渔夫不愿久等, 浪费时光, 他赶忙搅浑河水, 我还来不及想, 他就把小鳟鱼钓上岸, 我满怀激愤的心情看小鳟鱼上了当, 我满怀激愤的心情看小鳟鱼上了当!

《鳟鱼》把当时的统治者比喻为“冷酷的渔夫”, 搅浑清亮的河水, 企图让鳟鱼上钩;把善良的人们比喻为“快乐的鳟鱼”。说明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诈与企图所害。作者通过对鳟鱼命运寄予的无限同情和惋惜, 来表达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2.《魔王》是一首叙事性的艺术歌曲, 创作于1815年, 采用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同名诗歌创作而成

叙述者:是谁?在黑夜的风中骑行。是个带着孩子的父亲。他把儿子抱在怀里, 紧贴而温柔。

父亲:儿呀!为什么把脸儿隐藏?

儿子:爸爸!你没看到那魔王?他戴着皇冠, 衣衫很长。

父亲:儿呀!那是烟雾飘荡。

魔王:好孩子, 跟我来, 我带你玩耍游戏, 海边有漂亮的花, 我家有许多金衣。

儿子:爸爸, 爸爸!您没听到吗?那阴影里的魔王在和我讲话。

父亲:儿呀!别怕, 只是风吹过枯树吧?

儿子:爸爸!爸爸!你看你看, 那魔王女儿!

父亲:儿呀!我看得很清楚, 那只是灰色的老柳树。

魔王:好孩子, 我真喜欢你, 你不跟我走, 我就强拉你!

儿子:爸爸, 爸爸!魔王要抓我, 他的魔手好可怕。

叙述者:父亲惴惴不安, 鞭马急奔。他的孩子奄奄一息, 好不容易到了家, 怀中的孩子已断气。

《魔王》全曲采取通谱的手法, 一气呵成, 具有宏大的气势。曲中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 分别体现了叙述者、父亲、儿子以及魔王四个不同角色, 展示出充满戏剧性的情节。

3.《野玫瑰》是舒伯特最受欢迎的艺术歌曲之一, 歌词出自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原野上的野玫瑰》

少年看见红玫瑰, 原野上的红玫瑰, 多么娇嫩多么美;急急忙忙跑去看,

心中暗自赞美, 玫瑰, 玫瑰, 原野上的红玫瑰。

少年说我摘你回去, 原野上的红玫瑰。玫瑰说我刺痛你, 使你永远不忘记,

我决不能答应你!玫瑰, 玫瑰, 原野上的红玫瑰。

舒伯特不以叙事性或戏剧性的方式, 而以民歌的风格和结构处理这首歌, 表现了草坪上野玫瑰的纯洁可爱, 和攀折野玫瑰的少年的轻浮粗暴。

4.歌曲《致音乐》, 创作于1817年, 歌词作者是瑞典籍的朔贝尔, 这是舒伯特最喜爱的艺术歌曲

可爱的音乐载多少忧郁的诗歌, 你安慰了我生命的痛苦, 使我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把我带进美好的世界中, 带进美好的世界中。

当我痛苦时把那琴弦拨动, 发出了一阵甜蜜轻柔和声, 使我信服, 好像在天空之中, 可爱的音乐, 我忠心感谢你!可爱的音乐, 我感谢你!

以中国作曲家艺术歌曲为例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深受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五四”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迅速崛起。在各种新思想、新精神、新观念的冲击下, 中国作曲家自发地将这种西方歌曲形式引入中国。中国近现代的艺术歌曲创作, 以作曲家萧友梅、赵元任、青主、黄自等为代表, 创作了很多优秀并流传至今的艺术歌曲, 这些艺术歌曲风格多样、格调清新, 具有深刻的民族精神。我国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代表大都有留学经历, 学习了西方专业的作曲技法。在他们的艺术歌曲创作中, 既展现了他们那对西方艺术歌曲创作精髓的借鉴, 又深刻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这种“兼收并蓄”的科学创作方法, 才彰显了中国艺术歌曲独具魅力的一面。

1.中国的“suhubert”——赵元任

我国近现代史上最著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当属赵元任, 萧友梅评价赵元任是中国的“suhubert”, 认为他的艺术歌曲“替我国音乐界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赵元任大部分重要的艺术歌曲作品都创作于20世纪“五四”时期, 以新诗创作的艺术歌曲大多收录在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中。

代表作有《卖布谣》, 创作于1922年, 歌词作者刘大白是“五四”时期白话诗创作的先行者之一。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卖布买米, 有饭落肚。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小弟弟裤破, 没布补裤。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是谁买布?前村财主。

土布粗, 洋布细, 洋布便宜, 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 饿倒了哥哥嫂嫂。

《卖布谣》以质朴的歌谣体, 从一个侧面勾画了当时洋货倾销, 农村经济破产的图景,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同情。赵元任以其独到的艺术手法, 对歌词作了成功的处理。赵元任运用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 运用独特的手法使整首歌曲词曲相配、声韵清新, 并从歌词语调中自然地引出了纯朴、生动的旋律。

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他》, 创作于1926年, 歌词作者刘半农, 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他?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他?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他?

这是一首非常学院化的创作歌曲, 音乐旋律和诗歌结合相当完美, 跌宕起伏的钢琴伴奏更衬托出这首歌曲唯美的意境。

除了以上两首歌曲外, 赵元任在声乐创作中还采用了胡适、徐志摩等五四时期新诗人的诗作作为歌词, 例如触景生情式的抒情歌曲《也是微云》, 描写了女神、诗翁、大海三种不同形象的清唱剧式的合唱作品《海韵》。

赵元任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形象生动、感情充沛, 他非常重视民族语言音调与歌曲音调的结合, 并赋予钢琴伴奏独立的意义。善于吸收传统音乐中的精华, 并对民族特色与风格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尝试,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2.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奠基人——黄自

黄自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在其短短的34年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 其作品艺术风格清新、格调高雅, 其中有采用古诗词创作的, 如《花非花》、《卜算子》、《点绛唇》等;也有采用现代诗词创作的作品, 例如《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等, 且这三首艺术歌曲1933年以《春思曲》为命名, 作为独唱歌曲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成为黄自第一本艺术歌曲独唱歌曲集。

《春思曲》、《思乡》都以韦瀚章的诗词为创作歌词。韦瀚章, 是我国第一代从事现代歌曲创作的歌词大师。相继担任过商务印书馆编辑、上海沪江大学秘书、教授。韦瀚章在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同时, 还率先进行歌词创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他认为艺术歌曲的“歌词与音乐”必须相互和谐与融合。他曾经颇有微词的说道:“我深信好的艺术作品一定不会永远不为人识。所以这些歌这些词一旦给人们注意了, 马上便活泼起来, 彷如过了寒冬一样, 它的意义是给生命多点满足和启迪。”[3]

《春思曲》的歌词是:

潇潇夜雨滴阶前, 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搅镜, 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 懒贴花钿。小楼独倚, 怕睹陌头杨柳, 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 吱吱语过画栏前。忆个郎远别已经年, 恨只恨, 不化成杜宇, 唤他快整归鞭。

《思乡》的歌词是:

柳丝系绿, 清明才过了, 独自个凭栏无语。更那堪墙外鹃啼, 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玫瑰三愿》以现代著名诗人龙七的诗词为创作歌词, 这首艺术歌曲的歌词据说是龙七当时在上海国立音专教书时, 看到校园里的玫瑰枯萎凋谢, 一片凄凉萧条景象, 不免有感而发写下的。龙七将玫瑰花拟人化, 真挚深情地表达了玫瑰花的三个愿望。

玫瑰花, 玫瑰花, 烂开在碧栏杆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

《春思曲》描写一位孤独寂寞的少女对远方情郎的思念, 歌曲首先通过环境的描写, 铺垫出其主题音调是凄凉、感伤的。又通过少女内心活动的细致描写, 发出了对情郎的深切思念。

《思乡》的歌词寓情于景, 表达了创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感情。作品音乐基调深切、沉静、悠远、黯然。

《玫瑰三愿》歌词以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玫瑰花叙述自己的三个愿望, 清晰刻画出在黑暗残酷的封建社会压制下, 一位柔弱而又坚强的女性形象。作品既表现封建社会中的女性被奴役的、被压抑的悲愤之情, 又要展示出他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无限期望。

结语

中西方艺术歌曲在歌词择取、词曲配合、韵脚考究、刻画形象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 二者都善于借物咏怀, 借景抒情, 中国艺术歌曲还借用古诗词为题材来进行创作, 表达古诗所表达的境界与诗人的情感。

中国的艺术歌曲是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下所产生的, 像赵元任、黄自等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 他们第一时间接受到西方艺术歌曲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因为在二人的艺术歌曲创作中, 必然受到西方艺术歌曲某些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德奥艺术歌曲的民族基因。

但中国的艺术歌曲也有自己独特的意韵, 那就是民族特色, 赵元任是最早创作具有民族风格作品的中国作曲家, 在艺术歌曲创作中, 他首先提出了具有中国风味的曲调应该是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音调, 因此, 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是融入了本土个性化的内容的, 体现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 这也是同西方艺术歌曲的本质区别。

摘要:艺术歌曲是19世纪源于德国的一种精致的独唱歌曲, 具有四大艺术特色:采用文学性较高的歌词;歌词与曲调平衡;钢琴伴奏的重要性;表演者的完美再现。在中西方的音乐发展史中涌现了不胜枚举的优秀作曲家与作品, 西方以舒伯特为代表, 其代表作有《鳟鱼》、《魔王》、《野玫瑰》、《致音乐》等;中国以赵元任和黄自为代表, 也有很多优秀作品, 例如赵元任的《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等;黄自的《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等。这些艺术歌曲主题鲜明、富有诗意、风格浓郁、情感真挚, 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艺术歌曲,文学性,歌词,舒伯特,赵元任,黄自

参考文献

[1]张前, 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2]肖安平.艺术歌曲的审美认识及其特点[J].齐鲁艺苑, 1999 (2) .

艺术歌曲的文学特色 篇2

一、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

沃尔夫作为继舒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之后, 极具代表性的艺术歌曲创作大师, 其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创作特色。

1. 客观地抒发情感

沃尔夫的艺术歌曲创作深受瓦格纳的歌剧创作原则影响, 注重歌词的语气和自然的语言重音, 客观地理解和抒发原诗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观点, 在对所选的诗有深刻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谱曲, 不掺杂自己的个人主观情感, 力求用音乐的表现手法完美地再现诗的内容, 丰富诗的形象。这种“客观地抒情”方法淋漓尽致地将诗中的瞬间情绪变化和情感多重属性准确呈现出来, 表明了音乐创作中的现代思想趋向、个人主义凸显和生命意义张扬, 让欣赏者从诗化的个体世界里客观地感悟到心灵漂泊无依、精神孤寂焦虑和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种种复杂情怀。

2. 音乐与诗完美结合

沃尔夫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趣味, 在文学与音乐的关系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无不体现着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达到了歌词与音符相得益彰的理想境界。沃尔夫认为歌曲是戏剧的浓缩, “戏为歌用”, 每一首新诗都是对自己创作能力的挑战。他的每组作品都视诗人、诗作而创作, 以不同的方式对每位诗人作出独特的反应, 音乐对他来说实质上是增强诗的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3. 钢琴与歌曲共同表达情感

沃尔夫认为:在歌词内涵表达上, 钢琴与声乐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 沃尔夫给予钢琴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对于钢琴的运用, 沃尔夫在艺术歌曲中不是一般性的伴奏, 而是利用钢琴富有特色的和声、织体和音型, 给每首歌曲以不同的处理方法和音乐性格, 用旋律和琴声共同诠释歌词, 并由钢琴表达歌词中没有直接提到的暗示性的情感。这种钢琴声部与歌声完美融合创造出的全新风格, 构成了另一种样式的整体艺术品。

4. 和声处理的表情化

在半音化和声方面, 沃尔夫是首开先河的创造者。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半音素材来自副属和弦、混合交替变音和弦、各类变和弦以及含变化音的七和弦, 这些半音与不和谐音结构相结合, 使得和声更具紧张性和色彩性, 更好地表现爱恨情仇等心理活动, 将深埋于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感畅快地宣泄出来。如《流浪者的夜歌》的5~12小节, 沃尔夫围绕半音阶展开歌声与钢琴, 凸显出流浪者在夜间的彷徨与孤寂情感。而《被遗弃的姑娘》15~18小节, 沃尔夫在人声部分以半音阶的旋律, 表达了少女在看到火花飞迸时流露出的内心伤感。

二、沃尔夫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作为一种独立的演唱形式, 艺术歌曲有其系统的艺术表现方式。特别是要演唱沃尔夫跨越古典和现代的艺术歌曲, 更需要有驾驭声音和把握作品的能力。

1. 扎实的声乐演唱基本功

沃尔夫艺术歌曲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歌曲高雅、含蓄、细腻、庄重, 没有华丽的乐段, 没有强烈的冲突对比, 只有声乐表现最本质的属性——纯净的音质、音色。要演唱好沃尔夫艺术歌曲, 歌者必须有扎实的声乐演唱基本功。包括:对歌词意境和内涵的精辟理解, 良好的语言基础和语音、语感, 随情感变化的音色, 对音量、呼吸和气息的调节控制, 高超的连音技巧等。可以说, 准确诠释歌词和旋律节奏, 庄重、纯净、平稳的声音是使沃尔夫艺术歌曲呈现出晶莹剔透色彩的先决条件。

2. 文学化地表现音乐

沃尔夫艺术歌曲多是以著名诗篇作为歌词谱曲而成, 歌词本身的诗意是歌曲音乐表现的灵魂。曲式、旋律、和声、速度等音乐表现手法以诗为依托, 诗与乐实现了完美的融汇, 使得音乐的诗意更浓, 诗的意境更深邃。演唱者要明确“诗言志, 歌言情”的辩证统一关系, 深化对歌词文学性的理解, 延伸诗的音乐性, 用音乐为文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如要演唱《人的限度》, 首先要领悟诗作者歌德在大自然面前发出的自叹渺小的思想情感, 进而用诗歌特有的抑扬顿挫旋律和明快节奏表现语言的音乐性。

3. 演唱突出情感色彩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过:“歌唱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感动人。”沃尔夫艺术歌曲是浓缩的精神生活记录, 是美好愿望的表达, 其独特表现力构成的诗一般的境界给人以情不自禁的感动。因此, 对沃尔夫艺术歌曲的演唱不能炫耀声音和声乐技巧, 而应通过对含蓄、诚挚、自然、淳朴演唱风格的追求,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并以声音的色彩变化和不同的音色对比, 体现歌曲情绪的变化和表达。如演唱《春之歌》时, 就必须胸怀春色, 酝酿感情, 以饱满、真切的情感讴歌大自然万物复苏、百花待放的美景

沃尔夫艺术歌曲不但具有古典浪漫主义情怀, 而且体现了现代音乐的色彩。歌唱者要带着憧憬与遐想走进沃尔夫艺术歌曲, 走进听者的内心世界, 以期增强歌唱的感染力, 完整地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摘要:沃尔夫艺术歌曲在继承浪漫主义抒情性的同时, 融入了现代主义音乐色彩, 曲调独特、情感含蓄, 对当时乃至后世的艺术歌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对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特色的探究, 细致分析沃尔夫艺术歌曲的演唱, 以求真切地表达歌曲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内心情感, 再现诗中有歌、歌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特色,演唱分析

参考文献

[1]蔡兆梅.论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甘肃高师学报》, 6006 (06) .

[2]胡菲.客观抒情的动人诗歌——胡戈·沃尔夫艺术歌曲探析.《大众文艺》, 2010 (16) .

艺术歌曲《黑雾》的艺术特色分析 篇3

艺术歌曲《黑雾》是由许建吾先生作词、黄友棣先生作曲完成的,当时中国正处于内战的动荡期间,许建吾先生独自登上自家的小楼,低头沉思,感悟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写下了这首经典的小诗,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状况的彷徨恐惧以至进行反思,直至心中豁然开朗的心境。后来到了香港由黄友棣先生把其配成歌曲,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经典。黄友棣先生是广东南海人,1930年进人中山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同时学习小提琴演奏及作曲理论知识,1934年获得香港英国圣三一音乐学院提琴高级学位,并且在抗战期间从事抗战歌咏及教学工作,i957年赴意大利学习音乐,毕业于曼德艺术学院作曲系,后来暂住于香港,最后定居台湾高雄市。期间写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及合唱作品,是我国一位杰出的音乐家,《黑雾》就是其艺术歌曲的优秀代表作之一。

作品的前奏以柱式和弦开始,作品开头便是一个f的力度,这是作者在为整首作品的情绪定下基调,强奏的柱式和弦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如同一个人踏着沉重的脚步声走到了我们的面前,这柱式和弦的使用占据了作品的一大部分的伴奏部分,所以作者从一开始便为听众做好了心理上的铺垫。歌词部分,第一句是“东边看不到太阳,西边看不到月亮”,在中国的诗文化里,“东西”正好是相对的两个方向,“太阳”与“月亮”也是两个相对的的自然物体,这恰恰符合了对称的行文风格,并且曲作者在处理“太阳”二字的时候特意的将音域升高,在“月亮”二字的时候将音域压低,恰恰也符合了音乐上高低对称的原则。从人的发声与听觉来考虑,音域升高的时候需要的力度会自然加强,声音便会明亮一些,音域降低的时候需要的力度便会自然减弱,相应的声音便会暗淡一点,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此处的作曲安排也是在有意地符合中国阴阳哲学的理论,因为太阳在阴阳学的角度看属于是阳性的,月亮则属于阴性,作曲家恰好在音乐的音域方面体现了这一点。而伴奏在这一句总是在最后高八度重复演唱者的曲调,形成了一种回音的效果,使得听众在听觉上感觉特别的空旷,似乎可怕的黑暗无边无际。后面“横断在天地问”这里有一个猛然间的休止,此时音乐正好处于一个上升的关头,作曲家却突然的来了一个休止,使人有一种猛然间抬起头的感觉,随后跟上“一片黑雾茫茫”的歌词,使人有种好像突然看清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心生恐惧,并且作曲家有意的在“黑雾茫茫”四个字上面加上了重音记号,更加的突出了环境的恶劣。接下来的部分与第一部分的歌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作曲家在音乐上却进行了进一步的变化。首先是把音乐的音域提高,并且作品力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东边看不到太阳”这一句的时候,作者有意的使用了“ff”的力度记号,这使得作品的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如果说第一部分是一个人面对无尽的黑暗心生恐惧的话,那么这一部分则是恐惧的加大以至绝望,所以这一部分演唱“东边看不到太阳,西边找不着月亮”时,演唱者应当着重体会作品所表现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恐惧,虽然这里并不是乐曲的最高潮,但却是力度最大的地方,所以在这里演唱者可以把自己的音量尽量加大,以取得对前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大的戏剧效果。但是在演唱“一片黑雾茫茫”的时候,情绪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在这里是想要表达一种恐惧过后对现状的绝望的心情,所以这段在这首作品当中担负着发展与转变的重要作用,为下面作品的发展起到了极好的连结。在这一部分,伴奏在开始很强演奏的同时,应当注意到后面一片“黑雾茫茫”的力度变化,因为体现的是一种绝望的心态,所以作曲家在这里用了一个弱音记号,恰恰符合了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所体现的一种形态。根据人的心理变化我们不难得知,在恐惧过后,绝望过后,接下来便是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所以,后面接下来的部分无论是从音乐还是歌词都带出了一丝的慌乱,音乐的速度也应该稍微加快一点,以体现这种心慌的感觉,伴奏在这时加入了大量的三连音柱式和弦,使得和弦的密度大大加强,更加体现了一种慌乱急迫的心理状态。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这部分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音色变化以体现这种恐慌的感觉,演唱这一部分时,不需要太大的音量,音色也不用过于明亮,甚至可以用稍微暗淡、轻轻抖动的声音来表现这种慌乱的心理状态。接下来音乐渐渐安静,并且渐慢下来,音乐的力度也大大减弱,速度也较之以前慢了许多,音乐的整体线条趋于平稳,以体现作品中主人公恐惧慌乱之后,冷静下来,冥思所处环境与出路的状态。但是音乐在这个地方仍旧是d小调,因为所有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作曲家仍旧以小调来体现这种阴霾暗淡的情绪,演唱这一部分时,类似于一个出家人在平静地念经打坐,就是在一种及其平静的状态里寻求问题的出路,寻求心中和现实的阳光出现的地方,所以,这部分作品语气要相对于前面平和了许多,音乐的线条也是比较平稳,音乐适中,比较适合轻声地吟诵。但是后面的“看见了,找到了”出现的时候,配合着歌词音乐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音乐忽然变成了D大调,由一种阴霾暗淡的心情突然转到了明朗的状态里,这是主人公冥思苦想之后忽然得到答案的一种状态体现,此时的音乐也达到了全曲的高潮,所以演唱者与伴奏要特别注意这种情绪的转变,把握好音乐与歌词所要体现的那种戏剧效果。演唱者在演唱前面的时候,由于体现的是一种阴暗的心情,所以往往会加大声音中胸腔的成分,使声音听起来沉闷浑厚,但是音乐发展到这里的时候,演唱者需注意声音应该大量加大头腔的比重,减少胸腔的分量,声音尽可能明亮光鲜,以体现这种明朗的心态。甚至在演唱“找到了”的时候,声音可以加入些许的颤抖,一次来体现那种激动的心情。但是这种颤抖和前面所说的颤抖不太一样,这里的颤抖是激动心情的一种体现,声音是明亮的,给人的感觉是开朗的,并且伴奏在此后的部分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柱式和弦变成了分解和弦,并且密度大大增加,音乐的织体比前面的部分丰富了很多,体现出一种明亮活泼有朝气的精神状态,甚至于后面的结尾部分音域达到了小字四组的f,以高音的明亮来烘托这种心理上的兴奋,最后音乐在一种明亮、高亢的情绪中结束于D大调上。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特色 篇4

姓名:李朔 学号:201405015130 专业:音乐学

摘要:黄自(1904—1938)是我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作曲家、音乐家。他短暂的一生为我国早期音乐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后人 留下了, 大量的宝贵音乐作品和艺术创作理念。他创作了各种题材样式的音乐作品,这些艺术歌曲无论从内容、题材和风格方面都独具艺术魅力,堪称艺术歌曲的典范,他的作品根植于民族音 乐,文章通过对黄自创作歌曲的梳理,总结出黄自艺术歌曲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的特点。

关键词:黄自 艺术歌曲

一、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时代性

黄自先生早年在国外留学。学习西洋的作曲技法、音乐理论和专业技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结合当时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想法,他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大胆创新,在中华民族语言音调同歌曲音调结合的基础上,取西洋音乐创作技法的精华部分,结合中华民族音乐的素材,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形式,即中国的艺术歌曲。自从“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国内的形式更加动荡不安,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黄自先生先后创作了《睡狮》、《乡曲》、《抗敌歌》、《热血歌》、《九一八》、《旗正飘飘》等多首歌 曲。其中《抗敌歌》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首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歌曲,歌曲表现了鲜明的爱 国主义精神和深沉热烈的爱国激情,至今是音乐会合唱的保留曲目受当时文艺思潮的影 响,黄自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一部分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爱情的憧憬向往,因此创作上 也倾向于浪漫主义色彩,借景抒情、借物咏志的成分较多,听起来简单易懂。琅琅上口,成 为“五四”以后歌曲创作的主流。“五四”新文化运动也赋予黄自的艺术歌曲鲜明的时代烙印,使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具有了较高的时代性。

二、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民族性

黄自的音乐创作风格大多都比较严谨、精致、典雅,独到之处在于构思细腻和乐曲结构 的简洁、严整他的大量声乐作品主要运用了民族调式以民族语言为基调,将中国传统的五声 性调式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是中国新时期艺术歌曲旋律曲调民族化尝试的一种创举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黄自创作的高峰期,即冲突又融合 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共存着。黄自大胆将西方作曲技法和和声技法应 用于中华民族音乐创作中,既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要求,也使所创作出的艺术歌曲具有新鲜 的气息。中国的传统音乐素来注重旋律的横向线条。多以五声调式和以民族五声为骨干音的 七声调式为主。以此方法体现民族化特征如《花非花》是根据唐白居易的诗创作的。在创作 中,低声部重复着旋律音,强调民族调式的旋律,使乐曲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和特征。对语言文字的四声和节奏的和谐做到完美统一,把一种朦胧、难觅踪迹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和声层面,在五声调式和弦的运用基础上,对三和弦结构进行和声色彩性的突破,将歌曲意境上的朦胧气氛进一步得到完美的体现黄自先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采用西方音乐体裁创作的这部多乐章的合唱套曲,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故 事他将唐诗宋词中的韵律美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把民族五声音阶运用的淋漓尽致。又体现 出古朴高雅的的艺术特点。

三、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黄子先生的作品非常注重歌曲的艺术性处理。如《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歌词选 用词人龙七的新词“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干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旋律动听委婉。词 曲结合严谨,情景交融采用钢琴伴奏与小提琴协奏相结合的形式小提琴宛如一位温柔、含蓄 的女声,如泣如诉,而钢琴则浑厚有力,与声乐、小提琴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又如《踏雪寻梅》:“学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 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这首歌曲经常被各种音乐教用,它曲调悠扬,轻松愉悦,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歌曲最有特色的是伴奏部分每小节各拍 的后半拍,使用装饰音,模仿驴铃清脆的声音效果,增强了歌曲欢快跳跃的特点。天寒地冻,百花凋零冰天雪地里唯有那梅花傲雪怒放,幽香袭人。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 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踏着雪骑着毛驴.悠然自得赏着梅花,那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呀!这种美好生动的画面与富有情趣的想象无不向我们展示着高雅的艺术。

上一篇:自我监控学习下一篇:正极材料前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