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模具六篇

2024-08-11

中职模具 篇1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建设

1 行业发展对模具专业的新要求

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速发展, 经调研, 发现当今科技进步对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提出了如下新要求:

1.1 CAD/CAM技术大量应用于模具设计与模具加工之中, 模具制造过程中大量采用了NC和CNC机床, 所以教学中需强化CAD/CAM软件的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会操作两种以上数控机床, 以适应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要

1.2模具材料不断革新,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更加先进, 模具朝着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方向发展, 传统的模具设计方法必须加以更新, 以适应这一新趋势的发展

1.3工业材料出现了以塑代钢的趋势, 因而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有关塑料成型工艺和塑料模具设计与加工方面的知识

1.4现代企业需要的是集设计、加工、调试、安装、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模具人才, 因而在专业教学中, 必须将设计、制造、使用等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 以形成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1.5企业不但重视学生的技能水平, 更重视学生的人品和精神风貌, 这就要求我们将德育摆在首位,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行为习惯,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 专业建设目标

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主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面向大众, 紧跟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 进一步探索适应现代模具制造所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调试、安装、管理生产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3 专业教学改革

3.1 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

在学时分配上, 应力求遵守“必需”和“够用”的原则。中职模具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综合教学内容, 贴近毕业生就业岗位实际。比如本学校在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互动的基础上, 按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整合成特定的内容结构, 逐步形成了一些课程综合模式, 主要有能力模式、相关模式、认知模式、项目模式等, 这些课程综合的探索与实践, 预计会产牛显著效果, 缩减了学时, 优化了体系, 更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

3.2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首先, 在教学上应多在“导”上下功夫, 体现老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提高教师充分发挥管理、指导、服务、组织的作用。比如课堂上根据学习成绩等分成一个学习小组, 经常组织他们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 推荐发言, 然后辩论, 得出结论。利用这种形式把较抽象或枯燥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小组活动中接受。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尝试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创新意讽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最后, 要求教师运用“授之以渔”、“点石成金”的教学思想, 启迪学生心智, 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开发学生的创造智能, 使学生不但学会, 而且会用, 主动去适应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

3.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 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中职模具专业是培养模具制造与使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中职模具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因此, 专业教师都必须参加实践性教学, 在实践性教学中锻炼和提高实践技能, 充分利用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 合理安排实习内容, 将一些校内无法进行的教学和实验搬到工厂去完成, 让学生通过三次不同层次的实习, 真正逐渐深人地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熟悉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 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了解机械工业生产的各种类型和特点,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 以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师双师型资队伍建设和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教改水平, 并以此带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提高及学历层次的提高, 为此拟采取以下措施:

1) 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 从企业招来一线高层次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 同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把年轻教师送到企业实习增强实干能力。

2) 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 拓宽与企业合作科研的渠道, 力争多出成果。并将之转化为专业建设成果, 以进一步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 同时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

3) 加强与相关企业的紧密联系, 定期邀请专家、工程师讲学, 让学校老师能够了解当前市场发展情况, 不断提高教师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

5 教学设施的配置要求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不同, 要想培养出"理论+技能"综合素质人才, 需要配置下列的教学设施:

1) 现代化的数控机床、放电加工设备, 如冲床、注塑机、线切割机、电火花、加工中心、数控铣等专用加工设备;让学生了解模具加工的各种现代化的机床设备的加工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

2) 通用机床 (车、铣、刨、磨等实训设备) , 让学生了解模具加工的各种机床设备的加工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

3) 模具CAD/CAM实验室:包含若干电脑及多媒体, 以供学生进行仿真加工和模具设计用。

4) 模具模型及产品展览室, 供学生拆装练习和教学用教具, 以了解、掌握各种模具的结构。

5) 模具结构拆装室, 供学生实习拆装, 以掌握模具的组装、维护与调试。

6) 钳工技能实训设施, 供学生实习, 以掌握钳工的基本技能

6 专业方向改革

为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 模具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方案分前后两段。前段采用行业知识“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文化基础课在考虑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上, 以必需、够用为度;专门课通过综合化和优化组合, 使一门课成为一个能力模块, 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通过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工程实践关键能力, 同时将后段专门化方向的模具通用知识安排在前段, 使学生不会因选择某一个专门化方向而缺少对其他专门化方向的了解, 使学生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后段则针对就业岗位群体, 将专业分解为两个专门化方向, 供学生毕业前根据就业市场和个人意愿, 选择其中之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培养。专业的整体教学安排使得学生有较广的择业范围和较强的发展后劲。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研究, 在模具专业设两个专门化方向:

(1) 冲压工艺及模具技术应用;

(2) 塑料成型工艺模具技术应用。

7 课程开设

专业外语;专业数学;专业英语;就业指导;心育与德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

电气仪表与机械测量工具;

塑料材料;

冲压工艺与装备;

塑料成型工艺与装备;

模具制造技术 (线切割、电火花、加工中心、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

模具CAD/CAM及其软件应用 (PRO/E、UG、AUTOCAD、Cimatron)

模具装配技术。

8 专业考核改革

根据学职业教学特点, 考试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采取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相结合, 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相结合, 保证学生既有文化知识、理论知识还有熟练的技能, 同时思想过硬, 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还必须走校企联合办学, 产、教结合的办学的新思路, 使毕业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徐凤英, 区颖刚, 陈震, 等.高校模具课程创新教学的改革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03.

[2]张景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49) .

[3]胡晓岳.模具专业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新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1) .

中职模具 篇2

一、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现状

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主要存在师资缺乏、教材落后、设备老旧、教学内容无法与社会发展对岗位的需求相契合。目前, 我国大多数的中职院校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专业知识教学、实训教学三个模块。中职院校作为应用性的实践人才培养机构, 应该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但是该教学模式各个教学内容都较为独立, 其各个教学内容间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融合, 再加上教学工作中教师对理论知识过于重视, 从而使教学实际效果并不能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由于近些年来中职院校的招生数量逐渐减少, 学校并没有对该专业相关的教学设施、资源等进行过多的投入, 所以即使不断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 还是无法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满足企业中该岗位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所以要想实现模具专业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教学工作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相结合, 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对学生开展定向的教育培养工作。

二、现代学徒制内涵分析

传统的学徒制主要应用于我国的民间, 即师傅将自身的所学以及工作经验等传授给徒弟,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但是只适用于一些较小的机构中, 并且培养的周期较长, 不能进行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工作, 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的。所以, 现代学徒制也正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特色应运而生的, 现代学徒制汲取了传统制度上的一些优点, 并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应用该项人才培养模式时, 都是通过与当地一些大型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 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训平台, 并由工厂中经验丰富的师傅担任学生的培养教师, 实现一对一, 或一对多的学徒制培养, 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满足企业模具岗位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生既需要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 又需要在企业中接受专业实训。所以, 在中职模具教学中运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可以将行业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融入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从而明确模具专业的教学目标, 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 开拓专业教学新思路, 为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三、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该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该模式并没有取得一个良好的发展, 影响该培养模式的原因主要包括: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不完善、该制度推广效果较差等, 这些都对现代学徒制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时, 首先要对该模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一) 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同程度较低

我国中职教学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所实施的应试教育, 使学生以及家长对中职院校的认识不够正确, 从而降低了对中职教育工作的认可程度, 这也就导致一些大型的企业很少录用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再加上近些年来我国中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少, 其招收的学生整体的水平也比较低, 所以使我国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形式化

从目前来看, 虽然大多数的中职院校都与企业建立了相应的合作关系, 但是两者之间的管理较为形式化, 学校与企业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合作制度, 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中职教育工作没有充分的了解, 对与中职院校之间的合作缺乏重视, 另一方面, 企业对该模式没有正确的认识, 在该合作关系中对资金以及师资力量的投入较少, 所以这也就导致合作关系趋于形式化, 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训培养, 当然也就不会将企业自身实际的岗位需求融入实训培养工作中。

(三) 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力度不够

我国的中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时, 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的教育, 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主要包括对学生思想政治、人生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 中职院校作为实践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院校, 所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 还要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有一个全面的发展。但是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将整个工作重心都放在了理论和专业技术内容的教学上, 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利于中职院校的发展的。

四、改善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措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模具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加大了对新型技术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 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调整要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对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 开展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工作, 将教学工作与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 从而培养出可以满足岗位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一) 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

模具专业在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时, 首先要充分重视与企业间的合作, 企业作为实训场地以及实训师资的提供方, 其整个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与校企的合作方案有密切的联系。所以, 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制定培养方案时, 首先要对所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明确各个企业模具岗位实际需求的岗位能力, 从而针对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培养方案的制定还要明确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分工, 通常情况下, 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理论以及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 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企业的主体作用, 让企业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据主导位置, 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培养, 让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岗位对专业能力的实际需求, 促进学生岗位专业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 加大师资建设力度, 改善教师的培养模式

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的培养基础上, 加强对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以中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还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水平。这就对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但要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 还要有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的师资情况来看, 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具有较丰富的岗位工作经验, 所以院校要想有效地提升该模式的人才培养水平, 就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院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 定期对教师开展一些岗位实践活动, 组织教师分批在企业中实践, 并建立合理的实践效果考核制度, 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 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岗位实际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将其有效地融合到教学工作中, 从而全面提升对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水平。

(三) 构建完善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模具专业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工作中建立教学内容模块和综合能力模块, 并在教学过程中将两个模块进行有效的融合, 从而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模块构建时, 要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 并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于教学内容模块的构建, 首先要注意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避免重复, 然后就是注意教材设置的时效性, 确保教材内容设计可以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相契合。另外, 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时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讨论平台, 从而改善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 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 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由于整个模具生产中所涉及的模具数量较多, 只对学生开展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增加对相关模具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从而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日常的技能训练需求。所需的相关模具教学设施主要包括普通的机械加工设备、模具加工设备、模具结构拆装室等。另外, 在与企业合作时, 企业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实训平台, 让学生对岗位生产中所需的一些专业设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切实地提升自身的岗位工作能力, 为学生日后在岗位的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五、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 国家对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近些年来, 我国中职院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 其教学效果也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还是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 所以为了实现中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共同发展, 对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加强校企文化建设

校企文化具有企业与学校文化的双重属性, 通过校园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所以, 中职院校在建设校企文化时, 要对企业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从而实现两者文化之间的有效结合, 例如, 可以在院校中建设单独校企文化展示栏, 设计具有校企特色的徽标、制度等, 从而营造校园中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好地留在企业进行工作。

(二)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考核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为了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效果进行有效的考核, 以便于培养模式的下一步改革。所以, 在培养模式的建设过程中,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 根据学校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 并将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 提升校企合作的管理效果。完善的考核机制还应该包括合理的奖励制度,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院校可以以企业的名义对其发放奖学金, 并提供就业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 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制度

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实现校企间的有效合作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所以,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政府要加强对该培养模式的支持力度, 通过出台一些补贴、专项经费等措施, 激发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热情, 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另外, 学校还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一些培训服务,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在培训工作上的费用支出, 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本文对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该培养模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模具行业的发展实际需求, 提出了有效的措施。通过本文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中职院校在学徒制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需要同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对其优化完善。希望文中的分析可以对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摘要:现代化的学徒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该教学模式主要运用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工作中, 因其自身的一些优势受到了中职、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从中职教育工作出发, 对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化学徒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根据目前在该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对我国中职院校教学现状进行有效的改善, 实现中职院校现代化学徒制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黎震, 黄丽燕.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与安装》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 2016 (29) .

[2]魏永辉, 丁晓军.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农机, 2016 (9) .

[3]陈叶娣, 徐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模具专业中的实践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 2016 (10) .

[4]王洪志.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1) .

[5]李兴俊, 余健, 龚正朋, 等.基于项目共享的模具专业骨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模具工业, 2016 (10) .

[6]程婧璠, 刘兵, 陈帆.关于高职模具专业骨干院校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展望, 2016 (18) .

[7]王仁志, 阳娣莎, 吕小艳.浅谈就业教育为导向的“三型”模具专业人才培养[J].模具制造, 2014 (2) .

[8]张丹, 刘元林, 于信伟.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价值工程, 2014 (12) .

[9]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1) .

浅谈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改革 篇3

关键词:模具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一、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现状

近几年,中职学校模具专业发展迅速,发展规模日益壮大,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模具人才,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比如一些中职学校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甚至在不具备开设模具专业的条件时为了经济利益而开设了模具专业,导致学生未能真正学到知识,毕业后就业出现问题,完全不能胜任模具行业的工作,还导致行业质疑中职学校的教学,对我国中职教育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究其原因:一是有些中职学校受经济利益驱动,哪个专业市场需求量大、有招生生源就开设了模具专业;二是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设备配置严重不足,不具备教学条件;三是模具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四是课程理论研究落后甚至缺乏,模具实验滞后,未能满足实际需要;五是学校难以提供模具行业实际生产的工艺经验,仍然难以满足模具行业对模具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关于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改革的一些看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有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稍差、综合素质稍低等特点。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更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技能过硬,并且业务精通。

为了满足当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通过公开招聘专业专任教师,公开招聘对象不局限于高校学生,还可以从企业中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对高技能人才可以放宽要求和条件,切实做好学校人才引进工作。

(2)建立好学校专业专任教师的培养制度,比如制订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培养方案,学校层面从物力、财力、人力等方面积极鼓励在职专业教师的再学习、再提高,切实落实培养制度。

(3)制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定期组织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教师通过实践锻炼把企业文化以及企业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带回学校,并转化为学校专业建设经验,融合企业文化,更好地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

(4)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生在学校学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让学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并且定期邀请模具专家讲学,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实习。

(5)落实专任教师培训制度,落实好市级、区级、国家级等各种级别的教师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以及专业技能水平。

2.教学设施配置的改革

培养“理论+技能”的综合素质人才,既需要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需要进行精良的教学设施配置。

一是现代化加工设备的配置,如冲床、注塑机、线切割机 、电火花、加工中心、数控铣等专用加工设备;二是普通通用机床的配置,如车、铣、刨、磨、钳等普通机床设备的配置;三是模具CAD/CAM实验室:包含若干电脑及多媒体,以供学生进行仿真加工和模具设计用;四是模具模型及产品展览室,供学生拆装练习和教学用教具,以了解、掌握各种模具的结构;五是模具结构拆装室,供学生实习拆装,以掌握模具的组装、维护与调试;六是钳工技能实训设施,供学生实习,以掌握钳工的基本技能

3.专业方向的改革

模具专业发展前景广阔,被列为国家紧缺人才需求的专业,其涉及的产业面很宽,如金属产品制造业、塑料产品制造业、橡胶产品制造业、陶瓷产品制造业、玻璃产品制造业及各种包装产品。该专业毕业生一般都是在制造业内从事生产技术、管理、营销或生产第一线从事先进数控机床操作,毕业生的主要走向是沿海的经济特区和内地的经济特区。

据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方向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模具加工方向,包括模具加工生产组织、模具数控编程加工、模具三维设计、产品开发三维设计;二是其他技术类方向,包括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以及产品开发、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

4.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坚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体现“学中做,做中学”原则,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专业训练,切实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安排学生参与工厂生产,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从社会学,从市场中学。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课外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模具行业的发展和要求,企业需要的是“理论+技能”的综合素质型人才。模具专业的教学应该在提高专业理论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环节,以理论为依据,以实践为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理论教学方法应该丰富多彩。传统模式的理论教学方法有极大局限性,教师只是通过单纯的讲授、板书进行教学,课堂枯燥乏味,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缺乏学习兴趣,所以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需要改革。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课件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很轻松地把复杂的知识用多媒体的方式简单地展示出来,既解决了课堂枯燥乏味的问题,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总之,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确保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专业学习成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实践教学应融合行业文化。笔者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改革教学模式,建立面向企业需求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型、营造凸显机械制造企业精益管理要素的教学环境,实现“点的实训”向“面的实训”教学转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主要有与企业人员召开座谈会、参观精益管理企业、参观引入精益管理的高职院校以及与专业教师开展座谈等等形式。通过一个阶段的调查与研讨,我们认识到将企业精益管理的理念及模式引入学校,对专业教学环境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切实促进专业的内涵建设。

目前笔者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首先增加了实训的时间,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企业的5S管理,并且在数控铣床的技能训练中全面使用UG作为CAM软件,推广自动编程技术,提高了加工效率,做到机床不等人、机床不等程序,大大提高了机床的利用率。在这样的调整和改进下,2014年5月30日,11级数控1、2班的学生参加了由广西区劳动厅组织的“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等级考试”,考试通过率达到了100%。

当前模具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的发展,模具材料的变革,对模具专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与时俱进,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充分融合企业文化,根据行业要求来进行专业实训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凤英,李志伟,陈震.高校模具课程创新教学的改革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4(3).

[2]郭晓梅,丁明明.高专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08(9).

中职教育模具制造专业 篇4

职业岗位群市场调研报告

(中南工业学校杨觉荣)

一、前言

1、调研目的: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模具制造专业模块式课程开发研究方案,为了确定中职教育模具制造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开发中职教育模具制造专业模块式课程,开展对模具制造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中职模具制造专业的岗位需求、用人要求、知识、技能的需要;并根据中职学校培养的模具制造人才的从业情况,了解毕业生对模具制造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听取各类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模具人才培养的建议;并到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做得好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以初步确定中职教育模具制造专业的岗位群,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调研时间:2009年10月11~10月17日。

3、调研对象:东莞铭振模具厂,东莞裕元ⅢY模具厂,深圳乐荣公司,深圳富士康集团公司,深圳先进公司,广州市机电高级技校、机电技师学院。

4、调研方式:参观企业、与企业领导和技术专家交流、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等。

二、调研的主要情况及分析

本次调研时间紧,只有五个工作日,由本人带队的一行四人组成的模具专业调研组调研了五个企业和一个学校,参观了五个企业模具生产车间以及各企业企业集团公司的产品生产线和学校的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的实习实训场地,与各企业 1的领导、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模具加工车间主任、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了交流,进行了毕业生跟踪回访问卷调查,向毕业生发放问卷调查96份,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五次,调研得到的情况有:

1、调研的企业和学校与模具专业相关的基本情况:东莞铭振模具厂是一个精密模具零配件生产厂家,规模不大,只有300多员工(但江浙还有分厂),该厂的设备一般为传统型的设备,都较为先进,主要有小型仪表车床、平面、外园磨床,电火花钻(可钻到¢0.2mm的孔),电火花、线切割等,机床都达到了半自动化,并且测量设备基本上光谱化。东莞裕元ⅢY模具厂是一个直接为裕元集团生产模具的工厂,工厂有两个较大的车间,有一整套模具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它们用普通机床加工一般的模具零部件,用数控机床加工精密的模具零件,然后将模具进行装配。该厂的电火花线切割较少。深圳乐荣公司是一个生产电器元件的公司,公司中有一个专门生产模具的工模部即是一个模具分厂,具有整套模具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和设备主要包括传统的普通车床、铣床、平面磨、外圆磨,和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数控车、铣、加工中心和手工模具装配、调试。富士康集团是一个跨国大集团公司,在我国以及深圳都设有较多的分公司,我们调研的鸿超准事业部是公司中的模具制造分公司。该事业部同乐荣工模部大同小异,设备和工艺过程由普通车、铣、磨、电火花、线切割、数据加工组成,普通设备较多,数控设备较为先进。深圳先进公司在深圳有三个分公司,我们调研了三个中的主要公司——海鹏工业村。该公司主要生产自动化精密高的IC生产线,该公司的设备特别先进、数控加工中心有九轴的,生产中大部分都是五轴的,有激光切割机、有高压水切割机、有柔性加工自动数控生产线等。广州市机电高级技校、机电技师学院是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做得特别好的兄弟学校,该校现有二个分校共一万多学生,本校

6000~7000学生,有高中生的技师班、高级班,初中生的中级班。该校非常重视教学改革,教学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该校的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在全国闻名。

2、模具制造业发展之快。模具行业在最近几年中平均每年约以递增20%的速度快速发展,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提高快,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达60%,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使模具生产周期缩短、模具质量提高。

3、模具的制造传统设备和数控设备并用。企业中既有大量的传统普通车床、铣床、平面磨、外圆磨,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又有大量先进的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以及数控柔性加工。然而,不管是传统的普通机床,还是数控机床,设备都先进,普通机床全部数显,设备的精度和产品的精度大幅提高,零件的检验仪器基本光谱化。从这里可以看到:

① 在模具的制造中,除开需要大量的数控技能人才外,还有大量的制造岗位需要模具专业技能人才来完成,即铣床工、车床工、磨床,先进的电火花操作工、线切割操作工;

② 同样也可看到,模具专业技能人才与数控技能人才在模具的制造中是有区别的,模具的制造中,少不了较为先进的普通车床、铣床、平面磨、外圆磨,也少不了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并且除精加工慢线线切割外,其他的车床、铣床、平面磨、外圆磨、电火花、快线线切割操作技能都容易掌握,因此,中职模具专业学生应该掌握这些技能。而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以及数控柔性加工的技能难度较大,中职模具专业在在校的两年时间里再要掌握难度大,且数控加工除用于模具制造外,在各种机械制造中大量应用,因此,模具制造中的数控加工技能人才应由中职数控专业来培养。

③ 模具制造设备发展之快,普通机床然传统,但不失先进,因此,中职模具专业应注意先进设备的学习和训练。

4、模具制造企业的发展对模具专业技能人才岗位带来的变化:

① 正因为模具制造设备的发展和先进,模具零件的制造精度提高很快,零件都能够精确到微米级,这使得模具在装配中,手工锉配大量减少,对手工锉配技能的要求降低。这要求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应注意对手工锉配技能要求降低,减少手工锉配技能训练时间,将节约的宝贵的时间用于其他的技能训练。

② 也正因为模具零件的制造精度的大幅提高,模具装配技能人才的需要有较多的减少,这就使得中职模具制造专业的岗位要注意转移和调配。

③ 这次调研中发现,数控技能人才在早两年专业热的情况下,毕业生较多,数控技能人才有富余的现象,反而普通铣床、车床、磨床工十分奇缺,这在我们调研的几个企业中都存在,特别在深圳先进公司尤为突出,这也是我们这次提出中职模具制造专业要掌握铣床、车床、磨床工的理由之一。

④ 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在模具制造中发展很快,在模具生产线中电火花、线切割设备多,应用广,需要的技能人才多,因此,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应注意该岗位技能人才的培养。

⑤ 这次调研中还发现,模具制造的设计开发中,需要较多的设计制图技能人才,他们除掌握模具制造专业的基本知识外,主要是要掌握才CAD、Pro/E的制图技能。这个岗位的技能人才虽然比其他岗位要求高,但在中职模具制造专业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我校中职模具制造专业61班毕业的就有两个学生在东莞裕元ⅢY模具厂设计开发部从事该岗位工作。因此,该岗位可以设计为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岗位之一,并以促进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学生的发展。

5、用人单位对中职模具制造专业技能人才及教学的相关要求

经过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的交流,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到企业根据目前中职毕业生的现状,对中职模具制造专业技能人才提到如下要求:

① 学生工作态度要好,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对工作有热情,热爱本职岗位,热爱企业,敬业爱岗,踏实肯干,有艰苦奋斗的意志。有的学生对企业环境的认识不够,对工作的心理准备不够,不能自身从头开始、一步步去努力获得。要端正心态,克服心态浮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② 学生要能够适应严格的管理,学生学校里,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管理得都比企业宽松许多,学生来到企业往往难以适应。

③ 能够团结协作,整体观念强,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优秀的职业道德。

④ 要加强和强调识图能力。机械制图是每个学校都十分重视的,但仍要加强,学校加强制图、识图的训练。

⑤ 要加强数学中三角函数的知识,因为模具制造中经常牵涉到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

⑥ 要加强学生的精密观念和公差配合知识,模具本身精度高,目前模具制造设备发展快,检验设备光谱化,使得模具零件的精度越来越高。

⑦ 加强CAD绘图的能力。

⑧ 中职模具制造专业不应该学习模具设计,而应该学习模具结构;应取消或减少无关的课程。

6、经过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他们认为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学生应从事的岗位有:模具装配、模具安装与调试、模具维修、线切割、电火花、磨床工、车床工、铣床工,品质检测、模具制图员等。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研,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在模具制造企业的岗位群有:

① 模具的装配、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

② 模具制造中的电火花、电火花钻、线切割操作工;磨床操作工;以及普通车、铣床操作工。

③ 模具开发的计算机绘图员。

然而上述三类岗位的学习在2年的中职在校学习中能否完成,后续的研究工作,有待于下步的研究和论证。

在技能上,在我校要降低“锯、锉”实训的比例,增加上述岗位的技能训练,强化看图识图能力。

以上只是本次调研的初步结果,因调研的时间有限,调研的企业有限,使结果难免偏颇和不准确,有待进一步论证。

中职模具 篇5

项目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扩展知识和掌握技能。

一、项目教学法在理实一体化实践课中的应用

1. 项目制定

项目的正确制定是达到理实一体化实践课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 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健, 它遵循以下的原则:

(1) 以所学内容为依据。中职模具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课的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模具专业的教学科目是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内容设置, 课程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和《模具制造技术》为主线。因此, 中职模具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课项目主要是关于“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内容, 且“制造”为第一位, “设计”为第二位。

(2) 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相适应。项目内容难易要适当, 太易则失去教学意义, 太难导致学生难以完成任务甚至对项目完全失去兴趣。项目的难度以学生经过努力探索后能够解决为宜。

(3) 项目来源于工厂。项目一般来源于工厂, 为工厂解决问题, 实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笔者在项目制定过程中, 先蹲点多家需要制作模具的企业 (如模具厂、家具厂、五金厂等) , 争取一些任务作为理实一体化实践课的项目。

理实一体化实践课项目一般分为:

项目一:冲裁模设计与制造;项目二:弯曲模设计与制造;项目三:翻边模设计与制造;项目四:缩口模设计与制造;项目五:拉深模制造;项目六:塑料模制造。

2. 成立项目小组

指导教师根据班级人数, 分设几个项目小组, 每小组完成一个项目。每组由4-6人组成, 设项目经理和副经理。人员组成以自愿为原则, 但需经指导教师调整, 以使各组能力均衡。

3.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是理实一体化实践课的主要教学过程, 也是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从问题理解和资料的收集、问题的分析和方案的制定, 都按下列步骤完成:个人完成——集体讨论——教师检查、解释——方案制定——教师审核。指导教师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要及时指出学生工作的错误, 但只是指出问题错误的原因, 不讲正确答案, 让组员自己寻找正确答案, 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1) 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的纲领, 项目实施前期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为使项目实施过程更具体, 一般将项目按实施顺序和类型分解为多个子项目或多个任务, 再编制子项目或任务的实施方案。例如, 在“设计与制造如图1所示的冲裁件落料模”项目中, 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

(2) 项目具体实施。根据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一项地进行项目实施。“冲裁模设计与制造”项目实施过程如下:

子项目一:通过参与工厂的冲裁模具安装、试模、维修和保养等工作, 从一个个零件、一套套组件、一套套模具, 认识模具的结构, 了解一些模具在结构、材料选择上的缺陷, 从而正确认识冲裁模具。

子项目二:学习相关运算知识、相关概念, 查阅设计手册, 计算现成模具各个数据, 并与模具实际尺寸作比较, 查找两种尺寸偏差的原因, 领悟模具尺寸计算要领, 并进行本项目生产模具各种数据的计算。

子项目三:熟识CAD绘图软件操作方法, 参考现成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要求, 用CAD绘图软件将模具结构总装图绘画出来, 各组员进行相互比较, 找出模具结构的差距, 请教指导教师或工厂设计师, 寻找正确答案, 修正装配图 (如图2所示) , 绘制零件图。

子项目四:根据冲裁模总装图制定标准件采购计划表和零件的加工计划表。参考相似零件的加工工艺, 编制本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熟识相关加工设备的操作方法, 加工本模具零件。

子项目五:参考相关模具的装配工艺规程和装配流程, 编制本模具的装配工艺规程和装配流程, 进行模具组件、部件和成套装配。

子项目六:参考相关模具的试模工艺规程和试模流程, 编制本模具的试模工艺规程和试模流程, 上机装模和调试。模具经工厂技术人员检验合格后, 移交给工厂。

学生经过以上子项目的实施过程, 已经能够设计和制造简单冲裁模, 达到理实一体化实践课的目的。

(3) 评价反馈。项目检查评分是项目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能力和经验的不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 每个小任务完成后, 都要通过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和指导教师评分来指出问题的所在, 以使项目实施出现的问题得到正确解决。

项目实施完成后, 及时召开包括指导教师、工厂技术人员和项目小组成员在内的交流和总结会, 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 其中包括组员对实施过程进行汇报、与会者点评、工厂技术人员对学生作品质量和性能反馈、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存在问题和成绩进行点评。

通过评价反馈, 使学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扩展知识的宽度、提高理论理解水平、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 能力要求

项目能否实施, 指导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指导教师既要熟识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实操技能;要有多年实践经历, 还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2. 责任心要求

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是项目完成的关键。由于项目实施所制作的模具, 是给工厂使用的, 且模具的加工和试模过程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 指导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 在安全和质量方面严格把关, 每一张图纸都要经过严格校核才能充许学生进行机加工。要认真细致地观察问题, 及时指导和督促学生, 使项目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完美完成。另外, 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做好如材料供应、联系工厂等后勤服务工作。

三、项目教学法在理实一体化实践课中应用的优点

通过项目教学法, 将理实一体化实践课内容化为一个解决工厂生产设计问题的项目, 大项目化为小项目, 并规定了项目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 大大提高了实践过程的条理性和目的性。在项目的驱动下, 学生改变了在传统实训中被动学习的态度, 主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培养了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项目实施中实行“做中学”, 将模具结构、材料选择、模具尺寸关系等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拆、装、维修模具等工作过程, 实现在工作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复杂问题通过形象思维解决, 符合中职生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强、喜欢动手的特点。通过项目实施也使学生的读图能力、绘图能力、零件加工能力、模具装配能力等各方面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摘要:开设模具理实一体化实践课是中职模具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零对接的重要手段。以工厂设计生产任务为项目, 以行动为导向, 用项目教学法指导理实一体化实践课的展开, 大大提高了理实一体化实践课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文章以实例的形式详细阐述了模具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实践课,项目教学法,子项目:项目实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张翠红.在职业教育专业课中实施项目教学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3) .

[3]钟耀光.《机械测量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9) .

[4]苟振邦.中职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21) .

[5]陈志刚.塑料模具设计 (第2版)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中职模具 篇6

关键词:中职模具;实训教学;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TG76-4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第一线输送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维修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我国在二十世纪末期,模具行业的发展日渐迅猛,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有关中职学校的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获取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对中职学校培养出的模具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中职模具专业的教学模式已经达不到企业和社会所需的层次,这就需求学校对其进行改革,而“微课”的引用可以有效地实现现阶段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对“微课”在中职模具实训教學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微课”在中职模具实训教学中应用的趋势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主要是根据教育课程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后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学的视频为载体,主要展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据一个知识点或是教学的课程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案,其主要核心是课堂教学的视频录制,但也包括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做的教学设计、方案总结、课堂规划等,时间在十分钟以内,具有明确的目标、简短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的具体解析。

(二)现代模具实训教学的形式特点

模具专业的实训分成的种类很多,比较常用的就是模具拆装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实训、模具制造实训等。不同种类的实训教学都拥有自己的学习内容,各具特色。与其它技能实训的过程不同,在进行模具实训的过程中,要求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像有关车床的技能都要有所涉及。由此可见,中职的模具实训课程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训练,需要很多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联合到一起,若是达不到教师要求的教学目标,会导致整体模具实训的质量下降【1】。

(三)模具实训教学引用“微课”

在中职模具实训教学中应用“微课”是现阶段发展的必然需求。学生在应用“微课”的模具实训教学中可用自己的电脑、手机等产品,学习教师曾经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在学习相同的知识点时可以翻阅视频或是音频资料,以此来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当然还可以通过教师一起讨论完成问题。“微课”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案通过互联网技术制成微课,帮助学生和教师有效的解决了问题,并且在整体的实训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微课”在中职模具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在模具拆装实训的应用

在进行模具拆装实训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模具拆装有先后的顺序,也拥有规定的工具,这样就更方便制作成微课。而在进行模具拆装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微课的内容自主学习,多看多做,过程要求规范,通过自身多次的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并且能够独立的完成实训教学内容。当然,在中职学校中还可以建立与企业的交流合作通道,将企业真正的生产过程制成微课并且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到企业发展的需求和实际操作的难易性。通过引用这类型的“微课”实训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深层的了解到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经过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需求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以此根据自身的发展进行技能的培养,从而促进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了解。

(二)“微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实训中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实训的过程中,主要是指培训学生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能力,如模具设计、数字化构图等,并且运用自身学习的技能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知模具的相关知识,更要学会熟练的运用,将实践和知识点结合到一起,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的需求【2】。

而在中职院校的模具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得快的学生去帮助学得慢的学生,以此提升整体模具实训的成果,但是由于人数有限,就不可能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同时,学生在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实训的过程中,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训的过程中,制定有关难点、重点的“微课”,而学生就可以通过教师操作的方法进行反复的学习和练习,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所在,以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实训教学工作。

(三)“微课”在模具制造实训中应用

模具制造实训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机器的操作方式,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模具设计和结构分析等基础性的知识点,并且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一套完整的模具。在这个过程中所做的“微课”主要是对实训内容的补充、相关知识点的概括以及模具设计理念的体现,同时,学生制作出的模具产品与企业所需的模具有相对较大的差距,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微课”的方式为学生扩展相关的实践知识,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制作模具的技能,促进应用“微课”的模具制造实训教学有效的进行【3】。

(四)“微课”在实训前后中的应用

在中职模具实训教学中应用“微课”有效的转变了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从曾经只看课本知识和教材讲解的方式转变到通过视频或是音频的资料进行学习的过程,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又很简单。当然,在运用“微课”的过程中除了要了解当前的实训任务,还要制定有效的操作计划,并且发现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带入到实训的过程中去,以此促进实训教学更好的开展,同时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通过“微课”来复习学习过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的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微课”应用于模具实训教学应该注意的策略

“微课”应用于模具实训教学中因该注意的策略有三点,主要是指:第一,“微课”应该具有简洁但明确的特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随时随地的查阅,简洁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点的讲解上,满足于人们的视觉停留规律和认知能力,而明确主要是对课程主题的突出,确保每一个教学课程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二,“微课”的内容需要随时的更新,根据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对课件进行有效的补充,从而带动实训教学的发展。第三,“微课”应该依据中职模具实训教学的特点设计符合的课件,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多加入实践的过程,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课”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空间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社会、企业、学校以及教师培养出具有特色的社会型人才,而在应用的实践过程中也证明了,“微课”在模具实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模具实训教学中引用“微课”是现阶段教学的要求,并且占据一定的地位,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创新和改革能力,还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问题的思考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更建立了一个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当然,也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自我素质以及基础知识的巩固等,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现阶段,我国的微课应用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但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逐渐成为教学改革中具有潜力的新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邓波锋. 谈“微课”在中职模具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4.

[2]查锦艳. 巧用微课思想,改进中职模具教学[J].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

[3]陈彩娟. 微课在中职电子实训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 考试周刊,2015,56.

【中职模具】推荐阅读:

压铸模具05-14

模具文件06-17

模具制图04-29

模具产业05-23

虚拟模具05-29

仿真模具06-14

冷作模具06-15

模具寿命07-08

模具制作08-01

模具方向08-05

上一篇:卵巢上皮癌论文下一篇:水污染治理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