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艺术与科学十篇

2024-09-11

班级管理的艺术与科学 篇1

一、爱的艺术

大学者罗素说:“凡是教育工作者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是受教育者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够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的爱心是一种充满感染力的艺术, 它能塑造品格, 健全心灵, 启迪智慧, 促人发展。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 首先表现在一名教师愿意放低身段去倾听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是最敏感的, 是最容易受伤害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怎么对待自己, 学生是非常在乎的, 哪怕他们表面装得不屑一顾, 但他们的内心是强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肯定和赏识的。教师对学生的爱, 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以最大的热情去唤醒和鼓励学生, 绝不对任何一个学生的弱点、缺点和错误妄加批评或歧视、讽刺、挖苦、训斥,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轻则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在班上时时处处和班主任对着干;重则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使他们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以致毁掉自己的人生。报纸上时有报道, 有的学生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挖苦或训斥, 回到家越想越伤心, 甚至走上极端, 留下遗书自杀身亡。这些惨痛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警醒和深切的反思。

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千万不要一味地把主观意愿强加给学生, 要给学生多一点民主的、沟通的爱。强硬的、冷漠的机械式说教只会让学生徒增反感, 增强对班主任的疏远感、不信任感, 反而不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当然,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绝不等同于姑息、迁就或溺爱, 有时也需要适度的有艺术的批评。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还需要具备宽大的胸怀, 客观而理性地对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杜绝偏心和狭隘。

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 学会爱人。当前, 一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 家长对待子女或过于溺爱、放任, 或过分粗暴, 而社会上也存在很多不良影响。相应地, 孩子们似乎越来越缺失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因此,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不仅要会接受爱, 还要学会给予爱。要做到这点, 班主任除了言传身教外, 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主题活动来让学生多一些爱的体验。如母亲节, 我特意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 题目是“感谢母亲”, 让他们列举出母亲在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并让他们在那天为母亲献上自己的祝福和带着充满浓浓爱意的小礼物, 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的爱;周末组织班上的志愿者到福利院探望小朋友。通过类似的一系列的体验式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爱人。而感恩和爱人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操,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心灵, 在班级管理中逐渐形成充满温情的集体氛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爱要尊重而不纵容, 要理解而不强硬, 要公正而不偏私, 要博大而不狭隘, 要爱学生更要教学生学会爱人。这种爱是充满艺术的, 只有真正学会爱这门艺术的班主任, 才能在班级管理中挥洒自如, 游刃有余。

二、管理的科学

在繁琐的班级管理中仅有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还不够, 必须运用灵活而规范的科学管理, 才能使班级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学习一些优秀管理理念并经过反复摸索、实践, 逐渐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路。

(一)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这句话说的虽然是兵法, 但现代人经常将其运用到管理中, 可见“知人”的重要性。同样, 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在班级管理中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我采取了如下做法:1.初接手时用一周左右时间记住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名字与特征 (可在办公桌上贴上学生照片对应名字, 每天看上几遍) , 并能在最短时间内随口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 切实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 拉近师生的距离, 使学生迅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2.明察暗访,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其他一些个人情况;3.通过细心观察和个别谈话,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性格、情感特征、兴趣和专长等。班主任真正了解自己班上的每一位学生, 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 知人善用, 选好用好班干部。

优秀的人力资源是班级管理最重要的资源, 应着重挑选、培养、使用好班干部。1.精心挑选。班干部不可随意指定, 而是要深思熟虑, 细心考查后方可确定班委会的人选。我通常是先组织一系列的活动, 如演讲会、文体活动、各种劳动等, 从中发现、挖掘有头脑、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有自信心, 并善于与人沟通的人才, 然后大力宣传他们的精神, 最后, 通过民主评议, 推选出班委成员。2培育成长。班委会组成之后, 要尽快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协助班委会作出详细的分工, 职责分明, 做到每一位班干都能各司其职, 有事可干, 并实施班长负责制;建议班委会组建小组, 推选出小组长, 实行小组管理;引导班委会制订具体的工作规划;经常找班干部和学生谈心, 了解班干部的工作情况, 及时总结, 进行表扬, 并就具体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 提高班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3.用人不疑。“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用人必须大胆放手, 不能限制太多, 充分实现学生自治。这样既能让班主任从琐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提高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与管理能力。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

(三) 制度化管理, 井然有序。

通过班委会和小组民主决议通过, 制定完善的细化的班规公约, 形成制度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建立班级良好的秩序。

(四) 激励最大化, 鼓舞人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育艺术的全部真谛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班级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以激励手段, 如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激励学生时, 要尽量做到投其所好, 避开学生已得到满足的需求, 去满足学生渴望得到的需求, 实现激励最大化。如在小组管理中, 每个月可评出优胜小组, 在教室后面的展示栏中公示小组成员最佳表现的具体记录, 并在班会课上大声宣读, 表扬到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学生,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胜心, 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又如每个月的月考, 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中有几个家境比较困难的, 考虑到这点, 我特意征询班委的意见, 设立一些实物奖励, 笔记本或笔等学习用具, 期末用班会费的结余再设立班制奖学金。在颁发这些物质奖励时, 热情邀请获奖学生做学习经验介绍和同学分享交流, 让学生既得到物质的帮助又得到心灵的鼓舞, 更激发其将满腔热情投入学习中, 增强竞争意识。

(五) 团队合作, 形成合力。

合作精神涵盖着一个人对己、对事、对人的自制力, 与人热诚相处的能力, 以及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人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在各种集体活动中, 如运动会、篮球赛、歌唱比赛, 我非常注重引导班委会做好组织与动员工作, 鼓励全班同学热情参与。是队员的, 鼓励他们齐心协力, 赛出实力, 赛出精神, 为班争光;不是队员的, 可组织成拉拉队、后勤队等为队员鼓劲加油、做好服务, 让队员专心比赛, 全力打拼。全班同学团结合作形成一股合力, 还积极设计一些主题班会, 通过游戏, 锻炼培养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合作的能力。并且,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在班集体中的重要性, 体验和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

(六) 尊重个性, 鼓励发展。

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学生不同的美,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用同一模子来套人, 才有可能对不同的学生赋予不同的价值, 才有可能教出不同特色、个个出色的学生。建议班委会和小组推选有各种特长和兴趣的同学, 并以其为核心组成各种“小团体”, 如书法协会、读书协会、摄影协会、篮球队、足球队、环保志愿者等, 引导他们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这样既可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合作, 又可大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发展才能和智慧, 让学生在主动和自由的状态下发展天性和聪慧, 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在班级管理中, 爱的艺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能感染人心, 陶冶性情, 塑造人格;而科学的管理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教育培养,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爱的艺术是班级管理的“软实力”的话, 那么科学的管理就是班级管理的“硬实力”, 只有同时具备了“软实力”与“硬实力”, 才能让一个班的管理工作真正走上快车道, 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 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这样学生才能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地进行学习, 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 爱的艺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能感染人心, 陶冶性情, 塑造人格;而科学的管理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教育培养,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爱的艺术,管理的科学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班级管理的艺术与科学 篇2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理论应注重科学性, 管理的实践则应注重艺术性;企业基层的日常管理应注重科学性, 而高层的决策管理应强调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 而是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的。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就像罗斯·韦伯所说:“没有管理艺术的管理科学是危险而无用的, 没有管理科学的管理艺术则只是梦想。”

1 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 它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 存在着客观规律性, 是指人们发现、探索、总结和遵循客观规律, 在逻辑的基础上, 建立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管理原理与原则, 使管理成为在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论行为。科学性是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 管理者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 就会像哈罗德·孔茨说的那样:“医生不掌握科学, 几乎跟巫医一样了。高级管理人员不掌握管理科学, 则只能是碰运气, 凭直觉, 或用老经验。”如果有了系统化的管理知识, 管理者就有可能在严谨、量化、合乎逻辑的科学归纳基础上, 对组织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管理者学好管理学, 能减少因违背管理的科学规律而造成的低效率或失误。如果不承认管理的科学性, 不按规律办事, 违反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随心所欲地进行管理, 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导致管理的失败。

2 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虽然可以遵循一定的原理或规范办事, 但它绝不是“按图索骥”的照章操作行为。管理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 必须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实施随机应变的管理。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 面对千变万化的管理对象, 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在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 创造了管理的技术与技巧。这就是“管理是艺术”的含义。

管理艺术性强调, 管理在实践中靠的是人格, 魅力, 灵感与创新。在现实生活中, 单有管理理论知识是不能保证实践的成功, 实事上也不存在固定不变的管理模式, 只有审时度势, 结合实际应用, 灵活运用管理理论才能获得管理实践的成功。

把管理只当成科学, 排斥管理的艺术, 完全按管理原理与原则去刻板地解决管理问题, 就必然碰壁, 不能取得成功。如今,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正确把握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3 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3.1 管理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

管理学发展到今天, 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 总结出许多管理原则。管理依靠的主要是一套严格的制度: (1) 不同性质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提倡创新的企业, 更倾向于采用民主式管理;在高级知识分子比较少的企业里, 实行严厉的层级制度则比较有效; (2) 上级主管人员要学会授权于下一级管理人员, 不要事必亲躬, 不能越级管理, 影响下一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成功的管理在于能够明确各级管理者之间制度化了的权利与责任, 管理越科学, 这种权利与责任的划分就越细致; (3) 要制定出严格的评价标准和激励制度。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关键是要把激励的标准落实到人,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约束员工的作用。 (4) 要经常地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只有不断地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 才有利于企业进行创新。 (5) 奖罚严明, 过多的破例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影响员工的合理预期, 从而增加交易成本; (6) 要给员工提供升迁的机会, 因为最强的激励是永远让员工充满希望, 这种希望会一直激励着员工安心、努力工作。只有有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才能给职工稳定的预期收入, 减少信息搜寻成本和由于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损失。另外, 在这些严格制度的基础上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聪明才智、创新精神才有可能更好的发挥。所以, 只承认管理是一门艺术, 而不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 必将导致管理中的随意性, 甚至独裁与腐败。

3.2 管理艺术性是管理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

在承认管理科学性的前提下, 讲管理艺术性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 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指导管理的科学比较粗糙, 不够精确。毕竟管理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 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另外, 管理工作所处的环境和要处理的许多事物常常是复杂多变的, 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 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的管理活动相结合, 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一点决定了管理的艺术性。管理艺术性强调了其实践性, 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无视实践经验的积累, 无视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管理工作注定要失败。

3.3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并非截然分开, 而是相互作用, 共同发挥管理的功能, 促进目标的实现。科学是教我们“知”, 艺术是教我们“行”。管理作为艺术或实践, 其本质不在“知”而在于“行”。也就是说, 管理所追求的不是知识而是知识的运用, 是运用知识取得成果。理论只有同实践相结合, 才有意义;理论只有付诸于实践, 才会接触丰硕之果。在一定条件下, 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相互转化。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尽管是粗糙的, 但毕竟已有了它自己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管理学知识体系的发展过程就是艺术化管理知识与科学化管理知识不断互相转化的过程。只有对科学化的管理知识进行艺术化的运用, 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反过来, 艺术化的管理知识要不断地转化为科学化的管理知识, 作为管理知识体系中规范的一部分, 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所以, 我们一定要重视一线管理者的直觉、悟性或经验, 从中感悟和提炼科学化的管理知识。如果没有一线管理者的直觉、悟性或经验, 在很大程度上等于失去了创新的源泉。

总而言之, 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管理理论体系的相对严密性, 而管理的艺术性决定了管理活动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相对灵活性, 所以, 管理的两种属性在作用的发挥上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 后者侧重于管理实践的应用。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既有规律可循又不拘泥于成文。认识管理的两重属性, 对组织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将两者有机的结合, 管理者才能运筹帷幄, 组织才能顺利发展。不注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 这种艺术性将会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工作的艺术性, 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如果单纯从管理科学性或从艺术性的视角出发来认识和实践管理都会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也不利于管理问题的解决, 现实中的成功管理应该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结合。

参考文献

[1]周凌霄.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

[2]孙剑.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展[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4期.

[3]王慧.试论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J].科技信息.2007年第6期.

浅谈班级科学管理的艺术 篇3

[关键词]:班级科学管理 艺术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它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不好带,管理学生难,已成为眼下许多教师的普遍的心声,究其根源,一方面,由于信息载体的日益增多,学生获得知识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传统权威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人格化”意识日益增强,要求教育者必须“目中有人”,讲求艺术。教育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教育是一门艺术,班级的科学管理更是一门心灵的艺术。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好班级的科学管理工作,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要掌握教育规律,树立起班主任的威信

威信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令学生信服,让学生自愿接受某种管理说教的一种积极的情感,它也是我们教师本身具有的,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对老师的尊敬和信服,它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威信与威严不同,威信体现的是一种信,而威严体现的是一种严,有信自然生威,有威不一定有信。威严让学生敬而远之,而威信使学生亲而近之。威信主要是通过班主任的人格魄力、教学能力、知识基础、教育艺术等方面,让学生敬佩以至于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要做到以下幾点:

(一)是上好第一节班会课。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被称为“第一印象效应”。班主任跟学生第一次打交道,“第一印象效应”也同样显著。班主任跟学生在班上第一次见面打交道是第一节班会课。要让学生服你,树立起你的威信,上好第一节班会课课,给学生第一个好印象,接下来的事就容易做了。

(二)是从心理上战胜学生。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眼睛,首先要有底气,要知道,不是你怕学生,而是学生怕你。在与学生的对视中要信心十足,不可以有目光的躲闪,因为你是教师,在战略上你要藐视他们。

(三)是掌握教育规律,做一名言传与身教皆受学生敬重的班主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班级管理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而班级创设的第一个环境要素就是班主任环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老师的思想品质、言行举止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甚至一生的习惯。因此,作为班主任就要在生活方面严谨、工作学习方面认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宽以待人,处处做学生的榜样,让学生以有这样的班主任为荣,并认真学习,踏实做事,健康成长。

二、挖掘学生智力潜能,确立科学的目标,做一名目标明确的班主任

确立班级科学管理的正确目标,是实现学生班级管理的基本条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在一个良好的集体中,奋斗目标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方法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大脑反应快,在多数时候能随着老师的思路而进行思维,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可给其“开小灶”,对其学业方面提出要求更高,让其时刻处于“想饭吃”的状态,使大脑这部机器不停的运转,成绩不断的提高;对其生活学习提出更高的标准,教育其成为德智双全的学生。而对于中间水平的学生,可帮助学生确立横向目标和纵向目标,逐步超越同层次的同学,最终超越前面的优秀学生,自己变成优秀生;而对于能力稍差、学习吃力、处于下游的学生,班主任可放宽要求,帮助他们确立横向目标,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确保每天进步一点点。对那些资质聪慧却不踏实学习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积极引导,说服教育等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学生责任,确立学习目标,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都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既挖掘了学生的智力潜能,又培养了竞争意识。

三、科学组建、管理班委会,发挥其能动作用,做一名运筹帷幄的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舵手,掌握着前进的方向。班干部既是班级的骨干力量,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首先,班干部能带好头,能为班风、学风建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养成良好习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班委会是一个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成功实施班级管理的助推器。科学组建、管理班委会,发挥其能动作用,对一个班集体的健康有序发展、团结和谐相处至关重要。在班委会成员的选定上,在班委会的组建上,班主任老师可采用毛遂自荐、民主选举和老师考核、任命等多个渠道选出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心的班干部,根据各位班干部的能力、性格特点组建科学有力的班委会。班主任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班级事务;班长具体负责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事务;学习委员及时了解同学们学习方面的困惑、问题,积极主动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沟通;生活委员具体负责学生生活、班级日常卫生;文艺委员负责班级的各类文艺活动。同时制定一套健全合理的班级制度,张贴在班级信息栏中,鞭策所有学生。每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和班会,进一步了解班内的详细情况,为及时教育、改进提供最真实的素材。一个权责明确的班委会,一定会使班级形成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班风。

四、师生之间要建立情感纽带

(一)是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一种严慈相济的博爱。由于学生所处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每个班级都会存在一些学困生,违纪生。特别是现在农村中学的一些留守生,父母在外打工,更加要多关心。多一点时间和学生交谈,和学生关系融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在乎老师对他的感觉,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可以让学生兴奋无比;一句严厉的批评,可以让学生茶饭不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可能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触。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情感,多给学生以关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困生有了点滴的进步,我都会及时给予鼓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的表扬。当学生遇到心烦的事时,我会成为他忠实的听众和不错的谋划者,让学生觉得我是一个能让他信任的人。

nlc202309040122

(二)是多给学生一些赞许,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

(三)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向上的心理氛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进步的一个前提。所谓的自尊心,是指自己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与羞耻心密切相关,即会因遭别人羞辱而愤怒,也会因自身不良言行而自责。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方式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当自尊心使人去合理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克服各种困难和人生弱点时,它就会对社会起积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把自尊心引导为自我教育,防止向虚荣心方向发展,这样学生就容易接接受受老師的意见,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四)是表扬和鼓励相结合,做一名充满爱心的班主任

爱能够使成功者再接再厉,爱能够使人面对挫折积极应对、克服困难,爱能够使失败者总结教训、重整旗鼓。作为班主任首先就要关爱学生,这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个学生,表扬肯定与适时鼓励结合,批评教育与科学引导结合,帮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件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但只要我们明确定位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尽力做一名让学生敬重的班主任,做一名敢于善于管理的班主任,做一名能让学生明确目标、充满信心的班主任,做一名富有爱心的班主任,那么,班级科学管理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还可以让学生学习成绩日渐优异,身心愉悦,更能够使班主任享受学生德才兼备、文理兼通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浅谈班级管理的艺术---管理和育人要巧妙结合》

[2]《浅谈班级管理艺术》、《班级管理艺术》

班级管理的艺术与科学 篇4

━━魏书生报告听后思考

十几年前我就买过一本《魏书生教育思想论文集》,我反复地读了好几遍;座次、学生住宿合理组合、课堂教学管

理、预防并处理学生纠纷等方面工作提上周县教育局把魏书生请来了,我得以与魏老师零距离地接触了。读他的书,聆听他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对怎样做好班级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那么,怎样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如果从微观与细节角度来探讨,答案与结果肯定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带有极强的个性化,魏老师有魏老师的做法,我们有我们的做法,很多时候不具有广泛性价值;因此,班级管理工作的宏观研究就表现得极其重要,需要我们从实践角度进行深入地探讨,从理论高度进行正确地总结,以期能对实践产生普遍性意义。

积二十多年的班级管理经历与经验,我认为魏老师班级管理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根本上是因为他恪守了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与艺术性

首先谈谈班级管理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班级管理同样如此。比如,高一起始年级应抓紧时间了解学情,筹建高效的班级组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并且不打折扣地落实好;在把握高一学生心理特点共性的基础上要特别地注意了解并研究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各方面工作都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学生学业基础的共性水平情况可以给学科教师制定学期与学年教学计划、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依据;研究学生学业基础的个性水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可以给学科教师因材施教提供正确的参考;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个体差异可以为班级排

供准确的参考。再全面地考虑一下,还要注意研究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情况、接受的班级纪律与人际关系的状况、家庭教育环境与教育状况等等,在此基础上的班级管理,就有可能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教育教学的特点,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产生不适应现象。有些工作未能做好可能就是因为学校及班级管理没有注意科学性造成的。虽然领导与教师平时谁也没有少说“科学性”这几个字,甚至是时时挂在嘴边;但实践中却常常忽略了。这并不难理解,我们伟大的共和国缔造者毛主席确实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可是十年文革期间他却一定程度地把马克思主义忽略了,而且他老人家自己还不一定知道呢?因此,要保证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性确实不容易,笔者以为要建立健全各方面切合实际的制度,让制度来保证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而尽量避免个人的主观臆断和随意发挥。

再谈谈高二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一般来说,高一各方面工作的科学性如果很好的话,高二的管理就顺理成章了。但这里仍需提醒几点:

第一,对于高一年级使用过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既要进行全面深入地总结,又要结合高二年级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并落实好。而事实情况是许多时候许多领导及教师没有这样做,即所谓“半途而废”。

第二,高二年级有高二年级的特点,作为班主任仍要从不同方面继续加强对学情的科学性研究,只有如此才能

主性。教学工作是一个班级最重要的事务,其他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他服务的,教学工作搞得好坏是衡量班级工作成败的根本点;要想搞好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对学科教师要集思广益,对学生要经常进行教学状况反馈,要特别尊重学生的意见建议,学会倾听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富有智慧。他们普遍赞成的一般就不会是错误的,他们普遍反对的一般就不会是正确的;逆着学生的意志去管理学生,出力不讨好,可能会适得其反。

当然,对学生也要有整体上的及个体上的必要约束,这种约束既要科学又要讲究民主,有些时候还要讲究艺术性。

通常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教育教学的艺术性:

一是教育教学管理的语言艺术。同样的话不同的人来说效果不同;大致外交辞令,小到私人交往办事,都要讲究语言艺术,许多时候它决定着事情的成败得失;但有些时候常常被无意忽略。比如人们日常交往中,往往因为说话直白失却艺术而伤害感情,父子间、夫妻间、兄弟间、师生间等经常发生此类现象。人们如果能够自觉注意交往的语言艺术就有可能避免许多不愉快事情的发生。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同样要讲究语言艺术: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该轻说则轻说,该重说则重说;该间接地说就不要直接说;对李四能说的话对张三就不一定可以说。至于怎么来把握这个火候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单说学生的自尊心,就有很大的不同。自尊心极强的学生是不需要怎么严厉地去批评的,批评多了或者程度深了往往适得其反,对这类学生特别地需要讲究批评的语言艺术;而对那些自尊心极弱的学生可能就不一样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管对象地一律进行严厉批评甚至讽刺挖苦而导致教育失败的现象可能就是失却语言艺术造成的。“什么样人什么样待,什么样

客什么菜”的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点上,我们真的要佩服魏书生老师“哄”的艺术。

二是教育教学管理的行为艺术。“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成败在许多时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因此教育行为的艺术性特别的重要。有些教师遇到学生出了点事动辄请家长,遇到有点麻烦的学生动辄交给校长,学生有点小错比如迟到、作业迟交、小的争执摩擦、清扫不太认真等等就或罚蹲罚站或罚跑步或罚抄作业或罚几元钱之类,以致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造成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一旦造成这种状况就很麻烦了,除非换个教师,否则就会出现乱班、差班。从目的上来说这类教育行为确实是为了学生,是严格要求学生,但是学生并不领情,原因就是教育行为缺失艺术性。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好闹顽劣、话语不实、偷点懒、讲卫生欠缺等等,可能就是我们正常人的天性,只是需要进一步加强修养罢了,教师完全可以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和疏导,有时还需要教师“睁只眼闭只眼”,教育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比如邻里相处,有一天你突然发现邻居做了一件欠考虑的事,你是当面纠正使其不好意思甚至下不了台,还是豁达了之呢?这里可就讲究艺术性了。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每一个班主任都想着教育的艺术,讲艺术地去教育学生,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学生教育不好呢?如果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既不讲究艺术性,也不讲究民主性,更不讲究科学性,那又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教育呢?因此,在我县教育系统大力倡导向魏书生学习之际,我想向大家大声呼吁:教育管理离不开“三性”:科学性、民主性、艺术性。

“模糊”的班级管理艺术 篇5

海森堡因为发现了“测不准”定律, 在30岁出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个理论在讲究精准的理工科领域, 十分出人意料。以前人们总认为, 世界上的事应该很准确、有规则, 如果你计算得不准确, 肯定是你离真实世界还不够近。但海森堡却发现, 对粒子测量得越准确, 测量的速度就越不准确, 即便速度测量准确了, 位置又不准确了。也就是说, 在同一个时刻里两个数据不可能同时被准确地测量。受此启发, 班级管理除了需要班主任“认真”的一面, 也需要班主任“模糊”的一面, “模糊”地管理班级也是一门艺术。

有人这样描述班主任:一张婆婆嘴, 一双勤快腿, 外加一双锐利眼。不言而喻, 这指的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做到勤叮嘱、勤下班, 还要能对班级的情况了如指掌, 但实际上, 班主任大可不必面面俱到、事事问津、时时“认真”, 倘若采取“模糊”的管理艺术, 大的方面管住, 小的方面放活, 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 很多班主任制定了种种班规。这种管理方式, 使得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如同一个“准间谍”, 在班主任的严密“监控”之下, 学生固然能在一个比较安静的氛围里学习, 学生中稍有不良行为的蛛丝马迹, 也基本能被班主任及时发现并消弭于萌芽状态。从表面上看, 似乎班级稳定了, 殊不知, 班主任此时是把学生当成了机器, 班主任本人就是机器的操纵者, 掌控着机器按一定的轨道运转。长此以往, 学生个性被扼杀, 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循规蹈矩、死啃书本, 丧失创新意识。显然, 这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核心理念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

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把学生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来教育呢?我认为, 班主任不妨借鉴一下“模糊”艺术。曾获得南通市劳动模范、通州区优秀班主任称号的刘桥中学姜秀琴老师, 平时并没有如其他班主任那样时刻呆在班里, 却把学生“治”得服服贴贴, 学生皆言其厉害。我觉得很奇怪:她究竟用什么“高招”管理好学生的呢?细察其言行, 发现她很少对学生唠唠叨叨地训斥, 但却又不失威严, 学生偶有小过失, 她仿佛“视而不见”, 心中却是明察秋毫。有一次, 一位特捣蛋的学生, 课上看小说, 同桌替他捏了把汗, 担心班主任发现后会立刻“书飞纸灭”, 而且会责令写检查、电话通知家长。可想不到的是, 姜老师课上一直不露声色, 课后也没有训斥他。一星期过后, 正当其暗自庆幸、以为“姜老班”好糊弄时, 姜老师却突然将他找去, 把他平时的表现情况全盘托出, 说得他哑口无言, 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事件的处理。姜老师的厉害在于, 她知道何时该“闭眼”, 何时该“睁眼”。换言之, 姜老师知道什么时候该“模糊”, 什么时候该“清醒”。当“模糊”时不“模糊”, 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还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乃致当场顶撞老师, 让老师下不了台, 同时还可能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 得不偿失;该清楚时不清楚, 又会造成学生小错不断, 终究会酿成大错, 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此, 班主任要善于把握好模糊与清醒的“度”。

近代思想家卢梭认为:学生的行为若不导致对自身的伤害和对别人自由的妨碍, 成年人原则上不应干涉, 即不妨任其自由行动。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微不足道的问题, 班主任可佯装不知, 这正是充满智慧的班级管理策略。对于一些“非原则性问题”, 教师应委婉教育或事后提醒, 也可像姜老师那样在关键时托出, 催其警醒。由于校规、班规的要求, 许多班主任变得十分敏感, 随时随地睁大眼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 偶尔发现学生犯错, 便认为问题严重, 立即给予训斥。在如此细化的管理过程中, 班主任的形象就逐渐蜕变为“保姆”和“管家”, 带来的后果就是班级管理趋于低效。因此, 班主任有时对于学生的一些小毛病, 不必过于较真, 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 应给学生自我省悟、自我改正的空间。当然, “模糊”管理还不仅仅局限于对待学生的犯错, 其他如对待学生的分数、对待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待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等都不妨“模糊”些。但“模糊”管理, 不是盲目迁就, 它要求班主任更具爱心、耐心、细心, 通过“看似不管”, 实则“放而未放, 松而不松”的“模糊”管理, 达到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相融。

没有谁比计算机更为精确、敏锐了, 但为什么计算机只是人的工具呢?原因在于人脑可以处理“模糊”的信息, 能轻易地进行综合判断, 甚至可以去体验, 而计算机对“模糊”现象的识别能力很差, 不精确的信息它根本无法“思考”。一句话, 具有“模糊”管理理念的班主任, 不仅仅是班主任管理能力的体现, 更是班主任管理智慧的结晶。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浅谈班级管理的艺术 篇6

一、爱护学生

爱护学生是班主任的工作之本, 是教师的天职。作为班主任, 任何时候都应爱护学生, 处处为学生着想。虽然有时学生不领情, 甚至憎恨你, 也要义无反顾地去爱护他们, 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 起码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 班主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学生最终会明白班主任的一片苦心的。爱护学生既不是迁就学生, 也不是偏爱学生。迁就会使学生失去严格的要求, 没有严格的要求就会变成一盘散沙。爱护学生包括从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他们, 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状况, 了解其家庭情况, 分享他们的快乐, 分担他们的痛苦, 排除他们的忧愁, 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抓住他们每个闪光光点, 及时表扬他们、鼓励和支持他们。我班的插班生××同学, 曾因家庭原因退学一年, 后来到我班, 学习成绩跟不上, 而且还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带回班里, 经过我的耐心教育, 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还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走出“严”的误区, 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关系

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关系, 就是说班主任老师既做学生的良师, 又做学生的益友, 特别是中专 (职校) 的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渴望重建新人心理平衡体制, 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渴望走向成熟, 这个时候, 班主任应对其渴望得到的东西予以理解。学生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在我刚做班主任时, 心里没有底, 于是请教了许多老班主任, 他们都说管理学生一定要“严”, 当时我并不理解“严”的个中道理, 导致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以凶为严, 见面即行下马威, 而后再烧三把火;以罚为严, 采取各种强制措施, 迫使学生遵循, 这样一来, 表面上整个班级看起来挺平静的, 结果呢, 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 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疏远, 达不到教育好学生的效果, 甚至在学生中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况。我深深认识到, 在教育过程中, 应使用同一评价尺度, 作出公正的评价, 这样才能使师生距离缩短, 班主任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三、批评的方式方法要恰当

1. 批评要注意场合, 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有的学生很爱面子, 自尊心很强。如果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 也就是“撕破”了他的“面子”, 他会耿耿于怀, 最好的话也听不进去。对这样的学生最好采用个别谈心的方式进行教育, 效果会更加明显。但有同学对老师温文尔雅的批评若无其事, 认为不痛不痒, 事后我行我素。对于这样的学生, 要使批评能引起强烈的警示效应, 必须给他这样一个印象———不是随便说说, 而是肺腑之言。了解批评对象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就像使用杠杆选择支点那样重要, 支点选得好, 只需要较少的动力, 就能克服很大的阻力。让学生真正理解你的批评教育, 并不是“故意刁难”或“针对”个人, 而是真心诚意地帮助他、扶持他, 这样, 学生不仅信服你, 而且还感激你, 因而就能达到批评教育的效果了。

2. 批评不要抖落往事, 更不能触痛旧伤疤

批评学生如果絮絮叨叨, 甚至把以前的缺点错误作为例证全部数出来, 或者言辞过激, 触痛学生身上已经好了的“伤疤” (已改过的地方) , 学生会意识到你要新旧账一起算, 一定很不耐烦, 甚至感到痛苦和难堪, 还会认为你对他有成见, 这样会使学生丧失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 甚至自暴自弃。当然, 这样的批评是不能感化学生的, 更无价值可言了。只会引起学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 学生又怎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劝告呢?

3. 批评要善于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班主任往往对自己的学生寄予厚望, 但希望愈深, 对学生的短处就“恨”之愈切, 这样就会难免处处加以批评训斥。一个人如果意识到自己要受到批评, 必定会产生防御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准备的人, 对批评往往持拒绝态度, 在没有办法逃避的情况下, 只好硬着头皮让你训斥一顿而了事, 但其内心打算认错改错的因素很少, 甚至带着很大抵触情绪, 或者当做耳边风, 更严重的还可能产生报复情绪。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 因此在批评前, 尽可能找到学生身上的长处并及时鼓励。因为, 夸奖和鼓励是对学生的激励, 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不断进步和完善。这是激励教育的重要一环。例如, 我对曾犯打架而被记大过处分的××同学这样批评, “你知道吗?其实你是一个从不迟到、上课认真、作业按时完成, 事事处处都能为班集体着想的好学生, 每期板报出得图文并茂, 少不了你的功劳, 是老师的好助手”等一些中肯、赞赏的话语。然后话锋一转, 再指出他美中不足的地方, “但你处世不够冷静、不顾及后果、性格冲动、暴躁, 以打架为例, 你错在哪里, 自己应负哪些责任, 应该怎样做才对”等。这样, 学生会因你的肯定而消除防御心理, 并感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批评教育。

当然, 批评教育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 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有的要“冷处理”, 以静制动;有的要“趁热打铁”, 快刀斩乱麻;有的要公开警告, 以儆效尤。总之,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 这样才能收到批评教育的理想效果。

班级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涉及的面非常多, 工作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班主任老师勤观察、勤总结、多借鉴, 日积月累定会摸索出丰富多彩和有效的管理班级的方法。

班级管理中的辩证艺术 篇7

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做到“情”“理”交融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融情入理、情理交融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在班级管理中,只要我们饱含真情,学生一定会被真情打动;只要我们满带着理,学生一定能被真情折服,班级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情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学生接受管理教育的前提。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有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对他们的管理必须先要激其情。当班主任以真挚的爱,用情激励、温暖、鞭策学生,给他们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时,学生会以自己特有的敏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看出老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关爱,于是就会产生“动情效应”,就会对老师产生强烈的依恋仰慕心理而“亲其师,信其道”,并会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自觉愉快地听从和接受班主任的管理。

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青少年学生是单纯幼稚的,他们正在成长中,思想不成熟,是非不分明,处在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的朦胧状态,需要正面加以教育引导。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科学道理和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实,针对他们的具体问题,由事入理,由浅入深地进行正面管理,力求以理服人,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使其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增进思辨能力,引导他们不断进步。在引导学生明“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学生具体问题摆事实讲道理,力戒枯燥、乏味、无的放矢的空洞说教;要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在学生内心产生需要时施“理”,才容易被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有耐心,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要允许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反复,讲究循序渐进。

情理交融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科学地处理好“情”与“理”的辩证关系,既不要“有理无情”,也不要“以情代理”。如果“有理无情”,班主任不仅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去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而开展有的放矢的管理,而且也极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抵触和对抗情绪;如果“以情代理”的话,则容易造成对学生的“非理智之爱”,导致他们思想的虚空、松懈及其行为的随意、放纵,有碍学生及班级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当将情与理有机地“化合”,力求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互动。只有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才有说服力,才能使学生感到情深而意切,真正乐于接受班主任的管理。

既要强调服从,又要宽容尊重,做到“刚”“柔”相济

波斯的萨迪说过:“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和会有失威严。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温和得使人胆大妄为。”在班级管理中,太刚和太柔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班级管理才会收到长效。

刚,是指管理制度上的公正严明、一丝不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蓬勃向上的集体,必须要有刚性的纪律来约束每一个个体。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是实现班级目标的一种科学的管理,也是实现班级管理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班主任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应当注意下面几点:第一,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制订工作,使班级的教育与管理活动变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结合。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教、自管的主体作用,才可能使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二,所订的规章制度要明确具体,宽严恰当,便于记忆,利于执行,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三,所订的规章制度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避免以消极方面限制防范,不应当简单地与“禁令”“处罚”划等号。第四,规章制度一经制订,就要坚决执行,落到实处,把学生遵规守纪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柔,是指情感维度上的宽容大度、以柔克刚。俗话说:“从来硬驽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如果只是偏重于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而忽视师生之间心理互动,对学生没有“人情味”,也会直接影响班级教育管理的成效。如我们学校的一位新班主任,她工作非常负责任,每天一有空就到班上巡检,只要发现学生一点小问题她就会按照“班规”严惩不怠,即使有些学生有正当理由她也不管,并没有运用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的艺术手法,因此,学生就与她形成对立情绪,造成“众叛亲离”。所以,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只靠班规上的条条框框去管理学生是不行的,更重要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管理中教育引导学生。

“刚”与“柔”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柔性的宽容不是姑息放纵,也绝非不讲原则。如果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只是偏重于“柔”性管理,过多地迁就学生,迎合学生不切实际的要求,拿原则做交易,那么个人主义倾向就会抬头,班级利益就会受损害,也会影响着班级教育管理的教育质量、教学效益和学生成长。反之,如果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也不切实际,毕竟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规定进行适当的变通。对于一些违反基本要求的,要一视同仁严格按照班规执行;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要求则可适当放低,鼓励其进步;对于性格较为敏感、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有小错误不要给予过多的批评,点到即止往往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对于屡教不改的,在关心爱护的同时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引导较为顽劣的学生走上正途。这样因人而异的规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既要快速反应,又要耐心等待,做到“快”“慢”结合

在信息时代,工作的高效率、生活的快节奏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快”字,有时候“快”的确出成绩,但育人工作却不能一味求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做到张弛有度、快慢结合,才能使班级团结、紧张、活泼地健康发展。

快,就是要求班主任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快速反应。一要跟上时代节奏,建立“高速信息网络”。班主任要建立班级信息网络,培养一批认真负责、关心集体、以身作则的班干部,成为班主任的耳目,及时得到最基层的声音;要加强与少先队大队部、教务处、任课老师等之间的联系,及时得到他们对本班学生表现的评价;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习惯。二要快速判断信息,果断作出决策。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班主任在掌握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必须快速判断、快速决策、快速办理。很多事情如果错失最佳教育时机,就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耐心的说服和引导;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使其进步;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解决,使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三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实行分权管理、民主管理。班级管理工作十分烦琐,假如什么事都是由班主任说了算,班级管理效率的追求就会落空。因此,班主任不应高度集权,而是要实行分权分治、民主管理。班主任同班委会各委员、小组长应该明确分工,理清职责,要让各位管理助手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其中,班主任要清楚哪些事是要班主任亲自去做的,哪些事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办的。对于学生可办的事,班主任应该乐观其成,积极鼓励,让学生干部在实践中迅速成长,大胆工作,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慢”是相对“快”而言,班主任要善于等待教育时机,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教育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取得进步,最后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班主任一旦发现班级中的坏现象、坏问题,立即火冒三丈,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表面上看,似乎是干净彻底地把问题解决了,实际上,学生内心不服,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对立的情绪产生,不但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而且也对班主任以后的工作留下了隐患,设置了障碍。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头脑冷静,不能图省事,简单粗暴地处理,而应该针对学生实际,适当地“冷处理”,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出现反复的现象也是正常的,要学会等待,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挫伤后进生的积极性,难免前功尽弃。

俗话说:“性子急喝不了热稀饭。”就像高速行驶的机动车骤然迫停易出事故一样,学生在情绪冲动的情况下犯错误时,班主任如果给其来个“急刹车”,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因此,当碰到类似情况时,我们应给学生一个自省的“缓冲地带”,待其冷静后再实施教育,避免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如果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注意“快”“慢”结合,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既要自我管理,又要加强指导,做到“放”“收”有度

我们常用“形散而神聚”来概括散文的特点。散文因为形散而有韵味,因为神聚而有灵魂。管理一个班级就如同抒写一篇意境幽远的散文。良好的班级作风、优秀的学生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班级管理的“神”;开放的管理方式、民主的班级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班级管理的“形”。而要做到班级管理的“形散而神聚”,必须处理好管理中“放”与“收”的关系,做到收放有术、收放有度。

所谓“放”是在班级管理上的宏观管理谋略,就是放手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舞台。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一些班务工作管理、生活管理和一些社会活动的组织上,让学生来自主管理,注重学生自我存在的价值。比如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活动的设计、各项工作的总结评比等等,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切忌家长作风,不搞一言堂,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不断强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责任心;要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比如,设合理化建议登记簿、开展合理化建议评奖等,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唤醒沉睡中的能力,使每个人都能充分享受成功的幸福,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在的创造力,使班主任真正成为一个“向导、助手和顾问”。

所谓“收”是在班级管理上的微观管理谋略,就是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督促和检查。一方面学生自我意识,特别是自我评价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世界观处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阶段,它的可塑性很大,它还不是很成熟、很稳定的,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复杂的同学之间的矛盾、师生之间的矛盾和与社会问题有关的矛盾等,由于自身没有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又缺乏生活和社会经历,他们不可能超越自身局限性,去正确认识和处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些复杂矛盾和问题。所以,在班级管理上,必须在放的同时还要适当的收。班主任在管理上要发挥主导作用,以身作则,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到脚勤、眼勤、耳勤,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发展动态,处理在学生中随时发生的突发事件,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进行有效的指导。

风筝能飞上天,全在收放之间。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收”,便会一头栽下来;把线扣住不放,风筝因为受到束缚同样也飞不高。只有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风筝才能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地之间。在班级管理中,既不能单纯地“放”,也不能单纯地“收”,应当把“放”与“收”贯穿于整个班级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放”与“收”。如果只抓不放,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既不利于发扬学生民主、搞好班级工作,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而不抓,完全让学生“自主”管理,教师袖手旁观,工作就会乱套。应该针对班级管理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时段,采取先“放”后“收”,或者先“收”后“放”的方式,坚持“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放”“收”结合,做到“放”与“收”的辩证统一。

班级管理的艺术与科学 篇8

一、系统审视和思考老年基础工作,积极推进科学管理艺术管理

老年工作不是大局,事关大局,不是中心,影响中心。胜利油田各社区老年管理工作开始十几年以来,老年工作系统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服务措施,一手抓自身机制建设发展,一手抓老年队伍和谐稳定,已逐步形成了老年基础工作管理特色,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党政组织重视,老年管理工作基础稳固

在落实老同志“两项待遇”、“六个老有”等老年工作政策的引导下,各级党政组织、领导始终坚持把老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投入和管理服务力度,促进了老年工作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老年工作中注重团队精神、团队愿景的凝练,注重在管理、服务中总结有效做法与典型经验,逐渐形成了老年基础工作管理向艺术化、科学化发展的良好条件。

2职工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油田各二级老年工作部门,注重加强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大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持了老年工作者中党员先进性的发挥;结合油田、社区改革发展形势,重视有关政策、法规、上级会议精神、领导讲话等组织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做到了形势清、任务明、有干劲,老年工作队伍基本做到了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

3基础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注重结合各自老年工作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各项管理和服务做到操作有规范、行为有准则、事事有考核,让按标准化操作的人和事得到价值体现和认可,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加强基础资料管理,注意重大事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保管。加强办公场所、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做到“5S”管理,促使工作人员养成了良好工作习惯。

4基本功训练大有成效

能够坚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要求职工结合岗位工作特点积极开展自学,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水平。适时选派工作人员外出参加管理局举办的老年科业务、老年文体工作、老年信息宣传等各种学习考察培训班。鼓励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问题,加强与周边兄弟老年单位的交流学习。注意开展内部小型业务学习交流活动,做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支持工作人员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共同巩固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二、正视科学管理和艺术管理,明晰科学管理艺术管理结合意义

不少人认为老年基础工作管理只是一门艺术,靠的是管理者的聪明与灵感,也即“领导艺术”。其实,老年基础工作管理更主要的是要靠一套科学的制度,在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艺术去弥补。

1科学管理

老年基础工作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其管理是有理论可循的,可通过学习掌握管理知识。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相关书本、电脑、网络、电视、专业培训课堂等知识的载体去学习,另一种是通过实践活动去学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边干边学”和“缺什么、补什么”。这两种学习方式都很重要,学习前人、别人成功的经验,总结出的管理理论与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管理理论同样重要。

2艺术管理

老年基础工作管理的艺术性是指其管理靠需要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而管理本身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更没有办法通过学习(尤其是书本学习)掌握管理的技巧,只能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础上,凭管理者的悟性和聪明才智去闯路子、摸经验。如近几年仙河老年推行的“2553”(2:管理服务和教育稳定两大核心任务,5:老年队伍、活动场所、文体设施、消防安全、卫生环境五项管理,5:文体、文化、健康、学教、自我五项服务,3:老年工作宣传专栏、老年大学、《仙河老年之友》三大阵地)工程管理模式,有力深化了老年基础工作管理。

3老年基础工作管理需要科学和艺术

研究证明,管理就是通过控制、计划、决策、组织、协调和领导,将一些分散的个体组合起来,以期发挥比各个体功能之和更大的功能。以老年基础工作管理为例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环境管理,如上级重视程度、工作政策、办公条件、社会氛围等;二是对“物”的管理,如活动场所管理、活动设施器材管理等;三是对人的管理,人是老年基础工作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即使是对物的管理,也离不开对人的管理,把人管理好了,也基本上把整个基础工作管理都搞好了。这些管理中都存在艺术性和科学性因素,也非常需要靠艺术管理和科学管理相结合促发展。

三、实现管理艺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促进基础工作管理精细化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科学管理与艺术管理之间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为:管理模式与非模式的对立统一;管理工作的经验性与理论性的对立统一;管理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对立统一;管理常规性与非常规性的对立统一。老年基础工作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忽略人性,不成管理”。充分说明在承认管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讲管理的艺术性也是很有必要的,老年基础工作管理要上水平,离不开科学管理与艺术管理相结合。要做好结合文章,尚需解决好三个问题:

1科学管理需要艺术管理作为有益补充

任何管理制度都不可能是完备的。例如,规定工资与老年工作者工作量及其完成情况成正比,其中就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工资有没有包括资金,有没有包括实物工资?工作复杂程度、岗位不同的职工之间,工作量及其完成情况如何比较?由于请假、工伤、公务等不可抗力而导致出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如何扣减工资?所以任何制度都不是完备的,在制度不完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者的艺术。可以这样说,管理艺术是对管理制度的补充,在管理制度规定到的地方,但是不可以假管理艺术之名违反管理制度的。因此,要引导老年工作人员的行为,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积极管理服务老同志,主要的是靠制度,但只要制度没有规定到的地方,就必须需要管理的创新与艺术。

2避免科学管理与艺术管理结合时常出现的几种错误

在老年基础工作管理的科学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盲目照搬国内外的老年工作管理理论,如忽视油田企业特点,照搬大城市、政府老年工作经验;将书本上的管理原理当作教条;认为管理只靠实践,从不相信管理专家,尤其是第三种看法等。在管理的艺术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过分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从而否认管理的科学性;认为管理艺术是少数人天生所具有的,从而大多数人只能天生地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在管理实践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而常常以管理者的心情、好恶来作为决策的依据等。

3建立科学管理与艺术管理有效结合载体

战略管理的艺术与科学 篇9

在战略规划阶段,要确定任务方向,进行SWOT分析,资源配置、建立目标,制定出可供实施的方案。这一方案必须是企业的资源能够做到的,让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一旦战略偏差,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成败。

在战略实施阶段,我觉得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企业文化、组织结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到信息系统,各个部门和管理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并紧密配合实施工作。关键之处在于HR和财务。

由于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战略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改,这就需要战略评价。审视外部环境,综合业绩数据,制定修改方案并实施。

世界万物处在不同的变化中,哲学上讲现在的我不是过去的我,未来的我不是现在的我,现在的我要同过去的我斗争,同未来的我抗衡。一个个体这样,有各个不同个体组成的市场更是如此。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很多不可预见的和未知的事情必定会在我们的面前发生。那么,摆在每个战略制定者面前的,要进行的战略制定到底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还是科学研究。

我们时常被人告知经验的重要性,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经验、判断和感觉,也一直存在,更有很多成功人士凭直觉一次次带领自己的企业走出困境,创造辉煌。这种描述下,战略管理该是一门艺术,管理者随性挥洒,

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当艺术遭遇商业化,那份独有的洒脱就消退了。战略管理更是如此,因为它本来就是市场活动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市场而单独存在。虽然时时在变化,但是并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平衡运动的。当它向着一个未知高速运动时,经验管什么用。经验只是对已知事务的地思考和沉淀。这个时候,战略管理不得不注重科学研究和分析。

因此我们可以获得结论:战略管理是艺术和科学融合的管理,市场变化的方向和速度决定了在决策时的方法偏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战略管理过程是在复制那些知晓和善于分析商务实际、具有良好直觉的出色管理者的思维方式。

任何一个战略制定者,都是在做一套全新的东西,即使市场上有很多同类的东西存在。但是,作为战略制定者应该明确的知道,现实中不存在完整的方案,只存在各种信息的碎片。并且这些碎片在你用得着的时候,总是少之又少,很多还掌握在信息售卖人的手中。这种情况决定了一个战略制定者必须很好掌握的技巧——对未知事物进行合理的假设。这就可以看作是凭经验和直觉进行的过程。在制定方案时,要尽可能多的获得信息,来指导假设的形成,并在方案中明确地进行陈述。接下来就是分析了。这接下来的就是科学的方法了。

分析的重点在于你如何支持这一决策,如何实施,没有永恒的正确地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都是全新的,分析必须对你的假设有充足的论证。论证你的方案切实可行,没有超过企业的行动能力。

所有的夸张、保守、偏见都将影响决策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RUDYARDKIPLING曾经说过:我拥有六个忠诚的仆人,他们教会我一切。他们是:何人、何时、在何处、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又如何去做。战略制定者要阐述什么,就是这些问题,具体的阐述出来。最终,将方案与公司已有的行动方案进行比较、评估,从而获得创新突破。

当你将方案与管理成员进行讨论时,你只需要做好一个倾听者和奉献者就行了。

综上所述,在进行战略制定的时候,要遵循这些原则:

艺术班级的管理艺术学科论文 篇10

(一)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盲目“烧火”是不行的,必须找出根源所在,“治标治本”才是目的。这类班级的学生大都因初中时期习惯差,进入高中后对于要求自控性强的高中学习难于适应,加上本身学习基础差,没有任何目标地混时间。有的上课睡觉,有的上课递纸条,更有甚者,上课写信,写情书,下课压马路;蒙蔽家长,乱要钱,甚至在消费上盲目攀比;有的拉帮结派,互相包庇,互相隐瞒,对敢于批评的学生打击报复,冷嘲热讽,指桑骂槐,有的甚至于大吵大骂;有的人当着老师一套,背着又一套。对于这样一群学生,找原因,找根源,堵住源头,才能做到解决问题。2002届学生中有很多是因为家长离 异而造成的心理上的问题,了解情况后,找来家长,寻求帮助,家长们也都能很好配合,与子女进行沟通,一次不行两次,以真心诚意换来家长和学生的感动,真正为他们着想,确实起到家长学生沟通的桥梁。对于学生的错误,在理解的同时,教育的同时,该惩罚的惩罚,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有一名女生就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父母亲在她小学时就已离异,各自又组成家庭。母亲远在新疆,父亲又有了一个儿 子。她只有跟随奶奶生活,缺乏父母爱的她,一个学期上不了一周的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父母对她无可奈何,整天与社会青年玩乐。了解情况后,专程请她家长到校商谈。但她父亲以忙而拒绝,事实上对她 已不再有信心。在一段时间里积极与他电话联系,他终于到校和她见面,二人进行了沟通。经过此次事件 后,她开始有了学习的心思,虽说进步不太大,但有了目标的她,学习起来劲头倒是不小,开始知道着急,忙着找老师补课,忙着找老师咨询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最后在其父母亲的帮助之下,如愿以偿地考上重庆影视学院,皆大欢喜。

(二)纪律严明 树立榜样

一盘散沙聚拢不光需要班主任,也需要一些好的带头人。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接班之前就了解情况得知,虽说班风不太好,但还是有一些学生希望好好学习,对现状不满。接班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委以重任,教会开展工作的方法,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鼓舞他们的上进心。班規明确后,确实落实,不说空话,有規必依。同时,在各种场合中,无论是班务会还是个别交谈中,不厌其烦地宣讲我们的目标和任务。以往届学生为例,正反两方面的比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纪律严明是学习的根本保证。在班会活动时,宣讲班风好坏对整个班集体的作用,好的班干部的作用,应该鼓励和应该反对什么,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同时,对方法不妥和没有经验的班干部,进行方法指导,让他们真正成为带头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学期一开始,就对上学期所有的班干部进行了考查,从中选出六名纪律过硬,带头作用明显的学生干部,进行轮流值日。因为他们本身的示范作用,同学们在日常规范中有了明显变化,也没有了和班干部抵触的事件发生。每周小结时,对班干部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烦,问题,进行研究帮助,帮助他们尽快成熟起来,提高工作效率,掌握工作方法,锻炼他们的处事应变能力。同时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尽量提供学习团校,党校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真正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三)特长为主 文化为辅

艺术特长班的学生并不是都有很好的特长基本功。有很多学生是因为学习较差而对此有一点爱好,就选择了特长学习。音乐生从头开始学习钢琴,声乐等;美术生从怎样绘画开始。完全靠老师从头教起。学习的自觉性,悟性都不一样,老师教起来颇费周折;文化课上老师也感到费力,学生学起来也吃力。为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行阶段化的目标实现:要求以特长为主,强化特长学习,要求高二阶段应以特长技能比高一阶段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应以考试目标为新的要求。通过期中,期末集中考试,以高考标准要求,并且请家长到校观摩。这样一来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家长充分认识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无数。在配合专业老师进行教学的同时,和文化课老师也进行了问题分析。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提出阶段学习要求,“因材施教”。

(四)抓好常规 重视个性

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强调整个班级的统一和协调,但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把“管”当成目的,为“管”而“管”,直至把学生管得老老实实,唯唯诺诺,抑制他们个性的发展。艺术特长班的学生如果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生动活泼,就没有了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如一味强调个性发展,放开放松,淡化管理,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事实证明,井井有条的常规管理条件下,发展个性一定少不了管理,这两者之间是协调和统一的。常规管理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引导,教育,为的是养成他们文明礼貌,勤奋努力,自觉自律等行为习惯;发展个性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自主,能动,创造,和谐的素质。常规管理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创设条件,而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又为班级常规生活增添活力。

上一篇:“五大”体系下一篇:推进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