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害防治十篇

2024-09-10

矿井水害防治 篇1

当巷道或工作面接近或接通含水带就会造成矿井水过量, 引起矿井透水威胁。矿井排水设施有限, 排水量一般恒定, 当矿井水涌入过大时, 矿井排水条件远远达不到要求, 给工作面造成水患, 严重影响煤炭正常开采。当涌水量超大时, 就会酿成淹井及人员伤亡事故。在各种矿井灾害中, 突水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都较为严重, 所以水害治理与预防尤为重要。通过对突水事故分析, 抓住防治水患要点, 进而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突水事故。

1 矿井发生突水原因分析

地面水流入井下及地下水溃入井巷都能引起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不管何种原因, 都是由于对矿井及其附近地区水文地质的忽略造成的。具体考究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1.1 地表水涌入矿井

由于对矿区及其附近的地域环境不很了解, 致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 接通了地面的湖水或河水, 导致大量地表水进入井下, 造成淹井威胁。另外, 雨季来临时, 如果雨水过大而没有及时进行疏导, 雨水就会灌入矿井, 酿成水害。

1.2 地下水渗入矿井

地下水引起矿井水患的原因较多, 主要有:a) 由于矿井附近水文地质复杂, 未能彻底了解水文地质情况就开始回采, 导致开拓的巷道位置接近含水层, 随着开采进行, 受上覆岩层压力及含水层水压共同作用, 致使巷道顶底板漏水, 进而发生突水事故;b) 有些矿井不遵守作业规程, 有突水预兆也不采取治水措施或治理不当, 就是这种懈怠心理导致水害发生;c) 由于过去小煤矿乱建巷道, 且没有成熟治水技术, 导致很多废弃巷道中存有大量积水。从而使得现在的大煤矿在推进过程中, 容易与那些巷道联通, 导致大量积水流入工作面;d) 有些煤矿只注意自己的煤炭年产量, 而忽视隐患预防工作, 致使有些机械或设施未得到良好保养而发生损害。例如不能及时对水仓清理, 水仓沉积了大量煤渣和矸石等混合物, 储水能力大打折扣;防水闸门未得到好的维护, 失去防水作用, 洪水来时起不到应有作用[1]。

2 矿井突水的危害分析

2.1 不能进行安全生产

矿井生产过程必须要把工作面积水排出, 这样工序的进行才不会受干扰。当涌水量过大时, 其无法及时排出矿井, 就使得工作面被淹或到处是泥水, 工人在潮湿环境工作, 不但影响工作效率, 而且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工作面积水也会使一些机电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或有漏电现象, 存在很大隐患[2]。

2.2 增加了煤炭生产成本

矿井涌水量突增增加了对排水量的要求, 从而排水电费增加, 排水泵功率要求增高。且在潮湿环境下, 机械寿命缩减, 需经常保养和维修, 使得吨煤成本增加, 经济效益降低。

2.3 工作面回采和掘进困难

当工作面矿井水较多时, 给工人施工带来不便。涌水过程中巷道顶板和底板都遭到破坏, 且涌水持续进行时, 破坏程度更加厉害, 给巷道维护工作带来困难。在回采过程中, 给回采阶段煤的运输增添了难度, 严重制约了煤矿采掘过程。

3 对矿井水患防治技术研究

矿井水患防治技术就是对矿井水害的预防及出现水患后的治理技术, 基于水患造成损失巨大, 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进行防治。

3.1 水化学探测和物探等技术

采用水化学探测和物探等技术, 对矿井所处水文地质条件情况分析。

3.1.1 岩层含水率及层位探明

摸清矿井所处区域的岩层含水率及其透水性, 以便在附近回采时, 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积水和突水事故。探明含水层和隔水层之间的距离, 及其层数和层位, 明确待采煤层与它们的关系。在回采过程中, 由于受采动影响, 使得顶板岩层产生“三带” (垮落带、弯曲下沉带、断裂带) , 对断裂带和弯曲带不裂隙发育程度进行检查, 使其构不成导水带, 这样便可避免突水事故发生。拥有完善的观测系统, 以随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进行把握, 以便于煤矿安全地进行回采。

3.1.2 加强水文监测

矿井水来源很多, 要预防矿井突水, 就要明确当地河流水量资料, 而且了解季节性降水量, 总结其规律。通过探水钻孔和水文观测孔, 分析地下水所在岩层层位, 进而合理规划巷道布置, 避免矿井受水灾侵害[3]。

3.2 河流改道和铺设河床

3.2.1 进行河流改道措施

为了防止地表水对矿井的影响, 首先要考虑井筒位置的选择, 保证井口标高较高, 不会被地表水淹井。但当河流在矿区附近, 河道汛期来临时有可能淹井。必须进行人工挖河道, 截断原有河道, 以期河流远离矿区。但河流改道需要巨大经济投入, 实施前需做经济技术比较, 所关注的问题如下:

a) 人工开挖河道要在隔水层上进行, 避免河水渗入地下, 对矿井产生隐患;

b) 河道修改将长期服务于矿区, 要求对人们生活不会产生不便影响, 煤矿回采工作也不受影响;

c) 投资要较合理, 使河道改道后, 矿区经济效益增加。

3.2.2 铺设河床

在河流改道不合理的情况下, 可采用水泥、石膏等粘结剂和沙子、矸石等骨料混合在一起, 对河床进行加固, 防止水渗入井下。

3.3 修排水沟

矿区雨季来临时, 地表水量突然增加, 使得地表水向矿井中流入, 所以修1条排水沟是必然的。在矿井井口附近修排水沟, 使得降水不会涌入矿井。例如山东省在7月份—9月份是雨季, 降水量增加, 给矿区地表水治理带来困难, 修筑排水沟就行之有效[4]。

3.4 矿井增设防水闸门和防水墙

在距离奥灰岩较近的煤层设防水闸门和防水墙, 将煤层进行分区隔离, 一旦有采区发生突水事故, 不至于影响其它采区正常采煤工作, 减小受灾害面积。

3.5 留设防水煤柱

在以下情况需留设防水煤柱:

a) 采区地面有湖水或河水等地表水;

b) 煤层距离含水层较近;

c) 在相邻煤矿开采时, 为防止巷道连通或老积水危害发生, 需留设防水煤柱;

d) 巷道接近断层。为防止断层接通含水层, 需留一定距离的防水煤柱。

3.6 条带开采技术

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 上覆岩层压力越来越大, 致使岩层裂隙较大, 很可能导通含水层, 造成水灾。若采用条带开采就能有效降低围岩压力的影响, 有效防止突水事故产生。

3.7 合理匹配排水设施

矿井都应依据其水文地质条件配设排水设施, 这样可使矿井水含量保持不变, 且在发生突水时, 也能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将水排出。

3.8 注浆堵水技术

注浆堵水技术能使工作面涌水量大大减小, 间接保护地下水资源, 也减小了矿井排水量, 具体可用于以下几个情况:

a) 当矿井井筒或工作面产生裂隙, 造成水渗入过多时, 可采用注浆技术填补裂隙, 保证好的工作环境;

b) 当巷道必须通过含水丰富的岩层时, 需要注浆技术对水源堵截;

c) 对于日常排水量大的矿井, 为减小成本投入, 采用注浆技术减小矿井水含量;

d) 在地质构造较多的地带, 为防止出现导水带, 也可采用注浆技术加固岩层形成隔水层[5]。

注浆技术在永煤集团公司车集矿得到广泛运用, 该矿采用间歇注浆法和小流量注浆法, 缓解矿井水涌入量, 降低了排水费用, 也降低了矿井发生水灾的可能性, 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4结语

基于煤矿水患给矿井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对煤矿水患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尤其重要。通过对矿井水灾害的产生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 以矿井水来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为起点对矿区水文地质进行探测, 然后采用相应技术和措施对矿井水涌入量控制。矿井水害不仅影响企业生产效益, 而且对国家煤炭资源造成浪费和破坏, 加强矿井水治理, 是矿井必须关注也必须执行的工序环节。结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对矿井突水预防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以期改善工作面环境, 煤矿得以安全生产。

摘要:为使矿井有一个良好工作环境, 充分利用当前技术防治矿井突水发生, 分析矿井突水原因及危害, 提出多种技术措施相互结合的手段对矿井水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矿井水患,突水危害,防治技术,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启文.煤巷及采煤工作面突水快速治理配套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 2006, 29 (2) :26-28.

[2]董书宁, 靳德武, 冯宏.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J].煤炭科学技术, 2008, 36 (3) :8-11.

[3]刘一凡.矿井水灾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 (4) :180-181.

[4]王亚博, 徐东耀.煤矿矿井水处理与综合利用[J].节能, 2006, 3 (5) :54-55.

矿井水害防治 篇2

1 方法原理

1.1 矿井直流电法基本原理

矿井直流电法属全空间电法勘探, 其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 在全空间条件下建场, 使用全空间电场理论, 处理和解释有关矿井水文、地质问题, 效果较好。

在工作面巷道顶板探测时, 应用直流电法中的三极电测深装置对顶板进行探测。电测深又称为电阻率测深法, 布极方式与地面电阻率法相似。在同一点逐次增大供电极距, 使勘探深度由浅逐渐变深, 由此可以观测到测点处沿测量深度方向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反映地电断面的视电阻率测深曲线的分析解释, 可获得深度方向地层电性变化特征。该技术是研究电性分层和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2,3]。

与地面直流电法不同, 井下电测深是以全空间电场分布理论为基础。在地下巷道中进行电法测量工作, 地下电流通过布置在巷道内的供电极在巷道周围岩层中建立起全空间稳定电场, 该稳定场特征取决于巷道周围不同电性特征岩石的赋存状态等。

对于均匀全空间, 点电源产生的电场分布特征可用以下关系式表达:

undefined

式中:Um为m点电位;I为供电电流强度, A;Em为m点电场强度;jm为m点电流密度;ρ为均匀空间介质电阻率, Ω·m;L为观测点MN之中点 (O) 到点电源A的距离, m。

由上述公式可计算出岩石的视电阻RS、视电阻率ρS:

undefined

式中:K为装置系数;ΔUmn为电极M与N点之电位差。

1.2 工作面顶板水物探方法

1.2.1 探测方法

为查明工作面顶板含水、导水构造的平面位置及其分布规律, 使用三极探测装置 (与地面三极测深装置类似) , 其井下工作布置及探测原理见图1。

A, M, N三电极布置在所测工作面顶板, 以测量电极MN的中点 (O) 为记录点, 以一定的间隔移动供电电极A, 另一电极B放到“无穷远”处。根据勘探地质任务要求确定最大极距的长度, 同时也要考虑井下施工方便和可能性, 最大极距一般不小于预定勘探深度的1.6倍。测量电极MN大小的选择要考虑信噪比, 供电电极A的移动间隔应考虑分辨率的大小。最大探测深度由防爆仪器的功率决定, 一般不超过100 m。

1.2.2 解释方法

使用全空间电法解释原理, 运用煤科总院西安研究院研制的矿井直流电法二维断面连续解释技术进行解释。主要步骤有:对所测视电阻率半空间—全空间校正, 计算全空间理论曲线, 消除巷道影响, 地层层状电性解释, 电阻率反演, 单独提取视电阻率中的含水信息, 用于解释工作面顶板潜在的导水突水构造 (导水通道) , 含水层分布规律等;立体成图——对目的层不同深度进行类似“CT”成像的断面切片、平面切片, 分离出电性异常区域, 可得到视电阻率低阻异常断面图、平面图, 进行准立体解释和地质推断。

2 应用及效果

2.1 地球物理前提

一般情况下, 导水突水通道呈带状分布, 发育在构造裂隙区, 在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下, 发展到一定程度, 其上部含水地层的水沿构造裂隙下渗, 局部有明显淋水或潮湿, 有时使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显著相对位移产生断层, 使岩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 断裂面往往不规则, 充填物较为疏松, 空隙较多。透水性较强的导水通道, 常表现为低阻异常, 当其含水导水, 则其电阻率更低。和正常地层段相比, 该处岩石的电学性质在横向上不连续, 地层岩性和电性会发生突变。根据岩石电性在横向上的变化规律, 可以确定含水导水通道平面和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由此可知, 导水通道的电性与正常地段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2.2 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黄陵井田位于陕西省黄陵矿区西北部, 为一倾向北西—北西西之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一般为1°~5°, 局部达7°~15° 。黄陵二号煤矿主采2号煤层, 从已知地质资料看, 其顶板主要有3个含水层, 底板无影响采煤的含水层。顶板自2号煤层向上, 各含水层的富水性依次是2号煤层微弱, 直罗砂岩中等, 洛河砂岩最强。各含水层间有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相隔。洛河砂岩、安定组含水层均在直罗组上段隔水层之上, 该隔水层厚100 m左右, 稳定而普遍, 隔水性能较好, 且各含水层距煤层较远, 一般不参与矿井水补给。

直罗组下段砂岩含水层为侏罗系含煤地层中富水性最强的岩层, 是离2号煤层最近的较强含水层, 该砂岩含水层厚约50 m。但其下至2号煤层为延安组隔水层和相对隔水层, 厚度为60~80 m。抗压强度较大, 开采后断裂带最大高度距直罗砂岩含水层底面的最短距离为25 m, 即直罗组砂岩含水层以下最少有25 m厚完整隔水层。故直罗组砂岩含水层一般不参与矿井水的补给。若存在构造裂隙发育带、潜在导水通道, 顶板水仍然有发生突水的危险。

2.3 工作面水文地质及构造发育情况

107工作面内地层平缓, 倾角为2°~5°, 属构造简单、断裂稀少的单斜构造。但在切眼附近发现大断层, 落差大于10 m, 已经将顶板含水层切割, 其他局部存在小于3 m的小断层或裂隙发育带, 巷道内顶板局部淋水。工作面顶板上方主要有直罗组砂岩含水层、洛河组砂岩强含水层, 各含水层富水性分布不均匀, 若存在导水构造, 顶板水存在下导的危险性。

2.4 物探结果

2.4.1 测点布置

在107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沿巷道对顶板进行探测, 自1号辅助运输大巷至切眼走向长1 700 m, 切眼长260 m。沿运输巷、回风巷及切眼每隔20 m布置测点, 共布置183个物理点。

2.4.2 成图方法

在运输巷、回风巷垂直地层往顶板切断面图, 探测深度100 m (包括2号煤层顶板隔水层 (厚约60 m) 、直罗组砂岩含水层约40 m的层位) 。并在顶板上方30, 60, 80 m处顺层切出3个平面图, 分别对应工作面顶板隔水层内、含水层下边界附近、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内部的3个平面。用于分别解释工作面顶板隔水层内是否完整且是否存在含水低阻异常区、含水层下边界附近是否存在向下导通的含水低阻异常带、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内富水性分布规律3个平面。

2.4.3 探测结果

沿运输巷、回风巷往顶板切断面, 自2号煤层顶板往上主要有1个高阻层、1个低阻层。其中局部区域如切眼、8号联络巷附近及10—9号联络巷附近有近似垂向裂隙发育带, 将上部含水层的水下导。表现在该区域的巷道顶板淋水。

在顶板上方30 m (隔水层内) 切平面 (见图2) , 在顶板上方60 m处 (含水层下边界附近) 切平面, 均在切眼附近存在1组低阻含水导水异常区 (阴影区) 与切眼外的大断层走向近似平行。同时, 在顶板上方80 m处 (含水层内) 切平面知道, 在该区域的含水层内较大面积含水。说明在隔水层内存在含水导水低阻异常带, 将工作面顶板有效隔水层破坏, 上部含水层导通, 推断为切眼外侧的大断层FX存在伴生的含水导水裂隙发育带, 是该工作面潜在的突水通道。

该井下电法探测结果引起矿方高度重视, 经钻探验证, 结果发现该处异常带是潜在导水 (突水) 通道 (仅钻孔出水约30 m3/h) 。后经采取针对性防治水措施, 该工作面安全采完, 保障了生产安全。

3 结语

1) 黄陵矿区几年来的实践证明, 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在解决煤矿顶板潜在的导水 (突水) 通道、潜在突水点、有效隔水层厚度、含水层富水性分布规律等方面十分有效, 尤其是在107工作面回采前遇到潜在突水断裂带时, 通过及时探测预报, 避免了一次突水事故,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2) 矿井直流电法具有对地下含水导水构造敏感、施工灵活和成图多样性等特点, 对矿井水害防治具有科学指导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德品, 唐恩贤, 王锁成.采煤工作面顶板突水水源电法探测技术与应用[J].煤炭学报, 2006, 31 (增刊) :47-51.

[2]储绍良.矿井物探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5.

[3]刘树才, 岳建华, 刘志新.煤矿水文物探[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4]张乃宏, 许进鹏.井下电法探测含导水构造在任楼煤矿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 31 (6) :56-57.

[5]韩德品, 张连福, 龚世龙.采煤工作面内陷落柱超前探测技术与应用[J].煤炭学报, 2006, 31 (增刊) :97-100.

[6]卫金善, 张晋武.综合勘探方法在成庄矿井地质构造探测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 2002, 14 (4) :19-21.

矿井水害防治探讨 篇3

关键词:煤矿;水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92-01

一、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一)充水水源。

1.大气降水、地表水、第四系潜水。

本矿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冲沟较发育,大气降水排泄较畅,一般不会形成积水威胁矿井。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分布范围较小,厚度不大,富水性不强,对开采二1煤层影响不大。但是矿区内二1煤层埋藏较浅,在采矿活动影响下,产生的地裂缝、冒落带、裂隙带可导通大气降水、地表水或第四系潜水,使得矿井涌水增大,甚至引起突水灾害。为防止大气降水、地表水、第四系潜水涌入矿井,应在井口和矿区浅部、煤层露头附近留设防水煤柱,同时在雨季来临之前应加强地面排查,对地面出现通向矿井的通道进行充填,同时加强井下疏排能力,以防不测。

2.地下水。

二1煤层顶板碎屑岩裂隙含水层为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太原组上段岩溶裂隙含水层为二1煤层的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在开采条件下,二1煤层顶板裂隙水和底板的岩溶裂隙水将会进入矿井,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在一般情况下太原组下段和奥陶系岩溶裂隙水对采矿影响不大。

3.老窑和采空区积水。

矿区内二1煤层露头附近、井田范围内及周围老窑较多,存在较大面积的老采空区及废弃巷道,其间不可避免地有积水,但积水范围和水量不详,其积水进入采掘地段,来势凶狠,防不胜防,造成损失严重,且邻区的矿曾发生过老空区突水严重事故,并造成了人员伤亡。根据矿方提供资料,老窑位置、废弃巷道位置及采空区范围都已在矿井充水性图上标出,并圈定了可能积水区和老窑警戒线,均系推断,不可靠,故采掘接近老窑和采空区时,应严格按照矿井安全生产规程,加强探放水工作,以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二)充水通道。

充水通道主要为依据通道性质、充水量及充水速度归纳为渗入性和溃入性两种通道。

1.渗入性通道。

渗入性通道一般为细小的裂隙、溶隙,水源通过渗入性通道的水量一般较小,以淋漓滴水或小股水的方式进入矿井。从目前的资料分析,该矿的充水通道主要为渗入性通道。

2.溃入性通道。

指水源以较大流量迅速进入矿井的通道。主要为断层破碎带及宽大的裂隙等。该通道一般尺寸较大,如宽大的裂隙、溶洞、断层破碎带及封闭不良的钻孔等。水源通过溃入性通道的水量一般较大,但也受充水含水层的富水程度控制,当充水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强,通过溃入性通道的水量大,当充水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弱,初期的水量较大,然后干枯。

二、矿井涌水量预算

本矿井限采二1、一1煤层,目前只开采二1煤层,故本次仅预算二1煤层矿井涌水量。

(一)预算依据。

本矿开采二1煤层,现在开采标高+240m,煤层最深赋存标高为+200m,矿井正涌水量20m3/h,最大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的2倍。故根据矿区开采面积、涌水量情况,采用比拟法进行预算。其公式为:

式中Q—预算涌水量(m3/h);F—预算开采面积(km2);Q1—原矿井涌水量(m3/h);F1—原矿井开采面积(km2)。

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m3/h,已开采面积为0.36km2,未来矿井最大开采面积为1.58 km2。

(二)预算结果。

将上述数据代入所选公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取整,则二1煤层的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42m3/h,根据该矿区最大涌水量一般是正常涌水量的2倍,本次取最大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的2倍,则最大涌量为84m3/h。

(三)预算结果评述。

矿井充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次预算主要参数均由矿方提供,矿井二1煤层的涌水量预算只是根据已有资料对矿井涌水量的预测,用建立的模型预测未来矿井的涌水量,不可能代表所有情况,当随着开采面积和深度的增大,水文地质条件的充分暴露,其涌水量可能与预测误差加大。因此矿方应加强矿井水文地质的基础工作,如加强对矿井涌水量的观测记录和积累,当涌水量有明显的增大时,应根据矿井实际涌水情况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矿井涌水量重新进行预测。

根据规范和惯例,预算的矿井涌水量是针对开采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而言的,是正常情况下的涌水量,最大涌水量是在正常情况下的最大涌水量,故所预算的涌水量只能作为正常情况考虑。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据矿井浅部开采情况及临近矿井开采资料,目前开采二1煤层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二1煤层顶板碎屑岩裂隙水、太原组上段岩溶裂隙水,相比较而言,太原组上段的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比二1煤层顶板碎屑岩含水层富水性强,因此该矿井是以底板岩溶裂隙水充水为主的矿井。根据矿井及周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预算矿井水平正常涌水量42m3/h,最大涌水量小于84m3/h。参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的划分标准,该矿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矿井。

四、结语

(一)矿区内煤层埋深相对较小,基岩保存厚度较薄,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地表会产生塌陷或地裂缝,大气降水可通过塌陷区或地面裂缝进入矿坑而引起矿井涌水量增大。故在雨季来临之前应做好地面裂缝及塌陷区的充填治理工作,以保证安全生产。

(二)矿区内未进行专门的抽水试验,本次矿井涌水量预算是在现有条件下和现有资料基础上进行的,预算涌水量与实际涌水量可能存在一定误差,未来矿井生产中,应加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注意对矿井涌水量、排水量观测及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积累,以便及时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修正。再者,该矿周边矿井较多,其开采对本矿矿井涌水量将会产生影响,尤其在周边矿井停采期间,本矿井涌水量可能增大,应引起注意。

(三)老空水是目前矿井开采的重要安全隐患之一。本矿区浅部及矿区外围浅部存在老窑、采空区和废弃巷道,其位置及范围不详,老窑警戒线及可能积水区均为推测,且邻近矿井曾因采空区积水引起突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老窑、采空区及废弃巷道附近进行采矿活动时,应按照安全生产规程,做好探测、排水工作,以防灾害性突水事故发生;禁止越界开采,预防贯通邻近矿井的老空区,使积水涌入本矿井而造成矿井突水事故。

(四)以往施工的钻孔封闭质量较差,建议生产时对钻孔封闭进行抽检,以防钻孔突水事故的发生;以往开采过程中,未发现断层,但是随开采范围的扩大,可能揭露部分小断层,应加强断层的研究,防止断层沟通奥陶和太原组岩溶裂隙水而引起矿井突水事故。

参考文献:

[1]李学伟,许江涛.平煤宁庄井防治水研究[J].科技信息,2014,(11).

[2]文广超. 基于GIS的矿井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系统研发[D]. 河南理工大学,2009.

矿井水害防治培训讲义 篇4

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火灾、粉尘、顶板灾害并列的矿山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五大安全灾害之一。长期以来,因为煤矿水害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极为惨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煤炭资源开发生产的深度在不断加大,采煤工作面的空间尺度在不断增加,矿井采掘速度和机械化明显提高,这种高产高效的生产管理方式对矿井防治水害安全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频率在不断地增加,造成人员、经济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据统计在2005年以前的20多年里,全国煤矿共有250多个被水淹没,死亡1700多人,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人民币。仅在2005年,全国煤矿就发生水害事故就达109起,死亡605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 特大水害事故就有13起,死亡306人。特别是2005年8月7日,广东省梅州市大兴煤矿发生的重特大透水事故,造成6人死亡,117人至今下落不明。2010年3月28日,中煤集团一建公司王家岭项目部在建矿井时发生重大透水事故,153名矿工被困井下,经过艰苦不懈地努力,115人被救,48名工人遇难。这一次次水害事故的发生,告诫我们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这一次次警钟的鸣声告诫我们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必要性。因此,做为煤矿的生产、建设者,掌握好、学习好煤矿的防治水知识,对于煤矿的生产和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在井工煤矿的建设和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一些含水层。只要这些工程的场所处于含水层(水体)的水位以下,水体就会因失去原有的平衡,在重力作用下,以各种形式向井巷和采场涌出。这种涌出的形式有一般性的滴、淋水,也可以是突破性的大量涌出,形成水害。是否能形成水害,这主要决定于作业场所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含水层(水体)的富水性,可能补给的水量和水压,以及各采掘工程对各含水层的揭露、贯穿或波及破坏的程度。因此,煤矿生产建设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与地下水的斗争,矿井的生产与发展,都与这一斗争息息相关。

从目前的形势大家都知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严,力度也越来越大。例如公亡赔偿金,由于过去的几万元到现在的几十万元,对业主、企业主由过去的检讨、处分到现在的追究法律责任等等。这些举措的实

施告诫企业主、老板各行各业抓好安全、重视安全生产是“以人为本”的大事。安全生产这件事不是仅仅靠几个领导,几个人就能做好的事,它是需要从员工到领导,全员全方位的重视才能做好的事。今天矿领导让我给大家讲煤矿防治水方面的知识,其目的也就是想通过这种知识的传授,让大家掌握了解矿井防治水方面知识,从而在矿井的建设生产过程中,知道怎么样预防矿井水害的事故,知道怎么样防治矿井水害事故,从而保证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今天参加这个培训班的人员都是基层领导,我认为做为兵头将尾的区、队、班组长以及项目经理等这一个级别的领导,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们直接领导着一些干活员工,经常在现场遇到这样那样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你们现场拍板、确定。如果你们缺乏相应的知识,你就会无从下手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失去了战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的透水事故,当时中煤一建公司施工的20101工作面,在10点30分项目副经理曹奎兴就发现巷道的右帮有少量出水。他用手蘸上点凑到鼻子上闻闻,没什么味道,而且水很清,这是什么水,是普通渗水,还是井下透水的前兆?于是他操起了电话。一个小时之后,另一个项目部副经理被派到出水地点,在周边的区域里共发现了5个这样的出水点,出水量很小,无压力,水质清澈。到11时50分,这个消息被反馈到井上,项目经理与正在现场的西安煤科院技术人员商量推测,这是小构造出水,不会对施工生产构成威胁。一个在本应该得到重视的重要细节,就这样被忽略了。就在人们以为一切平安无事的时候,灭顶之灾突然降临,没过一会儿,井下那几个出水点的水量徒然增大,水很快从正在附近作业的工人脚下漫到了腰间。

从这一事故的发生,我们就不难看出掌握好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因此,做为每一位员工、各级领导,学好、掌握好这方面知识,对国家、对企业,于人于己都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做为一个领导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乱指挥,瞎拍板,轻者造成淹工作面、停产,重者造成人员伤亡、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做为一个员工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发现了出水征兆,你认识不清,形成了事故,那时不仅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不幸,给企业、给国家同样也带来了损失,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在座的各位需要理解和认识到,举办这类培训班的目的意义。也就是说近年来为什么国家、企业花费如此大资金、精力将“培训”工作提到了如此高 的位置,其目的也就是体现了“以人为本”,让大家掌握、了解懂得煤矿的安全知识,在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认清哪些是不安全因素,如何去防治这些不安全因素。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讲一讲,矿井水害的常识。

什么是煤矿水害?煤矿水害的类型?

1.1什么是水害

在座的各位都清楚,在我们煤矿的生产建设作业过程中,经常会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一些含水层,并以各形式向井巷和采场涌出,这种涌出的形式有一般性的滴、淋水,也可以是突破性的大量涌出,形成水害。那么什么叫煤矿的水害呢?煤矿的水害就是指影响或威胁采掘作业安全的、影响生产作业环境的水都称为水害。这些水害小的会恶化采掘作业的环境,给生产带来不便,增加了吨煤的成本;大一些的水害造成工作面停产、停掘或威胁人的生命。所以笼统的讲,凡是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不利因素或产生威胁、影响的水统称为水害。

1.2 煤矿水害的类型

矿井发生水害的因素很多,形成的矿井水害类型也很多。矿井是否有水害的存在,首先取决于以下三个基本因素。首先是在矿井的范围内有无充水的水源存在;二是矿井充水的途径是否存在;三是充水的强度如何。上述三个条件缺一都不会产生透水。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采煤大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地域分布辽阔,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除上海市外,全国其他34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煤矿矿床。因此,各地的煤矿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也不一。其突水、涌水机理也不一。

根据矿井水害发生的水源可分为(1)大气降水、(2)地表水、(3)地下水和老窑水等矿井水害。

根据矿井突水的地下水储水空隙特征可分为(1)孔隙水、(2)裂隙水和岩溶水等矿井水害。

根据我国煤矿发生水害案例的系统分析研究,按水源特征,矿井水害类型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老空积水透水水害

老窑积水是指年代久远且采掘范围不明的老窑积水,矿井周围缺乏准确测绘资料的乱采乱掘小窑积水、矿井本身自掘的废巷老塘水和煤层采空区积水。这种

积水水体的特点是:水体压力传递迅速,流动与地表水流相同,不同于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的渗透。矿井采掘工程活动一旦接近或破坏了采空区积水水体,水就会突然涌出,发生通常所说的“透水”事故。

(2)地表山洪水害

在地表分布着有长年有水的河流、湖泊、水库、塘坝、煤矿塌陷区水体等。由于煤矿井下采掘活动不当,如:防水煤柱留设、煤层顶底板煤及岩体发生抽冒、采掘范围内存在导水构造、超采防水煤柱等,使采掘工作面与地表水体产生水力联系,地表水将迅速灌入井下,发生突水事故。特别是在一些长期无水的干河沟或低洼聚水区,由于缺乏水文地质水害知识和防山洪灌入矿井的意识,当突然遇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时,矿井范围内存在的早已隐没不留痕迹的古井筒、隐蔽的岩溶漏斗、浅部采空塌陷区裂缝和封闭不良的钻孔,在洪水的侵蚀渗流作用下,这些区域突然发生陷落而成为导水通道,地面洪水大量倒灌井下,造成矿井透水水害事故。另外,地表水体也沿某些强充水含水层的露头强烈渗漏,结果造成矿井透水水害事故,有些时候,当井口设计的低于洪水位或在特殊情况下,地表山洪直接冲毁工业广场,直接从生产井口灌入井下,使井下作业人员无法撤出造成毁灭性的矿井水害。

(3)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和第三系砂砾含水层水害

在开采煤系地层的上部,若覆盖着第四系和第三系的松散孔隙、砂砾含水层时,这些含水层往往易于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展布其上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渗透补给。这些松散的孔隙、砂砾含水层水体可以不断地向下伏的煤系地层中的含水层及断裂带、裂隙带等进行渗透补给。其补给渗透的能量取决于彼此间的水力联系、接触联系、隔水层的厚度、分布的范围等。如遇封闭不良的钻孔、煤层开采中加大的冒落裂隙带对含水层的渗透性、隔水层阻水的破坏,都会造成突水淹井或水与流沙同时渗入矿井的恶性事故。

(4)煤层顶板含水层水害

在煤系地层中同时发育着很多充水的含水层,有强岩溶的含水层,也有砂岩的含水层等。由于煤系地层中一般含有多层可采煤层,因开采煤层中的重复活动、断层的裂隙、塌陷裂隙、顶板围岩结构等不同程度不同的发生变化,当煤层的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到与含水层沟通的情况下,就会诱发煤层顶板含水层及地下富水带的水突然导入采掘工作面,造成淹没工作面,产生矿井水害事故。

(5)煤层底板承压充水含水层水害

在我国很多的区域,开采的煤系地层中的基底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岩溶充水含水层,由于含水层的露头或隐伏地层与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接触补给面积,或碳酸盐岩岩溶面积出露大,易于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或孔隙地下水的强烈补给,当煤层的底板相对隔水层厚度或阻水岩层的岩性达不到一定的厚度或强度的时候,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延深,采掘工作面矿压作用于煤层底板的强度和煤层底板影响破坏的深度发生变化,当采掘活动超过了底板岩层或阻水岩层的强度时,由于底板下充水含水层的水头压力越来越大,就会发生底鼓、底裂,冲垮底板发生突水,造成水害。

(6)岩溶陷落柱水害

由于煤系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中不断向岩溶溶洞垮落,冒落的岩块不断充填形成了一个个地疏松岩溶陷落柱。当我们的采掘活动与这些疏松的岩溶陷落柱沟通时,若陷落柱的上下又赋存强的含水体时,往往造成大的水害事故。

(7)断层破碎带突水水害

断层破碎带突水水害,本身是矿井一大水害,也可与老窑水、煤层顶板含水层、底板承压含水层、地表水体等发生水力联系而引起突水水害,这类水害是煤矿水害类型中最普通的一类。断层破碎带可以沿断层走向很长一段范围内普便含(导)水而引发水害,也可以是局部的一段、一个点导水而诱发突水水害。有的断层破碎带原始状态是不含(导)水的,但由于采动条件下引起顶板导水裂隙提高了上限或底板岩体裂隙的存在,断层破碎带发生活化而转化为导水断层,发生矿井突水水害。矿井突水预兆

2.1 一般预兆

(1)矿井采掘工作面煤层变潮湿、松软。

(2)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

(3)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4)矿井采掘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

(5)矿井采掘工作面有时可听到水的“嘶嘶”声。

(6)矿井采掘工作面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鼓。

2.2 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1)矿井采掘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鼓起。底鼓的程度与水的压力、隔水岩层或底板岩层的厚度有关。

(2)矿井采掘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矿井采掘工作面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矿井采掘工作面底板破裂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5)矿井采掘工作面底板破裂,沿裂隙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2.3 松散孔隙含水层突水预兆

(1)矿井采掘工作面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矿井采掘工作面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至流砂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上面矿井突水现象是矿井发生突水灾害典型的情况,在矿井实际的突水事故过程中,这些预兆不一定全部表现出来,所以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应该细心观察,全面分析、认真判断,对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 矿井突水易发生的地段

(1)断层交叉或汇合处。

(2)断层尖灭或消失端一带。

(3)褶曲轴部裂隙密集带或小断裂密集带。

(4)背斜倾伏端一带。

(5)两条大断层相互对扭地带,即张扭性破碎带,导致小构造密集。

(6)与导水或富水大断裂成人字形连接的小断裂带。

(7)复合部位小断层与次级小褶曲轴在地层倾向急剧转折带上的复合部位,或小褶曲轴与地层倾向转折带的复合部位或平缓小轴曲翼部。

(8)压性断裂下盘、张性断裂上盘因富水性强,井巷通过或接近时(须切割强含水层)往往发生突水。

(9)新构造活动强烈的断裂带。

(10)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富水性最强,易于发生突水。

矿井水害的防治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随着煤炭工业迅速发展,我国煤矿的矿井防治水工作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前进。如何预防和有效地遏制水害事故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个煤矿生产和建设者的重要工作。从目前的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防水煤(岩)柱留设

煤矿在水体下、含水层下、承压含水层上或导水断层附近进行采掘工程时,为了防止地表或地下水突出、溃入工作面,需要合理留设一定宽度或高度的防水煤(岩)层不采动,这部分煤(岩)层称为防隔水煤(岩)柱或防水煤(岩)柱。

矿井防水煤(岩)柱类型有:

(1)断层防水煤(岩)柱

矿井存在导水或含水断层,或当断层使煤层与强含水层接触或接近时,为防止断层水溃入井下而在断层两侧留设的防水煤(岩)柱。

(2)井田边界煤柱

相邻两井田以技术边界分隔时,为防止一个矿井因为突水或报废引起的矿井淹没后影响威胁相邻矿井的安全生产,在两矿井之间留设的井田边界安全隔离煤柱。

(3)上、下水平(或相邻采区)防水煤(岩)柱

矿井在采掘工作面上、下两水平(或相邻两采区)之间留设的防水煤(岩)柱。煤矿采掘工作面上、下两水平之间的防水煤(岩)柱为暂时性的煤(岩)柱,在上、下两水平(或相邻两采区)开采末期或透水威胁消除后,煤(岩)柱中的煤仍可回收出来。

(4)水淹区防水煤(岩)柱

矿井为防止水淹区水溃入井下采掘工作面,在水淹采掘区(包括老窑积水区)四周及水淹采掘区上、下水平留设的煤(岩)柱。

(5)地表水体防水煤(岩)柱

矿井为防止地表水在采煤过程中或采煤后经塌陷裂缝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岩)柱。

(6)冲积层防水煤(岩)柱

矿井为防止煤系地层上覆冲积层中的强含水层水在采煤过程中或采煤后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岩)柱。

3.2 井上、下探放水技术

矿井井上、下探放水系指矿井在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上部及四邻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的含水构造、含水层、积水老窖等水体的位置。为消除水害隐患,要求在采掘过程中采用钻探探放水方法,探明工作面四邻的水情,在有水的情况下,根据水量大小有控制地将水放出,而后进行采掘工作,以保证安全生产。

探放水工程的布置是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为目的,矿井井下采掘活动必须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则,施工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矿井必须井下探放水。

(1)采掘活动接近水淹的井巷、老空、老窑或小窑时。

(2)采掘活动接近或穿过含水层、导水断层、含水裂隙密集带、溶洞和陷落柱时。

(3)矿井打开隔离煤柱放水前。

(4)采掘活动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或有水力联系的断层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时。

(5)采掘活动接近可能涌(突)水的钻孔时。

(6)采掘活动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浆区时。

(7)采掘活动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含水构造、或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隔水岩柱厚度不清,采掘活动可能导致突水时。

(8)采掘活动接近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采掘工作过程中有涌(突)水预兆,或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情况不明时。

(9)采掘活动接近其他可能涌(突)水地段时。

3.3 疏水降压技术

疏水降压是指煤层顶底板含水层或煤系地层含水层,通过疏干使煤层底板含水层水压降低至采煤安全水压。疏水降压能调节流入矿坑的正常涌水量和充水含水层水压(位)的动态特征,防止矿井因为含水层高水压而诱发矿井突水,与矿井一般的排水在概念上有区别的。疏干降压与矿井排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前者是

借助于专门的工程(如疏水巷道、抽水钻孔和吸水钻孔等)及相应的排水设备,积极有计划有步骤地疏干或局部疏干影响采掘安全的充水含水层;而后者只是消极被动地通过排水设备,将流入水仓的水直接排至地表。

3.4 注浆堵水技术

注浆堵水的优点如下:

(1)减轻矿井排水负担;

(2)不破坏或少破坏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

(3)改善采掘工程的劳动条件,创造打干井、打干巷的条件,提高工效和质量;

(4)加固薄弱地带,减少突水几率;

(5)避免地下水对工程设备的浸泡腐蚀,延长使用年限。

注浆堵水是防治水害的有效方法之一,注浆堵水技术是煤矿防治水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主要应用于井筒掘凿前的预注浆;成井后的壁后注浆;堵大突水点恢复被淹矿井;截源堵水减少矿井涌水;井巷堵水过含水层或导水断层。

3.5 带压开采技术

当煤层顶板以上或底板以下有承压含水层存在时,必须根据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防治水措施和开采方案,以有效地防止突然涌水。底板承压水临界隔水层(岩柱)厚度和临界水头通常根据斯列沙辽夫公式计算。

(1)当隔水底板的实际水压值大于计算值,实际的底板隔水层厚度大于计算值,则认为底板基本上是稳定的,但在岩石比较破碎的地段(如断层破碎带),要采取安全措施。

(2)若隔水底板的实际水压值大于计算值,实际的底板隔水层厚度小于计算值,则认为底板不稳定,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3.6 防水闸门和水闸墙

防水闸门、水闸墙的预防目标与设防位置如下:

(1)煤矿在需要堵截水的地点应设置水闸墙。

(2)煤矿在井下巷道掘进遇溶洞或断层突水时,为封堵矿井水或溶洞泄出的泥砂石块,可构筑水闸墙。

(3)根据预防目标的不同,水闸门(墙)设置的位置可以选在井底车场大巷、延伸水平大巷或石门、采区上下车场等三种不同的地段。矿井水害事故案例

前面就煤矿水害的类型和防治技术为大家做了简要介绍,接下来列举几例矿井水害的事故,以增进大家对煤矿水害的认识。

4.1 左云县新井煤矿“5.18”重大透水事故

2006年5月18日20时30分左右,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煤矿发生了一起重大透水事故,57人因此遇难。新井煤矿始建于1992年,批准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4号煤层。由于该矿违法超层越界开采14-1号煤层,作业放炮时将附近废弃矿井采空区隔离带震坏,造成采空区积水涌出,水量约为20万立方米。

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

(1)矿主违法越层越界开采;

(2)严重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3)矿方管理混乱、隐患严重、采掘中不执行“有疑必探,边探边掘”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4.2 云冈矿“12.14”透水事故

2006年12月14日云冈矿在11-1号煤层掘进21111巷时与小窑采空积水区打通造成4人遇难。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该矿在开拓此工作面前曾委托西安院做了地面物探,发现该区有低阻异常区。矿方掘21109巷时,采取了由工作面1000米处(设计1300多米)边探边掘,但该巷掘到设计长度后没有发现采空区及积水。然后矿方掘21111巷时,同样计划从1000米开始边探边掘(两巷相邻),但当掘到约890米时与解放煤矿的采空积水区打通。由于掘进的巷道是上山,大量的积水迅速涌出,造成此次事故的发生。

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

(1)由于小煤窑超层越界乱采乱掘且无正规资料,导致其采空区无从预测;

(2)矿方对于三线(探水线、警戒线、积水线)判断基于21109巷的采掘情况,这种失误导致了误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采掘过程中,执行好边探边掘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4.3 燕子山矿掘进工作面与钻孔导通突水事故

1993年4月28日4点20分,燕子山矿机掘队在掘12号煤层2107巷到800米时,与一地面施工过的钻孔掘通,由于上层8号煤层采空区积存了大量水和该

钻孔封孔质量不佳,当与钻孔掘通时,造成了大量积水顺钻孔导下,影响了工作面的40天正常掘进。此事故的发生,告诫我们在采掘过程中遇到钻孔时,一定要谨慎行事且需制定预防措施。

4.4 永定庄矿15号煤层8916工作面放水

永定庄矿于2009年在掘15号煤层8916工作面过程中,由于上部为14层采空区,为了排除上部采空区积水,该矿在掘进中向上部采空积水施工了很多探水孔并实施了排放,共计排放积水30多万立方米。在2010年5月2日工作面开开始采前发现了顶板有水。矿方经过分析,又采取了补打钻孔排水,再次排放积水10余万立方米。这一情况告诫我们在采掘过程中,对于出水的原因,必须认真分析,要彻底排除积水方能进行生产。若永定庄在开采前对8916面出现的水情不予重视那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无论对于采掘过程中出现的何种水情,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采取相应措施。

4.5 大兴煤矿特大水害事故

(1)大兴煤矿概况

① 地理位置

大兴煤矿位于梅州市的兴宁市高黄槐镇,在兴宁市和平远县交界处,南距兴宁市44公里,北距平远县22公里,东南距梅县64公里。

② 矿井地质情况

大兴煤矿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地层,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55°~75°,平均65°,属急倾斜煤层,井田范围东以F16断层为界,西以F1断层为界,上以-180m隔水煤柱为界,下至-500m水平。

③ 水文地质情况

大兴煤矿井田内共有6个相对含水层和4个相对隔水层组,导水裂隙不发育,含水性较差,煤层本身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上部水淹区估算积水体积为1500~2000万立方米,对矿井开采形成极大威胁。

④ 煤层情况

大兴煤矿井田主要有5个煤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七煤、六煤、五煤、四煤(9号煤)、三煤(10号煤),其中七煤和四煤为全井田可采,三煤为局部可采,六煤和五煤不可采。七煤厚度0~1.79m,平均0.91m,靠近F16断层附近煤层厚度变大。上距四煤平均距离为36.27m;四煤平均厚度为0.28~7.28m,平均厚度为

3.54m,中间夹两层火成岩侵蚀层,厚0.3~0.8m,上距三煤平均间距28.42m;三煤厚度为0.04~4.02m,平均厚度为1.11m。

⑤ 矿井开拓方式

大兴煤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副井和风井三条明斜井与暗斜井分三级延深至-480m水平。主斜井由地面+282m至-55m水平,第一级暗斜井由-55m水平至-290m水平,第二级暗斜井由-290m水平至-480m水平。副斜井由地面+356m至+42m水平,第一级暗斜井由+42m水平至-290m水平,第二级暗斜井从-290m水平至-480m水平。风井由地面+282m至+75m水平,第一级暗斜井+75m水平到-55m水平,第二级暗斜井-55m水平至-290m水平。

⑥ 采煤方法

大兴煤矿采用斜坡短壁采煤法,采用打眼爆破落煤工艺,自然垮落管理顶板,开采顺序为下行式。

⑦ 提升运输系统

大兴煤矿采用三级提升,井下平巷采用人力推车;-480m水平煤炭通过第二级暗斜井提升到-290m水平,由第一级暗斜井分别提升到-55m水平或+42m水平,再由主、副井分别提升到地面;材料和设备下放与煤炭运输方向相反。

⑧ 通风系统

大兴煤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由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⑨ 排水系统

大兴煤矿深部正常涌水量150m3/h,最大涌水量200 m3/h;矿井分三级排水,-480m水平的水先排到-290m水平,再由-290m水平分别排到-55m水平和+42m水平,分别通过主、副斜井排至地面。

(2)水害事故发生的经过

2005年8月7日13时13分左右,大兴煤矿上部水淹区-290m标高防水煤岩柱被破坏,发生透水,透水发生后,主、副井井筒均有雾气冒出,出现反风现象。13时30分,副井调度室接到-290m水平西三暗斜井绞车房(-281m)电话,说“水很大,我跑不出去了,„„”,但话未说完电话就断了,说明此时水已涨至-283m绞车房。14时,水涨至离主井口80m(斜长),此时水位为+245m。透水后原四望嶂一矿明斜井水位从+262m降至+255.5m,下降6.5m,经专家估算,矿井总透水量约为25万立方米。

(3)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和专家组技术鉴定,认定在主井东翼四煤-400m石门以东150m附近,由于煤层倾角大(75°左右)、厚度大(3~4m),小断层发育,煤质松散易塌落,-400m以上各水平在生产过程中煤层均发生过严重抽冒。在此抽冒严重的情况下,大量出煤,超强度开采,致使-180m水平至-290m水平防水煤柱抽冒导通了+262m水平-180m水平的水淹区,造成上部水淹区的积水大量溃入大兴煤矿,导致事故的发生。

(4)事故防范措施

① 对开采区域上部采空区有积水的矿井,必须先排空采空区积水,方可进行采掘活动,否则不许生产。

② 矿与矿之间要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留足矿界煤柱,矿井内设计的其他各类保安煤柱,一定要严格保护,如有煤柱垮塌都应及时维护,并停止出煤,更不能去偷采煤柱。

③ 对有水害危险的矿井,一定要配备相应的探放水设置,对工作面有疑点的,应采取“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④ 停产整顿煤矿在停产整顿期间,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防止停而不改,利用整改之名违法出煤生产。

⑤ 煤矿必须依法生产,依法经营,要按照规定范围开采,没有“四证一照”的矿井不得开采。

⑥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煤矿企业的矿长及其他管理人员,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事故隐患及主要危险源存在的矿井,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前。

⑦ 矿井要按核定的生产能力生产,不得超能力生产。

煤矿水害事故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

近些年我国煤矿为什么会发生如此频繁的突水、透水事故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近年来,井巷工程的掘进速度明显提高,煤矿开采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开采的深度和工作面开采空间尺度不断增大,这使水害产生的条件、水害威胁的

程度以及水害形成的机理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我们的矿井防治水技术手段落后,矿井水害条件预测的精度和广度满足不了大工作面快速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2)由于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山水害较为严重,生产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未能及时调整好快速增长的生产方式与安全配套的防治水技术措施之间的协调关系。这使矿井水害防治技术与水害安全预警措施难以满足矿井的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生产要求。

(3)因前几年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不好,造成有素质的水文地质人才流失,或因机构调整,减少了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加上规范化监管力度不够,致使现有的防治水技术和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严重不足。

(4)近些年,随着大量小煤矿的关闭和部分国有矿井因资源枯竭及其他原因而废弃,使得生产矿井周边形成了因废弃矿井而产生的新的水源和导水通道,由于对该类型矿井废弃和关闭过程中没有采取切实的水害监测和防范措施,没有进行矿井关闭后可能诱发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的研究与评价,缺乏关闭矿井相关工程和技术资料的系统整理与管理,对废弃矿井突水条件的认识防范技术准备不足。

(5)矿井水害条件的实时监控与预警装备落后,造成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孕育和发展过程中的水害隐患未能超前发现和预警。

(6)对隐蔽型导水构造的精细探查技术与装备不足,造成了对矿井导水通道的位置、分布、性质等的先知性和预先防范措施不到位。

(7)矿井防治水知识的普及力度有待提高。

如何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

为了有效遏制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力气,曾先后颁布、发行了很多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方面的指导意见、文件等。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监察局,根据我国煤矿现阶段的矿井防治水情况重新修订颁发了《煤矿防治水规定》,这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视。3.28王家岭透水事故发生后,山西省再次细化了矿井防治水的要求,“有掘必探,有采必探”都是为了有效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1)煤矿水害产生的三大因素是水源、水量、导水通道。要想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查明这三大因素是关键。其中水源、水量在这三大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在煤矿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查明矿井范围内的水源、水量及其存在的形式、范围、水源补给和排泄分布特点,其次就是查清贯通这些水源的通道。如果这三个因素工作做好了,我们的矿井防治水工作就能迎刃而解,有的放矢。那么这一工作如何做,就要求我们的矿井地质人员,要精细的探查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利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技术、不同的装备搞清矿井范围的水源、水量、导水通道。

目前的手段主要有:1)钻探、物探方法。通过井上下的钻探、物探查清水源水量的分布。2)煤柱留设。对已清楚的水源区留设保安煤柱,隔离水源。3)疏放减压水源。

(2)矿井水害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特定的采矿条件和相应的控制与影响因素,矿井水害的形成和发生都有一个从孕育、发展到发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不同阶段都有其对应的征兆。因此在我们日常的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如果能有效地对控制和影响矿井水害的关键因素适时监控和分析,就可超前对水害发生进行预报和预警,从而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

(3)加强矿井水害防治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加大防治水技术工作与人力投入。针对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薄弱环节,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保障矿井防治水工作有效开展。与此同时,做好相关人员矿井防治水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只有我们把上述几个方面工作做好了,我们的矿井防治水工作才能真正为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矿井水害防治 篇5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巷道顶底板,含水性,电阻率

由于浅部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 使得煤矿开采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 开采环境也日趋复杂, 这就造成煤矿生产过程中突水事故的频繁发生。为了给煤矿井下安全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可以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明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回采煤层及巷道前方构造赋水性状态, 结合探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 矿井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原理及探测方法

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凭借其操作简单高效性, 探测灵敏准确性, 便于携带性、与巷道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构造耦合性好以及信噪比高。因此, 在煤矿水害探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矿井瞬变电磁法是井下利用不接地回线给巷道内布置的发射线圈施加一定的脉冲电流, 从而使回线周围空间产生一次脉冲磁场, 进而在线圈周围岩体中产生二次感应涡流场, 再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大小及衰减速度。最后根据二次涡流场的衰减速度与岩体导电性的关系, 判断周围岩体的结构信息, 如导电性、规模、产状等[2]。

由于井下巷道空间的限制, 矿井瞬变电磁法一般采用多匝小回线, 其装置可分为三种:重叠回线、中心回线和偶极装置。通过长期的测试与应用, 采用多匝重叠回线装置可以有效地探测隐伏含 (导) 水构造, 该装置的发射线框和接收线框分别为匝数不等且完全分离的两个独立线框, 以便与地下 (前方) 异常体产生最佳耦合响应。为探测工作面迎头前方的含水构造的发育情况, 实际测量时采用多方向及多组的数据采集, 以减小探测环境干扰数据的有效性[3,4]。

在井下巷道中水平放置发射线框与接收线框如图1所示。其探测巷道的顶底板正上方、正下方一定范围内岩体电阻率的分布情况;同理, 按一定的倾斜角度 (30°、45°) 放置发射线框和接收线框, 如图2所示。其探测的是该倾斜角度垂直对应的巷道顶底板一定范围内岩体电阻率的分布情况。最后经过数据的整理分析, 形成不同角度的电阻率剖面图, 然后结合本矿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预测出巷道顶板底板岩层的富水性。

2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

矿井瞬变电磁视电阻率为全空间岩层电性特征的综合响应, 瞬变电磁所观测的数据经过处理, 根据地层的电性特征, 形成了视电阻率色谱断面图, 进而进行地质解释。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演化为:

式中:C-全空间响应系数;u0-真空磁导率;V/I-接收的归一化二次场电位场电位;S-发射线圈面积;N-发射线圈匝数;s-接收线圈面积;n-接收线圈匝数;t-二次场衰减时间。

3 工程实例

为了查明某矿1100301工作面风巷底板岩层注浆后含水性进行探测, 确定底板100m范围内的赋水异常区域, 满足探测地质任务的要求, 沿1100301工作面风巷布置测线, 三个方向 (水平方向、斜向底板上方45°方向、斜向底板下方30°方向) 探测, 该三个方向的布设能够较有效地控制所需探测范围内的岩层富水性。

数据采集完成后, 经过数据的解释处理, 画出视电阻率剖面图, 图3为1100301工作面风巷底板岩层注浆后含水性瞬变电磁向上45°、水平、向下30°侧帮超前探测视电阻率剖面图。纵坐标0点为巷道位置, 纵坐标为底板探测距离。

从图3可以看出:在纵轴上0~20m层段视电阻率值逐渐降低, 含水性有逐渐增强趋势。在纵轴上20m~30m层段, 局部视电阻率值相对变低, 说明接近一灰层位局部含水性相对较强, 具体位置在距迎头5m~35m。在纵轴上35m~60m层段视电阻率值相对最低, 含水性强, 而纵轴上35~60m层段为三灰和五灰层位, 说明三灰和五灰含水性强。在纵轴上60m~100m层段视电阻率值相对较低, 表明岩层有一定的含水性。向上45°和向下30°图揭示的视电阻率值低值异常区和水平方向对应较好, 只是异常区较宽, 此为向上45°向下30°侧帮超前穿过的灰岩区长的原因, 三灰和五灰含水性亦强。

根据探测结果, 并结合本矿井的水文地质资料, 我们可以得出:勘探段太灰普遍含水, 其中三灰和五灰含水性较强。一灰层位局部含水性相对较强, 具体位置在距迎头5m~35m。针对本分析结果, 我们可以在图3所示的低阻异常区域进行打钻验证, 要求钻孔应尽可能斜穿过异常带, 确保钻孔揭露异常, 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后经过矿方打钻验证本次探测结果和揭露的地质情况相吻合, 有效的预测了顶底板岩层的含水性。

5 结论

矿井瞬变电磁法观测的是纯二次场, 可以自动消除一次场对观测信号的影响, 具有对低阻体敏感, 分辨率较高的特点, 它可以探测巷道顶底板和掘进迎头前方的含水异常区以及陷落柱、断层、岩溶和裂隙发育区等构造的赋水性, 为矿井防治水害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孔德山, 等.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工作面顶板岩层含水性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0, 37 (3) :31-33.

[2]杜贤军.瞬变电磁在矿井水害探测中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 2011, 2:213-226.

[3]闫勇.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在矿井防治水中的应用[A].陕西省地球物理文集 (八) :深部矿井灾害源探测实践[C].2008.

矿井水害防治 篇6

关键词:奥灰水,井下探测,水害治理

平朔井工一矿位于宁武煤田北端, 地处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境内, 井田面积20.20 km2, 矿井主采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组4#和9#煤层。随着煤炭资源采掘深度的不断加深, 煤层带压开采问题逐渐突出。虽然井田奥灰水突水系数较小, 但井田断层相对发育, 又有白家辛窑向斜及安家岭逆断层穿过, 存在构造裂隙与奥灰含水层导通的可能, 为防止煤矿底板承压水突水事故发生, 有必要对9#煤层底板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分布特征、导水情况等探测技术进行研究, 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水技术措施。

1水文地质概况

平朔井工一矿位于神头泉泉域的北部, 为神头泉域岩溶水系统平鲁盆地中等富水区, 宁武向斜浅埋径流区七里河径流带。井田构造受到宁武向斜、芦子沟背斜、白家辛窑向斜及二铺背斜控制, 同时井田内断层和陷落柱较为发育, 使得该区构造比较复杂。井田自上而下主要有第四系、新近系松散孔隙含水层, 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 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太西区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为井田内主要含水层, 太西区部分段奥灰岩溶水水位标高高出9#煤层底板100多 m, 属于带压开采。根据计算, 突水系数最大为0.04 MPa/m, 小于不完整底板条件下临界突水系数 (0.06 MPa/m) [1,2]。

2太西区地层的电性分层

矿井高分辨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属全空间电法勘探, 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 电流通过布置在巷道内的供电极, 在巷道周围岩层中建立起全空间稳定电场, 通过对所测的视电阻率分析, 确定富水区域及含水构造的分布状态。

根据井田内钻孔的三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 可以获得钻孔下各岩层的视电阻率数值, 据此可获得太西区各套地层的视电阻率特征, 进而可以对太西区的地层电性进行分层, 为正演模拟提供可靠的地电模型。从太西区中选取6个分布均匀的钻孔, 对6个钻孔的三侧向电阻率曲线分别进行分析, 钻孔分布如图1所示。

数字化6个钻孔的三侧向电阻率曲线后, 得到如图2所示的原始曲线。 根据图2, 太西区地电层按照从浅到深的顺序, 被划分为6层 (表1) 。

3典型地质异常体电阻率模型的建立

太西区9#煤巷道在掘进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含水陷落柱、导水断层等隐伏灾害性地质体。这些地质体因含水或岩性相对围岩发生变化而导致其电阻率与围岩产生差异, 使得井下高分辨直流电法能在理想情况下将其分辨出来。为研究上述各地质异常体的电性反映, 分别对其进行建模。

针对陷落柱、溶洞、导水断层, 建立全空间地电模型如图3所示。设定地表以下存在7层电性介质, 并设定9#煤中存在500 m长的掘进巷道, 地质异常体为立方体形, 在奥灰地层中发育, 位于巷道正下方58~158 m深, 电阻率为10 Ω·m。在巷道中轴线上以点距10 m布置测点, 使用对称四极剖面法进行测量, 设定A与B电极间的距离为90 m、 M与N电极间的距离为10 m。

根据正演计算获得的视电阻率曲线如图4所示, 分析认为, 低阻陷落柱位于横轴[-20, 20]之间, 该位置与曲线低阻凹陷吻合;溶洞位于横轴[-10, 10]之间, 横向位置存在一个震荡的低阻凹陷, 两者吻合较好;导水断层位于横轴[-10, 10]之间, 曲线存在2个低阻凹陷, 这2个低阻凹陷之间存在一个相对高阻, 反映了断层模型的水平位置。

4适合太西区的装置类型

针对太西区9#煤巷道的地质条件、构造情况, 对建立的地质异常体模型进行各种装置的高分辨直流电法正演模拟, 以正演结果为基础判断、挑选最适合研究区的工作方法。

4.1联合剖面法

联合剖面装置如图5所示, 该装置分别使用图中A、B两个电极与无穷远处的电极形成回路来发射电流, M、N两个电极接收电位差, A、B、M、N电极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根据太西区的地电特征, 井下联合剖面法可用来寻找和探测相对于围岩为低阻或高阻的陡立产状地质体, 如破碎带、岩溶洞等。

联合剖面法对异常体的分辨能力强, 且可以转化为对称四极剖面装置, 宜作为太西区9#煤巷道中探测底板下发育的断层、陷落柱等电性异常体的直流电方法。

4.2三极电测深法

三极测深装置如图6所示, 该装置使用A极与无穷远处的B极形成回路来发射电流, M、N两个电极接收电位差, 保持距离相对固定, AO距离相对扩大。记录点为MN的中点。

该装置可用于探查奥灰顶界面起伏形态、岩溶发育情况以及探测底板砂岩水、断层、陷落柱等电性异常体。其中一个供电电极位于无穷远处, M、N电极可以在掘进面或巷道端面处布置, 避免了探测的盲区, 适宜作为太西区9#煤巷道选用的高分辨直流电方法, 尤其是在掘进面底板探测时使用。

5高分辨直流电法试验

为从实际研究三极测深装置和联合剖面装置的探测效果, 选择在太西区19106工作面主运巷和辅运巷进行上述2种方法的实际探测工作, 对比已揭露的断层, 分析2种装置的探测效果。

5.1联合剖面装置试验

采用联合剖面装置对9#煤巷道已揭露的断层进行探测, 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的规律。联合剖面装置的施工布置如图7所示, 方框为联剖测点, 点距10 m, 测线布置在DF10断层正上方。共布置15个测点, 测线总长140 m, 设置极距为40 m, MN为10 m。使用采集到的数据绘制的联剖曲线如图8所示, 实线对应MNB装置, 虚线为AMN装置的视电阻率曲线。由图8可见, 2条曲线跳跃幅度较大, 特别在右段, 曲线整体上升或下降, 表现较为凌乱。根据巷道底板实际情况, 认为是由于底鼓等造成底板凹凸不平从而形成电性不均匀体。为此, 对实测数据进行F比值处理, 以削弱不均匀体的影响。对实测数据进行F比值后得到的曲线如图9所示。

由图9可见, 2条曲线蹦跳程度减弱, 形成2个明显的交点。第1个交点为正交点, 位于接近6号测点处。正交点为对底下低阻体的反映, 说明该处存在低阻地质异常体。由地质资料可知, 该处存在DF10断层, 断层向右倾斜。因此, 该正交点为DF10断层的低阻反映。同时, 观察该正交点两侧曲线开岔程度可以发现, 右侧曲线明显相对更靠拢, 这说明了低阻体的倾斜方向, 且与DF10断层实际倾向一致。第2个交点为反交点, 位于11—12测点之间。反交点表示存在高阻体, 因此推断该位置处存在相对高阻地质异常体。根据地质资料可知, 该处存在一个较小的f25断层。因此, 该反交点为f25断层的电性反映。同时, 该反交点左侧曲线相对更靠拢, 说明f25向左倾斜, 这与实际情况一致。

5.2三极测深装置试验

对2条巷道各布置1 km的测线进行了三极装置数据采集 (每10 m布置1个测点) , 即对测线处底板下岩层的视电阻率分布特征进行了探测。对三极装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异常处理后得到的19106辅运巷和主运巷测线的视电阻率异常断面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

在辅运巷测线断面图 (图10) 中, 测线左半段存在相对低阻异常。由相关施工布置图可知, 该测线中段处9#煤底板等高线为低值圈闭, 表示该处为向斜中心。据此可以推断该向斜中心处裂隙发育且富水, 形成相对低阻异常。该测线上较大的断层只有DF10, 从该测线断面图上可以发现, DF10断层处存在相对低阻异常, 据此可以推断DF10断层在该处可能富水。同样, DF10断层也穿过主运测线上的A96点附近。从主运测线视电阻率异常断面图 (图11) 可以看到, DF10断层处为低阻异常, 据此推断该断层在A96测点附近富水。两测线断面图在其他位置也显示了一些相对低阻异常, 这些异常为其他小断层和富水裂隙的电性反映[3]。

6太西区奥灰水治理措施

根据太西区煤层带压开采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 制定防治水技术路线:坚持“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的原则;以“疏水降压, 防治结合, 以防为主”为总体方针;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工作面条件探查相结合, 以工作面防治水为重点, 重点探查垂向导水通道 (陷落柱、断层、裂隙密集带等) , 采用井上下立体综合探查手段, 物探与钻探相结合, 以井下探查工程为主”作为防治水工作的总体思路, 最终实现井工一矿太西区安全生产。

(1) 工作面回采前, 对封闭不良钻孔必须提前进行封堵, 确保不会因封闭不良钻孔而引起突水事故。

(2)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并完善水灾避灾路线, 进行水害避灾演习。

(3) 工作面回采后, 建立防水闸墙或防火密闭墙对工作面进行封闭。进行采空区积水动态监测, 定时对采空区积水进行疏放。

7注意事项

(1) 井下掘进巷道超前探测主要采用井下直流电法探测技术, 研究掘进面前方地层电性变化规律, 预测掘进面前方含水体、导水构造等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必要时应进行瑞利波探测。

(2) 工作面回采前, 应采用音频电透视、直流电法和坑透 (或槽波) 探测顶底板60 m范围内的煤岩层的富水性、断层、破碎带、采空区、暗河、暗沟、陷落柱等, 并对顶底板富水异常区及构造异常区进行钻探探查。

8结语

平朔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 直接坐落在奥陶系灰岩之上, 受底部的奥灰强含水层影响较大, 奥灰水富水性好, 水量极大, 如果导通奥灰水, 将发生严重的水害事故, 甚至淹井。矿井高分辨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可以较好地探测富水区域及含水构造的分布状态, 因其通过布置在巷道面上的电极发射电流和接收电位, 当改变电极的相对位置关系时, 可以衍生出多种装置。本文针对太西区的地质条件, 通过正演计算, 确定联合剖面和三极测深装置适合太西区地质与地电条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太西区的奥灰水治理措施, 在工作面掘进和回采前查明了灰岩含水层富水性的分布情况, 将奥灰水的威胁降到最低, 对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回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煤炭地质115勘察院.山西省平朔安家岭一号井工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R].朔州: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 2007.

[2]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水文地质队.平朔矿区安家岭一、二号井工矿防治水水文地质勘查报告[R].朔州: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 2009.

刍议煤矿井下水害防治技术 篇7

当前中国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而煤矿开采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危险情况,如煤矿井下水害。煤矿井下水害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相关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煤矿企业需针对煤矿井下水害产生的原因来选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保证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避免水害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 针对煤矿井下水害的研究

1.1 煤矿井下水害的形成条件

煤矿井下水害的形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a)煤矿井下工作区附近有丰富的水资源,即饱和含水层,这样井下的水就拥有较大的势能;b)井下存在矿井突水通道,水可通过这些突水通道涌入煤矿井下工作区中。这种突水通道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也可能是由于采矿等人为活动所导致。一旦具备水源和水通过的途径,煤矿井下就很容易形成水害[1]。

结合长期以来煤矿水害出现的经验和教训,煤矿水害发生的诱因主要有:未勘测清楚具体的水文地质情况,采矿区位于水层或断水层、陷落柱与敞开隔离煤柱,单凭借经验主义而未能实施探放水的规章制度,随意施工、方案不合理;地面的防洪、防水手段及管理方法不明确,由于地表水大量流入井下,导致大体积水灾;井巷施工质量不合格,从而使得矿井井巷中出现大面积塌落、冒顶、跑沙现象,以至于引发透水事故;巷道或工作面设计的位置不对,巷道穿过了含水量较多的底层或靠近采空区的老塘水,施工过程中对于地层的扰动使得地下水通过缝隙渗入工作面中;排水各方面设备选取不合规;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引发巷道穿透积水区;未能及时维护排水设备,排水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或功率不足都会导致积水无法及时排出井外。

1.2 煤矿井下水害的类型与特点

针对煤矿井下水害的类型研究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a)含水层水。含水层水是煤矿井下水害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自于地表水或大气降水,由外界直接流入矿井之中,对自然天气情况及地表水文地质情况的掌握能有效防止煤矿井下水害的发生;b)地表水。由于采矿会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巨大的改变,这就使得地表水资源可通过地面塌陷、煤层露头、岩石风化的破碎带进入到矿井中,从而导致煤矿井下水害。由地表水导致的煤矿井下水害与当地的降水量成正比,降水量越多,煤矿井下水害越严重,当然这种情况是出现在有破碎带形成通道的情况下;c)采空区的老塘水。很多煤矿周边都会存在采矿活动完成后留下的废弃巷道和采空区,这些区域内的积水没有得到处理,而外界或地下水的不断渗入会使得采空区形成大量老塘水,对周边正在开采的区域形成了巨大隐患。同时这种老塘水大多数都是由于小煤窑私自开发导致的,没有精确的地图能对这种老塘水进行定位,在开采新煤矿时就面临巨大的隐患;d)地层承压水、断层水及岩溶水等。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不同,在石灰石地带,由于水的长期冲刷使得地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空洞,这些空洞能承受的静水压力小,且还在不断地被水侵蚀,地面水或含水层的水很容易就能通过这些空洞渗入到矿井工作面中。

2 煤矿井下水害的防治技术与有效防治措施

2.1 采取措施查明煤矿井下的水文地质状况

在煤矿开采之前,了解矿区周边水文地质状况至关重要。查明矿区周边水文地质情况需做到以下几点:a)在井下工作开始前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去井下进行调研,全面掌握井下地质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水害发生的诱因;b)坚持“有疑必探、预测预报、先治后采、先探后掘”的原则,对于任何可疑方面都要详细探究,利用科学的操作制度来保障井下煤矿开采的安全性;c)充分使用各种先进的物探手段,收集准确而真实的水文地质情况,了解周边是否存在采空区或废弃巷道,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措施防止水害造成巨大损失,保证井下安全生产。

2.2 采取措施科学布置采掘工作面与采区巷道

采掘工作面和采掘巷道的科学布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而科学布置是要建立在勘探数据的基础之上的,相关企业需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基本要求,在了解矿区下的水文地质情况后合理布置采掘工作区和采区巷道,在存在水患诱因的区域设立隔煤柱,保证采掘工作区域水体之间有充足的距离。在地下水含量较为丰富的工作面要及时对采掘区进行水泥加固和水泥注浆,防范于未然。

2.3 采取措施科学防治承压水与含水层水的危害

承压水与含水层水对于煤矿井下工作危害巨大,为避免这种危害需做到以下两方面:如开采区域含水层距离较近,地质应力很有可能会比隔水层的承受力高,此时极易出现井下突水事故,因此在开采过程中要把握煤层和含水层的距离,在巷道开采已接近煤层边界时要尤为重视。另一方面,采空区塌落后会形成3个破坏带,自下而上分别为岩层崩落带、岩层裂缝带和无裂隙沉降带。为避免煤层上层水沿裂隙带涌入井下,必须要保证上部水体与开采煤层的垂直距离大于崩落带和裂隙带高度之和。

2.4 采取措施科学防治岩溶水的危害

岩溶水是较为难以控制的水害,要防止岩溶水对煤矿井下开采造成危险,必须充分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如煤矿开采地区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规律,勘察采区巷道是否穿过了地下暗河或靠近地下暗河,在实际开采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地下暗河。地下暗河的发育或对周边岩层造成影响,对靠近地下暗河的采区巷道要注意对岩层进行加固[2]。

2.5 塌陷区治理

利益的驱使使得中国早期有很多小煤窑私自开采煤炭资源,这不仅导致了煤炭资源大量浪费,还造成了大量地面塌陷区。无序开采使得地层稳定性被破坏,而地表水和雨水可通过塌陷区流入地下,最终形成了采空区的老塘水。很多小煤窑在私自开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老塘水,从表面上又看不出来,以至于煤矿企业在正常开采过程中很容易碰到由小煤窑开挖留下的老塘水,很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3]。因此在开发煤炭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塌陷区的治理,通过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塌陷区位置,开采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塌陷区。如塌陷区实在无法避免,可对塌陷区进行一定的处理,在塌陷区底部用废钢管或铁轨搭建骨架,然后向井内投入沙包和石块,石块上部用水泥浆砌片石,塌陷区周边挖排洪沟,既稳定了塌陷区周边的地质状态,又可将塌陷区中的水引出。详情见图1。

3 结语

经济发展使得中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矿井水害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煤矿水害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煤矿正常生产,还危害着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新时期的煤矿井下开采必须要利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煤矿井下水害。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将煤矿井下水害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康健,王志超,王洪波,等.煤矿井下水害事故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4,24(6):569-572.

[2]李俊杰,李俊庭.王庄煤业矿井水害综合治理的探索和研究[J].煤炭技术,2012,31(4):129-130.

矿井水害防治 篇8

东河煤矿是太原煤气化集团公司于1998年6月购并蒲县四座小煤矿经过技改后,在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核定为生产能力66万t/a的生产矿井,从2006年到2011年东河煤矿生产能力为66万t/a。东河煤矿井田东南部已经被原东河煤矿和一些小窑的私开乱挖后形成了大片采空区。2008年以前东河煤矿井田周边曾经有16个有证煤矿,从我矿工程技术人员对周边煤矿井下实测和走访调查发现,多数周边煤矿都存在不同程度越界开采东河煤矿井田内2#煤层资源,形成了采掘范围不十分明了、有无积水不十分清楚的采空区域,从而对东河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我矿2008年“2.24”透水事故就是深刻的教训。做好东河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已成为确保东河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水灾事故是矿井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长期以来,因为煤矿水害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极为惨重。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全国有250多个矿井被水淹没,死亡1700多人,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2003年以来,我国煤矿发生特大突水事故15次,其中国有重点矿井2次,地方国有煤矿5次,乡镇煤矿8次。由此可见,煤矿水害已成为影响煤炭生产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扎扎实实地做好防治及抢险救灾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水灾事故主要是在从事煤矿井下开拓、掘进、采煤、探放水等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一般分为岩(煤)层含水层出水、老窑区积水突水、地表(河流、洪水)渗入、上水平积水渗入、小窑或承压水通过导水构造((断层和无碳柱)、封闭不良钻孔导入矿井等几种类型。水灾事故能造成人员被困或伤亡、设备被淹、巷道被毁,大的井下水灾事故甚至造成矿毁人亡。

造成井下水灾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井下采掘引起地表塌陷致使湖泊、水库、河流在短时间内大量导入井下;或者采掘引起的塌陷区充填不实降雨通过河道低洼沟谷里形成的塌陷裂隙大量导入井下;或者在正常的开拓、掘进中与井田周边小煤窑滥采乱挖越层越界开采形成的采空积水区打透;或者探放水工作失误、发生误揭断层(或者导水断层)、误揭小窑老空区、误揭导水无碳柱或者封闭不良形成水害事故等。

现阶段东河煤矿主采2#煤层,井田四周曾有16座生产煤矿,由北顺时针方向编号为:郭家山煤矿、石家山煤矿、小柴沟煤矿、大柴沟煤矿、光道煤矿、晋源煤矿、官庄河煤矿、卧牛渠煤矿、恒运煤矿、油房南煤矿、新星煤矿、大石洼煤矿、杏岭西煤矿、隰东煤矿、油房北煤矿、辛庄煤矿。其中大柴沟煤矿、光道煤矿、晋源煤矿、官庄河煤矿、恒运煤矿、油房南煤矿、油房北煤矿、大石洼煤矿经调查发现都有越界开采行为,隰东煤矿在东河煤矿地测部对其井下实测,在与东河煤矿三采边界处仅留设10米的保安煤柱,并且在此煤柱上有两个密闭,据其负责生产的武矿长讲密闭前方有采空区但范围不明,由此说明隰东煤矿有越界开采的重大嫌疑。井田东南大柴沟到东河村18座私采乱挖小煤窑已被关闭,虽然对私采乱挖小煤窑井口采取相应填充等补救措施,但井田周边上述所有小窑开采后形成的采空积水对东河煤矿2#煤层的开采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东河煤矿的防治水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探、防、堵、疏、截、排”的综合治理措施。

矿领导、各业务职能部室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各采掘辅助队组要认真吸取我矿“2.24”、王家岭“3.28”透水事故的教训,在地测防治水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原则和矿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水措施组织生产,决不可掉以轻心;如果一旦发生出水事故,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应急救援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减少伤亡。为此特编制东河煤矿矿井水害预防与处置措施。

一、矿井水害预防与处置领导组 组 长:矿长、党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

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矿长、其他副职矿级领导

成员:矿长助理、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部长、生产技术部部长、安监处副处长、矿调度主任、机电部部长、通风区区长、供应部部长、保卫部部长、党委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工会副主席、财务部部长、企划部部长、采掘辅助队负责人、选煤厂车间主任、矿团委书记、综合办主任、驻矿急救站负责人。

矿设立矿井水害预防与处置指挥部,指挥部在矿调度(为全矿的灾害预防与处置指挥中心),总指挥为矿长、副总指挥为矿总工程师。日常矿井水害预防与处置总指挥当日值班矿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其他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矿调度电话:(程控)0357--5352003

(内部)摘机直通或8122 8123

二、矿井突水征兆分析

要做好矿井水害预防和处置措施首先必须弄清导致煤矿水害发生的矿井充水水源,无论是来自地面还是地下,均有源头可寻;充水水源聚集起来对煤矿形成威胁,需要一定的充水通道和充水过程;有了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是否能够溃决成灾,需要一定的充水强度是前提与条件。因此,水害事故发生前一般均会显现出各种各样的透(突)水征兆,有时这些透(突)水征兆还非常明显,只要能够有效辨识,就可避免重大透(突)水事故的发生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1、一般征兆

(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滴、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听到水的“嘶嘶”声;

(4)工作面顶底板显现压力增大,出现折梁断柱、顶板下沉或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臌。

2、工作面底板岩溶含水层突水征兆(主要是带压开采的矿井)

(1)工作面压力增大,发生片帮、底板臌起,底臌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工作面气温降低,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色变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的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征兆

(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淋水,且滴(淋)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逐渐增加,直至出现大量溃水、溃砂;

(3)顶板发生溃水、溃啥,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4、老空积水区透水征兆

(1)井下滴水、淋水并含有大量H2S气体,或呈酸性;(2)突水水势迅猛,水流速度快。

以上预兆是典型的情况,在具体的突水事故过程中,并不一定全部表现出来,所以应该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

5、井下遇涌(淋、突)水点时,应加强观测记录,记录涌(淋、突)水时间、地点、确切位置,涌(淋、突)水层位、岩性、厚度,涌(淋、突)水形式,围岩破坏情况等,并确定涌水量、水温、水质和含砂量等,同时,应当观测附近的涌(淋、突)水点和观测孔涌水量和水位的变化,并分析涌(淋、突)水原因。

按照涌(淋、突)水点每小时水量的大小,将该点划分为4个等级:

(1)小突水点:Q≤60m3/h;

(2)中等突水点:60m3/h<Q≤600m3/h;(3)大突水点:600m3/h<Q≤1800m3/h;(4)特大突水点:Q>1800m3/h。

三、针对矿井突水征兆应采取的水害预防措施

1、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严明职责;成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有效的防排水设备和设施;并建立专业的探放水队伍。

2、加强所有入井职工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职工真正掌握防治水工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井下突水征兆的有关知识,每年组织井下职工开展一次水害应急救援演练,提高职工防治水的技能和抵御水害的能力。基层班组长、区队长和探水队员必须经过防治水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且每季度对上述人员必须进行一次防治水知识的复训。

3、加强矿井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工作,采用先进的井上下物探、化探以及钻探多种手段对比,摸清矿井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小煤矿的积水聚气情况,了解其采掘情况;及时将井田内的各种地质构造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制定探放水及过构造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严禁在水害不明区域进行采掘作业。

4、严格执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隐患通知单制度。要求任何发现突水征兆和水害隐患的个人或者采掘辅组队都应停止一切采掘作业,及时上报矿调度室详尽的突水征兆和水害隐患情况,不得擅自作业;调度室在接到井下汇报的突水征兆和水害隐患汇报地面当班值班领导,当班值班领导要召集安监处、地测部、生产技术部门等有关生产业务部门对井下汇报情况进行分析必要时要井下现场观察,然后制定具体措施;最后调度室根据安监处、地测部、生产技术部门制定的要求进行下一步工作。在情况危急时矿调度室要立即给受水害威胁的地点和区域下达撤人的命令。

5、矿机电部和地测部定期检查并完善矿井防排水系统,防排水设施、设备应满足排放预测水害的能力。矿机电部每月不少于三次对防排水系统,防排水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十日内整改完毕。完善水害预警设施,机电队要将井下各采掘工作面通讯电话安设齐全,并且确保完好;采掘队组要确保个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通风区和安监处根据水害应急救援预案要求规范井下巷道标识和井下避灾路线标识,并使所有入井人员熟知。

地测部根据东河煤矿井田的主要水害类型和可能发生的水害事故,制定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为矿井安全管理人员、调度人员以及井下采掘辅助队班组长以上干部熟知和掌握;同时地测部每年根据井下生产现场收集到的周边小窑调查资料和揭露收集到的水文地质资料以及矿井水灾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编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6、开拓、掘进工作面和存在水患威胁的回采工作面都必须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接近含水层和导水构造(断层、无碳柱)、积水老空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地测部应当确定探放水警戒线、留设合理防(隔)水煤(岩)柱、编制探放水设计、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业务部门会审后,交付探水队组织实施,矿跟班带班领导、安全员、质量验收员对个开拓掘进工作面的探放水情况与钻探孔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进行监督检查。

7、专业探水队在探放水之前,要求参与现场操作人员、管理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井下突水征兆的有关知识,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规定的钻孔参数进行探放水作业,尤其在钻孔深度上不得弄虚作假。探水队探放水人员必须熟知矿井水害应急处置措施,在探放水作业中发现突水征兆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8、探放水过程中应按照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全过程监测监控,并在打钻地点和附近安设专用电话,遇水压突增或聚气等险情要及时汇报,以便通过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不得盲目作业。

9、矿井避水灾路线

井下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熟悉避水灾路线。

二采区: 工作面→东运输大巷→东进风巷→副立井→地面;

或者工作面→东运输大巷→主斜井→地面

三采区: 工作面→三采运输下山→三采运输大巷(或者三采进风大巷)→西运输大巷→副立井→地面;

或者工作面→西运输大巷→回风立井→地面 运输大巷: 运输大巷→东进风巷→副立井→地面; 或者运输大巷→主斜井→地面

回风大巷: 回风大巷→运输大巷→西进风巷→副立井→地面; 或者回风大巷→运输绕道→主斜井→地面

四、矿井发生水害时应急处置措施

1、当工作面出现一般征兆时,当班班长立即派人汇报矿调度室,在工作面观察情况,并清理好退路,发现情况必须立即撤出工作面。

2、当工作面出现气温降低,或者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时,工作面作业人员必须立即撤到较高地势的新鲜风流中,向调度室汇报。

3、工作面顶底板显现压力增大,出现折梁断柱、顶板下沉或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臌时,工作面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同时迅速加固工作面支护,清理好退路。

4、当工作面出现矿井突水征兆分析中2.3.4情况时,工作面带班的副队长或者班长立即安排当班电工切断电源(在上一级进行切断),关闭供水阀门,清点人员撤出工作面到地势较高的新鲜风流中,并立即向调度室汇报。

5、出现矿井突水征兆分析中1.2.3.4情况时,调度室接到汇报要详细记录工作面突水征兆,立即汇报矿长、安全矿长、总工,通知总工、地测、安监和有关部门下井实地勘察,确认没有水害和其他危害时,方可恢复正常作业,否则停止采掘工作,立即进行探放水或组织排除其他危害。

6、工作面在钻眼过程中,发现有水从眼孔中流出(涌出)时,立即停止钻眼,不能拔出钻杆,采取必要的封眼措施,切断电源(从上一级切断电源),关闭供水阀门,撤出人员,向调度室汇报。

7、当工作面出现小突水点(Q≤60m3/h)情况时,工作面停产。出现中等突水点(60 m3/h< Q≤600 m3/h)情况时,采区停产。出现大突水点(600 m3/h< Q≤1800 m3/h)和特大突水点(Q >1800 m3/h)情况时,矿井停产。停产后,由矿地测部编制专项措施排除隐患,隐患排除不彻底不得组织生产;在排除过程中若发现新的隐患或技术难题向集团公司总调和地质测量部汇报。

8、掘进工作面出水时,首先是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在带班长的统一带领下,迅速撤离工作面,在顺槽巷道口与上下山或大巷相交附近处或其他方便的地方用电话立即汇报调度,按照矿井的避灾路线结合巷道标识进行撤退至安全地带或地面。

9、回采工作面出水时,首先在带班长的统一指挥下,沿标高较高的顺槽向上山、上一水平或大巷撤退,撤退的同时在方便的地方尽快将出水情况报告调度室。

10、矿调度接出水事故报告后,根据水情立即通知救护队,并向集团公司总调度室报告。同时调度室根据出水事故地点和可能涉及的地区,通知有关人员撤出危险区。

11、井下突然发生出水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除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外,应立即组织抢救,加固工作面。如水势大无法抢救,应组织人员迅速按照避灾路线撤至上组煤或地面。严禁出水点事故报告人员在没有安排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二次进入工作面出水点查探水情。

12、出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出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灾害预防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出水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出水点附近及下山的独头巷道。根据《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立即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同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制定抢险救灾方案。

13、矿井出水后,发现有人被堵于井下,应首先制定营救人员的措施。搬运和抢救遇险者,要防止突然改变伤员已适应的环境和生存条件,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14、掌握出水灾区范围。如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中有生存条件的地点,进入该地点的可能通道,以便迅速组织抢救。

15、加强排水与抢救中的通风,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一切火源。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聚集和涌出。

16、位于出水下方的工作人员在撤离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管路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防止被水中滚动矸石和木料撞伤;遇到水势很高的水时,要尽快屏住呼吸,用手抓住管路等固定物体用力闯过。水头过后,水势减弱,借助巷道壁或其他物体,攀附着往外撤离,直到安全地点。

17、如出水事故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18、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

19、当井下工作人员发现撤离通路已被水隔断,就要迅速寻找位置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点躲避。

20、当出水水源来自老空、老塘积水时,工作人员在撤离时应采取措施,如佩戴化学氧自救器,用湿毛巾掩住口鼻等,以防止因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中毒或窒息。

21、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工作面躲避(非下山),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定期的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22、按照抢险救灾方案立即组织抢险,在出水事故发生后,井下排水设备立即启动,同时增设管路排水,增加必须的排水设施。

23、如系老空区水突然涌出,往往带有大量的有害气体,要保证正常通风,排除有害气体。

24、必须了解出水的地点、性质、估计突水量、静止水位、突水后涌水量、影响范围、补给水源以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25、按积水量、涌水量组织安排,同时发动群众堵塞地面补给水源,排除有影响的地表水,必要时采用灌浆堵水。

26、抢险救灾结束后,要对出水点详细检查,实时监控,采取措施,防止二次透水事故发生。

27、加强排水与抢救中的通风,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一切火源。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聚集和涌出。

福建煤矿水害防治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9

但近10 年来,福建煤矿水害事故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尽管有关管理部门和煤矿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在煤矿水文地质特征、水害事故特征及原因分析、防治技术与对策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1-7],但煤矿水害事故仍然频繁发生,主要表现为老窑、采空区透水和煤系底部栖霞灰岩岩溶水的突水。

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因此,总结福建省煤矿水害的特点,分析煤矿水害的原因和防治水现状,提出防治对策,对指导煤矿的防治水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水害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福建煤矿水害的特点

1. 1 地质概况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面积12.3万km2,其中含煤地层分布面积7 000多km2,出露面积1 746 km2。福建省煤矿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的西南部即闽西南地区,位于东经116°10'~118°25',北纬24°25'~27°,分别为永安煤矿区、大田县上京煤矿区、龙岩—永定煤矿区和天湖山煤矿区等煤炭生产基地。主要含煤层位为下二叠统童子岩组(俗称童子岩煤系),上覆上二叠统翠屏山组与煤系为假整合接触;下伏下二叠统文笔山组和栖霞组与煤系整合接触,童子岩组由泥岩、粉砂岩、砂岩和煤组成,总厚度约为800 m。童子岩组地层分为3段:第1段(P1t1)、第2段(P1t2)、第3段(P1t3);沉积类型有3种:西部条带的连城类型,仅第3段含煤;中部条带的龙岩类型,第1段、第3段都含煤;东部条带的天湖山类型,仅第1段含煤。各矿区内划分为若干井田(或块段),各井田(或块段)煤层赋存状况变化较大,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倾角随构造变化而异,一般为15°~70°,煤层顶板多为细粉砂岩和泥岩,煤质均为中高变质无烟煤,含煤岩系中含弱—中等富水性岩层,矿井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1]。

1. 2 水害类型

根据煤矿水害发生的特点,福建煤矿水害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老窑、采空区积水造成的水害; 栖霞灰岩的岩溶水造成的水害; 雨季期间的淹井[2-3]。

1. 3 矿井充水因素

据调查,福建煤矿的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 大气降水,老窑及采空区积水,构造裂隙水,灰岩裂隙—岩溶水[2]。充水通道主要有: 构造破裂面,采动后形成的“三带”及地表塌陷,老窑、采空区和废弃巷道,软硬层接触面,封闭不好的钻孔,小型岩浆岩侵入体裂隙带。

2 福建煤矿水害及防治水的现状

2. 1 老空水透水事故频繁发生

福建多数矿区小窑采煤历史悠久,老窑密布且无据可查。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小煤窑掠夺式的非法超层越界下山开采,留下了许多采空区,且未进行地质填图,无法准确了解其分布状况。这些新老小窑、采空区不仅可能积水,而且造成与地表水体有水力联系或成为大气降水的入渗通道,留下了许多水害隐患[2-3]。老空区透水事故频繁发生,典型案例有:

1) 2005 年5 月28 日新罗区雁石镇赤坑煤矿的老空区透水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 2010 年7 月8 日永定县龙潭镇老寮坑煤矿的老空区透水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 2 栖霞灰岩岩溶水突水事故日益突出

童子岩煤系地层本身属弱含水岩系,正常情况下文笔山组泥岩起着隔离栖霞灰岩的作用,栖霞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不是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但该煤系地层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断裂构造发育。在童子岩煤系地层与栖霞灰岩之间普遍发育缓倾角断裂,造成文笔山组泥岩,甚至童子岩组一段地层的部分缺失,其下盘多为栖霞灰岩,栖霞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压力大、水头标高高; 而上盘多发育切穿煤系的高角度导水正断层,深部开采容易揭露断层,刚揭露时可能充导水性不强,有滞后突水现象。巷道揭露及采动后,由于矿压的作用,岩体应力重新分布,使断层或裂隙“活化”,成为强渗通道的导水断裂带,加之岩溶裂隙承压水的水压作用,岩溶水导入巷道造成突水的可能性极大。典型案例有:

1) 1990 年上京矿区后洋井田+500 m水平大巷的栖霞灰岩岩溶水突水事故,造成该井田300 万t煤炭资源至今尚未解放[4]。

2) 新罗区王庄煤矿因栖霞灰岩岩溶水涌水量大,水温高,被迫停产,造成经济损失[2]。

3) 新罗区白沙南煤矿区水鸭科煤矿2004、2005 年两次栖霞灰岩岩溶水突水并淹井后,进行井下强抽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造成该矿附近地表的地面塌陷和民房墙体开裂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该矿区东方煤矿2011 年“10. 20”的栖霞灰岩岩溶水突水,造成2 对矿井被淹,矿区产量减少50 万t,还影响到矿区其他煤矿的安全生产及开拓延深。

2. 3 雨季防淹井事故不容忽视

井口标高较低且布置于河流附近的矿井,雨季期间可能造成淹井事故。强降雨的大气降水通过地表塌陷和小煤窑采空区进入煤矿。典型案例有:

1) 1998 年闽北地区发生洪灾,致使邵武煤矿被淹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达3 000 万元[2]。

2) 2008 年的强降雨,大气降水通过地表塌陷和小煤窑采空区进入翠屏山煤矿,造成该矿+190 m水平的中央泵房和采区变电所被淹事故,经济损失达3 000 万元。

2. 4 探放水的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

目前,福建煤矿采用的探放水方法主要是钻探和巷探[5-6]。按照“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采用钻探和巷探方法进行水文地质探测,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钻探和巷探工程量大,进度较慢; 探放工程控制和覆盖范围小,探测盲区大,具有盲目性。因此,单纯采用钻探和巷探的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物探方法应用方面,目前福建煤电公司有1 台YDX( A) 直流电法仪,龙岩学院有1 台网络并行电法仪,且还在试验阶段,还不能正式用来探测含水异常体。

2. 5 煤矿水害防治专业技术人才长期缺乏

福建省煤矿水害防治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2011 年12 月上旬在厦门由福建省煤炭学会和福建省煤炭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煤矿防治水专题研讨会”的情况可见: 会议提交的42 篇论文中,地质专业的14 篇( 其中水文地质专业的1 篇) ,只占1 /3。煤矿水害防治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综合表现在:

1) 高水平的能独立承担水文地质专项研究课题的专家极少;

2) 煤炭生产企业缺乏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才;

3) 探放水工缺乏实战经验。

3 煤矿水害的防治对策

3. 1 加强管理

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法律法规。改变观念,要以水文地质单元或整个矿区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水害发生的规律性。充分认识老空区透水、栖霞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突水的危险性和灾害性。把水文地质的日常工作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3. 2 加强煤矿水文地质工作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结合福建省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广泛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对矿区范围内岩层的含水性,各种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特别是小窑、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和积水情况,各钻孔的封孔质量,当地的年降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充水水源和通道,编制水文地质图,指导防治水;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做好地面防水和井下防水工作[2]。

3. 3 开展煤矿水害专题研究

建立以栖霞灰岩承压含水层为研究对象的水文地质结构模型或突水机理模型。深入研究栖霞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为主的富水、高水压含水层的岩溶发育规律; 地下水在天然流场中的运移规律及其对矿井突水的控制作用; 开采条件下的栖霞灰岩承压含水层及其突水通道的变化规律; 底板破坏深度及栖霞灰岩承压含水层的导高的确定; 防水煤( 岩) 柱的合理留设及开采下限的确定。通过专题研究,为矿井突水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3. 4 改善探放水手段和装备

在小窑、采空区多的矿区或受栖霞灰岩承压含水层威胁的矿区,探放水应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有突水危险性的地段,采用钻探和物探的方法进行探水,探清积水区的距离、范围、含水量,然后用适当方法疏放[6]。

抓紧网络并行电法仪探测含水异常体试验,并在全省煤矿推广应用。其他矿井物探技术如三维地震、矿井音频电穿透技术、矿井瑞雷波探测技术、矿井地质雷达、矿井瞬变电磁法等探测方法[5],可委托给外省有关单位进行试验,寻求最适合福建省煤矿实际的探测方法。认真解析探测成果并结合探测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和开采情况,对水害隐患进行较科学、客观的预测。

3. 5 培养防治水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培育高水平的能独立承担水文地质专项研究课题的专家团队; 培养能熟练从事煤矿水文地质日常工作的水文地质工程师; 对煤矿的探放水工要加强实战培训,熟练掌握探放水的操作技能; 加强对全员进行防治水常识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

4 结语

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篇10

岗位责任制度

兴旺煤矿 2010年4月

防治水相关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

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负责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命令、决定、通知、通报。并结合本矿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对全矿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二、负责处理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监督安全规程的实施,组织落实职工技术培训,特别是新工人的技术培训计划。

三、负责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并汇审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和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组织制定并汇审全矿全部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作业规程,并认真贯彻实施,想办法制止恶性事故发生。

四、每月召开一次安全职能人员等参加的付科以上干部工作会议,研究决定安全生产中的关键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总结当月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教训,具体安排下月的安全生产工作,并保证落实。

五、坚持入坑制度实行现场办公,调查了解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狠抓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杜绝三违现象发生,免其后患。

六、对安全责任事故要亲自追查处理,坚决做到“四不放过”。

七、监督检查安全职能人员坚守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督促检查技术人员的技术管理情况,督促检查机电人员的设备完好情况。

八、负责组织领导全矿每旬一次的安全质量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组织有关人员定时间、定措施,及时处理。

九、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亲自指挥领导事故抢救,并做好事故追查、分析、处理工作。

十、对全矿的安全措施、安全规划、煤层变化、地质情况、事故分析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十一、保证安全生产的各项资金及时到位。

安全副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在矿长领导下,在本职工作范围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命令、通知、通报、搞好本矿安全生产,对矿长负责。

二、坚持安全第一,文明生产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对全磁盘井下的安全、生产、质量负全面责任,并对矿长负责,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

三、及时贯彻上级以及矿委关于安全生产的会议精神,并针对性地解决本矿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

四、经常亲自主持召开生产、安全、通风、瓦斯、机电等有关安全职能人员会议,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组织实施并认真落实检查执行情况。

五、负责组织编制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矿井一线预防灾害计划和安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和实施。

六、坚持入坑制度,实行现场办公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安全生产的事故要亲自追查处理,坚决做到“四不放过”。对三违现象要绝其根源、免其后患。

七、负责组织领导安委员会人员进行每旬三次的安全质量大检查,对检出的问题要组织有关人员采取措施及时落实处理。

八、及时掌握各工作面的瓦斯、通风、顶帮的情况,主局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九、总结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煤炭开采的技术水平。

十、亲临现场,领导和抢救事故。

十一、当好矿长助手,协助矿长抓好工作和本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生产副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命令、决定、通知、通报。

二、对全矿井的安全生产、质量负全面责任,并对矿长负责,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并对采掘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通三防”问题和事故隐患的处理负责。

三、负责检查所分管的机电科、通风科、技术科、建设队、运输队、采煤队、掘进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四、主持召集各科室、各队组研究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并保证实施,同时将实施情况向矿长报告。

五、负责组织、领导各科室、各队组的安全质量检查,参加全矿组织的安全质量大检查。

六、参加分管业务范围内发生的事故的抢救和追查分析处理工作。

七、在矿长的领导下,负责安排全矿的年、季、月计划和组织生产任务的完成。

八、经常深入坑下,及时地掌握各采煤队和各采区的生产进展情况,合理使用劳动力,避免生产中的窝工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

九、加强经济核算,负责生产材料计划的制定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千方百计提高炭块率,提高资源回收率,提高工效,降低消耗,降低成本。

十、加强对坑口的生产、安监、技术、机电、通风等科室的领导,协调一致,搞好全矿的安全生产。

十一、严格请假制度,坚守工作岗位,努力完成矿委分配的各项任务。

十二、认真做好全体职工的思想工作,教育职工认真学习三大规程,使每个职工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矿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命令、决定、通知、通报等,正确行使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有关审批权限;对全矿的安全技术工作负全面责任。

二、直接领导“一通三防”工作,负责编制审批、实施、检查“一通三防”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

三、负责组织、领导、制定和审查全矿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以及有关安全技术方面的规程、制度,并保证实施。

四、负责审批矿井的各种设计、施工方案、作业规程,并认真检查贯彻执行情况。

五、领导全矿安全技术教育工作。

六、领导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活动,保证科研、革新成果符合安全规程规定及有关安全规定。

七、负责组织每月至少一次的有关技术人员,从技术上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时解决生产建设中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预防事故的发生。

八、参加领导全矿安全质量大检查。

九、参加领导重大灾害事故的抢救和追查、分析、处理工作。

技术科长(防治水副总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在技术方面负责绘制本矿煤炭技术图纸和收集管理有关煤炭技术方面的资料档案。

二、负责搞清本矿井田地质构造、老窑分布及积水情况。为全矿煤炭安全生产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负责制定探放水制度和测量绘制必要的图纸。

四、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搞好矿区的资源管理,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五、会同机电科做好机电技术工作和各种机电和工程设计、对四大设备,要认真做好年鉴。

六、会同矿安监科,审定有关“三大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验收工程质量。

七、负责审报有关改建、新建的科技项目,加强技术改造,改革开采方法,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炭块率。

八、参加有关设计的审查工作,参加与本业务有关的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测量工程师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 的规定、命令、决定、通知、通报。

2、严格地测的管理工作,保证地质、水文测量资料的准确性。根据煤矿保安规程的规定。绘制矿井各种必须的图纸,并保证图纸的精度。每月填绘一次。

3、负责及时、准确地搞清本矿区内地质构造情况,小窑分布和积水情况,因地测资料不及时,不正确而造成设计、施工贯通事故,要负主要责任。

4、负责按照保安规程及有关安全技术规定留置保安煤柱。掌握本矿井小窑、采空区和生产区的变化规律。严防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

5、负责制定探放水的安全技术措施,主管人员要亲临现场。参加探放水工作。

6、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标准。进行精确测量,防止测量事故发生。

7、严格巷道规格质量的验收,监督提高煤炭资源回收,预防煤炭自然发火。

8、参加有关设计的审查工作。

9、参加与本业务有关的事故追查、分析、处理工作.测量技术员岗位责任制

1、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迟到早退,有事请假,不准撤离职守。

2、及时准确地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安全生产要求绘制出各类图纸。

3、及时向本科领导反映各作业点的变化情况和测量结果,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本矿有关科室报测绘表和图纸。

4、按规程规定搞好布巷定点,划好中心线。

5、管理好各种测量仪器,不经领导批准不得任意外借。

6、及时反映与各作点相关地质、水文、瓦斯等情况。坚守做到消灭瓦斯,透水及其它恶性事故的发生。

7、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资料。

放炮员操作规程

一、放炮员必须经县以上主管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严格执行火工品领退制度、炸药、雷管必须分箱装放,火药箱要加锁,严禁乱仍、乱放。上班前应按量领取火工品,下班时要及时核对,对剩余的火工品要如数交回库房,不得由个人保存。

三、运送火工品要坚决按有关规定执行,禁止携带一切引火物品;不得同带电物体相接触;不准与其它人员同时上下井;不准在人员多的地点停留。

四、进入工作面后,要首先检查瓦斯和顶帮,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坚决不准在伞檐下装药放炮。

五、装配引药必须在顶板完好、支护齐全,避开电器设备和导电物体的放炮工作地点附近进行,禁止坐在火药箱上装配引药,装配引药的数量以当时当地需要的数量为限。装配引药时,要防止电雷管震动、冲击以及折断电雷管脚线和损坏脚线绝缘层,电雷管只许由药卷的顶部装入,不得用电雷管代替竹木棍扎眼,电雷管必须全部插入药卷内,禁止将其斜插在药卷的中部或捆在药卷上。电雷管插入药卷后,应用脚线将药卷缠住,并将脚线末端扭结,以便将电雷管固定在药卷内。

六、装药时要首先清除炮眼内的煤粉或岩粉。再用木质或竹质炮棍装药,炮眼要用黄泥封眼,不得用煤块、煤粉、纸球等作炮泥封眼,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二分之一,严禁放无封泥炮和明炮。

七、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即:在装花前、放炮前、放炮后认真检查瓦斯。当瓦斯浓度达到1%时,不准放炮。

八、放炮时,装药、连线、检查线路和发炮,只准一人进行、不准二人伙放一个炮。放炮前要设好警戒,通知四邻,发出警号,撤出人员,放炮后,要先通风,然后由带班长、放炮员、瓦斯员检查无危险后,再进行工作。

九、如发生瞎炮,应在距瞎炮至少0.3米处打一个平行炮眼装药放炮,严禁掏瞎炮,发生瞎炮要及时处理。否则,不准进行其它工作。

十、贯通巷道的两端距离在15米内时,要停止一端作业,同时要在对方工作面设置警标,保持正常通风,放炮贯通前要检查瓦斯浓度,另一端巷道的瓦斯浓度超限时,不准放炮贯通。

十一、放炮时,如发现涌水异常,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炭松软、透空、透老塘等征兆时,都不准装药,并要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立即报告有关领导,进行处理。

十二、在贯眼打眼时,放炮员坚决不准在回风巷开炮,否则不准开炮,在回风巷打眼时,放炮员不准在贯眼内开炮,否则不准开炮。

打眼工操作规程

一、上班前要先看工作面的瓦斯公布牌,在瓦斯不超限的情况下,方可向工作面送电。

二、打眼前要认真检查钻机的开关、后盖、钻杆、插销和管路等。若有毛病,不许使用,同时要检查好顶帮,确认安全后再打眼。

三、打眼时先用铁橇在煤壁上掏一个坑,要看清中心线,要求两帮要直,顶底板要平,不得超高超宽,在操作中要握紧钻机,用力均匀、放置要平稳、精力要集中,在粘煤和潮湿煤内打眼时要勤拉钻杆、排除煤粉,不放用手直接扶钻杆。

四、发觉钻机震动不正常、发热过高或有杂音时。要立即停钻修理。运送钻机要用肩扛手提,不许拉、仍、打完眼应将钻机和管路放到干燥地点盘挂好,掩护好,防止损坏。

五、禁止利用冷眼、残眼、废眼继续打眼,禁止在瓦斯超限时打眼,打眼时如遇到透热、透空、透水等现象时,要撤出人员并及时汇报有关领导进行处理。非特殊情况不得拔出钻杆。

六、打眼时不准用手清除打眼口钻粉;处理瞎炮时应在距瞎炮0.3米处打眼,工作面有淋水时,应将打眼所用的电器设备遮盖好,防止破坏绝缘造成漏电着火。

七、严禁怕停电而将磁力起动器背死。

八、下班后要将钻机开关加锁并打到停止位置。同时拔掉插销收拾好管路、将钻机挂到安全地方。

九、在贯眼开炮,不准在负巷打眼,在负巷打眼不准在贯眼开炮,在放炮时所有人员,撤到安全地点,放炮后再进行打眼操作。

十、不准在伞檐下打钻,更不准两次掏槽。否则从严处理。

十一、根据我矿有相邻煤矿越界开采情况,在接近矿区边界打眼时,必须坚持每日每班先探后掘、不探不掘的规定。

防治水工岗位责任制

1、按时编制本矿井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在开采特殊地段含水煤层时要及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2、每年在雨季来临前对本矿井的防治水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向领导汇报,要及时处理水灾隐患,不得延误。

3、要及时了解本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及周边煤矿开采范围及老窑积水资料。

4、要及时封闭报废的钻孔,在井口附近和塌陷区内外的积水或雨水可能侵入井下时,必须修筑排水工程。

5、每年至少清理水仓沉淀淤泥两次。

6、要及时编制探水作业规程,掘进队队长岗位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是本队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2、负责组织制定本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负责督促检查本队主管技术员、跟班副队长、班长、验收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日常的工作考核。

3、全面负责本队的管辖范围内的质量标准化工作,负责按照质量标准搞好巷道掘进、支护、轨道铺设、水沟掘砌、巷道卫生方面的工作,推进标准化管理。

4、深入现场检查处理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在组织生是的同时,坚持把安全放在首位,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5、加强“一通三防”管理,管好用好“一通三防”设施。

6、负责抓好本队的安全生产,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会议,总结上周的安全情况,制定安排好本周的安全生产工作。

7、负责监督检查本队作业规程、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在巷道开口、贯通、过空巷、施工煤仓大型峒室、工作面过断层、陷落柱等重要生产环节时,必须亲临现场跟班指挥,确保安全生产。

8、加强火工品的管理,严格领退制度,预防火工品丢失现象发生。

上一篇:高浊度水下一篇:算法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