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湘西

2024-05-08

血色湘西 篇1

在国内的电视剧类型中,以家族这一原始母题为主题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出现了不少佳作。湖南卫视制作的《血色湘西》就堪称家族剧中的佳作。

家族剧具有独特的叙事形态,这种叙事形态在继承了传统的“家国同构”的叙事基础上,在现代的视野中有了新的生命力以及更深的内涵。家族剧作为中国电视剧中一种以家族和家庭为明确表现对象的类型,它更加突出地吸纳和表现了“家国同构”叙事的艺术特征。家族剧通过描写一个大家族的历史命运形象地透视一个社会的兴衰变革,观照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在电视剧《血色湘西》中[1],民族抗战主题是电视剧后半部故事围绕的核心。在故事的前半段中,是围绕家族宗族的矛盾来展开的,而后半部则是以民族矛盾为中心,表现出了民族矛盾对于家族宗族矛盾的超越。在国家大义、民族存亡面前,湘西人民终于做出了正确地选择。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赖以生存的国家没有了,那么,家庭、宗族也成了空话,家国是相互交融的,龙家、石家、田家之间的家族恩怨是该剧的一条主线,但该剧却没有仅仅将目光聚集在家族自身的故事里,而是将家族的故事与抗日之间联系在了一起,演绎了一出荡气回肠、家国同在的爱国情怀。

家族剧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电视剧艺术本身、题材内容的民族特色和观众的审美体验上。民族性即是一个民族的特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建立在对民族的想象和象征之上,它并不是一种天然形成的东西或自然物,而是人们生活的创造,包含了一个民族独有或者特定的生活方式、情感与想象。对湘西题材影视剧进行研究分析,首先要了解湘西的概念与历史。湘西这一词最先是指地域概念,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是湖南的西北门户,境内聚居了多个少数民族。多个民族的共同繁衍与生活,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造就了湘西地区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最先在作品中展现湘西风采的应该是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从神秘而原始的湘西走出来的沈从文在他的各种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中都用浓厚的笔墨展现了湘西的风俗习惯、乡土民情。在湘西的代表人物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中,不仅生动鲜明地为我们展现了湘西地区神秘美丽的山水,也为我们展现了湘西人们独特鲜明的风土人情。《血色湘西》将美丽的民俗风情与至情至性的民众完美契合,在端午节时,人们要祭拜屈原、包粽子、赛龙舟、喂鱼虾,身着民族盛装。影片将这些风俗民情融入影片的整体结构中[2],并使之与当地群众的生活命运紧密结合,从而使影视作品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2 从影视批评的角度来解读

意识形态批评产生于西方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是文化研究中的关键词,它旨在理解一种文化的文本是如何特别地体现与规定着特殊范围的价值、信仰和观念的。甚至可以说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文本中隐秘的意识形态对公众进行解读。有关湘西的电视剧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状态,一极为粗犷的“匪患电视剧”,如《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等,另一极则为柔美的女性形象为主角的“田园剧”,如《边城》《萧萧》等。在这两种完全不同风格影视剧的衬托下,二者的符号建构亦是矛盾的,可以说在“田园剧”中,沈从文在极力摆脱湘西的“匪患”标签,在他笔下的湘西是一个温和的世外桃源,这两极善恶交替,二者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完全不同,但这也更加值得深思。

女性主义是70年代推动西方影视研究兴起的最重要的社会运动和文化批评话语之一。女性形象一直是电影和有关视觉媒体的中心特征。在沈从文的作品《萧萧》中[3],主人公萧萧是个童养媳,她从小失去了母亲,被寄养庄子上,甚至12岁就嫁给一个不到3岁的小丈夫。实则为这个家庭的奴隶,什么活都得干,而且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更要受婆婆的折磨。但早期的她并未在这种压迫的环境中失去自我,早期的她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落中,她渐渐迷失了自我,成为封建的一员,这种愚昧的童养媳制度还在一代一代地上演,对女性的压迫还在继续。在湘西题材影视作品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及女性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们或者屈服,或者逃离,或者麻木不仁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却终究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来改写悲惨的命运。相信湘西题材影视作品对于湘西地区女性描述的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女性的命运。

3 从传播学角度进行解读

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就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地收看有意制成的电视节目,能够改变收看者的信念、态度甚至是兴趣。在这其中,有些主题比另一些主题更容易取得效果,有些结果比另一些结果更容易取得效果。[4]”众所周知,《血色湘西》演绎的是与大多数受众生活环境不同的少数民族世界,生活习性、甚至话语表达都有很大区别,这种别致的风俗民情是取得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观众在收看电视剧时,更多的是带有一种猎奇心理,希望在剧中看见一个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存环境。偶像剧吸引众多女性观众即是这个原因。女性在观看偶像剧时,可以还原自己的“幻想人生”。因此,从传播学角度来说,满足受众需求,使受众获得接受满足感,是电视剧取得高收视率的重要原因。《血色湘西》不同于一般的偶像剧,它不仅包含着儿女情长与爱恨情仇,在剧中,这种表面的情爱却与家国抗战融为一体,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更为新鲜的是,剧中还原了湘西人民的风俗民情,这类民俗的真实性与独特性为电视剧剧情的叙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蕴含了湘西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

4 从文学创作角度进行理解

传奇,是一种叙事的美学模式。在中国的文学创作中,历来就有着悠久的传奇传统。传奇既指情节离奇曲折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也指长篇连续的英雄故事或者讲人或团体的历史传说[5]。中国的影视创作也继承了文学创作中的这一传统,更为注重情节的戏剧性,同时也善于运用传奇手法。

在《血色湘西》中,运用了大量的传奇手法,这也与剧中所设定的特殊历史时期有关。纵观《血色湘西》这部电视剧,可以发现,其讲述的爱情故事是极具传奇色彩的;同时,创作者把故事放置在抗日背景下,使人物身上具有的传奇性更为浓烈。正如《血色湘西》的编剧黄晖所说:“我的意图是要让《血色湘西》成为一幅湘西风情画卷,是一个爱情传奇,更是一个抗战传奇。”

在《血色湘西》中,观众还是能从故事中看出沈从文小说的影子。《血色湘西》中对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继承与改造,也使湘西的形象随着岁月的流逝,也逐渐变得更加深刻与丰富多姿。但湘西人民热爱家国,宁愿为大家舍弃小家的情怀却不曾改变。同样,文化蕴含是湘西影视剧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通过推敲剧中的血性的人物形象、民族习俗的浸染以及镜头下湘西雪峰山层峦叠嶂的优美风光,湘西文化便清晰地跃然于荧幕之上。

5 结语

《血色湘西》通过这些元素与符号的运用,使湘西人民的文化与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彰显。《血色湘西》这部电视剧立足于民族这一出发点,把湘西人民的生存、生活的小家置于国家这个“大家”的环境下,这样就使这部剧的艺术水准达到了一般电视剧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样也蕴含着巨大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摘要:《血色湘西》这部电视剧是2007年由湖南电视台投资拍摄的,该剧不仅拥有高收视率,还收获了极佳的口碑,并获得了第2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长篇电视剧奖。在湖湘文化观照下的湖南卫视,制作了一批生动展现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精神面貌的作品,《血色湘西》就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在不同的艺术形式诠释下,湘西有了不同的韵味,本文试图从多维角度理解这个神秘而又丰富多姿的湘西。

关键词:多维视角,血色湘西,电视剧类型

参考文献

[1]张斌.镜像家国——现代性与中国家族电视剧[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01.

[2]何双百展示、表现、重构——《血色湘西》中民俗文化及其传播学价值[D].重庆:西南大学,2010(4).

[3]陈犀禾,吴小丽.影视批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23.

[4]毛攀云.湘西原生态与抗战的影像呈现——析电视剧《血色湘西》的二维叙事[J].电视研究,2008(3).

观《血色湘西》有感 篇2

从拍帮到竿子营,从戚继光到葛云飞,从宁静到战争,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水面到陆路,包罗万象,有铁骨铮铮的汉子,有雅致睿敏的姑娘都在叙说这段历史,刻写这里的沧桑与宁静,叙说这里的斗争与无奈,仿佛走上了水泊梁山。

就是这样一个荒蛮闭塞的湘西,这里没有新思想的萌发,也没有外界人员的渗入,一直是天高皇帝远的偏僻之地。湘民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大秤分金银,他们也会划分领地,也杀人越货,由于不平的利益也会大打出手。他们也会锱铢必较,睚眦必报。经常是刀兵相接,斗得你死我活,势不两立。在我们眼里他们不是南方绵弱的男人,而是一匹匹来自北方的狼。是一群嗷嗷叫的野狼。骨子里充满了野性,但是他们骨子里也有忠义的骨髓,他们身体里流淌的是正义的血液。他们崇尚老祖宗留下亘古不变淳朴的祖训。

好景不长,日寇入侵中国。刹那间狼烟四起。日寇用蓝色的炮口对着我们的东大门,叩而入,鬼子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掠我土地,夺我财富,奸我姊妹。自然美丽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也不可幸免,往日的平静也同样打破。他们感叹日子被打破给自己带来的悲痛。他们没有怯懦,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知道他们面对的敌人不是不是人,而是披着人皮的野兽,他们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用老祖宗留下的狩猎方法,用自制弓箭射,用土炮炸,用弶装„„用最原始的办法消灭了不少侵略者,不,消灭的是道貌岸然的禽兽。

当鬼子来到湘西,对头竿子营和拍帮不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失去争夺不休,而是团结在一起共御外辱。有侵略就有反抗一直是亘古不变的定律。我们看到竿子营从战场取来的一大包银耳环,竿子营的青壮都壮烈牺牲了,这些银耳环就是竿子营汉子生命的写照。排帮与日寇血战直到牺牲最后一个人。个个都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一个个湘西丈夫倒在血泊里,倒在自己的家里,倒在反战日寇的路上。有年逾古稀的龙德林老镇长,有乳臭未干的虎仔,有金刚怒目的石三怒,有文有武的龙氏兄弟,有清高正直教书先生„„他们都牺牲在那烽火的岁月里。湘西的草木都被他们忠诚的血染红了,被他们誓死如归的勇气感动了。正是他们的慷慨的付出,以致生命。才保卫了芷江机场,为当时的抗日局部胜利画上了关键的一笔。他们只是英勇湘西儿女的部分缩影。他们的忠诚可感召日月,可名留青史。我们含着眼泪惋惜他们生命的凋零。感觉这神奇的土地孕育的传奇的英雄人物。让内心无比震撼。我们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感受湘西是优美恬静的,有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的缠绵爱情故事。然而就是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是铁骨铮铮的湘西汉子用自己的血和生命换来的。岁月在流逝,湘西的故事也不断被创造。但那一段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湘西抗日的历史是不能忘记的,记住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记住那孕育英雄的湘土,还用那些为国捐躯的热血湘西汉子。

上一篇:最佳配合间隙下一篇:林权抵押贷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