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十篇

2024-05-09

中国石油 篇1

一、坚持技术创新不动摇, 巩固行业技术领跑地位

四机厂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做到“三个到位”, 确保行业领先。资金投入到位。持续加大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 每年用于新产品开发的费用占销售额的5%以上, 同时通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争取部分资金支持, 对前瞻性和基础性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足额资金保证。体系建设到位。构筑“战略层、研发层、执行层、基础层”四级技术创新管理构架,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形成了以科技项目为龙头、以创新团队为支撑、以工艺攻关、QC攻关为基础的科技管理执行体系。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为依托, 深入实施“引智借脑”工程, 广泛网罗国内外智力资源, 通过课题攻关、项目合作等形式, 实现强强联合, 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人才保障到位。出台了《科技成果奖励办法》、《首席、责任工程师评聘管理办法》、《技术部门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等激励制度, 积极探索薪酬激励、事业激励、福利激励、精神激励等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 四机厂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 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 制订和参与制修订行业、国家标准30项, 获国家专利授权近200项, 承担项目数、获得专利数位居行业领先。

二、坚持管理创新不停步, 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机厂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泉, 突出抓好“三化”管理, 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抓好体系化管理。企业安全、质量、计量检测分别采用国际上先进的HSE管理体系、ISO9001API质量管理体系和LMS实验室管理体系, 进行系统管理和规范运行, 经过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企业各项基础管理扎实有效, 荣膺湖北省安全生产“红旗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抓好信息化管理。2006年, 四机厂在业内率先上线ERP系统, 包括生产、销售、财务、成本、质量、项目管理等九大模块, 通过CAD/CAPP/PDM/ERP/PLM系统的集成和共享, 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三流合一”,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 奠定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抓好精细化管理。针对产品品种越来越多, 生产周期越来越短的实际, 四机厂遵循“柔性、准时、零缺陷”制造理念, 全力推行精益管理, 从设计、制造到物流、发运等各个环节, 持续进行精益改善, 努力做到生产管理精耕细作, 现场管理精雕细刻, 成本管理精打细算, 技术管理精益求精, 不断释放企业经营潜力。工厂荣获TWI2014年度大奖峰会卓越发展奖。

三、坚持品牌建设不松劲,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机厂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 品牌就是附加值”的理念, 在创造精良产品的同时, 为用户提供超值服务, 不断丰富“石油四机”品牌内涵。完善服务网络。在国内油田建有20个常驻技术服务部和1个流动售后服务队, 在国外主要产油区设立了6个常驻技术服务站和“石油四机”产品4S店, 确保产品销售到哪里, 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开展全员服务。强调每一名员工都是服务用户的重要一环, 把“敬畏市场, 感恩用户”落实到每个岗位、每项工作, 建立了以厂领导班子为关键点、五个销售市场主体为关键线、全体员工为关键面, “点线面”相结合的营销服务工作格局。从制造商向制造服务一体化转型。为用户提供油气勘探开发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 根据不同用户的地域特点和个性化要求, 度身打造主机、核心装备, 量身订制辅助、配套设施及工具, 提供设备使用、管理、维护指导以及技术培训、井场布置、现场质量检测、设备升级改造等专业服务。涪陵页岩气开发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得到用户欢迎和认可。“石油四机”被评为“世界市场 (中国) 石油机械十大年度品牌”, 成为信誉和品质的保证。

四、坚持集群发展不止步, 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中国石油 篇2

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危机的爆发, 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许多人甚至预言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 能源危机将不可避免, 国际油价大幅上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石油产品净输入国, 石油消费年均增速为7%, 而产量的年均增速仅为1.8%。巨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我国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为了认清我国石油资源现状, 保持今后几年石油资源的有效供给, 满足石油消费需求, 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一些学者运用投入产出法与统计因素分析方法, 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 初步解释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一些学者利用年度数据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得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还有学者运用统计学的分析预测方法, 在归纳、分析历史数据资料的前提下, 建立了相应的统计分析预测模型, 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石油的需求总量。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中国石油需求模型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为我国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制定好能源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切实可靠的政策依据。

二、模型建立

(一)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影响石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某种商品的价格水平是该商品的有效需求的直接影响因素, 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会影响我国石油的需求, 在模型中用X1来表示;中国城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 并间接影响石油需求, 在模型中X2表示;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反映了我国工业生产对石油的消耗情况, 在模型中用X3表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将会增加对能源消耗性产品的购买, 加大对石油的需求, 在模型中用X4表示;石油的加工转换率影响石油利用率, 加工转换率越高, 对石油的需求就会相应减少, 在模型中用X5表示;某种能源的消费需求不仅取决于对该种能源的需求, 还取决于它的替代能源的需求, 因此石油的替代能源消费情况用X6表示;由于各种原因未考虑到和无法度量的其他因素归入随机误差项, 在模型中用Ut表示, 如国家的经济结构政策、消费者偏好等;中国石油年需求总量, 用Y表示。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1995年至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

(二) 建立模型

本文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 构建中国石油资源需求模型并对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 最后得到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模型。模型的初始形式如下:

三、模型求解

通过eviews5.0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 以石油价格、我国城镇化水平、工业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替代能源使用情况等作为解释变量, 其他一些无法度量的因素在模型中用随机扰动项来表示, 模型求解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 R 2=0.9 9 6 3 4 6, =0.992692, F=272.6898, DW=2.776696。由表1可以看出X4、X5、X6的符号与实际情况相反, 所以模型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法, 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 剔除多余变量, 得到模型结果如表2。

其中, R 2=0.9 9 3 9 0 8, =0.992081, F=543.8535, DW=2.397514。通过A R C H检验发现模型中存在异方差, 下面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异方差进行修正, 消除异方差后的结果如表3。

其中, R 2=0.9 9 6 2 8 1, =0.995166, F=178.8200, DW=2.060065。在0.05的显著水平下, 查表得到d L=0.767, du=1.779, du

得到模型的最终结果为;

四、对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石油需求模型的分析, 发现中国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中国石油需求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 而替代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则会减少中国石油的需求量。模型的结果显著, 系数符号与经济理论相符, 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我国石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未来中国石油资源需求仍会以较高速度增长, 然而石油资源的供给不确定性较大, 自中国入世以来很多方面的因素如投机、美元贬值、地缘政治等都将在长期内影响中国石油资源的供给, 因此在未来如何保证中国石油资源的供需平衡, 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创新能源管理体系等都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课题。

(一) 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

在解决石油资源问题上, 要兼顾国家石油安全和市场效率, 建立既能从整体上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又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石油经营管理体制。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平等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公平的企业竞争机制, 保障原油和油品供应的安全与平稳。同时加强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 通过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建立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政府管制方式, 对石油生产实行统一监管。

(二) 推进能源结构合理化

我国的石油安全要放在能源结构合理化的背景下, 走以煤炭为主、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一方面,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降低高耗能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另一方面, 调整交通部门的出行结构, 尽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 控制小轿车的发展。在汽车类别上适当发展清洁燃料的汽车, 降低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 优化能源结构。

(三) 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当前石油提炼技术还有待提高,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浪费较多, 同时一些深海石油开采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石油的供需平衡, 因此进一步提高石油开采和提炼技术, 提高石油工业的科技含量, 对于未来保持我国石油资源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四) 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制度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 然而石油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 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在增加石油的储备, 同时一些石油富有国和石油输出国也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规则来规范石油的出口, 因此需要与这些国家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确保中国进口石油来源, 建立石油储备。

(五) 大力发展石油替代能源

21世纪中期特别是后期, 新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对此, 我国要加强对石油替代能源的重视, 大力发展气代油、煤代油、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新能源等石油替代能源。政府要未雨绸缪,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财政税收引导机制和加大科技投入, 提前进行技术储备, 为石油替代能源的产业化、商品化打好基础, 为未来抢占新能源的战略制高点做好准备。

摘要: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石油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石油需求的大幅增加, 石油大量依赖进口, 未来中国石油需求面临严峻的形势。本文先分析影响中国石油需求的因素, 并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中国石油需求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石油需求,实证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韩智勇, 魏一鸣, 焦建玲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 2004, 22 (12) :17-21.

[2]、汪旭晖, 刘勇.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J].资源科学, 2007, 29 (5) :57-62.

[3]、陈新平.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财税政策[J].宏观经济管理, 2010 (4) :39-41.

中国石油 篇3

美孚石油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这一殊荣史上第一次属于了一个只有13岁的中国石油公司——中石油。这家位于北京的公司是由中国政府创建来保证石油供应,以支持他们经济蓬勃发展的产物。

中石油在周四(译者注:2012年3月1日)宣布去年他们生产了249万桶油,超过美孚10万桶。这家公司在过去十年发展迅速,它的发展主要来源于开采中国年久的油田和花比西方国家更多的钱去买位于加拿大、伊拉克和卡塔尔的油田(译者注:事实上,中石油是与BP一起获得了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的开采权。)。很明显,他们的心态是“搞到”尽可能多的石油资源。

中石油在2011年的出产量增加了3.3%,而同时美孚的产量下降了5%。美孚的石油产量也不及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一家俄罗斯的能源公司。

中石油的崛起显示了在石油越来越难找和越来越不容易攫取的情况下,大型石油公司在其经营策略和思想上的根本不同。

每一家大型的石油公司都在拼命寻找新的油田来取代他们现有的油井。但是分析家们说西方的石油公司,例如美孚的做法就比中国的公司保守,他们必须考虑投资的风险和底线。在2011年石油上涨19%的情况下,他们虽然没有增加产量但是仍设法保证了利润。

而中石油的情况就不同了,中国政府拥有它86%的股权而且中国能用光中石油提供的每一滴油——中国对汽油和其他石油制品的胃口据估算在2010年到2035年之间将再翻一倍。

“中国对于能源的问题非常关注,”能源历史学家丹·耶金(Dan YergiN)说,“因为它增长得太快了。”

尽管中石油在石油生产量上排上市公司的第一,它仍然比一些产油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小得多,例如日产能在800万桶油的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而且如果把石油和天然气一起算的话,美孚仍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能源上市公司。中石油在石油和天然气的总产量上排在美孚和英国石油之后。

不过,看起来中石油的目标是在2012年更进一步。

“我们必须继续增长。”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在一月份的时候说。

中石油已经开采了它在中国所能开采的所有油田,总储量大约为6.5亿桶。它在中国广袤的北部草原挖了上千个油井,其中包括一些以行业标准来看比较古老的油井。

对老油井的坚持使用也体现了中石油和它的西方对手在经营思想上有着根本性的差异——美孚和其他的大石油公司一般都把他们年久、产量低的油田卖了,或者干脆弃用。

同时,中石油同时也在四处抢购,在伊拉克、澳大利亚、非洲、卡塔尔和加拿大购买油田。从金融数据提供商迪罗基(Dealogic)处的消息得知,从2010年开始,它已经花了7亿美金,比美孚的花费多一倍。

除了中石油,其它的一些中国能源公司也在世界能源市场上越来越活跃。根据世界能源所的消息,中国能源公司的并购资金数额从2002到2003年的2亿美金增加到2009到2010年的48亿美金,而且多数情况下,这些公司都出比市场价高的钱来确保交易完成。

这个现象已经开始使西方产生了不安。

在2005年,中海油,一家中国国有企业试图买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l)。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阻止了交易的进行,并请求布什总统调查中国政府在这起收购中扮演的角色。结果是雪佛龙以17.3亿美金买下了优尼科,(中海油被排除在外)。

“中国在美国投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总是有一股阻力。”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分析家Robert Bellinski说,“这股阻力来源与上世纪80年代阻止日本的阻力相似——人们觉得他们就要完胜我们了。他们会买光我们所有的资源。”

事实上,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从经济角度上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者不会选择出口石油。

而且,中国的石油大亨们可以不用太多考虑股东回报。中国的石油公司愿意出价比任何人都多,不过这也使油田价格上涨,从而使每个买家都得付更多的钱才能实现扩张。

“你现在必须比他们花的还多,”阿格斯(Argus)研究中心的分析家Phil Weiss说,“如果你不能,你将拥有(相对)越来越少的资源。”

长远来看,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会给美国和其他经济体带来好处。通过特别是非洲、伊拉克和其他政局不稳定的地区大规模的石油开采,中国将使全球石油供应量增加。

“直白地说,生产商越愿意冒险,市场上的石油就会越多,价格也就会越更便宜。”国际关系院的能源专家利瓦伊(Michael A.Levi)说。

尽管发展迅速,中石油和其他的中国公司仍然不用过多考虑投资者回报,分析家说。

以中石油为例,它在苏丹投资了几百万美金来造高速公路、医院,甚至有接送老人的班车。一般的石油公司从不那样做。因为那些投资都会使运营成本增加,减少股东的回报。

这也使得,在2009和2010年间,中石油的开采和生产石油的利润空间只有美孚的2/3。

在过去一年,它的股价只上升了1%,而美孚涨了3.7%。

“你必须问你自己一个问题:中石油是为了什么成立的?”Bellinski说,“是为了给中国提供石油,就这么简单。虽然它是个上市公司,但是我认为他们对股东利益回报不感兴趣。”

新闻来源: Bloomberg BusinessWeek

新闻标题:Chinese firm surpasses Exxon in oil production

新闻链接:http://www.businessweek.com/ap/2012-03/D9TQ28TO0.htm

中国石油 篇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生网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分数线学校全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校代码:10425 办学性质: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办学层次:本科办学类型:普通公办高等学校学习形式:全日制办学地点:山东省青岛市、东营市颁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的学校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校地址: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青岛校区)邮编:266580山东省东营市北一路739号(东营校区)邮编:25706

1一、学校基本情况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学校是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学校现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4700多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量675万多册。现有 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0个硕士点,另有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和2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9个本科专业。建有研究生院,有12个教学学院(部)。学校教育体系完备,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各类教育层次结构合理,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万人、研究生5000多人,留学生7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9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是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建校以来,为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20多万名各类毕业生,培养出了吴仪等一大批杰出校友,走出了何国钟、王德民、孙龙德、袁士义等十多位两院院士,涌现出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等英模人物,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学校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6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00多人,博士生导师160多人。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6人,“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程” 入选者1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及海外特聘专家8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13人。建校60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正在向着“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二、录取规则

1、录取批次:普通本科生录取批次为本科一批。

2、调档比例:招生计划数的 110%以内。

3、招收男女生比例:对男女考生比例无特殊要求。

4、外语语种要求: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要求英语,其它专业外语语种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6、有无相关科目成绩要求:无。在高考成绩相近时,我校将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参考相关科目的成绩,择优录取。

7、有无加试要求:无。

8、是否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接收。

9、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实行专业级差的办法,第1、2专业志愿间专业级差3分,第2、3专业志愿间专业级差2分,其它专业志愿间无专业级差。

10、对江苏省进档考生专业安排办法为“先分数后等级”,即对进档考生按投档分排序,实行专业级差的办法(按录取规则第9条执行),当投档分数相同时,再参考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排序。

11、音乐学专业录取规则:对于取得我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并达到我校在考生所在地区艺术类本科文化课提档分数线,我校将分别按考生在我校参加音乐学专业测试成绩排名(文理和理科专业测试成绩通排)顺序录取。

12、高水平运动员录取规则:在我校体育专项测试合格的考生,我校将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综合考虑考生体育专项成绩、运动项目需要和考生发展潜力等因素,择优录取。

13、保送生的专业安排:满足考生所报前3个专业志愿之一。

14、自主招生入选考生高考成绩如未达到我校在当地提档分数线,可享受提档分数线下30分及其以内,但不低于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被我校录取的待遇(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且服从专业调剂)。入选考生的专业将根据考生在《自主招生申请表》中所填的专业,按以下规则进行安排:

(1)对于高考成绩超过我校在当地提档分数线10分及其以上的考生,满足第一专业志愿,10分以内的考生,满足其所报前3个专业志愿之一。(2)对于高考成绩未达到我校在当地的提档线,但符合自主选拔录取条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件的考生,择优录取,并安排其录取专业。注:如果考生在高考报名时所填的专业与其《自主招生申请表》所填专业不符,学校将按照《自主招生申请表》所填专业,对其录取的专业进行调整。

15、农村专项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可享受我校在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被我校录取的待遇。我校将根据考生在《2014年农村专项自主招生申请表》中所填的专业,结合其专业志愿、复审成绩、各专业报考的人数等因素综合考虑,安排其录取专业。

三、分省计划安排的原则和办法按照“优化生源结构,促进区域平衡”的原则,在适度调减属地计划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行业特点和生源质量,相应增加中西部生源大省的招生计划的办法,合理确定招生来源计划。

四、学费标准2014年学费标准以山东省物价局、山东省财政厅的批复为准。

[ 附2013年学费标准: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石油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等15个理工类热门专业的学费4730元/人﹒学年,其它理工类专业4300元/人﹒学年;英语、俄语专业5000元/人﹒学年;音乐学专业6700元/人﹒学年;其他专业4000元/人﹒学年 ]

五、住宿收费标准2014年住宿收费标准以山东省物价局的批复为准。[ 附

2013年住宿收费标准:800—1000元/人﹒学年 ]招生办公室电话:

0532-86981305 传真:0532-86981305E-mail :upzsb@upc.edu.cn网

址 :http://zhaosheng.upc.edu.cn/。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点专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全景地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报考指南: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生计划: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气校友:

论中国石油审计的发展 篇5

1 审计的特征

1.1 独立性特征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国内外审计实践经验表明, 审计在组织上、人员上、工作上、经费上均具有独立性。

1.2 权威性特征

审计的权威性, 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审计的权威性总是与独立性相关, 它离不开审计组织的独立地位与审计人员的独立执业。

1.3 客观性特征

客观性是指不偏不倚, 实事求是, 这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作出审计结论、报告审计结果, 才能达到审计目标, 也才能使审计工作令审计意见的利害关系人信服。

1.4 广泛性与综合性

审计监督从时间上来看, 可以进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从空间上看, 不仅可以对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 而且可以对财政、税收、银行、工商行政等专业监督部门进行监督, 因而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 审计还具有法制性、强制性、超脱性、公正性等特点。但由于审计主体的不同, 其具体特征又有所不同。

2 审计的分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计加以考察, 从而作出不同的分类。对审计进行合理分类, 有利于加深对审计的认识, 从而有效地组织各类审计活动, 充分发挥审计的积极作用。

2.1 按审计执行主体分类

按审计活动执行主体的性质分类, 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政府审计 (governmental audit)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 在我国一般称为国家审计;独立审计 (independent audit) 独立审计, 即由注册会计师受托有偿进行的审计活动, 也称为民间审计;内部审计 (internal audit)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单位内部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实施的独立审查和评价, 审计结果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

2.2 按审计基本内容分类

按审计内容分类, 我国一般将审计分为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 (financial audit) 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 旨在纠正错误、防止舞弊。

经济效益审计 (economic effectivity audit)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状况进行审查、评价, 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增强盈利能力, 实现经营目标。

2.3 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

按审计实施时间相对于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前后分类, 审计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2.3.1 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实际发生以前进行的审计。这实质上是对计划、预算、预测和决策进行审计, 如国家审计机关对财政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等进行的审查;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盈利预测文件的审核, 内部审计组织对本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计划的科学性与经济性、经济合同的完备性进行的评价等。

2.3.2 事中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例如, 对费用预算、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通过这种审计, 能够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 尽早纠正偏差, 从而保证经济活动按预期目标合法合理和有效地进行。

2.3.3 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之后进行的审计。大多数审计活动都属于事后审计。事后审计的目标是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鉴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 评价经济活动的效果和效益状况。

3 石油审计的发展

中国石油的审计事业从1985年起步, 历经20年的风雨, 铺就了20年的辉煌发展之路。20年与时俱进, 石油审计伴随中国石油成长, 改革开放催动着中国经济迅猛向前发展, 也为石油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石油工业亿吨产量大包干解放了生产力, 各油田龙腾虎跃加速上产, 石油工业对外开放, 展示出勃勃生机。

1985年7月, 伴随着石油工业走向市场的矫健步伐, 石油审计应运而生。1988年11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的颁布以及随后颁布的《审计法》, 使得审计监督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中国石油审计的发展取得长足发展, 体现在以下方面。

审计覆盖面不断扩大。石油审计部门成立之初, 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审计工作就是从财务大检查脱胎而出的。由于专业人员缺少等因素, 集团公司对所属大部分企业两年也审计不到一次, 审计覆盖面只有40%, 审计没有形成制度。而如今, 集团公司对所属单位的经营成果考核和财务收支审计覆盖面已达到100%, 每年都要审计一次, 已经形成了制度。随着审计力度的加大, 审计已从最初的对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审计, 拓展到现在的对海外投资企业和项目进行审计。面对多元文化、不同的法律体系以及伙伴公司之间不同的会计准则, 审计工作者大胆工作, 积极维护中方的投资权益。

审计职能不断拓展。石油审计从监督延伸到服务, 监督与服务并重,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审计的内容已经不局限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 而是向着效益审计、决策审计、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延伸。审计的职能也不仅仅限于纠错查弊,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个体审计, 一方面找出问题的规律性, 从机制上、制度上分析原因, 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服务宏观决策;另一方面, 针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意见, 服务管理。审计不仅是监督, 更是参谋和助手。

4 未来展望

中国石油 篇6

2009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及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评选日前揭晓, “渤海湾盆地歧口富油气凹陷整体勘探配套技术”等10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复杂地质环境油气勘探分析技术”等10项国外技术成果分别入围。

2009年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十大进展:

1.渤海湾盆地歧口富油气凹陷整体勘探配套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2.石油地质研究有效指导非洲邦戈尔盆地勘探新发现

3.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4.松辽和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5.我国首个超万道级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研制成功

6.应用分支井和鱼骨井钻完井技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

7.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研制成功

8.输油管道减阻剂及多项减阻增输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9.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工业化成套技术开发成功

10.加氢异构脱蜡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成套技术工业应用成功

2009年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

1.复杂地质环境油气勘探分析技术解决多种储层钻探难题

2.页岩气开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3.油藏数值模拟能力达到十亿网格节点

4.双程逆时偏移技术解决复杂条件地震成像难题

5.高密度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实现规模应用

6.有缆钻杆技术突破钻井自动化信息传输瓶颈

7.井间电磁测井仪器研发取得新进展

8.过钻头测井系统投入商业应用

9.非接触式磁力断层摄影术可有效实现管道完整性检测

中国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运行报告 篇7

1. 增长分析:

行业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继续上升。累计降幅收窄7月份,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 比前6个月继续提升1.5个百分点。1~7月份累计,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 降幅比前6个月缩小1.0个百分点, 启稳回升势头明显。

2. 产量分析:

原油加工量增速回升, 焦炭产量同比下降幅度有明显缩小

2009年1~7月份全行业原油加工量完成20848.99万吨, 同比增长2.78%, 比前6个月提高1.27个百分点。成品油中, 1~7月份汽油产量累计完成4121.79万吨, 同比增长14.52%, 增速比前6个月提高0.63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提高10.96个百分点;煤油产量累计完成793.11万吨, 同比增长17.68%, 比前6个月提高5.37个百分点,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6.21个百分点;柴油产量完成7753.65万吨, 同比增长0.5%, 实现正增长。润滑油产量同比下降0.78%, 比前6个月收窄1.75个百分点。燃料油的产量同比下降20.77%, 比前6个月扩大1.66个百分点。

炼焦业产品产量同比下降幅度比前6个月缩小。1~7月份全行业累计焦炭产量完成19048.33万吨, 同比下降3.5%, 比前6个月缩小1.34个百分点。其中机械化焦炉生产焦炭16151.03万吨, 同比下降3.79%, 比前6个月缩小1.22个百分点。

二、销售增长情况

1. 工业销售产值:炼油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幅度有所收窄, 炼焦业工业销售产值下降幅度继续扩大

2009年1~7月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速度比前6个月有所缩小, 其中主要是原油加工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下降速度有所减小, 而炼焦业工业销售产值下降速度继续增大。

1~7月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0949.85亿元, 同比下降15.81%, 比前6个月缩小0.25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原油加工制造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15.08%, 比前6个月缩小0.45个百分点;炼焦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19.89%, 比前6个月扩大0.53个百分点。

2. 进出口分析:行业出口交货值下滑幅度缩小

2009年1~7月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出口同比大幅度下降, 但降幅有所减小, 行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4.44%, 比前6个月缩小3.09个百分点。

子行业中, 原油加工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0.41%, 比前6个月缩小5.13个百分点。炼焦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大幅度下降80.03%, 比前6个月扩大1.91个百分点。整体上行业出口下滑较大, 但出口规模不大, 对行业整体的增长形势影响有限。

2009年1~7月份, 成品油累计出口量为1257万吨, 同比增长31.3%, 比前6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汽油累计出口211万吨, 同比增长124.2%, 比前6个月下降16.5个百分点;煤油出口量为327万吨, 同比增长5.0%, 增速比前6个月略有下降。柴油出口量257万吨, 同比增长915.8%;其他燃料油出口量431万吨, 同比增长10.2%, 增速比前6个月提高0.8个百分点。

在进口方面, 2009年1~7月份全国累计成品油进口量2339万吨, 同比下降8.6%, 比前6个月扩大0.9个百分点。进口品种方面, 汽油进口4.44万吨, 同比大幅度下滑96.9%;煤油进口规模是337万吨, 同比下降8.1%;柴油的进口规模为125万吨, 同比下降74%。其他燃料油进口量达到1605万吨, 同比增长14.2%, 比前6个月提高3.7个百分点。

三、市场价格分析

去年7月末, 国内市场0号柴油价格平均为6270元/吨, 比6月底上涨2.42%;国内市场90号汽油价格平均为6963元/吨, 比6月底提高2.19%;20号燃料油价格为3962元/吨, 比6月底提高2.63%。

四、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009年1~7月份,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全行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保持正增长, 行业投资累计完成1022.46亿元, 同比增长3.8%, 增速比前6个月下降3.7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的回落。

五、企业经营情况

1. 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7月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大型企业的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大幅度下降22.47%, 比前6个月缩小0.9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12.82%, 比前6个月扩大1.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保持增长, 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3.86%, 比前6个月提高0.41个百分点。

2. 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加快战略石油储备建设 篇8

黑金之“备”: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路在何方?石油,是国民经济得以运转的“黑色黄金”,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自己的能源“造血”机制,建立能源“血库”,才能保证经济血脉的畅通。世界各强国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的打击之后,都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以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然而,在主要的石油进口国中,中国是唯一尚未建立规模化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保障能源的持续供应成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从2003年就已出现。2007年,中国从原本每年3000万吨的石油出口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49%。中国石油消费量达3.17亿万吨,净进口石油占1.36亿万吨。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缺口将达2亿多吨。

由于总体能源储备战略与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滞后,加上石油上游开采资源与国际石油市场定价话语权遭个别霸权主义国家垄断,在国际油价浮动变化中,中国由此造成高达百亿美元的成本增加和机会损失。

中国“能源血库”贫血

石油,是国民经济得以运转的血液,而中国是一个煤多油少、优质能源资源不足、经济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石油需求成为了消耗能源的巨大磁场。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自己的能源“造血”机制,建立能源“血库”,才能保证经济血脉的畅通。保障能源的持续供应成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之前,世界主要工业强国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的打击之后,都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以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美国和日本都借助石油战略储备,熬过了历次石油危机。而巴西、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了石油储备体系。在主要的石油进口国中,中国是唯一尚未建立规模化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会很被动。

据国外专业机构预测,中国在未来20年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日均740万桶,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日进口量。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至6.1亿吨。但中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状况并不充足,而美、日、德、法等国,其储油量可分别满足该国158天、161天、117天和96天的消费。

中国建立规模化的战略石油储备已是迫在眉睫。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才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和石油市场剧烈波动。而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才刚刚起步。

石油储备建设快马加鞭

2007年12月18日,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职能机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宣告成立。“这一机构早就该成立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将作为中国石油储备管理体系的执行层,行使出资人权利,负责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和管理,承担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同时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的供求变化。中心将设置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之下。

实际上,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建设早已启动。国务院讨论“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构想从1993年就开始酝酿,到2003年批准,前后工作共花去了10年的时间。石油储备不仅仅是储备一定数量的石油,而是需要一个系统性设计,其中包括物质储备、资源储备和市场建设。

在石油储备来源上,第一是国际市场采购;第二是通过中国公司海外区块的权益产量的份额油积累;第三是使用中国石油公司本土油田的供应。从建设性质来看,有关专家预测,中国可能会实行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的模式,以国家储备为主,建成相当于90天石油进口量的储备能力。国家储备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保证稳定供应;企业储备是生产经营使用的周转性石油储备。

同时,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全面展开,2004年6月,舟山岱山,宁波镇海,青岛黄岛和大连新港首批4个储备基地开始建设。目前,镇海石油储备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其他基地建设正在迅速推进。第一批基地将于2008年底全部建成,总储备能力为1600万立方米,可以满足全国16天的石油需求。第二批石油储备基地正在选址,唐山曹妃甸、广州南沙、深圳宝安、海南洋浦、甘肃兰州等地正等待备选。按照中国石油进口量,全国的储备总量大概需维持在7500万吨左右,需要修建15个500万吨的石油战略储备库。

机制法律还未成熟

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软环境”建设问题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因为专门的能源储备法律制度方面仍然是空白,要落实石油战略储备计划,还必须有相应的运行机制与法律框架。具体来说,就是关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主体机构、资金来源、种类规模、储备方式与规模、地域分布、收投规则、日常管理等细则规划。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一位管理者表示,当前石油储备的管理体系还没理顺,虽然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了,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形成较完备的体制。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套能源战略储备方面的法律法规。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12月3日,中国能源领域的大法——《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据2008年2月22日最新消息,按照起草小组的预定计划,在通过国务院审议后,草案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藏油于民”露出水面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曾表示,中国的石油储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有国家战略储备,又要有商业储备。有关专家建议,在这一总框架下,可考虑采取2:1比例,国家承担60天储备,民间承担30天储备。把来自民间的商业储备作为国家石油储备的必要补充,民间储备将会在国家发生突发或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徐键明认为:还要进一步通过立法来建立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机制,实行以法律形式规定并以优惠政策鼓励石油相关企业在正常的周转库存外,建立和增加相应的商业储备,作为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重要补充。

据悉,近年来,石油民间储备开始起步,上海的一位石油公司老板认为,除国家战略储备,发动民间储备也是提升中国石油储备能力的一条捷径。上海目前很多石油民企都在打造储备油库,他本人则已在南通投资了一座1万多立方米的巨型油库,打算建成后与国内或不断进驻的国际石油企业合作。保定天气石油销售公司董事长贾春发认为,由于当地油品储运的市场缺失,民间投资建设油品储运基地市场将会前景大好。

张家口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放多次呼吁,中国应该按照日本的模式,“藏油于民”。“中国民间石油储备不可或缺。民间储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种战略储备。”国家允许、支持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石油储备,才是商业储备的真正意义所在。然而,要“藏油于民”,目前还面临着两个困难。一是法规的限制。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经营权,但同时要求企业的油库容积须达到1万立方米,注册资金不少于3000万人民币,高门槛令众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其次是油源问题。民营石油企业拥有的储油能力达10万吨以上的油库至少有10座,然而由于没有油源,这些具备相当规模的油库只能处在闲置状态。

石油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 篇9

一、石油及大宗原材料价格非同寻常地持续快速上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2007年, 全球经济持续繁荣, 期间虽有诸如拉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以及美国网络泡沫破灭和“911”等严重的外部冲击, 但东亚经济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迅速复原的速度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中国受此外部需求冲击经历了四年经济紧缩, 自2003年开始了新一轮快速成长。这是一个真正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全球经济黄金期。而今, 似乎被遗忘的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重新笼罩世界。能源与原材料价格等三个大类基础产品价格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再度大幅上涨, 已经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威胁。世界基础产品价格, 以1998年为基期 (=100) , 到2003年五年内增长约36%, 四年半后的2008年5月又增长了213%, 其中, 石油占加权比重为53.6%, 前五年增长了121%, 后四年半又增长了325%, 食品、农产品原料和金融矿产品则分别为, -4%:95%, 2%:28%, 9%:214%, 可以说全球基础产品价格上升与石油价格上升关系密切。

最近五年, 世界性基础产品价格全面持续快速上升, 已经超过了世界经济的承受能力, 经济增长下滑与双位数通货膨胀开始成为全球现象。值得注意的是, 不仅仅是能源与原材料进口国饱受通货膨胀之苦, 出口国也如此。全球通货膨胀率居前列的经济体中, 诸多石油出口国赫然在列。拉美的主要经济体作为原材料出口价格上升的受益者也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升高、经济增长下滑, 通货膨胀率明显高于经济增长率的情况。尽管至今还没有出现上世纪九十年有众多经济体先后倒下的情况, 但是全球经济面临痛苦的普遍性和宏观经济政策抉择的艰难性要显著得多。其中深刻的原因在于, 上世纪九十年代, 亚洲金融危机及俄罗斯与部分拉美国家严重受创, 在美国与OECD经济仍保持健康时,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虽然影响巨大, 仍仅是危害性较弱的单向总需求冲击。1998年以来, 特别是2007年以来, 全球经济面临着双重冲击, 非同寻常的石油等价格持续快速上升是典型的总供给冲击, 美国与欧洲经济进入下降通道则构成了总需求冲击。因此, 有关全球经济重蹈经济滞胀覆辙的议论也确实不能说是杞人忧天。

二、基础产品价格持续快速上升具有实在的物质基础

有关基础产品价格上升的原因恐怕是当今世界最富于争议性的题目。OPEC面对美国的指责, 明确提出石油消费不合理与石油投机是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关于美元贬值与美国利率持续走低, 造成国际热钱非正常流动也同样引人注目。

在2008年4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 IMF用了unusual和broad-basedbooms来形容全球性基础产品价格上升, 并指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供给增长缓慢;二是需求持续稳定上升;三是生物能源的发展;四是包括美元贬值与美国利率长期偏低刺激投机因素等。报告中测算了美元实际汇率贬值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结果是美元每贬值1%, 引起石油价格在一年内上升0.48%, 两年内上升1.08%, 随着时间推移, 五年累积可引起石油价格上升1.58%。在1994年开始的强势美元周期里, 美元相对于主要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曾经分别升值了约三成。自2001年以来, 美元的名义和实际贬值率分别达到了三成半和四成, 名义汇率已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最低点, 实际汇率回落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据此估算, 美元实际汇率贬值会引起石油价格上升30-60%, 对石油价格累积上升的贡献率超过15%。虽然很难估计流动性过剩与投机性因素对石油价格上升的确切影响, 考虑到美元贬值与石油价格上升之间已经包含部分货币因素, 有理由认为包括了美元贬值在内的名义货币因素对石油价格持续上升的影响约为1/3, 亦或是更高些, 却不会否定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实实在在的物质性因素, 而不是名义货币因素, 是造成此轮石油与大宗原材料价格广泛持续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三、对中国应对石油冲击的启示及初步研究结论

一是相对于1998比较单纯短期总需求紧缩型冲击,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十年前相比要复杂得多。简单的概括就是, 通货膨胀在前, 经济衰退在后, 宏观政策选择多有掣肘。当前中国既面对石油价格的总供给冲击, 也面对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总需求冲击, 同时因石油与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改变了全球财富分布的格局, 全球贸易额分布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这又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对外部需求总量与结构的贸易冲击。更为突出的是, 石油与大宗原材料价格冲击已经显示出了更强的冲击性和更长的持久性。因此, 从中长期看, 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9%还是10%决定于生产效率与结构效率, 技术不变与结构不变的高增长将使中国长期面对石油与大宗原材料价格冲击。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可能并不是狼来了, 经济增长率适度下降是短期需要, 也是中长期需要。正常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是我们所需要的健康性指标, 失业增加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制度弥补。在此期间, 建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信誉至关重要, 明确并坚持合理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搭配, 实行连贯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将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预期及降低克服石油冲击的成本。

二是石油等价格冲击不是简单的货币现象, 从中表现出的石油等基础产品与制成品与服务比价调整的要求, 是中国经济中长期经济增长面对真正挑战。我们要做好以新一轮改革开放政策化解冲击的政策准备, 其中,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与清晰并努力消除仍然普遍存在行政垄断是改革的关键任务。加快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是弱化石油冲击的治本之策, 但资源配置的调整必须以有效的价格机制为基础。理顺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是未来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并不是理论问题, 但关键在于有明晰的理顺体格体系目标与可稳步持续地实现转换方案与合适的改革节奏。应当明确理顺价格体系并不简单是放开价格, 在短期价格管制具有减缓冲击, 防止物价轮番上涨的作用的效果, 在面对剧烈冲击和完成向市场定价体系转换的过程中, 当企业边际成本上升水平快于边际生产率提高时, 市场竞争不充分一定会产生工资与物价的螺旋, 因此理顺价格体系的前提是以加强市场主体竞争性为标志进行新一轮市场化改革。

三是需要密切观察中国生产率变化的趋势。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大成果就是经济运行效率和企业生产率的持续显著提升, 这是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心原因, 也成为中国抵御近十年来石油与大宗原材料价格冲击重要基础。首先, 中国已经具备了相对良好的进行商品比价调整的市场机制条件, 特别是竞争充分具有活力的消费市场, 对于减弱PPI对CPI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从此意义上说, 中国经济具有了与美国及主要发达国家相若的减弱石油冲击的市场机制条件;其次, 高生产率增长率对中国减弱石油与大宗原材料价格上升冲击有重要意义。除时滞因素外, 中国企业群体能够承受持续近十年的巨大价格冲击, 主要依赖于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持续提升生产率的能力与潜力。当然, 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 未来中国三个主要的生产率提高因素都有放缓的可能:一是广泛的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的经济运行制度性效率提升的潜力在弱化;二是经济全球化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的潜力在下降;三是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的工业化进程的潜力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释放, 新兴的快速成长的产业集群仍不清晰。因此, 应加快推进新一轮的改革, 消除限制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强化中国应对石油与大宗原材料价格冲击的总供给基础。

摘要:自1998年以来石油与其它大宗原材料价格普遍大幅上升, 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显著冲击。特别是在石油的冲击下, 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同时, 防止国民经济过度下滑的难度也在加大。面对石油冲击, 单一的总需求政策是不够的, 加快推进更加深入的市场化改革, 消除因政府管制、行政垄断和市场竞争不完全引起的价格刚性、保持中国生产率的高增长是应对石油价格冲击的基础。

关键词:石油价格,实际冲击,中国宏观经济,总供给政策,生产率

参考文献

[1]Bernanke, Ben, Mark.Gertler and Mark.Watson, (1997) “SystematicMonetaryPolicyandtheEffectsofOilShock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7 (1) :91-157

[2]Bhattacharya, S.Prasad and Thomakos, D.Dimitrios“Fore-casting Industry-Level CPI and PPI Inflation:Doe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Matter?”working paper SWP2006/10 Elsevier, vol.24 (1) :134-150

中国石油企业涉密档案管理探讨 篇10

关键词:中国石油企业,涉密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

1 中国石油企业涉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硬件设备缺乏

一部分石油企业对涉密档案管理区域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如档案管理办公区域与档案存储的区域相距太远,再加上库房没有安装防护、报警装备及监控设施,如此一来,很容易导致储存涉密档案的库房出现信息被盗取或秘密泄露的安全事件,若未及时发现,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1.2 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够

工作人员在涉密档案管理中安全意识薄弱,意识不到涉密档案对国家、对企业的重要性。这样会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养成懒散的习性,容易使涉密档案丢失。

1.3 文件登记不科学、手续不规范

石油企业在涉密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来文登记不及时、文件记录不规范、分类不细致,就会导致涉密档案混乱,文件丢漏。

1.4 管理功能不健全

部分石油企业在涉密档案管理工作中,人员分配不合理,阅读、储存、整理等都在相同区域由相同的人员统一进行,容易导致涉密档案信息丢漏,档案整理、校对等一系列工作混乱等。

2 加强涉密档案管理的对策

2.1 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做好企业涉密档案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石油企业在管理涉密档案工作时,应将企业涉密档案与企业普通档案分开管理,并且设立专门的房间存放涉密档案。涉密档案室必须安装防盗门窗、报警装置、监控设施、除湿设备。保管涉密档案和普通档案的区域要相隔一定的距离。工作人员若进入涉密档案区必须确认身份,不相关的人员禁止入内。为确保石油企业涉密档案的安全性,要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理。

2.2 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保密的宣传工作

做好保密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保密安全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宣传保密的重要性,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把各方面意识较强的工作人员安排在保密工作中。要顾全企业工作大局,加强石油地质资料、工程设计等涉密资料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责任意识。然后档案部门根据每年涉密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对工作人员做好专题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涉密档案对国家、企业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企业除了让工作人员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还应使他们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手法,做好窃取预防工作,以加强涉密档案管理工作。企业还应与工作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把宣传工作、安全责任意识贯彻落实到实际的企业涉密档案管理工作中。

2.3 完善规章制度

石油企业涉密档案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证就是法律、法规。有了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涉密档案才有保障。成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都有合理的制度规范,俗话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制度规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企业涉密档案管理应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从涉密档案的接收、整理到检验、借阅等一系列工作都应有相关的监管制度。企业还应根据规章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以便及时发现漏洞、隐患,从而不断改进优化企业涉密档案管理工作,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2.4 做好企业涉密档案的管理工作

为确保中国石油企业涉密档案的安全,石油企业涉密档案部门应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2.4.1 保管职责

企业涉密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负责文件的接收、整理、分类等日常工作,还应对进入涉密档案区域的人员严格履行登记手续。管理人员应对涉密档案进行分类,根据文件涉密级别分别放入不同的密码柜中保管,整理编写涉密档案文件目录,做好涉密档案借阅、复制的登记记录。

2.4.2 实行资格审核制度,执行严格的管理程序

若想借阅、复制涉密档案必须填写借阅、复制审批单,由企业涉密档案委员会审核,确认借阅、复制人员,涉密档案部门审查、备案,符合条件的借阅者才能借阅。

2.4.3 涉密档案借阅、复制过程的具体要求

如需借阅,借阅者应在指定的地方进行阅读(管理者的视线范围内),以防止不法人员破坏或泄露涉密档案信息。对于涉密档案不同级别的文件要求也各不相同,借阅人员应严格遵守借阅规定,严禁偷拍、损坏等破坏行为,如需要复制文件的,在取得上级领导同意后,在指定的复印机上进行复印;复制文件用完后应及时退回档案室,并由档案工作人员进行销毁;如需要携带外出,涉密管理工作人员应当面数清楚带出文件的页数,查看是否有损坏,借用期限为3~5天,若到期还需要再用需要先归还再借用。

中国石油企业涉密档案直接跟国家安全、利益,企业发展直接挂钩,为确保涉密档案的安全,石油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配备完善的硬件设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专题性的保密宣传教育,提高涉密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针对涉密档案建立一套完整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好涉密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冯芳.试论企业涉密档案的细化管理[J].兰台世界,2015(z2).

[2]陈芳.企业涉密档案保密工作思考[J].今日科苑,2008(14).

上一篇:结构容量理论下一篇:中国的形式与政策